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职教发展及启示
瑞士的双元制职业教育
卜
.\ 1
`
5
天
;
以 学徒身分 在 工 厂 或农场实习 劳动 段 5 一 4 天
,
近年 来 必 瑞上也开 办了高 级职业学校
’
,
让 学生更深入地掌握 一门技术 养本企 业所需的 人 才
。
同时也提高进入 平艺 大专的机会
, ,
。
职业 学 校大部分 由州政府 主 办
其专 业多为通 用 专业 ; 大企业也往往 自办 职业 学 校
, ,
,
,
一 部分优 秀 学 生也可升入 高 一 级的 技术 院 校 如 工艺 学 院或 职 业 专修 学 院 ( H
,
T
L )
。
瑞士 的 职业 技 术教育 实行双元 制
。
即 由学 校和 企 业合作共 同培养中
。
、
初 级技术 人 才
9
,
重视 实践 环节 和 技
充 分发挥生产 部 门 在职 业 技术教育中的作 用
18
分重视教育 该国 人 民举世 闻名的工艺水准和 它 所来用 的教育制度是分 不 开 的 瑞 士早在 全 民初等 义务 教 育
。
4 年就开始实行 7
,
学 生接受
9
。
年 强 制性 义 务教育 后
,
就开 始分流
,
。
由于 学校设有职业辅导
一 般学生上 初
中时 已 能确立今 后 的谋 生之 计 在分流计 划 指导 下
,
实 习 的 培训 费则 由企 业 和职业 联 合会 承担 学 生进入职业技术 学 校不需 要 入学考试
企 业 签 定合 同
:
。
,
学校 推荐
职业教育的国际比较及借鉴经验
职业教育的国际比较及借鉴经验职业教育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都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需求。
本文将对职业教育在国际上的比较情况进行探讨,并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以期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一、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德国的职业教育一直被世界各国所称道。
其成功之处在于其独特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这一模式将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在企业中进行实践操作。
这种紧密的学校与企业合作关系,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环境,提高就业竞争力。
借鉴德国的经验,我国可以加强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更多的实训基地,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给学生。
同时,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及时了解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使之更贴合实际。
二、瑞士的学徒制度瑞士的学徒制度是另一个值得借鉴的例子。
在瑞士,学生可以选择在学校和企业之间进行轮流培训,以获得更全面的职业教育。
学生在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后,会到企业中实习,亲身体验工作环境,并由企业导师进行指导。
这种学徒制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培养出更具实用性的人才。
我国可以借鉴瑞士的学徒制度,建立更多的学徒培训机构,提供更多的学徒岗位。
同时,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制定更具实践性的教学计划,培养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三、美国的职业技术学院美国的职业技术学院是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这些学院提供各种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涵盖了多个领域,如工程技术、医疗保健、酒店管理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并通过实践操作和实习经验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加大对职业技术学院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
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更多的实训基地,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给学生。
此外,还可以加强与国际职业技术学院的交流合作,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经验。
奥地利与瑞士职业教育及其启示
质 量 的 任 务 , 校 的 鉴 定 报 告 可 以 作 为 产 品 的 质 学 量 认 证 。先 进 的 设 备 条 件 使 学 校 可 以通 过 国 际 互 联 网络 与 世 界 其 他 先 进 国 家 的 同 行 进 行 信 息 交 流 , 而使 学 生 所 学 的 知 识 和 技 术 始 终 处 于 行 业 从
作 者 简 介 : 荣 凡 ( 9 4一) , 任 广 西 商 业 高 等 专科 学校 校 长 、 授 。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 等 教 育 管 卫 15 男 现 教 高
理 、 理 学等。 伦
1 8
维普资讯
对于技术性 专业 , 业学 校 主要采取 了“ 元 职 双 制 ” 式 , 生 在 学 习 理 论 的 同 时 , 以 在 工 厂 车 模 学 可
不 少 大 企 业 , 菲 利 普 等 大 公 司 都 将 本 公 司 的 先 如
职业教育及其启 示 , 以期借鉴 。
一
、
奥 地 利 的 职 业教 育
