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网络舆情管理与网络事件应对92分政工继续教育

合集下载

网络舆情管理课件--网络舆情分析与媒体应对

网络舆情管理课件--网络舆情分析与媒体应对

舆情趋势预测与研判
趋势预测
基于历史数据和现有数据,运用时间 序列分析等方法预测舆情发展趋势。
主题分析
通过对文本进行主题建模,识别出 文本中的主题,并分析其发展趋势

情感分析
通过情感词典和算法对文本进行情 感倾向性分析,判断公众对某一事 件的看法。
研判结论
根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如公众对 某事件的关注点、未来可能的舆情 走向等。
01
02
03
实时监测
建立网络舆情监测系统, 实时监测网络舆情动态, 及时发现负面舆情。
快速响应
针对负面舆情,迅速采取 措施进行回应和处置,防 止事态扩大。
统一指挥
建立网络舆情管理指挥中 心,统一指挥协调各部门 ,确保响应速度和效果。
制定应急预案
风险评估
对可能出现的网络舆情风 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 应急预案。
网络舆情定义
定义
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公众对某一事件、话题或问题的态度、情绪、影响 等,以及各种网络行为和互动。
起源
网络舆情起源于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等,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 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络舆情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网络舆情特点
传播速度快
互联网的传播速度极快,网络舆情可以在 短时间内迅速扩散到全球各地。
某企业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该事件引起广泛关注,舆论 主要集中在事故原因、责任
追究、赔偿等方面。
媒体应对策略
效果评估
企业及时发布公告,公布事 故详情和原因,承诺赔偿, 同时接受媒体采访,积极回
应公众关切。
媒体报道逐渐平息,公众情 绪得到安抚,企业形象得到
一定程度的恢复。
案例二:某明星出轨事件的媒体应对策略

2017年专业继续教育培训习题库

2017年专业继续教育培训习题库

习题【单选题】我国是在哪一年成立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A】2011年【C】2013年【B】2012年【D】2014年【答案】D【单选题】《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提出,网络空间是信息传播的()【A】新渠道【B】新空间【C】新引擎【D】新载体【答案】A【单选题】《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提出,网络空间是经济发展的()【A】新渠道【B】新空间【C】新引擎【D】新载体【答案】C【单选题】目前,我国政务微博总数已经超过()【A】8万个【B】12万个【C】18万个【D】28万个【答案】C【单选题】美国首个联邦首席信息官是下列哪位总统任命的?()【A】老布什【B】小布什【C】克林顿【D】奥巴马【答案】D【单选题】茂名PX事件发生后,下列哪个学校的化工系学生在网上进行了一场“PX词条保卫战”?()【A】北大【B】清华【C】复旦【D】浙大【答案】B【单选题】美国是在哪一年正式公布《网络空间国家安全战略》草案的?()【A】2001年【B】2002年【C】2003年【D】2004年【答案】B【单选题】下列哪个国家的网络安全策略的目标是“安全可信的计算机环境”?()【A】印度【B】德国【C】英国【D】法国【答案】A【单选题】我国第一起黑客侵入事件发生在()【A】1993年【B】1994年【C】1995年【D】1996年【答案】A【单选题】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A】5.1亿【B】6.1亿【C】7.1亿【D】8.1亿【答案】C【单选题】在网络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悖论不包括以下哪项?()【A】公私交叉的悖论【B】新潮与保守的悖论【C】传播与接受的悖论【D】自主与控制的悖论【答案】B【单选题】信息概念大概是在20世纪()才出现的。

【A】10年代【B】20年代【C】30年代【D】40年代【答案】D【单选题】根据黄金老师所讲,从年龄结构来看,中国网民的主力是哪个年龄段?()【A】10岁到19岁【B】20岁到29岁【C】30岁到39岁【D】40岁到49岁【答案】B【单选题】根据黄金老师所讲,网民上网要坚守的“七条底线”不包括以下哪项?()【A】社会主义制度底线【B】全部实名上网底线【C】公民合法权益底线【D】社会公共秩序底线【答案】B【单选题】中国是世界上()拥有全功能互联网络的国家。

网络舆情中的舆情管理与危机应对

网络舆情中的舆情管理与危机应对

网络舆情中的舆情管理与危机应对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与规模前所未有地扩大,网络舆情管理和危机应对成为各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网络舆情的概念和特点出发,探讨舆情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危机应对的策略和实践经验。

一、网络舆情的概念和特点网络舆情是指在网络空间中,多个互联网用户或群体,通过各种渠道(如微博、微信、论坛、博客等)进行信息传播和讨论,形成的一种舆论倾向和情绪。

与传统舆情相比,网络舆情具有以下特点:1.传播速度快: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速度变得极快,一条消息可能在几分钟内迅速传播到全国乃至全球。

2.参与者众多: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和广泛性,使得网络舆情的参与者变得非常庞大,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表达自己的声音和观点。

3.情感强烈:网络舆情往往伴随着强烈的情感因素,用户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情绪,甚至会引发网络暴力和仇恨言论。

二、舆情管理的重要性网络舆情的迅速扩散和强大影响力给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带来了挑战,因此舆情管理变得至关重要。

舆情管理的目标是及时发现、判断、干预和引导网络舆情,保护企业和政府形象,同时维护社会稳定和公众利益。

1.发现与监测:通过网络舆情监测工具对各媒体平台进行实时监控,及时了解公众对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的评价及情感倾向,以便快速回应。

