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 精品版
最新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 (3)精编版
2020年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3)精编版《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材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杯子传热的现象中提出问题,这是本课的导入;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热能以传导的方式传递;第三部分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物体传热性能不同;第四部分是引导学生根据本课学习的知识,鉴别一些日常用品是热的良导体还是热的不良导体,体会不同特性的材料在生活中有不同的用途。
这些内容将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热学知识打下基础。
在本课中,安排了两个实验活动,第一个活动是通过实验让学生验证哪些材料能传递热以及传递的方式。
第二个实验活动是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不同物体的传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并用实验记录单全面记录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
拓展活动中提出了一个建议性活动内容: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去探究其他关于热传导的问题,不仅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更为以后研究气体与液体的传热性能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热现象有感性的认识,热是怎么传递的只是一个模糊的印象,但学生可以借助简单的实验器材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发现热传递的方式。
同时通过互相交流、查阅资料、了解不同物质的导热性能。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固体热传导的特点;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而且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了解并区分什么是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过程与方法:对热现象提出问题,自己设计实验验证提出的问题,并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的愉快;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实验知道不同物体热传的的本领不同。
难点: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物体是怎样传递热的。
教学设计理念1、科学课堂回归生活。
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育即生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同时,新课程标准体现的教育理念之一也指出课程要回归生活。
本课的教学设计就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透过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情景,驱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科学知识,明白科学道理,从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意识到生活中随时随处有科学。
青岛版小学科学《杯子变热了》精品教案
《杯子变热了》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视角对热现象提出问题;能提出探究热传导现象的大致思路并实施探究实验;能选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
2、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的愉快;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热能在固体中传递,各种物体传热本领有什么不同。
三、课前准备不锈钢杯6个、塑料杯6个、两只装满开水的暖壶;细长铜丝、细长铁丝、玻璃棒、细木棒、橡胶棒各6根,铁架台、酒精灯、瓷勺、小铁片、火柴、试管夹、蜡等四、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师:今天,老师带来一样实验材料,你认识吗?出示酒精灯、试管夹、铁架台、玻璃棒等,让同学们认识并说说正确的使用方法。
生:自由回答。
(一)、导入新课:师:出示杯子,生活中我们天天和它打交道,但是关于杯子有很多学问,在这里有很多知识需要我们去研究,现在我有个问题,你摸到杯子有什么感觉?生:感觉很凉。
师:如果往杯子里倒上热水,会有什么感觉?生:感觉很热。
师:杯子是怎么变热得?热在杯子中是如何传递的?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杯子变热了》板书课题:《杯子变热了》(二)、学习新课:实验一:热在固体中是怎么传递的?1、提出猜想:师:同学们猜想一下热在杯子中是如何变热的?生:自由回答。
2、设计实验方案:师: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实验材料小组讨论思考,设计你们的实验方案,来研究热在固体中是如何传递的?3、汇报实验方案:①我们想研究热在圆形铁片上是如何传递的?方法:在圆形铁片的中间和四周滴上蜡烛油,加热铁片的中间,看看哪里的得蜡油先融化?②我们想研究热在长方形铁片上是如何传递的?方法:在铁片的一个角上何周围滴上蜡油,加热铁片的一个角,看看哪里的蜡油先融化?③我们想研究热在铁丝上是如何传递的?方法:在铁丝上均匀的滴上三滴蜡油,把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加热铁丝的一端,看看哪边的蜡油先融化?4、教师说实验注意事项。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杯子变热了》教课方案一、教材剖析:《杯子变热了》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制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热与我们的生活》单元的第一课。
