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之课后思考题--中央党校出版社(独家整理)
《社会学概论》思考题
![《社会学概论》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936000b2c8d376eeaeaa31a0.png)
《社会学概论》思考题1、简述社会学的性质与特征:一、性质:社会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是人类知识体系的一部分,是一门利用经验考察与批判分析来研究人类社会结构与活动的学科。
社会学家通常将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心理学等一起并列于社会科学来进行研究。
社会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包括三部分:社会学理论、社会研究方法和应用社会学。
二、特征:1、整体性观点;2、方法和知识的综合性;3、科学性;4、应用性;5、建设性和批判性。
2、简述社会的含义与构成要素:一、含义:第一,社会是由有意志的个体组成的,社会是人们共同生活的结合体,社会是人的社会。
第二,社会是有意志的个体通过互动而形成的,社会是一个互动的体系,共同的兴趣和结合在一起带来的利益是人们结成社会的深层原因。
第三,社会是由相关的社会关系积累、联结而成的,社会是社会关系的体系,这些社会关系是在具体情况下人们共同生活的规范。
二、构成要素:1、作为社会行动者的人;2、社会关系;3、社会行动。
3、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人的社会化主要指人从出生到青年阶段的社会化,在这一阶段社会化有如下一些基本内容:一、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二、学习谋生的基本手段;三、学习社会行为规范;四、明确生活目标;五、培养社会角色。
4、什么是代沟,如何解决代沟问题:代沟是指两代人之间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上的差异。
解决代沟的方法:一、继续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是人们在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群体和社会的文化,以适应社会生活、适应角色变化的过程;二、再社会化。
再社会化是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其基本上已不适用,而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过程。
5、结合实际,谈谈社会的迅速变迁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迅速的社会变迁是使青少年社会化遭遇困境的重要原因。
在迅速变化的社会,各种新现象、新观点不断涌现,一些价值观念来不及沉寂下来即使被更新的观念所取代。
在这种情况下,青少年实际上处于文化、价值、规范的流变之中,而难以形成比较固定的可以效仿的东西。
社会学概论思考题
![社会学概论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93ad182808a1284ac950436f.png)
社会学概论思考题复习汇总(按笔记顺序)绪论一、名词解释1.社会学: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研究社会整体及其各部分之间的相关关系与管理协调机制的一门科学。
2.社会学想象力:社会学想象力是一种心智品质,这种品质可帮助人们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从而使人们看清世事,以及或许就发生在他们之间的事情的清晰全貌。
二、问答题:1.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之间是既有区别又有了解的。
区别:(1)从研究对象上,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它阐明了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为社会运行源泉的一般发展规律,而社会学则着眼于具体社会形态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研究的是特定的社会关系的具体规律和特殊规律。
(2)从研究方法与知识来源来说,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概括、演绎、推理的方法,它的知识多是间接知识,主要来源于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则主要是一系列的经验研究方法和分析综合方法,因而它的知识主要来自对经验知识的直接综合、概括,即对现实社会的实证研究。
(3)在学科的作用上,历史唯物主义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社会学则着眼于特殊社会,为促进社会发展、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具体的科学帮助。
了解:二者不是对立的,从它们之间的了解看,(1)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学起着指导作用,它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上去观察、分析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给我们提供了研究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社会学接受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也就有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得以科学地成长。
(2)社会学的积极发展及其科学研究成果,将丰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宝库,成为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一个源泉。
2.社会学的学科特征:1、整体性2、综合性3、实证性4、应用性3.社会学的研究功能:社会学的研究功能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是描述性功能,回答“社会是怎样的”第一,印象描述这是特写式地记叙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社会学概论复习思考题汇总
![社会学概论复习思考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277036ab84ae45c3b358c63.png)
社会学概论复习思考题汇总(任何问题在回答之前,先把题干中有的关键词解释一下)第一章总论1. 简述社会的本质和特点(1)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2)社会在本质上市生产关系的综合,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3)社会的特点有:①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②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③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④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⑤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⑥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2.简述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1)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2)研究对象: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3)学科性质: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㈠社会科学,从社会学研究的具体内容来看①社会的基本活动②社会的基本群体③社会的基本关系④社会的基本制度⑤社会的基本问题㈡应用性的社会科学①政策性社会调查②社会实践③社会评价研究/评估研究④社会监测⑤政策咨询⑥政策分析/社会批评⑦社会诊断⑧社会预测3.简述社会学的研究视角:(1)社会学研究社会现象,有着特殊的着眼点或特殊的思维方式,即社会学的视角。
(2)社会学的视角是价值观和方法论的体现。
