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活动单导学教案新部编本
古诗词诵读《将进酒》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将进酒》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将进酒》,使学生了解李白其人及其创作背景,感受李白豪放洒脱的个性和诗歌风格。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4. 引导学生学会从诗歌中汲取营养,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分析李白诗歌豪放洒脱的风格。
(3)学会诵读技巧,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诗中部分生僻字词的理解。
(2)如何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诗文内容,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李白诗歌的特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3. 采用诵读法,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4.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将进酒》的教学内容,了解李白的相关背景资料,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案例。
2. 学生准备:预习《将进酒》,了解李白其人及其诗歌风格,收集相关的资料和观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李白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题,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诗文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案例分析(1)分析诗中的意象,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桃花潭水深千尺”等。
(2)分析诗中的情感,如豪放洒脱、激情奔放等。
(3)分析诗中的哲理,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等。
4. 诵读指导(1)教师示范诵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跟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分组进行诵读比赛,提升学生的诵读能力。
5.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将进酒》教案教案

《将进酒》教案教案
教案:《将进酒》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将进酒》使学生了解李白的人生态度和诗歌风格。
2.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理解诗歌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
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他们对李白的了解。
2. 引入《将进酒》这首诗,介绍一下这首诗的背景和主题。
阅读和理解(15分钟)
1. 分发诗歌《将进酒》,让学生阅读诗歌。
2. 学生课前阅读诗歌,老师在此基础上提问: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什么?你对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有什么理解?(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思考和感受)
分析和讨论(20分钟)
1.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如押韵、对仗、排比、夸张等等。
2. 针对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诗歌欣赏(20分钟)
1. 带领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更好地欣赏这首诗。
2.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优美句子和表达方式。
表达和写作(20分钟)
1. 让学生以《将进酒》为题目,写一篇短文,表达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2. 学生互相交流和反馈。
总结和延伸(10分钟)
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心得体会。
2. 引导学生进一步从李白的其他诗作中感受其人生态度和诗歌风格。
拓展活动:
1. 家庭作业:让学生找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其结构和修辞手法,并写一篇短文表达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2. 班级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选择一首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诵,通过比赛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 《将进酒》教案

古诗词诵读 将进酒 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特点;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3、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背诵全诗。
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狂放愤激之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由道士吴筠推荐,由唐玄宗招进京,命李白为供奉翰林。
不久,因权贵的谗毁,于天宝三载(744年),李白被排挤出京,唐玄宗赐金放还。
此后,李白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李白作此诗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
这一时期,李白多次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应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
诗人在政治上被排挤,受打击,理想不能实现,常常借饮酒来发泄胸中的郁积。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基础知识】1.读准字音。
将.进酒(qiāng ) 岑.夫子(cén ) 钟鼓馔.玉(zhuàn ) 恣.欢谑.(zì xuè) 径须沽.取(gū) 2.弄懂词义。
①将:请。
②会须:应当。
③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
④馔玉:美好的食物。
目标导航知识精讲⑤径须:干脆,只管。
⑥沽: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
⑦尔:你。
⑧销:同“消”。
重点梳理【重点01】翻译你难道没有看见吗?那黄河之水犹如从天上倾泻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来不会再往回流。
古诗词诵读《将进酒》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南山五福堂国语高二语文《将进酒》导学案班级:姓名:考号: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2.理清思路,把握诗歌中诗人情感的变化。
3.品味语言,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学习重点1.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2.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复杂性知识链接写作背景:《将进酒》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即安史之乱前两三年光景。
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诗人对此极为不满,却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
