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CEO柳传志的成功励志故事
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励志演讲稿三篇
![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励志演讲稿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f8ab6052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88.png)
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励志演讲稿三篇演讲稿一:柳传志谈创业历程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作为联想集团创始人的创业历程。
在我创业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挑战和困难,但也收获了无数的成果和成功。
我想借此机会,鼓励大家勇敢追求梦想,勇往直前,不惧困难,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回顾起创业的那个时刻,我是充满激情和决心的。
我相信只要有信心和努力,就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当时的中国电脑市场还十分不发达,我看到了这个机会,并决心在这个领域创业。
起初,我们只有十几个员工,办公室也很简陋,但是我们拥有的是一个共同的目标和信念,那就是成为中国最大的电脑企业。
创业的道路充满了坎坷和挫折。
起初,我们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压力和技术的不足。
但是我坚信只要坚持下去,不断学习和改进,我们就能够突破困境,取得成功。
我们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最终在市场上获得了认可和好评。
在创业的过程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团队的重要性。
没有一个团结、合作的团队,就无法取得成功。
我鼓励员工们勇于创新,积极参与到公司的发展中来。
我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
正是有了这样的团队,我们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和不断的奋斗。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我们都不能放弃,要坚持自己的梦想,勇往直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谢谢大家!演讲稿二:柳传志谈成功的秘诀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成功的秘诀。
我相信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是成功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
在我创业的过程中,我也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和困难,但是我成功的秘诀就是永不放弃,勇往直前。
首先,成功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追求。
当初我创业的时候,中国电脑市场还十分不发达,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做好产品,用心服务客户,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柳传志的故事
![柳传志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31364de80eb6294dd886c0b.png)
柳传志:卸任之后摆开更大一盘棋在成功扮演“救火队长”,将联想集团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并将联想集团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之后,柳传志再次卸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一职,联想集团真正进入“后柳传志时代”。
作为中国IT界乃至中国企业界的教父级人物,柳传志以20万元起家,历经波折,将联想集团打造成全球第二大PC厂商。
更为让人称道的是,在改革开放后第一代创业者中,众多一度声名显赫的企业家,到如今都已雨打浮萍风吹去,柳传志却能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屹立潮头,老而弥坚。
其探索出的“搭班子、定战略和带队伍”的管理理念,被很多企业家拥为圭臬。
从联想集团卸任后,67岁的柳传志并没有退休,而是要下一盘更大的棋局,那就是将联想控股打造成一家基业长青的伟大公司。
辉煌业绩带领联想集团闯“三关”在联想集团的发展过程中,有三大关口都曾经将联想集团逼入绝境,但在柳传志的带领和全体联想集团人员的努力下,都化险为夷,并在每经历一次磨难后,联想集团变得更为强大。
第一关是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PC行业对外开放,IBM、康柏等PC巨头长驱直入,当时中国的企业毫无还手之力,用柳传志的话说,“联想和IBM、康柏相比,就像舢板之于巨轮”。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柳传志大胆启用年仅29岁的杨元庆出任联想微机事业部总经理。
杨元庆一战成名,将联想的市场份额从不到2%,发展到占中国市场的27%,稳居中国乃至亚太区的第一位。
“柳杨配”初步成型。
第二关是直面DELL的直销模式挑战。
DELL以直销模式起家,所向披靡。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DELL开始大力拓展中国市场,联想市场份额受到冲击开始下跌。
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联想遇到了克星。
钮伟彤——实战派公文写作专家1. 专业背景:首都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2. 工作背景:10年以上行政公文写作及高等文秘教学经历。
曾在北京高等秘书学院、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担任高级讲师。
并连续多年获得两家学院优秀讲师称号。
广受企业及学员欢迎。
联想CEO柳传志的成功励志故事
![联想CEO柳传志的成功励志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4588ebc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15.png)
联想CEO柳传志的成功励志故事联想CEO柳传志的成功励志故事柳传志现担任联想控股董事长兼总裁,联想集团董事长,联想投资董事长,融科智地董事长,弘毅投资董事长。
小编整理了柳传志的成功励志故事,欢迎欣赏与借鉴。
年龄:65岁创业时间:1984年创立联想第一桶金:汉卡在企业的初期状态,目标是一个暗藏的、朦胧的意识。
因为你还很弱小,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企业还缺乏把握,无论你具有怎样的信心,目标对于初创企业至多是一个远大抱负,因而无法量化与明确。
