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全病理学切片镜下病变特点

合集下载

病理学 镜下切片

病理学 镜下切片

1.肝细胞水肿肝细胞体积变大,胞浆透亮,内含红染的的细小颗粒;肝索增宽,肝索排列紊乱,肝血窦变窄甚至消失。

2.肝脂肪变性病变肝细胞体积变大,肝细胞内有大小不等的脂滴空泡,越远离中央静脉脂滴空泡越大,数目越少,细胞核由中央偏到一侧;肝索增宽,肝索排列紊乱,肝血窦变窄甚至消失。

3.脾包膜玻璃样变包膜增厚,红染的条索状的胶原纤维大量增生,彼此间有间隙,有的部分胶原纤维融合成一片均质红染的结构。

4.肉芽组织新生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胞体大,细胞间隙大;成纤维细胞伸出伪足,细胞间分界不清,胞质红染,核椭圆;炎细胞:巨噬细胞间分界明显,核椭圆;淋巴细胞最小,核较大,胞浆较少。

5.慢性肺淤血肺泡壁增宽,肺泡壁内的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可见粉红色渗出液,可见心衰细胞。

6.肾贫血性梗死组织轮廓尚存,细胞结构破坏,细胞核消失,胞质红染;血管扩张充血,大量红细胞渗出,有白细胞浸润。

7.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蜂窝织炎)阑尾腔内有脓性渗出液,含细菌和坏死组织;粘膜层局部组织缺损,坏死脱落,中性粒细胞浸润;粘膜下层和肌层有中性粒细胞弥漫性分布;浆膜层血管中红细胞边集。

8.肺脓肿多个散在的局限病灶;肺泡壁破坏,肺泡腔内有脓液积聚;长期肺脓肿可见血管周围有肺脓腔、肺脓壁;周围健康组织可见发炎反应,肺泡壁扩张充血9.乳头状瘤鳞状上皮细胞瘤增生为乳头状,乳头中心是纤维血管性间质,细胞形态、排列层次、极向性与正常组织相似。

10.鳞状细胞瘤癌细胞呈巢状分布,与周围间质分界明显;癌巢高分化者可见角化珠和细胞间桥,肿瘤细胞体积较大;低分化者异型性明显。

11.肠腺癌癌细胞排列呈腺体样结构,上皮多层,有共壁现象,癌细胞染色深,可见病理性核分裂12.风湿性心肌炎在心肌间质的小血管周围有风湿小体。

风湿细胞大小不一,胞体大,细胞膜不明显,核膜明显,核仁明显,染色质丝从中心放射状延伸达核膜,横切面呈枭眼状,纵切面呈毛虫样。

13.主动脉粥样硬化内膜增厚,表层是红染的纤维丝,内含泡沫细胞,泡沫细胞圆,胞浆透亮,核中央;内膜下有大量的胆固醇结晶;深层由不定性的坏死组织组成,无细胞核。

兽医病理切片特点

兽医病理切片特点

兽医病理切片是兽医诊断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对动物组织或器官进行切片并染色观察,可以帮助兽医确定疾病的类型、程度和发展情况。

以下是兽医病理切片的一些特点:
1. 组织结构:兽医病理切片通常包含了被取材的动物组织或器官的横截面,能够显示其结构和细胞组织的排列情况。

通过观察不同组织的特征,可以确定是否存在异常变化。

2. 病变表现:兽医病理切片能够显示病变部位的异常变化,如炎症、肿瘤、坏死等。

通过观察细胞的形态、组织的结构和细胞间的关系,可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3. 染色技术:兽医病理切片通常会使用不同的染色技术,如常规的血液染色、组织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以突出病变部位的特征,如细胞核的染色、细胞器的染色等。

这些染色技术可以帮助兽医更清晰地观察和诊断病变。

4. 显微镜观察:兽医病理切片需要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以放大细胞和组织的细节。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更准确地确定病变的类型和特征。

5. 结合临床信息:在对兽医病理切片进行分析时,还需要结合患者
的临床信息,如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这样可以对切片的观察结果进行进一步解读和诊断。

总的来说,兽医病理切片具有显示组织结构和病变表现、使用染色技术、显微镜观察和结合临床信息等特点,能够帮助兽医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规划。

怎样看懂病理切片

怎样看懂病理切片

怎样看懂病理切片
病理切片是医学诊断的重要手段,能够直观地展示组织或细胞的病变情况。

对于普通人来说,看懂病理切片可能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巧,就能够对切片进行初步的了解和分析。

首先,要了解病理切片的基本结构。

切片通常由组织样本、载玻片和盖玻片组成,组织样本经过特殊处理后固定在载玻片上,盖玻片则起到保护作用。

观察切片时,需要使用显微镜来放大图像,以便更清晰地观察组织或细胞的形态。

其次,要注意切片的染色情况。

病理切片通常会进行染色处理,不同的染色方法可以使不同的组织或细胞成分呈现出特定的颜色。

通过观察染色的深浅、分布和颜色变化,可以初步判断组织或细胞的病变情况。

例如,细胞核的深染可能表示细胞增殖活跃,而细胞质的淡染则可能表示细胞功能减退。

此外,还需要关注切片中的细胞形态。

正常的细胞形态规则、大小一致,而病变细胞则可能出现形态异常、大小不均等情况。

同时,还要注意观察细胞的排列方式、分布密度等特征,这些都可以为诊断提供线索。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看懂病理切片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积累。

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初步了解切片的基本结构、染色情况和细胞形态是必要的,但具体的诊断和分析还需要依赖专业医生的判断。

因此,在面对病理切片时,我们应该保持谨慎和敬畏的态度,尊重专业医生的意见和建议。

病理切片特点总结

病理切片特点总结

病理切片特点总结病理切片是病理学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观察和分析组织切片的形态学特点,可以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鉴别。

以下是病理切片的特点的详细总结:一、显微镜下观察1.细胞结构特点:病理切片可以提供细胞组织的切面,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可以观察到细胞的结构特点,包括细胞核的形状、大小、染色性质,细胞质的分布、颜色等。

