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8年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七)实验原理分析练习

合集下载

北京市2018年中考化学基础复习专项突破七实验原理分析之酸碱的性质练习

北京市2018年中考化学基础复习专项突破七实验原理分析之酸碱的性质练习

专项突破(七) 实验原理分析之酸碱的性质1.[2017·朝阳一模] 利用如图Z7-1所示装置研究碱的性质(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K1、K2、K3均处于关闭状态)。

图Z7-1若A装置的锥形瓶中放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分液漏斗中盛放足量的稀盐酸,B装置的锥形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分液漏斗中盛放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1)实验时,打开K1,滴入稀盐酸至A中溶液恰好变为无色,关闭K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续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中液体流入B中,B中溶液变红且变浑浊,产生该现象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中液体流入B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7·海淀一模] (1)利用图Z7-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Ⅰ,将滴管a中的液体滴入b中,待充分作用后,打开弹簧夹d。

a、b、c中所加试剂如下表所示。

已知:HCl气体极易溶解于水。

实验Ⅰ能证明NaOH与HCl发生了反应。

实验过程中,打开弹簧夹d后,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

图Z7-3(2)若按图Z7-3所示连接装置进行实验Ⅱ,则会观察到c中长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6·东城二模] 在化学课上,老师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氯化氢与氨气反应的实验。

已知:HCl+NH3===NH4Cl,NH4Cl常温下为白色固体。

图Z7-4(1)将分液漏斗1中的浓硫酸缓缓放入锥形瓶中,即可产生大量的氯化氢,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pdf

北京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pdf

北京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12分)1、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A.CO 2B.O 2C.NaClD.NaOH【答案】A【解析】CO 2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故选A。

2、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A.H 2SO 4 B.Al 2O 3C.NO 2D.P 2O 5【答案】B【解析】Al 2O 3含有金属铝元素。

故选B。

3、一些物质的pH 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A.油污净(12~13)B.西瓜汁(5~6)C.洁厕灵(1~2)D.橘子汁(3~4)【答案】A【解析】溶液pH>7,显碱性。

故选A。

4、下列金属不能与CuSO 4溶液反应的是()A.AgB.FeC.ZnD.Al【答案】A【解析】Fe、Zn 和Al 都比Cu 活泼,都可以与CuSO 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Cu 比Ag 活泼,Ag 不能与CuSO 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故选A。

5、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答案】D【解析】过滤需要玻璃棒引流。

故选D。

6、下列符号能表示2个氯分子的是()A.Cl 2B.2Cl 2C.2ClD.2Cl -【答案】B【解析】Cl 2表示一个氯分子、氯气;2Cl 2表示两个氯分子;2Cl 表示两个氯原子;2Cl -表示两个氯离子。

故选B。

7、下列物质能与NaOH 反应的是()A.Fe B.CO 2C.Fe 2O 3D.NaCl【答案】B【解析】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CO 2+2NaOH=Na 2CO 3+H 2O。

故选B。

8、电解水实验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试管2中得到H 2B.产生H 2与O 2的体积比约为1:2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H 2和O 2组成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O 2【答案】D【解析】电解水时,试管1得到是H 2,试管2中得到O 2;产生H 2与O 2的体积比约为2:1;该实验说明水是由H、O 元素组成;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O 2。

北京市中考化学基础 题型突破七实验原理分析练习

北京市中考化学基础 题型突破七实验原理分析练习

题型突破(七) 实验原理分析实验原理分析题是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组合、变形的一类题,具体要求如下:(1)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

(2)抓好仪器使用和基本操作的复习。

(3)学会观察,记住并能描述典型的实验现象,观察的要点有:①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光泽度、溶解性和挥发性等;②仪器、装置及其操作方法;③反应条件的控制;④变化中的现象,如颜色、状态的变化,气体和沉淀的生成,固体的溶解,以及光和热的变化等;⑤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4)善于积极思考问题,把实验中发生的客观现象和实验事实与微观粒子的运动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推理、解释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并能得出科学结论。

(5)结合操作和习题练习,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掌握化学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气体的制备、物质的分离和鉴别等操作技能。