进 设 备 无偿 捐 赠 给 学 校 使 用 , 不 少 职 业 学 校 的 使 设 备 优 于一 般 企 业 , 此 不 少 职 业 学 校 成 为 行 业 因
S EPT. 0 2 02
奥 地 利 与 瑞 士 职 业 教 育 及 其 启 示
卫荣 凡
( 西商 业高 等 专科 学 校 。 宁 广 南 50 0 ) 3 0 3
[ 摘
要 ] 奥 地 利 的 职 业教 育 所 开 设 的 专 业 注 重 适 应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的 需要 , 业 界 大 力 支 持 并积 极 参 企
中的 技 术 龙 头 , 担 着 为 本 行 业 的 企 业 鉴 定 产 品 承
瑞士职业教育基本情况、教育模式、与德国职业教育的区别、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借鉴
瑞士职业教育基本情况、教育模式、与德国职业教育的区别、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借鉴一、瑞士国情介绍瑞士地处欧洲中部,是德国、法国和意大利文化的汇集地。
国土面积4.13万平方公里,人口750万(其中20%为外国人),现有26个州。
德语区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5%,国土的四分之三为山区,可耕地面积很少,除建筑石材、土石外,其他矿产均甚为缺乏,生产生活所需能源、工业原料主要依赖进口。
同时,瑞士又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实行自由经济政策。
机械制造、化工、医药、高档钟表、食品加工、纺织业是瑞士工业的主要支柱行业。
瑞士的旅游业十分发达,是仅次于机械制造和化工医药工业的第三大创汇行业,从业人员近16.7万。
瑞士的国际竞争力总排名多年来始终居于全球榜首,其“优异的创新能力”得益于瑞士对职业教育的极大重视。
2014年底,世界经济论坛上,瑞士的竞争力已经连续6年荣登榜首。
截至2012年年底,瑞士16~24岁人群中,只有6%没有接受教育、就业或培训,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成员国的平均数为12.6%。
在2020 年由世界知识产权局(WIPO)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瑞士名列榜首,这也是瑞士连续第十年名列该排名榜首。
一、瑞士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瑞士历来坚持职业教育的双元性与开放性,即学校与企业、教育与职业的合作。
在职业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估中,都有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
瑞士没有国家一级的联邦教育部,26个州各设州级教育管理机构,联邦政府只有原则立法权,发挥最基本的协调作用,而实施则由各州根据具体情况完成。
州政府在教育领域享有自主权和教育立法权。
职业教育由联邦、各州及行业协会共同参与。
瑞士教育结构的主要特点体现为: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消除了文盲;普通高中所占比重小,中等职业教育比重大;初中、高中毕业生两次分流;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均衡发展。
瑞士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特点及其启示
资 金 用 于 高 职 教 育 培 训 的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 作 自 运
的 “ 元 学 习 模 式 ” 双 。
育 的 调 控 依 然 被 高 度 集 中在 联 邦 政 府 手 中 。 瑞 士 联邦 2 o o 1年 的 公 共 教 育 支 出 占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的 59 , 占 整 个 公 共 财 政 开 支 的 1 % , .% 8 也
应 用 科 技 大 学 与 职 业 教 育 有 着 较 强 的 关联 性 , 要集 中在 工程 、 业 管理 、 会 工作 及 艺术 主 商 社 等 领 域 , 供 三 年 制 的 学 士 教 育 课 程 , 不 断 增 提 并 加 硕 士 教 育 课 程 。 此 外 , 师 培 训 学 院 的 主 要 职 教 责 是 为 幼 儿 园 、 学 和初 中 培 养教 师 , 有 些地 小 在 方 .应 用 科 技 大 学 或 学 术 性 大 学 也 承 担 这 个 任 务 。 除 大 学 体 系 外 , 存 在 几 种 以 职 业 学 习 为 导 还 向 、更 加 注 重 职 业 训 练 的 继 续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 提 供 两 年 全 日制 或 三 年 业 余 课 程 的 学 习 。 有 大 量 还
的 政 治 和 财 政 自主 权 . 务 教 育 和 高 等 教 育 管 理 义 的 大 部 分 决 策 权 掌 握 在 各 州 政 府 手 中 , 职 业 教 而
级 职 业 技 能 培 训 见 长 。一 些 综 合 大 学 和 联 邦 技 术
学 院 已 经 引 进 了 可 以 授 予 学 士 学 位 和 硕 士 学 位
维普资讯
’ _ 堕 #_咩 _ ■ 蓉 曼
瑞士职业教育体系、管理体制及其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领域的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线,逐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而我国职业教育领域改革起步晚,以计划经济为服务对象的职业教育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人才需求,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建立劳动力市场导向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势在必行。
