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网技术课程设计报告江苏大学
校园网组网实训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校园网的设计、搭建和调试方法,提高学生网络设备的配置能力和网络规划能力。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够了解校园网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网络设备的基本配置方法,为今后从事网络工程和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验环境及设备1. 硬件设备:- 2台路由器(华为AR2200)- 2台交换机(华为S5700)- 3台PC机(用于模拟终端)- 网线若干2. 软件设备:- Windows Server 2012操作系统- 华为eSight网络管理系统三、实验内容1. 校园网设计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一个包含总校和分校的校园网。
总校共有20台计算机,分校分为两个局域网,分别有10台计算机。
校园网采用C类网段210.100.10.0,总校和分校各有一台路由器及一台交换机。
2. 子网划分根据IP地址分配原则,将校园网划分为总校局域网、分校局域网A和分校局域网B。
- 总校局域网:210.100.10.0/24- IP地址范围:210.100.10.1-210.100.10.254- 子网掩码:255.255.255.0- 分校局域网A:210.100.11.0/24- IP地址范围:210.100.11.1-210.100.11.254- 子网掩码:255.255.255.0- 分校局域网B:210.100.12.0/24- IP地址范围:210.100.12.1-210.100.12.254- 子网掩码:255.255.255.03. 网络拓扑图根据实验要求,绘制校园网网络拓扑图,包括总校和分校的局域网、路由器、交换机以及PC机的连接关系。
4. 网络设备配置(1)路由器配置1)配置总校路由器:- 配置接口IP地址:210.100.10.1/24- 配置默认网关:210.100.11.1- 配置VLAN接口:VLAN10,IP地址210.100.10.1/242)配置分校路由器:- 配置接口IP地址:210.100.11.1/24- 配置默认网关:210.100.10.1- 配置VLAN接口:VLAN20,IP地址210.100.11.1/24- 配置VLAN接口:VLAN30,IP地址210.100.12.1/24(2)交换机配置1)配置总校交换机:- 配置VLAN10,设置端口1-20为VLAN10成员- 配置VLAN20,设置端口21-40为VLAN20成员2)配置分校交换机:- 配置VLAN20,设置端口1-10为VLAN20成员- 配置VLAN30,设置端口11-20为VLAN30成员5. 网络调试(1)测试总校局域网内主机之间通信- 在总校局域网内任意两台主机之间ping通,验证局域网内通信正常。
计算机组网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组网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计算机网络是实践性很强的一类课程。
《计算机组网课程设计》是计算机通信网等课程的综合性课程实习,既有严谨的理论基础,又涉及到大量的实践方面的知识。
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得学生可以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又可以增加学生一定的实践知识。
二、课程设计要求:1、网络硬件设备配置连接(1)网络设备计算机2台,网络交换机或以太网集线器1台,网线若干(3根),网线钳一把,网线测试仪1台(2)基本要求自己制作直通线2根,交叉线1根(用来将两台计算机直接连接练习);做好的网线可以通过网线测试仪来测试网线是否导通。
2、两台计算机的直连练习用交叉线完成两台计算机的连接,设置好计算机的IP地址,然后利用网络邻居来查看连接情况或利用基本网络测试命令(如Ping,Ipconfig,Tracert,NetStat等)来检验。
3、利用直通线构建一个小型局域网要求:(1)练习学习使用基本网络测试命令来测试网络运行状态的方法;(2)将其中一台作为服务器,安装好相应的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一般采用Windows 2000 Server(3) 完成对服务器计算机的相关设置(DNS、DHCP、web等设置),从而使局域网可以实现网页浏览,机器自动配置IP地址和域名,文件下载等功能。
三、设计内容与过程1、用交叉线将两台计算机直接相连,设置其中一台计算机的IP地址为172.29.65.62,另一台计算机的IP地址为172.29.65.63,使用ping命令查看两台计算机是否连通,如下图示表明两台计算机已经连通2、构建小型局域网①使用直通线将四台计算机和以太网集线器连接起来,其中一台安装有windows2000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作为服务器,另外三台作为客户机如图表示四台计算机已构成一个小型局域网②a、DNS服务器1、安装配置DNS服务器1)安装DNS。
高校校园网组网课程设计

高校校园网组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高校校园网组网的基本原理,掌握网络架构和拓扑结构。
2. 学生熟悉常见的网络设备及其功能,如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
