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思考题
(完整版)第六章酸碱滴定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第6章思考题与习题1.写出下列各酸的共轭碱:H 2O ,H 2C 2O 4,H 2PO 4-,HCO 3-,C 6H 5OH ,C 6H 5NH 3+,HS -。
答:H 2O 的共轭碱为OH -;;H 2C 2O 4的共轭碱为HC 2O 4-;H 2PO 4-的共轭碱为HPO 42-;HCO 3-的共轭碱为CO 32-;;C 6H 5OH 的共轭碱为C 6H 5O -;C 6H 5NH 3+的共轭碱为C 6H 5NH 3;HS -的共轭碱为S 2-;2. 写出下列各碱的共轭酸:H 2O,NO 3-,HSO 4-,S 2-,C 6H 5O -。
答:H 2O 的共轭酸为H +;NO 3-的共轭酸为HNO 3;HSO 4-的共轭酸为H 2SO 4;S 2的共轭酸为HS -;C 6H 5O -的共轭酸为C 2H 5OH3.为什么一般都用强酸(碱)溶液作酸(碱)标准溶液?为什么酸(碱)标准溶液的浓度不宜太浓或太稀?答:用强酸或强碱作滴定剂时,其滴定反应为:H ++OH -=H 2OK c =]][[1OH H =WK 1=1.0×1014(25℃)此类滴定反应的平衡常数K t 相当大,反应进行的十分完全。
但酸(碱)标准溶液的浓度太浓时,滴定终点时过量的体积一定,因而误差增大;若太稀,终点时指示剂变色不明显,故滴定的体积也会增大,致使误差增大。
故酸(碱)标准溶液的浓度均不宜太浓或太稀。
4.HCl 与HAc 的混合溶液(浓度均为0.10 mol ·L -1),能否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0.1000 mol ·L -1NaOH 溶液直接滴定其中的HCl ?此时有多少HAc 参与了反应?解:C 1=0.10mol ?L -1,K a2=1.8×10-5,所以(1)不能以甲基橙为指示剂准确滴定HCl(2)因为甲基橙的变色范围为 3.1~4.4所以当pH=4.0时为变色转折点pH=pKa+lgHA A 4.0=4.74+lg%1.0%x x x%=15%5.判断下列情况对测定结果的影响:(1)用混有少量的邻苯二甲酸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 溶液的浓度;(2)用吸收了CO 2的NaOH 标准溶液滴定H 3PO 4至第一计量点;继续滴定至第二计量点时,对测定结果各如何影响?答:(1)使测定值偏小。
微型计算机原理作业第六章 习题与思考题
第六章习题与思考题典型例题解析例6-1 试述PC微机中断系统的分类与特点。
答:PC微机系统中断包括硬件(外部)中断和软件(内部)中断两大类。
硬件中断包括不可屏蔽中断NMI和可屏蔽中断INTR。
它们都由外部硬件产生。
软件中断包括软件中断INT nH和CPU内部特殊中断,它们由内部中断指令或执行程序过程中出现异常产生的。
软件中断又有DOS中断和BIOS中断之分。
硬件中断的特点是:(1)硬中断是外部事件而引起的中断,因此,硬件中断具有随机性和突发性。
(2)在硬件中断响应周期,CPU需要发中断回答信号(非屏蔽硬件中断不发中断回答信号)。
(3)硬件中断的中断号由中断控制器提供(非屏蔽硬件中断的中断号由系统指定为02H)(4)硬件中断一般是可屏蔽的(非屏蔽硬件中断是不可屏蔽的)。
软件中断的特点是:(1)软件中断是执行中断指令而产生的,无需外部施加中断请求信号。
在程序需要调用某个中断服务程序时,只要安排一条相应中断指令,就可转去执行所需要的中断程序,因此,中断的发生不是随机的,而是由程序安排好的。
(2)在软件中断响应周期,CPU不需要发中断回答信号。
(3)软件中断的中断类型号是在指令中直接给出,因此,不需要使用中断控制器。
(4)软件中断是不可屏蔽的。
例6-2 试述可编程控制器8259A的作用。
答:可编程控制器8259A在协助CPU处理中断事务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1)接受和扩充外部设备的中断请求。
外设的中断请求,并非直接送到CPU,而是通过8259A接受进来,再由它向CPU提出中断请求。
一片8259A可授受8个中断请求,经过级联可扩展到8片8259A,能接受64个中断请求。
(2)进行中断优先级排队。
外设的中断优先级排队,并不是CPU安排,而是由8259A安排的。
即由8259A中断请求输入引脚(IR)的编号决定的。
连到IR0上的外设中断优先级最高,连到IR7上的外设中断优先级最低。
(3)向CPU提供中断类型号。
土力学课后答案详解 第6章
2m 2m 2m
ϕ 1= 30 ° , γ 1= 18 κ Ν /m 3 ϕ 2= 26° , γ 1= 17κ Ν /m 3
ϕ 3= 26° , γ 3= 9κ Ν /m 3
6.21 题 6-1 图
解:
K a1
=
tan 2 (45o
−
ϕ1 2
)
=
tan 2 (45o
−
30o 2
)
压力。 6-3 朗肯土压力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什么?
答:弹性半空间体内的应力状态,根据土的极限平衡条件而得出的土压力计算方法。在 弹性匀质的半空间体中,任一竖直面应都是对称面,其上的剪应力为零。 6-4 库仑土压力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什么?