1. [2015·西城一模] 图T7-1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利用其进行相关实验。

图T7-1(1)检查装置气密性:关闭弹簧夹,从a处通入空气,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除杂:打开弹簧夹,从a处缓慢通入O2和CO2的混合气,瓶中液体无明显变化,在c处得到较纯净的O2。

瓶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3)获得稳定气流:打开弹簧夹,从a处通入不稳定的氧气流,在c处获得较为稳定的气流,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防止爆炸:气囊中有遇明火能爆炸的H2和O2的混合气体,将气囊与a处相连,在c处连接尖嘴管,打开弹簧夹,通入混合气,在尖嘴处点燃气体,没有爆炸,原因是①集气瓶中的水能降温和阻断燃烧;②_______________。

2.[2016·海淀一模] 为了研究反应中压强的变化情况,利用图T7-2进行实验。

图T7-2(1)检查装置气密性:打开a,关闭b,在A中加入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方法即可),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018年北京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专题十四 实验原理分析

2018年北京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专题十四 实验原理分析

专题十四实验原理分析专题导语:实验原理分析题,题号:38。

分值:每空1分,共约4分。

题型的特点是:这类试题通常考查密闭系统体系内气压的变化和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

题目往往有创新意识,形式较为新颖,可能是学生在平时练习中少有遇见过的装置组合。

2016年的题目相对简单,2017年题目难度也不会增大。

解题策略:圈画题干,明确问题,提取所学知识,用准确的化学语言描述化学反应的现象,尤其是气压变化引起的现象。

特别注意一定表明是具体哪个环境中气压变大或变小,只说有气压差是不给分。

专题教学策略:实验原理分析题涉及的内容众多,涵盖了氧气与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备原理分析、燃烧与灭火条件的分析、金属活动性与防腐蚀分析、酸碱盐的性质分析以及一些陌生物质的实验原理分析等等。

题目属于中档偏难题,需要学生多加练习巩固,才能熟能生巧。

专题复习流程:第一步,教师重点阅读专题导语和学习目标、方法突破三个模块,课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精选试题,明确授课流程。

第二步,指导学生填写必备知识模块,学生和老师一起回顾知识。

回顾的知识点主要为物质的性质,包括氧气、二氧化碳、酸和碱、碳酸盐等。

第三步,根据题型分类来指导学生做题,做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导学生修正并标识,总结易错点、常考点等记录在我的记录空间,以备课后复习。

第四步,选取相关练习题来强化训练,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限时训练。

第五步,回顾总结,可以是做错的题目,也可是常见的考点和典型题。

最后留出课后作业,作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留30分钟到60分钟的题目。

学习目标:掌握实验原理分析题的常见考点和解题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方法突破:1.常见题型填空题:实验原理分析题(简单原理和复杂原理分析)。

2.解题注意事项实验原理分析题难点在于反应中可能会出现的过量问题导致的物质种类的可能性的判断和引起的其他反应,以及由此产生的气压变化。

解决这类题的办法就是化学实验为载体,对比分析每个装置变化前后的气压变化,在对实验原理理解的基础上,理出解题思路,在解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实验现象的变化,通常用对比的方法和控制变量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018北京中考化学试卷(word版含答案)

2018北京中考化学试卷(word版含答案)

2018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12分)1、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A.CO2B.O2C.NaClD.NaOH2、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A.H2SO4B.Al2O3C.NO2D.P2O53、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A.油污净(12~13)B.西瓜汁(5~6)C.洁厕灵(1~2)D.橘子汁(3~4)4、下列金属不能与CuSO4溶液反应的是()A.AgB.FeC.ZnD.Al5、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6、下列符号能表示2个氯分子的是()A.Cl2B.2Cl2C.2ClD.2Cl-7、下列物质能与NaOH反应的是()A.FeB.CO2C.Fe2O3D.NaCl8、电解水实验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试管2中得到H2B.产生H2与O2的体积比约为1:2C.改实验说明水是由H2和O2组成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O29、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D.水槽中液面下降依据下列20℃时的实验和数据回答10~11题已知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序号①②③④⑤固体种类NaCl NaCl NaNO3NaNO3NaNO3固体的质量/g 30 60 30 60 90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10010、①~⑤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A.①③B.②④C.②⑤D④⑤11、下列关于①~⑤所得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质质量:①<②B.溶液质量:②<④C.溶质质量分数:①=③D.⑤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1012、氨催化氧化是制小时的主要反应之一。

