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制度史》综合作业(完成)
中国政治制度史作业
中国政治制度史作业第一篇:中国政治制度史作业作业11.秦朝统一后,以(三公九卿)为中央行政系统的主体。
2.宋代(参知政事)的设臵,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权。
3.科举与学校教育的彻底合流,凡“科举者必由学校”是在(明代)。
4.中国古代法律集中体现维护王权制度和父权家长制的基本精神。
(天子)是实际的最高立法人。
5.中国封建社会地方建制的基本结构是(郡县)制度。
6.清军机处成立后(内阁大学士)更无实权,往往作为清政府对某些重臣明升暗降的一种手段。
7.古代中央行政体制从组织机构与相应的官制配臵来看,其中枢系统以(宰相)为核心。
8.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围绕维护皇权而建立的职官体系中,中央官制以(三公九卿)为主干。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范围(社会主义社会)。
10.正式确立嫡长子继承制的朝代是(西周)。
11.清代官制中,(内阁)是名义上的最高行政机构。
12.一般把政体分为(君主制)和共和制两类。
13.预备立宪时期的咨议局是一个(中央)“民意”机构。
14.隋代中央监察机构中负责监察中央官员的是(御史台)15.明代最高地方行政机构是(省)。
16.(启)破坏了禅让制,取被推举出的伯益之位而代之,自此,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
17.明洪武十三年废除宰相制度以后,(六部)成为直属皇帝的全国最高法定政务机构。
18.中国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19.(春秋战国)时期是士阶层的黄金盛世。
20.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共同为名义上的宰相。
21.科举制度是在(1905)年废止的。
22.我国古代军事制度,大致可以(安史之乱)为前后分界点,前期是以征兵制为主。
世兵制和募兵制为辅的时期,后期则是募兵制和征兵制相互参用的时期。
23.1861年设立的总理衙门是一个办理(外交)的机构24.(路)是宋代最高地方行政机构。
25.中国传统社会的国家结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
26.中国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是建立在封建(家庭)制度基础上的一种分拣专制君主制27.中国的奴隶制时代,通常指迄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立国,而止于(春秋)时代的公元前476年的这一长时段的历史28.封建制则是依据(宗法制)原则实行的中国奴隶制下政权组织形式的基本原则29.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是哪一种王伟继承制的基本原则(嫡长子继承制)30.西周中央政府三公以下最主要的政务官是三司,司徒,司马和(司空)31.文武分职的专职官僚体制取代奴隶社会的世卿世禄制是在(战国)32.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共同为名义上的宰相34.清军机处成立后(内阁大学时)更无实权,往往作为清政府对某些忠臣明升暗降的一种手段35.汉武帝时开始重用(尚书)为中朝官以牵制外朝36.宋代在中枢机构中书门下和枢密院之外的最重要的机构是主管全国财政的(三司)37.元地方最高行政组织是(省)38.秦始皇重(法家)治国之术,倡导以吏人为师39.商朝时(商王)是军队最高统帅,常直接统兵打仗40.(战国)时期,贵族世兵制被最后取消,各国开始实行普遍的征兵制41.秦朝统一天下,军事制度整齐划一,(太尉)作为三公之一,掌管全国军政42.唐开元时期,节度使势力急剧膨胀成为佣兵一地,兼有行政,财政等权的地方实力人物,其发展结果最终酿至(安史之乱)43.魏律,晋律和唐律中的八议之条,体现着(儒家)的礼仪学说,法律的道德化成为明显的特点44.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构,三国,两晋,南朝,北魏均称廷尉,北齐改称(大理寺)45.湘军的创始人(曾国藩)46.北洋大臣依据由(直隶总督)兼任47.责任内阁是一个具有(皇族)色彩的内阁作业21、唐后期,监察权力大大削弱,监察制度多有破坏。
福师15秋《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
福师15秋《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一、判断题(共50道试题,共100分。
)1.年号是人死后按其生平事迹褒贬给予的称号。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2.抗日民主政权的基本力量是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主力是工人和农民。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3.清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督抚分寄制中央集权。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4.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学堂教育开始步入系统化。
《章程》规定:学堂正规教育分初、中两级。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5.中国是最早建立监察制度,并将其置于国家主要典制地位的国家之一。
A.错误B.正确正确谜底:B6.九品官人法中三等九品的划分是从XXX提出的性三品中演化而来的。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7.1909年,清政府开始筹办XXX,1910年成立了XXX。
海军官制略如陆军,分为XXX和XXX。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8.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中国国家主权受到破坏,我国的国体基本上已经不是封建国体。
A.错误B.正确正确谜底:A9.国家结构可以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类型两种。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10.国度布局指的是国度团体与部分之间的联系。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11.在政体上,中国仅存在过君主专制和民主共和这两种首要政体形式。
