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掘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治基本措施要求(含卸压措施)
工作面预防冲击地压倾向性安全技术措施
工作面预防冲击地压倾向性安全技术措施工作面是煤矿开采的主要区域,也是容易发生冲击地压事故的地方。
为了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煤矿生产的正常进行,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冲击地压倾向性的安全技术措施。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这些措施。
一、采用技术措施预防冲击地压倾向性(一)优化煤矿采煤工艺1.选取合适的煤矿采矿方法,如综放面采煤、综掘工艺等,以降低冲击地压的发生概率。
2.在设计采煤工艺时,合理布置支护措施,例如设置矿柱、覆岩支护等,增加工作面的稳定性。
(二)加强煤层探测和测绘工作1.通过地质勘探技术,获取煤层地质的详细信息,包括地层构造、煤质等,从而确定煤层的综放性和倾向性。
2.依据地层测绘结果,合理选择煤层开采方式,预判出可能发生冲击地压的区域,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
(三)合理设计工作面采高和采宽1.根据煤层的性质和地压的情况,合理确定工作面的采高和采宽,以达到稳定开采的目的。
2.根据煤层的倾向性和开采的需要,合理选择不同的开采方式,如综放开采、综掘开采等,以降低地压的发生概率。
(四)合理控制煤层压力1.采取相应的减压措施,如采前抽放瓦斯、喷砂层措施等,减缓煤层压力的积累。
2.通过合理的疏放开采措施,降低煤层压力的变化范围,减少地压的发生。
(五)改善支护设备和材料1.使用适当的支护设备,如液压支架、锚杆等,提高工作面的稳定性,减少冲击地压的危险。
2.使用高强度、抗冲击的支护材料,提高支护系统的强度和稳定性,增加工作面的承载能力。
二、加强控制措施预防冲击地压倾向性(一)加强工作面监测与预警1.建立完善的工作面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煤层变形、裂隙发育、地压的变化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建立预警机制,对工作面的倾向性进行预测,提前采取措施预防冲击地压的发生。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1.制定工作面操作规程,规范作业流程,减少人为操作引发的冲击地压风险。
2.加强矿工的安全培训,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紧急应变能力,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采煤工作面预防冲击地压设计安全技术措施(3)
采煤工作面预防冲击地压设计安全技术措施(3)采煤工作面预防冲击地压设计安全技术措施2. 大直径钻孔卸压(1)钻孔参数:使用ZQJ-160/4.3型或ZQJ-300/6型气动架柱式钻机,钻孔直径分别为108mm、150mm,钻孔距底板1.2m,孔深20m,钻孔间距1~5m(可根据回采速度及卸压效果适当调整)。
(2)施工范围:在xx-xx工作面监测到有冲击危险的区域及划定的高度冲击危险区域。
(3)钻机运输、安装、具体操作等按照《大直径卸压钻孔施工通用措施》中有关规定执行。
(4)人员组织及施工要求:每部钻机需3人操作,每班必须保证施工2个合格的'卸压钻孔,施工完毕后由防冲办派人验收。
(5)卸压孔施工完毕后,采用钻屑法进行效果检查,若煤粉仍然超标,应适当增加卸压孔的深度和密度。
3. 煤层注水(1)注水钻孔根据xx-xx回采工作面具体条件进行布臵,注水孔必须远离断层带。
(2)注水孔施工倾角应考虑钻杆下沉的影响,使成孔平均倾角与煤层平均倾角一致,不致穿入顶底板。
(3)注水孔间距为15m,可适当调整,一般不大于20m。
(4)注水压力不低于7MPa。
(5)为提高注水效果,可采用孔内爆破或在水中添加对人体无害的药剂。
(6)对煤层注水情况进行记录。
(7)当注水工作达到设计要求,或钻孔周围煤壁有水渗出、煤壁出现均匀的“出汗”渗水时,作为煤体已全面湿润的标志,暂停对该钻孔的注水。
(三)根据冲击危险程度确定防治方案1. 一般冲击危险区冲击地压防治方案(1)在划定的一般冲击危险区范围内回采时,钻屑法执行三班监测,监测位臵为工作面两顺槽超前60m范围内。
(2)降低回采速度,尽量匀速推采。
(3)一旦发现煤粉量超标(校验后仍超标)或动压显现明显时,应停止生产,对煤层进行爆破卸压,危险解除后方可恢复生产。
2. 中度冲击危险区冲击地压防治方案(1)在划定的中度冲击危险区域范围内回采时,钻屑法执行三班监测,监测位臵为工作面两顺槽超前60m范围内。
王家寨煤矿防治冲击地压技术措施
王家寨煤矿防治冲击地压安全技术措施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矿山压力显现明显,在构造复杂区域,有时出现煤炮及震顶现象,因此必须加强对冲击地压的监测,并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具体措施如下:(一)、冲击地压专门防治措施1、钻屑法煤粉监测对采掘工作面采用钻屑法监测,预测预报冲击危险程度。