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会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C.两种生成物均为化合物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第二部分非选择题(33分)(生活现象)13、补齐连线。

2018北京初三化学一模----基本实验及原理分析及答案汇编

2018北京初三化学一模----基本实验及原理分析及答案汇编

2018北京初三化学⼀模----基本实验及原理分析及答案汇编东城区【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20.(2分)依据下列实验操作回答问题。

(1)配制⼀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需进⾏操作①-⑤,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和_________。

(2)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需要进⾏操作⑥,该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__。

21.(2分)请从21-A、21-B两题中任选⼀个作答。

若两题均答,按21-A计分。

)化学⽅程式是______(1)化学⽅程式是______)溶液由___⾊变为___⾊(2)溶液由___⾊变为___⾊22.分)甲、⼄两同学进⾏如图①所⽰的实验(已知:CaCl2+Na2CO3=CaCO3↓+2NaCl)实验结束后,丙同学把A、B两⽀试管中的物质倒⼊烧杯C中(如图②),充分混合后发现⽩⾊沉淀明显增多。

(1)充分反应后,试管A中剩余的反应物是____________(填“HCl”或“Na2CO3”)。

(2)烧杯C中的溶质有可能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NaCl、Na2CO3B.NaCl、CaCl2C.NaCl D.CaCl223.(4分)⽤右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资料:棉花着⽕点为210℃[步骤1]将U型管放⼊盛有冷⽔的烧杯中,打开K2,关闭K1,从a⼝通⼊氧⽓,两端均⽆明显现象。

[步骤2]关闭K2,打开K1,从b⼝通⼊⼆氧化碳,看到澄清⽯灰⽔变浑浊,然后将U型管放⼊盛有80℃热⽔的烧杯中,两端均⽆明显现象。

[步骤3]打开K2,关闭K1,从a⼝通⼊氧⽓,右端⽩磷先燃烧,⼀会⼉棉花开始燃烧,此时左端棉花没有燃烧。

(1)步骤2中,通⼊⼆氧化碳的⽬的是__________。

1(2)请解释步骤3中,右端棉花燃烧的原因___________。

(3西城区〖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19.(2 分)请从 19-A 或 19-B 两题中任选⼀、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 19-A 计分。

...19-A19-B(1)实验室⽤⾼锰酸钾制取氧⽓的化(1)实验室制取⼆氧化碳的化学⽅程式是学⽅程式是_______。

北京市2018年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八科学探究练习(含答案)

北京市2018年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八科学探究练习(含答案)

题型突破(八) 科学探究科学探究题一般以生活中常见物质的化学成分或化学现象作为试题的主要内容,以实验为研究手段展开研究。

试题通常按照问题情境、查阅资料和探究过程构建。

探究实验的过程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完成探究、得出结论、评价与反思等几个方面。

由于题干中文字、图片、信息、数据较多,要回答的问题逻辑性强,要求具备较强的分析、理解、表达能力,所以科学探究题成为中考化学中的一个难点。

类型1 控制变量对比实验探究1.科学探究小组在探究酸的性质时,做了如下实验:向放有少量CuO粉末的试管中加入6毫升盐酸,观察到黑色粉末很快溶解,并得到蓝色溶液。

而向放有少量CuO粉末的试管中加入6毫升硫酸,常温下无明显现象。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呢?[建立猜想] ①两种酸溶液的pH不同(注:pH相同,则单位体积溶液中H+数目相同);②两种酸溶液中的__________不同。

[实验过程]0.2克CuO粉末和6毫升pH[实验结论]常温下,pH相同的盐酸和硫酸与CuO反应现象出现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促进了反应的进行。

2.[2017·通州二模] 同学们对“影响金属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金属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受哪些因素影响?[作出猜想] Ⅰ.与盐酸的浓度有关;Ⅱ.与温度有关;Ⅲ.与金属的种类有关。

