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案例

合集下载

八年级数学上册高效课堂(人教版)15.1.1从分数到分式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数学上册高效课堂(人教版)15.1.1从分数到分式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针对分数与分式的知识点,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如分数与分式的区别与联系、分式的性质等。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共同探讨分数与分式的性质、运算规则等。小组合作任务包括但不限于:讨论问题、共同完成练习、互相讲解解题思路等。在此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小组的整体学习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信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具备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3.通过数学学习,引导学生认识数学在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具备诚实、公正、合作的人格品质。
3.分式的性质与运算:结合教材,讲解分式的性质和运算规则,如分式的乘、除、加、减等。通过具体例题,让学生掌握分式的运算方法。
4.分式方程的解法:介绍分式方程的解法,并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本节课学习的分式性质、运算规则等方面进行讨论,共同探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互动
小组合作是本案例的一大亮点。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成果,激发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同时,小组合作有助于学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八年级数学上册高效课堂(人教版)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数学上册高效课堂(人教版)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优秀教学案例
在实际教学中,本章节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体验、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PPT、教学课件、数学实验等,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同时,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数学上册高效课堂(人教版)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针对的是八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章节。该章节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掌握幂的运算性质。通过对同底数幂的乘法的学习,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成长。
(3)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生活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含有同底数幂的乘法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数学情境:通过展示数学史料、数学实验等方式,引发学生对同底数幂的乘法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
2.明确合作任务和要求,引导学生有序进行合作。
3.关注小组合作的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让学生总结经验、提高认识。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学生自我改进的动力。
为实现上述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公开课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案例--屠格列夫《树林和草原》

公开课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案例--屠格列夫《树林和草原》

课题:北师大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第二课屠格涅夫《树林和草原》云中肖月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本单元以“发现诗意”为主题,四篇文章涵盖古今中外,共同之处在于用“美的眼睛”发现诗意,引导学生发现美。

本单元处于教材首要位置,遵循文学阅读和欣赏的规律,与后文以“情景交融”、“熟识的陌生人”等为主题的单元内容相照应,将文学主题、文学形象、文学美融合在一起,符合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需要。

2.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世间到处充溢着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面对辽阔壮美的山川景色,面对四时各异的良辰佳境,我们是否能从中发现美、发现诗意呢?高中新课标要求,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本单元涵盖古今优秀作品,屠格涅夫的《树林和草原》为本单元第二课,以一个猎人的行踪为线索,以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为顺序,描写了美丽的俄罗斯风光,表现了作者对俄罗斯大地的热爱。

学习本文,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

学情分析:1.教师主观分析高一四班学生不太重视课本中的现代文阅读,觉得学习现代文的收获不大,自己对文章的印象也不深,习惯由老师分析。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高一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高一四班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较扎实,他们喜欢阅读、写作,因而理解力、想象力较好。

3.学生认知障碍点多数学生逻辑思维不清晰,不知如何推敲重点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独立思考问题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的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屠格涅夫的生平,理清文章思路。

2.体会屠格涅夫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3.品味本文诗意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1.导学法,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自学求知,“生字词、作者生平、文章思路”均由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文本,教方法,由学生实践。

2.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围绕同一问题探究,在讨论中打开思路。

3.朗读法,美文需要美读,不同层次地反复读才能更好地领会作者的情感。

高效课堂的设计与应用案例

高效课堂的设计与应用案例

高效课堂的设计与应用案例在当今教育领域,追求高效课堂已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共同目标。

高效课堂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那么,如何设计并应用高效课堂呢?下面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进行探讨。

案例一:初中数学课堂在一所初中的数学课堂上,教师采用了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

课程开始时,教师没有直接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而是抛出了一个与当天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如何计算学校操场的面积?”学生们立即被这个问题吸引,开始积极思考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将操场的形状进行简化和分解,逐步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几何知识来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不断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

