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 古代印度》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其目的是使种姓制度蒙上神圣的色彩,麻痹和欺骗人们 。
当堂训练
1、有一首歌这样唱道:“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
A 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上大道……”其中的“经”
产生于(
)
A、公元前6世纪
B、公元6世纪
D C、公元前3世纪
D、公元3世纪
2、下列与古代印度文明无关的是(字
B C、佛教
D、《天方夜谭》
3、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所以(
)
A、宣传种姓制度 B、宣传“众生平等”
C、倡导刻苦修行 D、号召削弱王权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地理位置:南亚次大陆
古代印度河 流域文明
亚非文 明古国 文明
西
东
古代埃及 古代两河 古代印度 古代中国
文明
流域文明 文明
文明
文明象征 金字塔
《汉谟拉 种姓制度 分封制 比法典》
相同点 地理环境:都位于大河流域
文明类型:大河文明
能力提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他(指造物主)为了世界的繁荣,用自己的 口、双手、双腿和双脚相应地制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 首陀罗。(国王)应极力使吠舍与首陀罗执行自己的义务,因为 他们逃避自己的义务时,则使这个世界动摇。刹帝利无婆罗门 不能幸福,婆罗门无刹帝利不能昌盛。 ——《摩奴法典》 请回答:(1) 这部法典出自古代哪个国家?反映了社会上什么 制度? (2)这部法典有关规定的实质是什么?材料中提到的 人各属于哪些阶级? (3)宣传造物主用不同部分造出不同的人 ,其古目代的印是度什;么种?姓制度。
趣味角色扮演:理解难点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任务一
【自学识记】识记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印度文明 遗址名称、种姓制度的内容、佛教创立的时间、人 物、教义等基本史实。
地理环境
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 识,描述古代印度的 地理位置,分析那里 的自然条件(气候、 河流)。
充足的水源、肥沃的 土壤、丰沛的降水
2.在图中找出古代印 度的重要城市。
(南亚次大陆指的是喜马拉雅山以南的地区。 它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
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忍耐顺从,以求进入极乐世界,这
劳动人民的 对渴望解除苦难的劳动人民来说,是一种精神寄托,具有一
精神寄托: 定的吸引力。(麻痹作用)
统治者拥 佛教并不反对奴隶制,它所宣扬的“忍耐顺从”有利于维护
护:
奴隶主的统治,因此被统治者所接受,并大力提倡。
佛教传播路线
古代印度 (公元前3 世纪)
◆ 从事国家军事、行政事务。
首陀罗
◆
刹帝利
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
佛教产 生背景
任务四
【合作探究】从佛教产生的 背景、教义等方面,分析佛 教迅速发展和传播的原因。
得到广泛传播的原因 P13
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因此得到刹帝利和一些富人的支持 社会基础: ,也符合印度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导入
10.某班级排练课本剧,涉及古代印度种姓制度时,有一
句台词是错误的。它是(
)
A.本国王把持军政大权,国家唯我独尊
B.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
C.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人,却屈居第三等级
D.我很苦恼,我爱上了一个上一等级的姑娘,但我们不能 步入婚姻殿堂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优质课获奖教案_1
教师提问:释迦牟尼和我国孔子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假如他们是微信好友,你们觉得他俩会聊些什么呢?请同桌之间各担任一个角色,进行模拟对话。
刹帝利
国王、官吏、武士
掌管军事和行政大权
吠舍
农民、牧民、商人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养活第一第二等级
首陀罗
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和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3.教师强调易错点:国王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和古代中国明显不同的地方)。
过渡:种姓制度产生后,对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呢?我们一起通过两则材料来分析。