答:①墙后填土是理想的散粒体(粘聚力 c =0);②滑动破裂面为通过墙踵的平面。
第六章 思考题与习题
思考题
6-1 什么是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和静止土压力?三者的关系是什么? 答:(1)主动土压力:当挡土墙在外力作用下,向土体方向偏移至墙后土体达到极限平
衡状态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称为主动土压力,一般用 Ea 表示。
(2)被动土压力:当挡土墙在外力作用下,向土体方向偏移墙背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
的状态。
当挡土墙离开土体向左移动时,墙后土体有伸张趋势。此时竖向应力σ z 不变,法向应 力σ x 减小,σ z 和σ x 仍为大、小主应力。当挡土墙位移使墙后土体达极限平衡状态时,σ x
达到最小值σ a ,其摩尔应力圆与抗剪强度包线相切。土体形成一系列滑裂面,面上各点都
处于极限平衡状态,称主动朗肯状态,此时墙背法向应力σ x 为最小主应力,即朗肯主动土
墙底:σ p1 = (q + γh)K p = (25 + 16 × 5) × 3.85 = 404.25kPa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六章)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六章)6章思考题6.1 试解释实验中所遇到的下列问题:(1)(1)⾦属钠可⽤于除去苯中所含的痕量H2O,但不宜⽤于除去⼄醇中所含的⽔。
(2)(2)为什么制备Grignard试剂时⽤作溶剂的⼄醚不但需要除去⽔分,并且也必须除净⼄醇(⼄醇是制取⼄醚的原料,常参杂于产物⼄醚中)。
(3)(3)在使⽤LiAlH4的反应中,为什么不能⽤⼄醇或甲醇作溶剂?6.2 叔丁基醚[(CH3)3C]2O既不能⽤Williamson法也不能⽤H2SO4脱⽔法制得,为什么?6.3 苯酚与甲苯相⽐有以下两点不同的物理性质:(a)苯酚沸点⽐甲苯⾼;(b)苯酚在⽔中的溶解度较甲苯⼤。
你能解释其原因吗?6.4 解释下列现象(1)(1)从2-戊醇所制得的2-溴戊烷中总含有3-溴戊烷。
(2)(2)⽤HBr处理新戊醇(CH3)2C-CH2OH时只得到(CH3)2CBrCH2CH3。
解答6.1 答(1)⼄醇的活泼氢能与Na发⽣反应,苯与Na⽆反应。
(2)RMgX不仅是⼀种强的亲核试剂,同时⼜是⼀种强碱,可与醇羟基中的H结合,即RMgX可被具活性氢的物质所分解,如(3)LiAlH4既是⼀种强还原剂,⼜是⼀种强碱,它所提供H-与醇发⽣反应,如6.2叔丁基醚⽤H2SO4脱⽔法合成时,主要产⽣烯烃。
6.3 答甲苯和苯酚的相对分⼦质量相近,但是甲苯的沸点110.6℃,⽽苯酚的沸点181.8℃,这是由于苯酚可以形成分⼦间氢键;甲苯不溶于⽔,⽽苯酚易溶于⽔,是由于苯酚与⽔分⼦之间会形成氢键:6.4习题6.1⽐较下列各组化合物与卢卡斯试剂反应的相对速度:(1) 正戊醇, 2-甲基-2-戊醇, ⼆⼄基甲醇(2) 苄醇, 对甲基苄醇, 对硝基苄醇(3)(3)苄醇, α-苯基⼄醇, β-苯基⼄醇6.26.2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1) CH2=CHCH2OH, CH3CH2CH2OH , CH3CH2CH2Br, (CH3)2CHI(2) CH3CH(OH)CH3, CH3CH2CH2OH , C6H5OH , (CH3)3COH , C6H5OCH3(3) α-苯基⼄醇, β-苯基⼄醇, 对⼄基苯酚, 对甲氧基甲苯6.36.3写出下列各反应主要产物:6.4合成题:(1)(1)甲醇, 2-丁醇→ 2-甲基丁醇(2)(2)正丙醇, 异丙醇→ 2-甲基-2-戊醇(3)(3)甲醇, ⼄醇→正丙醇, 异丙醇(4)(4)2-甲基丙醇, 异丙醇→ 2,4-⼆甲基-2-戊烯(5)(5)丙烯→⽢油→三硝酸⽢油酯(6)(6)苯, ⼄烯, 丙烯→ 3-甲基-1-苯基-2-丁烯(7)(7)⼄醇→ 2-丁醇(8)(8)叔丁醇→ 3, 3-⼆甲基-1-丁醇(9)(9)⼄烯→三⼄醇胺(10)(10)丙烯→异丙醚(11)(11)苯, 甲醇→ 2,4-⼆硝基苯甲醚(12)(12)⼄烯→正丁醚(13)(13)苯→间苯三酚(14)(14)苯→对亚硝基苯酚(15)(15)苯→ 2,6-⼆氯苯酚(16)(16)苯→对苯醌⼆肟6.5某醇C5H12O氧化后⽣成酮,脱⽔则⽣成⼀种不饱和烃, 将此烃氧化可⽣成酮和羧酸两种产物的混合物, 试推测该醇的结构.6.6有⼀化合物(A)的分⼦式为C5H11Br, 和NaOH⽔溶液共热后⽣成C5H12O(B). B具有旋光性.能和钠作⽤放出氢⽓, 和浓硫酸共热⽣成C5H10(C). C经臭氧化和在还原剂存在下⽔解, 则⽣成丙酮和⼄醛. 试推测A, B, C的结构, 并写出各步反应式.6.7新戊醇在浓硫酸存在下加热可⽣成不饱和烃. 将这不饱和烃经臭氧化后, 在锌粉存在下⽔解, 可得到⼀种醛和⼀种酮. 试写出反应历程及各步反应产物的构造式.6.8分离下列各组化合物:(1)(1)⼄醚中混有少量⼄醇(2)(2)戊烷, 1-戊炔和1-甲氧基-3-戊醇6.9 下列各醚和过量的浓氢碘酸反应, 可⽣成何种产物?(1)(1)甲丁醚(2)(2)2-甲氧基⼰烷(3)(3)2-甲基-1-甲氧基戊烷6.10有⼀化合物的分⼦式为C6H14O, 常温下不与⾦属钠反应, 和过量的浓氢碘酸共热时⽣成碘烷, 此碘烷与氢氧化银作⽤则⽣成丙醇. 试推测此化合物的结构, 并写出反应式.6.11 有⼀化合物的分⼦式为C7H16O, 并且:(1)(1)在常温下它不和⾦属钠反应;(2)(2)它和过量浓氢碘酸共热时⽣成C2H5I和C5H11I . 后者与氢氧化银反应⽣成的化合物的沸点为138℃.试推测原化合物的结构, 并写出各步反应式.6.12有⼀化合物的分⼦式为C20H21O4N, 与热的浓氢碘酸反应可⽣成碘甲烷. 当此化合物4.24 mg与氢碘酸反应, 所⽣成的碘甲烷通⼈硝酸银的醇溶液, 得到11.62mg碘化银. 问此化合物含有⼏个甲氧基?6.13 写出环氧⼄烷与下列试剂反应的⽅程式:(1)(1)有少量硫酸存在下的甲醇(2)(2)有少量甲醇钠存在下的甲醇6.14 推测下列反应的机理。
第六章 消化复习思考题(选择题)
