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语故事及解释
20个成语故事及解释
成语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故事情节,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以下是20个常见成语及其故事和解释:1. 画龙点睛故事:相传古代有位画家画了一条栩栩如生的龙,但觉得还差点什么,于是在画龙的眼睛处点上了一点墨,瞬间龙焕发出生机。
解释:比喻在文章或艺术作品的关键处加以点染,使之更加生动深刻。
2. 杞人忧天故事:古时候杞国有个人整天担心天会塌下来,别人劝他不必多虑,他却认为这是大事。
解释:比喻无端地、不切实际地多虑多惧。
3. 指鹿为马故事:秦始皇时期,有人故意指着鹿说它是马,希望见风使舵,试探人心。
解释: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4. 杀鸡儆猴故事:一位官员为了警告众猴子,就杀了一只鸡,猴子们都吓得不敢再犯错。
解释:用严惩少数人的错误来警告其他人。
5. 鹤立鸡群故事:鹤本身高洁孤傲,站在鸡群中显得格格不入。
解释:形容一个人在一群人中,因为过于出众而显得格格不入。
6. 画蛇添足故事:有人画了一张蛇,又画了一只脚,以为足够完美,实际上画错了。
解释: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弄巧成拙。
7. 掩耳盗铃故事:有个人偷了别人的铃,把铃藏在耳朵底下,自以为没人听见了。
解释: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掩盖不了真相。
8. 纸上谈兵故事:战场上没有实际经验,只是在纸上谈论兵法。
解释:比喻只是空谈理论,没有实践经验。
9. 对牛弹琴故事:传说有个人对着牛弹琴,牛当然不会懂音乐。
解释:比喻对对方讲解、说明,而对方却不懂。
10. 狐假虎威故事:一只狐狸借用老虎的威势吓唬其他动物。
解释: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11. 亡羊补牢故事:羊跑掉了,主人赶紧修牢,以防止更多的羊跑掉。
解释:比喻为了弥补已经造成的损失而采取的补救措施。
12. 画蛇添足故事:有人画了一张蛇,又画了一只脚,以为足够完美,实际上画错了。
解释: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弄巧成拙。
13. 守株待兔故事:有个农夫守着树根,等待兔子自己送上门来。
解释:比喻不做实际努力,只是幻想着奇迹出现。
古代成语典故与释义_成语故事大全
古代成语典故与释义是语言中的精华,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思想智慧和文化习俗。
汉语成语有形式简洁,形象生动,寓意深远,民族特色鲜明的特点。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代成语典故与释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古代成语典故与释义篇一:老牛舐犊的故事三国时,曹操手下有位谋士叫杨修。
一次,杨修随曹操出征,攻城不下,便就地安营扎寨。
这时,杨修忽听曹操说道:“鸡肋,鸡肋!”他立刻明白曹操的意思是想要退兵,便和士兵说:“丞相打算退兵了。
”这样,全营的人纷纷收拾行装,准备撤退。
曹操巡营时,看到这种情况,非常吃惊,便向士兵询问原因,才知道是杨修私传军令。
由于杨修平时屡次卖弄小聪明令曹操不满,今次又在自己尚未下令撤退之时私传军令,于是,便以杨修扰乱军心,把他杀了。
杨修死后,杨修的父亲杨彪非常伤心,因思念儿子而日渐憔悴。
曹操问他说:“杨公为什么会这般消瘦啊?”杨彪叹气说:“我惭愧啊,没有能够像金日磾[dī]一样具有先见之明,现在还有一种像老牛舔着自己的孩子一样的爱子之心!”曹操听后。
十分感动,不免内疚。
【解释】舐:舔;犊:小牛。
老牛舔小牛。
比喻父母疼爱子女。
古代成语典故与释义篇二:有备无患的故事春秋时,晋悼公当了国君以后,想重振晋国的威名,像他的先祖晋文公一样,称霸诸侯。
这时,郑国是一个小国,一会儿和晋结盟,一会儿又归顺楚国。
晋悼公很生气,公元562年,他集合了宋、鲁、卫、刘等11国的部队出兵伐郑。
邻简公兵败投降,给晋国送去大批礼物,计有兵车一百辆,乐师数名,一批名贵乐器和十六个能歌善舞的女子。
晋悼公很高兴,把这些礼物的一半赏赐给魏绛,说:“魏绛,是你劝我跟戎、狄和好,又安定了中原各国;八年来,我们九次召集各国诸侯会盟。
现在我们和各国的关系,就象一曲动听的乐曲一样和谐。
郑国送来这么多礼物,让我和你同享吧!”魏绛说:“能和狄、戎和好相处,这是我们国家的福气,大王做了中原诸侯的盟主,这是凭您的才能,我出的力是微不足道的。
不过,我希望大王在安享快乐的时候,能够多考虑一些国家的未来。
历史成语典故及解释大全
历史成语典故及解释大全是历史的一部分,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经过的打磨,千万人的口口叮传,每一句成语又是那么深刻隽永、言简意赅。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历史成语典故及解释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历史成语典故及解释大全篇一:不识时务东汉献帝时,政权完全操众在大臣的手中,汉室已经面临危机,作为皇帝的子孙刘备想找机会挽救汉朝的危机,可是他始终找不到好的根据地。
有一天他特地去拜访当时很有才学的隐士司马徽。
司马徽被他的诚心感动了,问明了情况后对刘备说:你之所以没有很好的机会,是因为你没有好的人才帮助你。
刘备想了一会儿,不明白地问说:帮助我的人都很有才华,糜竺和简雍两人能文,张飞和关羽能武。