[进行实验][解释与结论] (1)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实验①③可知,猜想Ⅰ__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3)为了比较盐酸与金属反应的剧烈程度,除了用金属丝消失的时间作为观测指标外,还可以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表明金属与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的实验编号为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5)在实验②中,铝丝消失的时间(用t 表示)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北京市2018年中考[化学卷]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北京市2018年中考[化学卷]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北京市2018年中考[化学卷]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1.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 )A.CO2B.O2C.NaCl D.NaOH【分析】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氧气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 )A.H2SO4B.Al2O3C.NO2D.P2O5【分析】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据此进行解答分析。

【解答】解:A、H、S、O均为非金属元素,错误;B、铝为金属元素,正确;C、N、O均为非金属元素,错误;D、均为非金属元素,错误。

故选:B。

 3.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 )A.油污净(12~13)B.西瓜汁(5~6)C.洁厕灵(1~2)D.橘子汁(3~4)【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油污净的pH为12~13,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正确。

B、西瓜汁的pH为5~6,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C、洁厕灵的pH为1~2,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D、橘子汁的pH为3~4,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A。

4.下列金属不能与CuSO4溶液反应的是( )A.Ag B.Fe C.Zn D.Al【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Ag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不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故选项正确。

中考零距离北京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热点题型七实验原理分析

中考零距离北京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热点题型七实验原理分析

热点题型七实验原理分析
题型解析
1.实验原理是实验设计的依据和思路。

2.实验原理包括:基本反应原理(是指反应物质,选择原因,反应条件);装置原理(是指选择仪器,装置连接);基本操作原理(是指基本操作,操作顺序)。

3.实验原理需要表述的内容:实验现象与结果,现象与结果出现的原因,实验步骤设计的依据。

4.实验原理考查点:(1)气压问题(放热、产生气体,压强增大;吸热、消耗气体,压强减小),压强变化的原因,以及由压强的变化引发的实验现象。

(2)有关气体的检验,除杂方法及反
应方程式。

(3)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现象的描述,有实验现象分析的实验结论并描述。

5.会运用对比法和控制变量法分析相关实验。

专题突破
1.(2016·东城一模)课外小组同学利用图A、图B所示装置验证碳酸钠的性质。

图2-7-1
(1)利用图A装置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向三口瓶内的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显红色。

步骤二:将注射器1的针头向瓶内推进,使针头下端进入瓶内液面下,向外拉注射器,此时注射器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看到明显现象后,将针头向上拉至图示所示位置。

步骤三:验证碳酸钠是碳酸盐,应该进行的实验操作是将注射器2中的稀硫酸推入瓶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瓶中产生气泡,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利用图B装置进行实验。

将二氧化碳持续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Na2═↓,产生浑浊的原因除反应消耗水使溶剂量减少外,还有的其他原因是20 ℃时,碳酸氢钠的溶
解度小于碳酸钠;生成的碳酸氢钠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请依据下表信息回答)。

1。

2018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中考)

2018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中考)

2018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12分)1、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A.CO2B.O2C.NaClD.NaOH2、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A.H2SO4B.Al2O3C.NO2D.P2O53、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A.油污净(12~13)B.西瓜汁(5~6)C.洁厕灵(1~2)D.橘子汁(3~4)4、下列金属不能与CuSO4溶液反应的是()A.AgB.FeC.ZnD.Al5、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6、下列符号能表示2个氯分子的是()A.Cl2B.2Cl2C.2ClD.2Cl-7、下列物质能与NaOH反应的是()A.FeB.CO2C.Fe2O3D.NaCl8、电解水实验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试管2中得到H2B.产生H2与O2的体积比约为1:2C.改实验说明水是由H2和O2组成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O29、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D.水槽中液面下降依据下列20℃时的实验和数据回答10~11题已知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序号①②③④⑤固体种类NaCl NaCl NaNO3NaNO3NaNO3固体的质量/g 30 60 30 60 90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10010、①~⑤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A.①③B.②④C.②⑤D④⑤11、下列关于①~⑤所得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质质量:①<②B.溶液质量:②<④C.溶质质量分数:①=③D.⑤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1012、氨催化氧化是制小时的主要反应之一。