2.细胞排列特点:病理切片可以展示细胞在组织中的排列方式,如单层扁平上皮细胞、分层上皮细胞、立方上皮细胞、柱状上皮细胞等,不同的排列方式对应着不同的组织类型和器官结构。

3.细胞核特点:细胞核是判断组织良恶性的重要标志之一,病理切片可以观察到细胞核的变异、异型核、核仁的数量和形态等特点,可以对细胞进行分类和诊断。

4.细胞浸润特点:病理切片可以观察到细胞在组织中的浸润情况,如肿瘤细胞的浸润性生长、炎症细胞的浸润等,能够帮助判断病变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二、染色特点1.常规染色:病理切片通常采用常规染色方法,如苏木精-伊红染色、血清素染色等,常规染色可以使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更加清晰明了,有利于观察细胞和组织的细微变化。

2.免疫组化染色:病理切片可以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通过对特定抗体的标记,可以检测和定位一些特定的分子、蛋白质或抗原,如肿瘤标志物、免疫球蛋白等,从而对病理诊断有帮助。

3.特殊染色:有些特定的组织结构和病变无法用常规染色方法显示清晰,需要采用特殊染色方法。

如银染法用于显示神经纤维,培根酸铁染色可显示铁蓝蛋白沉积等。

三、病变特点1.病变形态:病理切片可以显示病变的形态特点,如肿瘤的大小、边界、分化程度等,炎症的程度、类型、炎细胞的浸润情况等,这些形态特征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2.病变分布:病理切片可以观察到病变在组织中的分布,如肿瘤的特定分布方式、炎症的范围和分布区域等,这些分布特点可以帮助确定病变的性质或病因。

3.病变变异:病理切片可以观察到病变的变异程度,如癌细胞的异型性、异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等,可以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进行评估。

肿瘤病理学he切片特征

肿瘤病理学he切片特征

肿瘤病理学he切片特征
肿瘤病理学切片特征
肿瘤病理学是一门研究肿瘤组织学和细胞学特征的学科,通过观察肿瘤组织切片,可以对肿瘤的类型、分化程度、侵袭性等做出判断,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1. 细胞异常
- 细胞大小不均匀
- 细胞核异常,核大小不等,核形状不规则
- 核质比例增高
- 核分裂像增多,出现非典型有丝分裂
2. 组织结构异常
- 细胞排列失去规则性
- 组织分化程度降低或缺失
- 基质增生或纤维化
3. 浸润生长
- 肿瘤细胞侵犯正常组织结构
- 肿瘤细胞沿血管或淋巴管生长
4. 坏死
- 肿瘤内部常可见坏死区域
5. 血管生成
- 肿瘤组织内新生血管形成
通过对上述切片特征的分析,病理学家可以对肿瘤的性质、分期、分级等做出评估,为临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肿瘤在切片上可能表现出一些特异性改变。

病理分析实验报告

病理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病理切片,了解常见病理变化的特点,掌握病理诊断的基本方法,提高病理学诊断水平。

二、实验内容1. 实验材料(1)病理切片:肝脂肪变性、肉芽组织、淋巴结结核、肾小球波变等。

(2)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染色液等。

2. 实验步骤(1)观察大体标本观察肝、肾脂肪变性、心肌褐色萎缩、心肌肥大、肾盂积水、骨折愈合、亚急性黄色肝萎缩、脑液化性坏死、下肢干性坏疽、肝水肿、皮肤愈合等大体标本,了解其形态学特点。

(2)观察病理切片观察肝脂肪变性、肉芽组织、淋巴结结核、肾小球波变等病理切片,了解其镜下特点。

(3)绘图绘制肉芽组织切片,要求比例、颜色、病变组织各部分准确。

(4)病理诊断根据观察结果,对病理切片进行病理诊断。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肝脂肪变性(1)大体特点:肝体积增大,淡黄色,边缘圆钝,切面油腻感。

(2)镜下特点:脂肪变的细胞质中出现大小不等的球形脂滴,细胞核被挤压偏位。

(3)病理诊断:肝脂肪变。

2. 肉芽组织(1)大体特点:呈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2)镜下特点:可见新生的毛细血管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伴有炎性细胞浸润。

(3)病理诊断:肉芽组织。

3. 淋巴结结核(1)大体特点:淋巴结肿大,质硬,切面呈干酪样坏死。

(2)镜下特点:结核结节,中央为干酪样坏死,周围为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上皮样细胞及朗汉斯巨细胞。

(3)病理诊断:淋巴结结核。

4. 肾小球波变(1)大体特点:肾脏体积增大,表面不平整。

(2)镜下特点:肾小球体积增大,细胞增生,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毛细血管壁增厚,出现新月体。

(3)病理诊断:肾小球波变。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常见病理变化的特点,了解了病理诊断的基本方法,提高了病理学诊断水平。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认真观察,分析病变特点,准确判断病理诊断。

五、实验体会1. 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病理学诊断水平。

超全病理学切片镜下病变特点

超全病理学切片镜下病变特点

肝脂肪变:肝细胞肿大,胞浆内含有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空泡边界清楚。

早期脂变为核周围出现小的空泡,当空泡较大时核常被挤到一边,状似脂肪细胞。

淋巴结干酪样坏死:淋巴结坏死区组织分解比较彻底,组织结构细胞形态完全消失,原有组织轮廓消失,边缘部分见散在的细胞核碎屑,呈现一片红染无定形的颗粒状物质。

肉芽组织:组织由新生毛细血管,纤维母细胞及各种炎细胞组成。

血管平行排列与创面垂直生长,周围可见各种炎细胞和渗出液。

急性肺淤血:肺泡壁毛细血管明显扩张,充满血液,呈串珠状排列,肺泡间隔增宽。

肺泡腔内可有淡红色的水肿液少量红细胞和尘细胞。

混合血栓:动脉腔内有一个新鲜的混合血栓,可见条索状淡红色血小板小梁,小梁周围有白细胞附着,之间有纤维蛋白网和红细胞。

急性蜂窝组织性阑尾炎:各层组织内见大量中性粒细胞。

粘膜层血管充血,粘膜组织及腺体部分坏死脱落,固有层内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及出血,坏死的脓液组织向阑尾腔突破,肌层纤维水肿,见大量中性粒细胞。