本文对瑞士的职教体系和管理体制进行剖析,揭示了瑞士经验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一、瑞士职业教育体系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现代工业从来不把某一生产过程的现存形式看成和当作最后的形式。
因此,现代工业的技术基础是革命的,而所有以往的生产方式的技术基础本质上是保守的。
现代工业通过机器、化学过程和其他方法,使工人的职能和劳动过程的社会结合不断地随着生产的技术基础发生变革。
这样,它也同样不断地使社会内部的分工发生革命,不断地把大量资本和大批工人从一个生产部门投到另一个生产部门。
因此,大工业的本性决定了劳动的变换、职能的更动和工人的全面流动性。
”①也就是说,技术进步是资本获取超额剩余价值的主要手段,技术的变化制约着劳动的变换。
“大工业还使下面这一点成为生死攸关的问题,用适应于不断变动的劳动需求而可以随意支配的人员,来代替那些适应于资本的不断变动的剥削需要而处于后备状态的、可供支配的、大量贫穷的工人人口;用那种把不同社会职能当作互相交替的互动方式的全面发展的个人,来代替只是承担一种社会局部职能的局部个人。
”②社会如何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呢?马克思说:“从工厂制度中萌发出了未来教育的幼芽,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③马克思这一思想对德语世界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德国、瑞士、奥地利等德语国家进行了生动实践,先后在19世纪末期建立了以企业为主导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了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领先地位。
瑞士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小国,但是瑞士却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也是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2011年人均GDP 名列世界第四,国际竞争力全球第一。
国外职业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据世界银行的最新统计,年,瑞士人均收入为万美元,居于世界前列,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瑞士全球竞争力排名已获得四连冠。
而据内瓦职业教育办公室主任格里高利•埃维阔兹所说,瑞士的国际竞争力归根结底靠的是人才,主要是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
近日,中国新闻代表团围绕“瑞士职业教育特色”这一主题访问了瑞士,对瑞士职业教育进行了较深的考察,并由此总结出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四川新华电脑学校:办中国最好的职业教育
启示一:提升职业教育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养成重视职业教育的氛围
据调查显示,瑞士绝大多数学生完成义务教育后选择接受职业教育,约占全部学生的,只有不到的人选择进入高中学习、而后升入大学继续深造。
瑞士人认为,孩子上职业学校,只要符合其爱好和实际情况,照样有出息。
据统计,日内瓦的企业老板是学徒出身。
我国也应为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提供继续升学的便利条件,使更多家长愿意让子女进入职业学校;进一步提高技术工人经济和社会地位,大力提倡“职业无高低贵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理念,形成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从四川新华电脑学校年入学新生调查问卷结果来看,的学生已经从传统的职业教育观念中走出来,认为学门技术才能立足社会,甚至有考上重点高校的学生机会选择到四川新华电脑学校学习技能。
启示二:注重发展职业教育内涵,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要做到因材施教,发展职业教育内涵,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开展校企合作。
只有使学生深入企业,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才能掌握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学会核心技术,跟上技术更新的步伐。
瑞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挑战及启示
作者: 徐峰;范栖银
作者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职教论坛
页码: 171-176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1期
主题词: 瑞士;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
摘要:瑞士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石和重要主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瑞士的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有学徒制和全日制职业学校两种模式,并以三元制的形式开展.近年来,瑞士的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学生人数减少,"人职失配"现象日益严重,学徒"辍学"及教育系统内部的挑战.针对这些问题,瑞士展开了相应的改革.借鉴瑞士经验,我国要增强社会各界对中等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构建融合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积极性,建立专业的生涯指导和咨询系统,以促进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瑞士职业教育特色及其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doc