比如,“我们可以把操场看成哪些基本图形的组合?”“计算这些基本图形的面积需要用到哪些公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不仅掌握了计算面积的方法,还学会了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每个小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他们互相交流、互相帮助。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小组内的其他成员会耐心讲解,共同进步。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布置了练习题。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提供了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拓展题;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则着重巩固基础知识。

案例二:小学语文课堂在一节小学语文课上,教师以一篇童话故事为教学内容。

首先,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故事的开头,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然后,教师让学生们分组进行阅读,并要求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同时思考故事所表达的主题。

小组阅读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

有的小组分享了优美的词句,有的小组阐述了对主题的理解。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及时给予肯定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还组织了角色扮演活动。

学生们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进行表演。

在表演中,学生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高效课堂的设计与实施案例

高效课堂的设计与实施案例

高效课堂的设计与实施案例在当今教育领域,追求高效课堂已经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目标。

一个高效的课堂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那么,如何设计和实施高效课堂呢?下面,我将结合一个具体的案例来进行探讨。

一、案例背景这是一所位于城市郊区的普通中学,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们普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效果不尽人意。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学校决定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效课堂的设计与实施模式。

二、高效课堂的设计(一)教学目标的明确首先,教师们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明确、具体、可衡量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一节数学公开课《函数的单调性》中,教学目标被设定为:学生能够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掌握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函数单调性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的教学目标不仅清晰明确,而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为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优化在确定教学目标后,教师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

他们摒弃了繁琐、冗长的教材内容,选取了最核心、最关键的知识点进行讲解。

同时,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比如,在讲解函数单调性时,教师引入了股票价格的波动、气温的变化等实际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来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们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他们不再是单纯的讲授者,而是引导者和组织者。

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围绕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究。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此外,教师还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展示教学内容,让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形象。

(四)教学流程的设计一个合理的教学流程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高效课堂(人教版)21.1现代顺风耳电话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高效课堂(人教版)21.1现代顺风耳电话优秀教学案例
(四)总结归纳
1.学生总结:让学生自主总结声音传播的规律和电话的工作原理。
2.教师补充:针对学生的总结,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强调重点知识点。
3.知识拓展:介绍电话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创新对社会的影响。
(五)作业小结
1.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课堂所学。
2.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收获,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现代顺风耳电话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电话的运作过程,增强学生的认知体验。
3.设计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声音在不同环境下的传播情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水平。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例如,提问:“为什么我们可以通过电话听到对方的声音?”“声音是如何在空气中传播的?”
3.能够运用声音传播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4.学会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声音传播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发现声音传播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2.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声音传播的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利用直观的教具和多媒体动画,帮助学生清晰地了解电话的构造和声音传播过程,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积极的反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思想品德课中的高效课堂教学案例-模板

思想品德课中的高效课堂教学案例-模板

思想品德课中的高效课堂教学案例思想品德课中的高效课堂教学案例——《“上帝”的权利》设计案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是对中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一块重要阵地,是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的重要保障。

加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国初中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为了全面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质量,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转变学习方式,使思想品德课堂面向全体学生,凸显学生主体性,发挥教师组织、指导、评价、服务功能作用,我们对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教学进行探究,经过探索与反复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形成了情境导入和目标呈现———自主学习与小组讨论———成果展示与点拨拓展———反馈练习与总结的新授课型的基本环节的教学模式。

下面我以《“上帝”的权利》为例来谈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一、情境导入和目标呈现。

好的精彩的导入和目标呈现,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艺术,也为教学过程创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也为一堂高效的课堂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所以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非常重视课堂导入,每一节课我都精心设计导入。

导入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图片导入、故事导入、多媒体导入,也可是时事导入、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导入等等。

思想品德课新授课的导入方法很多,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习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设计和布局,为自己精彩高效的课堂增添艺术之花。

在讲《“上帝”的权利》这一课时,我先在黑板上画出的图片,一看到图片,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然后我提出问题:“3月15日这一天,我们会看到各大商场、超市有这样的标语‘天天’,‘顾客就是上帝’。

