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诗经》两首(《关雎》、《蒹葭》)同步夺分高手练习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关雎》《蒹葭》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关雎》《蒹葭》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关雎》《蒹葭》含答案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5.下面有关两首诗词的表述错误的一项()A.《关雎》和《蒹葭》都是当时的民歌,都选自《诗经》,都使用了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

B.两首诗在语言形式上大多四言一句,二二拍,一般隔句用韵,但并不拘泥,富于变化。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

D.《关雎》意境含蓄,场景朦胧,抒发主人公的企慕之情和追寻而不得的惆怅;而《蒹葭》叙事线索明晰,画面形象可见。

6.你和小语对比梳理了两首诗歌后,展开了一番讨论。

请补全下面对话。

小语:学完《关雎》《蒹葭》,我了解到他们都运用了手法。

你:不错,这种方法在陕北民歌“信天游”中仍有保留,比如《回延安》中的“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小语:为什么要用这种手法呢?你能说说吗?你:好的。

以《关雎》为例:小语:嗯,你说得真好。

谢谢你!【答案】5.D 6.比兴开篇即运用比兴手法,以关雎和鸣引出男女相思之情,切合诗意,自然流畅,呈现了婉曲动人的艺术魅力。

(意思对即可)【解析】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D.表述错误,根据《关雎》“君子好逑”“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可知,叙事线索明晰,画面形象可见,而非“意境含蓄,场景朦胧”。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诵读欣赏诗经二首教案2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诵读欣赏诗经二首教案2苏教版

《蒹葭》年级九年级学科语文备课时间第周,星期教学内容《蒹葭》教学目标 1. 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 ,2. 学习《蒹葭》,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

3.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4.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分析《蒹葭》中的人物形象及领会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2. 把握《蒹葭》中的重章复唱的特点。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教学过程教学调整一、导语设计黑板边书:“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同步播放邓丽君《在水一方》,创设情境,为学习《诗经》选篇《蒹葭》作铺垫。

提问:同学们,大家刚才听到的的歌曲优美吗?谁能说出这首歌曲的名字?明确:电视剧《在水一方》的主题曲《在水一方》。

进一步提问:谁知道歌词的出处?明确:根据《诗经》中的《蒹葭》改编而成。

二、解题《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

《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宋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诗经》共 305 篇。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共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广的影响。

诗歌的形式,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这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诗经》中的一首极其优美的抒情诗《蒹葭》。

这首诗。

主要是通过美读来感受先人的情感美,来领略华夏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

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一个环节:三、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教师提示:诗歌重在吟诵、品味。

在译诗时,要运用联想、想象,在头脑中浮现此情此景。

四、(一)、初读,感受诗的音乐美。

1.第一个环节通过初读诗文,初步感受诗的音乐美。

要朗读好诗文,要注意读好它的节奏。

要读出诗歌的音乐美,除了诗歌朗读的一般要求外,尤其要读出她的生气,读出她的音乐美。

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课文复习资料

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课文复习资料
文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 ①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野蛮行径,遭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 强烈谴责和反对,这叫做“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选用《〈孟子〉二章》中的名句回 答) 日本某些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 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那句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 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 人和也。 故曰:,。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 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蒹葭》一诗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是:蒹葭 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中表现男子对所爱之人不畏艰难险阻的追求的句子是; 表现相望所爱之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思的句子是。
《蒹葭》
诵读欣赏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作者在文中指出管理百姓、巩固国防、威慑天下三个方面不 能只"以封疆之界"、"以山溪之险"和"以兵革之利"。然后提示争取"人和"的实质在于"得道 "。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诗经二首教案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诗经二首教案苏教版

16.《诗经》二首《关雎》《蒹葭》【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内容和表现手法。

2.朗读并默写《关雎》和《蒹葭》。

3.理解诗词内容,探究写作特色。

(重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世界读书日当天,许多学子与留学生穿汉服,读《诗经》,呼吸着清晨新鲜的空气,置身于怡人的校园,巧笑倩兮的“伊人”在桥上齐声读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可见,《诗经》在现代人眼中仍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里的名篇《关雎》和《蒹葭》。

二、预习展示1.《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五六百年间的诗词305篇。

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所以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经》。

三大基本内容:“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三大表现手法:“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叙事和抒情。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和比拟。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环境描写,烘托渲染气氛。

