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界的物体研究植物、动物、石头等自然物体的基本特征。
2. 观察天气描述晴天、阴天、雨天等不同天气现象。
3. 熟悉我们的身体了解眼、耳、鼻、口等身体器官的功能。
4. 感知磁铁探索磁铁的特性,如吸引铁、两极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各种物体的基本特征,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增强环保意识。
3. 使学生认识自己身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磁铁的两极、天气现象的形成等概念。
重点:观察和描述自然界物体的特征,认识身体各器官的功能,探索磁铁的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动物、石头等自然物体,磁铁,人体器官模型等。
2. 学具:画笔、画纸,观察记录表,磁性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自然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激发学生兴趣。
2. 例题讲解(1)展示不同植物,讲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介绍身体各器官的功能,举例说明。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观察天气,描述并记录下来。
(2)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自然界物体特征。
4. 知识巩固(1)进行磁铁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磁铁的特性。
(2)通过游戏,让学生了解身体各器官的位置和功能。
(2)布置拓展任务,如观察身边的物体,了解其特征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 内容:自然界物体:植物、动物、石头天气现象:晴天、阴天、雨天身体器官:眼、耳、鼻、口磁铁特性:吸引铁、两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其特征,并画出来。
(2)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其原因。
(3)列举身体各器官的功能,举例说明。
2. 答案:(1)示例:玫瑰,红色,有刺,花瓣呈螺旋状排列。
(2)示例:周一晴天,周二阴天,周三雨天,原因:气温变化、湿度增加等。
(3)示例:眼睛看东西,耳朵听声音,鼻子闻气味,嘴巴吃东西。
部编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2018】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
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9月,国家恢复在1-2年级单独开设科学课程。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实践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
本教材依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
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为辅线)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一年级科学设置两大单元,分别是“植物”和“比较与测量”。
“植物”单元下设:1.我们知道的植物2.观察一课植物3.观察叶4.这是谁的叶5.植物是“活”的吗6.校园里的植物7.科学阅读——我们离不开植物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
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
“比较与测量”单元下设:1.在观察中比较2.起点和终点3.用手来测量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6.做一个测量纸袋7.比较测量纸袋和尺子8.科学阅读——生活中的测量工具比较与测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能力,也是孩子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这一作为科学学习的基础当之无愧。
“四个板块”分别是聚焦、探索、研讨、拓展。
在充分体现科学特质的同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三、教学目标小学科学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2018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18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进度安排已经给出了每周的课时和教学内容,但需要注意的是,国庆节期间暂停教学。
本单元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植物,认识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特征,培养观察和记录的能力,以及对植物的研究兴趣和珍爱植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并用语言、图画描述和记录观察内容。
关于植物的特征,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根、茎、叶等器官来了解这些器官是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不同植物的器官也有差异,但它们都是植物生命体的组成部分,与植物能够“活”着有重要关系。
通过“种植和照顾植物”的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阳光,从而形成“植物是活的”的认识。
但是,不要求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生命周期等内容。
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时,教师应该从单元整体认识各课的教学目标、内容、研究方法、教学过程以及评估标准,紧扣单元核心概念,把各课科学知识和探究方法整合为一条研究线索。
设计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活动,有效地保证课时内容的相对独立性和核心目标达成的层次性、完整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研究科学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通过观察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学生可以研究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同时,观察记录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可以让学生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是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是种植一棵植物,观察并记录。
在教学准备方面,需要准备塑料花和学生活动手册,教师需要准备植物和课件。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观察法的教法,新授课1课时。
在教学过程中,先通过观察图片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特征。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案
义务教育教材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师: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进度安排周次起讫日期单元教学内容1 8.31-9.1 1 始业教育(科学第一课)2 9.4-9.8 一1我们知道的植物3 9.11-9.15 一2观察一棵植物4 9.18-9.22 机动5 9.25-9.30 一3观察叶6 国庆节机动7 10.9-10.13 一4这是谁的叶8 10.16-10.20 一5植物是“活”的吗9 10.23-10.27 一6校园里的植物10 10.30-11.3 机动11 11.6-11.10 二1在观察中比较12 11.13-11.17 二2起点和终点13 11.20-11.24 二3用手来测量14 11.27-12.1 二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15 12.4-12.8 二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16 12.11-12.15 二6做一个测量纸带17 12.18-12.22 二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18 12.25-12.29 机动19 1.2-1.5 总结评价教学计划全册教材分析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植物”和“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组成。
其中“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比较与测量”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1)“植物”单元:这是小学一年级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它将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大门,掀开科学学习的第一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