他们都是很优秀的人才呀!司马徽笑着说:他们确实很有潜力,可惜都是没有经验的年轻人,不知道时事,更不明白该如何来适应时代的潮流,而你要找的应该是懂得人情事理,能够通权达变的人,来帮助你,才能完成统一大业。
【解释】时务:当前的形势和潮流。
指不认识当前重要的事态和时代的潮流。
现也指待人接物不知趣。
历史成语典故及解释大全篇二:茕茕孑立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晋灭东吴,所谓“降孙皓三分归一统”,结束了几十年的割据局面,统一了中国。
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一统,采取了有效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广揽贤能”,着重于西蜀与东吴的遗老故臣,凡有声望的、有本事的,都极力笼络;笼络不成,就设法除去,以达到不为我用也不许为我害的目的。
同时,把“以孝治天下”作为其伦理总纲,提倡孝父母,敬老人,抚恤孤寡。
在“广揽”中,西蜀的一个故臣引起了司马炎很大的关注。
此人姓李名密,又名虔,字令伯,武阳人。
生下六个月时丧父;四岁时,其母何氏改嫁;靠祖母刘氏扶养成人,西蜀时,官居尚书郎,是个不大不小却很重要的官。
入晋后,蜀地的先后两名的地方官都曾推荐李密做官,可李密却故国难忘,不肯出仕,都借故谢绝了。
司马炎格外看重他,特地下了一道诏书,要李密做供职于宫廷的郎中,李密未允。
成语典故及解释
成语典故及解释成语故事是语言中历史悠久,经过长时间筛选和提炼出来的固定的语言形式,是一个国家或民族语言的精华所在,能够从多个角度充分反映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包括生态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成语典故及解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成语典故及解释篇一:百步穿杨的故事楚国有个著名的射箭手,名叫养由基。
此人年轻时就勇力过人,练成了一手好箭法。
当时还有一个名叫潘虎的勇士,也擅长射箭。
一天,两人在场地上比试射箭,许多人都围着观看。
靶子设在五十步外,那里撑起一块板,板上有一个红心。
潘虎拉开强弓,一连三箭都正中红心,博得围观的人一片喝采声。
潘虎也洋洋得意地向养由基拱拱手,表示请他指教。
养由基环视一下四周,说:“射五十步外的红心,目标大近、太大了,还是射百步外的柳叶吧!”说罢,他指着百步外的一棵杨柳树,叫人在树上选一片叶子,涂上红色作为靶子。
接着,他拉开弓,“唆”的一声射去,结果箭链正好贯穿在这片杨柳叶的中心。
在场的人都惊呆了,潘虎自知没有这样高明的本领,但又不相信养由基箭箭都能射穿柳叶,便走到那棵杨柳树下;选择了三片杨柳叶,在上面用颜色编上号,请养由基按编号次序再射。
养由基走前几步,看清了编号,然后退到百步之外,拉开弓,“嗖”、“嗖”、“嗖”三箭,分别射中三片编上号的杨柳叶。
这一来,喝采声雷动,潘虎也口服心服。
就在一片喝采声中,有个人在养由基身旁冷冷他说:“喂,有了百步穿扬的本领,才可以教他射箭了!”养由基听此人口气这么大,不禁生气地转过身去问道:“你准备怎样教我射箭?”那人平静他说:“我并不是来教你怎样弯弓射箭,而是来提醒你该怎样保持射箭名声的。
你是否想过,一旦你力气用尽,只要一箭不中,你那百发百中的名声就会受到影响。
一个真正善于射箭的人,应当注意保持名声!”养由基听了这番话,觉得很有道理,再三向他道谢。
周天子派去的人,就按照苏厉介绍的向白起讲了上面这个故事。
白起听后,想到要保持自己百战百胜的名气,不能轻易出战,便借口有病,停止了向魏国的进攻。
中国经典的成语故事
中国经典的成语故事中国经典的成语故事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成语吧,成语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那么,你知道都有哪些成语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经典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国经典的成语故事篇1【成语】:邯郸学步【拼音】:hán dān xué bù【解释】: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
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成语故事】:据说,赵国的首都邯郸的人走路的姿态很好看,动作非常优雅、轻快。
燕国有一个少年听到这个传说,非常羡慕邯郸人,就走了很远的路去赵国,想学习邯郸人走路的方法。
刚开始,他整天站在街头,仔细研究每个人走路的.姿态,再慢慢模仿他们,可是都没有成功。
后来,他想可能是受到过去走路习惯的影响,所以,他决定要忘掉以前走路的方法。
从那时候起,他更专心研究邯郸人走路的姿势,不过,再怎么努力他还是学不会,最后他只好放弃。
可是,因为他把以前走路的方法忘得一干二净,已经不知道该怎么走路,只好一路爬着回去。
当别人看到他的样子,都忍不住笑他。
中国经典的成语故事篇2铁杵磨针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讲解(20篇)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讲解(20篇)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
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中国历史成语故事讲解1尔虞我诈【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强大的楚国包围了弱小的宋国都城,宋国大帅华元誓死守城不降,楚军存粮不多,车夫申叔向楚庄王献计,要士兵盖房种地,装做长住的样子。
