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编辑校对规范
编辑部校对及奖惩细则(3篇)
编辑部校对及奖惩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编辑部的日常运作,提高稿件质量,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编辑部是学校的重要部门,承担着编辑、校对等工作,确保各种出版物良好的质量。
第三条:本细则适用于编辑部所有成员,包括主编、副主编、编辑和校对人员等。
第四条:凡违反本细则规定的行为,将按照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
第二章编辑部成员的基本要求第五条:编辑部成员应具有良好的文字功底,熟悉出版物的编辑和校对技巧。
第六条:编辑部成员应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有团队合作精神,能够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第七条:编辑部成员应保守稿件的机密性,不得将未经发布的稿件泄露给外部人员。
第三章编辑部的工作流程第八条:编辑部应定期组织会议,讨论出版物的主题、内容和排版等事宜,并制定出合理的工作计划。
第九条:编辑部应按照工作计划,对稿件进行初次编辑,包括内容的完善和语言的润饰等。
第十条:编辑部进行初次编辑后,应委派校对人员对稿件进行校对,确保语法、标点符号等方面的准确性。
第十一条:在校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反馈给撰写者,让其进行修改和完善。
第十二条:编辑部负责最终的编辑,包括整体的调整、协调等,确保出版物整体的质量。
第四章编辑部的奖惩措施第十三条:对于出色完成工作任务,表现突出的编辑部成员,可给予嘉奖,例如荣誉证书、奖金等。
第十四条:对于不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工作质量较差的编辑部成员,可给予警告或者降职处罚。
第十五条:对于故意泄露机密信息或者严重违反规定的编辑部成员,可给予严重警告或者开除处分。
第五章编辑部的监督与评估第十六条:学校应设立专门的考核机构,定期对编辑部的工作进行评估,给予合理的建议和优化方案。
第十七条:编辑部成员应服从考核机构的工作安排,配合完成相关工作。
第六章附则第十八条:本细则由编辑部主编负责解释,并随时进行修订。
修订后的细则应向编辑部成员公开发布。
第十九条: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这是一个简要的编辑部校对及奖惩细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
图书编辑校对规范
3、计数的数值,如正负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比例等。
例如:
3
4 1005 -23 0.56 -89.39 5
8 9
21.7% 10:3
第一部分 数字用法规范
一、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
4、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分、秒等。例如: 正确:公元前21世纪 8-11世纪 90年代 20世纪50年代 公元79年 1890年 3月15日 19时30分25秒 11:30 ; 注意:年份不能用简写,如1988年不能简写成“八八年”或者“88年”,
第一部分 数字用法规范
一、应当使用阿例如: 正确:1m(1米) 5g(5克)3A(3安)-15℃(零下15摄氏度) 等;
错误:一米 五克 十五摄氏度 十五℃
2、非物理量量词前的数字。例如: 正确:98只碗 20元 1000个人 11张纸 错误:九十八只碗 二十元 一千个人 十一张纸
错误: 20~30万 3—9亿
第一部分 数字用法规范
六、数字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数字的使用在行文中要注意局部体例的统一。在使用阿拉伯数字和汉 字数字都可以时,选择哪一种,要照顾到上下文的体例,尽量让同一句 话、同一段落或同一页的数字体例一致。当然,照顾局部体例的统一, 应该在遵守数字用法规范的前提下,不能为了统一而强改。例如:
《四书五经》,影印世界书局影印本,2版,120页,北京,中国书店, 1985年。 3、部分表示序列的数字用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数字皆可。例如: 第十届全国书市(第10届书市) 排名第38位 (排名第三十八位) 但有些情况下只能有汉字数字,例如,名列第一,第十三科技博览会, 其一、其二等。
第一部分 数字用法规范
第一部分 数字用法规范
二、应当使用汉字数字的情况
英文图书编辑及校对基本体例
英文图书写作编辑基本体例一.拼写的一致性1.整部手稿的拼写,包括连字符在内,必须前后一致。
引文的拼写无论对错都必须保持原文。
美国英语的拼写请统一参照《麦克米伦高阶美语词典》,英国英语的拼写请统一参照《朗文当代英语词典》。
2.单词转行时如果要分隔,请分别查阅上述两本词典,保证分隔正确、统一。
不能连续三行分隔单词。
3.分页时,单词尽量不要分隔。
二.斜体1.图书、期刊、报纸、歌剧、话剧、舞剧、电影、光盘、磁带、唱片、长篇音乐作品、绘画作品、雕刻作品,其名称在正文中出现时都要用斜体。
如《北京青年报》Beijing Youth Daily《黄河大合唱》Yellow River Cantata2.不成书的作品,如文章、论文、短篇小说、短诗、短小的音乐作品(如歌曲)、广播电视栏目,其名称用引号表示。
另外,讲座、会议发言稿、任何长度的手稿,以及博士论文等未发表的作品也用引号表示。
如Literary History and Sociology"(期刊文章)"Kubla Khan"(诗歌)"Contemporary Theory, the Academy, and Pedagogy" (书中的章节)"Adapting to the Age of Information" (讲座题目)3.中国特色的事物要用斜体,如:气功qigong里li亩mu炕kang斤jin两liang昆曲kunqu opera河北梆子Hebei bangzi但有些已经为西方读者接受的东西,则用正体。
如:京剧Peking opera阴阳yin and yang工夫kungfu馄饨wonton4.一句话中只有一部分斜体时,标点不用斜体。
如:Do you like the novel Harry Potter?如果标点是书名的一部分,则要用斜体。
如:Do you like the film Who Is Afraid of Virginia Wolfe?5. 斜体一般不用于《圣经》作品。
书刊排版校对知识及常用编辑校对符号标准
书刊排版校对知识及常用编辑校对符号标准书刊排版校对知识及常用编辑校对符号标准书刊排版校对小知识1(科技书中外文符号正体和斜体使用的原则凡是外文符号代表数字含义的用斜体,凡是外文符号代表单位、人名、缩写词、简短语的用正体。
为了更好地掌握规则,还必须熟悉外文常用符号的名称和作用。
2(图书的开本选择和版式设计的原则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强化内容——图书的开本选择和版式设计应根据图书的内容而确定与设计。
3(16开与A4的区别所谓的16开、32开是我国传统的称谓,16开是指全张纸开出十六张同大的纸。
A4是国际系列纸张大小的称谓,表示A系列大纸对折四次(裁切四次)。
B4则表示B系列大纸对折四次。
A5、B5以此类推。
总之,16开中的“开”指的是裁切数量,A4中的“4”指的是裁切次数。
4(中外文混排时,标点符号的用法原则上是汉字后面使用汉字的标点符号,外文后面使用外文的标点符号。
如果版面以汉语为主,偶尔在句子的结尾处出现一句外文,此外文作为句子中的一部分,后面也可以使用汉字的标点符号。
5(书刊正文的行与面的规范原则:“单字不占行,单行不占面。