1980年代初,计算机革命已经在全球兴起,硅谷也成为中国的技术研究者们的热门话题。
中科院内部的科技人员早已经禁不住诱惑,不断走出高墙深院创立公司。
老帅柳传志在2月初复出担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
“联想是我的命,需要我的时候我出来,是我义不容辞的事情。
”柳传志自剖心迹,虽已年逾65,但激情不减当年。
1980年代初,计算机革命已经在全球兴起,硅谷也成为中国的技术研究者们的热门话题。
中科院内部的科技人员早已经禁不住诱惑,不断走出高墙深院创立公司。
时任计算所所长的曾茂朝(现任联想控股董事长)也一直在私下里鼓励手下创立公司。
已年逾40岁的柳传志主动提出了要创业,“我40岁的时候是因为前面没有路可走,所以选择了创业。
”当年10月,中科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即联想前身)“授命成立”,王树和、柳传志、张祖祥组成三人核心成员,柳担任副总经理。
曾茂朝将计算所的传达室交给柳传志使用,又给了20万元开办经费,还给予了很多不成文的支持:不受限制的招纳本所人员,可以使用所里的技术成果,员工可以使用自己原先在计算所里的办公室、电话以及所有资源等。
虽然支持很多,但是从1984年冬天到1985年春天的`几个月里,公司里最令人头疼的是不知道去干什么。
柳传志后来回忆,“当时实在是不知道要干什么好了,所以能干什么就先干着,哪怕挣点儿钱发工资也好。
”于是,包括柳在内的所有员工都当过“倒爷”、“板爷”,在中关村拉平板车去卖运动服装、电子表、旱冰鞋、电冰箱。
联想董事长柳传志成功秘诀
![联想董事长柳传志成功秘诀](https://img.taocdn.com/s3/m/c346ca61f5335a8102d22075.png)
联想董事长柳传志成功秘诀1984年,联想在一间小平房里开始了它的创业历程。
在柳传志的带领下形成了平和的技工贸一体的经营架构和运营体制。
柳传志,联想董事长,“中国IT教父”从此创造了企业奇迹。
1985年联想汉卡推出,1988年香港联想成立,1989年联想集团成立,1993年联想电脑586推出,1994—2003年,联想改革,自有品牌立足,04—08年联想并购IBM ,PC 走向国际化,从此联想开始向全球推广,开拓全球消费市场。
2008年,当危机从金融领域向实体经济渗透时,联想集团今日宣布调整公司管理层,柳传志重新担任董事局主席,杨元庆执掌CEO一职;原CEO阿梅里奥担任公司顾问直至9月。
联想第三财季亏损9700万美元。
牛文文认为,创始人再出山将重新唤醒联想的创业精神。
柳传志的举动,让人不禁联想到乔布斯重新带领苹果公司焕发活力的故事。
作为柳传志多年朋友,牛文文认为联想此次高层调整是目前情况下最好的选择。
他表示,在过去的4-5年中,柳传志已经退出了联想操作,从企业家开始转变为投资家,包括学习打高尔夫球等,已经开始为退休做准备”然而经济危机打乱了这一节奏。
牛文文指出,柳传志重新出任董事长,并不是其原职业规划中的举动,而是出于对联想的责任,出于其创业家精神。
“柳传志一手创办联想,而PC业务是联想的根基,如果根基有问题,联想大厦都会摇晃,他在65岁再次出山,是出于责任,为他创办的联想保驾护航,是非常令人尊重的举动。
他20多年前创办联想,5、6年前开创联想的投资事业转型为投资家,现在又重新出山,其创业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柳传志是中国最大的创业家,是中国最具创业精神的企业家。
”今天中国企业普遍面临国际经济危机的挑战,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而创业精神是应对危机的不二法门。
“最近半年来,柳总在企业界的各种场合一再谈起创业精神,一再鼓励大家用创业精神面对新的挑战。
” 如何唤起中国企业界的再创业精神,柳总再次作出了表率。
牛文文同时表示,调整后的构架是帮助联想度过危机的最好选择。
联想总裁柳传志的创业励志故事
![联想总裁柳传志的创业励志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69c263f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d3.png)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关于联想总裁柳传志的创业励志故事的⽂章,希望⼤家能够喜欢!更多⼉童故事资源请搜索与你分享! 1984年,那时的柳传志已经40岁了,谁也未曾料到,他由此翻开中国企业史传奇的⼀页。
作为⼀个早已跨越千亿门槛的企业,我们追寻它最初出发的脚步。
柳传志主导的联想,如何在中关村密密⿇⿇倒下的⾼科技企业中勇敢站起来?观察的维度有很多种,不少专家、学者已经写就企业历及传记。
1999年,柳传志在联想15周年的时候将这15年划分为5个战略发展阶段:1984~1988年、1988~1994年、1994~1997年、1997~1999年、1999年之后。
对于联想这个“巨⽆霸”,我们主要观察1988年~1994年,联想从⼀个亿到⼗个亿的发展历程。
40岁创业:历经艰苦 柳传志1944年4⽉29⽇⽣于上海,他的祖籍江苏镇江。
美国《商业周刊》说他是“衔着红⾊银勺⼦出⽣”(bornwithared-silverspooninhismouth),意即他出⾝富贵,其家庭⼜富有⾰命传统。
1984年11⽉,柳传志和11个同伴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所20万元的⽀持下成⽴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当时公司由王树和任总经理,柳传志、张祖祥任副总经理。
1986年7⽉柳传志正式接任总经理。
柳传志⾛上创业之路,是因为“憋得不⾏”,“我们这个年龄的⼈,⼤学毕业正赶上‘⽂化*’,有精⼒不知道⼲什么好,想做什么都做不了,⼼⾥⾮常愤懑。
” “突然来了个机会,特别想做事。
科学院有些公司的总经理回⾸过去,总喜欢讲他们从前在科研上都多有成就,是领导硬让他们改⾏。
我可不是,我是⾃⼰⾮改⾏不可。
”柳传志⾮要从头开始的时候,已经整整40岁了。
创业之前,柳传志在科学院计算所外部设备研究室做了13年磁记录电路的研究。
柳传志不太愿意提那段经历,因为“虽然也连续得过好⼏个奖,但做完以后,却什么⽤都没有,⼀点价值都没有。
只是到最后,1980年,我们做了⼀个双密度磁带记录器,送到陕西省⼀个飞机试飞研究所,⽤了起来。
守时大咖柳传志励志人物故事
![守时大咖柳传志励志人物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9e2ae4a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bd.png)
守时大咖柳传志励志人物故事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是一位非常守时的人,参加活动几乎从没有迟到过,因为柳传志总是准备出一些富余的时间,比如,某天上午他要开车去某地参加一项活动,活动正式开始的时间是上午10点钟,而从出发地到活动地开车需要1个小时,按理只要在9点出发就行了,但他会在8点就出发,把堵车等意外情况考虑在内。
因此,很多时候,柳传志总能早到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虽然提前到了,但他却不急于去活动现场,而是待在车里处理其他事情。
有一次司机问他,为什么不直接上去。
他说,活动正式开始的时间还没有到,如果我提前上去,一定会打乱主办方的阵脚,他们定会派出专人来陪我,这不仅会给他们添麻烦,而且还会搞乱他们事先的计划。
在公司内部的大小活动或会议上,柳传志同样守时,很少迟到。
有一回,他在一个领导层会议上迟到了7分钟,结果自罚站了半个小时。
当时,有人劝他:“柳总,您没有必要处罚自己,这是一个意外。
