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舜生的辛亥革命史研究及其治史特色-论文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之辛亥革命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之辛亥革命

中國近代史纲要半期论文-----简析辛亥革命摘要 :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救亡图、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它是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领导下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伟大革命。

尽管革命最终失败,但是这次改革尝试给中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毛泽东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中国在经历了戊戌维新的失败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迅猛传播,震撼着中国思想界,并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到来。

首先觉醒的是新兴知识分子群体。

近代知识分子宣传民主革命学说,以报刊为重要阵地,创办了《浙江潮》、《苏报》、等多种政治刊物。

与此同时,国内外出现许多革命团体。

影响较大的有兴中会、华兴会等。

一九〇五年七月二十,中国同盟会成立。

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政治纲领。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一九一一年清政府“铁路国有”的政策点燃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索。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驻军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

一月之内,有十三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的统治,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

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初十,孙中山以16票的绝对多数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一九一二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三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孙中山成立;二十八日,各省代表会议改组为临时参议院,成为临时政府的最高立法机关。

一九一二年三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然而,由于革命党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的果实终究被军阀势力所窃取。

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首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广东2011高考复习热点】二十世纪辛亥革命史研究回顾

【广东2011高考复习热点】二十世纪辛亥革命史研究回顾

华中师范大学校长章开沅就如何恢复和发扬马克思主 义的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解放思想, 义的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解放思想,突破禁区问题发表 了自己的见解。 了自己的见解。 他认为,从辛亥革命史研究者本身来说,要打破所谓" 他认为,从辛亥革命史研究者本身来说,要打破所谓 立足于批"的精神枷锁 要推倒所谓"资产阶级中心论 的精神枷锁, 资产阶级中心论"、 立足于批 的精神枷锁,要推倒所谓 资产阶级中心论 、" 资产阶级决定论"、 资产阶级高明论 等等不实之词, 资产阶级高明论"等等不实之词 资产阶级决定论 、"资产阶级高明论 等等不实之词,要敢 于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胆识来拨乱反正,坚持正确地、 于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胆识来拨乱反正,坚持正确地、全 面地评价处于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人物; 面地评价处于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人物;在人物 评价问题上,要打破"四人帮 所强加的路线斗争框框, 四人帮"所强加的路线斗争框框 评价问题上,要打破 四人帮 所强加的路线斗争框框,反 对简单武断的"好坏分类法 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好坏分类法",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对简单武断的 好坏分类法 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在中外关 系问题上,要把中国的历史置于世界历史之中来考察; 系问题上,要把中国的历史置于世界历史之中来考察;在 揭露外来侵略的时候, 揭露外来侵略的时候,要注意把帝国主义国家的政府和人 民区别开来,要努力阐明世界人民对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 民区别开来, 同情和支持。这些对辛亥革命史研究带有指导意义的言论, 同情和支持。这些对辛亥革命史研究带有指导意义的言论, 在与陈腐的封建史学糟粕彻底决裂的同时,大力肃清"左 在与陈腐的封建史学糟粕彻底决裂的同时,大力肃清 左" 的思想的影响, 的思想的影响,促进史学真正走上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的轨 得到繁荣发展。 道,得到繁荣发展。

20世纪的辛亥革命研究

20世纪的辛亥革命研究

20世纪的辛亥革命史研究严昌洪马敏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辛亥革命使中国告别几千年的封建帝制,踏上了建设民主共和国的漫漫长途,对这次革命的研究在革命尚未结束时就已开始,至今仍在持续进行,其间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热潮,尤其近20年的研究,更是硕果累累,使辛亥革命研究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一个最重要的分支。

本文拟对20世纪的辛亥革命史研究做一简略回顾,总结其学术成就,展望未来研究的走向。

1949年前的辛亥革命史研究有关辛亥革命的著述,早在这场革命进行过程中便开始出现了。

1896年孙中山在伦敦蒙难,这个关系到国际法的复杂案件,立即引起法律专家们的关注,他们发表文章对此案件进行探讨,随后又将其作为典型案例收进国际法教科书。

这恐怕是对这场革命中的重要事件的最早研究。

后来孙中山到日本从事革命活动。

宫崎寅藏于1902年出版《三十三年落花梦》,介绍孙中山革命事迹。

次年章士钊据以译编为《孙逸仙》,在国内刊行,一时风行天下,成为鼓吹革命,宣传孙中山思想与业绩的重要著作。

这应该是最早关于辛亥革命领导人的传记作品了。

但在严格意义上,中国辛亥革命史的研究,当开始于1912年民国成立前后,一批记载革命过程的史书相继面世。

最早的辛亥革命史书,是苏生编写的《中国革命史》,该书于武昌起义后不久(辛亥九月)出版。

同年出版的,还有上海商务印书馆编印的《大革命写真图》,以图片汇集的形式反映辛亥革命发生、发展的过程。

而最早以“辛亥革命”命名的史书,则是1912年6月刊行的渤海寿民编的《辛亥革命始末记》,实际上系剪报辑录。

前后出版的其他记述辛亥革命的书籍,有《中国革命纪事本末》(郭孝成编)、《共和关键录》(观渡庐编)、《浙江革命记》(顾乃斌撰)、《湖北革命实见记》(胡石庵著),等等。