”16开的版心不低于五行可单占一面,32开的版心不低于三行可单占一面。
如果在稿件中遇到不符合此原则的情况,可以采取紧版或撑版及删减不必要的语句来处理。
注意:紧版或撑版及删减不必要的语句时,最好不要选择单行或几行来处理,最好是整段或几段内容的协调处理。
6(外文分拆移行的原则外文分拆移行必须按音节拆分;单音节不可以分拆移行,多音节可以分拆移行;复合词最好不要再分拆移行;移行不得在上行的行尾、下行的行首只排一个字母或两个字母;移行的连接符必须放在行尾;ships of 72 and a half the Harbour, like room Tao Yuan. Triangle at the cemetery (Shanghai, Nanjing and Hangzhou), and the small triangle (Soviet Union, Ka, Lake) where the hinterland, at the junction of Jiangsu, East, South and west sides respectively, and jiaxing in Zhejiang Province, Wuzhen, Nanxun town and connected. After the liberation, 17 townships, Yan Tomb, provided there is a town, District Administration had in town. A uniqu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has become the military's battleground. On November 5, 1937, Japan 10th army landed in Hangzhou Bay, North Bay, on November 12, Shanghai fell. Part of the Japanese army to the North along the flood of jiaxing railway, Jiujiang road, invaded Wu Jiang. On November 18, the Japanese army occupied Wujiang city. Stationed in Wujiang's 避免缩写人名、国名或专用名词分拆;避免连续三行分拆,避免隔页移行;在两个元音中间有一个辅音,辅音可与后面的元音分拆在下行;有两个辅音(相同或不同)在两个元音中间,一般可以在两个辅音的中间分拆;在两个元音中间有三个辅音的,一般前两个辅音分拆在上行,后一个辅音可分拆在下行。
校对规范准则
1.“单字不占行,单行不占面”16开的版心不低于五行可单占一面2. 分校的校样应该互相联系以求格式统一(表格用线、表格宽度、标题占行、标题字距、注释版式、书眉格式等)。
3.希望能用阿拉伯数字尽量用阿拉伯数字①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使用阿拉伯数字②整数一至十,如果不是出现在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组数字中,可以用汉字,但要照顾到上下文,求得局部体例上的一致。
示例1:一个人三本书四种产品六条意见读了十遍五个百分点示例2:截至1984年9月,我国高等学校有新闻系6个,新闻专业7个,新闻班1个,新闻教育专职教员274人,在校学生1561人。
③尾数有多个“0”的整数数值的写法:非科技出版物中的数值一般可以“万”、“亿”作单位(但不要以千为单位)④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在表示数值的范围时,使用浪纹式连接号“~”。
示例:150千米~200千米―36℃~―8℃ 2 500元~3 000元4. 用连词连接的词语,中间无停顿时不用点号分隔。
示例:“你或者小王来都行。
”有停顿时,一般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示例:如果那天下雨,或者我另外有事,我就不能赴你的约会。
5. 分项列举时,各项之间按停顿大小可以用逗号、分号、句号。
但如果有的分项中已经使用了句号,那么各分项之间就不能用逗号或分号,而只能用句号。
6. 在同一个句子中,一般只能用一个冒号,不能用两个。
7. 连续引用一篇文章的几个段落时,一般要在引文的每个自然段的开头加上前引号,而只在引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结尾才使用后引号。
8. 如果省略号的前面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在句子的末尾加上句末点号。
如果省略号前面的句子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原则上不加标点符号。
省略号的后面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因为连文字都被省略了,再加标点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但如果省略号后面还有文字,为了表示这些文字跟省略号及省略号之前的文字关系较远,可以在省略号后面加上句末点号。
示例:现在创作上有一种长的趋向:短篇向中篇靠拢,中篇向长篇靠拢,长篇呢?一部,两部,三部……。
出版社图书编辑与校对工作手册
出版社图书编辑与校对工作手册第一章编辑工作概述 (3)1.1 编辑工作职责 (3)1.1.1 策划选题 (3)1.1.2 招募作者 (3)1.1.3 审稿与加工 (3)1.1.4 沟通协调 (3)1.1.5 参与图书营销 (4)1.2 编辑工作流程 (4)1.2.1 选题策划 (4)1.2.2 签约作者 (4)1.2.3 收稿与审稿 (4)1.2.4 提出修改意见 (4)1.2.5 加工稿件 (4)1.2.6 校对稿件 (4)1.2.7 设计制作 (4)1.2.8 参与图书营销 (4)1.2.9 出版发行 (4)第二章稿件接收与评估 (4)2.1 稿件接收标准 (4)2.2 稿件评估方法 (5)2.3 稿件分类与筛选 (5)第三章稿件初审与修改 (6)3.1 稿件初审流程 (6)3.1.1 接收稿件 (6)3.1.2 稿件分类 (6)3.1.3 稿件初审 (6)3.1.4 初审意见 (6)3.2 稿件修改建议 (6)3.2.1 结构调整 (6)3.2.2 语言润色 (6)3.2.3 内容补充 (7)3.2.4 学术规范 (7)3.3 修改意见反馈与沟通 (7)3.3.1 反馈修改意见 (7)3.3.2 沟通协调 (7)3.3.3 跟踪修改进度 (7)3.3.4 再次审查 (7)第四章语言文字加工 (7)4.1 语言文字规范 (7)4.2 词语选用与搭配 (7)4.3 标点符号使用 (8)第五章责任校对与质量监控 (8)5.1 责任校对职责 (8)5.2 质量监控方法 (8)5.3 错误类型分析与纠正 (9)第六章版面设计与排版 (9)6.1 版面设计原则 (9)6.1.1 审美性原则 (9)6.1.2 适应性原则 (9)6.1.3 功能性原则 (10)6.1.4 创新性原则 (10)6.2 排版规范与要求 (10)6.2.1 字体与字号 (10)6.2.2 行距与段落 (10)6.2.3 边距与版心 (10)6.2.4 标题与正文 (10)6.3 版面调整与优化 (10)6.3.1 版面布局调整 (10)6.3.2 字体与字号调整 (10)6.3.3 行距与段落调整 (11)6.3.4 图表处理与排版 (11)6.3.5 版面美化 (11)第七章插图与图表处理 (11)7.1 插图制作规范 (11)7.1.1 插图内容与主题相符 (11)7.1.2 插图质量要求 (11)7.1.3 插图格式与文件命名 (11)7.1.4 插图版式设计 (11)7.2 图表制作要求 (11)7.2.1 图表内容准确 (11)7.2.2 图表类型选择 (12)7.2.3 图表设计规范 (12)7.2.4 图表注释与说明 (12)7.3 插图与图表审核 (12)7.3.1 插图与图表内容审核 (12)7.3.2 插图与图表质量审核 (12)7.3.3 插图与图表格式审核 (12)7.3.4 插图与图表逻辑审核 (12)7.3.5 插图与图表风格审核 (12)第八章责任编辑与版权管理 (12)8.1 责任编辑职责 (12)8.2 版权法律法规 (13)8.3 版权合同管理与授权 (13)第九章营销推广与发行 (14)9.1 营销推广策略 (14)9.1.1 市场调研 (14)9.1.2 定位与策划 (14)9.1.3 媒体宣传 (14)9.1.4 线上线下活动 (14)9.1.5 营销合作 (14)9.2 发行渠道与方式 (15)9.2.1 传统书店 (15)9.2.2 在线书店 (15)9.2.3 电子书 (15)9.2.4 图书馆、学校等机构 (15)9.3 市场反馈与调整 (15)9.3.1 销售数据分析 (15)9.3.2 读者反馈收集 (15)9.3.3 营销效果评估 (15)9.3.4 发行策略调整 (15)第十章培训与团队建设 (15)10.1 编辑团队培训 (15)10.2 团队协作与沟通 (16)10.3 人力资源管理 (16)第一章编辑工作概述1.1 编辑工作职责编辑工作作为图书出版流程中的环节,肩负着保障图书质量、提高出版物文化含量的重要任务。
