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及其预防措施
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钢筋笼上浮1、名词解释已经沉放到设计深度位置的钢筋骨架,在浇混凝土过程中,骨架位置比原设计位置高出,俗成“浮笼“。
2、原因分析1)钢筋笼骨架内径与导管间距小,粗骨料粒径太大,主筋搭接焊头未焊平,在导管提升与下沉回来过程中,法兰盘挂带钢筋笼。
2)钢筋在安装过程中,骨架扭曲、箍筋变形、脱焊脱落或者导管倾斜,使得钢筋与导管外壁紧密接触。
3)有时因机具故障,浇混凝土时停歇,导管与钢筋间混凝土已凝结,提升导管时将钢筋带出。
4)浇混凝土速度过快,混凝土面升至钢筋笼底,产生向上“浮力”,导致钢筋笼浮上来。
3、处理办法1)刚开始浇混凝土就出现“浮笼”,主要是导管与笼之间有挂带现象;应立即中止浇混凝土,反复上下摇动导管或单向旋转。
2)在浇混凝土过程中,随着导管拔出,笼上浮,但混凝土面不动,亦是因导管与笼间有挂带现象,应反复摇动导管,重复使之上下移动,以切断二者联系。
3)在浇混凝土过程中,随着混凝土面上升,笼上浮,即应控制混凝土浇量及速度。
二、沉笼1、名词解释已经沉放到设计深度位置钢筋,在浇混凝土过程中,钢筋笼坠落,钢筋骨架比原设计位置低,俗称“沉笼”。
2、原因分析1)吊筋与主筋之间或分段钢筋之间焊接不牢固或吊环脱落。
2)上下振动导管时,导管挂带钢筋,对钢筋施加一很大外力,吊环松脱,而一旦导管与钢筋笼脱离时,笼沉入孔中。
3、处理办法1)如笼沉入混凝土深度不深(小于2米时),可暂不处理,继续浇混凝土,待基坑开挖后,在原桩位上人工或机械挖土,凿出桩头钢筋接高上来,桩头混凝土须凿毛,再浇灌高出原标号一个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2)在开挖基坑后凿除桩头浮浆时发现沉笼,但不知沉入深度,此时须重新补桩或请设计人员核定在基础结构上采取加固措施。
三、导管拔空1、名词解释在浇混凝土过程中,导管脱离混凝土面,泥水进入导管中,造成桩身变小或断桩。
2、原因分析施工人员操作失误,过快上拔导管。
3、预防措施严格控制导管提升速度,在提升前应测量混凝土面高度,计算导管埋入混凝土长度及本次可提升高度。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及其预防模版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及其预防模版钻孔灌注桩在工程中应用广泛,但在实际施工中,存在一些质量通病。
这些质量通病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施工单位人员素质不高、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施工设备和工具不符合要求、施工过程控制不当等。
为了提高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必须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管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施工单位人员素质不高施工单位人员素质是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的基础。
如果施工单位人员素质不高,就很容易出现质量通病。
这主要是由于施工单位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对钻孔灌注桩施工的技术要求不了解,缺乏施工经验。
因此,预防质量通病的关键是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只有通过合理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施工经验,才能确保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
预防措施:1. 加强施工单位人员的培训,确保施工人员掌握钻孔灌注桩施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 建立健全施工人员的考核制度,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
3. 加强与施工单位的沟通与合作,及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施工单位人员的工作顺利进行。
二、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是造成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施工现场管理混乱主要表现为施工材料乱堆乱放,施工设备和工具随意摆放,施工人员随意进出施工现场等。
这样的施工现场管理,无疑会给施工带来许多不便,影响施工质量。
预防措施:1. 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明确施工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并将制度落实到位。
2. 对施工现场进行规范管理,确保施工材料有序堆放,施工设备和工具放置整齐。
3. 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巡视与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施工现场整洁有序。
三、施工设备和工具不符合要求施工设备和工具的不符合要求是造成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施工设备和工具不符合要求主要表现为设备老化、工具磨损、设备维护不到位等。
这样的施工设备和工具无法正常使用,无疑会影响施工质量。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与控制措施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与质量控制措施一、质量通病与质量控制措施常见质量通病(一)1、通病名称:孔斜2、产生原因:○1地质原因:相邻两种地层的硬度相差较大,钻头在软层一边进尺速度较快,在硬岩层一边进尺速度较慢,从而在钻头底部形成进尺速度差,导致钻头趋向软地层方向。
②设备因素:如提吊中心、转盘中心、孔中心不在同一铅垂直线上,钻杆刚性差,钻进过程中钻机发生平面位移或不均匀沉降。
③操作不当,钻进参数不合理。
3、预防措施:○1必须使钻进设备安装符合质量要求;②根据准确的地质柱状图选择钻进工艺参数;③通过软硬不均地层时采用轻压慢转;④钻进砂层时要特别注意控制泥浆性能及钻头转数。
4、处理措施:将扫孔纠斜钻头下到偏斜值超过规定的孔深部位的上部,慢速回转钻具,并上下反复串动钻具。
下放钻具时,要严格控制钻头下放速度,借钻头重锤作用纠正孔斜。
常见质量通病(二)通病名称:掉钻及孔内遗落铁件产生原因:○1由于孔斜或地层极度软硬不均造成剧烈跳钻,致使钻杆螺栓或刀齿脱落。
②钻杆扭断。
③由于施工人员操作不当将施工工具遗落孔内。
预防措施:○1避免孔斜。
②根据钻进情况定时提钻检查, 重点检查加重杆管壁及钻杆上下法兰。
③维护孔壁的稳定及保持孔底清洁是处理孔内事故的必要前提,因此保持泥浆性能是关键。
同时,作好孔口的防护工作,避免向孔内掉入铁件。
④准确记录孔内钻具的各部位部件。
处理措施:○1首先准确判断掉钻部位,并据此制定正确的打捞方案,一般采用偏心钩、三翼滑块打捞器打捞的方法进行打捞。
②在打捞过程中,杜绝强拔强扭,以避免扩大事故。
③打捞上来后,要妥善固定在孔口安全部位,方能松脱打捞工具。
④对于孔内遗落的铁件,采用LMC-120电磁打捞器打捞(其水中吸重达5t)。
⑤分析事故产生原因,避免以后再出现类似事件。
常见质量通病(三)1、通病名称:扩孔、塌孔、缩孔、糊钻2、产生原因:○1砂层钻进泥浆性能差(如粘度太小、含砂量大等),不能起到护壁作用。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及其预防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及其预防钻孔灌注桩是土建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桩基处理方法,用于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或改善地基的稳定性。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钻孔灌注桩常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本文将针对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和预防进行详细探讨。