2.预警与评估:及时发现潜在危机和负面舆情,深入评估可能产生的影响范围和风险程度,为危机应对提前做好准备。

3.引导与正面宣传:通过精心制定的公关策略,积极引导网络舆情的发展方向,及时回应不实报道和负面言论,并通过积极正面的宣传来改变公众对企业和政府的认知。

三、危机应对的策略和实践经验网络舆情中的危机应对是舆情管理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应对策略和实践经验是成功化解危机的关键。

1.及时回应和公开透明:当网上发生负面舆情时,企事业单位和政府应立即发布权威回应,同时向社会公众公开相关资讯和数据,保持透明度,以化解公众的困惑和疑虑。

2017网络舆情管理系统与网络事件应对92分政工继续教育

2017网络舆情管理系统与网络事件应对92分政工继续教育

网络舆情管理与网络事件应对1.采用人工法进行舆情监测的优点是()。

(3.0分)A. 不会遗漏敏感信息B. 不需要专职监测人员C. 成本低D. 监测范围广我的答案:C答对2.舆情引导工作之所以困难,是因为()。

(3.0分)A. 它要引导的是人们的主观意愿B. 工作的性质是公益事业C. 需要进行引导的人员数量庞大D. 群众对这方面工作不够重视我的答案:A答对3.对于舆情和舆论的不同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3.0 分)A. 舆情是动态变化的,舆论是具有共识的意见B. 舆情是不同的声音,舆论是一致的声音C. 舆情是可塑的,舆论是固化的D. 舆情发自于民众,舆论发自于政府我的答案:D答对4.对于网络舆情的主要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3.0 分)A.扩散性B.正面性C.从众性D.逆反我的答案:B 答对性5.沉默的螺旋理论表明,舆论的形成不是社会公众理性讨论的结果,而是()建构的“意见环境”压力。

(3.0分)A. 群众B. 政府C. 大众媒介D. 社会精我的答案:C答对6.根据2013年7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下列对我国网民的基本情况判断错误的是()。

(3.0分)A. 互联网在农村普及速度更快B. 手机网民数量占比相对较低C. 网民在年龄层次上更多集中在年轻人群D. 网民中社会底层人群更多我的答案:B 答对7.在网络舆情报告中,舆情日报的功能是()。

(3.0分)A. 对大众进行舆论引导B. 评估舆情应对方案C. 舆情监测与舆情预8.对于政府进行舆论引导的基本原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3.0分)A. 速下结论,争取时间B. 真诚以待,以据服人C. 巧用三方,借力使力D. 知己知彼,科学决策我的答案:A答对9.在舆情管理工作中,首先要进行的工作是()。

(3.0分)A.舆论引导B.舆情决尺S策C.舆情干预D.舆情监测我的答案:D答对10.要了解舆情,首先要了解“舆”字的含义,在古代“舆”字的含义中,与现代“舆论”一词最接近的是()。

2017年公务员培训解读《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步一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60分答案

2017年公务员培训解读《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步一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60分答案

2017年公务员培训解读《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步一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60分答案兰州市机关公务员教育培训平台∙ 1.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高度重视政务舆情回应工作,切实增强舆情意识,落实()责任,避免反应迟缓、被动应对现象。

(单选题6分)得分:0分o A.研判o B.管理o C.回应o D.监测∙ 2.对涉及多个地方的政务舆情,()是舆情回应的第一责任主体,相关地方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进行回应。

(单选题6分)得分:0分o A.上级政府主管部门o B.涉事责任部门o C.国务院相关部门o D.本级政府办公厅(室)∙ 3.提高政务舆情回应实效,对除涉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务舆情以外的其他政务舆情应在()小时内予以回应,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持续发布权威信息。

(单选题6分)得分:0分o A.36o B.48o C.72o D.24∙ 4.对涉及国务院重大政策、重要决策部署的政务舆情,()是第一责任主体。

(单选题6分)得分:6分o A.国务院相关部门o B.国务院o C.新闻媒体o D.党委办公室∙ 5.对涉及地方的政务舆情,()是第一责任主体。

(单选题6分)得分:6分o A.本级党委办公室o B.涉事责任部门o C.本级政府办公厅(室)o D.国务院相关部门∙ 6.对监测发现的政务舆情,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研判,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处理,并通过()等方式进行回应。

(多选题8分)得分:8分o A.接受媒体采访o B.召开吹风会o C.召开新闻发布会o D.发布权威信息∙7.做好政务舆情工作要进一步明确政务舆情回应责任。

对涉及地方的政务舆情,具体工作方式包括()。

(多选题8分)得分:0分o A.本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指导、协调、督促相关部门做好舆情回应工作o B.涉事责任部门是第一责任主体o C.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行回应o D.本级政府办公厅(室)会同宣传部门做好组织协调工作∙8.做好政务舆情回应工作的具体方法包括()。

军队网络政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军队网络政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军队网络政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作者:韩雨健曾繁一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06期摘要:随着网络在军队中的普及、移动智能手机在军队中的开放,给军队政工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问题,军队网络政工要突破传统观念,树立网络思维,实现效能效率,提升实践效益,加强管理防范,封住网络思维,实现军队网络政工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字:军队网络政工问题对策一、军队网络政工工作存在的问题当前社会发展迅速,随着网络的发展、智能手机的研发,让官兵的网络生活也更加方便,调查显示,79%的官兵上网都是用移动终端,并且呦43%的人每天都用手机上网。

随着手机的便携性、智能性的优势出现,手机网络也逐渐渗透进军营生活中。

网络在军队中的普及对网络政工工作有了新的挑战和问题,比如,对于年轻官兵来说,如果没有好的内容来吸引他们,可能对政工工作平台不太会关注;比如,对于网络技术掌握不熟练,网络政工工作没有真正落实,只用于阅读,并没有给工作带来实质性的帮助;比如,在上网过程中,面对涉军负面言论不会积极正面回应;比如军队网络安全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急需要解决的。