2.读准字音,理解词语雎.鸠(jū):一种水鸟。

窈窕..(yǎo tiǎo):美好的样子。

参差..(cēn cī):长短不齐。

寤.(wù):睡醒。

寐.(mèi):睡着了。

芼.(mào):选择。

蒹.(jiān):荻,像芦苇。

葭.(jiā):芦苇。

溯.洄(sù):逆流而上。

晞.(xī):干。

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指岸边。

跻.(jī):升高。

涘.(sì):水边。

沚.(zhǐ):水中小块陆地。

3.反复朗读《关雎》和《蒹葭》,读出意蕴美和情韵美,并背诵诗词。

三、合作探究(一)《关雎》。

1.朗读全诗,理解文意。

(1)这首诗讲了怎样的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明确:描写一个男子追求一位美丽的女子,但又追求不得,身陷相思之苦,难以自拔的故事。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实验中学九年级语文 古诗二首教案2 新人教版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实验中学九年级语文 古诗二首教案2 新人教版

某某省某某市灌南县实验中学九年级语文古诗二首周新人教版课题:诵读欣赏古诗二首课型:新授课编号: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一些常识。

2.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3.通过教学第一首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及珍视朋友间的友谊的思想感情。

4.通过教学第二首诗,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渴望涌现各类人才以求革故鼎新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通过反复吟咏,当堂能够顺利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的内容及表达的情感,能鉴赏重要诗句。

教学难点: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教学过程:一、课前先学1.查阅资料,了解两首诗歌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2.反复诵读两首诗,注意朗读的节奏。

3.结合书下注释和参考资料,初步了解诗歌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二、导学示标1.由诗歌的一般知识引入。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交流展示1.展示收集到的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2.朗读展示(师适时点拨朗读的读音和节奏)。

四、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川》1.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诗歌的大意。

2.首联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一句有何表达作用。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包含怎样的哲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尾联的写法有什么特点。

(二)《己亥杂诗》1.前两句诗抒情叙事,叙了什么事?抒了什么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你是怎样理解的?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五、当堂巩固1.背诵并默写二首古诗。

2.对《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 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3.“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一句中,“无为”的意思是,诗句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6《诗经》二首课件 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6《诗经》二首课件 苏教版

2020/1/2
精品课件
22
金秋之际,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 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 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蔼迷蒙,弯曲 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此时,一位 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他热切而急切地追寻 着心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 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 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言状。
2020/1/2
精品课件
2
“诗六义”
风: 是各地的民歌,分15国风,共160篇。是《诗经》中的精 华,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 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手 法,体现民歌特色。
雅: 多是祭祀、宴会的乐歌和史诗,分 “大雅” 和“小 雅”,共105篇。
颂: 多是宗庙、颂神的乐歌,有 “周颂” “鲁颂” 和 “商颂”,共40篇。
赋: 即陈述铺叙。
比: 即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
兴: 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2020/1/2
精品课件
3
2020/1/2
精品课件
4
,一情 憔或意 悴死十 雎 而,分 鸠 死另专 在 。一一 传
就的说 忧水中 思鸟是 不,一 食其种
2020/1/2
精品课件
5
关雎
关雎鸟关关和唱, 在河心小小洲上。 好姑娘苗苗条条, 哥儿想和她成双。 水荇菜长短不齐, 采荇菜左右东西。 好姑娘苗苗条条, 追求她直到梦里。
3、余音绕梁:只写追求之难,伊人“宛在”,结
果如何,给读者留下想象余地。
2020/1/2
精品课件
33
作品没有直叙心情,而采用曲 笔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勒。距离产生 美感。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 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 若隐若现、朦胧飘渺之感。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诗经二首讲解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诗经二首讲解

《关睢》(《诗经》)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本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

可分为哪几个部分?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追求、思慕、迎娶。

2.《诗经》常用赋、比、兴手法,本诗所用起兴句有哪些?作比句有哪些?“关关睢鸠,在河之州”。

“参差荇菜”。

3.有哪些成语出自于这首诗?窈窕淑女、优哉游哉、辗转反侧等。

4.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辗转反侧。

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且细心呵护的词:采之、芼之、友之、乐之。

《蒹葭》蒹葭①苍苍②,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唏④。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⑤;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⑦;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注】①蒹:草名,即荻。

葭:芦苇。

②苍苍:苍盛的样子。

“凄凄”“采采”与之同。

③溯洄:逆流而上。

④唏:干。

⑤跻:升,指升高。

指道路既险又高。

⑥坻:水中小洲。

⑦右:迂回。

1.三个诗节的首句反复咏叹蒹葭的茂盛繁密的状态,突出景物特点,渲染气氛。

用芦苇、霜露、秋水等自然意象组成一幅清秋晨景图,并笼罩着一种凄清的气氛。

写翌日清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秋景,体现出寥廓凄清的特点,通过该特点衬托出主人公因热烈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心情。