第六章消化复习思考题(选择题)第六章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消化、吸收、胃的容受性舒张、胃肠激素、肠-胃反射、胆盐的“肠肝循环”、嗳气、脑肠肽、APUD细胞、反刍、尿素再循环二、单项选择题:1.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主要有 A.具有展长性 B.对化学刺激不敏感 C.对切割、烧灼刺激敏感 D.具有自动节律性活动 E.对温度变化不敏感2.支配胃肠道的副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是 A.去甲肾上腺素 B.乙酰胆碱C.5-羟色胺D.谷氨酸E.血管活性肠肽3.胃肠平滑肌动作电位的产生可能由于 A. Na+跨膜扩散 B.Ca2+跨膜扩散 C.K+跨膜扩散 D.Cl-跨膜扩散 E.Mg2+跨膜扩散4.刺激支配唾液腺的副交感神经引起唾液腺分泌的特点是 A.量多、粘蛋白多的唾液B.量少、粘蛋白多的唾液C.量多、粘蛋白少的唾液D.量少、粘蛋白少的唾液E.量和粘蛋白不变的唾液5.下列关于胃液分泌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 B.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 C.粘液细胞分泌糖蛋白D.幽门腺分泌黏液E.黏液颈细胞、贲门腺分泌黏液和碳酸氢盐 6.胃泌素不具有的生理作用是 A.促进胃酸分泌 B.促进胃蛋白酶原分泌 C.促进胃黏液分泌 D.促进胰液、胆汁分泌 E.促进胃肠道黏膜生长7.刺激胃酸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是 A.盐酸 B.脂肪 C.乙酰胆碱 D.高张溶液 E.去甲肾上腺素8.对胃黏膜屏障的描述、错误的是 A.胃黏膜屏障可防止侵入黏膜Na+B.胃黏膜上皮细胞更新很快,小的损伤可及时弥补C.酒精、胆盐、阿司匹林等可破坏屏障作用D.进入黏膜的H+,可引起组织胺释放,加重黏膜损伤E.胃黏膜屏障的破坏,在胃溃疡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 9.对胃液中盐酸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激活胃蛋白酶原B.提供胃蛋白酶所需的最适宜的pH环境C.使蛋白质变性,易于水解D.杀死进入胃内的细菌E.进入小肠后抑制胰液的分泌10.胃的容受性舒张是通过下列哪一因素实现的? A.迷走神经 B.交感神经 C.抑胃肽D.胰泌素E.壁内神经丛 11.肠胃反射可A.促进胃的排空,抑制胃酸分泌B.促进胃的排空,促进胃酸分泌C.抑制胃的排空,抑制胃酸分泌D.抑制胃的排空,促进胃酸分泌E.对胃排空和胃酸分泌无影响 12.激活胰蛋白酶原的物质是 A.盐酸 B.组织液 C.肠激活酶 D.胰蛋白酶本身 E.糜蛋白酶13.引起胰泌素释放的因素由强至弱的顺序为 A.盐酸>蛋白质分解产物>脂肪酸 B.脂肪酸>蛋白质分解产物>盐酸 C.蛋白质分解产物>脂肪酸>盐酸 D.盐酸>脂肪酸>蛋白质分解产物 E.蛋白质分解产物>盐酸>脂肪酸 14.胰泌素引起胰腺分泌的特点是 A.大量的水和碳酸氢盐,酶的含量少 B.少量的水和碳酸氢盐,酶的含量多 C.大量的水和碳酸氢盐,酶的含量也多 D.少量的水,碳酸氢盐和酶的含量多 E.大量的碳酸氢盐,水和酶的含量少 15.胰液中凝乳作用较强的酶是 A.胰蛋白酶 B.糜蛋白酶 C.胰脂肪酶 D.胰淀粉酶 E.羧基肽酶16.酸性食糜进入小肠引起胰液分泌的主要机制是 A.迷走神经兴奋 B.交感神经兴奋C.小肠黏膜释放胃泌素D.小肠黏膜释放胰泌素E.小肠黏膜释放胆囊收缩素 17.胆汁中与消化有关的成分是 A.胆盐B.胆固醇C.胆色素D.脂肪酸E.无机盐和水18.引起胆囊收缩的一个重要的体液因素是 A.胰泌素 B.胃泌素 C.胆盐 D.盐酸 E.胆囊收缩素19.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作用最强的消化液是 A.唾液 B.胰液 C.胃液 D.小肠液E.胆汁20.铁被吸收最快的部位是 A.胃B.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C.空肠下段D.回肠E.大肠二、X型题1.下列哪几项正确地描述了壁内神经丛? A.由肌间神经丛和黏膜下神经丛组成 B.与植物神经支配无关 C.含有单胺能和肽能神经纤维 D.调节肠运动2.影响胃运动的激素有A.胃泌素 B.胃动素 C.胰泌素 D.抑胃肽3.胃液分泌的胃期是通过以下哪些途径引起胃液分泌的? A.交感神经B.迷走神经C.迷走神经和胃泌素D.局部神经丛反射4.下列能诱发肠胃反射的因素有 A.小肠受刺激 B.十二指肠内压增加 C.十二指肠内酸性食糜增加 D.十二指肠内蛋白质分解产物增加5.胆汁的生理作用是 A.乳化脂肪 B.中和胃酸C.促进脂肪酸的吸收D.促进维生素A,D,E,K的吸收 6.胆囊收缩素的生理作用是 A.促进胆囊收缩 B.促进胰酶分泌 C.引起胰泌素释放 D.抑制碳酸氢盐的分泌7.调节胆汁分泌的神经体液因素有 A.胃泌素 B.胰泌素 C.迷走神经兴奋 D.胆盐8.下列哪些物质的吸收需钠泵参与? A.葡萄糖 B.氨基酸 C.水D.脂溶性维生素9.小肠黏膜对葡萄糖的转运直接依靠 A.肠腔中钾的浓度 B.肠腔中钠的浓度 C.血浆中胰岛素的浓度 D.血浆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 10.集团运动的主要作用是 A.对结肠内容物起混合作用B.促进结肠内水分的吸收C.促进结肠内容物向肛端方向推进D.促进结肠内容物逆向推进三、问答题:1. 简述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征?2. 胃肠道激素的作用有哪些方面?请列举三种激素(Gastrin, CCK, Secretin)的名称。
第6章 力系的平衡—思考题-解答
第6章力系的平衡——思考题——解答6-1 空间一般力系向三个相互相交的坐标平面投影,得到三个平面一般力系,每个平面一般力系都有三个独立的平衡方程,这样力系就有九个平衡方程,那么能否求解九个未知量为什么6-1 解答:(1) 空间一般平衡力系,有六个独立的平衡方程,能求解六个未知量。
(2) 空间一般力系向三个相互相交的坐标平面投影,得到三个平面一般力系,每个平面一般力系都有三个独立的平衡方程,这样力系就有九个平衡方程,但并非独立,因为三个相互相交的坐标平面满足一定的几何关系(每一个坐标平面之间的夹角是确定的,共有三个确定的夹角),这样得到的三个平面一般力系,每个平面一般力系都有三个独立的平衡方程,力系就有九个平衡方程,其实独立的还是六个平衡方程,能求解六个未知量。
6-2 试问在下述情况下,空间平衡力系最多能有几个独立的平衡方程为什么(1)各力的作用线均与某直线垂直; (2)各力的作用线均与某直线相交; (3)各力的作用线均与某直线垂直且相交; (4)各力的作用线均与某一固定平面平行; (5)各力的作用线分别位于两个平行的平面内; (6)各力的作用线分别汇交于两个固定点; (7)各力的作用线分别通过不共线的三个点;(8)各力的作用线均平行于某一固定平面,且分别汇交于两个固定点; (9)各力的作用线均与某一直线相交,且分别汇交于此直线外的两个固定点; (10)由一组力螺旋构成,且各力螺旋的中心轴共面;(11)由一个平面任意力系与一个平行于此平面任意力系所在平面的空间平行力系组成;(12)由一个平面任意力系与一个力偶矩均平行于此平面任意力系所在平面的空间力偶系组成。
6-2 解答:空间的一般平衡力系共有六个独立的平衡方程0=∑xF,0=∑y F ,0=∑z F ,0=∑x M ,0=∑y M ,0=∑z M(1) 各力的作用线均与某直线垂直 —— 最多有五个独立平衡方程。
假设各力的作用线均与z 轴垂直,则0=∑z F 自动满足,独立的平衡方程有5个。
(完整版)第六章酸碱滴定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第6章思考题与习题1.写出下列各酸的共轭碱:H 2O ,H 2C 2O 4,H 2PO 4-,HCO 3-,C 6H 5OH ,C 6H 5NH 3+,HS -。