二、军队网络政工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一)突破传统观念,树立网络思维很多人觉得网络中充斥着不良信息,网络会泄漏隐私、会遭受攻击丢失保密文件、泄漏保密信息,所以谈到网络建设就会有抗拒心理。

但是目前是互联网时代,网络对于军队政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政工建设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要突破传统的观念,树立网络思维,领悟到政工信息化是当前政工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强化有所作为的责任担当,不要害怕网络,要敢于用网。

一方面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建设,建立起安全有保障的网络,引进先进的网络技术,投入一定的资金,开发出属于军队自己特色的网络产品,让这些网络产品服务与政工工作,让政工工作更优秀。

另一方面,要补齐不用用网的素质短板,要将如何正确使用互联网、建立全军政工网、单位局域网等落实下去,当有了一定的网络技能以后,推送一些部队新闻、维护军队网页、自动化办公等都可以逐步加深,网络不仅仅只限定在看、读等简单应用上,更可以用于工作、训练作战等。

网络舆情管理和应对策略

网络舆情管理和应对策略

网络舆情管理和应对策略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论,甚至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推广自己的观点和言论。

这种自由的言论环境为舆情的发生和扩散提供了条件。

网络舆情的管理和应对策略,已经成为各个领域不可忽视的问题。

首先,网络舆情管理需要以数据为基础。

在互联网上,每一条评论、每一个话题、每一个搜索结果,都是数据的体现。

而这些数据,对于网络舆情管理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数据分析和挖掘,是网络舆情管理和应对策略的基石。

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并识别出具有敏感性和影响力的言论和话题,及时做出反应。

这也是网络舆情预警系统的核心思想。

其次,网络舆情的管理需要强调协调和沟通。

优秀的网络舆情管理团队,需要具备高效的沟通协作能力。

在网络舆情危机发生时,快速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是成功应对舆情危机的前提。

在这个过程中,各部门之间需要互相沟通、协调配合,构成一个高效且互补的团队。

而且,还需要加强与各类媒体和社群的联系,加强对外沟通和协调,确保信息与责任的透明和公开。

再次,对于网民质疑和负面口碑评论,网站管理方不能采取消极的态度,而应该积极处理。

在网络舆情危机中,敏锐而及时地反馈和处理负面评论和意见,不仅可以有效避免类似危机的再次发生,还能逐步提升用户对网站的衷心支持度。

对于网民提出的问题,网站管理方需要第一时间回应,了解相应的情况并积极解决问题。

最后,网络舆情管理需要坚持科学和规范的原则。

首先,舆情管理团队应该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

并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反思并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

其次,应该建立完善的舆情管理规章制度。

制度不仅要做到科学合理,同时应该针对性强、实施效果明显。

这有助于在网络舆情危机中快速反应,采取有效有效措施,遏制舆情。

总之,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

面对舆情管理,我们不应该采取消极的态度。

相反,我们应该积极进取,建立完善的舆情管理体系,加强与外界的沟通与协作,逐步提高自身的应对能力,从而构建健康和绿色的网络环境。

网络舆情治理的教育与培训策略探讨

网络舆情治理的教育与培训策略探讨

网络舆情治理的教育与培训策略探讨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舆情的形成和传播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网络舆情不仅影响着公众的情绪和决策,还对个人和组织的声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有效地应对和治理网络舆情,教育与培训策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网络舆情治理的教育与培训策略。

一、加强网络素养教育要有效治理网络舆情,首先需要增强公众的网络素养。

网络素养包括理解和使用网络的能力,学习分辨虚假信息和恶意传播的技巧,以及培养正确的网络行为和民意表达方式等。

教育部门可以将网络素养纳入学校教育课程中,定期组织网络素养培训班和讲座,提高公众对网络舆情的认知水平和应对能力。

同时,社会组织、媒体机构和互联网企业也可以发起相关活动,开展网络素养宣传和培训,普及网络道德和文明使用的知识,以培养公众的网络责任感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推动舆情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网络舆情治理需要具备舆情监测、预警、分析和应对等技能的专业人才。

教育部门可以设立网络舆情管理专业,培养相关专业人才。

这些专业人才需要具备信息分析和挖掘的能力,掌握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技术,能够运用数据分析工具来追溯网络舆情的源头和传播路径,为舆情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同时,为了保持专业人才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素养,培训机构、媒体组织和互联网企业可以提供实习和职业培训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三、建立网络舆情治理平台为了促进网络舆情的管理和治理,还需要建立网络舆情治理平台。

这个平台可以集成舆情监测、分析和应对等功能,帮助用户实时了解和预测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进行舆情分析和传播路径的追溯,以及制定和实施舆情治理措施。

同时,这个平台还可以提供培训资源和学习材料,帮助用户提升网络舆情管理和治理的能力。

政府可以支持相关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政策引导,以推动网络舆情治理的工作进行。

四、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网络舆情的形成和传播具有全球性的特点,国际合作与交流对于网络舆情的治理至关重要。

网络舆情应对与处置学习培训

网络舆情应对与处置学习培训

网络舆情应对与处置学习培训一、网络舆情的内涵(一)网络舆情的含义:是以网络为载体,以事件为核心,个别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以及后续影响力的集合。