2.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

“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两句在三个诗节中的重复,表现出主人公对意中人不可阻遏的渴慕和锲而不舍的追求,主要突出了他寻找、追求恋人的艰辛,渲染扑朔迷离的寻爱历程和极富音乐性的回环美。

3.三个诗节的最后一句,是写意中人所处位置的变换:从水中央到岸边,再到水中沙滩。

《诗经》两首(关雎,蒹葭)(精品教学课件+精心整理教案)

《诗经》两首(关雎,蒹葭)(精品教学课件+精心整理教案)

最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多媒体教学课件第六单元第24课《诗经》两首(关雎,蒹葭)精品课件教案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的古典诗词灿若星河,佳篇如林,诗歌以她完美的艺术形式,不朽的审美价值哺育了无数才华卓绝的文人墨客。

在中国诗歌这条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之中,我们跨越千年的时空向远古走去,去探寻诗歌光辉的源头,我们一路走过了元曲、宋词、唐诗,走过了汉赋、楚辞,当我们穿过岸边依依的杨柳,拂开水上参差的荇菜,我们听到了雎鸠关关的鸣叫之声,听到了伐木者坎坎的伐檀之声,看到了深秋清晨泛白的芦花,看到了寒冬时节霏霏的雨雪……三千年前的那块小洲,三千年前河畔的每一株草、每一缕风,岁月的风尘无法将之覆盖,时光的流逝无法将之湮灭。

这节课,让我们徜徉于《诗经》的艺术殿堂,去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的吟唱,去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的辉煌。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奉为经典,相传为孔子所编定。

本只称《诗》,后世才称为《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诗经》分为《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个部分。

(包括十五国风,大雅、小雅,周、鲁、商颂),它们都得名于音乐。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即风土之音;雅是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饮所用的诗歌即朝廷之音;颂是宫廷祭祀用的舞曲歌辞即宗庙之音。

《诗经》三种表现手法朱熹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现在的解释赋就是铺陈直叙。

比就是比喻。

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

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

“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实验中学九年级语文 诗经二首教案 新人教版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实验中学九年级语文 诗经二首教案 新人教版

某某省某某市灌南县实验中学九年级语文诗经二首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关雎》所体现的青年男子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

2.了解作品所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表现手法。

3.把握正确的爱情观。

二、教学重难点:1.在诵读中体会诗中所表现的青年男女纯真美好的爱情。

2.理解兴的表现手法。

3.用对照品析字词,丰富语言,提高鉴赏能力。

4.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本诗。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用主题设疑导入(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面对美好的人或物,都会产生爱慕之心。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把心中爱慕之人称为“梦中情人”。

有这样一首诗便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场对“梦中情人”的浪漫的追求。

那么追求的过程是如何的?追求的结果又是怎样的?)2.导入后,以比赛的形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问题:《诗经》是什么的总称?它收录了哪个时代的作品?距今有多少年了?它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这些诗歌是怎么分类的?(二)学习新课(1)学生回忆诗歌朗读方法,师强调字音、节奏、感情。

全班齐读。

(2)师点评并X读,要求:边听边思考诗歌内容,试用一句话概括。

(3)指名回答后,让学生结合注释边读边理解:主人公的情感前后有怎样的波动?(4)把握主人公的情感波动后,请一位同学把诗歌读一遍,注意朗读的语调,读出情感和意境。

(1)理解《关雎》所体现的青年男子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的追求、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梦中求得的喜悦。

爱恋A.读第一节,同桌之间进行情景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B.品采荇女的几个关于采摘的动作的词:流、采、芼;理解词意并进行动作模拟。

C.情景想象:想象诗中君子第一次见到采荇女的情景?相思A.采荇菜的女子优雅的姿态,让君子怎样了?B.理解“寤寐思服、辗转反侧”,感受君子的心情。

C.讨论:这位女子值得君子苦闷、痛苦吗?(对古代青年男女纯真美好的爱情的理解)D.小结梦幻读最后两节,思考:君子如愿以偿了吗?说出理由。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诗经》二首 说课稿(新版)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诗经》二首 说课稿(新版)

