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67)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复习精练

合集下载

高考专题复习: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

高考专题复习: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 料;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
❖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 第一部编年体史诗——《左传》 ❖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 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 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 《论语》 ❖ 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 第一部专记一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 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 ❖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曹丕的《典论·论文》 ❖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文心雕龙》 ❖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诗品》 ❖ 第一部科普作品——《梦溪笔谈》 ❖ 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 ❖ 第一部著名的戏曲作品——《窦娥冤》 ❖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霞客游记》 ❖ 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 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 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 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 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 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 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表现在 ( )
A.先有中华民族精神,后有中华文化 B.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之中 C.二者是相互区别,互不相干的 D.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 上形成的
谐相处;
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 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意义
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 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1、《论语》和《老子》分别为儒道两家的经典,对于中华文化的 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论语》主要讲以“仁”为核心的道 德规范和为人处世之方,而《老子》五千言之主旨在于把握客观 事物变化之常规,从而顺其自然,达到“无为而无不为”之境地。 这说明,中华文化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十一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综合提升新人教版PPT课件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十一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综合提升新人教版PPT课件

THANK YOU
SUCCESS
2024/10/25
“是什么”——主要从“现象”“道理”“依据”“问题”等角度入手。 如2017年全国Ⅱ卷39题“概括材料所体现的政府、人大和人民三者之间 的关系,并分析当前政府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特点。” “为什么”——则从“必要性”“重要性”“意义”“作用”等角度去 回答。如2017年全国Ⅰ卷第40题第 (1)问,“《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如何做”——应该从“措施”“对策”“启示”“解决”“处理”等 角度解答。如2017年全国Ⅱ卷38题第(2)问,“玉米价格的下降,影响了 一些玉米种植户的收入。政府和种植户可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S市的改革措施能够成为民生改善、 经济腾飞的新引擎。 答案 ①改善农民的生存和致富环境,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或缩小了全社 会的收入差距),提高了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从而拉动经济增长。 ②优化经济结构(或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和资源配置,激发了产业扶 贫投资主体的活力。 ③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改善民生,提高效率,促进 经济发展。 ④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利于发挥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主 体作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4)民族精神与文化发展。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先进性特征,民族精神是在不同的历史 时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与时俱进的体现。根据时代的进步、世界的发展和 社会的要求,要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5)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文化 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6)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加强文化建设包含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是加强文化建设的要求,可以反过来推进文化建设的发展。 (7)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把握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发挥社会主义 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2020年高中政治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考点复习讲义:第十一节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2020年高中政治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考点复习讲义:第十一节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考点1 我们的中华文化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史书典籍。

①汉字。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史书典籍。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表现为:(1)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中国的文学艺术和古代科学技术等显示了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为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

(2)中华文化的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即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1)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意义:①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②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1.(2019·广东学业水平测试)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基本载体。

有学者认为,有些繁体字比简体字更能体现汉字的文化精髓,并建议选择50-100个内涵丰富的繁体字重回中小学课本。

人教版高中政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ppt课件1

人教版高中政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ppt课件1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课件:专题 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我们的中 华文化
4.(2017江苏,2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 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 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 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103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 ) 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 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点,旨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岭南和北方关于“洗澡”(“冲凉”)的方言不同,体现了岭南和北 方对“洗澡”(“冲凉”)作用和方式的认识不同,这些认识的不同 主要是因为当地的地理环境不同,D符合题意;B说法片面;A与题意无 关,材料没有涉及“冲突”;C与题意无关,材料没有涉及洗浴文化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 的能力。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独树一帜,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①符合题意。中国古代园林建筑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 体现了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符合题意。传统建筑的保护有利于文化 传承,但不能说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③说法错误。传统文化
3.中华文化的力量 熔铸在民族的 生命力 、创造力和 凝聚力 之中,是激励 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 不竭力量之源 。
(2019年全国卷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
提出,实施中国精品培育工程,加强对中华老字号、地理标志等品牌培育
和保护,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和民族品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20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2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讲义新人教版必修3

2020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2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讲义新人教版必修3

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激发了大众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兴趣,甚至诗词创作热情,增加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自豪之情。

