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子变热了》优质课教案
小学科学《杯子变热了》优质教案、教学设计(001)
【教学设计】杯子变热了_科学_小学【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课【课标要求】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热传递的现象。
知道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教学目标】1.通过看、画、说温变油墨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轨迹,概述金属棒在加热过程中的热传导规律,即“热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
2.通过设计对比实验,观察不同材料上温变油墨的变化轨迹,知道不同物体传热的能力不同,并能简单区分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
3.能用热传导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探究热传导的途径及特点。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评价设计】1. 说出和用图示的方式表示金属棒在加热过程中热传导是怎样进行的;解释杯子变色的原因。
(检测目标一的达成情况。
)2. 说出热在不同材料物体上的传递过程。
(检测目标二的达成情况。
)3. 解释厨房中各种用具的选材原因,解释不同材料的传热能力的不同;用所学知识改良金属杯。
(检测目标三达成情况。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引出课题师:这是老师非常喜欢的杯子,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寻找它的特别之处。
(在杯中倒入热水,杯壁慢慢地出现老师的照片,进一步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演示结束,提问:请全班探讨水杯受热变色的原因和过程。
引出并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探究1:探究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1. 大胆推测,初步设想师:如果我们将杯子纵切,再放大,当倒入热水时,杯子里面的热是怎样传到外壁?你能用箭头的方式画出来吗?师:能不能从杯子变热了这个现象推想一个问题——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递的?生: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2. 选取材料,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师:请小组长从自己的桌子里拿出实验材料,分小组先来认识一下他么。
出示已经均匀涂抹了温变油墨的金属小棒,圆铁片等实验材料。
特别说明,可逆温变消色油墨的特性。
师:根据温变油墨的性质,能不能设计实验方案?学生交流方案,在交流中完善实验方案。
《杯子变热了》教案
《杯子变热了》教学案例一、教材说明:《杯子变热了》是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热的传递》单元的第一课。
其教学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固体热传导的特点;了解并区分什么是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以“杯子变热了”为切入点,从活现象中发现问题,通过猜想与验证、表达与交流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物体传热能力不同,使学生能利用学到的科学道理解释身边的生活现象,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本课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主要分六环节进行教学:“研究现象,提出猜想”、“探究活动”、“深入生活解疑”、“深入探究”、“课堂评价”、“拓展活动”等逐层递进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入手,经历一个探究过程,从而获得物体传热的本领不同,在生活中的用法也不同,通过趋利避害达到对生活设计的完美。
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自由选择探究方法,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多给学生创造人人参与合作探究的机会,通过自己的实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实验探究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视角对热现象提出问题;能提出探究热传导现象的大致思路并实施探究实验;能选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
2、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的愉快;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三、教学准备:酒精灯、纸杯、搪瓷碗、保温杯、瓷杯、竹筒、铝锅、无烟锅、砂锅、热学实验盒(12盒)玻璃棒、木筷、铜棒、铝棒、铁棒等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今天在教室内听课的教师不少,处于礼貌,应该给每位教师端上一杯热水。
老师今天准备了许多不同的杯子(纸杯、玻璃杯、保温杯、瓷杯、竹筒、铁碗等)请同学们该老师端水(注意如果自己感觉到手很烫时应及时把杯子放到课桌上,以免烫伤事件发生)生:(齐)好。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杯子变热了》教案与教学反思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杯子变热了》教案与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物体温度的概念;2.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3.知道热传递的三种方式;4.能够利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5.能够模拟实验观察“杯子变热了”的现象,理解热的传递。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围绕“杯子变热了”这一话题展开,通过实验、讲解、提问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物体温度、温度计使用方法、热传递方式等知识点,并通过实验观察“杯子变热了”的现象,加深对热传递的理解。
1. 温度的概念在课堂上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温度的概念:物体的温度指的是物体内的分子运动活跃程度的高低,常用单位是度。
可以通过观察物体的冷热感受来初步判断物体的温度。