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
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当时,他曾多次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
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
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1.读准字音将进酒qiāng 金樽zūn 烹羊pēng 岑夫子cén馔玉zhuàn 恣zì欢谑xuè沽酒gū斟酌zhuó千金裘qiú2.准确理解词义得意:有兴致会须:应当钟鼓馔玉:指敲击钟鼓,食用珍美的菜肴,代指富贵生活。
馔玉:,像玉一样珍美的食品。
寂寞:指不为世所用恣欢谑:尽情的欢乐戏谑径须:直须,应当千金裘:珍贵的皮衣将出:牵出,拿出二、精读课文,整体感知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作者“悲”什么?此句中作者是如何表现“悲”的?悲:时光易逝,青春易老比兴:先言黄河以引起所咏之悲,同时用流水喻时光。
将进酒导学案

将进酒导学案《将进酒》导学案【学习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学习重点及难点】1、品鉴特色,引导学生领略诗歌独特韵味。
2、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3.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即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和极度的夸张。
【学习方法】诵读与鉴赏相结合。
【知识链接】一、诗歌鉴赏常见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的喜悦之情。
清新之风常见于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陶潜的诗特点主要在平淡,有时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维,孟浩然的诗则相对比较清新。
平淡:平淡不同于平庸与淡而无味,是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的语言说出,富有情味的,所以说往往平淡而有思致。
平淡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
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
平淡首推陶渊明。
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如李商隐的诗。
李商隐的诗歌不但绚丽,而且朦胧晦涩,李贺的诗也比较绚丽乃至于奇丽,比如《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琢春泥。
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不绕弯子,一语道破,一语中的。
简洁又表述为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自然: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
《将进酒》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将进酒》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把握诗歌的感情脉络。
2.体味作者在诗歌中流露的复杂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朗读把握诗歌的感情脉络。
难点:体味作者在诗歌中流露的复杂情感。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中国诗歌史上,诗与酒相影相随。
你学过哪些跟酒有关的诗歌?明确:《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声声慢》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二)解题与背景介绍解题:“将”(qiāng)的意思是“请”,连起来解释就是“请喝酒”。
这是一首劝酒诗。
李白和岑勋、元丹丘一起喝酒。
背景介绍:《将进酒》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
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
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
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三)诵读知韵1.欣赏视频朗诵,谈感受。
2.诵读指导(1)重音:突出情感的字要重读;(2)语速:急促与舒缓;(3)语调:高亢与低沉3.全班齐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四)研读悟情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朗读指导:“君不见”要读得亲切从容,前两句中,“天上来”“不复回”要重读,声音洪亮气势高亢,收束有力。
后两句中“悲白发”叹意极浓,“悲”字要重读。
读得低沉、悲凉。
(2)分析手法与感情:以黄河起兴,用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时光易逝,以黄河的永恒伟大反衬生命的短暂渺小,用夸张的手法从空间和时间上突出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悲叹之情。
感情基调:悲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1)朗读指导:“人生”两句“需尽欢”和“空对月”需重读。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将进酒》教学设计教案课件部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将进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将进酒》的诗意和背景;(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情感;(3)能够鉴赏古代诗歌,提高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将进酒》;(2)学会通过诗歌意象和表达技巧,理解诗人的情感;(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李白豪放洒脱的人生态度;(2)认识酒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将进酒》的诗意和背景;2. 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情感;3. 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和表达技巧的把握;2. 诗歌情感的深入理解;3. 古代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诗人李白和《将进酒》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将进酒》,理解诗意,体会情感;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情感;4. 课堂讲解:讲解诗中的难点,解析意象和表达技巧;5. 诗歌鉴赏:学习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提高审美情趣;6. 情感体验:感受诗人的人生态度,体会酒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将进酒》的诗意和背景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诗中意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分析能力;3. 学生对古代诗歌鉴赏方法的掌握情况;4. 学生对诗人的人生态度和酒在古代文化中地位的认识;5.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将进酒》的原文及其注释、译文;2. 学生准备:预习《将进酒》,了解诗人李白及诗歌背景;3.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文、图片、视频等素材;4.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七、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角色扮演等方式,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4. 鉴赏教学法:通过对诗歌的品鉴,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将进酒部编版教学设计

