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区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7b2dd6b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a7.png)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
服务贸易是指以服务为主要内容进行的国际贸易活动。
在全球化进程中,服务贸易的
重要性不断增加。
为了提升我国在服务贸易中的竞争力,需要进行相关研究。
本文将从我
国服务贸易的现状、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以及提升竞争力的措施三个方面展开分析讨论。
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是积极向好的。
根据相关数据,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规模不
断扩大,服务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尤其是信息技术、金融、文化和教育等高技术领域的服
务输出能力明显提升。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服务贸易中的竞争力还有待提升。
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
首先是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发达国家在服务业
的发展上具有先发优势,拥有更多的高端服务资源和技术,这使得他们在全球服务市场上
处于领先地位。
其次是政策环境和法律制度。
一些国家通过放宽市场准入、简化审批手续
等措施,吸引外资和服务机构进入,提升了其在服务贸易中的竞争力。
再次是人才和教育
水平。
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和优质的教育体系,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从而提高竞争力。
最后是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水平。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跨国服务贸易更加便捷高效,信息的流动和交流更为广泛。
这对于提升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通过深入分析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
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以及提升竞争力的措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
状和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综述
![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cf479921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b6.png)
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综述一、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概述区别于传统的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指的是跨境流动的服务。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世界各国的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其服务贸易也逐年增长。
本论文旨在对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以期为未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提供参考。
二、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指标解读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指的是一个国家在服务贸易领域中所具备的能力和优势。
其核心竞争力指标包括市场规模、市场增长率、技术含量和技术创新能力、产业结构、政策环境以及国际声誉等。
本章将对这些指标进行解读。
三、市场规模和市场增长率市场规模指的是一个国家在服务贸易领域中的总体规模,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服务贸易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市场增长率指的是每年的服务贸易增长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服务贸易是否趋于成熟的重要指标。
此章将围绕这两个指标进行分析。
四、技术含量和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含量指的是服务贸易所需的技术含量和高质量人才。
技术创新能力指的是一个国家技术创新的能力。
在如今的服务贸易市场中,技术含量和技术创新能力愈加重要。
本章将对这两个指标进行分析。
五、产业结构和政策环境产业结构指的是服务产业结构,政策环境是指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国家的产业结构和政策环境都会对服务贸易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章将对这两个指标进行探讨。
案例分析:一、中国医疗服务走出去在中国经济不断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医疗服务成为了迫切需要提高的领域之一。
从2018年开始,国家逐步开放了医疗服务对外合作。
中日医疗合作服务项目、中韩医疗合作服务项目等合作深入发展,逐渐成为未来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案例突出了在新的背景下,海外医疗服务将成为中国服务贸易的重要领域。
二、中国支付服务“走进”世界支付服务一直是我国面对的难点之一。
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支付服务迅速发展,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平台深入我国消费者的生活中。
这使得我国支付服务在国际市场中迅速走红。
中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分析
![中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b7052888762caaedc33d402.png)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重要的一部分。
按照显示比较优势、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服务贸易市场占有率这些经济指标分析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服务贸易竞争力,并针对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改进的政策。
关键词:服务贸易竞争力;竞争优势;均衡发展随着世界经济向服务业倾斜,服务贸易日益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服务技术的进步和现代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世界服务贸易结构正进一步朝着技术、知识密集型方向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服务贸易取得很大的发展。
1985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仅为55.79亿美元,而2007年上半年为1 142亿美元。
但是,我国服务贸易与世界整体发展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服务贸易的结构还不合理,国际竞争力不强。
一、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一)显示比较优势(RCA)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简称RCA)是指一个国家的某种产品出口值占该国出口总值的份额与该种产品的世界总值占所有产品的世界出口总值的份额的比率。
它反映某种产品在世界出口贸易中的竞争强度和专业水平。
用公式表示为:RCA=Xij/Xit/Xwj/Xwt 。
在公式中,RCAij表示i国j商品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ij>0);Xij表示i国j中商品的出口值(Xij>0);Xit表示i国所有商品的出口值;Xwj表示世界j 种商品的出口总值;Xwt表示世界所有商品的出口总值。
如果RCA>2.5,则表明该国服务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如果1.25 由上表可知,中国旅游服务出口在1997―2005年的10年间其RCA指数都处于0.8以下,这表明我国的服务竞争力弱,且有下降的趋势。
(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rade Competitive Index)表示已过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TC=(Xit-Mit)/(Xit+Mit)。
浅谈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
![浅谈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e2825a0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5f.png)
