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昆虫学

合集下载

普通昆虫学笔记

普通昆虫学笔记

普通昆虫学笔记一、昆虫的外部形态。

1. 体躯分段。

- 昆虫的体躯由一系列体节组成,可分为头、胸、腹三个体段。

- 头部是昆虫感觉和取食的中心,具有口器、触角、复眼和单眼等器官。

- 胸部是昆虫运动的中心,由前胸、中胸和后胸组成,每个胸节上各着生一对足,中胸和后胸还各着生一对翅(部分昆虫无翅)。

- 腹部是昆虫新陈代谢和生殖的中心,包含了大部分内脏器官和生殖器官,一般由9 - 11节组成。

2. 头部构造。

- 触角。

- 触角的基本构造包括柄节、梗节和鞭节。

- 触角的类型多样,如丝状(蝗虫)、刚毛状(蜻蜓)、念珠状(白蚁)、棒状(蝴蝶)、羽毛状(蛾类雄虫)、膝状(蜜蜂)、具芒状(蝇类)、环毛状(雄蚊)等。

不同类型的触角具有不同的功能,主要功能包括感觉(触觉、嗅觉等)。

- 口器。

- 咀嚼式口器是最原始的口器类型,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组成。

如蝗虫的口器,上颚坚硬,适合咬嚼固体食物。

- 刺吸式口器:上唇、上颚、下颚和舌特化为针状的口针,下唇延长成喙。

如蚊子,用于刺入动植物组织吸食汁液。

- 虹吸式口器:由下颚的外颚叶特化形成,如蝴蝶,卷曲时像钟表的发条,伸展时可吸食花蜜。

- 舐吸式口器:由下唇特化形成,端部膨大成唇瓣,如家蝇,可舐吸液体食物。

- 嚼吸式口器:上颚发达,可咀嚼花粉等固体食物,下颚和下唇特化形成可吸食花蜜的结构,如蜜蜂。

3. 胸部构造。

- 足。

- 足的基本构造: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组成。

- 足的类型:步行足(如蜚蠊)、跳跃足(如蝗虫的后足)、捕捉足(如螳螂的前足)、开掘足(如蝼蛄的前足)、游泳足(如龙虱的后足)、抱握足(如雄性龙虱的前足)、携粉足(如蜜蜂的后足)等。

- 翅。

- 翅的构造:翅一般呈三角形,有前缘、后缘和外缘。

翅面上有翅脉,起支撑和加强翅的作用。

- 翅的类型:膜翅(如蜜蜂的翅)、革翅(如蝗虫的前翅)、鞘翅(如甲虫的前翅)、半鞘翅(如蝽象的前翅)、鳞翅(如蝴蝶和蛾类的翅)、缨翅(如蓟马的翅)等。

普通昆虫学名词解释

普通昆虫学名词解释

普通昆虫学名词解释一、重点1、体腔:昆虫的体壁包被着整个体躯,形成一个相通的腔,称体腔2、外骨胳:防止水份过度蒸发、调节体温、表现物理性色彩以及阻止水分无机离子、病原菌、杀虫剂等外物侵入,其内陷形成的内骨,用以附着体壁肌的肌纤维,组成昆虫的运动机构3、色素色:化学色,虫体一定部位存在某些化合物而产生,这些物质吸收某种光波反射其它光而形成各种颜色。

这些物质同多半是新陈代谢的产物,如黑色素、嘌呤色素等4、结构色:光学色,发生于表皮。

由于昆虫表皮结构性质不同,发生光的干涉、衍射而产生各种颜色。

用沸水和漂白粉不能使其退色和消失5、背血管:位于背中线体壁下方,纵贯于背血窦内的一条管状构造,由前段的大动脉和后段的心脏两部分组成,心脏两侧着生有成对的翼肌6、大动脉:背血管前段,一条简单的直管,粗细一致,没有翼肌和膈膜相连,没有心门7、心脏(heart):背血管后段呈连续膨大的部分,每个膨大部分为一个心室8、辅搏动器:心脏外的一类具有搏动性能的结构,功能是辅助心脏、促进血液在部分血腔、附肢及其它远离心脏的附属器官内循环,保持血腔中各部位的血压平衡9、血液(血淋巴):体腔内循环流动的淋巴样液体,浸浴着所有的内脏器官和组织10、血液循环过程:心脏舒张,血液由心门进入心脏,心脏收缩,把血液推向前方,经由主动脉由头部前端流出,在头的内壁形成一个反作用力,使血液向后流动,由于背膈和腹膈的作用,血液由前向后流回心脏11、昆虫的呼吸系统:担负自外界吸收氧并释放出虫体内二氧化碳的器官系统12、气管系统:外胚层内陷形成的管状气管网络13、气门:气管内陷留在体壁上的开口,通常位于中胸、后胸和腹部各节的两侧;胸部气门位于侧板上,腹部气门多位于背板两侧或侧膜上14、气管:胚胎发育时外胚层沿体壁内陷形成的盲管。

15、气囊:有翅亚纲昆虫中,初级气管和二级气管可局部膨大成囊状构造16、气管纵干:各体节间的主气管,由位于虫体两侧的后生纵向气管干相联通17、扩散作用:昆虫体内代谢活动所需的氧气,靠大气与气管间、气管与微气管间、微气管与呼吸组织间氧的分压差,直接自大气中获得的;虫体内呼吸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由于其浓度远较氧的浓度为大,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梯度使其易于透过组织经气管排出体外, 昆虫的这种以气体分压梯度为动力的气体交换方式,称为扩散作用18、通风作用:主要是借气管特别是气囊的伸缩进行的。

