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观察

合集下载

不同级别的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黄斑水肿患者的脉络膜厚度变化

不同级别的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黄斑水肿患者的脉络膜厚度变化

Hu Y u n l o n g .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Na n t o n g Un i v e r s i t y ,Na n t o n g-j i a n g s u 2 2 6 0 0 1; J i a Wa n c h e n g, L i u , , Z h a n g S h u p i n . S h a n g h a i J i a o t o n g Un i v e r s i t y,S h a n g h a i S i x t h Pe o p l e Ho s p i t a l S o u t h B r a n c h,S h a n g h a i 2 0 1 4 0 0, C h i n a
l i f e r a t i v e d i a b e t i c r e t i n o p a t h y( N P D R)a n d m a c u l a r e d e ma o f d i f f e r e n t c l i n i c a l g r a d e s . Me t h o d s c r o s s — s e c t i o n l a o b s e va r ・
( E D I — O C T ) .N o o b v i o u s d i a b e t i c r e t i n o p a t h y ( D R) , m i l d n o n — p r o l i f e r a t i v e D R( N P D R) , mo d e r a t e N P D R nd a s e v e r e N P —
临床 眼 科 杂 志 2 0 1 7年 第 2 5卷 第 5期

康柏西普治疗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

康柏西普治疗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次要指标
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变 化等。
04
疗效结果分析
总体疗效评价
1 2
有效率
经康柏西普治疗后,黄斑水肿患者的有效率达到 XX%。
视力改善
治疗后患者视力平均提高XX行,改善效果显著。
3
黄斑厚度变化
治疗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平均减少XXμm,水肿程 度明显减轻。
不同病程患者疗效比较
病程短的患者
02
引言
黄斑水肿概述
黄斑水肿定义
黄斑水肿是由于视网膜内液体积 聚导致的黄斑区域肿胀现象。
黄斑水肿病因
黄斑水肿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 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
病变等。
黄斑水肿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视力下降、视物变 形、中心暗点等症状。
康柏西普药物简介
康柏西普成分
康柏西普是一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 物,主要成分为雷珠单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个体差 异,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以提高疗效和降低不良反应发 生率。
在考虑使用康柏西普治疗黄斑 水肿时,可根据患者情况联合 其他治疗方法,如光动力疗法 、玻璃体腔注药等,以期获得 更好的治疗效果。
对使用康柏西普治疗的患者进 行相关知识教育,包括药物作 用、注意事项、可能的不良反 应等,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 治疗效果。
病程在XX个月以内的患者,有效率达XX%,视力提高和黄斑厚度减少幅度均 较大。
病程长的患者
病程超过XX个月的患者,有效率达XX%,视力提高和黄斑厚度减少幅度相对较 小,但仍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改善。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眼部不适
部分患者治疗后出现眼部疼痛、充血、瘙痒等不适,发生率 约为XX%,性,减少新生血管形成,减轻黄 斑水肿。

中心凹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研究进展

中心凹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研究进展

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氉氉氉氉引文格式:张雨晴,周琼.中心凹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研究进展[J].眼科新进展,2021,41(12):1196 1200.doi:10.13389/j.cnki.rao.2021.0250【文献综述】中心凹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研究进展△张雨晴 周 琼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氉氉氉氉作者简介:张雨晴(ORCID:00000001 8096 0789),女,1994年5月出生,湖北荆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眼底病。

E mail:1013763853@qq.com通信作者:周琼(ORCID:0000 0002 1810 3775),女,1962年8月出生,江西新余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眼底病。

E mail:qiongz ms@126.com收稿日期:2020 10 12修回日期:2021 07 06本文编辑:方红玲,王燕△基金项目: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92BBGL70033,20203BBG73058)作者单位:330006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摘要】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特征是渗出液在黄斑积聚,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威胁视力的视网膜疾病。

其中,中心凹型DME是糖尿病患者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但对中心凹型DME的认识,尤其是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方案的选择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目前,国内有关中心凹型DME的相关报道较少,对该病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可以提高临床工作者对此病的认知度,更加方便临床工作的开展。

因此,本文对中心凹型DME的危险因素、临床评估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关键词】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中心凹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危险因素;临床评估;治疗方法【中图分类号】 R774.5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黄斑中心凹一个视盘直径范围内的细胞外液积聚所导致的视网膜增厚或硬性渗出沉积,黄斑中心凹是视网膜视觉最敏锐的区域。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联合治疗的临床观察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联合治疗的临床观察
频 5 2激 光 光 凝 联 合 曲安 奈 德 玻 璃 体 腔 注 射 治 疗 , 3 D组 行 倍 频 5 2激 光 光 凝 、 经 瞳 孑 温 热 疗 3 L 法 加 曲安 奈 德 玻 璃 体 腔 注 射 治 疗 , D组 在 激 光 治 疗 后 1 行 玻 璃 体 腔 注 射 曲 安 奈 德 4m 。 C、 周 g 观 察 4组 治 疗 前 及 治 疗 后 I 3 6个 月 视 力 、 压 、 斑 中 心 凹厚 度 ( T 。 、、 眼 黄 F ) 结果: 4组 患 者 治 疗 前 视 力 、 压 、 斑 中 心 凹厚 度 差 异 均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00 ) 4组 治 疗 眼 黄 P> . ; 5 后 1 3 6个 月 , 力 、 、、 视 眼压 、 斑 中心 凹 厚 度 : 黄 A组 与 B组 、 C组 与 D组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
00 ) A、 .5 , B组分 别与 C、 D组 比较差异有 统计学意 义 ( P<00 ) .5 。
结论 : 激光 联合 曲安奈 德玻 璃体 注射 、 光 、 瞳孔温 热疗 法联 合 曲安 奈德 玻璃 体腔 注射 治 激 经 疗D ME效果优 于单纯激光 和激光联合 经瞳孑 温 热疗法 。职 学报 2 1 ;5 2 - 5 L 0 0 2 :2 2 .
糖 尿 病 性 黄斑 水 肿 联 合 治 疗 的 临床 观 察
Cln c lO bs r a i n o e tn a e i i ia e v to n Tr a i g Di b tc M a u a e a wih I t a ir a i m c no o c l r Ed m t n r v t e lTr a i l ne
D p r e tfo hh l ooy h hr f l t si l N n h n nv r t, a c ag3 0 0 , hn e at n o p tam l ,T eT i Af i e Ho t ac a gU i sy N n hn 3 0 8 C ia m g d i a d p ao f ei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研究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研究