采掘工作面设计煤粉监测孔终孔深为3.5倍煤层厚度或巷道宽度,钻孔应尽量布置在采高中部,平行于层面,垂直煤壁,钻孔地点、孔距以及探测时间根据施工目的而定,预计冲击危险的钻孔应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布置在最可能发生冲击地压的地点。
探测工作应由防冲队进行,探测时应记录钻孔时间、地点、深度、每米钻孔排出量、施工中的动力效应以及钻孔地点的生产地质条件,并绘制钻孔位置示意图,施工人员升井后要立即填写施工记录。
回采工作面进行煤粉监测时,要根据划定的冲击危险区域,结合具体生产、地质条件,沿工作面及超前上、下顺槽两帮布置探测带。
钻孔布置在煤壁中下部,与煤层层面平行,并与煤壁垂直。
从孔口开始每米收集一次煤粉,用弹簧秤称量并记录在原始记录表上;用3mm孔眼网筛过滤煤粉,计算煤粉颗粒大于3mm的百分含量并记录;取粉过程中记录钻进的难易程度、卡钻、震动、微冲击等动力现象。
具体监测方法是:①初次对采煤工作面上、下巷道超前80米范围内普测一次煤粉,钻孔深度5.0米,孔间隔10米。
以后工作面每推进60米,按照间距20米监测一次。
②工作面初采的前30个循环,每天在工作面上出口以下5米、15米、30米处各打一个煤粉监测孔。
③当监测煤粉超过极限煤粉量或动力效应强烈、煤体已形成冲击危险时,发出冲击危险预报,组织实施卸压爆破。
爆破卸压后再打1~2个煤粉监测孔进行校验卸压效果,不能有效卸压时需重新实施卸压爆破。
掘进工作面进行煤粉监测时,对掘进巷道正迎头、迎头后50米范围内巷道两帮及揭露大型地质构造确定监测带。
监测孔间距30米,按3.5倍巷道宽度设计煤粉监测孔终孔深度。
监测方法及确定冲击危险依据与回采工作面方法一致,每天施工四个煤粉监测孔。
采掘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治基本措施要求(含卸压措施)
采掘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治基本措施要求1.进入冲击地压危险区域时必须严格执行“人员准入制度”。
准入制度必须明确规定人员进入的时间、区域和人数,井下现场设立管理站,牌板及记录台账及时如实填写出入人员。
(1)在工作面正常生产情况下,掘进工作面作业人数不得超过18人,其中掘进迎头后方200m范围内进入人员不得超过9人。
(2)在工作面正常生产情况下,回采工作面生产班作业人数不得超过25人,其中工作面及两巷超前支护范围内进入人员不得超过16人;检修班作业人数不得超过40人,其中工作面及两巷超前支护范围内进入人员不得超过40人。
(3)所有进入冲击危险区域人员,必须在防冲管理站如实进行登记,包括施工人员、跟班队长(技术员)、安监员、瓦检员、各部门巡查人员、上级领导、外来人员。
2.进入严重(强)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人员必须采取穿戴防冲服等特殊的个体防护措施。
(1)防冲帽:入井所有管理人员及机关入井人员全部配发红色防冲帽;综采一队、综采二队、通维队瓦检员、防冲队全部配发防冲帽。
(2)防冲服:采煤工作面作业区域人员全部配发防冲服(3)冲击地压危险区域随着监测系统及回采情况进行动态变化,冲击危险区域变化时,以防冲办书面或会议通知为准,配备防冲服及防冲帽,已配备单位严格按要求穿戴。
3.掘进巷道,锚杆直径不得小于22毫米、屈服强度不低于500MPa、长度不小于2200毫米,必须采用全长或加长锚固,锚索直径不得小于20毫米,延展率必须大于5%,不得采用钢筋梯作为护表构件。
4.采煤工作面两巷超前支护范围不得小于120米。
5.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巷道扩修时,必须制定专门的防冲措施,严禁多点作业,采动影响区域内严禁巷道扩修与回采平行作业。
6.有冲击地压危险的采掘工作面,供电、供液等设备应当放置在采动应力集中影响区外,且距离工作面不小于200米;不能满足上述条件时,应当放置在无冲击地压危险区域。
7.评价为强冲击地压危险的区域不得存放备用的设备、材料、物件等。
采煤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治措施
采煤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治措施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及上级一系列有关文件要求,为了加强安全管理,防止和减少冲击地压事故,保障职工生命安全,维护矿井正常安全生产秩序,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特制定本措施。
一、我公司各采区冲击地压倾向情况我公司正在回采的3100采区、3200采区,回采标高在-708m以上,根据山东科技大学同我矿合作的科研项目《梁宝寺矿动压现象预测与防治技术研究》中的分析及我矿3100采区、3200采区已回采的工作面情况,认为该两个采区不存在冲击地压倾向。
根据我矿于2009年6月10日煤科总院北京开采研究所对我矿的3305工作面的煤样测定的数据,判定我公司的3煤层属于3类,为强冲击倾向性煤层,顶板属于2类,为弱冲击倾向性岩层。
因此3300采区、3400采区的工作面回采前利用钻孔资料,分析顶板岩性构成,判定工作面发生冲击地压倾向性,提前防范措施。
二、冲击倾向危险区划定:工作面以下区域为冲击倾向危险区域。
1、工作面初压及推进度见方后超前影响范围内,即切眼外30-150m范围内。
2、工作面过断层区域。
三、监测预报:工作面开采期间,采用钻屑法煤粉监测冲击倾向危险程度,发现冲击危险,采用爆破卸压进行解危。
钻屑法煤粉监测⑴冲击倾向危险区域煤粉监测,工作面自开切眼向外20m开始监测,每推进15m监测一次,向外监测至150m,其它区域每个周期来压监测一次。
