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优秀ppt课件
合集下载
《土地的誓言》ppt课件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歌曲欣赏:
松 花 江 上
张 寒 晖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 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 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
作者思乡的心情就像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燃 烧在沸腾在奔突,就要喷涌而出.
“红熟的浆液”表层是指“大地深处沸腾的浆 液”.深层是指作者内心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般.
红熟的浆液
沸腾的岩浆
表层 深层
写实 大地之心
{ 写意 作者之心
作者内心也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 一样,在燃烧,在奔突,似乎正要喷涌而 出.
6、文章结尾一句“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 须看见一个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 我的坟前”的含义是什么
碧绿的白桦林、奔流似的马群、蒙古狗、红布似的高粱、 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煤块、 赤色的足金、悠远的车铃等等;有必要,删去不好,因为这些都 是关东大地的代表事物,代表着关东大地的特征,它可以使读者 充分了解关东大地,感受关东大地的美丽富饶,也可以唤起读者 的想象.
东北特有的物产:
作者愿意为了土地不惜奋斗,为了美丽的 东北故乡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表达了强 烈而深沉的爱国之情.
作业 以"家乡”为题,写一篇300字
左右的小文章,体裁不限.
“当我……当我……当我……” “我想起……我看见……我听见……”
日本市民团体抗议 东京都教委决定采 用美化侵略战争的 历史教科书
端木蕻良
歌曲欣赏:
松 花 江 上
张 寒 晖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 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 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
作者思乡的心情就像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燃 烧在沸腾在奔突,就要喷涌而出.
“红熟的浆液”表层是指“大地深处沸腾的浆 液”.深层是指作者内心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般.
红熟的浆液
沸腾的岩浆
表层 深层
写实 大地之心
{ 写意 作者之心
作者内心也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 一样,在燃烧,在奔突,似乎正要喷涌而 出.
6、文章结尾一句“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 须看见一个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 我的坟前”的含义是什么
碧绿的白桦林、奔流似的马群、蒙古狗、红布似的高粱、 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煤块、 赤色的足金、悠远的车铃等等;有必要,删去不好,因为这些都 是关东大地的代表事物,代表着关东大地的特征,它可以使读者 充分了解关东大地,感受关东大地的美丽富饶,也可以唤起读者 的想象.
东北特有的物产:
作者愿意为了土地不惜奋斗,为了美丽的 东北故乡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表达了强 烈而深沉的爱国之情.
作业 以"家乡”为题,写一篇300字
左右的小文章,体裁不限.
“当我……当我……当我……” “我想起……我看见……我听见……”
日本市民团体抗议 东京都教委决定采 用美化侵略战争的 历史教科书
《土地的誓言》课件(共23张PPT)
5.文章两个段落都描绘了家乡的美丽和丰饶,是否重复?
不重复,选取的景物不同,且情感变化也不同。 第一段选取东北特有的物产,并采用景物的叠加,运用排比,加强 了对读者情感的冲击力,但这种思念是外在的; 第二段选取了春、秋两季的景物优美的语言,选取典型的画面,从嗅觉、视觉、听觉 等不同角度 , 展现了关东原野的春华秋实,突出了它的优美、柔和、 温馨、富饶,令人陶醉神往,更写出作者与故乡血脉相连的深情。
8.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导入新课
“九一八”事件,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富饶 的关东平原,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四处流 浪。他们不知何时才能回到自己可爱的故乡,才能与 家人欢聚一堂。事隔十年,作为东北作家群中的一员, 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面对故乡的土地发出 了壮怀激越的誓言。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作品的写作背景,揣摩精彩语句和段落。 2.理解作者对故乡挚痛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3.感受课文独特的抒情方式,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学习在 写作中运用呼告手法。
3.文章第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有何作用?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
结构:总领第一段。 内容:直接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挚痛的热 爱”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4.文章开头写关东大地时用“她”来称呼,到第2段写“我的家乡,
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这里为什么又改口称“你”?
①作者将倾诉的对象拟人化,用“她”而不是“它”,是将土 地比作“母亲”的意思,直接对着故乡的土地倾诉自己的热爱、怀 想和眷恋之情。
②而此处运用呼告的手法,用“你”来称呼土地,更表现出了 作者想要解放家乡的情感热切而急迫。
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头用第三人称 “她”,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随着情绪的变化,感情逐渐强 烈,作者改用第二人称“你”,直接与自己所叙述、所怀念的对象 进行对话交流,情感表达更加直接而迫切,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
第8课《土地的誓言》课件(共39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点击观看视频MV《松花江上》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对故乡挚痛的热 爱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2.感受课文的抒情方式,能说出自己的 认识和体会。
作者简介
端木蕻良,(1912.9.25—1996.10.5) 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县 人。先后毕业于南开和清华,学生时 代即开始创作,是东北流亡作家群中 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科尔沁旗 草原》、《大地的海》和《曹雪芹》。
课堂练习
1.红色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挚痛(zhì)胸膛(táng) 泛滥 (làn) 亘古(héng) B.白桦(huā)呻吟(yín) 碾谷(niǎn) 镐头 (gǎo) C.斑斓(1án) 召唤(zhào) 谰语(1án) 嗥鸣(áo) D.山涧(jiàn) 浆液(jiāng) 怪诞(dàn)污秽(huì)