”原来,一部电梯突然发生了故障,柳传志被困在里面足足有30分钟。
柳传志的回答却是:“无论如何,我要对别人的时间负责,而不是对自己的意外负责!”柳传志曾经说,*的许多企业家不守时,不守约,这让许多外国同行打心眼里看不起我们,觉得我们非常不靠谱,他们常想:连*这些杰出的企业家、官员们都不守约,那么还能指望普通百姓还守约,靠谱吗?比如,某项活动,主办方提前一个月分别向30位*企业家和30名外国企业家同时发出邀请,大家都一口答应会准时参加。
但等到活动真正开始的那天,往往都会发生这样一种情况,外国企业家100%会准时到,而*企业家能到70%就已经不错了,有时失约率甚至高达50%,而且很少有百分百按时到的。
这时主办方要么不等他们,准时开始,要么延时,让按时到的人等他们。
无论是哪种方式,都会令另一方不高兴。
其实,不守信的岂止是*的部分企业家,我们总喜欢权衡失约和守约两者孰重孰轻,只要失约的代价和损失小于突发状况,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失约。
柳传志:中国创业榜样,四十岁摆地摊
![柳传志:中国创业榜样,四十岁摆地摊](https://img.taocdn.com/s3/m/72d63ff40c22590103029d0b.png)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1 柳传志:中国创业榜样,四十岁摆地摊
20万,11条枪,一间破传达室,当年的他根本不知道为何要成立公司,随大流下海创业。
为了发工资,他带领所有员工当过“倒爷”、拉过板车、在中关村(4.56,0.07,1.56%)摆过地摊,卖过的商品琳琅满目,包括运动服、电子表、旱冰鞋、电冰箱。
被认定投机倒把罚款100万,被认定走私罚款300万,40多岁的他,仍旧还没有找到人生的方向。
商业领袖柳传志晒出奋斗史,以奋斗故事鼓舞年轻人坚持创业梦想! 掌舵联想集团27年之久的“中国IT 教父”柳传志将退居幕后,但他仍然对青年人的培养非常重视。
他认为:创业一定不要把事情想得那么简单。
可以妥协的地方要妥协,该控制的地方决不放弃。
柳传志联想传奇的创业历程中国IT业巨头柳传志的创新之路
![柳传志联想传奇的创业历程中国IT业巨头柳传志的创新之路](https://img.taocdn.com/s3/m/42fd4b41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6e.png)
柳传志联想传奇的创业历程中国IT业巨头柳传志的创新之路柳传志,中国IT业巨头,联想集团的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企业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创业历程充满了传奇色彩,通过不懈努力和勇于创新,将联想从一家小型计算机公司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跨国科技企业。
本文将详细介绍柳传志的创业历程和他在中国IT行业上的贡献。
一、初创时期的艰辛柳传志于1984年联合12名同事创办了联想公司,当时的计算机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
柳传志率先意识到计算机市场的巨大潜力,并且具备一定的技术功底。
然而,刚开始的时候,柳传志面临着种种困难和艰辛,资金短缺、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他。
然而,柳传志并没有放弃,他坚信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二、积极拓展市场柳传志在初创时期就意识到了拓展市场的重要性。
他敢于面对竞争对手,以低价策略和高质量产品迅速打开市场,让联想的产品进入更多的家庭,从而拉动整个计算机产业的发展。
同时,柳传志也积极寻求国际市场的合作和拓展,将公司的产品推向全球。
通过积极的市场拓展,联想逐渐成为中国计算机行业的领导者。
三、创新的引领力柳传志对创新的追求是他成功的关键。
他意识到只有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柳传志带领联想团队开发了一系列创新的产品,如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不断满足市场的需求,并赢得了用户的青睐。
他坚信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始终将创新放在公司发展的核心位置。
四、开放的思维和全球化战略柳传志具有开放的思维和全球化的眼光,他深刻认识到全球化趋势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他积极推动联想与全球领先科技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吸引国际先进技术和人才,使得联想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了更广阔的合作伙伴和市场。
柳传志的开放思维和全球化战略让联想在中国IT业崛起的同时也走上了国际舞台,成为中国科技企业崛起的象征。
五、社会责任的履行柳传志深知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他致力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柳传志创业经历
![柳传志创业经历](https://img.taocdn.com/s3/m/cf04eb41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2f.png)
柳传志创业经历 柳传志不仅仅是个企业家,也是⼀位投资家。
在联想控股旗下的5家公司中,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仍然专注于IT领域,⽽另外3家则有着浓厚的投资烙印。
下⾯店铺就为⼤家解开柳传志创业经历,希望能帮到你。
柳传志创业经历 要把5%的希望变成100%的现实,因为是5%⽽不是1%,说明还是有⼀定希望的,那么就要坚定不移地把它做成功。
我觉得坚定不移是最为重要的 28年前,柳传志带领10个科研⼈员,在⼀间不⾜10平⽅⽶的⼩平房开始⾛上创业之路,那⼀年他40岁。
⾄今,柳传志对当年的创业坎坷仍历历在⽬,“原来总是被⼈骗,刚开始是被骗了14万元,后来差点被⼈骗⾛了300万元,两个礼拜之后把钱追回来了,⼼还继续狂跳不⽌。
联想年年都是要死要活的,我们当时不仅仅是伤筋动⾻,⽽是已经到了⽣死边缘,弄不好摔⼀跤就死了。
” 如今这位68岁的中国企业“教⽗级”⼈物,在带领联想集团⾛出困境、收购了IBM的全球PC业务,⽬前近乎登顶全球最⼤PC⼚商之后,⼜有了⼈⽣创业的新⽬标,即将资产超过1500亿元的联想控股在2014-2016年成功整体上市,“希望上市以后每年都能保证利润有两位数的增长,能够给中国股市带来⼀股清新的风。
”打造⼀个值得信赖、受⼈尊敬的有国际影响⼒的投资控股公司。
回顾28年的创业经历,柳传志说,在中国做企业要有理想,但是不能理想化,在中国的具体情况下要⽣存就不能理想化,⽽是把⼆者结合起来,“好好想⼀想如何在允许的红线范围之内,形势好的话就多做,形势不好的话就少做,我们没有和⼤形势抗争的能⼒。
要尽量从⾃⼰⾝上找原因,不要去怨天尤⼈。
” ⼀个创业企业要想暂时能够成功,柳传志指出两条必要条件,⼀是要有意志⼒,要能顶住,能不能创业还得看能不能熬得住,熬得住就能成功;⼆是学习能⼒,那些运动员能奋⽃成世界冠军都是因为他们有学习能⼒,意志品质只能说是必要条件,⾃⾝条件就是要有学习能⼒。
暂时的成功靠的是意志坚定,要想基业常青的话,柳传志认为还要再加上⼏个必要条件:⾸先⽬标需要不断提⾼,因为环境在不停地变成,⾏业也在不停地变化,要想吃这碗饭就得适应这个环境和⾏业。
联想集团励志创业史.doc
