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作文素材的多角度运用
中高考作文“万能”人物素材运用角度20例
中高考作文“万能”人物素材运用角度20例不论是中考还是高考,作文的“主体”都是记叙文和议论文,而人物素材无疑在这两种文体中都很适用。
现在,我们就把以下人物当作“万能”的人物素材,看他们的故事能够涵盖怎样的主题范围,我们应该如何运用他们!一、梵高1、梵高的一生,充满世俗意义上的“失败”:名利皆空,情爱亦无,贫病交加。
他的生活境遇是如此之恶劣,他的艺术知音是如此之寥落,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热情都倾注在自己的作品上,可是他的画却被那些布尔乔亚的艺术鉴赏家们弃之如敝屣。
在阳光明媚的法国南部小城,他疯狂地作画。
倾泄的颜料里调和着他的血,而画布,不过是他包扎伤口的绷带。
他像夸父一样地追逐着太阳,最后在阳光中燃烧、倒下。
每当我看见他所画的《向日葵》,总会想起古希腊智者说过的话:“它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永远是一团火焰。
”素材运用角度:艺术、理想、痛苦、执着、个性、独特追求2、梵高说,“谁在爱,谁就在活着;谁活着,谁就要工作;谁工作,谁就有面包。
”但是梵高常常没有自己的面包,只能靠弟弟的接济勉强维持生计。
他孤独地作画,孤独地生活,没有钱请模特,他的模特只有自己。
100多年后,当他的自画像——《没有胡须的梵高》创出7150万美元的拍卖天价时,拍卖行里欢声雷动。
然而这一切与寂寞的梵高已经毫无关系。
在巴黎郊外的俭朴的墓地里,陪伴他的只有当年由加歇医生栽种的长春藤,还有来自全世界的崇拜者们敬献的鲜花。
素材运用角度:贫困、伟大、孤独3、梵高生前曾有一个心愿:“总有一天我会找到一家咖啡馆展出我自己的作品。
”但是生前,就连这么一点点卑微的梦想,最终也还是化为泡影。
然而今天,梵高的出生地荷兰和梵高的安息地法国,争相把梵高认作自己的国民,争相为他建造精美的美术馆。
在巴黎的奥塞博物馆、在伦敦的国家美术馆、在荷兰的梵高美术馆……他的作品永远被摆放在最显著的位置。
在他的作品前,永远是人头攒动,人们向他的作品投出虔诚的眼神,啧啧赞叹,表现出对他超常的崇敬和膜拜。
2024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五个小众人物素材的多角度运用:王琳、陈云霁、沈燮元、辛育龄、卢宇彤
五个人物目录(一)80后女科学家王琳:从蚕丝中寻找“修复”生命的宝藏(二)80后“中国芯”研发者:陈云霁(三)98岁沈燮元:城市安静角落里的“古籍活字典”(四)百岁医者辛育龄:一生为人民攀登医学高峰(五)“最美巾帼奋斗者”卢宇彤:研制天河二号,改写超算世界格局小众作文素材之(一)80后女科学家王琳:从蚕丝中寻找“修复”生命的宝藏我的名片王琳,1982年生,美国布朗大学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
2011年回国,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创立华中地区首个再生医学研究中心。
2022年5月3日,王琳荣获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我的语录◆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是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爱国是一种非常朴素、自然、发自内心的感情,这种爱是用行动来表达的。
◆宁坐板凳十年冷,不写文章一句空。
科研工作的价值,归根到底要看是否做出了真正有影响力的工作。
我的特写A赤子之心,海归报国出生于医学家庭的王琳,从小受到父母熏陶,对生物医学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立志成为一名医学科学家。
在得知国家急需医学人才时,正在国外从事研究工作的她遵从自己内心报国的愿望与志向,毅然决然地放弃海外的优厚条件,矢志振兴祖国医学事业。
当时,国内再生医学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王琳怀揣着“寻找有价值再生医学修复材料,解除患者病痛”的理想回到武汉,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创建了华中地区第一个再生医学研究中心。
“只因我是祖国的女儿,祖国对我具有无穷的向心力。
”王琳这样总结自己的归国之旅。
在科研攻关的道路上,王琳听从内心召唤,永怀赤子之心;她主张研究不必跟风,冷门也出原创;她敢为人先,勇做国家栋梁。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她带领团队攻坚医学难题,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践行了“为人民健康服务”“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理想和初心。
越是中国的,越是世界的。
在年轻一代的学生眼中,正如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一般,东方文明向内的挖掘,支撑起如王琳一样的新一代中国科学家走向世界的力量。
多角度全方面看问题作文素材
多角度全方面看问题作文素材
《换个角度,世界大不同》