报刊编辑校对细则
报刊编辑校对工作细则校对工作要点:校对人员应在确保校样与原稿一致的基础上,注意发现原稿在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等内容方面的差错,以及在语言文字表述、图表公式排列、体例格式统一、字体字级批注等方面的差错,及时负责地提请编辑部门解决。
校对人员应该在校样上使用国家标准《校对符号及其用法》(GB/T14706-1993)所规定的规范校对符号,以准确传递信息,方便编辑人员核正和改样人员改正。
一、校是非校对者凭借自身储备的知识或其他权威资料来判断原稿中的是非,确认其是“是”就通过,确认其“非”就提出疑问,请编辑部门解决。
又称作“活校”,是一种层次更高、难度更大的校对功能,目的在于弥补作者的疏漏和编辑加工的不足,提高书刊质量。
工作时发现原稿上存在的错讹或格式批注疏漏,提请编辑解决,是校对工作的较高要求。
工作内容包括改正在政治思想上和科学性上遗留的不准确的提法和词句、清除语法修辞上遗留的差错和毛病、清除错别字、解决和消除任何疑点等。
此外,还需要对版式进行校对:1.检查版面、格式,图表位置及表题、图题,字体、字号、字距和行距。
2.检查标题位置、层次及转行,注释、参考文献及序号,核对中英文目录及页码与文章的一致。
3.检查目录及对应的页码、刊眉、页码顺序、版权,封面、封二、封三、封底的文字、刊号、年月期号。
二、校异同以原稿为、依据(或标准)来核对校样,分辨二者的异同:同则通过,异则以原稿为准对校样进行订正。
工作时对照原稿仔细查看校样,查出校样与原稿在内容和格式批注方面的不相符合之处,予以订正,是校对工作的基本要求。
工作内容主要是根据原稿,核对并清除校样上的差错,包括检查多、漏、错文字及标点、符号错误;核对标题、署名,文中人名、地名、数字、公式等。
三、校对过程中具体注意事项:1.要消除一切错字、别字、多余字、漏字错误以及字体、字号错误。
这其中首先要注意易错字、易混字,一定要看清、拿稳;其次注意形近字和相近字,蒙蔽性很大;再就是音同音似字特别容易迷惑人。
出版业编辑校对标准
出版业编辑校对标准第一章编辑基本准则 (3)1.1 编辑职责与职业操守 (3)1.1.1 负责对稿件的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校对等环节进行全面负责,保证出版物内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及道德标准。
(3)1.1.2 严格遵守国家关于出版物内容的各项规定,不得出版有害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民族团结、道德风尚和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作品。
(3)1.1.3 尊重作者的创作成果,维护作者的合法权益,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稿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3)1.1.4 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不断学习新知识,努力提高编辑水平,为出版物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3)1.1.5 严守职业道德,廉洁自律,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
(3)1.2 编辑流程与规范 (3)1.2.1 选题策划:根据市场需求、作者特点、稿件质量等因素,策划选题,制定选题计划。
(3)1.2.2 组稿:按照选题计划,组织稿件,保证稿件来源合法、内容真实、质量可靠。
41.2.3 审稿:对稿件进行全面审查,包括内容、结构、语言、格式等方面,保证稿件符合出版要求。
(4)1.2.4 编辑加工:对稿件进行修改、润色,提高稿件质量,使之符合出版规范。
(4)1.2.5 校对:对稿件进行校对,保证出版物内容准确无误,避免出现文字、图表、数据等错误。
(4)1.2.6 质量控制:对出版物的整体质量进行监控,保证出版物符合国家规定和行业标准。
(4)1.2.7 跟踪反馈:对出版物市场反馈进行跟踪,了解读者需求,为今后出版工作提供参考。
(4)1.2.8 合规性检查:对出版物进行合规性检查,保证出版物内容、形式、版权等方面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
(4)第二章稿件接收与预处理 (4)2.1 稿件接收与登记 (4)2.1.1 接收流程 (4)2.1.2 登记管理 (4)2.2 稿件预处理与分类 (5)2.2.1 预处理流程 (5)2.2.2 稿件分类 (5)第三章文字编辑 (5)3.1 拼音与语法检查 (5)3.1.1 拼音检查 (5)3.1.2 语法检查 (6)3.2 词语选用与修改 (6)3.2.1 词语选用 (6)3.2.2 词语修改 (6)3.3 标点符号与格式规范 (6)3.3.2 格式规范 (6)第四章校对基本技巧 (7)4.1 校对流程与方法 (7)4.1.1 预备阶段 (7)4.1.2 校对流程 (7)4.1.3 校对方法 (7)4.2 校对注意事项与技巧 (7)4.2.1 注意事项 (7)4.2.2 技巧 (8)第五章语言规范与修辞 (8)5.1 语言风格与修辞手法 (8)5.2 语言规范与表达准确性 (8)第六章专业知识与技能 (9)6.1 专业术语与定义 (9)6.1.1 出版物 (9)6.1.2 编辑 (9)6.1.3 校对 (9)6.1.4 稿件 (9)6.1.5 版本 (10)6.2 专业知识的运用 (10)6.2.1 语言文字的规范运用 (10)6.2.2 内容审查与评估 (10)6.2.3 稿件修改与润色 (10)6.2.4 校对与质量控制 (10)6.2.5 跨学科知识的应用 (10)6.2.6 现代技术应用 (10)6.2.7 团队协作与沟通 (10)第七章版面设计与排版 (11)7.1 版面设计原则 (11)7.1.1 整体性原则 (11)7.1.2 对比原则 (11)7.1.3 对称原则 (11)7.1.4 简洁原则 (11)7.1.5 可读性原则 (11)7.2 排版规范与技巧 (11)7.2.1 字体规范 (11)7.2.2 行间距与段落间距 (11)7.2.3 标题与正文排版 (12)7.2.4 图片与表格排版 (12)7.2.5 页眉与页脚 (12)7.2.6 版心大小与边距 (12)7.2.7 特殊排版技巧 (12)第八章质量控制与风险管理 (12)8.1.1 质量控制标准 (12)8.1.2 质量控制流程 (13)8.2 风险识别与防范措施 (13)8.2.1 风险识别 (13)8.2.2 防范措施 (13)第九章作者沟通与协作 (14)9.1 与作者的有效沟通 (14)9.1.1 沟通的重要性 (14)9.1.2 沟通的原则 (14)9.1.3 沟通的方式 (14)9.2 协作流程与注意事项 (14)9.2.1 协作流程 (14)9.2.2 注意事项 (15)第十章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 (15)10.1 出版法律法规概述 (15)10.2 职业道德与责任担当 (16)第一章编辑基本准则1.1 编辑职责与职业操守编辑作为出版业的核心环节,肩负着出版物内容质量的重要责任。