![联想集团励志创业史.doc](https://img.taocdn.com/s3/m/b31b9045de80d4d8d15a4f97.png)
联想集团励志创业史联想集团励志创业史2011年,柳传志荣膺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2012年,美国《财富》杂志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联合将柳传志评选为中国十大最有影响力的商界人物之一。
柳传志历数联想那些年经历的坎坷。
他从未想过放弃。
他说:在联想遇到那种千钧一发的时刻,我还坚持着,因为我身上肩负着使命。
看见街上有人蹬三轮,柳传志与老伴会相视一笑。
因为年轻时,夫妻俩曾相约,等老了,攒钱买一辆三轮。
到时,他驾着三轮拉着老伴,在北京游一游。
按照柳传志的说法,那时买一辆三轮,要攒钱啊。
那时就没想过会有改革开放,没想过会有今天的生活,真是梦里都梦不到。
柳传志是一个创业的传奇。
这个传奇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他领导联想由11个人20万元资金的小公司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计算机公司,更重要的是,他的传奇故事对许多立志创业的青年人来说,是一种激励。
这个传奇让每一个创业青年都可以怀有这样一个希望如果我足够地努力,也可以像柳传志那样地成功。
柳传志以其亲身经历告诉青年人,创业成功所必需的要素其实并不多。
十五大鼓励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前提,也使柳传志乐观地认为:今后一个时期会涌现大量的创业者,因为创业的难度大大降低了。
40创业柳传志走上创业之路,是因为憋得不行,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大学毕业正赶上文化大革命,有精力不知道干什么好,想做什么都做不了,心里非常愤懑。
突然来了个机会,特别想做事。
科学院有些公司的总经理回首过去,总喜欢讲他们从前在科研上都多有成就,是领导硬让他们改行。
我可不是,我是自己非改行不可。
柳传志非要从头开始的时候,已经整整40岁了。
创业之前,柳传志在科学院计算所外部设备研究室做了13年磁记录电路的研究。
柳传志不太愿意提那段经历,因为虽然也连续得过好几个奖,但做完以后,却什么用都没有,一点价值都没有。
只是到最后,1980年,我们做了一个双密度磁带记录器,送到陕西省一个飞机试飞研究所,用了起来。
我们心里特别高兴。
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从电子器件到全球科技巨头的创业历程
![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从电子器件到全球科技巨头的创业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c4abd074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07.png)
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从电子器件到全球科技巨头的创业历程柳传志是中国科技界的重要人物,他成功将联想集团从一家小型电子器件公司发展成为全球科技巨头。
他的创业历程展示了勇气、智慧和坚韧的品质。
本文将介绍柳传志的创业历程,并探讨他的成功之道。
第一步:从电子器件起家柳传志于1984年创办了联想集团,当时的公司只是一家小型电子器件制造商。
柳传志以其坚定的信念和才智,带领联想渡过了困难时期。
他对中国市场的准确判断和迅速应对,使公司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
他也意识到了全球化的重要性,将联想逐渐推向国际市场。
第二步:进入电脑行业柳传志很快认识到电脑行业的巨大潜力,并于1990年代将联想重点发展为电脑制造商。
他以丰富的市场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使联想成为中国最大的电脑品牌之一。
柳传志通过投资研发和创新,成功推出了一系列卓越的产品,这进一步巩固了联想的市场地位。
第三步: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在2005年的一次重大收购中,柳传志领导联想成功收购了IBM个人电脑业务。
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措,使联想成为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制造商之一。
柳传志通过将联想与IBM的技术和资源相结合,进一步扩大了公司的规模和市场份额。
第四步:推动多元化发展柳传志深知科技行业的竞争激烈,为了保持联想的竞争力,他着手推动公司的多元化发展。
他将眼光投向了移动设备、智能家居和云计算等新兴领域。
柳传志通过战略合作和投资,将联想打造成一个全方位的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商,这使得公司能够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持续取得成功。
第五步:注重企业社会责任柳传志一直强调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他致力于推动联想在环境可持续发展、教育和社会公益等领域的积极参与。
柳传志将社会责任融入联想的核心价值观,并确保公司在做出商业决策时考虑到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柳传志从电子器件到全球科技巨头的创业历程展示了他的勇气、智慧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他的成功离不开他对市场的准确判断、迅速应对和全球化战略的意识。
IT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的柳传志励志故事
![IT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的柳传志励志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840c365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27.png)
IT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的柳传志励志故事IT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的柳传志励志故事故事是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下面为大家带来IT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的柳传志励志故事,快来看看吧。
“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美国二战名将麦克阿瑟在去职时,留下了这句名言。
上周,IT界老兵、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宣布辞去公司董事长一职。
这位67岁的老兵,将自己复出三年和创办联想二十多年当中的各种情愫,在半个小时的交班仪式里喷薄而出。
退隐后的他将专心于联想集团母公司联想控股的各项投资业务。
在卸任仪式上,柳传志思绪万千。
哽咽11月2日晚上7点,在北京紫竹院桥西的香格里拉酒店一楼宴会厅,柳传志带着杨元庆等一众联想集团高管进入会场。
在播放了一段由联想老员工录制的煽情VCR之后,柳传志走上台打开演讲稿。