根据每米钻孔排粉量和钻孔动力效应及煤粉颗粒直径判定冲击危险。
⑵钻孔位置:工作面上布置两个钻孔,在工作面上出口以下10m 处和下出口以上10m处各打一个煤粉监测孔。
在上顺槽的下帮及下顺槽的上帮距工作面5m、10m、15m各布置一个钻孔。
钻孔布置:钻孔孔口布置在距底板1.2~1.5m,呈水平钻进,钻孔直径为Φ42mm,孔深为8m。
⑶用风煤钻、套节麻花钎子打眼,每钻一米用弹簧秤称量吐出的煤粉,记录在原始记录表内,每孔共称量7次。
⑷当实测煤粉量大于2.6kg/m或钻杆跳动、卡裂声和微冲击等动力效应判定工作面有冲击危险,对工作面及两巷煤体进行卸压爆破,卸压爆破后,再次监测,直至消除冲击危险后,方可恢复生产。
采煤工作面预防冲击地压设计安全技术措施(2)
采煤工作面预防冲击地压设计安全技术措施(2)采煤工作面预防冲击地压设计安全技术措施表2-2 xx-xx回采工作面冲击危险影响区划分三、冲击地压监测与治理方案为预防冲击地压事故的发生,保证xx-xx工作面回采期间的安全,特制定xx-xx回采工作面冲击地压监测与治理方案。
(一)冲击地压监测方法为及时有效的预测冲击危险程度,圈定可能发生冲击地压区域,尽快采取治理措施解除冲击危险,在xx-xx回采工作面采用以钻屑法为主,结合微震监测法、矿压在线监测法、应力在线监测法等多种监测手段,进行冲击危险程度的综合判定。
1. 钻屑法(1)监测范围:回采工作面超前60m范围及断层、褶曲等冲击危险区域。
4(2)监测频率:xx-xx工作面回采期间均执行三班监测,每班施工3个合格的煤粉监测孔。
(3)施工方法及要求:①钻孔垂直巷道煤壁,距巷道底板1.2m,钻孔直径42mm,钻孔深度10m,钻孔间距为5m。
②使用FIVS/L型气动手持式钻机施工,钻进速度要均匀,推力和钻孔成一条直线。
③需配臵专人施工煤粉钻,并报防冲办备案,人员变动时,必须及时通知防冲办,并将变动人员名单报防冲办重新备案。
④钻屑工未完成当班煤粉钻施工时,区队不得安排钻屑工从事其它工作。
⑤跟班副队长、跟班安监员作为施工现场防冲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对煤粉钻施工进行监督、考核,施工完成的钻屑孔必须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在煤粉钻原始记录上签字。
⑥煤粉钻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煤粉并进行冲尘,避免形成煤尘堆积。
⑦煤粉钻施工现场必须配备钻孔验收工具(10m锚索线或区队自制的测量工具),以备防冲办或其它人员对钻孔进行验收。
⑧施工完成的煤粉钻孔必须进行喷漆标记并挂牌管理,煤粉钻牌板至少保留3天;施工完成后的钻孔不得立即封孔,须至少保留一天,以备验收。
应使用炮泥封孔,不得使用锚固剂。
⑨若监测到煤粉量超标需立即汇报调度室、防冲办、安监处等相关部门。
2. 微震监测法(1)拾震器布臵:xx-xx回采工作面附近共4个微震监测点,其中2#拾震器布臵1306工作面第一联络巷轨顺侧、4#拾震器布臵西部轨道大巷端头、17#拾震器布臵在xx-xx皮带顺槽(xx-xx工作面第二联络巷以里500m处)、5#拾震器布臵在xx-xx工作面第二联络巷轨顺侧。
工作面预防冲击地压倾向性安全技术措施
工作面预防冲击地压倾向性安全技术措施地质环境不稳定、长期开采、采煤机等大型设备的运行等因素使得工作面冲击地压倾向性变大,安全生产事关采矿企业的发展和职工的身心健康。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预防冲击地压倾向性的安全技术措施。
1. 孔道支护孔道支护是采用钢材框架结构作为支护,以加强岩层强度,减小冲击地压而采用的一项重要技术。
钢材框架具有强度高、耐磨损、不变形等优点,可以支撑和固定采矿工作面,从而减少冲击地压产生的可能性。
此外,对于采矿工作面上出现的支护不当或老化的部位,应及时予以更换和加固,确保采矿工作面的安全稳定。
2. 水力注浆技术水力注浆技术是指将注浆液混合均匀后,通过注浆管进行注入岩体裂缝中,利用注浆液的压力,挤入岩体裂缝或毛细孔隙中,使岩体以固体-水-泥浆相一体化的形式,减少冲击地压的形成。
此项技术需要优质的注浆液、注浆钻具和注浆泵等条件的配合和使用。
采矿企业应严格按照要求落实注浆技术的操作规范,确保技术措施的有效性。
3. 预留煤柱预留煤柱是指将煤层中部的一部分煤留下,使其成为支撑采煤剩余煤层的独立柱状体,从而减小采空区域,保证岩体的稳定性。
此项技术实施要求比较严格,需要对岩层的结构、裂缝、煤柱煤厚度及煤层性质等进行详细分析,提前制定科学的计算方法和可行方案,确保预留煤柱的有效性。
4. 钢支撑技术钢支撑技术是指采用钢材制作支撑结构,加强岩层强度,减小冲击地压。
相对于传统的木材支撑和混凝土支撑来说,其强度更高,使用寿命更久,可维护性也更好,是现代采矿技术中较为普遍的支护措施。
普通的钢支撑可以在采矿工作面上使用,也可以在矿井地下和地面上使用,对于许多采矿企业来说,这是一种经济实用的选择。
但是,相较于孔道支护和预留煤柱等技术来说,钢支撑技术在实际使用中需要进行及时检测和维护,以确保其有效性。
5. 合理排水合理的排水是保证采煤工作面可以正常进行的重要前提。
过量的水能够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从而增加工作面冲击地压倾向性。
冲击地压防治措施
四川省龙泉煤矿有限公司
邻水龙泉煤矿
冲击地压防治措施
地质科
2014年4月
冲击地压防治措施
1、开采解放层。
首先采取上行或下行方法开采无冲击地压的煤层,对顶板大面积高层位的卸压。
这是在煤层间距20~80m之间的防治冲击地压的最好方法。