普通昆虫学资料整理

普通昆虫学资料整理

普通昆虫学资料整理一、名词解释1.后口式——口器伸向腹后方,大多数刺吸式口器昆虫属此类型2.下口式——口器着生并伸向头的下方,特别适于啃食植物叶片、茎秆等3.前口式——口器着生并伸向前方,大多数咀嚼式口器昆虫属此类型4.鞣化作用——在蜕皮激素和鞣化激素的作用下使昆虫表皮变硬的一种过程5.暗化作用——是表皮中的酪氨酸氧化反应中的一条重要途径,多巴醌聚合成真黑素,使虫体颜色加深的过程6.马氏管——浸浴在昆虫血腔中的细长盲管,其基部着生于中、后肠交界处,端部游离或伸入直肠内形成隐肾结构7.蜕皮激素——由昆虫前胸腺合成,在保幼激素协调下诱发虫体周期性蜕皮8.化蛹——全变态类昆虫的幼虫在获取足够营养后从一个自由活动的虫态变为一个不食不动的虫态的过程9.羽化——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脱皮而出的过程10.胚后发育——昆虫从卵中孵化而出至羽化为成虫的发育过程11.头壳指数——额宽与蜕裂线的中干宽度之比12.世代重叠——二化性和多化性昆虫由于发生期及产卵期较长等因而使前后世代间明显重叠的现象13.保幼激素——由昆虫咽侧体分泌,具有维持幼虫特征、阻止变态发生的作用14.孤雌生殖——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15.卵胎生——动物的卵在体内受精、体内发育的一种生殖形式16.羽化休眠——昆虫在脱皮过程中遇到不良环境而出现生长停滞现象,当不良环境消除后可马上恢复生长发育17.补充营养——一些昆虫的成虫羽化后,为了补救性器官的成熟要继续取食,这类成虫的口器发育,取食后才能产生大量的卵,这种取食称补充营养18.恢复营养——一些成虫期很长的昆虫,多次反复进行补充营养,每次补充营养后就有一批卵发育成熟,这种取食又称恢复营养19.双名法——昆虫种的学名由两个拉丁词组成,前者是属名,后者为种名20.脱皮——昆虫发生皮层溶离、旧表皮消化和新表皮沉积等一系列连续的生理过程21.龄期——昆虫幼虫在连续两次蜕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22.关键种——对特定群落结构的特征与变化起决定作用的昆虫种类23.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24.冗余种——对整个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的物种25.Population(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26.Community(群落)——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27.世代——昆虫的新个体自离开母体到性成熟产生后代为止的发育过程28.生活史——一种昆虫在一定阶段的发育史29.年生活史——昆虫在一年中的生活史30.“3R”问题——害虫的抗性(sistanee)、害虫的再猖撅(resursence)和药剂的残留(residue) 31.生物潜能——生物在最适环境下的最大增值能力32.密度制约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大小随着种类密度变化的生物因子33.滞育——昆虫遇到不良环境时,生命活动出现停滞,当不良环境消除后也不能马上恢复生长发育的生命活动停滞现象34.发育起点温度——低适温区的下限是昆虫开始生长发育的温度,称为发育起点温度35.K对策——生活在条件优越和可预测环境中的种群,生物密度很高,竞争激烈,物种数量达到或接近环境容纳量,这类适应对策叫k对策36.R对策——生活在条件严酷和不可预测环境中的种群,生物密度低,基本没有竞争,种群经常处于增长状态,是高增殖率的,这类适应对策叫r对策37.积温——生物在生长发育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的总和38.有效积温——生物在发育期内要求摄取有效温度的总和39.幼虫趾沟——(估计是昆虫足的前附节,没找到)见P63图7-4 A二、简答1.简述昆虫繁盛的特点(P7)1)历史长2)种类多3)数量大4)分布广2.简述昆虫纲的主要特征1)体躯由若干环节组成,这些环节集合成头部、胸部、腹部3个体段;2)头部具有1对触角、口器,通常还具有复眼和单眼,是昆虫感觉和取食的中心;3)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生有3对足,一般还有2对翅,是昆虫运动的中心;4)腹部通常由9—11个体节组成,内含大部分内脏和生殖系统,腹末多数具有转化成外生殖器的附肢,是昆虫生殖和代谢的中心;5)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常要经过一系列内部及外部形态的变化(变态)才能变成性成熟的个体。

普通昆虫学课件ppt

普通昆虫学课件ppt

不完全变态
昆虫经过卵、若虫、成虫 三个阶段,如蝗虫、蝉等 。
变态机制
昆虫的变态发育受到基因 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一种表 现。
昆虫的繁殖策略
产卵策略
昆虫根据环境条件选择合 适的产卵地点和方式,以 保证后代存活和繁衍。
繁殖频率
昆虫根据食物来源和环境 条件调节繁殖频率,以适 应生存需求。
的许多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02 昆虫的形态学
CHAPTER
昆虫的头部
总结词
昆虫头部是感觉和取食的器官集中地,具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和口器。
详细描述
昆虫的头部是身体上最前面的部分,具有一对触角,触角上长有许多感觉器官,可以感知气味、温度、湿度等。 此外,昆虫还具有一对复眼,能够感知色彩和光的强弱。口器是昆虫的取食器官,根据不同种类的昆虫,口器形 态也会有所不同,分为咀嚼式、刺吸式、舐吸式等。
繁殖方式
一些昆虫采用孤雌生殖、 多胚生殖等特殊繁殖方式 ,以快速繁衍后代。
04 昆虫生态学
CHAPTER
昆虫的分布与栖息地
昆虫分布
昆虫分布广泛,几乎遍布全球各地, 从热带雨林到高山雪原,从海洋岛屿 到沙漠戈壁,都有昆虫的踪迹。
栖息地选择
昆虫根据其生活习性选择适宜的栖息 地,如水生昆虫生活在水中,而陆生 昆虫则生活在土壤、植物或其他环境 中。
害虫防治与生物防治
01
02
03
04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 生物资源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 ,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
农业防治
通过合理的轮作、施肥、灌溉 等农业措施,改善农田环境,
提高农作物抗虫能力。
物理防治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色性等 特性,采用灯光诱杀、色板诱