(3)社会学的视角有:①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②承认人的行为受社会的制约;③观察社会时倡导“社会学的想象力”;④观察社会时要保持陌生人观点;⑤要看到社会的另一个侧面4.简述社会学的主要方法(1)社会学的一般研究模式为:①规定问题;②复阅文献;③系统地陈述一种假设;④选择一种研究方案;⑤收集资料;⑥分析结果;⑦得出结论(2)具体的方法有:观察法(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访谈法,问卷法,实验法,文献法,统计法,社会调查5.简述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①孔德: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之父”代表作:《实证哲学教程》《实证哲学概况》《实证政治体系》《主观的综合》贡献:a.第一个提出社会学概念b.第一个把社会学作为关于人类社会的科学c.提出了社会学的研究方法d.试图把社会学系统化②斯宾塞:英国社会学的奠基人代表作:《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生物学伦理》《伦理学伦理》《人与国家》《描述性社会学》《自传》贡献:a.社会有机论个人:营养系统——分配系统——调节系统社会:生产系统——交通系统——政府系统(工,农)(官吏)b.社会进化论,又叫“社会达尔文主义”③迪尔克姆:法国社会学家代表作:《论社会分工》《社会学方法的规则》《论自杀》贡献:a.社会结构b.社会事实论c.方法论④韦伯:德国社会学家代表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国宗教》《印度宗教》贡献:a.理解社会学b.政治社会学c.宗教社会学6.社会学的主要功能是什么?(1)认识的功能:①向人们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②通过提供社会学的视角,社会学的方法,帮助人们获得新的社会知识(2)实践的功能:①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各种活动,少走弯路;②为各级政府部门出谋划策第二章人的社会化(这一章回答任何问题之前最好都回答一下什么是社会化)1.什么是社会化?社会化有哪些特征?社会化:(1)定义: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社会学概论(含答案)
![社会学概论(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7704e0b90d6c85ed3ac63d.png)
.1 2.0生活在某一文化中的人,当他初次接触到另一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迷惑、混乱与心理上的震撼,被称为(文化震惊)1.22.01982年明确提出建立“一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密切结合中国的实际,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社会学”的学者是(费孝通)1.32.0社会学产生的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是(社会变革的需要)1.42.01838年在《实证哲学教程》中首次提出社会学概念的思想家是(孔德)1.52.0实现知识内化与积累,达到社会化目标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2011.7真题)1.62.0系统的社会学功能分析推理方法是由(涂尔干)创建的。
1.72.0社会学成为一个独立学科后,始终是以社会调查研究所取得的经验知识作为学科发展基础的,这反映的是社会学的(经验性特征)1.82.0上代人对下代人的文化传递和教化过程,被称为(正向社会化)1.92.0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帕森斯和默顿)1.102.0社会化的目标,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培养社会合格成员)1.112.0《自杀论》的作者是(涂尔干)1.122.0最早对社会建设的基本内涵做出说明的中国社会学者是(孙本文)1.132.0一种文化接受或吸收另一种文化的某些文化元素或文化集丛,融入本文化的过程,被称为(文化采借)1.142.0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以发现或证实变量间或社会现象间因果关系的方法,被称为(实验法)1.152.0以下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属于定性分析方法的是(实地研究)1.162.0在社会学的功能中,教育功能表现在(帮助人们合理选择)(2012.4真题)1.172.0在《仁学》一书中首次提出“社会学”名称的是(谭嗣同)1.182.0日本的茶道是一个著名的(文化集丛)(2012.7真题)1.192.0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行动)1.202.0一定文化中的人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对他人的文化有“识人之明”,这种现象被称为(文化自觉)。
社会学概论课后题答案
![社会学概论课后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0a8b6e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3e.png)
社会学概论课后题答案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0.联系实际谈谈社会学的想象力?答: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一种心智的品质,这种品质可以帮助人们增进理性,从而使他们看清世事。
因此,具有社会学想象力的人能够看清更广阔的社会历史舞台,发现现代社会的构架,通过这种想象力,个体性的焦虑不安就被体现为明确的社会困扰,公章不在漠然,而是参与到这样的公共论题中。
社会学的想象力能够使我们关注有限的个人经验和更广阔的的社会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例如当社会走向工业化时,农民就自然转变为城市工人,不管他们愿意与否,当民族遭受战争蹂躏时,人民就会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经济萧条时期,大批工人失业,不管曾经他们的工作效率多高。
对此,任何人的力量都是无能为力的。
社会学的想象力能使我们摆脱狭隘的个人观点,在思想上更清楚地认识个人活动同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
2. 什么是社会学?如何正确把握?答:社会学是从变动的社会系统的整体出发,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是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具体社会科学。
正确把握社会学的定义,需要理解社会学的特点,研究对象,社会学的作用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社会行为,社会关系社会学的特点是整体性,综合性,现实性,具体性,动态性。
社会学的作用有,1.描述功能:就是客观的、完整的搜集、整理和记录事物发展的具体过程与现状资料,真实的再现社会生活图景。
2.解释功能:弄清社会事实发生发展的主客观原因,从因果联系上对事物的现象和过程作出明确的理论说明,但因果联系不等于简单的决定论。
3.预测功能: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已知因素,运用现有知识、经验和科学方法去预计和推测事物今后可能的发展趋势。
4.规范功能:确定预定社会目标、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评价的过程。
3.社会学研究有什么实际意义和功能?答:1.描述功能:就是客观的、完整的搜集、整理和记录事物发展的具体过程与现状资料,真实的再现社会生活图景。
马工程社会学概论课后思考第七章
![马工程社会学概论课后思考第七章](https://img.taocdn.com/s3/m/5c3bb63e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f6.png)
马工程社会学概论课后思考第七章第七章主观性与客观性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概论中,主观性与客观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主观性是指个体在社会行动中所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人意识,而客观性则是指社会现象和社会规律的客观存在和客观性质。
主观性与客观性是社会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我们来看主观性。