华元急了,偷偷潜入楚军统帅子反的营帐,说城里缺粮人们易子而食。
于是两军讲和。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讲解2大放厥词【成语故事】唐朝时期,柳宗元与刘禹锡主张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
他在官场上屡屡失意。
但文学成就很高。
散文说理透彻,山水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
他死后,韩愈写《祭柳子厚文》称赞他:“玉佩琼琚,大放厥词。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讲解3乘人之危【成语故事】东汉凉州刺史梁鸿的属官苏正和不畏强权,依法查办武威太守。
梁鸿担心会牵连朝廷高官,想杀了苏正和灭口,就找好友盖勋商量对策。
虽然盖勋和苏正和是死对头,但他还是认为不能趁别人危难时候去害别人,这是不仁的表现。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讲解4才气无双【成语故事】西汉时期,中郎将李广跟随太尉周亚夫平定吴楚等地诸侯叛乱,他立了大功,调任边境上谷太守,他英勇善战,匈奴称他为飞将军,闻风丧胆。
公孙昆邱担心他的安危就上书汉景帝,请求保护这个才气无双的将领。
汉景帝就把他调往内地任职。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讲解5道不拾遗【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卫国人商鞅因逃难到秦国,主张法制国家,受到秦孝王的重用,他先后制定一系列新法,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旧法,主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执法严明,不循私情。
成语故事及解释
成语故事及解释成语是汉语中的特殊表达方式,它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语故事作为成语的来源和背后的故事,更是让人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成语的故事及其解释,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些成语的来历和含义。
1. 画蛇添足。
相传古代有一个画师,他画了一条蛇,但觉得画得不够生动,于是又在蛇身上加上了腿。
有人看到后告诉他,“画蛇添足!”意思是原本已经很好了,反而多此一举,反而弄巧成拙。
2. 杯弓蛇影。
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原文是“杯弓蛇影,不能自见”。
比喻因为害怕而产生的错觉。
3. 杞人忧天。
传说春秋时期,杞国有个人整天担心天会塌下来,大家都劝他不要杞人忧天。
这个成语就是由此而来,形容人胡思乱想,杞人忧天。
4. 画龙点睛。
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原意是画龙时点上眼睛,形容最后一笔或最后一个动作使整体更加完美。
5. 掩耳盗铃。
这个成语出自《列子》,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掩耳盗铃。
6. 杀鸡取卵。
这个成语出自《庄子》,比喻为一时的利益而毁掉长远的利益。
7. 守株待兔。
这是一个出自《列子》的故事,比喻不劳而获,坐等幸运降临。
8. 亡羊补牢。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比喻事情出了问题后及时补救。
9. 狐假虎威。
这个成语出自《庄子》,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别人。
10. 画蛇添足。
相传古代有一个画师,他画了一条蛇,但觉得画得不够生动,于是又在蛇身上加上了腿。
有人看到后告诉他,“画蛇添足!”意思是原本已经很好了,反而多此一举,反而弄巧成拙。
以上就是一些成语故事及其解释,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内涵和意义。
希望大家在学习成语的同时,也能了解其中的故事,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成语故事和意思
成语故事和意思成语是汉语中的特殊词汇,它们既有独特的意义,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成语故事是成语的来源和故事背后的含义,通过成语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几个常用成语的故事和意思。
1. 画蛇添足。
相传古时候有一个人很擅长画画,他画了一条蛇,别人看了说,这条蛇画得太生动了,就像真的一样。
这个人听了别人的话,自己却不这样认为,于是他又在蛇身上加了几笔。
结果,这条蛇就变得怪模怪样的,不再像蛇了。
后来,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做事过分,反而弄巧成拙。
2. 杯弓蛇影。
据说古代有一个人去打猎,他在树林里行走,突然看到一条蛇,他吓得连忙跑开。
后来他回头一看,才发现原来是一根弯曲的树枝。
从此以后,他总觉得树林里有蛇,只要有一点声音,他就以为是蛇。
这个成语就用来比喻疑神疑鬼,多疑不安。
3. 杀鸡取卵。
相传古代有一个人,他养了一只下金蛋的鸡。
他每天都杀鸡取卵,想一次拿到更多的金蛋。
结果,他最后不但失去了金蛋,还失去了那只下金蛋的鸡。