实质:是维护上层种姓特权地位的等级制度。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学生在有趣的学习过程中真正理解种姓制度的内容,从而突显重点。
学生竞答,激励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并能督促学生认真参与课堂活动。
帮助学生有效避免易错点。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和论从史出的唯物主义学习观。
过渡
随着奴隶社会经济的发展,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不满,社会矛盾越来越激化,在这种形势下,佛教诞生。
了解古代印度文明的主要成就,欣赏古代印度人民的创造力。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教学重点
森严的种姓制度
教学难点
种姓制度的影响
教法分析
视频教学、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材料分析、总结归纳
学法分析
合作探究法、材料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教学准备
课件、视频、角色扮演学生的选拔和培训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子目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教学活动三:情景模拟:释迦牟尼和孔子微信聊天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精品课件
目为的了: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实质(性质 ): 贵族统治的工具,是一种不平等的阶级制度。
一、雾里看花:何为种姓制度 归纳:
种姓制度(:社会等级制度)
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特点 :
制度外,不可接触者--贱民
1.种姓界限森严 2.种姓职业世袭 3.种姓实行内婚
背景: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 阻碍社会发展
时 间: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佛教教义①宣扬“众生平等
:
”,反对婆罗门的
种姓制度,不拒绝
低②种宣姓传的忍人耐入顺教从。
佛教的传 播:
中 亚
中 国
朝鲜半 岛、日 本
印
度
傣族地区以及斯
里兰卡、缅甸和
泰国等
前3世纪孔雀王朝阿育王基本统一,宣
高种姓男 人
顺婚
你是一个好人,只是我们种姓 不和。
低种姓女 人
高种姓女人
逆婚
低种姓男人
一、雾里看花:何为种姓制度
材料二: 婆罗门贵族给种姓制度披上一层神圣的 色彩。他们编造说:造物主“原人”用自己的嘴 变成了婆罗门,用手变成了刹帝利,用腿变成了 吠舍,用脚变成了首陀罗。
思考:分析婆罗门祭司将种姓制度赋予神秘色
排除在种姓制度之外:贱民 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
5
一、雾里看花:何为种姓制度
材特料点一::在1.实种际姓生界活限动中森,严瓦尔那地位较高的男子娶地位较低的女子为妾
是被允许的,但严格禁止瓦尔那地位较低的男子娶地位较高的女子为妻。
2.种姓职业世袭
——吴于廑《世界史·古代史》
3.种姓实行内婚
只要我们相爱,种姓不是问题!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除了宣传佛教,阿育王还为老百姓做了许多的好事。如扩大灌溉工程, 修筑道路,建立医院等等。在阿育王在位的40多年里,在国内外都享有很 高的声誉。印度的孔雀王朝也成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的统一帝国。佛教 的创始当然应该归功于释迦牟尼,但它的大规模的传播,则要归功于阿育王 。
莫 高
3、佛教的向外传播
窟:
云 岗 石
窟 印度
龙 门 石 窟
仰 光 寺
中亚 中国 朝鲜半岛、 日本
南亚、东南亚地区: 斯里兰卡、缅甸和泰 国等
悉达多王子离开王妃 及王宫 《佛经的故事》
佛陀的故事
菩提树
Hale Waihona Puke 公元前6世 纪后半叶, 35岁的悉达 多·乔达摩 坐在一棵菩 提树下开悟 成佛。
迦毗罗卫国遗址
释迦牟尼的 诞生地
释迦族净饭王的王后摩诃摩耶在回娘家天臂城分娩 的途中,经过迦毗罗卫城和天臂交界处的蓝毗尼花 园时,到花园中休息。当摩耶王后走到一棵葱茏茂 盛的无忧树下,伸手去抚树枝时,就在树下生下了 释迦牟尼。经考古证明,离此地西边1000公里就是 释迦族的古都迦毗罗卫城。 2500多年前,在古印度的西北部喜玛拉雅山脚下 ,有个叫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国, 这里山上有茂密的森林,平原盛产稻米,草原适 合畜牧业,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11.在印度电影《流浪者》里 有一句经典台词是“法官的 儿子永远是法官,小偷的儿子 永远是小偷”。这句话有明 显的阶级歧视,这种阶级歧视 最可能源自以下哪一制度? ()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优质课获奖教案_0
师: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1)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什么?