其教课目的主假如指引学生经过实验研究固体热传导的特色;认识并划分什么是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培育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点是指引学生经过实验研究固体热传导的特色;难点是指引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研究固体中热是如何传达的。
在教课方案过程中依据小孩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以简单了然的科学研究活动来睁开整个教课过程,指引学生按着提出问题——猜想展望——沟通研究方法——着手实验考证——沟通得出结论这样的讲堂线条来梳理讲堂研究的各个环节。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人,研究则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本课依据由简单到复杂、由扶到方、由半独立到独立的教课原则,“经历感觉过程、自主着手研究”二、教课目的:能对热现象提出问题,自己设计实验考证提出的问题,并能用自己善于的方式表达出来。
愿意合作与沟通,体验合作的快乐;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良生活。
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认识热老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三、教课要点: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导到另一个物体,并老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四、教课难点:指引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研究固体中热是如何传达的,各样物体传热本事有什么不一样五、课前准备:教师演示所用器械:不锈钢杯、木杯、铁杯、瓷杯、玻璃杯学生疏组所用器械(依据四个组):酒精灯、石棉网、烧杯、小盒(盛凡士林),铜丝、铅丝、小铁锯、铝片(易拉罐)、玻璃棒、铁丝、试管夹、木棒(竹筷子)、塑料棒、玻璃片、打火机、瓷勺、两把暖水瓶,一把盛热水,一把盛凉水。
六、教课过程:(一)由生活体验导入上课时老师出示一个不锈钢杯子。
师生讲话:老师今日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件礼品,看是什么?(不锈钢杯子)师:谁来摸一下什么感觉?(凉的)师:我此刻把这个杯子倒入热水(师边倒热水边说),你们猜猜这个杯子会有什么变化?(会变热)师:真得吗?怎么才能知道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亲手摸一摸)师:对了,任何事情只有当你亲身考证了此后才能说明它是正确的。
《杯子变热了》教案
《杯子变热了》教学案例一、教材说明:《杯子变热了》是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热的传递》单元的第一课。
其教学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固体热传导的特点;了解并区分什么是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以“杯子变热了”为切入点,从活现象中发现问题,通过猜想与验证、表达与交流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物体传热能力不同,使学生能利用学到的科学道理解释身边的生活现象,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本课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主要分六环节进行教学:“研究现象,提出猜想”、“探究活动”、“深入生活解疑”、“深入探究”、“课堂评价”、“拓展活动”等逐层递进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入手,经历一个探究过程,从而获得物体传热的本领不同,在生活中的用法也不同,通过趋利避害达到对生活设计的完美。
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自由选择探究方法,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多给学生创造人人参与合作探究的机会,通过自己的实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实验探究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视角对热现象提出问题;能提出探究热传导现象的大致思路并实施探究实验;能选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
2、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的愉快;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三、教学准备:酒精灯、纸杯、搪瓷碗、保温杯、瓷杯、竹筒、铝锅、无烟锅、砂锅、热学实验盒(12盒)玻璃棒、木筷、铜棒、铝棒、铁棒等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今天在教室内听课的教师不少,处于礼貌,应该给每位教师端上一杯热水。
老师今天准备了许多不同的杯子(纸杯、玻璃杯、保温杯、瓷杯、竹筒、铁碗等)请同学们该老师端水(注意如果自己感觉到手很烫时应及时把杯子放到课桌上,以免烫伤事件发生)生:(齐)好。
青岛版科学四上《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
青岛版科学四上《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1.能对热现象提出问题,自己设计实验验证提出的问题,并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出来。
2.情愿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的愉快;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明白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教学重点:1.明白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导另一个物体,并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2.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固体中热是如何样传递的,各种物体传热本领有什么不同。
课前预备:不锈钢杯一个、瓷杯一个、玻璃杯二个、木杯一个;两个茶壶其中一个装上凉茶、一个是空茶壶、一个装满开水的暖壶;细铝棍、细塑料棍、细铜棍、细木棍各一根;铁架台、酒精灯、有腊油的石棉网、小方铁片、火柴、试管夹、细长铝丝、凡士林、带水的培养皿、抹布等教学过程:一、由生活场景导入:师:同学们当你们家里来客人的时侯,通常你的父母都会请客人喝什么?生:饮料、可乐。