将进酒部编版教学设计引言:《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被广泛传诵和赞美,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将进酒》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本文将从编版教学的角度出发,设计一节《将进酒》的课堂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优秀的文学作品。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a. 理解《将进酒》的基本内容和表达意义。
b. 掌握《将进酒》中的文学语言和修辞手法。
c.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目标:a. 通过文本朗读和解析,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b. 引导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和合作分享,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c. 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呈现形式,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二、教学内容分析:《将进酒》是一首描述作者豪饮的诗篇,通过大量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展示了作者豪迈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无所畏惧的态度。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学背景的了解,阐述唐宋时期的文学风貌,以及《将进酒》在其中的地位和影响。
2. 通过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了解其中的语言之美。
3.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让学生掌握这些修辞手法在表达中的作用。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和主题,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层次的理解和共鸣。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10分钟)在课堂开始前,播放几首唐宋时期的音乐,营造出古代文学氛围,引发学生对古文学的兴趣。
然后,与学生共同回顾一些唐宋诗词的名句,让他们了解唐宋时期文学的风格和特点。
2. 诗歌朗读与理解(20分钟)教师首先进行《将进酒》的朗读,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和情感的表达。
然后,老师与学生一起进行逐句解读,解释生词和难句,并解析诗中的修辞手法。
学生在听课期间,可以记录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小组讨论与分享(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诗歌的意境、情感和主题展开自由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将进酒》教学设计教案课件部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将进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将进酒》。
(2)理解诗歌的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豪放、奔放的个性,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理解“及时行乐”的思想,珍惜青春时光。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诗歌的意象分析和文化背景。
(3)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体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形式和内容。
(2)简介李白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词和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的意象,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等。
(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对比等。
(3)讲解诗歌的结构特点,如起承转合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眼聆听音乐,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人的情感。
(2)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四、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以及诗人的情感。
五、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将进酒》。
2. 写一篇关于《将进酒》的赏析文章。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对诗歌的理解、赏析文章的质量等。
3. 背诵评估:在课堂上随机抽取学生背诵《将进酒》,评估学生的记忆和表达能力。
【高中语文】《将进酒》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将进酒》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将进酒》。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诗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解读诗歌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分享的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运用诗歌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和乐观精神。
(2)培养学生珍惜人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诗中关键词语和典故的理解。
3. 诗的结构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某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2. 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写作背景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学生自主翻译诗歌,理解诗中的意义。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的和作者。
(2)讲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诗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诗的意义和感受。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5.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写一篇短文。
(2)学生互相交流并给予评价。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欣赏方法。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将进酒》。
2. 深入研究诗中的某个典故,下节课分享。
3. 写一篇关于《将进酒》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对于学生的写作练习,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和指导,培养学生的写作信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将进酒》的艺术魅力,培养对诗歌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将进酒》导学案设计「附答案」