一、成因分析1. 桩身偏斜: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桩身容易出现偏斜的问题。
主要成因包括:- 钻孔机械故障:钻孔机械设备本身的故障会导致钻孔偏斜。
比如钻头磨损造成的偏心,设备不稳定导致的晃动等。
- 地层条件不均匀:地质条件的不均匀性,如软土层和硬土层的转变、含水层的存在等,都会导致钻孔偏斜。
- 操作不当: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不高,钻孔过程中操作不规范,也会导致钻孔偏斜。
2. 桩身开裂: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桩身容易出现开裂的问题。
主要成因包括:- 钻孔过程中的挤压力:在钻孔过程中,因为地层的挤压力,会使桩身产生应力,超过了其抗压强度,就会发生开裂。
- 水泥浆料不合理:水泥浆料的比例不合理、混合不均匀等,都会导致桩身开裂。
- 施工过程中的振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工具等振动作用下,也会导致桩身开裂。
3. 桩身承载力不足: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桩身的承载力可能不足。
主要成因包括:- 确定桩的长度不准确:在设计阶段,对桩的承载力的预测不准确,以及桩的长度设计不科学合理,会导致桩身承载力不足。
- 水泥浆料浇注不均匀:水泥浆料的浇注不均匀,会导致桩身内部存在空洞和弱点,使得桩的承载力不足。
- 孔底土层太软:钻孔灌注桩需要打入一定深度的土层作为桩基,如果孔底土层太软,无法提供足够的承载力,也会导致桩身承载力不足。
二、预防措施1. 加强工程施工管理- 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水平:选择技术水平高的施工人员,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教育,确保施工人员能够规范操作,减少人为因素引起的问题。
- 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操作:钻孔灌注桩施工有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保证施工质量。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与防治
05
预防措施建议
提高地质勘察精度
总结词
准确掌握地质情况
VS
详细描述
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层 结构、岩土性质、地下水位等信息,为制 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提供依据。
优化施工工艺
总结词
改进施工方法和技术
详细描述
研究并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提高成 孔质量和混凝土灌注效果,减少质量问题的 发生。
沉渣过厚防治措施
要点一
总结词
采用二次清孔工艺、控制泥浆比重和粘度、适当提高清渣 次数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应采用二次清孔工艺,即在第 一次清孔后,再次进行清孔,以确保孔底沉渣厚度符合要 求。同时,应控制泥浆比重和粘度,使泥浆具有良好的悬 浮和携带沉渣的能力。此外,应适当提高清渣次数,及时 清理孔底沉渣,防止因沉渣过厚而影响成桩质量。在清孔 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孔内水位,防止因水位过低而引起塌 孔。
施工组织问题
总结词
施工组织不严密,可能导致各道工序衔接不 当,影响施工质量。
详细描述
钻孔灌注桩施工涉及多个专业和工种,需要 严密的组织协调。如果各道工序衔接不当, 可能导致施工质量问题。例如,钢筋笼安装 与混凝土灌注之间的时间控制不当,可能影 响混凝土的初、终凝时间,进而影响桩身质 量。
施工机械问题
缩颈防治措施
总结词
保持泥浆护壁性能、控制钻头转速和进尺速度、及时 处理缩颈问题等。
详细描述
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应保持泥浆护壁性能良好 ,使泥浆能够形成稳定的护壁层,防止因孔壁失稳而 引起缩颈。同时,应控制钻头转速和进尺速度,避免 因钻进过快或转速过高而破坏孔壁。如发现缩颈迹象 ,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如提高泥浆比重、 增加泥浆粘度、使用加长钻头等。如缩颈问题严重, 应及时回填重新钻孔或采用其他补救措施。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与防治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与防治钻孔灌注桩作为一种基础承载结构,在各类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一些质量通病。
了解这些通病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保证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一、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1、孔壁坍塌孔壁坍塌是钻孔灌注桩施工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
其主要原因包括:地质条件不佳,如土层松散、地下水位过高;护壁泥浆性能差,未能形成有效的护壁;钻进速度过快或空钻时间过长;施工操作不当,如提钻时碰撞孔壁等。
2、桩孔偏斜桩孔偏斜会导致桩身倾斜,影响桩的承载能力。
造成桩孔偏斜的原因可能有:钻机安装不平或钻进过程中发生不均匀沉降;钻孔中遇到较大的孤石或探头石;在有倾斜度的软硬地层交界处钻进时,钻头受力不均等。
3、缩径缩径是指桩孔直径小于设计桩径。
这通常是由于在塑性土或软土层中钻进时,钻进速度过快,泥浆护壁未能及时形成,导致土层向孔内挤压;或者在成孔后,放置时间过长,孔壁土体发生蠕变而引起。
4、钢筋笼上浮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钢筋笼可能会上浮。
主要原因有:混凝土灌注速度过快,导致混凝土对钢筋笼的上浮力大于钢筋笼自重;钢筋笼固定不牢固;混凝土初凝时间短,流动性差等。
5、断桩断桩是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最严重的质量问题之一。
其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如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发生导管堵塞、导管拔出混凝土面、混凝土供应中断等,导致桩身混凝土不连续。
6、桩底沉渣过厚桩底沉渣过厚会降低桩端承载力。
造成桩底沉渣过厚的原因可能是清孔不彻底,泥浆比重过小或清孔时间不足;或者在灌注混凝土前,孔底又有新的沉渣产生。
二、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1、孔壁坍塌的防治(1)在施工前,详细了解地质情况,对于不良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预处理措施,如加固地层、降低地下水位等。
(2)根据地层情况,合理配制护壁泥浆,控制泥浆的比重、粘度和含砂率等指标,确保泥浆具有良好的护壁性能。
(3)控制钻进速度,尤其是在松散土层和易坍塌地层中,应适当减慢钻进速度;避免空钻时间过长。
灌注桩质量通病及防治
灌注桩质量通病及防治一、钻孔灌注桩1、由于停电或其他原因浇灌混凝土不连续,间断一段时间后,隔水层混凝土凝固形成硬壳,后续的混凝土下不去,只好拔出导管,一旦导管下口离开混凝土面,泥浆就会进入管内形成断桩。