A.错误B.正确正确谜底:B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13.商代的国度机构有“表里服”之分,在商王直接统治区域以外的地方诸侯、伯、甸等地方官吏称为“外服”。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14.中国政治制度史记载了从西周至1949年中国历代国家政治制度。
A.错误B.正确正确谜底:A15.国体研究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国家机关与地方政府的组织及其设置,官员的管理、行政监察以及外交制度等。
A.错误B.正确正确谜底:A16.皇帝要设立一样平常的行政事务机构,如三国的九卿,隋唐的六部九寺五监,明清的部院寺监等中央行政和事务机构,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17.西周时,太史之下有太史、太祝、太卜,号称“三左”;XXX之下有司士、司马、XXX,号称“三右”。
《中国政治制度史》任务1-4
《中国政治制度史》任务1-4《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一次形成性作业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与古希腊和古罗马不同,直接实行( B )。
A. 共和制度B. 君主专制C. 城邦制度D. 联邦制度2.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王朝不惜牺牲国家的利益与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D)。
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3. 中国彻底废除科举制是在( B )。
A. 洋务运动时期B. 清末的1905年C. 戊戌变法时期D. 辛亥革命后4. 从夏代创建王权制度到秦统一中国建立皇帝制度,最高统治者的专称一直是( C )。
A. 皇帝 B. 君主 C. 王D. 总统5. 在尚书的发展演变中,最早拥有出令权是在( D )。
A. 战国B. 秦朝C. 西汉D. 东汉6.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1月,由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民主同盟等政治组织共同举行了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其举行地是( D )。
A. 南京B. 北京C. 上海D. 重庆7. 在中国古代封建专制制度下,统治集团的核心是( A )。
A. 君主B. 丞相C. 三公D. 士族8. 秦及西汉初期九卿中掌民族及外交事务的是( C )。
A. 太仆B. 廷尉C. 典客(大鸿胪)D. 奉常9. 明朝行政管理体制的主体是( C )。
A. 三省六部B. 三省C. 六部D. 一省 10. 清代各省主管本省财政和民政的官员称( A )。
A. 布政使 B. 学政 C. 提督 D. 按察使 11. 在现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中,市制兴起的时期是( D )。
A. 南京临时政府 B. 北洋政府 C. 广州国民政府 D. 南京国民政府12. 明清时主要的司法机关是( B )。
A. 兵部B. 刑部C. 都察院D. 大理寺 13. 中国古代监察体系初具规模、御史监督地方官形成制度是在( D )。
A. 夏商西周B. 春秋C. 战国D. 秦朝14. 我国东汉至元代的监察机构是( A )。
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参考答案1
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参考答案1单选题9.启是从暴力夺取政权的,将传统的首领选举制改为( C )。
A.君主立宪制 B.共和制 C.世袭君主制 D.民主共和制10.从夏代创建王权制度到秦统一中国建立皇帝制度,( C )一直是最高统治者的专称。
A.皇帝 B.君主 C.王 D.总统16.抗日战争时期集党、政、军最高权力的是( A )。
A、国防最高委员会B、国民参政会C、国民政府委员会D、总统18、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的议会的政府是( A )。
A.南京临时政府B.南京政府C.北洋政府D.苏维埃政府二、多选题1、中国政治制度史是研究从夏期至1949年历代( ABC )。
A.国家政权性质B.政体构成形式C.有关国家各种典章制度D.领导制度2、在政体上中国政权存在( BD )。
A.君主制B.邦联制C.民主共和制D.内阁制3、西周早期是由( DE )执掌国家各项任务。
A.御史察B.廷尉C.司徒D.卿事寮E.太史寮5、晚清时期实行“新政”时期所增设的国家机构有(ACD )。
A、商部B、外务部C、巡警部D、学部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嫡子继承制P127古代王位继承制度。
根据嫡子继承制度,择立太子的标准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即以嫡后所生的长子为王位首位继承人;如果没有生子,则在庶子选择,其优先考虑则是妃嫔的家世和本人素质,不考虑是否年长。
2、三省六部P236隋代在前代的基础上更新了中央管制,确立了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中央政务体系,这套制度基本上为唐、宋说承袭,一直影响到明清。
三省即中书、门下、尚书省。
中书省掌管草拟诏令文书,门下省“掌出纳帝命”,尚书综理全国政务。
六部即吏、户、礼、兵、刑、工部,各设尚书、侍郎为正副官。
吏部掌管理的铨选、考课、勋封。
户部管户口、田地、财政和赋税事物。
礼部掌管礼仪、祭祀、学校、贡举等事物。
3、票拟P209所谓票拟,也叫票旨、条旨,对于来自全国各方面的奏章,在呈递皇帝批示以前,先由内阁学士“用小票墨书,贴各疏面以进”,实际上就是“票拟批答”,代拟好“御批”的稿本供皇帝采纳。
华南理工《中国政治制度史》综合作业答案
华南理工《中国政治制度史》综合作业答案《中国政治制度史》综合作业一、名词解释1.答:三公为三个重要职位,分别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协助皇帝总领全国军事;御史大夫,掌监察并帮助丞相处理政务。
而九卿则是泛指政府各部门的主要官员。
九卿当中主要有太常、宗正等。
2. 答:尚书台为官署名,东汉时设置,是实际总领政务的机构,长官名为尚书令、尚书仆射。
尚书台下设三公、吏部、民、客等职位,南朝梁时改称尚书省。
3.答:三司会审是明代在唐代三司推事基础上形成的。
在审判重大、疑难案件时,由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三个中央司法机关会同审理,简称三司会审。
三司会审一般由皇帝下令,三大司法机关承命,审理结果报请皇帝批准执行。
4.答:嫡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它在商代后期已经确立。