出版物编辑加工及校对技术标准
出版物编辑加工及校对技术标准第一章编辑加工基本要求 (3)1.1 编辑加工的原则 (3)1.1.1 尊重作者原则 (3)1.1.2 客观公正原则 (3)1.1.3 语言规范原则 (3)1.1.4 格式统一原则 (4)1.2 编辑加工的流程 (4)1.2.1 初审 (4)1.2.2 二审 (4)1.2.3 终审 (4)1.2.4 校对 (4)第二章稿件接收与初步审查 (5)2.1 稿件接收的标准 (5)2.2 稿件初步审查的内容 (5)第三章内容审查与修改 (6)3.1 内容审查的重点 (6)3.2 修改意见的提出 (6)3.3 修改后的稿件审核 (6)第四章语言文字规范 (7)4.1 语言文字的基本规范 (7)4.1.1 语言文字的准确性 (7)4.1.2 语言文字的逻辑性 (7)4.1.3 语言文字的规范性 (7)4.2 词语选用与搭配 (7)4.2.1 词语选用 (7)4.2.2 词语搭配 (7)4.3 标点符号使用 (8)4.3.1 标点符号的种类及作用 (8)4.3.2 标点符号的使用规范 (8)第五章结构与格式规范 (8)5.1 结构层次的设置 (8)5.1.1 结构层次的划分 (8)5.1.2 结构层次的编号 (8)5.1.3 结构层次的标题 (8)5.2 格式规范与统一 (9)5.2.1 字体与字号 (9)5.2.2 行间距与段落间距 (9)5.2.3 标点符号与数字 (9)5.2.4 图表与公式 (9)5.3 版面设计与排版 (9)5.3.1 版心尺寸 (9)5.3.3 分栏与段落 (9)5.3.4 页眉与页脚 (9)5.3.5 版式设计 (9)5.3.6 版面修饰 (10)第六章引用与注释规范 (10)6.1 引用的基本原则 (10)6.1.1 引用的目的 (10)6.1.2 引用范围 (10)6.1.3 引用准确性 (10)6.2 引用格式与规范 (10)6.2.1 引用格式 (10)6.2.2 引用规范 (11)6.3 注释的编写与标注 (11)6.3.1 注释的目的 (11)6.3.2 注释的编写 (11)6.3.3 注释的标注 (11)第七章图片与表格处理 (11)7.1 图片的选择与处理 (11)7.1.1 图片选择原则 (11)7.1.2 图片处理方法 (12)7.2 表格的设计与制作 (12)7.2.1 表格设计原则 (12)7.2.2 表格制作方法 (12)7.3 图片与表格的标注与说明 (12)7.3.1 图片标注与说明 (12)7.3.2 表格标注与说明 (12)第八章校对基本技术 (12)8.1 校对的基本方法 (12)8.1.1 逐字校对法 (12)8.1.2 对比校对法 (13)8.1.3 分段校对法 (13)8.1.4 综合校对法 (13)8.2 校对的重点与难点 (13)8.2.1 重点 (13)8.2.2 难点 (13)8.3 校对后的稿件处理 (13)8.3.1 稿件标注 (13)8.3.2 稿件修改 (13)8.3.3 稿件审核 (14)8.3.4 稿件排版 (14)8.3.5 稿件印刷 (14)8.3.6 稿件发行 (14)第九章校对质量保证 (14)9.1.1 流程梳理 (14)9.1.2 流程优化 (14)9.2 校对错误的识别与纠正 (14)9.2.1 错误类型 (15)9.2.2 错误识别 (15)9.2.3 错误纠正 (15)9.3 校对质量的评估 (15)9.3.1 评估指标 (15)9.3.2 评估方法 (15)9.3.3 评估结果处理 (15)第十章出版物发行与版权管理 (16)10.1 出版物发行流程 (16)10.1.1 策划与组稿 (16)10.1.2 审核与审批 (16)10.1.3 出版与印刷 (16)10.1.4 发行渠道建设 (16)10.1.5 销售与售后服务 (16)10.2 版权法规与合同 (16)10.2.1 版权法规 (17)10.2.2 版权合同 (17)10.3 版权保护与侵权处理 (17)10.3.1 版权保护 (17)10.3.2 侵权处理 (17)第一章编辑加工基本要求编辑加工是出版物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涉及对出版物内容、语言、格式等方面的审查与改进。
图书稿件校对细则
图书稿件校对细则
一、校对原则
1.校对稿件要忠实于原稿,依据原稿逐一核对校样。
2.注意发现原稿在撰写或编辑加工中的遗留问题,如要修改原稿,应与编辑联系。
3.学报的差错率控制在万分之一以下,标题、书眉、人名、地名、封面等重要部位杜绝发生错误。
4.正确使用校对符号,改校处要勾画清晰、醒目。
二.校对程序
编辑毛校和一校,作者二校,编辑三校,责任编辑总校,主编或副主编核红校对。
三、校对内容
1.检查封面、版权页、目次页上所著录的项目是否齐全、正确和规范。
2.消除一切错字、别字、多余字,以及字体、字号的错误。
3.消除标点符号的错误。
4.检查外文字母、量和单位符号的字体(黑、白体,正、斜体等)、字号、文种(英、俄、希等),大、小写,上、下角标是否正确。
5.检查图、表、数学式、化学式是否有文字或符号的错误,它们的内容与行文中提及的是否吻合,版式是否符合要求。
6.检查外文单词,数字及数字与符号的组合的转行是否符合规定。
7.检查注释和参考文献序号是否与正文所标注的一致,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项目是否齐全、正确和规范。
8.检查全刊的页码是否连续,数学式、插图、表格的序号是否连续,与行文中提及的是否相符。
9.检查全文的标题层次是否合理,标号是否连续;文题、篇首页页码和作者姓名及次序是否与目次页上一致。
10.检查居中、接排、空行、顶格、缩格、正线、反线等版式上存在的问题。
出版业编辑与校对流程指南
出版业编辑与校对流程指南第一章编辑准备工作 (3)1.1 素材收集与整理 (3)1.1.1 素材收集 (3)1.1.2 素材整理 (3)1.2 编辑计划制定 (3)1.2.1 确定编辑目标 (3)1.2.2 制定编辑进度表 (3)1.2.3 确定编辑重点 (4)1.2.4 制定校对策略 (4)1.2.5 制定沟通协调机制 (4)1.2.6 预留风险应对措施 (4)第二章稿件接收与初步审查 (4)2.1 稿件接收流程 (4)2.1.1 稿件提交 (4)2.1.2 稿件登记 (4)2.1.3 稿件确认 (4)2.1.4 稿件分发 (4)2.2.1.5 稿件反馈 (5)2.2 初步审查标准 (5)2.2.1 主题是否符合出版社或期刊的出版方向和定位。
(5)2.2.2 稿件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学术道德。
(5)2.2.3 稿件结构是否合理,论述是否清晰,语言是否通顺。
(5)2.2.4 稿件中的数据、图表、参考文献等是否准确、规范。
(5)2.2.5 稿件是否存在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
