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合集下载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核心素养】1.文化自信:通过作者生动描写感受春天之美。

2.语言运用:培养学生主动积累词语和精彩语段,丰富知识储备,了解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能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有效沟通,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思维能力:学习阅读分析散文的方法,能根据散文的特点,从季节特点入手,把握课文基本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春季有哪些特点。

4.审美创造:品味文中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知语言魅力,涵养高雅情趣。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

2.引导学生揣摩重点词句,分析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3.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及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之情。

4.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之处,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教学重点】梳理文章内容,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梳理文章内容,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1.朗读欣赏: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济南冬天的美景和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2.分析修辞: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3.多媒体辅助: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春天的美好,增强学习兴趣。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5.知识拓展:介绍一些与冬天相关的文化知识、诗歌作品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联系生活: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冬天,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6.总结归纳: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总结课文的主题、写作特点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说到冬天,你的脑海中浮现出的第一个情景是怎样的?你能用一个词概括吗?预设:热闹(打雪仗)寒冷(雪花)过渡:但在文学大家老舍的眼中,冬天却有着别样的风情。

(新教材)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新教材)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新教材)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 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济南的冬天》一.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的一篇写景散文,文中通过对济南冬天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文章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是初中生学习散文的优美范本。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能够体会到形散神聚的特点,学习到作者观察自然,表达情感的方法。

二,学生分析。

初中生处于语言学习和文学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他们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他们虽然具备一定的文本解读能力。

但生活体验过少,小学学段积累不够,导致学生在理解散文深意和探究作者的思想情感方面存在难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一步步引导,逐步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三.核心素养目标。

1.扫清字词障碍,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通过诵读、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学会欣赏散文语言的优美。

3.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朱自清笔下的春天,是和煦明媚、生机盎然的。

那么,与之相对的冬天,将会是另一番景象。

说起冬天,大家能联想起哪些词语或者景象呢?(寒风呼啸、寒气逼人、冰天雪地、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白雪皑皑,北风呼啸……)这些是我们对冬天的印象和感受。

可是,在有“人民艺术家"之称的老舍先生笔下,冬天又是怎样的呢?二、资料助读1.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作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2.背景铺垫:老舍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

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

在济南,老舍过上了安定的生活,经人介绍认识了他后来的妻子胡絜青,“努力地创作,快乐地休息"。

他曾经说过:“时短情长,济南是我的第二故乡。

”三、朗读课文,感知文意1.一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语调要舒缓,注意读出重音和停连。

济南的冬天一等奖教学设计(精选5篇)

济南的冬天一等奖教学设计(精选5篇)

济南的冬天一等奖教学设计(精选5篇)《济南的冬天》一等奖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 继续学习朗读美文,在朗读中想象意境,体会情感,品味语言2. 继续学习朗读方法之重音和停连教学重点继续学习朗读美文,在朗读中想象意境,体会情感,品味语言教学难点继续学习朗读方法之重音和停连教学方法朗读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流程布置预习:(1)查阅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2)预习课文,正音、正字、正义,排除字词障碍(一)导入说起冬天,同学们脑海中有什么样的印象呢?(找学生说,出示冬天白雪皑皑的画面)其实在我国北方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的冬天与我们印象中很不同(出示济南的冬天的图片)。

今天让我们跟随老舍走近他笔下的《济南的冬天》领略一下济南的冬天独有的特点吧(出示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1)济南的冬天的总体特征是什么?(2)课文是通过哪些景物呈现这个特点的?(3)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掌握字音、朗读情况。

3.学生回答问题(预设:温晴山水喜爱和赞美)4.教师小结:在老舍的眼中,济南是“温晴”的,他抓住了这个特点,具体描绘了山水等景物,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冬天的画卷,从而表达出对于济南的喜爱和赞美。

(三)细读片段:体会情感,品味语言,想象意境引导学生细读第四自然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提出不同的朗读要求,在朗读中完成目标1.一读:读准字音,读得连贯、自然(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出声读这段(2)找同学读,其他同学评价(针对要求)2.二读:读出美感,品味语言,体会情感(1)学生在这段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最能体现作者感情的句子,找出来后读一读。

