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浅析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合作、创新”模式
浅析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合作、创新”模式教师要实现在各教学环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目的,让学生接受更加专业的教育,给小学音乐注入新鲜血液。
因此,本文将以小学音乐“自主、合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为主题来展开分析,通过详细阐述在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中要采用“自主、合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价值,再提出促进小学音乐“自主、合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顺利开展的可行性对策。
一、针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激活学生热情开展自主学习的探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促进“自主、合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要求教师应激活学生热情,开展自主学习。
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虽然心理和生理都处于发展阶段,对一些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很难保持注意力一直集中,这就要求教师避免采用机械式灌输教学模式,因为这种教学手段不仅不能激活学生学习热情,还会让学生对音乐课堂产生抵触心理,这就要求教师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制定符合其身心发展的教学模式,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更愿意主动地参与到各学习环节中。
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森林狂想曲”这一内容时,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了解该首音乐作品的旋律,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所以教师应注重创设梦幻般、精灵般的热带雨林,因此教师要发挥出信息技术的利用优势,提升创设情景的真实性,那么随之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会被激活,而教师则要善于引导学生能够想象自身处于一大森林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配合教师授课。
总体来说,教师应善于掌握学生的内心喜好来制定更多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内容,才能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二、针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善于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探究在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善于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要求教师能够迎合新课改提出的各项要求,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态度,在授课过程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将自身的价值和优势全面展现出来,使其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音乐“四环节”教学模式
音乐“四环节”教学模式一、模式概述音乐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音乐的这种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征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像、联想的广阔空间。
音乐艺术的创作、表演、欣赏等各个环节均体现了鲜明的创造意识并伴随着独特的创造行为。
由于音乐艺术这一独特性,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努力挖掘音乐教材中的审美因素,(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包括:立意美、情境美、音韵美、曲调美、伴奏美等)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总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表达学生的心声;或是蕴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或衬托出一个美丽的梦幻,或展现一片炽热的情怀。
而这些美好的立意必须依托一定的音乐教学情境才能自然形成“润物细无声”的审美功效。
为此,我们设计构建了音乐“四环节”教学模式。
二、适用范围此模式普遍适用于音乐学科基础教育学段三、操作流程预习导学----精讲点拨----当堂训练----总结评价音乐“四环节”教学模式,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总体要求,以审美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主体、和谐、高效的教学理念。
具体操作如下:(一)预习导学音乐学科的预习导学,不同学段有不同要求,小学阶段应以导学为主,而中学阶段则以预习为主。
此外,预习导学的方式也与其它学科有所不同,不但需要文本材料,更需要一定情境条件(音响、氛围等)。
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下,学生才能感受音乐,提出疑问。
而情境的设定除了需要一个美好的视觉环境(如教室的布置、座位的安排与乐器的摆放等所谓的“硬件”)外,一般有以下几种设定的方法:1、语言创设情境现阶段各学校都已具备投影、音响等现代化的视听设备,但音乐课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每节课都使用这些设备,而利用丰富的语言来创设情境是常态教学经常使用的方法。
例如《摇篮曲》的学习,教师就可以用语言来描述《摇篮曲》所表现的母亲对子女的爱、对孩子的祝福与希望。
在这种特定的情境中,学生会将注意力放在歌曲的情感方面,在预习和演唱的过程中,对演唱的速度、音量、吐字与气息等音乐要素的解决变得很自然,并能很快地掌握《摇篮曲》的音乐特点,较为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音乐教学模式分类
第二节音乐教学模式分类一、以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为依据的音乐教学模式分类(一)情感模式是以感知美、体验美、理解美、表现美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如参与—体验模式,情境—陶冶模式等。
