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整理一、力学1.牛顿三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物体受力平衡时的条件;-物体受力不平衡时的条件。

2.动能和势能:-动能和势能的定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动能和势能的机械能守恒定律。

3.动量和冲量:-动量的定义;-冲量的定义;-动量守恒定律。

4.常见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两个抛体运动的相对性质。

5.摩擦力:-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6.机械能的损失:-摩擦力对机械能的影响;-机械能的损失与能量转化的关系。

7.弹簧力:-弹簧力的定义和性质;-弹簧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二、光学1.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的特点;-光的退色现象和光的散射。

2.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反射和折射的应用。

3.光的反射:-镜面反射的规律;-成像规律。

4.光的折射:-理解折射角与入射角、折射率之间的关系;-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

5.凸透镜:-凸透镜的定义和性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6.凹透镜:-凹透镜的定义和性质;-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7.光的颜色:-光的颜色与频率、波长的关系;-光的颜色与亮度、光的强度的关系。

三、电学1.电流和电压:-电流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电压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电阻和电功:-电阻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电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简单电路:-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4.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定义和应用;-电阻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5.变压器:-变压器的定义;-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6.电磁感应:-电磁感应的现象和规律;-反应电磁感应规律的方程式。

7.直流电动机和发电机:-直流电动机和发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直流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应用。

以上是中考物理必考的主要知识点归纳整理,掌握这些知识点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将有助于顺利应对物理考试。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大全)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大全)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大全)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大全)中考物理知识点哪些呢?物理学科,它的理论结构充分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它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一、测量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

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

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g=9.8牛/千克。

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1.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而加速度则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加速度可以为正值、负值或零,分别表示加速、减速和匀速运动。

2. 力和运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如果物体受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二定律则说明了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F=ma,其中F 为力,m为物体质量,a为加速度。

3. 能量和功:能量是物体进行工作所具有的能力,单位为焦耳(J)。

功表示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计算公式为功=力×位移×cosθ。

4.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系统中,机械能守恒,即系统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与物体的位置有关。

5. 阻力和摩擦力:阻力是物体运动受到的,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力。

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6. 电路和电阻:电路是电流沿着导体或半导体的闭合路径流动的路径。

电阻是物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单位是欧姆(Ω)。

7. 静电和电荷:静电是指由于电荷分布不平衡而产生的现象。

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相同电荷相互排斥,异电荷相互吸引。

8. 光线折射和反射:光线在两种介质间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光线在与界面垂直的方向反射,根据角度相等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9. 声音的传播和声音的特性:声音是物质振动在介质中传播产生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由频率决定,响度由声音的强度决定,音色由声音的谐波成分决定。

10. 光的折射和反射:光是电磁波的一种,根据光的波动性质,光在与界面垂直的方向反射,而在与界面不垂直的方向折射。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运动的描述1. 运动的描述方式(1) 位移、速度、加速度(2) 匀速直线运动的描述(3) 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2.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描述(1) 圆周运动的描述(2) 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二、力学1. 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2) 牛顿第二定律(3) 牛顿第三定律2. 动量和动量定理(1) 动量的概念(2) 动量定理3. 质点系的力学运动(1) 动量守恒定律(2)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4. 万有引力(1) 万有引力的概念和公式(2) 行星运动定律三、静电学1. 电荷(1) 电荷和电荷守恒定律(2) 电场的概念和场强2. 静电场(1) 电场中静电力(2) 电场中电势能和电势(3) 电场中的等势面(4) 中考常考题型:点电荷电势公式、均匀带电细棒的电场问题、点电荷在电场中的势能问题四、电流电路1. 电流和电阻(1) 电流的概念和公式(2) 电阻的概念和公式2. 电阻、电压和电流的关系(1) 欧姆定律(2)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3. 电功和电功率(1) 电功的概念和公式(2) 电功率的概念和公式4. 组合电路的分析(1) 串联电阻的电流分布和电压分布(2) 并联电阻的电流分布和电压分布五、磁场和电磁感应1. 磁场(1) 磁感线和磁感应强度(2) 磁场中电荷的受力2. 运动电荷在磁场中的受力(1) 洛伦兹力(2) 螺线管和荷质比的测量六、光学1. 光的直线传播(1) 光的反射和折射(2) 折射率和全反射2. 薄透镜的成像规律(1) 薄透镜成像公式(2) 球面镜成像规律3. 光的波动性(1) 光的波动特性(2) 干涉、衍射和偏振七、原子物理1. 原子结构和原子的量子化(1) 原子结构模型(2)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2. 放射性(1) 放射性本质和放射性衰变(2) 放射性探测器八、热学1. 温度和热量(1) 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2) 热量的传递和单位2. 热力学过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1) 热容和等压热容(2) 等容过程和绝热过程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分子动理论(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 理想气体的分子动理论以上就是物理中考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中考物理的复习和备考有所帮助。