生:土地,房屋,农具,牲畜
2)那么土地改革后,农民心情如何?
生:开心,高兴。
师:然后干起活儿来怎么样?
生。。。。
师:心情喜悦,劳动积极性空前提高。但不久,出现了新情况。原本高兴的农民兄弟似乎遇到了麻烦,今天,老师请来了农民兄弟代表王国范以及其他农民代表。
教学后记:
地点:北京------------------------------------上海
主力:学生-------------------------------------工人,商人
结果:学生遭捕-------------------------------胜利--表现1.2.3
历史意义:
作业设计:
假如你是五四运动中的一名学生,为抗议北洋军阀的卖国政策和日本的侵略行为,请你拟写一张进行爱国宣传的传单。
通过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深入农民,手工业者和工商业者的角色,理解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引导学生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介绍三大改造取得的效果,进而理解三大改造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三大改造在当时推动了我国社会的发展,迅速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过渡,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时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以及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教学重点
三大改造的内容和形式
教学难点
三大改造的实质和意义
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1.新课导入
播放《社会主义好》歌曲视频。
2.新课讲授
农业合作化
原因
方式
实质
(1)五四运动的爆发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古代印度》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教材从古印度的历史背景、文明成就以及社会制度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旨在让学生了解古印度文明的发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古印度的历史发展脉络,了解古印度的文明成就,认识到古印度文明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文明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古印度历史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知识盲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印度的历史背景、文明成就以及社会制度,认识古印度文明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印度文明的尊重和理解,增强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印度的历史发展脉络、文明成就以及社会制度。
2.教学难点:古印度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视频、PPT等。
2.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等。
3.教学参考书目: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为学生展示古印度的美丽风光和文明成果,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古印度的历史发展脉络、文明成就以及社会制度,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呈现的素材,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2、早期文明:
约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早期文明遗址:哈拉巴和 摩亨佐·达罗等。
3、小国家出现:公他们元自前称15雅00利年安左人右,,陆来续自在中印亚度的河一流支域游和牧恒部河落流侵域入定印居度。
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除半岛最 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
释迦牟尼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基本教义:“众生平等”
从”
“忍耐顺
应”
“因果报
佛说: 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
会,求不得,五阴炽盛。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2.佛教的发展与统治者当局的关系
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 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由于佛教宣扬“忍耐 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因此,信仰的民众日 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古代印度
1.通过对印度的初步了解,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 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2.知道古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明历程。 3.掌握印度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古代印度: 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古代印度文明
• 观音菩萨圣诞(二 月十九日)
• 观音菩萨成道(六 月十九日)
• 观音菩萨出家(九 月十九日)
重要节日:浴佛节、腊八节、涅槃节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位置:
最早文明:国家
国家:鼎盛(最大城市) 古
(名师整理)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 古代印度》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了解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佛教的产生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难点
体会种姓制度对印度文明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呈现泰姬陵、印度舞蹈、服装、街上踱步的牛、恒河沐浴的教徒以及印度美丽的风光等。
你知道这是哪里吗?这是个怎样的地方?