主观性是指个体在社会行动中所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人意识。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个体在社会行动中所表现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自主性。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社会行动中的动力源泉,是推动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个人意识是指个体在社会行动中所表现出的思维、认识和价值观念。
个人意识是社会行动中的指导原则,是个体行动的观念基础。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人意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然后,我们来看客观性。
客观性是指社会现象和社会规律的客观存在和客观性质。
社会现象是指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表现形式,如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关系等。
社会规律是指社会现象中存在的一种必然性和规律性。
社会现象和社会规律是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客观依据和客观条件。
社会现象和社会规律的客观性质决定了它们对个体行动的制约和影响。
主观性与客观性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人意识是社会行动的源泉和动力,是推动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社会现象和社会规律的客观存在和客观性质决定了它们对个体行动的制约和影响。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人意识通过社会行动对社会现象和社会规律进行改变和创造,而社会现象和社会规律通过对个体行动的制约和影响对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人意识进行塑造和影响。
在社会生活中,个体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个体在社会行动中通过主观能动性和个人意识对社会现象和社会规律进行改变和创造,而社会现象和社会规律通过对个体行动的制约和影响对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人意识进行塑造和影响。
个体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社会学概论习题及解答
![社会学概论习题及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f6cf6281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03.png)
社会学概论习题及解答社会学概论习题及解答1、简述社会学的性质与特征。
社会学是一门实证性的社会科学。
其特征有整体性、综合性、广泛性、就用性、多样性、开放性、阶级性、敏感性、国度性、宏观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2、简述社会学研究存在分歧的主要原因。
首先,社会学这门学科还比较年轻,资料的积聚和理论的概括都未达到成熟阶段。
各国大都在从事“本土社会学”的研究。
因此,社会学家在解决社会学研究什么的问题时,不得不受其影响,产生各种“独特”的意见。
再次,社会学研究领域十分宽广,各派社会学家往往只能涉猎其中某些领域,如此各种意见表达各异,甚至有很大的分歧。
最后,由于学科的深化,学者们的认识发生变化,会不断地对前人的研究加以修正,也就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表述。
3、简述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社会学不同于历史唯物主义,但二者又不是对立的。
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学起着指导作用,它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上去观察、分析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给我们提供了研究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而社会学的积极发展及其科学研究成果,将丰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成为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一个源泉。
4、联系实际,试述社会学的教育功能。
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学所提供的科学的社会知识,实际上是现代国家的公共常识,社会学的教育功能主要有:(1) 了解自己。
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在该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人生价值。
(2) 职业准备。
社会学可以为人们提供就业或职业选择的社会知识和性能。
(3) 日常决策。
社会学观点和知识能够帮助人们对所面临的日常生活问题和机遇,作出比较合理的决定,使个人在事业中获得更大的成功。
(4) 正确对待变革中的世界。
社会学从社会整体角度观察问题的方法,有助于人们树立整体观念,把变革中的世界的脉搏,保持清醒的头脑。
5、社会学创立和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有哪些?各自的社会学思想是什么?(1) 孔德,其思想主要包括研究方法,认为必需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三阶段法则;科学层次;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完整)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c9cd63b987c24028915fc3c9.png)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基本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名词解释,论述题等,考试题型任选四种。
复习依据:《社会学概论》学习指导书,各题答案均以指导书给出的为准一、单选题请参见学习指导书各章内容1.本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C )A.“生物有机体”说B.社会进化论C.社会均衡论D.“文化类型”说2.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
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观点(A )A.社会进化论B.历史循环论C.社会均衡论D.历史三阶段说3.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教师,这种流动称作(D )A.个人流动B.代内流动C.向上流动D.水平流动4.社会保险是( B )A.社会救助B.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C.社会福利D.人身、人寿保险5.(C )问题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引起世界的高度重视。
A.人口问题B.失业问题C.环境问题D.贫穷问题6.对贫穷问题更具有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释是(A)A.经济学定义B.政治学定义C.社会文化的定义D.环境学定义7.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之间的不整合、不一致,这是哪种越轨行为理论(B )A.社会失范论B.标签论C.亚文化群体论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8.手段-目的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