浆膜层脂肪组织中有中性粒细胞,表面有纤维素渗出。

鼻息肉:鼻息肉表面覆盖纤毛柱状上皮,上皮下纤维组织水肿,内有纤维细胞,纤维母细胞及各种炎症细胞。

另见腺上皮增生。

食管鳞状上皮癌::除正常的鳞状上皮外还可见不同程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形态。

癌组织呈不规则巢状,浸润至深肌层,与间质境界分明。

癌巢内癌细胞排列紊乱,大小形态不一,核大深染,异形,部分癌巢中心有角化珠形成或有坏死。

子宫平滑肌瘤:正常平滑肌组织纤维长梭形,境界不清,核呈杆状,束状排列具有一定的层次和走向。

瘤组织:瘤细胞异型性不明显,结构上呈束状排列,但无层次,纵横交错,走向不一。

结肠腺癌:正常肠粘膜层肠腺大小形态一致,上皮细胞大小形态一致。

核位于细胞基底部。

腺癌组织已浸润肠壁全层,癌细胞排列成大小形态不一的腺样结构,细胞层次不均。

癌细胞异型性明显,部分癌组织有坏死。

风湿性心肌炎:心肌间质特别是小血管附近有略呈梭形的细胞团,称风湿小体。

胃切片病理报告

胃切片病理报告

胃切片病理报告简介胃切片病理报告是一种通过观察胃组织切片下显微镜的病理学检查方法,用于诊断胃部疾病。

通过对胃切片的观察和分析,可以确定病变所在部位、病变类型和病变程度,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检查方法胃切片病理检查是通过以下步骤完成的:1.切取标本:在胃镜检查中,医生会在可疑病变处切取组织标本,通常是通过胃镜引导下使用活检钳进行切取。

切取的组织标本被称为胃切片。

2.处理标本:切取的组织标本需要进行多个处理步骤,以便制作出高质量的胃切片。

处理步骤包括固定、包埋、切片等。

3.上色染色:经过处理的胃切片需要进行染色,常用的染色方法有血红素-伊红(H&E)染色,该染色方法可以使细胞核呈紫色,胞质呈红色。

4.观察与分析:经过上色染色的胃切片可以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分析。

医生会根据细胞核的形态、胞质的结构和病变的分布等指标,对胃切片进行评估和诊断。

病变类型胃切片病理报告中常见的病变类型包括:1.胃炎:胃切片中可见胃壁粘膜的炎症反应,常见炎症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2.胃溃疡:胃切片中可见胃壁粘膜有局部糜烂和溃疡形成,常伴有炎症反应。

3.胃癌:胃切片中可见胃壁组织发生恶性肿瘤,呈现不同的癌细胞类型和组织结构。

4.胃息肉:胃切片中可见胃壁粘膜脱层形成肿块,常见息肉细胞和炎症细胞。

病变分级胃切片病理报告中对病变进行分级有助于评估病变的严重程度。

常见的胃病变分级方法包括:1.镜下分级:根据病变细胞的形态和组织结构特点,将病变分为不同的等级,如胃炎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2.肿瘤分期:针对恶性肿瘤,根据肿瘤大小、深度浸润、淋巴结转移等指标,将肿瘤分为不同的分期,如TNM分期。

病变分级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程度和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报告解读胃切片病理报告中的解读是对胃切片观察结果的诊断和说明。

常见的报告解读包括:1.炎症类型:根据炎症细胞类型和密度的分析,确定炎症类型,如慢性胃炎、急性胃炎等。

医学生必掌握的病理学189个病变特征

医学生必掌握的病理学189个病变特征
白、补体、抗体等)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 、体腔、体表和黏膜表面的过程 2、以血管反应为基础的渗出性改变是炎症的重要标志,在局部发 挥着重要的防御作用 3、炎症时渗出的富含蛋白质的液体称为渗出液,需要与漏出液鉴 别
(三)增生(proliferation) 1、巨噬细胞增生。 2、增生的成分 (1)实质细胞:被覆上皮、腺上皮等 (2)间质细胞: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等 (3)炎症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3、增生的特点 (1)多种细胞成份(多克隆性) (2)炎症刺激依赖性
黏膜:伪膜性炎,又称假膜性炎 浆膜:肺纤维素性浆膜炎、绒毛心 肺:大叶性肺炎
2核7、心化知脓识性点炎1—的— 病变一特、征炎是症的概念
(1)特点: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为特征,伴不同程度组 织坏死和脓液形成 (2)肉眼观:脓液呈混浊凝乳状、灰黄或黄绿色、腥臭 味 (3)镜下观:渗出物(脓液)主要由中性粒细胞、脓细 胞、坏死物、病原体组成 (4)类型:脓肿、蜂窝织炎、表面化脓和积脓
1核、心萎知缩识的点病1变—特—征是一、炎症的概念
(1)肉眼观:萎缩的组织、器官体积缩小,包膜皱缩, 重量减轻,颜色加深。 (2)镜下观:实质细胞体积变小,有时伴有细胞数目减 少。心肌细胞和肝细胞等萎缩的细胞内常可见脂褐素颗粒 ,当细胞内脂褐素明显增多时,整个器官可呈棕褐色,故 有褐色萎缩之称。间质纤维组织和脂肪组织往往伴有一定 程度的增生,有时甚至造成器官和组织的体积增大,此时 称为假性肥大。
2核0、心贫知血识性点梗1—死— 的病一变、特炎征症是的概念
(1)肉眼观,①脾、肾等器官的动脉呈锥形分支,其梗 死灶亦呈锥体形,②心冠状动脉分支不规律,故梗死灶呈 不规则形或地图形。③心、脾、肾等器官的梗死为凝固性 坏死,坏死组织干燥,质地坚实。④脑梗死为液化性坏死 。

