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生态学绪论.ppt
园林生态学 绪论
![园林生态学 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1f40854933687e21af45a91b.png)
城市的发展
自然条件:大河冲积平原区; 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冲破自然束缚向外扩张拓展
2014年11月29日
《园林生态学》
绪-21
城市化
城市化(urbanization)—通常是指农业人口转化为
城市人口的过程。其表现为: – 空间上城市规模的扩大 – 数量上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非农业人口 – 质量上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城市化水平一般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 表示。
2014年11月29日
《园林生态学》
绪-22
城市化
2014年11月29日
《园林生态学》
绪-23
城市化
城市化带来的城市问题:
城市人口问题、交通问题、住宅问题、环境问题、资 源问题、社会问题等。 以城市环境问题的影响最为严重,已经危及到人类自 身的生存
2014年11月29日
园林生态学(全套381页PPT课件)
![园林生态学(全套381页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66a64bdeff9aef8951e061d.png)
6.2 生态系统调控机制的研究
➢生态系统是一个自调控系统,加强对自然、半自然和人工等不同生态 系统自调控阀值的研究,以维持其正常运行机制; ➢研究自然干扰和人类活动引起局部和全球环境变化带来的一系列生态 效应; ➢研究生物多样性、群落和生态系统与外部限制因素间的作用效应及其 机制。
6.3 生态系统退化机理、恢复模型及其修复
5 生态学发展现状
1. 在研究社会问题中的重新定位; 2. 研究对象的时空尺度不断拓展; 3. 研究的内容向过程和预测发展; 4. 新分支在学科交融中不断产生; 5. 研究方法与手段在集成中创新。
5.1 生态学的崭新定位
当代生态学研究更加紧密地结合社会和生产中的实 际问题,不断突破其初始时期以生物为中心的学科界定,愈
泛义生态学,运用基础生态学原理、规律及 哲学思想来指导其他工业、企业以及社会管理 和政治领域中的问题,它是生态学向周围的扩 展与延伸。
4 生态学的形成
➢1866年,E.Haeckel(德国动物学)提出“生态学”,标志 着近代生态学的诞生。
➢1935年,A.G.Tansley(英国生态学家)提出“生态系统” 概念。
来 愈注意走近大众,与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结合,并成
为政府决策与行动的基础。 如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鄱阳湖生态
经济区、鄱阳湖探湖工程
生态学的新定位
“生态学是科学与社会的桥梁”---
H.T.Odum(美国) ; 1997。 现已经成为在解决当前社会和环境问题时广泛应用
的名词和象征。
生态学的新定位
人类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
生态伦理学
污染生态学
生态经济学
生态毒理学
区域生态学
保育生态学
园林生态学课件第1章 园林植物与环境
![园林生态学课件第1章 园林植物与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14a7803aa1c7aa00b42acbcb.png)
在春节开花的牡丹 通过光周期诱导
四、环境因子的生态学分析
(3)光质对园林植物的影响 光质对园林植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不同光谱 成分对植物形态建成和生理生化作用有不 同的生态效应。光是太阳的辐射能以电磁 波的形式投射到地球的辐射线。太阳辐射 光谱中,能被植物叶片吸收、具有生理活 性的光,是波长在400-700nm之间的可见 光,这也是植物所能利用来进行光合作用 的主要光谱区间,称为光合有效辐射。
四、环境因子的生态学分析
虞美人的花(开花需要 大量水分)
四、环境因子的生态学分析
(2)水分与植物的分布 水 分对植物的分布有密切关 系。地球上由于水分分布 的不均匀,表现出各种各 样的植被类型,从全球角 度来说,水分分布以拉丁 美洲最多,欧亚次之,非 洲最少;我国降雨量的分 布是则南多北少,东多西 少,植被类型也随之变化。 比如我国东部和南部主要 为森林分布区,而西北部 主要为草地和荒漠区。
第一节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
自然环境由大到小分可为宇宙环境、地球环境、 区域环境、生境、小环境和体内环境等。
① 宇宙环境 宇宙环境是指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 宇宙空间,也称为星际环境。宇宙环境对地球环 境产生了深刻影响。
② 地球环境 地球环境又称全球环境,主要是以 生物圈为中心,包括与之相互作用、紧密联系的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共5个圈层。
几种不同的生态因子
三 生态因子的分类
(二)生态因子的分类 (1)按性质分为
▪ 气候因子:温度、水分、光照、风、气压和 雷电等
▪ 土壤因子:如土壤结构、土壤成分的理化性 质及土壤生物等