(二)网络舆情的特点:突发性、快速传播和升温、不确定性、偶然性、复杂性、群体性。

(三)舆情控制指标范围:互联网对象:网民内心的想法(情感、态度、意见)手段:控制传播目的:减小负面影响(四)网络舆论场新趋势开端:2013年5月3日打击网络谣言移动化趋势:入口移动化、平台移动化、传播移动化主体两极化:网络法制化、普通网民规范化、访民极端化(五)新媒体发展过程1992年:短信1998年:互联网元年2001年:论坛聊天室2004年:博客、微博2010年:移动互联网、微信二、网络舆情研判(一)舆情诉求研判:身份研判:发帖人身份信息研判意图研判:发帖人意图与网民观点其他研判:带头人、当事人、水军(二)传播平台和方式研判平台研判:短信、论坛、信箱、微博、微信(三)判断舆情敏感度的技术标准一是政府官员违法乱纪行为;二是涉及代表强制国家机器的政法系统、城管队伍;三是涉及代表特权和垄断的政府部门、央企;四是衣食住行等全国性的民生问题;五是社会分配不合理、贫富分化;六是涉及国家利益、民族自豪感;七是重要或敏感国家、地区的突发性事件;八是影响力较大的热点明星的火爆事件。

三、网络舆情处置(一)舆情处置的准备1、阵地占领:①论坛②微博2、弹药准备:论坛马甲帐号准备3、人员准备:①领导准备②网评员准备4、网贴技术分析:点击率跟帖(评论)5、战术准备:以战代练,协同作战6、敏感事件提前调研(二)舆情处置的原则公开:有选择的公开透明:可控的透明及时:抢占信息源和网络话语权速报事实(态度),慎报原因”法则;准确:细节、逻辑、目标人群(三)舆情升温三个阶段萌芽期:90%网贴爆发期:回应冷却期:控制传播(四)网络舆情的现状1、虚拟性与现实性的统一2、一元性与多元性并存3、网络舆情的偏差性(五)网络舆情的本质1、饿夫理论要善于通过设置新议题来转移公众注意力,防止网民继续搜寻、关注负面信息。

2017年网络舆情调研报告

2017年网络舆情调研报告

2017年网络舆情调研报告一、开展网络舆情工作的现状(一)县纪委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工作。

县纪委以宣教室为网络工作的主阵地,安排专门人员从事网络舆论信息的收集、研判、分析工作,搜集信息的网络除国家的大型网站外,注重当地的网站及论坛,及时了解当地的民情信息及舆论导向,对于一些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及时报送有关领导,并及时加以引导,对于网络舆情的搜集工作作为县纪委宣教室的一项常规工作,作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并建立了一系列工作及报送制度。

(二)建立网络舆情工作联系会议制度。

县纪委利用大宣教工作格局的有效条件,充分利用大宣教工作机制,联合县委宣传部、文化局、广电局、工商局等多家单位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对网络信息及舆论导向及时进行沟通,有利于网络舆情工作的开展。

(三)积极开展网络舆论引导工作。

为了加强网络舆论的引导力量,加大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每个乡镇配备一名网络评论员,全县共有网络评论员36人,为鼓励评论员的工作积极性,县纪委专门制定了奖励措施,评论员在网站上及时发帖,开展正面引导舆论导向工作,同时利用网站开展网络宣传工作,建立应对网络突发事件的联动引导机制,对于突发性事件做到发现及时、引导及时。

(四)组织网络舆情工作专项培训学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县纪委宣教室积极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学习,及时更新技术手段,了解网络舆情新形势。

学习新的技术手段提升网评引导和网上管控能力和水平,学习利用技术手段自动跟帖、顶贴,在节省人力的同时,提高网上引导管控工作效率和效果。

二、当前网络舆情工作存在的问题一是对网络舆情工作的认识不到位。

由于网络舆情工作的特殊性,工作的实际效果不容易看到,并且很难有一个可以衡量的考核标准,许多人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认为这项工作可有可无,对网络舆情工作不重视。

总体上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已经进入良性轨道,日趋科学规范,“主动回应网上关切、主动处理现实矛盾和问题”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共识,但个别事件在应对技巧和回应方式等方面仍有欠缺,语气过于生硬、过于绝对。

2017网络舆情管理系统与网络事件应对92分政工继续教育

2017网络舆情管理系统与网络事件应对92分政工继续教育

网络舆情管理与网络事件应对1.采用人工法进行舆情监测的优点是()。

(3.0分)A.不会遗漏敏感信息B.不需要专职监测人员C.成本低D.监测范围广我的答案:C 答对2.舆情引导工作之所以困难,是因为()。

(3.0分)A.它要引导的是人们的主观意愿B.工作的性质是公益事业C.需要进行引导的人员数量庞大D.群众对这方面工作不够重视我的答案:A答对3.对于舆情和舆论的不同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3.0分)A.舆情是动态变化的,舆论是具有共识的意见B.舆情是不同的声音,舆论是一致的声音C.舆情是可塑的,舆论是固化的D.舆情发自于民众,舆论发自于政府我的答案:D 答对4.对于网络舆情的主要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3.0分)A.扩散性B.正面性C.从众性D.逆反性我的答案:B答对5.沉默的螺旋理论表明,舆论的形成不是社会公众理性讨论的结果,而是()建构的“意见环境”压力。

(3.0分)A.群众B.政府C.大众媒介D.社会精英我的答案:C答对6.根据2013年7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下列对我国网民的基本情况判断错误的是()。

(3.0分)A.互联网在农村普及速度更快B.手机网民数量占比相对较低C.网民在年龄层次上更多集中在年轻人群D.网民中社会底层人群更多我的答案:B答对7.在网络舆情报告中,舆情日报的功能是()。

