微电网储能技术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储能系统在智能微电网中的研究

储能系统在智能微电网中的研究

专版研究园地储能系统在智能微电网中的研究0 引言储能技术是指将电能通过某种装置转换成其他便于存储的能量并高效存储起来,在需要时将所存储能量方便地转换成所需能量的一种技术。

目前,各种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削峰填谷、频率和电压稳定控制、电能质量调节、可再生能源灵活接入、负荷调平、紧急事故备用和提供系统的备用容量等方面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

1 储能系统在微电网中的作用储能系统是智能微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可再生能源平稳接入的关键环节。

万山海岛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拟采用多种新型储能电池和常规电池相结合的技术方案,实现微电网中重要负荷备用、存储盈余可再生能源出力和保证电能质量,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运行经济性,起到了很好的技术示范作用。

(1)在风机、光伏大发电或海岛负荷较小时储存可再生能源盈余电量,提高风机、光伏的利用率;在风机、光伏低功率运行时,释放储存电能,降低柴油发电机发电成本。

(2)由于可再生能源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而且孤立微电网惯性很小或甚至无惯性,配备储能装置平衡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负荷的波动性,以维持大幅度频率/功率波动后系统的频率稳定。

2 储能系统选型通过从技术特性、经济指标和技术成熟度三方面对机械储能、电化学储能和电磁储能进行综合分析,选用铅炭电池+功率转换系统(PCS)的储能系统。

铅炭电池保持了铅酸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特点,具有性能稳定、成本低、寿命长(2000 次)、能量密度较高(60-90Wh/kg)、高功率、快速充电等优点。

3 储能系统组成依据目前建设的某一个微电网项目进行分析(见表1)。

3.1 A岛1台500kW功率转换系统(PCS)+3组并联2000Ah(三组蓄电池组总储存电量3600kWh)铅炭电池。

3.2 B岛4台并联500kW功率转换系统(PCS)+4组独立2000Ah(每组蓄电池组储存电量1200kWh)铅炭电池。

4 运行模式4.1 A岛由于A岛的平均负荷均超过500kW且储能系统只有1台500kW功率转换系统(PCS),储能系统运行于辅助电源PQ模式(PQ模式即为运行于PQ节点,电源输出频率和电压不可调,有功和无功可调)。

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毕业论文

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毕业论文

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毕业论文标题: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摘要: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需求逐渐增加。

储能技术作为一种可调度的能量资源,可以有效地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性能和能源利用效率。

本文以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为主题,综述了储能技术的种类和原理,并重点讨论了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调度、微电网以及电力市场中的应用。

关键词:储能技术;电力系统;可再生能源;调度;微电网;电力市场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逐渐成为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然而,由于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性和间断性,在将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电力系统时,会给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带来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储能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

一、储能技术的种类和原理1.电池储能技术2.超级电容器储能技术3.压缩空气储能技术4.储热技术二、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调度中的应用1.平滑负荷曲线2.削峰填谷3.频率调节4.电压支持三、储能技术在微电网中的应用1.微电网的概念和特点2.储能技术在微电网能量管理中的应用四、储能技术在电力市场中的应用1.参与市场交易2.提供备用容量3.降低用户电费结论: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实践价值。

通过储能技术的灵活调度,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性能和能源利用效率。

在未来,储能技术还将进一步推动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智能化改造。

然而,储能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着一些技术和经济上的挑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以实现储能技术的充分发挥。

新型电力系统中储能应用功能的综述与展望

新型电力系统中储能应用功能的综述与展望

新型电力系统中储能应用功能的综述与展望一、概述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提出,新型电力系统正逐渐成为未来能源体系的核心。

新型电力系统以清洁、高效、灵活为特点,其中储能技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储能技术能够平抑电力供应与需求之间的波动,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为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和消纳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本文旨在对新型电力系统中储能应用的功能进行全面的综述,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简要介绍新型电力系统的基本特征和储能技术在其中的重要地位。

随后,将重点分析储能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主要应用功能,包括能量存储与释放、功率平衡、频率调节、电能质量控制等。

还将探讨储能技术在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支撑微电网和虚拟电厂运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在展望部分,本文将分析储能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技术创新、成本降低、规模化应用等方面。

同时,还将探讨储能技术在应对能源转型挑战、促进能源互联网建设、推动能源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潜在价值和作用。

储能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应用功能的不断拓展和深化将为电力系统的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本文的综述与展望旨在加深对储能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应用功能的理解,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1. 新型电力系统的特点与挑战清洁低碳:新型电力系统以新能源为主体,如光伏、风电等,逐步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以实现电力生产的清洁化和低碳化。

柔性灵活: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具备更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应对新能源发电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

智慧融合:新型电力系统将广泛应用智能技术和信息技术,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行。

新能源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和波动性给电力系统的运行和控制带来了更大的复杂性和难度。

新能源并网消纳和系统安全可靠供电的难度:特别是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新能源的耐受能力较为脆弱,给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带来了挑战。

微电网储能技术研究综述

微电网储能技术研究综述

微电网储能技术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1、微电网的定义与特点微电网(Microgrid)是一种集合了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转换装置、负荷、监控和保护设备的小型发配电系统,它可以实现自我控制、保护和管理的自治系统。

微电网既可以与外部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在孤岛模式下独立运行,这主要取决于系统的运行策略和实际的电网条件。

微电网的出现,不仅提高了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和灵活性,还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和高效利用。

(1)自治性:微电网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运行,实现电能的自给自足。

在孤岛模式下,微电网可以通过内部的分布式电源和储能装置满足负荷的需求,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2)灵活性:微电网可以灵活地接入不同类型的分布式电源,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也可以接入柴油发电机、燃气轮机等传统能源。

这种灵活性使得微电网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环境条件调整电源结构,实现最优的能源利用。