2、推广大断面施工。
支护采用整体性和防护能力强的可缩性支
以增加抗冲击地压能力,其顶板管理尽量采用全部垮落法。
3、坚持合理的开采顺序。
不能形成孤岛煤柱;避免两个掘进面
相向掘进或掘与采相向推进,这样会造成高应力集中。
4、优化开采布置。
推行无煤柱开采,尽量少留或不留煤柱;布
置工作面时将顺槽沿采空区布置,留设不大于3m的小煤柱,避免形成应力集中区。
5、采用矿压法、电池辐射仪、钻屑法、微珍法、应力区划法、
综合指数法对冲击地压进行监测,若发现应力集中区域异常
情况应有的放失进行解危处理。
6、解危措施
⑴煤层注水
⑵煤层卸压爆破
⑶煤层间距6~8m打8~i0m深孔控制
7、建立冲击地压监测系统,做到对煤矿冲击地压灾害预测预报。
防治冲击地压安全措施
防治冲击地压安全措施防治冲击地压安全措施为加强矿井冲击地压防治工作,保障煤矿职工生命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矿井安全法》、《煤矿安全》、《冲击地压煤矿安全开采暂行规定》等法律及行业规范,为确保掘进施工安全,特编制防制冲击地压安全措施。
一、坚持冲击地压危险的预测预报1、冲击地压矿井必须建立冲击地压危险分析预测预报制度,各采掘工作面的冲击危险程度预测预报结果由矿总工程师审查,提出管理意见,逐一建档以备分析。
2、建立冲击地压危险监测系统,推广应用应力在线监测系统等革新技术,做好预测预报工作。
3、有冲击地压危险的开采区域,必须摸清以下地压数据。
(1)煤层性质,包括煤的冲击倾向、强度、弹性和脆性等力学性质,煤的厚度、埋藏深度及煤的含水率、孔隙度,煤层结构等物理性质。
(2)煤层顶底板性质赋存煤层的上露坚硬岩层的厚度、强度、冲击倾向、距煤层的距离、底板岩层的厚度、性质等。
(3)地质构造:褶曲构造和断裂构造情况,局部地应力异常,煤层厚度和倾角的突然变化。
4、开采冲击地压煤层的采、掘工作面,评定冲击地压危险级别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本煤层已发生冲击地压,或相似条件下的采区已发生冲击地压。
(2)煤层及其顶板岩层具有冲击地压倾向。
(3)煤层老顶为5m以上,抗压强度大于70mpa的坚硬岩层。
(4)孤岛型、半岛型煤柱或本煤层支撑压力影响区。
(5)上部煤层遗留煤柱或停采线附近遗留煤柱。
(6)煤层厚度和倾角突然有变化。
(7)褶曲和断层等地层构造带。
(8)煤炮剧烈、频繁。
(9)巷道煤岩体位移量。
三、掘进和回采工作技术措施1、冲击危险区内的掘进与回采工作,必须始终在卸压保护带内进行,卸压保护带的宽度不少于3.5倍巷道高度(或回采高度)。
2、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应避免双巷同时掘进,必要时两条平行巷道之间的煤柱不得小于8m,联络巷道应与两条平行巷道垂直,两工作面的前后错距不得小于50m。
3、采掘工作面通过附近应力集中区的老巷前应进行冲击危险的监测和处理,有冲击危险的采掘工作面,停产3天以上的,恢复生产的前一班内应鉴定冲击地压危险程度,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冲击地压防治措施_整改措施_
冲击地压防治措施冲击地压是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灾害之一。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资料,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冲击地压防治措施(一)对上下平巷采取超前卸压处理措施工作面生产后,对上下平巷超前200m实施煤层钻孔卸压工作,始终将打钻卸压范围控制在工作面超前压力影响范围以外。
1、在上巷上帮煤壁距顶板1.5米左右位置每隔10米打一深眼,进行卸压爆破,炮眼与上帮煤壁呈13°打入,眼深15米;在上巷下帮煤壁距顶板1米左右处每隔5米打一深眼,进行卸压爆破,炮眼向下扎角不小于13°打入,眼深15米;在下巷上帮煤壁距顶板1.5米左右位置每隔5米打一深眼,进行卸压爆破,炮眼与上帮煤壁呈13°打入,眼深15米。
打眼前先加固好附近支架,打眼人员相互配合一致,匀速推进,及时排出煤(岩)粉。
2、炮眼打好后,要逐眼装药、连线、放炮,每眼装药量为40节;第一个起爆药卷装在距眼底4米处,第二个起爆药卷装在距眼底7米处,眼内各个药卷必须接压,眼内炮泥封孔长度不少于4米,为了确保炮眼内药包的完全引爆,炮眼采用连续偶合方式装药,采用双雷管引爆,2个雷管采用并联连接,每个眼单独正向起爆。
3、放炮使用MFB-100型起爆器,一次起爆个数为1个。
爆破时警戒线距离至少200m,躲炮时间不得少于30min。
如果煤层钻孔顺利钻进12米则表明卸压效果达到要求,否则应继续爆破卸压。
(二)解危措施当电磁辐射仪监测到冲击危险后,应立即对工作面冲击危险区域实施爆破卸压。
钻孔布置方式: ⑴钻孔布置在上平巷下帮时,钻孔俯角沿煤层倾斜向下布置,孔口距顶板1.0m。
⑵钻孔布置在上或下平巷上帮时,钻孔仰角沿煤层倾斜向上布置,孔口距顶板1.5m;卸压孔深10米,间距5米。
炸药用矿用乳化炸药,每孔装药量为4Kg,用2发毫秒延期电雷管,正向装药起爆,每孔用三只水炮泥,其余用黄泥封实,单孔内并联连炮,孔与孔之间串联连炮。
每次引爆3-5个卸压孔,以提高卸压效果。
冲击地压防止措施
冲击地压有效防护
1、凡经评价为有冲击危险的煤层及岩层,必须由采掘区队负责,按设计和作业规程规定全面认真地落实各项防护措施,消除一旦发生冲击地压时可能造成的危害。
4)、备用、闲置的设备、备件、器材等不得存放在距工作面150m范围巷道内。