普通昆虫学Ⅰ教学大纲

普通昆虫学Ⅰ教学大纲

普通昆虫学Ⅰ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普通昆虫学Ⅰ是一门专门研究昆虫基本知识和昆虫分类的课程。

本课程将介绍昆虫的起源、进化、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生理生态特点以及昆虫在环境中的作用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昆虫世界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后续深入学习昆虫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昆虫的基本概念、分类方法和分类学术语;2. 了解昆虫的形态特征及其生活习性;3. 理解昆虫的生理生态特点和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昆虫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昆虫的形态特征和身体构造;3. 昆虫的分类原则和分类学术语;4. 昆虫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5. 昆虫的营养需求和生理生态特点;6. 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7. 昆虫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教学安排如下:第一周:昆虫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第二周:昆虫的形态特征和身体构造;第三周:昆虫的分类原则和分类学术语;第四周:昆虫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第五周:昆虫的营养需求和生理生态特点;第六周: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第七周:昆虫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昆虫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实验报告:对实验内容及结果的描述和分析;3. 期中考试:对课程前半部分内容的笔试;4. 期末考试:对课程全部内容的笔试。

六、参考教材1.《昆虫的奇妙世界》某某著,某某出版社,2010年;2.《昆虫学导论》某某著,某某出版社,2008年;3.《昆虫分类学》某某著,某某出版社,2012年。

七、注意事项1. 课程每周三次,每次90分钟;2. 学生需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操作;3. 课程结束后需要及时完成实验报告和课后作业。

普通昆虫学名词解释

普通昆虫学名词解释

1.初生分节:一般昆虫的幼期,相邻体节具环形凹陷,即节间褶,纵肌附着褶上,其体节相当于胚胎发育的真正体节,故称这种体节为出生体节。

2.蜕裂线:是幼虫脱皮时裂开的线,通常呈倒Y 形,它的中干起自胸部的背中央,伸到复眼间分叉成两条测臂。

3.翅脉:翅脉是翅的两层薄壁件纵横分布的条纹,由气管部位加厚而成,对翅表起着支架的作用,主要的翅脉有一定的名称。

4.脉序:又叫脉相,指翅脉在翅面上的分布形式。

不同类群的脉序存在一定的差别,而在同一类群中又相对稳定。

5.消化系数:食物通过消化作用后,一部分变成为可吸收的养分,另一部分则不能吸收而排除体外,可消化吸收的部分与消耗食物的比值,称消化系数。

6.肠外消化:昆虫在取食前先将唾液或消化液注入寄主组织内,当寄主组织溶解后,再吸回肠内的过程。

7.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8.神经节:神经节是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在中枢以外的周围部位集合而成的结节状构造。

9.突触:昆虫各类神经元的树状突、侧枝活轴突的端丛,并非是直接连着的,而是在脑内、神经节内活神经肌肉连接点等处形成突触,进行联系和传递信息的10.突触传导:神经元之间在组织学上的间断性,使动作电位不能直接通过突触,而必须借助神经递质进行传导。

11.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12.昆虫激素:昆虫的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

可经体液运至全身各处,对昆虫的生理机能、代谢、生长发育、变态、滞育、生殖等起调节控制作用。

13.信息素:又称外激素,是由一种昆虫个体的分泌腺体分泌到体外,能影响种件或种内其他个体的行为、发育和生殖等的化学物质,具有刺激和抑制两方面的作用。

14.受精:是卵子和精子融合为一个合子的过程。

15.授精:两性交配时,雄虫将精液或精珠注入雌虫的生殖器管内,使精子储存与雌虫的受精囊中的过程,称为授精。

16.孤雌生殖:也称单性生殖,指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

普通昆虫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普通昆虫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普通昆虫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附肢:胚胎分节后,每个体节上发生一对囊状突起,其中一些突起以后延伸,分节形成附肢2.雌雄二型现象:昆虫的雌雄两性,除直接产生性细胞的性腺和进行交配、产卵等活动的外生殖器的构造截然不同外,雌雄的区别也常常表现在个体大小、体型的差异颜色的变化等到方面。

如鍬形虫科的雄虫的发达得多,有的甚至与身体等长、或分枝如鹿角。

3.开放式循环:昆虫的血液绝大部分是在体腔中流动,没有固定管道,叫开放式循环。

4.神经元:构成神经系统的最基本单元,包括神经细胞体及由其发出的神经纤维。

5.世代交替:昆虫两性世代与孤雌世代交替进行,叫世代交替。

6. 羽化: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脱皮而出的现象,称为羽化7.多型现象:是指一种昆虫的统一虫态的个体、体型和体色等外部形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8.轴突传导:是指一个神经元内的信息由轴突传导细胞体或由细胞体传给轴突的过程。

