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频器仿真实验报告
模拟乘法混频实验报告
模拟乘法混频实验报告一、引言在电子通信领域,乘法混频是一种常见的信号处理技术,用于将不同频率的信号进行混频、放大和解调。
乘法混频器是乘法混频技术的核心组件,它可以将输入信号与局部振荡器的频率相乘,产生混频输出。
本实验旨在模拟乘法混频的原理和过程,通过实际操作验证乘法混频器的性能和效果。
二、实验设备与方法1. 实验设备:本实验使用的设备包括信号源、乘法混频器、示波器、频谱分析仪等。
2. 实验方法:(1)连接实验设备:将信号源的输出端与乘法混频器的输入端相连,将乘法混频器的输出端与示波器的输入端相连。
(2)设置实验参数:根据实验需要,设置信号源的频率和幅度,调整乘法混频器的局部振荡器频率。
(3)观察实验结果:通过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和频谱,观察乘法混频的效果和输出信号的特点。
三、实验步骤与结果1. 设置实验参数:将信号源的频率设置为100 kHz,幅度为1 V;乘法混频器的局部振荡器频率设置为10 MHz。
2. 观察示波器波形:在示波器上观察到了输入信号和混频输出信号的波形。
输入信号为100 kHz的正弦波,混频输出信号为频率为10 MHz和100 kHz 的乘积信号。
3. 分析频谱:通过频谱分析仪对混频输出信号进行频谱分析。
观察到频谱图上出现了频率为10 MHz和100 kHz的峰值,验证了乘法混频的效果。
四、实验结果分析通过观察示波器的波形和频谱分析仪的频谱图,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输入信号与局部振荡器的频率相乘,产生混频输出信号。
2. 混频输出信号的频率为输入信号频率与局部振荡器频率的乘积。
3. 混频输出信号的频谱中出现了频率为输入信号和局部振荡器频率的峰值。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模拟了乘法混频的原理和过程,并验证了乘法混频器的性能和效果。
乘法混频技术在电子通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实现频率变换、信号放大和解调等功能。
掌握乘法混频技术对于理解和应用现代通信系统至关重要。
通过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乘法混频的原理,对乘法混频器的性能和输出信号特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免费下载】模拟乘法混频实验报告
模拟乘法混频实验报告姓名:学号:班级:日期:模拟乘法混频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了解集成混频器的工作原理2.了解混频器中的寄生干扰二、实验原理及实验电路说明混频器的功能是将载波为vs(高频)的已调波信号不失真地变换为另一载频(固定中频)的已调波信号,而保持原调制规律不变。
例如在调幅广播接收机中,混频器将中心频率为535~1605KHz的已调波信号变换为中心频率为465KHz的中频已调波信号。
此外,混频器还广泛用于需要进行频率变换的电子系统及仪器中,如频率合成器、外差频率计等。
混频器的电路模型如图1所示。
VsV图1 混频器电路模型混频器常用的非线性器件有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和乘法器。
本振用于产生一个等幅的高频信号VL,并与输入信号VS经混频器后所产生的差频信号经带通滤波器滤出。
目前,高质量的通信接收机广泛采用二极管环形混频器和由双差分对管平衡调制器构成的混频器,而在一般接收机(例如广播收音机)中,为了简化电路,还是采用简单的三极管混频器。
本实验采用集成模拟相乘器作混频电路实验。
图2为模拟乘法器混频电路,该电路由集成模拟乘法器MC1496完成。
五、实验注意事项1、测量时应用双踪同时观察本振-载波,载波-中频,以便比较。
2、本实验用到晶振输出信号。
因此,在进行本实验前必须调整好晶振的输出,使之满足本实验的要求。
六、思考题1、除乘法器外,还有哪些器件可组成混频器?试举例说明。
混频器常用的非线性器件还有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等。
2、分析寄生干涉的原因,并讨论预防措施。
原因:干扰频率通过寄生通道形成。
混频器件工作在非线性状态,不可避免地存在干扰和噪声作用在混频器上。
它们和输入信号电压VS、本振电压VL之间任意两者都有可能产生组合频率,这些组合信号频率如果等于或接近中频,将与输入信号一起通过中频放大器、解调器,对输出级产生干涉,影响输入信号的接收。
预防措施:减少非线性失真的各种组合频率干扰,选择器件特性接近平方律或近似理想相乘器。
混频器实验
实验二混频器仿真实验一.无源混频器仿真实验二极管环形混频电路载频是f L=1kHz,调制频率为f R=100Hz,因此混频后会出现f L f Rf L- f R==900Hz ,f L+ f R=1100Hz,如图所示前两个峰值。
由于二级管的开关作用,还会产生组合频率,不过幅度会随次数的增加而减小,如图所示后两个峰值。
二.有源混频器仿真实验1.三极管单平衡混频电路直流分析傅里叶分析差模输出将直流分量抵消,组合频率分量也被抵消了,本振不会馈通。