病理切片特点总结

病理切片特点总结

病理切片特点总结瘢痕组织:(1)大量平行或交错分布的胶原纤维束(2)纤维素往往呈均质红染的玻璃样变(3)纤维细胞少,核细长深染,小血管稀少1.肝水样变性:(1)细胞体积变大,肝窦变窄(2)胞浆透明淡染,甚至出现空泡(3)空泡变性,严重时气球样变性(4)胞浆基质疏松,电子密度降低2.肝脂肪样变性:(1)肝细胞胞浆内可见大小不一的脂肪空泡,将核挤向一边(2)肝窦变窄3.肉芽组织:(1)有新生毛细血管平行排列(2)纤维母细胞分布于毛细血管之间(3)炎性细胞浸润4.肾浊肿:(1)细胞内可见粉染的颗粒状物(2)肾小管上皮细胞水样变性(3)近端小管细胞肿胀,腔小甚至闭塞。

5.肺出血性梗死:(1),梗死灶呈凝固性坏死,肺泡轮廓保存(2)肺泡腔、小支气管腔、肺间质充满红细胞(3)非梗死区呈淤血状态6.肺弥漫性出血:(1)肺泡腔内有红细胞散在分布(2)有炎细胞浸润(3)间质充血间质有大量红细胞7.肝淤血:(1)血窦扩张,充满大量红细胞(2)脂肪变(3)肝细胞受压萎缩、坏死或崩解8.慢性肺淤血:(1)肺泡壁增厚纤维化,大量巨噬细胞渗出(2)肺泡间隔扩张,红细胞充满肺泡间质(3)心力衰竭细胞9.血栓机化:(1)肉芽组织取代血栓(2)新生毛细血管(2)纤维母细胞(4)炎性细胞10.宫颈息肉:(1)粘膜上皮、腺体和间质增生(2)炎性水肿伴慢性炎细胞浸润(3)组织间毛细血管增生11.浆细胞:(1)核染色质呈辐轮状(2)核在一侧(3)核周晕12.巨噬细胞:(1)体积大而不规则(2)胞浆嗜酸性(3)核偏位(4)胞内有吞噬的其他细胞13.阑尾炎:(1)病变深达肌层浆膜,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2)肌层充血出血(3)平滑肌断裂14.嗜酸性粒细胞:(1)细胞质红染(2)细胞核呈分叶状15.鳞癌:(1)癌细胞呈团状分布形成癌巢(2)癌细胞间可见细胞间桥,炎细胞浸润(3)癌巢中间有角化珠16.乳头状瘤:(1)表面形成乳头状突起(2)乳头表面覆盖鳞状上皮(3)基底细胞排列整齐,基底膜完整(4)纤维脉管束17.乳腺纤维腺瘤:(1)腺体及结缔组织增生(2)腺体被纤维结缔组织挤压呈裂隙状(3)炎细胞浸润(4)间质通常较疏松,玻璃样变或钙化18.腺癌:(1)癌细胞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排列不规则的腺样结构、癌巢(2)与正常腺体有共壁现象*(3)癌细胞有病理性核分裂象19.海绵状血管瘤:(1)上皮细胞不连续(2)由扩张的海绵状血窦构成,充满红细胞20.淋巴结转移癌:(1)淋巴结内有癌巢(2)淋巴结不同程度破坏(3)癌细胞有病理性核分裂象21.髓样癌:(1)低分化腺癌多位于乳腺(2)癌巢呈片状,较多(3)间质纤维结缔组织相对较少(4)癌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22.硬癌:(1)癌巢少(2)纤维组织多(3)有病理性分裂象(4)癌组织与正常细胞分界清楚23.宫颈原位癌:(1)异型增生的细胞累及上皮全层但不侵及基底膜(2)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大深染,排列紊乱24.毛细血管瘤:(1)内皮增生(2)由大量分化良好的增生毛细血管组成(3)血管内大量充血25.纤维瘤:(1)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交叉紊乱(2)瘤细胞间有胶原纤维(3)瘤细胞呈编织状排列26.纤维肉瘤:(1)肉瘤细胞弥散分布与间质分界不清楚(2)瘤细胞异型性明显(3)多核瘤巨细胞(4)结缔组织少27.风湿性心肌炎:(1)心肌间质可见梭形风湿小体(2)中央有纤维素坏死(3)周围聚集风湿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28.风湿性心内膜炎:(1)赘生物形成(2)血小板纤维素形成白色血栓(3)间质有粘液样变和纤维素坏死29.冠状动脉粥样硬化:(1)内膜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2)有玻璃样变,纤维帽深部有胆固醇结晶(4)周边有少量泡沫细胞30.脾中央动脉玻璃样变:(1)脾小动脉呈均质红染(2)小动脉管腔狭窄(3)管壁增厚31.大叶性肺炎:(1)分为四期:充血水肿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溶解消散期(2)肺泡轮廓完整(3)肺泡腔内有大量纤维素渗出物(4)有大量中性粒细胞32.燕麦细胞癌:(1)癌细胞小,圆形卵圆形,呈燕麦状(2)分化程度底,恶化程度高(3)较多病理性核分裂象33.硅肺:(1)有硅结节生成(2)肺间质弥漫性纤维化(3)结节中有内膜增厚的血管34.小叶性肺炎:(1)病变以支气管为中心,周围肺泡内有中性粒细胞为主的脓性渗出物(2)部分支气管粘膜脱落35.肝细胞癌:(1)癌细胞排成条索状,巢状(2)癌巢之间有间隙(3)癌细胞多呈多角形,嗜酸核36.门脉性肝硬化:(1)可见大小不等的假小叶(2)假小叶内有中央静脉缺如、偏位或两个以上(3)肝细胞排列紊乱,有变性坏死增生现象37.慢性肝炎:(1)肝细胞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2)门管区纤维组织增生(3)部分肝小叶被纤维组织分割,结构紊乱(4)变性坏死,增生38.胃癌:(1)癌细胞浸润平滑肌层(2)癌细胞异形大(3)腺体排列紊乱39.胃溃疡:四层:渗出层、坏死层、肉芽组织层、瘢痕层,周围黏膜皱襞呈轮辐状向溃疡处集中40.甲状腺单纯性腺瘤:(1)肿瘤呈卵圆形,包膜完整(2)肿瘤组织大小较一致,排列紧密(3)内含胶质,与正常甲状腺相似的滤泡41.胶样腺瘤:(1)滤泡内有大量胶质(2)包膜完整,上皮细胞成立方形(3)肿瘤间质少42.滤泡状腺瘤:(1)可见不同分化程度的滤泡,有包膜和血管侵犯(2)瘤细胞异型性明显43.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1)肾小球纤维化(2)肾小管萎缩消失(3)周围肾小球代偿性肥大(4)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并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44.新月体肾小球肾炎:(1)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新月体,早期细胞性,中期细胞纤维性,晚期纤维性(2)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3)炎细胞浸润45.伤寒:(1)伤寒细胞常聚集成团,形成伤寒小结(2)小结内可见巨噬细胞、淋巴细胞46.乙脑:(1)灶性神经组织坏死,液化形成筛网状的软化灶(2)炎细胞围绕血管周围间隙形成血管套袖现象(3)卫星现象(4)嗜神经现象47.肠结核:(1)肠壁内有结核结节形成(2)结节中心有干酪样坏死(3)结节内有朗格汉斯细胞(4)淋巴细胞浸润,反应性组织增生48.肝脓肿:(1)脓肿小结与周围正常肝小叶之间界限清楚(2)病灶部位有大量炎细胞浸润49.坏死后性肝硬化:(1结节大小不等(2)周围的纤维间隔明显增宽(3)肝细胞大量坏死(4)间隔中有大量的炎细胞50.混合血栓:(1)粉染均匀的血小板梁(2)血小板梁之间为充满红细胞的纤维素网和中性粒细胞51.霍奇金淋巴瘤:(1)病变组织背景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细胞(2)有不等量的R-S细胞及变异细胞(3)有病理性核分裂52.绒癌:(1)可见合体滋养层和细胞滋养层细胞(2)癌细胞异型(3)肿瘤内无间质和血管53.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大量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肾小管萎缩。