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的消费真的是‘天天’吗?我们每一次消费享受的都是‘上帝’的待遇吗?作为‘上帝’,我们到底享有哪些权利呢?”引起学生的思考,导入课题,出示教学目标和学习提纲,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探究消费者应该享有的权利,这样的导入自然、贴切,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七年级英语上册高效课堂(人教版)Unit3(第1课时SectionA1a1d)优秀教学案例

七年级英语上册高效课堂(人教版)Unit3(第1课时SectionA1a1d)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教材内容为载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课堂任务进行合理分配,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教学评价方面,我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和激励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节课在遵循英语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力求实现高效课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家庭成员的介绍,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素质。
5.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运用正确的语法和词汇,进行书写,如写一篇关于家庭成员的短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法学习家庭成员的英文名称和相关词汇。
2.利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练习介绍家庭成员的英语表达。
3.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分配课堂任务,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鼓励学生参加英语角、英语俱乐部等课外活动,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能力和交际能力。
4.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给出反馈意见,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丰富多样:本案例通过利用图片、实物、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创设了生动、真实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家庭成员的英文表达。这种情境创设的方式不仅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给出反馈意见,如对学生的发音、语法等方面进行评价和改进建议。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图片和实物,如家庭成员的图片、玩具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家庭成员的名称和特征。
2.设计情境对话,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交流,如在家庭聚会中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543”高效课堂改革班级小组建设案例

“543”高效课堂改革班级小组建设案例

“543”高效课堂改革班级小组建设案例“543”高效课堂改革在我校已经轰轰烈烈地进行了三年,从中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收获。

而班级小组的建设又是高效课堂改革的基础和起点,下面这则案例是我在自己所带班级A306班按照“543”高效课堂改革班级小组建设的原理、策略和流程来创建本班的学习小组的过程。

一般来说,分为以下三步:营造氛围、体验过程和总结提升。

一、营造氛围首先,我将这个班级命名为“翎羽”班,将班级课桌摆放成“茶馆式”,6人一组(性别、成绩、性格搭配好),9个小组,共54人。

为了提高小组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度,我安排了一项活动,要求:小组中任选一人站在桌上背向组员,组内其他人相向两排双手紧握。

待开始后,桌上一人后仰至被队友接住。

过程中无尖叫、身体各处无弯曲则挑战成功!二、体验过程创建班级小组的过程主要按照以下流程组织实施,在创建过程中将采用四张表格:《创建“小组合作机制”任务表》、《学习“合作技能公约”任务表》、《完成“承诺词”任务表》、《完成“畅谈感受”任务表》,整个过程45分钟。

1.小组机制建设(小组讨论,建立机制)(1)选出各小组的组长(2)确定小组各学科长(3)确定小组的组序(4)确定小组的组名(5)确定小组的组训(6)确定小组的组歌附:A306班小组文化建设表(摘取3个小组,填充颜色的为小组长)图1:小组机制建设讨论(全班)图2:第3组小组谈论2. 小组文化展示(小组展示,激情澎湃)(1)由小组组长将组名、组歌、组训等写在纸上,上讲台做好展示。

(2)由小组长带领本组全体成员上讲台用“承诺词”任务表中的誓词进行宣誓,并畅谈本小组建设过程中的感受。

图3:第1小组宣誓图4:第7小组宣誓体验后的感受(摘抄):感受1:提高了集体凝聚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感受2:加强了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利于组内互助,共同进步。

感受3:让同学们能够更加积极参到课堂活动中,气氛活跃了,效率提高了。

感受4: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和口才,为今后个人发展更有帮助。

高效课堂事迹材料

高效课堂事迹材料

高效课堂事迹材料
《高效课堂》
在一所名为华亭中学的学校里,有一位老师叫做李老师,他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教师,因为他的课堂总是非常高效。