如果采用加大管内混凝土压力的方法冲破隔水层,形成新隔水层,老隔水层的低质量混凝土残留在桩身中,形成桩身局部低质混凝土;2、对于有泥浆护壁的钻(冲)孔灌注桩,桩底沉渣及孔壁泥皮过厚是导致承载力大幅降低的主要原因;3、水下浇注混凝土时,施工不当如导管下口离开混凝土面、混凝土浇注不连续时,桩身会出现断桩的现象,而混凝土搅拌不均、水灰比过大或导管漏水均会产生混凝土离析;4、当泥浆比重配置不当,地层松散或呈流塑状,导致孔壁不能直立而出现塌孔时,或承压水层对桩周混凝土有侵蚀时,桩身就会不同程度的出现扩径、缩径或断桩现象;5、桩径小于600mm的桩,由于导管和钢筋笼占据一定的空间,加上孔壁和钢筋的摩擦力作用,混凝土上升困难,容易堵管,形成断桩或钢筋笼上浮;6、对于干作业钻孔灌注桩,桩底虚土过多是导致承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当地层稳定性差出现塌孔时,桩身也会出现夹泥或断桩现象;7、导管连接处漏水将形成断桩。
二、预防措施1、钻孔灌注桩施工前必须进行试成孔,以便了解地质情况、检验所用设备的性能、施工工艺等。
如测得孔径易缩或塌孔,沉渣过厚等,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或采用重新考虑成孔工艺,修改工艺操作方法;2、桩位复测防止桩位放错或漏桩现象的出现;3、钻杆的垂直度:钻头中心与桩位中心、护筒中心应在同一垂直线上,在开钻前必须满负荷调试运转,钻孔灌注桩应采用跳打方式,防止相邻桩穿孔;4、清孔质量控制:采用二次换浆清孔的方法、。
在一次清孔后,提出钻杆,测量孔深,抓紧时间安放钢筋笼和混凝土导管,通过混凝土导管压入清浆,进行二次清孔。
其目的是清除在安放钢筋笼及混凝土导管时产生的沉渣,清孔后的检查泥浆比重在1、15~1、25、清孔后,再检查沉渣厚度(摩擦桩沉渣厚度≤150㎜;端承桩沉渣厚≤50㎜);5、下钢筋笼:保持与孔垂直,不能与孔壁相碰,钢筋笼接长焊接保证钢筋搭接倍数,焊缝连续保满。
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通病与预防措施
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通病与预防措施根据我们多年的工程实践及观察,钻孔灌注桩在施工中的质量通病主要有:塌孔、斜孔、缩颈、断桩、桩身离析、钢筋笼错位、孔壁泥皮过厚孔底沉渣过厚、桩基偏位等。
1、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1。
1 塌孔塌孔是在成孔过程中孔壁出现局部坍落的现象.造成塌孔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在有砂卵石、卵石或流塑淤泥质土夹层成孔,这些土层不能直立而塌落.(2)局部有上层滞水渗漏作用,孔口周围排水不良,土质松散使该层土坍塌。
(3)成孔后没有及时浇筑混凝土,待灌时间过长或者下钢筋笼时挂破孔壁而造成桩孔坍塌.1。
2 斜孔桩孔垂直偏差大于桩深度的1/100。
桩基倾斜使桩基在竖直方向上的承载力下降,为基础工程的隐患。
斜孔产生的原因:(1)钻架不稳,钻杆导架不垂直,钻机部件松动。
(2)地层地质不均匀,孔内横向地层软硬不均。
(3)钻进中遇到有大的坚硬孤石或者其它硬物等。
1.3 缩颈钻进成孔时,地层在应力释放过程中发生缓慢变形,导致孔径变小而造成缩颈现象。
桩孔缩颈将导致桩的截面变小,桩基承载力降低,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变薄、钢筋裸露、钢筋锈蚀严重,桩孔产生缩颈的主要原因:由于钻头磨损过甚、焊接不及时或地层中有遇水膨胀的软土、黏土泥岩造成的.1.4 断桩断桩是指灌注不连续,混凝土产生中断,桩基整体性受到破坏。
断桩产生的主要原因:(1)在混凝土浇筑中,由于混凝土供应不足,无法连续浇筑,孔内混凝土已达到初凝,导致后续混凝土无法下灌,从而形成断桩。
(2)如果较大的杂物混入混凝土,或者有部分粗集料粒径过大导管被卡住,导致灌注中断。
(3)混凝土质量不符合要求。
当混凝土发生离析或者坍落度太小时,其流动性比较差,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发生卡料现象。
(4)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导管不小心拔出混凝土面或者导管发生漏水,在混凝土中混入泥浆,也会形成断桩。
(5)由于孔壁坍塌或者泥浆含砂量过高,因为沉淀,浮浆稠度过大,混凝土上返困难,造成灌注中断,形成断桩。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及其预防范文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及其预防范文钻孔灌注桩是地基处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但在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质量问题。
本文将从成因和预防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提高钻孔灌注桩的质量。
一、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1. 施工人员操作不规范:钻孔灌注桩的施工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如果施工人员技术不过关或者操作不规范,就容易造成质量问题。
例如,施工人员没有按照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钻孔参数,导致钻孔直径不够或者钻孔深度不够;施工人员没有按照设计要求掌握好灌注混凝土的浆液比例,导致灌注桩的强度不够等。
2. 材料质量不合格:钻孔灌注桩需要使用优质的材料,例如高强度混凝土、钢筋等。
如果使用的材料质量不合格,就会直接影响钻孔灌注桩的质量。
例如,混凝土强度不够,就容易导致桩身的承载力不够;钢筋质量不好,就容易导致桩的抗弯能力不够等。
3. 设计不合理:钻孔灌注桩的设计是施工的基础,如果设计不合理,施工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各种质量问题。
例如,设计孔径和孔深不合理,就会导致桩的承载力不够;设计的钢筋布置不合理,就会导致桩的抗弯能力不够等。
二、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1. 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操作规范。
首先,施工人员应经过专业的培训,提高技术水平,掌握良好的操作方法。
其次,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尤其是钻孔参数和灌注混凝土的浆液比例等关键环节。
最后,施工过程中要加强质量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确保施工质量。
2. 选择优质材料:选择优质的材料是确保钻孔灌注桩质量的重要一环。
首先,混凝土应选择优质的水泥和骨料,确保强度和稳定性。
其次,钢筋应选择质量好的产品,材料应经过严格的检验和测试。
最后,其他辅助材料也要选择优质的产品,并严格按照要求使用。
3. 合理设计:合理设计是确保钻孔灌注桩质量的关键。
首先,设计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根据地质条件和承载力要求确定设计参数。
其次,设计应充分考虑施工的可行性和合理性,避免过于复杂和繁琐的施工工序。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成因及其预防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成因及其预防引言钻孔灌注桩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但在实际施工中,常常会出现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情况。
本文将介绍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常见成因及其预防措施,旨在提高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
一、成因分析1. 缺乏充分的地质勘察钻孔灌注桩的质量问题往往与地质条件不符有关。