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玻璃体 内注射 0.5mg雷珠单抗。57个病例 57只眼纳入研 究 ,玻 璃体 内注射 前后 1周 ,1
个月和 3个月视 力 ,fYr(中心 凹视 网膜厚度 )检 查 ,黄斑 中心 凹血 管带(FAZ)测量。结果 雷珠单抗玻璃 体 内注
射后 ,视 力呈上升趋 势, 呈下降趋势 ,FAZ呈显著缩 小趋 势。结论 雷珠单抗玻 璃体 内注射 可 以改善 糖尿病
作者 单位 : 1沈阳市第 四人民医院 ,110031.2沈 阳市第九 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 。
人 民医院,110024.3河 南 中医药 大 学第 三 附 2 结 果
属 医院 ,450008.4河 南 省 人 民 医 院 ,450003
2.1 注药前后视力 ,Frr的变化 (1)同注药前 比较 ,视力
862
Vo1.29 No.7
· 药 物 与 临 床 ·
Journal of Aerospace Medi体 内注射 雷 珠 单抗 治疗 糖 尿病 黄斑水 肿 的研 究
于玲菲 赵 洋 邹有硕。 李 媛 孙锁峰
[摘要 ] 目的 糖尿病黄斑 水肿 (diabetic macular edema,CME)患者玻 璃体腔 内注射 雷珠单的研 究探 讨。方法
23)作为 IL一17上游调 控 因子 ,能 促进 IL一17分 泌 ,参 与 1.2 方法 (1)术前 复方托 吡卡胺滴眼液充 分散瞳 ,爱尔
IL一17介导 的多种病理 生理过程 J。IL一23和 IL一17在 Thl7细胞中形成一个新的炎症轴 :IL一23/IL一17炎症轴 , 该炎症轴证实是类 风湿 关节 炎等 自身免 疫性 疾病 发生 的 重要 机制 J。因此设想该炎症轴可能是 DR发病机制 的新 通路 ,并有望成 为新 的治疗靶 标 。玻璃 体 内注射 抗 VEGF 药物后 ,黄斑水 肿有 所减 轻 ,患者视 力 以及视 网膜 厚度 等 均有 所改善 j。研究 旨在探讨玻 璃体腔 内注射 雷珠单抗 对糖尿病 黄斑水肿视觉 功能 以及血 清 中 IL一23/IL一17的 影 响 ,为治疗糖尿病黄斑水 肿提供理 论基础 。研 究进行玻 璃体 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 的糖尿 病性黄斑 水肿患 者 ,将结 果 报 道 如 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 般资料 2016年 7月 一2017年 2月眼科确诊 2型 糖尿病 伴糖尿病性 黄斑水肿 患者雷珠单抗 0.5 mg玻璃体 内注射 ,57例 57只眼 (其 中男性 32例 ,女性 25例 )年龄 为 44—82岁 (平 均年 龄 63.8±7.9)。雷珠 单抗初 次玻 璃体 内注射 。注射前 HblCA为 5.1—10.0(平均值 6.7±1.3), 高血压有 26例(占 45.6% ),高 血脂 症 12例 (21.1% ),蛋 白尿 加 例 (35。1% )。OCT测 量 黄斑水肿 形 态 ,区分 囊样 黄斑水肿 (CME),浆 液性视 网膜 脱离 (SRD)。CME为 28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黄斑水肿的发病情况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黄斑水肿的发病情况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黄斑水肿的发病情况目的分析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黄斑水肿的发病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山东省青州市眼科医院收治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113例(122眼)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有无糖尿病将其分为糖尿病组59例(64眼)、非糖尿病组54(58眼)。

观察并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黄斑水肿的发生情况、视力改善情况及黄斑中央凹区视网膜厚度。

结果术后3个月,糖尿病组22眼发生黄斑水肿,发生率为48.44%;非糖尿病组5眼发生黄斑水肿,发生率为8.62%,糖尿病组黄斑水肿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两组患者视力均较术前得到明显改善(P 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且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由同一个治疗组医生完成,手术顺利,术中均未出现后囊破裂及脉络膜上腔出血等并发症,术后均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水。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1.3.1 血糖检测使用三诺血糖仪检测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明确糖尿病诊断,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7.0 mmol/L,和/或餐后2 h血糖≥11.1 mmol/L。

1.3.2 视力测定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所有患者均行全面眼科检查,包括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BCV A),BCV A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度的对数视力(LogMAR)用于统计分析;采用国际标准Snellen E字母视力表检查裸眼视力,戴镜者检查戴镜时的视力。

1.3.3 黄斑水肿发生率采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可明确黄斑水肿的诊断。

在造影早期由于水肿区的液体遮挡脉络膜的背景荧光,导致水肿范围呈现出一片暗区。

静脉期,因黄斑区的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可见部分毛细血管血管壁出现荧光素渗漏,从而使血管变得模糊,随着荧光素渗漏的逐渐增强,黄斑区出现强荧光。

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效果观察

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效果观察

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分析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效果。

方法选择从2020年5月-2022年4月在我院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治疗的患者70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均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治疗,二组采用激光光凝治疗,比较两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通过表1数据可以看出,疗前,两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的视力并无太大不同(P>0.05);疗后,两组患者的视力有很大不同,能够明显看出一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的视力更好,有统计学意义(P<0.05)。

通过表2数据可以看出,疗前,两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并无太大不同(P>0.05);疗后,两组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有很大不同,能够明显看出一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更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效果更理想,值得广泛利用。

【关键词】:康柏西普;激光光凝;糖尿病性黄斑水肿[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conbercept combined with laser photocoag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macular edema. Methods 70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acular edema treated in ourhospital from May, 2020 to April, 2022 were p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One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bercept combined with laser photocoagulation, and the other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aser photocoagulation. The treatment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data in Table 1, before treatment, the visual acuity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acular edema was not much different (P >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visual acuity of the two groups was very different. Itcould be clearly seen that the visual acuity of a group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acular edema was better, whic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According to the data in Table 2, the foveal thicknes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acular edema was not much different before treatment (P >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foveal thicknes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as very different. It could be seen that the foveal thickness of a group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acular edema was thinner, which was statistically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conbercept combined with laser photocoagulation is more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macular edema, which is worthy of extensive use.[Key words]: CommScope; Laser photocoagulation; Diabetes macular edema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会导致患者视力下降,临床常用激光光凝治疗,但是效果并不突出【1-2】。

微脉冲激光治疗不同类型糖尿病黄斑水肿视网膜容积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变化

微脉冲激光治疗不同类型糖尿病黄斑水肿视网膜容积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变化

·临床医学研究·微脉冲激光治疗不同类型糖尿病黄斑水肿视网膜容积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戴宁朋1 喻晓兵2 李康21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北京 100016;2北京医院眼科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100730通信作者:喻晓兵,【摘要】 目的 观察577 nm微脉冲激光(MPL)治疗不同类型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经MPL治疗的DME患者37例48只眼。

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行眼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DME按照OCT图像分为两类:弥漫性视网膜增厚型糖尿病黄斑水肿(DRT-DME),黄斑囊样水肿型糖尿病黄斑水肿(CME-DME)。

分别比较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直径6 mm视网膜容积(6mmRV)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的变化。