瑞士职业教育特色及其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作者:肖红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年第10期[摘要]瑞士十分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其中等职业教育以“学徒制”为主,同时强调在企业和职业学校两方面进行学徒培训,其职业技术培训通常在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上进行,实战性和针对性较强。
因此,考察和分析瑞士职业教育特点,对我国职业教育更好地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学徒培训产学结合职业教育[作者简介]肖红(1968- ),女,河北秦皇岛人,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理论和实践。
(河北秦皇岛066311)[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15-0083-02瑞士是世界上工业化程度高、经济发达、科技领先的富强国家之一。
瑞士所创造出的举世瞩目的奇迹并不是依靠丰富的自然资源,而是与瑞士长期以来重视教育事业和其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密切相关。
瑞士职业教育体系相当完善,尤其是其推行的“学徒培训制”更是职业教育的成功典范。
瑞士的学徒教育以其量大面宽、机制完善、考试严格、形式多样的特点,成为一种最受民众认可和欢迎的有效的职业培训体系。
职业教育是瑞士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突出的亮点,它对于我国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瑞士职业教育的特色1.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注重职业人才培训。
瑞士创造经济奇迹的关键因素在于大力发展教育与科技事业。
在重视普通教育的同时,瑞士也十分注重职业教育,其职业教育体系十分完善。
在瑞士,学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在初级中学阶段,学校和职业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有关职业的信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和职业倾向。
在毕业之前,学生就可以确定未来的专业方向。
中学毕业后,学生可以进入中等职业学校或升入普通高中继续学习。
中等职业教育是瑞士职业教育的主体部分。
据统计,瑞士每年有65%以上的中学毕业生会选择进入中等职业学校,接受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培训。
瑞士职业教育制度变迁、体系及治理研究
国内
为,瑞士从行会系统继承双元
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基因。事实上,瑞士职业教育与
培训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中世纪。虽然行会学徒训练
与现代元职业教育与培训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仅
适用于少数富有家庭的男性青年叫 代职业
教育与培训系统一个更近 始。
1874年,瑞士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贸易自由。行会 衰退,同时,传统的从师傅到徒的实践 传递
比较研究BIJIAO YANJIU
培训期末考试及设置理论课程,而企业则教授实践
技能。这些措施提高了产品质量,刺激了经济,并构
建了双元模式的职业教育与培训。1884年,联邦政 府决定通过资助学校来支持职业教育与培训 。同
时,各州颁布了职业教育与培训条例,要求企业与
学徒签订合同,说明其工作条件和教育质量,以保
与。
1963年,新法律取代了 1930年法律,以应对
来 的学徒以及技、产和
的。
的主要
决定支持
教育;为
职业引入培训要求以
来越多的
;
职业教育与 训的学校教育 ,其
仅是教授职业技能,还包括普通教育。
1978年颁布
职业教育与训 。该
法律建立了专业教育与培训(PET)。
要
100%
教育 :职业教育与培训定 高中层
护学徒免受剥削。
由于
,联邦政府
理职业
教育与训的 。
,了联邦政府 宏
观调控的能力,瑞士宪法必须修。 而,1894年,
瑞士
这
,这
工
业行业中的
试以
。
,赞
的州
职业教育与训定州 。联
邦 的法律基础最终于1908年
,并赋
予联邦政府理职业教育与培训的 。
瑞士职业教育的做法与启示
XIB IZ I I O西北职教期小学生毕业前,需要做什么准备?国内的老师、家长可能最操心怎样让孩子适应初中的课程。
在美国,学校喜欢请来各行各业的人,让他们介绍自己的工作,展示拿手的绝活,让孩子们体验其中的乐趣。
职业日前先征求意见这样的活动,有一个专门的叫法———职业日,一般在学生毕业前夕(每年三四月)。
我学的是教育学咨询专业,曾在美国中小学当sc hoolcounse lor(学校咨询员)。
我的指导老师非常重视这个日子,她说这是一种快乐教育,不单成人受益,孩子们也非常乐意参与,他们能在这种轻松好玩的交流中,开启对今后职业的兴趣。
职业日前的一个月,我们设计了一份民意调查表,征求老师、家长、学生的意见。
问卷包括对未来的职业展望;希望在职业日中介绍什么样的职业;来校交流的嘉宾该怎么展示;怎样的形式,能让小学生一听就懂。
学校除了自己挖资源,还让家长推荐能参加职业日的人选。
嘉宾有发型师、教授、天气预报员……那天一早我和指导老师站在校门口,恭恭敬敬地迎接嘉宾。
首先赶到的是一位老者,看上去早过了退休年龄。
一问,他是位外科医生,已应邀参加了好几年的职业日,孙子就在学校读书。
像许多美国老人一样,虽然到了颐养天年的岁数,但他不服老,和几个合作伙伴共同经营着一家诊所。