浅谈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服务贸易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服务贸易领域也越来越有竞争力。
因此,研究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主要包括政策环境、服务业发展和服务贸易发展。
政策环境是指政府在支持服务贸易方面的政策、法规和制度环境,包括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政策、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政策等。
服务业发展是指服务行业的基础设施、服务企业和服务人才的发展水平及其创新能力等。
服务贸易发展是指国际市场上服务贸易的需求、服务贸易规模和服务贸易能力等。
其次,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从2015年至2019年,中国的服务贸易额从4000亿美元上升到6500亿美元,增长了62.5%。
第二,服务业对外投资成效显著。
中国服务业对外投资从2013年的10亿美元,上升到2019年的139.7亿美元,增长了1397%。
第三,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
以电子商务为例,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已经位居全球第一,并且中国的一些电子商务企业已经进入国际市场。
最后,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贸易保护主义、市场准入和发展不平衡、人才短缺等问题。
贸易保护主义是指一些国家对于外国服务企业进行保护和限制,使中国的服务企业难以进入这些国家市场。
市场准入和发展不平衡是指一些国家在对外市场上的征税、对外投融资的限制,使得中国的服务企业在这些市场上面临困难。
人才短缺则是指随着中国服务业的发展,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发展还面临着很多挑战,包括贸易保护主义、市场准入和发展不平衡、人才短缺等问题。
但是,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发展也有很多优势和机遇。
政府与企业应该积极面对这些挑战,加强政策制定和实施,增强市场的竞争力,加强人才的培养,并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外投资和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
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分析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a877998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83.png)
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分析与对策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服务贸易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备受关注。
在分析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现状的基础上,我国应采取一系列对策以提升竞争力。
首先,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源和技术水平方面。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红利逐渐释放,为服务贸易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
此外,我国在信息技术、电子商务、金融科技等领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仍存在一些挑战和不足。
首先是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
我国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旅游、建筑、软件和信息技术等领域,而高附加值的专业服务贸易占比相对较低。
其次,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
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发展差距,这导致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
另外,我国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品牌影响力相对较低,这也限制了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可采取一系列对策来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首先,应加强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
要推动服务贸易向高附加值和专业化方向发展,加强专业服务贸易的培育,提升我国服务贸易产业链的竞争力。
其次,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特别是在交通、通信和电子商务等领域提高服务贸易的效率和便利性。
此外,还应加强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打造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的专业人才队伍,为服务贸易提供有力人力支持。
另外,应借助国际合作机制,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交流,共同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并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以适应全球化的需求。
综上所述,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和声誉影响力等因素。
为提升我国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应加强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提升,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措施。
我国服务贸易的劣势分析及竞争力提升
![我国服务贸易的劣势分析及竞争力提升](https://img.taocdn.com/s3/m/4433a39a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22.png)
我国服务贸易的劣势分析及竞争力提升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服务贸易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然而,我国在服务贸易中面临着一些劣势,如服务业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人才培养不充分等。
为提升竞争力,我国需要针对这些劣势进行分析,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要改善服务业结构,应注重发展创新型服务业。
政府应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科技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培育出更多高附加值的服务产品。
同时,可以通过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并建设科技创新园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和资源。
其次,创新能力不足也是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的一个劣势。
服务贸易的核心是创新,需要不断提升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品质和效率。
然而,我国服务业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缺乏核心竞争力。
为解决这个问题,应加强创新体系建设。
政府可以提高科研经费投入,加强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结合。
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服务企业的创新积极性。
此外,应加强对服务创新技术的培训和普及,提高从业人员的创新能力。
再次,人才培养不充分是我国服务贸易的另一个劣势。
服务贸易的特点决定了人才素质对其竞争力的重要性。
然而,我国服务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远远超过供给,人才培养难以满足服务贸易发展的需求。
要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
可以通过提供奖学金、制定鼓励政策、加大专业培训等方式,激励更多人才涌入服务贸易行业。
此外,还可以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将实践教学纳入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我国服务贸易的劣势主要体现在服务业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和人才培养不充分等方面。
要提升竞争力,应改善服务业结构,加强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