3. 学生了解IP地址分配、子网划分及路由协议等网络配置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搭建简单的校园网组网方案。
2. 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校园网组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3. 学生掌握网络测试和故障排查的基本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趣,增强学习积极性。
2. 学生认识到网络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沟通与协作,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校计算机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对网络技术有一定了解,但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校园网组网基础理论- 网络架构与拓扑结构- 网络协议与标准- 网络设备功能与分类2.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 交换机配置与VLAN划分- 路由器配置与路由协议- 防火墙配置与安全策略3. IP地址分配与子网划分- IP地址分类与特殊地址- 子网划分方法与计算-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4. 校园网组网方案设计- 组网需求分析- 网络设备选型与布局- 网络测试与优化5. 网络故障排查与维护- 故障排查方法与流程- 常见网络故障案例分析- 网络维护与管理策略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校园网组网基础理论第二周: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第三周:IP地址分配与子网划分第四周:校园网组网方案设计第五周:网络故障排查与维护本教学内容与教材相关章节紧密关联,旨在确保学生系统掌握校园网组网相关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组网技术实验报告

组网技术实验报告
《组网技术实验报告》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组网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组网技术的实验研究对于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
介绍一项关于组网技术的实验报告,通过该实验报告可以更好地了解组网技术
的应用和发展。
实验目的:通过对组网技术的实验研究,探索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特点,
为进一步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围绕组网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展开,通过搭建实验
环境,测试组网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表现和效果。
同时,对组网技术的性能进
行评估和分析,以及对比不同组网技术的优缺点。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发现组网技术在不同场景下都能够有效地实现
网络连接和数据传输,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同时,不同的组网技术在
性能和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选择和优化。
实验结论:组网技术在信息技术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能够满足不同场
景下的网络连接需求。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对组网技术的性能和特点有了更深
入的了解,为其在实际应用中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参考。
总结:组网技术的实验研究对于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组网技术的实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和特点,为其进一步的优化和发展提供支持和参考。
希望通过本次实验报告的介绍,能够对组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组网技术》课程实验报告

设备
连接交换机接口
王国栋管理
王国栋文档
王国栋应用
王国栋管理
(3)设置计算机的地址如下:
设备
接口
地址
子网掩码
默认网关
王国栋管理
网卡
缺省
王国栋文档
网卡
缺省
王国栋应用
网卡
缺省
(4)检测各计算机之间的是否能通,说明原因。
(同一个之间的计算机能够联通)
(5)从计算机“王国栋管理”中打开“终端”,对交换机进行配置。
(6)查询当前交换机配置信息。
(7)添加,并命名为。
(8)添加,并命名为。
(9)将“王国栋管理”的端口添加到。
(10)将“王国栋文档”和“王国栋应用”的端口添加到。
(11)查询当前交换机配置信息。
(12)检测各计算机之间的是否能通,说明原因。
(不同之间的计算机不能够联通)
(二)跨交换机中划分以及内成员端口
2、实验原理
().