生:矿泉水。
生:泡茶水……师:想明白老师喜爱给客人喝什么?(想)喝茶,今天老师专门沏了一壶好茶想请同学们品尝一下,谁想上来?好,你来!师:好喝吗?(好喝)烫不烫?(不烫,是凉的)师:噢!可能是时刻长了,茶凉了。
不要紧,我们再沏壶热茶喝喝。
请再品尝一下,(学生不敢端杯子)什么缘故不端杯子?(烫手)你如何明白烫手?(我猜的)用手摸摸,看看你猜对不对?(确实烫手)我这还有一个没倒茶水的杯子,你摸摸?烫不烫?(不热)师:对这两个杯子的变化大伙儿有什么问题要问?生:什么缘故倒上茶水的杯子会热哪?生:热是怎让传到杯子上的?生:杯子是如何样变热的?……师:看来同学的问题还真许多,那么杯子怎么说是如何样变热的呢?这确实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隐秘。
(板书:杯子变热了)二、由生活体验卷入新课:(一)活动一:从触觉入手体验真知师:我那个地点还有四个杯子,大伙儿看!和刚才的杯子在材料上有什么不同?生:这四个杯子材料不一样,有不锈钢的、塑料的、木头的、陶瓷的。
师:现在我把这四个杯子都倒满热茶,凭你的生活体会猜猜看哪个杯子热的最快?并说明理由!生:我猜是塑料杯不锈钢杯,因为……生:我猜玻璃杯,因为…………师:那么怎么说哪种材料的杯子传热快呢?刚才我们只是推测,现在我想请一名同学上来亲自验证一下。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及反思精编版
《杯子变热了》教案教学内容分析及学情分析:《杯子变热了》一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热传导,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热传导的基本特征:热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并且了解不同物体热传导的能力不同,区分常见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教材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杯子传热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并确定要探究的问题;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热能以传导的方式传递;第三部分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物体传导热的能力不同;第四部分是引导学生根据本课学习的知识,鉴别一些日常用品是热的良导体还是不良导体,体会不同特性的材料在生活中有不同的用途。
这些内容将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热学知识打下基础。
热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如在厨房中:做饭时,锅身、锅把会变热,炒菜时铲子会变热,盛饭时勺子、碗、盘子会变热,倒入热水的杯子会变热。
因此,学生们对这些现象司空见惯,不用刻意的观察,就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这是学生探究热传递现象的重要基础。
但是,由于受知识、能力和习惯的局限,真正有目的、有计划地去观察这些现象,并进行深入探究的学生却很少。
所以学生的这些经验基本上还是浅层次的、杂乱无章的。
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来探究热传导现象,并用规范、科学的语言把所获得的认识上升为科学概念表达出来,还有一定难度,需要我们对学习方法和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和指导。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对热现象提出问题,根据生活经验对热是怎样在固体中传递的作出猜测,并亲历探究“热是怎样在固体中传递的”“不同物体传热的能力不同”的实验过程;2.能够实事求是、规范、有条理地描述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由现象归纳概括出科学结论,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在实验的设计和探究中,逐步养成勇于探究、独立思考、善于交流、分工协作的优良实验品质;2.能在汇报交流中养成认真倾听、善于向他人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3.能体会到科学探究来源于生活,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
四年级科学上册 杯子变热了教案 青岛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体验,了解杯子变热的原因。
2.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杯子变热的原因。
2.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杯子变热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热水、冷水、杯子、温度计。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杯子里的水会变热。
2. 实验探究:(1)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择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
(2)将温度计分别放入两杯水中,记录温度。
(3)观察并记录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4)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杯子变热的原因。
3. 解释原因:(1)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2)讲解热量传递的原理。
4. 拓展应用:(1)让学生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杯子里的水更快地变热。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了杯子变热的原因,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他们在实验过程中能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于热量传递原理的理解程度。
2. 通过提问,检查学生是否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3. 评估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课堂纪律管理:1. 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遵守实验规程,注意安全。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但要保持课堂秩序,避免大声喧哗。