只有通过不断完善自身,才能在全球化的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_基于贸易竞争力指数的评价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_基于贸易竞争力指数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7a7ddd51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d7.png)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_基于贸易竞争力指数的评价中国作为一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服务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服务贸易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在服务贸易领域中能够与其他国家相比拥有的优势和竞争力的体现。
本文将基于贸易竞争力指数对中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分析和评价。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贸易竞争力指数的构成和计算方法。
贸易竞争力指数是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贸易数据和经济指标计算得出的。
一般来说,贸易竞争力指数包括出口竞争力指数和进口竞争力指数。
出口竞争力指数主要衡量一个国家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而进口竞争力指数则衡量一个国家进口商品的能力和竞争力。
在计算贸易竞争力指数时,需要考虑的指标通常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收入、劳动力生产率、物价水平、技术创新能力等。
这些指标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科技水平、人力资源、市场规模等方面的竞争力。
基于贸易竞争力指数的评价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客观的依据,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竞争力,发现潜在优势和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来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
其次,我们可以从进口竞争力指数来评价中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
中国在服务消费方面一直保持增长势头,越来越多的国内居民选择到国外消费和旅游,也不断增加了对外国服务的需求。
然而,中国在对外进口服务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的背景下,中国可以进一步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合作,引进优质的服务资源,满足国内对服务品质和多样化需求的不断提升。
最后,要提升中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还需要改善相关的政策环境和制度建设。
包括简化服务贸易的行政审批程序和监管要求,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
此外,还需要加大对服务贸易的投资力度,培育更多的服务贸易企业和人才,推动服务贸易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服务贸易产业链。
综上所述,基于贸易竞争力指数的评价对于了解和提升中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非常重要。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与对策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5b22f22240c844768eaeecd.png)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与对策中国的服务贸易长期以来滞后于货物贸易的发展,随着中国服务业开放“保护性安排”的结束,服务贸易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本文通过对服务贸易TC指数的定量分析,指出目前我国服务贸易结构存在严重失衡的情况,对此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标签: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对策服务贸易作为全球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货物贸易的持续增长,发展十分迅猛。
我国自2006年1月1日开始,服务业进入了全面开放的时期,目前服务业开放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涵盖了《服务贸易总协定》12个服务大类中的10个,目前包括银行、保险、证券、电信服务、分销等在内的100个服务贸易部门已全部向外资开放,占服务部门总数的62.5%。
今后服务贸易领域将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历年服务贸易总量和结构变化的分析,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1.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概况与我国货物贸易的快速发展和庞大规模相比,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长期滞后。
从1982到1992年十年间,我国的服务贸易额都徘徊在100亿美元以下,直到2004年后才出现发展加速的局面,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达到914亿美元,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量的3.4%,居世界第八位;进口1003亿美元,居世界第7位。
服务贸易出口占货物贸易出口比重为9.4%,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
2007年上半年服务贸易出口达到555.3亿美元,同比增长38.7%,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速。
图1显示了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10年来发展变化情况。
2.基于TC指数的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本文选用TC指数(Trade Competitive)即贸易竞争指数来进行分析。
TC指数又称为比较优势指数,其计算公式为TC=(某国某种商品的出口-某国该种商品的进口)/(某国某种商品的出口+某国该种商品的进口)。
TC指数接近与0,说明比较优势接近于平均水平,取值大于0,说明比较优势大,越接近于1,行业竞争力越强。
我国服务贸易的劣势分析及竞争力提升
![我国服务贸易的劣势分析及竞争力提升](https://img.taocdn.com/s3/m/bd470041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83.png)
我国服务贸易的劣势分析及竞争力提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在服务贸易中具有巨大的潜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务贸易仍存在一些劣势。
本文将首先分析我国服务贸易的劣势,然后探讨如何提升我国的竞争力。
一、我国服务贸易的劣势分析1.服务业发展不平衡: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旅游、金融和物流等领域,其他领域的服务贸易相对滞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教育、医疗、法律等服务领域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2.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以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的服务为主,而高附加值和知识密集型的服务相对较少。
这导致我国在服务贸易中的竞争力较弱,难以与发达国家竞争。
3.人才短缺:我国服务贸易领域人才的培养存在短板。
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在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吸引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
缺乏高素质的人才限制了我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发展。
4.法律、政策环境不完善:我国在法律、政策方面存在一些制约服务贸易发展的问题。
例如,服务业市场准入门槛较高,国内服务企业在境外市场开展服务受到限制等。
二、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1.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对服务贸易领域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教育水平和培训质量。
鼓励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培养专业人才,同时加大对人才的吸引和留用力度。
2.优化服务贸易结构:加大对高附加值和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的支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同时,加强与国际知名服务企业的合作,引进外国先进服务企业。