添加,并命名为
>
>பைடு நூலகம்
()
()
()
将“王国栋管理”的端口添加到。
>
>
()
()
()
配置两个交换机连接端口为。
()
()
()
四、实验拓扑图
(1)单交换机中划分以及内成员端口
(2)跨交换机中划分以及内成员端口
五、实验步骤
(1)单交换机中划分以及内成员端口
(1)添加交换机以及台计算机,分别命名为“交换机王国栋单位”,“王国栋管理”,“王国栋文档”,“王国栋应用”。
《组网技术》课程实验报告
专业:网络工程
组网技术校园局域网课程设计

组网技术校园局域网课程设计《局域网组网技术》课程设计题目:校园网络学生姓名:学号: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指导教师:目录前言 (4)1 网络拓扑结构规划 (5)1.1 需求分析 (5)1.2 IP地址划分 (6)1.3网络拓扑设计说明 (8)1.4 网络拓扑图 (9)2硬件设备 (10)2.1 设备需求分析 (10)2.2 设备选购说明 (10)2.3 设备选购清单 (12)3 网络详细设计 (14)3.1 模拟拓扑(Packet Tracer) (14)3.2动态IP分配 (14)3.3 VLAN划分说明 (15)3.4 VLAN连通性模拟 (15)3.4.1实现配置代码 (16)3.5 Internet接入模拟 (17)3.5.1 路由器NAT技术 (18)4 服务器配置 (19)4.1DNS服务配置 (19)附录 (21)前言由于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特殊性,网络建设需要考虑以下一些因素:系统的先进性、稳定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应用系统和网络系统的配合度、与外界网络的连通性、建设成本的可接受度等。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是指传输距离有限,传输速率较高,以共享网络资源为主要目的的网络系统,它仅包括OSI参考模型的底部3层协议。
将一个网络限制在物理上较小的区域之内,可以减少从网络上一台计算机发送数据到最远处计算机的时延。
虚拟局域网功能: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虚拟局域网)是指在交换式局域网的基础上,采用网络管理软件构建的可跨越不同网段、不同网络的端到端的逻辑网络。
一个VLAN组成一个逻辑子网,即一个逻辑广播域,它可以覆盖多个网络设备,允许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网络用户加入到一个逻辑子网中。
同时,在同一台交换机上也可以划分多个VLAN。
注:本设计只用于课程答辩,无详细的冗余设计。
(只限本人使用)设计人:辛为关键词:网络虚拟局域网交换机VLAN 无冗余1 网络拓扑结构规划1.1 需求分析校园网已经成为现代教育背景下的必要基础设施。
《组网》课程设计

《组网技术》课程设计大纲
1、设计目标:
通过本轮课程设计使学生从实践的角度来了解和掌握组网技术的各项基础知识,使学生通过独立完成网络设备的的安装调试工作,使学生掌握园区网网络设备的故障排除工作。
学会组建中小型园区的基本技能,学会搭建各种网络服务器系统。
为以后的网络系统集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2、设计的内容:
本次课程设计工作,主要完成以下几个内容:
(1)组建一个小型校园网络,保证校园网能够访问internet资源。
(2)校园内有教务、财务、后勤、学生科、寝室等5个独立部门,要求划分出5个vlan进行管理
(3)校园网内部采用二层网络拓扑结构设计,核心层和接入层(4)校园网内部要求架设DHCP服务器用于提供TCP/IP参数服务(5)校园内部要求架设email服务器提供电子邮件服务
3、设计步骤
(1)使用cisco R2621路由器作为外网接入设备,在R2621上进行
NAT网络地址转换配置和接口地址配置
(2)使用ciscoS3550-24三层网络交换机作为核心网络设备上联
路由器R2621,在S3550-24上划分出5个vlan,分别对应5 个
接口。
(3)接入层交换使用5台cisco S2950-24交换机,上联到核心交
换机S3550-24上。
(4)在核心交换机上连接DHCP服务器和Email服务器。
并配置这
两个服务器。
(5)拓扑图如下:
4、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统一使用学院提供的课程设计报告文档,按要求书写报告内容,完成课程时间、项目内容、项目目的、项目实现过程等内容,以及网络设备基本配置文档资料。
计算机组网技术及实训课程设计

计算机组网技术及实训课程设计计算机组网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它是教授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和实践的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网络拓扑结构、通信协议等相关知识。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组网技术的重要性,并设计一门适合学生实践的课程。
计算机组网技术的重要性计算机网络是现代化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可以将世界上各个角落的人们联系起来,让信息在秒级别内流转,使得人们可以更加高效地协作和交流。
因此,对于学习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计算机组网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计算机组网技术是一种基于通信协议实现的技术,它主要指的是计算机间连接的建立、维护、管理和数据传输等操作。
计算机组网技术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局域网、广域网、无线网等。
学生学习计算机组网技术能够帮助他们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为今后从事计算机网络相关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当今信息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工作还是娱乐都与互联网密不可分。
而计算机组网技术则是支持互联网运行的核心技术。