3.运用排比造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 例如“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 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等 处。
活动三:课文的抒情方式
4.课文中有忧伤、舒缓的回忆,有强烈急 切近乎呐喊的誓愿,叙述的方式和内在感情的起 伏表里相应,形成文章的波澜与节奏。以“土地 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 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必定为 她而战斗到底”一段文字为例,先是以平静的叙 述,一组对句强调“我”与土地不可分离的关系。
活动三:课文的抒情方式
这篇课文在艺术上体现了端木蕻良浓郁的抒 情风格与独特的抒情方式,那就是以倾诉式的语 言表达激情,以富有力度的情感打动人心 几个突出的特点是: 1.直接倾诉对土地的热爱、怀想、眷念,并 且将土地拟人化,以“她”而不是“它”相称, 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比如:我无时 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 召唤我回去”,“她低低地呼唤着手我的名字, 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等等。 这种感情经过多次反复,像音乐的主旋律一样得 到加强,自然会在读者心里掀起重重波澜,激起 强烈的共鸣。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对故乡挚痛的热 爱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2.感受课文的抒情方式,能说出自己的 认识和体会。
作者简介
端木蕻良,(1912.9.25—1996.10.5) 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县 人。先后毕业于南开和清华,学生时 代即开始创作,是东北流亡作家群中 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科尔沁旗 草原》、《大地的海》和《曹雪芹》。
课堂练习
1.红色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挚痛(zhì)胸膛(táng) 泛滥 (làn) 亘古(héng) B.白桦(huā)呻吟(yín) 碾谷(niǎn) 镐头 (gǎo) C.斑斓(1án) 召唤(zhào) 谰语(1án) 嗥鸣(áo) D.山涧(jiàn) 浆液(jiāng) 怪诞(dàn)污秽(huì)
3.运用排比造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 例如“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 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等 处。
活动三:课文的抒情方式
4.课文中有忧伤、舒缓的回忆,有强烈急 切近乎呐喊的誓愿,叙述的方式和内在感情的起 伏表里相应,形成文章的波澜与节奏。以“土地 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 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必定为 她而战斗到底”一段文字为例,先是以平静的叙 述,一组对句强调“我”与土地不可分离的关系。
活动三:课文的抒情方式
这篇课文在艺术上体现了端木蕻良浓郁的抒 情风格与独特的抒情方式,那就是以倾诉式的语 言表达激情,以富有力度的情感打动人心 几个突出的特点是: 1.直接倾诉对土地的热爱、怀想、眷念,并 且将土地拟人化,以“她”而不是“它”相称, 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比如:我无时 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 召唤我回去”,“她低低地呼唤着手我的名字, 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等等。 这种感情经过多次反复,像音乐的主旋律一样得 到加强,自然会在读者心里掀起重重波澜,激起 强烈的共鸣。
第8课《土地的誓言》课件(共24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埋葬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说明随着“九一八事件”爆发,故土家园沦丧,这样的幸福生活不复存在,表达了作者此时的悲愤、沉重 之情。
由此对比两段,有和差异?
结构:抒情-回忆-抒情
内容:对于故乡回忆的描述
前者表达了对故乡丰饶美丽的赞美及怀念之情,后者在怀念中暗含着忧伤与愤怒。
作者面对土地有着怎样的誓言?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金黄
赤色
黑色
色彩斑斓
参天碧绿
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
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对于家乡的景物、特产如数家珍,从听觉、视觉、嗅觉多角度进行描写更加形象生动,突出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热爱之情,也为读者展现了美丽富饶的关东平野。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为何多次写“这种声音”?为什么说“这种声音”来自“亘古的地层”?
多次出现,强化感情,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来自“亘古的地层”是指声音来自大地发出的召唤,使土地具有了生命与情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如何理解“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
欢笑说明之前在家乡生活的幸福美好
土地的誓言
鸭绿江
松花江
黑龙江
黑龙江
白桦林
目录
CONTENTS
题目解析
01.
字词积累
02.
文本赏析
03.
背景了解
04.
第一部分
誓言:表决心、态度时的话语。土地的誓言,并不是土地的誓言,而是面对土地的发出的誓言。
题目解析:
第二部分
背景链接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 [1] 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的事件。 [2] 九·一八事变是由日本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
由此对比两段,有和差异?
结构:抒情-回忆-抒情
内容:对于故乡回忆的描述
前者表达了对故乡丰饶美丽的赞美及怀念之情,后者在怀念中暗含着忧伤与愤怒。
作者面对土地有着怎样的誓言?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金黄
赤色
黑色
色彩斑斓
参天碧绿
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
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对于家乡的景物、特产如数家珍,从听觉、视觉、嗅觉多角度进行描写更加形象生动,突出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热爱之情,也为读者展现了美丽富饶的关东平野。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为何多次写“这种声音”?为什么说“这种声音”来自“亘古的地层”?
多次出现,强化感情,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来自“亘古的地层”是指声音来自大地发出的召唤,使土地具有了生命与情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如何理解“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
欢笑说明之前在家乡生活的幸福美好
土地的誓言
鸭绿江
松花江
黑龙江
黑龙江
白桦林
目录
CONTENTS
题目解析
01.
字词积累
02.
文本赏析
03.
背景了解
04.