《诗经》二首说课稿从容说课《关雎》和《蒹葭》选自《诗经》。

《关雎》写一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

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蒹葭》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在蒹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

两首同为爱情诗,都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

感情是率真、淳朴、真挚、健康的。

采用了重章覆叠句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文字虽然简单,但给予人们的症状感却丰富,丰富到“我们只觉得读了百遍还不厌”(《中国诗史》)。

教学本文,应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

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直至成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认识《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另外还应引导学生多读多背《诗经》中的名篇,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课堂教学采用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品读法等教学方法。

注重自主学习、自我探究,全面领略诗歌的美感,力求在诗歌鉴赏和文化积淀上都有所收获。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能力目标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2.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德育目标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1.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学方法1.朗读法2.点拨讨论法3,品读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读课文,把握文意;品读课文,探究艺术手法。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

”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字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

诗经两首《关雎》《蒹葭》(精品)31286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诗经两首《关雎》《蒹葭》(精品)31286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我国古代经典名著中发明了大量旳成语, 其中出自《关雎》和《蒹葭》旳成语有?
我国古代经典名著中发明了大量旳成语 其中出自《关雎》和《蒹葭》旳成语有?
《关雎》:辗转反侧 求之不得
《蒹葭》:蒹葭伊人 秋水伊人 蒹葭之思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
•萋萋:茂盛旳样子
•晞:干
•湄:岸边,水草交接 旳地方
道 阻 且 跻 。jī •跻:登,上升
溯游从之,
•坻:水中小洲
宛 在 水 中 坻 。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涘 。sÌ 溯 洄 从 之 , 道阻 且 右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沚 。zhĬ
3、余音绕梁:只写追求之难,伊人“宛在”, 成果怎样,给读者留下想象余地。
1、烟水迷离旳景和主人公如醉如痴旳情难解难分。
2、深秋一派萧瑟旳景象和主人公惆怅失意旳心情 浑然一体。
3、主人公旳执着追求和伊人宛在、觅之无踪旳境 界相互映衬。
4、“伊人”高洁而有魅力旳气质被蒹葭露白、秋 水澄明旳景致烘托出来。
逆着曲水去找她, 越走越高道儿难。 逆着直水去找她, 像在小小洲上水中间。
一片芦花照眼明, 太阳不出露珠新。 心上人儿她在哪, 隔河对岸看得清。 逆着曲水去找她, 曲曲弯弯道儿拧。 逆着直水去找她, 好像藏身小岛水中心。
主要内容
这首诗描写了一种热恋者 对意中人旳急切追求和可望 而不可及旳惆怅失望之情。
•采采:茂盛,众多 •未 已:还没有完 已:停止 •涘:水边 •右:弯曲 •沚:水中沙滩
蒹葭
芦花一片白苍苍, 清早露珠变成霜。 心上人儿她在哪, 人儿正在水那方。 逆着曲水去找她, 绕来绕去道儿长。 逆着直水去找她, 像在四面不着水中央。