宗法制的特点在于区分嫡庶长幼,古代王位继承就是根据嫡子继承制度,一般情况下以嫡后所生的长子为王位首位继承人;如果没有生子,则在庶子选择。
这种制度使皇帝至上的专制制度更加巩固。
5. 答: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个机构;六部是尚书省下属的职能部门,分别为吏、户、礼、兵、刑、工六个部门。
三省六部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开始建立于隋朝,到唐代完善。
三省长官在隋唐均为丞相。
6. 答: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紧密结合。
制度建立于西周,主要分封血缘同姓和功臣为诸侯,以抵御外族侵略。
诸侯实行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负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
前期分封制有力地巩固维护了国家政权,但后期中央权力逐渐削弱。
后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而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又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7.答:改土归流是指将原来统治少数民族的土司头目废除,改为朝廷中央政府派任流官。
它把少数民族土司管理的方式,变成汉族式的官员管理方式。
《中国政治制度史》期末考试题已排版
《中国政治制度史》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一、单选题1.秦以后各朝代政治结构的共同点是( D皇权专制)的统治。
2.中国古代社会直接实行( B 君主专制)的统治。
3.启是从暴力夺取政权的,将传统的首领选举制改为( C )。
4.从夏代创建王权制度到秦统一中国建立皇帝制度,( C王)一直是最高统治者的专称。
.5.明朝张居正主持的赋税制度的改革是(C一条鞭法)。
6.古代官吏致仕的年龄是( A 70 )岁。
.7.明清时代中国的政体是( D 绝对君主制)。
8.在先秦时代占主导的官吏选任制是(A世官世禄制)。
、9.三国魏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属于(A.制度荐举)。
10.晚清时期的国体是(C半殖民地半封建制)。
11.秦汉时九卿中掌民族及外交事务的是( C 典客)。
、12.隋炀帝改革国家组织,增设谒者台和( A 司隶台),与御史台合称三台。
、13.在中国历史上六部职权最大的时期是(D、明朝)14.清代掌管礼仪、学校、科举等事务的是(C礼部)。
15.两汉国家结构与秦代最大不同是(C郡国并存制)16.明代首创的国家组织是(B通政司)17.我国出现“私学”教育是在(B春秋)时期。
18.初创于南朝,后发展为南北朝时对州一级行政长官刺史行使监查的主要官员是(B典签)。
19.北魏宋宇文政权以( D 《周礼》)为本,建立六官制度。
20.在尚书的发展演变中,最早拥有出令权是在(D东汉)时期。
*21.中国古代地主封建制的衰落时期是(B明清)。
22.唐代国家权力中枢组织中,掌封驳之权的是(A门下省)。
23.宋代的三师是( B 太师、太保、太)。
24.元代掌管驿站的机构是( C 通政院)。
25.“秀才”是指通过(A童试)的称谓。
26.标志清政府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是(A设五口通商大臣)。
27.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形成于( D 、秦朝)时期28.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制中由各省主持,在各省贡院举行的考试称(B乡试)。
29.一般认为中国古代领主封建制向地主封建制过渡时期是(A春秋战国)。
《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答案《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一次平时作业一、单选题DBCCCBDBBACAC CCDBAAD1.秦以后各朝代政治结构的共同点是( D )的统治。
A.君主专制B.世袭制C.共和制D.皇权专制2.中国古代社会直接实行( B )的统治。
P59A.共和制度B.君主专制C.城邦制度D.联邦制度3.启是从暴力夺取政权的,将传统的首领选举制改为( C )。
A.君主立宪制B.共和制C.世袭君主制D.民主共和制4.从夏代创建王权制度到秦统一中国建立皇帝制度,( C )一直是最高统治者的专称。
P88 A.皇帝B.君主C.王D.总统5.我国文武分职,文官有相,武官有将,从( C )后期确立起来的。
P68A.商B.西周C.战国D.春秋6.三公九卿形成于( B )。
P229A.春秋B.战国C.秦D.汉7.北魏宋宇文政权以( D )为本,建立六官制度。
A.《礼》B.《礼仪》C.《礼记》D.《周礼》8.把省作为固定行政区的是( B )代。
P270A.宋B.元C.明D.清9.明清时主要的司法机关是( B )。
P326A.兵部B.刑部C.都察院D.大理寺10.我国东汉至元代的监察机构是(A )。
A.御史台B.刑部C.都察院D.大理寺11.明朝张居正主持的赋税制度的改革是( C )。
A.租庸调制B.两税法C.一条鞭法D.摊丁入亩12.古代官吏致仕的年龄是( A )岁。
A.70 B.65 C.60 D.5513.我国推行“封建”是从( C )开始的。
P138A.夏B.商C.西周D.秦14.明朝是以( C )为主体的行政管理体制。
A.三省六部B.三省C.六部D.一省15、秦汉时九卿中掌民族及外交事务的是(C )。
A、太仆B、廷尉C、典客D、奉常16、南京政府考试院,行使公务员的考选和( D )权。
A.审批B.任命C.登记D.铨叙17、明朝时主要的司法机关是( B )。
A.兵部B.刑部C.都察院D.大理寺18、“秀才”是指通过(A )的称谓。
《中国政治制度史》 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试卷代码:7665
《中国政治制度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共30分)
1.政治制度:指统治阶级(统治集团)通过对政权的控制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
2.中央集权制:指的是国家权力机构的联系与运作方式。
即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力隶属关系上,地方绝对听命于中央,中央执掌立法、司法、人事、军政、财政等方面的大权,地方受制于中央并接受中央的监督。
3.通判:通判是一很特殊的官职,既非副知州,也不是知州的下属,有权和知州共同处理一州事务,各州公文只有经过知州和通判共同签署后才有效。
通判还有权监察知州以下各官,西北又称之为“监州”。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皇(王)权、族权和神权关系的比较。