第一部分
誓言:表决心、态度时的话语。土地的誓言,并不是土地的誓言,而是面对土地的发出的誓言。
题目解析:
第二部分
背景链接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 [1] 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的事件。 [2] 九·一八事变是由日本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
第8课《土地的誓言》课件(2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9
写作背景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 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 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 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 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屠杀中国民众
11
日军在沦陷区进行奴化教育
日军对中国孩子进行军国主义教育
12
活动三
继续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小组讨论问题。(8分钟) 要求: 想象自己就是作者端木蕻良,正处于战争动荡时期,因为日 军肆意侵略而导致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更加富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
2
作者:端木蕻良
3
活动一
自由朗读课文。(7分钟) 要求: 1. 可以读出声音; 2. 尝试带有感情; 3. 给不认识的字词注音。
4
生字
端木蕻良(hóng) 碾(niǎn) 誓言(shì)
高粱(liáng) 默契(qì) 挚痛(zhì)
嗥鸣(háo)
谰语(lán) 山涧(jiàn)
斑斓(bān lán) 亘古(gèn) 田垄(lǒng)
13
小组讨论
问题一: 作者魂牵梦萦、无比热爱的故土到底是怎样的 一方土地? (建议用以下句式回答) “这是一方……故土,体现在……。”
14
这是一方美丽的故土,体现在 参天碧绿且标直漂亮的白桦林。
这是一方生机勃勃的故土,体 现在参奔流似的马群和蒙古狗 的嗥鸣。
这是一方富饶的故土,体现在 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 粒……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写作背景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 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 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 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 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屠杀中国民众
11
日军在沦陷区进行奴化教育
日军对中国孩子进行军国主义教育
12
活动三
继续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小组讨论问题。(8分钟) 要求: 想象自己就是作者端木蕻良,正处于战争动荡时期,因为日 军肆意侵略而导致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更加富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
2
作者:端木蕻良
3
活动一
自由朗读课文。(7分钟) 要求: 1. 可以读出声音; 2. 尝试带有感情; 3. 给不认识的字词注音。
4
生字
端木蕻良(hóng) 碾(niǎn) 誓言(shì)
高粱(liáng) 默契(qì) 挚痛(zhì)
嗥鸣(háo)
谰语(lán) 山涧(jiàn)
斑斓(bān lán) 亘古(gèn) 田垄(lǒng)
13
小组讨论
问题一: 作者魂牵梦萦、无比热爱的故土到底是怎样的 一方土地? (建议用以下句式回答) “这是一方……故土,体现在……。”
14
这是一方美丽的故土,体现在 参天碧绿且标直漂亮的白桦林。
这是一方生机勃勃的故土,体 现在参奔流似的马群和蒙古狗 的嗥鸣。
这是一方富饶的故土,体现在 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 粒……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第8课 土地的誓言 课件(共29张PPT)
结构相同:先抒情,后回忆,最后直接抒情; 内容相同:都有对故土的回忆和描绘。
内容上的不同点:回忆中所选取的景物不同。
3.文中哪些句子和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提示:可从思想内容、修辞表达以及词语内涵等多角度去发现、品味。
如: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 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 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 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 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概括课文内容
第一段:思念故乡。 第二段:发出誓言。
1.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特产、景色?有什么作用? 明确:作者列举了白桦林、红高粱、马群、黑土地等特产、景色。
作用:故乡美好、丰饶,更能激起我们对侵略者的仇恨以及恢复 故乡的美好的信念和决心。
东北特有的物产: 白桦林
马群
鹿群
豆粒
红高粱
课文总结
本课我们从欣赏景物、体会感情入手,了解作者通过描写东北大地 丰富的物产,美丽的景色,回忆自己在那土地上发生的美好往事, 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怀念、眷恋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饱 满深沉的爱国热情。 在我们这片洒满热血的土地上,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更应该 好好学习,将来建设最美好的家园。
探究手法
1.作者运用哪些手段把自己对国土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1)运用了大量富于感情色彩的词语,直接抒发感情。 (2)运用排比、比喻修辞手法来表达,加强情感的冲击力。 (3)人称的恰当运用,由“她”到“你”的人称的转变。
Hale Waihona Puke 修辞的运用: 排比句: 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
内容上的不同点:回忆中所选取的景物不同。
3.文中哪些句子和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提示:可从思想内容、修辞表达以及词语内涵等多角度去发现、品味。
如: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 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 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 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 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概括课文内容
第一段:思念故乡。 第二段:发出誓言。
1.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特产、景色?有什么作用? 明确:作者列举了白桦林、红高粱、马群、黑土地等特产、景色。
作用:故乡美好、丰饶,更能激起我们对侵略者的仇恨以及恢复 故乡的美好的信念和决心。
东北特有的物产: 白桦林
马群
鹿群
豆粒
红高粱
课文总结
本课我们从欣赏景物、体会感情入手,了解作者通过描写东北大地 丰富的物产,美丽的景色,回忆自己在那土地上发生的美好往事, 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怀念、眷恋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饱 满深沉的爱国热情。 在我们这片洒满热血的土地上,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更应该 好好学习,将来建设最美好的家园。
探究手法
1.作者运用哪些手段把自己对国土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1)运用了大量富于感情色彩的词语,直接抒发感情。 (2)运用排比、比喻修辞手法来表达,加强情感的冲击力。 (3)人称的恰当运用,由“她”到“你”的人称的转变。
Hale Waihona Puke 修辞的运用: 排比句: 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
土地的誓言ppt课件优质
实施土地保护措施
采取有效的土地保护措施 ,防止土地退化、水土流 失等环境问题,维护土地 生态系统的健康。
个人与集体在土地誓言中的责任与担当
个人责任
共同担当
个人在土地誓言中应树立正确的土地 观念,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积极 参与土地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个人和集体应共同担当起保护土地的 责任,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维护生态平衡
土地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 成部分,保护土地资源有助于 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保障粮食安全
肥沃的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保护土地资源有利于保障粮 食生产和食品安全。
促进可持续发展
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是实 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 展的重要前提。
措施
制定严格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 理制度,加强土地执法和监管 ,推广生态农业和绿色发展等
土地的定义
土地是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单元 ,包括陆地、水域、空域及其上 的自然资源。
土地的特性
土地具有位置固定性、有限性、 差异性和多功能性等特性,是人 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土地的功能与价值
土地的功能
土地具有生产功能、生态功能、景观 功能和社会文化功能等多重功能,支 撑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的价值
土地誓言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土地重要性的认识,激发人们对土地的热爱和责任 感,促进人与土地的和谐共生。
土地誓言的实践与行动
01
02
03
制定土地利用规划
根据土地誓言的内涵,制 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 划,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 续利用。
推广绿色发展理念
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推动 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 、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
第8课《土地的誓言》课件(共24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红色:炽热、强烈
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起。河 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 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 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 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稻禾的香气 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 饶……
——萧红婚礼的讲话 1942年,萧红病逝于香港。
《风入松·为萧红扫墓》(1987年): 生死相隔不相忘,落月满屋梁,梅边柳畔,呼兰河
也是萧湘,洗去千年旧点,墨镂斑竹新篁。 惜烛不与魅争光,箧剑自生芒,风霜历尽情无限,
山和水同一弦章。天涯海角非远,银河夜夜相望。
题目为《土地的誓言》,文中你能找到哪些誓言?
