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和传质基本原理 第四章 三传类比
第四章 传热化工原理课件(包含所有考点)
t1
热传导热阻
令 dQ 0 dr0
对流传热热阻
t 2 tf
dQ 当r0 时, 0 dr0 故 Q 有极大值 dQ 当r0 时, 0 dr0 只有 r 时 ,增加保温层的厚度 0
才能使热损失减少
则 r0 ------临界半径 rc
15
4.2 热传导
假设:层与层之间接触良好,两个接触表面具有相 同的温度。
特点:通过每一层的 常数或q 常数 Q 推动力 热阻 三层平壁的热传导速率 方程式: Q qS t 2 t3 t3 t 4 t1 t 2 Q b1 λ1S b2 λ2 S b3 λ3 S t1 t 4
空气自 然对流 5~25 气体强 制对流 20~100 水自然 对流 20~1000 水强制对流 水蒸汽冷凝 有机蒸汽 冷凝 1000~15000 5000~15000 500~2000 水沸腾
2500~25000
24
4.3 对流传热概述
5、保温层的临界厚度
t1 t f 总推动力 Q ln r0 r1 1 总热阻 2L 2Lr0
Q
rc
r0
25
4.3 对流传热概述
6、对流传热机理
对流传热的温度分布情况图
26
4.3 对流传热概述
(一) 对流传热分析 1) 对流传热是借流体质点的移动和混合而完成的, 它和流体的流动状况密切相关。
2) 流体层流内层中的传热:流体流动过程中,由于 有层流内层的存在,在层流内层中流体是分层流动 的,相邻层间没有流体的宏观流动,因此在垂直于 流体流动方向上不存在热对流,该方向上的传热仅 为热传导,由于流体的导热系数较低,故该层的热 阻较大,即温度梯度较大。
8.3--质量、热量和动量传递的类比
jH jM 8
8.3 质量、热量和动量传递的类比
例题8-7
空气在101.3kPa及320K下,以8m/s的流速进入内径 50mm、长度2m的换热管中,全管压降为33Pa。若忽略温 度变化的影响,比热容Cp可取为1010J/(kg·K),试求气体 与壁面的对流传热系数α。
8.3 质量、热量和动量传递的类比
三传类比 当湍流流体沿壁面流动时,流体与壁面间存在
动量、热量及质量传递,相互间存在着一定的内 在联系,常用传质系数、对流传热系数和摩擦系 数之间的关系表示,称为三传类比。
8.3 质量、热量和动量传递的类比
湍流流体沿壁面流动时:
传质速率 传热速率
N A ,W k(cm cw )
数和传质系数之间的关系。这一 热量、质量传递间的类比式称为刘易斯(Lewis)关系,对于 空气-水系统中,空气和水面(或湿物料表面)间的对流传热 和传质基本符合此关系。
8.3 质量、热量和动量传递的类比
将式(8-48)、(8-49)两式相除,得
qW C p (Tm Tw )
W
um
再将式(8-45)、(8-46)代入,经整理可得摩擦系数与对
流传热系数之间的关系,即
8 umCp
(8-51)
式(8-51)为动量、热量传递间的类比式,通称为雷诺类比, 是雷诺(Reynold)在1874年提出的。
8.3 质量、热量和动量传递的类比
把式(8-50)代入式(8-51)可得动量、质量传递间的类比式,即
N A,W
(cm
cw )
dV tdF
qW
(Tm
Tw )Cp
dV tdF
(8-47) (8-48)
W
um
dV tdF
弗兰克 p.英克鲁佩勒.传热和传质基本原理
弗兰克p.英克鲁佩勒.传热和传质基本原理传热和传质基本原理[弗兰克p.英克鲁佩勒.传热和传质基本原理]是一本关于传热和传质领域的重要参考书籍。
本文将以此书中所涉及的内容为主题,详细探讨传热和传质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关的数学模型和实际应用。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传热和传质的基本概念。
传热是指物质内部或不同物质之间因温度差异而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
热量会从高温区域传递到低温区域,直至达到热平衡。
而传质则是指物质内部发生组分变化或不同物质之间发生物质迁移的过程。
传质包括扩散、对流和反应等多种方式。
在传热和传质领域,一个重要的概念是传递系数(transfer coefficient),用来描述传递过程的强度。
传递系数和物质性质、流动方式等因素有关。
根据英克鲁佩勒的《传热和传质基本原理》中的介绍,传递系数可以通过实验测量、经验公式或数值模拟等方法获得。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讨论几种常见的传热和传质方式。
首先是传热的方式。
根据传热的途径,可以将传热分为传导、传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传导是指热的分子运动传递能量的过程,当物体温度不均匀时,热量会由高温区域向低温区域传递。
传导的强度受到物质热导率的影响,热导率越大,传导越快。
传流是指通过流体的对流传递热量。
当流体沿流动方向被加热或冷却时,热量将随流体的运动而传递。
对流的强度与流体的流速、流动形式以及流体与物体之间的热传递系数有关。
辐射是指由于物体的热辐射而传递的热量。
热辐射是物体由于温度而产生的电磁波辐射,可以经过真空传递。
辐射的强度可以通过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来描述,该定律指出辐射通量与物体的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接下来是传质的方式。
根据传质时所涉及的运动方式,传质可以分为分子扩散和对流扩散两种方式。
分子扩散是指物质通过分子间的碰撞和运动实现的扩散过程,分子扩散受到物质的扩散系数、浓度差异和传质介质的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对流扩散是指物质在流体中通过流动实现的扩散过程。
在对流扩散中,物质由于流体的运动而迁移,对流扩散的强度与流速、浓度差异和流体传质性质等因素有关。
对流传质系数的类比求解三传类比2013
对流传质问题的求解(1)对流传质系数的理论求解方法。
(2)雷诺类似律。
对流传质系数的类比求解(动量、热量与质量传递的类似律)在(1)对流传质系数的理论求解方法。
一般只适用于具有简单边界条件的层流传质过程。
实际过程中层流传质问题并不多见,为了强化传质过程,在实际传质设备中多采用湍流操作。