答题要点:皇(王)权、族权和神权三位一体,联系密切。
族权和神权依附皇权,为皇权服务;皇权高于族权和教权,居绝对支配地位。
2.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答题要点:中国封建社会,它既有传统社会的一般性特征,也有历史、文化、经济、政治条件差异下的国情不同而具备的独自特征,主要表现在:
(1)自然经济主导的农耕社会;(2)血缘同构的宗法(家庭)制社会;(3)儒学主导的文化专制社会;(4)礼教为本的伦理型社会;(5)君主专制的社会;(6)汉文化为主导的内敛型社会。
3.简述学习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意义
答题要点:
(1)以史资治,为我国现实政治和政治体制改革服务。
(2)为自身成才和志向的完成奠定基础。
(3)为在中国政治制度只领域形成初步的研究能力奠定基础。
15春福师《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一答案
15春福师《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一答案XXX《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一一、判断题(共50道试题,共100分。
)1.苏维埃政权是XXX领导下的政权,在各级苏维埃组织中,都设有XXX组织。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2.尊号是皇帝在世时接受群臣给予的颂扬之号。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3.中国是最早建立监察制度,并将其置于国家主要典制地位的国家之一。
以御史所执掌的纠举弹劾,巡按考察为核心的监察制度,可以溯源于西周。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4.秦汉御史大夫为最高监察长官,有权对百官实行监察,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5.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6.考试院成立于1930年1月,是XXX的最高考试机关,行使公务员的考选和铨叙权。
A.错误B.正确精确答案:B7.夏代后期(XXX以后)根本确立传子制度,随后又建立嫡子继承制。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8.宋代,县的主要长官是知县。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9.中国古代长期以法家思想作为设官分治的指导原则。
A.错误B.精确精确答案:A10.九品官人法制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选拨与任用制度的综合。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11.明代在省一级由XXX、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别掌管行政、司法监察、军事行政。
三者合称“三司”,官互不统属,分别归中央有关部门管辖。
A.错误B.正确精确答案:B12.XXX时,中央官吏分为中朝(内朝)官与外朝官。
A.错误B.精确正确答案:B13.XXX分全国为十三部(州)监察区,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14.君主专制,是小我集权与宗法血缘关系贯穿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始终,也是XXX、XXXXXX政治制度的一个特性。
A.错误B.精确精确答案:B15.宰相开府施政辅政制是指作为百官之长的宰相可以个人开府,自辟僚属,依照皇帝的政令,独立行使权力。
因此,这类宰相的权力较大。
这种体制主要出现在唐代以前。
中国政治制度史作业(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1一、单项选择题(10 分,每题1 分)ACBCCDCADC二、多项选择题(10 分,每题2 分)1、BCDE2、DE3、BCD4、BCD5、BCDE三、辨析题(35 分,每题 5 分,说明:先回答对或错,再从正确内容的角度简单说明判断的理由)1、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只要有人类,就有政治制度。
答:错。
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中,统治者为组织和维护政权而实施的统治原则和方式的总和,它包括一个国家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2、最早的法律是由原始习惯法转变而来,产生于国家之前。
答:对。
在国家与法的起源上,是法律先于国家,由“习惯”而来,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国家反倒是为了维护法律而产生的3、涂山之会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标志。
答:对。
禹大会诸侯于涂山,在更广阔的地域内树立起了无与匹敌的权威,得到了当时几乎全部诸侯的认同,涂山之会无异于夏朝的“开国大典” 。
所以,一般认为,涂山之会是禹在更大地域内确立和宣示王权的标志,也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标志。
4、王权是周代的政治制度的主体答:错。
周代的政治制度是神权、宗法权和王权紧密结合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其主体。
5、周公“制礼作乐” ,本质上是对殷商“先鬼而后礼”的反动。
答:对。
商代的神权政治,鬼神至上,民众至下,其最终结果不恤民众、惟天惟命,导致灭亡。
周公以“礼”为尚,倡导的是“敬天保民” ,其中固然仍有鬼神的地位,但已有所下降。
6、地主封建的政治制度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是按宗法分封而获得土地的贵族组织的以氏族为单位的集体生产。
答:错。
地主封建的政治制度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不是按宗法分封而获得土地的贵族组织的以氏族为单位的集体生产,而主要是由国家授予土地的农民的小农经济,以及从国家取得土地而从事农业的地主经济。
7、小农经济的个体家庭出现于战国时期。
答:错。
大约在春秋中后期,在一些大国,已出现了小农经济的个体家庭,国家已经对其进行直接的管理,将他们纳入类似战国时期的户籍管理制度之下。
《中国政治制度史》任务1-4
《中国政治制度史》任务1-4的变革 D. 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一次形成性作业 18. 夏启通过暴力夺取政权,启之后经过“太康失国”、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 40 分。