《将进酒》导学案设计「附答案」《将进酒》导学案设计「附答案」三维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1、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2、背诵这首诗。
一、导言: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
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
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
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
直至现在,还有沿用的。
二、文体常识及写作背景:《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铙歌的曲调,题意为“劝酒歌”。
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
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
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
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
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本诗作于天宝十一载(752),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友人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元丹丘家里做客。
他与友人岑勋、元丹丘饮酒,借酒兴诗情写下这首《将进酒》,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也流露了施展抱负的愿望。
三、完成预习:1、收集与酒有关的诗词名句(1) ,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 ,西出阳关无故人。
(3) 欲饮琵琶马上催。
(4)酒入愁肠,。
(5)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6)兰陵美酒郁金香,。
,不知何处是他乡。
(7)抽刀断水水更流,。
人生在世不称意,。
(8)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登高》)(9) ,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0 ,怎敌它,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11) ,去年天气旧亭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将进酒》导学案

《将进酒》导学案(后附答案)【学习目标】1.理清诗人情感脉络,把握诗歌感情基调。
2.通过学习诗中表现手法体会诗人浪漫主义的诗风。
3.理解诗人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复杂感情。
【知识链接】1、关于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
少年即勤奋读书,“五岁诵六甲”,通诗书,观百家,善诗赋。
年轻时还爱好剑术,轻财任侠。
二十岁前后游历成都、蛾眉山等处。
二十五岁时,心怀“奋其智能,愿为辅弼”的大志。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渡荆门,别故乡。
天宝元年(742)以《大鹏遇希有鸟赋》名扬天下。
在道士兼诗人吴筠和玉真公主的推荐下,被唐玄宗召进宫,供奉翰林。
本以为能鹏程万里飞翔,可心高气傲,没半点奴颜媚态的李白,却很快遭到杨贵妃、李林甫、高力士等权贵的谗毁,只好离开朝廷,天下飘零。
2、《将进酒》解题a、“将进酒”中的“将”为何意?b、背景简介: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
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
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一、课前预热1、收集与酒有关的诗词名句(1),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西出阳关无故人。
(3),欲饮琵琶马上催。
(4)酒入愁肠,。
(5),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6)兰陵美酒郁金香,。
,不知何处是他乡。
(7)抽刀断水水更流,。
人生在世不称意,。
(8)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登高》)(9),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0 ,怎敌它,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11),去年天气旧亭台。
(晏殊《浣溪纱》)(12)?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13)?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2、正音樽馔裘烹恣谑3、通假字径须沽取对君酌沽----4、特殊句式主人何为言少钱何为——二、诵读(因声求气,通过诵读感受诗人奔放的感情和情绪的起伏)三、合作探究1、阅读“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古诗词诵读《将进酒》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将进酒》的创作背景及作者李白的生平,感受李白豪放洒脱的个性特点。
2. 学习并掌握古诗词中的重点字词,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中的意境。
3.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4. 引导学生深入领悟诗文中所蕴含的哲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将进酒》的诗意和诗意,理解诗中的典故和比喻。
2. 分析李白在诗中的情感变化,体会其豪放不羁的个性。
3. 通过诵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古诗词中的生僻字词理解和运用。
2. 诗中意境的感悟和哲理的领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 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
3. 采用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共同提高。
4. 运用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媒体资源,如音频、视频等,以便进行课堂教学。
2. 学生提前预习《将进酒》,了解诗文背景,掌握生僻字词。
3. 准备课堂讨论和分享的时间和空间,以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互动。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将进酒》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将进酒》,勾画出生僻字词,查找其含义。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典故和比喻,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惑。
5. 诵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讲解朗读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学生跟随朗读。
6.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诗中情感变化的体会。
八、课堂练习1. 翻译《将进酒》中的重点句子,体会诗中的意境。
2.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中的情感变化,并说明原因。
3. 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段关于“人生得意须尽欢”的话。
九、课后作业1. 熟读《将进酒》,掌握诗中的重点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将进酒》教案(1)