6、加强放炮管理。在具有冲击地压危险的区段进行爆破作业时,撤人范围、警戒地点、躲炮距离和时间等都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贵点,并严格遵照执行。
7、严格人员管理。有冲击地压危险的区段要严格控制采掘队组个数,合理安排作业班次、时间,禁止非作业人员逗留,最大限度的减少区段内的人员数量。
2、加大巷道断面。有冲击地压危险的采区、掘进巷道断面净宽不得小于3m,净高不得小于2.4m,净断面不得小于7m2。
3、增加支护强度。
4、加强瓦斯监测监控。
5、对于有冲击地压危险区域,采煤工作面除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在工作面上出口和回风巷各设一台甲烷传感器外,还应在工作面面的进风巷设置甲烷传感器。设置地点距采煤工作面10—15m,报警断电浓度≥0.5%,断电范围为采煤工作面入风巷、工作面及回风巷一切电源。一旦冲击地压发生冲击、震动造成进风巷瓦斯超限时能及时
8、加强生产期间采煤工作面上下出口、两巷和掘进工作面后方巷道的维修、管理和监督检查。凡上、下出口断面不足7m2或两巷实际净断面不足7m2的工作面,必须立即停产整改。
冲击地压应急救援
1、应急救援必须严格执行灾区行动原则、灾区侦察原则、灾区救人原则。
2、在抢险救援过程中,要设专人观察顶板及周围支护牢固情况和检查通风及瓦斯涌出情况,如果发现二次来压征兆或其它异常情况,要先将人员撤出,待顶板稳定或采取防范措施后再组织抢救工作。3、事故救援必须按照由外向里的原则,逐米修复巷道,清理好畅通的退路,对支护损坏的地点要采取加强支护的措施,维护好工作空间。巷道破坏严重、有冒顶危险时,必须采取防止二次冒顶的措施。
工作面预防冲击地压倾向性安全技术措施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工作面预防冲击地压倾向性安全技术措施日期: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第1 页共7 页工作面预防冲击地压倾向性安全技术措施一、概况315工作面为孤岛工作面,面长115~134m,地面标高+46.19~+47.07m,井下标高—263~—306m,两顺槽为沿空巷道,回采过程中有弱冲击地压倾向性。
二、冲击地压主要显现特征认识:1、突法性:冲击地压发生前一般无明显前兆,冲击过程短暂,持续时间几秒到几十秒,难以事先准确确定发生的时间、地点的强度。
2、多样性:一般表现为煤爆(煤壁爆裂、小块抛射)、浅部冲击(发生在煤壁2—6m范围内,破坏性大)和深部冲击(发生在煤体深处),最常见的是煤层冲击,多数表现为煤体抛出。
3、破坏性:造成煤壁片帮、顶板可能有瞬间明显下沉,但一般并不冒落;有时底板突然鼓起甚至接顶,常有大量煤块突然破碎并从煤壁抛出,堵塞巷道,破坏支架。
4、复杂性:在自然地质条件下,采深从200—1000m,地质构造从简单道复杂,煤层从薄到厚,倾角从小到大,不论何种生产技术条件、采煤方法、顶板条件都出现过冲击地压。
三、冲击地压倾向性评估结论山东科技大学在《复杂条件下孤岛综放面安全开采可行性评价》中运用综合指数法对315孤岛工作面进行冲击危险性评价,得出综合指数为Wt=0.42,确定315孤岛工作面具有弱冲击地压倾向性。
四、工程安全程度评估:序号隐患类别存在的危害可能导致的事故可能性等级风险级别会发生很可能可能不太可能不可能一般重大不可承受1顶板掉煤、矸伤人√√2人力施工配合不好伤人√√3液压系统管路连接密封不好漏第 2 页共 7 页液√√管路连接不牢固伤人、漏液√√连接管路未执行停泵关截止阀制度伤人√√4使用单体支柱单体支柱不完好伤人√√单体支柱未采取防滑、防崩措施崩柱伤人√√五、预防冲击地压倾向性安全技术措施(一)监测预报措施考虑到**煤矿未有冲击地压发生的历史,且315工作面冲击地压为弱冲击地压倾向性,对冲击地压的监测预报采用常规的矿压监测。
工作面预防冲击地压倾向性安全技术措施
工作面预防冲击地压倾向性安全技术措施概述随着煤矿煤层厚度的减小和采煤深度的增加,煤矿地压灾害日益严重。
冲击地压是一种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常见的地压灾害,其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强的特点。
为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来预防冲击地压的发生,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
工作面预防冲击地压倾向性安全技术措施1. 工作面前部支护在煤矿采煤工作面采煤进入新的采煤区域之前,需要对工作面前部进行支护。
支护形式主要有钢架支护、木材支护、锚杆支护等。
钢架支护是最为常见的支护形式之一,其由钢架、立柱、横梁组成,在施工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但对于地质条件差的矿井,需要采用锚杆支护进行补强。
2. 工作面采煤技术措施在工作面采煤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尽可能地减小压力传递,避免地质突变等情况的发生。
主要措施包括:采用抽煤技术、缩小掏煤区、控制停顿时间等。
3. 工作面后部支护在工作面采煤后,需要对工作面后部进行支护。
支护形式主要有人字形支架、金属支架、树脂支架等。
其中,人字形支架具有自稳性好、开拓方便等特点,在煤矿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4. 智能化监测技术智能化监测技术可以通过实时对煤矿开采过程进行监测,检测地质变化、采煤面高度等,从而预测冲击地压的发生。