)“少康中兴”,确立了( C)。
1. 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与古希腊和古罗马不同 , 直接实A. 君主立宪制B. 共和制C. 世袭君主制D. 民主行(B) 。
共和制A. 共和制度B. 君主专制C. 城邦制度D. 联邦制度 19. 清末仿行立宪政体,首先试图的改革的是( B )。
2. 1900 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 A. 军事制度 B. 政治制度 C. 教育制度 D. 法律王朝不惜牺牲国家的利益与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D )。
制度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20. 秦及西汉承担宰相职责并被称为二府的是( A )。
3. 中国彻底废除科举制是在( B )。
A. 丞相、御史大夫 B. . 丞相、太尉 C. 太尉、御史大A. 洋务运动时期B. 清末的 1905 年C. 戊戌变法时期夫D. 丞相、大司马D. 辛亥革命后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 4. 从夏代创建王权制度到秦统一中国建立皇帝制度,最 1. 按孙中山的政治设计,为最后达到“授权于民选之政高统治者的专称一直是 ( C ) 。
府”,中国需要经过的三个时期( BCD )。
A. 皇帝B. 君主C. 王D. 总统 A. 议政 B. 军政 C. 训政 D. 宪政 E. 参政 5. 在尚书的发展演变中,最早拥有出令权是在( D )。
2. 西周属卿事寮的政务官有“三事大夫”之称的是A. 战国B. 秦朝C. 西汉D. 东汉( ABC )。
6. 抗战胜利后的 1946 年 1 月,由中国共产党、国民党、 A. 司土(司徒) B. 司马 C. 司工(司空) D. 司民主同盟等政治组织共同举行了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其士E. 司寇举行地是( D)。
《中国政治制度史
福师《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一一、单选题(共16 道试题,共32 分。
)1下面对明代时期,国家组织变化表述错误的是(B)A. 明代废除了宰相制度B. 皇帝朱元璋放弃了绝对君主制C. 明朝的内阁制度的设立D. 明朝宦官专权强盛2. 下面不属于商朝政务官系统的是(D)A. 相B. 三公C. 卿士D. 卜官3. 三司推事,首见于(A )时期。
A. 高宗B. 徽宗C. 玄宗D. 太宗4. 下面不属于汉代破产农民出路的是(A)A. 自杀B. 卖身为奴C. 为人佣工D. 隐附于豪强地主5. (A )帝密建皇储制度,从根本上否定了长期通行的嫡长继承制度,对封建规章和传统礼俗观念也是一项重大变革。
A. 雍正B. 乾隆C. 康熙D. 顺治6. (A )年5月1日,成立了内蒙古自治政府,在我国首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 1947B. 1948C. 1949D. 19507. 儒家政治理论的核心是(C )。
A. 人治B. 法治C. 礼治D. 德治8. (B )以后还另设立军机处,实行双轨辅政制。
A. 康熙B. 雍正C. 乾隆D. 顺治9. 在20世纪后20年里,下面书籍和作者排列错误的是(D)A. 张帆《元代宰相制度研究》B. 钱实甫《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制度》C. 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D. 谢庆奎《中国宰相》10. 从(A )开始,相继出现了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并且长期并存,但三省的具体职掌分工还缺乏明确的规定。
A. 曹魏B. 西蜀C. 东吴D. 西晋11. 下面不属于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思想的是(D)A. 民族B. 民生C. 民权D. 民建12. 三公九卿制形成于(D )。
A. 夏B. 商C. 西周D. 战国13. ( B)朝建立行省,简称为省,是我国省制的开端,A. 宋B. 元C. 明D. 清14. (C )时才专设“守道”和“巡道”,始有固定的辖区和编制,长官称“道员”。
A. 康熙B. 雍正C. 乾隆D. 顺治15. 1928年8月,中国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决定在国民党政府下设立五院,下面不属于五院的是(D)A. 立法B. 司法C. 考试D. 教育16. 公元前(A )年,秦兼并了六国,实现了全国的大统一。
《中国政治制度史》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
《中国政治制度史》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一、单选题1.秦以后各朝代政治结构的共同点是( D )的统治。
A.民主制 B.世袭制 C.共和制 D.皇权专制2.中国古代社会直接实行( B )的统治。
A.共和制度 B.君主专制 C.城邦制度 D.联邦制度3.启是从暴力夺取政权的,将传统的首领选举制改为( C )。
A.君主立宪制 B.共和制 C.世袭君主制 D.民主共和制4.从夏代创建王权制度到秦统一中国建立皇帝制度,( C )一直是最高统治者的专称。
A.皇帝 B.君主 C.王 D.总统5.明朝张居正主持的赋税制度的改革是( C )。
A.租庸调制 B.两税法 C.一条鞭法 D.摊丁入亩6.古代官吏致仕的年龄是( A )岁。
A.70 B.65 C.60 D.557.明清时代中国的政体是( D )。
A、贵族君主制B、君主丞相制C、君主宰辅制D、绝对君主制8.在先秦时代占主导的官吏选任制是( A )。
A、世官世禄制B、乡举里选制C、简选制D、军功、事功选拔制9.三国魏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属于( A )。
A.制度荐举 B.私人荐举 C.官府荐举 D.自荐10.晚清时期的国体是( C )。
A.领主封建制B. 地主封建制C.半殖民地半封建制D.封建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性质11.秦汉时九卿中掌民族及外交事务的是( C )。
A、太仆B、廷尉C、典客D、奉常12.隋炀帝改革国家组织,增设谒者台和( A ),与御史台合称三台。
A、司隶台B、都水台C、殿内省D、少府监13.在中国历史上六部职权最大的时期是( D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14.清代掌管礼仪、学校、科举等事务的是( C )。
A、吏部B、户部C、礼部D、国子监15.两汉国家结构与秦代最大不同是( C )A、郡县制B、属国制C、郡国并存制D、监查制26.明代首创的国家组织是( B )A、都察院B、通政司C、大理寺D、六部17.我国出现“私学”教育是在( B )时期。