3. 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的行为,确保他们遵守课堂纪律。
八、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观察实验现象,增进家长对科学教育的了解和支持。
2.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探究,例如调查不同温度下的热量传递速度。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word精品文档7页
18《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材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杯子传热的现象中提出问题,这是本课的导入;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热能以传导的方式传递;第三部分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物体传热性能不同;第四部分是引导学生根据本课学习的知识,鉴别一些日常用品是热的良导体还是热的不良导体,体会不同特性的材料在生活中有不同的用途。
这些内容将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热学知识打下基础。
在本课中,安排了两个实验活动,第一个活动是通过实验让学生验证哪些材料能传递热以及传递的方式。
第二个实验活动是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不同物体的传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并用实验记录单全面记录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
拓展活动中提出了一个建议性活动内容: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去探究其他关于热传导的问题,不仅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更为以后研究气体与液体的传热性能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热现象有感性的认识,热是怎么传递的只是一个模糊的印象,但学生可以借助简单的实验器材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发现热传递的方式。
同时通过互相交流、查阅资料、了解不同物质的导热性能。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固体热传导的特点;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而且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了解并区分什么是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过程与方法:对热现象提出问题,自己设计实验验证提出的问题,并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的愉快;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实验知道不同物体热传的的本领不同。
难点: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物体是怎样传递热的。
教学设计理念1、科学课堂回归生活。
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育即生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同时,新课程标准体现的教育理念之一也指出课程要回归生活。
本课的教学设计就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透过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情景,驱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科学知识,明白科学道理,从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意识到生活中随时随处有科学。
最新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杯子变热了》 教学设计精编版
2020年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精编版《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根据生活经验,借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并探究“热是怎样在固体中的传递”的。
2、能在实验的设计和探究中,逐步养成善于交流、认真倾听、善于向他人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
3、知道热传导的基本特征、不同物体传递热的能力是不同的,可以分为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道体两种类型。
二、材料准备学生实验材料:1、约50cm长的铜丝,酒精灯、钳子、火柴。
2、泡沫条、铜棒、铁棒、玻璃片、铅笔、竹筷、塑料棒、瓷勺、杯子、热水等。
教师演示材料:两个完全一样的带盖不锈钢辈子、蜡烛、课件。
三、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师出示两个完全一样的带盖不锈钢杯子提问:老师这里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杯子,里面分别装了凉水和热水,不打开盖子,谁能判断出哪个杯子里装有热水?2、学生判断:用手摸,热的杯子里装的是热水。
师追问:你断定这个杯子里装有热水的依据是因为——?(师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3、师谈话:杯子变热了,这时,我心中自然就冒出了问号,假如是你,会有什么疑问呢?4、学生质疑:5、师归结问题,引导出探究重点:杯子是怎样变热的?(板书“?”)(二)、探究活动一:热是怎样在物体中传递的。
1、指明探究方向:师:有了疑问,就要研究,就得有研究方法,如果老师提供给你们材料,你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生活经验,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能),如果大部分同学已经做好,我就拍手提示你好吗。
下面听清要求:打开盒子,看看里面的材料,然后设计出你们的实验方案。
2、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3、汇报实验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作补充提示。