中考物理重点归纳总结大全

中考物理重点归纳总结大全

中考物理重点归纳总结大全物理是中考科目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涉及到的知识点繁多且重要。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物理知识,提高物理考试的成绩,下面将对中考物理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一、运动学1. 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和静止、参照系、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 匀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速直线运动的图像特征。

3. 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落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4.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加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位移和时间的关系,等。

5. 斜抛运动斜抛运动的规律、最大高度、最大水平位移等计算方法。

6. 圆周运动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周期、频率、角速度的关系。

二、力学1.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万有引力及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和应用,行星运动和卫星运动的模型。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力、分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 摩擦力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概念和判断条件。

5. 斜面运动斜面运动的基本问题,如斜面上物体的加速度、速度、位移的关系等。

三、物体的性质和结构1. 密度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与浮力的关系。

2. 压力压强和公式的计算,浮力和压力的关系。

3. 物体的热学性质温度、热量、热的传递等基本概念。

4. 物体的热膨胀线膨胀、面膨胀的规律和计算方法。

5. 物质的内部结构原子、分子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四、光学1.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镜面成像的特点和规律。

2.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定律、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变化关系。

3. 球面镜成像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和特点。

4. 光的色散光的色散现象和光谱的组成。

五、电学1. 电流与电压电流的定义、电流的方向、电压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电阻与电功率电阻的概念、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率的计算方法。

3. 并联与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 电流的效应电阻发热、电化学效应等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中考必备——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7篇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7篇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7篇篇1一、力学基础知识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分支,中考中占据重要位置。

力学主要包含牛顿运动定律、功与能、动量等核心概念。

1. 牛顿运动定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动量定律)和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的核心概念,并能够应用这些定律解决基本的物理问题。

2. 功与能:理解功、功率、动能、势能、机械能等概念,能够计算简单机械系统中的能量转化。

3. 动量:理解动量的基本概念,会运用动量定理解决基本的物理问题。

二、热学知识点热学主要考察学生对温度、热量、内能等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1. 温度与热量: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热量传递的规律,了解热平衡状态。

2. 内能与热量转化:理解物体的内能及其与温度的关系,知道热量与内能之间的转化关系。

三、光学知识点光学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光现象、光的传播、光的性质等知识的理解。

1. 光的直线传播:理解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2. 光的反射与折射: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

3. 光的性质:理解光的波长、频率、速度等性质,了解光谱的概念。

四、电学知识点电学是中考物理的重要部分,包括电路、电阻、电容、电磁等概念。

1. 电路: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掌握简单电路的分析方法。

2. 电阻与欧姆定律: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3. 电功与电功率:理解电功、电功率的概念,能够计算简单的直流电路中的电功和功率。

4. 电磁现象:了解电磁感应、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等电磁现象。

五、声学知识点声学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声音产生、传播、感知等知识的理解。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 声音的特性:了解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等特性。