【九年级诗经两首课件】九年级语文诗经两首

【九年级诗经两首课件】九年级语文诗经两首

《【九年级诗经两首课件】九年级语文诗经两首》摘要:导语《关雎》和《蒹葭》选《诗》,都用了重叠句手法““窈窕淑女”、“参差荇菜”;“所谓伊人”、“溯洄从”、“溯游从”,《关雎》和《蒹葭》容、表现手法等艺术特色上都有相处所以《关雎》拟重讲授《蒹葭》则教师设问引导学生学领悟主导语《关雎》和《蒹葭》选《诗》《关雎》写男子对女子思念和追程写不得焦虑和而得喜悦《蒹葭》写位恋者深秋清晨蒹苍露白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他思念恋人以下是编整理分享九年级诗两首课件欢迎参考九年级诗两首课件【教学目标】、初步了赋、比、兴手法、想象通对诗歌境加工培养定能力3、通诗歌学习培养对祖国学感情【重】想象通对诗歌境加工培养定能力【难】了赋、比、兴手法【新课】、导入从唐诗宋词我国远流长辉煌地位说起导入对古体诗、近体诗及词介绍介入教学二、整体把握、关雎诗这位男子河边听到鸟鸣顺着鸟声走看到沙洲上有成双成对鸠鸟因而引起种美想——淑女是君子佳偶因诗说“关关雎鸠河洲窈窕淑女君子逑”他听着鸠鸟和鸣候有姑娘河边采荇菜她左右采摘荇菜美姿态给了他难忘印象爱慕情油然而生并使他醒梦都思念着她“不得”以下四句总括地写出这种强烈激动感情但因追这姑娘没有达到目所以“寤寐思”“辗反侧”二八句写这男子日夜不安苦闷和焦灼心心情进步表达了这男子对采荇菜姑娘深切思慕和美愿望“琴瑟友”“钟鼓乐”是写他寤寐其实现愿望也就是他想像结婚热闹情景、蒹葭《蒹葭》是“秦风”首爱情诗诗分三每八句;首二句写景六句抒情全诗熔写景、抒情炉金秋季拂晓露浓霜重芦苇沾懑了晶莹洁白霜花“蒹葭苍苍白露霜”展现幅萧瑟冷落秋景给全诗笼罩了层凄清落寞情调这主人公到河边翘首伫立凝视着河对岸——那是“伊人”而“伊人”也只“水央”“水坻”恍惚迷离可望不可及主人公没有因罢休心冲破天堑追伊人忽儿逆水而上忽儿顺水而下但都无法到达“蓬莱仙境”咫尺天涯令人无限惆怅!三、问题研究、《关雎》与《蒹葭》艺术特有什么不?提示要从艺术表达着眼却又不能不兼顾容因手法运用就是表情达;其次要抓住“兴”这表达手法展开比较对《诗》诗分析往往不能忽视这甲生从表现手法上看《关雎》诗着重“叙事”我们从诗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条线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到追她追不到又幻想得到她《蒹葭》却没有明确故事就写到主人公隔水远望苦苦追寻伊人却若即若离;二、三是反复咏叹乙生与《关雎》相比《蒹葭》情感韵味更浓丙生从艺术手法上看《蒹葭》比〈〈关雎〉〉“兴”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形象交相辉映浑然全用起兴事物与所要描绘对象形成完整艺术世界【课堂练习】背诵这两首诗并写段赏析【总结】、《关雎》是诗首诗全诗通青年男子对姑娘往情深地追描绘特别是他不得痛苦和而得喜悦直言表白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美满婚姻美期望、《蒹葭》是“秦风”首爱情诗全诗以蒹葭起兴以白露衬通“伊人”生活环境描绘抒发了对人倾慕、追及怅惘思想感情【板设计】表白爱情愿望倾心所思窈窕淑女强烈心愿君子逑反复咏叹关雎寤寐思念苦追慕心寤寐深切思慕相思苦辗反侧美愿望幻想愿望实现相会情形琴瑟友结婚场面钟鼓乐怀念蒹葭苍苍伊人水方重叠句蒹葭相思蒹葭萋萋伊人水坻反复咏叹幻觉蒹葭采采伊人水追爱情九年级诗两首课件【教学目标】、识记古代言实词积累常用词义、用己语言赏析诗歌体会细腻思想感情【教学重】发挥想象力描绘浪漫爱情场景【课安排】两课【课前准备】、学生熟课、老师有关图画和轻柔音乐【教学程】课、导入俗话说爱美心人皆有面对美人或物都会产生爱慕心现实生活我们常常把心爱慕人称“梦情人”《关雎》这首诗便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场对“梦情人”浪漫追那么追程是如何?追结又是怎样?