3.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优化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加强对外服务贸易的立法和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4.增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服务贸易规则的制定,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国家的合作,共同解决服务贸易中的问题。
同时,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贸易领域开展合作。
5.增强品牌建设:加强对服务贸易品牌的建设和推广,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及对策
![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5a68576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f0.png)
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及对策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及对策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服务贸易日益成为国际经济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在服务贸易领域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和机遇。
本文将从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首先,我们来分析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目前,我国服务贸易总体发展水平较低,与发达经济体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创新能力不足。
创新是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我国目前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服务业内部的创新氛围还不够浓厚,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存在一定不足。
二是人才短缺。
服务贸易的发展离不开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支持。
当前,我国服务贸易领域普遍存在人才匮乏的问题,一些核心技术和高端人才依然需要引进。
三是制度环境相对滞后。
我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市场准入、法律法规等制度环境还不够完善,相比于一些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一是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政府应加大对服务业创新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研发经费和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养更多的服务业创新型企业。
二是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加强对服务贸易领域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工作,提高服务人才的专业素质,增加高水平人才引进政策的激励力度。
同时,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化人才。
三是加快服务贸易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
政府应大力推进服务贸易的立法工作,完善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服务贸易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为服务企业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
四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服务贸易规则的制定和改革进程,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借鉴他国成功经验,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总结起来,要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
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供良好的法律法规环境和人才培养体系,企业要加大创新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社会要加强对服务贸易的认知和理解,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中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中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5b368f0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80.png)
中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中国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在服务贸易方面的表现也十分出色。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快速,服务业不断扩张,服务贸易水平不断提高,成为了全球服务贸易的重要参与者。
本文将从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竞争力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服务贸易成为了各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服务贸易是指在买卖者之间提供服务或作为服务的一部分提供的某种形式的商业交易。
2019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达到了8821.2亿美元,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占全球份额的7.6%。
在服务贸易领域,中国的表现主要集中在旅游、商务和信息技术服务方面。
旅游服务是中国服务贸易的一个亮点。
中国在旅游领域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服务贸易做出了巨大贡献。
2019年,中国吸引了1.48亿外国游客,旅游外汇收入达到了3496.9亿美元。
此外,随着国际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中国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正在不断提高。
同时,商务服务和信息技术服务也是中国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中国服务业经历了高速发展,服务业创新成果逐渐涌现,多元服务需求持续增长。
在商务服务领域,中国的会展和物流服务正逐渐崭露头角。
在信息技术领域,中国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为全球客户提供了高质量的技术服务。
二、中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分析目前,全球服务贸易市场高度竞争,中国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
为了提高中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必须分析其竞争优势和弱点。
首先,中国作为全球交通枢纽的地位是其服务贸易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交通运输设施的发展使得国际贸易和旅游得以快速发展,同时,中国的地理位置也使其成为了连接东西方的重要桥梁,这对于扩大服务贸易市场,提高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十分重要。
其次,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享有庞大的人力资源优势。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f9dc80903d8ce2f0066231a.png)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内容摘要:近年来,在全球贸易自由化浪潮的冲击下,服务贸易得到迅速的发展,在全球贸易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在世界经济竞争中起到的作用日益提高,发展服务贸易已成为各国关注和竞争的焦点。
中国自从加入WTO以来,对外贸易所处的国际环境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推动了我国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但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加快服务贸易发展已成为中国提高对外贸易水平、提升参与国际分工能力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中国面对国际经济新形势所做出的重要战略选择。