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会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C.两种生成物均为化合物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第二部分非选择题(33分)(生活现象)13、补齐连线。

北京市2018年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七实验原理分析练习(含答案)

北京市2018年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七实验原理分析练习(含答案)

题型突破(七) 实验原理分析实验原理分析题是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组合、变形的一类题,具体要求如下:(1)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

(2)抓好仪器使用和基本操作的复习。

(3)学会观察,记住并能描述典型的实验现象,观察的要点有:①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光泽度、溶解性和挥发性等;②仪器、装置及其操作方法;③反应条件的控制;④变化中的现象,如颜色、状态的变化,气体和沉淀的生成,固体的溶解,以及光和热的变化等;⑤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4)善于积极思考问题,把实验中发生的客观现象和实验事实与微观粒子的运动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推理、解释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并能得出科学结论。

(5)结合操作和习题练习,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掌握化学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气体的制备、物质的分离和鉴别等操作技能。

1. [2015·西城一模] 图T7-1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利用其进行相关实验。

图T7-1(1)检查装置气密性:关闭弹簧夹,从a处通入空气,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除杂:打开弹簧夹,从a处缓慢通入O2和CO2的混合气,瓶中液体无明显变化,在c处得到较纯净的O2。

瓶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3)获得稳定气流:打开弹簧夹,从a处通入不稳定的氧气流,在c处获得较为稳定的气流,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防止爆炸:气囊中有遇明火能爆炸的H2和O2的混合气体,将气囊与a处相连,在c处连接尖嘴管,打开弹簧夹,通入混合气,在尖嘴处点燃气体,没有爆炸,原因是①集气瓶中的水能降温和阻断燃烧;②_______________。

2.[2016·海淀一模] 为了研究反应中压强的变化情况,利用图T7-2进行实验。

图T7-2(1)检查装置气密性:打开a,关闭b,在A中加入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方法即可),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北京市2018年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六基本实验练习(含答案)

北京市2018年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六基本实验练习(含答案)

题型突破(六) 基本实验基本实验是填空题中实验部分的第一道题目,是对课本八大基础实验的综合考查,有粗盐提纯、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其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制取及其化学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燃烧条件的探究、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溶液酸碱性的检验以及酸(碱)的化学性质,要求学生能利用一定的实验研究方法(如对比、类比等),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分析并归纳推理得出简单的实验结论,题目相对来说较简单,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加以练习即可掌握。

1. [2017·朝阳一模] 去除粗盐中泥沙的主要操作步骤如图T6-1所示。

图T6-1(1)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C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7·朝阳一模] 现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

(1)配制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_____g。

(2)用量筒量取所需浓盐酸与水的体积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___________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

(3)将两种液体都倒入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用玻璃棒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

(4)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备用。

3.[2015·朝阳二模改编] 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图T6-2(1)图甲中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甲所示装置还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另一种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烧杯中有两支高低燃烧的蜡烛,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图丙有三支高低燃烧的蜡烛,被罩在一只稍大一些的烧杯中。

北京市2018年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六基本实验练习含答案

北京市2018年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六基本实验练习含答案

题型突破(六)基本实验基本实验是填空题中实验部分的第一道题目,是对课本八大基础实验的综合考查,有粗盐提纯、氧气的 实验室制取及其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制取及其化学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溶液酸碱性的检验以及酸(碱)的化学性质,要求学生能利用一定的实验研 究方法(如对比、类比等),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分析并归纳推理得出简单的实验结论,题目相对来说较简 单,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加以练习即可掌握。

1. [2017·朝阳一模] 去除粗盐中泥沙的主要操作步骤如图 T6-1 所示。

图 T6-1 (1)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C 中 玻 璃 棒 的 作 用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7·朝阳一模] 现用溶质质量分数为 36.5%的浓盐酸配制 10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7.3%的稀盐酸。

(1)配制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_____g。

(2)用量筒量取所需浓盐酸与水的体积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___________保持水平,再读出 液体的体积。