重点解决:A:钳子的作用:安全,防止烫伤。
B: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盖盖灭,严禁用嘴吹。
C:借助火柴落下的顺序观察热在物体中的传递。
4、学生实验探究。
师:结合刚才我们的讨论,先完善好你们的实验方案,再进行实验,并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完成实验报告单。
5、研究汇报:汇报要求:要想取得发言权,必须先对前面小组的汇报进行评价,然后才能发言,相同的内容不要重复,否则取消发言权。
【精品】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及反思
《杯子变热了》教案教学内容分析及学情分析:《杯子变热了》一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热传导,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热传导的基本特征:热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并且了解不同物体热传导的能力不同,区分常见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教材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杯子传热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并确定要探究的问题;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热能以传导的方式传递;第三部分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物体传导热的能力不同;第四部分是引导学生根据本课学习的知识,鉴别一些日常用品是热的良导体还是不良导体,体会不同特性的材料在生活中有不同的用途。
这些内容将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热学知识打下基础。
热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如在厨房中:做饭时,锅身、锅把会变热,炒菜时铲子会变热,盛饭时勺子、碗、盘子会变热,倒入热水的杯子会变热。
因此,学生们对这些现象司空见惯,不用刻意的观察,就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这是学生探究热传递现象的重要基础。
但是,由于受知识、能力和习惯的局限,真正有目的、有计划地去观察这些现象,并进行深入探究的学生却很少。
所以学生的这些经验基本上还是浅层次的、杂乱无章的.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来探究热传导现象,并用规范、科学的语言把所获得的认识上升为科学概念表达出来,还有一定难度,需要我们对学习方法和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和指导。
1。
能对热现象提出问题,根据生活经验对热是怎样在固体中传递的作出猜测,并亲历探究“热是怎样在固体中传递的”“不同物体传热的能力不同”的实验过程;2。
能够实事求是、规范、有条理地描述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由现象归纳概括出科学结论,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在实验的设计和探究中,逐步养成勇于探究、独立思考、善于交流、分工协作的优良实验品质;2。
能在汇报交流中养成认真倾听、善于向他人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3。
能体会到科学探究来源于生活,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
四年级科学上册《18 杯子变热了》教案1 青岛版
《18 杯子变热了》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
2、了解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认识固体热传导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
2、通过对研究过程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发挥想像力,大胆猜想。
二、教学重点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三、教学难点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支架、酒精灯、铁丝、火柴棍等。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为什么盛热水的杯子变热了?新课讲解:一、提出猜想1、谈话:盛热水的杯子变热了这是为什么?你能想象热灶怎样传过来的吗?学生讨论后回答。
这样的想法对不对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
二、实验验证1、指导学生认识热传导。
学生实验。
(1)实验器材:铁丝做的实验架、酒精灯、火柴、凡士林(或蜡)(2)实验步骤:①用铁丝做一个实验架。
②把三根火柴的尾端用凡士林(或蜡)依此在实验架的铁丝下。
③点燃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
(在使用酒精灯的时候,让学生看一看课本上写得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3)观察发生的现象。
(4)汇报实验现象;火柴由被加热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脱落。
(5)汇报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导温度较低的部分。
2、指导学生认识容易传热的物体和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学生实验。
(1)实验器材:烧杯、热水、铜丝、铝丝、木筷、竹筷、瓷勺、铁勺、塑料棒、玻璃棒等(2)实验过程:在烧杯中加入半杯热水。
将铜丝、铁丝、木筷……玻璃棒等这些实验材料放入杯中。
过一会儿,摸一摸这些物体露在烧杯外面的一端,说说有什么感觉。
(3)汇报实验现象:金属材料的物体变热了;非金属材料的物体不太热。
(4)总结实验结论:物体传导热的能力不同,金属材料容易传热,非金属材料不容易传热。