这是印度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想法谈谈对印度的了解。
印度河、恒河
特点:温暖湿润的气候,河流定期泛滥,土壤肥沃为农业发展提供水源
2.公元前2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现了城市国家。其中,以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最著名。
3.公元前15世纪后,雅利安人入侵,建立起奴隶制小国。
4.种姓制度的产生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内部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称为“种姓制度”。
通过本活动,主要引导学生学会从材料中获取有关信息,了解印度的早期佛教,并理解佛教的教义及其发展的过程。
课堂小结
南亚的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又一个发源地。印度是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这里出现了奴隶制小国。后来,来自中。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在印度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它人为地把印度社会自上而下分为四等,等级不同,权利义务不同。在反对种姓制度的斗争中,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
5.特点: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之间不得通婚。
6.影响: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阅读教材P7-9中的内容,大字部分仔细阅读,小字部分快速阅读,重点部分画线,疑难问题做好标记,观察课本地图,找出古印度文明所在位置和流域
激发起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公开课获奖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公开课获奖教案_0第3课古代印度【教材依据】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这三课是并列的关系,分别展现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
本课共有三个子目录:“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森严的种姓制度”、“释迦摩尼创立佛教”。
第一部分与第二、第三部分是包含关系,第二、第三部分是因果关系。
世界古代史从早期人类的出现,直到公元15世纪末期,期间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原始社会这一部分的内容已经从部编人教版中取消,开篇从大河文明说起,本课的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发展阶段属于奴隶社会,是大河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理念】按照《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这节课要求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根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确立了本课的设计理念。
课程环节的设置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开展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明确时空观念;培养历史情境想象和推理能力;树立正确对待文化的正确态度。
使学生阅读、识图、分析、比较、整合知识等能力在教学中不断提高。
【学情分析】古埃及、古巴比伦的的文明发展历程及文明成果在前面的教学中已经学习了,本课利用学生在学习古埃及、古巴比伦时建立的模式进行学习,所以相对容易。
初三的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比较分析能力、读图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古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明历程;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2.过程与方法:①展示古代印度与现代印度的地图,比较古印度和现代印度的差别;展示现代印度的经纬度地图,分析推导古印度的自然地理条件;阅读课本画时间轴思维导图展现古印度文明的出现、国家的建立、国家的统一与鼎盛;展示中国和古印度地图,探究古印度屡次遭到外族入侵,文化被严重破坏而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印
度
时 间 公元前6世纪
:创立者:乔达摩·悉达多
佛教
教 义:众生平等
传 播:向北、向南
板书设计
思维导图
古代印度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不满,反对婆罗门特权的情绪不断高涨 。
佛教产生时间:公元前6世纪
佛教基本主张(教义) :众生平等、忍耐顺从、因果轮回
古代印度
佛教的传播:(公元前3世纪开始传播,西汉
末年经中亚传入中国)
中亚
中国 新疆
中国
朝鲜、日本
内地
印度
锡兰
缅甸、泰国、柬埔寨等
古代印度
三大石窟
说一说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及其发源地
的史实是( ) A.刹帝利命令婆罗门率兵出征 B.婆罗门在主持祭祀活动 C.吠舍在法庭上审判犯人 D.首陀罗在自家的农田里劳动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地理位置:南亚次大陆
古代印度河 流域文明
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入侵
鼎盛:孔雀王朝
古
代 种姓制度: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古代印度
种姓制度的实质:
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婆罗门 刹帝利
种姓制度的特点:
a.世代相袭
b.贵贱分明
吠舍 首陀罗
种姓等级金字塔示意图
种姓制度的影响:
(1)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2)严重阻碍了印度的社会发展
古代印度
古印度—佛教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释迦牟尼(约前563-前486年 )
释迦牟尼生活的时代,约为公 元前六世纪中叶,正是我国春秋时 代,与孔子同时。
(名师整理)历史九年级上册《 古代印度》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第3课 古代印度
重点难点释读 知识点一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古代四大文明的比较
文明
古代埃及 文明
古代两河 流域文明
古代印度 文明
古代中国 文明
流域 尼罗河流域
两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 和恒河流域 黄河、 长江流域
文明出现 约公元前3500年 约公元前3500年 约公元前23世纪 约公元前2070年
文明象征 金字塔
第3课 古代印度
知识点二 森严的种姓制度 4.(2018陕西宝鸡凤翔县期中)阅读材料: “婆罗门,由于从身体的最高尚部分出生,由于最先出生且掌握‘历史 知识’,因而理应为一切创造物的主宰。”“婆罗门可以确信不疑地享 有首陀罗的财产……”“……婆罗门主人得强迫其‘首陀罗’执行屈 辱的服役,因为他是自在神创造出来为婆罗门服役的。”“‘国王’应 极力使吠舍与首陀罗执行自己的劳动,因为他们逃避自己的义务时,则 使整个世界动摇。” ——摘自《摩奴法典》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是古代什么国家的法律条文? (2)这些条文反映了什么制度? (3)除了婆罗门这一种姓外,其余三个种姓分别为什么?