嘿,大家知道不,有时候看事情真不能一根筋!就说我那次去商场买衣服吧。
我走进一家店,看中了一件挺好看的外套,左看看右看看,就觉着特别喜欢。
我就问店员这衣服啥价呀,店员报了个数,哎呀妈呀,可把我吓一跳,太贵啦!我当时就想,这衣服咋这么贵呢,不就几块布料缝在一起嘛。
但我又实在喜欢,就有点纠结。
这时候我就换了个角度想啊,我开始想这衣服的做工,瞧那针脚多细密呀,每一处细节都处理得那么好;再想想这设计,多独特呀,穿出去肯定不容易撞衫;还有这面料,摸起来多舒服呀,肯定穿着很舒服。
这么一想,好像这价格也不是那么不能接受了呢。
然后我又想到,要是我穿着这件漂亮衣服出门,回头率肯定超高,朋友们也肯定会说好看,到时候我得多得意呀!而且质量好的话能穿很久呢,平摊下来也不算贵啦。
就这么着,我从一开始觉得贵得离谱,到最后开开心心地把衣服买走了。
通过这件事我就知道啦,看问题真得从不同角度去看呀,不然很可能就错过一些好东西呢。
以后呀,我可得多长几个心眼,别老是死盯着一个方面不放,要多角度全方面地看待,这样才能发现更多的美好和惊喜呀!哈哈,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呀!。
高考考生必看 作文素材的积累与使用
(二)分析运用素材
思路: 对素材作简单的点评或总结; 思路:①对素材作简单的点评或总结; 拓展话题,与其他素材作联系; ②拓展话题,与其他素材作联系; 与中心论点结合,素材为论点服务。 ③与中心论点结合,素材为论点服务。
方法:运用比喻、举例、道理、 方法:运用比喻、举例、道理、对比
论证方法及借助排比、拟人、设问等修 等论证方法及借助排比、拟人、设问等修 及借助排比 辞手法进行分析 进行分析。 辞手法进行分析。
素材一 勇敢(责任) ①勇敢(责任) 勇敢的人是英雄,不勇敢的人是懦夫 的人是懦夫。 勇敢的人是英雄,不勇敢的人是懦夫。勇敢 的人是英雄 就是就将责任转化为行动,勇敢就是正确地敢为别 责任转化为行动 就是就将责任转化为行动,勇敢就是正确地敢为别 人之不敢为。长江大学的那几位学生在危急关头, 人之不敢为。长江大学的那几位学生在危急关头, 表现出了一种巨大的责任感,在责任感的作用下立 表现出了一种巨大的责任感, 责任感的作用下立 责任感 即将其转化为行动,当他们不假思索地跳入水中, 即将其转化为行动,当他们不假思索地跳入水中, 难道我们还无法从他们坚定的行为中理解到勇敢 勇敢的 难道我们还无法从他们坚定的行为中理解到勇敢的 魅力? 魅力?难道我们还无法在他们的义无返顾中感悟到 责任的魅力 的魅力? 责任的魅力?
作文素材的积累与使用
一、素材的来源
1、热点新闻事件、发人警醒的历史事件、典 、热点新闻事件、发人警醒的历史事件、 事件 历史事件 型的名人轶事 名人轶事。 型的名人轶事。 2、高中三年来课本上的名人名言和典型事件、 课本上的名人名言和典型事件 、高中三年来课本上的名人名言和典型事件、 鲜活的人物形象。 鲜活的人物形象。 3、高三专题复习材料中的文言文人物传记、 专题复习材料中的文言文人物传记 、高三专题复习材料中的文言文人物传记、 选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人物通讯、 选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人物通讯、人物传 访谈等。 记、访谈等。 4、个人生活积累 生活积累——所见所闻 、个人生活积累 所见所闻
高考语文复习 怎样运用教材内的作文素材
高考语文复习怎样运用教材内的作文素材论据篇先读[例文1]:且息且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在人生的求知路上上孜孜不殆,踽踽独行是美好。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初夏的午后在骄阳里聆听蝉鸣,入夜于茵茵芳草中遥望碧天里的星星,也是美的。
人生路上,总是险滩连着彼岸,深溪连着幽谷,寒窗的春帏外游弋着阳春里的风筝,行兵的巷道尽头是满园欲滴的春梅。
有的人征服了高峰,又举目遥望更险峻的山岸;探得了魂宝,又跃跃于另一次奇异的冒险:策马路过梅园,却一心想着直奔边关,戍国杀敌。
这样的人不是痴顽,而是执着,他们在奔波里冲击生命的极限,在征服里体验生命的快乐,在无所息里实现自己的终极意义,最伟大的战士都渴望战死沙场,在死神带来的永恒憩息面前,他粲然微笑,死得其所。
有的人,驾一叶扁舟,凌万物之茫然,却不想到达任何彼岸,只是徜徉自建,听风饮露。
他们秉烛夜游,访仙探鬼,只是感慨于岁月如寄,而风光无限,不得遍赏。
这样的人,不是放纵颓靡,只是潇洒自如,他们在漫游里赏玩生命的细节,在驻足遐观中纪念流逝的时间,在诚挚的诗篇里讴歌造化的神秀。
升仙的道人不问红光俗世,只是静坐修行中获得人格的圆满,生命的休憩。
故而生有所息,生无所息只是对不同生活方式的一种注解,没有一种是尤其高尚,没有一种尤其鄙俗,真正活出自我的人,都在自己的生活中实现了毕生的追求,获得了精神的完满。
生无所息的人绝不会像汲汲于富贵的高老头一样死在最后一次对金币的攫取中,而如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在与天庭与痛苦的不懈抗争中使精神永驻。
生有所息的人绝不会像沉湎于安逸的“多余的人〞一样死在颓散的床褥上,而如御风列子,窥破了天地的原道,乘六气之辨游于苍茫的宇宙。
生无所息,本身也是在生命意义里的一种慰息;生有所息,也是在愉悦祥和里对心灵的一种探求。
在西西弗斯的推石上山的路上,也许就有过陶谢的履印,叹赏过沿途的风景,他们擦肩而过,互道一声问好,我们也不妨放下执着的争辩,循着人生的风景路且息且行。