本文以中国服务贸易为对象,根据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对其竞争力进行分析,并对此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服务贸易竞争力因素分析竞争优势1.中国服务贸易现状1.1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历程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发展阶段:(1949—1978年)建国之后,中国开始学习苏联经济发展模式,实行计划经济,重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发展,轻视服务业。
当时国内普遍认为服务业之参与社会价值的分配,而不能创造社会价值。
观念的落后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滞后严重束缚了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同时计划经济体制也严重阻碍了服务贸易的正常进行。
因此,在此期间,中国服务贸易处于一种缓慢发展的状态。
第二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1979—1990年)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第一、第二产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外货物贸易和引进外资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服务业也跨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首先,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总就业人数的比重的均不断上升;其次,随着国内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服务贸易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这一发展阶段,中国开始重视服务贸易的发展,从而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第三发展阶段:稳步发展阶段(1991年以后)199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进一步指出了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大战略意义。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弱成因分析及其提升路径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弱成因分析及其提升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563e4ebf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1c.png)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弱成因分析及其提升路径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市场的日益开放,我国的服务贸易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弱。
本文将分析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弱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提升路径。
首先,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服务产业发展不足。
目前,我国服务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服务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人才储备都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我国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上缺乏优势,导致竞争力相对较弱。
其次,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弱的另一个原因是市场准入壁垒较高。
在服务贸易的领域中,一些国家设置了较高的市场准入壁垒,限制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例如,一些国家针对我国的金融服务、教育服务、医疗服务等领域设立了限制性措施,限制了我国企业和机构进入其市场。
与此同时,我国自身也存在市场准入壁垒,限制了外国服务提供商进入我国市场。
第三,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弱的另一个原因是服务贸易规模较小。
目前,我国服务贸易的规模相对较小,不同于商品贸易的大规模出口。
这意味着我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市场份额有限,无法与发达国家竞争,导致竞争力较弱。
为了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路径。
首先,加大服务产业的发展力度。
政府应制定更为有利的政策,鼓励和支持服务产业的发展。
加强对服务业的支持,提高服务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培养和引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提升我国服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其次,降低市场准入壁垒。
政府应与其他国家加强沟通和合作,推动服务贸易领域的自由化与便利化。
同时,我国可以推动自身市场的开放,降低市场准入壁垒,吸引更多的外国服务提供商进入我国市场,推动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第三,扩大服务贸易的规模。
政府应加大对服务贸易的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企业扩大服务贸易的规模。
在服务贸易中,我国可以加强服务外包和服务外销,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市场份额,增强竞争力。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1d51505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4d.png)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是指中国服务业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优势地位的能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服务贸易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升对于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多种多样,本文将对其进行实证分析。
一、宏观经济环境因素1. 经济增长率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受到宏观经济增长率的影响。
经济增长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服务业的发展和需求。
经济增长率高的国家,其服务贸易竞争力相对较强,因为经济的快速增长会刺激服务需求的增加,从而提高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2. 投资环境良好的投资环境有利于吸引外资进入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竞争力。
投资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外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意愿,从而影响中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3. 贸易政策贸易政策是影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一些贸易壁垒的减少和自由化措施的采取,有助于提高中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贸易政策的稳定和可预期性也对服务贸易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二、服务产业因素1. 服务业发展水平中国服务业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决定了中国服务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发达的服务行业能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产品和服务贸易,提高了竞争力。
2. 服务业结构服务业结构的合理性和完善性,对于服务贸易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类型的服务业具有不同的国际竞争力,服务业结构的合理布局将增强中国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力。
三、人力资源因素1. 人才素质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对人才素质要求较高,优秀的人才能够提供更具竞争力的服务产品,增强国家的服务贸易竞争力。
2. 人力资源培训服务业人才的培训和教育水平,对于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有着直接的影响。