第3课 古代印度
知识点一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2019吉林长春德惠三中第一次月考)下列属于在印度河流域发现的 文明遗址的有 ( ) ①哈拉帕遗址 ②殷墟遗址 ③二里头遗址 ④摩亨佐·达罗遗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在印度河流域发现了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 址。
第3课 古代印度
答案 (1)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 (2)早期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因而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 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 姓的人入教,因此得到下层民众的支持。 (3)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 解析 本题考查了佛教创立和传播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精品课件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1、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南亚次大陆 印度河流域
2、早期文明
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
3、鼎盛
孔雀王朝
4、种姓制度
等级 特点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5、佛教
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 教义 传播
甘肃敦煌 莫高窟
三、帝国时代——佛教的传播 与衰落
三、
公元11世纪,突厥人占领北印度, 传播伊斯兰教。
那烂陀寺失去 昔日的光辉,并 渐渐被人遗忘, 变成废墟。
三、帝国时代——佛教的传播 与衰落
1193年突厥人带兵侵占那烂陀 寺,寺院和图书馆遭受严重破 坏,大批那烂陀僧侣逃往西藏 避难,标志着佛教在印度的消 亡。
门教的振兴。
种——姓耿制引曾度《印赢度得与中了国— 印—度—两,大而文明佛的交教往与
赢得了世界。
激荡》
婆罗门教
佛教
印度教
毗自湿吠奴陀时代至今释的迦3牟000 多年毗以湿来奴,第九印化度 民族立的像统一来自于共尼同像的宗教信仰身佛,陀而不是
来自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的领悟。
归纳
一、吠陀时代——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二、列国时代——释迦牟尼与佛教 三、帝国时代——佛教的传播与衰落 四、步入现代——始终存在的种姓制度
贱民的地位甚至还不如牛
四、步入现代——始终存在的 种姓问制题度四:为何佛教作为印度本土宗教,却在印
度的影响力甚微?
佛教作为一种反对婆罗门统治的社会改革运动,并不
是一种彻底有效的社会改革运动。一方面,它没有发动
种姓制度中的下层去反抗上层权威;另一方面, 它也不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公开课获奖教案_0
第3课古代印度【教材依据】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这三课是并列的关系,分别展现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
本课共有三个子目录:“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森严的种姓制度”、“释迦摩尼创立佛教”。
第一部分与第二、第三部分是包含关系,第二、第三部分是因果关系。
世界古代史从早期人类的出现,直到公元15世纪末期,期间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原始社会这一部分的内容已经从部编人教版中取消,开篇从大河文明说起,本课的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发展阶段属于奴隶社会,是大河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理念】按照《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这节课要求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根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确立了本课的设计理念。
课程环节的设置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开展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明确时空观念;培养历史情境想象和推理能力;树立正确对待文化的正确态度。
使学生阅读、识图、分析、比较、整合知识等能力在教学中不断提高。
【学情分析】古埃及、古巴比伦的的文明发展历程及文明成果在前面的教学中已经学习了,本课利用学生在学习古埃及、古巴比伦时建立的模式进行学习,所以相对容易。
初三的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比较分析能力、读图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古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明历程;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2.过程与方法:①展示古代印度与现代印度的地图,比较古印度和现代印度的差别;展示现代印度的经纬度地图,分析推导古印度的自然地理条件;阅读课本画时间轴思维导图展现古印度文明的出现、国家的建立、国家的统一与鼎盛;展示中国和古印度地图,探究古印度屡次遭到外族入侵,文化被严重破坏而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繁盛,封 建化
穆斯林 征服
英国殖 民地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
,逐渐建立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按贵贱分
四婆等罗级门:___刹__帝_利_、
__吠__舍___、__首__陀_罗__、
_______,此外,还有 贱民,不可他接们触被者 称
最为卑贱——贱民
“________”。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一定程度上维持了社会的安定。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王侯将相 ,宁有种 乎?