选择植物作为科学学习的起点,是因为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
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
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的一面。
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重要导向。
(2)“比较与测量”单元: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含教学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含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材编写,教学内容包括:1. 第一章《我们身边科学》:第一节《科学就在我们身边》;2. 第二章《植物世界》:第二节《认识常见植物》;3. 第三章《动物世界》:第三节《认识常见动物》;4. 第四章《空气和水》:第四节《空气和水特点》;5. 第五章《我们身体》:第五节《认识我们身体》。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科学内涵,培养对科学兴趣;2. 使学生掌握基本植物和动物知识,认识常见植物和动物;3. 让学生解空气和水特点,认识到它们在生活中重要性;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概念理解,如植物六大器官、动物分类等;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实物、图片或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知识点,解答学生疑问;3.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启发性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书写课题名称;2. 知识点:用不同颜色粉笔书写,突出重点;3. 结构图:用图示表示植物、动物结构,便于学生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身边科学现象;(2)画一画你喜欢植物和动物;(3)实验报告:空气和水特点;(4)观察我们身体,完成观察记录表。
2. 答案:(2)根据观察,画出自己喜欢植物和动物;(3)根据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4)根据观察,完成观察记录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手段和过程;2. 拓展延伸:布置相关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
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一年级科学教学进度表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1.《我们知道的植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1.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2.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教学重点: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 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萝卜、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植物、课件。
教学流程:板书设计:1.我们知道的植物绿色、有叶子、能生长、开会、结果有生命、需要水、阳光……水培土培2.《观察一棵植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2.在教师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3.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科学态度目标1.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2.能认真观察、认真记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
教学重点: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教学难点: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植物、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植物、课件。
教学流程:全班分小组进行汇报交流。
三、拓展延伸——种一棵植物教师谈话:布置学生回家完成种一课植物并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种一棵植物四、小结教师提问:今天你都有什么收获呢?预设生1:我知道了植物都是有生命的;预设生2:动物虽然有生命,但是它不是植物;预设生3:塑料花不是植物……学生表达、思考、质疑、梳理。
备注:板书设计:2.观察一棵植物根、茎、叶3. 《观察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2.知道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材,教学内容包括:1. 生命世界:认识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章节内容:第13章,动植物的认识、分类及生活习性。
2. 物质世界: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质,了解其性质和变化。
章节内容:第46章,物质的认识、性质及变化。
3. 地球与宇宙:初步了解地球和宇宙的基本知识。
章节内容:第78章,地球的自转、公转,太阳、月亮和星星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动植物的分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2. 教学重点:观察、实践、探究、创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画图工具、观察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体现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身边的动植物,并简单介绍它们的特点。
(2)举例说明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3)描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 答案:(1)动植物特点介绍示例:蝴蝶——翅膀有花纹,会飞;蚂蚁——有六条腿,善于搬运食物。
(2)物质性质与变化示例:水——无色无味,能结冰、沸腾;纸——白色,可燃。
(3)地球自转与公转描述示例: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产生昼夜交替;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旋转,产生四季变化。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1)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周围的物体2. 观察与描述3. 比较与排序4. 动物的特征5. 植物的特征6. 天气与季节二、教学目标1. 了解周围常见物体的名称和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学会观察与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学会比较与排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 认识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
5. 了解天气与季节的变化,提高学生的生活常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观察与描述、比较与排序、动物与植物的特征、天气与季节的变化。
难点:观察方法的运用、比较排序的规则、动物与植物特征的区分、天气与季节的变化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活动或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引入“周围的物体”一节时,让学生收集身边的物体,进行观察和描述。
2. 教学内容讲解:(1)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通过实例、图片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3. 例题讲解: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教学内容:以提纲形式呈现,突出重点和难点。
2. 例题:展示解题过程,强调解题方法。
3. 练习题:精选练习题,体现梯度。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周围物体,用画笔记录下来。
(2)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重量等,用排序的方式表示。
(3)描述一种动物或植物的特征。
(4)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
2. 答案:(1)学生观察记录的画。
(2)学生完成的排序图。
(3)学生描述的动物或植物特征。
(4)学生记录的天气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1)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教科版】2018年秋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套精品ppt教学课件
这些恐龙你会比较吗?