六、物理实验与科学探究中考物理注重学生的实验与科学探究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观察并解释实验现象。

1. 实验设计:能够根据实验目的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中考物理的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的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的知识点总结一、声学。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例如,敲响的音叉在振动,用手握住音叉,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2. 声音的特性。

- 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例如,女高音歌唱家的音调高,是因为其声带振动频率高。

- 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 音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可以根据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如能区分不同乐器演奏同一曲子,就是根据音色。

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 噪声的定义: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 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如给汽车发动机安装消声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在道路两旁植树造林)、在人耳处减弱(如戴耳塞)。

二、光学。

1. 光的直线传播。

-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如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的形成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

-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c = 3×10^8m/s。

2. 光的反射。

-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 反射类型:镜面反射(反射面光滑,如镜子反射光)和漫反射(反射面粗糙,如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 光的折射。

-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一、运动和力1.运动的描述和计算2.力的概念和单位3.牛顿三定律4.斜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5.摩擦力和弹力6.动能和功率的计算7.力、功和能的转化二、热学1.温度和热量的概念2.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3.热膨胀和热收缩4.定压和定容热容量的计算5.相变和相变潜热6.气体状态方程7.热能和功的转化三、光学1.光的传播和反射2.光的折射和光的折射定律3.凸透镜和凹透镜4.双凸透镜和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5.光的波长和频率6.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四、电学1.电荷、电流和电压的概念2.电功率和电能的计算3.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4.欧姆定律和功率定律5.电阻的概念和计算6.并联电阻和串联电阻的计算7.电磁感应和发电机原理五、能源与能量转化1.能源的概念和分类2.火力、水力和风力发电3.核能与核反应4.太阳能利用和太阳能电池5.电能守恒和机械能守恒6.能量转化和能量效率的计算六、声学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声音的特性和振动3.音的高低和音符的区分4.多个声源的叠加和差别5.回声和共鸣6.声波的频率和波长7.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七、化学1.物质的组成和性质2.元素的周期表和元素符号3.化学键的形成和键的强度4.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5.酸、碱和盐的概念和性质6.酸碱中和反应和酸碱指示剂7.摩尔浓度和溶液的稀释计算以上是中考物理的知识点归纳,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对中考物理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中考物理全套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全套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全套知识点总结一、物理学概述1. 物理学的定义和意义2. 物理学的发展历程3.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二、力学1. 力的概念和分类2. 牛顿运动定律3. 运动物体的力学性质4. 力的合成和分解5. 力的作用点和作用线6.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7. 力的做功和功的计算8. 动能和动能定理9. 动能的转化三、运动学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2. 平抛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3. 抛体的运动规律4. 物体做直线运动和平抛运动的关系5. 一维匀变速直线运动6. 二维直线运动7. 圆周运动8. 相对运动4. 力学运动1. 力学系统2. 弹簧系统的振动规律3. 波的传播特点4. 时间和频率的关系5. 波长和波速的关系6. 光的反射和折射7. 离心力和向心力8. 地球引力和天体运动五、热学1. 热量和温度的概念2. 热力学第一定律3. 热传导4. 物体的热膨胀5. 热量和机械功的关系6.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7. 气体的分子动理论8. 水的比热和汽化热9. 冷热的快速交换六、电磁学1. 电荷的基本概念2. 电流和电流的大小3. 电压和电阻的概念4. 串联和并联电路5. 电功和电热6. 磁场的产生和作用7. 磁场的性质和磁力线8. 电磁感应现象9. 电磁波的特性10. 电磁现象的应用七、光学1. 光的传播特性2. 光的直线传播3. 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4.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5. 人眼的调节和成像原理6. 光的波动性和光的粒子性7. 物体的颜色和光的原理8. 光的干涉和衍射9. 光的偏振八、原子物理学1. 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2. 原子的能级和辐射3. 辐射的吸收和发射4. X射线的产生和应用5. 核裂变和核聚变6. 放射性以上就是中考物理全套知识点的总结,涵盖了物理学的各个方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中考物理知识点汇总1.力学:-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重力和万有引力定律;-斜抛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