众生平等 !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释迦牟尼
本名 : 别名 :
出生地 : 身份 :
乔达摩·悉达多 释迦牟尼、如来、佛陀
今尼泊尔 迦毗罗卫国的释迦族人 王子,佛教创始人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佛教为何能得到广泛传播?
释迦牟尼
原因 :
印度教 伊
斯 兰 教
繁盛,封 建化
穆斯林 征服
英国殖 民地
知识拓展
我们常说的阿拉伯数字其实来自于古印度 。零的概念也来自于古印度!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地理位置:南亚次大陆
古代印度河 流域文明
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入侵
鼎盛:孔雀王朝
古
代 种姓制度: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繁华。
一、失落的古印度文明
电影《阿育王》剧照
孔雀王朝的第三代 君主阿育王通过武 力征伐扩大版图, 使孔雀王朝达到极 盛。阿育王晚年皈 依佛教,放下屠刀
。
一、失落的古印度文明
传说时代 商朝
汉朝 魏晋南北朝朝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明
朝
种 创立
第3课 古代印度优质课教案
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教材分析《古代印度》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上第3课,新的部编教材对世界古代史的内容进行了较大的重编.原人教版教材利用一节课讲述了除中国之外的亚非三大文明古国,而新教材则将其编为一个单元,分三课时,分别讲述了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三大文明古国的历史.古代两河流域是本单元的第3课,也是世界古代史的第3课.本课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森严的种姓制度;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三部分内容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古代印度河流域创造了灿烂的人类古文明;种姓制度是雅利安人创立的影响至今的一种制度;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就,佛教诞生在古代印度,是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根源的,种姓制度就是其社会根源.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者是初三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初中生活,生理和心理上都有新的成长,精力旺盛,独立性增强,接受新知识和独立学习能力也趋于成熟,完全具有独立阅读教材,理解基础知识的能力。
但他们还是一群十五六岁的少年,精力充沛,但不耐久;活泼热情,但不深刻。
所以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持久的注意力,本课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增强课堂内容的直观性、趣味性。
充分利用古代印度文明的魅力—阿拉伯数字的产生;种姓制度的严格规定;佛教艺术的神秘广博等等,吸引同学们的兴趣。
在学习方法和技能方面,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和历练,掌握了初步的历史学习方法,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练习了合作探究的方法,这为学习本课基础知识和探究综合题目提供了条件;但鉴于同学们历史综合概括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欠佳,因此本课在安排自主学习和探究时,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并提供大量课外史料,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古代印度文明的先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目标,更好的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初步了解印度,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课标内容】古代文明古国古印度兴起,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产生和传播以及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地位作用】古代印度位于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古代印度是古代亚非文明之一,古代亚非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
古代印度的文化成就也为世界文明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教材分析】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是雅利安人入侵南亚次大陆以后所形成的一种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它把人分成世袭不变的等级,并且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不断强化。
种姓制度在今天的印度虽然已经被废除,但它的消极影响至今依然存在。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
佛教提倡“众生平等”,但是,这种“众生平等”的观念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对人民有很大的麻痹作用。
种姓制度和早期佛教都是古代印度统治者用来维护其统治的工具。
【学情分析】对于九年级的学生,自学和理解能力有了一定提高,关于文明的兴起和佛教的产生这两部分内容学生学习起来很容易。
种姓制度及其影响、佛教产生的背景学生了解的较少,理解起来有困难,需要侧重讲述。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重点:印度早期文明的代表,森严的种姓制度、佛教的产生及其教义。
难点:种姓制度及其影响,佛教产生的背景。