自己先读,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读。

要求:读出句子的美感,读出作者的感情(2)学生先自己读,然后同桌之间交流读。

(3)找学生读,其他同学边听边评价(预设:学生可能很难读出美感)(4)教师范读其中一句,边读边讲解重音和停连的方法(情感重音,感情停连)(5)学生体会方法,再次朗读,完成目标3.三读:读出特点,想象意境(1)学生找出认为最能体现济南“温晴”特点的句子,并且在这句中划出最能体现特点的词或短语,读出来。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复习本课生字新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化创作。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

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

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同志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

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

由于他的勤奋创作,解放后写了20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

1966年去世,终年67岁,现有《老舍文集》行世。

复习本课生字新词1.生字jǐdūn xiāng chǎng zǎo zhù济南伦敦镶宽敞水藻贮藏2. 词语设若:假若。

水墨画:中国画中纯用水墨的画。

贮藏:存放,储藏。

空灵:灵活而又不可捉摸。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 …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

请看冬天的雪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听老师范读课文同时注意以下问题: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济南是个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第1小节的第2、4、5小节是什么关系?文中渗透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标题是否可以换成“冬天的济南”参考答案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三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冬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天不结冰,水是绿色的。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2 济南的冬天【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

2.品味语言,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

【重点难点】1.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2.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优美的语言。

【学情分析】前一课学习了《春》,学生对描写景物运用生动词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有所体会,阅读这篇课文,宜引导学生自己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掌握文中重点字词。

2.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和结构,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新课导入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夏天是热情奔放的;秋天是收获幸福的。

谈到冬天,大家常会联想到那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肃杀的气象;又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想起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

北方的冬天,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望而却步,然而北中国的济南,由于特殊的地形,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到是那么的“慈善"可亲、笑容可掬。

今天,就让我们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济南那秀气的山、澄绿的水。

二、教学新课(任务一:查预习、明背景)(一)了解济南济南是山东省的省会。

别名泉城、齐城。

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文化名城。

趵突泉是泉城济南的象征与标志,被誉为“天下第一泉"。

与千佛山、大明湖并称为济南三大名胜。

(二)作者简介1.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满族人,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1917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

1930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1946年赴美讲学。

1949年应邀回国。

1966年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课 《济南的冬天》精品教案2(第1课时)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课 《济南的冬天》精品教案2(第1课时)

《济南的冬天》精品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

2.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

3.感受济南的冬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联系前文,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朱自清的《春》,大家由春天能想到哪些相关的词语或成语? (学生展示如:春光明媚、春意盎然、春风和煦、春花烂漫、春回大地、春暖花开等)那么,与之相对的冬天,大家又能联想到哪些词语呢?(学生展示如:寒风刺骨、冰天雪地、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寒气逼人、寒风凛冽、万物萧条等)引出本文:这些都是人们在描写冬天时常用的词语,写出了冬天给人们的感觉。

我们来读一读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看看她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设计意图:本环节联系前面学习的课文,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唤醒学生已有的感受,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朗读感知,理解文意1.一读课文,整体把握。

提出问题:听课文录音或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济南的冬天给你的感觉和你印象中的冬天是否相同?她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要求同学们抓关键语句,注意学习朗读的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学生个别发言。

提示:没有风声、响晴、温晴等词语均可。

提出问题:没有风声说明风小,济南的冬天不冷,温暖;响晴就是指济南的天气晴朗。

那么,大家想想,用“没有风声”“响晴” “温晴”这三个词来概括济南的冬天的话,哪个最合适?理由是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最终指向:温晴。

教师小结:济南冬天最主要的特点是“温晴”。

“温”相对于严寒或酷热而言,气温宜人;“晴”,则是相对于“阴”而言,不仅是指天气的晴朗,而且有色彩,鲜明而不单调。

(师板书“温晴”)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筛选信息和总结概括的能力,同时为以后的写作积累词语打下基础。

2.研读课文,体味探究。

提出问题: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那么,她为什么会给你这样的感觉呢?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

(讨论前,确定好小组负责人、记录员、发言人等)提示:学生讨论过程中分别抓准济南的天气、济南的山、济南的水。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醉美在“温晴"——《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在了解济南特殊地形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2. 品读语言,理解作者对冬天济南的深厚情谊;3.学习多种写景方法,培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1.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2. 品读语言,理解作者对冬天济南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学习多种写景方法,准确生动地描绘自然景物。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朗读、示范指导、讲授、小组交流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看图听音,导入新课上课前,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片。