如果地质信息不准确或者勘察不充分,可能导致钻孔灌注桩在关键部位无法达到预期的承载能力。
2. 施工工艺不规范钻孔灌注桩的施工需要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包括孔洞的钻造、钢筋的布置以及灌注混凝土的浇筑等。
如果施工工艺不规范,可能会导致钻孔灌注桩的强度不够或者出现空洞等问题。
3. 材料质量不合格钻孔灌注桩所使用的混凝土和钢筋等材料必须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
如果材料质量不合格或者掺假,可能会导致钻孔灌注桩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开裂、变形等问题。
4. 环境因素影响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如果施工现场存在地下水位高、土层松软等因素,可能会对钻孔灌注桩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二、预防措施1. 加强地质勘察在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前,应进行充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层情况、地下水位及孔洞中的土壤类型等信息。
采用合理的勘察方法和设备,确保勘察结果准确可靠。
2. 严格遵守施工工艺规范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工艺规范进行操作。
包括孔洞的钻造、钢筋的布置以及灌注混凝土的浇筑等环节,每一步都要认真负责地执行,确保施工工艺符合要求。
3. 选择优质材料钻孔灌注桩所使用的混凝土和钢筋等材料必须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并具有相关质量合格证明。
施工过程中,要进行材料的严格检查,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
4. 注意环境因素的影响在施工现场存在地下水位高、土层松软等不利因素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例如可以通过降低地下水位或者加固土层等方式来改善环境条件,确保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
结论钻孔灌注桩的质量通病一般是由地质条件不符、施工工艺不规范、材料质量不合格以及环境因素影响等原因造成的。
浅谈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及其预防
浅谈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及其预防引言: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常用的基础工程技术,具有承载力强、适应性广、施工效率高等优点,在各类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通病,影响桩基的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
本文将对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的成因进行浅谈,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1. 土质条件不佳钻孔灌注桩通常需要钻入土层中,如果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不佳,比如土质松软、含有大量杂质等,就容易导致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低下。
土质条件不佳会影响桩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使桩基的安全性大大降低。
2. 施工工艺不规范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是保证质量的关键,一旦施工工艺不规范,就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比如,孔底清理不彻底会导致孔内残留杂质,影响桩与土体的粘结力;当灌浆材料的比例控制不当时,会导致强度不够或浆液呈现分层状态,影响孔内浆液的均匀性等。
3. 施工设备和材料不合格钻孔灌注桩施工中使用的设备和材料质量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
如果使用的钻机功率不足或者镗头磨损严重,会导致钻孔尺寸不符合要求;如果使用的灌浆泵压力不稳定或者浆液配制不合理,都会直接影响灌注桩质量。
二、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1. 选择适宜的土体条件在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之前,必须对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全面评估,选择适宜的土体条件。
如果土质松软,可以采取加固措施,比如使用钢筋套管或灌浆加固等,以提高桩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2. 规范施工工艺施工工艺的规范是保证钻孔灌注桩质量的关键。
在施工前,必须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孔径、孔深、灌浆材料的比例等。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操作,确保孔底清理彻底、灌浆均匀、浆液质量稳定等。
3. 选择合格的设备和材料为保证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必须使用合格的设备和材料。
在选择钻机时,要根据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功率和规格,确保钻孔尺寸符合要求;在选择灌浆泵和浆液配制时,要选择稳定性好、质量可靠的产品,确保灌注桩质量。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及预防要求措施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及预防要求措施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一.坍孔1.现象钻孔桩在成孔过程中或成孔后,孔壁坍落,造成孔底积泥,孔深不足。
2.原因分析⑴挖埋式护筒底部和四周粘土夯填不密实,护筒底部埋设在砂类等透水层中或杂填土等易坍地层中。
⑵钻孔桩在成孔过程中或成孔后,孔内水位高度不够,低于地下水位,不足以平衡水头压力。
⑶当钻至砂类等强透水层时,泥浆补给不足引起孔内水位急剧下降。
⑷出现较强承压水时,易导致孔底翻砂和孔壁坍塌。
⑸钻孔附近有较大的振动或成孔后附近地面载重量过大。
⑹泥浆比重偏小。
⑺成孔速度过快,尤其是钻至砂类等强透水层时,在孔壁上来不及形成泥膜保护层。
⑻在吊放钢筋笼时,钢筋笼不垂直,下放时碰撞了孔壁或破坏了孔壁泥膜。
⑼工序安排不合理,成孔后不能及时灌注混凝土,造成成孔与灌注间孔的静置时间过长。
3.预防措施⑴埋设护筒时,严格按交底要求操作,对护筒直径外60cm范围内的杂填土进行换填,换填深度至原状土层下10~20cm。
换填采用粘土,每20cm一层,采用气夯进行分层夯实,夯填的密实度要求同台背填土的要求一致。
夯填时,应在护筒四周对称均衡地进行,防止护筒变形或位移,夯填应密实不渗水。
⑵孔内水位必须稳定地高出孔外地下水位1.0m以上,并不得低于护筒底部,同时,可随时调节补充孔内水位。
泥浆泵等钻孔配套设备能量应有一定的安全系数,并应有备用设备,以应急需。
⑶施工通道的布置应离孔位有2.0m以上的距离,尤其是地表下有淤泥质粘土之类的软弱土层时更应注意,安排钻进设备及灌注设备时也应充分考虑这一点。
⑷应根据不同土层采用不同的泥浆比重,易坍地层采用比重较大的泥浆。
⑸应根据不同的土层采用不同的钻进速度,如在砂性土或含少量卵石土层中钻进时,可用一或二档钻速,并控制进尺。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粉砂中钻进时,宜采用低档慢速钻进,同时加大泥浆比重和提高孔内水位。