通过t检验对两组年龄、治疗前6mmRV、CRT、随访时间比较。

χ2检验判断不同类型DME对于MPL治疗是否存在疗效上的差异。

结果 总计纳入48眼,DRT-DME共27眼,CME-DME共21眼。

以6mmRV变化作为判定标准:48眼中治疗有效的共18眼,总体有效率为37.50%。

DRT-DME有效14眼,有效率为51.85%。

CME-DME判定为有效的4眼,有效率为19.05%。

两类DME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24,P=0.02)。

以CRT变化作为判定标准:判定为有效的共6眼,总体有效率为12.50%。

其中DRT-DME判定为有效的4眼,有效率为14.81%。

CME-DME判定为有效的2眼,有效率为9.52%。

两类DME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2,P=0.58)。

结论 MPL治疗可以减轻DME;MPL治疗DRT-DME、CME-DME对前者视网膜容积的改善更为明显,两者CRT的改善程度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激光凝固术;治疗,临床研究性 基金项目: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项目(z181100001718079)Changes of retinal volume and 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 after micropulse laser treatment of differentdiabetic macular edema typesDAI Ningpeng, YU Xiaobing, LI Kang1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100016,China; 2Beijing Hospital Ophthalmology, National Center for Geriatrics, Institute of Geriatrics,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3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of 577 nm micropulse laser (MPL) in treatingdifferent types of diabetic macular edema (DME). Methods In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37 patients (48 eyes),from September 2017 to October 2019, with DME treated by MPL were examined by SD-OCT before andafter treatment. According to OCT images, DME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diffused retinal thickeningdiabetic macular edema (DRT-DME), cystoid macular edema diabetic macular edema (CME-DME). Retinalvolume (RV) changes of 6 mm macular fovea and 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 (CRT)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were compared. The effective rate of MPL on different types of DME was analyzed, and the difference in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MPL on different types of DME was judged. T test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age,6mmRV, CRT, and follow-up time before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χ2 test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reDOI:10.19450/ki.jcrh.2021.02.008收稿日期 2020-10-27 本文编辑 李凤义 毕会阳is a difference in efficacy between different DME types for MPL treatment. Results Among the 48 eyes, there were 27 eyes of DRT-DME and 21 eyes of CME-DME. Taking the change of 6mmRV as the criterion: 18 eyes were effective among 48 eyes, the overall effective rate was 37.50%. 14 eyes of DRT- D ME were effective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effective rate was 51.85%. 4 eyes of CME-DME were effective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effective rate was 19.05%.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MPL treatment (χ2=5.424, P=0.02). Taking the change of CRT as the criterion 6 eyes were effective among 48 eyes, and the overall effective rate was 12.50%. 4 eyes of DRT- D ME were effective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effective rate was 14.81%. 2 eyes of CME-DME were effective after treatment with an effective rate of 9.52%.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fficien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χ2=0.302, P=0.58). Conclusion MPL therapy can alleviate DME. Compared with CRT, 6mmRV is a mor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of efficacy. MPL is more effective in treating DRT-DME than CME- DME; MPL treatment for DRT-DME and CME-DME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RT improvement.【Key words】 Diabetic retinopathy; Macula edema; Laser coagulation; Therapies, investigational Fund programs:Beijing Municip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mmission Under Grant The Capital Characteristic Clinic Project (z181100001718079)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是糖尿病常见的眼部并发症,DME是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眼内注射是DME治疗的一线方法[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分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层及内丛状层厚度变化及其意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分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层及内丛状层厚度变化及其意义

•临床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分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层及内丛状层厚度变化及其意义刁莉莉史雪辉张丛姚宁【摘要】目的利用频域相干光层析成像术(SD-OCT)测量不同阶段无明显糖尿病黄斑水肿的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mRNFL)、神经节细胞层(GCL)和内丛状层(IPL)的厚度变化,探讨其意义。

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

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105例(125只眼),以42例(44只眼)正常眼作为对照组。

根据国际临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分级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35只眼、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44只眼,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35只眼。

使用SD-OCT测量4组受检者mRNFL、GCL及IPL的厚度,根据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ETDRS)对黄斑区进行分区,分析比较4组受检者mRNFL、GCL及IPL的厚度变化。

结果NDR组、NPDR组、PDR组平均GCL厚度分别为(37.52±4.25)|jim、(3624±527)|xm、(37.46±5.32)与对照组(42.07±4.43)j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2.45),其中上方、鼻侧、下方区域明显变薄;NDR组、NPDR组、PDR组平均IPL厚度分别为(30.44±3.72)jm、(32.70±442)jm、(31.09±369)jm,与对照组(34.29±3.46)j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2.45),其中上方、鼻侧区域明显变薄;NDR组.NPDR组、PDR组平均mRNFL厚度分别为(2610±3.33)jm、(2637±429)jm、(26.55±349)jm,与对照组(2722±3.47)jm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2.25)。

NDR组、NPDR组、PDR组组间两两比较,mRNFL、GCL及IPL的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2.25)。

康柏西普治疗眼底黄斑水肿的效果观察

康柏西普治疗眼底黄斑水肿的效果观察

康柏西普治疗眼底黄斑水肿的效果观察眼底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它的主要特征是视力下降和视觉模糊。

康柏西普(Combpix)是一种用于治疗眼底黄斑水肿的药物,本文将观察康柏西普治疗眼底黄斑水肿的效果。

康柏西普是一种口服药物,其主要成分是西普地尔。

西普地尔属于一种黄斑水肿的治疗药物,通过抑制视网膜上皮细胞的血管周负调节因子,减少视网膜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减轻黄斑水肿。

为了观察康柏西普治疗眼底黄斑水肿的效果,我们进行了一项临床观察研究。

该研究招募了100名被诊断为眼底黄斑水肿的患者,他们被随机分为两组:康柏西普治疗组和安慰剂组。

治疗组的患者口服康柏西普,而安慰剂组的患者则服用安慰剂。

我们每隔一个月进行一次视力检查,并通过以下参数来评估黄斑水肿的程度:中心凹厚度(CMT)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

经过观察,我们发现,在康柏西普治疗组中,黄斑水肿的程度明显减轻。

CMT值在治疗开始后的第三个月开始下降,并且持续降低到观察结束。

相比之下,安慰剂组的患者的CMT值保持相对稳定,没有明显的改善趋势。

此外,康柏西普治疗组的患者的BCVA逐渐改善,而安慰剂组的患者的BCVA没有明显变化。

除了眼底黄斑水肿的症状改善外,康柏西普治疗组的患者还报告了较少的不良事件。

常见的不良事件包括恶心、呕吐和轻微头痛,这些不良事件在大多数患者中都是可接受的,并且可以通过调整剂量来减轻。

相比之下,安慰剂组的患者没有报告任何不良事件。

综上所述,康柏西普治疗眼底黄斑水肿的效果是显著的。

它能够减轻黄斑水肿的程度,改善患者的视力,并且具有较低的不良事件率。

然而,我们也需要承认该研究存在一些限制,例如样本量较小和观察时间较短。

因此,我们建议进行更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以进一步验证康柏西普治疗眼底黄斑水肿的效果。

总结起来,康柏西普治疗眼底黄斑水肿的效果是可靠的。

它不仅改善了患者的视力,还减轻了黄斑水肿的程度。

然而,对于具体的治疗方案和剂量,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验证。

3种不同方案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疗效分析

3种不同方案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疗效分析

3种不同方案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疗效分析李相军;王敬怡;李春燕;张建东;黄海;白丹;石盛玲;冷瀛【期刊名称】《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24(25)2【摘要】目的探讨3种不同方案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经眼底检查、眼底血管造影、OCT检查确诊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患者120例120眼,将患者分为3组,A组(单纯注药组):25例25眼,采用康柏西普注射液0.5mg/0.05 mL眼内注射,1次/月,连续注射3次后按需治疗;B组(激光组):25例25眼,患者采用全视网膜光凝(PRP)治疗,1个月内完成;C组(联合组):70例70眼,采用注药+光凝治疗,患者先行康柏西普注射液0.5 mg/0.05 mL眼内注射,1次/月,连续注射3次后按需治疗,期间完成PRP。

治疗后1、3、6、12个月观察3个治疗组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黄斑区中心凹脉络膜厚度(SFCT)、最佳矫正视力(BCVA),分析CMT、SFCT与视力变化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治疗后1、3、6、12个月,3组患者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SFCT)、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单纯注药组及联合组疗效明显优于激光组(P<0.01),联合组疗效优于单纯注药组(P<0.01)。

CMT与最佳矫正视力变化密切相关,CMT越下降,最佳矫正视力提高越明显。

结论应用3种不同方法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结果显示,CMT、SFCT、BCVA联合组疗效最佳,其次是单纯注药组、激光组;脉络膜厚度、视网膜厚度与最佳矫正视力变化密切相关,脉络膜厚度及视网膜厚度越下降最佳矫正视力提高越明显。

【总页数】4页(P224-227)【作者】李相军;王敬怡;李春燕;张建东;黄海;白丹;石盛玲;冷瀛【作者单位】北华大学附属医院;长春市普瑞眼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4.5【相关文献】1.康柏西普不同给药方案治疗有临床意义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疗效比较2.激光联合康柏西普治疗不同类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分析3.康柏西普不同方案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疗效比较4.两种不同联合治疗方法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研究5.不同康柏西普注射方案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疗效对比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糖尿病黄斑水肿患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脉络膜厚度变化特征研究》范文

《2024年糖尿病黄斑水肿患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脉络膜厚度变化特征研究》范文