对于湍流传质问题,由于其机理的复杂性,尚不能用分析方法求解,一般用类比的方法或由经验公式计算对流传质系数。
一下讨论运用质量传递与动量传递、热量传递的类似性,求解湍流传质系数的方法。
动量、热量和质量三种传递过程之间存在许多类似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 三传类比的基本概念(1)传递过程的机理类似。
(2)描述传递过程的数学模型(包括数学表达式及边界条件)类似。
(3)数学模型的求解方法类似。
(4)数学模型的求解结果类似。
根据三传的类似性,对三种传递过程进行类比和分析,建立一些物理量间的定量关系,该过程即为三传类比。
探讨三传类比,不仅在理论上有意义,而且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它一方面将有利于进一步了解三传的机理,另一方面在缺乏传热和传质数据时,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可以用流体力学实验来代替传热或传质实验,也可由一已知传递过程的系数求其它传递过程的系数。
由于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还存在各自特性,所以类比方法具有局限性,一般需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物性参数可视为常数或取平均值;(2)无内热源;(3)无辐射传热;(4)无边界层分离,无形体阻力;(5)传质速率很低,速度场不受传质的影响。
2. 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的类似律(1) 雷诺类似律1874年,雷诺通过理论分析,首先提出了类似律概念。
图5 雷诺类似律模型雷诺认为,图5当湍流流体与壁面间进行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时,湍流中心一直延伸到壁面,故雷诺类似律为单层模型。
设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流体与壁面间所交换的质量为M,若湍流中心处流体的速度、温度和浓度分别为u b、t b和c Ab,壁面上的速度、温度和浓度分别为u s、t s和c As,则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交换的动量为即交换的热量为即组分A交换质量为即由于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所交换的质量相同,联立以上三式得或写成 (34)即(35)式中S t’称为传质的斯坦顿数,它与传热的斯坦顿数S t相对应。
类比实验
实验7 .传质传热类比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用极限扩散电流技术测定液固传质系数的原理。
2.掌握用极限扩散电流法(LDCT 法)测定垂直管内液固传质系数的实验方法。
3.运用传热与传质的类比关系验证三传类比原理。
二.实验原理1.LDCT 法原理在铁氰化钾与亚铁氰化钾所构成的电解质溶液中设置一对电极,其中,阴极(测量电极)的表面积远比阳极的表面积小。
当有电压施加在两电极之间时,在溶液中便有电极反应发生,阴极上是铁氰根离子的还原,阳极上则是亚铁氰根离子的氧化:阴极: 4636)()(--→+CN Fe e CN Fe阳极:3646)()(--→-CN Fe e CN Fe电极电路中电流强度的大小反映出电极反应的快慢。
在溶液中,反应离子将向电极表面运动,其传递方式主要为:① 电场作用下的离子迁移;② 浓度梯度所导致的扩散。
若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惰性电介质溶质,则可消除电迁移的影响。
此时,宏观反应速率取决于反应离子向电极表面的扩散速率与电极表面上的电化学反应速率。
当外加直流电压由小变大时,宏观反应速率加快,电路中的电流变大。
典型的电流—电压曲线如图2-7-1所示。
当电压加大到某一值后(达到极限电流区域),电极表面上的电化学反应已相当快,超过了反应离子向电极表面的扩散速度,宏观电化学反应速度由反应离子向电极表面扩散的速度所控制,此时电极表面反应离子浓度趋于零,电压的改变对电流影响很小,在电流—电压曲线上出现“平台”。
这一“平台”所对应的电流值称为“极限扩散电流”。
在极限扩散电流下,电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离子向电极表面的扩散速率相等。
由对流传质方程:A L A L A c k c k N =-=)0( (2-7-1)又由电化学反应原理(法拉第定律):nFAI N LA =(2-7-2) 因而有:ALL c A F n I k =(2-7-3)式中:k L — 电极表面的液固传质系数,m/s ;I L — 极限电流,A ;n — 每个分子在电极上反应时的离子数;F — Faraday 常数;A — 测量电极(阴极)表面积,m 2;c A — 主体溶液中反应离子的浓度,mol/m 3;N A — 传质速率,mol/(m 2.s)。
三传类比(1)说课讲解
u uw
t tw
CA CAw
即系统内任一点的无因次速度、无因次温度和无因次 浓度在数值上是相同的。
10
首先推导动量和热量的雷诺类比: 对
ux 0 t tw u0 ttw
在y = 0 处对y求导数,
得
d(ux) d(ttw) dyu y0 dyttw y0
因为
所以
Prcp
1
k k cp
11
w
d (u x )
dy
y0
f 2
u (u
uw )
qw
d (C pt)
dy
y0
h
C p
(C pt
C ptw )
J A,w
DAB
dC A dy
y0
k
0 c
(C
A
C Aw )
其中 浓度差
u uw
C pt C pt w
C A C Aw
传递系
f
数
2 u
h C p
k
0 c
4
边界层 方程
一维不 稳定传 递的微 分方程
三传类比(1)
项目
分
子
传
通
递 涡
量流
表传 达递
式湍
流 传 递
动量传递
d (ux )
dy
e
e
d (u x )
dy
t e
(
e )
d (ux
dy
)
热量传递
q d(C pt)
dy
质量传递
JA
D AB
dC A dy
qe
e
d(C pt)
dy
J A,e
DAB,e
三传类比——精选推荐