【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预习法、提问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等进行学习。
1.预习法。
课前先预习,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2.提问法。
通过抛出问题,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对知识的把控。
同时,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自主学习法。
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也有利于老师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从而侧重训练。
4.合作探究。
通过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让学生取长补短,达到资源共享和共同提高。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师: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这部神话电视剧,它讲的是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那么,同学们“西天”指的是哪里?生:印度。
师总结:印度这一名称起源于印度河。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最早把印度河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印度,后来西方人沿用了这一名称。
在我国的《史记》中把印度称为“身毒”,《汉书》中把它称为“天竺”,《大唐西域记》中才把它成为印度。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神秘的国都古代印度。
(出示西游记的图片)【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所熟知的四大名著《西游记》并介绍史书对印度的记载,增加该地的神秘感,激起学生好奇心和亲切感。
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文明出现(1)师问:古代印度地理范围要比现在的印度大。
印度河是古印度文明的发源地。
古代印度河上游两岸土地肥沃。
造成这里土地肥沃的原因和我们前面讲过的哪个国家相似?提示:非常准确,就是埃及。
(2)早期印度文明的代表阅读教材,说说古代印度早期文明有哪些?(让学生齐读教材第一段内容)生:古代印度早期文明有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
(教师出示图文资料)2.国家建立(1)师讲述:公元前23—公元前18世纪,这些文明一度繁荣,但是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而衰落。
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
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
印度河北部逐渐出现许多小国。
到公元前3世纪,恒河下游的摩揭陀国经济发展较快,力量强大,国王阿育王统一了除南端以外的印度。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印度文明最繁荣时期。
(2)师补充关于孔雀王朝资料。
因其创建者旃陀罗笈多出身于一个饲养孔雀的家族而得名。
阿育王是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帝王,他原在西北地区担任总督,在父亲病重时回到首都华氏城。
孔雀王朝初期控制了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孟加拉湾,德干高原以及远达阿拉伯海的广大领域。
在阿育王统治时期,最鼎盛时除印度半岛南端以外,北起喜马拉雅山南麓,南至迈索尔,东起阿萨姆西界,西至兴都库什山,都并入了孔雀帝国版图。
(3)师:但是,这种统一是不巩固的。
不久,印度又陷入分裂的状态。
同学们还记得中国历史元朝史中,元朝统治者的民族分化政策吗?(课件展示:元朝为了巩固它的统治,把全国各族分为四等分别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师总:而印度的雅利安人,在征服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同的等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
【设计意图】补充孔雀王朝的相关资料激起学生兴趣加深学生的印象。
由中国元朝统治者的民族分化政策来引出印度的等级制度,把中国史与世界史联系起来,便于学生掌握知识,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球史观。
目标导学二:森严的种姓制度1.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表格。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古代印度有几个等级,他们的名称是什么,各等级有哪些社会阶层,各等级的职责或义务如何?提示:印度的等级制度,也叫种姓制度。
种姓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为“肤色,品质”;第一等级婆罗门,即祭司贵族。
第二等级刹帝利,包括国王武士和官吏,掌握军政大权。
第三等级是吠舍包括农牧民、手工业者,要向国家纳税,供养前两个等级。
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以奴隶为主。
随着主产和分工的发展,在种姓之外又出现了大批的不可接触者,即最受歧视和压迫的贱民。
2.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展示材料)。
引导学生分析婆罗门祭司将种姓制度赋予神秘色彩的目的是什么?种姓制度的实质又是什么?提示:为了维护反动的等级制度,婆罗门祭司把等级制蒙上了一层神圣的色彩。
统治者利用婆罗门教的说法,目的是为了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特别是婆罗门的特殊地位。
3.问题思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种姓制度对后来印度的发展会产生哪些影响?(有利或者不利,鼓励学生联系印度现在的发展),请谈谈你的观点。