(3.0分)A.对大众进行舆论引导B.评估舆情应对方案C.舆情监测与舆情预警D.提出舆情的应对方法我的答案:C答对8.对于政府进行舆论引导的基本原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3.0分)A.速下结论,争取时间B.真诚以待,以据服人C.巧用三方,借力使力D.知己知彼,科学决策我的答案:A答对9.在舆情管理工作中,首先要进行的工作是()。

(3.0分)A.舆论引导B.舆情决策C.舆情干预D.舆情监测我的答案:D答对10.要了解舆情,首先要了解“舆”字的含义,在古代“舆”字的含义中,与现代“舆论”一词最接近的是()。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舆情危机管理与应对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舆情危机管理与应对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舆情危机管理与应对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网络舆情成为了社会治理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作为社会风险和公共管理的新领域,网络舆情的综合治理不仅需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还需注重舆情危机的管理与应对。

本文将重点探讨网络舆情危机的管理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舆情危机的管理1.舆情监测与预警为了及早发现和处理舆情危机,舆情监测与预警是不可或缺的步骤。

通过建立舆情监测机制,可以对舆情信息进行及时、全面、准确的收集和分析,为后续的危机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同时,通过舆情预警系统,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舆情危机,为相关部门提供预警信息,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危机评估与分类舆情危机的评估与分类是危机管理的重要环节。

基于对舆情的评估,可以对危机进行及时的分析和分类,判断危机的严重程度和对社会的影响程度,为制定应对策略提供依据。

危机的分类可以根据危机的性质、来源、规模等方面进行,以便更好地进行针对性应对。

3.危机处理策略的制定针对不同类型的舆情危机,制定相应的处理策略至关重要。

对于低风险、小规模的舆情危机,可以通过及时回应、公开透明等方式进行处理。

对于高风险、大规模的舆情危机,应采取更加积极、果断的措施,如召开新闻发布会、主动公开信息等,以稳定舆论场,减少负面影响。

二、舆情危机的应对措施1.建立危机管理体系为了有效应对舆情危机,需要建立健全的危机管理体系。

该体系应包括组织架构、信息流程、决策机制等方面的规定,明确责任分工和职责,确保在危机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组织危机处理工作。

2.积极引导舆论导向面对舆情危机,引导舆论导向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相关部门、媒体和社会组织应共同参与,通过宣传教育、舆论引导等方式,引导公众理性对待舆情事件,减少舆情危机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3.加强与各方沟通合作舆情危机的解决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相关部门应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加强信息共享,形成合力应对危机。

同时,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合作,及时提供准确的信息,以确保舆情事件得到客观、全面地报道。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分析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分析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分析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网络舆情的产生和传播对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带来了挑战,使得网络舆情综合治理成为当务之急。

为了有效治理网络舆情,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与政策,本文将对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网络舆情的定义与特点网络舆情是指通过互联网媒体传播的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它具有实时性、全媒体性和广泛性的特点。

网络舆情具有快速传播、大规模影响和传播范围不受地域限制等特点,因此在治理网络舆情时需充分考虑其特点和规律。

二、我国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于2017年6月1日正式实施,它是我国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重要法律依据。

该法对网络舆情的管理和维护提供了明确的规定。

其中,第二十八条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机制,及时发现网络舆情事件,采取措施防止事件扩散蔓延,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于2011年12月13日修订颁布,它对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的责任和义务做出了规定。

第十三条明确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内容管理制度,及时处理违法违规信息。

该办法为维护互联网信息安全和治理网络舆情提供了依据。

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于2017年6月1日施行,它对新闻网站、门户网站等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进行了规范。

其中第十八条规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发布虚假信息,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信息”。

该规定有助于净化网络舆情,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三、我国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政策措施1. 加强信息监管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包括实名制认证、追责机制等。

通过加强信息监管,可以减少网络舆情事件的发生,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网络舆情管理与应对策略

网络舆情管理与应对策略

网络舆情管理与应对策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情管理日益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议题。

舆情是指社会群体在一定主题或事件上的观点与情绪。

网络舆情则更具有时效性和传播性,更容易影响社会的情绪、民意和政策。

因此,网络舆情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网络舆情管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舆情监测舆情监测是舆情管理的基础。

舆情监测就是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收集、分析、研判、评估,及时掌握和反映当前和潜在的舆情动态,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

要进行舆情监测,就需要使用一定的工具和技术。

比如,企业可以使用社交媒体管理工具对自己的品牌进行监测,政府可以利用网络大数据等工具来进行舆情分析。

同时,还需要有舆情分析师等专业人才进行监测和研判。

二、舆情分析舆情分析是对收集到的舆情信息进行分析和研判,得出舆情的特征、趋势和影响因素,为后续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舆情分析,可以发现问题所在,为赢得舆论主动权提供一定的依据。

舆情分析的主要方法有文本挖掘、数据挖掘、情绪识别等。

通过对这些方法的应用,可以对网络舆情进行深度剖析,便于制定更为针对和有效的管理策略。

三、舆情引导舆情引导是针对舆情的特征和趋势,对公众和网络用户产生正确的导向和引导。

舆情引导要根据不同的舆情特征和用户需求,采用不同的引导策略,使舆情发展有序,节制负面情绪。

舆情引导可以借助官方媒体、网站和其他公共平台等途径,进行针对性的舆情宣传和引导。

同时,也要注意舆情引导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不得违反法律和道德准则。

四、应对策略面对复杂和多变的网络舆情,要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防范和化解危机事件。

应对策略要具有前瞻性和系统性,包括立法和监管、舆情预警和应急响应等方面。

在舆情管理中,应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协调,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制定科学和有效的应对策略。

同时,维护公众的知情权和平衡权,保障网络舆论监督、交流和开放。

网络舆情管理和应对策略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

只有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才能使舆情管理更加有效,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公共利益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