答:H 2O 的共轭碱为OH -;;H 2C 2O 4的共轭碱为HC 2O 4-;H 2PO 4-的共轭碱为HPO 42-;HCO 3-的共轭碱为CO 32-;;C 6H 5OH 的共轭碱为C 6H 5O -;C 6H 5NH 3+的共轭碱为C 6H 5NH 3;HS -的共轭碱为S 2-;2. 写出下列各碱的共轭酸:H 2O,NO 3-,HSO 4-,S 2-,C 6H 5O -。
答:H 2O 的共轭酸为H +;NO 3-的共轭酸为HNO 3;HSO 4-的共轭酸为H 2SO 4;S 2的共轭酸为HS -;C 6H 5O -的共轭酸为C 2H 5OH3.为什么一般都用强酸(碱)溶液作酸(碱)标准溶液?为什么酸(碱)标准溶液的浓度不宜太浓或太稀?答:用强酸或强碱作滴定剂时,其滴定反应为:H ++OH -=H 2OK c ===1.0×1014 (25℃)]][[1-+OH H W K 1 此类滴定反应的平衡常数K t 相当大,反应进行的十分完全。
但酸(碱)标准溶液的浓度太浓时,滴定终点时过量的体积一定,因而误差增大;若太稀,终点时指示剂变色不明显,故滴定的体积也会增大,致使误差增大。
故酸(碱)标准溶液的浓度均不宜太浓或太稀。
4.HCl 与HAc 的混合溶液(浓度均为0.10 mol·L -1),能否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0.1000 mol·L -1 NaOH 溶液直接滴定其中的HCl ?此时有多少HAc 参与了反应?解:C 1=0.10mol •L -1 , K a2=1.8×10-5 ,所以(1)不能以甲基橙为指示剂准确滴定HCl(2)因为 甲基橙的变色范围为3.1~4.4所以 当pH=4.0时为变色转折点pH=pKa+lg HAA -4.0=4.74+lg%1.0%x x - x%=15%5.判断下列情况对测定结果的影响:(1)用混有少量的邻苯二甲酸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 溶液的浓度;(2)用吸收了CO 2的NaOH 标准溶液滴定H 3PO 4至第一计量点;继续滴定至第二计量点时,对测定结果各如何影响?答:(1)使测定值偏小。
第6章热力学讲解
第六章 思考题6-3 (1)是错误的。
温度是状态量,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
“温度高”表示物体处在一个分子热运动的平均效果比较剧烈的宏观状态,无热量可言。
热量一定与过程相联系.(2)对理想气体是正确的。
对一般热力学系统,内能是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势能之和,即内能并非只是温度的单值函数。
6-7 如本题图所示,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1”变化到状态“2”,一次经由过程A ,另一次经由过程B 。
试问在过程A 和过程B 中吸收的热量Q A 与Q B 何者较大?答: 因为1→A →2的内能改变等于1→B →2的内能改变,设它等于ΔE 12,另外1→A →2做的功W 大于1→B →2做的功W ',而ΔE 12=Q A -W =Q B -W ',所以Q A >Q B 。
6-8 如本题图所示,一定量的气体,体积从V 1膨涨到V 2,经历等压过程a →b 、等温过程a→c 、绝热过程a →d ,问:(1) 从p -V 图上看,哪个过程做功最多?哪个过程做功最少?(2) 哪个过程内能增加?哪个过程内能减少?(3) 哪个过程从外界吸热最多?哪个过程从外界吸热最少? 答:(1) 做功最多的是a →b 等压过程,最少的是绝热过程a →d 。
(2) a →b 过程内能增加,a →d 过程内能减少;(3) 吸热最多的是a →b 过程,吸热最少的a →d 过程。
6-9 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过程是否可能?(1)恒温下绝热膨胀;(2)恒压下绝热膨胀;(3)绝热过程中体积不变温度上升;(4)吸热而温度不变;(5)对外做功同时放热;(6)吸热同时体积缩小i答:(1)不能;(2)不能;(3)不能;(4)能;(5)能;(6)能。
6-11 两条绝热线和一条等温线是否可以构成一个循环?为什么?答:不能。
如本题图所示,若等温线Ⅲ与Ⅰ和Ⅱ两个绝热线相交,就构成了一个循环。
这个循环只有一个单一热源,它把吸收的热量全部转变为功,即%100=η,并使周围环境没有变化,这是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思考题答案-第六章
第6章取水工程1、地表水源的供水特征?〔1〕水量较充分,分布较广泛,总溶解固体含量较低,硬度一般较小;〔2〕时空分布不均,受季节影响大;〔3〕保护能力差,容易受污染;〔4〕泥沙和悬浮物含量较高,常需净化处理后才能使用;〔5〕取水条件及取水构筑物一般比较复杂。
2、水源地选择原则?〔1〕水源选择前,必须进行水源的勘察;〔2〕水源的选用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综合考虑确定;〔3〕用地表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时,其设计枯水流量的保证率,应根据城市规模和工业大用水户的重要性选定,一般可采用90%~97%;〔4〕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使用;〔5〕确定水源、取水地点和取水量等,应取得水资源管理、卫生防疫、航运等有关部门的书面同意。
对于生活饮用水源卫生防护应符合有关现行标准、标准的规定,并应积极取得环保等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
3、影响地表水取水的主要因素?〔1〕取水河段的径流特征;〔2〕河流的泥沙运动及河床演变;〔3〕河床与岸坡的岩性和稳定性;〔4〕江河中的泥沙和漂浮物;〔5〕河流的冰冻情况;〔6〕河道中水工构筑物及天然障碍物。
4、地表水取水位置的选择?〔1〕取水点应设在具有稳定河床、靠近主流和有足够水深的地段;〔2〕取水点应尽量设在水质较好的地段;〔3〕取水点应设在具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的地段,并有较好的地形及施工条件;〔4〕取水点应尽量靠近主要用水区;〔5〕取水点应避开人工构筑物和天然障碍物的影响;〔6〕取水点应尽可能不受泥沙、漂浮物、冰凌、冰絮、支流和咸潮等影响;〔7〕取水点的位置应与河流的综合利用相适应,不阻碍航运和排洪,并符合河道、湖泊、水库整治规划的要求。
5、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分类及其适用条件?地表水取水构筑物按其构造形式不同可分为固定式取水构筑物、活动式取水构筑物和山区浅水河流取水构筑物。
固定式取水构筑物:按取水点位置可分为岸边式、河床式和斗槽式。
岸边式适用于河岸较陡,主流近岸,岸边有一定取水水深,水位变幅不大,水质及地质条件较好的情况;河床式适用于河岸较平缓,主流离岸远、岸边缺乏必要取水深度或水质不好的情况;斗槽式适用于河流含沙量大、冰凌严重的情况。