▪ 地形因子:如陆地、海洋、海拔高度、山脉 的走向与坡度等
▪ 生物因子: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 各种相互作用
景观生态学课件第一章绪论
![景观生态学课件第一章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68e9033ba32d7375a41780d3.png)
景观生态学核心概念框架
系统整体性 景观结构 景观功能 景观演化 景观管理 自然性 演化不可逆 多重价值判断 景观异质性 镶嵌结构 生态流 人文性 人类主导性 格局尺度性
28
生态
经济
美学
29
二、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和理论体系尚待完善,它在形成和发展过 程中,汲取了生态学、地理学和其他学科的现有理论,这些 理论可以说是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1、系统论; 2、耗散结构理论; 3、尺度效应与等级理论; 4、景观异质性与景观格局和过程; 5、空间镶嵌与生态交错带; 6、景观连接度与渗透理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7、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 8、异质种群理论。
《生态学报》《地理学报》《环境科学进展》《生态学杂志》 《环境科学》《城市规划》《自然资源学报》
引言
1.生态学主要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一门多分支的学科
3
地球上生物和人的生存与发展是所处的环境密切相联系的。
研究对象包括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等层次。 发展动力来自20世纪60年代后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
景观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分类、评价、规划、管理。
其原理方法对促进景观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有直接指导作用, 是人们从宏观方面认识自然并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有力手段。 应用领域:农业、林业、城市规划、园林设计、自然保护、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环境治理、资源开发利用等。 4.景观生态学是一门发展历史不足百年的年轻学科 产生和发展来自人们对大尺度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 其理论和方法主要来源于现代生态学和地理科学的发展。 景观生态学中的一些概念和理论还不成熟有争议待完善。
30
三、景观生态学的主要特点
园林生态学第一章绪论
![园林生态学第一章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6ec73fc2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43.png)
• 2. 园林学的发展历程
西方园林发展始于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18-19世纪进入园林的 发展期,20世纪走向繁荣鼎盛期; 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园林发史上享有盛明,明清时进入古典园林 的鼎盛时期,但随着王朝的瓦解,中国的园林发展便一蹶不振。
Company Confidential
(1)西方园林史
a. 14、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法国等发展了古典文化艺术。 b. 18世纪中叶,欧洲的大城市出现公园 c. 19世纪下半叶,美国园林之父、造园大师欧纪下半叶欧姆斯特德规划设计
纽约中央公园、波士顿和华盛顿的公园绿地系统。 d. 1900年哈佛大学首开园林学课程 f. 20世纪60年代,环境问题引起园林学者的重视。
4. 园林生态学与其他学科关系
(1)园林生态学与人类生态学 (2)园林生态学与园林学 (3)园林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 (4)园林生态学与城市生态学 (5)园林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
Company Confidential
5. 园林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1)造园(传统园林和古典园林),它属于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与 城市生态系统。它提供人们休憩和营造景观美的场所。 (2)园林绿化,它隶属城市生态系统。目前,我国各大城市中普遍存 在林木稀少、楼房和人口密集,工业和交通的发展产生了大气污染、 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热岛效应”等一系列城市或半自然生态系统。由人类文化圈与自然 生物圈交互作用面成。
(3)介绍与园林密切相关的城市生态系统 (4)详细阐述园林生态学最关注的热点、实践问题。
Company Confidential
THANKS FOR YOUR TIME.