⑹钢筋笼的吊放,应保证垂直。
在钢筋笼下放时应保持钢筋笼位于孔位中心,避免碰坍孔壁。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及其预防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及其预防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桥梁工程等领域。
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钻孔灌注桩的质量问题时有发生,会影响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本文就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及其预防进行探讨。
首先,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施工操作不规范:不规范的施工操作是导致钻孔灌注桩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比如,在钻孔过程中未能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钻孔,导致孔径偏差较大;在灌注过程中控制不好注浆混凝土的质量,出现偏浆现象;以及施工人员对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浇筑技术要求掌握不够等。
2. 基础地质条件不明确:基础地质条件不明确也是导致钻孔灌注桩质量问题的原因之一。
建筑工程的地基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如果在施工前对地质条件进行不充分的勘察和评估,可能会在施工过程中遇到地质灾害,导致钻孔灌注桩的质量问题。
3. 施工材料问题:施工材料的质量问题也是导致钻孔灌注桩质量问题的原因之一。
例如,若注浆材料的粘度不符合设计要求,将会影响注浆效果,导致灌注桩质量下降;或者混凝土的坍落度不符合要求,会使得混凝土浇筑不均匀,导致桩身质量不达标。
其次,针对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1. 加强施工管理:加强对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的管理,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
要求施工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在施工前进行充分的培训和技能考核。
并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施工,避免因施工操作不规范而引发质量问题。
2. 做好地质勘察工作:在施工前进行充分的地质勘察工作,掌握地基地质条件。
对于地质条件复杂或变异较大的区域,需要进行更细致的勘察和评估,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处理,确保钻孔孔径和深度的准确性。
3. 严格控制材料质量:对于施工材料,要选择具有良好质量的材料供应商,建立健全的材料检验制度,严格把控材料的质量。
对于注浆材料和混凝土,要进行充分的试验和检测,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及其预防(三篇)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及其预防钻孔灌注桩可以穿越各种土质复杂或软硬变化较大的土层(如各类黏性土、砂土、碎砾石土、风化岩及多夹层的岩层)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其对承载力的适应范围广(为300~xx0kN),施工机具简单,且施工过程具具有噪音低、对相邻楼宇影响小、施工安全性好等诸多优点,因而在基加固工程中得到广泛地应用。
但由于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环节较多,技术要求高,工艺较复杂,需要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完成水下灌注混凝土隐蔽工程的灌注,无法直观的对质量进行控制,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若稍有疏忽,很容易出现一些质量病害,甚至造成病桩、断桩等重大质量事故,危及桩基工程的安全。
以下从分析桩基病害的成因入手,介绍一些控制桩身质量病害的技术方法。
1、钻孔灌注桩常见的质量通病钻孔灌注桩在承受垂直荷载压力的时候,以桩顶位置所受的压力最大,下部承受的压力相对较小。
但钻孔灌注桩的成桩工艺与实际受力状况相反,往往是上部混凝土的强度低,中下段混凝土的强度高,若不严格控制,容易出现桩上段强度达不到质量要求的情况。
除此之外,还容易出现缩颈、孔壁塌落、孔底沉淤、桩身空洞、蜂窝、夹泥等质量缺陷,造成桩基承载力的下降,影响到工程结构的安全。
2、影响成桩质量的原因分析2.1影响桩身上部强度的原因分析(1)按照施工规范的规定,钻孔后要彻底清除孔底的淤泥,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很难将淤泥彻底清除,于是在浇灌第一斗混凝土进行封底施工时,孔底沉积的淤泥必然混入混凝土中。
由于用导管灌注的水下混凝土是从下往上顶升的,先灌入的混凝土顶升于孔的上面,这样就容易出现桩上段强度较低的现象。
(2)浇灌混凝土时,若导管插入混凝土之内过深,浇注速度又较快,则容易在孔体深部沉积较多的骨料,加上振捣过程所造成的混凝土的离析,也容易导致桩体上部强度较低的质量问题。
(3)埋设护筒的周围土不密实,或护筒水位差太大,或钻头起落时碰撞引起质量问题。
(4)孔壁坍陷的主要原因是土质松散,泥浆护壁不好,护筒周围未用粘土紧密填封以及护筒内水位不高。
钻孔灌注桩(冲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钻孔灌注桩(冲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一、常见通病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受工艺、地层等自然条件和工序安排、管理流程等管理条件的制约,经常会发生以下常见通病:1、钻孔偏斜-钻孔垂直度不符合设计要求;2、缩径-钻孔深度范围内局部孔径小于正常钻井孔径或桩径;3、塌孔-钻孔深度范围孔壁不稳形成坍塌;4、沉渣偏厚-桩底沉渣超出设计要求;5、钢筋笼上浮-钢筋笼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笼顶标高不断升高;6、浇短桩头-桩头低于设计标高;7、断桩、夹泥层-桩身混凝土明显断开或夹有泥土。
二、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1、钻孔偏斜的原因分析、防治措施(1)钻孔偏斜的原因分析由于钻机作业时安装不稳或钻杆弯曲,地面软弱或软硬不均匀,或由于土层软硬交界层面较陡或土层中夹有大的孤石或其他硬物等情形,常会导致钻孔偏斜。
(2)防治措施①施工前应先将场地夯实平整,轨道枕木宜均匀着地,安装钻机时要求转盘中心与钻架上起吊滑轮在同一轴线,钻杆位置偏差不大于20 cm。
②桩机部件要妥善保养、组装,开钻前要校正桩架的垂直度和水平度。
③钻孔过程中遇到的孤石如位置较浅,可将其挖出,如位置较深,可用岩芯钻机钻通石块爆破后再行施工。
④在砂层和粉土层中钻孔时,钻进速度不宜过快。
⑤钻孔轻微倾斜可往复扫孔纠正。
若桩孔倾斜较严重,应向孔中填入石子和粘土至偏孔处0.5m以上,在消除了导致斜孔的因素后重新钻进,宜慢速提升、下降,反复扫孔矫正,直至桩孔符合要求。
2、缩径的原因分析、防治措施(1)缩径的原因分析①土层中的膨胀土遇水后膨胀导致钻孔缩径。
②钻头焊补不及时,越钻越小,致使下部缩径。
③混凝土拌和物质量不符合要求,致使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差、坍落度小、骨料离析严重等,从而使下落浇混凝土不能充分地置换出桩孔中的护壁泥浆,或是在骨料离析处被护壁泥浆充填了本应由水泥砂浆充填的空间或者中空根本得不到充填,于是形成部分长度缩径。
④施工措施不当。