让我们起走入《关雎》欣赏场古人爱情戏吧二、诵熟悉音结合释掌握、正音老师饱含情感朗诵或播放名录音、学生齐、男女生分、别诵3、释重词掌握(关关、洲、窈窕、逑、参差、流、寤寐、思、优哉游哉、辗反侧、友、芼)三、共研讨、浪漫爱情往往离不开浪漫场景请出写景句子并用己语言发挥想象力描绘出明确“关关雎鸠河洲”、“参差荇菜左右流”、“参差荇菜左右采”、“参差荇菜左右芼”学生创作并别演示老师做总结示展示多媒体画面并伴轻柔音乐深情描绘“清清河水水波荡漾水有座芳草萋萋绿洲绿洲上对鱼鹰正伸长脖颈唱和地关关鸣叫河两岸长满了葱绿荇菜随着微风参差摇摆要采摘它们要左右地努力美丽姑娘啊要得到你爱情不也跟采摘荇菜样要想尽办法接近!”、《关雎》有句对心恋人赞美已成赞美女性现代成语请出明确窈窕淑女君子逑诗人又是如何表现己爱慕情?请出相关语句明确窈窕淑女寤寐不得寤寐思优哉游哉辗反侧(老师紧接着翻译句)静美丽姑娘啊醒着梦里追她美姑娘难追啊白天黑夜想念着她绵长思念啊教人翻覆难入睡3、爱慕深日夜思念以致夜不成眠可见相思苦既然如那就胆地追美丽姑娘吧让我们看看他是如何展开爱情攻势?明确窈窕淑女琴瑟友窈窕淑女钟鼓乐如煞费苦心先“友”亲近她再“乐”取悦她结概可以猜到了然会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了四、学常识补充、“兴”手法运用开始我们分析场景也许到了这些场景是分散描绘基是句场景句叙事夹杂进行这也是《诗》常用手法叫作“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词”例如开先言他物“关关雎鸠河洲”用唱和雎鸠鸣叫引起所咏词“窈窕淑女君子逑”“他物”与“所咏词”不是毫无关而恰恰是有共通正如上例雎鸠相鸣叫与君子对淑女爱慕是致试从再几例并分析其共通(学生四人组进行合作学习)例“参差荇菜左右采窈窕淑女琴瑟友”左右采荇菜动作和千方计接近淑女是共通、重叠句诵能发现许多句子是重复出现这种手法有利反复吟唱以充分地表达出诗人细腻思想感情例“窈窕淑女”“参差荇菜”等五、布置作业、选取《关雎》某细节描写发挥想象拓展成00左右短力语言流畅表现出特定境氛围、熟、背诵《关雎》掌握课下词释二课、导入如说《关雎》是支完整爱情进行曲那么《蒹葭》就是场爱情马拉松谁能告诉我马拉松运动有什么特?(学生回答路途遥远、艰险要耐力和持久心、勇气不畏艰险、坚持不懈、努力不放弃……)《蒹葭》便是描写了对爱人不懈寻让我们听听这场爱情告白吧二、诵、疏通、掌握重词、苍苍伊人溯洄且溯游萋萋晞湄跻坻采采已涘沚、学生齐、男女生分、别诵三、赏析、思考下列问题组(四人组合作)、诗人心恋人不知何处诗人寻了几处地方?明确三处“水方”、“水湄”、“水涘”、这些地方有什么特?请分别用概括明确“长”、“跻”、“右”3、诗人面对如曲折艰险路又是什么态?明确“溯洄从”、“溯游从”四、能力拓展、任选《蒹葭》节用优美语言重现诗歌境示例又是霜凝雾罩清晨我又到水边那苍苍蒹葭微微晓风如片白色海凝霜怠露迷失白雾我心恋人啊!你究竟哪里啊?我愿付出生光跋山涉水到你身旁、比较《关雎》与《蒹葭》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何相处?(学生四人组讨论)⑴ 都用了“兴”手法“关关雎鸠河洲”;“蒹葭苍苍白露霜”⑵ 都用了重叠句手法““窈窕淑女”、“参差荇菜”;“所谓伊人”、“溯洄从”、“溯游从”五、布置作业背诵《关雎》和《蒹葭》或从《诗》诗歌要配乐诗歌比赛作准备【教学反思】《关雎》和《蒹葭》容、表现手法等艺术特色上都有相处所以《关雎》拟重讲授《蒹葭》则教师设问引导学生学领悟主学习《关雎》基础上进步熟悉相应学常识有利学生识记古代言知识教学程适运用多媒体有利课堂上创设优美境引导学生感受美氛围特别是情景赏析对学生理思想感情起到事半功倍作用能将学生带到优美诗境所选图画音乐定要轻柔欢快让人充满憧憬课堂教学学生创设情景尤重要有利启发学生思维撞击学生情感火花陶冶学生情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诗经》两首(《关雎》、《蒹葭》)同步夺分高手练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