高考作文素材运用七种审题技巧实例破解
高考作文素材运用七种审题技巧实例破解技巧1:关键词句入手法。
对题目中关键词句的寓意的理解,有助于更好地审题立意。
命题作文,所命之题就是审题的关键,立意的关键。
材料作文为突出中心,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词句(重要的词语、开头句、对话句、结语句等),抓住这些词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题目1:在西伯利亚雪原上有一种动物叫白貂,白貂十分爱惜自己的一身纯白、漂亮的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愿意玷污。
于是猎人们抓住白貂的这个弱点,在它的巢穴周围撒上一圈煤粉,这样白貂就束手就擒了;白貂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习性,依然年复一年地守护着自己纯白、漂亮的毛。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技巧】读这则材料,就要注意到材料的最后一句话:“白貂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习性,依然年复一年地守护着自己纯白、漂亮的毛。
”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就是“守护”,表现了白貂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守自己的操守,联系到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守自己的志向和理想、不为外物所动的品行,那么立意时,就可以从“坚守”这方面分析。
题目2:比尔教授应邀来中国演讲,在发现最前排无人入座的原因是怕被提问时,微笑地鼓励大家坐第一排,他说:“亮出自己,给自己自信,创造机会才能被人赏识。
”请理解领悟材料含义,联系生活实际和个人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技巧】“亮出自己,给自己自信”便是该材料的关键句,这一关键句就是告诉人们要给自己以自信,敢于亮出自己,从而获得被人赏识的机会,并取得成功。
抓住这些语句就很容易立意了。
题目3:蚌壳里的夜,有多长?/不再思量,不再思量/我已摆脱苦闷与忧伤/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我的生命不会闪光。
【审题技巧】读诗的前三行我们了解到,珍珠在蚌壳里熬过了无数的黑夜,受了无数的磨难,摆脱了无数的苦闷与忧伤,这是理解这首诗的基础。
而下面的两句“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我的生命不会闪光”则是关键,因为读了这两句,我们就会深深领悟到,生命离不开磨难,只有经历了磨难,战胜了磨难,才能赢得生命的辉煌。
高考语文 作文指导之多角度立意由此及彼,思考提炼素材
作文指导之多角度立意:由此及彼,思考提炼题一:道家认为,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能攻坚者又莫胜于水。
水蕴涵着深厚的哲学意味。
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水,并选择其中一个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一、什么叫“水蕴涵着深厚的哲学意味”?这句话意味着我们在立意时应该从具体可感的形象出发,展开联想,由此及彼,虚实结合,联系社会人生中与之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某些现象和问题,抽象出社会人生道理。
所以,审题时联想想象和归纳提炼的过程必不可少。
比如,看到波浪线,可以想到大海的波涛、蜿蜒的小路、学习成绩的起伏不定、音乐跳动的旋律,也可以想到曲折的人生之路、人生路上的成功与失败、对待成功与失败的态度……二、立论角度1.从自然物本身的色、味、形、态等特点出发展开联想:①由水的无色无味联想到做人的纯粹,联想到简单是真的人生道理。
(《平淡是真》)水无色,不炫耀,不张扬,朴实无华;水无味,极平淡,极纯粹,却隽永,耐回味。
这极像世间的一些生命,其貌不扬,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从不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也不在人前自觉低人一头,总是那样实实在在,不卑不亢,厚道,质朴,甚至于显得有点拙笨,不精明,不合时宜。
但是,对于这种生命现象,如果我们细细品味,就会发现有一种难以言传的美妙,有一种让人回味的感动,如同白开水一样,初喝的时候平淡,但喝过之后又似乎有那么一丝甘甜,有那么一点让人解渴的过瘾。
沈从文和钱钟书这两位文学大师就是这样的白开水,简单却不失其真。
沈从文,一个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精彩章节的老人,却是简简单单,踏踏实实,本分厚道,不为自己喝彩,不为自己傅粉添色,只是朝自己认定的路往下走,只是以自己真诚的歌喉为心中的边城歌唱,始终把自己当成一个“乡下人”,淡泊自守,隐忍谦退;只是那么默默地,坚韧地面对外界强加于身的磨难和不公,不乞求,不痛哭流涕,不低头。