2.光学:-光的反射和折射;-光学仪器:平面镜、凸透镜和凹透镜;-光的波粒二象性;-光谱分析。

3.热学:-温度和热量的定义和单位;-物态变化:凝固、熔化、汽化和凝结;-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热传递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4.电学:-静电场和电场强度;-电荷守恒定律和库仑定律;-直流电路: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和电功率; -磁场和磁力。

当然,中考物理还有其他一些需要注意的知识点,如下所示:5.声学:-声的特性:频率、音强、音速和波长;-音的传播:声波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声音的反射和吸收。

6.真空技术:-真空的定义和测量;-真空技术的应用:真空泵和真空容器。

7.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物质的三态和物质的状态变化;-常见的物质:金属、非金属、半金属和合金。

8.核能和原子能:-原子结构:原子核、电子和质子;-放射现象和放射性物质;-核反应和核能;9.电磁学:-电场和磁场的基本概念;-洛伦兹力和楞次定律;-感应电动势和变压器。

10.动力学:-等加速度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物体受力的平衡和斜面问题;-力的合成、分解和分解的应用。

11.流体力学:-流体的性质和基本假设;-流速和流量、连通性原理;-伯努利方程和帕斯卡原理。

12.实验仪器和测量:-容积管、弹簧测力计、量角器等常用实验仪器;-常见物理量的测量和单位;中考物理:如何解决复习难题?初中物理考试的难主要有三方面:计算难,实验难,概念难。

计算难体现在单选最后两道、填空最后两道、最后两道综合题中的分析和计算;实验难体现在测量并推导表达式、证明、证伪、探究实验;概念难体现在多选题,每一句话都需要反复斟酌,对照概念、实验原理来判断正误。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经典)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经典)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声现象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V固>V液>V气)。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m/s。

.乐音的三个特征:响度、音调、音色。

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5.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高则音调越高。

6.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 响度越大。

7.人们常常利用音色来判别声源。

8.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9. 人耳感受到声音(可听声)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

10.超声波的应用:声呐、 B超、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超声波测速等。

11.人们常利用次声波来:预报台风等自然灾害、监测核爆炸。

12.声音的利用:传递能量、传递信息。

第二章物态变化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2.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3.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分度值是0.1℃。

4.物态变化:5.晶体的熔化条件:(1)晶体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6.晶体凝固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7.汽化的方式:蒸发和沸腾。

(1)蒸发: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蒸发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蒸发过程中吸热,有致冷作用。

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①液体的温度高低。

②液体的表面积大小。

③液面上方空气流速。

(2)沸腾: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液体的沸点;(2)继续吸热。

8.沸点与气压: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9.液化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第三章光现象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

2.光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的直线叫光线,(模型法,用磁感线描述磁场也是模型法)。

3.光速: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为3×108m/s。

2024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

2024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

2024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中考物理是考查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理解的科目之一,也是许多学生认为难度较大的科目之一。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本文将对2024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进行归纳。

一、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2024中考物理必考的重点之一。

以下是力学部分的知识点:1. 运动学•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公式和计算•直线运动、平抛运动、竖直上抛运动等常见运动的特点和图像分析•等加速直线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和计算•动态学因素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如:轨道半径、质量、初速度等)2. 力学•牛顿第一、二、三定律的内容和运用•摩擦力、弹性力、引力、重力、弹簧力等基本力的性质、计算和应用•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原理和计算方法•简单机械的分类、作用和计算二、光学光学是2024中考物理重点,也是同学们比较喜欢的部分。

以下是光学部分的知识点:1. 光的基本规律•光的传播规律,包括直线传播和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包括折射定律和折射公式的计算•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应用,如反光镜、凸透镜、凹透镜等2. 光的本质及现象•光的波粒二象性及常见光谱现象•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及其应用•光的电磁波性质及其在通信和生活中的应用三、热学热学是2024中考物理中较为陌生的部分,需要多做练习和理解。