2.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针对学生可能不熟悉温度计使用方法的情况,需要在课堂上讲解温度计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帮助学生能够灵活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3. 热的传递通过讲解、图解、提问等方式,让学生理解热传递的概念,掌握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导热、对流、辐射,并且能够将这些热传递方式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联系起来进行讲解。
4. “杯子变热了”的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杯子变热了”的现象,加深学生对热传递的理解,学生还能够利用实验所学的知识,预测温度、量取温度等综合操作。
三、教学流程1. 温度的概念通过幻灯片或者手写板,向学生介绍温度的概念:温度是用来度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之一,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物体的冷热感受来初步判断物体的温度,并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如何确定水的温度?2.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通过幻灯片或者手写板,向学生介绍温度计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通过课堂上的小测试,测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 热的传递通过讲解、图解、提问等方式,让学生理解热传递的概念和三种方式:导热、对流、辐射,并且能够将这些热传递方式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联系起来进行讲解,最后进行小测验,巩固学生对热传递的理解。
4. “杯子变热了”的实验介绍实验流程,并让学生进行预测、探究、量取温度等操作,学生通过实验模拟杯子加热的情形,并记录实验数据和得到的结论,加深对热传递的理解。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8页精选文档
《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课标要求:《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对本部分内容有明确的要求: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到物体温度相等为止。
了解常用的传热和隔热方法。
教材分析:教材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杯子传热的现象中提出问题,这是本课的导入;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热能以传导的方式传递;第三部分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物体传热性能不同;第四部分是引导学生根据本课学习的知识,鉴别一些日常用品是热的良导体还是热的不良导体,体会不同特性的材料在生活中有不同的用途。
这些内容将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热学知识打下基础。
在本课中,安排了两个实验活动,第一个活动是通过实验让学生验证哪些材料能传递热以及传递的方式。
第二个实验活动是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不同物体的传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并用实验记录单全面记录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
拓展活动中提出了一个建议性活动内容: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去探究其他关于热传导的问题,不仅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更为以后研究气体与液体的传热性能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热现象有感性的认识,如杯子变热了、锅把变热了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现象,对于热是怎么传递的也有一个模糊的印象。
但学生可以借助简单的实验器材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发现热传递的方式。
同时通过互相交流、查阅资料、了解不同物质的导热性能。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固体热传导的特点;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而且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了解并区分什么是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过程与方法:对热现象提出问题,自己设计实验验证提出的问题,并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的愉快;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认识热传导的过程及不同材料传热能力不同,并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难点:设计实验验证“热传递的过程”的猜想。
教学准备:教师:玻璃杯、纸杯、铝杯、塑料杯制作的本课课程资料评价设计:1.热可以沿着物体,从()的部分传到()的地方,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
小学科学《杯子变热了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
,
2、严寒的冬季已经来临,当我们每天享有着美梦的时候,这些环卫工人为清洁我们的城市, 他们便早早的出来工作,为表达我们对环卫工人辛勤付出,心动不如手动,根据你今天的学习, 课下为环卫工人这些设计一个既
不冻手又保温的杯子好吗?
那课外是学生研究探究的更为广阔的天地,结合环卫工人这一情景,让学生带着感激之情,保持探究的兴趣和热情,让探究的兴趣不仅未止,而且更积极、更深入。
6、刚才我看到同学们讨论的都非常热烈,一定是找到了很多
实验方法,那么谁能来交流一下?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
提示大家可以用上烧杯、烧水太慢有没有更快的办法?)
7、加热水时或将这些材料放
入杯中时要注意什么?
要轻放,不要打碎烧杯。材料要一起放进去。
课件的出示,让学生对交流中的注意事项,形成完整的认识,避免实验中不必要的问题出现。
给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引出探究主题。
如果你认识,就站起来告诉大家!
热水我来给大家提供。
( 学生交流认识的实验器
材)
5、实验器材我们都认识了,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谁能利用这些器材来设计一个实
验,来验证到底哪种材料传热快?下面小组讨论一下,看哪各
组想的办法多,办法最适用,最
简单!