1.参与—体验模式“参与”是指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共同解决问题;“体验”是指以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直接亲身体验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
① 理论基础:音乐美学理论、现代心理学理论是其理论基础。
② 教学目标:以审美体验为基础,以学生主动参与与直接体验音乐活动为主要形式,促进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行为能力的协调发展,使学生身心和谐成长,陶冶心灵,确立健康的审美观。
③ 操作程序:情感唤起——定向激趣阶段,情感深入——感知体验理解阶段,情感外化——创造阶段。
情感唤起阶段,以爱美为特征,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情感深入,即感知体验理解阶段,以鉴赏美为特征,培养学生高尚健美的审美理想和趣味。
情感外化阶段,以创造美为特征,将内在的审美情感体验客观化、对象化、形式化。
④ 实现条件:参与—体验模式的实现条件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
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因为诸如何时让学生参与教学,以何种方式参与,如何有效利用参与活动等问题,都是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精心设计的。
⑤评价:第一,该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注意力,增强音乐记忆力,最终达到终生热爱音乐的目的。
第二,此模式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渠道进行参与(歌唱、演奏乐器、律动、表演、创造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发挥通感的作用,提高了学生感受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愿望与能力。
第三,参与—体验模式能够增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情感交流,培养发展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四,该模式也有利于课内外结合,把音乐课堂延伸至课外、校外、家庭。
第五,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封闭式的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每个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从中获得许多新鲜的感受,很受学生的欢迎。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创新模式探究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创新模式探究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变革和创新。
新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教学,需要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探究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旨在为解决当前初中音乐课堂存在的问题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新课程改革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影响1. 提倡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提倡素质教育,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这就要求音乐课堂教学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的要求,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二、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 老师主导,学生被动传统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往往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被动接受。
老师在课堂上往往是“说一讲二做三”,课堂内容和方式比较单一,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
2. 学习兴趣不高传统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往往以教材内容为主,学生对于音乐课的学习兴趣不高,缺乏主动参与和积极表现。
三、新课程改革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的探究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老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和问题解决式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2. 强化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需要更加注重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可以通过游戏化教学、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音乐的教学方式有哪些
音乐的教学方式有哪些国际三大音乐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它们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与魅力,在当下的音乐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它们不同于传统的一贯式课堂,而是提供更多元的教学方法,把游戏互动融入在音乐教学中,鼓励孩子的音乐创造力,引领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受并表达对音乐的理解,让音乐课更有趣味性。
下面是小编准备的教学方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三大音乐教学法的具体应用方向三种教学法既可以各自成一体系,也可以互相结合来运用。
三者都会极大的激发孩子身体中本能的音乐属性,可融入于声乐、钢琴、器乐、合唱、乐理、视唱练耳的教学中,是在校音乐老师及琴行机构教师都非常需要的学习科目。
1. 奥尔夫:奥尔夫音乐的最大特点是着眼于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开发,鼓励和启发他们自己去创造和编排。