经现场检测发现,缩颈、空洞主要出现在桩身上部。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及其预防措施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及其预防措施第一篇模板:一、引言: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常用的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其质量问题直接影响到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钻孔灌注桩常见的质量通病及其预防措施。
二、桩身质量问题:1. 桩身强度不足:可能原因包括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工艺控制不当等。
防范措施: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材料选择和验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监督。
2. 桩身变形:可能原因包括施工过程中的振动、连续施工带来的渗水等。
防范措施:合理控制振动力度,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水位控制和渗水防治。
三、桩顶质量问题:1. 桩顶沉降:可能原因包括桩底土层强度不足、施工过程中的沉降控制不当等。
防范措施:采取合适的桩基加固措施,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沉降。
2. 桩顶开裂:可能原因包括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施工工艺不当等。
防范措施:合理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搅拌、浇筑等环节的质量控制。
四、桩侧质量问题:1. 桩侧强度不足:可能原因包括灌注浆液配比不合理、施工工艺控制不当等。
防范措施:严格控制灌注浆液的配比,加强灌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监督。
2. 桩侧漏浆:可能原因包括施工过程中的浆液渗漏、灌注过程中振动导致的浆液流失等。
防范措施: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浆液密封和灌注操作,防止浆液的渗漏和流失。
五、文档涉及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包括施工图纸、材料检验报告和施工工艺文件等。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 钻孔灌注桩:指通过钻孔到达设计孔底地层,将混凝土灌注至孔中形成的桩基。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土木工程中,以增加地基承载能力和改良地基。
2. 桩身强度:指钻孔灌注桩的抗压能力。
强度不足会导致桩身弯曲和破坏,进而影响整个工程的稳定性。
3. 桩顶沉降:指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桩顶与地表之间产生的相对沉降现象。
沉降过大会导致结构不平衡和破坏,危及工程的安全性。
第二篇模板:一、前言: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常用的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质量问题。
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问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
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然而,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预防和纠正,可能会对工程安全和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本文将针对钻孔灌注桩常见的质量问题,介绍预防和纠正措施。
一、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问题1. 桩长不符合设计要求:钻孔灌注桩的长度是根据工程需要进行设计的,而有时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桩长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情况。
这可能是由于施工人员没有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钻孔或者灌注混凝土时未达到设计标高所致。
2. 桩身强度不达标:钻孔灌注桩的桩身应具备足够的强度,以承受工程设计荷载。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灌注混凝土的质量不达标,或者桩身未能达到设计强度的问题。
3. 桩身质量检测不合格: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检测是确保其强度和稳定性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有时可能会存在质量检测不合格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未按照要求进行取样或者检测方法不正确所致。
4. 桩端部分未达到设计要求:钻孔灌注桩的端部是受到最大力作用的部位,如果端部未能满足设计要求,则容易导致桩身的强度不足。
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桩端部分未能达到设计要求的情况,例如桩端与地层接触不紧密或者灌注混凝土的浆液分布不均匀等。
二、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问题的预防措施1. 加强施工质量管理:钻孔灌注桩施工前,应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施工。
施工人员应熟悉工程质量标准和规范要求,增强施工质量意识,确保每个环节的施工质量。
2. 桩长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钻孔,并通过测量来检验钻孔深度是否符合要求。
对于钻孔长度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情况,应及时纠正,并确保灌注混凝土的标高满足设计要求。
3. 加强混凝土质量控制:在灌注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采购、搅拌、运输和浇筑等环节,应加强质量控制。
对于混凝土强度不达标的情况,应追溯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4. 桩身质量检测: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检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取样并采用合适的检测方法进行测试。
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对策
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对策简介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但在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
本文将介绍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质量通病以下是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1. 土壤坍塌在进行钻孔时,土壤可能发生坍塌,导致桩孔失稳。
这会影响桩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 钻孔下沉施工过程中,钻孔可能发生下沉,导致桩的竖向位移超标。
这可能会损害桩体的承载能力。