[实用参考]2018网络舆情管理与网络事件应对92分政工继续教育.docx

[实用参考]2018网络舆情管理与网络事件应对92分政工继续教育.docx

网络舆情管理与网络事件应对1.采用人工法进行舆情监测的优点是()。

(3.0分)A.不会遗漏敏感信息B.不需要专职监测人员C.成本低D.监测范围广我的答案:C答对2.舆情引导工作之所以困难,是因为()。

(3.0分)A.它要引导的是人们的主观意愿B.工作的性质是公益事业C.需要进行引导的人员数量庞大D.群众对这方面工作不够重视我的答案:A答对3.对于舆情和舆论的不同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3.0分)A.舆情是动态变化的,舆论是具有共识的意见B.舆情是不同的声音,舆论是一致的声音C.舆情是可塑的,舆论是固化的D.舆情发自于民众,舆论发自于政府我的答案:D答对4.对于网络舆情的主要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3.0分)A.扩散性B.正面性C.从众性D.逆反性我的答案:B答对5.沉默的螺旋理论表明,舆论的形成不是社会公众理性讨论的结果,而是()建构的“意见环境”压力。

(3.0分)A.群众B.政府C.大众媒介D.社会精英我的答案:C答对6.根据20XX年7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下列对我国网民的基本情况判断错误的是()。

(3.0分)A.互联网在农村普及速度更快B.手机网民数量占比相对较低C.网民在年龄层次上更多集中在年轻人群D.网民中社会底层人群更多我的答案:B答对7.在网络舆情报告中,舆情日报的功能是()。

(3.0分)A.对大众进行舆论引导B.评估舆情应对方案C.舆情监测与舆情预警D.提出舆情的应对方法我的答案:C答对8.对于政府进行舆论引导的基本原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3.0分)A.速下结论,争取时间B.真诚以待,以据服人C.巧用三方,借力使力D.知己知彼,科学决策我的答案:A答对9.在舆情管理工作中,首先要进行的工作是()。

(3.0分)A.舆论引导B.舆情决策C.舆情干预D.舆情监测我的答案:D答对10.要了解舆情,首先要了解“舆”字的含义,在古代“舆”字的含义中,与现代“舆论”一词最接近的是()。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舆情教育与培训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舆情教育与培训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舆情教育与培训在网络时代,网络舆情的迅速发展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议题。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是在舆情事件发生时,通过舆情教育与培训来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和应对舆情的一种综合性解决方法。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舆情教育与培训应回应当下社会需求,提升公众舆情素养,从而实现网络舆情的健康发展。

一、舆情教育的重要性舆情教育是培养公众舆情意识和舆情应对能力的关键环节。

随着网络舆情的迅速传播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公众需要具备正确的舆情判断能力,以避免因为舆情谣言的滋生而导致社会不安。

舆情教育有助于提高公众的舆情媒体素养,使公众能够准确辨析信息真伪,理性对待舆情事件。

二、舆情培训的必要性随着网络舆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仅靠舆情教育无法满足公众对舆情应对能力的需求。

因此,舆情培训显得尤为必要。

通过舆情培训,公众可以了解舆情事件的传播机制和应对策略,增强自身的舆情分析与处理能力。

此外,舆情培训还可以提升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舆情工具和技巧,有效化解和管理舆情风险。

三、舆情教育与培训的目标与方法1. 目标舆情教育与培训的根本目标是建立公众正确的舆情价值观和应对能力。

通过教育与培训,使公众能够辨别、评价和应对各类舆情事件,形成理性、科学的舆情思维方式和处理能力。

2. 方法(1)知识普及:通过开展线上线下的舆情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舆情事件的背景以及应对策略等知识,提高公众的舆情素养。

(2)情感引导:通过情感引导,让公众产生正确的舆情情感,增强公众的抵御舆情谣言的能力。

这需要舆情教育与培训的师资队伍具备良好的情感教育能力。

(3)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提供相关的舆情工具和技术,提高公众和从业人员的舆情应对技能,使他们能够迅速获取舆情信息、准确分析舆情事件,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舆情教育与培训的推广与落实要实现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舆情教育与培训,需要广泛的推广和有效的落实。

1. 加强制度建设: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舆情教育与培训制度,明确各级机构和人员在舆情教育与培训中的责任和义务。

网络舆情的解决方案(3篇)

网络舆情的解决方案(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已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的、关于某一事件或话题的意见、态度、情绪等。

网络舆情具有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参与度高、情绪化等特点。

在当前社会,网络舆情对政府、企业、个人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如何应对网络舆情,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网络舆情的解决方案:一、加强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1. 建立完善的网络舆情监测体系(1)构建多元化的监测渠道:包括新闻网站、论坛、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等,全面覆盖各类网络舆情。

(2)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爬虫、搜索引擎等技术手段,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

(3)设立专业团队:培养一支具备敏锐洞察力、专业分析能力的团队,对网络舆情进行深度挖掘。

2. 提高网络舆情分析能力(1)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网络舆情进行量化分析,如传播速度、参与度、情绪倾向等;同时,对网络舆情进行定性分析,如事件背景、影响因素、舆论导向等。

(2)运用情感分析、主题分析等技术手段:对网络舆情进行深入挖掘,了解公众情绪和观点。

二、加强网络舆情引导与管理1. 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引导机制(1)明确引导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尊重事实,维护社会稳定。

(2)制定引导策略:针对不同事件和话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引导措施。

(3)加强引导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养、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引导队伍。

2. 优化网络舆情管理手段(1)完善网络平台管理: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管理,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秩序。