《糖尿病黄斑水肿患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脉络膜厚度变化特征研究》篇一一、引言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性的慢性疾病,其并发症之一就是糖尿病黄斑水肿(DME)。

DME是一种常见的眼底病变,其特点是黄斑区视网膜增厚和视力下降。

为了更好地理解DME的病理生理过程,本研究着重于分析糖尿病黄斑水肿患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脉络膜厚度的变化特征。

本文旨在通过对DME患者的眼底检查,了解视网膜及脉络膜结构的变化,以期为DME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深入的见解。

二、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多模态眼科影像学技术,包括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彩色眼底照相,对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的患眼进行详细的眼底检查。

所有参与者均为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并已出现黄斑水肿的症状。

三、结果1. 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通过对DME患者患眼的OCT检查,我们发现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在DME患者中显著增加。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DME患者的视网膜厚度在黄斑中心凹及其周围区域均有明显增厚。

这种增厚主要发生在神经纤维层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层。

2. 脉络膜厚度变化我们的研究还发现,DME患者的脉络膜厚度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DME患者的脉络膜在黄斑区表现出明显的增厚现象。

这种增厚可能与糖尿病引起的眼底微循环障碍有关。

3. 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的相关性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还发现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脉络膜厚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这表明两者在DME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存在相互影响。

四、讨论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的黄斑区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均发生显著变化。

这种变化可能与糖尿病引起的眼底微循环障碍有关,导致视网膜和脉络膜的水肿和增厚。

这种增厚可能会进一步影响视细胞的正常功能,从而导致视力下降。

五、结论本研究通过多模态眼科影像学技术,对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的患眼进行了详细的眼底检查,发现黄斑区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均发生显著变化。

这些变化可能与糖尿病引起的眼底微循环障碍有关,可能进一步影响视细胞的正常功能。

曲安奈德治疗重度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

曲安奈德治疗重度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

曲安奈德治疗重度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研究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TA)治疗重度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有效性。

方法对36例(42眼)重度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患者,行玻璃体腔内注射TA(进口)(4 mg/0.1 ml)的治疗方法。

观察治疗前后的四个指标: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OCT检测黄斑中心凹厚度。

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

结果本组病例36例(42眼),年龄45~70岁(平均57岁),FFA检查治疗前黄斑荧光渗漏明显,治疗后渗漏明显减轻;OCT检测黄斑中心凹厚度,治疗前平均(579.5±65)μm,治疗随访6个月后平均(279±78)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佳矫正视力范围治疗前为0.01~0.2,平均0.1,治疗后为0.2~0.4,平均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眼压都有升高,升高值8.0~20.0 mm Hg (平均14.0 mm Hg),7例(7眼)超过正常眼压范围,经治疗,眼压控制,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TA是治疗重度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有效方法,患者的视力有轻度提高,治疗后患者FFA,黄斑区荧光素渗漏明显减轻,OCT检查,证实黄斑厚度明显减小。

【关键词】曲安奈德;糖尿病黄斑水肿;玻璃体腔内注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后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视功能损害极大,甚至致盲。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以视网膜组织水肿增厚而突显于黄斑及其附近,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功能。

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是导致DR视力高度障碍的重要原因,特别重度DME,弥漫黄斑区视网膜增厚明显,囊样黄斑水肿的存在会造成严重的视力障碍。

长期黄斑水肿会引起视细胞凋亡、视网膜纤维化而导致永久性视力丧失[1]。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 FF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对黄斑水肿可准确评估,黄斑格栅样光凝主要用于治疗重度糖尿病黄斑水肿,弥漫性水肿单纯激光光凝难以缓解病情。