(学生小组讨论实验方法)
课件展示知识加油站
(二)从
视觉入手正视
课件的使用,避
。
,
,
吗?(不是)
2、那我们就用它们来看看热在铜棒中是怎样传递的?在这张铁片中是怎样传递的?为了便于大家研究还准备了一些其他的实验材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请同
学们观察一下小组剩下的材料。
※介绍实验材料铁架台、
小学科学《杯子变热了》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杯子变热了一、教学目标:1、能从“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热现象提出问题;能提出探究热传导现象的大致思路并实施探究试验。
2、培养学生猜测、动手能力;愿意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认识热传导的特点,知道热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会区分物体传热的能力不同。
二、教学重点、难点:知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材料不同它的传热能力不同。
三、教学准备:铁架台、火柴、酒精灯、铁丝、金属杯子、热水、蜡、铜丝、铝丝、烧杯、竹筷、瓷勺、蜡烛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喝水会用到杯子,先用手摸一摸,看看它是冷的还是热的?现在老师往里面倒上热水,你还敢不敢像刚才那样去摸这只杯子?学生摸杯子,发现杯子变热了。
(板书课题:杯子变热了)(二)提出问题刚才杯子还是冷的,现在却变热了,同学们,有感兴趣的科学问题么?预设问题:1、杯子为什么变热了?2、杯子是怎样变热的?3、为什么铁杯子比瓷杯子热?3、不同材料的杯子变热的速度是不是一样?4、倒上热水之后,杯子的哪个地方先变热?5、杯子变热变热后是不是每个地方都一样热?(三)猜想杯子为什么会变热?刚才我们只是用手感受到杯子变热了,但却看不到热在杯子当中是怎么传递的,是吗?以前你想过这个问题么?现在老师给你一分钟的时间,请开动你的脑筋,也可以和你的同桌讨论一下,猜一猜热在杯子当中是怎么传递的呢?倒入热水,杯子就变热了,热是怎么传递的呢?,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热水传给它的)为什么热量能从热水传到杯子上呢?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同学们的猜测真的是很有想象力,不过这只是我们的猜测,要想证明你的猜测是否正确,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做实验同学们再仔细想想,我们怎么通过实验来看到热的传递?大家都知道当风吹过的时候,我们只能感觉到但如果借助其他物体(四)实验验证(1)实验一(探究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在这里老师先简单的介绍一下准备的材料,这是凡士林,它的特点是有粘性,遇热会融化;这是酒精灯,使用方法现在就请同学们利用老师给你们准备好的实验材料,小组讨论思考设计你们的实验方案,来研究热在固体中是如何传递的。
小学科学《杯子变热了》教案
小学科学《杯子变热了》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杯子变热的原因。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杯子变热的原因2. 实验操作步骤3. 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三、教学重点:1. 杯子变热的原因2. 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四、教学难点:1. 理解杯子变热的原因2.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杯子、热水、冷水、温度计、记录表格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实验仪器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提问:你们注意到物体的温度变化吗?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温度变化现象。
3.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将通过实验来探究杯子变热的原因。
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讲解杯子变热的原因,如:热传递、能量转化等。
2. 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准备杯子、热水、冷水、温度计等材料;将热水和冷水倒入两个杯子中,插入温度计;观察并记录温度变化。
3. 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安全操作、准确记录数据等。
三、实验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按照操作步骤进行。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纠正操作错误。
3.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讨论杯子变热的原因。
2. 教师总结实验结果,强调杯子变热的原因是热传递。
3. 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五、拓展活动(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让杯子变热?2.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如:用热水浸泡、用暖气加热等。
3. 教师总结:杯子变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关键是热能的传递。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杯子变热的原因。
2. 教师强调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温度变化。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结果和心得。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杯子热了》教学设计大全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杯子热了》教学设计大全第一篇: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杯子热了》教学设计大全1.杯子变热了教学目标1.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知道不同物体传热性能不一样;了解什么是热的良导体与不良导体。
2.能对热现象提出问题,自己设计实验验证提出的问题,并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出来;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合作的愉快;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乐于探究,逐步养成勇于探索、独立思考、善于交流、分工合作的优秀科学品质。