如果说前几种著述系属报章资料和文件汇编,那么,《浙江革命记》述秋瑾之死至杭州光复始末,《湖北革命实见记》记武昌首义之经过,皆为系统的史事记载。

虽然这些作品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还算不上科学的史学著作,但从历史编纂学的角度说,均可视为彼时之当代史。

辛亥革命历史论文

辛亥革命历史论文

辛亥革命历史论文带着些许期待与激动的心情,我们今天出发去寻访辛亥革命的历史遗存。

之所以说心情期待与激动,是因为时隔多年,我们此时将与那些沉寂的历史事件互相亲密接触以及感受当时革命先烈的爱国情怀。

我们生在如今安稳的时代,现在所享受的好的条件都是革命先烈用汗水甚至鲜血为我们创造的,带着这种尊敬与缅怀的感情,我们来到了位于武汉市武昌区蛇山上、隶属于国家AAAA级文化旅游区的辛亥首义公园以及蛇山烈士祠等辛亥革命历史遗迹。

在那里,我们看到了许多辛亥革命的纪念性建筑与物品。

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坊”、黄兴铜像以及孙中山纪念碑等保存较完好的有关建筑。

来到武汉大学,既然要寻访辛亥革命的历史遗存,就不得不提到对辛亥革命具有重要性意义的武昌起义。

虽然在武昌起义之前,同盟会在孙中山前辈的领导下也发动过多次武装起义,但这些起义都相继失败了,不过它们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说说其中影响最大的黄花岗起义吧。

黄花岗起义是中国同盟会于1911年(宣统三年)在广东省广州市发起的一场起义,又称为第三次广州起义、辛亥广州起义、三·二九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

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决定实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的行动,于是在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2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

但是这次起义因为种种原因而失败了其中72人的遗骸由潘达微收葬于广州东郊红花岗。

潘达微把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故称为“黄花岗起义”。

历史上,这次起义意义重大,加快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

在那段时间里,封建腐败的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并丧心病狂的借“国有”名义把铁路利权出卖给帝国主义,同时不知羞耻的“劫夺”商股。

这激起了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四省的保路风潮,其中以四川最为激烈。

广大人民群众忍无可忍,在同盟会会员的参与下,掀起了全川的武装暴动。

清朝廷为扑灭四川的人民起义,派出大臣端方率领部分湖北新军入川镇压,致使清军在湖北防御力量减弱,在黄花岗起义以及全川武装暴动的铺垫下,当时的爱国人士意识到了革命形势已经成熟,革命党人一呼百应,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

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现代政党政治的先河 百年辛亥论文征文作文范文 100周年故事人物事件

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现代政党政治的先河 百年辛亥论文征文作文范文 100周年故事人物事件

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现代政党政治的先河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国社会意识不断趋于现代化的历史。

辛亥革命前后是中国社会心理最为矛盾、社会意识最为混乱、社会思潮最为庞杂的时期。

如果从历史的横断面考察,辛亥革命真正开启了中国社会意识现代化的闸门。

从渐变到革命的变化催生出的新政治心态中国传统的社会心态是求稳怕变,即使要变,最好也是渐变,不希望急变剧变。

辛亥革命前,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争,实际上就折射了国民的这一心态。

但晚清的政局已逐渐使各阶层的人认识到革命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不二法门”。

可以说,革命的意识已深入各阶层心理之中。

比如新知识分子官僚。

作为教育现代化的产物,新知识分子中很多是在日本留学,主要学习军事、政治、法律,回国后有相当一部分人进入政界和军界。

他们之所以进入体制内,并不是选择地位,而是选择职业。

他们把自己从事的职业看作是实现现代性方案的手段,即从内部对现实制度作根本的改造。

他们“公决密谋革命,并即以谘议局中之同志为革命之干部人员,若日后遇有可以发难之问题,则各省同志应即竭力响应援助,起义独立”。

比如立宪派发动的立宪运动算是立宪派对晚清政府的最后一次尽忠,是为封建帝制送终吟唱的挽歌。

此后,越来越多的立宪派转向革命。

时人这样描述立宪派政治心态的变化过程:“其初恐清廷不立宪,其继愤政府假立宪,其后乃不欲出于和平立宪,而思以铁血立宪”。

很多地方的光复都是由立宪派绅士发动的,如浙江省53个州县的光复,由立宪派绅士主持发动的就有30个,由革命党人联合绅士发动的就有20个,占94.3%。

当然,立宪派假革命、投机革命者亦为数不少,而这恰恰证明革命使他们不得不接受一个已经到来的新时代了。

再比如买办。

作为晚清“另类”的社会上层,买办有变革的意愿,曾先后成为洋务派、维新派、立宪派的重要成员,有一部分人甚至加入了革命派。

孙中山在檀香山创建兴中会,成员中不少是买办。

其后,孙中山在世界各地从事革命活动时,都得到了买办的支持和援助。

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及其历史启示 近现代史论文

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及其历史启示  近现代史论文

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及其历史启示辛亥革命运动已经过去了101年,但它的历史意义和伟大影响并没有随着时光的消逝而流失,随着我国历史的前进及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辛亥革命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日益为我国人民所了解,所敬重。