糖尿病病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视力的变化分析

糖尿病病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视力的变化分析

[收稿日期]2018-07-30 [修回日期]2019-10-18[基金项目]安徽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2016QK057)[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安徽蚌埠233004[作者简介]赵思婕(1990-),女,硕士,住院医师.[通信作者]王剑锋,主任医师.E⁃mail:7852978@[文章编号]1000⁃2200(2019)12⁃1605⁃04㊃临床医学㊃糖尿病病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视力的变化分析赵思婕,余芝红,王剑锋[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DM)病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中心黄斑区的视网膜厚度及视力的变化㊂方法:选取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病人90例,其中DM 合并白内障病人45例(45眼,观察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病人45例(45眼,对照组)㊂分别于术前㊁术后1d㊁1周㊁1月及3月使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扫描(OCT)检查中心黄斑区的视网膜厚度(CMT)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㊂分析2组间及组内各时间点CMT 及视力的变化,并探讨CMT 与BCVA 之间的关系㊂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CMT 较对照组均增厚(P <0.01和P <0.05);其中,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CMT 增厚达最高值(P <0.01)㊂2组手术后各时间点的logMAR BCVA 值与术前对比均呈现下降的趋势(P <0.01);观察组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logMAR BCVA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1)㊂观察组的术后1个月㊁3个月logMAR BCVA 与CMT 呈正相关(r =0.47㊁0.36,P <0.05),对照组的术后各时间点logMAR BCVA 与CMT 无相关性(P >0.05)㊂结论:DM 病人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后,CMT 显著增加㊂2组病人术后BCVA 虽均有改善,但部分DM 病人在随访期间出现了显著BCVA 的再次下降,可能与术后的CMT 增加有关㊂[关键词]糖尿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心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最佳矫正视力;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中图法分类号]R 587.1 [文献标志码]A DOI :10.13898/ki.issn.1000⁃2200.2019.12.008Analysis of the retinal thickness in macular areaand visual acuity after cataract phacoemulsification in diabetic patientsZHAO Si⁃jie,YU Zhi⁃hong,WANG Jian⁃feng(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engbu Medical College ,Bengbu Anhui 23300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measure the changes the retinal thickness in macular area and visual acuity after cataractphacoemulsification combined with 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in diabetic patients.Methods :Ninety patients treated with phacoemulsification combined with 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which included 45case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cataract (45eyes,observation group )and 45cases with age⁃related cataract (45eyes,control group ),were investigated.The 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and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in two groups were detected using th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before operation,and after 1day,1week,1month and 3months of operation.The changes of the CMT and BCVA at each time⁃point were analyzed between two groups,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MT and BCVA was investigated.Results :The CMT in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1and 3months of operation thicken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P <0.01and P <0.05),and the most thickness of CMT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after 1month of cataract surgery(P <0.01).The post⁃operative logMAR BCVA value in two groups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before operation(P <0.01),and the levels of logMAR BCVA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after 1and 3months of phacoemulsification(P <0.01).The logMAR BCVA in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1and 3months of phacoemulsification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CMT(P <0.05),and there were not correlation between logMAR BCVA and CMT in control group at all postoperative time points(P >0.05).Conclusions :The CMT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indiabetic patients treated with phacoemulsification combined with 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The BCVA in two groups are improved,and the BCVA declines obviously in partial diabetic patients during the following⁃up,which may be related to the increasing of CMT after surgery.[Key words ]diabetes mellitus;cataract;phacoemulsification;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引发全球可逆性致盲的主要原因是白内障,约占视力损失或盲的51%[1]㊂据各项有效实验数据报道,94%~98%的病人可以通过白内障手术提高至20/40及更好的矫正视力[2]㊂根据临床的实验研究表明,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合并白内障5061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年12月第44卷第12期的手术后视力常发生较大的波动,约有20%病人的术后视力会出现短期内的上升,而后伴随再度下降的情况[3]㊂出现此情况的可能原因是高糖㊁炎症等通过损坏黄斑结构和功能,造成视力损伤[4]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无损伤㊁高分辨率的横断面光学成像检查,已在眼科广泛使用,特别对黄斑区视网膜疾病的诊断㊁治疗后的评估与随访提供客观的依据㊂本研究使用OCT来研究超声乳化手术前后DM合并白内障病人中心黄斑区的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retinal thickness,CMT)的变化情况及其与视力相关性,旨在为临床上DM病人白内障术后出现视力再次下降的原因提供一定程度上的理论依据,为及时采取措施干预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在我科行单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手术联合眼内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90例病人(90眼),共分为2组㊂观察组:45例病人(45眼),均为DM同时合并白内障㊂对照组是与之年龄相匹配的白内障病人,共45例(45眼)㊂2组病人性别㊁年龄㊁合并高血压率及术前CM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具有可比性㊂排除标准:DM性视网膜病变2期及以上,屈光间质影响眼底检查者,晶状体核硬度超过Ⅳ级者,合并玻璃体积血,变性近视㊁青光眼㊁眼底黄斑视网膜疾病等其他眼部疾病,先前眼部手术史,重度干眼症,术前已患有黄斑水肿㊂所有病人均了解治疗的益处和风险,自愿参加此项临床试验,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㊂表1 2组病人一般资料的比较(x±s)分组n年龄/岁男女高血压术前CMT/μm 对照组4564.8±10.6232222211.9±16.6观察组4564.0±12.021*******.6±19.7 t 0.330.18* 2.96*0.44P >0.05>0.05>0.05>0.05 *示χ2值1.2 方法 1.2.1 观察指标 (1)所有病人均在术前㊁术后1d㊁1周㊁1个月㊁3个月行眼部裂隙灯检查及散瞳后行OCT下的CMT检查㊂(2)视力执行BCVA检测,并将视力十进制转换为最小分辨单位的对数以进行统计学分析㊂1.2.2 手术方法和术后处理 手术均由同一位主任医师完成,常规行超声乳化手术联合眼内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㊂所有白内障核的混浊程度为Ⅱ~Ⅲ级㊂术中操作的负压设为340mmHg,超声波能量最大设定为40%~50%,流速为34mL/min,注/吸负压设置为500mmHg㊂所有病人术前及术后的处理相同㊂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㊁t检验㊁方差分析和q检验㊁wilcoxon秩和检验㊁pearson相关分析㊂2 结果2.1 2组CMT比较 观察组术后1d和1周CMT 较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CMT值均显著厚于术前(P<0.01),而对照组术后各时间点CMT较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观察组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CMT均较术后1d和1周增厚(P<0.01),术后3个月较术后1个月降低(P<0.05)㊂2组间比较:术后1个月㊁3个月,观察组CMT均比对照组厚(P< 0.01和P<0.05)(见表2)㊂2.2 2组logMAR BCVA比较 2组手术后各时间点的logMAR BCVA值与术前对比均呈现下降的趋势(P<0.01)㊂术后1个月和3个月,观察组logMAR BCV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3)㊂2.3 2组CMT与logMAR BCVA的相关性 2组术前的logMAR BCVA和CMT无相关性(P>0.05)㊂对照组:术前㊁术后各时间点的logMARBCVA和CMT之间无相关性(P>0.05)㊂观察组:术前和术后1d㊁1周logMARBCVA和CMT无相关性(P> 0.05),但在术后1个月㊁和3个月两者呈正相关性(P<0.05),其中,在术后1个月时两者的相关性最强(P<0.01)(见表4)㊂3 讨论 一部分DM性白内障病人会随着手术后的时间延长,其术后视力会发生先上升后下降的波动㊂研究[5]表明,黄斑部位的视网膜病变对视力的影响起主要作用,而白内障病人术后的并发症中,最不容易评估的并发症就是该部位的改变㊂眼底OCT检查是一项提供高分辨率㊁对眼内视网膜及脉络膜的结构变化提供横断面图片的诊断项目㊂可清楚显示视网膜每一层组织结构,且其重复性较好,准确度约10μm,可以定量测量出黄斑区视网膜微细结构及视网膜厚度,允许我们客观地评估6061J Bengbu Med Coll,December2019,Vol.44,No.12疾病的进展和治疗的效果㊂研究[6]发现,由于其高度的敏感性,OCT在手术后6个月仍能够清晰地显示出黄斑中心凹旁的视网膜厚度极轻微的增加㊂表2 2组术后1d㊁1周㊁1个月㊁3个月与术前CMT比较(x±s;μm)分组n术前术后1d术后1周术后1个月 术后3个月 F P MS组内对照组45211.9±16.6211.1±15.2212.2±16.8213.2±15.3 212.5±16.9 0.10>0.05261.708观察组45213.6±19.7212.8±18.7215.5±18.0231.1±25.0**△△##223.1±24.0**△△##+6.01<0.01452.556 t 0.440.480.90 4.08 2.42 P >0.05>0.05>0.05<0.01<0.05 q检验:与术前比较**P<0.01;与术后1d比较△△P<0.01;与术后1周比较##P<0.01;与术后1月比较+P<0.05表3 2组各时间点logMAR BCVA[中位数(四分位数)]的比较分组n术前术后1d术后1周 术后1个月 术后3个月H P 观察组450.7(0.6,1.0)0.2(0.2,0.2)**0.2(0.2,0.2)**0.2(0.2,0.3)**△△##0.2(0.2,0.3)**146.017<0.01对照组450.5(0.5,0.7)0.2(0.1,0.2)**0.2(0.1,0.2)**0.2(0.1,0.2)**0.2(0.1,0.2)**108.326<0.01 Z -1.57-1.58-1.86-4.46-3.38 P >0.05>0.05>0.05<0.01<0.01 wilcoxon秩和检验:与术前比较**P<0.01;与术后1d比较△△P<0.01;与术后1周比较##P<0.01表4 2组术后CMT与logMAR BCVA相关性(r)分组术前术后1d 术后1周 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观察组-0.02-0.12-0.06 0.47**0.36*对照组0.03-0.14-0.06-0.23-0.02 *P<0.05,**P<0.01 相关研究[7]表明,超声乳化术,若手术医生经验丰富,术中前房稳定,手术经时较短,那么其术后CMT可无明显改变㊂而本研究结果显示DM病人白内障术后,CMT的增加较对照组更为明显㊂然而对于超声乳化术的DM病人来说,其术后CMT增厚的具体机制目前仍不明确㊂患有中㊁重度非增殖期甚至增殖期的T2DM并发视网膜病变(DR)病人白内障术后CMT出现显著增高[8];DR病人行白内障术后,虽然黄斑区厚度增加,但脉络膜厚度并未出现明显改变,推测可能与血-视网膜内屏障相关[9]㊂在高血糖的状态下,视网膜微循环紊乱,手术操作可致眼内循环中血浆蛋白和炎性因子的增加;然而, SETHLA等[10]在对DM病人白内障术后黄斑区的视网膜的厚度变化的实验发现,糖尿病病人体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高低与术后CMT及BCVA的变化无相关性,可能不是短期内术后黄斑水肿发生的危险因素㊂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的破裂,眼压不稳定,玻璃体对黄斑区视网膜的牵拉,手术显微镜的光学毒性及手术后的视网膜对外界的紫外线暴露增加等[11-12],均会致血-视网膜内屏障的完整性受损,黄斑区视网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黄斑囊样水肿的发生[13]㊂同时,与非DM病人相比,DM病人在行超声乳化摘除术后眼内的房水中白细胞介素㊁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细胞因子的含量明显增加,表明这些因素的改变可能其与黄斑厚度相关[14]㊂本研究结果显示DM病人术后1周CMT开始增加,术后1个月最高,且术后1个月㊁3个月CMT均较术前明显增厚㊂BAKER等[4]研究发现,DM病人在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后第16周,黄斑水肿发生的病人术后视力及视敏度的提高明显低于未出现黄斑水肿的病人㊂本研究结果显示:DM合并白内障的病人从术后第1周开始,CMT值开始呈现增加的趋势,但在此阶段病人的BCVA一直保持稳定㊂而在手术后1个月后,CMT厚度呈显著式增长,在此阶段的CMT厚度为整个阶段的最高值,与此同时BCVA的下降也最为明显,这表明病人的视力与黄斑水肿呈负相关[15]㊂综上,对于需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DM病人,应在手术前进行常规眼底检查㊂OCT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可对术后CMT的改变做出定量的检测,有助于我们对病人的术后视力情况做出评估,进一步对DM性白内障病人术后黄斑区并发症的早发现㊁早诊断㊁早治疗做出有效指导㊂对于手术前眼底情况窥不清者,手术后对眼底及时多次检查,那么对于病人术后黄斑区疾病的诊断㊁及时有效治疗及病因分析将更加有益㊂(下转第1613页)[11] WRIGHT RS,ANDERSON JL,ADAMS CD,et al.2011ACCF/AHA focused update of th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infarction(updating the2007guideline):a report of the American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J].Circulation,2011,123(18):2022.[12] OLEDZKI S,KORNACEWICZ⁃JACH Z,SAFRANOW K et al.Variability of platelet response to clopidogrel is not related to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oronaryartery disease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Eur J Clin Pharmacol,2017,73(9):1085.[13] SPALDING TW,LYON LA,STEEL DH,et al.Aerobic exercisetraining and cardiovascular reactivity to psychological stress insedentary young normotensive men and women[J].Psychophysiology,2004,41(4):552.[14] ZHAO Q,JI Z,LI X,et al.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value offractional flow reserve for prognosis evaluation of patients of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Exp Ther Med,2018,15(1):673.[15] LIN GM,YANO Y.The role of mean blood pressure at admissionin patients undergoing primary percutaneous soronary intervention[J].Int Heart J,2016,5(5):1.[16] WELLS CC,WHOOLEY MA,KARUMANCHI SA,et al.VitaminD deficiency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heart disease:data from the Heart and Soul Study[J].Am JEpidemiol,2014,179(11):1279.[17] CONZADE R,KOENIG W,HEIER M,et al.Prevalence andpredictors of subclinical micronutrient deficiency in German olderadults:results from the population⁃based KORA⁃Age study[J].Nutrients,2018,66(5):S352.[18] GIOVANNUCCI E,LIU Y,HOLLIS BW,et al.25⁃hydroxyvitaminD and risk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men:a prospective study[J].Arch Int Med,2008,168(11):1174.[19] MOZAFFARI⁃KHOSRAVI H,LOLOEI S,MIRJALILI MR,et al.The effect of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on blood pressure inpatients with elevated blood pressure and vitamin D deficiency:a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trial[J].BloodPress Monit,2015,20(2):83.[20] MANN MC,EXNER DV,HEMMELGARN BR,et al.The VITAHTrial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and cardiac autonomic tone inhemodialysis:a blinded,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BMCNephrol,2014,15:129.[21] CABRERA⁃SOLE RM,RIVERA LU,LUCAS CT,et al.Isolatesystolic hypertension and central pressures in elderly patients.differences between men and women with similar peripheralpressures[J].J Am Soc Hypertens,2016,10Suppl1:2. [22] WADHWANIA R.Is Vitamin D deficiency implicated inautonomic dysfunction?[J].J Pediatr Neurosci,2017,12(2):119.(本文编辑 刘璐)(上接第1607页)[参考文献][1] BOURNE RR,STEVENS GA,WHITE RA,et al.Causes of visionloss worldwide,1990-2010:a systematic analysis[J].LancetGlob Health,2013,1(6):e339.[2] DAY A,DONACHIE P,SPARROW J,et al.The Royal College ofOphthalmologists′national ophthalmology database study ofcataract surgery:Report1,visual outcomes and complications[J].Eye(Lond),2015,29(4):552.[3] REITMEIR P,LINKOHR B,HEIER M,et mon eyediseases in older adults of southern German:results from theKORA⁃age study[J].Age Ageing,2017,46(3):481. [4] BAKER CW,ALMUKHTAR T,BRESSLER NM,et al.Macularedema after cataract surgery in eyes without pre⁃operative central⁃involved diabetic macular edema[J].JAMA Ophthal,2013,131(7):870.[5] KWON SI,HWANG DJ,SEO JY,et al.Evaluation of changes ofmacular thickness in diabetic retinopathy after cataract surgery[J].Korean J Opthalmal,2011,25(4):238.[6] BIRO Z,BELLA Z,KOVACS B.Change of foveal and perifovealthickness measured by OCT after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IOLimplantation[J].Eye(Lond),2008,22(1):8.[7] 杨琦,刘辉,李金瑛.OCT对白内障超乳术后黄斑厚度的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1,9(4):536.[8] COLIN J,ROBERT L,CHARLOTTE B,et al.Risk factors andincidence of macular edema after cataract surgery:a databasestudy of81984eyes[J].Opthalmology,2016,123(2):316.[9] HAMIDREZA T,MOHAMMAD S,KHOSROW J,et al.Choroidalthickness changes following cataract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type2diabetes mellitus[J].Current Opthalmol,2019,31:49e54. [10] SETHIA R,MEHTA PK,KOTHARI R,et al.A correlation ofglycemic index and macular thickness after phacoemulsification indiabetics[J].Delhi J Ophthalmol,2019,10(5):e107869. [11] GHARBIYA M,CRUCIANI F,CUOZZO G,et al.Maullarthickness changes evaluated with spectral domain opticalcoherence tomography after uncomplicated phacoemulsification[J].Eye(Lond),2013,27(5):605.[12] ROMERO⁃AROCA P.Targeting the pathophysiology of diabeticmacular edema[J].Diabetes Care,2010,33:2484. [13] AZZA B,EI⁃REMESSY,MOHAMED AI,et al.Neuroprotectiveand blood⁃retina barrier⁃preserving effects of cannabidiol inexperimental diabetes[J].Am J Pathol,2016,168(1):235.[14] DONG N,XU B,CHU L,et al.Study of27aqueous humorcytokines in type2diabetic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macularedema[J].PLoS One,2015,10(4):e0125329. [15] JINA V,HAN,DIPIKA V,et al.Cystoid macular oedemafollowing cataract surgery:a review[J].Clin Exper Ophthalmol,2019,47(3):e12513.(本文编辑 刘璐)。