因此,学生学习计算机组网技术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互联网的本质,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实训课程设计计算机组网技术这门课程比较抽象,因此需要通过实践课程来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组网技术的理解。
下面是一门适合学生实践的计算机组网技术实训课程设计。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网络协议和应用领域,并培养他们在计算机网络领域的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内容本课程内容涵盖计算机组网技术的基本知识、常用网络协议和相关实践技能,如下所示:1.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协议–网络安全2.实验环境搭建–开发环境搭建–实验设备连接3.实验项目–网络连接配置–网络互连配置–路由器配置–防火墙配置–VPN配置课程模式本课程采用实践课程的形式进行教学。
学生将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计算机网络的配置、调试与测试。
高校校园网组网课程设计

高校校园网组网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高校校园网组网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具备网络规划、设计和实施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校园网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
2.掌握常见的网络设备及其功能,如交换机、路由器等。
3.学会使用网络规划工具,进行网络拓扑设计和容量规划。
4.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合理的校园网组网方案。
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校园网的基本概念:介绍校园网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分类。
2.网络体系结构:讲解OSI模型和TCP/IP模型,以及各层的功能和协议。
3.网络设备及功能:介绍交换机、路由器等常见网络设备的功能和应用场景。
4.网络规划与设计:讲解网络规划的基本原则,教授如何使用网络规划工具进行拓扑设计和容量规划。
5.校园网组网技术:介绍常见的组网技术,如星形拓扑、环形拓扑等,并分析其优缺点。
6.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校园网组网案例,让学生学会根据需求设计合理的网络方案。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讨论法:学生针对特定话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理论知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教学内容。
4.实验设备:配置足够的实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实践。
5.在线学习平台:搭建在线学习平台,提供课程资料、讨论区等,方便学生学习和交流。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江苏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班级:网络工程1102班姓名:董永学号:3110610055配置一个典型的网络系统1 实验目的在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如何配置一个典型的网络系统,其中硬件设施使用到路由器、三层交换机、二层交换机以及6台PC机,掌握具有三层交换的典型网络系统的配置。
2 实验要求同学实验以实验室的实验组(即一排机器)为单位组成实验小组,每个小组5-6位同学,自选一位组长,整个实验实行组长负责制,由组长负责协调各位同学的工作,通过全组的共同协作完成整个实验的任务,每组共同提交一份实验报告。
3 实验步骤3.1 网络的配置要求:依据本组的实验设备组建如图1所示的网络系统。
其中PC0和PC1组成一个VLAN,PC2、PC3组建一个VLAN,PC4和PC5组成一个VLAN,请通过路由器、交换机和PC的配置做到6台PC之间能互联互通。
具体配置方法和步骤由实验组内部讨论完成,请务必实验前完成讨论和在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中的配置工作,进实验室后直接由组长安排人员在真实设备上完成网络配置工作。
3.2 网络测试在不同的PC上访问其他各台机器,如果都可以表明测试通过。
步骤及截图1.网络配置(其中的S0/3/1被改为了S0/3/0)2.IP地址划分明细设备接口IP地址网关R1dy S0/3/0 192.168.12.2/24 fa0/1 172.16.1.1/24R2dy S0/3/0 192.168.12.1/24 fa0/1 172.17.2.1/24PC0 快速以太网口172.16.1.254/24 172.16.1.1PC1 快速以太网口172.17.2.253/24 172.16.1.1PC2 快速以太网口172.18.3.254/24 172.17.2.1PC3 快速以太网口172.18.3.253/24 172.17.2.1PC4 快速以太网口172.18.3.252/24 172.17.2.1PC5 快速以太网口172.18.3.251/24 172.17.2.1 3.先对路由器和交换机改名,1. 根据表2配置各设备中接口的IP地址。
江苏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册实验一交换机基本配置实验学时:2学时实验类型:验证实验要求:必修一、实验目的1.掌握桌面网络组建方法2.掌握Quidway S系列中低端交换机几种常见配置方法二、实验内容1. 通过Console口搭建配置环境2. 通过Telnet搭建配置环境3. 熟悉VRP的各种视图及各视图下的常用命令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1. 交换机配置方式交换机通常的配置方式有:Console方式telnet方式web方式modem拨号方式2. 命令行接口Command-line Interface华为网络设备中运行的操作VRP ( Versatile Routing Platform) 向用户提供一系列配置命令以及命令行接口,方便用户配置和管理网络设备,包括以太网交换机。