答案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册姓名班级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总计20分;每小题只有唯一正确答案,多选不得分;)。
1.秦以后各朝代政治结构的共同点是( D )的统治。
A.君主专制 B.世袭制 C.共和制 D.皇权专制2.中国古代社会直接实行( B )的统治。
P59A.共和制度 B.君主专制 C.城邦制度 D.联邦制度3.启是从暴力夺取政权的,将传统的首领选举制改为( C )。
A.君主立宪制 B.共和制 C.世袭君主制 D.民主共和制4.从夏代创建王权制度到秦统一中国建立皇帝制度,( C )一直是最高统治者的专称。
P88 A.皇帝 B.君主 C.王 D.总统5.我国文武分职,文官有相,武官有将,从( C )后期确立起来的。
P68A.商 B.西周 C.战国 D.春秋6.三公九卿形成于( B )。
P229A. A.春秋 B.战国 C.秦 D.汉7.北魏宋宇文政权以( D )为本,建立六官制度。
A.《礼》 B.《礼仪》 C.《礼记》 D.《周礼》8.把省作为固定行政区的是( B )代。
P270 A.宋 B.元 C.明 D.清9.明清时主要的司法机关是( B )。
P326A.兵部 B.刑部 C.都察院 D.大理寺10.我国东汉至元代的监察机构是( A )。
A.御史台 B.刑部 C.都察院 D.大理寺11.明朝张居正主持的赋税制度的改革是( C )。
A.租庸调制 B.两税法 C.一条鞭法 D.摊丁入亩12.古代官吏致仕的年龄是( A )岁。
A.70 B.65 C.60 D.5513.我国推行“封建”是从( C )开始的。
P138 A.夏 B.商 C.西周 D.秦14.明朝是以( C )为主体的行政管理体制。
A.三省六部 B.三省 C.六部 D.一省15、秦汉时九卿中掌民族及外交事务的是( C )。
A、太仆B、廷尉C、典客D、奉常16、南京政府考试院,行使公务员的考选和( D )权。
A. A.审批 B.任命 C.登记 D.铨叙17、明朝时主要的司法机关是( B )。
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与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一次平时作业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总计18分;每小题只有唯一正确答案,多选不得分;请将正确答案写在题干括号里)。
1.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与古希腊和古罗马不同,直接实行( B )。
A.共和制度B.君主专制C.城邦制度D.联邦制度2.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政体属于( B )。
A.贵族君主制B.贵族君主制向专制君主专制的过渡C.君主丞相制D.君主宰辅制3.我国文武分职,即文官有相,武官有将制度确立的时期是在( C )。
A.商朝B.西周C.战国D.春秋4.为中国近代工商业奠定了一定基础的是历经30余年的( B )。
A.太平天国革命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5.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王朝不惜牺牲国家的利益与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D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6.中国彻底废除科举制是在( B )。
A.洋务运动时期B.清末的1905年C.戊戌变法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后7.晚清时期中国的国体是( C )。
A.领主封建制B. 地主封建制C.半殖民地半封建制D.封建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性质8.标志着现代政治制度的确立是( D )。
A.戊戌变法B.清末君主立宪C.晚清政治制度的变革D.中华民国的建立9.夏启通过暴力夺取政权,启之后经过“太康失国”、“少康中兴”,确立了( C )。
A.君主立宪制B.共和制C.世袭君主制D.民主共和制10.从夏代创建王权制度到秦统一中国建立皇帝制度,最高统治者的专称一直是( C )。
A.皇帝B.君主C.王D.总统11.我国开始推行“封建”是下列那个朝代( C )。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12.中国历史上王位传子制度的“家天下”开始于( A )。
A.夏朝B.商朝C.西周朝D.秦朝13.秦以后各朝代政治结构的共同点是( D ) 。
A.君主立宪制B.世袭制C.共和制D.皇权专制14.结束中国封建专制制度是由于( B )。
(0414)《中国政治制度史》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414)《中国政治制度史》网上作业题及答案1:第一次2:第二次3:第三次4:第四次5:第五次6:第六次1:[判断题]清代监察组织中,六科与都察院处于并立的独立地位。
参考答案:错误一名词解释1、《学记》《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学记》的内容极为丰富与深刻。
在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原则与方法、教师等诸多方面都作出了论述。
《学记》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为中国教育理论的发展树立了典范,其历史意义和理论价值十分显著。
它的产生意味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专门化的形成,是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良好开端。
2、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用于检查在活动过程中被评者的进展或进步情况,用以调节活动进程,通过反馈信息保证目标顺利实现。
如在教学中,当一单元或一个章节学习完后,作一次测验,以检查学生学习进展情况,调整和改进整个教学工作,对学生进行及时指导,以帮助学生完全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这种评价可以及时探寻影响质量和目标实现的原因,以便立刻采取措施加以补正,以免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3、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
它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等为基础,应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形成教学方案,分析评价其结果并修改方案的过程。