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贪心,不知满足。
4. 守株待兔。
相传古代有一个农夫,他种了一棵树,每天都在树旁边等着兔子撞死。
结果,他等了很久也没有等到兔子撞死。
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不切实际,不切合实际情况。
5. 亡羊补牢。
相传古代有一个人,他养了一群羊,有一天一只羊走丢了。
他没有及时找回丢失的羊,结果其他羊也跟着走失了。
后来他才明白,应该在羊走丢的时候及时补牢,这样就能避免更大的损失。
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事情出了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通过这些成语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成语的意义和内涵。
成语不仅仅是语言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智慧。
希望大家在学习成语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和意义,更好地运用这些成语,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方式。
中国古代历史成语典故_成语典故大全及解释
中国古代历史成语典故_成语典故大全及解释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既代表了一个故事典故,又是一种现成的话,很多又有比喻引申意义而被广泛引用。
今天小编和同学们分享一些关于中国古代历史成语典故_成语典故大全及解释,作为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以管窥天【出处】《史记·扁鹊列传》。
【释义】以:用或从的意思;管:就是竹管、竹筒;窥是从小孔或缝隙里看。
本意是从竹管里看天空,只能看到很小一部分。
比喻见闻狭隘,看问题片面。
【历史典故】战国时期齐国的名医扁鹊,原名秦越人。
因为他救活了许多濒于死亡的人,,所以当时人们把他称作传说中黄帝时代的神医扁鹊,而不去提他真实的姓名了。
传说,扁鹊曾得到过仙药和秘方,能隔墙给人看病,并能看清病人的五脏六腑,病灶在什么地方。
有一年,扁鹊带领弟子外出巡医,路过虢国都城的王宫,隔墙听到宫内一片哭声,不知除了什么事,他就向宫外守门人询问。
方才得知是太子刚刚去世。
扁鹊又问:“他什么时候去世的?得了什么病?”守门人回答:“今天早晨鸡叫二遍的时候去世的。
太子的病是血气运行没有规律,一陰一陽一交一错而不能疏泄,所以突然昏倒而死。
”扁鹊凭借自己的经验,已经知道太子得了什么病。
于是,他对守门人说:“请禀告君王,我是齐国的医生秦越人,能使太子复一活。
”守门人瞧了瞧扁鹊,说:“先生该不是一胡一说吧?人死了还能治活?我听说上古有个姓俞的医生,治病不用汤剂、药酒及其他东西。
一解一开衣服诊视,就能知道疾病所在,然后剖开皮肤,疏通经脉。
先生的医术能如此,那么太子就能再生了,不然的话,要使他再生是骗人。
”扁鹊再三请求守门人,他就是不答应。
扁鹊叹息说:“您说的那些治疗方法,就像从管子里去看天,从缝隙中看花纹一样。
我用的治疗方法,不用给病人切脉、察看脸色、听声音,只要观察病人的体态神情,就能说出病因在什么地方。
”守门人见他说得很有把握,终于答应替他去禀报国君。
国君一听太子有救了,非常高兴,即刻请扁鹊进宫给太子看病。
成语典故大全及解释_著名成语典故大全
成语典故大全及解释_著名成语典故大全成语典故指关于成语产生、形成、流传的故事传说。
成语典故里蕴含着众多深刻的教育道理,学习成语典故,有利于我们的语文学习。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成语典故大全及解释_著名成语典故大全,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成语典故【1】一暴十寒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
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
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
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
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
我们要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
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的“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
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成语典故【2】唇亡齿寒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
成语故事及意思
成语故事及意思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每一个成语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意义,通过成语我们可以了解古代的历史故事、人物传奇和智慧哲理。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个常见的成语故事及其意思。
成语一,画蛇添足。