学生在音乐教师的引导下,沉浸在一种游戏般的欢快之中,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接受到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
同时,奥尔夫音乐可融入于集体课,让孩子懂得了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
2. 柯达伊:其特色是以歌唱教学为主,从简单的单声部旋律到轮唱、合唱等歌唱形式,都是以演唱的方式来实施教学。
儿童能在“唱”中学会呼吸、歌唱的技巧,各种音乐的知识和常识也能通过“唱”的方式来学习。
柯达伊教学法中有一套非常实用的手势——科尔文手势,可以让孩子通过视觉形象来感受音高的概念。
3. 达尔克罗兹:其特色是体态律动教学,立足于“听”音乐,它要求学生把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体验音乐中的各个元素,如节奏、旋律、和声、复调、曲式等。
三大音乐教学法的比较三大音乐教学法是由国外流入中国,并且它们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下产生的,所以我们对于这些教学方法的应用必须根据中国的国情。
不同的教学法将会带来不同的教学结果,所以我们需要将其融合,根据其不同的特点应用在音乐教学上。
1.对于奥尔夫教学法,我们需要准备更为适合儿童的音乐教材,这种教学方式强调一切从儿童出发。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创新模式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创新模式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我国教育部门对音乐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音乐教学的意义也变得非比寻常,它不仅可以继承和发扬传统音乐文化,还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就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完善教学内容,同时还应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进而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
标签:新课改;初中音乐;创新模式现阶段,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社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具有极高的美感,学好音乐对学生自身艺术素养的提升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学生茁壮成长。
创新音乐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使学生体会音乐的魅力。
因此,当下的初中音乐教师应通过各种措施和途径不断创新音乐教学模式,以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
1.在初中阶段,创新音乐教学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1.1保证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方式在时代进步和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入已成为了常态,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初中音乐的教学效果。
但是,在导入多媒体教学方式的过程中,教师还应保证板书教学的有效性,这样一来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也会变得更加容易,同时这两种教学方式的有效结合还有利于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1]。
1.2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初中阶段,为了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音乐教师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同时还应正确的引导学生。
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帮助下,才能提高自身的音乐核心素养。
此外,教师要重点讲述音乐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另外还要不断引导学生分析学习内容中的问题,并鼓励学生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2]。
2.创新音乐教学模式的有效对策2.1将课内教学向课外延伸,帮助学生增加知识面在创新音乐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影视作品中的片头曲或者是片尾曲,并带领学生分析音乐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对音乐画面的欣赏,提高自身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音乐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音乐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一、个别教学制个别教学制的产生是与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的状况相适应的。
在古代的东西方,学校教学组织形式一般都是个别教学形式。
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布置检查和批改作业都是个别进行的,即教师对学生一个个轮流地教。
教师在教某个学生时,其余学生均按教师要求进行复习或作业。
优点: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教学内容、进度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不足:难以完成系统化、程序化传授知识的任务。
一名教师所能教的学生数量是很有限的,因而教学效率不高。
二、班级授课制(一)定义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简称“班级教学”。
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目前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主要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二)班级授课制的产生与发展班级授课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十六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得到空前的提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对劳动者的质量和数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导致教育范围扩大,大量增加了受教育者的数量,提高了受教育者的质量。