(3)将两种液体都倒入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用玻璃棒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

(4)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备用。

3.[2015·朝阳二模改编] 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图 T6-2 (1)图甲中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甲所示装置还可用于 实验室制取另一种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烧杯中有两支高低燃烧的蜡烛,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图丙有三支高低燃烧的蜡烛,被罩在一 只稍大一些的烧杯中。

【真题】2018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真题】2018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2018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12分)1、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A.CO2B.O2C.NaClD.NaOH2、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A.H2SO4B.Al2O3C.NO2D.P2O53、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A.油污净(12~13)B.西瓜汁(5~6)C.洁厕灵(1~2)D.橘子汁(3~4)4、下列金属不能与CuSO4溶液反应的是()A.AgB.FeC.ZnD.Al5、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A.稀释B.取药C.称量D.过滤6、下列符号能表示2个氯分子的是()A.Cl2B.2Cl2C.2ClD.2Cl-7、下列物质能与NaOH反应的是()A.FeB.CO2C.Fe2O3D.NaCl8、电解水实验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试管2中得到H2B.产生H2与O2的体积比约为1:2C.改实验说明水是由H2和O2组成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O29、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D.水槽中液面下降依据下列20℃时的实验和数据回答10~11题已知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固体100g水序号①②③④⑤固体种类NaCl NaCl NaNO3NaNO3NaNO3固体的质量/g 30 60 30 60 90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10010、①~⑤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A.①③B.②④C.②⑤D④⑤11、下列关于①~⑤所得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质质量:①<②B.溶液质量:②<④C.溶质质量分数:①=③D.⑤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1012、氨催化氧化是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

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反应前反应后A.甲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C.两种生成物均为化合物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第二部分非选择题(33分)(生活现象)13、补齐连线。

2018北京市中考化学解析

2018北京市中考化学解析

2018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A【解析】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后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是中性气体,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2.B 【解析】硫酸、二氧化氮及五氧化二磷都不含金属元素;氧化铝中含有铝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选B。

3.A【解析】pH大于7显碱性,只有油污净pH为12~13,显碱性;pH小于7显酸性,其他几种物质的pH均小7,都显酸性。

4.A【解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排在前面的金属(钾、钙、钠除外)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这四种金属中只有Ag排在Cu的后面,所以只有Ag不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5.D 【解析】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D中缺少玻璃棒。

6.B 【解析】Cl2表示1个氯气分子,2Cl2表示2个氯气分子,2Cl表示2个氯原子,2Cl-表示2个氯离子,故选B。

7.B【解析】碱可以与指示剂、酸、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和某些盐反应,不能与金属和金属氧化物反应,氯化钠是一种盐,但其不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8.D【解析】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可以记忆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试管2与正极相连,且气体较少是氧气,A错误;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B错误;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能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C错误;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D正确。

9.C【解析】产生白烟说明生成了白色固体,不能说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A错误;由于红磷燃烧放出热量,开始液面下降后来由于消耗氧气,所以液面又上升,只能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但不能说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错误;最后液面上1,C 正确;液面下降说明生成了气体或升到1处,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5瓶中气压升高,不能说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错误。

北京市2018年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四生产实际分析练习含答案.docx

北京市2018年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四生产实际分析练习含答案.docx
图T4-16
(1)焙烧炉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高温
①3C+2O=====2CO+CO2;
高温
②Fe2O3+CO=====2FeO+CO2;
高温
③Fe3O4+CO=====3FeO+CO2。
上述反应中的各物质,碳元素呈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化合价。
(2)酸浸槽中,FeO转化为FeSO4,加入的物质X是________。
ClO与氰化氢(HCN)在气态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下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图T4-4
该反应生成的N2与CO2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4.[ 2017·朝阳一模]高纯度的氧化铜可用作颜料、 有机合成催化剂等, 图T4-5是工业用粗铜粉氧化法获取高纯度氧化铜的流程图。
图T4-5
(1)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洗涤固体B所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
5.[ 2017·北京]超细碳酸钙可用于生产钙片、 牙膏等产品。 利用碳化法生产超细碳酸钙的主要流程示意图如下:
图T4-6
(1)石灰石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乳化池中,生石灰与水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氧化室中,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反应。
(4)已知部分原料的价格如下表所示。
试剂Ca(OH)2NaOH
价格(元/kg )0.362.90
上述工业流程中,处理相同量的SO2,双碱法所需的原料成本比用NaOH直接吸收更低,原因是