(3)可靠性:微电网内部通常配备了先进的监控和保护设备,可以实时监测系统的运行状态,预防和处理各种故障。

在外部电网出现故障时,微电网可以迅速切换到孤岛模式,确保关键负荷的供电不中断。

(4)经济性:微电网可以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和优化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微电网还可以降低用户的电费支出,提高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益。

随着能源结构的转型和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发展,微电网将成为未来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入研究微电网储能技术,对于推动微电网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储能技术在微电网中的重要性在微电网系统中,储能技术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储能系统如同微电网的“心脏”,对于稳定电力供应、调节能量波动、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储能技术能够平滑微电网中的功率波动。

由于微电网中的分布式电源(如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其输出功率具有不稳定性。

储能系统可以通过吸收和释放能量,有效地平抑这种波动,保证微电网的稳定运行。

智能微电网研究综述

智能微电网研究综述

智能微电网研究综述
智能微电网是指由多个能源设备(如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燃料电池等)和存储设备(如电池等)组成的微型电网系统,通过智能化控制和管理系统进行协调运行。

它具有自主运行、高效能利用、可靠性高、环保等特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目前,智能微电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源管理与优化:智能微电网需要对各种能源设备进行优化管理,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研究者通常采用最优控制算法、智能优化算法等方法,对系统进行动态调控,以实现电力供需平衡和能源高效利用。

2.储能设备管理:储能设备是智能微电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平衡电力的供需差异,并提供储能服务。

研究者关注储能设备的优化控制策略和运行模式,以提高储能系统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3.智能电网技术:智能微电网需要具备智能化的控制和管理系统,以实现对各种能源设备和储能设备的监控和协调管理。

研究者致力于开发智能电网技术,包括智能监测、智能控制、智能决策等方面的研究。

4.能源互联网与智能微电网融合:能源互联网是指将能源系统与信息系统紧密结合的新一代能源系统。

研究者致力于将智能微电网与能源互联网进行融合,以实现对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管理。

此外,智能微电网研究还涉及到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领域的交叉研究。

研究者通过对城市能源系统的整体优化,推动智能微电网的普及和应用。

总之,智能微电网的研究借助于先进的控制和管理技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电力供应质量。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发展和智能能源设备的成熟,智能微电网将有望在未来成为能源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注:以上只是简要综述。

微电网混合储能系统控制策略研究及其应用

微电网混合储能系统控制策略研究及其应用

微电网混合储能系统控制策略研究及其应用摘要:微电网是一种新型的电力系统,能够有效地利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提高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

混合储能系统是微电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平衡微电网中的功率波动,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本文综述了目前微电网混合储能系统的控制策略,分析了其优缺点,指出了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同时,本文介绍了几个典型的微电网混合储能系统的实际应用案例,总结了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最后,本文对微电网混合储能系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微电网;混合储能;控制策略;应用一、微电网混合储能系统的控制策略(一)现有的控制策略概述微电网混合储能系统通常由不同类型的储能装置组成,如蓄电池、超级电容器、飞轮等。

不同类型的储能装置具有不同的特性,如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寿命、效率等。

因此,如何有效地协调和控制各种储能装置,使其发挥各自的优势,是微电网混合储能系统的关键问题。

目前,微电网混合储能系统的控制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1.基于滤波器的控制策略利用滤波器将微电网中的功率分解为不同频率成分,然后根据不同类型的储能装置的特性,将不同频率成分分配给相应的储能装置。

例如,将低频成分分配给蓄电池,将高频成分分配给超级电容器。

这种控制策略简单易实现,但是需要考虑滤波器的参数设计和调节。

2.基于优化算法的控制策略利用优化算法来求解微电网混合储能系统的最优功率分配问题,以达到某种目标函数的最优值。

例如,最小化运行成本、最大化寿命、最小化损耗等。

这种控制策略可以考虑多种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但是需要较高的计算复杂度和实时性。

3.基于模糊逻辑或神经网络的控制策略利用模糊逻辑或神经网络来建立微电网混合储能系统的非线性模型,并根据模型输出来调节各种储能装置的功率。

这种控制策略可以适应复杂和不确定的环境,但是需要较多的训练数据和学习过程。

(二)控制策略的优点和缺点表1列出了上述三种控制策略的优点和缺点。

(三)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微电网混合储能系统的控制策略还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1.微电网混合储能系统的建模问题微电网混合储能系统涉及多种储能装置和多种运行模式,其系统模型具有高度的非线性、时变性和不确定性,难以用传统的数学方法进行精确建模。

直流微电网关键技术研究综述

直流微电网关键技术研究综述

直流微电网关键技术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微电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直流微电网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力系统架构,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直流微电网以其高效、灵活、可靠的特点,在分布式能源接入、能源互联网构建以及智能电网发展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旨在对直流微电网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首先介绍了直流微电网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明确了研究直流微电网关键技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后,文章重点围绕直流微电网的拓扑结构、控制策略、能量管理、保护技术、稳定性分析及优化运行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在拓扑结构方面,介绍了不同拓扑结构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在控制策略方面,探讨了集中式控制、分布式控制及混合控制等策略的优缺点;在能量管理方面,分析了能量调度、储能系统优化配置等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法;在保护技术方面,研究了直流微电网故障特性及保护策略;在稳定性分析及优化运行方面,提出了提高直流微电网稳定性和运行效率的有效措施。

通过对直流微电网关键技术的综合分析和评价,本文总结了当前研究的成果和不足,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本文还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了直流微电网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及前景。

希望本文能为直流微电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二、直流微电网关键技术研究现状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广泛应用,直流微电网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力供应模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直流微电网以其高效、灵活、可靠的特点,成为未来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关于直流微电网的关键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直流微电网的拓扑结构设计是直流微电网稳定运行的基础。

目前,常见的直流微电网拓扑结构有放射式、环式、网状等。

研究者们通过对不同拓扑结构的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多种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的拓扑结构设计方案。