钱钟书,一个著述等身、学贯中西的文化昆仑,那么高的成就,那么敏捷的才思,却从不骄矜自诩,从不知道怎样以此作为敲门砖,博取富贵。
2023届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的积累与多角度运用 课件41张
巧妙化用,有机融入
若想祛暑生津,劝君更尽一杯茶。 秦时宫阙汉时瓦,雄关起边笳。 问床前这明月,惹谁的牵挂? 仄布平收长短句,情绪被诗化。 梦与唐宋八大家,邀醉翁亭下。
多角度运用(发散思维)
阅读项羽的相关材料,思考可以用 于哪些方面的写作立意?
项羽事略
• 1.学万人敌,胸怀大志 • 2.巨鹿奏捷,歼灭敌军 • 3.鸿门之宴,刘邦脱险 • 4.楚汉交兵,垓下之战 • 5.被困垓下,众叛亲离 • 6.人心背楚,天下归刘 • 7.冲出重围,乌江自刎
2022高考热点话题七:脱贫攻坚
精准扶贫、扶志扶智、 不忘初心、民心民生、 深化改革、创新思维、 真抓实干、标本兼治、 杜绝形式主义。
2022高考热点话题八:工匠精神
心在一艺,其艺必工。 党的十九大 报告指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 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 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我们可以用极 致、传承、责任、专注、坚守、创 新六个关键词来扫描工匠精神。
• 1.儿时的记忆 • 2.试卷中的现代文 • 3.杜撰的隔壁邻居的故事 • 4.自己的经历 • 5.试卷中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 • 6.历史政治教材中的材料 • 7.语文课文中的材料 • 8.课外阅读的材料
作文的材料哪里 找?
①从各科教材中找: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诗词作品等,。 ②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找,内容情感真实。 ③从平时的阅读资料中找,比如作文素材等 历史典故、名人逸事都可以通过阅读获得。 ④网络、电视中的精彩热点栏目,甚至手机微 信等都是写作材料的来源之处。
❖2、按立意分类:感恩、责任、选择、 宽容、爱国、执着、奉献等,紧扣 时代脉搏,彰显社会主题。
❖3、按内容分,如下
1.哲理故事:指一些寓含了人生哲理的小故事
高考作文:议论文素材的有效运用“四法”——联想、概括、逻辑、过渡
高考作文:议论文素材的有效运用“四法”——联想、概括、逻辑、过渡【编者按】写议论文时,对于素材,倘若仅靠死记硬背而不懂得运用,最后只能是事倍功半。
古今中外的素材浩如烟海,我们要注重对素材的整理与转换,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以无招胜有招。
我们考试时,常常有这样一个感受:考前自己看过的几则素材、几篇范文,考试时我们大多会用到;考试结束后,我们就会为自己“猜中”作文题而兴奋不已。
其实,这就是联想的结果。
不同的考生在考前阅读不同的素材,考试时却能将其运用到同一个题目的写作中;而有的考生可以将同一则素材运用到不同题目的写作中。
可见,对素材进行有效联想、多角度分析,是运用素材行之有效的方法。
当然,要想写好议论文,还需要我们平时多阅读,多概括,讲逻辑,重过渡,以提升文章的思想内涵。
01善于联想杨绛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成分是想象,经验好比黑暗里点上的火,想象是这个火所发的光;没有火就没有光,但光照所及,远远超过火点儿的大小。
”想象或联想对于作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联想时,选取的事例要经典,尽量不要写我的邻居、我的同学、我的朋友等常见的生活事例,也不需要进行细节描写。
分析素材时,更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不要自说自话。
对熟悉的素材,不仅可以从正面论证,还可以进行反面论证,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说“但是”,多方面、多层次地对素材分析论证。
比如《乡土中国》中有一句话:“一个老农看见蚂蚁在搬家了,会忙着去田里开沟,他熟悉蚂蚁搬家的意义。
”这句话好像无关紧要,但如果我们善于联想,就能写出一个有关大自然的启示的议论文片段——老农看见蚂蚁搬家了,会忙着去田里开沟,因为他熟悉蚂蚁搬家的意义,这也是大自然给人的启示。
“一叶落知天下秋”,大雁南飞,预示秋天已过,冬天即将来临;蜻蜓低飞,预示着雨即将来临。
我们要“像山那样思考”,才能明晓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
不同的联想可以写出不同的内容,我们还可以写成以下片段——“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高中语文课本中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
高中语文课本中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阳江一中唐露一、解说:议论文写作素材的缺乏一直是困扰广大高中生的一个难题。
很多同学平时花大力气死记硬背的一些素材,临到考试又都忘得差不多了,即使记起一些,也是零零碎碎,不够完整。