但是由于射频信号是非平衡的,所以射频信号带入的直流分量与本振信号相乘后产生了较大幅值的本振频率分量,并且在频谱中还是会出现少量本振信号的奇次谐波与射频相混频的频率分量,单平衡混频电路有效地抑制了高频率分量,单节点输出存在低频分量过大的问题,但使用差分放大器的双点输出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缺陷。
但与无源混频器相比,出现了大量的杂波。
2.加入有源滤波器后混频后得到上下变频分量,通过一个带通滤波器,滤除上变频以及本振频率分量,只剩下下变频。
3.吉尔伯特单元混频电路由于射频信号差分输入,因此在输出的时候射频直流分量被抵消,本振不会馈通。
由于是双差分输入,频谱较为纯净。
但是由于吉尔伯特电路也是通过本振大信号作为开断信号对输出信号采样,因此也产生了本振信号的奇次谐波的分量与射频信号相混频产生的组合频率分量。
加入有源滤波器后本电路将作为接收机电路的前端。
与单平衡电路的频谱比较起来更加纯净,无用的频率分量更少,幅值更小。
思考题:1. 吉尔伯特电路是双平衡电路,而三极管是单平衡电路,它们的区别体现在射频信号是否是平衡的,吉尔伯特电路射频信号是平衡的,射频信号中蕴含的直流分量在输出时被抵消,因此不会产生本振信号馈通。
而三极管单平衡电路产生馈通和许多组合频率分量。
当频率增加后会更加明显,因为各个频点上的幅值都会降低,区别显得更加突出。
2.如图,该二阶带通有源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在1k 与1.4k 附近正好可以滤去不需要的分量。
实验七混频器的仿真设计
混频器电路旳主要技术指标 • 变频损耗 • 噪声系数 • 端口隔离度 • 驻波比 • 动态范围 • 三阶交调系数 • 镜频克制度 • 交调失真
电流在工作点用泰勒级数展开:
i f (E0 UL cosLt US cosSt)
f (E0 UL cosLt) f '(E0 UL cosLt)US cosS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2!
f
''(E0
UL
cos Lt )(U S
cos St )2
…
定义二极管旳时变电导g(t)为
g
t
= di dv
= v=E0 +ULcosLt
i2 gnVs cos(nL s )t
i1 gnVs cos(nL s )t n
输出: i i2 i1 2gnVs cos 2i 1L s t
n为偶数旳高次谐波电流被完全抵消,只剩余奇次谐波电 流(n=2i+1),所以电路本身抵消了二分之一高次谐波电流 分量。
3、镜像回收混频器 (a)给出了分支线电桥旳信号和本振输入端都放置了平行耦合 镜像带阻滤波器,在该处它们镜像开路。因为该处距二极管 约为λSg/4, 因而在两个二极管输入接点处镜像信号被短路到 地。(b) 在接近连接二极管端口处有一耦合微带线作带阻滤波 器,该滤波器由两段1/4镜频波长旳短线构成,一段终端开路, 另一段与主传播线平行,形成平行耦合微带线。位置要调整 到刚好使镜频和本振二次混频后旳中频和一次混频旳中频同 相叠加,可回收镜频能量,提升混频器性能。
射频实验报告: 混频器(单平衡)
课程实验报告
《集成电路设计实验》
2010- 2011学年第 1 学期
班级:
混频器(单平衡)实验名称:
指导教师:
姓名学号:
实验时间:2011年5月23日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基本射频电路的原理。
2、理解基本混频器的工作原理并设计参数。
3、掌握Cadence的运用,仿真。
二、实验内容:
1、画出混频器的原理图。
2、仿真电路:仿真出混频器的的输入、输出频谱,输出增益,1dB压缩点。
Gain=8dB,NF<8dB,IIp3=0dBm,IP1dB=-10dBm。
三、实验结果
1、混频器原理图为:
2、仿真平台的建立
3、混频管参数
设置差分管参数如下,漏端电阻R=600,隔直电容1pF,晶体管W=32u,L=400n,nr=4,m=2
4、仿真参数
设置端口初始化仿真参数frf=800MHz,prf=-40dBm,flo=850MHz,plo=20dBm,Vbias=1.5V,采用PSS和Pac仿真:
3、仿真结果
(1)增益
运行spacture,得到电压转换增益为8.8dB,在输入功率-8dBm以下保持不变,如下:
(2)线性度
1、查看PSS结果,得到输入1dB压缩点IP-1=-6.5dBm,
2、得到IIP3=3.8dBm
3、噪声
仿真Pnoise,得到输出变频DSB噪声在50MHz约为12.5dB,
4、心得体会
这次实验让我可以开始熟练的使用PSS、pnoise等仿真,同时也更为深刻的了解到了Cadence的运用。
在以后的实验中我会更努力的做好实验的。
PSpice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七:使用PSpice软件对混频电路仿真一.实验目的1. 掌握PSpice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设计绘制电路、仿真调测、时域频域分析)。
2.掌握如何使用PSpice仿真软件研究分析三极管混频器和乘法器混频器工作原理。
3.通过实验中波形和频谱,研究三极管混频与乘法器混频的区别。
二.实验仪器1.计算机2.PSpice8.0软件三.实验内容1.在PSpice原理图编辑环境下分别完成三极管混频和乘法器混频的电路绘制;2.对以上两种电路分别进行仿真,显示时域波形图(参与混频的两个频率为1kHz和10kHz);3.对以上两种电路的输出波形分别进行FFT(频域分析),指出二者的频谱差别。