不过,就像以往柳氏讲演一贯的风格,柳传志更多的是即兴发挥。
柳一开始打了个比方,说有的人在嫁女儿的时候哭得稀里哗啦,自己在嫁女儿的时候没那样,反而高兴,因为女婿很能干,女儿也很愿意,脸上也放出光彩。
柳传志以嫁女儿来比喻自己交班时候的心情,台下的杨元庆则微笑会意。
令人意外的是,柳传志在顺势谈到杨元庆、刘军(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负责联想集团移动互联业务)等一批得力干将的时候,一度哽咽,几欲落泪,感慨道,企业培养一员大将,真的不知道要经历多少磨难。
在老联想人的印象中,平日里虽然温情,但是在外人面前一向刚毅的柳传志很少在公开场合如此感情流露。
为数不多的类似情况,一次是出现在早年就企业发展方向上,与联想元老倪光南分道扬镳;还有一次就是被海军医院的医生告知,自己手下的联想高管个个都落下一身毛病,柳传志回公司后立即召集开会,“眼眶里转着眼泪”告诫众人要注意身体。
欣喜虽然柳传志的哽咽是说到了自己带年轻人时候的艰辛,情到浓处,但是其中也肯定包含着自己对联想集团以及这帮弟子的不舍。
联想之魂——记全国劳动模范、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
![联想之魂——记全国劳动模范、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https://img.taocdn.com/s3/m/82cdadc3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dc.png)
联想之魂——记全国劳动模范、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联想之魂——记全国劳动模范、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许多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然而,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中,有一位企业家用他的智慧和勇气,带领联想集团从一个小厂房起步,发展成为世界级的跨国企业。
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
柳传志于1944年12月10日出生在江苏省南京市,是家中的独子。
父亲是一位铁路职工,母亲是一位普通家庭主妇。
从小,柳传志就被父母教育得谦逊、勤奋且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在上海交通大学求学期间,柳传志就展现了非凡的才华和领导力。
他曾当选为学校团委书记,这是一个需要组织能力和领导才华的重要职位。
在这个职位上,柳传志学会了如何与人合作,如何管理团队。
这些经历为他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柳传志是一个有梦想、有追求的人。
在大学毕业后,他曾尝试过跳槽,但最终选择了留在自己钟爱的计算机行业中。
他加入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在那里从事计算机研究工作。
柳传志充分利用这个机会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他成为了中国计算机技术的专家和权威。
然而,柳传志的梦想和追求不仅止步于此。
他渴望见到一家中国的计算机公司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于是,在1984年,柳传志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创办了联想集团。
他们起初只是在北京的一间小厂房里生产电视机备用零件,但这并没有阻挡他们追求进步的脚步。
柳传志是一个因势利导、智慧超群的领导者。
在中国计算机市场刚刚起步的时候,柳传志敏锐地洞察到个人电脑的潜力。
他抓住这个机会,将公司的重点转向生产个人电脑。
联想个人电脑迅速在国内市场崭露头角,并逐渐拓展到国际市场。
这个决策的成功,为联想集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联想的成功并非一帆风顺。
在进入国际市场的过程中,柳传志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困难。
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勇敢地应对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带领团队克服了一个个困难,将联想建设成为全球性的IT巨头。
坚持才能成功的名人故事
![坚持才能成功的名人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eaec9a1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8a.png)
坚持才能成功的名人故事坚持才能成功的名人故事集锦名人是怎么度过人生艰难的时期的?坚持才能成功的名人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坚持才能成功的名人故事: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的故事20万,11个人,一间破传达室,当年的柳传志根本不知道为何要成立公司,随大流下海创业。
为了发工资,他带领所有员工当过“倒爷”、拉过板车、在中关村摆过地摊,卖过的商品琳琅满目,包括运动服、电子表、旱冰鞋、电冰箱。
被认定投机倒把罚款100万,被认定走私罚款300万,40多岁的他,仍旧还没有找到人生的方向。
而如今的联想已经成为民族计算机产业的象征。
柳传志说:我当时打死都不会想到我和我的同事能把公司办成今天这个样子。
坚持才能成功的名人故事: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的故事18岁的马云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一次高考,他毫不犹豫地在报考志愿表上赫然写下:北京大学。
然而雄心万丈的他,高考的数学成绩只得了1分。
为了生计,他去应聘酒店服务生,因为长得“歪瓜裂枣”,被婉言拒绝。
无奈只好去当搬运工,蹬板车。
大学毕业后,一次讨债经历让他疯狂地迷恋上了互联网,创业初期,他背着包四处忽悠,经常被人骂作疯子、骗子。
他曾连续4次创业失败,最为窘迫的时候银行里只有200元。
如今,谁不知道阿里巴巴,谁不知道马云呢?坚持才能成功的名人故事: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的故事在国营企业工作两年后,一心想当“万元户”的梁稳根递交了辞职书。
没有了“干部”身份,甚至连城市户口也没有了。
父亲怒不可遏,拿着扁担追着梁稳根要把他撵回洪源机械厂。
但扁担没能把“犟驴”撵回去。
梁稳根后来回忆说,当时他做好了失败的准备:如果经商失败了,我就去做两件事:一是写一本书——《此路不通》,以此来告诫像我们一样冲动的年轻人;二是到落后的山村去当先生,教书育人。
”在经历贩羊、营销白酒、生产玻璃纤维一系列失败后,梁稳根靠他的专业特长赚到了“第一桶金”2011年,在由胡润研究院制作的“2011年中国百富榜”中,身为三一集团董事长的他以700亿元人民币的财富问鼎“中国新首富”。
柳传志领导案例及启示
![柳传志领导案例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d172d68d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01.png)
柳传志领导案例及启示2篇柳传志领导案例及启示(一)柳传志是中国联想集团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信息技术行业的领军人物之一。