3. 灌注混凝土不均匀在灌注混凝土时,可能会出现混凝土流动不均匀的情况,导致桩的强度分布不均匀。
这会影响桩的整体承载能力。
4. 锚固力不足钻孔灌注桩应具备一定的锚固力,使桩能够牢固地连接于地基深处。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锚固力不足的情况,导致桩的稳定性受到威胁。
预防对策为了避免上述质量通病的出现,可以采取以下预防对策:1. 施工前充分勘察在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前,进行充分的地质勘察和土质检测,了解地层情况。
这有助于准确评估施工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
2. 使用支护措施在钻孔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支护措施,如钻孔衬套、液压支撑等,以防止土壤坍塌和钻孔下沉的发生。
3. 确保混凝土质量在灌注混凝土前,进行混凝土的试验和检测,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并在灌注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措施,如振捣、均匀灌注等,以保证混凝土流动均匀。
4. 确保锚固力在施工桩时,严格控制桩的沉入深度,确保桩底部达到足够的承载层。
并采取适当的锚固措施,如预埋钢筋、注浆等,以增强桩的锚固力。
总结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通病的预防对策包括进行充分勘察、使用支护措施、确保混凝土质量和锚固力。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提高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和工程稳定性。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及其预防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及其预防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加固方法,质量问题对整个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
以下将介绍钻孔灌注桩常见的质量通病成因及其预防措施。
1. 桩身强度不合格成因:桩身强度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包括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施工过程中水灰比过大、拌和时间过长等。
预防措施:设计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包括合适的水灰比和适量的水泥掺量。
严格按照配合比施工,控制拌和时间,确保混凝土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对拌合物进行适时监测,以及控制适当的施工环境温度和湿度。
2. 桩长不足成因:桩长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土层承载力未达到要求,二是在施工过程中未掌握好钻进深度。
预防措施:在进行设计时,必须对钻孔灌注桩所承受的荷载和地层的特点进行充分了解,对于沉积层厚度、质地、荷载要求等要进行合理的评估。
控制好施工过程中的钻进深度,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3. 桩灌注不密实成因:桩灌注不密实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在施工过程中注浆浆体不均匀,二是注浆量不足。
预防措施: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注浆浆体的均匀性,采用适当的压力和流量,控制注浆的速度和时间。
在进行注浆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孔眼周围的液位变化,合理控制注浆量。
4. 桩身变形成因:桩身变形的原因主要是桩体未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和刚度。
预防措施:在进行设计时,必须充分了解桩体所承受的荷载和地层特点,合理进行设计。
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好钻孔灌注桩工艺,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确保桩体强度和刚度。
5. 桩顶与地表不平齐成因:桩顶与地表不平齐的原因主要是施工过程中没有正确控制钻进深度。
预防措施:在施工前,要进行充分的勘察和测试,确保对地层情况准确了解。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钻孔灌注桩的钻进深度,确保桩顶与地表平齐。
同时,在桩顶与地表不平齐的地方,进行合理的填充和修复。
总结: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主要有混凝土强度不合格、桩长不足、桩灌注不密实、桩身变形和桩顶与地表不平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益村城中村改造H1地块还建项目工程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及其预防措施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编制单位:湖北华兴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新益村城中村改造H1地块项目部编制日期:二〇一八年四月八日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及其预防措施新益村城中村改造H1地块还建项目工程位于武汉市江岸区后湖片区,北临黄孝河,东邻建设大道延长线。
本工程由1~7#楼和地下室部分组成。
工程桩1521根,支护桩大约550根。
地下室建筑面积为55612.39㎡,二层框架-剪力墙结构,作为人防和车库等使用。
建设单位:武汉兴悦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广东天衡工程建设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武汉时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湖北华兴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该工程设计桩为2071钻孔灌注桩,竖向抗压试桩19根,抗拔试桩10根,桩长大于43m,地面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为5200KN,抗拔承载力为1400KN,桩端持力层(4)抗底随机检测单桩静载检测为5600KN,并做后压浆,注浆流量不大于75L/min,水灰比为0.6,桩端注浆终止压力为2.5Mpa,压浆量(水泥重量)每桩不小于3吨。
桩基施工完后,采取低应变反射波法、声波透射法检测桩身完整性,及采用静载荷试验的方法对工程桩的单桩承载力进行检测;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试桩并进行破坏性试验,及对抗拔承载力检测试桩。
钻孔灌注桩可以穿越各种土质复杂或软硬变化较大的土层(如各类黏性土、砂土、碎砾石土、风化岩及多夹层的岩层)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其对承载力的适应范围广(为300~20000 kN),施工机具简单,且施工过程具有噪音低、对相邻楼宇影响小、施工安全性好等诸多优点,因而在基础加固工程中得到广泛地应用。
但由于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环节较多,技术要求高,工艺较复杂,需要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完成水下灌注混凝土隐蔽工程的灌注,无法直观的对质量进行控制,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若稍有疏忽,很容易出现一些质量问题,甚至造成病桩、断桩等重大质量事故,危及桩基工程的安全。