四.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在计算机上安装PSpice8.0软件包(安装过程中如有提示,选默认即可)。
2.原理图的绘制方法安装成功后,选择Windows程序->DesignLab Eval 8->Schematics即可打开原理图编辑界面。
然后按如下操作:(1)选择与布放元器件:菜单 -> Draw -> Get New Part…选择所需电路元器件 -> Place&Close(2)连接元器件:把所需元器件布放完毕后,可点击菜单栏下方的快捷图标按钮“”将各元器件按照下图提示连接起来。
图1 三极管混频原理图图1提示:图中Vcc与VBB选择元件库中的“VDC”元件,分别双击它们,按照图中标记设定好直流电压(DC)参数。
V1与V2选择元件库中的“VSIN”元件。
双击这些元件可以改变这些电压的参数,将V1和V2的振幅(VAMPL)参数都设置为0.01V,频率(FREQ)参数按上图标记设定好。
“地”选择库中的“AGND”元件。
图2 乘法器混频原理图图2提示:图中的乘法器直接使用库中的“MULT”元件。
V1与V2选择元件库中的“VSIN”元件。
振幅都设为0.01V,频率分别为1kHz和10kHz。
3.时域仿真及频域分析⑴实验步骤①在电脑D:\盘上创建pspice目录。
混频器仿真实验报告
混频器仿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混频理论方面的理解,提高用程序实现相关信号处理的能力;(2)掌握multisim实现混频器混频的方法和步骤;(3)掌握用muitisim实现混频的设计方法和过程,为以后的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原理以及实验电路原理图(一).晶体管混频器电路仿真本实验电路为AM调幅收音机的晶体管混频电路,它由晶体管、输入信号源V1、本振信号源V2、输出回路和馈电电路等组成,中频输出465KHz的AM波。
电路特点:(1)输入回路工作在输入信号的载波频率上,而输出回路则工作在中频频率(即LC选频回路的固有谐振频率fi)。
(2)输入信号幅度很小,在在输入信号的动态范围内,晶体管近似为线性工作。
(3)本振信号与基极偏压Eb共同构成时变工作点。
由于晶体管工作在线性时变状态,存在随U L周期变化的时变跨导g m(t)。
工作原理:输入信号与时变跨导的乘积中包含有本振与输入载波的差频项,用带通滤波器取出该项,即获得混频输出。
在混频器中,变频跨导的大小与晶体管的静态工作点、本振信号的幅度有关,通常为了使混频器的变频跨导最大(进而使变频增益最大),总是将晶体管的工作点确定在:U L=50~200mV,I EQ=0.3~1mA,而且,此时对应混频器噪声系数最小。
(二).模拟乘法器混频电路模拟乘法器能够实现两个信号相乘,在其输出中会出现混频所要求的差频(ωL-ωC),然后利用滤波器取出该频率分量,即完成混频。
与晶体管混频器相比,模拟乘法器混频的优点是:输出电流频谱较纯,可以减少接收系统的干扰;允许动态范围较大的信号输入,有利于减少交调、互调干扰。
三.实验内容及记录(一).晶体管混频器电路仿真1、直流工作点分析使用仿真软件中的“直流工作点分析”,测试放大器的静态直流工作点。
注:“直流工作点分析”仿真时,要将V1去掉,否则得不到正确结果。
因为V1与晶体管基极之间无隔直流回路,晶体管的基极工作点受V1影响。
晶体管混频器实验报告
晶体管混频器实验报告
通过晶体管混频器的实验,掌握混频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了解混频器在通信领域的应用。
实验原理:
混频器是一种非线性器件,利用其非线性特性将两路信号进行混合,产生出频率的和与差信号。
晶体管混频器是一种常用的混频器类型,其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和使用。
晶体管混频器主要由一个局部振荡器、一个射频输入端和一个中频输出端组成。
当局部振荡器输出的频率与射频信号的频率相等时,混频器产生出一个中频信号。
该中频信号的频率为局部振荡器频率与射频信号频率的差值。
如果局部振荡器频率高于射频信号频率,则中频信号为正频率;反之,则中频信号为负频率。
实验步骤:
1. 搭建晶体管混频器电路,将局部振荡器和射频输入端连接到同一个天线上。
2. 调整局部振荡器频率,使其与射频信号频率相等。
3. 连接中频输出端到示波器上,观察输出波形。
4. 改变局部振荡器频率,观察中频信号的变化。
5. 将输入信号改为正弦波或方波信号,观察输出信号的差异。
实验结果:
实验中,我们成功搭建了晶体管混频器电路,并通过调整局部振荡器频率,产生了中频信号。
在观察中频信号时,我们发现其频率为
局部振荡器频率与射频信号频率的差值。
我们还发现,当局部振荡器频率高于射频信号频率时,中频信号为正频率;反之,则中频信号为负频率。
在改变输入信号为正弦波或方波信号时,我们观察到输出信号的波形有所不同,但仍能产生中频信号。
实验结论:
晶体管混频器是一种常用的混频器类型,其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和使用。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了晶体管混频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掌握了其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
实验三_混频器