这些方案旨在提高直流微电网的供电可靠性、经济性以及运行灵活性。

光储充建一体站微电网研究综述

光储充建一体站微电网研究综述

第 39 卷第 1 期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Vol. 39 No. 1 2024 年 1 月JOURNAL OF ELECTRIC POW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an. 2024引用格式:颜勤,余国翔.光储充建一体站微电网研究综述[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24,39(1):1‑12.Citation:YAN Qin,YU Guoxiang.Research review on microgrid of integrated photovoltaic‑energy storage‑charging station[J].Journal of Electric Pow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4,39(1):1‑12.光储充建一体站微电网研究综述颜勤,余国翔(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114)摘要:为解决电动汽车及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带来的电力系统运行稳定和新能源高效利用的问题,光储充一体化模式应运而生,其各单元间源荷储协同交互机理及优化调控策略也成为智能电网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光储充放+智能建筑”的光储充建一体站微电网模式因其源荷储一体化、供需互补、灵活调度等特征,成为中国节能减碳、能源转型的发展重点。

考虑到其微电网运行模式所要面对的分布式能源强不确定性、孤岛并网运行状态下交互机理不明等挑战,对光储充建一体站微电网各单元模块、关键技术、运行状态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光储充建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需要面对的挑战。

研究成果对挖掘经济激励下各类需求响应资源的调控潜力,保障电网供电可靠性,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参考意义。

关键词:微电网;需求侧响应;电动汽车;分布式储能;光伏功率预测DOI:10.19781/j.issn.1673‑9140.2024.01.001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章编号:1673‑9140(2024)01‑0001‑12 Research review on microgrid of integrated photovoltaic‑energy storage‑charging stationYAN Qin, YU Guoxiang(School of Electrical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Changsha 410114,China)Abstract:To address the challenges posed by the large-scale integ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and new energy sources on the stability of power system operations and the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new energy,the integrated photovoltaic-energy storage-charging model emerges. The synergistic interaction mechanisms and optimized control strategies among its individual units have also become key issues urgently needing resolution in smart grid development. Du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grated generation, load, and storage, mutual complementarity of supply and demand, and flexible dispatch,the photovoltaic-energy storage-charging (PV-ESS-EV)integrated station micro-grid (ISM)mode,incorporating "PV- PV-ESS-EV + intelligent building" features,has become a focal point for energy conservation,carbon reduction,and energy transition in China.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operational mode of microgrids, such as the strong uncertainty of distributed energy sources and the unclear interaction mechanisms during islanded and grid-connected operation,various aspects of the PV-ESS-EV ISM are reviewed,including its unit modules,key technologies,and operational states. Additionally,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PV-ESS-EV is summarized whil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are discussed, and the challenges that need to be addressed are examined.The research findings have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exploring the regulatory potential of various demand-response resources under economic incentives,ensuring the reliability of power grid supply,and serving as valuable references for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Key words:micro grid; demand response; electric vehicle; distributed energy storage; photovoltaic power forecasting收稿日期:2022‑06‑25;修回日期:2022‑08‑2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52307080);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22B0318);长沙市自然科学基金(kq2208230)通信作者:颜勤(1988—),女,博士,讲师,主要从事电动汽车及新能源接入电力系统运行优化等方面的研究;E‑mail:*****************.cn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24年1月随着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节能减排战略的逐步实施,高渗透率新能源并网将成为电力系统的基本特征及发展形态。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研究综述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研究综述

2、电力电子接口的设计:电力电子接口是实现分布式能源并网的关键设备, 需要考虑电力电子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接口的通用性和扩展性等问题。
3、储能装置的优化管理:储能装置是实现能源调度和优化分配的重要手段, 需要研究储能装置的特性、控制策略和优化运行方法。
4、能量管理算法和控制策略的研究:能量管理算法和控制策略是多微电网 能量管理系统的核心,需要考虑系统稳定性、能效性、灵活性等问题,实现系统 的优化运行。
3、优化调度:优化调度是多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其主要 目标是通过对分布式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管理,实现能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和 系统运行成本的最小化。
在实际应用中,多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功能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 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以提高系统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例如,在某些情况下,可 能需要增加能源储存和备用电源的管理功能;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对系 统的运行模式和调度策略进行动态调整以适应不同的能源需求和供应情况。
目前,多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设计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以下不 足:
1、分布式能源设备的选型和配置仍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经验性,需要进一 步开展定量和系统化的研究。
2、电力电子接口和储能装置的设计和管理尚缺乏完善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需要加强标准化和互操作性的研究。
3、能量管理算法和控制策略的研究仍面临一定的挑战,如非线性、时变、 不确定等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需要深入研究更加高效、灵活、稳定的控制策 略和算法。
引言
微电网是一种由分布式能源资源和储能系统组成的自治系统,它可以通过内 部自平衡来满足用户在电力需求和能源管理方面的需求。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作 为微电网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对微电网进行实时监控、优化控制和调度管理, 实现了对微电网的高效运营和管理。本次演示旨在综述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在各 个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微电网储能技术

微电网储能技术

微电网储能技术储能技术在微电网中还可以用于电力调峰。

电力系统中,负荷的波动会导致电网频率的波动,而储能系统可以在负荷较低时储存电能,在负荷较高时释放电能,从而平衡电网负荷,维持电网频率的稳定。

这种电力调峰的作用对于微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 储能技术的类型和特点2.1 储能技术的类型目前,常见的储能技术包括电化学储能技术、机械储能技术、电动机储能技术、超级电容储能技术等。

其中,电化学储能技术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主要包括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等。

2.2 储能技术的特点不同类型的储能技术具有不同的特点。

电化学储能技术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环保等特点,但是成本较高;机械储能技术具有高效率、长寿命等特点,但是体积较大、成本较高;电动机储能技术具有高效率、快速响应等特点,但是成本较高;超级电容储能技术具有高功率密度、长寿命等特点,但是能量密度较低。