本课探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酒精灯的使用教学重点: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教学难点: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热现象提出问题;能提出探究热传导现象的大致思路并实施探究试验。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教学准备:不锈钢杯瓷杯玻璃杯塑料杯铁尺铝勺教学过程:一、观察思索杯子变热的原因,激起探索欲望,初步感知热的传递同学们,今天老师为每一个小组准备了不同材质的两个杯子,谁起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现在就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这两个杯子,说一说你的手有什么感觉?现在老师在你们的杯子里加入凉水,你们再摸一摸说一说你的手有什么感觉?如果我们给杯子里倒满热水,结果会怎样?(让学生猜想)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试一试。
操作:往杯子里倒水(每组安排能力强的孩子倒水,教师要提醒学生小心烫伤)。
每人都摸一摸。
教师要提醒学生同时摸两个杯子,摸不同的部位,然后让学生说自己的感觉。
(学生自由汇报)同学们,那你们觉得奇怪不奇怪呢?是什么原因让凉凉的杯子就能变热了呢?(学生自由汇报)那我们的手又是怎么感觉到热的呢?(学生自由汇报)杯子变热了这一简单的生活现象一定藏着科学奥秘,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好吗?板书课题:杯子变热了。
二、猜想还有哪些物体也有这个本领?联系生活经验,猜想热传递现象的存在范围,激起探究欲望杯子既然能传递热,那热能不能在其他的物体中传递呢?(学生猜想)举个例子说说看!(学生自由汇报)1.实验探究一:热是怎样在固体中传递的?(1)提供实验材料,讨论实验方案大多数的同学都认为物体能传播热。
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
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了解杯子变热的原因;2. 掌握杯子变热的过程;3. 学会运用杯子变热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杯子变热的原因和过程三、教学难点如何应用杯子变热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准备1. 实验用杯子2. 热水3. 温度计4. 讲义或课件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将一杯热水放在桌子上,向学生提问:“为什么热水壶中的水会变凉,而放在桌上的杯子中的水会变热?”2. 学生进行思考后,老师指导学生合作讨论,并记录学生的回答。
步骤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教师以课件辅助讲解杯子变热的原因和过程:杯子中的水分子与杯子的分子之间存在弱的相互作用力,当杯子放在热的环境中时,杯子被加热,而杯子中的水分子也随之受热,分子之间的运动加快,温度升高。
2. 老师通过示意图或实验演示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杯子变热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
步骤三:实验探究(3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
2. 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实验步骤,利用准备好的杯子、热水和温度计进行实验探究。
3.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并进行讨论,总结出杯子变热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步骤四:小组讨论(20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探究结果,再次进行小组讨论。
2. 学生就杯子变热条件和影响因素展开讨论,并思考如何运用杯子变热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步骤五:提出问题与解决(20分钟)1. 教师以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如何让晚上喝的热牛奶保持温热等。
2.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分享给全班。
3. 教师进行梳理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和归纳。
六、教学拓展1. 学生可通过与父母或亲友的交流,了解杯子变热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 学生可阅读相关的科普读物,扩展对杯子变热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七、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决,展示了对杯子变热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小学科学《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第一篇:小学科学《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科学《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理念】1、科学课堂回归生活。
2、注重评价,于细节处导行。
【教学目标】1、能根据生活经验,借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并探究“热是怎样在固体中的传递”的。
2、能在实验的设计和探究中,逐步养成善于交流、认真倾听、善于向他人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
3、知道热传导的基本特征、不同物体传递热的能力是不同的,可以分为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道体两种类型。
【材料准备】学生实验材料:1、涂好腊油的圆铁片、长铝条、方铝片各3片,酒精灯、钳子、火柴。
2、泡沫条、铜棒、铁棒、玻璃片、铅笔、竹筷、塑料棒、瓷勺、杯子、热水等。
教师演示材料:两个完全一样的带盖不锈钢辈子、蜡烛、课件。
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1、师出示两个完全一样的带盖不锈钢杯子提问:老师这里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杯子,里面分别装了凉水和热水,不打开盖子,谁能判断出哪个杯子里装有热水?2、学生判断:用手摸,热的杯子里装的是热水。
师追问:你断定这个杯子里装有热水的依据是因为——?(师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3、师谈话:杯子变热了,这时,我心中自然就冒出了问号,假如是你,会有什么疑问呢?4、学生质疑:5、师归结问题,引导出探究重点:杯子是怎样变热的?(板书“?”)(二)、探究活动:热是怎样在物体中传递的。