实验三、混频器151180013陈建一、实验目的1.了解三极管混频器和集成混频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用 MC1496 来实现混频的方法。
2.了解混频器的寄生干扰。
3.探究混频器输入输出的线性关系。
二、实验原理1.在通信技术中,经常需要将信号自某一频率变换为另一频率,一般用得较多的是把一个已调的高频信号变成另一个较低频率的同类已调信号,完成这种频率变换的电路称混频器。
在超外差接收机中的混频器的作用是使波段工作的高频信号,通过与本机振荡信号相混,得到一个固定不变的中频信号。
采用混频器后,接收机的性能将得到提高,这是由于:(1)混频器将高频信号频率变换成中频,在中频上放大信号,放大器的增益可以做得很高而不自激,电路工作稳;经中频放大后,输入到检波器的信号可以达到伏特数量级,有助于提高接收机的灵敏度。
(2)由于混频后所得的中频频率是固定的,这样可以使电路结构简化。
(3)要求接收机在频率很宽的范围内选择性好,有一定困难,而对于某一固定频率选择性可以做得很好。
混频器的电路模型下图所示。
一个等幅的高频信号,并与输入经混频后所产生的差频信号经带通滤波器滤出,这个差频通常叫做中频。
输出的中频信号与输入信号载波振幅的包络形状完全相同,唯一的差别是信号载波频率变换成中频频率。
目前高质量的通信接收机广泛采用二极管环形混频器和由差分对管平衡调制器构成的混频器,而在一般接收机(例如广播收音机)中,为了简化电路,还是采用简单的三极管混频器。
2.当采用三极管作为非线性元件时就构成了三极管混频器,它是最简单的混频器之一,应用又广,我们以它为例来分析混频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从上图可知,输入的高频信号,通过C1 加到三极管b极,而本振信号经Cc 耦合,加在三极管的e极,这样加在三极管输入端(be之间)信号为。
即两信号在三极管输入端互相叠加。
由于三极管的特性(即转移特性)存在非线性,使两信号相互作用,产生很多新的频率成分,其中就包括有用的中频成分fL-fS和fL+fS,输出中频回路(带通滤波器)将其选出,从而实现混频。
混频器仿真模拟
混频器仿真模拟一 混频器原理介绍混频是将已调波中载波频率变换为中频频率,而保持调制规律不变的频率变换过程。
本地振荡信号())(1012752cos 2003mv f l ⨯⨯=π调幅信号为 ))(108102cos())10102cos(1(2033mv fs ⨯⨯⨯⨯⨯+=ππ。
经过混频器之后,信号会实现线性的搬移.调幅信号经过频率的线性搬移之后,由高频区移动至中频区,再采用滤波器将中频段的信号取出,即可得到465KHZ 中频段的调幅信号。
实验电路图如下(其中调幅信号由Multisim 中信号源提供)实验结果如下(其本中第一路为调幅输入信号,第二路为本地振荡信号,第三路为混频之后的输出信号)采用Multisim 中的傅里叶分析仪对输入输出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可以观察到信号的输入和输出时的频谱搬移变化。
频谱图如下:第一幅为输入时的频谱图(调幅信号为))(108102cos())10102cos(1(2033mv fs ⨯⨯⨯⨯⨯+=ππ),第二幅为进过混频后输出的频率图二 参数分析(1)静态工作点的变化对输出的影响三极管静态工作点的位置决定了信号进行非线性变化之后高次分量,合理的静态工作点会有效的排除一些不必要的干扰。
在本实验中通过改变电阻R3可以改变静态工作点。
对参数R3进行扫描分析,图形如下(2)输入的本地信号幅度对输出的影响混频器的正常工作条件除了合理的静态工作点之外,还要求本地振荡信号的幅度远远大于射频信号的幅度(一般为十倍关系),但是本地振荡信号的幅度过大也会影响到混频的效果。
如下分别列出了本地振荡信号的幅度过大和过小两种情况下的混频输出结果。
1.本地载波输入过小(为20mv)2.本地载波过大(为2v)输入信号过小时,对于混频器来说信号的强度不够,输出信号的信噪比就不够,便容易引起失真;但是输入过大,如上述第二幅波形图所示,会引起严重的失真。
二极管的瞬时工作点取决于直流偏置电压,本地载波以及输入的调幅,时变静态工作点是由于直流偏置电压,本地载波决定,当输入信号远远小于本地振荡时,晶体管便不再是一个静态工作点随本地振荡信号变化而变化的线性元件,从而导致输出失真。
混频电路实验报告收获(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混频电路是无线通信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负责将高频信号与本地振荡信号混合,产生中频信号,以便于后续的处理和传输。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搭建混频电路,观察其工作原理,并分析其性能。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混频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 掌握混频电路的设计与搭建方法;3. 分析混频电路的性能指标,如频率响应、增益、噪声系数等;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三、实验原理混频电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非线性元件(如二极管、三极管等)的非线性特性,将两个不同频率的信号混合,产生新的频率。