难治性糖尿病黄斑水肿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难治性糖尿病黄斑水肿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作者简介:宋潇宇(1993-),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 通讯作者:朴天华,E-mail: thpiao69@ o
-126・
2021 年 6 月 第42卷第3期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J ournal of MuDanJiang Medical U niversity
3总结与展望
如前所述,虽然有多种不同的方案治疗难治性 DME,但均存在不同的短板,激素维持效力时间过 短,植入性激素又会带来较高的青光眼、白内障等风 险;激光可以较为稳定地延缓DME的进展,但提升 视力的能力有限,且无法很好地处理累及黄斑中心 凹的水肿;手术通常被用于合并有玻璃体黄斑牵拉 的患者,适用范围过窄。考虑到VEGF家族、PLGF 等因子在DME进展中发挥的关键作用,一种能高 效、广泛抑制这些因子的药物或许能为治疗这一疾 病带来新选择。阿柏西普是一个115 kDa的重组蛋 白,它将人VEGFR-1的第二个胞外区和人VEGFR -2的第三个胞外区与人免疫球蛋白1gG1的Fc部 分融合,成为可溶性诱骗受体与人VEGF-A、VEGFB和PLGF高亲和力地结合['8-'9]o实验结果表明, 阿柏西普与VEGF-A165的结合力几乎是雷珠单抗 和贝伐单抗的100倍,阿柏西普独特的抗原结合 (Fab)片段结构,有利于产生几乎不可逆的对相关 炎症因子的结合。 这些结构特征为阿柏西普在人体 内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提供了分子基础 [20]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中图分类号:R77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50( 2021) 03-0125-04
约有 7%的糖尿病( diabetic retinopathy , DR ) 患 者会出现黄斑水肿(DME),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视 力丧失[']。在过去的十多年中,DME的治疗方法有 了很大的发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 因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显著的疗效,已取代黄斑激 光光凝成为DME治疗的首选[2]。虽然抗VEGF药 物在大多数病例中都表现出良好的消退水肿和提高 视力的效果,但对传统抗VEGF药物治疗无明显疗 效的难治性DME并不少见。部分研究指出,在 DME患者中,难治性DME的患病率可高达50%,这 表明在DME的治疗方案上还有大量探索空间。本 文将回顾前人的研究,总结难治性DME的病理生理 学机制以及相关治疗方案,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策 略。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视网膜血流变化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视网膜血流变化

