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审美感受与审美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年的记忆
(二)联想与想象
联想与想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发生的 一种自由自觉的富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 1.联想 联想是指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事物的心理 活动,其形式多样,心理学上一般将其 分为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 关系联想等。

象鼻山
神女峰
2.想象




想象是指人脑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 的心理过程。 从形式上看,审美想象包括再造想象和创造想 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色彩、线条等符号的描 绘在头脑中重新组合与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性想象是无需借助他人描述,而将自己记 忆中储存的表象进行创造性的综合,从而形成 新颖、独特的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性想象中常用的方法与手段有: ①粘合②夸张 ③变形 ④浓缩 ⑤抽象
(一) 客观性 审美意识并非人的头 脑中所固有,而是人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 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客观的美决定着审美 意识的内容,因而审 美意识也具有客观性。
(二)差异性

审美意识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不同时代、民族、 阶层的人具有不同的审美理想与审美趣味,而 同一时代、同一民族、同一阶层的不同个体, 其审美观念、趣味和审美理想也有着很大的差 异。 1.时代差异

美感是一种愉悦的体验

亚里士多德谈到悲剧引起恐惧与怜悯之情时认 为,怜悯中含有“爱或同情”和“惋惜”两种 成分,前者“在感情基调上总是悦人的”,后 者是混合情感,除了痛感之外,却也伴随着安 全感和自我优越感而带来的“一点点快乐”。 雪莱谈到悲剧时认为:“悲剧提供了苦痛中一 个快乐的影子,使人感到愉快。……悲愁中的 快感,比那从快乐本身所获得的快感更加甜 蜜” 。

审美观念作为在审美经验中所逐渐形成的对客 观对象怎样才算美的一种理性认识,无疑是人 衡量和确认客观对象美与不美的主观尺度或标 准。
(二)审美趣味

审美趣味 (aesthetic interest) 是指审美主体的 人从一定审美需要出发对 各种审美对象所产生的主 观情趣、态度、风尚和追 求,又称 “ 审美情趣 ” 。

二是狭义的美感,专指审美感受。指个体在审 美活动中,由于审美对象刺激感觉器官而引起 的感知、想象、理解、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协 调运动而产生的愉悦体验,也称为美感经验 (aesthetic experience) ,它构成审美意识的基 础和核心。
(二)美感的起源与产生条件 1.美感的起源 美感是美的反映,没有客观存在的美, 美感就无从产生。 美是在社会实践过程形成的,美感也是 社会实践的产物。 生产劳动使人脱离动物状态逐渐成为社 会的人,同时人的各种感觉器官也逐渐 发展成为具有社会性质的人的器官。 人的感觉器官的这种特点是经过劳动和 语言而形成的。
过程

综而述之,审美活动是一个由多种心理要素共 同组成的活动系统,每一种心理要素在美感形 成中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敏锐的感知力和丰富的表象积累是美感形成的 基础;活跃的想象力是美感达到独创性的根本 保证;情感参与使美感获得了巨大的内在动力; 移情使美感充满生命情趣;而审美思维、审美 理解和心理距离为美感的形成注入了理性的色 彩;意志使美感走向完善。

(一)感知与表象


1.审美感觉(aesthetic sense) 感觉是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当我们感觉到某种声音或色彩而产生愉快时, 这种感觉的经验已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 渐沉积了各种观念内容,而具有了一定的社会 理性含义 。
香山红叶
2.审美知觉 (aesthetic perception) (1)整体性:审美知 觉是对事物面貌的整体 把握。
三、美感的心理因素
人们的审美活动是一个由感知、想象、理解、 情感等多种心理因素交错融合而形成的复杂过 程,其中每一个心理要素都有不可取代的功能, 各心理要素之间彼此依赖,相互渗透。 审美过程中,由于审美主体的各种心理因素相 互作用,以及审美主体本身的生活经验、世界 观、个性等影响和制约,便形成了个体丰富的、 独特的审美体验。
心境是一种平静、微弱、持久,主导着 人一段时间的整体精神面貌的情感,心 境对优美的创造与欣赏有着重要作用。 热情是一种强有力、稳定、深厚的情感, 它长期影响着人的身心活动。 情感推动着想象和理解对表象进行加工 而形成新的审美形象