十七世纪初,乌克兰兄弟会学校兴起了班级授课的组织形式。
1632年,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一书。
该书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阐述,后经赫尔巴特的发展而基本定型。
工业革命后,班级授课制成为西方学校的主要形式。
在中国,1862年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首先采用这一形式。
(三)班级授课制的特点1.按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
即同一个教学班学生的年龄和程度大致相同,并且人数固定,教师同时对整个班集体进行同样内容的教学。
2.按“课”教学。
即把教学内容以及实现这种内容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展开的教学活动,按学科和学年分成许多叫作“课”的小部分,一课接着一课地进行教学。
3.按“时”授课。
音乐新课堂教学实践(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
音乐新课堂教学实践,旨在改变传统音乐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音乐新课堂教学实践。
一、创新教学模式1. 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音乐新课堂教学实践的核心,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小星星》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星星,通过动作和表情表现歌曲的意境。
2. 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将音乐、图片、视频等多种元素融入课堂,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授《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春天的美景,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歌曲的魅力。
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音乐实践活动。
通过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授《快乐的小船》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共同完成歌曲的演唱和表演。
二、注重学生主体地位1. 个性化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例如,对于喜欢唱歌的学生,可以重点培养他们的演唱技巧;对于喜欢舞蹈的学生,可以重点培养他们的舞蹈表现力。
2. 学生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体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例如,在教授《小河淌水》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演唱,并互相评价。
三、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1. 音乐欣赏能力通过欣赏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音乐纪录片、音乐会等,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2. 音乐创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让他们学会创作简单的歌曲、旋律和节奏。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比赛,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3. 音乐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如合唱、乐队、音乐剧等,提高他们的音乐实践能力。
三段式音乐教学模式
“三段式”音乐教学模式艺体教研室刘成军“三段式”即模仿、试唱、表演。
“三段式”音乐教学模式的课堂结构:(引子:想唱就唱)节奏模仿旋律歌曲三段式自主探究试唱小组合作全班合作,教师范唱体态律动表演小组合作,确立表演形式,创编过程表演“三段式”音乐教学模式又叫做想唱就唱“三段、九步”音乐教学模式。
“三段式”音乐教学模式的初步构想:当前,音乐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说,对于一个受过十几年音乐教育的高中毕业生来说,连简单的歌谱都不能视唱,甚至,广大农村中小学生连音阶都唱不准确,不能不说,我们的音乐教育出现了问题。
我们企图尝试音乐教学改革,如体态律动、音乐游戏、情境教学等,虽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些都不是音乐教育的根本性变革,音乐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真正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人。
音乐教学改革需要某种载体,应当在某种模式框架下,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使学生想唱就唱,想跳就跳,尽情的展示,尽情的体验与感受。
应当给学生提供某种音乐学习的工具,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学习节奏、旋律、力度、和声、速度、曲式、表演与创造。
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小组互助合作中快乐的学习音乐。
引子—“想唱就唱”引子部分叫做“想唱就唱”,是课的开始,是课的导入环节。
中小学音乐课程本来就少,如果直接开始上课,学生很难进入状态,不利于教学,根据巴甫洛夫“条件论”,在音乐课开始就设计一些具有音乐课特点的情景,对学生的大脑进行刺激。
想唱就唱,由学生自己做主,自己选择,通俗、民族、美声、戏曲,只要是健康向上,想唱什么歌就唱什么歌,我的课堂我做主。
关键是让学生放开喉咙,大声的、自然的、自信的歌唱。
形式可多种多样:自告奋勇的独唱、小组合作齐唱、全班齐唱、合唱、歌曲接龙、举行赛歌会……,激活学生先前知识,将学生带入一个本来的音乐课状态。
课的第一个环节—模仿音乐模仿能力在音乐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
让学生自主学习音乐往往无从下手,音乐教师不能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不能跨越让学生自主学习的鸿沟,而模仿是一种最好工具,模仿是人的本能反应,是让学生进入自主探究状态的最佳途径。
新课改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
新课改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也在逐步转变为注重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和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模式。