(PPT 呈现7张济南泉水的图片,同时播放泉水的声音。

)学生看图听泉水声。

济南以泉城著称,它因泉水而与众不同。

那济南的冬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济南的冬天》去一探究竟吧!(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PPT呈现:1.迅速浏览课文,请用文中的一个词语准确地概括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

生齐声回答。

明确:“温晴”。

(板书:温晴)PPT呈现:2.作者是怎样点出这一总体特点的指名回答,学生补充,师引导学生关注第一自然段。

明确:课文开篇通过三组对比引出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温晴":①与北平相比,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②与伦敦相比,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③与热带相比,济南的冬天日光没有“那么毒”,有“温晴"的天气。

(板书:对比、北平、风、伦敦、雾、热带、日。

注意第一段中措辞,并引导学生理解“没有风声”“响晴"响亮”“温晴"等词的含义。

)作者写济南的冬天为什么要与北平、伦敦、热带相比,而不与其他地方相比呢学生自由回答。

明确:作者之所以能如此清楚地呈现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是与他个人的经历密不可分的。

(PPT 呈现“作者经历”) 指名朗读。

三、研读课文,深入探讨PPT呈现:为什么济南的冬天能如此“温晴" 学生跳读课文。

济南的冬天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济南的冬天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济南的冬天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济南的冬天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教学设计需要强化评测和反思的功能,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方面的缺陷,以便于教育改革和进步。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济南的冬天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供大家参考学习。

济南的冬天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篇1)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的朗读,掌握重音和停顿的要求2、学习课文抓信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作者的情感教学重点:学习课文抓信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作者的情感教学难点:训练学生的朗读,掌握重音和停顿的要求导入新课:同学们,老舍曾这样说过:“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西湖,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见证老舍先生的`评判。

一、老舍及其创作1.看课文解释①后补充:老舍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写该文时,作者就在山东济南任教。

二、检查预习(一)、读准下列字音济南jǐ:地名。

jì周济奇迹(jì):圈:quān圆圈;juàn猪圈;暖和:nuǎn huo:着落:(zhuó)发髻(jì):两鬓(bìn)看(kān)护妇镶(xiāng)边:狭窄:(xiá)宽敞:(chǎng)水藻(zǎo)贮(zhù)蓄:澄清:(chéng)(二)、解题从题目中你读出了什么内容或信息(描写的地方和时令)三、整体感悟课文(一)、学生自由诵读课文1、读法指导:字正、有感情、重音2、学生个人读,学生评价老师示范学生再读(二)、师生共同探导文本1、作者笔下济南的冬天突出了什么样的特点?文中是如何来表现的?(“温晴”作者是通过色调对比,烘托形象北京:冷衬托济南“暖”色(以寒衬暖)伦敦:阴郁衬托济南“明”色。

(以暗衬明)热带地区:热衬托济南“温”色。

(以热衬温)它是个“宝地”。

)2、作者通过这些对比,目的是为了什么?(烘托出济南冬令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正确读写和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镶"髻”“贮蓄"澄清”等。

2.体会济南冬天的特点,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体会济南冬天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2)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运用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体会文中情景交融的写作特色,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独特感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冬天是寒冷的,那么在你们的印象中,冬天是什么样的呢明确:学生可能会回答冬天很冷、会下雪、树木光秃秃等。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济南的冬天》,作者是老舍先生。

那么,济南的冬天会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吧。

二、作者介绍1.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2.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3.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

此文是老舍1931 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出示生字词:济南(jǐnán) 、镶(xiāng) 、发髻(jì) 、着落(zhuóluò)、水藻(zǎo)、贮蓄(zhùxù)、澄清(chéng qīng)、空灵(kōng líng)。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济南的冬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以“四季美景"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体会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情感。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的经典散文,描绘了济南冬天特有的景色,如温晴的天气、山、水等,文章语言清新自然、优美生动,充满了诗情画意,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于语文学习的要求和方法还在适应阶段。

他们对散文这种文体有一定的接触,但在理解文章的深层内涵、体会作者情感以及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

不过,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思维活跃,富有想象力,这有助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深入理解课文。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镶”“贮蓄"等。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学习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其表达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反复朗读,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感。

2. 引导学生分析文中描写济南冬天景色的段落,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如抓住景物特征、按照一定顺序描写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