老人身后是一位三十来岁的中年妇女,她是跑保险的销售代表。
一位时髦的年轻女子手上拿着几个假发套,她是一位发型设计师。
另外还有提着笔记本电脑的生物学教授,西装笔挺的律师,专门教授母语为非英语的学生的老师,国际援助组织的退职成员,天气预报员,等等。
这些人被疏散到不同的教室进行首轮报告。
之前学生们就填了表,他们有权选择听任何人的报告,如果他们不想了解某些职业,可以弃权,没人强迫。
最捣蛋的女生迷上了发型师我负责维持“教授专场”的纪律,这里请来的都是教授。
刚开始,学生们都席地而坐,聚精会神地看着屏幕。
幻灯片选用的图片十分卡通,文字简洁易懂。
教授研究的是生物学,她从家里的宠物和不久前的飓风说起,一直说到了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
瑞士职业教育的VET体系特点及启示
瑞士职业教育的VET体系特点及启示【摘要】瑞士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VET体系)是瑞士教育的一大亮点,受到广泛的认可。
本文就VET体系的由来,“双轨制”VET体系的特点,以及瑞士政府是如何解决企业培训中遇到的“囚徒困境”等问题加以探讨;最后讨论了其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瑞士职业教育VET体系双轨制学徒制0引言瑞士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即VET体系,近年来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这得益于VET体系在瑞士的巨大成功。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瑞士人均GDP高达80215美元(2015年度),瑞士经济长期保持稳定;欧盟报告显示瑞士的创新力表现为欧洲最佳,而失业率,特别是年轻人失业率长期保持低位(4.4%),年轻人就业质量稳居欧洲前列。
根据Becker 的人力资本理论,良好的教育体系能大大提高就业者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从瑞士经济发展和就业情况可看出,其推行的VET职业教育体系成功的为就业市场提供了高质量的就业者,在瑞士,当学生完成义务教育后,约2/3的青年人会选择以职业教育为主的VET教育体系。
本文围绕瑞士是如何建立起现有的VET体系;为什么大多数青年人会选择“双轨制”的VET体系;VET体系是如何吸引企业参与到相应的培训中来等问题加以探讨。
力求找到其中的特点和背后的原因,为我国发展职业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1 VET体系的由来及相应的法律制度一般认为瑞士的VET体系是继承自其行会制度中的学徒制,虽然现在的“双轨制”VET体系同学徒制有诸多相似之处,不过当时的学徒制只针对少数富裕家庭。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行会制度开始衰落,以工厂为主导的工业品生产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培训,真正意思上的VET体系也是从这时候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
瑞士开始建立现代意义的VET体系是源于1874年瑞士自由贸易法正式在全国实施,行会逐渐衰落,相应的传统学徒制逐步消失。
“工匠精神”——瑞士职业教育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启示
- 40-校园英语 / 职业教育研究因此,笔者认为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英语口语类赛事的指导进行改进,并将之推广于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1.编制配套校本商务常识教材。
市面上并没有合适的配套的商务常识的教材。
因此有志于长期稳定地培养英语口语类赛事的选手的指导教师必须要做好基础性的教材准备工作。
编制的内容需要在难度及选择的范围上做出合适的调整,难度不宜太难太专业,注重实用性及生活化,能为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未来的职场工作提供实用的商务知识模块。
2.培训内容需要精挑细选,实现中文化、模块化、图片化以及视频化。
商务常识的内容主要涉及机场登机及通关,酒店入住及退房,工厂接待,预定及各种付款,外事礼仪,国外政治文化常识等,但是应该尽量避免英语的表述,应该使其内容具体化,使用图片、视频来表现,如果没有现成资源可用,还要自行设计和录制流程视频或者绘制示意图片。
3.商务常识学习成效的考核方式应以实际操作或者相关情境下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主。
“用英语解决实际场景下的实际问题”的关键在于“实际”以及“解决问题”。
因此,指“工匠精神”——瑞士职业教育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启示辽宁师范大学/杨家琳 冷慧【摘要】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的教育,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支柱,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小觑。
然而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持续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很多问题。
本文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以瑞士成功的职业教育为典范,分析其中职教育的内涵:务实的理念与传统、就业规范化管理、渗透于各行各业的“工匠精神”。
我们认为坚定执着、精益求精和开拓创新的瑞士 “工匠精神”对提高中职学生的工艺技术至关重要,是重塑我国工匠文化的助推器。