以下是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几种创新模式。
一、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导向、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者的教学模式。
在音乐课堂中,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来进行创新教学。
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探索性的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实际操作和探究。
老师可以让学生自选一个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再进行小组讨论、展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二、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共同学习的教学模式。
在音乐课堂中,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模式进行创新教学。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音乐作品的分析和演绎。
小组成员可以共同探讨音乐作品的特点、创意和感受,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为整个小组的表演和演绎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还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情境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是指将学习内容置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中,以创造真实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音乐课堂中,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来进行创新教学。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音乐素材和题材,引导学生感受音乐韵律、表达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一首流行音乐进行创作,让学生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四、项目制教学模式项目制教学是指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来进行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音乐课堂中,可以采用项目制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教学。
教师可以设定一个音乐项目,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任务和作品。
教师可以以一个音乐节目的制作为项目,要求学生从选题、排练、舞台美术、音响灯光等方面全面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五、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教学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音乐课堂教学方法
音乐课堂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授法又称“口述教学法”。
提示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
它包括:讲述法、讲解法两种。
优点:a、使音乐教师有较充分的主动性;b、易于把握所传递的音乐课程标准及教材中的所有的音乐知识及音乐常识;c、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系统连贯的知识。
2、演示法示范法是教师展示食物、图片等教具,进行示范演唱和演奏,或采用现代视听手段,引导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3、练习法实践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完成一定的动作或活动,以形成一定的技能和技巧,培养创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4、谈话法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提问法”,是师生通过相互提问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推理获得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增进记忆的一种方法。
它包括:启发式谈话和问答式谈话。
5、讨论法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为了解决教学中的某个问题,互相启发,互相讨论,互相辩论,各抒己见。
6、欣赏法欣赏法国学生在音乐老师的指导下体验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的教学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感情和美感。
7、发现法发现法又称“探索法”,是学生运用教师提供的按发现过程编制的教材或材料进行“再发现”,以掌握知识并发展创造性思维与发现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8、情境法情境法是遵循反映论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情景,调动学生学习情感的一种教学方法。
9、参观法拓宽学生视野,从现实生活中接受教育,表演和欣赏音乐,学习音乐和姐妹艺术,音乐及相关文化。
各年级传统音乐艺术活动和定点参观受学校经济文化条件限制。
10、律动法发展学生通过各种感官渠道体验音乐的能力,增强肢体动作的协调性。
音乐基本要素的学习主要在小学低中年级,其他年级的教学活动空间没有限制,受到音乐学习空间的制约。
11、创作法在音乐即兴和演奏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能力,在教师的知识下,各年级的作曲科学没有多向性、主动性和随意性的特点,很难控制。
12、游戏法发展学生的节奏感、动作的协调性,以及对音乐速度、力度、音色等表现手段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应用
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应用一、游戏教学模式幼儿的天性就是玩耍,因此游戏教学模式在音乐课堂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设计各种有趣的音乐游戏,可以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例如,可以设置“音乐接力”、“猜歌名”等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感。