9.授精:交尾时,雄虫将精子注入雌虫生殖腔内,并不立即与卵进行受精作用,而精子被储藏在受精囊中,这个过程叫授精。

10.胚胎发育:是指从单细胞的合子卵裂开始至发育成为内外器官俱全的胚胎个过程。

11.变态: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特别是在胚后发育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的阶段性变化称变态。

12. 趋性:是指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面向或背向的定向行为活动。

13. 孤雌生殖:昆虫的卵不经过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14. 单胚生殖:是指一粒卵产生一个体,这是绝大多数昆虫的生殖方式。

15.迁飞:是某种昆虫成群而有规律地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地转移到另一个发生地的现象。

16.初生分节:是指全变态昆虫的幼虫,其相邻体节间以环形凹陷——节间褶相连,纵肌着生在节间褶上,其体节相当于胚胎时期的体节,故称初生体节。

17.胚后发育:是从卵孵化出幼体开始到成虫性成熟的整个发育过程。

18.昼夜节律: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昆虫的活动形成了与自然界中昼夜变化相吻合的节律,即昆虫的生理代谢和行为反应在白天和黑夜有规律地周期性变化,称为昼夜二.单项选择题1.蝉的头式为( C )A 下口式B 前口式C 后口式D 上口式2.蓟马的口器属于( A )A 锉吸式口器B 咀嚼式口器C 虹吸式口器D 嚼吸式口器3.翅面在有气管的部位加厚,这就是( C )A 脉序B 翅肋C 翅脉D 翅气管4.昆虫的盾间沟位于( B )上。

普通昆虫学试题及答案

普通昆虫学试题及答案

普通昆虫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昆虫的体节分为哪三部分?A. 头部、胸部、腹部B. 头部、胸部、躯干C. 头部、躯干、腹部D. 头部、胸部、尾部答案:A2. 昆虫的触角主要功能是什么?A. 嗅觉B. 触觉C. 听觉D. 视觉答案:A3. 下列哪项不是昆虫的呼吸器官?A. 气管B. 气门C. 鳃D. 肺答案:C4. 昆虫的外骨骼是由什么构成的?A. 钙质B. 硅质C. 木质D. 蛋白质答案:D5. 昆虫的复眼是由多少个小眼组成的?A. 1个B. 10个C. 100个D. 1000个答案:C6. 昆虫的口器类型中,用于吸食液体的是?A. 咀嚼式口器B. 刺吸式口器C. 嚼吸式口器D. 舐吸式口器答案:B7. 昆虫的足部通常有几节?A. 2节B. 3节C. 4节D. 5节答案:B8. 昆虫的发育过程中,不包括以下哪个阶段?A. 卵B. 幼虫C. 蛹D. 亚成虫答案:D9. 昆虫的翅是如何发育的?A. 直接从体壁生长B. 通过蜕皮形成C. 从翅芽发育D. 从翅鞘发育答案:C10. 昆虫的分类中,蝴蝶属于哪一目?A. 鳞翅目B. 双翅目C. 膜翅目D. 直翅目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昆虫的体节分为头部、胸部和______。

答案:腹部2. 昆虫的外骨骼主要由______组成。

答案:蛋白质3. 昆虫的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这些小眼称为______。

答案:小眼4. 昆虫的口器类型中,用于咀嚼固体食物的是______。

答案:咀嚼式口器5. 昆虫的足部通常由______节组成。

答案:3节6. 昆虫的发育过程中,包括卵、幼虫、______和成虫。

答案:蛹7. 昆虫的翅由______发育而来。

答案:翅芽8. 昆虫的气门位于______两侧。

答案:胸部9. 昆虫的触角主要负责______。

答案:嗅觉10. 蝴蝶属于______目。

答案:鳞翅目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描述昆虫外骨骼的功能。

普通昆虫学名词解释

普通昆虫学名词解释

普通昆虫学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 世代:昆虫一个新个体(不论是卵或是幼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性成熟产生后代止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

2.年生活史:一种昆虫一年内的发育史,或更确切地说,由当年的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越冬代结束止的发育经过,称为年生活史。

3.两性生殖:昆虫经过两性交配而产出后代的生殖方式叫两性生殖。

4.孤雌生殖:昆虫不经过两性交配或经交配但不产生受精卵而发育成后代的生殖方式叫孤雌生殖。

5.变态:胚后发育过程中从幼期的状态改变为成虫状态的现象,称为变态。

6.不全变态:一生经历卵期、幼虫期和成虫期3个虫期,而且成虫期的特征随着幼期的生长发育而逐步显现,翅在幼期的体外发育,称为不全变态。

7.休眠:常常是由不良环境引起的昆虫生长发育暂时停止的现象,当不良环境消除后昆虫可马上恢复活动,继续生长发育的现象。

8.滞育:由光周期引起的生长发育暂时停止的现象,一旦进入滞育,必须经过一定条件的刺激,昆虫才能在回到合适的光周期时继续生长发育。

9.羽化:昆虫由蛹或老熟幼虫破壳而出的过程叫羽化。

10.补充营养:成虫期所进行的营养。

11.趋光性:就是昆虫对光刺激进行趋向或背向活动的习性。

12.完全变态:一生经历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四个时期,其翅是在幼虫的体壁下发育,不显露在体外的变态方式叫完全变态。

13.化蛹:昆虫由老熟幼虫脱皮而产生蛹的过程叫化蛹或蛹化。

14.孵化:昆虫完成胚胎发育后,卵破壳而出的过程叫孵化。

15.虫龄:幼虫的大小或生长进程叫虫龄。

虫龄以蜕皮次数做为指标,虫龄=蜕皮次数+116.龄期:相邻两次蜕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就是该虫龄的龄期。