病理学典型病变图片

病理学典型病变图片

5、 肿

肿瘤肉眼形态(1) A 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结节状 B 胃癌----菜花状
5、 肿

肿瘤肉眼形态(2)--息肉状 A 子宫颈息肉状腺瘤 B 大阴唇有蒂纤维瘤 C 左心房粘液瘤:阻塞二尖瓣孔,左心房扩张
5、 肿

肿瘤肉眼形态(3)--囊状 A 卵巢单房性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 B 卵巢多房性粘液性囊腺瘤
5、 肿

恶性肿瘤的血道转移 A 转移性黑色素瘤(人像):左肩原发瘤已被切除 B 转移性肉瘤(人像):右臂原发性纤维肉瘤已被切除
5、 肿

淋巴道转移及复发 A 乳腺癌淋巴道转移(人像):腋窝淋巴结转移(黑圈处) B 足背复发性肉瘤(肉眼) C 左侧乳腺癌复发(人像)
5、 肿

种植性转移、癌前病变 A 种植性转移(肉眼) B 结肠多发性息肉(肉眼) C 结肠多发性息肉(肉眼)
7、呼吸系统疾病
大叶性肺炎 A 实变期(肉眼) B 肉质变(镜下)
7、呼吸系统疾病
小叶性肺炎 A 肉眼 B
镜下
7、呼吸系统疾病
间质性肺炎 A 间质性肺炎(镜下) 肺泡间隔增宽,大量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肺泡腔内无渗出物 B 巨细胞病毒性肺炎(镜下) 上皮细胞内可见病毒包涵体:红细胞大小,周围有一清晰的透明晕
病理学典型病变图片 病理学典型病变图片
湖北中医学院
陈振发
1、病理学基本知识
组织切片不同切面的特征 A 显示一个细胞的不同切面 B 显示一个由单层细胞组成的多绉折腺腔 (不同切面的细胞表现出不同的大小、形状及核的有无)
1、病理学基本知识
H E染色(食管粘膜上皮)
1、病理学基本知识
纤 维 染 色 A Mallory‘s染色(食管粘膜上皮):胞浆呈桃红色,胶原纤维呈蓝色 B 嗜银染色(淋巴结):网状纤维呈黑色 C Weigert'S弹力纤维染色:弹力纤维呈黑色

史上最全的病理学切片图片库

史上最全的病理学切片图片库

葡萄胎:绒毛高度水中,无血管,滋养叶细胞异型增生
增生的滋养叶 细胞
间质水肿的绒 毛,无血管
史上最全的病理学切片图片库
非毒性甲状腺肿:滤泡高度扩张,充满大量胶质,
滤泡上皮受压扁平
扩张的滤泡 胶质
扁平的滤泡 上皮
史上最全的病理学切片图片库
毒性甲状腺肿:滤泡上皮乳头状增生,可见吸收空
泡,淋巴细胞浸润
维分割
假小叶 纤维分割
史上最全的病理学切片图片库
肝细胞癌:异型的肝细胞呈梁索状排列,其间有丰富
的血窦
癌细胞 形成的 梁索
血窦
史上最全的病理学切片图片库
溃疡病 :可见坏死组织、炎性渗出物合肉芽组织
炎性渗出物及坏 死组织
肉芽组织
史上最全的病理学切片图片库
结肠粘液癌:可见粘液湖,其间漂浮有印戒细胞
粘液湖
史上最全的病理学切片图片库
矽肺:纤维组织同心圆层状排列,形成玻璃样变的矽结

矽结节
肺泡
史上最全的病理学切片图片库
大叶性肺炎:肺泡腔内充满大量纤维素
肺泡腔 纤维素
史上最全的病理学切片图片库
小叶性肺炎:细支气管及所属的肺泡腔内充满大量
中性粒细胞
肺泡腔 细支气管
史上最全的病理学切片图片库
肝硬化 :肝细胞排列紊乱,形成假小叶,周围有的纤
史上最全的病理学切片图片库
肺脓肿:局限性中性粒细胞浸润
脓肿
史上最全的病理学切片图片库
平滑肌瘤:瘤细胞梭形,漩涡状排列
梭形细胞
史上最全的病理学切片图片库
平滑肌肉瘤:部分瘤细胞梭形,局部可见病理性核
分裂像,细胞异型明显
梭形瘤细胞 病理性核分裂像
史上最全的病理学切片图片库

病理切片期末总结

病理切片期末总结

病理切片期末总结病理切片是一种重要的病理学诊断方法,具有高分辨率、精确性及客观性等特点。

通过对组织标本的切片进行显微镜观察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分级、分期和预后,并指导临床治疗和诊断决策。