课题:《将进酒》第一课时上课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教学时数:第学月第课时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 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思维发展与提升: 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审美鉴赏与创造:理清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文化传承与理解: 体会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重点:把握诗人的感情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李白在劝酒放歌中抒发的人生感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班班通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课前读】学生大声朗读《将进酒》及文后注释。
【明确目标】【自主学习】1.导入新课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李白的《将进酒》。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将(qiāng)进酒,“将”是“请”,连起来解释就是“请喝酒”。
2. 朗读明大意(1)结合课下注释,自由朗读这首诗歌。
(2)朗读展示,师生评议。
(3)诵读指导:全诗的基调是豪放的,但思想感情却十分复杂。
诵读时应当伴随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适当地变换声调和节奏,力求再现诗人的形象。
诗文的韵律音乐性首先体现在音顿的疏密、音尾的长短、音高的抑扬、音量的强弱等几个方面上,吟诵时应该有所变化。
一般来说,每个节拍的后一个字遇到平声时,可适当延长,遇到仄声时宜作停顿,可以达到抑扬顿挫的效果。
具体地说,表现在:①音顿疏密对比;②音尾长短对比;③音高抑扬对比;④音量轻重对比;⑤音速徐疾对比。
4.再读。
【交流讨论】小组内成员交流讨论诗歌的诗情,质疑问难。
小组成员充分发表意见,形成组内较完善的答案。
【展示点评】学生派代表口头展示展示、教师点评。
多媒体显示,学生明确:1、研读,悟诗情(1)这是一首“劝酒歌”,谁劝谁喝酒?一开始应该是丹丘生劝李白和岑夫子,后来是李白劝岑夫子和丹丘生喝酒。
(2)为何喝酒?“人生得意须尽欢”——恰逢知己“与尔同销万古愁”——借酒消愁(3)怎样喝酒的?“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喝得多“将进酒,杯莫停”——喝得快“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将进酒统编版教案

将进酒统编版教案教案标题:《将进酒》统编版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将进酒》这首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2. 帮助学生理解并欣赏李白的诗歌创作风格和主题思想。
3.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一幅描绘李白饮酒作诗的图画,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李白这位诗人有什么了解?你们喜欢他的诗吗?导入:1. 导入诗歌背景: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对他的诗歌有一定的了解。
2. 听读诗歌:播放《将进酒》的录音,让学生跟读诗歌。
理解:1. 分析诗歌结构:引导学生分析《将进酒》的诗歌结构,包括韵律、押韵等方面。
2. 理解诗歌意境:通过诗歌的字面意义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诗歌中的某一段进行深入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欣赏:1. 赏析诗歌语言: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优美语言和形象描写,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 诗歌朗诵: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段落进行朗诵,展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拓展:1. 创作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可以要求学生以《将进酒》为题材,写一篇自己的诗歌或散文。
2. 诗歌分享:学生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创作,促进彼此的交流和学习。
总结:1. 总结课堂内容:回顾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确保学生对《将进酒》有较为全面的理解。
2. 总结收获:让学生说出他们在这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鼓励他们对诗歌保持浓厚的兴趣。
扩展阅读: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李白的诗歌作品,并进行鉴赏和比较。
2. 推荐相关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唐代文学和其他文学流派。
评估方式:1. 课堂讨论和小组分享: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2. 诗歌朗诵:评估学生的诗歌表达和语音语调。
3. 创作作业:评估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对诗歌的理解。
教案特色:1. 结合诗歌欣赏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下学习小组评价与激励方法的研究之公开课
《将进酒》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等活动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体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学生背诵全诗。
2、通过讨论探究,品鉴诗歌,加深对本诗的理解,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设想:
1、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体现课题研究成果,积极评价,有效激励,使得学生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
2、以诵读为主线组织教学。
初读读准字音和节奏,读懂诗歌大意;精读理解诗歌抒发的感情,理清诗歌感情脉络;品读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和风格,深刻理解诗歌主旨。
并力争能当堂背诵诗歌。
3、教学时数为一教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为“劝酒歌”,多以因酒放歌为内容,将(qiāng),清、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愿、请你不要生气。
“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是卖什么的?李白人称“诗仙”,但更出名的是他的嗜酒好饮,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嗜酒)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狂放不羁)而李白之死传说也与酒有关:传说他死的时候,坐在船头饮酒,看到天上的月亮在水中的倒影,便伸手去捞水中的月亮,不幸落水身亡。
杜甫在结识李白之初就看出了李白的嗜酒,于是寄了一首诗给他。
说: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进行规劝。
可是李白为什么还是如此沉醉酒乡呢?让我们进入诗歌,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细细探究吧!
活动一:初读读准字音和节奏,读懂诗歌大意。
情景设置和活动指导:
对于诗歌,不读不足以感受音韵和谐,不读不足以体悟意蕴深刻,不读不足以分析手法之妙。
而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懂大意,是深入理解诗歌的前提。
请各小组就诗歌翻译中的难句进行合作探究,并推举一个同学进行成果展示。
展示方法为诵读诗歌并翻译诗句。
学生展示成果并进行自我完善:
安排两个学生进行,参考译文如下
你没看见吗?黄河之水是由天上奔泻而来。
波涛滚滚奔向东海,永不回头。
你没看见吗?可悲的是在高堂明镜里照见了白发,早晨如青丝般乌黑,傍晚白得如雪。
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精美的酒杯,空对天上明月。
天地造就我的才干,必有它的用处,即使千金耗尽,还会重新回来。
烹羊宰牛,暂且作乐,应该痛痛快快一口气喝它三百杯。
岑勋先生呵,丹邱先生呵,快快饮酒吧,杯儿不要停!
让我为你们唱一曲,请你们侧耳细听:
钟鸣鼓响饮食如玉,贵族生活何足珍贵?我只愿长醉梦乡,不愿醒来面对冷酷现实!