意象铺陈法 多意象——着眼地域特色 多角度——调动多种感官 多修辞——摹写独特感受
画面叠现法 体现地域特色——地域鲜明 凸显时令特点——景物协调 选取典型场景——个人记忆
习得写法
为什么我们对这样的一片土地, 会充满这么深切的情感?因为, 正像端木蕻良所说,土地不仅 仅是土地,不仅仅是一片辽阔 的原野,还是——
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 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 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 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 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 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 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处未。
怜了残
芳 草
, 回
月脸中的代表。著有散文集《憎恨》,长篇
。首边
犹明
,小说《大地的海》《大江》《科尔沁旗
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起。河 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 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 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 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稻禾的香气 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 饶……
——萧红婚礼的讲话 1942年,萧红病逝于香港。
《风入松·为萧红扫墓》(1987年): 生死相隔不相忘,落月满屋梁,梅边柳畔,呼兰河
也是萧湘,洗去千年旧点,墨镂斑竹新篁。 惜烛不与魅争光,箧剑自生芒,风霜历尽情无限,
山和水同一弦章。天涯海角非远,银河夜夜相望。
题目为《土地的誓言》,文中你能找到哪些誓言?
意象铺陈法 多意象——着眼地域特色 多角度——调动多种感官 多修辞——摹写独特感受
画面叠现法 体现地域特色——地域鲜明 凸显时令特点——景物协调 选取典型场景——个人记忆
习得写法
为什么我们对这样的一片土地, 会充满这么深切的情感?因为, 正像端木蕻良所说,土地不仅 仅是土地,不仅仅是一片辽阔 的原野,还是——
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 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 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 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 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 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 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处未。
怜了残
芳 草
, 回
月脸中的代表。著有散文集《憎恨》,长篇
。首边
犹明
,小说《大地的海》《大江》《科尔沁旗
《土地的誓言》ppt课件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1931.9.18
鬼子来了
逃难 流浪
我 要 妈 妈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作者简介
端木蕻良(1912-1996) 原名曹京平,辽宁省昌图人,作家。
东北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开了抗日文学 的先河,主要作品有《科尔沁旗草原》 《大地的海》《曹雪芹》等。 他第一次 把作家的心血与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 的不屈人民、茂草、高粱,搅成一团,以 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 犷的东北风格震动着人们的内心。
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变化的结果。 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 着作者情绪的一步步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 绍的人称代词“她”了,于是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 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 接而迫切。
这在修辞上叫“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
合作探究
1.第一段中铺陈了许多富于东北生活气息的形象,有怎样的效果? 2. “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 我回去。”“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 声音是那样的急切。”分明是作者思念家乡,可作者却说故乡在召唤自 己,呼唤自己的名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如何理解“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 这句话? 4.怎样理解文中的“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 一词的确切含义? 5.文中作者对土地的称呼用“她”而不是“它”来指代,这样写有 何表达效果? 6.我的誓言是什么?
主题归成长足迹,抒发了作者对沦陷 的故乡强烈的思念之情,并发出了为解放故乡而战斗甚 至不惜牺牲生命的誓言。
课堂小结
这篇散文以饱含深情语言,回忆了故乡的景物, 追忆了自己成长的足迹,显示了与土地密不可分 的 关系,既有对故土的深情赞美,也暗含有家难回的 忧伤和愤怒,更有面对土地发出的眈眈誓言 ,流露 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端木蕻良
1931.9.18
鬼子来了
逃难 流浪
我 要 妈 妈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作者简介
端木蕻良(1912-1996) 原名曹京平,辽宁省昌图人,作家。
东北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开了抗日文学 的先河,主要作品有《科尔沁旗草原》 《大地的海》《曹雪芹》等。 他第一次 把作家的心血与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 的不屈人民、茂草、高粱,搅成一团,以 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 犷的东北风格震动着人们的内心。
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变化的结果。 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 着作者情绪的一步步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 绍的人称代词“她”了,于是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 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 接而迫切。
这在修辞上叫“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
合作探究
1.第一段中铺陈了许多富于东北生活气息的形象,有怎样的效果? 2. “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 我回去。”“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 声音是那样的急切。”分明是作者思念家乡,可作者却说故乡在召唤自 己,呼唤自己的名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如何理解“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 这句话? 4.怎样理解文中的“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 一词的确切含义? 5.文中作者对土地的称呼用“她”而不是“它”来指代,这样写有 何表达效果? 6.我的誓言是什么?