研究辛亥革命的历史,总结它的经验教训,继承和发扬革命者的爱国革命精神,吸取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经验教训,在全国人民奋发振兴中华的今天仍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试图从社会史的角度去探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及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给我们带来的历史启示和一些经验。

一辛亥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辛亥革命运动推翻了清政府所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终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资产民主革命所取得的成果,也是辛亥革命的伟大胜利。

这一胜利不仅仅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也是从19世纪末年逐渐兴起的资产阶级、小资阶级革命运动结出的一个伟大果实,更是中国资产阶级奋斗史上光辉的成果,并给中国社会带来巨大影响。

(一)辛亥革命加速了中国社会变革的进程辛亥革命不仅是中国政治及人民生活方式走向近代化之路的一个划时代的起点,而且也是近代中国人民追求民主和国家独立富强的一个里程碑。

它开辟了中国乃至整个亚洲民主共和国的新曙光,给全亚洲人民带来了苏醒的晨曦,也给世界进步人民有力的鼓舞。

辛亥革命在推翻中国封建帝制的整个过程中都表现了中国资产阶级追求真理和光明,“续法美人共和之战史”,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历史的努力。

中国资产阶级把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近代化国家的宗旨贯彻到政治、经济乃至社会各个方面,对中国历史的发展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建立的南京临时政府按照西方资产阶级国家制度的模式,实行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治制度。

南京临时的政府颁布的发展工商业的政策法令以及在孙中山倡导下出现的“振兴实业”的热潮,都表明了中国资产阶级的救国热忱和努力,展现了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变革中取得的重大成就。

论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史论文)

论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史论文)

论辛亥革命内容摘要:辛亥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和领导的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既是一场革命运动,又是一场政治革新运动,同时又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

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1]但是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是的花,可以看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充分的暴露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虽然它失败了但它开历史之先河,指明了中国今后应该走的道路。

关键词:辛亥革命运动意义道路一、辛亥革命的过程1911年5月,清政府唯帝国主义之命是从,将从中国人民手中夺得的权利拱手献给帝国主义,引起全国人民的愤怒。

与铁路国有直接相关的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省人民强烈反对出卖路权,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

四川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在清政府全力应付四川保路运动的时候,湖北新军中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团体乘机发动武昌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轰轰烈烈的一幕。

武昌起义的胜利,在全国得到了连锁反应,各省革命党人纷纷行动起来。

至11月底,全国宣告独立、脱离清政府的有14省。

武昌起义之后,立宪派纷纷表示赞成革命,这也加速了清政府的崩溃。

广大人民群众在各省起义过程中表现了高昂的热情。

新军士兵、会党群众、知识分子、工人、农民、城市贫民、海外华侨、爱国士绅、少数民族都作出了贡献。

中国的政治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沸腾局面。

1911年十一月初十,孙中山以16票的绝对多数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三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二十八日,各省代表会议改组为临时参议院,成为临时政府的最高立法机关。

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毛泽东说:“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2]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近十年辛亥革命影响研究综述

近十年辛亥革命影响研究综述

近十年辛亥革命影响研究综述摘要:辛亥革命距今已经走过105年,学术界对此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它对我们的实际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十年来,辛亥革命研究更加深入和精细,一些新的观点和看法相继被提出,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宽。

本文拟就对辛亥革命影响研究做一分类概述,以此来纪念这场伟大的革命。

关键词:辛亥革命;影响;综述近十年来,辛亥革命的研究更加深入和精细,一些新的观点和看法相继被提出,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宽。

本文拟就对辛亥革命影响研究做一分类概述,以此来纪念这场伟大的革命。

在概述影响之前,先对辛亥革命性质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辛亥革命史的研究在两岸都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显学,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在进入新的世界以来,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新的现象,具体的研究越来越具有共同的特点,研究方法和学术评价标准趋于一致。

海外学者对这场革命则持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足以产生一场资产阶级革命,遂将其定義为“排满”或“反满”和“社会精英或绅士运动”,否定辛亥革命是社会革命。

不同的声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内外对于辛亥革命性质的积极探索。

不同的观点则势必会推动对于辛亥革命的全面认识。

一、研究概况1.辛亥革命对中国变革的影响2022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5周年纪念日,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它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成为二十世纪一个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近十年来有关辛亥革命的专著有罗副惠等人编著《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文库辛亥革命的百年记忆与诠释》;2022年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辛亥革命回忆录》(全8册);金冲及和胡绳武主编的《辛亥革命史稿》;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编的《辛亥革命一百年评议》;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的《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由香港,城市大学出版,麦劲生、李金强著《共和維新—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论文集》;PeterZarrow主编的ChinainWarandRevolution,1895-1949;日本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国际会议成果《综合研究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论文