1、指明探究方向:师:有了疑问,就要研究,就得有研究方法,如果老师提供给你们材料,你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生活经验,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能),如果大部分同学已经做好,我就拍手提示你好吗。
下面听清要求:打开盒子,看看里面的材料,然后设计出你们的实验方案。
2、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3、汇报实验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作补充提示。
注意问题:A:钳子的作用:安全,防止烫伤。
B: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盖盖灭,严禁用嘴吹。
C:借助彩色蜡的融化观察热在物体中的传递。
4、学生实验探究。
师:结合刚才我们的讨论,先完善好你们的实验方案,再进行实验,并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完成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18杯子变热了教案
小学科学18杯子变热了教案杯子变热了教案引言:科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探索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观察,引导他们了解热传导的过程以及热量的传递规律,进而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热的传递对物体温度的影响。
一、教学内容:1. 小学生能够了解热传导的概念和热量传递的方式;2. 能够观察、描述和解释在特定条件下杯子变热的现象和原因;3. 掌握使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和实验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热传导和热量传递的概念,认识杯子变热的原因;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学会使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和实验;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并解释杯子变热的现象及其原因;2.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装置:一杯水和一个塑料杯子;2. 实验材料:温度计;3. 教学工具:PPT、教学板书。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 引导学生回忆在夏天喝冷水时杯子会变湿的现象,并询问他们对此有何解释。
步骤二:观察实验1. 将一杯温水倒入一个塑料杯子中,并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 请学生仔细观察杯子外面是否出现了水珠,若有,问学生能解释这个现象吗?步骤三:讨论与归纳1. 引导学生说出他们的观察结果和解释。
2. 注重学生的思考和表述,从而引导他们认识到温水使塑料杯子变热、热量传递的方式等知识点。
3. 给出科学的表述:“塑料杯子变热是因为热量从水传递到杯子,而杯子是个较差的导热体,因此杯子的外层会被热传到而产生温度升高”。
步骤四:实验探究1. 让学生在纸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实验步骤。
2. 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杯子材料(如金属、陶瓷、塑料等)重复上述实验,并观察每种杯子的外层温度变化。
3. 学生观察完毕后,进行讨论和总结,得出结论:导热性能较好的杯子,外层温度变化较大。
三年级科学教案18杯子变热了
18杯子变热了教学目标:1.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认识固体热传导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
2.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3.能够发挥想像力,大胆猜想。
4.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能够发挥想像力,大胆猜想。
教学准备:支架、酒精灯、铁丝、火柴棍、蜡(或凡士林)、课件:热传导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盛热水的杯子变热了这是为什么?你能想象热灶怎样传过来的吗?生讨论后回答。
这样的想法对不对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
二、新授:1.指导学生认识热传导。
学生实验。
(1)实验器材:铁丝做的实验架、酒精灯、火柴、凡士林(或蜡)(2)实验步骤:用铁丝做一个实验架。
把三根火柴的尾端用凡士林(或蜡)依此在实验架的铁丝下。
点燃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
(在使用酒精灯的时候,让学生看一看课本上写得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3)观察发生的现象。
(4)汇报实验现象;火柴由被加热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脱落。
(5)汇报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导温度较低的部分。
2.指导学生认识容易传热的物体和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学生实验。
(1)实验器材:烧杯、热水、铜丝、铝丝、木筷、竹筷、瓷勺、铁勺、塑料棒、玻璃棒等(2)实验过程:在烧杯中加入半杯热水。
将铜丝、铁丝、木筷……玻璃棒等这些实验材料放入杯中。
过一会儿,摸一摸这些物体露在烧杯外面的一端,说说有什么感觉。
(3)汇报实验现象:金属材料的物体变热了;非金属材料的物体不太热。
(4)总结实验结论:物体传导热的能力不同,金属材料容易传热,非金属材料不容易传热。
(5)小结:各种物体传导热的能力是不同的。
金属传导热的能力强,木头、竹子、陶瓷、塑料等非金属材料传导热的能力差。
三、巩固应用:1.出示课件。
讲解:了解热传导的规律,在生产和生活中跟有用。
2.谈话:下面这些物体,哪部分是容易传热的物体?哪部分是不容易传热的物体?为什么这些物体要使用不同的材料来制作?你还能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吗?四、课外拓展:观察厨房里的用品,哪部分是用容易传热的物体制作的?哪部分是用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制作的?。
小学科学《杯子变热了》教案
小学科学《杯子变热了》精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热能的概念,理解热能的传递方式。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使用科学实验仪器进行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热能的概念和热能的传递方式。
2.2 教学难点:热能的传递方式和热能的影响因素。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热能的传递过程。