此是( B )A.逃避行为B.形式主义C.创新D.反叛9.“不同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B )A.冲突B.竞争C.合作D.顺应10.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B )A.复式角色B.角色丛C.实际角色D.自致角色11.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A )A.交换关系B.索取关系C.对立关系D.奉献关系12.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的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C )A.过度城市化B.逆城市化C.郊区化D.城乡融合13.整合作用是指(C )A.一个社会的整体作用B.将各部分合在一起C.各部分协调成一个整体D.一个社会的稳定14.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C )A.制度化优先B.制度化冲突C.制度化逃避D.制度化建设15.通过表彰模范行为来弘扬正气的社会控制属于(C )A.消极的控制B.外在控制C.积极的控制D.非正式控制16.注重对人的管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从而具有强烈的“任务本位”和机械主义色彩,这种管理理论属于(B )A.家长制B.古典管理理论C.行为科学管理理论D.当代管理理论17.在劳动或工作岗位上,劳动者不能充分发挥其能力,这是(D )A.就业B.失业C.显性失业D.不充分就业18.我国的基本国策是(B )A.加强精神文明建设B.计划生育C.缩小城乡差别D.扶贫19.“后工业社会”论是(A )提出的A.贝尔B.弗兰克C.奈斯比特D.达伦道夫20.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为(D )A.城乡对立B.缩小城乡差别C.农村发展为城市D.城乡协调发展21.人文区位学的分析框架是由(A )A.芝加哥学派B.纽约学派C.华盛顿学派D.哈佛大学学派22.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人物是(A )A.帕森斯B.斯宾塞C.库利D.丁伯根23.(C )正在成为世界性问题,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社会学概论思考题
![社会学概论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e3e65e50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78.png)
社会学概论思考题社概思考题第一章1、什么是社会?答:社会是指由有一定的联系、相互依存的人们组成的超乎个人的,有机的整体,它是人们的社会生活体系。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关于以社会唯实论和社会唯名论为代表的西方社会观的区别?答:社会唯实论和社会唯名论都是片面的。
社会唯实论认为社会是客观存在的,它外在与个人,超越个人,对个人具有强制性;社会唯名论认为个人和个人行动是实际存在的,个人及其行动相对于社会是先在的,社会是个人行动的产物和互动模式。
相对于社会唯实论和社会唯名论,马克思主义社会观认为社会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同时,生产关系是社会的本质和基础。
它认为社会与个人行动都是客观存在的,它们是相互影响的。
社会由人的交往产生,而社会存在决定了人们的社会意识,指导人们行动。
3、什么是文化?文化的特性有哪些?答:文化是与自然物相对应的人类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是人类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进行共同的社会活动的经验。
特性:文化是由人类创造出来和学到的文化是群体共享的文化是建立在象征符号之上的4、试述我族中心论与文化相对主义的区别答:我族中心主义是指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之上,人为本民族的文化优于其他名族的文化,进而排斥和否定其他民族文化的现象;文化相对主义则认为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因此不能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之上,用本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念去评判其他民族的文化。
其二者是相互对立的关系。
第二章1、什么是社会化?其实质何在?又何必要?答:社会化是指一个从出生时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不断学习社会文化,发展属于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过程。
对于个人而言,社会化就是一个由生物人或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过程。
实质:个人与社会的融合必要性:人是社会的人,个人需要社会、群体社会由人组成2、社会化的生物基础是什么?答: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智慧3、社会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传授;教导;指点;培养第三章1、什么是社会互动?其意义何在?答:社会互动是人们对他人采取社会行动和对方做出反应性行动的过程,是发生于人与人之间、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的社会行动过程(有意识、有目的、有动机、有影响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2、社会互动以哪些标准可以区分为哪些类型?按不同主体:人际互动;群体互动按不同性质:合作;竞争;冲突特殊:集体行为3、试述社会关系的含义和类型含义:人们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较为普遍的各种联系和关系的总和类型:根据结成关系的主体: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个人与集群之间的关系集群与集群之间的关系根据关系所在的领域:经济关系,社会关系,一般社会关系根据关系的方向与选择:垂直关系(等级关系);水平关系根据关系建立的基础:血亲关系;姻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根据关系的密切程度:初级社会关系(首属社会关系);次级社会关系(次属社会关系)4、什么是社会地位?什么是社会角色?二者间有什么关系?答:社会地位又称社会位置,指一个人在某一社会关系体系中的位置;社会角色与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一致,与社会对占据该位置的人的行为期望符号的一套行为模式。
社会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社会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af6c54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f2.png)
社会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1. 社会化的定义是什么?社会化是指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学习并内化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过程。
它是个体成为社会成员并适应社会生活的必要途径。
2. 简述文化的功能。
文化具有多种功能,包括:- 整合功能:文化将社会成员团结在一起,提供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 传递功能:文化通过教育和其他社会化过程,将知识和传统传递给下一代。
- 适应功能:文化帮助个体适应环境,提供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方法。
- 规范功能:文化通过规范和期望,指导个体的行为。
3. 社会结构包括哪些要素?社会结构包括:- 社会分层: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标准被划分为不同的社会阶层。
- 社会制度:一系列规范个体行为和关系的社会规范和规则。
- 社会角色:个体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与这些角色相关的期望和行为。
4. 社会不平等的表现形式有哪些?社会不平等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表现出来,包括:- 经济不平等:个体或家庭在财富和收入上的差异。
- 教育不平等:不同社会群体在获取教育机会上的差异。
- 性别不平等:男性和女性在社会地位、机会和待遇上的差异。
- 种族和民族不平等:不同种族和民族群体在社会资源分配上的不平等。
5. 社会变迁的动力是什么?社会变迁的动力包括:- 技术进步: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可以改变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
- 经济变化:经济的增长或衰退可以影响社会结构和个体的生活。
- 政治变革:政治制度和政策的变化可以引导社会向不同的方向发展。
- 文化创新:新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的出现可以推动社会变革。