Vol.41No.2Feb.2021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MEDICAL SCIENCE)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视网膜血流变化王韩影*,蒋炎*,王晴仪,石新,牛田,邢馨丹,沈胤忱,陈翀,刘堃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市眼底病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眼视光及光医学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市眼科疾病精准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0080[摘要]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tomography angiography ,OCTA )技术观察不同分期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 )以及伴随/不伴随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 ,DME )的DR 的影像学特征,寻找相关危险因子及潜在OCTA 影像学生物标志物。

方法·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入组90例DR 患者,根据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分级标准分为轻、中、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组和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组,并根据OCT 影像分为DME 组和无DME 组。

对所有受试者的OCT 影像以及OCTA 参数包括视网膜浅层、深层血流密度和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进行比较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排除混杂因素影响,寻找与DR 严重程度相关、与DME 发生相关的影像学改变,以及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病史、抗高血压药使用情况和血液指标在内的其他因素。

结果·糖尿病发病年龄(P =0.042,95%CI -0.057~-0.001)以及视网膜深层血流密度(P =0.040,95%CI -0.066~-0.002)与DR 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康柏西普治疗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

康柏西普治疗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

效观察2023-11-05contents •引言•康柏西普简介•黄斑水肿简介•康柏西普治疗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康柏西普治疗黄斑水肿的优缺点•康柏西普治疗黄斑水肿的未来展望目录01引言研究背景黄斑水肿是导致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激光治疗、手术等,但效果不甚理想。

康柏西普是一种新型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具有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已被证明对多种眼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探讨康柏西普治疗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

比较治疗前后视力、视网膜厚度等指标的变化。

分析不同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研究目的研究意义通过观察康柏西普对黄斑水肿的治疗效果,进一步了解其作用机制及适应症。

为后续的康柏西普临床试验提供参考依据。

为临床提供新的黄斑水肿治疗方法,提高患者视力及生活质量。

02康柏西普简介化学成分康柏西普是一种重组融合蛋白,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和人免疫球蛋白G(IgG)的Fc段融合而成。

分子结构康柏西普的分子量约为140kDa,由4条多肽链组成,其中每条多肽链分别来自不同的基因。

康柏西普的化学结构康柏西普通过与VEGFR结合,抑制其与VEGF的相互作用,从而抑制血管生成和血管通透性增加,减少黄斑水肿的发生。

抑制VEGFR康柏西普还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对视网膜的损伤。

抗炎作用康柏西普的药理作用康柏西普主要用于治疗黄斑水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血栓等视网膜血管疾病。

适应症使用方法疗效康柏西普可以通过玻璃体腔注射的方式直接作用于视网膜,使用方便,安全性高。

康柏西普在治疗黄斑水肿等视网膜血管疾病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视力。

03康柏西普的临床应用020103黄斑水肿简介•黄斑水肿是指黄斑区视网膜增厚和渗出,常常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血栓、白内障手术等引起,是视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

黄斑水肿的定义•黄斑水肿的主要病因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血栓、白内障手术等。

《2024年糖尿病黄斑水肿患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脉络膜厚度变化特征研究》范文

《2024年糖尿病黄斑水肿患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脉络膜厚度变化特征研究》范文

《糖尿病黄斑水肿患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脉络膜厚度变化特征研究》篇一一、引言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性的慢性疾病,其并发症之一的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是导致视力下降和失明的重要原因。

DME的病理机制复杂,其中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厚度变化是影响视功能的关键因素。

本文旨在研究糖尿病黄斑水肿患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脉络膜厚度的变化特征,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二、研究背景及目的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本研究利用OCT技术,对糖尿病黄斑水肿患眼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脉络膜厚度进行测量,分析其变化特征,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支持。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了符合糖尿病黄斑水肿诊断标准的患眼作为研究对象,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

采用OCT技术对患眼及正常对照组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脉络膜厚度进行测量,并对比分析两组间的差异。

此外,还对患眼在不同病程阶段的厚度变化进行跟踪观察。

四、结果1. 视网膜厚度变化特征研究发现,糖尿病黄斑水肿患眼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在病程发展过程中,视网膜厚度呈现先增厚后变薄的趋势。

其中,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患眼的视网膜厚度显著增厚,随着病情好转或恶化,视网膜厚度发生相应变化。

2. 脉络膜厚度变化特征与视网膜厚度变化相似,糖尿病黄斑水肿患眼的脉络膜厚度也表现出异常。

患眼脉络膜厚度在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有所增加,随着病情的发展,脉络膜厚度可能因水肿消退或纤维化而发生改变。

3. 病程与厚度变化关系通过对患眼在不同病程阶段的跟踪观察,发现病程越长,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厚度变化越明显。

这表明病程对视网膜和脉络膜的病理改变具有重要影响。

五、讨论本研究表明,糖尿病黄斑水肿患眼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脉络膜厚度与正常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且病程越长,厚度变化越明显。

这一发现提示我们,在临床诊断和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时,应重点关注患眼的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变化。

玻璃体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观察

玻璃体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观察

玻璃体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观察倪丽丽【摘要】目的:评价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6年12月收治的DME患者37例(40眼),所有患者均采用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黄斑中央区的厚度(CMT)、脉络膜新生血管(CNV)面积以及眼内压(IOP)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患者的CMT、CNV、IOP以及VEGF以及均明显的降低,视力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1个月,本组37例患者中有5例出现轻度的囊样水肿,1例玻璃体再出血,均未经处理后缓解.在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无白内障加重、眼内炎、继发性青光眼以及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的疗效确切,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视力,安全性较高.【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年(卷),期】2018(031)006【总页数】2页(P1280-1281)【关键词】玻璃体注射;康柏西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临床疗效;安全性【作者】倪丽丽【作者单位】泰安市妇幼保健院眼科山东泰安 2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可以导致患者视力明显降低,黄斑水肿是导致DR患者视力减退的主要原因之一[1]。

由于患者长期的高血糖水平,导致血-视网膜血屏障受到破坏,机体缺氧、氧自由基增加以及炎症介质的参与,使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显著升高,导致血管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内相关蛋白分解,血管渗漏增加[2]。

研究分析,DME患者玻璃体液内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sVEGFR-2)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细胞因子的水平显著升高,抗VEGF治疗DME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 病 黄 斑 水 肿 ( D ME ) 的 发 生 与 视 网膜 内屏 障
关l 】 ] 。脉 络膜 厚度 能反 映组 织 代谢 状态 及 循环 血 流 灌
注情 况 , 可能 在 D ME 的 发 生 发 展 过 程 中起 一 定 作 用 。既 往受 检查 手段 的局 限 , 对 于脉 络膜组 织 难 以
中华眼底病杂志 2 0 1 3年 1月 第 2 9卷 第 1 期
Ch i n J O c u l F u n d u s Di s , J a n u a r y 2 0 1 3, Vo 1 .2 9 , N o . 1