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个人很擅长画蛇,他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有一天,他在画蛇的时候觉得画得还不够,于是就在蛇身上添加了腿。
结果,这只蛇变得奇怪而丑陋,丧失了原本的美感。
意思,这个成语形容做事过分,多此一举,反而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比喻在已经完美的事物上,贸然添加东西反而弄巧成拙。
成语二,亡羊补牢。
故事,有个农夫养了一群羊,有一天一只羊走失了。
农夫没有及时找回,结果其他羊也跟着跑了。
农夫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赶紧修补了栅栏。
虽然后悔没有及时找回走失的羊,但至少可以保住剩下的羊。
意思,比喻虽然事情已经发生,但及时补救还能挽救一些损失。
也可以比喻事情出现了漏洞,及时修补还能避免更大的损失。
成语三,杯弓蛇影。
故事,古代有一个人走夜路,手持弓箭和酒杯。
由于月光的折射,他看到了自己手中的杯子和弓箭的影子。
他因为害怕,以为有蛇在草丛中,结果一直惊恐不安。
意思,比喻因为过分恐惧而产生的错觉。
也比喻因为心虚而感到惊恐。
成语四,守株待兔。
故事,有个农夫种了一棵树,一天他在树下休息,看到一只兔子撞在了树根上,当场死亡。
农夫高兴地想,兔子自己送上门来了,以后就一直守在树旁等待兔子撞死。
意思,比喻不劳而获,坐等幸运降临。
也比喻不努力,只靠等待,不切实际地指望幸运。
成语五,班门弄斧。
故事,古时候,孔子去鲁国的樊哙家里做客。
樊哙出示了自己的斧子让孔子看,孔子看了之后说,“这把斧子并不是班门的。
”班门是古代有名的铸剑家,樊哙却是个普通人,孔子的话是在说樊哙弄斧不着调。
意思,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自不量力。
也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以上就是几个成语的故事及其意思,通过这些成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的故事和智慧。
成语是汉语的精华,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学习和运用成语,让我们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成语故事的含义
成语故事的含义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词语,它是中国语言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成语故事则是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来解释成语的含义,让人们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记忆成语。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常见的成语故事及其含义。
1. 画蛇添足。
相传,古代有个人画了一幅很好的蛇,但他觉得画得还不够,于是在蛇身上又加上了腿。
结果,这幅画变得非常奇怪,失去了原本的美感。
后来人们就用“画蛇添足”来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弄巧成拙。
2. 杞人忧天。
古时候,杞国有个人整天担心天会塌下来,于是一直忧心忡忡。
其他人劝他不要杞人忧天,但他却不听。
后来,天果然没有塌下来,这个人反而成了笑柄。
杞人忧天就成了形容杞人忧天的故事。
3. 李代桃僵。
相传,有个人种了一棵桃树,结果桃子被别人偷吃了。
他就在树上挂了一个李子,希望能吓唬那些偷吃桃子的人。
后来,有人看到了李子,以为是桃子,结果吃了之后发现很酸,于是就再也不敢偷吃了。
这个故事就是用来形容代人受罚的情况。
4. 望洋兴叹。
古时候,有个人住在内陆,从来没有见过大海。
有一天,他听别人说起大海的壮观,于是就跋涉千里去看大海。
当他看到辽阔的大海时,感到自己的渺小和无助,于是长叹一声。
这个故事就是用来形容看到了自己无法企及的事物而感到无能为力的情况。
5. 守株待兔。
传说古代有个农夫,他种了一棵树,结果在树下等了很久,等到了兔子。
后来,有只兔子真的撞到了树根上,被农夫抓住了。
这个故事就是用来形容不劳而获的情况。
6. 胸有成竹。
相传,古代有个画家,他在画画之前,总是在心里构思好了画面,然后再下笔。
因此,他的画每一笔都很有章法,非常有条理。
后来人们就用“胸有成竹”来比喻事先有了周密的计划和安排。
以上就是一些常见的成语故事及其含义。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不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成语的含义,也能够从中汲取智慧,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成语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希望大家能够多加利用,让这些智慧之言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00个经典成语故事及讲解
100个经典成语故事及讲解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产生了很多成语。
可以说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积淀,成语言简意赅,但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100个经典成语故事及讲解,希望能帮助到大家!1、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中国成语故事及解释