(5)2.3 稿件分类与分配 (5)2.3.1 稿件分类 (5)2.3.2 稿件分配 (5)2.3.3 稿件跟踪 (5)第三章稿件编辑 (5)3.1 内容梳理与修改 (5)3.1.1 了解稿件主题和结构 (5)3.1.2 检查事实准确性 (5)3.1.3 修改逻辑错误和论述不清的地方 (6)3.1.4 删除重复和冗余内容 (6)3.2 结构调整与优化 (6)3.2.1 确定文章结构 (6)3.2.2 调整章节标题 (6)3.2.3 优化段落设置 (6)3.2.4 增删内容 (6)3.3 语言润色与规范 (6)3.3.1 修正语法错误 (6)3.3.3 规范用词 (7)3.3.4 统一格式 (7)第四章校对工作基础 (7)4.1 校对的基本原则 (7)4.2 校对流程与方法 (7)4.3 校对工具与技巧 (8)第五章一校工作 (8)5.1 一校的基本任务 (8)5.2 一校注意事项 (8)5.3 一校后的稿件处理 (9)第六章二校工作 (9)6.1 二校的主要任务 (9)6.2 二校的重点关注 (9)6.3 二校后的稿件处理 (10)第七章三校工作 (10)7.1 三校的目标与任务 (10)7.2 三校的质量要求 (10)7.3 三校后的稿件处理 (11)第八章质量控制与审核 (11)8.1 质量控制体系 (11)8.1.1 概述 (11)8.1.2 质量控制体系构成 (11)8.2 审核流程与标准 (12)8.2.1 审核流程 (12)8.2.2 审核标准 (12)8.3 审核后的稿件处理 (12)8.3.1 稿件采纳 (12)8.3.2 稿件退修 (12)8.3.3 稿件退稿 (12)8.3.4 稿件存档 (12)第九章后期制作与出版 (12)9.1 稿件排版与设计 (12)9.2 校样审查与修改 (13)9.3 出版与发行 (13)第十章编辑与校对团队建设 (14)10.1 团队构成与职责 (14)10.1.1 编辑团队构成与职责 (14)10.1.2 校对团队构成与职责 (14)10.2 团队协作与沟通 (14)10.2.1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14)10.2.2 加强团队协作 (15)10.2.3 提高沟通效率 (15)10.3 团队培训与发展 (15)10.3.2 加强内部交流 (15)10.3.3 拓展外部资源 (15)第一章编辑准备工作编辑工作作为出版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其准备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图书校对工作基本规程
图书校对工作基本规程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前言我国出版事业迅猛发展,需要制订校对工作规程,作为规范校对工作的基本准则,以保障校对工作的有序化和校对质量的优化。
《图书校对工作基本规程》是校对理论与校对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校对工作客观规律的反映,是现代校对实践经验的总结。
本《规程》包含七项内容:校对的地位和作用;校对的功能;校对的基本方法;现代校对方法创新;校对工作的基本制度;书稿及校样差错的基本类型;校对管理。
本《规程》对校对工作提出的规范要求,着眼于全国,着眼于宏观,各地版协校对工作委员会和各出版社校对科室,可以据此制订适合本地本社实际的“实施细则”或“具体规程”。
1.校对的地位和作用1.1校对是最重要的出版条件。
古代校雠学将“校勘”的目的界定为:改正书面材料上的错误。
多出善本,不出错本,是我国出版工作的优良传统。
做好校对工作,是出善本、不出错本的基本条件,这是既对作者负责、又对读者负责,功在当代、利及后人的事。
1.2图书是一种思想文化信息载体,其作用在于将负载的信息传递给读者,并作为文化遗产积累传承。
实现文化传播和文化积累,最重要的条件是“保真”,即准确无误,完整无缺;失真的、残缺的信息是没有传播和积累价值的。
图书是通过文字符号传递和贮存信息的,信息的“保真”,有赖于字、词乃至标点符号使用的准确无误。
真理与谬误之间,有时只是一字一点之差。
1.3图书出版过程存在的价值,在于以作者的作品为对象,在作者劳动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这种再创造贯穿于图书编校工作的全过程。
在校对过程,再创造的表现有二:其一,消灭书稿在录排过程出现的错漏,保证作者劳动成果不错、不漏地转换成印刷文本;其二,发现书稿本身可能存在的错漏,弥补作者创作和编辑加工的疏漏。
校对是编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殊的编辑工作,是学识性、文字性的创造性劳动。
“校对是简单劳动”的观点是错误的。
校对在图书出版生产流程中,处在编辑后、印制前的关键环节,是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的最后防线。
报刊编辑校对细则
报刊编辑校对工作细则校对工作要点:校对人员应在确保校样与原稿一致的基础上,注意发现原稿在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等内容方面的差错,以及在语言文字表述、图表公式排列、体例格式统一、字体字级批注等方面的差错,及时负责地提请编辑部门解决。
校对人员应该在校样上使用国家标准《校对符号及其用法》(GB/T14706-1993)所规定的规范校对符号,以准确传递信息,方便编辑人员核正和改样人员改正。
一、校是非校对者凭借自身储备的知识或其他权威资料来判断原稿中的是非,确认其是“是”就通过,确认其“非”就提出疑问,请编辑部门解决。
又称作“活校”,是一种层次更高、难度更大的校对功能,目的在于弥补作者的疏漏和编辑加工的不足,提高书刊质量。
工作时发现原稿上存在的错讹或格式批注疏漏,提请编辑解决,是校对工作的较高要求。
工作内容包括改正在政治思想上和科学性上遗留的不准确的提法和词句、清除语法修辞上遗留的差错和毛病、清除错别字、解决和消除任何疑点等。
此外,还需要对版式进行校对:1.检查版面、格式,图表位置及表题、图题,字体、字号、字距和行距。
2.检查标题位置、层次及转行,注释、参考文献及序号,核对中英文目录及页码与文章的一致。
3.检查目录及对应的页码、刊眉、页码顺序、版权,封面、封二、封三、封底的文字、刊号、年月期号。
二、校异同以原稿为、依据(或标准)来核对校样,分辨二者的异同:同则通过,异则以原稿为准对校样进行订正。
工作时对照原稿仔细查看校样,查出校样与原稿在内容和格式批注方面的不相符合之处,予以订正,是校对工作的基本要求。
工作内容主要是根据原稿,核对并清除校样上的差错,包括检查多、漏、错文字及标点、符号错误;核对标题、署名,文中人名、地名、数字、公式等。
三、校对过程中具体注意事项:1.要消除一切错字、别字、多余字、漏字错误以及字体、字号错误。
这其中首先要注意易错字、易混字,一定要看清、拿稳;其次注意形近字和相近字,蒙蔽性很大;再就是音同音似字特别容易迷惑人。
编辑校对出版大纲
编辑校对出版物要点大纲一、编辑出版物要点(一)浏览全篇浏览的目的是通过了解稿件的大意,看稿件能不能发,是不是发过;看稿件哪些地方需要大幅修改,哪些地方只需小削小补。
浏览的方法主要有:看稿件的标题,看稿件的开头,看每段的开头,看每段的结尾,看稿件的结尾。
(二)砍出雏形1.砍掉不必要的背景。
2.砍掉多余的事例。
3.砍掉与主题无关的内容。
(三)精制标题一个精彩的标题能更好的吸引读者注意,即把稿件中最新鲜、最吸引人的东西拉出来制作成标题。
为了使主题不至于过长,同时保证标题完整性,可以让引题、主题、副题同时出现。
(四)图片审核有些出版物含有图片或者需要用特殊的纸张。
在编辑时,就需要审核所用图片真实的颜色成分以及所用纸张承载图片时会不会产生色彩偏差,或者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
审核图片格式是否适应于印刷设备,通常印刷时所设臵的色彩为CMYK格式,而非RGB格式。
(五)书籍装帧根据出版物的主题以及所要传达给读者的内容,选择合适的纸张、设计书籍的包装和版式,提前出样修整。
此处应明确书籍的构成部分、装订方法。
(六)版面处理1、文字处理。
出版物中文字的大小、字距、行距是否符合要求,颜色是否是印刷色,所需字体是否是印刷设备里所有的,或者将文字转换成矢量形式。
通常用Photoshop或者CorelDRAW将大的文字转换成矢量图形,这样印刷出来的文字或者图案才不会出现变形或锯齿状。
2、出血与拼版。
牢记出血的数据,以及拼版原则,这在报刊编排中尤为重要。
二、校对出版物常见差错类型(一)文字差错出版物中常见的文字差错包括错别字、多字、漏字、颠倒字、以及汉语拼音和外文等方面的差错等。
其中最主要的差错是使用错别字。
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合称。
在日常的校对中,最容易出错的是别字,因为别字与正确字或者形似,或者音同,或者义近,似是而非,判别并不容易,如"屈指可数"错成"曲指可数","山清水秀"错成"山青水秀"等,在培训中,规范字的使用十分关键。
出版业编辑校对工作流程规范