【关键词】中国职业教育 瑞士职业教育 工匠精神一、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及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技能劳动者的重任,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相对不足,政府及社会重视不够,办学环境和管理体制综合素质欠佳,此现状还很不适应现代化的要求,不论是体制、规模,还是质量都存在诸多不适应之处。
德国、瑞士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特色及启示
、
行 德 国 职 业 教 育 的 法 律 体 系 十 分 完 备 伴 随 着 职 业 教 育 的 改 革 与 发 展 。 16 年 颁 布 的 《 邦 从 99 联 职 业教 育法 》 18 、 9 1年 颁 布 的 联 邦 《 业 教 育 促 进 职 法 》, 到 2 0 直 0 5年 4月 1 日 生 效 的 新 《 邦 职 业 联 教 育 法 》 职 业 教 育 的 法 律 体 系 得 到 不 断 丰 富 和 使 发 展 。其 他 涉 及 职 业 教 育 的 法 律 还 有 : 青 年 劳 动 《 保 护 法 》 1 7 年 4 月 ) 《 业 法 》 1 7 年 1月 ) f9 6 、企 (9 2 、 《 动 促 进 法 》1 6 劳 f9 9年 6月 1 同 时 , 用 于 职 业 教 。 适, ຫໍສະໝຸດ 翟 臻 辍獬 l l
、
职 业 教 育 校 企 合 作 的 特 色 及 启 示
0l 0 _ 。 0
口 吴 全 全
学 校 。 二 、 国 、 士 职 业 教 育 校 企 合 作 的 特 色 及 德 瑞 经 验 r 、 律 为 基 、 元 为 体 . 障 校 企 合 作 之 运 一 法 双 保
德 国 、 士 职 业 教 育 校 企 合 作 的 基 本 情 况 瑞 德 国 职 业 教 育 校 企 合 作 的 历 史 由来 已久 伴 随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及 产 业 结 构 变 化 所 引 起 的 人 才 需求 变 化 . “ 元 制 ” 特征 的职 业 教育 逐步 发 以 双 为 展 益 日臻 完 善 : 3世 纪 “ 元 制 ” 业 教 育 萌 芽 阶 1 双 职 段 的 学 徒 培 训 、 9世 纪 “ 元 制 ” 业 教 育 建 立 阶 1 双 职 段 诞 生 的 进 修 学 校 、 0世 纪 中 叶 “ 元 制 ” 业 教 2 双 职 育 完 善 阶 段 的 企 业 学 徒 培 训 与 职 业 学 校 学 习 的 紧密 结 合 .双元 制 ” 业 教 育 扩建 阶段 。 16 “ 职 以 99 年 德 国 《 邦 职 业 教 育 法 》 标 志 的 国 家 介 入 与 联 为 教 育 质 量 保 障 . 德 统 一 后 “ 元 制 ” 业 教 育 现 两 双 职 代 化 阶段 的职业 教 育改 革 与 发 展 等 . 表 明 “ 都 双 元 ” 则 并 非 源 自 国 家 的 规 定 . 是 几 百 年 来 在 原 而 职 业 教 育 的 实 践 中 逐 步 形 成 的 在 这 一 漫 长 的 历 史 进 程 中 。 业 、 业 的 成 长 . 是 和 职 业 教 育 与 职 产 总 培训 的发 展相伴 而行 “ 元 制 ” 业 教 育 意 指 青 少 年 既 在 企 业 里 双 职 接 受 职 业 技 能 及 与 之 紧 密 相 关 的工 艺 学 习 . 在 又 职 业 学 校 里 接 受 职 业 专 业 理 论 和 普 通 文 化 知 识 教 育 。 它 是 一 种 将 企 业 与 学 校 、 论 知 识 与 实 践 理 技能 紧 密结 合 . 培养 高水 平专 业 技术 工人 为 目 以 标 的 职 业 教 育 制 度 .是 德 国 职 业 教 育 的 主 要 形 式 ,也 是 德 国 职 业 教 育 校 企 合 作 的 重 要 标 志 、 主 要 载 体 与 实 现 形 式 作 为 “ 元 制 ” 业 教 育 中 的一 元 . 业 主 要 双 职 企 负 责 提 供 以 职业 环 境 为 基 础 的 实 践性 教 育 并 根 据 企 业 文 化 和 技 术 特 点 。 供 个 性 化 教 育 。其 主 提 要 任 务 是 招 生 , 学 生 签 订 《 业 教 育 合 同 》, 与 职 制 定 企 业 学 习 计 划 、 习 场 地 计 划 、 训 教 师 安 排 学 实 计 划 和 针 对 学 生 个 人 的 教 学 计 划 . 写 学 生 学 习 填 报 告 以及 组 织 学 生 参 加 中期 考 试 和 结 业 考 试 “ 徒 / 习 生 ”学 生 1 期 满 合 格 者 可 获 得 职 业 资 学 实 f 格证 书并就 业 。据 统计 。 受 “ 元制 ” 业 教育 接 双 职 人数 最 多 的企 业不 是 大型 企业 . 是 职工 人数 在 而 5 0人 以 下 的 中 小 企 业 。 作 为 “ 元 制 ” 业 教 育 另 一 元 的 职业 学 校 双 职 是 州 一 级 的 国 家 设 施 。 德 国 中 等 职 业 教 育 的 主 是 体 . “ 元 制 ” 业教 育 中 与企业 职 业教 育 相配 是 双 职 合 的 “ 务 ” 育学 校f 国 自 13 义 教 德 9 8年 起 实 行 普 通 职 业 义 务 教 育 1其 主 宴 任 务 是 实 施 普 通 教 育 和 传 。 授 与 职 业 有 关 的 基 础 知 识 和 专 业 知 识 . 特 别 注 并 重 从 事 未 来 职 业 的 实 践 技 能 的 训 练 。学 生 毕 业 后 可 获 得 毕 业 证 书 作 为 “ 元 制 ” 业 教 育 第 三 个 学 习 地 点 的 双 职 跨 企 业 职 业 教 育 中 心 . 在 联 邦 政 府 的政 策 支 持 是 和 给 予 部 分 资 助 的 情 况 下 , 由行 业 协 会 建 立 的 。 目 的 在 于 满 足 没 有 条 件 单 独 举 办 职 业 教 育 的 中 小 企 业 的 需 求 。它 是 对 企 业 职 业 教 育 资 源 不 足 的 补充 。 瑞 土 的 职 业 教 育 体 系 由职 业 准 备 教 育 、 等 职 中 业 教育 、 等 职业 教 育和 职业 继 续教 育组 成 。其 高 中 , 等职 业教 育 是瑞 士 职业 教育 的主体 , “ 中 以 双 元制 ” 主要特 征 , 行联 邦 政府 、 政府 和 各行 为 实 州 业 机 构 三方 合 作 的 管 理机 制 。 业 、 校 和职 教 企 学 中心 r 行 业 协 会 开 办 . 在 提 供 跨 企 业 的 职 业 基 由 旨 本 能 力 培 训 1 方 共 同 举 办 职 业 教 育 。 生 学 习 年 三 学 限 为 2 至 4年 ( 为 3至 4年 1 其 中 每 周 1至 2 多 , 天 在 学 校 学 习 基 础 文 化 理 论 . 至 4天 在 企 业 职 3 教 中心接 收技 能培训 。 中 . 其 2年 制 毕 业 生 可 获 得 职业 教育 与 培训 证 书 : 3至 4 年 制 毕 业 生 可 获 得 联 邦 职 业 教 育 与培 训 文 凭 并 直 接 升 人 高等 专 业
