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一)

月夜忆舍弟(杜甫)

●记忆性默写

(1)露从今夜白,。(杜甫《月夜忆舍弟》)

『参考答案』(1)月是故乡明

●理解性默写

(2)杜甫《月夜忆舍弟》中,写出诗中情景交融,抒写思念之情的诗句,。『参考答案』(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诗歌赏析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2019年日照市)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月是故乡明”是千古名句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

(2)理解诗歌尾联的意思及表达的情感。

『参考答案』(1)这两句采用移情手法,在自然景物的描述中融入主观感受,写景生情,景随情变,是诗人深切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此外,今夜露白、故乡明月的词序稍作变化,化平凡为神奇,成为千古名句。

(2)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6分)(2019年恩施州)

月夜忆舍弟①

杜甫

戍鼓②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③未休兵。

(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

【注释】:①舍弟: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②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③况乃:何况,况且。

1、下面诗句中与“月是故乡明”中的“月”这一意象的内涵完全不同的是第句(只填写序号)。

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②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④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诗人从多种角度展开描写,请具体分析首联中听觉描写的作用。

3、全诗情感不仅仅停留在思乡怀人层面,尾联情感进一步升华,请明确指出深层情感。

【试题分析】《月夜忆舍弟》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律。此诗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讯,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戌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全诗托物咏怀,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语言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

【试题解答】1、本题考查意象内涵。“月是故乡明”中的“月”这一意象的内涵是代表着思念(思乡)。第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月”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与“月是故乡明”中的“月”这一意象的内涵完全不同。其余表达的都是亲人、友人等是思念,与“月是故乡明”中的“月”这一意象的内涵完全一致。

2、本题考查描写角度分析。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以“戍鼓”写战争背景,以“雁声”写亲人离散,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描绘了一幅荒凉冷寂的边塞图,极力渲染悲凉气氛,为后文作铺垫,点明“月夜”的背景。

3、本题考查诗歌情感概括。尾联紧承颈联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从而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厌恶战争、忧国忧民的深层情感。这样的结尾含蓄蕴藉,具有无限深情。

『参考答案』1、③

荒凉冷寂的边塞图,极力渲染悲凉气氛,为后文作铺垫。

3、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厌恶战争、忧国忧民的深层情感。

【参考译文】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

【试题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8分)(2020年内江市)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从,_______、______的角度写边塞凄凉景象,渲染气氛。我们学过的杜甫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与“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有异曲同工之妙。(4分)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历来为人们称道,请从打情手法的角度加以赏析。 (4分)

【分析】《月夜忆舍弟》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律。此诗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讯,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戌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全诗托物咏怀,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语言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能力。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的意思是: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这两句诗与杜甫的《春望》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意思是: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