17.生长脱皮:昆虫在幼虫阶段所进行的蜕皮,脱皮后伴随着体积的增大,而没有重大的形态上的改变。

18. 离蛹:附肢和翅悬垂游离于蛹体外,可以活动,同时腹节间也能自由活动。

19.渐变态:幼虫期与成虫期在形态和生活习性等方面都很相似,只是翅未成长和生殖器官未成熟。

普通昆虫学知识点

普通昆虫学知识点

昆虫学复习资料绪论❖昆虫成虫期的基本特征:1)由头、胸、腹3个体段组成。

2)头部有1对触角3对口器附肢,通常还有复眼和单眼,是感觉、联络、取食中心。

3)胸部有3对足(用来区别是否为昆虫),一般还有2对翅,是运动中心。

4)腹部含有大部分的内脏和生殖系统,生殖孔位于第8~9腹节,是代谢和生殖中心。

❖昆虫繁盛的原因:1)有翅能飞;2)体躯小且有外骨骼;3)繁殖力强和生殖方式多样;4)口器的分化和食性多元化;5)具有变态和发育的阶段性;6)适应能力强;❖昆虫学的应用:仿生、检疫、药用、食用、工业原料等方面。

❖人体的四大寄生虫:臭虫、蚊子、跳蚤、体虱。

昆虫的附肢:头部:触角、上颚、下颚、下唇。

胸部:前足、中足、后足。

腹部:部分外生殖器的结构和尾须。

第二章触角:1)基本构造:由柄节、梗节、鞕节组成。

2)功能:嗅觉、触觉、听觉(觅食、聚集、求偶、产卵)口器的常见类型第三章胸节:昆虫的胸节由前胸、中胸、后胸3个体节组成。

每一胸节各有一对胸足,分别称前足、中足、后足。

多数昆虫的中胸和后胸上还各有一对翅,分别称为前翅和后翅。

胸足:成。

胸足的类型翅:翅的3缘3角:前缘、外缘、后缘。

肩角、顶角、臀角。

翅的常见类型:膜翅:膜翅目、蜻蜓、草蛉、脉翅目前后翅,直翅目、半翅目、鞘翅目的后翅。

毛翅:毛翅目(石蛾的前后翅)飞行器官→→→鳞翅:鳞翅目蝶与蛾的前后翅纓翅:缨翅目蓟马的前后翅半鞘翅:半翅目大多数蝽的前翅鞘翅:鞘翅目的甲虫前翅保护器官→→→覆翅:直翅目昆虫的前翅平衡器官→→→棒翅:双翅目昆虫的后翅(前翅特化为平衡棒)第四章昆虫的腹部:昆虫的腹部是昆虫体段的第3体段,其内部包含着主要的内脏器官,其后端着生有外生殖器,是消化、排泄和生殖中心。

腹部的分节:腹部多为长圆筒形或近纺锤形,一般为9~11节。

石蛃目和衣鱼目为11 节,其他类群多为9~10节。

腹部的分段:根据外生殖器的着生位置,腹部可以分为生殖前节(每节两侧有一对气门,用于呼吸)、生殖节、生殖后节。

普通昆虫学

普通昆虫学

普通昆虫学◇名词解释翅脉:是翅的两层薄膜之间纵横行走的条纹。

由气管部位加厚形成,对翅膜起着支架的作用。

物种:能够相互交配、产生卡繁育的后代,占有一定生态空间,与其他物种生殖隔离的自然种群。

拟态:是指昆虫在外形、姿态、颜色、斑纹或行为方面模仿它种生物或非生命体,以躲避天敌的现象。

闰脉:在两纵脉之间插入一条细弱的纵行游离脉,这种方式所增加的翅脉叫插脉、伪脉或润脉。

休眠:常由不良的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当不良环境消除时,就可恢复生长发育。

滞育:某些昆虫在一定的季节或发育阶段,不论环境条件适合与否,而出现生长发育停滞、不食不动的现象。

授精:两性交尾,雄虫将精液注入雌虫,并将精液储存在受精囊中,这个过程,叫作授精。

变态:昆虫在育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形态变化的现象,称~。

羽化: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蛹或末龄幼虫和稚龄幼虫)脱皮而出的现象,统称为羽化。

孵化:昆虫胚胎发育到一定时期,幼虫或若虫冲破卵壳而孵出的现象。

种群:是在一定空间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群。

学名:按照动物命名法规给动物命名的拉丁语名称就是~。

学名是由拉丁语单词或拉丁化的单词所构成,大多数名称源于拉丁语或希腊语,通常表示命名的动物或类群的某个特征,也可用人名、地名等命名。

生活史:一种昆虫在一年内的发育史,或更确切的说,由当年的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越冬结束结束止的发育经过,称为生活年史(或简称生活史)。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昆虫的神经原包括一个细胞体,一个或多个树突和一个轴突三部分组成。

气候圈:地球上气候条件相似的地区。

初生分节:部分昆虫在幼虫期,相邻的两体节之间形成环形凹陷,称为体间褶。

两节体间褶之间的部分称为一个体节。

由于这种较分节方式比较原始和与胚胎分节一样,所以称原始分节或~。

)肠外消化:一些食肉性昆虫在取食前,将唾液外注或注入寄主组织内,然后将初步消化的食物吸收入肠内,这种消化现象称~。

雌雄二型:除直接产生性细胞的性腺(生殖器官)和实行交配、产卵等活动的外生殖器的构造截然不同外,雌雄的差异也常常表现在个体的大小、体型的差异、颜色的变化等方面。

普通昆虫学课程简介

普通昆虫学课程简介

普通昆虫学课程简介课程号课程名称:普通昆虫学General Entomology周学时:90 学分:5先修课程:普通动物学,无脊椎动物学内容简介:普通昆虫学是研究昆虫生命活动最基本的规律和基本理论学科。