辛亥革命论文

永怀辛亥革命社会科学系法学一班王小艳学号:20110301039100年已经过去了,辛亥革命就像空中的云朵一样,每天挂在那蔚蓝的天空中,只要我抬头寻找就能够看的见。

这是1911年10月10日的夜晚,湖北新军第八营驻地响起了清脆的枪声,在熊秉坤的一声枪响后开始了辛亥革命。

因为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所以历史上把这次革命叫做辛亥革命。

不管是革命党还是老百姓都奋力作战,那真是血流成河。

回想当年那场血雨,革命老战士们英勇的穿梭在弹雨中随时都可能送命。

但是,他们知道自己肩负重任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他们甘愿牺牲自己的性命。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保卫着自己的国家,他们的血没白流他们的苦没白受。

是的,就是他们挽回了中心城市湖广会城--武昌。

我们都知道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但胜利不属于他一个人的,是全国人民的;功劳也不是他一个人的,是全体辛亥革命老战士的。

没有他们革命是不可能胜利的。

我对辛亥革命的英雄们充满了崇敬。

辛亥革命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它埋葬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建了民族共和的新纪元。

在这个伟大的纪念日,我们不得不想念那些革命老战士。

虽然他们的肉体已离我们远去,但是他们的精神却永垂不朽,永远的留在了我们的心田。

我们都知道辛亥革命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胜利,它虽然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但它在中国近代革命的历史上却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因为,这次革命对亚洲的觉醒以及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有着深远的意义。

当时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伟大的列宁就在俄国社会民主党第六次全国代表会议决议中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将给亚洲带来解放,使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遭到破坏的世界意义。

”辛亥革命夭折了,但革命火种没有熄灭。

8年后。

五四运动爆发了,10年后,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38年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辟了历史新纪元。

悠悠岁月,沧海桑田,中国人民经历了无数内忧外患的苦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的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和90年前相比,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

关于近代史辛亥革命的论文3000字

关于近代史辛亥革命的论文3000字

关于近代史辛亥革命的论文3000字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近代史辛亥革命的3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近代史辛亥革命的3000字论文篇一《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影响》摘要:辛亥革命的爆发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对近代中国经济而言,辛亥革命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了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思想,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社会条件,但没有能带领中国经济真正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关键词:辛亥革命;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自由经济思想;社会基础时光流转,一个世纪以前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辛亥革命推翻了风雨飘摇中的清政府,也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无疑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那么,就近代中国经济来说,辛亥革命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一、辛亥革命进一步深化了中国晚清以来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思想中国自进入封建专制社会以后,重农抑商和政府主导就成为封建时代经济思想的主要特征。

重农抑商是农业社会在经济思想上的突出体现,政府主导则是专制体制的题中之义。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侵略者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内忧外患,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重重。

从1840年到1911年,即我们常说的晚清时期,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开展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例如:洋务运动、甲午战争后允许私人设厂、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以后实行的一系列新政。

特别是晚清时期的新政,其主要内容有:倡导振兴工商业,在一定程度上允许民间自主地发展资本主义;制定并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律》、《试办银行章程》、《筹办矿物章程》、《铁路总表》、《奖励公司章程》等诸多促进工商业发展的经济法规;对私人业主按照投资额度给予奖励等,这些措施的实施,使中国封建社会长期重农抑商与政府主导的经济传统在政策层面逐渐地为振兴工商、允许并鼓励私人自由发展实业的思想所代替,资本主义自由经济思想开始在中国社会中产生并逐渐发展。

关于辛亥革命100周年的论文3000字

关于辛亥革命100周年的论文3000字

关于辛亥革命100周年的论文3000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如果没有优秀文化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就不打自垮。

辛亥革命离开现在已快100周年了。

岁月更迭,历史远去。

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震耳发聩的枪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

可以这样说,随着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在探究这段历史以期从中吸取有益的借鉴。

1911年的10月10日这一天,古城武昌城头的枪声震撼了全中国,全世界。

它敲响了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覆灭的丧钟,引发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伟大变革。

这枪炮声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光荣与骄傲,也不仅仅是丰厚的物质文化财富,更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的卓越贡献和光辉的业绩,这场革命所产生的伟大而深远的影响,是永远不可磨灭的;它所留下来的宝贵的历史经验教训,也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它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意义,它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永载史册,彪炳千秋。

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今天,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作出更加符合实际的评价。

《礼记》中有一句话,叫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正是这一信仰的坚定实践者。

我觉得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主要在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人文精神在中国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谁就会变成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都会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袁世凯的皇帝寿命只不过八十三天,张勋的复辟则更加短命,和从这以后再也没有人敢于试登这个宝座即可为证。

左舜生与西安事变--纪念西安事变八十周年

左舜生与西安事变--纪念西安事变八十周年

左舜生与西安事变--纪念西安事变八十周年∗
李艳红
【期刊名称】《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6(040)006
【摘要】西安事变是中国抗战的枢纽。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使国共两党走上一致抗日的正确道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与此同时,西安事变也为左舜生争取政党合法化与加强国、青两党合作抗日提供了历史契机。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左舜生实际领导的中国青年党实现了从反蒋独裁、野战抗日到拥蒋抗日的思想与策略的转变,但仍然没有改变其反共抗俄的立场。