同时,还可以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创编一些与生活相关的音乐游戏,如“厨房音乐会”、“动物音乐会”等,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音乐的乐趣。
二、情境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是指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感受、体验和表达音乐。
这种模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可以设置“森林音乐会”、“海洋音乐会”等情境,让幼儿在相应的场景中聆听、演奏和创作音乐。
还可以通过讲述音乐故事、展示音乐图片等方式,引导幼儿进入音乐情境,激发他们的音乐灵感。
三、互动教学模式互动教学模式强调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通过交流、合作和分享,共同完成音乐学习任务。
这种模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互动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音乐创作、音乐表演等活动,让幼儿在互动中学习音乐。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幼儿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四、多媒体教学模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可以使用电子琴、音响等设备播放音乐,让幼儿更加直观地感受音乐的美妙;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进行音乐创作、演奏和欣赏,激发幼儿的音乐潜能。
教师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各种音乐资源,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的音乐学习素材。
五、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模式强调让幼儿亲身体验音乐,通过演奏、演唱、舞蹈等形式,将音乐内化为自身的情感和认知。
这种模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合唱、合奏、舞蹈等活动,让幼儿在参与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同时,还可以鼓励幼儿参加各类音乐比赛、演出等活动,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浅议音乐课堂的多元化
浅议音乐课堂的多元化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中,学生通常是跟随着教材进行学习,老师主要以讲授知识、演示技巧为主,而且教学中的内容往往是单一的,缺乏多元化。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音乐教育已经不再是单一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开始融入多种元素,形成一种多元化、个性化的音乐教育模式。
多元化音乐教育模式的定义多元化音乐教育模式是指对音乐课堂的方式和内容进行多方位、多元化的探究与尝试,从多个方面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兴趣点,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能够更好地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
多元化音乐教育模式的应用1. 音乐风格多样化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和兴趣点,增加和融合更多的音乐风格和类型,如摇滚、流行、乡村、古典等,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好奇心和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效率。
2. 跨学科融合音乐课程可以融入其他学科的元素,如文学、舞蹈、戏剧、艺术等,形成一体化的学习体验。
通过融合其他学科的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这些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多项技能培养除了传统的音乐技巧训练外,多元化音乐教育模式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其他技能和能力,如演出技巧、表达能力、视听能力、团队合作等。
通过这些技能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重要的基础。
4. 使用现代科技手段在现代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将音乐课堂融合互联网、VR、AR等技术手段,打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音乐学习环境。
通过这些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优化音乐学习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多元化音乐教育模式的效果多元化音乐教育模式的实施,具有如下显著效果:1. 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 促进个性化发展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多元化音乐教育模式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差异,灵活地定制课程,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小学音乐课中“三段五步式”有效教学模式的运用
小学音乐课中“三段五步式”有效教学模式的运用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到今天,接受式学习方式仍然主宰着教学的主阵地——课堂。
于是,“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呼声四起。
为使课堂教学改革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核心、以构建愉快的教学模式为突破口,提出了“三段五步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操作程序。
“三段”为课前、课中、课后,“五步”为预(复)习反馈、质疑讨论、精讲点拨、效果呈现、总结延展。
将课堂教学的环节阶段与操作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力求为学生创设愉快的课堂教学的环境氛围,力争让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得,以便更好地体现与调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积极性。