Company Confidential
《园林生态学》课件
![《园林生态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66f642c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35.png)
共生类型
共生根、共生叶、共生气 生生物
共生实例
豆科植物与固氮菌的共生 、地衣共生体
他感作用
定义
一个物种释放的化学物质对另一个物种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其生长和繁殖。
他感物质
植物次生代谢物、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
他感作用机制
抑制生长、降低繁殖力、增加死亡率
他感作用实例
某些植物释放的化学物质抑制杂草的生长
物质循环
总结词
物质循环是生态平衡的基础,它有助于维持园林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详细描述
在园林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 到多个生物和化学环节。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 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同时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 存在植物体内。动物通过摄食植物或其他动物获取营养 物质,并通过排泄和死亡回归到环境中。微生物则通过 分解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供植物重新利用 。这些过程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着园林生态 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动物与微生物
引入有益的动物和微生物,促进生态平衡和 自然演替。
生态设计实践案例
某城市公园
通过地形改造、水体净化、植被 恢复等措施,将该公园打造成一 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环境优美的
城市绿肺。
某别墅庭院
根据别墅风格和业主需求,设计了 一个融合自然与人文的庭院,提供 休闲、观赏、娱乐等功能。
某校园绿化
结合校园文化和教学需求,对校园 进行生态化改造,营造宜人的学习 环境。
人休闲空间 。
生态设计要素
地形设计
根据自然地形地貌,结合功能需求,进行地 形改造,营造丰富的空间变化。
植被设计
选择乡土植物,构建乔木、灌木、地被等多 层次的植物群落,提高生态效益。
园林生态学绪论
![园林生态学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6310ef27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69.png)
园林生态学绪论园林生态学——自然与社会的桥梁教材:冷平生主编. 园林生态学(第1版).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参考书目:李博等. 生态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许绍惠, 徐志钊. 城市园林生态学.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孙儒泳, 李博等. 普通生态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曹凑贵等. 生态学概论.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冯采芹. 绿化环境效应. 北京: 中国环境出版社, 1992杨士弘等. 城市生态环境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吴征镒等. 中国植被.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0杨京平等. 生态工程恢复技术.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J. L. Chapman, M. J. Reiss. 生态学?a?a原理与应用(第二版)(影印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2001何兴元等. 城市森林生态学研究进展.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中国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J 137-90).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标准. 北京:标准出版社,1990钟林生赵士洞等. 生态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教学时数:45课时 2.0学分考试形式:闭卷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笔试):60%绪论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城市化与现代园林发展园林生态学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一、生态学的起源Ecology源于希腊文oikos + logos,意为“住所、栖息地”和“学科、学问”。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居住环境的科学,也就是管理自然界生物的科学。
生态学起源于植物地理学和植物生理学,其英语词根与经济学相同(Ecology、Economics),因此生态学在早期又译为“自然经济学”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二、生态学(ecology)的定义德国动物学家E.赫克尔(E. Haeckel)于1866年首次提出。
并解释为研究生物在其生活过程中与环境关系的科学;美国生态学家E.P. Odum于1956年解释为:综合研究有机体、物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科学;中国生态学会创始人马世骏于1980年解释为: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目前通用的观点:●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园林生态学课件绪论-第二章
![园林生态学课件绪论-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baf058c24028915f804dc2ce.png)
因此他提出“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 量状况的食物的量”,后人称之为Liebig 最小因子定律。E.P.Odum:补充两点:一 是Liebig定律只能严格地适用于稳定状态, 即能量和物质的流入和流出是处于平衡的 情况下才适用;二是要考虑因子间的替代 作用。
(三)谢尔福德耐性定律(Shelford’s law of tolerance)
二、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1.综合作用 2. 主导因子作用(非. 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
5. 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
1.综合作用
生态因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任 何一因子的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其它因子的 变化。例如:水体温度与溶解氧的关系