中国成语故事及解释(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致辞讲话、条据书信、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peeches, policy letter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成语故事及解释中国成语故事及解释6篇成语故事不仅有助于人们的文化修养和语言素养,也为人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深层次的启示与帮助。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25个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25个中国经典成语故事25个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一些经典成语故事及释读,供您学习,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铁杵磨针【典故】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
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二)闻鸡起舞【典故】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
中国成语故事及解释
中国成语故事及解释汉语成语是汉语言长期习用的、形式简洁、含义丰富而又历史悠久的固定词组。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中国成语故事及解释,希望能够帮到你!中国成语故事及解释篇一:克已奉公的成语故事祭遵,字弟孙,东汉初年颍阳人。
祭遵从小喜欢读书,知书达理,虽然出身豪门,但生活非常俭朴。
公元24年,刘秀攻打颍阳一带,祭遵去投奔他,被刘秀收为门下吏。
后随军转战河北,当了军中的执法官,负责军营的法令。
任职中,他执法严明,不循私情,为大家所称道。
有一次,刘秀身边的一个小侍从犯了罪,祭遵查明真情后,依法把这小侍从处以死刑。
刘秀知道后,十分生气,想祭遵竟敢处罚他身边的人,欲降罪于祭遵。
但马上有人来劝谏刘秀说:“严明军令,本来就是大王的要求。
如今祭遵坚守法令,上下一致做得很对。
只有像他这样言行一致,号令三军才有威信啊。
”刘秀听了觉得有理。
后来,非但没有治罪于祭遵,还封他为征虏将军,颍阳侯。
祭遵为人廉洁,为官清正,处事谨慎,克己奉公,常受到刘秀的赏赐,但他将这些赏赐都拿出来分给手下的人。
他生活十分俭朴,家中也没有多少私人财产,即使在安排后事时,他仍嘱咐手下的人,不许铺张浪费,只要用牛车装载自己的尸体和棺木,拉到洛阳草草下葬就可以了。
祭遵死后多年,汉光武帝刘秀仍对他的克己奉公精神十分怀念。
【解释】克己:克制、约束自己,克制住自己的私心;奉公:以公事为重。
约束自己的私欲,以公事为重。
比喻一个人对自己要求严格,一心为公。
中国成语故事及解释篇二:空前绝后的成语故事晋朝顾恺之,才华出众,学识渊博,他的绘画才能更是出色,闻名于世。
顾恺之画人物,神态逼真,形象生动。
与众不同的是,他画人物,从来不先点眼珠。
有人问其原因,他说:人物传神之处,正在这个地方。
一语道出了其中的诀窍,使人叹服。
当时被人称为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南北朝时的梁朝,又出了一个叫张僧繇的大画家。
他善画山水、人物、佛像,在当时名气很响。
梁武帝建了很多寺庙佛塔,都命他作画。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大全_历史典故带解释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大全_历史典故带解释成语是中华文化中璀璨的一员。
中国古代有趣的成语典故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中国古代成语典故大全_历史典故带解释,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1】曳尾涂中【出处】《庄子・秋水》。
【释义】原意指乌龟拖着尾巴在泥巴里爬,比喻与其位列卿相,受爵禄、刑罚的管束,不如隐居而安于贫贱。
后也比喻在污浊的环境里苟且偷生。
【历史典故】庄子,名周,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抨击儒墨的权势观,鄙弃虚情假意,主张顺其自然。
庄子曾做过漆园小吏,生活很穷困,却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请,他是一位非常廉洁、正直,有相当棱角和锋芒的人。
楚威王仰慕他的才学,想请他来辅佐朝政,多次派使者来请他,都遭到庄子的拒绝。
一次,庄子正在濮河上钓鱼,楚王又派两位大夫来请他去做官,他们对庄子说:“大王想将国内的事务劳累您啊!”庄子拿着渔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已经死去三千年了,,楚王却把它用锦缎包好装在匣子里,藏在庙堂之上。
作为一只龟,是死了留下一尸一骨让人尊敬好呢,还是情愿活着而拖着尾巴在泥沼中爬行好呢?”两个大夫说:“还是活着好啊。
”于是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使者无言以对。
【2】乘风破浪“乘风破浪”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船借着风势,破浪前进动。