动量、热量及质量传递的相似性及其类比摘 要: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之间存在很多相似性。
本文从传递动力学、三传微分衡算、层流传递、湍流传递等方面对三种传递过程分别进行了分析,并对三传过程进行了类比,发现三传的机理,模型等都具有相似性,尤其对于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它们的很多参数的计算公式都高度相似。
这些相似关系,为不同传递过程之间的推导提供了依据,即可以在已知一种传递过程基本参数的基础上,推导另外两种传递过程的结果,这在化工过程计算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三传;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相似性;类比1 引 言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各类单元操作大多涉及流体的流动、加热或冷却、质量交换这三个基本过程,即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1]。
三种传递过程之间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包括传递机理、传递模型等。
通过三者之间的类比,可以在已知一种传递过程的基础上,推导另外两种传递过程的结果与参数,以便于对化工过程的全面了解。
动量传递指在流体流动过程中,垂直于流动方向上由高速度区向低速度区转移,动量传递的前提是相邻流体层间存在的速度差异[2]。
热量传递指热量由高温区域传向低温区域,凡是存在温度差异的物系,必定存在热量传递。
质量传递是指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化学势差作用下发生迁移,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传递。
对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三者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入探讨,在化工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而本文从传递动力学、三传微分衡算、层流传递、湍流传递等方面对三传进行详细分析与比较。
2 传递动力学相似2.1 分子传递相似由分子运动引起的动量传递可以用牛顿粘性定律描述:()dy ud dy duρνμτ-=-= (2-1)式中,τ为剪切应力,也称为动量通量;μ为动力粘度;d u /d y 为x 方向的速度分量在y 方向的梯度值。
分子运动引起的热量传递由傅里叶第一定律描述:()dy c d dy dt k A q pt ρα-=-= (2-2)式中,q/A 为热通量,k 为导热系数,d t /d y 为温度梯度。
化工原理三传类比方法浅析
化工原理三传类比方法浅析化工原理把各种单元操作按理论基础归为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三种传递过程,三传类比就是对流体流动中的三大传递过程采用类比的形式进行研究分析,这是化工原理阐释“三传”的主要方法。
这种方法使单元操作原理更易于学习理解掌握。
下面举例说明三传类比的分析方法。
一、传递本质类比(一)动量传递动量传递是由于流体层之间速度不等,动量将从速度大处向速度小处传递。
(二)热量传递热量传递是流体内部因温度不同,有热量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三)质量传递质量传递是因物质在流体内存在浓度差,物质将从浓度高处向浓度低处传递。
在流体中的这三种传递现象,多是由于流体质点的随机运动所产生的。
若流体内部有温度差存在,当有动量传递的同时必有热量传递;同理,若流体内部有浓度差存在时,也会同时有质量传递。
若没有动量传递,则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主要是因分子的随机运动产生的现象,其传递速率较缓慢。
要想增大传递速率,需要对流体施加外功,使它流动起来。
二、基础定律数学模型类比(一)动量传递的牛顿粘性定律根据实验测定,内摩擦力F与粘度μ、平板面积A,以及速度梯度有如下关系:令则式中:τ——内摩擦应力,Pa;μ——流体的粘度,Pa·s;——法向速度梯度,1/s。
上式所表示的关系称为牛顿粘性定律。
它的物理意义是流体流动时产生的内摩擦应力与法向速度梯度成正比。
上式可改写为,为单位体积流体的动量,为动量梯度。
因此,剪应力可看作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动量,称为动量传递速率,与动量梯度成正比。
(二)热量传递的傅立叶定律物系内的温度梯度是热传导的推动力。
傅立叶定律是热传导的基本定律,它表示热传导的速率与温度梯度和垂直于热流方向的导热面积成正比。
即或图2:温度梯度与傅立叶定律式中:Q——传热速率,W;λ——导热系数,W/(m·K)或W/(m·℃);A——导热面积,垂直于热流方向截面积;——温度梯度,℃/m。
式中的负号表示热流方向与温度梯度方向相反(三)质量传递的费克扩散定律当物质A在介质B中发生扩散时,任一点处物质A的扩散速率(通量)与该位置上A的浓度梯度成正比,即图3:两种气体相互扩散式中:JA——组分A的扩散速率(扩散通量);——组分A扩散方向Z上浓度梯度;DAB——比例系数,也称组分A在A、B双组分混合物系中的扩散系数,m2/s。
动量热量和质量的传递类比
2
• 此式左端表示为以 为特性尺度的修伍德数:
ShL
cf
2
ReSc
15 cf (Sc1)
jM ReSc 15 jM(Sc1)
(2.4-20)
2
2.4.2 三传问题的类比方法
三,卡门类比
• 卡门假定湍流流动是由层流底层、过渡层和湍流 核心组成的,从而导得质量传递的卡门类比为
kc
jM
•
u 15
其中温度变化将引起 和 的变化,浓度变化将
引起 D A B 变化。
2.4.2 三传问题的类比方法
• 因此,一般可用 、T或 D A B 来进行修正,如:
•
对液体而言
jH
cf 2
s
a
Nux 0.332RemPrn s a
• 对气体而言
jH
cf 2
T Ts
b
2.4.2 三传问题的类比方法
柯尔朋类比
Shx
1
RexSc3
Shx
2
Sc3
RexSc
2