其实,不必刻意去记很多的材料,我们可以就从学过的课文入手,充分发掘其中的写作素材,进行多角度思维,思考素材可以为哪些观点服务,或对不同的课文素材进行分论题进行整理,这样就使得课文成为我们写作的“源头活水”。
二、示例:(一)同一课文素材多角度分析:【课本素材】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
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这样想过之看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
史铁生《我与地坛》【素材解读】双腿瘫痪的史铁生绝望过、焦躁过、埋怨过、颓废过……然而在母亲的关爱中,在地坛沧桑的历史启迪中,他终于想通了关于生命的意义,走上了写作之路,经过一番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
他的作品用深情和智慧感染了无数人。
【适用角度】(1)适用于成长励志类:坚强21岁,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在这最美好的年华里,史铁生永远地被命运钉在了轮椅上,再也没有站立的可能。
他焦躁不安,他悲观绝望,他行尸走肉一般徘徊在偌大地坛里,向静默的历史询问关于生与死的答案。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终于,他找到了完美的答案。
就这样,他走出了山重水复的烦恼,走进了柳暗花明的喜悦。
在发现生命通道的喜悦里,他战胜了自己,拨开了命运的迷雾,阳光再一次温柔地笼罩。
于是,我们看到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看到了《我与地坛》,看到了《务虚笔记》……最重要的我们看到一个钢铁一般坚硬的生命,虽卧于床榻,虽坐于轮椅,却比大多数人更顶天立地。
(2)适用于情感道德类:母爱在史铁生绝望颓废的日子里,母亲一直默默地陪伴在他的身旁。
关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作文素材
关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作文素材关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作文素材人,总是需要很多思考。
思考不仅能帮助人们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不断完善自己,还能让我们发现很多生活中鲜为人知的真理。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关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作文素材,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关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作文素材1漓江古镇,有人赞其拥有小家碧玉之美,有人叹其缺乏阳刚;戈壁滩景,有人叹其壮阔,有人叹其荒凉贫瘠。
同一景物,同一地点,为何评价迥异?是心态不同。
因为不同的心态,决定了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角度产生了不同的评价,才会造成现在“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视觉效果。
客观环境不可变,但主观心态可以改变。
我们不是神,我们并非无所不能,何不苦中作乐,为何自寻烦恼?花开花谢本自然,像林黛玉般暗自落泪,诉一段悲悲切切《葬花吟》大可不必,不如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为生活添一份坦然、乐观。
凡事均有其两面性,恰如玫瑰,乐观者看到了它的国色天香,悲观者却只顾望着茎上的刺。
有一则故事恰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聆听的。
一位老妇人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雨伞,小儿子卖扇子,老妇人终日唉声叹气,直到听到了一位智者指点才豁然开朗,学会了在晴天为小儿子的生意红火而高兴,雨天为大儿子的雨伞畅销而快乐。
人无完人,白璧有瑕。
我们如果能将这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心态带入生活,那“最近比较烦,比较烦”的抱怨就会淡出我们的生活,抑郁之情便会被我们抛到九霄云外。
心态是一把锋利的剑,智者将会铸剑为犁,耕田垄上,创造生机一片;勇猛者会用其披荆斩棘,通向美好的未来;乐观者将会静坐山泉旁,击剑而歌,自得其乐;唯有悲观者,懦弱者才会在失意来临时,手握一方宝剑,掩面哭泣,却无所适从。
人生之精彩就在于其不可测性。
不同的心态,不同的选择会给人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
握好心态这方剑,让乐观,希望,坚强与你左右,带给你一个良好的视角,让你在横看成岭侧成峰的众多景色中看到和风,彩虹与阳光。
关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作文素材2在生活当中,许多时候需要我们换位来考虑问题。
高考作文素材的多角度运用
是什么?