他的高效课堂事迹给了同事们和学生们很大的启发。

李老师的课堂氛围总是非常活跃,学生们在他的课堂上总是充满了学习的热情。

每节课他都会事先准备好教案,并且在课堂上将知识点简明扼要地传递给学生们。

他擅长利用各种教学工具,如多媒体设备、幻灯片等,将知识生动有趣地呈现给学生们,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另外,李老师注重课堂的互动性,他会经常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解答问题。

这样的课堂互动不仅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知识,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沟通能力。

同时,李老师也会根据学生们的反馈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进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课程进度。

最令人佩服的是,李老师总是激励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他会与学生们分享学习方法和心得,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李老师的高效课堂里,学生们培养了批判性思维、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李老师的高效课堂事迹成为学校里的佳话,激励着更多的教师和学生们努力学习和教学,为学校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
力量。

李老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像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让学生们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为实现未来的自己而努力。

七年级英语上册高效课堂(人教版)Unit1(第1课时SectionA1a1d)优秀教学案例

七年级英语上册高效课堂(人教版)Unit1(第1课时SectionA1a1d)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新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在讲解课文内容时,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我设计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巩固学习效果。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我在课堂上采用了小组合作、同伴互助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充分体验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使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到英语学习中。
2.教育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交流中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3.培养学生具备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为以后的国际交流打下基础。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模仿和练习,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感知、理解和运用英语。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输入,帮助他们建立语言支架,促进语言输出。
3.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合作,提高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总结法,发现和归纳语言规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4.反思与评价:本节课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帮助他们巩固记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让他们在评价中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改进的能力。教师的综合评价,关注了学生的成长,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力。
5.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本节课采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都能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此外,教师注重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使得他们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展示自己,提高了学习效果。

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案例

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案例

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案例【篇一: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案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案例(一)课堂上的小智慧语文组徐婷课堂上的小智慧语文组徐婷【案例背景】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在课堂上遇到一些突发事件。

这些突发事件会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一只鸟飞进了教室,某个同学从板凳上跌落等等,课堂常常在一片喧闹中久久不能平静。

新课改中要求教师要注意课堂的生成性,那么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在遇到这类和教学完全无关的突发事件时该如何处理呢?生成性的课堂考验着教师的教学智慧。

【案例描述】夏末秋初的一天,下午的第二节课学生本来就没有精神,再加上天空阴沉好像要滴下水来的样子,这节语文课就上得很沉闷。

离下课还有十几分钟,我正想如何将下一个知识点落实下去,突然一声炸雷,大雨瓢泼般落下。

学生全都惊呼起来:下大雨了!所有的眼睛望向窗外,嘴里还发出各种各样的感叹和评价。

看来,后面的十几分钟就要泡汤了。

我突然想起了一个作文话题:风,今天,我是否可以让学生以雨为话题进行一个片断练习呢?于是,我要求学生安静下来,观察雨,然后展开自己的联想,以雨为话题写一段文字。

学生听着挺感兴趣,很快就安静下来,开始沉思,几分钟后,几乎所有人都开始写起来。

十分钟后,所有的片段交上来,都比平时要写得好。

第二节课,我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了讲评,引导他们从描写逐步深入到对雨的精神、意义的思考,由雨扩展出去,谈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学生思路比较开阔,想到了各种时节的雨,各种特点的雨,雨的节奏、雨的声音,由雨引起的思绪等等。

【案例评析】上完这节课,自己有一点小得意:我没有让这十几分钟白白浪费,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运用自己的智慧顺势利导是非常重要的。

对学生的喜好,宜疏不宜堵,在那种情况下,强要落实原来的教学计划几乎是白费力气,而且没有任何效果,那为何不顺势而为呢?我认为在这堂课上,教师基本做到了重视调动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引导,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有要求有检查等方面,还算是比较成功的。

高效课堂案例张艳萍(1)

高效课堂案例张艳萍(1)