6. 如何理解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指那些影响社会成员福祉,需要社会集体行动来解决的问题。
它们通常涉及社会不平等、贫困、犯罪、健康问题等。
理解社会问题需要分析其根源、影响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7. 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 定性研究:通过观察、访谈和案例研究等方法,深入理解社会现象。
- 定量研究:使用统计和数学方法,分析和解释数据,以测试假设。
党校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党校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d0405d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22.png)
党校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社会学研究的最基本的单位是()。
A. 社会B. 社会现象C. 个体D. 群体2. 功能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马克思·韦伯B. 埃米尔·涂尔干C. 乔治·赫伯特·米德D. 塔尔科特·帕森斯3. 社会化过程主要发生在()。
A. 家庭B. 学校C. 工作场所D. 所有上述场所4. 社会分层的依据是()。
A. 财富B. 权力C. 声望D. 以上都是5. 社会问题的特征包括()。
A. 普遍性B. 社会性C. 危害性D. 所有上述特征6. 社会控制的目的是()。
A. 维持社会秩序B. 促进社会进步C. 保护个人权益D. 所有上述目的7. 社会运动通常是由()。
A. 个人发起B. 群体发起C. 政府发起D. 国际组织发起8. 社会资本是指()。
A. 社会的物质财富B. 社会的信任和网络C. 社会的地位和声望D. 社会的知识和技术9. 社会变迁的类型包括()。
A. 进化B. 革命C. 改革D. 所有上述类型10. 社会研究方法中,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主要区别在于()。
A. 研究工具B. 研究目的C. 研究方法D. 研究结果的可量化性答案:1-5 C B D D C6-10 A B B D D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社会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答:社会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社会结构、社会过程、社会变迁、社会问题、社会控制、社会化、社会分层和不平等、文化和社会化、社会群体和组织、社会运动和集体行为等。
2. 描述社会化过程的重要性。
答:社会化过程是个体学习社会规范、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过程,它对个体适应社会、形成社会角色和身份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化不仅影响个体的心理发展,也是社会稳定和文化传承的基础。
3. 解释社会分层的原因和影响。
答:社会分层的原因包括经济因素、教育水平、职业地位、种族和性别等。
社会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社会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30796c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05.png)
社会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社会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社会学概论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学科,它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的本质和运作方式。
通过课堂学习和习题练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以下是社会学概论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什么是社会学?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学科。
它关注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相互作用和组织方式,探讨社会结构、社会变迁以及社会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2.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
它研究人类在社会中的相互作用、社会组织、社会结构、社会变迁以及社会问题等方面的内容。
3. 什么是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
它包括社会组织、社会制度、社会角色和社会规范等方面的内容。
4. 什么是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社会制度和社会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根本性、全面性的改变。
它包括社会的演化、发展和转型等方面的内容。
5.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两种。
实证研究通过观察、实证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等方法,来验证和解释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
理论研究则是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和逻辑推理,来揭示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内在规律。
6. 社会学的理论有哪些?社会学的理论有功能主义理论、冲突理论、交互主义理论等。
功能主义理论强调社会的稳定和秩序,认为社会是由各个部分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构成的。
冲突理论强调社会的不平等和冲突,认为社会是由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斗争和矛盾构成的。
交互主义理论强调个体的行为和相互作用,认为社会是由个体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构成的。
7. 社会学的应用领域有哪些?社会学的应用领域包括教育学、犯罪学、医学、市场营销等。
社会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教育制度的运作、犯罪行为的原因和预防、医疗服务的组织和分配,以及市场营销中的消费者行为和市场竞争等方面的问题。
8. 社会学的意义是什么?社会学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的本质和运作方式,揭示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内在规律,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社会学概论(含答案)
![社会学概论(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b578b5bed5b9f3f80f1c61.png)
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集生活的家庭,被称为(主干家庭)
“组织平衡理论”认为,组织的存在和成功取决于两个因素之间的平衡关系,即(组织成员的贡献与满足)
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互动理论是(拟剧论)
根据群体成员的互动关系特征,可以将群体划分为(首属群体和次属群体)
)。
自然界中的空气属于(环境资源)
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合理性
)
那些为了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是社会学的(描述性功能
)
涂尔干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特殊对象是(社会事实
)
法律的特征表现在公正性和(强制性
)(真题)
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而引起的角色矛盾,被称为(角色不清
在老师指导下的大学生实地研究属于(指导性合作)(真题)
美国学者奥尔森在《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提出了(搭便车理论)
炫耀性消费理论是由(凡勃伦)提出的.