《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吸引了国内媒体的关注,也引起了外国媒体的报道。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央视播出《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积极影响。

(2)班级举行“品读诗词涵养心灵”主题活动,请你提出两条具体的建议。

答案(1)①彰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提升公民综合素质,树立民族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提高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③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复兴与发展。

④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2)答案须围绕主题,符合实际,科学、积极、可行。

中华文化的作用和影响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在近几年的高考主观题中,这一观点经常考查到。

常见设问方式(1)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华文化的作用。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华文化的积极影响。

常用答题语言如何认识中华文化的作用和影响解析文化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而不是由地理环境决定,②错误。

对待外来文化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并不是吸收外来文化的所有成分,而是辩证吸收,③错误。

热点聚焦26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热点解读命题前瞻[背景扫描]中国古诗词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基。

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

一部中国诗歌史既是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的浓缩精华,更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精神风貌的展示。

中国古代即有“诗教”的说法,诗歌对完美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课件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课件

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
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 A )
政治认同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②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
同源 ③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 ④
2015
2卷
39(2)·非选择题·10
说明抗战精神与民族精神 的关系
中华民族精神的时 代性
2016 1 卷 39(2)·非选择题·10 守护英雄,弘扬民族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2018
3卷
40(2)·非选择题·10
艰苦奋斗精神在新时代的 意义
中华民族精神
2 卷 40(3)·非选择题·4
劳动者为民族精神增添新 中华民族精神的时
1
2
9.(2014·全国2,19,4分,难度★★)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 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 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 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 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舌尖上的中国》 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 B ) ①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 ②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 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③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 魅力 ④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 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
1
2
5.(2016·天津,10,4分,难度★)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 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 觉象征。例如为世人称道的苏州园林,“虽为人作,宛自天成”,体现 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A )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人教版】2020年高考政治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含解析)

【人教版】2020年高考政治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含解析)

专题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单项选择题Ⅰ1.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不仅可以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也将再度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篇章。

这表明,我们要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就必须( )A.借鉴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B.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C.立足实践,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D.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解析:本题强调要再创文化辉煌,就必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B2.民主改革50多年来,党和国家对西藏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进行了大规模抢救、搜集、整理、研究和出版,使西藏传统文化得以系统、清晰、完整地保存。

这是因为( )①我国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③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西藏民间文化遗产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A.①②③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本题材料中党和国家对西藏文化的保护,体现了我国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同时说明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①②正确;③错误;④说法不准确,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答案:B3.有一首歌中唱到:“最爱写的字是方块字,做人堂堂正正也像她。

”“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

关于汉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②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③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A.①B.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③④解析:汉字的发明,使中华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成为中华各民族人民所通用的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

答案:D4.广东信宜镇隆飘色是流传于粤西地区的一种传统艺术活动,而踩高跷则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项传统艺术活动,虽然一南一北,但各有各的精彩。

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A.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一方水土,一方文化C.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D.百花齐放,推陈出新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一知识点。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综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综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

4.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进行爱国主 义教育有利于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对青少年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 响。 (2)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青 少年的全面发展。 (3)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 提高青少年的素质。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单元综合提升(教师用书独具)
[网络构建]
[知识关联] 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1)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文化的力量,集 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因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当前文化建设 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要求。 (2)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在 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弘扬民族精神, 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 成的优秀文化传统。
(4)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发挥社会主义 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提高青少年辨别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眼力。 (5)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 育有利于提升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实现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5.横向+纵向——深入理解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 ①从横向上看,中华文化包括各种区域文化、各种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中华 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的文化(包容性)。——各 种文化需要相互尊重,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 ②从纵向上看,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源远流长)。——传统 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

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

单元综合提升复习点睛本单元围绕中华文化,把握好如下内容:一对关系: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两个重点: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三大角度: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角度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和措施。

主观题突破答题模板6“措施”类主观题“措施”类设问一般以“措施”“建议”“要求”“做”“如何”等字、词为题眼,要求学生对有关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