长度
高度
重量
谁比较厉害?比一比
爪子比较长的厉害 体型比较大的厉害 肌肉发达的厉害
谁的食量比较大?为什么?
跑得快的食量大,为什 么跑得快? 个
2.起点和终点
杭州市学军小学 杨海东
谁是我们班的跳远高手?
请两位小朋友来示范一下
怎么才能判断谁跳得远?
统一起点
同桌两位同学比比看。
1.我们知道的植物
芹菜
苏铁
香樟树
白萝卜
西红柿和胡萝卜
大蒜和辣椒
向日葵
动手画一画它们的变化吧。
向日葵为什么围着太阳转呢?
向日葵,又称向阳花,被人们誉为向往光明、充满希望之花。 清晨,它微笑迎接旭日东升;正午,它仰面直视中天之日;傍晚, 它默默凝望夕阳西下。 那么,向日葵为什么会随着太阳旋转呢?向日葵体内会产生一 种奇妙的生长素,这种物质主要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可以促使 植株长高长大,但就是不喜爱阳光。所以,向日葵茎端的生长素就 会从向光侧移向背光侧,从而在背光的一面聚集起来,它们促使背 光面长得特别快,而向阳的一面长得慢些。茎的两侧生长速度不同, 长的快的一侧会向着长得慢的一侧弯曲,于是植物就向着光源处转 动。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科学家对向日葵向阳现象的解释做 了新的补充。向日葵茎端生长区的两侧除存在生长素浓度的差异外, 还存在生长抑制物质浓度的差异。这种抑制物质叫作叶黄氧化素, 与生长素相反,它会抑制细胞伸长并且在向阳的一侧累积,从而造 成茎的两侧生长速度不同。因此,叶黄氧化素的分布不均也促使了 植物的向光旋转。
菊花的花有什么特点?
菊花的花有什么特点?
菊花的花有什么特点?
菊花的花有什么特点?
菊花的花有什么特点?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学期共18课时,主要涉及《科学》教科书第一册的五个单元。
分别是:1.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2.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3.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声音;4.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运动;5. 第五单元:我们周围的科学现象。
每个单元包含3课时,内容涉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科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周围物体和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科学概念,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科学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科书、PPT、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实验器材和教学材料,学生预习教科书。
2. 课堂导入:通过问题、情境、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 教学新课:教师根据教科书内容,用PPT展示,进行讲解和实验演示。
4. 课堂讨论: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5.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7.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实验手册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课后阅读:阅读教科书相关内容,了解科学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2)实验报告:完成实验手册的练习题,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思考题: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2. 作业答案:(2)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完成练习题。
(3)思考题: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家庭小实验或科学探究活动,拓展科学知识。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可读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可读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界的生物动物和植物的特点自我介绍:我是谁?2. 观察与描述用感官观察描述事物的特征3. 空气与水空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水的奥秘4. 天气与季节四季的变化天气的多样性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生物,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事物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让学生了解空气与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用感官观察事物,并进行准确描述;理解空气与水的重要性。
2. 教学重点:认识自然界生物的特点;观察与描述事物的能力;了解空气与水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故事、游戏、观察等形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使学生掌握知识点。
3.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启发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醒目、简洁,体现教学内容。
2. 内容:条理清晰,突出重点、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物或植物,描述其特征。
收集天气信息,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
2. 答案:动物或植物特征的描述:准确、生动。
天气记录:详细、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观察,深入了解自然界生物。
开展环保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用感官观察事物,并进行准确描述;理解空气与水的重要性。
2. 实践情景引入:以故事、游戏、观察等形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 作业设计:观察身边的动物或植物,描述其特征;收集天气信息,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
一、教学难点解析1. 用感官观察事物,并进行准确描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观察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精品教案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精品教案2018年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课堂、学习、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
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一年级上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如果说他们在幼儿阶段主要是通过“玩”来认识和了解科学的话,从现在起,他们进入的将是一门“课程”。