温度(℃) 0 10 15 20 30 淡 水 ( m l/L) 10.29 8.02 7.22 6.57 5.57 海 水 ( m l/L) 7.97 6.35 5.79 5.31 4.46
生态学家V. E. Shelford于1913年研究指出,植物 的生存需要依赖环境中的多种条件,而且植物有机 体对环境因子的耐受性有一个上限和下限,任何因 子不足或过多,接近或超过了某种植物的耐受限度, 该种植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甚至灭绝。这就是 Shelford耐受定律。植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 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是植物对这种生态 因子的耐受范围,可以用钟形耐受曲线表示。
2.主导因子作用(非等价性)
主导因子:在诸多的环境因子中,有一个对 植物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子。 对植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 有1~2个是起主要作用的主导因子。主导因 子的改变常会引起其他生态因子发生明显变 化或使植物的生长发育发生明显变化,如光 周期现象中的日照时间和植物春化阶段的低 温因子就是主导因子。
园林生态学 ppt课件
![园林生态学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dc8ab73a1c7aa00b42acb71.png)
❖ 堵塞气孔,减弱光和、呼吸、蒸腾作用;重金属污染物, 对植物产生毒害。
2020/11/13
12 21
Company Logo
❖ ㈢园林植物的抗性
❖ 定义:指在污染的影响下,能尽量减少受害,或受害后能很 快恢复生长,继续保持旺盛活力的特性。
❖ 抗性强弱取决于植物本身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
第三章 园林植物与城市物质环境
1 第一节 城市水文、城市水污染与园林植物的生态关系 2 第二节 城市土壤、土壤污染与园林植物的生态关系 3 第三节城市大气环境与园林植物的生态关系
2020/11/13
1
Company Logo
第三节 城市大气环境与园林植物的生态关系
❖ 1大气圈:指地球表面的大气层。
❖ 柠檬、茴香、桉树、云杉、冷杉、刺柏和石竹, 能有效预防水痘和麻疹。
❖ 冷杉属、臭椿、桦、栎等的挥发物质能杀死白喉、 伤寒、痢疾杆菌等。
2020/11/13
27
Company Logo
松科、柏科、木兰科等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丁 香花香能使牙痛好转。
❖ 鸡血藤的挥发物质,可抑制人体交感神经的兴奋, 促进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使人体放松。
❖ 负离子不仅能促成人体合成和储存维生素, 强化和激活人体的生理活动,因此它又被称为" 空气维生素",认为它像食物的维生素一样,对人 体及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 在医学界,负离子被确认是具有杀灭病菌及净化 空气的有效手段。负离子与细菌结合后,导致细 菌死亡,最终降沉于地面。空气中带负电的微粒 使血中含氧量增加,有利于血氧输送、吸收和利 用,具有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能力 ,增强人体肌能,调节肌体功能平衡的作用。
园林生态学绪论
![园林生态学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d28143d476eeaeaad1f33086.png)
(4)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
(1)1962 年美国的女生态学家卡逊编著《寂静的春天》 (2)1962 年的 IBP 计划(国际生物学计划) 1971 年的 MAB 计划(人与生物圈计划) 现在的 IGBP 计划(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 (3)1972 年 6 月瑞典斯德哥尔摩 “ 人类环境大会 ” , 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 (4)1992 年 6 月巴西里约热内卢 “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 大会 ” ,制定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气候变化 公约》、《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申明》、《里约热内卢 宣言》。生态学开始配合经济发展探讨定量调节控制生 态系统的理论与方法,生态系统工程进入许多生产领域 。
园林生态学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cology
主讲教师:卫新菊 山西师范大学生命学院
园林生态学
绪论——Introduction
1、教学目的:通过对此内容的学习,使学生 初步了解生态学的发展过程发展阶段,掌握生 态学的一些基本定义及其研究对象,介绍园林 生态学研究的几个重要方面。 2、基本要求:掌握生态学几个基本概念及生 态学的研究对象,了解生态学的几个发展时期 及现代园林的发展,初步认识园林生态学。 3、教学重点与难点:生态学的基本定义和研 究对象。
(3)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
(1)1935 年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列( A. G. Tansley )第一次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2)1941 年美国年轻生态学家林德曼 ( R. L. Lindeman )提出食物链中能量 利用的 “ 十分之一定律 ” 。 (3)1952 年 E. P. Odum 发表了《生态 学基础》,第一次以生态系统为中心建立 了完整的生态学。
园林生态学课件-生态系统生态学
![园林生态学课件-生态系统生态学](https://img.taocdn.com/s3/m/94f7b1180975f46526d3e152.png)
季相(春花、夏叶、秋果、冬枝) 长期变化(演替)
营养结构:人为干预较大,关系简单
10.5 园林生态系统
10.5.2 园林生态系统的功能
① 净化空气,调节气候 ② 维持土壤自然特性 ③ 减缓自然灾害 ④ 保护生物多样性 ⑤ 供给人类休闲娱乐、教育 ⑥ 保护水土、减弱噪音 ⑦ 维持碳氧平衡
10.5 园林生态系统
课后作业
1.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2. 以校园为例,说明园林生态系统的组成特点 3. 当前城市生态系统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10.4 生态系统基本类型
10.4.5 城市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
① 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② 土地占用和土壤变化 ③ 气候变化与大气污染 ④ 用水短缺与水污染 ⑤ 人口密集与绿地不足 ⑥ 乡镇生态问题严重
10.5 园林生态系统
园林生态系统(landscape architecture ecosystem):
能量流动
10.2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1)能量流动
Lindemen 定律: 只有1/10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
级 生态金字塔: 营养级由高到低排列而成的塔形图。
10.2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2)物质生产