3.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解决问题。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具:热能实验仪器、杯子、热水、冷水等。
4.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笔等。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热能实验,引发学生对热能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热水和冷水对杯子温度的影响。
5.3 数据分析: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热能的传递方式和影响因素。
5.4 知识讲解: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热能的概念和传递方式。
5.5 巩固练习:学生通过完成实验手册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热能的概念和传递方式。
5.7 作业布置: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深入研究热能的传递方式和影响因素。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热能的转化:引导学生思考热能可以如何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电能等。
6.2 生活中的热能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热能的应用,如加热、制冷、发电等。
第七章:教学评估7.1 学生实验操作评估: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实验态度。
7.2 学生实验报告评估:评估学生的实验报告,检查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7.3 学生课堂表现评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第八章:教学反思8.1 教学内容反思:教师思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进行调整。
小学科学《杯子变热了》教案
小学科学《杯子变热了》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杯子变热的现象。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实验观察:杯子变热的现象。
2. 探究原因:热水变凉的原因。
三、教学重点:1. 杯子变热的现象。
2. 探究热水变凉的原因。
四、教学难点:1.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2. 热水变凉原因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杯子、热水、温度计、计时器。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杯子变热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杯子会变热?二、实验观察(10分钟)1. 教师演示实验:将热水倒入杯子,观察杯子变热的现象。
2. 学生动手操作:自己尝试实验,观察杯子变热的过程。
3. 教师引导学生用温度计测量热水和杯子的温度变化。
三、探究原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热水为什么变凉?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还有哪些物体会发生热胀冷缩的现象?五、安全须知(5分钟)1. 教师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性,提醒学生注意烫伤。
2. 学生签名表示已了解安全须知。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问题引发学生对杯子变热现象的兴趣。
2. 实验观察: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杯子变热的过程,并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变化。
5. 安全须知:教师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学生签名表示已了解。
七、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杯子变热的现象。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点,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3. 问答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
2. 学生对热水变凉原因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分享观点的准确性。
4. 学生对实验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杯子变热了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
(二)知识与技能
1.认识固体热传导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
2.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3.能够发挥想像力,大胆猜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探究热现象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难点:能够发挥想像力,大胆猜想。
【教学准备】
不锈钢杯、塑料杯、两只装满开水的暖壶、铁架台、酒精灯、火柴棍、蜡烛、凡士林、木筷、不锈钢筷、竹筷、玻璃棒、塑料棒、课件等。
案例背景分析:
活动准备提示了课堂探究所必备的典型的实验材料:不锈钢杯、瓷杯、玻璃杯、塑料尺、铝勺、瓷勺、筷子等。
本课主要有两个探究活动,一是设计实验探究热事怎样在固体中传递的,同时学习使用酒精灯。
教科书中呈现了两种探究热传导现象的实验装置图:第一种是将几根火柴用凡士林依次竖直粘在一根铁丝下,在铁丝的一端用酒精灯加热;第二种是用酒精灯给铁盘中的蜡加热。
二是探究不同物体的传热能力,教科书中出示了学生探究情景图和提示语言,同时资料卡对实验进行了补充和拓展。
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自由活动中将本课探究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
教科书中设计了一个活动指向:“下面物品的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说一说其中的道理”,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拓展活动中提示了一个建议性活动内容:“我们来设计一个不烫手的杯子”,
让学生将课堂探究继续进行下去。
教学过程描述:
一、由生活场景导入
师:家里来客人时,我们常常要给客人沏茶。
根据经验,茶杯中倒入热水后,杯子会有什么变化?今天老师也来沏一杯茶,沏茶前,先请一个同学们用手摸一摸杯壁,倒入热水后,再摸杯壁,看到底有什么变化?(杯子变热了)
(板书“杯子变热了”)
师:杯子变热了。
我的头脑中自然就冒出了几个问号。
你们有问题吗?