“措施”类设问能直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考中最常用的一种设问方式。

此类设问灵活多样,既可以让学生直接提出有关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对策,也可以让学生给相关主体(如党、国家、企业、消费者等)针对某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建议。

(2014·广东高考)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粤港澳地相近、人相亲、语相通,共同秉承中华文化。

但是,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三地文化也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

当前,三地交往更加深入密切,加强文化合作意义重大。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交流和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谈谈在文化合作上应该持有的合理态度。

例题剖析本题考查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要求、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文化自信等知识。

本题设问指向明确,根据材料主要从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原则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等几个方面回答,注意理论与材料的结合。

答案(1)坚持文化平等原则,相互尊重和包容文化上的差异和个性。

(2)积极开辟文化交流的途径,促进文化的相互借鉴、创新和融合。

(3)继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共同弘扬中华文化。

(4)树立文化自信,对自身文化生命力有坚定的信念。

一是联系课本寻答案。

我们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便是为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所以在解答“措施”类题目时首先要做的便是联系课本,看看课本上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二是联系材料寻答案。

在答题过程中要看看材料给解答这个问题提供了哪些有用的信息,如材料中有没有反映出什么问题,如有,就可对症下药提出措施;再如材料中有没有成功的做法,如有,也可借鉴,提出措施,等等。

【高考复习方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11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25张ppt).ppt

【高考复习方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11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25张ppt).ppt
返回目录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①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 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 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②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长期相互交流、借鉴、 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侧重于从横向和静态, 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 明中华文化的特征,强调 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形式 多样、范围广阔

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体 表现在独特性、区域性和
现 源远流长的见证
民族性三个方面
返回目录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①都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征 ②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联系 的原因之一
其他民族文化
返回目录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同步检验】 1.判断正误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文字与史书典籍。 ( ×) (2)中华文化是中国这一古老土地上孕育的文明,因
此各地区文化都是相同的。( × ) (3)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
同,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不同。( × ) (4)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 × ) (5)包容性即包容一切文化。( × )
第十一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2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考纲概览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返回目录
考向定位
1.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立足于中华文化这一主 线,重点考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及包容性 等。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轮复习课件(共59张)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轮复习课件(共59张)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①民族文化的作用和体现: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 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 贡献 。我国的雕刎建筑艺术是各族人民共同创 造的,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许多少数民族用自 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 ②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 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 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 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 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中华文化。它体现了中华文 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 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 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同步检验】 1.判断正误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文字与史书典籍。 ( ×) (2)文化独特性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 × ) (3)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各具特色的地域 文化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一。( × ) (4)传统文化具有较大的包容性。( × ) (5)包容性即包容一切文化。( ) ×
[解析] B
“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这
些信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民族性和区域性是中华文化博大精 深的表现,A、C、D都不符合题意。 返回目录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易错点2 错误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各地域文化、中 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2.[广东卷] 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 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 堂”四大品牌。这表明( ) 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 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 在我国现阶段,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 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 立足实践,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化和创新,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深 厚滋养,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困难的精神力量,能够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想意 识,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⑥ 利用笔记抓住老师的思路。记笔记不仅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抓住老师的思路。
2019/7/12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8
谢谢欣赏!
2019/7/12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9
③当前,面对文化形势,要使全体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把弘 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 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 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编后语
老师上课都有一定的思路,抓住老师的思路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上一小节中已经提及听课中要跟随老师的思路,这里再进一步论述听课时如何 抓住老师的思路。
① 根据课堂提问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有的要求回答,有的则是自问自答。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 题都是学习中的关键,若能抓住老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就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 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
⑤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民族 精神。
⑥对个人而言,每个公民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3.横向+纵向——深入理解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 ①从横向上看,中华文化包括各种区域文化、各种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中华 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的文化(包容性)。 ②从纵向上看,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源远流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
1、2018年联合国中文日活动的主题是“从汉字到文学:中国文化的魅力”,旨在向190多
个联合国成员国的外交使节和数万名联合国雇员介绍中国文化。