jDSc3
jM(2.4-24)
2.4.2 三传问题的类比方法
• 将式(2.4-23)代入式 (2.4-24),并经整理可得
2
1
jDSc30.332Re2jM
(2.4-25)
• 它与传热j因子相类似。
2
1
jHPr30.332Re2jM
• 当特性系数等于1时,即Pr=1,Sc=1时,得
•
由于在纵掠平板的情况下 s c f ,代入上式得
u
2
2
hc2f ucpjMucp (2.4-8)
2.4.2 三传问题的类比方法
• 根据传递过程的相似性,可将雷诺类比推广应用 到质量传递过程中去,当流体层流流过平板, Sc=1时,边界层内浓度分布与速度分布的关系为
传热与传质的基本原理
传热与传质的基本原理
传热与传质是热力学和流体力学中的重要概念。
尽管它们的名称相似,但它们代表了两个不同的物理过程。
传热是指通过不同物质之间的能量传递。
它可以是通过热传导、热对流或热辐射的形式。
热传导是通过物质内部分子之间的碰撞传递热能。
热对流是指通过流体的运动传递热能,而热辐射是指通过电磁辐射传递热能,例如阳光向地球传递热能。
传热的速率由热传导、对流或辐射系数决定。
热传导系数是物质传导热能力的度量,表征了物质内部传热的能力。
对流系数是流体传递热能力的度量,表征了流体通过对流传热的能力。
辐射传热系数是物体通过辐射传递热能力的度量,取决于物体的表面特性。
传质是指物质中的组分通过扩散或对流在不同的相中移动。
扩散是指物质在不同浓度之间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自发移动。
对流是指物质通过流体的运动在空间中传输。
例如,氧气通过肺泡壁向血液中传递,或者热咖啡由热杯壁向冷空气中传递。
传质的速率由物质的浓度差、物质的扩散系数和流体速度决定。
浓度差越大,传质速率越快。
扩散系数是物质扩散能力的度量。
它与物质的性质、温度和压强有关。
流体速度越大,传质速率越快。
尽管传热和传质是不同的物理过程,但它们在很多实际问题中是相互耦合的。
例如,在燃烧过程中,热能从火焰传递到周围
的空气中,同时氧气从空气中扩散到火焰中参与燃烧反应。
因此,理解传热和传质的基本原理对于解决许多工程和科学问题至关重要。
《第四章传热》PPT课件
2. 傅立叶定律 傅立叶定律是热传导的基本定律,它表示热传导的速率与温度 梯度和垂直于热流方向的导热面积成正比。
Q S t 或:q t
n
n
热传导中,Q S,Q t n
Q——传热速率,W;
λ——导热系数,W/(m·K) 或W/(m·℃);
S——导热面积,垂直于热流方向的截面积,m2;
946℃。试求:
(1)单位面积的热损失;(2)保温砖与建筑砖之间界面的温度;
(3)建筑砖外侧温度。
解 t3为保温砖与建筑砖的界面温度,t4为建筑砖的外侧温度。
(1)热损失q
q=
Q A
1
b1
t1
t2
1.06 0.15
(1000-946)
=381.6W/m2
(2) 保温砖与建筑砖的界面温度t3 由于是稳态热传导,所以 q1=q2=q3=q
典型换热设备: 间壁式换热器(冷、热流体间的换热设备) 例:列管式换热器 3、本章研究的主要问题 1)三种传热机理(传热速率计算) 2)换热器计算 3)换热设备简介
4.1.1传热的基本方式
根据传热机理不同,传热的基本方式有三种: 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1.热传导 热传导(导热):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依靠原子、 分子、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流运动而引 起的热量传递。
t t'∞
t∞
u
tw-t=
t' t
tw
图4-13 流体流过平壁被加热时的温度边界
2、热边界层的厚度
tw t 0.99(tw t )
3、热边界层内(近壁处) 认为:集中全部的温差和热阻
dt 0 dy
热边界层外(流体主体)
LDCT三传类比
jH
jM
Sh Re Sc
1 3
1 3
Nu Re Pr
f
1 3
Sh Re Sc
1 3
f 2
cp D D h kL kL D D a
du dy q k dT dy
1 3
2Sh Re Sc
1 3
2dkL Re ScD
Re(
)--普兰特数 )--许密特数
du / )--雷诺数 Sc(
kLd / D
)--修伍德数
/( D) / D
Sh(
T 6
1 2
A
+ -
V
3
3
4
V-3
2
4
pc
V-1
V-2 V-4
7
V-5 V-6
5
1
实验步骤
•配制含0.005mol/L铁氰化钾、0.005mol/L亚铁氰化钾及 1mol/L氢氧化钠溶液10L,加入循环液槽中。
kL
L
nFAc
式中: A—测量电极(阴极)表面积,m2 c—主体溶液中反应离子的浓度,mol/m3 F—Faraday常数, IL—极限电流,A N—传质速率,mol/(m2.s) n—每个分子在电极上反应时的离子数
三传类比原理:
流体在圆管内流动,湍流条件下
Nu R体循环
调节阀v-3,使液体流量计稳定在指定流量上,记下流量值与T2的温度值。 按下表由小到大调节电极电压,记下每一电压值下的电流:
V v
I mA
0.1
0.3
0.5
0.7
0.9
1.1
1.3
化工原理中三传的实际
化工原理中三传的实际化工原理中的三传指的是传质、传热和传质。
传质是指在平衡状态下,物质在各相之间的自由扩散,并且该扩散过程是从浓度高的相向浓度低的相进行的。
传热是指在平衡状态下,热量在物质之间的传递,它是物质的热运动引起的。
传质和传热在化工生产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化工原理中,传质以及传热在实际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以下将分别介绍三传的实际应用。
传质是化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物质传输进行控制。
例如,在气液相的化学反应中,气体需要通过气液界面进入液相进行反应,这就需要通过传质过程来实现。
另外,在某些化学反应过程中,需要将液体从反应器中蒸发出来,这也是一种传质过程。