古来圣贤,政治上都失意沉沦,世上唯有酒徒,他们却美名流传。
古时陈王曹植曾在平乐观宴饮作乐,斗酒十千不嫌贵,纵情享乐。
主人呵,为何说缺少酒钱?有钱就毫不犹豫地拿去买酒,咱们对饮,一醉方休。
这一匹名贵的五花马,这一件价值千金的皮裘,叫僮仆们拿去换美酒吧,我与你喝个大醉,
忘记这万古长愁。
齐读诗歌
活动二:精读理解诗歌抒发的感情,理清诗歌感情脉络;
情景设置和活动指导:
刚才同学们读准字音和节奏,读懂了诗歌大意,为进一步深入理解诗歌做了铺垫。
“诗言志”,诗歌是抒情性的文体,理解诗歌重要的是把握感情。
请大家沉入课文,精心阅读,画出体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诗句,尤其是一些提示感情变化的词语,理出诗歌情感变化的脉络,并能结合诗句做阐释。
在理清情感脉络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展开合作探究,
学生成果展示,并互相完善。
教师总结提升如下:
开头四句写悲。
由黄河东流不复回想到人生韶光易逝、倏忽即老,令人闻之慷慨生悲。
诗人的这种悲感,不仅仅是因为自己双鬓成霜,英雄老去,更是对政治腐败、自己政治抱负无从实现的愤慨而来,诗人感叹年华虚掷,未能建功立业,实现人生抱负。
“人生”以下六句写“欢”“乐”。
由友人相聚宴饮而一扫悲意,极度洒脱自信,读来掷地有声,豪气冲天。
虽然社会不公平,功业无成,但李白生性豪爽、自信,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酒逢知己千杯少,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他饱受挫折,但依然自信,也不承认自己永远失败,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不屈不挠的性格。
可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
“钟鼓”二句是诗人对腐败的当权者和豪门贵族的否定与摈弃,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憎恨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径,也厌恶污浊的现实,鲁迅先生说:“人最痛苦的莫过于醒来却无路可走。
”李白因而希望“长醉”,不愿醒来,再见世事之混浊、现实之黑暗。
又提及古来圣贤与曹植,都是失意的,逃避到酒乡是无奈的选择。
这两句诗可以说集中地表现了他自离开长安至今的愤激之情。
“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诗人反客为主,要主人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真是狂放到了极点。
表现了李白率真狂放的个性。
而“万古”见愁绪之深广、久远、
沉重。
全诗由悲叹而欢饮而悲愤,最终以豪放狂饮排释悲愤之情。
总结全诗
联系开头的疑问“李白为什么还是如此沉醉酒乡”,诗人固然有知心朋友相聚,开怀畅饮及时行乐的原因,更有人生苦短理想破灭,憎恶豪门贵族堵塞贤路,对现实愤激,借酒浇愁的原因。
其感情的基调是愁苦愤激。
所以本诗的诗眼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全诗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
可谓是“自信与失意交织,快乐与愤激相伴”,诗歌饱含着激情,有着动人心魄的艺术力量。
感情诵读:注意激励学生读出感情,秀出自我。
活动三:品读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和风格,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情景设置和活动指导:
同学的诵读非常投入,把诗歌中复杂的感情传达得淋漓尽致,是一场听觉的盛宴。
这一板块的标题是“豪放飘逸的李白诗”,体会诗歌的艺术风格,领悟语言的妙处,固然要靠诵读,也要潜心玩索,细细品味。
请同学就以下问题展开合作探究,并展示成果。
学生自我完善,教师点评提升。
1、开头“君不见”两句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有什么效果?
起兴、想象、夸张、比喻、反衬。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
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
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
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
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
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观的说得更壮观,是“反向”的夸张。
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
更好地表现了李白对时光流逝,人生老去,理想破灭的伤感和苦闷。
2、“古来圣贤皆寂寞,但愿长醉不愿醒”是不是精神颓废?李白为何特别推崇曹植?
李白借此把长期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一齐宣泄出来。
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因而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他憎恨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径,因而说“但愿长醉不复醒”—一这两句诗可以说集中地表现了他自离开长安至今的愤激之情。
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并非真正的颓废,恰恰是希望越大,失望越深。
曹植与李白有很大的相似点,两人都才华横溢,文思敏捷;都嗜酒狂放,洒脱不羁;也都是怀才不遇,受到猜忌和排挤,有志难伸。
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借他人酒杯浇胸中块垒。
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为结尾说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
活动四:总结全诗,熟读成诵
诗歌哪些方面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诗歌风格?
①情感强烈,起伏跌宕。
②想象丰富,出人意表。
③屡用夸张,气势豪壮
1、“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
2、“朝如青丝暮如雪” ——极言人生短促。
3、“一饮三百杯” ——表现豪饮。
4、“斗酒千金” ——表现酒价的昂贵。
5、“万古愁” ——表现愁的深广。
④长短句交错,流畅优美。
按照板书背诵诗歌:
激励方式为小组间竞争
板书设计:
将进酒
活动单导学的环节:
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自我完善、总结提升
悲 愤
狂
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