高效课堂案例《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后宰门小学张艳萍一、教材分析第七组教材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

本篇课文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但是并没有过多的句子去描写爬山虎。

文中写了“叶老为我修改作文”和“叶老请我去他家做客”两件事。

重点是体会因为我的作文写得亲切自然,叶老批改我的作文因而对我有所了解,才请我去他家做客。

我见到那片绿绿的爬上虎,叶老的教导使我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怎样作文。

时间已过去将近30年了,但当时的情境如在眼前。

一想起叶圣陶先生就仿佛又看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所以以此为题。

这些事情都给肖复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说“在我的眼前,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与题目呼应,含蓄的写出了15岁那年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的脑海中,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激励着他前进。

课文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用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叶老先生由衷的感激于钦佩之情。

教学重点:文章通过两次具体描写叶老家院子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情景交融,让人不禁发出景美人更美的感叹!作者把自己的情感蕴含在这绿绿的爬山虎之中。

因此,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叶老给我批改作文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几次写爬山虎,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教学难点。

教学中,第一课时直奔教学难点,理解描写爬山虎含义深刻的语句,通过对比读、想象画面法、抓关键词语等方法理解,突破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学习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第二课时学习如何修改作文,感受叶老的人品和文品对于肖复兴成长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指导背诵喜欢的部分。

3、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学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案例参考

学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案例参考

一、石家庄精英中学“高效 6+1 课堂教学模式”(一)课堂教学流程高效6+1 课堂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高效6+1 课堂模式中的“6”,包括“导”“思”“议”“展”“评”“检”6 个环节。

第二部分是高效6+1 课堂模式中的“1”,谓之“用”,在课后的自习中进行。

这样,每项教学内容的教学流程都需要七个环节,即“导”“思”“议”“展”“评”“检”“用”。

1.导,课堂起点。

包括“导入”和“导学”。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教师要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或通过一定的媒介实现旧知向新知的导入。

导入之后,便是导学,教师简要告知学生当堂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向学生发放《课堂导学提纲》。

2.思,自读深思。

要求学生在十几分钟内认真看书、独立思考、深入钻研,要求老师勤于巡视并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自学状况,确保每一个学生精力高度集中。

3.议,合作学习。

一是两两合作,互帮互学;二是问题讨论,解决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学生们在合作中产生灵感,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火花,相互启迪,加深印象。

4.展,激情展示。

通过问题展示,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和讨论中存在的疑点、误点和盲点,然后让学生各出奇招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教师要通过诱导和激赏调动起学生探究的激情。

5.评,点评精讲。

“思”“议”“展”“评”四环节是递进关系,如同打仗时一步步缩小包围圈的过程。

该环节,教师带领学生盘点“战果”,提醒学生有哪些规律性的东西要记住,有哪些方法要把握。

6.检,检测反馈。

在老师引导下,学生对当堂课所学内容进行整体回顾、反刍内化、自我评价。

最后,再由教师对当堂所学效果通过提问等形式进行检测。

用,巩固迁移、学以致用。

该环节在课后的自习课上进行,主要让学生联系实际进行习题巩固训练,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最后环节。

(二)高效6+1 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点第一是课堂模式创新。

高效6+1 课堂,体用上海育才中学,头取江苏洋思中学,臂采山东杜郎口中学,脑借陕西诱思探究,魂在精中,博采众长,把若干课改元素重新进行科学的排列组合,形成了一种新的课堂模式。

初中数学“打造高效课堂”教研活动案例

初中数学“打造高效课堂”教研活动案例

教研活动案例——打造高效课堂一、案例背景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和发展,高效课堂教学就是一种重要的途径。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一些新的教育理念被广泛宣扬。

例如: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征,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态度;鼓励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多种学习方式;要建立主体多元、内容多元、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等等。

我们的数学教师对于这些理念可谓“耳熟能详”,但大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仍然难以有效地落实。