此活动主题()
①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
③促进了中外文化的相互渗透
④表明了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节日,在其形成和演变过程中,不断吸取儒家传
统文化精髓,同时也丰富了儒家文化的内涵,中秋文化与儒家精神,互为表里,相互影响,逐渐
形成了祈求和谐、团圆等永恒不变的民族精神主旋律,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
A.集中表现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力量
B.形成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
C.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D.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3、《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白杨礼赞》、冰
心的《寄小读者》等都凝聚着民族精神。

只要我们认真阅读,都能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


说明( )
A.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B.只要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就能弘扬民族精神
C.所有文化作品中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D.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4、在某地举办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为发挥其文化资源,富集优势、继承传统文化提供了
良好的
发展机遇。

“十艺节”之所以强调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传统文化()
①是民族精神的结晶②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生发展
③因时而进能够促进社会进步④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5、我国探月活动的成功,可以说是以科学技术的成就续写传统文化中“奔月”理想的佳话。

这种渗透在科技探索活动中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情结( )
①凝聚着自信自尊,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体现着与时俱进,是进行科学技术探索的主要精神动机
③蕴涵着美好憧憬,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
④充溢着浩然正气,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6、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热播后,有观众提出了“最朴素的美味爱国主义”,即爱国是舔完一碗咸豆腐脑后的满足;是蒜薹肉丝浇在米饭上的期待。

下列选项能合理地推出从“美食”到“爱国”的是( )
A.饮食文化—源自美食家的想象—凸显地方特色—创新了爱国的形式
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不断推陈出新—体现中华民族精神
C.主旋律—民族文化—标志着民族身份—形成民族认同感—增强了爱国的热情
D.大众文化—满足多样化的需求—为群众所喜爱—奏响了文化
7、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乐器,迄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

它那金声玉振的小小笙簧和刚直劲节的紫竹笙苗、那“直而不居,曲而不兆”的独特音色,承载了“和”“德”“清”“正”的美学精神,成为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材料表明,优秀传统文化( )
A.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B.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
C.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
D.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8、中华始祖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源文化和共同文化信仰,是民族精神形成的基础。

以伏羲为代表的中华人文始祖所表现出的开拓精神、奉献精神以及和合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质。

这体现了( )
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②始祖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并与时代精神相契合
③弘扬始祖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④始祖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源泉与根本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并不是要人们耽搁在历史上裹足不前,而是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民族魂,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刺激人民继续前进的信心和勇气。

这是因为( )
A.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B.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C.文化随时代变化不断丰富
D.民族精神是文化发展的“主心骨”
10、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网络爆红。

如果说该片有什么地方冲击了广大观众,那一定是凝结在器物上的一代又一代匠人的匠心,也就是“工匠精神”。

这种精神的核心是一种信念或者说一种情怀,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工匠精神”( )
①根源于多元化的大众文化,反映了人们的文化需求
②凝聚着坚定踏实的精神,反映了民族的价值追求
③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创造力的体现
④激发了人们的爱岗敬业精神,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正确的是( )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②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文化传统之中
③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④中华民族精神创造了中华文化的新的辉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乐器,迄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

它那金声玉振的小小笙簧和刚直劲节的紫竹笙苗、那“直而不居,曲而不兆”的独特音色,承载了
“和”“德”“清”“正”的美学精神,成为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材料表明,优秀传统文化( )
A.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B.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
C.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绝对稳定性
D.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答案
1.A
2.B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A表述错误。

根据题意,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节日,在其形成和演变过程中,不断吸取儒家传统文化精髄,逐渐形成了祈求和谐、团圆等永恒不变的民族精神主旋律。

这表明民族精神,形成于辉煌的古代文化之中,熔炼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故B符合题意。

C、D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3.A
解析:从我国的古典名著到现在的文章,这些作品都凝聚着民族精神,体现了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A项正确。

B项观点过于绝对。

C项没有看到文化有先进与落后、健康与腐朽之分,观点错误。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D项观点错误。

4.B
5.B
6.C
7.D
解析:本题考査传统文化。

笙的“和”“德”“清”“正”是—种美学精神,这种优秀传统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D项正确。

材料强调笙所承载的美学精神,并未体现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A项排除。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B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C项排除。

8.C
9.B
10.B
11.A
12.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