本文将对病理切片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期在期末考试中能够有所收获。

一、常见的病理切片类型1. 组织切片:从活体或尸体中取得的新鲜组织标本,经过固定、包埋、切片等处理方法,然后染色观察。

2. 细胞切片:从胸水、腹水、脑脊液等液体标本中采集到的细胞,经过离心、固定、染色等处理,然后制备成切片。

3. 骨髓切片:从骨髓中采集到的细胞,经过固定、包埋、切片等处理方法,然后染色观察。

4. 胎盘切片:从胎盘中取得的标本,经过固定、包埋、切片等处理方法,然后染色观察。

5. 特殊染色切片:除了常规的组织学染色外,还采用特殊染色方法,如铁染色、胼胝体酸染色、肉芽组织染色等,以更好地观察某些特定结构。

二、病理切片的制备与染色病理切片的制备过程包括固定、包埋、切片和染色四个步骤。

1. 固定:将取得的组织标本用10%的中性缓冲福尔马林等固定液进行固定,以保持组织的形态和结构。

2. 包埋:将固定后的组织通过一系列的醇溶剂处理,进一步进行脱水、透明化和浸渍,然后放入石蜡中进行包埋。

3. 切片:用切片机将包埋的组织切割成5-10微米的薄片,然后将切片放置在载玻片上。

4. 染色:经过脱蜡和脱水处理后,将载玻片上的切片,通过常规染色方法如血液染色(HE 染色)、酸性染色(PAS染色)等,使组织结构和细胞核染色,以便观察和分析。

三、常见病理切片的观察与诊断1. 肿瘤切片观察:通过观察病理切片中的细胞核形态、细胞排列方式、核分裂数等特征,可以判断肿瘤的类型、分级和分期。

2. 炎症切片观察:通过观察病理切片中的炎症细胞类型、数量和炎症灶的特征,可以判断炎症的类型和程度。

3. 代谢性病变切片观察:通过观察病理切片中的组织结构的变化和细胞器的异常,可以判断是否存在代谢性病变,如脂肪肝、痛风等。

病理学镜下切片

病理学镜下切片

1-M-1 肾肾水肿cloudy swelling of priximal tubules of the kidney镜下:细胞肿大,胞浆充满红色颗粒,管腔缩小。

1-M-2 肝肝脂肪变liver steatosis镜下:肝窦扩张充血;肝细胞肿大,胞内可见大小不等的空泡为脂肪滴;胞核偏向一侧。

1-M-6 皮肤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镜下:新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炎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增生,成纤维细胞呈梭形,核椭圆,核仁清楚。

1-M-7 肝肝水肿镜下:细胞肿胀,胞质淡染,部分细胞肿胀如气球样,胞核位于中央。

1-M-8 干酪样坏死镜下:无结构颗粒状红染物。

2-M-1 肝慢性肝淤血chronic congestion of liver镜下:肝窦扩张充血;肝小叶周围细胞脂肪样变(可见脂肪空泡),肝细胞萎缩甚至坏死。

2-M-2 血管混合血栓mixed thrombi镜下:血小板凝集成小梁状,小梁之间血液凝固,充满大量凝固的纤维蛋白和红细胞。

2-M-3 肠肠出血性梗死3-M-3 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acute phlegmonous appendicitis镜下:病变累及肠壁全层,血管扩张充血,各层均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浸润,并有炎性水肿与纤维素渗出。

3-M-4 肺胸膜炎镜下:在胸膜表面可见大量纤维素渗出,有时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

3-M-8 肾肾脓肿suppurative inflammation of kidney镜下:大量炎细胞浸润,有充满脓液的脓腔。

镜下特点:癌——多形成癌巢,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纤维组织常有增生肉瘤——弥散分布,实质与间质分界不清,间质内血管丰富,纤维组织少4-M-1 肠肠腺瘤adenoma镜下:腺体增生,大小、形态不一,排列紊乱;腺体上皮层次增多,细胞排列紊乱,异型性大。

4-M-2 纤维组织纤维瘤fibroma镜下:编织状排列,组织结构异型性明显而细胞异型性不明显。

病理试验各种切片介绍

病理试验各种切片介绍

1.肾小管水样变肾小球周围肾小管体积大,染色淡红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向管内突出,官腔不规则变小,胞浆内有粉红色小颗粒,分布均匀,大小一致,细胞核结构清晰2.肝脂肪变性小叶周围肝细胞胞浆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有的空泡较大,将核挤到一边3.肾小管玻璃样变近曲小管上皮内出现大小不一的红色球形颗粒4.脾动脉硬化(玻璃样变)低倍镜:脾动脉增厚,脾小梁增粗,脾小体中央动脉及其小梁内的小动脉壁增厚,红染高倍镜:脾小体中央动脉壁增厚,管腔变小,内膜下可见均匀红染无结构物质5.脾梗死低倍镜:红染区即为坏死区,其中散落着一些深蓝色碎屑,为坏死的细胞核高倍镜:核固缩,碎裂,溶解,脾小体和小梁结构模糊,尚可辨认6.肉芽组织低倍镜:表面有一层炎性渗出物,其下可见大量的新生的毛细血管垂直表面生长,其间有成纤维细胞。

深部血管减少,成纤维细胞逐步变为纤维细胞,并有胶原纤维生成高倍镜:新生毛细血管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成纤维细胞大,胞浆丰富淡红色,成梭型或分支状,可见各种炎细胞7.慢性肺淤血低倍镜:肺泡壁增厚,肺泡壁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高倍镜:肺泡腔内含淡红色水肿液及心衰细胞、8.慢性肝淤血中央静脉及周围肝窦扩张充血,近中央静脉的肝细胞萎缩甚至消失9.混合血栓低倍镜:粉红色不规则小梁与浅红色区域交织存在高倍镜:粉红色小梁为已经崩解而凝聚成颗粒的血小板,小梁边缘附近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小梁间的浅红色区域为丝网状的纤维素及自溶的红细胞10.肾贫血性梗死低倍镜:正常肾组织与梗死组织交错分布,梗死灶内可见轮廓模糊的肾小管和肾小球,梗死灶周边部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浸润高倍镜:坏死的肾小球及周围肾小管结构模糊,胞质红染,肾小管数目明显减少,残留的细胞核呈固缩状态11. 肺出血性梗死肺泡轮廓可见,肺泡壁细胞坏死,核消失,肺泡腔内聚集大量的红细胞12.会厌白喉、低倍镜:支气管上皮坏死脱落,表面附着粉染的假膜高倍镜:假膜由纤维素,坏死组织和炎细胞构成13.心肌脓肿肉眼可见心肌组织内圆形淡蓝色区域为脓肿镜下可见脓肿灶内心肌纤维破坏消失,积聚以大量中性粒细胞和脓细胞,脓肿周围心肌纤维变性坏死,并有炎细胞浸润。