他在长达三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展现了出色的领导才能和智慧,他的经验和智慧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柳传志作为联想集团的领导者,他在战略规划、组织管理、创新驱动等方面都做出了许多成绩。
以下是柳传志领导案例及相关启示。
案例一:联想转型柳传志领导联想集团进行了一系列重要战略决策,带领企业成功实现了从计算机业务向多元化产业发展的转型。
柳传志瞄准了全球化竞争的大趋势,主动调整战略,不断开展多元化探索和创新,带领联想走出了国内市场,进军国际市场。
他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使得联想的产品品质和技术水平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柳传志的决策和战略眼光为联想成功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启示一:时刻保持战略敏感柳传志的成功转型离不开他对全球化竞争趋势的敏锐洞察力。
作为领导者,我们也需要时刻保持战略敏感,关注市场变化和行业趋势,及时调整公司的发展方向和战略路径。
只有时刻保持战略敏感,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启示二:注重创新驱动柳传志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使联想的产品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作为领导者,我们需要注重创新驱动,加大科研投入,不断推动公司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保持持续增长。
案例二:培养人才柳传志注重培养人才,倡导“最好的人,给最好的机会”的人才理念。
他为联想集团搭建了良好的人才培养平台,引进了一批优秀人才,并注重培养和发展员工。
柳传志注重人才的选拔和激励机制,为联想集团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管理人才。
启示三:重视人才培养柳传志注重培养人才的经验告诉我们,作为领导者,我们应该重视人才培养和发展。
要从战略高度,找准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路径,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和机会,使其能够实现自我价值,激发员工的工作潜力和创造力。
启示四:打造良好的激励机制柳传志在联想集团打造了良好的激励机制,为员工提供了发展空间和机会。
满门忠烈柳传志
![满门忠烈柳传志](https://img.taocdn.com/s3/m/3d56ffba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14.png)
满门忠烈柳传志概述柳传志,字忠烈,是中国计算机科学家和企业家,联想集团的创始人之一。
凭借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创业精神,柳传志将联想从一家小型计算机厂商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跨国科技公司。
本文将对柳传志的生平经历和他对中国科技行业的贡献进行介绍。
生平经历柳传志于1944年11月30日出生在中国山东省一个普通家庭。
他在上世纪70年代完成了本科学业,并获得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学士学位。
毕业后,他成为北京邮电学院的教师,开始了他在教育界的职业生涯。
然而,柳传志对科技行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对计算机技术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因此,他在1984年放弃了在教育界的工作,成立了联想公司。
当时,联想只是一个小型计算机厂商,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柳传志通过卓越的领导才能,把联想从一个小公司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个人电脑制造商之一。
他将公司聚焦于高质量和低成本的产品,这使得联想在中国和全球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柳传志在经营和战略方面的才能,使得联想从一家本土公司迅速扩张成为国际知名的品牌。
对中国科技行业的贡献柳传志对中国科技行业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他对联想的领导和发展上,还体现在他对中国整个科技产业的推动和引领。
首先,柳传志积极推动中国电脑领域的创新和研发。
他致力于将中国推上全球科技创新的舞台,引领联想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
他鼓励员工创新思维,注重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团队的建设,为中国的科技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次,柳传志对人才培养和教育投入的重视也是他对中国科技行业的贡献之一。
他创办了很多教育基金和研究中心,为中国的科技人才培养提供了支持和帮助。
他积极倡导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
最后,柳传志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致力于推动中国的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他投资和支持了许多环保和教育项目,为中国的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结语柳传志是一位充满智慧和激情的企业家,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将联想从一家小公司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科技品牌。
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先锋柳传志人物事迹介绍
![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先锋柳传志人物事迹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13b02928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f1.png)
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先锋柳传志人物事迹介绍2018年12月18日上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100名“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在大会上受到表彰。
柳传志获得了科技产业化的先行者的荣誉称号,下面小编就带你一起来了解一下他的人物事迹吧。