主要技术手段有遥测技术、无线传感器技术等。
5. 通风技术通风技术是煤矿生产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它能够有效地缓解矿井内的高温、高湿等不良环境,为工人创造一个相对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通风技术还可以通过优化通风系统、人工渗水等手段,有效地减小地质压力。
结论工作面预防冲击地压倾向性安全技术措施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手段,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来预测冲击地压的发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各项措施应当综合考虑地质条件、采煤工艺、通风条件等因素,以达到最佳的预防效果。
采掘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治
采掘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治摘要:在巷道周围或工作面顶底板附近,打集束卸压孔,大量取出岩煤,在垂直钻孔的围岩断面上形成一个呈多孔状的弱面,在空间中形成一系列空岩管覆盖或围绕在一定距离的巷道周围或工作面顶底板中。
当集中应力作用于巷道围岩时,首先破坏该弱面结构消耗能量,破坏后的该弱面会中断或减弱应力传递,并导致应力集中区向两侧深部岩体转移(采空区或较安全位置),保护巷道不产生或减少两帮挤进和底鼓。
当发生地压冲击时,集中应力主要作用于两侧深部煤岩体,从而保护采掘巷道和局部工作面,确保人员设备安全与生产连续进行。
关键词:集束卸压孔弱面结构应力传递消耗能量中图分类号:td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4(a)-0129-01目前,采煤工作面发生冲击地压的部位,一般都是在上超前和工作面上头,掘进工作面主要是在工作面后部一定范围内,防治冲击地压的方法,主要是采取对抗法或卸压法。
对抗法因为材料等因素的局限,较难达到目的。
卸压法确实能起到卸压作用,但不能真正消除冲击地压危险。
为能够更好地防治冲击地压,认真分析现有防治冲击地压的技术方法,提出下面集束卸压孔防治冲击地压的方法。
现有的解决冲击地压方法中的对抗法,就是给棚加固法,增强巷道支护,包括架棚喷砼打锚索,以阻挡围岩的冲击。
由于来自应力集中地段的围岩压力能量巨大,当地压冲击没来时,还可以维护巷道的完好,一旦发生冲击,面对强烈的地压冲击,这种对抗式支护几乎不起作用。
而注水软化法和爆破预裂法,应当属于破坏岩体结构的一种卸压法,虽不属于对抗法,立意较好,但之所以效果不太好,是因为注水法不但没有减少压力集中区物质量,又注水使岩石产生膨胀附加应力而增强压力集中区的应力。
爆破预裂法虽然能破坏岩石的单向结构,但取岩量不够,预裂的岩石因为碎胀,可能传递应力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并又附加了一个碎胀应力,所以目前的注水软化法和爆破预裂法,不但没有有效地减小高压区的压力或阻断压力传递,相反却增强了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性与强度。
工作面预防冲击地压倾向性安全技术措施
工作面预防冲击地压倾向性安全技术措施工作面预防冲击地压倾向性安全技术措施随着矿井深度的增加,矿井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不断增强,煤层对矿井支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冲击地压是一种典型的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如何有效地预防冲击地压已成为煤矿生产管理必须关注的重点。
本文将探讨工作面预防冲击地压倾向性安全技术措施。
一、预防冲击地压的必要性冲击地压是指煤层发生泥板断裂后所引起的一种岩屑突然陷入,压缩煤柱,导致地质灾害的现象。
冲击地压的发生率不高,但一旦发生,后果却是十分严重的,会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和工矿设备损坏,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防止冲击地压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冲击地压的危害1.对人身安全的影响① 煤壁突然失稳破碎,会导致巨石滚落,煤柱倒塌,损坏设备,严重危害矿工的生命安全。
② 冲击地压在现场排除过程中,经常需要炸药炸除,会带来二氧化硅、卡烟等有害气体,危害矿工安全。
2.对生产安全的影响一旦发生冲击地压,会导致煤层变形,煤柱沉降,甚至煤矿工程破坏。
由于矿井地质条件复杂,这种破坏是在一个较大面积内发生的,会导致矿井的大规模损坏甚至瘫煤,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三、预防冲击地压的技术措施工作面预防冲击地压倾向性安全技术措施包括:采前锚杆支护、液压支架控制、预支护等技术措施。
1.采前锚杆支护为了支持采煤提前构建完整的煤壁煤柱体系,以保证采煤工作面的稳定,采前锚杆支护设备是必不可少的。
锚杆支护设备能将地面和煤机连接在一起,通过魔环力传递和支撑,能够有效地保证工作面的稳定性,减少冲击地压的发生。