2. 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 在课文中,老舍先生开篇就点明济南冬天的特点是“温晴”。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体现“温晴"的语句进行分析。

例如,“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部编人教语文七上《2济南的冬天》[孙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部编人教语文七上《2济南的冬天》[孙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第二课济南的冬天大门中学孙甜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并情景交融的写法,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2.反复诵读,品味文章的意境美,感受文章语言的准确和生动。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2.学习本文平易自然、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疑,激发兴趣学过了朱自清的笔下,江南春天的风和日丽,山清水秀,草长莺飞,百花争艳,那我们就来见识一下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他在《济南的秋天》里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了西湖,秋和冬全给了济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济南的冬天》,看上帝赐给了济南什么样绝美的景致,竟那样令作者心醉神迷。

二、朗读课文,培养语感1.作家作品。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自舍予,满族人,现代著名作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茶馆》等,散文清新优美。

2.关于济南。

位于山东境内,南面为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有马鞍山、四里山,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

他们都是“小山”,最高千佛山也只有285米,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其他地方的冬天气候截然不同,城内多泉水,号称“泉城”。

3.教师配乐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教师语感的把握。

4.学生自由读。

(1)扫除文字障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响(xiǎng)晴着(zhuó)落宽敞(chǎng)贮(zhù)蓄澄(chéng)清髻(jì)水藻(zǎo)狭(xiá)窄空灵(2)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朗读本文方法。

如语速较慢、语调柔和、语气亲切、读出喜爱之情等等。

教师点拨:朗读课文时,脑海中要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

三、整体把握,理清全文脉络教师提示阅读方法:粗读,把握基本内容;细读,理解主题,揣摩生动的描写,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述的。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2《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2《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课题《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授课时间:2023.9.4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目标 1. 反复朗读,把握重音、停连,边读边想象文中描绘的理想境界。

2.感受济南冬天的安适、秀美,体会作者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二、明确目标三、讲授新课四、课堂小结在你的印象中,冬天是怎样的,有哪些代表性的景物?朗读课文,看看作者笔下的冬天与你印象中的冬天有什么不同。

大屏幕展示教学目标,解读学习目标。

活动一:朗读课文,感受景物特点作者所写的济南的冬天有着怎样的特点?他是通过哪些景物呈现这一特点的?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向你的同学描述这些景物。

冬天的济南在作者眼中是个“理想的境界”,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结合具体句子,说说你的探究发现。

活动二:练习朗读,体会作者情感。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标出《济南的冬天》第3段的重音和停连,并尝试朗读这一段。

表述自己印象中冬天的特征。

读学习目标。

读课文,概况济南的冬天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文章中的景物。

2、结合文章的具体语句,谈感受。

根据自己的理解,标注第三段的重音和停连,并朗读。

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济南的冬天的特点。

明确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脉,并练习口语表达。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考,深化对文章的理解。

训练朗读技巧,掌握标注重音和停连的方法,以增强良好的语感。

板书设计济南的冬天温晴景_________情___(小山,水,雪··)热爱、赞美理想的境界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课题《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授课时间:2020.9.5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教学目标揣摩品味语言,体会细腻、生动的描写唤起的细微感觉及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二、明确目标三、讲授新课四、课堂小结复习导入。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七年级上册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七年级上册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寓情于景的写法。

2. 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拟这一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 体悟作者对济南山水的热爱之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水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寓情于景的写法;品味语言,体会比拟的表达效果。

2.教学难点:体悟作者对济南山水的热爱之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水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冬天是寒冷的,那么在你们的印象中,冬天是怎样的景象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看看他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

二、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著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三、写作背景1930年前后老舍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其称为“第二故乡"。

该文是老舍1931 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四、字词学习1.请同学们朗读以下词语:单单(dān) 安适(shì) 秀气(qi)地毯(tǎn) 着落(zhuó) 一髻儿(jì) 宽敞(chǎng) 贮蓄(zhù) 济南(jǐ) 伦敦(dūn) 奇迹(jì) 看护(kān) 水藻(zǎo) 澄清(chéng) 镶(xiāng) 慈善(cí) 空灵(líng) 肌肤(jī)2. 解释下列词语:响晴:晴朗无云。