课程的含义是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设计,但绝不是说不再“有意思”,不再令人“感兴趣”,不再有孩子们的“个人看法”和“探索空间”。
恰恰相反,好的科学课应该是属于“儿童的科学”。
二、教材解读“什么是科学”“怎样做科学”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法也不应该教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之交融的探究活动逐渐体验和理解。
因此,一年级上册科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1.内容分析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植物”和“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组成。
其中“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比较与测量”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1)“植物”单元:这是小学一年级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它将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大门,掀开科学学习的第一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
选择植物作为科学学习的起点,是因为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
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
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的一面。
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重要导向。
(2)“比较与测量”单元: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
【部编】2018年新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Word版,26页)
第1课我们知道的植物【科学概念目标】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萝卜、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植物、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1.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页的大图,向学生提问:“图中哪些是植物?”学生会说树、草等。
2.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的植物”。
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些花和树的名称。
并提问:“这棵植物会不会开花?叶子是什么样子的?生长在哪里?”等。
3.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植物,让学生描述一下它的样子,以使学生认识更多的植物。
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记录,形成班级记录表,张贴在班级中。
二、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1.出示教科书第2页的图片,让学生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同时发现陆地上有植物,水中也有植物。
也可以问:“图上有多少种植物?”2.组织学生交流“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点”,以利于学生形成“植物”的概念,如“都有叶子,都是绿的,会开花,会长大”等。
教师将交流结果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
3.教师提问:“蝴蝶是植物吗?”让学生来说说判断的理由。
学生可能会说:“植物不会动,蝴蝶会飞;蝴蝶是动物”等。
这一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植物与动物的不同。
三、塑料花是植物吗?1.提问:“蝴蝶不是植物,那塑料花是植物吗?”2. 塑料花不是植物的理由是什么?3. 提供植物与塑料花的实物,让学生进行对比,在小组观察、交流。
4.学生可能会说塑料花不是“活”的。
从结果来说,植物有根、茎、叶,会生长,能繁殖后代,会死亡,同时它的生长需要水、空气、阳光、一定的温度条件(生长需要环境的支持)的,这与塑料花不会生长、不会死亡、长期保持一种形态是完全不同的。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第一单元:自然界的奥秘第1课:天空、大地和水的秘密第2课:大自然的颜色和形状第二单元:植物的世界第3课:各种各样的植物第4课:植物的生长2. 人与自然第三单元:我们生活的环境第5课:我们的家园第6课:生活中的科学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奥秘,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提高他们对植物、环境等方面的认识。
3.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描述能力。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 教学重点:认识自然界的奥秘,了解植物的生长。
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科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实物、模型等展示自然界奥秘的物品。
植物样本、种植工具等展示植物生长的物品。
2. 学具:彩色笔、画纸等绘画工具。
记录本、照相机等记录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图片、实物、模型等展示自然界奥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描述,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5. 互动环节: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成果,相互交流、学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自然界奥秘与植物生长2. 内容:天空、大地和水的秘密大自然的颜色和形状各种各样的植物植物的生长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了解我们的家园,发现生活中的科学。
2. 答案:学生根据观察、记录完成作业,教师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活动,深入了解自然界。
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可读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可读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界的生物动物和植物的特点生物的分类2. 观察与描述用感官观察描述事物的特征3. 天气与季节天气的认识四季的特点4. 玩具与游戏玩具的原理有趣的游戏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界生物的基本特点,学会对生物进行分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能用感官观察事物,并能准确描述事物的特征。