比喻不畏艰险,奋勇向前。
这个成语来源于《宋史。
宗悫传》,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日:“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南北朝时,有个年青人名叫宗悫,字元干。
他从小就跟着父亲和叔叔舞剑弄棒,练拳习武,年纪不大,武艺却十分高强。
有一天正是他的哥哥结婚的日子,家里宾客盈门,热闹非凡。
有十几个盗贼也乘机冒充客人,混了进来。
正当前面客厅里人来人往,喝酒道贺之际,这伙盗贼却已潜入宗家的库房里抢劫起来。
有个家仆去库房拿东西,发现了盗贼,大声惊叫着奔进客厅。
一时间,客厅里的人都被惊呆了,不知如何是好。
只见宗悫镇定自若,拔出佩剑,直奔库房,盗贼一见来了人,挥舞着刀枪威吓宗悫,不许他靠前。
成语故事及解释
成语故事及解释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语故事作为成语的来源和背后的故事,更是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义。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成语故事及其解释,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
1. 画蛇添足。
故事,相传古时有一个人画了一条蛇,觉得不够完美,便在蛇身上再加上了蛇的脚。
后来,这条蛇变得奇怪而丑陋,失去了原本的美感。
解释,比喻做事过分,反而弄巧成拙。
2. 杯弓蛇影。
故事,古代有一个人到山林中打猎,经常听到草丛中有动静,他总以为是蛇,因此总是胆战心惊。
后来才发现,原来是因为杯子的倒影和弓的倒影,他才产生了恐惧。
解释,比喻因过分敏感而产生的错觉。
3. 杞人忧天。
故事,古时候,杞国有一个人整日忧虑天塌下来。
有人问他为什么如此担心,他说,“我怕天塌下来呀。
”别人都说他痴人说梦,不理会他。
解释,比喻无端地瞎担心。
4. 杀鸡取卵。
故事,古时候,有个农夫杀了一只母鸡,取了它的卵,结果母鸡死了,卵也没有了。
解释,比喻为了眼前的利益,毁掉长远利益。
5. 狐假虎威。
故事,狐狸在虎的领地上装出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吓唬其他动物。
后来,它被真正的老虎发现,才露出原形。
解释,比喻借势欺人。
6. 井底之蛙。
故事,一只蛙住在井里,以为井就是整个世界,后来听到其他动物说起外面的世界,它不相信,认为自己所看到的就是全部。
解释,比喻眼光狭隘,见识不广。
7. 掩耳盗铃。
故事,有人偷了铃铛,把它藏在耳朵后面,然后说,“我听不见铃声了。
”。
解释,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8. 画龙点睛。
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个画师,他画了一幅龙,但觉得不够完美,于是在龙的眼睛上点了一下,龙立刻栩栩如生。
解释,比喻在事物的关键点上加以点缀,使整体更加完美。
以上就是一些常见的成语故事及其解释,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
成语故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通过这些故事,我们不仅能够学习到成语的来源和意义,还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哲理。
成语故事大全及解释
成语故事大全及解释成语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它是中国语言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成语故事则是成语的来源和背后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成语的含义和使用背景。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成语及其背后的故事和解释。
1. 画龙点睛。
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个画家,他画了一幅非常精美的龙,但是觉得还差点什么,于是在画龙的眼睛处点上了一点颜色,画龙顿时栩栩如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一个小小的细节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解释,画龙点睛是指在事物的关键处加上一点点精华,使其更加完美,更加生动。
2. 杯弓蛇影。
故事,古代有一个人在喝酒的时候,看到杯子里的倒影,以为是一条蛇,吓得不敢再喝酒。
其实那只是杯子里的倒影,根本没有蛇。
解释,杯弓蛇影是指因为害怕而产生的错觉,也比喻因为心理作用而感到害怕。
3. 亡羊补牢。
故事,有一个人的羊跑丢了,他没有及时找回,等他找到的时候已经晚了,于是他在羊圈的围墙上加固了一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虽然失去了一只羊,但是及时补救还是有可能避免更大的损失。
解释,亡羊补牢是指事情出了问题之后及时采取措施弥补,避免更大的损失。
4. 杞人忧天。
故事,古代有一个杞国的人,他整天担心天会塌下来,但是其他人都觉得他是疯子。
后来他的杞国被攻打,他却因为担心天塌下来而没有及时应对,导致了更大的灾难。
解释,杞人忧天是指没有根据的、无稽的忧虑。
5. 一箭双雕。