作为改革开放第一代科技创业者和企业家的优秀代表,他立足我国本土市场,大力发展民族品牌,不断改革创新,1984年创立联想公司,在与国际个人电脑巨头竞争中赢得胜利,带动了民族信息技术企业的创新发展。
制定实施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带领联想并购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个人电脑业务,为我国企业“走出去”积累了宝贵经验。
组织实施公司股份制改造,支持企业创新发展,促进一系列科技成果转化和众多科技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
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伴随“科学的春天”,迎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柳传志“下海”了。
但他并没想到,自己选择的电脑行业,让他和联想集团站在了潮头。
1994年前后,为进一步与市场接轨,国家降低关税、取消批文,外国的电脑产品开始大举进入中国市场,联想也开始了与国际电脑品牌的竞争。
“人家是巨型战舰,我们是一叶扁舟。
”柳传志说,在与国际电脑品牌的抗争中,联想也获得了壮大。
他记得,当时国际市场上,486电脑已是主流,人家只把386电脑卖给中国,而且价格远远高于国际市场价格。
联想生产出486电脑后,国外电脑品牌立刻把自己的486电脑带到中国销售,并且大幅度降价。
“当你可能战胜他时,他就会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
”柳传志感叹说。
从1984年创立联想,到与国外主要电脑品牌正面竞争,再到世界领先,柳传志也在改革开放这一部大书里面写下了“联想”自己的一页。
近些年,“联想控股”做起了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以“资金+经验”的方式支持年轻人创业。
面对年轻创业者,柳传志常常忠告:“创业要想好了,因为前面有千难万险,但一旦选定了,要像勇士一样往前冲。
”他说,40年改革开放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波折,时至今日,国家仍在不断地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但自己仍像当年一样相信国家会有光明的未来。
中年奇迹励志人物故事
![中年奇迹励志人物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e4e7496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30.png)
中年奇迹励志人物故事中年奇迹励志人物故事讲奉献柳传志认为,自己身上的奉献精神是能够成功的第三个原因。
“90年代以前,中国的创业和外国的创业有很大不同,早期在中国创业,没有奉献精神,创业实际很难实现。
如果我比别人多一点的话,就多了点这种精神。
”柳传志的奉献精神来自于他对自己境况的清醒认识。
“像我,如果完全没有计算所的背景,没有计算所赋予的各种营养,联想的发展会有很多困难。
联想是国有的,这一条其实起到了很大作用。
我说我们贷款靠信誉,但如果我们不是国有的,光靠信誉行吗?1988年,我们能到香港发展,金海王工程为什么去不了?就因为它是私营的,而我们有科学院出来‘这是我们的公司’。
年青同志不能忘了这个,心里要弄清楚,你做出的主要部分应该归国家。
心里想不透这一点,做着做着,就会出现问题。
”“出问题的做法有三种:一种是把不该得的,随手归到自己包里,归大了就犯了法。
这种情况不少,国家体制也有值得反省的地方;第二种是在合法的外衣下想办法谋私利,比如说,联想是公家的,我再让亲戚朋友开一家公司,把好的业务向它那儿介绍,肥水只流自家田。
这样做国家一点办法都没有,但联想就办不起来了;第三种是找亲信。
老的国有企业领导人为了退休之后的切身利益,退休之前急于把自己的心腹安插在比较合适的岗位,这样接班人就能保证他退休有好的待遇。
厂长这样,常务副厂长这样,书记也这样,就会发生大的矛盾,宗派就出现了。
宗派是癌症,绝对不好治,我也没辙,只能坚决杜绝这种做法。
”柳传志在香港联想的合作者,现在大概有八九千万的股份,二三亿的资产,香港有不少人拿他们两个人做比较,但柳传志说:“我挺值。
我和科学院老同志比,他们今天还在那里做科研,他们什么享受都没有,而我,条件在国内已经是一流了,做的事情又符合国家的需求,还需要什么呢?”做贸易是权宜之计很多时候,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做什么事情,而在于谁在做这些事情。
联想一开始没有资金,也只能替人家卖机器,但柳传志同别人一样,代销机器的时候,已经开始琢磨用户的需求是什么?的价格和服务才能够更吸引用户?柳传志认为,学会做贸易是实现高科技产业化的第一步。
柳传志励志演讲稿
![柳传志励志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1d4a9128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55.png)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生、关于梦想、关于奋斗的故事。
我的故事,或许与在座的一些人有所不同,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和力量,我相信对大家都有所启发。
我,柳传志,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一个经历了无数风雨的企业家。
今天,我想用我的人生经历,向大家讲述一个关于坚持、关于梦想、关于奋斗的故事。
一、从农村到城市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那时候的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
在我的记忆里,那时候的生活非常艰苦,但正是这样的环境,培养了我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1978年,我考入了湖南大学,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涯。
在大学期间,我接触到了很多新鲜事物,也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那时候,我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要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创业之路毕业后,我进入了一家国有企业工作。
然而,我并没有满足于现状,我始终怀揣着那个梦想,想要创办一家属于自己的企业。
1984年,我毅然辞去了稳定的工作,开始了我的创业之路。
那时候,我们只有20多个人,一间小小的办公室,几台破旧的电脑,但我们的梦想却是无比坚定的。
创业初期,我们面临着无数的困难和挑战。
资金紧张、技术落后、市场竞争激烈,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然而,我们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所打倒,而是选择了勇敢地面对。
三、坚持与奋斗在创业的道路上,我始终坚持一个信念:只要不放弃,就一定能够成功。
正是这种信念,让我们在逆境中不断前行。
记得有一次,我们的产品遇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客户纷纷退货。
那时候,我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甚至有人劝我放弃。