针对不同的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储能技术进行应用。

3 储能技术在微电网中的应用案例3.1 微电网储能系统在某工业园区的应用某工业园区采用微电网储能系统,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和燃气发电进行电力供应,储能系统储存多余的电能,当负荷较高时释放电能,实现了电力的平稳供应。

该系统的建设不仅提高了电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还节约了能源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

3.2 微电网储能系统在某远郊居民区的应用某远郊居民区供电不稳定,经常出现停电现象。

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该居民区采用微电网储能系统,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储能系统进行电力供应。

当停电时,储能系统可以为居民区提供持续的电力供应,保证了居民的生活用电。

该系统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供电可靠性,还实现了对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

结论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储能技术在微电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储能系统可以提供短时供电、电力调峰等功能,对于微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储能技术具有不同的特点,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进行应用。

微电网系统的储能双向变流器控制技术研究

微电网系统的储能双向变流器控制技术研究

微电网系统的储能双向变流器控制技术研究摘要:本文从储能双向变流器在微电网中的实际应用出发,详细介绍了储能双向变流器的工作原理、控制方案等内容,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拓扑系统结构,分别针对并网运行控制、离网运行控制,以及并离网切换等过程的控制方法和流程进行了详细解析。

在此基础上,通过100kW储能双向变流器的运行试验,验证了变流器同期并网、主动离网、被动离网三个过程的运行性能。

试验结构表面,采用了控制方法及控制策略的储能双向变流器能量双向流动,又满足储能系统与电网之间动态匹配以及功率调节和状态切换,各方面性能优异,在实际应用上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储能双向变流器、清洁能源、微电网、分布式发电1、引言本文阐述了储能双向变流器是应用在储能环节,是风光储分布式发电微电网系统的核心关键设备。

储能双向变流器以双向逆变为基本特点,具有削峰填谷、应急电源、无功补偿、电能质量控制等功能且适合智能电网建设的并网变流器。

该设备能有效调控智能电网中的电力资源,很好地平衡昼夜及不同季节的用电差异,保障电网安全;能够在并网系统、孤岛系统和混合系统等不同的场合下应用,适用于各种需要动态储能的应用场合,电能富余时将电能存储,电能不足时将存储的电能逆变后向电网输出,同时在微网中起到主电源作用,稳定微电网中的电压和频率。

双向储能变流器是储能技术运用的主要前提和实现电网互动化管理的有效手段。

2、工作原理储能双向变流器主要由控制单元、直流单元、双向变流单元、连接电抗器和变压器等组成。

控制单元根据能量管理系统控制指令,通过DSP产生一系列空间矢量脉冲调制信号(SVPWM),驱动双向变流单元工作,使储能系统并网时具有较高动-稳态充放电控制性能;作为微网主电源运行时,提供稳定的电压和频率;采用功率环、电压环和电流环的三环控制策略,保证P-Q控制和V-F控制两种控制方式之间的快速平滑切换。

储能变流器既满足能量双向流动,又满足储能系统与电网之间动态匹配以及功率调节和能量转换。

《2024年微电网运行策略及优化方法研究》范文

《2024年微电网运行策略及优化方法研究》范文

《微电网运行策略及优化方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和传统能源的逐渐枯竭,微电网技术因其具有环保、高效、稳定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

微电网能够通过优化本地资源的使用和运行策略,有效提升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经济性。

本文将就微电网的运行策略及优化方法展开深入研究。

二、微电网概述微电网是指由分布式电源、储能系统、能量转换设备、监控和保护装置等组成的独立电力系统。

其核心优势在于能够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运行策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

微电网的组成主要包括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储能电池等可再生能源设备。

三、微电网运行策略微电网的运行策略主要涉及到电力分配、负荷管理以及可再生能源的优化配置等方面。

首先,微电网需要综合考虑不同时间段的负荷需求和电力生成能力,进行电力分配,确保电力的稳定供应。

其次,负荷管理是微电网运行策略的重要一环,通过合理调度不同设备的运行状态,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最后,可再生能源的优化配置也是微电网运行策略的关键,通过科学合理的配置,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四、微电网优化方法(一)智能调度算法智能调度算法是微电网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引入先进的智能算法,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对微电网的各个设备进行智能调度,实现电力的供需平衡。

此外,还可以根据实时数据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电力需求进行预测,提前进行设备的调度和优化。

(二)储能技术储能技术是提高微电网运行效率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合理配置储能设备,可以有效平衡电力的供需关系,降低能源的浪费。

此外,储能技术还可以在电力短缺时提供备用电源,保证电力供应的稳定性。

(三)可再生能源优化配置对于可再生能源的优化配置,首先需要对不同类型的可再生能源进行性能评估和经济性分析,然后根据微电网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配置。

同时,还需要考虑不同设备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运行效率等问题,实现微电网的整体优化。

五、实践应用与前景展望微电网的运行策略及优化方法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

微电网中储能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微电网中储能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 1 .Fa c u l t y o f Au t o ma t i o n。Gu a n g d o n g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e c h n o l o g y,Gu a n g z h o u,Gu a n g d o n g 5 1 0 0 0 6 ,Ch i n a ;2 .S t a t e Gr i d
第2 7卷 第 2期
2 0 1 4年 2月
广 东 电 力
GUANG D0NG ELECn t I C POW ER
VO l l 2 7 NO . 2 Fe b . 2 0 1 4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 2 9 0 X. 2 0 1 4 . 0 2 . 0 0 3
了储 能 技 术 的优 化 配置 、运 行 策略 、控 制 策略 和 复 合 储 能 系 统 的 研 究进 展 ; 最后 指 出 目前 微 网 中 的储 能 技 术研
究存在的 问题 以及 未来发展趋 势。 关键词 :微 网;储能技术 ;优化 配置 ;运行 策略 ;控制 策略 ;复合储 能技 术 中图分类号 :T M7 2 7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7 . 2 9 0 X( 2 ( 】 1 4 ) O 2 . 0 0 1 1 - ( ) 6
Ab s t r a c t : Th i s p a p e r f i r s t l y s u m ma r i z e s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t u d y o f e n e r g y s t o r a g e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mi c r o g r i d a n d s t a t u s q u o o f c o m— mo t r e n e r g y s t o r a g e d e v i c e s a n d c o mp a r e s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v a r i o u s k i n d s o f e n e r g y s t o r a g e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S e c o n d l y,i t s t a t e s