2.移情 移情是指个体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审美对象之 中,与对象融为一体、物我同一。 美与移情经常是形影相随的 “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物我两忘” “物我同一”
(五)意志与灵感

意志是指人脑自觉地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 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活动。
“久用精思,未契意象,力疲 智海,放安神思,心偶照境, 率然而生”。 ——王昌龄
(六)心理距离


心理距离是指人在主观态度上与现实生活保持 一定的间隔距离,对客观对象采取非实用、超 功利的态度。 距离,是事物成为审美对象的内在原因,事物 离现实功利越远,就越容易引起审美知觉。
(三)审美理想


是审美观念的高级层次,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美 的最好最高的境界,它有经验性的形象特征, 又有“物质化”的外壳,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强 大精神动力。 审美理想是相对的,具有可变性。它在社会实 践的基础上形成,与一定的世界观、社会制度 和实践要求密切相关,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 展变化。
二、 审美意识的特点

学习目标
1、掌握美感的本质与特征 2、掌握概念:审美观念、审美标准、心 理距离 3、掌握审美意识的特点和审美标准的基 本属性 4、熟悉美感的心理因素 5、了解美感的起源与产生、审美能力的 形成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美感的本质与特征 第二节 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第一节 美感的本质与特征
一、美感的产生与实质 (一)美感的含义 一是广义的美感,广义的美感即审美意识。 它包括主体审美的各个方面和各种表现形 态,如审美能力、审美观念、审美理想、 审美感受等。
3.审美表象 (aesthetic presentation)



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 事物在人脑中储存下来 的形象化的印象。 表象是一个审美经验与 知识的信息库,人们总 会自觉不自觉地调动记 忆表象参与到新的审美 活动中去。 审美欣赏者头脑中储存 的表象越丰富,就越能 获取深刻的审美体验, 越能激发新的审美活动。
人类的美感受到生产实践水平的决定性制 约。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审美对象从最 初的与劳动有关的土地、河流、庄稼等, 扩展到了与社会生活没有直接联系的花鸟、 树木、山水等自然物。 美感的产生与发展是建立在人类生产劳动 的社会实践基础之上的,社会实践是美感 的根本来源。

2.美感的产生条件 ①客观存在的美的事物,这是指审美的客 体。 ②具有审美能力的人,这是指审美的主体。 ③社会实践活动,这是联系审美主体与审 美客体的纽带。
审美客体:枪 审美主体:士兵 社会实践:战斗
(三)美感的实质

美感是人们在对美的感受、体验、欣赏和 评价中产生的内心的满足感、愉快感和幸 福感,是事物的外在形式契合了人们内心 结构所产生的和谐感,是一种暂时超越物 质束缚后而获得的精神上的自由感,是人 类心灵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1.美感是一种愉悦的体验 美感是审美活动发生时所产生的一种独 特的心醉神迷的瞬间经验状态 是一种外物与心灵的交融状态



2.美感是一种自由的、符合文化的愉悦体验 审美的超越功利的特点中仍然包含着内在深刻 的功利目的性,这种功利不是个人欲求、道德 观念的功利,而是指事物需符合人的心灵需要 和心理功能,才可能使人产生美感。
全身心投入集邮审美的集邮者
二、美感的特征

美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它带有明 显的主观色彩,包含着认知、情感、想 象、理解等一系列心理过程,有着区别 于一般意识活动的本质特征。
美人鱼 狮身人面像
猫和老鼠
匹诺曹
百度文库头鸟
千手千眼佛
阿Q
孔乙己
抽象设计一
抽象设计二
(三)情感与移情

1.情感 情感是介于感性和理性之间的特殊的心理 活动形式,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 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的态度体验。 情感按其发生的强度、速度、持续时间可 分为激情、心境和热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迅速爆发而短暂的情感, 对崇高美的创造与欣赏有重要作用 。