对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推进“三段五步式”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笔者将谈以下几点:一、预习反馈课前预习听音乐非常重要。
音乐形象是通过节奏、节拍、曲调、调式、调性、和声、曲式等音乐要素来构成所要表达出的思想感情,再通过人的听觉器官,引起各种各样的情感反应。
因此,对音响的感受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基础。
课前多听一听要学唱的歌曲或要欣赏的曲目,会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那课堂的效果会事半功倍。
在预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从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塑造的形象、表达的情绪方面入手,充分利用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段,启发学生利用想象力,将所听到的音乐用语言描述出来,同时也描述出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预习的内容还可以为搜集本单元中出现的音乐家、音乐知识、小故事以及其他相关材料。
让学生通过“听唱训练营”“资料百宝箱”“音乐节奏万花筒”“结构梳理站”“歌曲品味园”“质疑交流台”这几大步骤进行预习。
发现不懂的地方就记录下来,上课时要格外关注,用心学习。
二、质疑讨论引导探知、提出疑问,让学生感受到攀登之乐。
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梳理,继而进一步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进入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学习需要来确定合作学习的形式。
例如,同桌二人合作、小组合作、大组合作或自由结合合作等。
胜溪新村小学部课堂教学模式—音乐
音乐“五个一”课堂教学模式解读胜溪新村学校小学部李玉婷新课改要求音乐课堂教学越来越生动、并且丰富和多样,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拓展,音乐课堂气氛宽松而和谐,课堂主体由教师变为学生。
音乐课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形式,可分为单一课型和综合课型两种课型。
故根据其课型特点,制定了几种课型的教学模式。
几种音乐课堂教学类型的教学模式:(一)以歌曲教学为主的教学基本模式看一看。
本环节根据歌曲的背景,同时播放本课歌曲的音乐,让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同时感知歌曲旋律,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尊重民族文化等思想感情。
听一听。
在了解歌曲的背景以及相关知识后,倾听音乐,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绪变化,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对歌曲的学习。
练一练。
1、学习歌曲节奏:在欢快的击拍中让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学生们逐步学会自己击打节奏,较难的节奏老师适当讲解。
主要让学生做到手嘴并用(口念节奏,手打节拍)2、按节奏读歌词:按节奏读歌词,不仅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歌曲的节奏,而且可以熟悉歌词,为歌曲的演唱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唱一唱。
1、范唱歌曲由多媒体画面展示歌曲所表现的情景,同时老师进行范唱,给学生全方面的视听撞击,使歌曲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2、学唱歌曲在练一练的环节中学生已经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可让学生把自己听到的唱一唱,或直接跟琴学唱、变换不同方式(如模唱、接力唱、教师领唱等形式)进行。
3、练习歌曲给学生展示空间,让学生之间相互听唱,或指定学生独唱、男女生分唱、边律动边唱、对唱等形式练习歌曲。
多种练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使课堂氛围积极活跃。
演一演。
让学生根据音乐旋律自创舞蹈动作或根据音乐强弱音的分布,用手势进行表现等。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创编中培养创造能力,分享与同学合作的快乐。
(二)以欣赏教学为主的教学基本模式该模式课堂教学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听一听新授教学的过程一般分为初次聆听、再次聆听两个步骤。
1.在初次聆听的过程中,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通过初听全曲对作品进行整体感知,初步感受作品的情绪、音乐情境等,简单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等等,使学生对作品有个初步的了解。
一年级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一年级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一)一年级上册主要教学内容:演唱课曲目:《你的名字叫什么》《拉勾勾》《其多列》★《跳绳》★《国旗国旗真美丽》★《同唱一首歌》《动物说话》★《咏鹅》《洗手绢》★《大家来劳动》《小青蛙找家》★《小蜻蜓》《法国号》★《快乐的小笛子》《龙咚锵》《新年好》聆听课曲目:《玩具兵进行曲》《口哨与小狗》《快乐的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颂祖国》《快乐的小熊猫》《袋鼠》《劳动最光荣》《三个和尚》《小青蛙》《野蜂飞舞》《号手与鼓手》《会跳舞的洋娃娃》《星光圆舞曲》《小拜年》《平安夜》教学过程:一、课前师生问好1、音乐问好:① 2/4 1 2 3 4 | 5 — | 5 4 3 2 | 1— ||同学们你好老师你好② 2/4 1 2 3 4 | 5 — | 5 4 3 2 | 1— |3 1 3 1 ||同学们你好老师你好你好你好2、语言问好二、新课导入:(可用故事式、情景式、谈话、猜谜语、创意、直接……)三、新课学习:演唱课教学:1、听范唱,情感体验。
(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力度。
)2、复听(感受拍子强弱关系等)3、教师范唱(分乐句)4、重、难点处理,及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等。
5、轻声模唱旋律(跟琴或歌曲伴奏演唱旋律)6、画图形谱感受歌曲音高走势。
7、朗诵歌词(教师带读,小组接龙、跟音乐伴奏读)8、填词演唱9、跟音乐完整演唱歌曲(各种形式演唱,巩固练习)10、歌曲表演(创编动作进行律动表演、小乐器伴奏等,检查教学效果)11、升华拓展(跟本节课有关的资料等)12、小结(对本节课的总结)聆听课教学:1、聆听全曲:感受乐曲情感表现2、分段聆听:对比乐段旋律变化、熟记主题旋律、感受音乐要素的变化3、重难点处理。