4、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认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得以充分发挥,让教学过程处于师生协同活动、相互促进的状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简答题1、简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一生从事教育理论的实践工作,不断探索自己的教育理论体系,是19世纪中叶和末叶“赫尔巴特学派”的创始人,是第一个试图把教育建立为一门科学的理论家,也是最早将教育建立在心理学体系上的教育家,其主要的教育思想有:(1)教育目的: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有美德的人,培养有完善道德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政治制度史》综合作业一、名词解释1.三公九卿三公九卿制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汉时期。
所谓三公即:丞相,“掌呈天子,助理万机”,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协助皇帝总领全国军事;御史大夫,掌监察并帮助丞相处理政务。
所谓九卿,是泛指政府各部门的主要官员,也称之为诸卿或列卿。
九卿的设置主要有太常、宗正、卫尉等。
2. 尚书台官署名,东汉时设置,又称"中台",为实际总领政务的机构,长官尚书令、尚书仆射。
尚书台下设三公、吏部、民、客、二千石和南北两主客六曹分领事务,南朝梁时改称尚书省。
3.三司会审制三司会审是明代在唐代三司推事基础上形成的。
在审判重大、疑难案件时,由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三个中央司法机关会同审理,简称三司会审。
三司会审一般由皇帝下令,三大司法机关承命,审理结果报请皇帝批准执行。
4.嫡子继承制是中国古代宗法社会王权制度的体现形式,宗法制的特点在于区分嫡庶长幼,嫡长子继承制在商代后期已经确立,古代王位继承就是根据嫡子继承制度,一般情况下择立太子的标准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即以嫡后所生的长子为王位首位继承人;如果没有生子,则在庶子选择。
这种嫡长子继承制的出现,使政治上一人独尊的专制制度更加巩固。
5. 三省六部隋唐时期国家组织的核心制度。
隋朝改革国家组织,开始建立三省六部制为核心的国家制度,到唐代完善这种制度。
隋代三省为内史(掌拟诏制令权)、门下(掌封驳权)、尚书省(掌行政权),唐代为中书(内史省改名)、门下、尚书省。
三省长官在隋唐均为丞相。
六部是尚书省下辖的六个具体职能机构,分别为吏、户、礼、兵、刑、工部,长官为尚书。
六部成为当时及后世中国主流的国家行政职能机构。
6. 分封制中国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
西周灭商和东征以后,曾分封同姓和功臣为诸侯,以为藩屏。
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
战国时,各国仍多分封侯君,但侯君已多不掌握封地的政权和军权,而且封地褊小,多不世袭。
秦始皇统一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汉初又兼采之。
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封国的官吏全由中央任免,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
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制,其性质不全相同。
7.改土归流是明清两代对云贵川桂等地区少数民族的管理和改革制度,“土”即土司制度,“流”指朝廷随时任命的流官。
改土归流就是废除土司制度,改行与内地府州县相同的行政管理制度,官员由朝廷任免选拔流官充任而废除世袭。
8. 翰林学士官名。
唐玄宗时舍学士院,挑选用文才的朝臣任翰林学士,德宗时,翰林学士得以随侍皇帝左右,充任顾问,起草机密诏书,权力日重,有"内相"之称。
9.郡县制确立于战国时期而被后世广泛采行的地方行政区划制。
春秋时代中期随分封制被兼并战争破坏,大国开始将兼并小国改为县作为地方行政区划,郡的设置比县稍晚,且规格比县要低,战国时出现郡管县。
郡的长官为“守”或“太守”,负责一郡行政、军事和财政。
县的长官称“令”或长,主管全县军政事务。
汉代以后州、路、行省先后取代郡成为一级行政区,而县制则沿用至今。
二、简答题1.皇帝制度的特点是什么答:第一,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借助神的威灵,突出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第二,皇帝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绝对的权力。
第三,全体官僚都是皇帝的臣仆,庞大的国家机构都是君主的办事的机构。
2. 简述均田制的内容答:(1)男子15岁以上,授种粟谷的露田40亩,妇人20亩。
奴婢同样授田。
耕牛1头授田叨亩,限4头牛。
授田视轮休需要加倍或再加倍。
授田不准买卖,年老或身死还田,奴婢和牛的授田随奴婢和牛的有无而还授。
(2)男子授桑田20亩。
桑田世业,不必还给国家,可传给子孙,可卖其多余的,也可买其不足20亩的部分。
产麻地男子授麻田10亩,妇人50亩,年老及身死后还田。
3. 元代"一省制"概述答:元朝正式废除三省制而实行一省制,以中书省为全国政务中枢(其间虽三次设立过尚书省,但不领宰相事而只是主管全国财政,相当于宋代的三司使司,且旋置旋废,不为定制)。
执掌最高军政事务的仍为枢密院,但地位较中书省低。
长官为枢密使(由太子兼任),其下有枢密副使、同知院事等官。
4.简秦朝时期三公的涵义及职能。
答:三公指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由丞相府、太尉府、御史大夫寺构成中央的中枢核心机构。
丞相(也称相国)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掌军政,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御史大夫为副丞相,兼掌监察百官。
5.春秋战国时期的宰相制度萌生情况概述。
答:春秋时期,各国中央一级的主要职官仍承袭西周制度,尚无太多的变化,但宰相制度确已显端倪。
各国都相继出现君主之下执掌朝政的职官。
他们的职掌和地位相当于后来的宰相。
各国的最高执政这时也有直接称"相"的。
战国时期,宰相制始告初步形成。
名称虽不一致,职掌却是相同的,协助国王处理全国政务,由国王任免。
这一时期的宰相多为客卿,由布衣而置相位者为数不少。
6.简述汉代“对策”与“射策”的考试方法。
答:对策始于汉文帝,主要应用于贤良方正等科。
又称策问或策试。
即由皇帝提出问题,由应试者作口头或书面的回答。
策问内容主要是时政、经义等方面。
射策类似于抽签考试。
即由主考官先拟出许多道题。