突出的问题是,课堂教学效率很难达到较为理想的状态,同样的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所呈现的效果完全不一样:有的课堂不仅课堂效果好,而且学生反馈结果也令人满意;但是有的课堂,效果却差强人意。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究竟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发挥数学课堂的效率?带着这样的困惑,我们和川中学数学组进行了以此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具体流程为:我们用一周的时间组织跟班听课,到真实的课堂中去寻找产生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1、课堂呈现不够真实:看似热闹非凡,欢声笑语,可学生的收获却是寥寥无几;2、部分教师对课前没有认真分析教材,没有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导致课堂从设计到实施就没有抓住重点,学生听得如“云里雾里”一般,甚至还出现教学严重超时;3、课堂教学中存在不少徒劳的提问,导致提问和思维的质量低下,流于形式。

4、没有经过指导和认真组织的“放羊式”的小组合作讨论,使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了课堂上的“休闲时刻”,看似热烈,实则效率低下;5、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关系处理不当,要么按照课前所准备的程序按部就班的开展教学活动,当学生无法达到要求时,教师就硬生生地把学生从“歧途”上拽回来;要么为了开放而开放,任由学生“天花乱坠”似的随意发散思维,从而使教学失去中心,失去方向,导致泛泛而谈,浅尝辄止。

优化课堂结构构建高效课堂——《电阻》教学案例

优化课堂结构构建高效课堂——《电阻》教学案例

课改论坛新课程NEW CURRICULUM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在“五严”规定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效率,用最少的时间达到最大的效果,已经刻不容缓。

在此背景下,高效课堂应运而生。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充分了解学生,深入研究教材。

为此,本课以“学”为中心,使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习物理,获取知识,进而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

【案例展示】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请学生把电源、小灯泡、电流表、导线、开关、铅笔芯连接成一个串联电路,然后再把铅笔芯换成金属丝,观察小灯泡亮度和电流表示数的变化。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一)电阻1.思考: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生:说明改变接入电路中的导体能够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师:这可以解释为:导体虽然能够导电,但对电流也有阻碍作用。

我们用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

教师给出电阻的定义、符号和元件符号。

2.学生阅读课本第84页完成导学案上的填空。

3.师生互动明确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4.学生阅读PPT上的表格,了解常见用电器的电阻值。

(二)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1.让学生猜想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请学生观察比较桌面上的金属丝和铅笔芯,联系我们刚才做的实验,猜想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2.实验方法:要研究其中某个因素对电阻大小的影响应该采用什么物理方法?(控制变量法)3.实验器材:认识提供的各种导体。

4.设计实验:(1)怎样选择导体完成实验?将导体的编号填入“实验记录”表格的第一列。

(2)通过观察什么现象来比较电阻大小?(灯泡亮度)(3)介绍转换法,回忆在其他实验中用到过这种方法吗?(4)讲清实验操作的注意点。

5.进行实验:(1)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2)学生分析归纳结论。

6.探究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教师演示:给荧光灯丝加热实验。

7.提升学习。

八年级数学上册高效课堂(人教版)12.1全等三角形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数学上册高效课堂(人教版)12.1全等三角形优秀教学案例
2.引导学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答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总结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组织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强调全等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五)作业小结
1.布置具有针对性和巩固性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与过程的重要性,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通过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同时,我也将注重教学过程的灵活性和创新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我相信,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不仅能掌握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和技能,更能培养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自我反思的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讲授新知
1.利用PPT或板书,系统地介绍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2.通过具体的例题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3.结合实际问题,展示全等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建立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的联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
3.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小组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效课堂:“任务分解合作学习”教学案例