2.液压支架控制液压支架控制技术是现代高效采煤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
在现代化矿井中,液压支架控制技术已经广泛应用。
液压支架能够通过机械臂刷杆移动或者机动控制,可以保证工作面的稳定,有效减少冲击地压的发生。
3.预支护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采前锚杆支护设备对矿井保护有极大作用。
但是在一些条件较为复杂、受到冲击地压或坍塌地压威胁较大的地段,就需要进行预支护。
工作面预防冲击地压倾向性安全技术措施
工作面预防冲击地压倾向性安全技术措施随着煤矿的开采深入,井下的地质压力越来越大,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倾向性压力。
工作面在施工过程中,如果不采取必要的预防冲击地压措施,就会出现地面塌陷、顶板垮落等安全事故。
因此,在工作面的生产管理中,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来保障采煤过程的安全性。
工作面的特点工作面是煤矿开采中的重要场地,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地下采煤设备较多,空间狭窄,容易受到周围的地质压力的影响;2.工作面的采煤进度较快,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采煤,导致工人在高压环境下工作时间较长,易造成疲劳,从而影响工人对于安全事故的处理能力;3.工作面通常处于较深的地层中,安全风险相对较高;4.工作面的巷道比较繁琐,欠缺空气流通能力。
预防冲击地压的安全技术措施为了避免工作面出现冲击地压事故,以下几种措施可以有效预防:1. 合理布局工作面和巷道工作面和巷道的布局应该依据地形、岩层和煤层的地质特征,合理布局和设计,以减小地质压力的影响。
工作面设备应该合理安装,避免因为设备摆放不当引起供能系统的遭受破坏。
2. 严格控制采煤速度采煤速度是造成冲击地压的主要原因之一,严格控制采煤速度,使得采煤过程中产生的应力逐渐释放,从而降低发生冲击地压的风险。
3. 监测地质压力通过在工作面和巷道中设置一定数量的地质监测点,并对地质压力和应力进行实时监测,并采用科学合理的采样频率确定地质数据。
及时安排人员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根据地质监测结果来调整采煤工艺。
4. 加强支护工程合理的支护工程可以有效地减少地质压力的影响。
根据不同地质条件选择不同的支护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于支护工程的监管,以确保采煤工作顺利进行。
5. 安排安全人员安排足够的安全人员,保证每一名工人都把自己的安全和身体健康视为第一优先,及时解决煤矿的安全问题。
结论工作面冲击地压是煤矿生产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忽略其可能产生的危害将会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
为了保障采煤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工作面防突及防冲击地压措施.docx
工作面防突及防冲击地压措施根据矿安排我队即将转入7433材料道及东溜子道施工,目前7433材料道已施工至M1#点前19m,巷道标高约-848m。
我队按原方位60°16'8"继续沿顶往前施工巷道全长约1580m;东溜子道施工至J1点前33m,巷道标高约-901m,按原方位60°16'8"继续跟底施工巷道全长1490m,我矿在采深-785米水平以下有强冲击地压倾向性危险并有可能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严重威胁煤矿安全生产。
为了作好防突、防冲击地压工作,结合我矿防治的生产实践经验制定本措施。
平面位置示意图:一、地质情况:1、7433材料道及东溜子道沿7#煤掘进,主要处于二迭系山西组中部,巷道坡度约0~5°。
2、地质构造:地质构造相对复杂。
3、煤层具有自燃发火倾向,煤尘具有强烈爆炸危险。
二、水文情况:本工程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无淋水。
预计正常涌水量2 m?/h,最大涌水量10m?/h, 7431放水巷积水约200 m?对本工作面有一定影响。
三、影响掘进的其它情况1、矿井瓦斯等级:低瓦斯矿井。
2、地温:原岩温度40°、空气温度27°C。
7433东材料道和东溜子防突防冲击卸压孔布置一、巷道掘进所发生的动力现象有三种类型:突出、压出和倾出。
目前尚没有见到此种情况。
随着孔庄煤矿开采深度的加深,煤巷掘进期间可能会存在煤与瓦斯突出危险,鉴于此,需采用“四位一体”综合瓦斯治理措施。
各步骤见下:第一步,掘进前施工预测钻孔进行突出危险性预测,判断是否为突出危险工作面;第二步,若预测指标超标后需采取防治突出措施;第三步,采取措施后再施工效果检验孔,对防治突出措施进行效果检验;第四步,效果检验合格后,再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后继续作业。
二、巷道施工卸压孔流程巷道卸压孔流程为:在每个圆班的早班使用德国产TURMAG腾马FIV型气动手持式钻机向前打5个钻孔,每个钻孔15m深,钻头直径50mm,每个圆班巷道掘进10m后,卸压孔至少留有5m的超前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掘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治基本措施要求