主题归成长足迹,抒发了作者对沦陷 的故乡强烈的思念之情,并发出了为解放故乡而战斗甚 至不惜牺牲生命的誓言。
课堂小结
这篇散文以饱含深情语言,回忆了故乡的景物, 追忆了自己成长的足迹,显示了与土地密不可分 的 关系,既有对故土的深情赞美,也暗含有家难回的 忧伤和愤怒,更有面对土地发出的眈眈誓言 ,流露 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土地的誓言》优秀 ppt课件
10
《土地的誓言》优秀
这一标题是比较独特的,其要点在 于“誓言”。从文章角度来看,这誓言 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因此,这一标 题应该理解为“我们面对土地发出的誓 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况且,本文集中笔力写土地,将土地 二字置于最醒目的位置,因此,以“土 地的誓言”为题确实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
21
《土地的誓言》优 秀 • 昔日的快乐欢笑早已荡然无存,取而
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 笑确实“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 垄间。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
• 用“埋葬”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 和悲愤的心绪。这是使作者发出铮铮誓 言的原因之一。
22
• 你能根据家乡的特色,描绘一下你的家 乡,表达你对家乡的感情么?
4
《土地的誓言》优秀
• 1、把握文中所体现的深沉的爱 国之情。
• 2、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语言。
5
6
了解作者:
端木蕻良:(1912.9.25 — — 1996.10.5 )原名曹汉文、 曹京平,辽宁省昌图县人。 先后毕业于南开和清华,学 生时代即开始创作,是东北 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有《科尔沁旗草 原》、《大地的海》和《曹 雪芹》。
鹿 群
高粱 豆粒
黑土 地
煤
蒙古 狗
17
你觉得这篇课文中哪些 语句写得最富有感情,最能 打动你?请找出来,细细品 味。
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 “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却改口 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 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为什么?
对土地用“你”相称,感情显得更 加直接而迫切。这在修辞手法上 叫“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 果。
字词检测/ 朗读课文
挚痛 zh ì 嗥鸣 h áo 斑斓 l án
《土地的誓言》优秀
这一标题是比较独特的,其要点在 于“誓言”。从文章角度来看,这誓言 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因此,这一标 题应该理解为“我们面对土地发出的誓 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况且,本文集中笔力写土地,将土地 二字置于最醒目的位置,因此,以“土 地的誓言”为题确实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
21
《土地的誓言》优 秀 • 昔日的快乐欢笑早已荡然无存,取而
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 笑确实“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 垄间。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
• 用“埋葬”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 和悲愤的心绪。这是使作者发出铮铮誓 言的原因之一。
22
• 你能根据家乡的特色,描绘一下你的家 乡,表达你对家乡的感情么?
4
《土地的誓言》优秀
• 1、把握文中所体现的深沉的爱 国之情。
• 2、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语言。
5
6
了解作者:
端木蕻良:(1912.9.25 — — 1996.10.5 )原名曹汉文、 曹京平,辽宁省昌图县人。 先后毕业于南开和清华,学 生时代即开始创作,是东北 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有《科尔沁旗草 原》、《大地的海》和《曹 雪芹》。
鹿 群
高粱 豆粒
黑土 地
煤
蒙古 狗
17
你觉得这篇课文中哪些 语句写得最富有感情,最能 打动你?请找出来,细细品 味。
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 “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却改口 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 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为什么?
对土地用“你”相称,感情显得更 加直接而迫切。这在修辞手法上 叫“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 果。
字词检测/ 朗读课文
挚痛 zh ì 嗥鸣 h áo 斑斓 l án
第8课《土地的誓言》课件(共24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整体感知
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2.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课文两段内容。
第一段:“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 切,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内心为之热血沸腾。 (思忆故乡)
第二段: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魂牵梦 萦,“我”发誓要为解放故乡而战斗乃至牺牲! (发出誓言)
在“九一八”事变过去后,日寇的铁蹄践踏着 祖国的东北大地,无数东北同胞流亡关内,有家不 能回。十年之后,作家端木蕻良满怀悲愤和思念之 情,写下了这篇激情飞扬的文章——
土地的誓言
作者:端木蕻良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 文章的脉络结构。(重点) 2.感受本文的抒情方式,体会寄情于物的表现手法,学习本文呼 告、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难点) 3.体会作者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浓烈的思乡爱国之情。(重点)
——立下战斗的誓言
3.课文总共只有两段,这两段在内容和结构 上有何异同?
结构相同: 都是先直接抒发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然后回忆,最后再直接抒情。
内容相同: 都有对故土的回忆和描写。 内容不同: 回忆中选取的景物不同。
4、朗读文章第1段写景的句子,这段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物产?
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 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 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 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
“红熟的浆液”,从表层看,这是写实, 指大地的深层涌动着的沸腾的岩浆,深层的含 义指作者的内心也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 燃烧在沸腾在奔突。似乎正要喷涌而出。
深入探究
第8课《土地的誓言》课件(共25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基础夯实——写作背景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 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 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 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 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基础夯实——字词过关
1.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碾( niǎn ) 山涧( jiàn ) 镐头( gǎo ) 污huì( 秽 ) 斑lán ( 斓 ) 田lǒng( 垄 )
原 江河水 意 溢出,
淹没土 地
引 思想、 申 事物
到处 扩散
感 激愤狂放的 情 心情正如决
堤之水不可 遏抑地向四 下泛滥奔流
重点研讨
3.品味下面的句子。 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
液,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 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用诗一般的语言塑造了两个颤栗着、愤怒着并且不可阻挡地 将要爆发出来的意象:一个是大地之心,一个是作者之心。表达 了作者与故乡密不可分的亲密之情,须臾不可分割。
重点研讨
联想:作者的内心也
贰
在燃烧,在沸腾,在 奔突,似乎喷涌而出!