无机化学第四版第六章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无机化学第四版第六章思考题与习题答案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第六章分子的结构与性质思考题1.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试推测哪些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哪些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
答:ⅠA、ⅡA族与ⅥA、ⅦA元素之间由于电负性相差较大,易形成离子键,而处于周期表中部的主族元素原子之间由于电负性相差不大,易形成共价键。
2.下列说法中哪些是不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1)键能越大,键越牢固,分子也越稳定。
不一定,对双原子分子是正确的。
(2)共价键的键长等于成键原子共价半径之和。
不一定,对双原子分子是正确的。
(3)sp2杂化轨道是由某个原子的1s轨道和2p轨道混合形成的。
×由一个ns轨道和两个np轨道杂化而成。
(4)中心原子中的几个原子轨道杂化时,必形成数目相同的杂化轨道。
√(5)在CCl4、CHCl3和CH2Cl2分子中,碳原子都采用sp2杂化,因此这些分子都呈四面体形。
×sp3,CCl4呈正四面体形;CHCl2和CH2Cl2呈变形四面体形。
(6)原子在基态时没有未成对电子,就一定不能形成共价键。
×成对的电子可以被激发成单电子而参与成键。
(7)杂化轨道的几何构型决定了分子的几何构型。
×不等性的杂化轨道的几何构型与分子的几何构型不一致。
3.试指出下列分子中那些含有极性键?Br2CO2H2O H2S CH44.BF3分子具有平面三角形构型,而NF3分子却是三角锥构型,试用杂化轨道理论加以解释。
BF3中的B原子采取SP2杂化,NF3分子的N原子采取不等性的SP3杂化。
5.CH4,H2O,NH3分子中键角最大的是哪个分子键角最小的是哪个分子为什么 CH4键角最大(109028,),C采取等性的SP3杂化,NH3(107018,), H2O分子中的N、O采用不等性的SP3杂化,H2O分子中的O原子具有2对孤电子对,其键角最小(104045,)。
第6章 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思考题与习题题解
思考题与习题6-1选择题(1) TTL单定时器型号的最后几位数字为( A )。
A.555B.556C.7555D.7556(2)用555定时器组成施密特触发器,当输入控制端CO外接10V电压时,回差电压为(B )。
A.3.33VB.5VC.6.66VD.10V(3)555定时器可以组成(ABC )。
A.多谐振荡器B.单稳态触发器C.施密特触发器D.JK触发器(4)若图6-43中为TTL门电路微分型单稳态触发器,对R1和R的选择应使稳态时:( B)图6-43A.与非门G1、G2都导通(低电平输出);B.G1导通,G2截止;C.G1截止,G2导通;D.G1、G2都截止。
(5)如图6-44所示单稳态电路的输出脉冲宽度为t WO=4μs,恢复时间tre=1μs,则输出信号的最高频率为(C)。
图6-44A.fmax=250kHz;B.fmax≥1MHz;C.fmax≤200kHz。
(6)多谐振荡器可产生( B )。
A.正弦波B.矩形脉冲C.三角波D.锯齿波(7)石英晶体多谐振荡器的突出优点是(C)。
A.速度高B.电路简单C.振荡频率稳定D.输出波形边沿陡峭(8)能将正弦波变成同频率方波的电路为(B)。
A.稳态触发器B.施密特触发器C.双稳态触发器D.无稳态触发器(9)能把2 kHz 正弦波转换成 2 kHz 矩形波的电路是(B)。
A.多谐振荡器B.施密特触发器C.单稳态触发器D.二进制计数器(10)能把三角波转换为矩形脉冲信号的电路为(D)。
A.多谐振荡器B.DACC. ADCD.施密特触发器(11)为方便地构成单稳态触发器,应采用(C)。
A.DACB.ADCC.施密特触发器D.JK 触发器(12)用来鉴别脉冲信号幅度时,应采用(D)。
A.稳态触发器B.双稳态触发器C.多谐振荡器D.施密特触发器(13)输入为2 kHz 矩形脉冲信号时,欲得到500 Hz矩形脉冲信号输出,应采用(D)。
A.多谐振荡器B.施密特触发器C.单稳态触发器D.二进制计数器(14)脉冲整形电路有(BC )。
材料科学基础第六章总结与思考题
第6、7章总结、思考题与作业题一、本章总结1、凝固与结晶、相变、固态相变、组元、系、相图、单元相图、相平衡、相律(及表达式)及应用2、纯金属凝固的过程和现象;过冷度对结晶过程和结晶组织的影响;3、结晶的热力学条件、动力学条件、能量条件和结构条件;包括:一些更要的公式,以其应用4、过冷现象、过冷度、理论凝固温度、实际凝固温度、临界过冷度、有效过冷度、动态过冷度;5、均匀形核与非均匀形核,二者有何异同点。
结构起伏(相起伏)、能量起伏、浓度起伏、晶胚、晶核、临界晶核、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的计算。
形核率及影响因素、变质处理。
非均匀形核时影响接触角θ的因素有哪些?选择什么样的异相质点可以大大促进结晶过程。
6、光滑界面、粗糙界面;正温度梯度、负温度梯度;平面长大、树枝长大。
晶体长大的条件和长大的机制。
界面的生长形态与L/S前沿的温度梯度有何关系?7、能用结晶理论说明实际生产问题。
如:变质处理和其它细化晶粒的工艺;单晶的制取和定向凝固技术。
(1).凝固理论的主要应用;(2).控制结晶组织的措施。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1. 金属结晶的过程;结晶的热力学条件、动力学条件、能量条件和结构条件;2. 界面的生长形态与L/S前沿的温度梯度的关系。
三、思考题1. 简述金属结晶过程的热力学条件、动力学条件、能量条件和结构条件。
为什么需要这些条件?冷却速度与过冷度的关系是什么?能否说过冷度越大,形核率越高,为什么?2. 何谓正温度梯度和负温度梯度。
何谓粗糙界面和光滑界面。
分析纯金属生长形态与温度梯度的关系。
(简述纯金属枝晶的形成条件和长大过程。
)3. 在同样的负温度梯度下,为什么Pb结晶出树状晶,而Si结晶平面却是平整的?4. 何谓均匀形核?何谓非均匀形核(异质形核)?试比较二者有何异同?叙述异质形核的必要条件。
选择什么样的异相质点可以大大促进结晶过程?5. 指出形核过程的驱动力和阻力分别是什么?比较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的临界形核功大小和形核率的大小,说明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
第六章思考题
第六章 思考题6.1 处理氧化还原平衡时,为什么引入条件电极电位?外界条件对条件电极点位有何影响?答案:(1) 在能斯特方程中,用离子的活度而非离子的浓度表示可逆氧化还原电对的电位。
但实际上,溶液中离子强度不可忽略,且溶液组成的改变(即有副反应发生)都会影响电极的电对电位,为考虑此两种因素的影响,引入了条件电极电位。
(2) 副反应:加入和氧化态产生副反应的试剂,使电对电极电位减小; 加入和还原态产生副反应的试剂,使电对电极电位增加。
酸度:有H +或OH -参加的氧化还原半反应,酸度影响电极电位,影响结果视具体情况而定。
离子强度的影响一般忽略。