高效课堂:“任务分解合作学习”教学案例

“任务分解合作学习”教学案例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第1课时)新乡市第十中学:李尚春(地理)一、教材分析1.知识与技能印度的人口数量及人口问题,印度地形和气候的发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印度的主要农产品以及粮食生产发展状况,印度的工业及其发布,印度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及首都和主要城市。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印度的历史资料展示和气候直观讲解,初步学会对一个国家的自然地理条件进行综合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印度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进一步懂得人类必须自觉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通过印度实行“绿色革命”后初步扭转粮食不能自给状况的实例,懂得“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通过对印度的历史与文化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第1课时)1.印度的人口问题。

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教学难点(第1课时)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成因。

二、过程设计:(一)学情分析:通过这一半学期的教学发现初一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差,具体表现:动手能力不强,语言表达欠佳,课外知识积累少,地图掌握能力较差,对地理学科缺乏热情。

课堂上多收集学生感兴趣的地理知识,地理活动游戏化融入竞争意识。

(二教学用具:《印度》幻灯片课件(三)设计原则:本课依据我们新乡市十中“高效课堂‘一四三’模式”中的任务分解合作学教学模式而设计“合作学习”是把学习目标分解,细化为具体的问题,具体的大问题再细化为更具体的小问题。

大问题分配到小组,由小组长把小问题分配到个人,小组中每个成员都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

组内准备时,组长担当组织、沟通、辩论的角色,要求人人参与讨论、交流和展示。

采用“捆绑式评价”对孩子们进行约束和激励,可以促使每个学生认真投入小组的学习活动中。

(四)课堂四个环节设计:1.创设情境确定目标《西游记》同学们都看过,唐僧要去西天取经,西天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

主题教研“高效课堂”案例录 记我的新学期第一堂语文课

主题教研“高效课堂”案例录 记我的新学期第一堂语文课
第 四环 节 : 束 语 ( 钟 ) 结 3分 送 学 生 一首 语 文 学 习歌 : 练 好语 文基 本功 ,优 秀诗 文 勤
记诵。
步 骤一 :如果用诗 句来 解答 : 语文是一笔好字 ,是庞中华 ;是一
张 巧 嘴 ,是 晏 婴 ;是 秦汉 明月 ,是 先 秦 诸 子 ;是 历 史 的 见证 ,是 司 马
生 活 处 处是 学 问 ,他 山之 石 把
玉攻 。
基 础 知识 早 复 习 ,课 本 学 习贯
始终。

药方 的三味药》 ,即 “ 问题丹” 兴趣 “

许久未 曾谋面 , 天再会 , 今 必定
少 不 了彼 此 的寒 暄 , 而老 师 的寒 暄 然
定要恰到好处 ,不能太简单太 花 哨, 不能太 自卑太 自大, 而应让学生
迁 ;是壮美的山河 ,是李 白;是百 姓 的忧情 ,是 杜甫 ;是 爱 国的情
怀 ,是 岳 飞 ;是 开 阔 的心 胸 ,是 苏
报 纸杂志常翻阅 ,买书看 书做
书 虫。
语 文笔记贵 坚持 ,课外练笔不
放松 。
轼 ; 田园的闲适 , 陶渊明 ; 是 是 是对 社会的解 剖 ,是 曹雪芹 ……是灿烂 的中华 文化 。 教师与学生一起 诵读 , 感悟语文带来的“ 浪漫抒情” 。 步骤二 : 引入胡适 的《 一个 防身
觉得可亲可敬、 幽默风趣 、 聪明智慧 。
学生说说假期的 自己也是必 须 的 , 而即便是用 4 然 0分 钟 , 每人 平 均 1分钟也无 法做到人 人参与 啊 。 怎么办呢?老师可以利用 5 分钟 的 时间 ,引导学生用 笔书写精彩 的假 期蜕变 ,力求让老师记住 自己的变 化, 然后鼓励 少数学生作 自我展示 。 老师可 以给大胆展 示的学生发些小

《桥》教学案例:打造高效课堂氛围

《桥》教学案例:打造高效课堂氛围

《桥》教学案例:打造高效课堂氛围教育是人类最为重要的事业之一,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其教学水平和教育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和未来。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以前的课堂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氛围成为各位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