【总页数】5页(P123-127)
【作者】李艳红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南长沙 411000; 湖南工程学院宣传部,湖南湘潭 4111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64.8
【相关文献】
1.我亲历的西安事变——纪念西安事变七十周年 [J], 赵廷杰
2.红军西征与西安事变——纪念红军西征胜利与西安事变70周年 [J], 薛正昌
3.试析苏联、共产国际与西安事变—纪念西安事变和平解决80周年 [J], 张龙杰;
4.重温"西安事变" 还原并加热杨虎城——《华商报》"纪念'西安事变'70周年系列报道"策划综述 [J], 王瑞强;康正
5.西安事变与民族命运:“纪念西安事变8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我校隆重举行 [J], 张华腾;范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辛亥革命史研究的一朵新葩——评《辛亥革命辞典》

辛亥革命史研究的一朵新葩——评《辛亥革命辞典》

作者: 迟边
出版物刊名: 湖北社会科学
页码: 64-64页
主题词: 辛亥革命史研究;辞典;实业救国;湖北地区;帝国主义;黄花冈起义;历史规律;辞书;武昌起义;辛亥首义
摘要: <正> 海内外学人翘首以盼的第一部辛亥革命专史辞书——《辛亥革命辞典》,终于由武汉出版社推出。

这部大型辞书,凝聚了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辛亥首义武昌纪念馆、武汉市社会科学院等单位数十位专家、学者的心血,是湖北地区史学界献给辛亥革命80周年的一份厚礼。

反映历史规律高扬时代强音《辞典》向读者昭示: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下,不论是经济上的“实业救国”,文化上的“教育救国”,政体上的“五权分立”,也不论是“广州黄花冈起义”、“安庆马炮营起义”,甚至“辛亥武昌起义”,都未能。

《辛亥革命史研究备要》前言

《辛亥革命史研究备要》前言

作者: 郭汉民
出版物刊名: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页码: 34-35页
主题词: 辛亥革命史研究;辛亥革命研究;史学工作者;中国近代史研究;研究成果;新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马克思主义;研究概述;发展轨迹
摘要: <正> 发生于本世纪初的辛亥革命,是在比较更完全意义上开展的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以推翻帝制、创建民国的光辉成就而彪炳史册,理所当然受到史学工作者的关注。

辛亥革命史的研究可以说从辛亥革命爆发之年就开始了,并且历久不衰。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们研究辛亥革命的兴趣不断提高,成果日益增多,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课题。

新中国成立后的辛亥革命史研究,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的。

广大史学工作者。

近五年辛亥革命史研究概览

近五年辛亥革命史研究概览

近五年辛亥革命史研究概览
肖季文
【期刊名称】《文史杂志》
【年(卷),期】1991(000)004
【摘要】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也历来是我国史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近五年(1986——1990)来,我国辛亥革命史的研究工作蓬勃发展,研究成果日益增加。

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全国各报刊杂志所发表的有关文章达980多篇,各出版社出版的有关专著、论文集及资料汇编等共60余部。

在这些研究成果中,专家、学者们各抒已见,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

限于篇幅,本文尚难一一述及,且择其要者,分列于次。

一、关于同盟会的成立及其内部关系 1、同盟会是否由兴中会等团体联合而成? 对这个问题,传统观点多予肯定。

郭汉民、何泽福等则提出异议。

他们认为:同
盟会成立前夕,兴中会早已名实俱亡;华兴会虽依然存在,但很少
【总页数】2页(P23-24)
【作者】肖季文
【作者单位】江苏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
【相关文献】
1.海峡两岸近30年来的辛亥革命史研究 [J], 朱英
2.国内第一部系统的辛亥革命时期中日关系史专著--评《辛亥革命时期中日外交史
研究》 [J], 安成日
3.近五年辛亥革命史研究新趋势述略 [J], 梁芳;邱远猷
4.近五年辛亥革命史研究述评 [J], 房德邻
5.辛亥革命史研究园地绽开的一朵奇葩——读《刘揆一与辛亥革命》 [J], 李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百年以来的辛亥革命历史叙事,辛亥百年

百年以来的辛亥革命历史叙事,辛亥百年

百年以来的辛亥革命历史叙事,辛亥百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辛亥革命曾是近代史研究中的显学;九十年代,这个研究方向渐渐沉寂下来;最近辛亥革命百年即将到来,对革命的研究又开始受人关注。

在有关辛亥革命的很多具体问题上,我认为可以说新观点层出不穷,同时也有新领域的开拓,新视角的切入,称得上取得了很大进展。

大陆学界对辛亥革命史的建构似乎已经到了顶峰,解构开始在某些枝节、某些具体问题上悄悄进行,从去年底到近期,在中山、广州举行的几次相关学术会议上,出现了关于辛亥革命研究的话语系统问题的争论。