3. 让学生了解天气和季节的变化,关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观察与描述、天气与季节的变化。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现象的关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图片、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展示各种动植物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说说它们的特点。
2. 新课内容:(1)认识自然界的生物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了解动植物的特点。
学习生物分类,让学生学会对生物进行归类。
(2)观察与描述引导学生用感官观察事物,如摸、看、闻等。
学生尝试用语言描述事物的特征。
(3)天气与季节认识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雨天等。
了解四季的特点,通过观察、体验感受季节的变化。
(4)玩具与游戏探讨玩具的原理,如杠杆、齿轮等。
学生参与有趣的游戏,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3. 例题讲解:结合新课内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例如:观察一种植物,描述它的特征,并进行分类。
4. 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例如:观察周围的同学,描述他们的外貌特征。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特点与分类2. 观察与描述方法3. 天气与季节变化4. 玩具与游戏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动植物,描述它们的特征,并进行分类。
(2)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谈谈自己的感受。
2. 答案:(1)动植物特征描述及分类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
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2017年9月,国家恢复在1-2年级单独开设科学课程。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实践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
本教材依据教育部2017年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
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为辅线)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一年级科学设置两大单元,分别是“植物”和“比较与测量”。
“植物”单元下设:1.我们知道的植物2.观察一课植物3.观察叶4.这是谁的叶5.植物是“活”的吗6.校园里的植物7.科学阅读——我们离不开植物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
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
“比较与测量”单元下设:1.在观察中比较2.起点和终点3.用手来测量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6.做一个测量纸袋7.比较测量纸袋和尺子8.科学阅读——生活中的测量工具比较与测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能力,也是孩子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这一作为科学学习的基础当之无愧。
“四个板块”分别是聚焦、探索、研讨、拓展。
在充分体现科学特质的同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三、教学目标小学科学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在科学课上,引导学生学会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学会对观察对象的描述与记录,要懂得运用证据形成个人看法,懂得展示证据的重要,懂得与同伴合作和交流,让他们养成注意倾听和深入思考的习惯。
四、教学措施1.突出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
如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观察的有序性,及时记录的习惯,尊重事实和证据的意识,科学方法的渗透等。
教师不要在科学知识的难度和广度上多做文章。
2.教学方法上按照衔接幼儿园大班的教学方式,适当利用一些游戏,增加趣味性,注重实践性,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感性经验和直接感受。
3.在科学课堂上,加强观察、实验活动,开展在教师指导下的探究式教学。
同时,不只局限于科学学科的教学,要以科学为主线,综合语文、数学、艺术、技术等各学科的元素,为我所用,体现学科的综合性。
全册教材分析一指导思想积极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技教育应从娃娃抓起”的指示,适应“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引导少年儿童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培养少年儿童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少年儿童的科学素质,努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
注重突出科学、植物、比较、测量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
包括二个单元:植物、比较与测量。
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科技探究:知道科技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
对动植物、环境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
关心新事物与生活的联系。
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技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
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技课的兴趣,使学生在探究、科学价值观、科技知识二各方面得到发展。
三、教学措施:a)开展生动的科技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b)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c)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d)树立安全意识。
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四、潜能生培养措施: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结合科学课的特点。
潜能生主要表现在:1、对学科知识无学习兴趣;2、无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差;3、缺乏合作意识;4、实践能力不足。