安适:安静而舒适。

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慈善:对人关怀,富有同情心。

秀气:清秀。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体会老舍先生散文的独特韵味,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生动描写景物的方法。

2. 引导学生分析文中描写济南冬天的景物特点,培养学生概括和归纳的能力,理解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

3.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体会作者笔下济南冬天的独特韵味,把握济南冬天的主要景物特点。

2.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对济南冬天的深情,体会作者如何将情感融入到景物描写之中。

2.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角度与方法,并能在自己的写作中加以运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一提到冬天,我们可能会想到寒冷、冰雪、凛冽的寒风等。

但是,在我国北方的一个城市,它的冬天却有着独特的韵味。

大家知道是哪个城市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济南冬天的图片)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的独特魅力。

(二)作者简介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正红旗人。

他是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等,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三)诵读赏析散文1. 自由诵读文章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受文章的节奏和韵味。

2. 朗读指导后再读文章片段(1)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读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例如,在描写济南冬天的阳光时,语调应较为舒缓、温暖;在描写小山时,语调可适当上扬,表现出小山的可爱。

3.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济南冬天的主要景物,并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形象。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一、作者与背景老舍(1899-1966):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

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老舍先生的作品语言朴实幽默,善于运用北京方言,富有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深受读者喜爱。

写作背景: 1924年,老舍先生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中文,在那里生活了五年。

期间,他阅读了大量西方文学作品,并开始尝试用白话文创作。

1929年,老舍先生回国后,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

《济南的冬天》就是他在济南任教期间创作的,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和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二、济南的地理位置与气候地理位置: 济南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势南高北低。

济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气候特点: 济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春秋两季温和宜人。

济南冬季受海洋气候的影响,气温相对较高,降水量较少,形成了“温晴”的气候特点。

这种气候特点使得济南的冬天既不像北方那样寒冷干燥,也不像南方那样阴冷潮湿,而是温暖舒适,空气清新,非常适合居住和旅游。

三、济南的山水之美山: 济南多山,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

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

隋开皇年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

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

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海拔也只有285米。

除了千佛山,济南还有许多其他著名的山峰,如趵突泉、五龙潭、红叶谷等,都是济南著名的旅游景点。

泉: 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泉水清澈,四季不断。

济南的泉水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丰富,有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等七十二名泉,被誉为“天下第一泉"。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目标导入:1.画出结构图;2.找准一个词;3.寻找一句话。

二、概括内容梳理结构
1.听范读,勾画批注内容;
2.思考:文章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3.交流,明确:抓住济南的天气、山、水来写;
4.给每一副画面去取一个四字名字。

三、找准一个词
1.明确要求:仔细读课文,你认为用文中的哪一个词,可以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并说说理由。

2.学生自主学习;
3.学生交流(尽量引导思维扩散,最后思维集中)。

4.小结:特点要鲜明
四、寻找一句话
1.明确要求:再读课文,你认为哪一句话最能直接表现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

2.学生自主学习;
3.学生交流(尽量引导思维扩散,最后思维集中)。

4.明确:“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这句话,是对全文的总结,是感情的聚焦点。

4.小结:有情才有文
五、总结收获
六、作业
1.积累写冬天的四字词30个;写东的古诗5句;写东的片段3个。

2、课外阅读朱自清的《冬天》,比较其与本文的不同。

济南的冬天优质课教案一等奖

济南的冬天优质课教案一等奖

济南的冬天优质课教案一等奖1、济南的冬天优质课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了解及识记生字词;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的感情;3、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4、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的作用;5、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的感情。

2、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和审美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

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1946年赴美讲学。

1949年应召回国。

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

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

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济南的冬天》。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脉1、朗读课文,掌握字词。

(1)注音:镶(__āng)水藻(zǎo)贮蓄(zhù)发髻(jì)着落(zhuó)。

(2)释义:响晴:文中指天气晴朗、燥热。

贮蓄:储存积蓄。

2、听录音,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

依阅读提示,思考:(1)济南冬天的独具一格的风貌是什么?(济南冬天的“温晴”)(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写“温晴”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曲折行文”的对比方式。

北平、伦敦、济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因此,他拥有评判对比的资格。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济南的冬天》第1课时单元目标1、通过对课文情感的把握,激发学生的情感,训练学生语音技能,包括重音、停连、语气与节奏。