一些中年一代的学者不满于辛亥革命叙事的话语系统多年来没有更新,老一辈学者对此则有不同看法。

还有,对“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这一传统命题,过去有国外学者和台湾学者提出质疑,现在大陆也有不少学者认为辛亥革命不是资产阶级革命。

关于辛亥革命的领导力量,也有人针对传统结论提出了不同观点。

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还有对清政府宪政改革的评价,孙中山革命思想的产生与发展等问题。

所有领导人中,只有孙中山在国外待的时间最长,当然他是被迫流亡,但这也使他广泛了解国外革命的实际状况,以至于能够提出“以社会主义发展资本主义”的策略——克服资本主义发展的弊端,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同时进行,毕其功于一役。

应该说,辛亥革命的叙述、话语建构及遗产都是非常丰富的,可以从政府、政党、民间社会等不同层面来考察,这方面我们过去关注比较少,现正在努力进行。

近代史研究中还有一个缺陷:我们总是局限在一个比较短的时段,而不去考虑它与当下的关系、对现在的影响,虽然我们总说要加强长时段的研究,但是实际做得还不够。

关于百年以来辛亥革命的历史叙事,也值得回顾与梳理。

从武昌起义后不久即出版的苏生著《中国革命史》问世,以及民国初年首次以辛亥革命命名的渤海寿民编《辛亥革命始末记》出版,对辛亥革命历史的叙事也经历了整整一百年的发展演变。

上世纪二十年代以前的早期相关著作,大多仅限于罗列资料,记述史实,学术性不强,但也较少受党派意识形态的影响。

辛亥思想论文总结怎么写

辛亥思想论文总结怎么写

辛亥思想论文总结怎么写辛亥思想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思潮之一,对于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论文中,我将从历史背景、思想主张和影响三个方面对辛亥思想进行总结。

首先,辛亥思想的兴起是与中国社会的特殊历史背景密不可分的。

19世纪末,中国正面临着列强侵略、内忧外患的局势。

辛亥革命爆发后,辛亥思想应运而生。

此时,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辛亥思想家们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共和”的口号,呼吁推翻满清政权,恢复中国的独立和尊严。

这一历史背景为辛亥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其次,辛亥思想主要包括“三民主义”的理论框架。

孙中山通过研究西方政治制度与理论,提出了“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的思想,构建了“三民主义”的理论体系。

其中,“民族独立”强调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独立意识,要求恢复中华民族的尊严和权益;“民主政治”主张建立一个民主制度,实现人民的参与和决策权利;“民生幸福”关注人民的生活品质和福利,提倡社会公正和民生改良。

这些主张对于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最后,辛亥思想对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政权,建立了中华民国,使中国从封建专制走向了共和民主。

此后,辛亥思想成为了中国政治发展的理论基础,为建设一个独立、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提供了指导方向。

同时,辛亥思想还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促进了社会制度改革和人民权益保障。

辛亥思想还对中国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倡导民族自尊心和国家意识,加强了中国文化的自信和创新。

综上所述,辛亥思想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要思潮,它的兴起与中国社会的特殊历史背景密不可分。

辛亥思想主要包括“三民主义”的理论框架,强调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

辛亥思想对中国政治、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中国的政治进步、社会进步和文化自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卷第2期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l.20No.2 2014年4月J. CENT. SOUTH UNIV. (SOCIAL SCIENCE)Apr. 2014左舜生的辛亥革命史研究及其治史特色曾辉(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上海,200241)摘要:左舜生是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先驱者之一。

左的早期辛亥革命史著作,初具规模,渐成体系,将辛亥革命史研究逐渐提高到学术研究层面,晚期研究进一步发展,更显完备成熟。

《黄兴评传》突破了国民党正统学派之藩篱,成为当时最有分量的黄兴传记之一。

左对辛亥革命的研究时段、范围、性质、成败均有自己的看法,对辛亥人物及重大事件亦有许多真知灼见。

从其研究中,可以发现左氏特别重视史料搜集及整理,注重史学教育功能和历史知识的传播普及以及严谨持重、议论客观独立,擅长归类总结和史实考订等特征。

左氏史学亦有研究范围狭小、未做专题研究等缺憾。

总体而言,左氏不失为一位多有建树的近代史专家。

关键词:左舜生;中国近代史;辛亥革命史中图分类号:K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4)02−0271−07左舜生,字舜生,别号仲平,湖南长沙人。

左舜生是民国政治史上一位重要人物,曾担任过青年党中执委委员长、民盟秘书长等职。

不过,左本质是一书生,从政非其所长,亦非其所好。

左真正的志趣则在文艺与史学,故其虽然激于民族危机和时代洪流而涉足政海,但终其一生,并未忘情于史学研究,并且成果丰硕,多所建树,以至赢得港台学界“治近代史有卓越成就”[1](142)“史学界有数的著作家之一人”[1](52)之美誉。