学生提出问题。
经过讨论筛选,确定“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这个问题。
师:是啊,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解决这个问题。
【创设问题情景,从最平常的生活场景切入问题,自然的引发学生从最熟悉的生活经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问题成为学生感知、思维的对象和吸取知识的原动力,从而激发了学生问题探究的热情,为下面的教学创设良好的氛围。
】
二、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
1.创设情境,大胆猜测。
师:热在杯子中是怎样传递的呢?大胆猜测一下。
学生猜测。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猜想、质疑和设计,会使得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而要达成这种“异常活跃”的效果,关键是教师要解放思想,舍得在这一步上花时间,不给学生任何限制,而是要鼓励和启发学生作出尽可能多的贴近科学的猜测和设计。
】
2.介绍材料,设计实验。
师:为了更直观地看到热在物体中的传递,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实验材料,我们来认识一下。
师介绍:凡士林,它的性质是在常温状态下非常粘稠,可以粘住轻小物体,但遇到热就会熔化。
师:桌上还有一些实验材料和实验器材,如果你认识,就站起来告诉大家!
师:实验器材我们都认识了,现在我们来发挥集体的智慧设计实验来验证热是怎样传递的。
学生进行实验设想。
交流实验设想。
【让学生在充分交流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多种方法加以比较,从而找到一些更适合实验的方法。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在不断碰撞中闪烁出绚丽的火花,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让学生的想象大放异彩。
】
根据同学们的发言,引导形成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A在粗铁丝上用凡士林粘住三根火柴棒,用酒精灯加热铁丝一端,观察热的传递过程。
B在易拉罐皮上滴蜡烛油,加热易拉罐皮的中心,观察蜡烛油的熔化方向。
C在易拉罐皮上滴蜡烛油,加易拉罐皮的一角,观察蜡烛油的熔化方向。
3.讲解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师:我们设计的实验都要用到酒精灯,使用酒精灯如果方法不正确就有一定的危险性,我们再来学习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
(教师演示讲解,学生操作练习。
)
4.进行实验,验证猜想,得出结论。
谈话:刚才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设计出了完善的实验方案,在实验时还要注意什么呢?
课件出示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交流实验研究过程、发现的现象和分析得出的结论。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2)对各小组汇报的结果进行讨论,形成共识。
师生总结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我们把热的这种传递方式叫热传导。
(板书:温度高温度低热传导)
【为学生展示“自主探究”提供了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实验过程和成果,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做的投入和扎实、思考的深入和全面,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心理上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使其他学生受到启示,共同提高。
】
三、验证物体的传热能力
(出示两个不同材料的杯子,不锈钢的和塑料的)
师:现在我把这两个杯子同时倒满热水,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这两个杯子,你的手有什么感觉?这个现象可能说明什么问题?
师:刚才我们只是猜测,怎样证明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这就需要验证。
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我们先来认识一下。
(学生交流认识的实验器材)
师:利用这些器材来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到底哪种材料传热快?看哪个组想的办法多,办法最适用,最简单!
分组讨论实验方法。
交流完善实验方案,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分组验证,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实验验证结果。
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体传递热的能力是不相同的。
铁、铜、铝等容易传递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而木头、塑料、竹子、玻璃、瓷器等不容易到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学生分小组动手实验,既使得前面设想得以验证,又让学生亲历了一次科学探究的过程,更是小组同学间思维火花的碰撞与交流。
在实验中,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
四、应用与拓展
师:热传导在自然界和生活中无处不在。
它对人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所以人们有时候利用热传导,有时候阻止热传导。
当需要传热的时候,就用热的良导体材料,不需要传热和防止热量散发的时候,就用热的不良导体材料。
在现实生活中哪里用到热的良导体,哪里用到热的不良导体?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
教师课件出示物品,学生交流这些用品的材料,并根据固体中热传递的特点,讨论、阐述其中的道理。
师: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我们的生活,你愿意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设计一个不烫手的、便于携带的杯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