(2)加强网络内容审核:对网络内容进行严格审查,杜绝虚假、低俗、有害信息。

(3)强化网络举报机制:鼓励公众举报网络违法行为,维护网络空间秩序。

三、加强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建设1. 提高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1)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应对机制:明确应对流程、责任分工、应急预案等。

(2)加强政府与公众的沟通: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增进互信。

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应对

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应对

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应对网络舆情是指网民对社会热点事件、社会问题、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看法、评论和建议,这种舆情不仅仅是传统媒体传递的,还可以通过新媒体、社交媒体等网络渠道来传输。

网络舆情的规模和速度远超传统媒体,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舆论形式。

网络舆情的管理和应对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

一、网络舆情的重要性网络舆情是影响社会舆论的重要因素,其发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无法避免。

网络舆情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头条新闻或是社会热点,更是对政府、企业、组织和个人的选择和判断,从而影响着社会发展和稳定。

网络舆情不仅能够收集广泛的信息,还可以形成持久的影响和舆论。

因此,管理网络舆情势在必行。

二、网络舆情的管理主体网络舆情的管理主体包括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四个方面。

政府管理网上的舆情势在必行,它可以通过加强监管、建立公共机构、防范谣言和非法言论等方式来管理网络舆情。

在商业活动中,企业也需要对网络舆情进行管理,以保护公司的品牌形象和商业利益。

此外,社会团体和个人也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与社会和谐共处。

三、网络舆情的应对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应对网络舆情,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

以下是几种应对网络舆情的方法。

1.积极引导舆情:在社会热点事件中,政府可以积极引导网络舆情,宣传正确的信息,消除公众的顾虑和疑虑,避免产生恐慌情绪。

2.及时回应:对于涉及某个地方、某个企业或个人的网络舆情,管理主体需要及时回应,积极解答公众的疑问,以减少负面影响。

3.构建舆论氛围:政府、企业或个人需要积极构建良好的舆论氛围,增强公众良好认知和打造信任基础,以保证良性循环的舆论生态。

4.预测和防范:提早预测和防范网络舆情的发生,以提高应对能力和危机管理等,提高实际应对的能力。

四、网络舆情的前景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细分化技术的不断推进,网络舆情的话题将变得更多元化、更多维度、更加关注社会稳定和和谐。

决策者需预测社会舆情的动态和变化,针对性地做出决策,基于精细化的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对企业、组织和各种公共领域能够快速响应并有效治理网络舆情。

2017年网络舆情工作总结

2017年网络舆情工作总结

2017年网络舆情工作总结【第1篇】2017年网络舆情工作总结2017年,在县委宣传部网管中心的具体指导下,县文体广新系统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密切配合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网络舆情宣传管理工作按照县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服务大局,积极作为,抓好了网上信访、公众参与热线办理工作。

充分发挥了网上信访和“公众参与热线”办理在服务人民群众、解决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中的基础性作用。

一、舆情管理机制健全局党委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工作,建立了以局长为总负责,由值班负责人牵头,办公室主任负责落实的网络舆情宣传管理责任制。

局党委多次对全系统的网络舆情工作作出明确指示,提出“优化服务,外树形象”的要求,并配备专人负责网上舆情监控、处理、督办以及回复工作,具体落实网络宣传和舆情回应工作,竭力为网络舆情工作创造必要条件,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每案必问亲审的良好工作机制,在第一时间抓好了局《网络舆情处理单》的办理情况。

在此基础上,积极加强同县政府门户网、华容新闻网、华容手机报和《今日华容》报等媒体的联系沟通,正确把握网上舆论导向,营造浓厚网络舆论氛围,推动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舆情处置卓有成效单位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人员尽职尽责,及时发现涉及本单位的各类民生诉求等信息,积极做出回复或回应,解决合理诉求,确保舆情稳定。

今年共接收到18条关于本单位的投诉、建议或咨询帖,回复率和办结率均达到100%,确保了网络问政工作的有效落实。

我局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人员认真监控各主流网站、网络论坛、政府12345公众服务热线和县长信箱的舆情动态,对网络舆情“发现一贴、督办一贴、回复一贴”,对热点、焦点事件进行跟踪评论引导,善用正面信息快速上网评论,以诚恳务实的态度和网民互动,以精通的业务知识赢得公众理解,积极主动与网民沟通,不断增强舆论引导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杜绝了网上负面舆情的形成。

三、网络宣传强力推进在局办公室的带动下,我局文化信息报送与宣传报道工作成效显著,部分二级单位上稿率比往年数倍增长。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郑汉斌
【期刊名称】《西部素质教育》
【年(卷),期】2017(003)011
【摘要】如何做好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持续关注的重大课题.文章从网络舆情的六个特质出发,阐述当前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三点对策.【总页数】2页(P170,172)
【作者】郑汉斌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处),广东广州,5106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7
【相关文献】
1.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J], 杜琛
2.法制规范下的校园网络舆情管理研究——评《高校网络舆情管理》 [J], 龚云平
3.新时期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管理研究——评《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与思政教育创新——基于网络身份隐匿视角的研究》 [J], 陈莉莉
4.信息化时代思政教育在大学生网络舆情管理中的应用
——评《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与思政教育创新:
基于网络身份隐匿视角的研究》 [J], 冯欢
5.信息化时代思政教育在大学生网络舆情管理中的应用——评《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与思政教育创新:基于网络身份隐匿视角的研究》 [J], 冯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舆情管理与网络事件应对
1.采用人工法进行舆情监测的优点是()。