出版业编辑校对工作流程规范第一章:编辑校对工作总则 (3)1.1 工作目的与意义 (3)1.2 工作原则与要求 (3)第二章:编辑校对职责与分工 (4)2.1 编辑职责 (4)2.2 校对职责 (4)2.3 职责划分与协作 (5)第三章:稿件接收与预处理 (5)3.1 稿件接收与登记 (5)3.1.1 稿件接收 (5)3.1.2 稿件登记 (5)3.2 稿件预处理流程 (6)3.2.1 稿件格式审查 (6)3.2.2 稿件内容审查 (6)3.2.3 稿件预处理结果反馈 (6)3.3 稿件分类与分配 (6)3.3.1 稿件分类 (6)3.3.2 稿件分配 (6)第四章:编辑加工与审稿 (7)4.1 编辑加工流程 (7)4.1.1 接收稿件 (7)4.1.2 稿件登记 (7)4.1.3 稿件分配 (7)4.1.4 稿件加工 (7)4.1.5 稿件审读 (7)4.1.6 稿件修改 (7)4.1.7 稿件定稿 (7)4.2 审稿标准与要求 (8)4.2.1 政治立场 (8)4.2.2 学术价值 (8)4.2.3 结构与逻辑 (8)4.2.4 格式规范 (8)4.2.5 引用与注释 (8)4.3 审稿意见反馈与处理 (8)4.3.1 反馈及时 (8)4.3.2 意见明确 (8)4.3.3 沟通协调 (8)4.3.4 修改跟踪 (8)4.3.5 再次审稿 (8)第五章:校对流程与方法 (9)5.1 校对基本流程 (9)5.1.1 接收稿件 (9)5.1.2 一校 (9)5.1.3 二校 (9)5.1.4 三校 (9)5.1.5 终校 (9)5.2 校对方法与技巧 (9)5.2.1 逐字逐句校对 (10)5.2.2 交叉校对 (10)5.2.3 对比校对 (10)5.2.4 上下文关联校对 (10)5.2.5 查阅资料 (10)5.3 校对质量控制 (10)5.3.1 制定校对规范 (10)5.3.2 建立校对制度 (10)5.3.3 实施校对培训 (10)5.3.4 质量评估 (10)第六章:排版与校样 (10)6.1 排版基本要求 (10)6.1.1 遵循国家标准和规范 (10)6.1.2 文字准确无误 (10)6.1.3 版式设计合理 (11)6.1.4 图表清晰规范 (11)6.1.5 标题层级分明 (11)6.2 校样制作与审查 (11)6.2.1 校样制作 (11)6.3 校样修改与反馈 (11)6.3.1 校样修改 (11)6.3.2 反馈修改结果 (11)6.3.3 多次校对与反馈 (11)第七章:作者沟通与修改 (12)7.1 作者沟通渠道与方式 (12)7.1.1 沟通渠道 (12)7.1.2 沟通方式 (12)7.2 修改意见处理与反馈 (12)7.2.1 修改意见整理 (12)7.2.2 修改意见反馈 (12)7.3 修改稿件质量控制 (12)7.3.1 修改原则 (12)7.3.2 修改流程 (13)7.3.3 修改质量评估 (13)第八章:出版前审查与审批 (13)8.1 出版前审查内容 (13)8.2 审批流程与要求 (13)8.3 审批结果处理 (14)第九章:出版后质量跟踪与反馈 (14)9.1 质量跟踪方法与要求 (14)9.1.1 质量跟踪方法 (14)9.1.2 质量跟踪要求 (14)9.2 质量问题处理与反馈 (15)9.2.1 质量问题处理 (15)9.2.2 质量问题反馈 (15)9.3 质量改进措施 (15)9.3.1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15)9.3.2 提升编辑校对能力 (15)9.3.3 加强外部合作与交流 (15)第十章:编辑校对工作总结与改进 (15)10.1 工作总结与评估 (15)10.1.1 工作成果 (16)10.1.2 工作亮点 (16)10.1.3 工作不足 (16)10.2 工作改进措施 (16)10.2.1 完善校对流程 (16)10.2.2 提高团队人员配置 (16)10.2.3 加强培训与交流 (16)10.2.4 制定明确的校对标准 (16)10.3 持续改进与优化 (16)第一章:编辑校对工作总则1.1 工作目的与意义编辑校对工作是出版业中的环节,其主要目的在于保证出版物内容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可读性。
图书编辑校对安排计划
图书编辑校对安排计划本次工作计划介绍:为了确保图书的编辑和校对工作能够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制定了以下详细的工作计划。
一、工作环境与部门该工作计划适用于我们公司的图书编辑部门。
该部门由10名编辑和5名校对人员组成,分为两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组长负责。
我们的工作环境舒适,每人都有自己的办公桌和电脑,以便高效地完成工作。
二、工作主要内容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对即将出版的图书进行编辑和校对。
编辑工作包括对稿件的内容、格式和结构进行审核和修改,确保稿件符合出版要求。
校对工作则主要包括查找和纠正错别字、语法错误和标点符号错误等。
三、数据分析根据我们过去半年的工作数据,我们的编辑和校对工作平均耗时为每本书两个星期。
在这段时间内,我们平均每本书需要处理100处内容错误,20处格式错误,以及5处结构问题。
四、实施策略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采用以下实施策略:1.在编辑阶段,采用分组合作的模式,每个组长带领自己的小组对图书进行编辑。
在编辑过程中,充分利用电脑辅助工具,如文字处理软件和在线查重工具,以提高工作效率。
2.在校对阶段,采用交叉校对的方法,即每个校对人员校对其他编辑人员编辑的稿件,以提高校对的效果。
我们也将利用一些专业的校对软件,如语法检查工具和标点符号检查工具,以提高校对的准确性。
3.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定期进行会议沟通,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分享工作经验。
五、工作计划的时间安排根据我们的工作计划,预计将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内完成三本书的编辑和校对工作。
具体的时间安排如下:1.第一本书的编辑和校对工作将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完成。
2.第二本书的编辑和校对工作将在第二个月进行。
3.第三本书的编辑和校对工作将在第三个月进行。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客户高质量的图书,为他们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
以下是详细内容:一、工作背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图书质量成为了赢得大家认可的关键因素。
为了提高我公司的图书质量,确保编辑和校对工作的高效、高质量完成,制定了本工作计划。
图书校对工作基本规程
一、校对的基本方法校对基本方法有4种: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
这四种方法是古籍校对的基本方法,完全适用于现代图书校对工作,因而也是现代校对的基本方法.1。
对校法.对校法的特点是:“照本改字,不讹不漏.” 对校的客体有两个——原稿和校样 , 采用比照原稿核对校样的方法,通过查找异同而发现差错。
现代校对的折校、点校、读校、核红等技术,都属于对校法。
发现了校样上与原稿相异之处,原则上依据原稿改正校样。
2.本校法。
本校法的特点是:“定本子之是非。
”现代校对的“本子”即原稿. 本校的客体只有一个——改正录排错漏后的校样,采用通读检查的方法,通过文中内在矛盾发现问题,然后进行是非判断而发现原稿的差错。
发现了原稿的差错,用铅笔在校样上标注,提出改正差错的建议,同时填写《校对质疑表》,向编辑质疑。
校是非不同于文字加工,只管改错、补漏、删重,而不做文字润色。
3.他校法。
他校法的特点是:“以他书校本书。
"“他书”指其他的书。
“改必有据”是校对改错的重要原则。