蒙娜丽莎

(2)选择性:审美知觉具有敏锐的选择性,这 种选择性与个体的社会背景、信仰、个性、知 识、职业经验以及审美活动发生时的心境有关。
《少女与巫婆》

(3)理解性:审美知觉不是对事物属性的被 动机械的反映,而是融入了审美主体的情感、 趣味、知识、个性因素的心理活动,包含着对 事物所具有的某种情意的把握。

第二节

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审美意识 (aesthetic conscious) 是周围客观存在 的各种审美对象在人脑中的能动反映。 这里我们要探讨的审美意识是指审美价值观念 范型和取向,包括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和审美 理想。
一、审美意识的结构要素
(一)审美观念

审美观念 (aesthetic conception) 泛指人在 审美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美的欣赏和美 的创造等问题所持有的一些基本看法和 观点,简称审美观。

天然芭蕾
明代王绂的 《墨竹图》
(二)情感体验性
情感体验是对客观对象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 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 在审美过程中,情感体验与形象水乳交融在一 起,使情感具有了形象化的特征 。

书法猴寿
审美的情感体验性不是单一的心理快感,
而是混融了因求知而获得的理智感和因 符合道德原则而获得的道德感于一体的 复合情感,因而这种情感体验具有整体 性特征。 审美情感体验表现了一定的个性化特征
第三章 审美感受与审美意识
审美感受是人们在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 活动中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它是欣 赏者对美的事物的一种情感体验。 审美意识乃社会意识中的一种特殊形态, 是人对现实审美对象的一种能动反映, 审美意识影响和制约着审美活动的开展 与深入。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 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三)精神愉悦性
美感的精神愉悦性是指在审美活动中,
当人们被审美对象深深感染的时候,产 生的一种不含物质的、功利的、实用的、 目的性的主观的愉悦感情色彩。 它是美感区别于其他意识形式的最主要、 最突出的特征。 美感中隐藏着潜在的功利性
“美的愉快的根底里倘不伏着功用,那事 物也就不见得美了。” ——鲁迅
移情的几种方式: 1.给无生命的静止对象注入生命 2.拟人化 3.心情外射
(四)思维与理解
1.思维 思维是以分析与综合 的形式达到对客观对 象全面、深刻把握的 心理活动。 根据思维活动的形式 可将其分为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
2.理解 理解是指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认识新事物的心理活 动,是渗透在审美活动中的理性能力。 审美理解与感知、想象、情感等协调活动,达到对 审美对象的内容、形式、相互关系的审美特性及其 规律的领悟和把握。 审美理解具有“非概念性”和“意无穷性”的特点。 非概念性是指审美是通过表象而不是通过概念来表 达某种情感性的东西,其中有理解、认识的成分, 而又找不到它们的痕迹和实体。 “意无穷性”是指审美理解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意味, 非任何确定性的概念所能表达和穷尽,需要去咀嚼、 玩味、反复体验。
(一)形象直觉性
美感是一种直觉经验,是审美主体对美的事物 的一种不假思索的、在瞬间达成的领悟与把握。 美感的直觉性包含两层意思: 第一,指审美感受的直接性、直观性,即整个 审美感受自始至终都是在形象的、具体的、直 接的感觉中进行的。 第二,指在美的欣赏中,个体无须借助抽象的 思考,便能不假思索地判断审美对象的美或不 美。

“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 的能力却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更锐敏的嗅觉, 但是它却不能辨别在人看来是各种东西的特定 标志的气味的万分之一”。—恩格斯


美感的发展与原始艺术不可分割。 原始人在劳动中直观到自己的力量和生活,体 验到萌芽状态的审美愉快。这种愉快一经产生, 就成为一种社会需要.并要求创造特殊的对象 来满足它,于是就出现了模仿劳动的原始舞蹈、 原始音乐、原始艺术品,美感也随着原始艺术 的产生和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