微电网中混合储能系统的协调控制和容量配置研究

微电网中混合储能系统的协调控制和容量配置研究

微电网中混合储能系统的协调控制和容量配置研究微电网是一种小型的、自治的、具有分布式能源资源的能源供应系统,它能够实现可持续、高效的能源供应和协调控制。

而混合储能系统则是微电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可以有效地解决能源供需平衡问题。

本文将探讨微电网中混合储能系统的协调控制和容量配置相关研究。

1. 混合储能系统的概述混合储能系统是指由多种不同的储能设备组合而成的系统,如电池能量储存系统、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等。

混合储能系统具有储能容量大、储能效率高、响应速度快等特点,可以灵活地满足微电网中不同负荷的需求。

2. 微电网中的协调控制微电网中运行的混合储能系统需要进行协调控制,以实现能量的最优分配和系统的稳定运行。

协调控制主要包括储能设备之间的能量调度、能源供应与负荷需求之间的匹配、储能容量的动态分配等方面。

2.1 能量调度混合储能系统中的不同储能设备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通过合理的能量调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特点,提高整个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例如,电池能量储存系统可以实现快速响应和调节,而燃料电池则可以提供持续稳定的能源补充。

2.2 能源供应与负荷需求的匹配微电网中的负荷需求是动态变化的,而能源供应也具有一定的波动性。

通过合理的协调控制,可以将能源供应与负荷需求进行匹配,确保微电网始终能够满足负荷需求。

例如,在负荷需求较小时,可以充分利用储能设备中的电池能量;而在负荷需求较大时,则可以借助燃料电池等设备进行能源补充。

2.3 储能容量的动态分配微电网中的负荷需求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变化,因此,在容量配置上需要考虑到负荷需求的波动性。

通过动态分配储能容量,可以使得混合储能系统能够更好地应对不同负荷需求的变化,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3. 容量配置的研究混合储能系统的容量配置是微电网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合理的容量配置可以确保微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负荷需求。

在进行容量配置时,需要考虑到不同储能设备的特点和优势,并综合考虑系统的性能指标,如供电可靠性、能量利用效率等。

储能技术在微电网和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前景

储能技术在微电网和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前景

储能技术在微电网和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前景近年来,由于全球能源消耗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储能技术作为一种解决能源供应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手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尤其在微电网和智能电网的发展中,储能技术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本文将探讨储能技术在微电网和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前景,并探讨其对能源系统的改进与发展的积极意义。

首先,储能技术在微电网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微电网是一种小型独立电力系统,具有自主运行和联网并行的能力。

传统电网的脆弱性和易受灾害影响的弊端已经被人们所认识到,而微电网通过储能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提高能源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首先,储能技术可以对微电网中的电力负荷进行平衡调节,使得电网的运行更加稳定。

当能源供应过剩时,储能技术可以将多余的能量储存起来,并在需求高峰时释放出来,从而保持能源供应的平衡。

其次,储能技术可以通过与可再生能源的结合,降低对传统能源资源的依赖。

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和不可控因素限制了其在微电网中的运用,而储能技术可以将可再生能源储存起来,使之在需求高峰时供应电力,从而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此外,储能技术还能够在微电网中提供备用电力,以应对突发情况和紧急需求。

这些优势使得储能技术在微电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次,储能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前景也不可忽视。

智能电网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与电力系统相结合的新型能源系统,具有能源高效利用、可持续发展和智能管理的特点。

储能技术作为智能电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

首先,智能电网的特点使得储能技术能够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智能电网通过智能化系统的建设和数据分析的运用,能够实现对电力需求的精确预测和实时调控,而储能技术则可以根据智能电网的需求进行灵活的能量供应和储存,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其次,储能技术能够增强智能电网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智能电网的复杂性使得电力系统更加容易发生故障和不稳定现象,而储能技术可以通过增加电力系统的备用容量和调峰能力,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降低故障产生的风险。

储能技术在微电网中的应用与优化

储能技术在微电网中的应用与优化

储能技术在微电网中的应用与优化近年来,随着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微电网作为一种灵活、可持续的能源供应解决方案,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而在微电网中,储能技术的应用和优化则成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稳定供电的关键。

一、储能技术在微电网中的应用1. 平衡能源供需微电网中的能源供需平衡是确保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

而储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能源的储存和释放,从而在能源需求高峰时段提供额外的供电能力,同时在能源供应过剩时将多余的能量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这种能源平衡的优化可以减少对传统电网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提高电网稳定性微电网中的储能技术可以提高电网的稳定性。

传统的电网在面对突发故障或自然灾害时,往往会出现供电中断的情况。

而储能技术可以作为备用电源,为微电网提供持续稳定的供电能力,从而减少系统的脆弱性。

此外,储能技术还可以平滑电网中的负荷波动,减少电网的瞬时压力,提高电网的可靠性。

3. 优化能源利用微电网中的储能技术可以优化能源的利用。

传统的能源供应系统存在能源浪费和能源损耗的问题,而储能技术可以将多余的能量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同时,储能技术还可以将不同能源之间的能量转化和平衡,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例如,结合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系统,通过储能技术可以将多余的太阳能转化为储能,以备晚上或无风时使用,从而实现能源的最优利用。

二、储能技术在微电网中的优化1. 储能容量的合理规划在微电网中,储能容量的合理规划是提高系统效率的关键。

过小的储能容量会导致系统供电不足,而过大的储能容量则会造成能源浪费。

因此,需要通过对能源需求和供应的分析,结合系统的负荷特点和能源来源,合理规划储能容量,以实现能源的最优利用和供需平衡。

2. 储能技术的协同运行在微电网中,不同的储能技术可以相互协同运行,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例如,通过将电池储能系统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结合起来,可以实现能量的多样化储存和释放,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微电网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研究