病理学显微切片图谱

病理学显微切片图谱

高倍镜观察:多数病灶中心可见 细支气管,管腔面黏膜上皮部 分坏死脱落,腔内可见较多脓 性渗出物,周围肺泡腔内可见 大量中性粒细胞、少量巨噬细 胞、浆液以及纤维素等,部分 区肺组织结构破坏,形成小脓 肿,病灶之间肺泡腔扩张,其 中可见多少不等的浆液和中性 粒细胞,肺泡壁毛细血管明显 扩张充血
低倍镜
低倍镜观察:瘤组织由增生的 腺管和纤维结缔组织构成, 并根据两种成分的多少和分 布情况分为:管内型、管周型 和混合型。①管内型者增生 的腺体被大量增生的纤维挤 压,腺管变形成为弯由、狭 窄、有分支的裂隙;②管周 型者腺体增生为主,增生的 纤维围绕在腺管周围:③混合 型者表现为前两者混合而成
高倍镜观察:增生的 腺体上皮细胞呈立 方形或柱状,外周 为肌上皮细胞,使 腺体细胞呈两层, 细胞异型性小。增 生的纤维组织可发 生黏液样变、胶原 化和玻璃样变
高倍镜观察:硅结节境 界清,星圆形或椭圆 形,主要由纤维细胞 及胶原纤维,呈同心 圆状排列,部分结节 明显玻璃样变。相邻 结节可融合,肺泡结 构明显减少,代之以 大量的纤维组织
10×10倍镜
40×10倍镜
诊断要点:硅结节形成,肺间质弥漫性纤维化
镜下观察:肝小叶 内肝细胞胞浆中出 现大小不等圆形空 泡,有的空泡较大, 将核挤于一边,空 泡部位为脂肪小滴, 在制片过程中被有 机溶剂溶去,故呈 空泡状
高倍镜观察:风湿小体中央见少许 淡红色丝状或颗粒状物质,为纤 维素样坏死,周围出现许多风湿 细胞(或称Aschoff细胞)。该细胞 体积较大,梭形或多边形,胞浆 丰富,弱嗜碱性,核较大,呈卵 圆形、空泡状,染色质集中于核 的中央,并有细丝放射至核膜, 细胞核的横断面似枭眼状,纵切 面核染色质呈毛虫样。有的风湿 细胞呈双核或多核,称为风湿巨 细胞。风湿小体最外层为增生的 纤维组织,并有少量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及浆细胞浸润

病理学切片诊断依据

病理学切片诊断依据

组织切片拿到切片后,首先就是肉眼观察,这一步很重要,往往可以作出比较明确的诊断,例如主动脉粥样硬化、淋巴结转移性癌、支气管鳞状上皮化生、胃消化性溃疡、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即使不能作出诊断,也可以确定组织来源。

镜下观察前,一定要调整好瞳间距、光亮度等,作好一切准备工作,然后从低倍镜开始,一步一步深入。

往往可以在10倍镜时完全作出诊断,而40倍镜仅是作为补充诊断。

诊断依据需要写出能够判断为改种病症的相关变化,不要求全部写出,但应当尽量全面。

所有癌的诊断中都必须有对于肿瘤细胞异型性的详细描述。

高血压所引起的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与慢性肾小球肾炎所引起的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无论是在大体标本还是组织学观察都无法区分,故观察到相关变化可以诊断为两者中的任何一者。

NO.04 肝脂肪变性诊断依据:1.部分肝细胞胞质内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2.某些空泡较大,将细胞核挤压变扁且位于细胞边缘,酷似脂肪细胞;3.细胞核的结构仍属正常。

NO.09 肾贫血性梗死诊断依据:1.梗死区的肾小球、肾小管轮廓隐约可辨,梗死区中心肾小球的细胞核均已溶解消失;2.近梗死区边缘尚可见浓染、缩小的细胞核(核固缩);3.梗死部分呈楔形;4.梗死区与非梗死区交界处,有大量白细胞浸润及充血现象。

NO.12 肉芽组织诊断依据:1.镜下可见大量新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较大,细胞核着色较淡,管腔大小不一,常含有红细胞,血管多向表面呈垂直方向走行;2.新生毛细血管周围有较多的成纤维细胞,呈星形或梭形,细胞核为椭圆形、淡染;3.尚可见一些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4.表面覆盖少量的纤维素,其中混有少量中性粒细胞。

NO.13 支气管鳞状上皮化生诊断依据:1.部分支气管粘膜被覆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所取代,靠近基底膜有柱状多角形细胞,靠近腔面有鳞状上皮;2.支气管壁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

NO.14 急性肺淤血水肿诊断依据:1.肺泡间隔的毛细血管以及肺间质内的小静脉均扩张和充盈血液;2.部分肺泡腔内有均匀红染的水肿液及少量巨噬细胞;3.高倍镜下,肺泡间隔毛细血管横断面上可见数个并列的红细胞,肺泡间隔因而增宽。

病理学切片观察实验报告

病理学切片观察实验报告

病理学切片观察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主要通过对多种组织病理切片的观察,掌握切片的制备及观察技巧,进一步
了解不同组织的病理变化。

实验一:胃粘膜炎切片观察
通过显微镜观察胃粘膜炎切片,可以看到胃黏液层变薄,黏膜上皮细胞坏死并有大量
炎性细胞浸润。

此次实验观察到的胃粘膜炎切片病理特点与临床胃炎病变相一致。

实验二:皮肤皮脂腺瘤切片观察
皮脂腺瘤是皮下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本次实验中观察到的皮肤皮脂腺瘤切片呈囊状结构,并由两层细胞组成。