4、完整聆听乐曲:了解作曲家,歌曲的创作背景,作品特色。
5、拓展(欣赏跟本节课有关的音乐,相关联的音乐作品。
)6、小结(对本课的总结)四、考试内容:演唱曲目:《拉勾勾》《国旗国旗真美丽》★《动物说话》★《洗手绢》《小青蛙找家》★《小蜻蜓》★《法国号》★聆听曲目:所学的聆听曲五、公开课可以选择曲目:《动物说话》《小青蛙找家》《法国号》注:★为本年级练习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近年来,关注中小学素质教育,特别是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探讨涉及了各个方面,比如: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体现较多。
新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使用已有数年,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仍然没有改变,因此课堂“程式化”教学向“非程式化”转变是势在必行。
“程式化”来源于京剧的说法,意思是指音乐和表演具有某些固定的模式,如音乐方面各种“板式”,表演方面的举手投足一招一式代表确定意思的“表演”等。
在这里我借用“程式化”之说是来说明我们音乐课堂教学中某些“固定结构”,如先是“旧知识的复习”,然后是“新知识的传授”,接下来是“新知识的复习巩固”。
这“三大板块”教学结构模式呈现出其一成不变性。
这“三大板块”教学法是无数优秀教师的数学结晶,同时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事业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随着新教材的颁布实施,新的音乐教学思路的转换,素质教育对新教学目的的要求等音乐教育思想的不断变化,“三大板块”这种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许多弊端。
基于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大背景为核心;以教育对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学生对音乐教育的要求为能力线索;以音乐学科的教学规律为实质线索。
课堂教学模式“程式化”的改革势在必行。
新教材在设计上真正地突出了素质教育的目的,改变了原来音乐知识传授,教学的枯燥乏味,注重挖掘音乐知识的趣味性,教材做得深入浅出,更易于接受,更为重要的是,新教材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
培养,如聆听、表演、创编等,尤其是创能力的培养,如:聆听、表演、创编等。
尤其是创新能力在以往的“三大板块”的“程式化”课堂教学结构模式中受到抑制。
很多教育专家认为,未来教育观念变革大趋势,是由狭隘的质量观转向整体素质观,由接受教育观转向自主教育观,由划一性教育观转向个性发展教育观,由培养“复制型”人才观转向“创新型”人才观等。
有人认为“双基”是错误,事实上还没能找到问题的实质性症结。
我认为症结当是教育教学的具体内容。
传统模式下的“双基”教学是“程式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构成部分,这个“误区”的产生症结是“程式化”教学模式造成的。
由此可以看出,不是传统音乐教学的内容错了,而是某些教师在运用于教学时,将课堂教学形式僵化而无生气没有创造性不具有灵活性造成的,学生的音乐潜力没有充分得到挖掘和启迪。
那么,学生真正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呢?我认为应该是与“程式化”相对应的“非程式化”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
所谓“非程式化”,就是打破固定课堂教学板块,灵活运用教学形式实施教学内容,比如,可以在课堂开始就进行新内容的教学,这样就会刺激学生对新知识有更多的注意力和兴趣,也可以开始进行跟新内容相关的游戏活动,这样会激发学生更多激情,会有一种强烈的想学习新知识,参与教与学互动活动的欲望;可以一改原有教学中以唱为主的方式,而改之为“以游戏引导教学为主”或以“说故事的方式引导教学为主”,或以“听辨引导教学为主”,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这
节课的主体;可以多设计创维音乐课堂,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补足以往音乐课堂教学忽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不足;也可以采用:游戏、视听、辩论、创编等形式来组织课堂教学,老师得到学生方面的教学反馈信息就会更多些,这样才能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
当然,这些方式要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如何进行“程式化”教学模式向“非程式化”模式的转变呢?首先,必须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灵活多变的教育教学方式才能适应现代音乐教学的需要。
“程式化”教学模式的不足是其千篇一律的教学形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感受到的是“生产线式”的毫无变化的教学形式,缺乏应有的新意,即灵活性。
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一定要认识到只有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才是最科学的,才能与新的教材相适应,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所以,转换的关键首先应该是思想上的转换。
其次,必须打破原有的教学“板块”模式而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结构”模式。
对旧事物的抛弃必须采取彻底打破的方式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其负面影响,我们要转换教学结构模式也必须对旧有模式进行彻底打破。
我们要采用全新的灵活多变的音乐课堂教学结构模式,使学生在每节课都有新的感受,要视课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教育教学。
教师只是在学生学习这个道路上做一个优秀的“向导”,而不是包办一切的“主导”。
再次,要形成研究机制,探讨适应本地本校的新的教学结构模式。
“非程式化”教学结构模式关键贵在其灵活多变的方式。
各地各
校的学生情况肯定会有很大的差异,各校老师可做大量个案性的分析,然后汇总探讨,找出切实可行方案,而且这种方式要持之以恒,不断进行,才能永葆“非程式化”教学结构模式不断更新,真正体现其灵活多变的特性。
总之,“程式化”音乐课堂教育教学结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教材和新时期的音乐教学需要,他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弊端,探索“程式化”课堂模式的弊端是为了扬长避短,取其精华,将其向“非程式化”模式转换。
在教学中以灵活多变为宗旨,以课堂为载体,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音乐课堂在素质教育方面的先锋作用,使我们的音乐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