写意:大地之心和作
者之心都在颤栗着、 叁
愤怒着,即将以不可 阻挡之势爆发出来
基础夯实——作家作品
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汉文 (曹京平),辽宁省昌图县人。1932年发表 小说处女作《母亲》。1933年开始创作长篇 小说《科尔沁旗草原》,成为三十年代东北 作家群产生重要影响的力作之一。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江南风景》《大 江》,短篇小说集《土地的誓言》《憎恨》《风陵渡》,童话《星星记》,京 剧《戚继光斩子》《除三害》,评剧《罗汉钱》《梁山伯与祝英台》及长篇历 史小说集《曹雪芹》等,影响卓著,为世人所流传。
第8课《土地的誓言》课件(共16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为何多次写“这种声音”?为什么说“这种声音”来自“亘古的地层”?
多次反复,像音乐的主旋律一样得到加强。这表明“我”同故乡已经 息息相关,心心相印。
“亘古的地层”发出的声音其实是作者内心强烈的呼唤,这可以看出 作者迫切地渴望回归故乡。明明是作者思念故乡,却说是故乡在召唤他, 我们把这种写法叫“移情于物”,这一写法使作者的思乡之情更加浓烈 真挚。
作者的家乡如此美丽、丰饶,令人难忘,不能割舍,可是现在,土地上 却充满着蹂躏,充满着掠夺,多少人背井离乡,多少人妻离子散!美丽和丰 饶成为过去,神奇和活力也只能留在头脑中面对这厚重的土地,面对这多灾 多难的家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誓言?誓言中表达了哪些决心?
“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 放!你必须站立!” “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为答故应乡过的她解,放我而要战回斗到到她底的的身决边心,我答应 过我一定会回去。” “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面前——或者我的坟前, 而我将用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急切回归
为故乡解放, 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
如何理解本文的题目——“土地的誓言”?
这一标题比较独特,其要点在于“誓言”。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者 对着土地发出的。作者在文章末尾壮怀激烈地发誓:“我要回到她的边,我 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 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这种掷地有声的誓言,读者可以强 烈地感受到。因此这一标题应该理解为“作者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 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曹雪芹》,以及《鹭鸶湖 的忧郁》《遥远的风沙》等一系列风格独异的短篇小说。他善于在抗日的题材下表 现东北特殊的风情,注重作品的史诗性架构,作品语言充满力量而富有感染力。
《土地的誓言》ppt课件
lán 斑斓
jiàn rǎng liáng lù
huì lǒng
山涧 土壤 高粱 辘辘 污秽 田垄
重点词义
炽痛:热烈而深切。 泛滥: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 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怪诞:怪异无稽,荒唐离奇。 亘古:自古以来。 默契:指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污秽:肮脏的、不洁净的东西。
乞讨
流亡
残杀抗联军人
杀人取乐
杀人
逃难流浪
写作背景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 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 可归。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表明 了自己即使牺牲也要保卫祖国,使祖国得到解放的决心。
题解
土地的誓言
题意:这是作者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土地”象征着作者挚爱的故乡。
批注:由大地深层涌动着沸腾的岩浆,联想到自己的内心 也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燃烧、在沸腾、在奔突,似乎正 要喷涌而出!对故乡的热爱何等深沉!
方法:用了比喻和联想的修辞手法。
直接抒情的句子三: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 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批注:感情逐步增强。“必定”“必须”表达了作者要为故 乡战斗到底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03 总 结
端木蕻良的这篇散文,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方 式,倾吐了对土地的感情,抒发了对故乡的热爱、眷 念之情及为之战斗、牺牲的决心,字字有情,句句含 情,感人至深, 希望同学们学习这篇课文后能真正经 受一次心灵的洗礼,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 自己的祖国。
谢谢观看
品读第2自然段中的“春华秋实图”
作者通过描写故乡的河流、柳条、鸟儿的鸣叫、天空、劳动 的声音,通过描写牛角上的蛛丝、粮车、麻雀、禾稻、场院 这些平淡无奇的景物,绘就了一幅幅故乡的风景画。这幅组 合画中,有美丽的风光,有劳动的喜悦,也有丰收的快乐, 展现了东北这块土地上的安宁幸福,饱含着作者对这块土地 的无比热爱和深深怀念之情。
jiàn rǎng liáng lù
huì lǒng
山涧 土壤 高粱 辘辘 污秽 田垄
重点词义
炽痛:热烈而深切。 泛滥: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 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怪诞:怪异无稽,荒唐离奇。 亘古:自古以来。 默契:指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污秽:肮脏的、不洁净的东西。
乞讨
流亡
残杀抗联军人
杀人取乐
杀人
逃难流浪
写作背景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 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 可归。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表明 了自己即使牺牲也要保卫祖国,使祖国得到解放的决心。
题解
土地的誓言
题意:这是作者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土地”象征着作者挚爱的故乡。
批注:由大地深层涌动着沸腾的岩浆,联想到自己的内心 也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燃烧、在沸腾、在奔突,似乎正 要喷涌而出!对故乡的热爱何等深沉!
方法:用了比喻和联想的修辞手法。
直接抒情的句子三: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 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批注:感情逐步增强。“必定”“必须”表达了作者要为故 乡战斗到底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03 总 结
端木蕻良的这篇散文,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方 式,倾吐了对土地的感情,抒发了对故乡的热爱、眷 念之情及为之战斗、牺牲的决心,字字有情,句句含 情,感人至深, 希望同学们学习这篇课文后能真正经 受一次心灵的洗礼,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 自己的祖国。
谢谢观看
品读第2自然段中的“春华秋实图”
作者通过描写故乡的河流、柳条、鸟儿的鸣叫、天空、劳动 的声音,通过描写牛角上的蛛丝、粮车、麻雀、禾稻、场院 这些平淡无奇的景物,绘就了一幅幅故乡的风景画。这幅组 合画中,有美丽的风光,有劳动的喜悦,也有丰收的快乐, 展现了东北这块土地上的安宁幸福,饱含着作者对这块土地 的无比热爱和深深怀念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2、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 情?