[角度2——‚出人意料和情理之 中‛]
《贞观政要》中记载:‚太宗入苑视禾, 见蝗虫,掇数杖而咒曰:‘百姓有过, 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 .太宗的什 害百姓,’遂吞之。‛李世民乃是一代 么举动出人 封建君王,肯于吞食蝗虫确是出人意料, 意料?什么 似乎令人不可思议。但这看似出人意料 举动又在情 的举动细细想来却又在情理之中。作为 理之中?太 一国之君,李世民不但非常清楚粮食与 宗为什么吃 蝗虫? 百姓、人民与国家的密切联系,更深知 太宗吃蝗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而这 虫怎么样 样贤明的君主成就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 (作用和意 世,更在情理之中。只此一事便可看出, 义)? 大唐之兴亦实属必然。
2.学会多角度运用素材的方法。
高考作文的材料 哪里找? ①从各科教材中。 ②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找。 ③从平时的阅读中找。历史典故、名人逸事 都可以通过阅读获得。 ④从语言复习资料中找:文言文阅读、现代 文阅读、作文材料等。 ⑤除此之外,网络、电视,甚至手机短信等 都是写作材料的来源之处。
我们不是缺乏写作材料,我们缺乏的是发现材 料的眼力。
思考讨论:此例文选取材料与论点的契合点 是什么?
明确:契合点是“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 请见。”
• 三段例文对材料的表述都有不相同有的突出 点,论点一突出“请见”;论点二突出鲁庄 公采纳建议;论点三突出“国家兴亡,匹夫 有责”。 这都是根据论点的需要。
由此可以看到:同一个材料,通过拉拉靠靠,
你可以巧妙地运用到不同的话题之中。这样就 大大地拓展了作文素材的运用空间。
课堂示例3:《烛之武退秦师》
①金子总会发光的。烛子武是块‚金 子‛,年轻时精力旺盛,才华横溢,但 被埋没几十年而黯然失色。到了晚年, 国难当头,才被委于重任,出使秦国, 挽救了国家的危难。 ②千里马需要伯乐的发现和扶植。千里 马就是烛之武,伯乐就是佚之狐。如果 没有佚之狐对烛之武的充分了解和极力 举荐,烛之武纵有多大才华也没有施展 的机会。
高考作文素材的多角度运用共75页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有关鲁迅素材多角度运用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有关鲁迅素材多角度运用一、写作素材1、当时对待“文学遗产”问题,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
鲁迅感到,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针对这些情况,对于中外文化遗产,鲁迅先生提出了“拿来主义”,说“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我们要拿来”“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他把不敢接触,不敢择取的人指责为“孱头”;他把全盘否定论者,要放火烧光遗产的家伙怒骂为“昏蛋”。
他把全盘继承论者,大吸剩下的鸦片者鄙夷为“废物”。
主张“占有”的同时要“挑选”,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拿来之后,“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他的“拿”是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卑不亢的拿。
“一切好的东西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外国好的东西、对中国的进步有益的东西都应该吸收,这应该是‘拿来主义’的真实意思”。
鲁迅对文化遗产的见解,跟毛泽东同志“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剔除糟粕,吸取精华”的意见是一致的。
2、本是一个富家子弟,却遭遇了家道中落的突变;本可有一个读书求功名的传统人生,却生在了一个社会骤变的时代;本可凭着“海归”医师的招牌安稳一生,却毅然选择了从文救国的道路;本可抖抖衣袖飘然而去,却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本……再多的“本”也只能造就一个庸才,只一个“却”就可成就一座高峰!3、在那个黑暗动荡的年代,您是第一个从“铁屋子”中醒来的人。