揭示出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政治效果和生产的政治规范工具共同构成了一个工厂独特的生产政体,这是(生产政体论)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区分标准是(群体的关系结构和组织功能)
.1
生活在某一文化中的人,当他初次接触到另一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迷惑、混乱与心理上的震撼,被称为(文化震惊)
1982年明确提出建立“一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密切结合中国的实际,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社会学”的学者是(费孝通)
社会学产生的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是(社会变革的需要)
1838年在《实证哲学教程》中首次提出社会学概念的思想家是(孔德)
组织平衡论的提出者是(巴纳德)
整理社会学概论任务1一4答案
![整理社会学概论任务1一4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452cdb76c66137ef06198f.png)
20 年 月 日A4打印 / 可编辑社会学概论任务1一4答案《社会学概论习题集》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学系(2003年10月)1.导论复习思考题:1、简述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2、如何理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3、简述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第二章社会与社区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社会?它有哪些特征?2、试述社会存在的前提及其构成。
3、社会运行的功能是什么?4、论述社会运行的基本机制。
5、什么是社区6、分析社区与社会的关系?7、简述社会的构成及其协调发展。
8、思考虚拟社区。
9、如何理解中国当前的社区建设运动?第三章文化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文化?他的实质及特征是什么?2、文化有哪些构造,他的功能有哪些?3、文化有哪些类型?4、何为文化震惊?5、什么是文化堕距?什么是边际文化?6、怎样理解文化的社会功能?第四章人的社会化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人的社会化?社会化概念在社会学历史上有哪些发展?1.社会化有哪些类型?各自的含义是什么?2.简述社会化的主体。
3.关于社会化的过程和机制,主要有哪些理论?他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4.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有哪些?社会化的目的是什么?5.社会化的途径是什么?6.论述社会化的过程和社会功能。
第五章社会角色复习思考题:1、简述社会角色的理论和概念。
2、如何看待角色冲突?3、角色的类型有哪些?4、什么是社会角色失调?如何解决社会角色失调问题?第六章社会互动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社会互动?2、简述符号互动论的主要观点。
3、社会互动的类型有哪些?4、简述社会互动的纬度。
5、什么是集合行为?它有什么特征?6、互动的维度与形式有哪些?第七章社会群体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社会群体?人群和群体有何区别?2、社会群体的类型和功能是什么?3、什么是群体凝聚力?4、分析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
5、试述婚姻与家庭的历史与现状。
6 、区别婚姻与家庭的异同?7、婚姻过程主要有哪些过程?1.社会组织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组织的概念及其特点?2、组织的结构是什么?3、怎样看待组织结构中的非正式群体?4、简述科层制理论及其在应用过程中的问题。
社会学理论(含社会学概论)经典教材课后习题(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圣才出品】
![社会学理论(含社会学概论)经典教材课后习题(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f88b8594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cc.png)
社会学理论(含社会学概论)经典教材课后习题(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圣才出品】第⼀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的?答:社会学产⽣于19世纪三、四⼗年代,决定性的因素是时代的实践要求。
⼀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形成起来的。
(1)两⼤⾰命是社会学产⽣的历史时代根据①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两⼤⾰命使社会从⽣产⼒到⽣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政治制度都发⽣了变化。
作为上述变化突出表现的⼯业化和都市化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问题的产⽣,对社会学的产⽣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学从⼀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②资本主义制度的确⽴,并没有带来普遍的“⾃由、平等、博爱”,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如经济危机、贫富差距、劳资⽭盾等。
这些社会运⾏和发展中的障碍和不协调,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和协调发展的问题。
作为时代的实践要求的社会运⾏和发展的问题,特别是社会良性运⾏和协调发展的问题,就是这样提出的。
(2)思想材料在形成社会学过程中的重要作⽤①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如孔德不仅受到柏拉图、亚⾥⼠多德、霍布斯等⼈的影响,⽽且还直接从孟德斯鸠关于历史和社会现象的决定论和孔多塞关于⼈类理性进步的必要阶段论中,引出他关于⼈类知识、关于政治形式,以及关于社会类型的各个三阶段论。
在中国,严复把社会学翻译成为“群学”,就是受到荀⼦关于“⼈⽣不能⽆群”等思想的启⽰。
②从康德到⿊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以亚当·斯密和⼤卫·李嘉图为代表的英国古典经济学,以傅⽴叶特别是圣西门为代表的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也是其社会学的思想来源;西⽅社会学中的反实证主义思潮也受到德国古典哲学传统以及社会科学历史学派的影响;韦伯的社会学既受德国⼈⽂科学观点的影响,⼜受英法实证主义的影响。
社会学概论思考题
![社会学概论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f339dcc32cc58bd63186bd52.png)
1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研究社会整体及其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管理协调机制的一门科学。
2社会学想象力:是指对个人经验和广阔的社会之间的关系的强烈意识,它要求我们“想象自己离开了”日常生活中那些熟悉的惯例。
3社会学本土化:就是使社会学的发展适应本国、本地、本民族的特色或特征,即在解释、说明、应用由国外传入的社会学时,要适合本国、本地的情况,形成具有本国、本地的特色或特征的社会学知识体系。
4社会学中国化:社会学本土化就中国而言,就是社会学中国化,它的基本内涵是:坚持马义为指导,密切结合中国实际,建立中国社会学的知识体系,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批判地吸收国外的社会学理论,“为我所用”;二是以中国的经验材料构建社会学理论。
5基本群体:又称为初级群体,是个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群体。
其特征表现为:成员人数较少,面对面的互动,感情色彩浓厚,以风俗伦理作为群体控制的主要手段,它对人的观念和个性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
6社会流动: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向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称为社会流动。
7越轨行为:指的是那些违反重要的社会规范和要求并因此收到许多人的否定评价的行为。
8社会问题:是指由于社会结构或社会关系失调,导致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发生障碍,需要依靠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9社会结构:其内涵可大致表述为:社会体系基本组成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