此外,在化工原料的提取、分离和纯化过程中,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通过蒸馏、吸收、萃取等过程,可以将某些有机物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传热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化工反应过程中,需要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传热过程对于控制温度起着关键作用。
例如,在化工反应中往往需要加热或者冷却反应体系,通过传热的方式来控制反应温度。
此外,在化工生产过程中,还需要进行物料的加热、冷却、浓缩等操作,这些过程都需要借助传热来实现。
例如,在蒸馏过程中,传热通过将液体加热到沸腾点,然后通过蒸汽进行传热,实现分离的目的。
在换热器中,将热源与冷却介质通过导热传热的方式进行换热,也是常见的传热操作。
而传质和传热往往是同时进行的,即传质传热过程。
它是指物质的扩散过程与能量的传递过程一起进行。
在某些化工过程中,例如固体催化剂上的反应,反应物需要通过传质传热过程从气相中吸附到固体表面,并在固相催化剂上发生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传质传热的效果对反应速率有很大的影响。
总之,在化工原理中的三传在实际应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传质和传热的方式,可以实现物质的分离、纯化、反应控制等目的。
在化工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的工艺要求和生产条件,选择适当的传质传热方式,并进行工艺设计和优化,以实现高效、安全、节能的化工过程。
三传类比终版
y方向z方向的运动微分方程:
u ty u u y u y Y p y x u y x y u y y z u y z 3 2 y
u
tu z u u z u z tH Z p z u H x c k u p z x H y q D D u z p y z u z z 3 2 z
LDCT固液传质系数的测量原理:
电解质溶液中将发生电极反应。
以K3Fe(CN)6一K4Fe(CN)6一NaoH体系为例。
阴极反应:Fe(CN)6-3 +e→Fe(CN)6-4
电流
阳极反应:Fe(CN)6-4 - e→Fe(CN)6-3
电极反应
6
精品ppt
LDCT
电极反应 分两步:
离子从溶液主体向电极表面运动 离子在电极表面发生电化学反应
三传类比
动力学物性相似
双组分系 混D 数 A 合 B 1 .8 : 体 8 12 -2 系 0 T 2 5 32M A 的 P M 2 A B / 扩 M B D A M B 散 1 /2
当 M AM B ,理想 D A 气 B 2.6体 61 2 时 -2 0 25 R , 2 M D T
k左 ():导热系数
k右 (): Bolt常 zm(数 1 an .3 n1 8-0 203 J4 /K)
双组分系 混D 数 A 合 B 1 .8 : 体 8 12 -2 系 0 T 2 5 32M A 的 P M 2 A B / 扩 M B D A M B 散 1 /2
14
实际气体
精品ppt
uy u xyuy u yy 1 p yd 2 x u 2y 2 y u 2y
为了求得其速度分布、边界层厚度、总曳力和摩擦系数等目标函 数,利用量纲分析法和因次分析法对方程进行简化求出其精确解, 得到目标函数。
传热与传质的基本原理
传热与传质的基本原理传热与传质是热力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
它们涉及到能量和物质在不同物体间的转移,对于工程领域尤为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传热与传质的基本原理,以便更好地了解它们在现代科学和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传热和传质的定义传热通常是指能量从一个物体、系统或介质向另一个物体、系统或介质输运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进行:传导,对流和辐射。
传导是指在没有气体或流体的情况下通过物体或介质直接传递热量。
对流是指在液体或气体中通过流体运动传递热量。
辐射是指通过电磁波辐射方式温度不同但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传递热量。
传质是指物质在介质内或介质间的传输过程,主要关注物质的非均质性分布。
传质可以通过扩散、对流和物理作用进行。
扩散是指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移动的过程。
对流是指液体或气体中的物质随着流体动力学效应传输。
物理作用包括吸附、膜分离和化学反应等过程。
传热与传质的物理机制传热和传质的物理机制是基于能量和物质转移的性质和规律。
在传热中,热量是通过温差驱动的方式进行转移的。
温差导致能量从高温区域流向低温区域,这导致了热量的传递。
在传质中,物质也是通过浓度梯度驱动的方式进行转移的。
浓度梯度导致物质从高浓度区域流向低浓度区域,从而实现了物质的传递。
有许多因素影响能量和物质的转移速率。
在传热中面积,温度差和物体的热传导性能是影响传热速率的主要因素。
在传质中,面积,扩散速率和浓度梯度是影响传输速率的主要因素。
当然,不同物质和环境也会对能量和物质的传递方式产生影响。
传热和传质的物理机制非常多样化,而不同的物体和情况下体现的特征也不尽相同。
传热与传质的应用传热和传质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工程领域中,传热和传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将它们应用于设计产品或过程,有助于优化性能、提高效率、节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例如,传热方面的应用涉及到包括食品加热、传感器机制、实验室设备、化工恒温化工反应等众多领域。
三传类比终版
1.882510-22
T3 2
MA
MB / MA P2 ABD
MB
1/ 2
实际气体
三传 2020/4/6
类比
动力学物性相似
双组分混合体系的扩散系数:DAB
1.882510-22
T3 2
MA
MB / MA P2 ABD
MB
1/ 2
当M A
M B,理想气体时,D AB
2.662210-25
2)采用LDCT进行气液两相流微观流动特征的研究。 3)用于“三传类似率” 实验验证。 4)......