通过对昆虫外部形态、生物学、内部解剖、昆虫分类及个体种群生态等方面的系统介绍,了解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头、胸、腹各部分的构造及其功能;掌握昆虫生命活动的特征,学会昆虫分类的基本知识、了解昆虫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目系统,掌握农业重要目和科的特征,为进一步学习农业昆虫学、城市昆虫学、资源昆虫学、害虫综合防治和害虫生物防治等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中文教材:《普通昆虫学》(彩万志等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英文教材:《The insects:An Outline of Entomology 》(2th edition,P. J. Gullan & P. S. Cranston,1999)实验指导书为:《普通昆虫学实验指导》(自编)。

主要参考书目:《昆虫学通论》北京农业大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昆虫学》南开大学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The insects:An Outline of Entomology 》(2th edition,P. J. Gullan & P. S. Cranston,1999《A Textbook of Entomology》Ross HH,Ross CA,Ross JRP,John Wiley & Sons,Inc.《Entomology》Gillott C. New York:Plenum Press《The Science of Entomology》Romoser WS and Stoffolano JG,WCB/McGraw-Hill《普通昆虫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General Entomology一、课程说明1.课程的性质普通昆虫学是研究昆虫生命活动最基本的规律和基本理论学科。

普通昆虫学知识点

普通昆虫学知识点

普昆二第二十三章昆虫系统学的基本原理●种是生物中具有统一的构造和一定的地理分布,能够交配、产出可育后代,与其他种存在生殖隔离的群体。

●一些形态相似、亲缘相近的种集合在一起组成属,特征相近的属组成科,近缘的科组成目,目上又归为纲,纲上并为界。

这些界、门、纲、目、科、属和种等排列等级就是分类阶元,而位于分类阶元上的具体生物类群即为分类单元。

下面以东亚飞蝗为例说明一下常用的分类阶元:分类阶元分类单元界:动物界Animalia门: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纲:昆虫纲Insecta目:直翅目Orthoptra总科:蝗总科Acridoidea科:斑翅蝗科Oedipodidae属:飞蝗属Locusta种: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L.亚种: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亚种是指昆虫种内地理分布不同或寄主不同,并具有一定的形态差异的亚群。

●双名法与三名法双名法,是指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构成一个物种的学名(scientific name) 。

学名必须是一个分类阶元的拉丁或拉丁化的名称。

这里必须指出,种名不能单独使用,只有当属名和种名组合构成一个双名时,才能代表一种动物的名称。

学名之后为命名人的姓氏。

三名法,指一个名称包含三个词,属名、种名及亚种名,其后为命名人的姓氏(命名亚种的学者的姓氏)。

●同物异名与异物同名异物同名:不同的分类阶元用完全相同的名称来表示,这样的名称为异物同名。

这也包括词干相同。

第一个名称为首同名,以后的名称为次同名。

首同名是有效名称。

同物异名:一个分类单元用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称称为同物异名。

第一个名称为首异名。

首异名是有效名。

●模式标本建立新种时,据以鉴定和描述新种的所有标本。

模式标本代表了作者的新种概念,并作为鉴定比较的依据。

对于每一个种的名称都有一个固定的参考,从而使后人能够改正分类工作中的错误。

✓模式方法:将分类单元的名称与载名模式联系起来的方法。

普通昆虫学

普通昆虫学

《普通昆虫学II》重点名词解释1.物种:是自然界能够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占有一定生态空间,并与其他种群有生殖隔离的群体。

2.亚种:同种昆虫由于地理隔离而出现明显的形态差异,但相互间仍能杂交的群体。

3.分类阶元:生物分类的排列等级或水平,如纲、目、科、属等。

4.分类单元:处在一定分类阶元上的具体生物类群。

5.学名:按照动物命名法规给动物命名的拉丁语名称。

6.双名法:1 种昆虫的种名(种的学名)由两个拉丁词构成,第1个词为属名,第2个词为种名。

7.三名法:1 个亚种的学名由3个拉丁词组成,即属名+种名+亚种名,即在种名之后再加上1个亚种名。

8.优先律:即1个分类单元的有效名称是最早给予它的可用名称。

9.模式方法:将分类单元的名称与载名模式联系起来的方法。

10.模式标本:建立种级新分类单元时所依据的标本。

11.正模:发表新种时所依据的单一模式标本。

12.副模:发表新种时,参考的除正模以外的其余所有同种标本。

13.种群:是在一定的空间(或区域)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14.群落:是指某一地域或生境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15.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联系等过程,形成彼此关联、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是生物群落与其环境条件所形成的同一体。

16.食物链:表示植食性动物取食植物、肉食性动物取食植食性动物、另一肉食性动物取食肉食性动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这种以植物为起点,彼此依存的食物联系的基本结构,称为食物链。

17.食物网:许多条食物链交错联系在一起,形成错综复杂的网状关系,称为食物网。

18.生态位:指昆虫在生态系统或群落中的功能、地位,特别是它与其他生物的营养关系。

19.生境:生物的居住场所,即生活的地方。

20.发育起点温度:昆虫能进行生长发育的温度。

21.有效积温:就是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受的总热量,即发育起点温度以上的有效温度的总和。