6.2 为什么银还原器(金属银浸于1 mol.L -1HCl 溶液中)只能还原Fe 3+而不能还原Ti(Ⅳ)?试由条件电极电位的大小加以说明。
答案:+sp +-(Ag /Ag)0.059lg[Ag ](AgCl) (Ag /Ag)0.059lg[Cl ]K ϕϕϕθθ+θ=+=++sp 9.50(Ag /Ag)0.059lg (AgCl)0.800.059lg100.24(V)K ϕϕ'θθ-=+=+=在1mol ·L -1HCl 中,3+2+(Fe /Fe )=0.70ϕ'θ, ()()()04.0/Ti Ti '-=ⅢⅣθϕ6.3 如何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是否平衡常数大的氧化还原反应都能用于氧化还原滴定中?为什么? 答案:(1) 根据条件平衡常数判断,即lg K ’ 6; (2) 不一定。
虽然K ’很大,但如果反应不能以一定的化学计量关系或反应的速率很慢,都不能用于氧化还原滴定中。
6.4 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加速反应的进行?答案:(1) 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催化剂;诱导作用(2) 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或升高溶液的温度,或加入正催化剂,或有诱导反应的存在等都可加速反应的完成。
6.5 解释下列现象:(1) 将氯水慢慢加入到含有Br -和I -的酸性溶液中,以CCl 4萃取,CCl 4层变为紫色,如继续加氯水,CCl 4层的紫色消失而呈红褐色。
第六章习题与思考题
第六章思考题与习题1.填空(1)EDTA是一种氨羧络合剂,名称,用符号表示,其结构式为。
配制标准溶液时一般采用EDTA二钠盐,分子式为,其水溶液pH为,可通过公式进行计算,标准溶液常用浓度为。
(2)一般情况下水溶液中的EDTA总是以等型体存在,其中以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最稳定,但仅在时EDTA才主要以此种型体存在。
除个别金属离子外。
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时,络合比都是。
(3)K'MY称,它表示络合反应进行的程度,其计算式为。
(4)络合滴定曲线滴定突跃的大小取决于。
在金属离子浓度一定的条件下,越大,突跃;在条件常数K'MY一定时,越大,突跃。
(5)K'MY值是判断络合滴定误差大小的重要依据。
在pM'一定时,K'MY越大,络合滴定的准确度。
影响K'MY的因素有,其中酸度愈高愈大,lg'MY ;的络合作用常能增大,减小。
在K'MY一定时,终点误差的大小由决定,而误差的正负由决定。
(6)在[H+]一定时,EDTA酸效应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答:2.解:Cu2+、、Zn2+、、Cd2+、Ni2+等离子均能与NH3形成络合物,为什么不能以氨水为滴定剂用络合滴定法来测定这些离子?答:3.不经具体计算,如何通过络合物ML n的各βi值和络合剂的浓度[L]来估计溶液中络合物的主要存在型体?答:4.已知乙酰丙酮(L)与Al3+络合物的累积常数lgβ1~lgβ3分别为8.6,15.5和21.3,AlL3为主要型体时的pL范围是多少?[AlL]与[AlL2]相等时的pL为多少?pL为10.0时铝的主要型体又是多少?解:5.铬蓝黑R(EBR)指示剂的H2In2-是红色,HIn2-是蓝色,In3-是橙色。
它的p K a2=7.3,p K a3=13.5。
它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MIn是红色。
试问指示剂在不同的pH的范围各呈什么颜色?变化点的pH是多少?它在什么pH范围内能用作金属离子指示剂?解:6.Ca2+与PAN不显色,但在pH=10~12时,加入适量的CuY,却可以用PAN作为滴定Ca2+的指示剂,为什么?解:7.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FeCl3溶液中游离的HCl时,Fe3+将如何干扰?加入下列哪一种化合物可以消除干扰?EDTA,Ca-EDTA,柠檬酸三钠,三乙醇胺。
第6章 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教学要求与思考题
第六章植物体内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一、教学基本要求(一)了解植物体内同化物的两种运输系统即短距离运输系统和长距离运输系统及其结构与功能;(二)了解韧皮部运输同化物的形式、方向与速率;(三)熟悉植物韧皮部装载、筛管运输和韧皮部卸出同化物的途径及运输机理;(四)掌握植物体内同化物的分配规律与调控技术,包括植物的源库关系、同化物运输分配或再分配的影响因素及其调控。
二、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 代谢“源”(metabolic source)2. 代谢“库”(metabolic sink)3. 转运细胞(transfer cell)4. P- 蛋白(phloem protein)5. 压力流动假说(pressure flow hypothesis)1. 代谢源:指植物制造或输出有机物质的组织、器官或部位。
如成熟的叶片。
2. 代谢库:指植物接纳有机物质用于生长消耗或贮藏的组织、器官或部位。
如发育中的种子、果实等。
3. 转运细胞:又称转移细胞,是一种特化的薄壁细胞,内部富含细胞质和细胞器,细胞壁向内凹陷,使质膜沿细胞壁折叠,增大了吸收与分泌溶质的表面积,它主要分布在导管和筛管的两端,起着将溶质输出或输入导管与筛管的作用。
4. P- 蛋白:亦称韧皮蛋白,是被子植物筛管细胞所特有,利用ATP释放的能量进行摆动或蠕动,推动筛管内有机物质的长距离运输。
5. 压力流动假说:又叫集流假说,是德国植物学家M ü nch于1930年提出的。
该假说认为,从源到库的筛管通道中存在着一个单向的呈密集流动的液流(即集流),其流动的动力是源库之间的压力势差。
(二)问答题1. 简述压力流动假说要点和实验证据?答:压力流动学说也称集流学说,是德国植物学家Münch(明希)于1930年提出的。
该学说认为,从源到库筛管中存在着一个单向的呈密集流动的液流(即集流),其流动的动力是源库之间的压力势差。
具体来说,在源端(叶片),光合产物通过转运细胞源源不断地装入筛管细胞,浓度增加,吸水膨胀,使压力势升高,推动物质向库端流动;而库端(如块茎、块根)被运输物质不断卸出,并在贮藏器官贮藏,结果筛管细胞中溶质浓度下降,压力势亦随之降低。
无机化学第四版第六章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第六章分子的结构与性质思考题1.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试推测哪些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哪些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