命令行有如下特性:通过Console口进行本地配置通过telnet进行本地或远程配置通过modem拨号登录到网络设备进行远程配置配置命令分级保护,确保未授权用户无法侵入到网络设备用户可以随时键入<?>以获得在线帮助1提供网络测试命令,如tracert、ping等,迅速诊断网络是否正常提供种类丰富、内容详尽的调试信息,帮助诊断网络故障用telnet命令直接登录并管理其它网络设备提供ftp服务,方便用户上载、下载文件提供类似Doskey的功能,可以执行某条历史命令命令行解释器对关键字采取不完全匹配的搜索方法,用户只需键入无冲突关键字即可解释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1.学生在进行实验前必须进行充分的预习,熟悉实验内容;2.学生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注意人身和设备安全,配合和服从实验室人员管理;3.要求独立完成实验,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辅导;4.教师检查学生的实验结果;5.综合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
五、实验条件1. 华为Quidway S/思科Catalyst 2960/中兴ZXR10交换机2. 计算机一台、配置电缆、局域网环境六、实验步骤通过Console口搭建配置环境1. 如图1-2,建立本地配置环境,只需将微机(或终端)的串口通过配置电缆与以太网交换机的Console口连接。
大学计算机网络组网技术教案

大学计算机网络组网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组网技术的基本原理,了解各种常用网络设备的功能和特点,建立面向实际应用的网络设计思路和方法,掌握网络的配置、管理和维护等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组网技术的基本原理,各种常用网络设备的功能和特点,网络的配置、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1. 计算机网络组网技术的基本原理(1)组网的基本要求(2)网络互连技术(3)协议体系结构(4)数据传输方式2. 各种常用网络设备的功能和特点(1)集线器(2)交换机(3)路由器(4)防火墙等安全设备3. 网络的配置、管理和维护(1)IP地址配置(2)路由配置(3)网络拓扑管理(4)安全管理(5)网络故障排除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课程设计中,要尽可能多地使用计算机网络组网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加深对某些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与应用的平台。
四、教学评估本课程评估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平时成绩。
包括出勤率、作业成绩、实验成绩等。
2. 期末考试。
主要考查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组网技术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
要求学生完成指定的网络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评分将考虑实验完成情况和报告质量。
五、教学资源本课程需要使用的教学资源包括:1. 教材。
建议使用《计算机网络》或《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等教材。
2. 实验室。
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以便学生进行实验。
3. 课程网站。
提供课程资料、实验指导、在线测试、论坛等功能,可以方便学生学习和交流。
六、教学进度本课程的教学进度如下:第一周:计算机网络组网技术概述第二周:网络互连技术第三周:协议体系结构与数据传输方式第四周:网络设备的功能和特点第五周:集线器的使用第六周:交换机的使用第七周:路由器的使用第八周:网络安全技术第九周:网络配置和管理第十周:网络故障排除和维护第十一周:复习和总结七、教学保障为保障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应配备满足以下条件的师资和教学资源:1. 师资力量。
组网技术与网络管理第二版课程设计 (2)

组网技术与网络管理第二版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本次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对组网技术与网络管理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全面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并且加强对网络管理、安全防护和网络应用方面的了解,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
二、课程设计内容2.1 实验内容实验一:网络拓扑分析利用网络拓扑结构分析工具,对央企机房的网络拓扑结构进行分析,绘制网络拓扑结构图。
实验二:网络安全测试利用网络安全测试软件,对一般企业的网络安全状况进行检测和分析,并提出安全加固措施。
实验三:网络性能测试利用网络测试软件,对不同企业的网络性能进行测试,并分析网络优化方法和策略。
2.2 课程实践实践一:网络设备部署及配置通过对各种网络设备的部署和配置,熟悉网络设备的功能、性能、配置,以及网络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实践二:网络应用开发与设计通过对网络应用的开发和设计,熟悉网络应用的原理、常用技术和开发方式,加强对网络应用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实践三:网络管理与维护通过对网络管理与维护的实践,熟练掌握网络维护的方法、技术和操作流程,提高网络问题的排查能力和处理能力。
三、课程设计要求3.1 实验报告对于每个实验,要求学生编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环境、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和实验总结等内容。