以下是热学部分的知识点:1. 温度和热量•温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热量的定义和测定方法•传热的三种方式及其基本规律2. 热力学定律和热力学循环•热力学第一、二定律的内容和应用•热力学中的功和功率概念、计算和应用•热力学循环中的冷、热源、工作物质概念和常见的热力学循环四、电学电学是2024中考物理部分,同学们需要掌握基本的电知识和电路分析方法。

以下是电学部分的知识点:1. 电场和电势•电荷、电场、电势和电势差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电势能、静电场建立条件和影响因素2. 电流和电路•电流的定义和测量方法•电路中电动势、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的特点和计算•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电势差和功率的计算五、总结本文总结了2024中考物理必考的知识点,包括力学、光学、热学、电学等。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在中考物理考试中,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点和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中考物理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个公式大全,帮助学生复习和备考。

一、运动学知识点总结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公式- 位移公式:位移(∆x)等于末位置(x₂)减去初位置(x₁)。

∆x = x₂ - x₁- 瞬时速度公式:速度(v)等于位移(∆x)除以时间(∆t)。

v = ∆x / ∆t- 平均速度公式:速度(v)等于总位移(∆x)除以总时间(∆t)。

v = ∆x / ∆t- 平均加速度公式:加速度(a)等于速度变化(∆v)除以时间(∆t)。

a = ∆v / ∆t2. 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下,速度保持不变,加速度为0。

v = v₀a = 0- 匀速直线运动下,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x = v × ∆t3. 匀加速直线运动- 匀加速直线运动下,速度是匀变化的。

v = v₀ + a × ∆t- 匀加速直线运动下,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x = v₀ × ∆t + 0.5 × a × (∆t)²- 匀加速直线运动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v = v₀ + a × t- 匀加速直线运动下,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x = v × t - 0.5 × a × t²4. 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下,物体只受重力作用。

g = 9.8 m/s²- 自由落体运动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v = g × t- 自由落体运动下,高度与时间的关系。

h = 0.5 × g × t²二、力学知识点总结1.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F = 02.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

F = m × a3. 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于不同物体。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1. 力和运动- 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改变的位置,可以表示为速度=位移/时间。

- 加速度:加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量,可以表示为加速度=速度变化/时间。

- 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可以表示为重力=质量*加速度。

- 动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可以表示为动能=1/2*质量*速度^2。

- 动量:动量是物体运动的量度,可以表示为动量=质量*速度。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会产生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光学- 光线:光线是光的传播方向。

- 反射:光线遇到物体后发生反射,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定律。

- 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发生折射,按照折射定律。

- 确定物体位置:利用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

- 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成像是实像,凹透镜成像是虚像。

3. 电学- 电流:电荷在导体中的移动形成电流,可以表示为电流=电荷/时间。

- 电压:电压是单位电荷所具有的能量,可以表示为电压=功/电荷。

- 电阻:电阻是材料对电流的阻碍程度,单位是欧姆。

- 安培定律:安培定律是描述导线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 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电流分流,电压相同;串联电路中电流相同,电压分压。

4. 热学- 温度: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程度,单位是摄氏度。

- 热传导:热传导是物质内部热量的传递方式。

- 热膨胀:物体受热后会膨胀,冷却后会收缩。

- 热量:热量是物体传递热能的形式,可以表示为热量=质量*热容量*温度变化。

- 热平衡:当两个物体接触时,热量的流动会导致它们达到热平衡。

5. 声学- 声音:声音是物体振动在介质中传播产生的,需要媒质(空气、水等)传递。

-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

- 声音的反射和折射:声音遇到物体时会反射和折射,遵循与光的规律类似的原理。

以上是中考物理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总结和归纳,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中考知识点归纳物理总结