提示:等级制度渗透到印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在奴隶制的发展中,等级制度越来越引起人民的不满、婆罗门教日益遭到反对,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在这种形势下产生了佛教(引出佛教的产生)。
【设计意图】种姓制度是本节课的重点。
通过自学、掌握基础知识,通过生生合作、问题探究,来突破难点。
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及总结问题的能力。
目标导学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1.阅读教材,自主学习。
佛教创立时间、创始人和教义?提示: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佛教教义:“众生平等”、“忍耐服从”,反对婆罗门的特权。
但是,佛教宣杨的平等是灵魂上的而不是现实中的。
2.人物扫描:乔达摩·悉达多。
传说他年轻时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他想,人总是要老、要死,能不老不死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9岁那年,他离别双亲和妻儿,去深山访道经过7年的冥思苦想终于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佛”就是大彻大悟的人—一般专指释迦牟尼。
3.共同探究(1)国王为什么要扶植佛教?到底该如何评价佛教呢?想想为什么佛教能广泛传播?提示:佛教主张人民应忍耐、顺从、放弃斗争,所以历代统治阶级便利用佛教宣扬的“众生平等”的假平等,掩盖阶级社会中真正的不平等,从而达到维护剥削制度的目的。
后来,阿育王也信了佛教,并把它定为国教,大建佛塔、寺院。
也正是在阿育王统治时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2)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请你找出佛教传播的路线。
(出示传播图片)提示:公元前1世纪,向北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
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3)你能说出深受古代印度佛教艺术影响的中国石窟佛像么?提示:佛教自东汉末年由印度传入中国,石窟造像艺术也由此而入。
中国的石窟,最著名的有敦煌石窟、云岗石窟、麦积山石窟和龙门石窟。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知识补充、问题探究三步,使学生对佛教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并让学生知道佛教的创立对中国以及世界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当堂训练(课件显示练习题)四、拓展延伸(1)当今世界是全球化的世界,我们同住一个地球村,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不同的文明成就。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总结:对待不同的文明成就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善于学习先进的文明成就,不能故步自封。
(3)积累和佛教文化有关的成语。
总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普度众生,四大皆空临时抱佛脚借花献佛【设计意图】学习历史就是要以史为鉴,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做到史为今用。
【板书设计】产生发展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兴盛衰弱四大等级古代印度目的森严的种姓制度特点影响时间佛教创始人教义传播教学反思本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法来学习这节课内容。
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印度奴隶社会的特点,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和其它劳动人民进行统治的社会制度,以及种姓制度给印度带来的影响及对当今世界仍然产生一些危害。
佛教的产生顺应了统治阶级的某种需要,因此受到统治者特别是刹帝利的支持和保护。
并对外传播,对其他国家和地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这节课根据教学情节设置了一些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相互交流、探讨、让学生在合作的气氛中学到知识。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在快乐和兴趣中学到知识。
最后,设置了拓展延伸环节,意在加强学生对佛教影响的认识。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辩证的看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全球史观。
以史为鉴,促发展。
点评:本节课教师对教材的分析到位。
教学目标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清楚、明白、具体。
把印度的种姓制度及其影响确定为本课的重难点准确,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了解较少,学习起来确实有一定难度。
教学过程主次分明,抓住关键,首先以电视连续剧《西游记》视频片段导课,问学生“唐僧西天取经的‘西天’是今天的哪个地方?”一下子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进入新课学习,新课分目标导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目标导学二(森严的种姓制度)、目标导学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无论学习哪一教学环节都有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过程结构合理,衔接自然紧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符合学段教学要求,在学生对整节课系统学习后,适时安排课堂练习、知识拓展环节,有利于学生比较全面的巩固本课重要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