2018年中考化学押题预测 化学实验原理分析 含详解

2018年中考化学押题预测 化学实验原理分析 含详解

2018年中考化学押题预测化学实验原理分析北京市化学高级教师题一:某小组同学分别完成了图1所示的3个实验(图中a处连接压强传感器)。

图2中的曲线1、2、3分别表示加入等体积相应液体后,烧瓶1、2、3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由于注入液体压缩了瓶内的气体,所以三个实验的起始阶段压强都快速增大B. 对比曲线1和2可知,二氧化碳和水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C. 对比曲线1和3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D. 对比曲线2和3可知,40% NaOH溶液比饱和石灰水更适合吸收二氧化碳题二: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K1、K2、K3均处于关闭状态)。

(1)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若A装置的锥形瓶中放一小块白磷,白磷不燃烧。

分液漏斗中放入80℃的热水,打开K1,使热水流入锥形瓶中浸没白磷,关闭K1,白磷仍不燃烧。

打开K2、K3,待液体注入锥形瓶后关闭K3,观察到A中有气泡产生且白磷燃烧,则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碱的性质若A装置的锥形瓶中放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分液漏斗中盛放足量的稀盐酸,B装置的锥形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分液漏斗中盛放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①实验时,打开K1,滴入稀盐酸至A中溶液恰好变为无色,关闭K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②后续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中液体流入B中,B中溶液变红且变浑浊,产生该现象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使A中液体流入B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三:下图装置可以完成多个简单实验,具有药品用量少、实验现象明显、尾气不外逸等优点。

(1)若甲中吸有浓氨水,乙中吸有无色酚酞溶液,将甲、乙中的液体同时挤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突破(七) 实验原理分析实验原理分析题是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组合、变形的一类题,具体要求如下:(1)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

(2)抓好仪器使用和基本操作的复习。

(3)学会观察,记住并能描述典型的实验现象,观察的要点有:①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光泽度、溶解性和挥发性等;②仪器、装置及其操作方法;③反应条件的控制;④变化中的现象,如颜色、状态的变化,气体和沉淀的生成,固体的溶解,以及光和热的变化等;⑤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4)善于积极思考问题,把实验中发生的客观现象和实验事实与微观粒子的运动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推理、解释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并能得出科学结论。

(5)结合操作和习题练习,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掌握化学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气体的制备、物质的分离和鉴别等操作技能。

1. [2015·西城一模] 图T7-1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利用其进行相关实验。

图T7-1(1)检查装置气密性:关闭弹簧夹,从a处通入空气,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除杂:打开弹簧夹,从a处缓慢通入O2和CO2的混合气,瓶中液体无明显变化,在c处得到较纯净的O2。

瓶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3)获得稳定气流:打开弹簧夹,从a处通入不稳定的氧气流,在c处获得较为稳定的气流,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防止爆炸:气囊中有遇明火能爆炸的H2和O2的混合气体,将气囊与a处相连,在c处连接尖嘴管,打开弹簧夹,通入混合气,在尖嘴处点燃气体,没有爆炸,原因是①集气瓶中的水能降温和阻断燃烧;②_______________。

2.[2016·海淀一模] 为了研究反应中压强的变化情况,利用图T7-2进行实验。

图T7-2(1)检查装置气密性:打开a,关闭b,在A中加入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方法即可),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用同样原理检查装置另一侧的气密性。

(2)在A、B中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在集气瓶内放入一定量的大理石,将a、b都打开,用注射器加入足量稀盐酸直至液面浸没下端管口,保持注射器活塞不动。