22.呼吸恒定温区:在昆虫耗氧量与温度关系的曲线中段,出现了随温度上升而耗氧量平缓或下降的部分,这个温度区域称为呼吸恒定温区。

普通昆虫学考研题库

普通昆虫学考研题库

普通昆虫学考研题库普通昆虫学考研题库昆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物群体之一,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于昆虫学研究者来说,了解昆虫的分类、解剖、生理、行为等方面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考研昆虫学的学生们需要通过考试来展示他们对这一学科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普通昆虫学考研题库,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昆虫的分类学1. 描述昆虫的三个主要体节并列举其特征。

2. 什么是昆虫的鞘翅目?请列举几个鞘翅目昆虫的例子。

3. 什么是昆虫的鳞翅目?请列举几个鳞翅目昆虫的例子。

4. 什么是昆虫的膜翅目?请列举几个膜翅目昆虫的例子。

5. 什么是昆虫的直翅目?请列举几个直翅目昆虫的例子。

第二部分:昆虫的解剖学1. 描述昆虫的口器结构并说明其功能。

2. 什么是昆虫的复眼?请解释复眼的结构和功能。

3. 什么是昆虫的触角?请解释触角的结构和功能。

4. 描述昆虫的飞行器官并说明其适应飞行的特征。

5. 什么是昆虫的生殖系统?请描述昆虫的生殖系统结构和功能。

第三部分:昆虫的生态学1. 什么是昆虫的生态位?请解释昆虫的生态位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描述昆虫的食性分类并列举几个例子。

3. 什么是昆虫的寄生关系?请解释昆虫的寄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 描述昆虫的迁徙行为并说明其原因和影响。

5. 什么是昆虫的社会性?请解释昆虫的社会性在昆虫群体中的作用。

第四部分:昆虫的行为学1. 什么是昆虫的取食行为?请描述昆虫的取食行为的类型和特征。

2. 描述昆虫的求偶行为并说明其在繁殖中的作用。

3. 什么是昆虫的保护行为?请列举几个昆虫的保护行为的例子。

4. 描述昆虫的社会行为并说明其在昆虫群体中的作用。

5. 什么是昆虫的学习行为?请解释昆虫的学习行为在生存和适应中的作用。

这些题目只是昆虫学考研题库中的一小部分,但它们涵盖了昆虫的分类学、解剖学、生态学和行为学等多个方面。

考生们可以通过解答这些题目来检验自己对昆虫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昆虫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40、血腔 141、血淋巴142、血窦143、腹血窦144、腹膈145、背血窦 146、围心窦147、围脏窦148、腹血窦149、围神经窦150、色素色 151、结构色152、结合色153、孔道154、蜡道155、围食膜 156、胃盲囊157、滤室158、消化系数159、食物转化率160、背血管 161、动脉162、心脏163、辅搏器164、造血器165、马氏管 166、脂肪体167、尿酸盐细胞168、围心细胞169、肠外消化170、气门 171、微气管172、气管173、支气管174、气囊175、螺旋丝 176、多气门型177、全气门式178、周气门式179、半气门式180、寡气门型 181、二端气门式182、前气门式183、后气门式184、无气门式185、外闭式气门 186、内闭室气门187、背纵干188、侧纵干189、内脏纵干190、腹纵干 191、气管连锁192、腹气管连锁193、背气管连锁194、呼吸系数195、呼吸商 196、呼吸代谢率197、气管鳃198、神经细胞199、神经原200、轴突 201、侧支202、树状突203、端丛204、神经围膜205、单极神经元 206、双极神经元207、多极神经元208、感觉神经元209、运动神经原210、联系神经元 211、神经节212、突触213、反射弧214、神经传递215、无滋式卵巢管 216、多滋式卵巢管217、端滋式卵巢管218、激素219、外激素220、前胸腺 221、咽侧体222、心侧体223、脱皮激素224、保幼激素225、促前胸腺激素 226
性信息素227、警戒信息素228、聚集信息素229、踪迹信息素230、脑激素
三、选择题(单项选择)
20、下列表皮中无几丁质成份()
A、原表皮
B、内表皮
C、上表皮
D、外表皮
21、下列器官来源于内胚层的是()
A、前肠
B、气管
C、中肠
D、马氏管
22、下列器官来源于中胚层的是()
A、神经系统
B、血细胞
C、体壁
D、气管
23、下列组织器官来源于外胚层的是()
A、中肠
B、马氏管
C、血细胞
D、卵巢
24、昆虫蜕皮脱去的是()
A、原表皮、内表皮
B、内表皮、上表皮
C、上表皮、外表皮
D、外表皮、内表皮
25、消化道的下列组成哪个没有吸收作用()
A、中肠
B、前肠
C、前后肠
D、后后肠
26、下列组织器官无排泄作用()
A、脂肪体
B、体壁
C、围心细胞
D、血淋巴
27、下列组织器官无呼吸功能的是()
A、体壁
B、气泡
C、气管鳃
D、围心细胞
28、下列组织器官有呼吸功能的是()
A、背血管
B、腹神经索
C、体壁
D、脂肪体
29、不完全变态昆虫为()
A、外翅部无蛹期昆虫
B、内翅部无蛹期昆虫
C、外翅部有蛹期昆虫
D、内翅部有蛹期昆虫
30、下列组织器官为控制触角的中心()
A、前脑
B、中脑
C、后脑
D、咽下神经节
四、回答下列问题
45、昆虫内部器官系统分哪几部分?它们的体腔中位置及功能如何?
46、昆虫体壁的功能与基本古交及性能如何?
47、研究昆虫体壁与害虫防治有何关系?如何提高触杀剂的效果?
48、昆虫的体色种类及其如何形成?
49、体壁的衍生物有哪些?
50、试述消化道前、中、后肠的来源、组成、组织构造及功能?
51、不同食性昆虫消化道有何不同?为什么?
52、了解昆虫消化道中消化液的PH值有何意义?消化系统与杀虫剂的关系?
53、昆虫与高等动物与循环系统上有何区别?
54、心脏是如何搏动的?影响昆虫心脏搏动的因素?
55、昆虫血淋巴的组成特点及功能?血液是如何循环?
56、循环系统与农药防治有何关系?
57、昆虫的排泄器官有哪些?主要排泄器官是什么?它的位置、构造几排泄机理如何?
58、昆虫体内脂肪体的类别及其作用?昆虫的主要排泄物是什么?为什么?
59、试述昆虫呼吸系统的组成、特点?是如何进行气体交换的?在何处交换?
60、研究昆虫呼吸系统与防治害虫有何关系?
61、气门有哪些类型?气门的关闭机构如何?
62、水生昆虫有哪些呼吸方式?
63、昆虫的神经系统包括哪些?神经原的构造如何?神经原有哪些类别?
64、昆虫主要的神经系统是什么?其组成如何?
65、神经传导的机制是什么?
66、试述神经毒剂的杀虫的作用机制?
67、昆虫感觉器官的类别、功能、构造?
68、试比较日出性、夜出性昆虫复眼构造与成像的异同点?黑光灯为什么诱虫效果好?
69、主要的内分泌器官有哪些?其分泌的内激素各是什么?试述这些激素的功能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70、外激素有哪些类别?研究它们有何实践意义?
71、激素(包括外、内激素)在生产实践中有何应用价值(可以举例说明)?
72、简述雌雄昆虫内生殖系统的构造与各部分的同源关系及各构造的功能?
73、内激素、外激素有何区别?
74、昆虫交尾、授精、受精的过程如何?
75、在进化过程中昆虫为了力求维持体内水分的相对稳定在器官系统上有何适应?
76、昆虫哪些组织器官与保水有关?
77、采集标本的目的是什么?
78、采集标本常用的采集工具有哪些?
79、采集标本常用哪些方法?举例说明。