但我没有,我坚信,只要我们坚持改进,一定能够度过这个难关。
于是,我们全力以赴地进行产品改进,从研发、生产到销售,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们的产品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客户满意度也不断提高。
四、梦想成真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终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991年,联想集团在香港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高科技公司。
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创业故事
![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创业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7ccd1ad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54.png)
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创业故事成功要学,健康要学,创业要学,所有让人积极向上的习惯都要学习。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创业故事,希望大家喜欢!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创业故事篇1曾经的农村穷小子今天都已成了中国首富!“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
”——马云“我会带着历史的比较去看事情。
一个挨过饿的人和一个没有挨过饿的人,对一碗红烧肉的感情是迥然不同的。
”——柳传志谈起成功人士,我们总觉得他们遥不可及。
其实,他们曾经与我们一样,只是后来在我们吃喝玩乐的时候他们都把功夫用在了工作上。
甚至他们的人生更饱经风霜,但不同的是,他们不管失败多少次,都能面对生活,对生活依然充满希望。
所以我一直深刻的认为“成功是一种态度”.“17岁就开始做批发的推销员,就更加体会到挣钱的不容易、生活的艰辛了。
人家做8个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
”—李嘉诚,1920xx年7月29日出生于广东省潮州市。
刚读初中的李嘉诚便与家人一起辗转到香港,一家人寄居在舅父家里。
可惜不久父亲因病去世。
身为长子的李嘉诚,担负起了家庭的重担,为了养家糊口,且不愿意去依赖别人,决定辍学。
他刚开始在舅父的钟表公司里当学徒,之后又到一塑胶厂当推销员,由于他特别刻苦,业绩突出,两年时间便被老板赏识,升为总经理,那时,18岁的李嘉诚在生活的磨砺下逐渐成熟起来。
1950年他自己筹集到五万港币创办了长江塑胶厂,以生产塑料花打开了市场,被冠以“塑胶花大王”的美誉之时,他却急流勇退,转做塑胶玩具。
两年后其他的塑胶花企业产品严重滞销的时候,李嘉诚的塑胶玩具生意却在国际市场大展宏图。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香港正遭遇着严重房地产危机,房地产价格一泻千里。
当别人都不看好香港房地产,远离的时候,李嘉诚慧眼独具,认为香港商业地产潜力无穷,并“人弃我取”的策略,用低价大量收购地皮和旧楼。
三年内,香港经济复苏,大批当年离港商家逐渐回流,房产价格暴涨,于是,李嘉诚趁机高价抛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想CEO柳传志的成功励志故事
柳传志现担任联想控股董事长兼总裁,联想集团董事长,联想投资董事长,融科智地董事长,弘毅投资董事长。
我整理了柳传志的成功励志故事,欢迎欣赏与借鉴。
年龄:65岁
创业时间:1984年创立联想
第一桶金:汉卡
在企业的初期状态,目标是一个暗藏的、朦胧的意识。
因为你还很弱小,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企业还缺乏把握,无论你具有怎样的信心,目标对于初创企业至多是一个远大抱负,因而无法量化与明确。
1980年代初,计算机革命已经在全球兴起,硅谷也成为中国的技术研究者们的热门话题。
中科院内部的科技人员早已经禁不住诱惑,不断走出高墙深院创立公司。
老帅柳传志在2月初复出担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
“联想是我的命,需要我的时候我出来,是我义不容辞的事情。
”柳传志自剖心迹,虽已年逾65,但激情不减当年。
1980年代初,计算机革命已经在全球兴起,硅谷也成为中国的技术研究者们的热门话题。
中科院内部的科技人员早已经禁不住诱惑,不断走出高墙深院创立公司。
时任计算所所长的曾茂朝(现任联想控股董事长)也一直在私下里鼓励手下创立公司。
已年逾40岁的柳传志主动提出了要创业,“我40岁的时候是因为前面没有路可走,所以选择了创业。
”
当年10月,中科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即联想前身)“授命成立”,王树和、柳传志、张祖祥组成三人核心成员,柳担任副总经理。
曾茂朝将计算所的传达室交给柳传志使用,又给了20万元开办经费,还给予了很多不成文的支持:不受限制的招纳本所人员,可以使用所里的技术成果,员工可以使用自己原先在计算所里的办公室、电话以及所有资源等。
虽然支持很多,但是从1984年冬天到1985年春天的几个月里,公司里最令人头疼的是不知道去干什么。
柳传志后来回忆,“当时实在是不知道要干什么好了,所以能干什么就先干着,哪怕挣点儿钱发工资也好。
”于是,包括柳在内的所有员工都当过“倒爷”、“板爷”,在中关村拉平板车去卖运动服装、电子表、旱冰鞋、电冰箱。
后来因为听说倒买一台彩电能赚1,000块,联想也跟着去做。
当时有说法“骗子比彩电还多”,尽管柳传志小心谨慎的叮嘱要看到电视才付款,他们也的确看到了电视,不过等钱汇过去,对方却消失了,联想一下被骗去14万元。
公司一下子更加艰难。
到了1985年,所有可能为公司带来收入的各种业务几乎试了一个遍。
其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将计算所倪光南主导开发的“汉字系统”带到了公司,成果产品化后就是后来知名的“汉卡”。
当时电脑大部分靠进口,全是英文系统,必须装上汉卡,每台电脑经过改装后利润高达一、两万元。
联想在6个月内至少销售出了100套,为公司带来了约40万元毛利润。
曾茂朝的妻子,计算所研究员胡锡兰就在1985年的夏天从自家楼上看到了一个难忘的场景:烈日炎炎下,柳传志和李勤(现任联想控股常务副总裁)等人正在人拉肩扛,将一堆微机从大院门口搬进来,柳传志满头大汗,衣服湿透,而
李勤把裤子卷到了大腿上,气喘吁吁。
回想当日情景,柳传志后来表示,“我们第一桶金就是靠出卖技术劳力赚的。
”
柳传志创业历程
1967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970~1983年,供职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
1984年,创立联想集团前身北京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
1994年,香港联想上市;
1997年,北京联想整合香港联想;
2000年,联想集团分拆出神州数码;
2020年,神州数码上市;先后设立联想投资和融科智地;
2020年,设立弘毅投资;
2020年,联想集团收购IBM的PC业务,辞去联想集团董事长职务;
2020年,重新出任联想集团董事长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