答:ⅠA、ⅡA族与ⅥA、ⅦA元素之间由于电负性相差较大,易形成离子键,而处于周期表中部的主族元素原子之间由于电负性相差不大,易形成共价键。
2.下列说法中哪些是不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1)键能越大,键越牢固,分子也越稳定。
不一定,对双原子分子是正确的。
(2)共价键的键长等于成键原子共价半径之和。
不一定,对双原子分子是正确的。
(3)sp2杂化轨道是由某个原子的1s轨道和2p轨道混合形成的。
×由一个ns轨道和两个np轨道杂化而成。
(4)中心原子中的几个原子轨道杂化时,必形成数目相同的杂化轨道。
√(5)在CCl4、CHCl3和CH2Cl2分子中,碳原子都采用sp2杂化,因此这些分子都呈四面体形。
×sp3,CCl4呈正四面体形;CHCl2和CH2Cl2呈变形四面体形。
(6)原子在基态时没有未成对电子,就一定不能形成共价键。
×成对的电子可以被激发成单电子而参与成键。
(7)杂化轨道的几何构型决定了分子的几何构型。
×不等性的杂化轨道的几何构型与分子的几何构型不一致。
3.试指出下列分子中那些含有极性键?Br2CO2H2O H2S CH44.BF3分子具有平面三角形构型,而NF3分子却是三角锥构型,试用杂化轨道理论加以解释。
BF3中的B原子采取SP2杂化,NF3分子的N原子采取不等性的SP3杂化。
5.CH4,H2O,NH3分子中键角最大的是哪个分子? 键角最小的是哪个分子? 为什么?CH4键角最大(109028,),C采取等性的SP3杂化,NH3(107018,), H2O分子中的N、O采用不等性的SP3杂化,H2O分子中的O原子具有2对孤电子对,其键角最小(104045,)。
6.解释下列各组物质分子中键角的变化(括号内为键角数值)。
(1) PF3(97.8°),PCl3(100.3°),PBr3(101.5°)中心原子相同,配体原子F、Cl、Br的电负性逐渐减小,键电子对的斥力逐渐增加,所以键角逐渐增加(2) H2O(104°45'),H2S(92°16'),H2Se(91°)配位原子相同,中心原子的电负性逐渐减小,键电子对的斥力逐渐减小,所以键角逐渐减小7.试用分子轨道法写出下列分子或粒子的分子轨道表示式,并指出其中有哪几种键?是顺磁性、还是反磁性的物质?O 2 O 22- N 2 N 22-O 2和N 2见教材,O 22-和N 22-的分子轨道分别为: O 22-()()()()()()()()()222222222112222222x y z y z s s s s p p p p p σσσσσππππ****⎡⎤⎢⎥⎣⎦具有1个双电子的σ键,是反磁性物质。
6第六章 思考题
1、如图6-9所示,一根弹簧吊着一个接地的不带电金属球。
如果在金属球的下方放置一点电荷为q ,则金属球会怎样移动移动的方向与点电荷的正负有关吗 【答案:向下移动;无关】详解:由于金属球的下端会感应出与q 异号的电荷,在q 的电场力的作用下,金属球将向下移动。
不论q 带正电荷还是带负电荷,金属球都会向下移动,即金属球移动的方向与点电荷q 的正负无关。
!2、如图6-10所示,在一块无限大的均匀带电平面M 附近放置一块与它平行的、具有一定厚度的无限大平面导体板N 。
已知M 上的电荷面密度为+ ,则在导体板N 的两个表面A 和B 上的感生电荷面密度分别为多少【答案:2σσ-=A ;2σσ=B 】详解:由电荷守恒定律得0=+B A σσ—由于在导体板N 内的任一场强等于零,因此0222000=+-εσεσεσB A 通过以上两式解得2σσ-=A 2σσ=B3、半径分别为a 和b 的两个带电金属球相距很远,如果用一根细长导线将两球连接起来,在忽略导线影响的情况下,两个金属球表面的电荷面密度之比等于多少 【答案:a b :】详解:对半径为R 的均匀带电金属球,设无限远处为零电势参考点,其表面上的电荷q 图6-9图6-10MNAB+面密度为,则其电势为020π4π4π4εσεσεR R R R Q U === 在本题中,将两个带电金属球用一根细长导线连接起来,当达到静电平衡时它们的电势相等,即εσεσbab a =—因此两个金属球表面的电荷面密度之比为abb a =σσ 4、一个不带电的导体球壳内有一个点电荷+q ,它与球壳内壁不接触。
如果将该球壳与地面接触一下后,再将点电荷+q 取走,则球壳带的电荷为多少电场分布在什么范围 【答案:-q ;球壳外的整个空间】详解:将导体球壳与地面接触一下后,导体球壳的电势为零。
设球壳表面均匀带有电荷Q ,由电势叠加原理得球壳表面的电势为0π4π400=+RQR q εε即球壳表面带有的电荷Q =-q ,即使将点电荷+q 取走,球壳带的电荷也不会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 笼型异步电机变压变频调速 系统—思考题
电气学院 自动化系 杨霞 2009年9月
思考题一:
• 1.在进行电机调速时,常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希望保持电机中 每极磁通量为额定值不变?
如果磁通太弱,没有充分利用电机的铁心,是一种浪费;如果过分增大 磁通,又会使铁心饱和,从而导致过大的励磁电流,严重时会因绕组 过热而损坏电机。
• 6.基频以上恒压变频调速的机械特性?
在基频以上变频 2 Te 3npU sN ' 2 2 2 ' 2 1 (sRs Rr ) s 1 ( Lls Llr )
当角频率提高时,同步转速随之提高,最大转矩减小,机械特性上移, 而形状基本不变,见书P163图6-7。 • 由于频率提高而电压不变,气隙磁通势必减弱,导致转矩的减小,但 转速升高了,可以认为输出功率基本不变。所以基频以上变频调速属 于弱磁恒功率调速。
3 1 2 Te max npU sN 2 1 Rs Rs2 12 ( Lls L'lr ) 2
• 7.基频以下恒Us/ ω1、 Eg/ω1、 Er/ω1机械特性最大转矩推导?
• 8.基频以下恒Us/ ω1、 Eg/ω1机械特性最大转矩特点?
恒Us/ ω1,中,ω1↓→ Temax↓ ;恒Eg/ω1中, Temax恒定不变。 • 9.基频以下三种协调控制方式的比较 (1)恒压频比控制( Us/ ω1 =Constant)最容易实现,它的变频机械 特性基本上是平行下移,硬度也较好,能够满足一般的调速要求,但 低速带载能力有些差强人意,须对定子压降实行补偿。 (2)恒气隙磁通控制( Eg/ω1 =Constant)是通常对恒压频比控制实行 电压补偿的标准,可以在稳态时达到=Constant,从而改善了低速性 能。但机械特性还是非线性的,产生转矩的能力仍受到限制。 (3)恒转子全磁通控制( Er/ω1 =Constant)可以得到和直流他励电机 一样的线性机械特性,按照转子全磁通恒定进行控制,即得 =Constant,而且,在动态中也尽可能保持恒定是矢量控制系统的目 标,当然实现起来是比较复杂的。
按照式Eg=4.44f1NskNsФm电动势和磁通的关系,当频率恒定时,电动 势与磁通成正比。气隙磁通的感应电动势Eg对应于气隙磁通幅值Фm , 那么,转子全磁通的感应电动势Er就应该对应于转子全磁通幅值Фrm : Er=4.44f1NskNsФrm (6-19) 只要按照Фrm=Constant进行控制,就可以获得恒Er/ω1了,这正是矢 量控制系统所遵循的原则。
120°导通型控制方式:不同桥臂中同一排左、右两管之间进行的。
• 13.PWM调制原理 (SPWM控制的思想是什么)?