在通读检查中发现了问题,又难以判断是非时,就得去查检相关的权威工具书或权威著作,找到判断是非、改正错误的可靠依据.4。
理校法。
理校法的特点是:推理判断.在发现疑问又找不到可靠根据时,即应进行推理判断,包括分析字词含义、进行逻辑推理等。
上述四种基本校对方法,在实践中应当综合运用,以求得到相辅相成之效果,最大限度地消灭差错.二、校对工作的基本制度校对活动是校对主体与客体矛盾运动的过程,一方面客体存在讹误,一方面主体要改正讹误,两者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
只有当客体的讹误得到改正,主体查错正误的目标得以实现,校对活动的矛盾运动才会终止.校对又是群体活动,校对主体的多元性和校对过程的集体交叉性,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校对主体之间的矛盾,只有解决好矛盾,协调好关系,才能形成合力,使校对活动健康开展,从而保证校对工作的质量。
而要解决矛盾,协调关系,形成合力,就必须建立和完善校对工作制度。
编辑校对基本规范
第一章文字规范一、使用规范字二、禁止使用不规范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七条规定,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一)文物古迹;(二)姓氏中的异体字;(三)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四)题词和招牌等手书字;(五)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六)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第七条规定,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一)整理、出版古代典籍;(二)书法艺术作品;(三)古代历史文化学术研究著述和语文工具书中必须使用繁体字、异体字的部分;(四)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依法影印、拷贝的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及海外其他地区出版的中文报刊、图书、音像制品等出版物。
三、使用汉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意1986年《简化字总表》对部分字的调整。
叠、覆、像、啰不再作迭、复、象、啰瞭,读三声(了解)时,仍简作“了”,读四声(瞭望)时,作“瞭”,不简作“了”。
2.注意特殊繁体字的简化。
干(乾)、伙(夥“所获甚夥”)、借(藉“慰藉”、“狼藉”)、么(麽“幺麽小丑”)、苹(蘋“白蘋洲”、“青蘋之末”)、余、馀(餘餘年无多,简作“馀”,以免与“余(我)”混淆。
)折(摺若二者意思易混淆时,用此。
)征(徵“宫商角徵羽”、“文徵明”不简化。
)3.注意简化字与传承字、繁体字的对应关系。
一个简化字对应一个传承字、一个繁体字;一个简化字对照两个以上的繁体字。
注意对应准确。
4.不要乱用二简字和生造字。
咀——嘴闫——阎兰——蓝予——预欠——歉令——龄迂——遇代——戴另——零午——舞5.不要滥用不规范的异体字。
异体字的规范仅限于人名(特别是古代人名)。
如:毕昇(升)翁同龢(和)马南邨(村)胡潔(洁)青朱镕(溶)基牛犇(奔)韩复榘(矩)6.不能使用不规范的旧形字。
如:青——靑吴——呉奂——奐滚——滾7.不要写(造)错字、用别字。
一些形近、因近、义近的汉字经常容易用混,必须严格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 数字用法规范
六、数字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4、按《规定》,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等一般用汉字数字表示,但近 年来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的日趋增多,汉字数字表示的反而越来越少。 这种用法已约定俗成,为广大读者所认同,出版物在使用时应注意规范。 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月日之间一定要加间隔号,不能用下脚圆点号,也 不能用顿号,并且月日简称应加上引号。例如:
8、其他应使用汉字数字的。 (1)古诗文中的数字。例如: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韩愈《师说》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2)表示百分比的“成”。例如: 三成 四成 表示十分之一或10%。
第一部分 数字用法规范
三、使用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数字皆可的
1、整数一至十,若出现在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组数字中,要用阿拉伯数字, 其他情况下可兼用,但要照顾上下文,求的局部体例上的一致。例如 8只碗 (八只碗) 1个人(一个人) 三个百分点(3个百分点) 九条意见 (9条意见)等 2、古籍的引文标注版、卷次、页码,使用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数字皆可, 但应与其所据版本一致。例如: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惯用语:包二奶 不管三七二十一 八九不离十 歇后语:十五个吊水桶——七上八下 缩略语:二炮 三个代表 五讲四美三热爱
第一部分 数字用法规范
二、应当使用汉字数字的情况
2、相邻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使用汉字数字,连用的两个数字 间不得用顿号隔开。例如: 一两个人 三五天 二十七八吨 三十三四岁 三四万册
第一部分 数字用法规范
一、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
1、物理量量值中的数字。例如: 正确:1m(1米) 5g(5克)3A(3安)-15℃(零下15摄氏度) 等;
错误:一米 五克 十五摄氏度 十五℃
2、非物理量量词前的数字。例如: 正确:98只碗 20元 1000个人 11张纸 错误:九十八只碗 二十元 一千个人 十一张纸
到会代表有三四十个左右 约有一百来人出席庆典 来人50岁上下 其中,“三四十”是概数,加上“左右”表意重复,
“左右”为冗余成分,应删除。
3、公元前纪年要加“公元前”,公元后纪年可加“公元”,也可不加, 但如果容易产生误解。例如:
公元前78年—12年,此处“12年”容易让人产生误解是公元前12
年还是公元12年, 正确写法为:公元前78年—公元前12年(公元12年)
《四书五经》,影印世界书局影印本,2版,120页,北京,中国书店, 1985年。 3、部分表示序列的数字用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数字皆可。例如: 第十届全国书市(第10届书市) 排名第38位 (排名第三十八位) 但有些情况下只能有汉字数字,例如,名列第一,第十三科技博览会, 其一、其二等。
第一部分 数字用法规范
第一部分 数字用法规范
四、《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适用范围
《规定》适用于除文艺作品和重排古籍外的各类出版物。文艺作品中的 数字使用可灵活处理。重排古籍的数字必须用汉字数字。
第一部分 数字用法规范
五、数值和量值范围的表示
《规定》对数值和量值范围的表示法的说明比较笼统、宽泛,有几处需