微电网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研究

微电网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研究微电网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研究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和传统电力系统的发展瓶颈逐渐显现,微电网开始成为解决能源供应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微电网是指由可再生能源、储能设备和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组成的局部供电网络,具备独立运行能力,可以为小区、企业甚至城市等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

在微电网系统中,储能系统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平衡电力的供需关系,并提供备用电力支持,以应对突发事件和电力负荷波动等问题。

储能系统是微电网系统中的关键部分,其容量的配置对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实现微电网储能系统容量的优化配置,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能源需求、供应能力、系统负荷、储能设备特性等。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分析这些因素,并提出相应的优化配置策略。

首先,储能系统容量的配置应根据微电网系统的能源需求来决定。

能源需求是指在特定时间内,微电网系统需要供应的电力总量。

为了准确估计能源需求,可以通过对历史用电数据的分析和预测方法进行研究。

根据预测的能源需求,可以确定储能系统的最小容量,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系统可靠性要求进行扩容。

其次,储能系统容量的配置还应考虑可再生能源的供应能力。

微电网系统主要依靠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供电,因此可再生能源的供应能力直接影响储能系统的容量配置。

供应能力主要受到可再生能源的可利用性和天气条件等因素影响。

可以通过对不同可再生能源的特性进行研究,确定供应能力的上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储能系统容量的配置。

此外,储能系统容量的配置还应考虑系统负荷的特点。

系统负荷是指微电网系统在特定时间内需要供应的电力负荷总量。

为了准确估计系统负荷特点,可以通过统计和分析历史负荷数据来确定负荷曲线,并结合系统运行情况,确定储能系统的最优容量。

最后,储能系统容量的配置还应考虑储能设备的特性。

储能设备的特性包括充放电效率、储能容量、充放电功率等。

为了实现容量的优化配置,需要综合考虑储能设备的特性,并在满足能源需求和供应能力的条件下,确定储能系统的最优容量。

新型电网微电网研究综述

新型电网微电网研究综述

新型电网微电网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可再生能源的大力发展,新型电网微电网作为一种分散式、自治式的能源供应方式,逐渐受到关注。

微电网以其灵活、高效、可靠的特点,在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新型电网微电网的研究进行综述,梳理其发展历程、关键技术、应用领域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微电网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本文首先对新型电网微电网的定义、特点及其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地位进行阐述,明确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后,从微电网的关键技术、应用领域及挑战等方面展开论述,详细分析微电网在并网与孤岛运行、能量管理、控制与保护、经济性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在此基础上,对微电网在分布式能源接入、智能电网建设、乡村电气化等领域的应用进行案例分析,探讨其在实际运行中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结合全球能源发展趋势和微电网技术发展方向,对微电网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通过本文的综述,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及从业者提供全面、深入的微电网研究视角,推动新型电网微电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二、微电网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微电网作为一种新型的电网形态,其基本结构通常包括分布式电源、能量转换装置、储能系统、负荷以及监控和保护系统等部分。

分布式电源可以是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小型燃气轮机、生物质能发电等多种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也可以包括传统的柴油发电机等。

能量转换装置主要负责将分布式电源产生的电能转换为适合微电网运行的电能形式。

储能系统则用于平衡微电网的供需能量,确保电网稳定运行。

负荷则包括微电网内的各种用电设备。

监控和保护系统则负责实时监控微电网的运行状态,并在出现故障时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微电网安全。

微电网的主要特点包括:一是自主性,微电网可以在与大电网断开的情况下独立运行,为负荷提供电能;二是灵活性,微电网可以根据负荷的变化和分布式电源的输出情况,灵活调整自身的运行模式;三是可靠性,微电网通过合理的能量管理和故障隔离措施,可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四是环保性,微电网中的分布式电源多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具有较低的碳排放和环境影响。

微电网储能技术研究综述

微电网储能技术研究综述

微电网储能技术研究综述作者:陈庆雯李婷黄淳白凡张珂伟来源:《科技视界》 2014年第19期陈庆雯李婷黄淳白凡张珂伟(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 210042)【摘要】本文对储能技术在微电网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简要阐述了微电网中储能系统存在的必要性,分析了储能技术在微电网中的作用,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蓄电池储能、飞轮储能、超导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其他储能以及复合储能在微电网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分别说明了各储能方式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着重分析了最具前景的蓄电池与超级电容器混合储能的储能方式。

最后根据微电网的特点和要求,指出了微电网储能技术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微电网;储能技术;蓄电池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混合储能1 微电网中储能系统存在的必要性作为新能源接入的一种解决方案,微电网的概念应运而生。

微电网从系统观点将发电机、负荷、储能装置及控制装置等结合,形成一个单一可控的单元,同时向用户供给电能和热能。

由于电源总供给功率和负荷不能时刻处于供需平衡状态,这就需要由储能系统吸收系统多余的能量或释放能量以弥补系统能量的不足。

在离网及并网运行时利用储能设备稳定电压和调整频率达到安全、可靠供电的目的,在接入分布式电源和向负荷供给高质量的电能时平衡系统功率。

因此,储能系统在微网中是必需的,可解决电能供需不平衡问题,在电力系统中主要起电力调峰、提高微电网运行稳定性和电能质量的作用。

离网运行状态时,由于单个分布式电源独立运行,很难维持整个系统的频率和电压稳定,而有研究指出一旦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所占比例超过系统容量10%后,将对局部电网产生明显冲击,所以在电网难以达到的边远或孤立地区,微电网一般采用分布式电源联合运行来为这些地区提供可靠的电力。