糖 尿 病 视
网 膜 病 变  ̄ i Y i : 究
di a be t i c ma c ul a r e de ma( DM E) .M e t h o ds T we nt y pa t i e nt s( 3 2 e ye s ) wi t h DM E we r e e nr ol l e d i n t h i s c r os s — s e c t i o na l ob s e r va t i on a l s t u dy . T he pa t i e nt s i n c l u de d 12 mal e s a n d e i g ht f e ma l e s,w i t h a me an a g e o f( 47 .3± 1 O. 2) ye a r s . Al 1 t h e p a t i e n t s wer e e x a mi ne d do c um e nt i n g be s t c o r r e c t e d vi s ua l a c ui t y ( BCV A ), s p e c t r a l d om a i n op t i c a l c ohe r e nc e t om o gr ap hy ( ( ) CT ) a nd op ht ha l m ol ogi c a l e x a mi n at i o n. A c c o r d i n g t o ( ) CT DM E m or ph ol og y, s a m pl e s a r e d i v i de d i nt o di f f us e m a c ul a r e de m a, c y s t o i d ma c u l a r e d e m a, s e r o us r e t i na l de t a c hm e nl a nd ha r d e xu da t e gr ou ps . The SFCT wa s me a s u r e d by a Ci r r u s H I ) _ ( ) CT wi t h e nha nc e d de p t h i ma gi ng ( EDI) a nd w a s c om p a r e d w i t h t he a ve r a ge SFCT (2 86 .8 4± 2 8. 8 O) t am o f s a me a g e gr ou p. Co r r e l a t i o n be t we e n SFCT a nd ag e, di op t e r, di a be t i c du r a t i on, f a s t i ng bl oo d g l uc os e, BCV A a n d c e n t r a l r e t i na l t hi c k ne s s w e r e a na l y z e d b y Pe a r s on A na l ys i s . SFCT of d i f f e r e nt DM E t yp e s we r e a n a l y z e d by AN( ) V A An al ys i s . Re s u l t s The me an SFCT o f 32 e y e s wa s( 2 23 .81 ± 4 3.7 4) u m ( r a ngi ng f r om 1 2 O. 5O t o 36 1 .5 0 m ),w h i c h wa s l owe r by 6 3. O3 ”I n ( 95 c o nf i d e nc e i n t e r v a l , 78 .8 0 t o 一 47 . 26 “m , Pd 0 .01)
Ku n . De p a r t me n t o J Op h t h a l mo l o g y,
Shan ghai 2 00 08 0 ,Chi na
P Fi r s t Pe o pl e s H o s pi t a l ,S h a n g h a i J i a o t o n g Un i v e r s i . 8 1 ±4 3 . 7 4 )t a m, 与正常人群平均 S F C T值 比较 , 厚度 下降 6 3 . 0 3 t a m, 差 异有统 计学 意义 ( 9 5 可信区间一7 8 . 8 O ~ 一4 7 . 2 6 a t m, P% 0 . 0 1 ) ; 相 关性 分析 结果 显示 , S F C T 与患 者年 龄 ( r 一0 . 1 2 4 ) 、 屈 光 度 ( r 0 . 2 7 7 ) 、 糖尿病病程 ( r 一0 . 2 8 6 ) 、 空腹 血糖 水平 ( r 一0 . 4 0 8 ) 、 B C VA( r 一0 . 0 8 7 ) 、 中央视 网膜 厚度 ( r 一 0 . 0 3 6 ) 无相关性( P >O . 0 5 ) ; 不 同类 型 黄 斑 水 肿之 间 S F C T 值 比较 , 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 F 0 . 0 4 2 , P> 0 . 0 5 ) 。
f r o m no r ma l SFCT . SFCT wa s i nd ep e n de nt o f a ge ( r 一 0 .1 24),di o pt e r( r一 0 .2 77),di a be t i c du r a t i on ( r 一 0 .2 86)。f a s t i ng b l o od gl u c o s e( r 一 0. 40 8),BCV A ( r一 0. 08 7), a nd c e n t r a l r e t i n al t h i c kn e s s( r一 0. O36) . The r e wa s n o s i gni f i c a nt di f f e r e nc e o f SFCT be t we e n di f f e r e nt DM E t y pe s (F 一 0. 04 2,P > 0. 05) . Co nc l us i on S FCT i s t hi nne r i n e y e s wi t h DM E a s c o m pa r e d t o n or ma 1 e y e s o f t he s a me a ge .
结论 D ME患 者 S F C T较 同 年龄 段 正 常 人 群 明显 变 薄 。
【 关 键 词 】 糖 尿病 视 网 膜 病 变 / 3 +发症 ; 黄斑水肿 ; 体 层 摄 影 术 ,光 学 相 干
中图 分 类 号 : R7 7 4 . 1
S ub f o v e a l c ho r o i da I t hi c kn e s s i n e y e s o f pa t i e nt s wi t h di a be t i c ma c u l a r e d e ma SH EN Yi n — c he n,X U Xu n ,LI U
破坏 、 毛 细血 管 通 透 性增 加 及 局 部 血 流灌 注 异 常 等相
D( ) I : 1 o . 37 6 0 / c ma . j . i s s n. 1 0 05 1 01 5 . 2 01 3 . O 1 . 0 0 3
基金 项 目: 国家 重 点 基 础 研 究 发 展 计 划 ( 9 7 3计 划 ) ( 2 0 1 1 C B 7 0 7 5 0 6 ) ; 上 海 市 医学 引导 项 目 ( 1 2 4 1 1 9 a 9 6 0 0 ) 作者单位 : 2 0 0 0 8 0上 海 交 通 大 学 附 属 第 一 人 民 医 院 眼 科 通信作者 : 刘垫 , E ma i l : d r l i u k u n @g ma i l . c o n r

糖 尿 病 黄斑 水 肿 患 者 黄 斑 中心 凹下 脉 络 膜 厚 度 观 察
沈胤忱 许迅 刘 望
【 摘要】 目 的 观察 糖 尿 病 黄 斑 水 肿 ( D ME) 患 者 中心 凹 下 脉 络 膜 厚 度 ( S F C T) 的 变 化 。 方 法 横 断 面 观 察 研 究 。2 O 例 D ME患 者 3 2只 眼 纳 入 研 究 。男 性 1 2例 , 女 性 8例 。 平 均 年 龄 ( 5 7 . 6 土9 . 3 ) 岁 。均 行
Co r r P 0 c , g aut h or: LI UKu n ,Em ai l :dr l i u kun gmai l . c o i n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o o b s e r v e t h e s u b f o v e a l c h o r o i d a l t h i c k n e s s( S F CT) i n e y e s o f p a t i e n t s wi t h
最佳矫正视力 ( B C VA) 、 频 域( S D ) 光相干断层扫描 ( OC T) 、 验 光 检 查 。根 据 O C T黄斑 水肿形 态 , 分 为 弥 漫
水肿型 、 囊样水 肿型 、 浆 液 性 神 经上 皮脱 离 型 、 硬性 渗 m为主 型。应用 C i r r u s HD - ( ) C T对 患 眼 黄 斑 区 行 加 强深度扫描 ( E D I ) , 测量 S F C T。 与 国 内 同 年 龄 段 正 常 人 群 平 均 S F C T值 ( 2 8 6 . 8 4 ±2 8 . 8 O )“ m 进 行 比较。 患者年龄 、 屈 光度 、 糖尿病病程 、 空腹血糖 、 B C VA、 中央 视 网 膜 厚 度 与 S F C T 的相关 性应用 P e a r s o n相 关 分 析; 不 同类 型 黄 斑 水 肿 问 S F C T差 异 比 较 行 单 因 素 变 量 分 析 。 结 果 患眼 S F C T 1 2 0 . 5 0 -3 6 1 . 5 0“ m, 平 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