要补充说明。 1、表示数值范围的连接号形式。《规定》规定: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 在表示数值的范围时,使用浪文连接号“~”。实际上,这条规定适用 于科技类图书。非科技类图书除浪纹号外还可使用一字线连接号“-”或 半字线连接号“—”。 注意:用汉字数字表示数值范围时,不能使用连接号,而一般用汉字
比号。
第一部分 数字用法规范
一、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
5、代号、代码和序号中的数字。例如: 桂新出发【2000】7号文件 国家标准GB/T 15835-1995 国际标准书号ISBN 7-219-03960-3/K·796 JZ20Y2-C型燃气灶 5/6次特快列车 201号运动员
6、引文标注版本、卷次、 页码,除古籍应与所据版本不一致外,一般 应使用阿拉伯数字。例如: (1)列宁:《新生的中国》,见《列宁全集》,中文2版,第22卷, 20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2)李四光:《地壳构造与地壳运动》,载《中国科学》, 1973(4),400-429页。
二、应当使用汉字数字的情况
6、非公元纪年一律用汉字数字。如,中国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帝王号、 谥号、庙号纪年,太平天国纪年等)、民间现在仍在使用的干支纪年、 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华民国纪年、国内外其他民族的特有纪年(如中国藏 族的生肖纪年、日本现在仍在使用的天皇年号纪年等)、阴历年月等。 行文中,非公元纪年后应括住阿拉伯数字表示的公元纪年。 (1)年号纪年。年号纪年始于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如: 清咸丰十年(1860年) 东汉元和二年(85年) 昭和六十一年(1986 年) “昭和”为日本裕仁天皇年号。 (2)谥号、庙号纪年。如: 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 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 “孝公”为战国时秦国君渠梁的谥号,“高祖”为刘邦的庙号。
“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 “11·25”沉船事件 “9·11”
错误:“3.15 ” “11.25 ” “9.11”
5、注意汉字数字“〇”的字形。汉字数字“〇”与阿拉伯数字 “0”、外文字母“O”字形上有差异,应区别,不要混用。 例如:“二〇〇一” 不能写成“二00一”或“二OO一”
第一部分 数字用法规范
六、数字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6、书写小数点前或后4位以上数字,一般应采用三位分节法,即从小数 点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为一节,节与节之间空1/4字格,废弃传统的千分
撇法。如,2,431.589,1应改为2 431.5891。
但年份、月日、部队番号、电器和仪器仪表型号、标准号等不能用三位 分节法。
第二部分 量和单位的用法规范
“至”或“到”表示。如“四至八人”“七到九年”,不能写成“四— 八人”“七—到九年”。
2、百分数的范围。 正确表示法:20%~30% 1.5%~11.29%
错误:20~30% 1.5~11.29%
第一部分 数字用法规范
五、数值和量值范围的表示
3、用“万”“亿”表示的数值范围。 正确:20万~30万 3亿—9亿
注:相邻的两个数字表示概数时不能使用阿拉伯数字,
如“三五天”,错误的“3、5天” “七八十年代”错误的“7、80年代”、“70、80年代”;
另外,“二”与“两”用法有别,“一两个”,错误的“一二个”,
不规范写法,容易误解“十二个”。
第一部分 数字用法规范
二、应当使用汉字数字的情况
3、带有“几”字的数字表示约数,必须使用汉字数字。例如: 几百米 十几人 几万分之一 十几天
该省从机动财力中拿出1 900万元,调拨钢材三千多吨、水泥两万多 吨、柴油1 400多吨,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一句话中既用了阿拉伯数字又用了汉字数字,体例不统一,“三千 多”“两万多”应改为“3 000多”和“2万多(或20 000多)”。
第一部分 数字用法规范
六、数字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2、概数、约数的使用要避免表意重复,出现冗余成分。例如:
关于“量”和“单位”的使用规范,1993年,国家技术监 督局发布了国家标准《量和单位》(GB 3100~3102-93), 除古籍类和文艺类出版物外,所有出版物特别是教科书和科技 书刊,在使用量和单位的名称、符号、书写规则时,都应符合 此国家标准的规定。
量和单位涉及面广,使用中容易出错,其不规范用法或错误 用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错误: 20~30万 3—9亿
第一部分 数字用法规范
六、数字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数字的使用在行文中要注意局部体例的统一。在使用阿拉伯数字和汉 字数字都可以时,选择哪一种,要照顾到上下文的体例,尽量让同一句 话、同一段落或同一页的数字体例一致。当然,照顾局部体例的统一, 应该在遵守数字用法规范的前提下,不能为了统一而强改。例如:
三、使用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数字两可的
4、用“多”、“余”、“左右”、“上下”、“约”、“近”、“来”、 “许”等表示约数的数字(包含“几”的约数除外)。例如: 二十多件大衣(20多件大衣) 十(10)余位嘉宾 二十(20)个左右 十三(13)岁上下 三十(30)来岁 近六十(60)人等
但在具体的语境中,用汉字数字还是阿拉伯数字,可灵活掌握, 但要保持局部统一。
4、重排古籍中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数字。
5、竖排文字中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数字(除与外文字母、罗马数字连用 可顺时针90°排版外)。例如:
JZ20Y
任了的七洗
何 问 题 。
, 没 出 过
, 用 了 三 年 多
年 六 月 三 日 买
衣 机 是 一 九 九
型 小 天 鹅
吴 文 勇 家 的
第一部分 数字用法规范
第一部分 数字用法规范
二、应当使用汉字数字的情况
(3)太平天国纪年。例如: 太平天国庚申十年九月二十四日(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1860年11月 2日) (4)中华民国纪年。例如: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 注:新中国成立之后不能再使用民国纪年,引进台湾版图书时要将书中 的“民国”纪年改为公元纪年,特殊需要保留的要加引号。 (5)干支纪年。例如: 庚寅年四月十六日(2010年5月29日) (6)阴历年月。例如:腊月初八 正月十五 五月端午 (7)藏族生肖纪年。例如: 藏历阳木龙年八月二十六日(1964年10月1日)
但有些情况可用省年号,如1988年可省写成“’88”。
年月日的表示方法有几种。如: 1988年3月15日 1988-03-15 其中,不满“10”的月份前面需要补“0”; 1988.3.15 其中,年月日之间用下脚圆点号,不用间隔号或者顿号。
11:30 (错误11︰30 ) 其中,时分秒的分隔符要用冒号,不能用
第二部分 量和单位的用法规范
一、量名称的使用不规范
1.使用了已经废弃的旧名称。例如:
质量(重量) 密度(比重) 电流(电流强度) 粒子注量 (粒子剂量) 质量热容,比热容(比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