LDCT固液传质系数的测量原理:
电解质溶液中将发生电极反应。
以K3Fe(CN)6一K4Fe(CN)6一NaoH体系为例。
阴极反应:Fe(CN)6-3 +e→Fe(CN)6-4
电流
阳极反应:Fe(CN)6-4 - e→Fe(CN)6-3
热边界层及其厚度: (Ts-T)=0.99(Ts-To)时,与流动方向垂直的距离,记为δt
浓度边界层及其厚度: (cAs-cA)=0.99(cAs-cAo)时,与流动方向垂直的距离,记为δc
层流传递相似
二.层流边界层对流传热、对流传质的机理
项目 传递过程
分类
对流传热
热流方向上 流体与流体间, 流体与固体壁面间, 流动方向不同位置间
DAB aA rA
微分衡算相似
三传 2020/4/6
类比
微分衡算相似
u S
t
非定常项
对流项 扩散项 源项
方程 运动微分方程 能量微分方程 质量微分方程
φ
Γ
S
X P 2 u x 3 x
x
u x x
三传类比(1)
k = 0.0259 W/m℃,
Pr = 0.696,
= 18.97×10-6 m2/s。
由于普兰特准数接近于1,可以用雷诺类比估算传热膜系 数。层流段长度L可由临界雷诺数求得,
平板层流判据:
Re x,c
xcu
5105
则
L
xc
Rex,c
u
5105 18.97106 15
0.632(m)
所以
第七章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三传类比 Analogy of Momentum, Heat and
Mass Transfer
本章重点:
➢ 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机理的类似性
➢ 雷诺类比(一层模型)
➢ 普兰特-泰勒类比(二层模型)
➢ 卡门类比(三层模型)
➢ 柯尔邦类比
1
§7.1 概述
tw)
(u
kc0 (CA CAw ) 12 ) (CA CAw )
以文字表述为
单位时间、单位壁面内由流体与壁面间交换的动量 单位时间、单位流通截面内流体具有的总动量(以uw为基准)
单位时间、单位壁面内由流体与壁面间交换的热量 单位时间、单位流通截面内流体具有的总热量(以tw为基准)
单位时间、单位壁面内由流体与壁面间交换的A组分的质量(摩尔数) 单位时间、单位流通截面内流体具有的A组分的总质量(摩尔数)(以CAw为基准)
dCA dy
y0
16
左侧引入范宁摩擦因子
w
dux
dy
y0
f 2
u2
1 dux u dy
y0
f 2
u
右侧引入传质系数
J A,w
DAB
dCA dy
《传热与传质》课件
本PPT课件将介绍传热与传质的基本概念、热传递方式、热传递方程、热传递 应用、质量传递方式、质量传递方程、质量传递应用等内容。
一、引言
定义传热与传质
对传热与传质概念进行准确明晰的界定。
传热与传质的重要性
解释传热与传质在各个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
传热与传质的分类
将传热与传质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2. 质量传递方程
简要介绍质量守恒定律、质量 扩散方程和泊肃叶定律。
3. 传质的应用
探究传质在化学反应和汽车尾 气净化过程中的应用。
四、结语
• 传热与传质是不可或缺的领域。 • 展望传热与传质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二、传热
1
1. 热传递方式
描述热传递的三
流和辐射。
介绍傅里叶传热定律、热传导方程、对
流传热方程和辐射传热方程。
3
3. 热传递的应用
探讨热传递在工业生产和热力学循环中 的应用。
三、传质
1. 质量传递方式
详细讨论质量传递的三种基本 方式:扩散、对流和牛顿冷却 定律。
热值交换原理第3讲类比律准则
•
布水分蒸发,当蒸发所需热量等
•
于空气向纱布的传热量时,达到
•
平衡,这时温度计的温度为湿球
•
温度twb
热平衡关系
• 空气向纱布的传热量:
qH t twb
• 湿表面蒸发所需热量:
qA mAr rhmd (H wb H )
qH qA
i iwb
• 结论
• 未饱和空气流过一定量的水表面时,焓 值不变。
2
Stm Sc 3
cf 2
hm
u
cf 2
2
Sc 3
3、热质交换同时存在的类比关系
hm
cp
2
Le 3
4、对流质交换的准则关联式
• (1)管内受迫流动的实验关联式
sh 0.023Re0.83 Sc0.44
(2)管内受迫流动的类比律公式
Stm
2
Sc 3
f 8
31
sh 0.0395Re 4 Sc 3
c p hm
hmd c p
hmd hm g
关系
• hmd 蒸发系数或叫传质系数
两个传质系数的应用
mA hm ( As A )
mA hmd (H As H A )
6、湿球温度的理论基础
•
纱布表面水分蒸发,吸收周围空
•
气热量,温度降低,低于空气温
•
度,则空气向纱布传热,又使纱