本实验采用二极管混频电路,其工作原理如下:1. 本地振荡信号(LO)和高频信号(RF)分别输入混频电路的两个端口;2. 非线性元件将两个信号进行混合,产生新的频率,包括和频、差频等;3. 通过滤波器选择所需的中频信号(IF)。
四、实验内容1. 搭建混频电路实验平台;2. 输入本振信号和射频信号,观察输出中频信号;3. 测量中频信号的频率、幅度等性能指标;4. 分析混频电路的性能,如频率响应、增益、噪声系数等。
五、实验步骤1. 搭建混频电路实验平台,包括信号源、混频电路、滤波器、示波器等;2. 连接本振信号和射频信号,调整信号幅度;3. 观察示波器上中频信号的波形,记录频率、幅度等数据;4. 测量中频信号的频率、幅度等性能指标;5. 分析混频电路的性能,如频率响应、增益、噪声系数等。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搭建的混频电路成功实现了本振信号和射频信号的混合,产生了中频信号。
中频信号的频率约为30MHz,幅度约为1V。
2. 分析:(1)频率响应:混频电路的频率响应较好,在中频附近具有较高的增益,且在两侧有一定的频率范围;(2)增益:混频电路的增益约为20dB,满足实际应用需求;(3)噪声系数:混频电路的噪声系数约为3dB,相对较低,有利于提高系统的信噪比。
七、实验收获1. 通过本次实验,深入了解了混频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结构,掌握了混频电路的设计与搭建方法;2. 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为今后从事无线通信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3. 深化了对非线性电路理论的理解,为今后研究其他非线性电路提供了借鉴;4. 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了与他人沟通、协作的能力。
混频器的设计及仿真
选课时间段:周五3、4、5序号:实验报告课程名称:通信电路上机实验实验名称:混频器设计及仿真学生姓名:***学生学号:********实验日期:5月24日混频器的设计及仿真一、 设计要求及主要指标1、 LO 本振输入频率:1.45MHz ,RF 输入频率:1MHz ,IF 中频输出频率:450KHz 。
2、 LO 本振输入电压幅度:5V ,RF 输入电压幅度:0.5V 。
3、 混频器三个端口的阻抗为50Ω。
4、 本实验采用二极管环形混频器进行设计,二极管采用DIN4148。
二、 实验电路图三、实验波形图图12R 的输出电压ifV 波形图22R 两端电压IF V 的频谱图频谱图分析:由输出的频谱图可见,环形混频器的输出电压中主要的组合频率分量为:0.45MHZ ,2.45MHz ,3.35 MHz ,5.35 MHz ,6.24 MHz ,8.25 MHz ,9.15 MHz 等等。
其中0.45MHZ 为差频输出信号,2.45MHz 为和频输出信号。
图3 输入RF 信号电压in V 波形图图4 输入RF 信号电流in I 波形图由图2可知:输出的中频(0.45MHZ )幅度为:mV V if 2.153=由图3,图4可知输入电压,电流的幅值分别为: mV V in 8.270=mA I in 47.4=通过以上数据求出混频器的混频增益为: dB A C 95.48.2702.153log20== 输出的中频功率为:mW R V P LIFIF 2347.0212==RF 信号的输入功率为: mW I V P in in in 60524.021==所以有混频器的混频损耗为: dB P P L IFinC 11.4log10== 对于RF 输入端可得到输入阻抗为: Ω==6.60ininin i V R表1 输入\输出电压及电流值通过MATLAB仿真我们可以得到输入、输出功率(dBm)的关系图,如图5所示。
射频通信电路实验报告-混频器、谐振回路pspice仿真
射频通信电路大作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熟悉pspice 软件环境,利用它画出所需电路,并分析其电路特性。
2、通过此次实验,了解并联谐振回路的标准电路形式,其幅频特性曲线,以及选频回路的主要指标,区分LC 串、并联选频回路。
3、了解混频器的基本知识,混频的线性频谱搬移本质,以及电路的实现方式,并运用软件实现了其功能。
4、了解振荡器的功能、指标以及其分类,并且了解其构成的三个条件(平衡,起振,稳定条件)。
5、了解包络检波的基本知识,了解其原理,通过pspice 软件,实现其功能,最终得出运行结果,深入了解其运行方式。
实验一:并联谐振回路的幅频特性题目:并联谐振回路中心频率f=10MHz,C=56Pf,通频带BW3=150kHz,求回路的电感L 、Q 值及对f=600kHz 出的信号选择性S 。
欲使BW3增至300kHz,应在回路两端并联多大电阻。
实验原理:并联谐振回路的标准形式,如图1图1 图2 回路输入导纳: 谐振频率:幅频特性(归一化选频特性)曲线,如图21()Y G j C j L ωωω=++12o o f ωπ==公式:谐振频率附近的选频特性 近似条件:00000020000()()2()2()()Q Q Q Qωωωωωωωωωωωξωωωωωω+---=-=≈=公式:000/()()2()211j s I G V VjQ jQ ωωωωωωωφ≈==-∆++其中:02arctgQ ωω∆φ=-输出电压:实验结果:运用pspice 软件,画出图形。
其中的原件数据都是通过计算得到的,并且得到了其运行结果(并联谐振回路的幅频特性曲线)。