抒发了作者对沦亡的故乡强烈的 思念之情,并发出了为解放故乡而 战斗而牺牲的誓言。
13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 要内容。
描绘东北家乡的丰富物 产和壮美景色,表达流亡关 内的东北人民对沦陷已久的 故乡思念之情和深深的爱国 之情,誓言必将为解放故乡 的土地献出自己的一切。
2
写作背景
194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已经 过பைடு நூலகம்了整整十年,抗 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 苦的阶段,流亡在关 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 可归。作者怀着难以 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 了这篇抒情散文。
日军攻占沈阳 忘 不 了 的 黑 土 地3
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 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14
质疑探究
1、课文第一段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 物、物产?你认为有必要列举那么多吗? 删去一半如何?
15
第一段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 物、物产?你认为有必要列举那么多 吗?删去一半如何?
碧绿的白桦林、奔流似的马群、蒙
古狗、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
色的土地、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
煤块、赤色的足金、悠远的车铃等等;
删去不好,因为这些都是关东大地的代
表事物,它可以使读者充分了解关东大
地,感受关东大地的美丽富饶,更能体
现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16
多次出现“当我……当我……当
我……”“我想起……我看见……我
听见……我想起……我想起……”
这是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
起什么作用?
运用排比
的修辞手法
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5
日军用铡刀屠杀反抗的人民。
6
杀 人 取 乐 , 悬 头 于 柱 。
7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杀人如麻。当这些冤魂在1970年
被挖掘出来时,早已成为累累白骨……
8
听读课文:
要求: 听准字音; 感知内容; 体会情感。
9
交流感知
炽痛( chÌ )泛滥( làn ) 嗥鸣(háo )怪诞 (dàn) 亘古( gèn)谰语 (lán ) 镐头(gǎo )默契(qì ) 污 秽(huì)蚱蜢(měng ) 斑斓(lán )田垄( lǒng )
艾青
•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 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 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 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 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
23
品味语言
作者用炽热的语言,包含着 那份深沉的爱国之情。你认 为文中哪些词句最富情感、 最能打动你,画出来,进行 品读赏析。
24
拓展训练
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 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 那稻粒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 头上留着我的手印。(按“在那……” 的句式写一组排比句,叙写自己成长 的足迹)
能让读者更加了解我的家乡,
更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乡
之情。
17
称关东原野 “她”而不是 “它”,这是运用什么手法? 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呼告的手法,直接抒情、直 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 土地的热爱、怀念和眷恋之 情。譬如我们学过的曹操的《观沧海》
《龟虽寿》;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8
质疑探究
“关东大地”有了生 命与情感,可以像 人一样召唤着我们, 激励着我们为之奋 斗为之牺牲。
22
质疑探究
4、文章结尾一句“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我必须看见一个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 前—或者我的坟前”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原意为了故乡土 地不惜奋斗,为了美 丽的东北故乡而战斗 到底,甚至不惜牺牲 自己。表达了强烈而 深沉的爱国之情。
2、赏析下列词语的含义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
19
怎样理解第二自然段中“在那田垄里 埋葬过我的欢笑”中“埋葬”一词的含义?
“埋葬”,只用于已死的事物,而这 里是指昔日在田垄间留下的欢笑早 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凄苦、 悲哀,作者的欢笑被埋葬在故乡的 田垄间。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 故园。这样想来,“用埋葬”更多 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
10
交流感知
如何理解题目“土地的誓言”?
作者面对土 地发出的誓
言
11
1.作者向家乡的土地发出了什么誓言?用原 文回答。
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 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 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 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 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 耻辱。
20
质疑探究
3、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 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热的浆 液······在那亘古的地层里,存着一股燃烧 的洪流,像我的心里喷涌着血液一样。
这句话的深刻含 义是什么?
21
写实 任何一块大地 的深层,都涌 动着沸腾的岩 浆。
联想
作者的内心 情感也在燃 烧、沸腾、 奔突
写意 大地之心和作 者之心都在颤 栗着、愤怒着, 即将以不可阻 挡之势爆发出 来
------端木蕻良
1
作者简介 端木蕻良(1912-1996),现
代作家。辽宁省昌图县人,原名曹 汉文、曹京平.
中国的30年代,是动荡不安的年代, 曹京平为避免国民党迫害,决定给 自己起个既不被人猜疑,又让人难 以模仿的笔名。于是,用了“端木” 这个复姓,又把他东北家乡红高粱 的别称——“红粱”移作名字。这 样他的名字就成了“端木红粱”。 可是,他当时身处白色恐怖之中, 公开使用“红”字,很容易招来嫌 疑。于是改用谐音 “端木蕻良” 。
25
• 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 我无数的脚印。 在那小 池塘里我捉过小鱼,在那 桂花上留着我的手印,在 那球场上飘荡着我的笑声。
26
小结
作者通过抒发对被日本侵略者 强占十年之久的关东原野的眷念 之情,表达“九一八”事变以后 东北流亡青年对国土沦丧的压抑 之情,充满深沉的爱国热情。
27
28
我爱这土地
2.揣摩、品味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 情感.
学习重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 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4
回顾历史
历史背景
• 1931年9月18日,日 本侵略者自行炸毁沈 阳北郊的一段铁路却 污蔑是中国军队袭击 日军,于是侵占东北 三省,从此揭开了中 国十年抗日的帷幕。 战争是无情和残酷的, 日军的侵略造成了中 国军民30000000人 伤亡,最著名的就是 日军南京大屠杀。
2、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 情?