瑞士的职业教育发展
体 ”的管理模式明确了职业教育领域的
四高 ”特 点
瑞士 的职业 教育体系 由中等职 业教
十倍在 国际市场上 出售 。 保 证青年就 业,增加 社会稳 定
分工 和职 能 划分 ,州 政 府和 行业 协 会 的作
由 用 更 加 凸显 ,有 助于 各 州 “ 以我 为主 , 因
校企合 作,注重 实践 在 瑞 士 ,与
了该 法 。各 级 政府 在 财 政 方 面 也 指 定 课 程 ,获 得 相 应 证 书 才 可 以继 续 在
士大学生 资 料 图 片
对职业教育进行 “ 政策性倾斜” 。
行业 内任教 。 一
亦可 进 入普 通 大 学深 造 。而普 通 高 中毕业
发展 职业 教 育的 “ 瑞士 经验 ”
国家扶持 ,立法保障
各 界 很早 就 对 “ 高 素 质 劳动 力 即
的学 生经 过一定 的实习亦可进入应用科
观 念 先 进 ,注 重 实 效
一
瑞士 学 大学 学 习 。
在 瑞 士 国 民
应 2所 。凡在 四年制 职 业高 中毕 业 并获 争力的重要指标 ; 二是职业教育培训内容 畅,兼容性强 。学生可从 自身条件 出发 ,
“ 联邦职业高中会考证书”的学生可直 中融入了创新创业教育 ; 三是应用科学大 灵活 选 择升 学道 路 和 发展 方 向 。例如 , “ 联 被 应用科学大学录取 。瑞士职业技术教 学注重应用型研发,在提升社会创新能力 邦职业高中会考证书 ”获得者可直接升入 ‘ 呈现 “ 四高 ”特点 : 一是接受职业教育 的过程中发挥 了重要作用。 : 生比例高,瑞士约三分之二的学生接受 业教育; 二是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高: 应用科学大学 ,如果通过大学能力测试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瑞士职教发展及启示
作者:刘山勋
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11年第04期
以“双元制”为主体的“三元制”趋向的职教模式
瑞士在职教体系中采取了“双元制”的教育模式。
众所周知,“双元制”是指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的过程中,一边在校进行职业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一边去企业进行实践操作能力的练习。
这是一种学校与企业紧密联系,合作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方式。
学校与企业成为职业教育的两个主体,即双元。
在瑞士,职业学校的学生一周中有1~2天在校学习理论知识,有3~4天去企业锻炼操作技能。
即使在学校的理论课中,教师也比较重视围绕实践问题、工作场景来展开教学。
可见,瑞士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并以“企业培训”为重心,以学校学习为辅助。
瑞士这种“双元制”的培养模式实行免费制,并且学生在企业进行实践练习也有一定的酬劳,学生毕业后基本能进企业工作。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吸引了不少学生乐于选择职业教育,同时,也减少了企业对新员工的上岗培训环节,为企业节省了成本。
可谓“一举两得”。
随着世界经济多极化发展,各国的产业竞争力趋于激烈。
为了适应这种不断更新的产业结构对从业人员的再培训要求,一种按职业群而建立的行业组织脱颖而出,并渗入到职业教育体系中,形成了学校、企业、培训中心(行业组织)三位一体的职教模式。
培训中心,是一种既独立于政府之外,也不隶属于学校的行业组织,通常负责社会急需人员的短期培训、岗位培训及特殊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同时,也为在校生提供实践的场所。
这种“三元制”的培训模式成为瑞士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向。
课程设置与教学考试
瑞士的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比较重视课程内容要顺应经济发展、与时俱进且紧跟产业调整步伐而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反映了时代进步对产业、对从业人员素养的要求。
瑞士把课程体系分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两部分,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服务于实践的教育方式,突出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这样的课程设置也使得瑞士职业教育工作者分为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
理论教师由于课程内容的更新,要经常去企业了解最新的生产工艺、流程及质量标准等,以便不与实训教师的教学内容脱节。
这也保证了瑞士职业教育能及时跟进社会发展。
瑞士具有完备的考试制度及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学生可以通过考试以进入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或得到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作为上岗工作的凭证。
这种完备的考试制度保障了瑞士的终身职业教育体系得以良好地运作。
通过完备的考试制度使职业教育完善,也使学生能得到岗位的资格凭证。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考试来选择进入高等职业学校,使更多学生完成职业精英化培养成为可能,也使职业教育高学历成为职教发展的新趋向。
经费来源
瑞士的教育经费来源主要有三个渠道:联邦政府、州政府及行业组织。
高等职业培训和职业定向高级培训由企业和私人承担大部分的经费。