运行结果:20)2(11)()(ωωωω∆+==Q V V S图3图4分析:由上图3可知,此并联谐振回路的幅频特性曲线的中心频率在10MHz 处,通过DB 转化后得到的曲线(图4)则稍微偏离了频率10MHz ,当幅度下降3dB 时,得到其宽带为300KHz,满足题目要求。
电子仿真实验报告之晶体管混频
大连理工大学本科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电子系统仿真实验学院(系):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与信息工程班级:学号:学生姓名:2014年月日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使用电路分析软件,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晶体管混频器。
要求输入频率为10MHz ,本振频率为16.485MHz 左右,输出频率为6.485MHz 。
本振电路为LC 振荡电路。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混频电路是一种频率变换电路,是时变参量线性电路的一种典型应用。
如一个振幅较大的振荡电压(使器件跨导随此频率的电压作周期变化)与幅度较小的差频或和频,完成变频作用。
它是一个线性频率谱搬电路。
图2.1是其组成模型框图。
中频图2.1本地振荡器产生稳定的振荡信号(设其频率为L f )通过晶体管混频电路和输入的高频调幅波信号(设其频率为s f ),由于晶体管的非线性特性,两个信号混合后会产生L f +sf L f -s f 频率的信号,然后通过中频滤波网络,取出L f -s f 频率的信号,调节好L f -s f 的大小使其差为中频频率,即所需要的中频输出信号。
图 2.2调幅前后的频谱图。
图2.2本次试验本振电路采用LC 振荡电路。
其等效原理图为西勒振荡电路,如图2.3所示。
本振电路非线性器件输入中频滤波输出图2.3混频器采用晶体混频电路,其等效电路图如图2.4。
图2.4三、主要仪器设备名称型号主要性能参数电子计算机宏碁V-531,Windows 7 AMD A10-4600M 2.3GHz,2GB内存电路分析软件 Multisim.12 多种电路元件,多种虚拟仪器多种分析方法表3.1四、实验步骤及操作方法1、设计本振电路。
(1)、本振电路图图4.1.1(2)、电路中使用器件:仪器及器件名称组库属性电阻R1 Basic RESISTOR 20KΩ电阻R2 Basic RESISTOR 27KΩ电阻R3 Basic RESISTOR 50Ω电阻R4 Basic RESISTOR 4.3KΩ电阻R5 Basic RESISTOR 1KΩ可调电阻R6 Basic POTENTIOMETER 0-10KΩ电容C1 Basic CAPACIYOR 440pF 电容C2 Basic CAPACIYOR 6pF电容C3 Basic CAPACIYOR43pF 可调电容C4 Basic V ARIABLE_CAPACITOR 0-100pF 可调电容C5BasicV ARIABLE_CAPACITOR0-10pF电容C6 Basic CAPACIYOR 1nF 电容C7 Basic CAPACIYOR10uF 可调电容C8 Basic VARIABLE_CAPACITOR 0-350pF 电感1Basic INDUVTOR10uH 直流稳压电源VCC SourcesPOWER_SOURCES5V 晶体管2N222(1) Transistors TRANSISTORS_VIRTUAL 晶体管2N222(2) Transistors TRANSISTORS_VIRTUAL表4.1(3)、调整本振电路元器件的值使得AF>1,使之输出频率为16.454MHz 的正弦波信号。
2021年模拟乘法混频实验报告
模拟乘法混频试验汇报姓名:学号:班级:日期:模拟乘法混频一、试验目1. 深入了解集成混频器工作原理2. 了解混频器中寄生干扰二、试验原理及试验电路说明混频器功效是将载波为vs (高频)已调波信号不失真地变换为另一载频(固定中频)已调波信号, 而保持原调制规律不变。
比如在调幅广播接收机中, 混频器将中心频率为535~1605KHz 已调波信号变换为中心频率为465KHz 中频已调波信号。
另外, 混频器还广泛用于需要进行频率变换电子系统及仪器中, 如频率合成器、 外差频率计等。
混频器电路模型如图1所表示。
图1 混频器电路模型混频器常见非线性器件有二极管、 三极管、 场效应管和乘法器。
本振用于产生一个等幅高频信号VL, 并与输入信号 VS 经混频器后所产生差频信号经带通滤波器滤出。
现在, 高质量通信接收机广泛采取二极管环形混频器和由双差分对管平衡调制器组成混频器, 而在通常接收机(比如广播收音机)中, 为了简化电路, 还是采取简单三极管混频器。
本试验采取集成模拟相乘器作混频电路试验。
图2为模拟乘法器混频电路, 该电路由集成模拟乘法器MC1496完成。
V sV图2 MC1496组成混频电路MC1496能够采取单电源供电, 也可采取双电源供电。
本试验电路中采取+12V, -8V供电。
R12(820Ω)、R13(820Ω)组成平衡电路, F2为4.5MHz选频回路。
本试验中输入信号频率为fs=4.2MHz, 本振频率fL=8.7MHz。
为了实现混频功效, 混频器件必需工作在非线性状态, 而作用在混频器上除了输入信号电压VS和本振电压VL外, 不可避免地还存在干扰和噪声。
它们之间任意二者都有可能产生组合频率, 这些组合信号频率假如等于或靠近中频, 将与输入信号一起经过中频放大器、解调器, 对输出级产生干涉, 影响输入信号接收。