以下针对本工程的特点从分析桩基病害的成因入手,采取一些控制桩身质量病害的技术方法,为确保该工程桩基质量,特编制些方案。
一、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与防冶措施1.1 钢筋笼碰坍桩孔1.现象:吊放钢筋笼入孔时。
已钻好的孔壁发生坍塌。
2.危害:施工无法正常进行,严重时埋住钢筋笼。
3.原因分析:(1)钻孔孔壁倾斜、出现缩孔等孔壁极不规则时,由于钢筋笼入孔撞击而坍孔。
(2)吊放钢筋笼时。
孔内水位未保持住坍孔。
(3)吊放钢筋笼不仔细,冲击孔壁产生坍孔。
4.预防措施:(1)钻孔时,严格掌握孔径、孔垂直度或设计斜桩的斜度,尽量使孔壁较规则。
如出现缩孔,必须加以治理和扩孔(2)在灌注水下混凝土前,要始终维持孔内有足够水头高。
(3)吊放钢筋笼时,应对准孔中心,并竖直插入。
1.2钢筋笼放置的与设计要求不符1.现象:钢筋笼吊运中变形。
钢筋笼保护层不够。
钢筋笼底面标高与设计不符。
2.危害:使桩基不能正确承载。
造成桩基抗弯、抗剪强度降低。
桩的耐久性大大削弱等。
3.原因分析:(1)桩钢筋笼加工后,钢筋笼在堆放、运输、吊人时没有严格按规程办事,支垫数量不够或位置不当,造成变形。
(2)钢筋笼上没有绑设足够垫块,吊人孔时也不够垂直,产生保护层过大及过小。
(3)清孔后由于准备时间过长。
孔内泥浆所含泥砂,钻渣逐渐又沉落孔底,灌注混凝土前没按规定清理干净,造成实际孔深与设计不符,形成钢筋笼底面标高有误。
4.预防措施:(1)钢筋笼根据运输吊装能力分段制作运输。
吊入钻孔内再焊接相连接成一根。
(2)钢筋笼在运输及吊装时,除预制焊接时每隔2.0m设置加强箍筋外,还应在钢筋笼内每隔3.0~4.0m装一个可拆卸的十字形临时加强架,待钢筋笼吊入钻孔后拆除。
(3)钢筋笼周围主筋上,每隔一定间距没混凝上垫块或塑料小轮状垫块,使混凝上垫块厚和小轮半径符合设计保护层厚。
(4)最好用导向钢管固定钢筋笼位置,钢筋笼顺导向钢管吊入孔中。
这样,不仅可以保证钢筋的保护层厚符合设计要求,还可保证钢筋笼在灌注混凝土时,不会发生偏离。
(5)做好清孔,严格控制孔底沉淀层厚度,清孔后,及早进行混凝土灌注。
现场钻孔桩在灌注水下混凝土时的质量通病及防治1.3 导管进水1.现象:灌注桩首次灌注混凝土时,孔内泥浆及水从导管下口灌入导管;灌注中,导管接头处进水;灌注中,提升导管过量,孔内水和泥浆从导管下口涌人导管等现象。
2.危害:导管进水,轻者造成桩身混凝土离析,轻度央泥;重者产生桩身混凝土有夹层甚至发生断桩事故。
3.原因分析:(1)首次灌注混凝土时,由丁灌满导管和导管下口至桩孔底部问隙所需的混凝土总量计箅不当,使首灌的混凝土不能埋住导管下口,而是全部冲出导管以外,造成导管底口进水事故。
(2)灌注混凝土中,山于未连续灌注,在导管内产生气囊。
当又一次聚集大量混凝士拌合物猛灌,导管内气囊产生高压,将两节导管间加入的封水橡皮垫挤出,致使导管接口漏空而进水。
(3)导管拼装后,未进行水密性试验。
由于接头不严密,水从接口处漏入导管。
(4)测深时,误削造成导管提升过量,致使导管底口脱离孔内的混凝上液面,使泥水进入。
4.预防措施:(1)确保首批灌注的混凝土总方量,能满足填充导管下口与桩孔底面间隙和使导管下口首灌时被埋没深度≥1m的需要。
首灌前,导管下口距孔底一般不超过0.4m。
(2)在提升导管前,用标准测深锤(锤重不小于4kg,锤呈锥状。
吊锤索用质轻,拉力强,浸水不伸缩的尼龙绳)测好混凝上表面的深度,控制导管提升高度,始终将导管底口埋于已灌入混凝上液面下不少于2m。
(3)下导管前。
导管应进行试拼,并进行导管的水密性、承压性和接头抗拉强度的试验。
试拼的导管,还要检查其轴线是否住一条直线上。
试拼合格后,各节导管应从下而上依次编号,并标示累计长度。
入孔拼装时,各节导管的编号及编号所在的圆周方位,应与试拼时相同,不得错、乱,或编号不在一个方位。
(4)首灌混凝土后,要保持混凝土连续地灌注。
尽量缩短间隔时间。
当导管内混凝上不饱满时,应徐徐地灌注,防止导管内形成高压气囊。
5.治理方法:首灌底口进水和灌注中导管提升过量的进水,一旦发生,停止灌注。
利用导管作吸泥管,以空气吸泥法,将已灌注的混凝土拌合物全部吸出。
针对发生原因,予以纠正后,重新灌注混凝土。
1.4 导管堵管1.现象:导管已提升很高,导管底口埋入混凝土接近1m。
但是灌注在导管中的混凝土仍不能涌翻上来。
2.危害:造成灌注中断,易在中断后灌注时形成高压气囊。
严重时,易发展为断桩。
3.原因分析:(1)由于各种原因使混凝土离析,粗骨料集中而造成导管堵塞。
(2)由于灌注时间持续过长,最初灌注的混凝土已初凝,增大了管内混凝二卜下落的阻力,使混凝土堵在管内。
4.预防措施:(1)灌注混凝土的坍落度宜在18~22cm之间。
并保证具有良好和易性。
在运输和灌注过程中不发生显著离析和泌水。
(2)保证混凝土的连续灌注,中断灌注不应超过30min。
5.治理方法:灌注开始不久发生堵管时,可用长杆冲、捣或用振动器振动导管。
若无效果,拔出导管,用空气吸泥机或抓斗将已灌入孔底的混凝土清出。
换新导管,准备足够储量混凝土,重新灌注。
1.5 提升导管时,导管卡挂钢筋笼1.现象:导管提升时,导管接头法兰盘或螺栓挂住钢筋笼,无法提升导管。
2.危害:使灌注混凝土中断,易诱发导管堵塞。
易演变成断桩、埋导管事故。
3.原因分析:(1)导管拼装后,其轴线不顺直,弯折处偏移过大,提升导管时,挂住钢筋笼。
(2)钢筋笼搭接时,下节的主筋摆在外侧,上节的主筋在里侧,提升导管时被卡挂住。
钢筋笼的加固筋焊在主筋内侧,也易挂在导管上。
(3)钢筋笼变形成折线或者弯曲线,使导管与其发生卡、挂。
4.预防措施:(1)导管拼装后轴线顺直,吊装时,导管应位于井孔中央,并在灌注前进行升降是否顺利的试验。
法兰盘式接口的导管,在连接处罩以圆锥形白铁罩。
白铁罩底部与法兰盘大小一致,白铁罩顶与套管头上卡住。
(2)钢筋笼分段入孔前,应在其下端主筋端部加焊一道加强箍,入孔后各段相连时,应搭接方向适宜,接头处满焊。
5.治理方法:(1)发生卡挂钢筋笼时。
可转动导管,待其脱开钢筋笼后,将导管移至孔中央继续提升。
(2)如转动后仍不能脱开时,只好放弃导管,造成埋管。
1.6 钢筋笼在灌注混凝土时上浮1.现象:钢筋笼入孔后,虽已加以固定。
但在孔内灌注混凝土时,钢筋笼向上浮移。
2.危害:钢筋笼一旦发生上浮,基本无法使其归位,从而改变桩身配筋数量,损害桩身抗弯强度。
3.原因分析:混凝土由漏斗顺导管向下灌注时,混凝土的位能产生一种顶托力。
该种顶托力随灌注时混凝土位能的大小,灌注速度的快慢,首批混凝土的流动度。
首批混凝土的表面标高大小而变化。
当顶托力大于钢筋笼的重量时。
钢筋笼会被浮推上升。
4.预防措施:(1)摩擦桩应将钢筋骨架的几根主筋延伸至孔底,钢筋骨架上端在孔口处与护筒相接固定。
(2)灌注中,当混凝土表面接近钢筋笼底时,应放慢混凝土灌注速度,并应使导管保持较大埋深,使导管底口与钢筋笼底端问保持较大距离.以便减小对钢筋笼的冲击。
(3)混凝土液面进入钢筋笼一定深度后,应适当提升导管,使钢筋笼在导管下口有一定埋深。
但注意导管埋入混凝土表面应不小于2m。
1.7 灌注混凝士时桩孔坍孔1.现象:灌注水下混凝土过程中,发现护简内泥浆水位忽然上升溢出护筒,随即骤降并冒出气泡,为坍孔征兆。
如用测深锤探测混凝土面与原深度相差很多时,可确定为坍孔。
2.危害:造成桩身扩径,桩身混凝土夹泥,严重时,会引发断桩事故。
3.原因分析:(1)灌注混凝士过程中,孔内外水头未能保持一定高差。
在潮汐地区,没有采取措施来稳定孔内水位。
(2)护简刃脚周围漏水;孔外堆放重物或有机器振动,使孔壁在灌注混凝土时坍孔。
(3)导管卡挂钢筋笼及堵管时。
均易同时发生坍孔。
4.治理方法:(1)灌注混凝土过程中,要采取各种措施来稳定孔内水位。
还要防止护筒及孔壁漏水,其措施同一、(五)的预防措施。
(2)用吸泥机吸出坍人孔内的泥土,同时保持或加大水头高,如不再坍孔,可继续灌注。
(3)如用上法处治,坍孔仍不停时,或坍孔部位较深,宜将导管、钢筋笼拔出,回填粘土,重新钻孔。
1.8 埋导管事故1.现象:导管从已灌入孔内的混凝土中提升费劲,甚至拔不出,造成埋管事故。
2.危害:埋导管使灌注水下混凝土施工中断,易发展为断桩事故。
3.原因分析:(1)灌注过程中,由于导管埋入混凝土过深,一般往往大于6m。
(2)由于各种原因,导管超过0.5h未提升,部分混凝土初凝,抱住导管。
4.预防措施:(1)导管采用接头形式宜为卡口式,可缩短卸导管引起的导管停留时间,各批混凝土均掺人缓凝剂,并采取措施,加快灌注速度。
(2)随混凝土的灌人,勤提升导管,使导管埋深不大于6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