中考知识点归纳物理总结

中考知识点归纳物理总结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如下:一、力学基础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

2.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公式为 \( F = m \times g \),其中 \( m \) 是物体的质量,\( g \) 是重力加速度。

3. 摩擦力:物体在接触面上滑动或有滑动趋势时产生的阻力。

4. 牛顿运动定律:描述物体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包括牛顿第一、二、三定律。

5. 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的系统中,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

二、能量与功1. 能量:物体做功的能力,包括动能、势能等。

2. 功: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通过一段距离时所做的工作,公式为\( W = F \times d \)。

3. 功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公式为 \( P = \frac{W}{t} \)。

三、热学基础1. 温度:物体热状态的度量。

2. 热量:物体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3.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

四、电学基础1. 电荷:物质的基本属性,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2. 电流:电荷的流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3. 电压:推动电流流动的力,单位为伏特(V)。

4.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单位为欧姆(Ω)。

5. 欧姆定律: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公式为 \( I =\frac{V}{R} \)。

五、电磁学基础1. 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力场。

2. 电流的磁效应:电流通过导线时,导线周围会产生磁场。

3. 电磁感应:变化的磁场在导体中产生电动势的现象。

六、光学基础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反射:光遇到物体表面时,沿入射方向返回的现象。

3. 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七、声学基础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波。

2. 声音的传播:声波通过介质传播。

3. 回声: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5篇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5篇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5篇篇1一、声现象1.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 声音的特性: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粗糙与细腻叫音色。

3. 噪音及其控制: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讲,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

控制噪声的方法有:在声源处控制噪声、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在人耳处控制噪声。

二、光现象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生活中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有: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

2. 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反射。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应用光的反射的例子有:平面镜的应用、潜望镜。

3.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应用光的折射的例子有:水中的物体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彩虹。

4. 光的色散: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形成七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七种色光按顺序排列,形成光谱。

5. 眼睛和眼镜: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从而改变焦距,使远近不同的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

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来矫正,远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来矫正。

三、透镜及其应用1. 透镜:对光起折射作用,其中对光起会聚作用的透镜叫凸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的透镜叫凹透镜。

2. 凸透镜的应用: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投影仪、摄像机。

3. 眼睛和眼镜:人的眼睛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从物体发出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来矫正,远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来矫正。

四、物态变化1. 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液体温度计,它的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有:(1)根据待测物体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2)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物体充分接触;(3)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被测物体中;(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一、力学1. 基本概念- 质量与重量- 力的概念- 力的合成与分解- 摩擦力- 弹力2. 运动的描述- 速度与加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 匀加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3.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4. 力的平衡与杠杆原理- 力的平衡- 杠杆原理- 力矩5. 功、能和功率- 功的概念和计算- 动能和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 功率二、热学1. 温度与热量- 温度的概念- 热量的传递方式- 热平衡2. 物质的相变- 熔化与凝固- 蒸发与凝结- 沸腾与凝固3. 热力学定律- 第零定律(热平衡定律) - 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 第二定律(熵增原理)三、光学1. 光的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 反射定律- 折射现象2. 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 凹面镜和凸面镜3. 光的折射- 透镜的成像规律 - 透镜的应用四、电学1. 静电学- 电荷的性质- 库仑定律- 电场与电场线2. 电流与电路- 电流的形成- 电路的基本组成 - 串联与并联电路3. 欧姆定律与电功率 - 欧姆定律- 电功率的计算 - 电能的计算4. 磁场- 磁场的概念- 磁极与磁力线 - 电磁感应五、声学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的产生- 声波的传播- 声速2. 声音的特性- 音调、响度和音色 - 声音的反射和吸收3. 声波的应用- 声波的能量- 声波的利用六、现代物理1. 原子物理- 原子结构- 放射性现象2. 相对论- 相对性原理- 质能等价3. 量子物理- 光的波粒二象性 - 量子力学基础七、实验探究1. 基本实验操作- 测量工具的使用 - 数据记录与处理2. 典型实验- 测量速度和加速度- 测量电阻和电功率- 测量声音的频率和响度3. 科学探究方法- 提出假设- 设计实验- 分析结果请将以上内容复制到Word文档中,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格式设置,如标题加粗、分点符号的使用、段落缩进等,以确保文档的专业性和可读性。