3.2 课程考核课程考核分为实验和考试两部分。
实验成绩占60%以上,考试成绩占40%以下。
实验中出现抄袭、作弊等行为,将严重影响实验成绩甚至影响课程成绩。
四、参考资料1.《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高等教育出版社。
2.《网络技术教程》第四版,王寿君,电子工业出版社。
3.《计算机网络与网络安全》第二版,李林,高等教育出版社。
4.《Linux网络管理实战》第二版,吴涛,人民邮电出版社。
五、总结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将掌握网络拓扑结构分析、网络安全测试、网络性能测试、网络设备部署及配置、网络应用开发与设计、网络管理与维护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组网设计需求自行设计拓扑,并完成配置,至少应包含以下需求:1. 构建RIP AS,配置RIPv2,实现AS各网络的连通。
2. 构建多区域OSPF AS,实现AS各区域的连通。
该OSPF AS中应包含:STUB/TOTALLY STUB AREA和NSSA/TOTALLY NSSA AREA;地址汇总;VIRTUAL LINK(可选)。
3. 通过RIP和OSPF之间的双向重分发实现两个AS之间的连通。
4. 在两个AS中选择任意一台路由器,在其下构建LAN以完成交换相关的配置,要求:(1) 连接至少3台交换机,构成环形物理拓扑,例如(仅为示例):(2) 在交换机上配置并查看STP协议,将连接至网关路由器的交换机设置为root,在SWITCH0和SWITCH1上配置必要的STP增强性能;也可以直接开启RSTP协议。
(3) 在交换机上创建至少两个VLAN,定义必要的VTP角色自动传播VTP SERVER上的VLAN 配置。
SWITCH0和SWITCH1上分别连接成员主机,实现VLAN的通信,并利用三层路由实现不同VLAN之间的通信(单臂路由或其他)。
(4) 额外创建一个管理VLAN,使用一台主机对网关路由器进行管理(可以telnet到即可)。
禁用VLAN 1!二、总体设计拓扑实验设备:2811路由器10台,2960交换机6台,3560三层交换机1台,2960交换机6台,PC机8台,交叉线直通线若干。
简单说明:右上方黄色区域为RIPv2 AS区域,OSPF AS区域是a0,a1,a2,a3,其中a0是主干区域,a1为普通区域,a2是totally nssa区域、a3是totally stub 区域, a3到a0用虚链路进行通信。
在a3区域中设置了一台三层交换机通过VTP 协议并设置了两个vlan,vlan10和vlan20。
选取三层交换机为根桥,在三层交换机下面的两个交换机上开启RSTP协议。
三、IP地址表1. RIPv2 AS地址表2. OSPF AS地址表四、配置步骤及主要配置命令1. 构建RIP AS,配置RIPv2,实现AS各网络的连通【注】r1 和r3分别接有一台交换机和主机以路由器rip r2为例,配置命令如下:①接口配置:Router#conf tRouter(config)#int fa0/0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172.16.0.10 255.255.255.252 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Router(config)#int fa0/1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172.16.2.1 255.255.255.252 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Router(config)#int fa1/0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172.16.0.10 255.255.255.252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② Ripv2 配置:Router(config)#router ripRouter(config-router)#version 2Router(config-router)#no auto-summary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72.16.1.0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72.16.2.0Router(config-router)#exitRip r1 、Rip r3配置与其类似。
但是由于Rip r1是Rip AS 和ospf AS的边界路由器,因此rip r1只需在fa0/0口配置Ripv2协议。
2. 构建多区域OSPF AS,实现AS各区域的连通。
该OSPF AS中应包含:STUB/TOTALLY STUB AREA和NSSA/TOTALLY NSSA AREA;地址汇总;VIRTUAL LINK【注】r7 和r6上分别接有一台交换机和主机。
以ospf r1为例:配置代码如下:① ospf Area1基本配置:R1(config)#router ospf1R1(config-router)# network 192.168.0.0 0.0.0.3 area 0R1(config-router)# network 192.168.1.0 0.0.0.3 area 0R1(config-router)# network 192.168.2.0 0.0.0.3 area 0② ospf area2 area3做与area1类似的配置③在area2上配置totally nssa:R4(config)#router ospf 1R4(config-router)#area 2 nssa no-summaryR5(config)#router ospf 1R5(config-router)#area 2 nssaR6(config)#router ospf 1R6(config-router)#area 2 nssa④在area 3 配置totally stub:R3(config)#router ospf 1R3(config-router)#area 3 stub no-summaryR7(config)#router ospf 1R7(config-router)#area 3 stub⑤VIRTUAL LINK的配置:Area3到area0用VIRTUAL LINK(虚链路)配置命令:R3(config-router) area 1 virtual-link 192.168.3.254R2(config-router) area 1 virtual-link 192.168.2.254⑥地址汇总:以ospf r4 为例做地址汇总R4(config)#router ospf 1R4(config-router)area 2 range 192.168.0.0 255.255.0.03. 