将试题分别写在竹(木)简上,封存后致于案桌之上,考试时由被试者随意抽取。
进行当场解答。
依据回答的优劣分为甲乙二等。
射策的考试对象主要是明经及博士。
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家经义。
7.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特点第一,君主专制、个人集权与宗法血缘关系、婚姻裙带关系贯穿在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始终。
第二,政权与神权相结合,以神权作为论证政权合理性的依据,以政权和神权作为制定制度的标推,是一切剥削阶级政权的共同手段。
第三,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结合,儒家学术思想长期影响古代政治制度,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伦理道德和传统思想依然是难以回避的问题。
第四,贵族特权和官僚政治伴随着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始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日益加强,显示出政治制度的集权化、严密化、严酷化和任意化的特点。
第五,在高度君主集权制度下,行政权力包揽一切,使中国政治制度史出现人治的特点。
第六,政治制度公开承认不平等的原则,肯定社会等级差别,承认特殊权利阶层,对不同的阶层采用不同的对待方法。
第七,中国一直是地域辽阔的多民族的国家,不论是以汉族统治集团为主,还是以其他民族统治集团为主建立的政权,都曾经实行“因俗而治”的政治制度。
8.唐代宰相制度的基本特征?答:第一,群相制。
宰相是集体的而非个人。
第二,有共同的办公地点和集体议事会议称为"政事堂"。
第三,既有分工,又集体议政。
决策、审议、执行三大系统有机结合,办事效率高,政策性失误相对较少,有利于唐代政局之相对稳定。
第四,科举进士逐渐成为宰相来源的主体。
唐代大兴科举,科举宰相日益增多并逐步成为中枢系统的主体。
第五,使相制。
唐代后期,有一种特殊的宰相称为"使相",多指节度使兼宰相。
这种使相实为优崇性职务,并不过问宰相政事,因此并非实际上的宰相,至于以宰相衔兼地方节度使、盐铁使等的也可称为"使相"。
但这种宰相兼任外官的使相,回朝后一般还继续行使宰相权力,这与以外官兼宰相的"使相"有所不同。
9.简述国民党一党专制的发展阶段答:第一阶段,自国民党政府成立到抗日战争爆发,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发挥国民党的具体职能。
第二阶段,抗日战争时期,以国防最高委员会统一指挥党政军,并代行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委员会的职权,从而形成党政军一体化的集权制度。
第三阶段,抗战胜利到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溃败。
总之,在国民党一党专制下,国民党不仅以党治国,而且是以党员治国,全面控制政权,完全违背了孙中山的以党的主义治国,最后达到宪政国家的目的,更违反了中国人民长期以来追求政治民主化和国家现代化的发展潮流。
三、论述题(9分)1、试述中华民国政治制度的形成和特点。
答: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共和政体,民国元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但宪法并没有达到人们的期望佳值,却成为政治家手中的政治斗争工具。
从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到1914年1月国会被强令解散,是所谓“政党政治”的时代。
实行政党政治是民国初年风靡一时的潮流。
民初政党政治的举与初步发展,标志着政治主体的近代化、政党化,政治形态由皇机政治转身政党政治。
但从民国初年到北洋军阀主政时期,基本上是采取硬性移植西方制度的办法确立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体系的,只能成为失败的试验。
如何建立适合当时国情的国家,孙中山的“建国三时期”学说提出了建立理想中的民族国家的设想。
但孙中山这种建立在个人权威之上的政治设想,也就决定了他的继承者必然要走上“一党专制”和“以人治国”之路,走向国民党一党专政和个人独裁体制。
1927年,国民政府开始了为期10年勉强维持统一的局面,而在国民党一党专制的情况下,中华民国政治制度体系没有得到完善,反而走向政治党化,实行党在国家之上的所谓“党制”体制。
政治党化和“党国”体制,使得政治制度的结构形式类似现代国家,但在实际上却成为国民党实行统治的工具,根本没有起到现代政治制度所应该起到的管理和规范社会的作用,只是继承了中国封建政治的传统,又采用了部分资本主义政权的管理形式,又吸取法西斯主义个人独裁制的特点,是一种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混合的政治制度。
中国现代政治制度自出现以来,受到世界上三大政治治理模式的影响:一是德、意、日法西斯主义的独裁治理模式,在20世纪30年代曾经喧噪一时,对当时的中国有很深的影响。
二是英、美式的资产阶段民主治理模式,从兴中会、强学会到以后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都将此作为追求的目标。
三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模式,经过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中国人民终于选择了这种治理模式。
2、分析古代地方行政体制的利弊和特点。
答:(1)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权,不允许有相对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2)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必须抓紧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
(3)地方基础行政组织的超稳定与人身控制。
弊端:首先地方没有一定的自主权,就不能有效在实理治理,其次,造成地方官对君主和中央的绝对依赖。
3、论述中国古代诉讼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答:(1)自诉:分口头诉讼和书状诉讼。
在严格的程序下,必须有书状的形式。
(2)举诉:是被害人以外的人向司法机关举告犯罪人,是有一定限制的。
(3)官诉(公诉):官诉是以官府的名义起诉。
公诉是以国家的名义将刑事嫌犯提交法庭审判。
(4)自首:是犯罪人在罪行被发觉前主动向司法机关投案,坦白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和经过,表示愿意接受审判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