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和机制,能够为服务业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从而提高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四、科技创新因素1. 技术水平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受到科技水平的制约。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及提升途径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及提升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8bdbe926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1c.png)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及提升途径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我国服务贸易也在不断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仍然相对较弱。
本文将从国际比较角度出发,探讨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现状,并提出提升途径。
一、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2.落后于新兴经济体:新兴经济体如印度和菲律宾等在信息技术服务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其优势在于技术人才储备充足、英语能力较强以及成本相对低廉。
我国在这方面虽有一定优势,但仍需加强技术能力提升和降低成本。
3.与发展中国家有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在服务贸易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我国服务业规模庞大,市场需求旺盛,人力资源充足。
与类似消费习惯和文化的国家开展服务贸易,如东南亚国家和非洲国家等,我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二、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途径1.提高技术人才水平:我国应加大对服务贸易领域的技术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提高服务贸易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等的合作,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服务质量。
2.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服务贸易的发展。
通过吸取他们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提升我国的服务贸易水平。
此外,我国还应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拓展市场,共同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
3.降低成本:在控制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服务贸易的成本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在税收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给予服务贸易企业更多的支持和优惠,减少企业的经营成本。
此外,优化供应链和物流系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4.建设服务贸易基础设施:加大对服务贸易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现代化的物流、通信和信息技术系统。
完善法律体系和市场准入机制,提高我国的服务贸易环境,吸引外资并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
5.提高服务质量和标准:加强对服务贸易的监管和评估,提高服务质量和标准。
加强市场准入和产品认证,提高服务贸易的可信度,树立我国优质服务的品牌形象。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现状分析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现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a617c8e5acfa1c7ab00cc25.png)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现状分析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不可避免地面临巨大的挑战,此时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深入研究服务贸易对于我国不仅十分紧迫而且意义深远。
本文从研究服务业发展状况入手,从总量、结构、竞争力指数分析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标签:服务贸易竞争力一、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态势1.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日益上升,但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仍偏小。
考核一个国家服务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例。
我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由1980年的20.6%上升到2001年的34.1%,再到2002年的34.3%。
尽管服务业发展水平有所上升,但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服务业所创造的GDP比重对发达国家60%~70%的水平望尘莫及。
2.服务业在就业人数中所占比例有所上升,但就业比例偏小。
第三产业是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行业并存的产业,它的发展不仅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并且能够促进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优化。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例的大小是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成正比的,因而,就业人口在第三产业中分布的多少就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2003年,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29.3%,而美国2000年达到了74.5%,同属发展中国家的巴西1998年也达到了62.6%。
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
3.服务业对经济的推动力,即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一定提高,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反映各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各种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工业化国家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是: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各个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极不相同。
在产业结构处于中低阶段时,第一、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当产业结构进入高级阶段时,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于第一、二产业。
我国地区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我国地区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d2ee347af1ffc4ffe47ac46.png)
我国地区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摘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开放的重点领域由制造业转向了服务业,服务贸易面临着强大的竞争压力。
虽然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各省市的服务业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但各省市服务贸易竞争力到底处于何种水平?首先以我国整体数据为基础,通过实证的分析方法选出影响中国服务贸易的几个因素,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省市这些指标进行综合测算,将各省市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排名,并分析了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1 我国各地区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定量分析国际竞争力这一概念是在国内竞争力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概念,它是国际贸易不断发展的直接产物。
目前普遍接受的国际竞争力的定义来自WEF,它将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定义为“一国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出口数额是能够代表一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的。