(5)小结:各种物体传导热的能力是不同的。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一、生活经验导入新课: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几件熟悉的生活用品(出示四个杯子)同学们请看,老师这里有四个杯子,谁愿意上来摸一摸杯子的外壁,仔细体会一下手有什么感觉?2、(再出示两个不锈钢杯子)两个一样的杯子,一个是热的,一个是冷的,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学生回答)里面有热水或者放入热的物体,摸杯子的外壁就是热的,这就是我们的生活经验,生活中还有这种现象吗?(生答)看来这种现象比较常见,对于这种现象你想研究什么问题?3、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杯子变热的秘密!二、探究体验:猜想假设:1、里面放入了热的物体杯子就变热了,这是为什么呢?你觉得可能有什么原因,同学们先来猜一猜。
2、学生猜想。
热在传递……热传给杯子的外壁又传给手……3、汇报:同学们的想法老师觉得比较有根据,科学课上用什么方法研究它呢?(1)、认识器材:做实验要用到一些器材,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我们先来认识一下。
酒精灯、铁架台上有铁丝、铁片上有蜡、试管夹、火柴、凡士林(介绍用途)(2)、材料已经认识了,想一想,利用这些材料,结合我们的生活经验证明我们的想法,该怎样使用这些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热可以在物体中传递。
4、制定方案,实施探究(1)汇报:(2)每小组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待会我们来试一试,为了实验更严密,想一想,在实验过程中应该对你的同伴提醒注意哪些问题呢?课件师补充,填写发现记录卡(3)学生做实验,师巡回指导。
三、展示与交流:1、学生发言2、师生共同完成对现象的认识,播放课件。
3、根据总结,得出热传导概念。
通过刚才汇报,这些现象有没有什么共同点:从中间传到两边,也就是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而且热沿着铁丝铁片传递。
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传导。
热传导是传递热的其中一种方式,现在你能解释杯子变热的秘密吗?学生回答。
四、探究不同材料传热能力不同1、过渡语:老师发现一开始同学们在摸杯子的时候,杯子都是热的可是杯子热的程度不一样,不锈钢的杯子最热,同学们再来猜一猜,可能与什么有关系?(材料)2、看来材料不同传热的能力也可能不同,老师这里有四种不同材料的铜丝、铝丝、玻璃棒、木棒,它们的粗细、长短都相同,下面就请同学们快速把它们放到玻璃杯里试一试,注意要同时摸露在外面的部分,体会手的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
精品版
18杯子变热了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好了孩子们,准备好了吗?可以上课了吗?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杯子,你们轮流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现在,老师往杯中倒入热水,再摸一摸,感觉相同吗?师:谁来说一说?生发言。
师:没倒热水前,杯子是凉的,倒入热水后,杯子变热了,杯子变热了这一简单的生活现象中包含着哪些科学奥秘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它。
板书课题。
二.探究实验
1.探究实验一:热在固体中的传递。
(1)猜一猜。
师:猜一猜,杯子为什么变热了?生发言:热水给的热量。
(2)认识实验材料。
师:看来,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
我们用手触摸杯壁已经感受到热在传递。
大家知道:有风时我们能感觉到,但也能借助物体用眼睛看到,如树叶的摆动,旗帜的飘动。
我们能不能也借助一些物体用眼睛观察到热在固体中的传递呢?老师给你们提供了一些材料,我们来认识一下(课件出示)
师:A组材料有铁架台、酒精灯、铜棒、火柴、凡士林。
凡士林在常温状态下非常粘稠,能黏住一些轻小物体,遇热极易熔化。
师:谁来说一说B组有哪些材料?生发言后师介绍三脚架是用来支撑物体的。
师:C组呢?生发言。
(3)设计实验方案。
师:你们打算选择哪组的实验材料,如何根据材料设计实验方案呢?小组一起讨论一下。
师巡视指导(选A组材料的有两个小组、B组两个、C组一个)
(4)汇报实验方案。
(5)介绍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师:实验时每个组都用到酒精灯,由于是初次使用,老师先给大家演示一下如何正确使用它。
师边演示边讲解:拿开灯帽放在一边,点燃火柴至下而上点燃灯芯,酒精灯的火焰分三部分由内向外依次是焰心、内焰、外焰。
外焰温度最高,给物体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
酒精灯不用时要熄灭火焰,注意不能用嘴吹以免引起火灾,要用灯帽盖灭,盖灭后拿开再盖一次,明白了吗?你们想不想试一试?(想)好,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你们试一试,酒精灯点燃后五秒钟熄灭火焰。
开始吧!生操作。
(6)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师:实验前老师还有一些要求,请看大屏幕:师读一读。
(7)学生动手操作,填写记录单。
(在优盘上)师巡视指导。
(8)汇报实验记录。
(9)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无论是在物体的一端加热,还是在中间加热,或者在物体一角加热。
(出示课件)热总是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热传递的方式叫传导。
板书
热沿物体
温度高--------------→温度低
传导
师:杯子变热了就是热传导的作用。
探究实验二:物体传递热的能力不同
(1)猜一猜
师:我这儿有两个杯子,一个是合金的,一个是瓷的,我倒入同样多的热水,它们一样热吗?生发言(不一样热)谁比谁热?找个同学来摸一摸并告诉他们。
师:为什么不一样热?(传递热的本领不同)
师: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一些材料,(课件出示)猜一猜哪种材料传热快?哪种材料传热慢?说给小组同学听。
再指生发言。
(2)设计实验方案
师:如何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做实验)你们打算怎样来做这个实验?小组讨论。
(3)
(4)汇报实验方案。
师补充:要同时放入热水中,摸同一高度。
(5)学生动手做实验。
(6)汇报实验结果。
师板书:铜丝、铝丝、铁丝金属热的良导体。
木筷、塑料筷玻璃棒非金属热的不良导体
(7)师:你认为在生活中是热的良导体重要还是不良导体重要?生发言(同样重要)
(8)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热的良导体?哪些热的不良导体?生发言后,课件出示图片。
三、课外拓展:做一个不烫手的杯子。
师:科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我们的生活,课下同学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做一个不烫手的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