以正弦波作为逆变器输出的期望波形,以频率比期望波高得多的等腰 三角波作为载波,并用频率和期望波相同的正弦波作为调制波,当调 制波与载波相交时,由它们的交点确定逆变器开关器件的通断时刻, 从而获得在正弦调制波的半个周期内呈两边窄中间宽的一系列等幅不 等宽的矩形波。
(1)开关工作状态:逆变器采用180°导通型,功率开关器件共有8种工作状 态:其中6种有效开关状态,2种无效状态(因为逆变器这时并没有输出电压)。 上桥臂开关VT1,VT3,VT5全部导通,下桥臂开关VT2,VT4,VT6全部导通。 (2)开关控制模式:对于六拍阶梯波的逆变器,在其输出的每个周期中6种 有效的工作状态各出现一次。逆变器每隔/3时刻就切换一次工作状态(即换 相),而在这/3时刻内则保持不变。 (3)电压空间矢量的线性组合和零矢量的使用 SVPWM控制:是把每一扇区再分成若干个对应于时间T0的小区间。插入若干个 线性组合的新电压空间矢量us,以获得优于正六边形的多边形(逼近圆形)旋转 磁场。开关状态顺序原则:每次切换开关状态时,只切换一个功率开关器件,以 满足最小开关损耗。换相周期T0应由旋转磁场所需的频率决定, T0与t1+t2未必 相等,其间隙时间可用零矢量u7或u8来填补。为了减少功率器件的开关次数,一 般使u7或u8各占一半时间。
• 14.为什么用等腰三角形作载波?
因为等腰三角形是上下宽度线性对称变化的波形,当与任何一个光滑 曲线相交时,在交点时刻控制开关器件的通断,即可得到一组等幅而 脉冲宽度正比于该曲线函数值的矩形脉冲,这正是SPWM要的结果。
• 15. SPWM控制方式 ?
(两种:单极性和双极性,通过滤波极性来区分) 单极性控制方式:如果在正弦调制波的半个周期内,三角载波只在正 或负的一种极性范围内变化,所得到的SPWM波也只处于一个极性的 范围内,叫做单极性控制方式。 双极性控制方式:如果在正弦调制波半个周期内,三角载波在正负极 性之间连续变化,则SPWM波也是在正负之间变化,叫双极性控制方 式。即载波正、负两个极性,逆变器同一桥臂上下两个开关器件交替 通断,处于互补工作方式。
Er/f1=常值:最好,在动态中也尽可能保持恒定,是矢量控制系统的目标,
但控制复杂。例如:矢量控制变压变频调速系统。
• 10.电力电子变压变频器分几大类?
电力电子变压变频器可分为交-直-交和交-交两大类。
• 11.电压源型和电流源型逆变器定义及两者比较?
◆电压源型逆变器VSI :直流环节采用大电容滤波,因而直流电压波 形比较平直,在理想情况下是一个内阻为零的恒压源,输出交流电压 是矩形波或阶梯波,有时简称电压型逆变器。 ◆电流源型逆变器CSI :直流环节采用大电感滤波,直流电流波形比 较平直,相当于一个恒流源,输出交流电流是矩形波或阶梯波,或简 称电流型逆变器。
• 19.滞环比较方式电流跟踪控制原理 ?
电流控制器是带滞环的比较器,环宽为2h。将给定电流与输出电流进 行比较,电流偏差超过时,经滞环控制器HBC控制逆变器A相上(或 下)桥臂的功率器件动作。B、C二相的原理图均与此相同。
• 20. PWM控制技术 、电流滞环跟踪PWM(CHBPWM)控制技术 、 电压空间矢量PWM(SVPWM)控制技术(磁链跟踪控制技术) 分 别以什么为跟踪目标?
①当s很小时,可忽略上式分母中含s各项,则(6-5)
2
即当s很小时,转矩近似与s成正比,机械特性 Te = f(s) 是一段直线,见图6-3。
Us Te 3np 1
s1 R' s r
2
②当 s 接近于1时,可忽略式(6-4)分母中的Rr' ,则
Us 1 Rr' 1 Te 3np (6-6) 2 2 ' 2 1 s[ Rs 1 ( Lls Llr ) ] s
Eg s1 (6-13) Te 3np ' s R 1 r 这表明机械特性的这一段近似为一条直线。 ②当s接近于1时,可忽略式(6-12)分母中的Rr‘2项,则 2 Eg Rr' 1 (6-14) Te 3np s L' 2 s 1 lr 1 ③ s值为上述两段的中间值时,机械特性在直线和双曲线 之间逐渐过渡,整条特性与恒压频比特性相似。
补充:变频调速基频以下三种控制方式分析如何实现?举例
基频以下调速采用恒压频比的控制方式,是忽略定子绕组的漏磁阻抗
压降,在低频时Us和Eg都较小,定子阻抗压降所占的份量就比较显著,
不再能忽略。这时,需要人为地把电压Us抬高一些,近似地补偿定子压 降。 Us/f1=常值:容易实现,低速带载能力有些差,且需要补偿定子压降。例 如:转速开环恒压频比控制调速系统。 Eg/f1=常值:绕组中的感应电动势是难以直接控制的,非线性,产生转矩 的能力受限。例如:转差频率控制的变压变频调速系统。
2
(3)恒Er/ω1控制 3n p Er E r2 R r' Te 3n p 2 1 R ' s 1 r s
s 1 R r'
2
现在,不必再作任何近似就可知道,这时的机械特性完 全是一条直线
• 5.怎样控制变频装置的电压和频率才能获得恒定的Er/ω1呢?
即s接近于1时转矩近似与s成反比,这时, Te = f(s)是 对称于原点的一段双曲线。 ③当 s 为以上两段的中间数值时,机械特性从直线段逐渐 过渡到双曲线段,如图所示。 n s
n0 0 sm Temax
2
Te
0
1
Temax
Te
图6-3 恒压恒频时异步电机的机械特性
(2)恒Eg/ω1控制 2 2 ' 3n p Eg Eg Rr s1 Rr' Te 3n p '2 2 2 '2 R s L 1 R ' 2 s 1 r 1 lr 2 ' 2 r 1 Llr s ①当s很小时,可忽略式(6-12)分母中含s 项,则
(2)同步调制:N 等于常数,并在变频时使载波和信号波保持同步。
(3)分段同步调制:段内三角波个数N不变,即不同段有不同的N (4)混合调制:可在低频输出时采用异步调制方式,高频输出时切换 到同步调制方式,这样把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和分段同步方式效果 接近。
• 18.脉宽调制(PWM)的目的 ?
是使变压变频器输出的电压波形尽量接近正弦波,减少谐波,以满足 交流电机的需要。
• 16. PWM采样方法 ?
自然采样法原理:按照正弦波与三角波的交点进行脉冲宽度与间隙时 间的采样,从而生成SPWM波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