从产业的角度看,产品的出口额X是国外收入Y*、出口产品与其竞争性产品的相对价格以及替代品的相对价格的函数1。
我们假设出口服务产品的替代品的相对价格和国外收入均保持不变,那么根据需求规律,出口额则是出口产品与其竞争性产品的相对价格的单调递减函数。
根据市场竞争理论,本国服务出口产品的价格是由成本和利润加成比率决定的,产品的成本主要是由劳动投入成本和人力资本投入成本构成,利润加成比率,主要是由市场需求弹性、企业的声誉的无形资产的贴现值和市场竞争结构决定,因此,国内价格的函数表达式为:P=C (w , r) × {1 + U }2。
2 各个因素对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的相关性分析假设:现阶段,我国的人力资本、国内生产总值,外商直接投资、货物贸易额、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以金融、通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产业对专业知识、技术的要求更加显着,人力资本对服务业竞争力的影响越来越大;国内生产总值代表着一国国民收入的多少,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需求空间和基础环境,一国国民收入高,则对服务需求的数量和质量都会相对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不断增加也得以改善我国资本质量不高和知识、管理要素缺乏的现状,有利于外资企业提高我国服务产品供给水平和出口能力以及增加就业等方面的贡献,更长远和更根本的方面还在于外资企业通过示范、人员培训和产业前后向相关联等途径实现的“技术外溢”效应,从而可以带动提高我国服务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手段,从根本上提高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国内外很多学者的研究已经验证了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其中尤其是货物贸易对生产性服务贸易具有直接的显着促进作用。
我国服务贸易的劣势分析及竞争力提升
![我国服务贸易的劣势分析及竞争力提升](https://img.taocdn.com/s3/m/f62f577da417866fb84a8e0f.png)
我国服务贸易的劣势分析及竞争力提升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和经济一体化程度提高,国际服务贸易快速发展。
服务贸易在一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对国家的经济增长有重要促进作用。
本文在分析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的前提之下,对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弱的现状展开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提升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竟争力的建议。
关键词:服务贸易劣势竞争力中国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发展,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
一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服务贸易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深刻认识到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我国服务贸易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中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前列,被称为服务贸易大国,却不是一个服务贸易强国。
本文就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背景、当前发展形势、存在的优势与劣势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一些有利于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措施。
一.世界服务贸易发展形势服务贸易在被普遍接受的短短几十年里,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全球两大贸易之一。
据WTO 统计资料显示,1970年,国际服务贸易的出口额仅为710亿美元,2003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1.76万亿美元,进口1.74 万亿美元,分别比1990年增长了1.25 倍和1.23倍。
服务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比例随着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不断上升也在不断变化,大约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
世界银行和其他国际组织预计,从21 世纪30年代起服务贸易的比重将赶上甚至超过货物贸易的比重,服务贸易将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对象和主要内容。
发达国家仍然是国际服务贸易的主体。
国际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欧盟、北美等少数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占有全球服务贸易4|5 的份额。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服务贸易中的份额很小,直到2003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份额排名才进入前10位。
但同时,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增长速度超过了发达国家, 而且占比不断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地区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摘要:中国加入世贸易组织后,开放的重点领域由制造业转向了服务业,服务贸易面临着强大的竞争压力。
虽然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各省市的服务业迅速发展,在国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但各省市服务贸易竞争力到底处于何种水平?首先以我国整体数据为基础,通过实证的分析方法选出影响中国服务贸易的几个因素,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省市这些指标进行综合测算,将各省市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排名,并分析了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1 我国各地区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定量分析国际竞争力这一概念是在国内竞争力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概念,它是国际贸易不断发展的直接产物。
目前普遍接受的国际竞争力的定义来自WEF,它将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定义为“一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出口数额是能够代表一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的。
从产业的角度看,产品的出口额X是国外收入Y*、出口产品与其竞争性产品的相对价格(Pm/P*)以及替代品的相对价格(Pm/Ps)的函数1。
我们假设出口服务产品的替代品的相对价格和国外收入均保持不变,那么根据需求规律,出口额则是出口产品与其竞争性产品的相对价格的单调递减函数。
根据市场竞争理论,本国服务出口产品的价格是由成本(C)和利润加成比率(U)决定的,产品的成本(C)主要是由劳动投入成本(w)和人力资本投入成本(r)构成,利润加成比率(U),主要是由市场需求弹性(e)企业的声誉的无形资产的贴现值(t)和市场竞争结构决定,因此,国内价格的函数表达式为:P=C (w , r) × {1 + U (e , t , n)}2。
2 各个因素对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的相关性分析假设:现阶段,我国的人力资本、国内生产总值,外商直投资、货物贸易额、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1)金融通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产业对专业知识、技术的要求更加显著,人力资本对服务业竞争力的影响越来越大;(2)国内生产总值代表着一国国民收入的多少,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需求空间和基础环境,一国国民收入高,则对服务需求的数量和质量都会相对提高;(3)外商直接投资的不断增加也得以改善我国资本质量不高和知识管理要素缺乏的现状,有利于外资企业提高我国服务产品供给水平和出口能力以及增加就业等方面的贡献,更长远和更根本的方面还在于外资企业通过示范、人员培训和产业前后向相关联等途径实现的“技术外溢”效应,从而可以带动提高我国服务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手段,从根本上提高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4)国内外很多学者的研究已经验证了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其中尤其是货物贸易对生产性服务贸易具有直接的显著促进作用。