此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闭b,集气瓶中持续产生气体,A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A中是否发生化学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没有反应,写出理由;若发生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3.[2016·东城一模]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图T7-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甲乙图T7-3(1)如图T7-3甲所示,让瓶内充满二氧化碳气体,先向广口瓶中加入A中溶液,振荡广口瓶,气球膨胀;再向广口瓶中滴加B中溶液,振荡广口瓶,气球又缩小,重复操作,气球反复膨胀和缩小。

①分液漏斗A中可能是________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液漏斗B中可能是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将滴管甲中的液体挤出,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有明显鼓起且不恢复原状。

则滴管甲、乙和烧杯①②中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A.甲:浓硫酸,①:水;乙:稀硫酸,②:碳酸钠 B.甲:水,①:氯化钠;乙:稀盐酸,②:铁C.甲:水,①:氢氧化钠;乙:稀硫酸,②:锌 D.甲:水,①:生石灰;乙:稀盐酸,②:氢氧化钠4. [2017·东城二模] 利用下列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步骤如下(装置气密性良好,部分操作已略去,因导管产生的误差忽略不计)。

图T7-4(1)打开止水夹a、b,向集气瓶中缓慢通入一定量的空气,通入集气瓶内空气的量应该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得进入量筒中水的体积为V1。

(2)关闭止水夹a、b,用强光照射引燃白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打开b,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得量筒内水的体积是V2。

根据实验记录V1、V2,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计算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7·通州一模] 可以利用手持技术较准确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

图乙、图丙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过程中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P′分别是反应结束时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

图T7-5(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集气瓶中的压强会先增大后减小?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否用木炭来进行氧气含量的测定?请结合图进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7·燕山一模] 用如图T7-6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图T7-6实验过程如下:①将白磷放在燃烧匙内,塞好橡皮塞;②从长颈漏斗向瓶内迅速注入60 ℃的水至刚刚浸没白磷;③连接好注射器,向瓶内推入空气,瓶内水面下降,当白磷露出水面时立即燃烧,停止推入空气;④白磷熄灭后,瓶内水面上升,最后淹没白磷。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③中白磷露出水面前、后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④中瓶内水面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外小组同学利用图T7-7所示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

图T7-7(1)若打开弹簧夹K1,关闭K2,从长颈漏斗向装置C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中的现象可证明CO2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

(2)若打开弹簧夹K2、K4,关闭K1、K3,从长颈漏斗向装置C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时,证明E中CO2已集满。

关闭弹簧夹K2、K4,打开K3,从分液漏斗向E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该实验中,能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某研究小组为了验证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进行如图T7-8所示实验。

图T7-8(1)图一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刚同学利用图二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反应。

已知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①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刚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13·北京] 化学小组的同学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实验方案如下:(1)(2)步骤②中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7·东城一模] 利用如图T7-9所示装置可以进行氯化氢制备和性质检验一体化实验。

实验过程如下:图T7-9(1)检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2)制备氯化氢。

加热浓硫酸与氯化钠固体发生复分解反应制氯化氢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收集氯化氢。

需要打开a使浓硫酸流入1号烧瓶,同时打开______(填“b”“c”或“d”),关闭______(填“b”“c”或“d”)。

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说明2号烧瓶内氯化氢气体已收集满,立即关闭b、d,同时打开c。

(4)将注射器中的水注入2号烧瓶中,片刻后打开d,可以观察到2号烧瓶中出现红色的“喷泉”,请解释“喷泉”形成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集气瓶口醮有浓NaOH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17·怀柔一模] 化学小组用如图T7-10所示的装置进行相关实验(夹持仪器略去,K1、K2、K3均关闭,装置内所示药品的量可认为是实验中某一状态下的量),已知实验开始前装置内的药品:甲中为稀盐酸;乙中为无色气体;分液漏斗中为红色的溶液;丙中为石灰水(已知: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图T7-10依据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1)打开K3,将丁向外拉,丙中长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出现白色浑浊现象,则乙中的无色气体是___________,丙中出现白色浑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关闭K3,打开K2(分液漏斗上端的玻璃塞处于打开状态),当分液漏斗内的红色溶液全部进入到乙中时,关闭K2,振荡乙一会儿后,打开K1,可观察到甲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中有气体产生,且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物质性质的角度解释,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