??1exp1exp000121?????????????cyyctttt?壁面处总热流量????????????0021exp1ccttqt?5刘伊斯关系?蒸发系数或叫传质系数pmch???pmdch??mdhgmmdhh??关系??????aasmdaaasmahhhmhm??两个传质系数的应用6湿球温度的理论基础?纱布表面水分蒸发吸收周围空?气热量温度降低低于空气温?度则空气向纱布传热又使纱?布水分蒸发当蒸发所需热量等?于空气向纱布的传热量时达到?平衡这时温度计的温度为湿球?温度twb热平衡关系?空气向纱布的传热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2 柯尔本类似律
雷诺类似律或忽略了层流底层的存在,普朗特正 对此进行改进,推导出普朗特类似律:
冯卡门认为紊流核心与层流底层之间还存在一个 过渡层,于是又推导出了卡门类似律:
契尔顿和柯尔本根据许多层流和紊流传质的实验结果, 在1933年和1934年,得出:
简明适用,引入了流体的 重要物性Sc数。
24
根据薄膜理论,通过静止气层扩散过程的传质系数可定义为:
25
在紧贴壁面处,湍动渐渐消失,分子扩散起主导 作用,在湍流核心区,湍流扩散起主导,传质系 数与扩散系数成下列关系
另外,δ的数值决定于流体的流动状态,即雷诺 数。
26
4.4.2
同一表面上传质过程对传热过程的影响
设有一股温度为t2 的流体流经温度为t1的壁面。传递过程 中,组分A、B从壁面向流体主流方向进行传递,传递速 率分别为NA、NB。可以认为在靠近壁面处有一层滞留薄 层,假设其厚度为y0 ,求壁面与流体之间的热交换量。
边界层厚度
1904年普朗特首先提出
39
4.5.1 边界层理论的基本概念
边界层的定义
流体在绕过固体壁面流动时,紧 靠固体壁面形成速度梯度较大的 流体薄层称为流动边界层 流速相当于主流区速度的0.99处到固 体壁面间的距离定义为边界层的厚度
边界层的形成与特点
Re x 2 10 5
vl Re
以此两式计算管内流动质交换系数结果很接近。
17
18
紊流
19
例题: 试计算空气沿水面流动时的对流质交换系数hm和每 小时从水面上蒸发的水量。已知空气的流速 u=3m/s,沿气流方向的水面长度l=0.3m,水面的温 度为15 ℃ ,空气的温度为20 ℃ , 空气的总压力 1.013*105Pa,其中水蒸汽分压力p2=701Pa,相当 于空气的相对湿度为30%。
未饱和空气 饱和空气 * w
t
充分热 质交换 水 热湿平衡
t
t
空气的状态参数,只决定于进口湿空气 Nhomakorabea状态。* * w 称为绝热饱和温度,热力学湿球温度。 w 是湿
t
35
空气是未饱和空气,湿 球纱布上的水分蒸发, 蒸发吸热使纱布温度降 低,而空气温度高,产 生热量传递,通过对流 换热空气将热量传给湿 球。当空气传递给纱布 上的水分的放热平衡时 的温度称为湿球温度。
8
工程中为便于直接算出换热系数和传质系数,往 往把几个相关的特征数集和在一起,用一个符号 表示,称为计算因子。传热因子JH,传质因子JD。
对流传热和流体摩阻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对流传质和流体摩阻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9
实验证明,JH、JD和摩阻系数Cf之间有下列关系:
三种传输过程联系在一个表达式中,它对平 板流动是准确的,对其他没有形状阻力存在 的流动也是适用的。 由表面对流传热和对流传质存在JH=JD的类似 关系,可以将对流传热中有关计算式用于对流 传质,只要将对流传热计算式中的有关物理 参数及准则数用对流传质中相对应的代换即可。
38
4.5
边界层类比
流体流动的控制方程是非线性的偏微分方程组,处理 非线性偏微分方程依然是当今科学界的一大难题
远离固体壁面,视为理想流 体--欧拉方程、伯努利方程 靠近固体壁面的一薄层流体, 进行控制方程的简化--流动 边界层
实际工程问题:靠近固体 壁面的一薄层流体速度变 化较大,而其余部分速度 梯度很小
10
对流传热中有关计算式用于对流传质,只要将对流 传热计算式中的有关物理参数及准则数用对流传质 中相对应的代换即可。如:
11
4.2.3 热质传输同时存在的类比关系 当流体流过一物体表面,并与表面之间既有质量交换 又有热量交换时。同时可用类比关系由传热系数h计 算传质系数hm。 Pr准则数的大小表示动量边界层和热边界层厚度的相 对关系; Sc准则数的大小表示动量边界层和浓度边界层厚度的 相对关系。 Le准则数的大小表示热边界层和浓度边界层厚度的相 对关系。
平板绕流
Re x
v0 x
Re x 3 10 6
层流区:边界层厚度 随进流深度增加不断 增加,但变化较平缓
过渡区或混合区: 边界层厚度随进流 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的相对较快
湍流区:边界层厚度 随进流深度的增加迅 速增加
40
4.5.2 平面层流边界层微分方程
微分方程的建立
主流区--欧拉方程、柏努利方程 数量级分析: 规定:
27
在薄层内取一微元体,那么进入微元体的热流为 由温度梯度引起的导热热流、由进入微元体的传 递组分本身具有的焓。
稳定状态时,微元体处于热平衡,满足下列关系式:
令
无因次数为传质阿克曼修正 系数,表示传质速率的大小、 方向对传热的影响。 28
得
边界条件为
令
得方程的解为:
代入边界条件,最后得到流体在薄层内的温度分别为:
4
在给定的Re准则条件下,当流体的α=D即流体的Pr=Sc或 Le=1时(空气中的热湿交换),基于热交换和质交换过程对 应的定型准则数值相等,因此
这个关系称为刘易斯关系式,即热质交换类比律。
对气体混合物,通常可近似的认为,Le=1。 例如: 水表面向空气中蒸发,在20℃时,热扩散系数α=21.4*10-6m2/s 动量扩散系数ν=15.11*10-6m2/s,经过温度修正后的质量扩散 系数D=24.5*10-6m2/s,所以Le=α/D=0.873≈1。说明当空气 掠过水面在边界层中的温度分布和浓度分布曲线近乎相似。
5
4.2 动量与热量交换的类比 在质交换中的应用
4.2.1雷诺类似律 当Pr数等于1时,在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之间就存在类似。 根据动量传输与热量传输的类似性,雷诺通过理论分析建立 对流传热和摩擦阻力之间的联系,称雷诺类似律。
Cf——为摩阻系数
6
动量传输与质量传输之间的雷诺类似律
可以由动量传输中的摩阻系数来求出质量传输中的传质系数。 雷诺类似律建立在一个简化了的模型基础上,由于把问题作了 过分的简化,它的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同时式中只有摩擦 阻力,而不包括形体阻力,只能用于不存在边界层分层分离时 才正确。 7
33
对水-空气系统,Le-2/3≈1
这就是刘易斯关系式。
在空气--水系统的热质交换过程中,当空气温度及含湿量在 使用范围内变化很小时,传质、传热系数之间保持一定的 量值关系。 在湍流时,刘易斯关系式总是成立的。对于层流或湍流底层, 刘易斯关系式只适用于 的情况。
34
4.4.4
湿球温度的理论基础
未饱和空气在绝热情况下稳定流动加湿而达到饱和。
由JH、JD和摩阻系数Cf之间的关系式:
12
可得
即
对气体或液体,此时的成立条件: 0.6 < Sc < 2500,0.6 < Pr < 100
上式把对流传热和对流传质联系在一个表达式中,可 由一种传输现象的已知数据来确定另一种传输现象的 未知数据。
13
例题 : 常压下的干空气从“湿球”温度计球部吹过。它所 指 示的温度是少量液体蒸发到饱和蒸汽——空气混合 物的稳定平均温度,温度计的读数是16 ℃,如图所 示。在此温度下的物性参数为水的蒸汽压 Pw=0.01817bar,空气的密度ρ=1.215kg/m3,空气 的比热Cp=1.0045kJ/(kg ℃) ,水蒸汽的汽化潜 热 r=2463.1kJ/kg,Sc=0.6.,Pr=0.7. 试计算干空气的温度。
29
壁面上的导热热流为:
壁面上的总热流量:
上式说明,传质的存在对壁面热传导和总传热量的影响 是方向相反的。
30
无因次数为传质阿克曼修正系数,表示传质速率的大小、方向 对传热的影响。当传质的方向是从壁面到流体,C0为正值,反 之, C0为负值。
31
冷凝器和蒸发器表面的热质交换过程
32
进入冷凝器的总热量应等于冷凝器内侧的冷却流体 带走的热量。 4.4.3 刘易斯关系式(空调中常用此式)
传热传质理论
(Heat and Mass Transfer Theory)
主讲:左然教授 徐谦博士
第四章 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类比
本章给出三种传递过程的典型微分方程式,将传热 学中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类比的方法应用于传质过 程中。 4.1 三传方程及传质相关准则数
微分方程组: 连续性方程
动量方程
能量方程 扩散方程
14
15
整理得:
16
4.3 对流交换的准则关系式
4.3.1
流体在管内受迫流动时的质交换
管内紊流传热的准则关系式:Nu=0.023Re0.8Pr0.4 管内紊流传质的准则关系式: Sh=0.023Re0.83Pr0.44 应用范围: 0.6<Sc< 2.5,2000 < Re < 35000 定型尺寸为管内径,速度为管内平均流速, 定性温度取空气温度。 以此类比率来计算管内流动质交换系数,由于
20
21
22
4.4
热质传递模型
分析热质交换同时进行的过程,讨论传质与传 热过程的相互影响。 4.4.1 同时进行传热与传质的过程和薄膜理论 等温过程,组分的质量传递,单位时间、单位面积 所传递的热量为:
23
传递过程中系统存在温差,则传递热量为
如果传热是由对流引起的,上式右边的第一项就改为 对流换热系数和温差的乘积。 当传质速率较大,采用奈斯特的薄膜理论 当空气流过一湿壁时,壁面上空气的流速等于零。假定 在接近壁面处有一层滞留流体薄膜,厚度为δ。在此薄 层内的传质过程必定是分子扩散透过这一薄层,且全部 对流传质的阻力都在此薄层内,其间的浓度分布为线性 分布。
边界条件
动量方程
能量方程
扩散方程
可以看出,三个方程及相对应的边界条件在形式上完全类似, 统称为边界层传递方程。 当三个方程的扩散系数相等时,且边界条件的数学表达式又 完全相同,则它们的解也应当一致,无因次速度、温度、浓度 3 分布曲线完全重合,因而其相应的无量纲准则数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