李静萍(2003)在《影响国际服务贸易的宏观因素》一文中选取商品出口和商品进口等指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证明了货物的进出口对服务出口有显著的拉动效应;(5)国内服务业的发展为服务业的出口提供了产业支持,当今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由发达国家主宰其原因之一就是发达国家有着领先的国内服务业的支持。
依据原则:(1)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一定要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指标的选择、指标权重的确定、数据的选取、计算与合成必须以公认的科学理论(如统计理论、经济理论等)为依据,应当以较少的综合性指标,规范、准确地反映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基本内涵和要求。
(2)可操作性原则:指标体系是一个可操作性强的方案,要尽可能利用现有统计数据,指标的经济含义要明确,口径要一致,核算和综合方法要统一,以达到动态可比,保证指标比较结果的合理性、客观性、公正性。
计算方法:首先利用SPSS12.0版软件计算得出各个变量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统计数据的相关程度,结果如表二所示:从软件的计算结果来看,各指标与服务贸易出口额的相关系数均在接近1的水平上,统计相关性显著。
其中,货物贸易进出口与服务贸易之间的相关性最强,其值高达0.994,这表明我国的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相互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货物贸易的发展带动了服务贸易发展,服务贸易反过来进一步促进货物贸易的提升。
产业增加值代表着产业本身的发展速度和潜力,第三产业增加值与服务贸易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83,表明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石,有效的推动服务贸易的出口。
在以上各指标中,仅有外商投资额与服务贸易出口的相关系数为0.877,相对其它值来看较低,但也大于0.85的临界值,通过检验。
由此可以得出,人力资本、收入水平、国内服务业发展状况、外商直接投资、货物贸易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之间存在着正向相关关系,这也从统计的角度验证了有关服务贸易出口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接着,对各个变量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采用如下数学模型:EXT=b + B1 (SNU)+B2(FDI)+B3(TAV)+B4(TIV)+B5(GTV)+B6(GDP)+ūtū=pūt-1+εt其中EX表示我国历年来服务贸易出口额,SNU表示在校大学生人数, FDI 表示外商直接投资额,TAV表示第三产业增加值,TIV表示第三产业投资额,GTV表示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GDP表示国民生产总值, εt 表示残差部分,将历年来的数据回归的结果如表3所列:回归方程为:EXT=(-8.416)+0.071+(SNU)+0.054(FDI)+0.003(TAV)-0.008(TIV)+0.004(GTV)+0.001(GDP)各个变量的t值均很小,方程的方差值为0.998,杜宾检验值为2.188,表明序列的自相关性并不显著,通过检验,且拟合优度较好。
由此,我们得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受到其自身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内外诸多经济要素的多重作用,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的外在表现结果。
通过实证分析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近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本的积累,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涌入以及货物贸易的长足发展都对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因此本文从以上六个方面对我国各地区的服务贸易竞争潜力进行测算排名。
3 我国各地区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根据上述的相关性分析,采用在校大学生人数、外商投资额、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投资额、货物贸易总额以及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变量,选取2003年我国各省市的相应数据,对我国各省市的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测算排名。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排名。
由于不同的经济指标具有不同的量纲,有的指标值数量级上也有很大差异,在应用主成分分析时先对所选数据做标准化处理。
利用主成分分析时提取三个主成分1、2、3。
同时,为取得更好的效果采用了6次因子旋转。
由表4可以看出,三个主成分对原始数据的解释度已达到96.069%,因此所选取的三个成分能够充分的反映原始变量的信息,三个主成分的解释能力均相当:第一主成分为33.296%,具有最强的解释力;第二主成分为32.977%;第三主成分略次,为29.795%。
表5中列明了所有主成分的构成:第一主成分包括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投资额,本文将其归结于相关产业支持因素;第二主成分包括省内货物贸易额、省内吸引外资额;第三主成分包含了在校大学生人数以及省内生产总值这两个指标。
分析我国各地区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可以发现: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各省发展差距很大,东部地区的竞争力指数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8个少民族省区都属于竞争力较弱地区。
根据各省市指数将全国各省市划分为强竞争力地区(Ft≥0.40),次强竞争力地区(0≤Ft<0.40)以及较弱竞争力地区(-0.35≤Ft<0)和弱竞争力地区(Ft<-0.35)四个地区。
东部各省份拥有较强的竞争力:位居前五位的全部是东部各省,分别为江苏、广东、浙江、山东、上海,属于强竞争力地区;3个属于次强竞争地区,2个属于较弱竞争力地区,只有海南省属于弱竞争力地区;中部各省市中,除河南和湖北两省属于较强竞争力地区外,其余个省市均属于较弱竞争力地区;西部省份只有四川、陕西、重庆属于较弱竞争力地区外,其余全部微弱竞争力地区。
东中西三地区之间存在显著的竞争力差距的同时,各地区内部竞争力水平也极不相同,一些省市由于在某项指标上突出,其竞争力指数也就远远高于该地区其他省份。
从综合指数上看,江苏、广东两省的指数远远高于其他地区,成为全国发展服务贸易最具潜力的地区。
这两个省份处于前列的主要原因是各项指标的排名均靠前列,如江苏省,全国在校大学生总量以及吸引外资总额均位居全国第一,货物贸易额仅次于广东省位居第二位,省内生产总值排名第三位,第三产业投资额和增加值也均位居前列。
4 各地区服务贸易竞争力差距的原因分析形成个地区服务贸易竞争力差距的因素是多个方面的,也极为复杂。
第一,经济发展原因。
一个地区服务贸易发展的状况与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首先,服务贸易是以服务业的发展为基础的,服务业的发展是与一国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
经济发达的地区其人民收入水平较高,对于服务的需求高于经济不发达地区,这种高需求促进了当地服务业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其次,一个地区经济总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于第三产业的投资的数量,相关性分析表明第三产业投资额与服务贸易之间有着较强的相关性,经济总量大为政府加大对第三产业投资奠定了基础。
计算结果表明服务贸易与GDP总量以第三产业投资额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和0.974。
例如,四川省与陕西省的在校大学生人数、吸引外资额、货物贸易额以及第三产业增加值四个方面排名差距不是很大,但由于两省在省内生产总值以及第三产业投资额两项上差距较大,分别为12位和7位,因而造成两省的竞争力指数排名相差4位。
第二,人力资本原因。
服务贸易的发展离不开知识要素,交易产品以知识型软产品为主体是服务贸易的一个显著特点,以金融、通讯计算机及信息服务以保险为代表的现代服务贸易的竞争力的提升更加依赖于知识要素的应用。
人力资本作为知识要素的载体和直接应用者更成为服务贸易是否具有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本直接影响着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发挥。
由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人力资本的储备量与服务贸易竞争力之间呈高度相关性。
在对各省市的分析中也可以看出。
例如天津市和陕西省,天津市在人力资本上远远的落后与陕西省,其排名在全国各省市中仅位居二十二位,陕西省虽然在其他指标上落后于天津,但其在校大学生人数上远远领先,位居十二位,其综合排名也先于天津,位居十七位,天津位居十九位。
第三,货物贸易原因。
货物贸易的发展过程中蕴含着服务贸易的巨大机会。
货物贸易的发展促进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
货物贸易进出口的增加直接带动一国运输业尤其是远洋运输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