这些诗歌深刻地反映了这五百年间社会的各个方面。

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等等,其中很多都有形象的表现,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

无论是形式体裁、语言技巧,还是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都显示出我国最早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

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它的重要性和对它的评价之高。

诗中写一个青年小伙子爱慕一个美丽贤淑的姑娘,他朝思暮想,执著追求,然而求之不得,进而相思成梦,梦中与这个姑娘结为永好,过上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表现了爱情追求中的苦与乐。

《蒹葭》是《诗经》中的抒情名篇。

内容极为单纯,没有明确的故事,仅选取在深秋时节的一个清晨,诗人在蒹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思念的恋人,表现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心情。

《诗经》在表达方式上与我们现在有较大差异,因此初次读起来可能觉得拗口。

教师先要用范读来感染学生,引发朗读的兴趣,经过反复朗读训练,就能掌握句中的停顿,读起来就比较顺畅了。

这两首诗都是抒情诗,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对抒情主人公进行形象的分析,使主人公的形象鲜明和完美地在学生头脑中再现出来,继而表情朗读直至成诵,让学生充分感受这两首诗的含蓄美、意境美和音乐美。

《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①。

窈窕淑女②,君子好逑③。

(一章)参差荇菜④,左右流之⑤。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⑥。

悠哉悠哉⑦,辗转反侧。

(二章)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⑧。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⑨。

(三章)①关关,毛传:“和声也:”雎鸠,鱼鹰:牛运震曰:“只‘关关’二字,分明写出两鸠来。

先声后地,有情。

若作‘河洲雎鸠,其鸣关关’,意味便短。

”②毛传:“窈窕,幽闲也。

淑,善。

”《九歌·山鬼》“子慕予兮善窈窕”,王逸注:“窈窕,好貌。

”③君子,朱东润曰:“据毛诗序,君子之作凡六篇,君子或以为大夫之美称,或以为卿、大夫、士之总称,或以为有盛德之称,或以为妇人称其丈夫之词。

”“就《诗》论《诗》,则君子二字,可以上赅天子、诸侯,下赅卿、大夫、士。

”“盛德之说,则为引申之义,大夫之称,自为妻举其夫社会地位而言。

”逑,毛传:“匹也。

”按好逑,犹言嘉耦。

④荇,毛传曰“接余”,其他异名尚有不少,李时珍云“俗呼荇丝菜,池人谓之莕公须,淮人谓之靥子菜,江东谓之金莲子”,等等。

龙胆科,多年生草本,并根连水底,叶浮水上。

自古供食用。

陆玑曰:“其白茎以苦酒(按即醋)浸之,肥美可案酒。

”近人陆文郁说:“河北安新近白洋淀一带旧有鬻者,称黄花儿菜,以茎及叶柄为小束,食时以水淘取其皮,醋油拌之,颇爽口。

”⑤流,毛传:“求也。

”用《尔雅·释言》文。

朱熹曰:“顺水之流而取之也。

”⑥思,语助词。

服,毛传:“思之也。

”《庄子·田子方》“吾服女也甚忘”,郭象注:“‘服’者,思存之谓也。

”⑦朱熹曰:“悠,长也。

”按悠哉悠哉,思念之深长也。

⑧芼,毛传:“择也。

”⑨钟鼓,金奏也,是盛礼用乐。

王国维曰:“金奏之乐,天子诸侯用钟鼓;大夫士,鼓而已。

”按此诗言“钟鼓乐之”,乃作身分语。

由两周墓葬中乐器和礼器的组合情况来看,金石之乐的使用,的确等级分明,即便所谓“礼崩乐坏”的东周时期也不例外。

中原地区虢、郑、三晋和周的墓葬,已发掘两千余座,出土编钟、编磬者,止限于个别葬制规格很高的墓,约占总数百分之一。

从青铜乐钟的制作要求来看,这也是必然——非“有力者”,实不能为。

而这一切,与诗中所反映的社会风貌,恰相一致。

《诗经·蒹葭》蒹葭苍苍①,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②。

(一章) 蒹葭萋萋③,白露未晞④。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⑤。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二章)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让⑥。