1.进入冲击地压危险区域时必须严格执行“人员准入制度”。
准入制度必须明确规定人员进入的时间、区域和人数,井下现场设立管理站,牌板及记录台账及时如实填写出入人员。
(1)在工作面正常生产情况下,掘进工作面作业人数不得超过18人,其中掘进迎头后方200m范围内进入人员不得超过9人。
(2)在工作面正常生产情况下,回采工作面生产班作业人数不得超过25人,其中工作面及两巷超前支护范围内进入人员不得超过16人;检修班作业人数不得超过40人,其中工作面及两巷超前支护范围内进入人员不得超过40人。
(3)所有进入冲击危险区域人员,必须在防冲管理站如实进行登记,包括施工人员、跟班队长(技术员)、安监员、瓦检员、各部门巡查人员、上级领导、外来人员。
2.进入严重(强)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人员必须采取穿戴防冲服等特殊的个体防护措施。
(1)防冲帽:入井所有管理人员及机关入井人员全部配发红色防冲帽;综采一队、综采二队、通维队瓦检员、防冲队全部配发防冲帽。
(2)防冲服:采煤工作面作业区域人员全部配发防冲服
(3)冲击地压危险区域随着监测系统及回采情况进行动态变化,冲击危险区域变化时,以防冲办书面或会议通知为准,配备防冲服及防冲帽,已配备单位严格按要求穿戴。
3.掘进巷道,锚杆直径不得小于22毫米、屈服强度不低于500MPa、长度不小于2200毫米,必须采用全长或加长锚固,锚索直径不得小于20毫米,延展率必须大于5%,不得采用钢筋梯作为护表构件。
4.采煤工作面两巷超前支护范围不得小于120米。
5.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巷道扩修时,必须制定专门的防冲措施,严禁多点作业,采动影响区域内严禁巷道扩修与回采平行作业。
6.有冲击地压危险的采掘工作面,供电、供液等设备应当放置在采动应力集中影响区外,且距离工作面不小于200米;不能满足上述条件时,应当放置在无冲击地压危险区域。
7.评价为强冲击地压危险的区域不得存放备用的设备、材料、物件等。
对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内的在用设备、管线、物料等应当按要求采取捆绑固定措施,码放高度不应超过0.8m。
备用设备、材料存放地点距工作面应不小于150m。
8.固定措施采用不小于Φ9mm钢丝绳进行捆绑,并固定到帮部底角锚杆、锚索或桁架上,钢丝绳余量不得大于200mm,长度超过3m的物料必须采取2道以上的捆绑措施。
小型物料、配件(如螺丝、工具等)必须集中装箱,箱体必须采取不小于Φ9mm钢丝绳固定到帮部锚杆、锚索或桁架上。
不得采用长绳串联固定方式,必须一设备一固定;正头施工工器具不用时采用临时捆绑措施。
9.管路吊挂要求:
因巷道条件限制,管路吊挂高度大于1.2米时,DN100供水、排水、压风管路、抽放管路必须设置专用吊挂锚杆,对应锚杆吊挂间距为PVC 管2m、钢管3m。
每隔30米必须用不小于Φ12.5mm镀锌钢丝绳不少于2个绳卡子,与顶部锚杆进行加固。
10.顶板锚索托盘防崩措施采用铁丝十字交叉进行捆绑,帮部压力大时,锚索托板也采取防崩措施。
11.冲击地压监测系统:在采掘工作面已安装微震、地音监测系统,分管区域施工单位负责日常维护,严禁破坏,线缆必须横平竖直,与管路不搭接,符合小线吊挂标准。
(1)微震探头,布置在采煤工作面向外200m及掘进工作面距迎头
100m处顶板专用锚杆上。
当采煤工作面探头距工作面达100m,探头外移100m,确保探头距工作面不超过200m;当掘进工作面探头距工作面达200m,探头前移100m,确保探头距工作面不超过200m。
(2)地音传感器,布置在采煤和掘进工作面向外50m和100m实体煤侧帮部专用锚杆上。
当采煤工作面两顺槽距工作面第一个传感器与工作面距离达20m时,将第一个传感器移动至第二个传感器以外50m处,以此类推,移动步距50m;掘进工作面距迎头第一个传感器与迎头距离达100m时,将第二个传感器移动至第一个传感器以里50m处,以此类推,移动步距50m。
12.掘进工作面卸压措施
(1)迎头超前钻孔预卸压方案
在掘进工作面超前施工大直径钻孔卸压,超前大直径钻孔参数为:孔深不小于20m,直径不小于113mm,钻孔距巷道底板1.5m,超前钻孔2组,当迎头施工大直径钻孔过程中存在动力现象时,应继续延长施工大直径卸压钻孔直至无动力现象,工作面掘进时预应留10m卸压保护带进行第二轮超前预卸压工作。
(2)两帮钻孔预卸压方案
在掘进工作面两帮进行大直径钻孔卸压,两帮大直径钻孔卸压参数为:孔深不小于20m,大直径钻孔卸压滞后迎头不超过20m。
顺槽两帮孔间距3m,采用113mm钻孔,钻孔距巷道底板1.5m。
(3)底板钻孔卸压方案
在4煤留有底煤的掘进工作面进行底板卸压,底板大直径卸压钻孔三排布置(底板两侧及底板中间),底板两侧孔深3m(以见底板岩层为准),间距为10m,孔径113mm,俯角45°,向着工作面方向,钻孔与巷道夹角
为45°;底板中间孔深2m(以见底板岩层为准)间距为10m,孔径113mm,俯角45°,向着工作面方向,钻孔与巷道夹角为0°。
13.采煤工作面卸压措施
(1)帮部大直径钻孔卸压
大直径钻孔卸压参数:钻孔直径113mm,钻孔深度20m,孔间距为5m(加密间距3m),钻孔距巷道底板1.5m(尽量避开锚杆、锚索支护位置,避免使支护失效),平行煤层方向,单排布置,顺槽实体煤帮进行卸压,大直径钻孔卸压区域随着工作面推进始终超前工作面200m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