物理中考背诵知识点总结

物理中考背诵知识点总结

物理中考背诵知识点总结一、力学1. 力的概念和公式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通常用F表示。

力的公式:F=ma,其中F为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2. 牛顿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受到合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直到受到外力作用才会改变其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F=ma,当物体受到合外力作用时,其加速度与受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动能和势能(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公式:K=1/2mv^2,其中K为动能,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2)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势能的大小取决于物体所处的位置。

公式:Ep=mgh,其中Ep为势能,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物体的高度。

二、热学1. 热能热能是物体内部分子、原子的热运动所具有的能量,通常用Q表示。

热能的传递方式包括导热传导、对流传热和热辐射。

2. 热容和比热容(1)热容:物质单位质量温度升高1摄氏度时所需吸收的热量。

公式:C=mΔT,其中C为热容,m为物质的质量,ΔT为温度变化。

(2)比热容:单位质量物质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需吸收的热量。

公式:c=Q/mΔT,其中c为比热容,Q为吸收的热量,m为物质的质量,ΔT为温度变化。

3. 热机热机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常见的热机包括蒸汽机、内燃机等。

热机效率公式:η=W/Q1=1-Q2/Q1,其中η为热机效率,W为输出功,Q1为输入热量,Q2为排出热量。

三、电学1. 电荷和电场(1)电荷:物体上的电子和质子所具有的性质,通常用q表示。

(2)电场:电荷在空间周围产生的力场,通常用E表示。

2. 电路(1)欧姆定律:U=IR,其中U为电压,I为电流,R为电阻。

(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中电流唯一,电压分压;并联电路中电压唯一,电流分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梳理归纳第一章机械运动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1mm=0.001m=10-3m 1μm =0.000001m=10-6m1nm=0.000000001m=10-9m3、正确使用刻度尺(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量程是指它的测量范围;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2)使用时要注意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 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6、特殊方法测量(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2)卡尺法(3)代替法时间的测量1h=60min 1min=60s运动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是相对的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1)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

(2)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3、相对静止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4、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速度t (1)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在匀速直线动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 速度公式:v= S t (4) 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 :m/s 常用单位:km/h 1m/s = 3.6 km/h6、平均速度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某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叫物体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求平速度必须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7、测平均速度 原理:v = s / t 测理工具:刻度尺、停表(或其它计时器)第二章 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不是所有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的介质;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 m/s ;声速的计算公式是 v= s ;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 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 0.1s 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 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四、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五、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 ~20000Hz ,高于 20000Hz 叫超声波;低于 20Hz 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 波;六、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

符号 dB,超过 90dB 会损害健康;0dB 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最弱的声音;5、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

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七、声音的利用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第三章物态变化一、温度: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2、摄氏温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 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 100℃;然后把 0℃和 100℃之间分成 100 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 摄氏度”二、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3、温度计的使用:(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1、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2、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4、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收热量;5、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6、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7、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1)AB 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2)B点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50℃),开始熔化;(3)BC 物体股、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4)C 点为液态,温度仍为50℃,物体刚好熔化完毕;(5)CD 为液态,物体吸热、温度升高;(6)DE 为液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7)E点位液态,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50℃),开始凝固;(8)EF 段为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9)F 点为固态,凝固完毕,温度为50℃;(10)FG 段位固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五、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注: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注:(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B)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C)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D)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B)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D)沸腾比蒸发剧烈;(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4、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六、升华和凝华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七、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2、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3、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4、“白气”是水蒸汽与冷液化而成的第四章光现象一、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