表层细胞扁平,呈现薄膜状,基底层细胞则圆形,胞浆染色较深。

此次实验成功观察到了皮脂腺瘤的特征,对于今后的病理诊断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实验三:肾小球硬化症切片观察
肾小球硬化症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肾病,本次实验观察到的肾小球硬化症切片中,肾小
球内部呈玻璃状变性,毛细血管袢体积明显缩小,基底部分有纤维化。

此次实验的观察结
果与临床上肾小球硬化症的病变特点相一致。

实验四:心肌梗死切片观察
心肌梗死是临床急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本次实验观察到的心肌梗死切片中,心
肌细胞明显坏死,局部血管充血,毛细血管袢体积明显缩小。

此次实验观察结果对于掌握
心肌梗死的病理变化特征具有一定的帮助。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病理学切片的制备及观察技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通
过观察不同种类的切片,了解了不同组织的病理变化特点,对今后的病理诊断、治疗和预
防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脂肪变:肝细胞肿大,胞浆内含有大小不等得圆形空泡,空泡边界清楚、早期脂变为核周围出现小得空泡,当空泡较大时核常被挤到一边,状似脂肪细胞、
淋巴结干酪样坏死:淋巴结坏死区组织分解比较彻底,组织结构细胞形态完全消失,原有组织轮廓消失,边缘部分见散在得细胞核碎屑,呈现一片红染无定形得颗粒状物质。

肉芽组织:组织由新生毛细血管,纤维母细胞及各种炎细胞组成、血管平行排列与创面垂直生长,周围可见各种炎细胞与渗出液、急性肺淤血:肺泡壁毛细血管明显扩张,充满血液,呈串珠状排列,肺泡间隔增宽。

肺泡腔内可有淡红色得水肿液少量红细胞与尘细胞。

混合血栓:动脉腔内有一个新鲜得混合血栓,可见条索状淡红色血小板小梁,小梁周围有白细胞附着,之间有纤维蛋白网与红细胞。

急性蜂窝组织性阑尾炎:各层组织内见大量中性粒细胞。

粘膜层血管充血,粘膜组织及腺体部分坏死脱落,固有层内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及出血,坏死得脓液组织向阑尾腔突破,肌层纤维水肿,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浆膜层脂肪组织中有中性粒细胞,表面有纤维素渗出。

鼻息肉:鼻息肉表面覆盖纤毛柱状上皮,上皮下纤维组织水肿,内有纤维细胞,纤维母细胞及各种炎症细胞、另见腺上皮增生。

食管鳞状上皮癌::除正常得鳞状上皮外还可见不同程度不典型增生与原位癌形态。

癌组织呈不规则巢状,浸润至深肌层,与间质境
界分明。

癌巢内癌细胞排列紊乱,大小形态不一,核大深染,异形,部分癌巢中心有角化珠形成或有坏死。

子宫平滑肌瘤:正常平滑肌组织纤维长梭形,境界不清,核呈杆状,束状排列具有一定得层次与走向。

瘤组织:瘤细胞异型性不明显,结构上呈束状排列,但无层次,纵横交错,走向不一、
结肠腺癌:正常肠粘膜层肠腺大小形态一致,上皮细胞大小形态一致、核位于细胞基底部。

腺癌组织已浸润肠壁全层,癌细胞排列成大小形态不一得腺样结构,细胞层次不均。

癌细胞异型性明显,部分癌组织有坏死、
风湿性心肌炎:心肌间质特别就是小血管附近有略呈梭形得细胞团,称风湿小体。

中心为纤维素样坏死,周围有一定数量得风湿细胞,外围有少量淋巴细胞核单核细胞。

风湿细胞体积较大,形状不一,胞浆呈淡紫蓝色。

核大,常为圆形或卵圆形,空泡状核膜清楚。

染色质集中于核中央并呈细丝状向核膜放散,切面上状似枭眼,纵切面上形如毛虫、
动脉粥样硬化:内膜层局限性增厚。

内膜深层为均匀无结构得红染物质构成。

纤维帽内胶原纤维发生玻璃样,深部为无定形得坏死崩解物质,其内含较多细胞外脂质,梭形空隙(胆固醇结晶被溶解)外围可见少量吞噬脂质得泡沫细胞。

大叶性肺炎: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肺泡腔内充满大量炎性渗出物。

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得纤维性渗出物。

小叶性肺炎:病变以细支气管为中心扩展至周围肺泡腔。

支气管
粘膜上皮坏死脱落,腔内充满脓性渗出物,中性粒细胞。

周围肺组织充血,浆液渗出,肺泡过度扩张。

代偿性肺气肿。

胃溃疡:溃疡外形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小于2cm,较深,可达肌层甚至浆膜层,边缘较整齐,粘膜皱襞呈放射状,底部较平坦干净。

溃疡得四层结构:渗出层,坏死层,肉芽组织层,瘢痕层
细节结型肝硬化:正常得肝小叶结构破坏,有多数大小不等圆形椭圆形小叶状结构,即假小叶。

周围有增生得纤维组织分割包绕。

假小叶内肝细胞排列紊乱,小叶中央静脉偏位或缺如,或有两条以上,甚至可见汇管区结构。

有无明显管腔得假胆管形成。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皮质区肾小球体积增大,球内细胞数明显增多,肿大得毛细血管襻充满整个肾小球,肾小球囊腔狭窄甚至闭塞。

少数肾小球囊腔内见漏出得红细胞及渗出得淡红均质状蛋白性物质。

细菌性痢疾:结肠粘膜表面有一层假膜,由粘膜表层坏死组织,纤维蛋白,中性粒细胞,红细胞,细菌组成。

部分假膜已经脱落,形成地图状浅表溃疡。

肠壁各层有急性炎症细胞浸润。

肺结核:肺组织大部分被结核病变破坏,可见大片干酪样坏死区、结核结节由类上皮细胞,朗格汉斯巨细胞,外围淋巴细胞核少量纤维母细胞组成,中央有干酪样坏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