它们包括:风/光互补联合发电系统、光/柴联合型发电系统、微型燃气轮机/风力发电混合系统。

利用互补特性联合运行以获得比较稳定的系统性能,在保证同样供电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情况下,大大减少储能的容量,虽然联合发电系统能够确保连续24h不间断供电,然而,当发电电源发生转变时,常常不能快速做出响应,而必须通过储能实现过渡。

储能技术在微电网中的应用

储能技术在微电网中的应用

储能技术在微电网中的应用随着清洁能源的不断普及和大幅度下降的成本,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微电网这一新兴的领域,而储能技术在微电网中的应用也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介绍储能技术在微电网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一、储能技术在微电网中的应用储能技术是指对电能的持续缓存,通过在电网中调节供需差异和缓解负荷波动,增强电网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微电网中,由于清洁能源的不稳定性,容易出现弱网、断电等问题,而储能技术则可以将这种不稳定性最大程度的降低。

因此,储能技术在微电网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多能互补由于清洁能源输出不稳定,储能技术可以在不同能源之间实现互补,将太阳能、风能等以及储能技术相结合,最大程度地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微电网的故障次数。

2. 调峰平谷储能技术可以在微电网的高峰期充电,在平谷期放电,最大限度地发挥微电网的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3. 应急备用储能技术可以在微电网发生故障或断电时,连续供电,保证电力系统的连续性,顺利应对电网突发故障。

4. 节能环保清洁能源和储能技术在微电网中的应用也有益于环保节能。

通过储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能源的浪费,充分发挥清洁能源在独立微电网系统中的优点。

二、储能技术在微电网中的优势与传统电网不同,微电网由于规模较小、系统性强,因此需要更为灵活的技术来支撑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储能技术则可以提供微电网所需的弹性和可靠性,减少因清洁能源波动导致的电网问题。

储能技术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成熟现今市场上许多储能技术已经成熟,包括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钠硫电池等等。

随着技术不断发展,这些储能技术在价格和性能上也不断得到提高,更加适应微电网系统的需求。

2. 灵活性强储能技术可以应对电力系统的各种需求,比如调峰平谷、多能互补等,为微电网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持。

3. 可靠性高由于储能技术本质上是一种容量缓存转换电力能量的技术,因此相较于传统电力系统,其在出现各种电力故障时有着更强的可靠性,能够保障微电网的稳定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系统新技术专业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班级研1109班学号1108080392学生周晓玲2012 年电力储能技术摘要: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具有削峰填谷、一次调频、提高电网稳定性、改善电能质量、提高电网利用率、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等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介绍了抽水储能、飞轮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钠硫电池储能、液流电池储能以及超导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等典型储能技术以及各自的国内外研究动态,比较了各种储能技术的优缺点,并对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不同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储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发电,消峰填谷,一次调频ABSTRACT:Power storage technology serves to cut the peak and fill valley,regulate the power frequency,improve the stability,and raise the utiliz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grid in the power system.This paper introduces various types of storage technology such as pumped hydropower,flywheel electricity storage technology,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sodium sulfur(NaS)battery,,Flow Battery Technology,super conductive magnetic energy storage and super capacitor storage discusses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the Different applications of storage technology in the power system are also summarized.KEY WORDS: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 power generation,peak load shifting,primary frequency1.背景意义近几十年来,电能存储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一直受到各国能源、交通、电力、电讯等部门的重视。

电能的存储是伴随着电力工业发展一直存在的问题,其实到现在为止也没有一种非常完美的储能技术,但经过几代科学家的努力,一些比较成熟的储能技术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储能的优点有很多,节能、环保、经济。

比如火电厂要求以额定负荷运行,以维持较高的能源转换效率和品质,但用电量却随时间变化,如果有大容量、高效率的电能存储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调峰,对电厂的稳定运行和节能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由于分布式发电在电网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基于系统稳定性和经济性的考虑,分布式发电系统要存储一定数量的电能,用以应付突发事件。

随着电力电子学、材料学等学科的发展,现代储能技术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分布式发电中已经起到了重要作用。

储能已经成为除发、输、变、配、用五大环节的第六大环节。

如下图即为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图1 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2.电力储能技术简介电能储能技术是伴随着电力工业发展一直存在的问题,其实到现在为止也没有一种非常完美的储能技术,但经过几代科学家的努力,一些比较成熟的储能技术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储能系统一般由两大部分组成:由储能元件组成的储能装置和由电力电子器件组成的功率转换系统(PCS)。

储能装置主要实现能量的储存和释放:PCS 主要实现充放电控制、功率调节和控制等功能。

图2即为电力储能系统示意图。

图2电力储能系统示意图电能可以转换为化学能、势能、动能、电磁能等形态存储,按照存储具体方式可分为机械、电化学、电磁、和热力储能四大类型。

其中机械储能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和飞轮储能;化学储能包括铅酸、镍氢、镍隔、锂离子、钠硫和液流等电池储能;电磁储能包括超导、超级电容和高能密度电容储能;热力储能包括熔盐储能和热电储能等。

2.1飞轮储能飞轮储能的原理为:外部输入的电能通过电力电子装置驱动电动机旋转从而带动飞轮旋转将电能储存为机械能;当需要释放能量时,飞轮带动发电机旋转,将动能变换为电能,电力电子装置将对输出电能的频率和电压进行变换以满足负载的要求。

图3即为飞轮储能的内部结构图图3 飞轮储能内部结构图飞轮系统运行于真空度较高的环境中,其特点是没有摩擦损耗、风阻小、寿命长、对环境没有影响,几乎不需要维护,适用于电网调频和电能质量保障,是目前最有发展前途的储能技术之一。