如何营造高效课堂氛围?教师应具备专业素养和教育理论的知识,掌握课程的内容、期望目标和教学方法,善于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和方案制定,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中,教师更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过程,尽量减少教师讲解的时间,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将知识融入活动和游戏中,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让学生们在互相交流中吸取知识。

例如,在教学英语时,我们可以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例如卡片游戏、口语交流等,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教师应当注重课堂管理和教学规范,确保整个课堂营造出积极、美好的氛围,增强学生自觉性和责任感,保证课堂纪律和秩序,使得课堂氛围更为美好和高效。

重要性的案例研究-《桥》在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方面,小说《桥》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其故事情节动人、人物生动,情感深刻,是一本很好的阅读教材。

通过《桥》,我们可以启发学生读书的思考,让他们从故事中感知人文情怀、形成独立思考和发自内心的思维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桥》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将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

通过充分发掘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广泛展开思考和讨论,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和好奇的态度来学习。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和道德思考能力。

《桥》中所包含的人文情感和人生哲理,都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成长为具有内涵的人。

总结在教育过程中,注重营造高效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教师应提高专业水平和教育理论素养,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从而打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效课堂案例
课题: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情况。

(课文第58页的例4,“做一做”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3、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4、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5、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饿规律。

1、研究问题,概括规律。

(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怎么变化。

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每组算式的特点接下去再写两道算式吗?试试看
6×2= 8×125=
6×20= 24×125=
6×200= 72×125=
组织小组交流。

归纳规律: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乘几。

(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有怎么变化?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8×4= 25×160=
40×4= 25×40=
20×4= 25×10=
引导学生概括: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也要除以几。

(3)整体概括规律
问: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2、验证规律
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

26×48= 17×12=
26×24= 17×24=
26×12= 17×36=
自己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
3、应用规律
完成例4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9的1-——4题。

二、研究“两数相乘,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积也发生变化的规律“。

1、独立思考,发现规律
完成下列计算,说规律。

18×24= (18÷2)×(24×2)= (18×2)×(24÷2)=
105×45= (105÷5)×(45×5)= (105×3)×(45÷3)= 2、组织全班交流,概括规律: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几,它们的乘积不变。

三、巩固新知
1、书上练习九的1、
2、3。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平方厘米,如果长缩小到原来的4倍,宽扩大到原来的4倍,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边长是多少?
四、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第59页4、5。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学习数学积极、热情,他们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学习的快乐。

教学的成功主要体现在:给学生创设了概括总结的机会,使学生在探究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一)为学生创设一连串能激起学生进行探究与发现问题的情境,并给予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想。

教学时,我玩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说算式及答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导入了新课。

问题的设计偏向于学困生,给他们成功的体验。

激发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二)有意识地创设了一种民主的、宽松的、和谐的课堂气氛,创设好一个有利于学生探索、发现、创新的教育氛围,让他们时刻充满着兴趣。

把传统的教师“讲数学”变成了学生“做数学”的活动,注重对学生的评价,让他们笑着去学习,使他们喜欢学习,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存在改进的地方:
1、对中差生的指导还有待加强。

由于本课例的例题较为容易,大部分学生通过口算就直接算出答案,无需通过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这就给部分思维发散性较差的学生形成了一个假象,以至无法真正懂得该规律的应用。

在以后的教学中,特别对思维慢一些的学生,要加强对他们的引导,使他会更积极更有目标的去思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提高了解题速度。

2、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带有鼓励性。

这节课的主要特点是让学生在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进行思考、探索、讨论、发言,但是部分学生不敢举手大胆的交流。

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多一点给学生鼓励,多一点给学生信心。

教学评价:
新课标当中指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来。

因此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运用计算器,运用不完全归纳法,通过具体丰富的实例验证猜想,让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地描述自己发现的规律。

引导学生掌握数学规律与知识的获得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终生受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