而各州的公共职业教育经费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承担。
从资金来源及其来源比例来看,不难发现,除了政府下拨的教育专款之外,企业对职业学校的赞助资金占了相当一部分。
这就是瑞士所采取的“双元制”“三元制”教学模式的良性循环,学生在企业的实践并成为企业一员的衔接过程及磨合期几乎为零,为企业省了一笔不小的新手上岗培训费。
另据2007年一份资产收益调查显示,企业投入职业教育的净花费为47亿瑞士法郎,学徒的生产产值则达到了52亿瑞士法郎,企业净赚5亿瑞士法郎。
关乎经济利益,瑞士企业何乐而不为?
职业教育理念
瑞士学生完成初中学业后进行分流,有近70%的学生选择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
这样的一种学业道路在中国或许是无法理解的,但在瑞士,很多人都支持这样的选择。
例如,大学教授会支持并鼓励他的儿子选择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专业技能。
这是因为在瑞士,接受职业教育被认为是接受适合于某个人的教育,而不是次等生的教育,这种教育理念帮助学生走向成功,而非淘汰。
正是由于这样的职业教育观,才有更多的学生乐于选择就读中等职业学校。
瑞士逐渐加强普通教育体系与职教体系的通融性、互补性,使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更多升迁的机会。
正是这种教育理念,使瑞士的职业教育走出了自己的成功之路,这也是国家竞争力的强大后盾。
瑞士职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正是以“双元制”为主、向“三元制”过渡的职教模式,正是其科学的课程设置和考试机制,正是其多元的经费来源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促成了瑞士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进而助瑞士获得了全球第二竞争力国家的桂冠。
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应积极向瑞士学习,扬长避短,取之精华,并结合我国的职业教育背景,改革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机制。
首先,要转变办学理念,转变对职教的冷漠、轻视的观念,这是本源性问题。
脱离此基础,即便再好的教学模式、教学经验搬进来,也是无果之举。
因此,要统一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事实上,认识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时至今日,仍有少数领导对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服务、推动我市“三化”进程的重要作用没有充分认识,因而对职业教育重视不够,存在着重普教、轻职教的现象。
前几年,职高招生比例一直在30%左右徘徊,2003年也只达到40%左右,有的县只有20%,特别是一部分区县(市)还出现了普通教育挤占职业教育有限资源,示范性职业学校普、职兼招的现象。
因此,首先必须解决认识问题。
其次,要构建职业教育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投入。
各级财政要根据财力增长情况和职业教育发展需要,不断加大投入。
市、县财政要按照“市县为主”管理体制的要求,切实履行
投入责任;省级财政要增加职教专款额度,支持全省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点环节和重点项目。
各级财政部门要与教育、劳动等有关部门紧密配合,探索职业教育投资多元化的途径,拓宽投入渠道。
积极鼓励和支持公办学校吸纳民间资本和境外资本,建立以公有制为主导、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体制。
积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职业教育领域,举办职业教育机构或参与公办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和后勤服务。
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
凡通过政府部门或非营利性组织对职业教育的资助和捐赠,一律享受国家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可在应纳税所得额中全部扣除。
当然还要突出投入重点,深化投入方式改革,强化经费管理。
要综合运用直接投入、定额补助、以奖代补和财政贴息等多种方式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并充分调动学校自身加快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再次,要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互融机制,承认两种教育证书的等值性。
各地应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预测,做好适合当地的规划,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衔接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和服务体系,促进其合理发展。
改善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贯通性和文凭等值性,确保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的流通,确保有职业教育文凭的人能进入高等学校学习,最终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类教育之间建立一种相互衔接、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的综合教育体系。
以此来吸引学生无顾虑地选择接受职业教育,以不同的方式和形式来拓宽职教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