缺点是能量密度比较低,保证系统安全性方面的费用很高,在小型场合还无法体现其优势,主要应用于为蓄电池系统作补充。

在美国,10年前现代飞轮储能电源商业化产品开始推广,风险投资的大量介入,飞轮储能技术获得了成功应用。

风电、太阳能发电本身所固有的随机性、间歇性特点,决定了其范围化成长必定会对电网调峰和体系平安运转带来明显影响,必需要有先进的储能手艺作支持。

飞轮储能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波动性问题,可以实现新能源发电的平滑输出,目前,已经开发出大功率飞轮储能系统,并应用于航空以及UPS 领域以BeaeonPower为领先水平的研究机构正在致力于飞轮储能的优化设计,以便将其用于长过程储能服务(多达几个小时),同时降低其商用成本。

2.2抽水储能抽水储能的原理是在电力负荷低谷期将水从下游水库抽到上游水库,将电能转化成水的重力势能存储,在电网负荷高峰期释放上游水库的水来发电。

抽水蓄能电站可以在电网负荷出现突然变化时,几分钟内快速响应,这是其他类型发电厂所无法比拟的。

水能发电的最大优势,在于要发电就发电,不发电就不发电,启动和关闭闸门都比较容易。

我国抽水蓄能电站面临高速发展契机,目前,我国已建成抽水蓄能电站20余座,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1.73%。

而一般工业国家抽水蓄能装机占比在5%-10%水平,其中日本2006年抽水蓄能装机占比即已经超过10%。

2020年我国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将达到约6000万kW。

典型的抽水储能示范工程有惠州抽水储能电站、十三陵抽水储能电站等,惠州抽水储能电站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抽水储能示范工程。

2.3 压缩空气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的原理为:压缩空气技术在电网负荷低谷期将电能用于压缩空气,将空气高压密封在报废矿井、沉降的海底储气罐、山洞、过期油气井或薪建储气井中,在电网负荷高峰期释放压缩的空气推动汽轮机发电。

其中,压缩机由电网供电的电动机驱动,因此汽轮机的输出功率全部用于发电,其发电功率是常规燃汽轮机电站的3倍。

应用领域包括削峰填谷、调频调相、系统备用、黑启动等。

2009年压缩空气储能被美国列入未来10大技术,德、美等国有示范电站投入运营,总体而言,目前尚处于产业化初期,技术及经济性有待观察。

我国的压缩空气储能事业还处于初始状态,目前还没有规模以上的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建成。

2.4 钠硫电池储能钠硫电池的储能原理是:钠和硫分别作为阴极和阳极,陶瓷β- 氧化铝同时起隔膜和电解液的双重作用,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在300℃-360℃。

高温下的电极物质处于熔融状态,使得钠离子流过β- 氧化铝固态电解液的电阻大为降低,以获得电池充放电高效率。

钠硫电池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国际上电化学储能的成功案例都是使用这项技术。

图4钠硫电池储能示意图钠硫电池的理论比能量高,效率高,充放电次数多,寿命长,维护成本低,不含重金属,但是钠硫电池的工作温度高(300摄氏度以上),易爆炸,技术难度高。

钠硫电池是在1976年美国福特(Ford)公司发明公布。

2002年日本东京电力公司(TEPCO)和日本NGK推出钠硫电池产品。

目前只有东京电力和NGK下属企业生产钠硫电池。

2.5全钒液流电池全钒液流电池的示意图如下:图5全钒液流电池全钒液流电池的反应电堆与电解液分开,储能系统的容量和功率可分别设计。

它的效率很高,实验室充放电效率高达88%,实际应用中效率在75%左右,且没有自放电现象。

充放电循环次数高达4000次。

建设周期短,原材料丰富且易开采(我国已探明五氧化二钒资源大约1000万吨,每储存1度电大约需要五氧化二钒5.62公斤),维护成本低。

全钒液流电池不含重金属,环境友好。

液流电池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运行维护费用低等优点,是高效、大规模并网发电储能,调节的首选技术之一,液流储能技术在美国、德国、日本、和英国发达国家已有示范性应用,我国目前尚处于研究开发阶段。

2.6超导储能超导磁储能系统是利用超导体制成的线圈,由电网经变流器供电励磁,在线圈中产生磁场而储存能量,当需要供电时,经逆变器将所储存的能量输送回电网。

SMES 通常包括置于真空绝热冷却容器中的超导线圈、控制用的电力电子装置以及真空汞系统。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有许多超导磁储能工程正在进行或处于研制阶段。

在美国、日本、欧洲一些国家的电力系统已得到初步应用,在维持电网稳定、提高输电能力和用户电能质量等方面开始发挥作用。

2.7超级电容器储能超级电容器由2个多孔电极、隔膜及电解质组成。

充电时处于理想极化状态的电极表面电荷将吸引周围电解质溶液中的异性离子,使其附于电极表面,形成双电荷层,构成双电层电容。

由于使用碳或其他高表面积材质作为电极,并且电极间的距离非常小,因此储存的电能更高,是传统电解电容器的100~1000倍。

使用超级电容器作为动力源的上海11路电动公交车已示范运营5年多,目前中国是唯一将超级电容公交车投入量产的国家,这项技术为中国自主研发。

超级电容器未来的发展主要是面向电动汽车,以及电力系统中短时间、大功率负载的平滑,在电压跌落和瞬态干扰期间提高供电水平等。

下图6为几种储能技术的比较,储能技术的评价有几个维度。

首先是安全性,即不燃烧也不爆炸;其次是能量转换效率与自放电;再者是比能量、比功率;还有成本与寿命、可维护性、环境友好等。

所以,对储能技术进行选择应用时应综合多方进行比较分析,因地制宜,合适发展。

由于不同的储能技术在额定功率下的放电时间不同,因此应用在电网不同的地方时,应该选择合适的储能方式。

当用于电能质量改善、电网频率稳定及UPS时,应选择响应快速、放电时间短的电池,例如超级电容器、飞轮储能等;当用于供电的连续性、缓冲或者备用电源时,则选择能放电数秒到数分钟的相应的短时储能方式;当用于电网的“削峰填谷”或者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并网储能时,则选择能够大规模储能,且自放电小的储能方式,例如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等;在地理条件受限制的时候,可以选择钠硫电池、液流电池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