“梦醒了却无路可走,也许是人生最大的痛苦”,您却没有在无路可走的面前低头。
“世间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您自愿做那第一个开拓者,您开始“呐喊”,您要用自己的心来唤醒每一个昏睡的国人,要用自己的笔,挑起整个民族的脊梁!您,做到了。
人们看到了“新文学”界那个奔走呼喊的身影,看到了“语丝”里那盏长明不灭的灯——您点燃了文学革命之火,照亮了国人民主革命之路!4、有人说您曾“彷徨”过。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的多角度运用》导学案
文段:
——2014年上海卷“自由与不自由,抛弃一些东西才能做到真正的自我”
苏武面对威逼利诱不为所动,终被流放到不毛之地北海。天气寒冷,缺衣少食,归期遥遥,面对艰苦的环境,苏武不畏艰难,吃过白雪、吞过毡毛、挖过野鼠、摘过野果,终于渡过难关。他还能帮於靬王结网纺绳,矫正弓弩,获取於靬王的救济。杖节牧羊十九载,他顽强的延续了自己的生命。正是因为在人生的“空谷”绝境中,苏武没有总想着“悬崖峭壁”般的艰难险阻,而是努力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栈道桥梁”,所以他才能够成功坚守,回到汉朝,保持了民族气节。
四、课后作业
1.任用所学方法,选择课本上一篇文章(如《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游褒禅山记》等)进行多角度分析,并提炼出三种以上的观点。
2.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多角度提炼观点,并选择其中一个观点写200字左右的文段来论证。
褚时健在51岁时成为玉溪卷烟厂厂长,用了18年的时间把这家地方小厂打造成亚洲第一烟草企业,它也被称为“烟王”。但厄运接踵而来,1995年,他唯一的女儿在狱中自杀身亡,1999年,71岁的褚时健因贪污被判无期徒刑。后来,褚时健被减刑,改为有期徒刑17年,又被允许保外就医。出狱后,75岁的褚时健二次创业,在云南哀牢山包垦2000亩荒山,种植35万株果树。12年过去了,85岁的褚时健把他的“褚橙”通过电商卖到了北京。褚时健由曾经的“烟王”摇身一变成为“橙王”。谈起当初种橙子的想法时,褚时健说,当他吃到澳洲进口的橙子时,就想种好中国的橙子,创出自己的好品牌来。
——2014年高考福建卷“遇到问题,与其放大困难,不如找办法解决”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苏武没有屈服,宁死不降,坚守了自己的气节;面对降将卫律的利诱威逼,面对好友李陵的苦心相劝,苏武没有被荣华富贵俘虏,坚守了自己的人格;后来被囚禁,甚至被流放到荒无人烟的北海去牧羊,缺衣少食、天寒地冻,苏武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活了下来。茫茫的北海上,苏武拄着旄节牧羊的身影,是他坚守的身影,十九年的坚守,终于回归汉朝,也成就了他保持气节的美名。假如没有这份坚守,苏武怎能做到不畏艰险,忍住侮辱,耐住寂寞,最终维护汉朝的尊严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现实典型:指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件 如“嫦娥”回家、2006感动中国人物、超女 青歌手大奖赛(有选手认澳大利亚国旗为中 国国旗,有关爱国,素质,教育)等
材料有限,而话题多变。怎 么办?
• 对同一个材料,我们可以选取它的不同角 度应用于不同的话题之中。 • 怎么把现有的材料转化成高考作文的材料 呢?给你真诀:拉一拉,靠一靠。但要拉、 靠得自然,不露痕迹。如果“靠”过来别 扭,那就是失败了。
思考讨论:此例文选取材料与论点的契合点
是什么? 明确:契合点是“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 请见。”
• 观点二:要积极创设民主参政的环境。 曹刿论战是发生在二千多年前的事,那时候,平 民百姓要见国君,说句话,参与商量国家大事, 似乎还是很容易的。曹刿和他同乡说的话:“肉 食者鄙,未能远谋。”是对鲁国统治者的尖刻的 批评,但也没有遭到“穿小鞋’’的打击报复。 相反,鲁庄公还诚心诚意地请教曹刿,并按曹刿 的正确意见发布军令,确实是很有民主气度的。 可见,曹刿能积极参政,发表意见,恐怕不仅仅 因为他有这方面的才能,还因为当时有一个允许 参与的民主环境。如果曹刿贸然找上门去,却被 一顿军棍轰出来,也就不会有什么求见论战之事 了。
思考讨论:此例文选取材料与论点的契合点是 什么?