干扰是因为混频器不满足线性时变工作条件而形成, 所以干扰不可避免, 其中影响最大是中频干扰和镜象干扰。
混频器实验报告
混频器实验(虚拟实验)(一)二极管环形混频电路傅里叶分析得到的频谱图为分析:可以看出信号在900Hz和1100Hz有分量,与理论相符(二)三极管单平衡混频电路直流分析傅里叶分析一个节点的傅里叶分析的频谱图为两个节点输出电压的差值的傅里叶分析的频谱图为:分析:同样在1K的两侧有两个频率分量,900Hz和1100Hz 有源滤波器加入电路后U的傅里叶分析的频谱图为:IFU节点的傅里叶分析的频谱图为:out分析:加入滤波器后,会增加有2k和3k附近的频率分量(三)吉尔伯特单元混频电路直流分析傅里叶分析一个节点的输出电压的傅里叶分析的参数结果与相应变量的频谱图如下:两个节点输出电压的差值的傅里叶分析的参数结果与相应变量的频谱图为:失真分析:1k和3k两侧都有频率分量,有IP3将有源滤波器加入电路U的傅里叶分析的参数结果与相应变量的频谱图为:IFU节点的傅里叶分析的参数结果与相应变量的频谱图为:out分析:有源滤波器Uout节点的傅里叶分析的频谱相对于Uif的傅里叶分析的频谱来说,其他频率分量的影响更小,而且Uout节点的输出下混频的频谱明显减小了。
输出的电压幅度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思考题(教材P116):(1)比较在输入相同的本振信号与射频信号的情况下,三极管单平衡混频电路与吉尔伯特混频器两种混频器的仿真结果尤其是傅里叶分析结果的差异,分析其中的原因。
若将本振信号都设为1MHz,射频频率设为200kHz,结果有何变化,分析原因。
答:三极管吉尔伯特(2)对图18中加入的有源滤波器的特性进行分析,对其幅频特性、相频特性进行仿真。
若要使得滤波器的带宽减小20%,应对滤波器元件参数如何调整。
将调整带宽后的滤波器与混频器相连,比较前后傅里叶分析的结果异同,分析原因。
答:对有源滤波器进行仿真结果如下根据增益带宽积不变原则,弱带宽减少20%,则增益变为原先的125%,故可将运放处的反馈电阻由76K变为95K。
改变后傅里叶分析结果如下:改变前傅里叶分析结果如下:.。
混频器设计及仿真
,cos ,cos t V v t V v LO LO LO RF RF RF ωω==DL RF R R vi i +=-2232)(22141πω-+=-t K R R v i i LO DL RF实验名称:混频器设计及仿真一、实验目的1、理解和掌握二极管双平衡混频器电路组成和工作原理。
2、理解和掌握二极管双平衡混频器的各种性能指标。
3、进一步熟悉电路分析软件。
二、实验原理混频器作为一种三端口非线性器件,它可以将两种不同频率的输入信号变为一系列的输出频谱,输出频率分别为两个输入频率的和频、差频及其谐波。
两个输入端分别为射频端RF 和本振LO 。
输出端称为中频端IF 。
基本原理图如图:本实验采用二极管环形混频器如图:由于RF LOV V >>,二极管主要受到大信号LO V 控制,四个二极管均按开关状态工作, 将二极管用开关等效,开关函数表示为:)(1t K LO ω,因此在LO v 正半周期间开关闭合,上下回路方程为:0)(,0)(233322=---+-=---+L D LO RF L D LO RF R i i R i v v R i i R i v v ,求得: , 与之相应的开关函数)(1t K LO ω,因此一般形式为: ,与之相应的开关函数)(1t K LO ω,因此一般形式为:,同理分析得在LO v 负半周期间有:专业:信息对抗(12083511) 学生姓名:刘美琪(12083103) 实验名称:混频器设计及仿真)(22132t K R R v i i L DL RFω+=-)(22132t K R R v i i L DL RFω+=-所以通过L R 的总电流为:...]3cos 34cos 4[cos 22)()(3241+-+-=---=t t t R R V i i i i i LO LO LO D L RF o ωπωπω所以知:双平衡混频器的输出电流中仅包括 的组合频率分量,而抵消了RF LO ωω,即p 为偶数的众多组合频率分量。
晶体管混频器实验报告
晶体管混频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晶体管混频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并掌握晶体管混频器的实际应用。
二、实验原理晶体管混频器主要利用晶体管的非线性特性进行频率混合,从而在输出中产生所需要的混频信号。
具体原理为:当晶体管的输入信号为两个不同频率的信号时,晶体管的非线性导致输入信号的频率之差的倍频和和差频信号的产生。
根据这一原理,可以通过调整输入信号的频率和幅度,以及晶体管的工作点和放大系数,控制和产生所需的混频信号。
三、实验器材与装置1.双螺旋芯电感、电容、可变电阻、封装稳压二极管等被动元件;2.实验电路板、三极管等主动元件;3.示波器、信号源等测量工具。
四、实验步骤1.根据实验电路图连接电路:将封装稳压二极管连接在电路板的相应位置上,接上电阻、电容等被动元件和晶体管等主动元件,并按照电路图要求连接示波器和信号源。
2.调节信号源的频率和幅度,使其输出频率为两个不同频率的信号。
同时设置示波器,通过排气,使得信号源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均通过示波器显示出来。
3.调整电路中的电容、电阻和电感等被动元件的数值,使得晶体管在一定工作点下,表现出较好的混频效果。