(三章)①蒹,荻。

葭,苇。

多隆阿曰:“荻之高者不过五六尺,苇之高者至丈余;荻茎细如蒿梗,苇之大者则如小竹;苇之中实,荻之中空,二草之别在此也。

”②毛传:“逆流而上曰溯洄,顺流而涉日溯游。

”③萋萋,释文:“本亦作‘凄’。

”张慎仪曰:“《说文》:‘萋,草盛也。

”凄,雨云起也。

’此诗应以萋为正字。

”徐礅曰:“《四月》诗传:‘凄凄,凉风也。

’《绿衣》诗传:‘凄,寒风也。

’《蒹葭》当霜凝之候,凉风萧瑟,寒意凄其,既盛而将痱矣。

”据此,是读“萋”,可以读出景象;读“凄”,则并景中之情,或曰视觉中的感觉,亦可解得。

④毛传:“晞,干也。

”⑤毛传:“湄,水賺也。

跻,升也。

”郑笺:“言其难至如升阪。

”按湄,《尔雅·释水》:“水草交为湄。

”李巡注:“水中有草木交会曰湄。

”又毛传曰“水赚”者,胡承珙曰:“《说文》‘賺,崖也。

”崖,高边也。

’下文‘道阻且跻’,跻为升义,故此以‘水隒’见其高意。

”⑥毛传:“涘,厓也。

”郑笺:“‘右’者,言其迂回也。

”焦琳日:“道阻且长、且跻、且右,皆因溯游逆流之故,意中觉得必是如此,无认作真有别样阻滞也。

”李九华曰:“《尔雅》‘小洲曰渚,小渚曰址,小沚曰坻’,皆绝小之称。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A.雎鸠( ) 窈窕( ) 好逑( ) 荇菜( )B.寤寐( ) 芼之( ) 蒹葭( ) 溯洄( )C.辗转( ) 淑女( ) 未晞( ) 水中坻( )D.水中沚( ) 在水之湄( ) 道阻且跻( ) 在水之涘( )2.下面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窈窕淑女(文静美好的样子) 左右芼之(挑选)B.君子好逑(配偶) 寤寐求之(日日夜夜)C.白露未晞(干) 在水之涘(水边)D.蒹葭采采(采摘) 道阻且跻(高)3.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是古代反映爱情的民歌。

B.“比兴”手法是《诗经》中诗歌常用的手法,《关雎》巾就有大量的“比兴”。

C.《关雎》与《蒹葭》都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

D.《关雎》的感情真挚热烈,《蒹葭》也罢表现了热烈奔放的情感。

4.下面诗句没有运用比兴手法的一句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C.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D.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5.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意思:(2)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意思:二、阅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6.《关雎》一诗中小伙子追求这位姑娘没有达到目的。

他的心情是怎样的?(用原文回答) 7.《关雎》这首诗是以什么起兴的?这首诗叙事的线索是什么?8.《蒹葭》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景色的特点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9.在《蒹葭》一诗的三节中,“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有什么不同?可否互换?10.诗歌赏析.(1)下面对《关雎》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节以雎鸠和呜于河之洲上,其配偶不乱之意,而兴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

这一节的佳处,在于它那种舒缓平正之音,并以这种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

B.第二节“参差荇菜”是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

“左右流之”以荇菜流动无方向喻淑女难求。

“求”字是全篇的中心。

C.第三节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诗人描写了思念情人的心理。

“辗转反侧”,则诗人想帮助淑女采摘荇菜。

D.第四、五节写幻想求而得之的喜悦,“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既得之后情景。

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

(2)下面对《蒹葭》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两句引出了所思念者和所在地,不仅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融合无间,而且又为后四句抒发主人公与日夜相思的心上人相会艰难之情作铺垫。

B.“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人经过一番艰苦的上下追寻之后,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周围流淌着波光,依旧无法接近。

可见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即,加深了渴慕的程度。

“宛”字表明伊人的身影是隐约缥缈的,或许根本就是诗人痴迷心境下生出的幻觉。

C.第一节“白露为霜”写出了露水浓重、凝结成霜的情景,这应该是天刚破晓时的景况;第二节的“白露未唏”,其中就有时间的推移,那就是天已亮而露水还未干的景象。

D.“道阻且右”和第一节的“道阻且长”,第二节的“道阻且跻”又有不同,这一句更准确地描写出傍着水流的小路的曲折弯窄,令人难以前行,则主人公的失望与难言的痛苦,完全可以思而得之。

但“采采”一词写阳光灿烂的样子,又给第三节的景物涂上了一层亮色。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11.颔联写了梅的什么?着力表现了梅的什么品格?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旦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选自《诗经·邶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曷至哉?鸡栖于埘。

日子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

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赏析见本资源网相关资源)成功的花冰心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妙语佳句:1.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邶风·击鼓》)2.—日不见,如三秋兮。

(《王风·采葛》)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小雅·采薇》)4.路漫漫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7.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离骚》)8.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离骚》)9.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九歌》)参考答案《(诗经)两首》一、1.A(“窕”为tiǎo) 2.D(采采:茂盛,众多) 3.D(《蒹葭》表现的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心焦和失望情感) 4.C 5.(1)追求姑娘难实现,醒来梦里意常牵。

(2)纯洁美丽好姑娘,钟声换来她笑颜。

二、6.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7.以滩头水畔的一对雎鸠鸟的叫声起兴(或: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线索: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

8.晚秋;清秋萧瑟,白露成霜;衬托主人公追求意中人而不见的空虚和惆怅。

9.第一节的“一方”指对岸,第二节“在水之湄”指岸边,第三节“在水之涘”指水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