著名历史学家吴相湘则认为“左舜生为近六十年来,注意研究中国近代史三五先驱之一,与李剑农、蒋廷黻齐名,而各有树立。

”[2](8)颇为遗憾的是,或是由于左政治身份的特殊性,或是由于史料的不易搜寻,大陆学界却有意无意地将其遗忘,更无论研究。

目前有关左氏史学的论文,有两篇。

其一为香港学者李金强先生之《民国史学南移——左舜生生平与香港史学》[3],另一为台湾学者陈正茂先生之《左舜生之史学特点与贡献》[4]。

前文篇幅不长,介绍了左舜生的生平,对左氏各个阶段的著述活动等均有涉及;后文则在此基础上作了进一步探讨,论述左氏史学思想之渊源、特点与贡献,是一篇较为有力的论文。

但是,作为左舜生史学研究最重要组成部分的辛亥革命史研究,两文均未做过专门深入之探究,两文之论点也有不少不甚明了和可商榷之处。

因此,仍有诸多疑问尚待探讨。

比如:左舜生辛亥革命史代表性专著内容大致如何?这些著作在学术史上有何贡献?左对辛亥革命总体持何种看法?对辛亥重要人物作何种评价?其研究有何特征?左氏史学属于传统史学范畴吗?左之研究有何局限?应该如何看待左在近代史研究领域中的作用?本文即拟围绕这些问题作一深入探析。

一、左氏关于辛亥革命史研究的主要著述及其成就左舜生自1920年进入中华书局后数年间,即开始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辛亥革命亦很早即进入左之研究视野。

从此以后迄至晚年,左一直热衷于辛亥革命史研究。

大体而言,左舜生的辛亥革命史研究,包括直接以“辛亥革命”命名的《辛亥革命史》以及《中国近代史四讲》中第四讲《辛亥革命》等著作,也包括其为辛亥人物所作的传记、评传,如《黄兴评传》《宋教仁评传》。

还包括散见于《万竹楼随笔》《中国近代史话初集》等文集中的史论、读书札记等等。

《辛亥革命史》[5]可视为左舜生早期研究的代表作之一,该书原是作者在复旦大学、大夏大学所授中国现代史课程的讲义,书成于1931年1月,1934年1月由中华书局作为中华百科丛书之一种出版。

该书共分八章,约5万字,叙述从兴中会成立始,以1912年4月孙文解临时大总统职及临时政府北迁终。

辛亥收稿日期:2013−06−27;修回日期:2013−09−23作者简介:曾辉(1982−),男,江西赣州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华民国史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0卷第2期272革命前的历次革命运动、同盟会成立、武昌首义与各省响应情形、汉阳南京之战、临时政府的成立、南北议和、清帝逊位等等重要史实均囊括其中,对历次革命运动、同盟会成立等关键性事件均设立专门章节论述。

可以说,跟同时期的其他辛亥革命史代表性著作相比,该书已经初具规模、渐成体系。

①辛亥革命爆发后,有关辛亥革命的著作就不断涌现。

不过,民初的辛亥革命史著作,很多都是资料汇编性质,如1912年6月最早以“辛亥革命”命名、署名渤海寿民所编之《辛亥革命始末记》,即是摘录了京津沪辛亥8月20日至12月25日相关文章,汇而成册。

有的是回忆录性质,如梅川居士(居正)之《辛亥札记》(出版者不详,1929年)、曹亚伯《武昌革命真史》(上海:中华书局,1930年),张难先之《湖北革命知之录》(上海:商务印书馆,1945年)等等。

这些汇编、回忆录虽然极具史料价值,但这与真正的学术研究距离尚远。

还有一些早期著作,已经开始摆脱回忆录和资料汇编性质。

但正如章开沅先生所言,也“大多属于史事记述,往往流于资料罗列,粗疏浅薄。

”[6]毋庸讳言,左之作品也难完全避免此一缺憾。

不过从其著作中,可以发现,左已开始逐渐摆脱资料排列和史事罗列的情形,而是以问题为中心,探究事件的前因后果。

左著每章之后均附有问题若干,实际上也即左思考论述中心之所在。

如第一章《辛亥革命的原因》后边所附的问题包括辛亥革命的重要原因有哪几个,赞助革命最力的有哪几种势力,立宪派何以卒归失败等五个问题。

对第一个问题,左从满汉种族的裂痕、清季政治的腐败、外力的压迫、立宪的失败、新兴势力的抬头五个方面加以剖析,条清缕晰,丝丝入扣,至今读来仍感其说言之甚然。

[5](1−16)可以说,左舜生把辛亥革命史研究提高到学术研究层次。

1949年后,左寓居香港,在新亚书院、珠海书院等校教授中国近代史。

1962年,他将《辛亥革命史》一书加以增补,从而形成《中国近代史四讲》之第四讲《辛亥革命》。

该讲增加到十章,篇幅则增加了一倍,内容更加丰富翔实,有详有略,重点突出,体系更加合理,对一些明显的错误,也进行了更正,从而更显成熟完备。

《黄兴评传》为左氏晚年另一力作。

该书分十一部分,以黄兴发起成立华兴会、孙黄携手共建同盟会、黄所领导历次起义、参加临时政府及担任留守等重要事件为中心,评述了黄兴一生的事功,对外界加在黄兴身上的一些不实之词加以辩驳,对黄兴的贡献作了充分的肯定。