通过RIP和OSPF之间的双向重分发实现两个AS之间的连通在边界路由器r1进行双向重分发,配置如下:Router(config)#route ospf 1Router(config-router)#redistribute rip subnets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0.0 0.0.0.3 area0Router(config-router)#redistribute connectedRouter(config-router)#default-information originateRouter(config-router)#route ripRouter(config-router)#version 2Router(config-router)#no auto-summary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72.16.1.0Router(config-router)#redistribute ospf 1 metric 10Router(config-router)#redistribute connectedRouter(config-router)#default-information originate4.在两个AS中选择任意一台路由器,在其下构建LAN以完成交换相关的配置,要求:(1) 连接至少3台交换机,构成环形物理拓扑,如图所示:(2) 在交换机上配置并查看STP协议,将连接至网关路由器的交换机设置为root,在SWITCH0和SWITCH1上开启RSTP协议。
①在交换机上配置vlan1,vlan10,vlan20(vlan10,vlan20将在下一步中开启)STP协议:Server(config)#spanning-tree vlServer(config)#spanning-tree vlan 1,10,20Server(config)#spanning-tree vlan 1,10,20 priority 4096 //修改优先级,设置三层交换机为root 【注】由于packet tracer不支持修改成本和设置端口优先级,故略去这两步。
Server为三层交换机hostname.②在switch1和switch2 上开启RSTP协议:client1(config)#spanning-tree mode rapid-pvstclient2(config)#spanning-tree mode rapid-pvst【注】client1和client2 分别为switch1和switch2的hostname.(3) 在交换机上创建至少两个VLAN,定义必要的VTP角色自动传播VTP SERVER 上的VLAN配置。
SWITCH0和SWITCH1上分别连接成员主机,实现VLAN的通信,并利用三层路由实现不同VLAN之间的通信:①配置VTP协议:Server配置:Switch1(config)#interface range fa0/1-fa0/2Switch1(config-if-range)#switchport mode trunkSwitch1(config-if-range)#exitSwitch1(config)#vtp domain guanliSwitch1(config)#vtp mode serverSwitch1(config)#vtp version 2Switch1(config)#vlan 10Switch1(config)#exitSwitch1(config)#vlan 20Switch1(config)#exitSwitch1(config)#endClient配置:客户机switch1Switch1(config)#int fa0/2Switch1(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Switch1(config-if)#exitSwitch1(config)#vtp domain guanliSwitch1(config)#vtp mode lientSwitch1(config)#int fa0/3//创建vlan10和vlan20Switch1(config-if)#sw access vlan 10Switch1(config-if)#exitSwitch1(config)#int fa0/4Switch1(config-if)#sw access vlan 20Switch1(config-if)#endSwitch11#客户机switch2Switch2(config)int fa0/2Switch2(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Switch2(config-if)#exitSwitch2(config)#vtp domain guanliSwitch2(config)#vtp mode clientSwitch2(config)#int fa0/3Switch2(config-if)#sw access vlan 10Switch2(config-if)#exitSwitch2(config)#int fa0/4Switch2(config-if)#sw ac vlan 20Switch2(config-if)#end【注】以三层交换机为Server, switch1 和switch2 为Client之后将三层交换机的hostname改为了Server,switch1和switch2分别改为了client1 和client2②配置三层交换机实现不同vlan 间通信:Server(config)#interface vlan 10Server(config-if)#ip add 192.168.10.254 255.255.255.0Server(config-if)#no shutdownServer(config-if)#exitServer(config)#interface vlan 20Server(config-if)#ip add 192.168.20.254 255.255.255.0Server(config-if)#no shutdownServer(config-if)#exit//启动三层交换机的路由功能Server(config)# ip routing(4) 额外创建一个管理VLAN,使用一台主机对网关路由器进行管理(可以telnet 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