初级生产: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 总初级生产量(GP):初级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总量。 净初级生产量(NPP):除去呼吸消耗剩余的净有机物质的量。 净初级生产力: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净初级生产量(t·hm-2a-1)
10.2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10.2.2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 食物链 (food chain)
2 食物网 (food web)
➢生物富集作用 (bioenrichment)
园林生态学课件第一章城市环境与生态因子ppt
![园林生态学课件第一章城市环境与生态因子ppt](https://img.taocdn.com/s3/m/23b6ba9e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4b.png)
一、生态因子的分类
1、气候 2、土壤 3、地形 4、生物 5、人为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二、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
1、综合作用 自然不存在孤立的生态因子,也不存在单
不同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3、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s):使生 物生长、发育受到限制甚至死亡的因子称 为限制因子。
End
5. 直接性与间接性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三、生态因子作用的基本原理
1、最小因子定律(law of minimum):植 物的生长取决于处于最小量状况的资源的 量。
Eg:热带植物 如槟榔、椰子等要求日平均温度在18℃以上 才能开始生长;
一因子构成的生态环境, 生态因子间总是 互相促进、相互制约。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2、主导因子与非等价性
生态环境中各因子地位不同,一般情况 下,其中有一个或几个因子对其它因子的 变化起主导作用,该因子即为主导因子。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4. 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
不同年龄阶段或发育阶段有不同需求, 不同阶段同样生态因子或其组合的生态 作用不同。
园林生态学课件
![园林生态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4125d55f12d2af90342e64d.png)
园林生态学——绪论一、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一)、生态学概念的形成及其研究对象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植物生态学就是研究植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最早由德国学者E. Haeckel于1866年提出Ecology一词。
1935年英国学者Tansley提出生态系统(Ecosystem)的概念。
标志着现代生态学科的形成。
2、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生态学主要研究生物个体到生物圈各个层次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规律。
包括:生物个体、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区域生态系统、与生物圈各个水平的生态关系。
3、生态学的任务A、揭示生物个体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规律;B、揭示环境对生物种群、群落的影响,以及种群间的相互关系;C、阐明生态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高系统稳定性与效率。
(二)生态学的发展简史1、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古生态学思想时期2、生态学的建立时期——17世纪中叶到生态学概念提出。
包括法国昆虫学家Reaumur、瑞典生物学家Linneur、英国生物学达尔文、德国动物学家Haeckel、丹麦生态学家Warming 等是本时期的杰出代表。
3、生态学的发展时期(巩固时期)——19世纪未期到20世纪中期。
以生物种群研究与生态系统概念确立为主要标志,以美国生态学家Elton(1927年提出食物链)、Hopkins、Clements,英国生态学家Tansley4、现代生态学发展时期——现代技术与学科相互渗透有力促进生态学的发展,理论应用与环境保护研究为主的时期。
前瑞典首相克来门松夫人首先提出全球首脑级环境论坛,世界科协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国际生物学研究计划”(IBP),UNISCO于70年代提出MAB计划。
在这些大的生态发展规划指导思想为前提,迅速兴起了生态农业、生态城市、生态人居、生态旅游等生态边缘学科的发展。
二、城市化与现代园林发展(一)城市化与生态城市1、城市化进程(T0-1)2、生态城市的特点:A、城市环境现状:城市人口、经济发展超出环境承载能力;城市环境受严重污染破坏;人与建筑的高度密集,破坏了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平衡;热岛与温室效应,致使城市人居条件越来越恶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草地退化严重
由于植被破坏、超载放牧、不合理开 垦以及草原工作的低投入、轻管理等,中 国90%的可利用天然草地不同程度地退化。 目前全国草地退化、沙化、盐渍化的面积 已达1.35亿公顷。全国草地的退化使平均 产草量下降了30%-50%。
中国草地面临的灾害 由于草地的生态平衡被破坏,2000年, 在中国的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四川、 陕西、宁夏、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 山西等十二省(或自治区)普遍发生了草地 鼠害和虫害,受影响的草地总面积为4266.7 万公顷,其中,虫害面积为1466.7万公顷, 鼠害面积为2800万公顷。2001年中国内蒙 古地区的草地普遍遭受了严重的旱灾,使大 面积草原没有了植被而只剩下黄沙。
园林生态学
绪论
生态学的概念和发展 城市化与现代园林发展 园林生态学
一、生态学的概念和发展
生态学?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 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这是德国生物学家Haeckel最初所给的定义。 非生物环境是指光、温、水、营养物等理化因 素,生物环境则是同种和异种的其他有机体。
二、城市化与现代园林发展
随着城市居住人口的急剧膨胀和污染的 不断加剧,城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其环境 质量也逐渐降低。蓝天白云、绿草如茵是城 市里难得一见的风景。
新的城市问题
城市人口问题 城市交通问题 城市住宅问题 城市环境问题 城市资源问题
城市环境问题
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超出了环境承载能 力和环境容量;
当前的高生产和高消费政策浪费了大量的资 源和能源,排除了大量的废物,破坏了城市 环境;
不能合理地利用土地和空间资源,减弱了城 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
神州5号拍摄到的中国地图
震惊和沉痛的图片,是在太空拍摄 并加以分析的图片,图片的名字叫做:
沙漠化的中国!