比如指出武昌起义前历次武装起义,孙中山所领导的除了1895年广州起义和1911年黄花岗起义外,影响“乃不算太大”,而黄兴等领导的萍浏醴起义对清廷的打击和影响反而更大;[7](35)强调华兴会与武昌首义酝酿的密切关系,同时指出黄兴在武昌起义中与“宋教仁、谭人凤、居正同为关键人物”;[7](71)黄兴在二次革命及其后来的表现每每为后人所诟病,左则以为:“克强深知武力非袁之敌,则主用法律解决,但亦作军事准备;其倒袁目的,固与中山无出入”,而战事既起,黄“赴义之勇,殆与辛亥三月二十九日黄花岗一役无二致”;[7](107−108)关于二次革命结果,左则从国民求安的心理、国民党组织涣散、实力太弱、财政困难等原因剖析“无论由中山或克强出而指挥军事,结果必至失败”。

[7](112)总体而言,左舜生认为“克强先生对于创建民国的勋业,其地位仅次于中山先生”,[7](2)其功业“真可以万古千秋”。

[7](4)1949年后很长一段时间,大陆学界基于黄兴在南北议和和二次革命等事件中的表现,视黄为妥协乃至“右派首领”,对其总体评价偏低,研究成果也很少。

②五六十年代,台、港史学界则是国民党正统学派占据主导,延续其在大陆时的一贯基调,叙述辛亥革命多以孙中山、同盟会(国民党)为中心,重孙轻黄,扬孙抑黄。

③由此造成黄兴的事迹隐而不彰,甚至出现许多人只知有孙中山不知有黄兴的境况。

在这种情势下,左独抒己见,秉笔直书,无疑修正、突破了国民党正统学派之藩篱。

若将此放置在辛亥革命史学术脉络来考察,其意义是显然的。

④窥诸当时史学界,可以说,成书于1960年代的《黄兴评传》一书,尽管现在看来仍不免粗糙,但在学术史上是不应忽视的。

该书和此前出版的薛君度所著《黄兴与中国革命》及其后出版的《黄克强先生传记》《黄克强先生年谱》⑤一起成为当时研究黄兴的最有分量和影响的著作。

左对宋教仁亦写有评传。

为准备写梁启超评传,则写了《梁启超的生平及思想与著作》。

此外,左还写下大量关于辛亥人物的史论和读书札记,大多辑入《左舜生自撰集》《万竹楼随笔》《中国近代史话初集》等文集中。

由于篇幅所限,笔者不在此赘述。

二、左氏关于辛亥革命的主要见解左舜生对辛亥革命总体持何种看法?左并未对此作集中论述,其辛亥革命观可散见于其专著和史论、读书札记中。

首先,左舜生所谓辛亥革命史,并非指狭义上的辛亥革命史,从其论著中可以看出,其界定的是从兴中会成立至临时政府成立、北迁期间的广义的辛亥革命史。

其研究范围,主要局限在革命人士及历史·语言·教育曾辉:左舜生的辛亥革命史研究及其治史特色273其革命、政治活动,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则未有涉及。

辛亥革命的性质,是辛亥革命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此,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章开沅先生和张玉法先生曾展开激烈辩论。

章从唯物史观出发,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张则提出“全民革命论”。

⑥其实,左舜生很早即提出了“全民革命论”,香港学者李金强先生在《辛亥革命的研究》一文中认为“全民革命论”为张玉法先生所提出,并不准确。

左舜生在1968年出版的《黄兴评传》中说:“辛亥革命前后,会党分子,海外华工,各省新军中之士兵,牺牲者多至不可胜数;这可看出辛亥革命乃是全国一致的全民革命,而不是属于任何一阶级的革命,共产党乃目辛亥一役为资产阶级的革命;只有他们才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应予严斥。

”[7](24)左只从革命动力一个方面来论证其说法,未免失之于简单。

不过应该看到,左之全民革命说并非一时之语,其来有自。

“全民革命”与“全民政治”“全民福利”等实际上是国家主义派的基本主张之一,早在1923年12月立党之初即写入青年党党章。

可以说,在全民革命这一点上,左舜生承袭了青年党一贯的看法。

辛亥革命的成败历来众说纷纭。

左对此持何种态度?左对辛亥革命运动的发动动机评价很高,认为辛亥革命与戊戌变法、五四运动同为“最近的六十年,由中国人自动的,有意识的,指着一个高尚纯洁的目标,结合一部分奋发有为的同志,就整个的中国,实行一度具有规模而极有意义的改革运动”,但是左同时认为:“就当时主持或参加这三度运动的人所怀抱的理想,和希望达到的目的来说,却都是失败的;至少也应该说,其结果绝不符合他们的理想,也并没有达到他们所希望达到的目的。

”[8](1013)在左眼中,“辛亥革命是合政治与种族的两个因素而形成的,其成功只限于种族的一面,政治则四十年来并没有表现什么显著的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