其外延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整体结构,二是社会具体结构。
10社会地位:指任何具有从社会角度规定了的权利和义务的社会位置,通常是根据财富、声望、权力和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和多寡作出的社会排列。
11社会网络:是指社会个体成员之间因为互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体系。
12文化:我们认为,文化就是一种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的,与人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及其结果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具有象征特征的复合系统。
除了未经改造的自然环境之外,凡人类创造出来并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和为后人学习和传递下去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产品都是文化。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第2套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第2套](https://img.taocdn.com/s3/m/feaf66ce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3e.png)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第2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第2套1.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是康有为,他翻译的斯宾塞的社会学也叫做《群学肄言》。
2.马斯洛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他在《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论论,成为行为科学激励理论的主要理论之一。
3.人类家庭的发展经历了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家庭四种形式。
4.道德是靠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来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
5.依据社会控制力量的直接来源,可以把社会控制分为外在控制和内在控制。
6.社会保障的特点有:经济保障、社会性、合法性、人道主义。
7.进化论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沉重打击了神创论和目的论。
8.解放后我国城市发展的特点是: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受政治因素影响大、城市发展不平衡。
9.1838年10月,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在他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正式提出了社会学这个词。
10.人的社会需要是在人自身的生理、心理和外在环境条件的结合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而产生的。
二、名词解释1.社会交往:指人们需要是人们一定情景下,对客观事务产生的匮乏感受,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2.城市化:城市化是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的过程。
3.社会制度: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之分。
社会学研究社会制度着眼于中观尺度,认为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社会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的规范体系。
4.情景定义:情景定义是社会学家托马斯用来解释人们社会互动机制或过程的概念。
它指人们在行动之前。
对自己所处和面对的情景进行的审慎考虑和主观解释,这种解释对人们采取何种行动有直接影响。
5.社区:是由聚居在一定的地域内、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
它由五个基本要素组成,即有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的社会生活的人群,有一定的地域界限,进行共同的社会生活,有自己的区域文化,人们对该生活共同体有归属感、认同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概论(课后思考题独家整理)中央党校出版社绪论一、什么是社会学?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学科。
它以人类的社会生活及其发展为研究对象,它用科学的态度、实际社会调查的各种方法对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社会关系和各种社会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从而揭示出人类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种社会形态、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的过程和规律,为人们积累认识社会和安排社会生活的科学知识,为有关社会部门正确处理社会问题提供参考资料和科学依据。
概括地讲,社会学是研究关于社会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规律性的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二、社会学与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人类学、心理学有何关系?(1.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是具体的社会学科与哲学学科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2.经济活动是人类的活动,经济现象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社会学和经济学是具交叉又有重合的关系。
3.政治学是研究权力的形成及分配和学科,狭义的政治学是研究国家、政府及其为行使职能而建立的机构的学科。
政治学和社会学的交叉结果,也形成了一门新兴的学科。
4.社会学与历史学。
历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学科,它通过详尽收集和整理历史资料、对历史事件的原因、后果和意义的回顾,力图对人类社会历史作出合理的解释。
5.社会学与人类学。
人类是一门研究人类进化、发展规律的学科。
两者学科被称为姐妹学科关系。
6.社会学与心理学,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和现象,如感情、动机、记忆、知觉和智力等。
社会学与心理学交叉的结果,形成了一门边缘学科。
二、埃米尔·迪尔凯姆社会学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答:1.某种社会的基本力量将个人团结在社会之内。
2.社会学应当以社会事实为研究对象,社会事实是指存在有于人们身体之外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感觉方式,社会事实的存在不取决于个体的生命存在,而是此前社会事实造成的。
3.社会学应当区分社会事实和个人事实,只能用一种社会事实解释另一种社会事实,不能用个人的社会事实解释社会事实。
4.社会整合是最基本的社会事实,它对许多社会事实有着重要影响。
5.社会变迁的过程是从机械整合向有机整合的转变,促成这种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分工,社会分工的原因在于社会人口的增长。
6.在失范状态下,个人的行为不再受公共规范的控制。
7.社会是因其成员享有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观而联为一体的。
三、简述社会学的功能?答:1.描述、解释、预测的功能2.为社会决策提供依据的功能3.参与制定和实施科学的社会规划的功能4.提供社会组织管理知识的功能四、社会学学科有何特点?答:1.整体性的观点2.方法和知识的综合性3.现实性4.科学性五、什么是调查研究方法?什么是观察法?答:调查研究方法也称为社会调查方法,是指运用询问(口头的或书面的)的方法,系统地从一个取样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资料,并通过分析这些资料来了解人们的意见、态度和行为认识社会现象的过程活动。
观察法可以说是一切科学研究的最基本方法之一,对于社会现象的研究同样离不开观察。