2、利用对细节的分析,挖掘文章深意,品味作品语言。

3、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学习写景顺序。

4、通过对重点语句的品析,学会常用的修辞手法。

5、通过对重点语句的品析,学会多角度理解作品主题。

6、初步掌握学习散文的方法。

课程分析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这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四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四季自然风光为主题,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神奇秀美的自然风光。

济南的冬天很美,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作者描绘景物有条理并饱含感情,给人清新朴实之感,让人能领略到济南冬天独有的魅力及作者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重在朗读,让学生从读中体会情感,以及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教学目标1.通过快速浏览,圈画文章的生字词,熟悉并掌握字词。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思路。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济南冬天的山水之美。

重难点重点: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圈画文章的生字词,并理解重点字词。

难点: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的方法,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划分文章层次。

难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济南冬天的山水之美。

突破方法朗读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点拨法。

教学过程___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目标定向(2分钟)在你的印象中,冬天是怎样的?用几个词语说一说。

今天,就让我们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

(二)出示学习目标1.通过快速浏览,圈画文章的生字词,熟悉并掌握字词。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思路。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济南冬天的山水之美。

(三)作者、背景介绍1.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

曾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他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等。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1)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1)

《济南的冬天》教案预习任务:1.查阅资料,了解老舍生平;2.阅读课文,读准字音,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3.写一段话,50字左右,能表现连云港冬天的特点;4.从第三段划出自己喜爱的句子并说说好在哪里;课堂目标:1.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学会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2.情感朗读,体悟作者对济南的感情,学习寄情于景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1.请同学们自由的、大声的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完成一个任务:从第一段中找出一个词,能概括济南冬天最大的特点。

(温晴)“温晴”是什么意思?——温和、晴朗2.说说文章哪些句子最能看出“温晴”的感觉。

投影明确:齐读一下!“没有风声”而且“不是响亮的天气”,是“温晴”;“山像小摇篮”,“城市暖和安适地睡着”,“人们面上含笑”,是温晴;“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是“温晴”;“卧着点雪”的小村庄成了“小水墨画”,是“温晴”;“冒着点热气”的水,绿绿的水藻,“空灵的蓝水晶”,是“温晴”。

作者选取了风、山、雪、村庄、阳光和人们的笑脸,处处围绕着温晴这个特点,我们要学会这种写作技巧。

3. 同学们,连云港的冬天怎么样?(冷、干)能围绕这个特点说几句吗?老师也写了一段连云港的冬天:看看老师抓住了什么特点来写的!连云港的冬天像个着急赶路的汉子,说来就来,一夜之间,气温立马降下许多,让昨天还穿着单衣的人们目瞪口呆;连云港的冬天像个留恋商场购物的美女,说走不走,从11月份到来年四月底,人们都要穿着厚厚的棉衣。

大家都说在连云港买羽绒服最划算,因为,一穿就是半年。

师:不管我们这冬天多么冷,多么长,这里总归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学习生活的地方,是我们的家乡,所以,老师还是很喜欢连云港的!4.老舍喜欢济南吗?投影:老舍1924年孤身一人去英国伦敦教中文。

他身居异国,饱尝了寄人篱下的孤独之苦。

他曾说过:“在国外,我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

”为了结束这“没有家”的寂苦生活,他在1929年夏动身回国,但因路费不足,直到1930年春才回到上海,同年应邀到济南齐鲁大学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
【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教学目标】
1. 积累重点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3.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重点】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老舍先生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

”在作者的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情致。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学习《济南的冬天》。

二、解题
济南是山东省省会,自然风光秀丽,旅游资源比较丰富,自古素有“泉城”之美称。

尤以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名泉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誉。


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国有一位原始部落的首领——舜,就诞生与生活在济南一带。

李白、杜甫、苏轼、等古今杰出的作家和学者,都先后在济南生活游历或求学为官,故有“济南名士多”的佳誉。

老舍在齐鲁大学任教时著有散文《济南的春天》《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三个月来的济南》《趵突泉》等。

三、作者介绍
老舍(1899~1966) ,现代著名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

1924 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

1929 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1946 年赴美讲学。

1949 年应召回国。

1966 年8 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 岁。

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

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1951 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朗读音频播放:
(1) 播放音频朗读文件,让学生注意其中的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2) 让学生边听课文,边动笔在书上圈点勾画,标出生字、难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