明确:契合点是“曹刿请见,并能入见。”
• 观点三:位卑末敢忘忧国。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人人应该关心国家大 事,积极参政议政,发挥主人翁的精神。我们不 能像春秋时代那个曹刿的同乡,面临国家遭受侵 犯,却说什么“肉食者谋之,有何间焉”的话。 如果抱着让少数人去“忧天下”而自己“何必去 参与”的思想,来对待当前的改革和开放,那就 丢失了自己作为国家主人翁的资格了。
心有灵犀一点通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学习目标
1.认识积累素材的重要性,养成积累、 梳理素材的好习惯。
2.学会多角度运用素材的方法。
作文的材料哪里 找? ①从各科教材中。 ②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找。 ③从平时的阅读中找。历史典故、名人逸事 都可以通过阅读获得。 ④从语言复习资料中找:文言文阅读、现代 文阅读、作文材料等。 ⑤除此之外,网络、电视,甚至手机短信等 都是写作材料的来源之处。
以此为原材料与下面的作文论点拉拉 靠靠
“谈意气”、“ 坚韧—我追求的品质”、 “乐观”、“战胜困难”、“逆境与成才 ”、“缺陷与完美”、“奇迹”、“命运 在自己手中”……
美文欣赏
人有意气,才能压不垮,锤不弯,追求不
泯,意志不衰。还记得舞台上那尊慈祥博 爱的千手观音吗?邰丽华,虽是聋哑人, 但她有意气,手臂练得青肿了,脚底磨得 出血泡了,她始终坚持练习,最终,她用 手指勾勒人性的美,用舞姿诠释生命的真 谛,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若无意气,她 怎能从不幸的底谷达到艺术的高峰?—— 06年湖南卷满分作文《谈意气》
温馨提示
契合点:邰丽华有意气(意志和气概) 行文中有自觉的扣题意识
课外延伸
以感动中国· 2006年度人物黄舸为原材料
写一段话,证明下面几个论点。
黄舸:行程1.3万多公里,当面感谢恩人 (1)执著(5)人 生价值(6)自然而本色之精神
课堂示例2
同是一个材料《曹刿论战》 :齐师伐我。公将 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 何间焉?”曹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遂入见。……论点不同,你怎么“拉”?怎么 “靠”? 观点(感悟): 1、关心国家大事,要有强烈的参政意识。 2、位卑末敢忘忧国 3、要积极创设民主参政的环境
• 观点一:关心国家大事,要有强烈的参政意识。 春秋时代的曹刿是个普通百姓,属于“非肉食者” 一类。就是说,他无职无权。但他关心国家命运, 在齐国军队来进犯自己的国家之际,他不放心光 让那些“肉食者谋之”,于是挺身而出,主动要 求“入见”鲁庄公,阐述对怎样打仗的看法。
思考讨论:此例文选取材料与论点的契合点 是什么?
明确:契合点是“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 请见。”
• 三段例文对材料的表述都有不相同有的突出 点,论点一突出“请见”;论点二突出鲁庄 公采纳建议;论点三突出“国家兴亡,匹夫 有责”。 这都是根据论点的需要。
由此可以看到:同一个材料,通过拉拉靠靠,
你可以巧妙地运用到不同的话题之中。这样就 大大地拓展了作文素材的运用空间。
课堂示例1
2005年元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程来 到陕西省铜川矿务局,代表党中央、国务 院看望“11·28”矿难的遇难职工家属,悼 念因公遇难的职工,慰问救护队员和灭火 队员,到井下看望一线工人。当遇难的陈 家山矿副总工程师牛铁奇的妻子对温总理 说出“感谢党、感谢政府”时,温总理轻 轻地摇了摇头,把脸转到了一边,泪水从 他的眼睛里缓缓地流下来…… 问: 提示:感动、悲痛、愧疚、责任、同 从温总理的眼泪中,你读到了什么 ? 情、爱民如子 ……
我们不是缺乏写作材料,我们缺乏的是发现材 料的眼力。
1.哲理故事:指一些寓含了人生哲理的小故事
如龟兔赛跑、坐井观天、和尚挑水等
2.历史典型:指我们熟知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
素 材 分 类
如霸王别姬、苏武牧羊、屈原、陶渊明、李 白、杜甫、苏轼、文天祥、陆游、谭嗣同、 鲁迅、毛泽东、爱迪生、贝多芬、梵高等
“怎么拉?怎么靠?”请同学们归纳具 体做法。
• 步骤: 1、找准材料与论点的契合点。 2、通过合理想象和扩充来强化和突出这个契 合点,从而有力地证明论点。 3、“只抓一点,不计其余”,对材料中无关 的内容大胆舍弃。
学以致用
同是一个材料,邰丽华,论点不同,你怎么 “靠”? 邰丽华是“2005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之一, 组委会对其的颁奖词是:从不幸的低谷到艺 术的巅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 舞蹈。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 勾勒人性的高洁。你这朴素女子,为我们展 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 在我们眼中是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