如何进行针插标本?举例说明。

80、制作昆虫针插标本的常用工具与哪些?针插及展翅时注意些什么?
81、请绘出昆虫腹部的横切面图,并注明各个内部器官的名称及相互位置?
3、简述昆虫信息素的化学组成及其特点
13.昆虫的神经冲动是如何在突触传导的?
14.昆虫的神经冲动是如何在轴突上传导的?
15.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是怎样调节昆虫的蜕皮的?
7.昆虫的主要循环器官背血管由两部分组成,前端的管状结构为(背血管),后端由若干心室组成的为
(心脏)。

8.体壁由(表皮层)(皮细胞层)和(底膜)三部分组成
2昆虫消化道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昆虫消化道的前端开口于口腔,后端终止于肛门,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三部分。

功能:前肠接受、运送和暂时储存食物和部分消化作用;中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后肠是排除食物残渣和代谢废物,同时从食物和排泄物中吸收水分及无机盐类,供昆虫再利用,以维持虫体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六、论述题(共3道题,1、2小题8分,3小题9分,满分25分)
1 论述昆虫突触传导的机制(8分)。

(1)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的联接点,神经传导的联络区。

突触由突触前神经和突触后神经组成,它们的神经膜相应为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前后膜之间为20~30nm的突触间隙。

在绝大多数突触处,神经末梢端部略为膨大,形成突触小结,内含化学递质的囊泡,囊泡中含有乙酰胆碱递质。

(2)当传入轴突的峰电位传导突触前膜时,引起前膜的去极化作用,开放前膜的Ca2+通道,,使Ca2+向内扩散,促进囊泡与前膜释放位点结合,并进一步融合,进而形成Ω形,Ach从缺口中释放,进入突触间隙,并随即扩散到后膜上,作用于后膜上的Ach受体,使受体的构象发生变化,引起后膜对Na+,K+的通透性,导致膜的去极化,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这样就把神经冲动传到了下一个神经元。

(3)Ach和受体的结合是可逆的,当它激发受体发生变构以后,就释放出来,随即被后膜上的胆碱酯酶所水解生成胆碱和乙酸,胆碱和乙酸可以被突触前膜吸收,重新合成乙酰胆碱,部分进入血淋巴。

2论述昆虫血液循环的特点及循环途径?(8分)
昆虫血液循环的特点是:
(1)开放式的,整个体腔就是血腔,所有内部器官均浸浴在血液中,血液成为不同器官之间物质交换的共同媒介。

(2)昆虫没有单独的淋巴液,其血液兼具哺乳动物血液和血淋巴的特点,因此又叫血淋巴。

(3)循环系统没有运输氧的功能,其氧气由气管系统直接输入各种组织器官内。

循环途径为:昆虫血液循环虽为开放式循环,但血流仍有一定的方向,按背、侧、腹三条主流流动(可用图解来表示)。

3 研究昆虫的重要性?列举事例介绍一位昆虫学家的贡献(9分)。

(1)作为自然界的分解者与消费者参与能量循环
(2)协助植物散播花粉、种子
(3)维持植物社群的組成与结构
(4)为其他食虫性脊椎动物的食料
(5)作为资源昆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