抒发了作者对沦亡的故乡强烈的 思念之情,并发出了为解放故乡而 战斗而牺牲的誓言。
13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 要内容。
描绘东北家乡的丰富物 产和壮美景色,表达流亡关 内的东北人民对沦陷已久的 故乡思念之情和深深的爱国 之情,誓言必将为解放故乡 的土地献出自己的一切。
2
写作背景
194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已经 过பைடு நூலகம்了整整十年,抗 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 苦的阶段,流亡在关 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 可归。作者怀着难以 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 了这篇抒情散文。
日军攻占沈阳 忘 不 了 的 黑 土 地3
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 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14
质疑探究
1、课文第一段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 物、物产?你认为有必要列举那么多吗? 删去一半如何?
15
第一段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 物、物产?你认为有必要列举那么多 吗?删去一半如何?
碧绿的白桦林、奔流似的马群、蒙
古狗、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
色的土地、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
煤块、赤色的足金、悠远的车铃等等;
删去不好,因为这些都是关东大地的代
表事物,它可以使读者充分了解关东大
地,感受关东大地的美丽富饶,更能体
现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16
多次出现“当我……当我……当
我……”“我想起……我看见……我
听见……我想起……我想起……”
这是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
起什么作用?
运用排比
的修辞手法
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5
日军用铡刀屠杀反抗的人民。
6
杀 人 取 乐 , 悬 头 于 柱 。
7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杀人如麻。当这些冤魂在1970年
被挖掘出来时,早已成为累累白骨……
8
听读课文:
要求: 听准字音; 感知内容; 体会情感。
9
交流感知
炽痛( chÌ )泛滥( làn ) 嗥鸣(háo )怪诞 (dàn) 亘古( gèn)谰语 (lán ) 镐头(gǎo )默契(qì ) 污 秽(huì)蚱蜢(měng ) 斑斓(lán )田垄( lǒng )
艾青
•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 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 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 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 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
23
品味语言
作者用炽热的语言,包含着 那份深沉的爱国之情。你认 为文中哪些词句最富情感、 最能打动你,画出来,进行 品读赏析。
24
拓展训练
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 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 那稻粒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 头上留着我的手印。(按“在那……” 的句式写一组排比句,叙写自己成长 的足迹)
能让读者更加了解我的家乡,
更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乡
之情。
17
称关东原野 “她”而不是 “它”,这是运用什么手法? 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呼告的手法,直接抒情、直 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 土地的热爱、怀念和眷恋之 情。譬如我们学过的曹操的《观沧海》
《龟虽寿》;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8
质疑探究
“关东大地”有了生 命与情感,可以像 人一样召唤着我们, 激励着我们为之奋 斗为之牺牲。
22
质疑探究
4、文章结尾一句“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我必须看见一个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 前—或者我的坟前”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原意为了故乡土 地不惜奋斗,为了美 丽的东北故乡而战斗 到底,甚至不惜牺牲 自己。表达了强烈而 深沉的爱国之情。
2、赏析下列词语的含义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
19
怎样理解第二自然段中“在那田垄里 埋葬过我的欢笑”中“埋葬”一词的含义?
“埋葬”,只用于已死的事物,而这 里是指昔日在田垄间留下的欢笑早 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凄苦、 悲哀,作者的欢笑被埋葬在故乡的 田垄间。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 故园。这样想来,“用埋葬”更多 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
10
交流感知
如何理解题目“土地的誓言”?
作者面对土 地发出的誓
言
11
1.作者向家乡的土地发出了什么誓言?用原 文回答。
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 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 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 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 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 耻辱。
20
质疑探究
3、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 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热的浆 液······在那亘古的地层里,存着一股燃烧 的洪流,像我的心里喷涌着血液一样。
这句话的深刻含 义是什么?
21
写实 任何一块大地 的深层,都涌 动着沸腾的岩 浆。
联想
作者的内心 情感也在燃 烧、沸腾、 奔突
写意 大地之心和作 者之心都在颤 栗着、愤怒着, 即将以不可阻 挡之势爆发出 来
------端木蕻良
1
作者简介 端木蕻良(1912-1996),现
代作家。辽宁省昌图县人,原名曹 汉文、曹京平.
中国的30年代,是动荡不安的年代, 曹京平为避免国民党迫害,决定给 自己起个既不被人猜疑,又让人难 以模仿的笔名。于是,用了“端木” 这个复姓,又把他东北家乡红高粱 的别称——“红粱”移作名字。这 样他的名字就成了“端木红粱”。 可是,他当时身处白色恐怖之中, 公开使用“红”字,很容易招来嫌 疑。于是改用谐音 “端木蕻良” 。
25
• 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 我无数的脚印。 在那小 池塘里我捉过小鱼,在那 桂花上留着我的手印,在 那球场上飘荡着我的笑声。
26
小结
作者通过抒发对被日本侵略者 强占十年之久的关东原野的眷念 之情,表达“九一八”事变以后 东北流亡青年对国土沦丧的压抑 之情,充满深沉的爱国热情。
27
28
我爱这土地
2.揣摩、品味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 情感.
学习重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 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4
回顾历史
历史背景
• 1931年9月18日,日 本侵略者自行炸毁沈 阳北郊的一段铁路却 污蔑是中国军队袭击 日军,于是侵占东北 三省,从此揭开了中 国十年抗日的帷幕。 战争是无情和残酷的, 日军的侵略造成了中 国军民30000000人 伤亡,最著名的就是 日军南京大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