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目标
党的十七大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深刻理解和贯彻这一重要思想,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把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来认识,把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统一起来,作为我们当前核心价值观的主导目标。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目标的科学定位
核心价值观是对人生意义和作用、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以及怎样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观点。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根本途径,为培养“四有” 新人,理应使核心价值观建设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培育的转型时期,一方面,人们封闭、依赖、保守的心态逐渐趋向开放、自主和进取。与市场利益机制相关联的竞争意识、平等意识、时间观念、效益观念日益增强,富有了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另一方面,人们的精神价值需求淡化,价值取向紊乱。一些人在处理个人与国家、索取与奉献、竞争与协作、物质利益与精神追求等关系上,越来越倾向前者而忽视后者,把个人利益、自我价值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国家观念、国民意识、社会责任感淡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蔓延,贪污、腐败的蔓延,是这种价值取向的行为表现。如不用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加以及时引导和大力解决,将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成严重的影响。
现阶段,建构科学的核心价值观,必须牢牢把握其时代特征和政治特征。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与之相适应的包括核心价值观在内的社会意识。资本主义私有制确立的是以个人为本位的崇尚自我、个人奋斗定位的价值观。我们是社会主义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即以个人对社会奉献的大小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主要评价尺度。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这个基础和前提是决不能动摇和改变的。因此,新时期要大力建设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所倡导的主导目标,就必须是有利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方针的顺利实施,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必胜信念的牢固树立。凝聚此内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建构的主导目标,就应是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统一。
二、爱国主义是核心价值观永恒的主题
爱国主义是指对祖国的无比忠诚和深厚热爱,这种深厚思想感情之所以能上升为“主义”,是因为它也包涵着理性的内容。激情促成了理性,理性升华了激情,爱国主义蕴涵了拯救和发展祖国的社会内容,洋溢着为振兴祖国而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因此,爱国主义就其表层来讲,是对祖国的质朴情感,而就其深层而言,反映的是人们对自我利益和祖国利益关系的自觉认识和立志为祖国
利益奋斗的坚定信念。。
爱国主义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前提和基础。任何人都在特定的民族、国家环境中生存,他自身的成长离不开他所属国家的养育。在这个基础和界域内,个人和民族、国家的兴衰息息相关,休戚与共。自我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祖国的需要。只有把个人目标和祖国需要结合起来,通过为祖国创造价值,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个人活动也必须依赖于国家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如果国家利益遭到破坏、最终个人利益也实现不了。所以,千百年来,爱国主义就一直是评判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动力。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始终激荡着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它历来是推动人们无条件地忠于祖国、报效祖国、为祖国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各民族,维系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纽带,是激励每个人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同呼吸,听从祖国召唤,为祖国繁荣富强奋斗不息、贡献一切的精神支柱。
因此,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们的核心价值观会有分歧,但爱国主义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形成于民族、国家的发展过程中,体现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社会主题。爱国主义又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制度以及这个社会制度下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相联系。这说明爱国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政治特征,撇开这两个特征,爱国主义就成了毫无意义的抽象概念。
在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爱国主义表现为“忠君爱国”,各个朝代的志士仁人的爱国行为都是和“忠君”联系在一起的,贯穿整个爱国主义主线的是为了维护国家统治的独立、统一和稳定。到辛亥革命,爱国主义有了比较完整的反帝反封建的近代意义。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以后,爱国主义具有更丰富的政治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现阶段,爱国主义就集中体现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积极维护祖国统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目标,其主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包涵着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本质上相统一的深刻命题。这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社会主义赋予爱国主义以崇高理想和崭新内容,热爱社会主义是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和本质要求。
首先,“祖国”不是一个抽象概念。对中华民族和全体中国人民来说,自1949年以后“祖国”一词就同社会主义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深刻指出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什么对候站起来的?是一九四九年。使中国人站起来的,不是蒋介石,而是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因此,从那时起,每一个正直的中国人的爱国思想中就包涵着爱党、爱社会主义的内容。因为,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中国出路的过程中,作出的唯一正确选择。
关于这一点,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历史。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到空前的屈辱和灾难,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把寻求国家和民族的出路与学习西方密切结合起来。洪秀全从西方搬来了基督教的思想,想建立一个绝对平等的地上“天国”,结果是“天国”的土崩瓦解。康有为借来了西方进化论思想,要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也只是昙花一现。孙中山学来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并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但到头来,民主共和只剩一块空招牌。事实证明,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处处效法西方资产阶级,寻找中国出路的种种努力和尝试,均以失败而告终。而中国人民从接受社会主义到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现,则经历了一个不算太长的过程。到了“五四运动”以后,先进中国人放弃了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幻想,转而追随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解放的过程中,始终把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任务与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有机地统一起来。并使这种理想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可以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历史的选择,是中国人民经过百年流血牺牲,不懈探索,才最终找到的民族解放之路。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为当代爱国主义主题思想的确立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制度保障。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以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突飞猛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的中国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对当代爱国主义的科学概括。
其次,社会主义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本质和中华民族摆脱贫穷、走向富强的爱国主义宗旨是完全一致的。振兴民族、繁荣祖国的根本途径就在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增强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自尊心,才能实现祖国的振兴和富强。因此,爱国就必须全面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热爱祖国和热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把爱国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行动统一起来,把爱国与富民统一起来,从而实现和体现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完成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历史使命。
最后,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历史命运休戚相关。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一个神圣职责,就是让中国以强大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中流砥柱。而只有社会主义才是代表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具有更光明的前途。在当前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长期并存竞争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必将日益显示出比资本主义更强大的生命力。中国这面社会主义旗帜不倒,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在坚持社会主义,从而激发全世界人民追求和奔向社会主义,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实现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统一。
另一方面,爱国主义精神也内在地包含着社会主义的原则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深厚的思想基础和强劲的精神动力。
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强调走自己的路,有中国特色,其立足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充分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在要求。中国是个穷国,之所以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