从图片上我们可以清晰看到我国大 部分土地没有被绿色植被所覆盖,而是 以赤 裸裸的黄色直接面向宇宙,多年的 干旱和毫无节制的滥砍滥伐使我们的绿 色极度匮乏!
大气污染
如此环境如何生存 大气污染的主要因子为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 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铅等。大气污染导致 每年有30-70万人因烟尘污染提前死亡,2500万的 儿童患慢性喉炎,400-700万的农村妇女儿童受害。
我国的《诗经》中就记载着一些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如“维鹊有巢,维鸠居之”,说的是鸠占鹊巢的寄生现象。 《尔雅》一书中就有草、木两章,记载了200多种植物的形态 和生态环境。古希腊的安比杜列斯(Empedocles)就注意到 植物营养与环境的关系,而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及其学生 都描述了动植物的不同生态类型,如分水栖和陆栖,肉食、食 草、杂食等,气候和地理环境与植物生长的关系等。
土地荒漠化
别再让干旱蔓延
全球陆地面积占60%,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 积29%.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成沙漠。经济损 失每年423亿美元。全球共有干旱、半干旱土地50 亿公顷,其中33亿遭到荒漠化威胁。致使每年有 600万公顷的农田、900万公顷的牧区失去生产力 。人类文明的摇篮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 由沃土变成荒漠。中国的The Yellow River ——黄 河,水土流失亦十分严重。
物学分支科学的诞生。
3、生态学的巩固时期
20世纪初,生态学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 展。食物链、动物数量金字塔、生态位等概 念提出。在植物生理生态与群落生态方面的 大量研究工作,涌现出大批著作。如《生态 学及生理学》、《生态学研究方法》等。
4、现代生态学时期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是生态学蓬勃发展的年代。 二次大战以后,人类的经济和科学技术获得史无前例 的飞速发展,既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进步和幸福,也带 来了环境、人口、资源和全球性变化等关系到人类自 身生存的重大问题。这些是促进生态学大发展的时代 背景和实践基础;而近代的数学、物理、化学和工程 技术向生态学的渗透,尤其是电子计算机、高精度的 分析测定技术、高分辨率的遥感仪器和地理信息系统 等高精技术为生态学发展准备,有关生态学的知识逐 渐丰富:
1735年,积温概念的发现以及1855年其 概念引入植物生态学。
1792年《植物地理学知识》出版,植物 群落概念的提出。
进入19世纪后,生态学发展更快。1840年“植物最小 因子定律”的提出。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问世。
1895年丹麦植物学家瓦尔明《以植物生态地理学为 基础的植物分布学》(1909年改名植物生态学)出版。 1898年《以生理为基础的植物地理学》也问世。两本书 被公认为生态学的经典著作,标志着生态学作为一门生
植物
生
动物
物
微生物
环境指某一个特定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 物。
(1)中心事物不同,环境不同;
(2)中心事物变化了,环境也随之变化。
在生态学中把环境理解为生物生存空间内 一切因素的综合,如光照、水分、温度、土 壤、植物、动物等。
生物
植物
动
微
物
生
物
环境
太阳辐射
土 壤
风
温水 度
火
生态学的发展史大致可概括为四个阶段
森林锐减
如果森林消失,我们还能留下什么? 在今天的地球上,我们的绿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 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的减少使其涵养水源的 功能受到破坏,造成了物种的减少和水土流失,对二氧化 碳的吸收减少进而又加剧了温室效应。
下面是我国官方发布的信息: 新华 网北京6月17日电:最新统 计显示, 中国沙化土地已达174万平方公里, 占国土面积的18.2%沙化面积 。
萌芽时期 建立期 巩固时期 现代生态学时期
1、生态学萌芽时期
由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是生态学 思想的萌芽时期。关于生态学的知识,最原始的人类在进行渔 猎生活中,就积累着生物的习性和生态特征的有关生态学知识, 只不过没有形成系统的、成文的科学而已。
直到目前,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获得的动植物生活习 性方面的知识,依然是生态学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作为有文 字记载的生态学思想萌芽,在我国和希腊古代著作和歌谣中都 有许多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