(3.0分)
A.不会遗漏敏感信息
B.不需要专职监测人员
C.成本低
D.监测范围广
我的答案:C 答对
2.舆情引导工作之所以困难,是因为()。


3.0分)
A.它要引导的是人们的主观意愿
B.工作的性质是公益事业
C.需要进行引导的人员数量庞大
D.群众对这方面工作不够重视
我的答案:A答对
3.对于舆情和舆论的不同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3.0分)
A.舆情是动态变化的,舆论是具有共识的意见
B.舆情是不同的声音,舆论是一致的声音
C.舆情是可塑的,舆论是固化的
D.舆情发自于民众,舆论发自于政府
我的答案:D 答对
4.对于网络舆情的主要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3.0分)
A.扩散性
B.正面性
C.从众性
D.逆反性
我的答案:B答对
5.沉默的螺旋理论表明,舆论的形成不是社会公众理性讨论的结果,而是()建构的“意见环境”压力。

(3.0分)
A.群众
B.政府
C.大众媒介
D.社会精英
我的答案:C答对
6.根据2013年7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下列对我国网民的基本情况判断错误的是()。

(3.0分)
A.互联网在农村普及速度更快
B.手机网民数量占比相对较低
C.网民在年龄层次上更多集中在年轻人群
D.网民中社会底层人群更多
我的答案:B答对
7.在网络舆情报告中,舆情日报的功能是()。

(3.0分)
A.对大众进行舆论引导
B.评估舆情应对方案
C.舆情监测与舆情预警
D.提出舆情的应对方法
我的答案:C答对
8.对于政府进行舆论引导的基本原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3.0分)
A.速下结论,争取时间
B.真诚以待,以据服人
C.巧用三方,借力使力
D.知己知彼,科学决策
我的答案:A答对
9.在舆情管理工作中,首先要进行的工作是()。

(3.0分)
A.舆论引导
B.舆情决策
C.舆情干预
D.舆情监测
我的答案:D答对
10.要了解舆情,首先要了解“舆”字的含义,在古代“舆”字的含义中,与现代“舆论”一词最接近的是()。

(3.0分)
A.地位低微的人,泛指众人
B.车辆,尤指马车
C.疆域
D.轿子,如舆夫(轿夫)
我的答案:A答对
1.政府之所以重视网络舆论引导,其原因有()。

(4.0分))
A.网络成为负能量的舆论场,不反映社会现实
B.网络阵地几乎失守,利益集团广泛渗入
C.舆情被操纵、被利用,民意被绑架、被愚弄
D.舆情决策取代了科学民主决策
我的答案:BC答错
2.在新媒体时代,政府需要迎接的挑战有()。

(4.0分))
A.人人都是记者
B.围观一触即发
C.传统管制失灵
D.问责风暴更猛
我的答案:ABCD答对
3.采用智能化方法进行舆情监测的优点有()。


4.0分))
A.舆情信息自动抓取、聚类
B.量化数据的统计
C.计算机有一定容错率
D.可以提供可视化的舆情图表,协助研判决策
我的答案:ABD答对
4.舆情报告分为舆情日报和舆情周期报,舆情周期报的功能有()。

(4.0分))
A.及时发现重要信息和敏感信息
B.舆情研判与决策参考
C.梳理舆论发展脉络、了解舆论主要观点
D.捕捉舆论领袖人物/媒体、发现舆论场域差异
我的答案:ABCD答错
5.制造网络舆论、造成危机事件的“网民记者”主要来自()。

(4.0分))
A.政府系统内部的“自己人”
B.行政相对人
C.高级知识分子
D.学生
我的答案:AB答对
6.网络名人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有()。

(4.0分))
A.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积极发挥凝聚正能量作用
B.自觉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美德
C.自觉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努力成为法治和道德的倡导者
D.自觉参与到网络事件的应对中去,为网络事件应对消声辟谣
我的答案:ABC答对
7.近年来,我国发生的网络舆论事件有()。

(4.0分))
A.黄金大米事件
B.杭州飙车案事件
C.郭美美炫富事件
D.陕西安康“大月份引产”事件
我的答案:ABCD答对
8.政府对网络舆情进行决策与研判,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4.0分))
A.舆情热度
B.舆情增速
C.舆情扩散度
D.舆情敏感度
我的答案:ABCD答对
9.网络名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导舆论倾向,他们在网络活动应守住的底线有()。

(4.0分))
A.社会主义制度底线
B.社会公共秩序底线
C.信息真实性底线
D.法律法规底线
我的答案:ABCD答对
10.网络推手操纵网络舆论的目的有()。

(4.0分))
A.政治目的
B.商业竞争
C.追名逐利
D.社会公益
我的答案:ABC 答对
1.网络舆情具有主流性,网络上只有少数人是沉默的。

(3.0分)
我的答案:错误答对
2.网络舆论不是民意,也不能代表民意。


3.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3.为抑制网络事件的迅速蔓延,所有的网络声音政府都应该出面辟谣。

(3.0分)我的答案:错误答对
4.舆情的客体是公众共同关注的事件和话题。

(3.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5.“舆情”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唐诗人李中的《献乔侍郎》诗中。

(3.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6.判断一个事情能否能为全国性的话题,不仅要看事情的本身,还要看事情背后的社会土壤。

(3.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7.政府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目标是在网络事件发生后四小时的黄金时间内使网络舆情干干净净。

(3.0分)
我的答案:错误答对
8.在我国,随着微博用户的迅速扩大,歌星、影星、地产大鳄、“公知”构成微薄大V的主体。

(3.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9.人工法进行舆情监测需要借助新闻搜索工具对圈定的重点网络场域进行监测。

(3.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10.舆情日报、即时报的工作需要有经过专门培训的专职人员才能完成。

(3.0分)我的答案:错误答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