针对这些情况,首先以生动的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供合作与参与的机会,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在自由分组中安排他们进入较好的组学习,并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帮助他们。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单元目标知识与技能:1、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很多植物都有根、茎、叶。
2、植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3、植物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需要水分、阳光,每个植物个体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4、植物会生长和死亡。
5、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过程与方法:1、能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
2、能用语言、图画描述和记录观察内容。
3、能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4、能种植一棵植物,并使其存活一段时间。
5、能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对植物产生研究兴趣。
对植物的生存需求形成一定的敏感性。
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养成参与、表达和倾听的良好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植物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体会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了解人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植物资源,懂得珍爱植物,认识到保护身边的植物很重要。
课时划分:第 1 课我们知道的植物(1课时)第 2 课观察一棵植物(1课时)第 3 课观察叶(1课时)第 4 课这是谁的叶(1课时)第 5 课植物是“活”的吗(1课时)第 6 课校园里的植物(1课时)教学重点:对于植物的特征,教师应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根、茎、叶等器官,知道这些器官是植物的主要器官,不同植物的器官也有差异,但都是植物生命体的组成部分,与植物能够“活”着有重要关系。
“种植和照顾植物”的活动贯穿整个单元,意图是让学生通过亲自种养植物,体会植物会生长,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阳光,为形成“植物是活的”的认识积累经验、提供证据。
但不要求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生命周期等内容。
教学难点: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时,要从单元整体认识各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以及评估标准,紧扣单元核心概念,把各课科学知识和探究方法整合为一条学习线索,设计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活动,在知识、方法、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等方面有效地保证课时内容的相对独立性和核心目标达成的层次性、完整性。
教学措施: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1.1我们知道的植物主备人:宋文建组长签字: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观察记录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种植一棵植物,观察并记录。
教学准备:塑料花,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植物、课件教法学法:观察法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过程:一、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1、仔细观察出示的图片,说说你发现了哪些植物?(草、树、花)2、谁来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植物?(1)它会不会开花?(2)叶子什么样子的?(3)生长在哪里?二、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1、出示教科书第2页的图片,让学生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种植物?2、合作探究: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点?教师进行记录:都有叶子,都是绿的,有些会开花,会长大……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
3、图中的蝴蝶是植物吗?说说你的理由。
三、塑料花是植物吗?1、你觉得塑料花是植物吗?2、全班交流塑料花不是植物的理由3、拿出塑料花和真花的实物,请大家对比一下他们的区别?4、植物是有生命的,有根茎叶,会生长,会死亡。
四、种一棵植物1、说说植物的生长需要些什么?如果让你来种一种植物你觉得需要做哪些准备?2、出示一些常见的植物,介绍种植的简单方法。
3、请大家打开“学生活动手册”第一课。
4、介绍活动手册的填写方法。
5、出示图片介绍填写中需要注意的内容。
五、小结作业布置:请在家长的配合下种一种植物,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第一周的填写。
板书设计:1、我们知道的植物草植物树根茎叶果实……花课后反思:1.2 我们知道的植物主备人:宋文建组长签字: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
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2、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3、自己动手画一棵植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研究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记录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教学难点: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教学准备:记录单,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一株植物、课件教法学法:观察法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过程:一、聚焦。
1、星期六,喜羊羊到一片树林里游玩。
这里的植物真多呀!(板书:植物)同学们,我们跟喜羊羊一起去看看吧!他看到了哪些植物你认识吗?2、这是一株什么植物呢?喜羊羊不认识,他可真着急呀!你们能帮帮他吗?(1)它会不会开花?(2)叶子什么样子的?(3)生长在哪里?二、观察一株植物1、选定一株绿萝,请大家仔细观察并说说看到的情况。
了解这株植物的结构:根、茎、叶2、观察植物的茎和叶。
(1)为了观察的更仔细,喜羊羊决定走近这株植物,仔细看看它的茎和叶。
走近了植物我们除了可以用眼睛观察,还可以用什么来观察?(在交流中板书:鼻子、手、同时强调要轻轻触摸)(2)请大家仔细观察茎和叶。
(3)交流观察到的信息。
全班交流并强调说的习惯和听的习惯三、画一株植物喜羊羊听了大家的观察交流。
觉得我们班的小朋友很厉害,他想:如果把这株植物画下来,再去问村长,村长肯定能认出这是什么植物。
怎么画呢?我们小赖看看科学记录单吧!1、教师示范科学记录单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