4.观察示波器的波形并记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晶体管混频器的波形如下所示:(插入图片)根据波形图以及实验结果,可以看到晶体管混频器具有以下特点:1.频率混频:输入的两个不同频率的信号在晶体管中进行混频,输出的波形中同时包含了频率之和和频率之差的成分。
2.非线性特性:晶体管的非线性特性是实现混频的基础,通过调整晶体管的工作点和放大系数,可以控制和产生所需的混频信号。
3.混频效果受调整元件的影响:调整电容、电阻和电感等被动元件的数值,可以影响晶体管的工作点和放大系数,进而影响混频效果。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晶体管混频器的原理和特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混频器作为一种常见的电子元件,在通信、雷达、测量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调整元件参数和信号输入来控制和获取所需的混频信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频器仿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混频理论方面的理解,提高用程序实现相关信号处理的能力;
(2)掌握multisim实现混频器混频的方法和步骤;
(3)掌握用muitisim实现混频的设计方法和过程,为以后的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原理以及实验电路原理图
(一).晶体管混频器电路仿真
本实验电路为AM调幅收音机的晶体管混频电路,它由晶体管、输入信号源V1、本振信号源V2、输出回路和馈电电路等组成,中频输出465KHz的AM波。
电路特点:(1)输入回路工作在输入信号的载波频率上,而输出回路则工作在中频频率(即LC选频回路的固有谐振频率fi)。
(2)输入信号幅度很小,在在输入信号的动态范围内,晶体管近似为线性工作。
(3)本振信号与基极偏压Eb共同构成时变工作点。
由于晶体管工作在线性时变状态,存在随U L周期变化的时变跨导g m(t)。
工作原理:输入信号与时变跨导的乘积中包含有本振与输入载波的差频项,用带通滤波器取出该项,即获得混频输出。
在混频器中,变频跨导的大小与晶体管的静态工作点、本振信号的幅度有关,通常为了使混频器的变频跨导最大(进而使变频增益最大),总是将晶体管的工作点确定在:U L=50~200mV,I EQ=0.3~1mA,而且,此时对应混频器噪声系数最小。
(二).模拟乘法器混频电路
模拟乘法器能够实现两个信号相乘,在其输出中会出现混频所要求的差频(ωL-ωC),然后利用滤波器取出该频率分量,即完成混频。
与晶体管混频器相比,模拟乘法器混频的优点是:输出电流频谱较纯,可以减少接收系统的干扰;允许动态范围较大的信号输入,有利于减少交调、互调干扰。
三.实验内容及记录
(一).晶体管混频器电路仿真
1、直流工作点分析
使用仿真软件中的“直流工作点分析”,测试放大器的静态直流工作点。
注:“直流工作点分析”仿真时,要将V1去掉,否则得不到正确结果。
因为V1与晶体管基极之间无隔直流回路,晶体管的基极工作点受V1影响。
若在V1与Q1之间有隔直流电容,则仿真时可不考虑V1的存在。
2、混频器输出信号“傅里叶分析”
选取电路节点8作为输出端,对输出信号进行“傅里叶分析”,参数设置为:
基频5KHz,谐波数为120,采用终止时间为0.001S,线性纵坐标请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在图中指出465KHz中频信号频谱点及其它谐波成分。
注:傅里叶分析参数选取原则:频谱横坐标有效范围=基频×谐波数,所以这里须进行简单估算,确定各参数取值。
由图表可以看出,频率为465KHz的信号电压值最大,越靠近465KHz的谐波分量,电压越大。
(二).模拟乘法器混频电路
1、混频输入输出波形测试
在仿真软件中构建如图二所示模拟乘法器混频电路,启动仿真,观察示波器显示波形,分析实验结果。
在示波器上看,A通道为第一个乘法器的输出信号,B通道为第二个乘法器的输出信号,A通道的频率明显大于B通道,但其包络的变化规律不会发生变化。
2、混频器输出信号“傅里叶分析”
选取电路节点6作为输出端,“傅里叶分析”参数设置为:
基频10KHz,谐波数为60,采用终止时间为0.001S,线性纵坐标从输出频谱中找出最高频谱点500KHz中频信号成分,同时观察电路中较弱的其它谐波
成分。
压越大。
四.实验分析总结
(一).晶体管混频器电路
KHz MHz f f L S 465465.06.1065.2==-=-,与LC 选频回路的固有谐振频率相同,所以经过选频电路后,输出频率在465KHz 处的信号,由于谐振回路有一定的同频带,所以465KHz 附近的一些谐波分量也会输出,但是越远离465KHz,增益越低,有傅里叶分析的表格可以看出,它的电压值也越小。
(二).模拟乘法器混频电路
经过第一个乘法器,KHz f f L S 5.10995.01100=-=-;
经过第二个乘法器,KHz f f L S 5005.10991600≈-=-
所以明显的A 通道频率大于B 通道频率,而且通过选频电路后,在500KHz 时,电压值最大,500KHz 附近的一些谐波分量,越远离500KHz,增益越低,电压值也越小。
通过混频电路,输出信号只改变了频率大小,却不改变其变化规律,实现了频谱的搬移,有利于放大信号以及选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