所谓观察法,就是带着明确的目的,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系统地、直接地了解还在发生和变化的社会现象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一、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概念。
(1)社会不是单个个人的堆积或简单相加,而是人们的联系或关系,它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2)人们的交往首先是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中发生的经济交往,因此,人们之间的最基本的、决定其他一切的关系式生产关系二、社会有什么特点?(1)具体社会有明确的区域界限,存在于一定空间范围之内,而且表现于人们的社会活动的多样性和组合凡是的多样性。
(2)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3)社会一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4)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5)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的活的机体(6)社会是变动和发展的。
三、简述社会的功能。
(1)社会的整合功能(2)社会的满足需要功能(3)社会的交流功能(4)社会的导向功能(5)社会的继承和发展功能。
四、社会有哪些构成要素?(1)人口(2)自然环境(3)文化五、社会关系有哪些分类?(1)结合关系、分离关系和混合关系(2)工具性关系和表意性关系(3)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4)个人层面、群体层面、社会结构层面的社会关系六、简述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的基本含义。
是社会学家费孝通分别用于描述中国传统社会关系结构和西方社会关系结构的概念七、什么叫初级社会关系和次级社会关系?初级社会关系:是一种典型的特殊主义去向的关系类型。
如父子关系、夫妻关系等,初级关系中的人往往扮演多重角色,相互之间联系紧密,关系密切,其中包裹许多四人行,情感性的因素,在互动方式上,初级关系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置换性的特点,人际互动方式不能转换到其他的人身上次级社会关系:是为了实现特定目标,通过明确的规定和既定的角色将个人联系在一起的关系,它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普遍,大量存在于工厂、学校、政府机构等次级群体或科层组织中。
八、简述社会结构的特征。
(1)整体性(2)稳定性(3)有序性(4)动态性第二章一、什么是文化?文化在广义上指人类改造自然、社会关系和人自身等方面所进行的各种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积极的客体化成果,包括整个社会生活的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的全部成就。
其中,物质领域中的成就称为物质文化,精神领域中的成就称为精神文化。
文化在狭义上专指精神文化。
无论广义或狭义的文化,其本质都是人的精神的客体化。
二、简述文化的特征。
(1)文化是共同享有的(2)文化是后天习得的(3)文化是多样的(4)文化具有象征性(5)文化具有传递性(6)文化是变迁的三、简述文化的社会功能。
(1)信息功能,即文化可以使人类的知识和经验突破生命个体的时空局限而世代延续下去和广泛传播开来。
(2)教化功能,即为人所创造的文化通过传授和学习又反过来塑造人,内化为人的品格、知识和能力等。
(3)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即文化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改变人的生存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从而推动社会经济、政治以及文化本身的发展,对社会存在发生巨大的反作用,这也是文化最主要的功能。
四、文化有哪些要素?文化的基本要素是符号或形象、语言、规范、价值观,这些基本要素构成了文化的内容和基本框架。
五、什么叫文化特质、文化丛、文化模式?文化特质:也称文化元素,它是能够独立发挥功能的基本文化要素或最小的单位;文化丛:是指由一组意义相连、功能协调并共同发挥作用的文化特质组成的更大的文化功能单位。
文化模式:一个社会中包括文化特质和文化丛在内的所有文化内容协调一致的组合状态,就是文化模式。
文化模式是一社会群体的各个成员所普遍接受的文化结构,也是长期存在的一种文化结构。
六、什么叫文化中心和文化边际?什么叫文化圈?文化中心:是指文化特质在地理位置上分布最集中的地方,它通过文化扩散队文化区产生影响。
文化边际:在文化的扩散、传播、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文化的交叉,渗透地带,是远离文化中心的边缘地带,或不同文化的交叉地带。
文化圈:是指由存在程度不一的相同和想通之处的若干文化模式组成的更大范围,并可突破空间阻隔进行文化交流的空间布局。
七、什么叫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评比性文化:是指有好换、高下之分的文化,即在两种文化的比较中,可以评比出孰优孰劣的文化。
非评比性文化:也可称作中性文化,是指在文化比较中没有明显的优劣、高下之分的文化。
八、简述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活动: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2)教育: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3)人口迁徙:自有人类以来,人类的迁徙活动就没有停止过。
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第三章一、什么是社会化?简述社会化的特征。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
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
社会化特征:(1)社会强制性。
从个体的角度看,社会化是个体不得不进行的一种社会过程。
(2)个体能动性。
在社会化进程中,个体并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社会影响,还会主动认识社会,加工、改造环境,影响他人。
(3)终身持续性。
个体社会化是一个终身不间断进行的过程。
二、简述艾里克森关于生命周期社会化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1)信任与不信任(出生到1岁左右的婴儿期)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2)自主与怀疑(从1岁到3岁左右)一周岁以后,儿童会主动形成一种与外界的关联感。
他们想知道,我能做什么?外界的哪些东西是我能控制的?外界的什么东西控制着我?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常常要试试自己能力的范围和大小。
(3)主动与内疚(4岁到6岁之间)这一阶段儿童的活动范围逐渐超出家庭以外,开始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这时如果成年人过多的干涉,儿童将会缺乏尝试和主动性。
(4)勤奋与自卑(6岁到12岁之间)儿童都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做不了的,但不久,他们开始与别的孩子展开竞争,不可避免到遇到成功或失败,如果体验到成功,他们的竞争意识就会不断增强,这为他们以后积极进取打下了基础。
(5)认同与角色混乱(12岁到20岁之间)这一阶段的青少年的更多的考虑“我是谁”的问题,体验着角色同一与角色混乱的冲突,如果个体把自己各个方面,比如信念,性格、性别角色,未来的职业选择等很好的整合起来,个体遇会获得较好的角色同一性,反之,则出现角色混乱。
(6)亲密与孤独(20岁到24岁之间)如果发展得较顺利,找到比较满意的配偶,那么将会体会到亲密感,如果由于某些原因暂时还未找到合适的配偶,那么将会体验到一种孤独。
(7)繁殖与停滞(24岁到60岁之间)这时男女建立家庭,兴趣扩展到下一代。
繁殖不仅指个人的生殖力,主要指关心建立和指导下一代成长的需要。
(8)自我完善与失望(65岁)如果感到自己的一生很充实,没有虚度,就会产生一种完善感,认为自己的生命周期与新一代的生命周期融合为一体。
第四章一、社会互动的含义和意义是什么?含义: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意义:(1)对个人来说,具有自我满足、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的功能。
(2)对社会来说,具有形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
二、社会互动有哪些类型?(1)合作: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达到共同目标而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2)竞争: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对于一个共同目标的争夺。
(3)冲突: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某种目标或价值观念而相互斗争的方式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