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个英雄,他用一箭射中了两只飞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一举两得,一举多得的效果是最好的。
解释,一箭双雕是指一举两得,一举多得。
以上就是一些常见的成语故事及其解释,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和使用背景。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故事,更好地运用成语,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成语意思解释及典故
成语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独特现象,通常由四个字组成,具有深刻的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成语及其解释和典故。
亡羊补牢:意思是失去之后才想到补救。
典故出自《战国策·楚策四》,讲述了一个人丢失了羊,后来才想到修补羊圈的故事。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事情发生了错误之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仍然是有意义的。
画蛇添足:意思是多此一举,反而坏事。
典故出自《战国策·赵策二》,讲述了一个人画蛇之后,为了炫耀自己的技巧,又给蛇添上了足,结果反而让蛇不伦不类。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做事要恰到好处,不要贪心不足、贪婪过度。
守株待兔:意思是守着旧的经验或方法,期待着新的机会或成果。
典故出自《庄子·外物》,讲述了一个农夫偶然捉到一只兔子后,便守在树下等待更多的兔子跑来。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不能只依赖过去的经验或方法,要不断寻求新的机会和策略。
狡兔三窟:意思是狡猾的兔子准备好多个藏身之处。
典故出自《战国策·齐策三》,讲述了一个狡猾的兔子为了躲避天敌,挖了三个洞穴藏身。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面对危险时,要准备多个退路或解决方案。
指鹿为马:意思是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典故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讲述了一个大臣为了讨好秦始皇,指着一只鹿说是马。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面对不公或误解时,要坚持真理和事实,不能为了讨好他人而颠倒黑白。
这些成语都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它们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人生智慧和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成语故事及解释
汉语成语是汉语言长期习用的、形式简洁、含义丰富而又历史悠久的固定词组。
以下是精心整理的中国成语故事及解释,希望能够帮到你!
中国成语故事及解释篇一:克已奉公的成语故事祭遵,字弟孙,东汉初年颍阳人。
祭遵从小喜欢读书,知书达理,虽然出身豪门,但生活非常俭朴。
公元24年,刘秀攻打颍阳一带,祭遵去投奔他,被刘秀收为门下吏。
后随军转战河北,当了军中的执法官,负责军营的法令。
任职中,他执法严明,不循私情,为大家所称道。
有一次,刘秀身边的一个小侍从犯了罪,祭遵查明真情后,依法把这小侍从处以死刑。
刘秀知道后,十分生气,想祭遵竟敢处罚他身边的人,欲降罪于祭遵。
但马上有人来劝谏刘秀说:“严明军令,本来就是大王的要求。
如今祭遵坚守法令,上下一致做得很对。
只有像他这样言行一致,号令三军才有威信啊。
”
刘秀听了觉得有理。
后来,非但没有治罪于祭遵,还封他为征虏将军,颍阳侯。
祭遵为人廉洁,为官清正,处事谨慎,克己奉公,常受到刘秀的赏赐,但他将这些赏赐都拿出来分给手下的人。
他生活十分俭朴,家中也没有多少私人财产,即使在安排后事时,他仍嘱咐手下的人,不
许铺张浪费,只要用牛车装载自己的尸体和棺木,拉到洛阳草草下葬就可以了。
祭遵死后多年,汉光武帝刘秀仍对他的克己奉公精神十分怀念。
【解释】克己:克制、约束自己,克制住自己的私心;奉公:以公事为重。
约束自己的私欲,以公事为重。
比喻一个人对自己要求严格,一心为公。
中国成语故事及解释篇二:空前绝后的成语故事晋朝顾恺之,才华出众,学识渊博,他的绘画才能更是出色,闻名于世。
顾恺之画人物,神态逼真,形象生动。
与众不同的是,他画人物,从来不先点眼珠。
有人问其原因,他说:人物传神之处,正在这个地方。
一语道出了其中的诀窍,使人叹服。
当时被人称为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南北朝时的梁朝,又出了一个叫张僧繇的大画家。
他善画山水、人物、佛像,在当时名气很响。
梁武帝建了很多寺庙佛塔,都命他作画。
据说,有一次他在一个寺庙的墙上画了四条龙,却没有给龙点眼珠。
旁人问他为什么不点上眼珠,他说:“恐怕点了眼珠,这些龙会破壁飞去。
”众人不信,坚持要他试一试,他便点了两条,果然破壁飞去。
这一传说虽夸张得近于荒诞,但说明了他作画技艺得很高超的。
到了唐朝,又出了个更有成就的画家吴道子,集绘画、书法大成于一身。
他的山水、佛像画闻名当时,且写得一手好字,有书圣之称。
据传说,他曾为唐玄宗画巨幅嘉陵江图,几百里山水竟在一天内画好了。
他在景玄寺中画了地狱变相图,不画鬼怪而阴森逼人,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