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经济学期末终极复习
福利经济学复习
![福利经济学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d55a5aff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21.png)
福利经济学复习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特点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也就是根据已确定的社会目标,建立理论体系;以边际效用基数论或边际效用序数论为基础,建立福利概念;以社会目标和福利理论为依据,制定经济政策方案。
第一章1、了解边沁、霍布斯、帕累托、罗尔斯.森等人的基本思想边沁:功利主义是福利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提倡自由放任的经济原则,认为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整个社会要实现绝大多数人的最大福利。
边沁认为人生的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获得最大幸福,增加幸福总量。
幸福总量可以计算,伦理就是对幸福总量的计算。
边沁把资产阶级利益说成是社会的普遍利益,把资产阶级趋利避害的伦理原则说成是所有人的功利原则,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标榜为功利主义的最高目标。
帕累托:V.帕累托的“最优状态”概念和A.马歇尔的“消费者剩余”概念是福利经济学的重要分析工具。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这样一种状态,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
按照这一规定,一项改变如果使每个人的福利都增进了,或者一些人福利增进而其他的人福利不减少,这种改变就有利;如果使每个人的福利都减少了,或者一些人福利增加而另一些人福利减少,这种改变就不利。
罗尔斯:原始状态下的平等优先原理。
各方将选择的原则是处在一种"词典式序列"(lexical order)中的两个正义原则,第一个原则是平等自由的原则,第二个原则是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的结合。
其中,第一个原则优先于第二个原则,而第二个原则中的机会公正平等原则又优先于差别原则。
这两个原则的要义是平等地分配各种基本权利和义务,同时尽量平等地分配社会合作所产生的利益和负担,坚持各种职务和地位平等地向所有人开放,只允许那种能给最少受惠者带来补偿利益的不平等分配,任何人或团体除非以一种有利于最少受惠者的方式谋利,否则就不能获得一种比他人更好的生活。
所谓"公平的正义"即意味着正义原则是在一种公平的原初状态中被一致同意的,或者说,意味着社会合作条件是在公平的条件下一致同意的,所达到的是一公平的契约,所产生的也将是一公平的结果。
福利经济学复习资料
![福利经济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5e57cb681c758f5f61f6789.png)
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特点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也就是根据已确定的社会目标,建立理论体系;以边际效用基数论或边际效用序数论为基础,建立福利概念;以社会目标和福利理论为依据,制定方案。
第一章了解边沁、霍布斯、帕累托、罗尔斯.森等人的基本思想、1边沁:功利主义是福利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提倡自由放任的经济原则,认为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整个社会要实现绝大多数人的最大福利。
边沁认为人生的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获得最大幸福,增加幸福总量。
幸福总量可以计算,伦理就是对幸福总量的计算。
边沁把资产阶级利益说成是社会的普遍利益,把资产阶级趋利避害的伦理原则说成是所有人的功利原则,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标榜为功利主义的最高目标。
帕累托:V.帕累托的“最优状态”概念和A.马歇尔的“剩余”概念是福利经济学的重要分析工具。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这样一种状态,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
按照这一规定,一项改变如果使每个人的福利都增进了,或者一些人福利增进而其他的人福利不减少,这种改变就有利;如果使每个人的福利都减少了,或者一些人福利增加而另一些人福利减少,这种改变就不利。
罗尔斯:原始状态下的平等优先原理。
各方将选择的原则是处在一种词典式序列(lexical order)中的两个正义原则,第一个原则是平等自由的原则,第二个原则是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的结合。
其中,第一个原则优先于第二个原则,而第二个原则中的机会公正平等原则又优先于差别原则。
这两个原则的要义是平等地分配各种基本权利和义务,同时尽量平等地分配社会合作所产生的利益和负担,坚持各种职务和地位平等地向所有人开放,只允许那种能给最少受惠者带来补偿利益的不平等分配,任何人或团体除非以一种有利于公平的最少受惠者的方式谋利,否则就不能获得一种比他人更好的生活。
所谓即意味着正义原则是在一种公平的原初状态中被一致同意的,或者说,意正义味着社会合作条件是在公平的条件下一致同意的,所达到的是一公平的契约,所产生的也将是一公平的结果。
福利经济学资料
![福利经济学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b8c8ccdad02de80d5d84066.png)
7612福利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1.1920年,英国经济学家【C 】出版了代表作《福利经济学》,标志着就福利经济学的诞生。
A.边沁B.詹姆斯·穆勒C.庇古D.帕累托2.采用劳方或劳资双方交费,以职工名义存入储备金局,职工退休或其他情况需用时,连本带息发给职工。
这种社会保障属于【 C 】A.传统型B.福利型C.储备金型D.国家型3.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的学者是【 C 】A.边沁B.詹姆斯·穆勒C.庇古D.帕累托4企业年金是【B 】A.基本养老保险B.企业补充养老保险C.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D.失业保险金5.20世纪【B 】开始,西方福利经济学向实用主义和基数效用理论回归成为研究的主流。
A.60年代B.70年代C.80年代D.90年代6.消费者剩余的概念最初是由法国工程师【A 】提出的。
A.杜皮特B.马歇尔C.罗宾斯D.帕累托7.对失业率统计调查方法多种多样。
根据失业保险的覆盖和发放情况来了解失业情况属于【C】A.工时统计B.劳动力抽样调查C.社会保险统计D.就业机构统计8【A 】提出“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来解释资本主义的资源配置。
A.亚当·斯密B.马歇尔C.罗宾斯D.帕累托9.【A 】年马歇尔首次引入外部经济这一术语来分析福利经济状况。
A.1890 B.1900 C.1909 D.191910.经济学家坎南第一个创立了著名的理论是【D 】。
A.补偿理论B.社会福利函数C.最优理论D.适度人口论11.1890年马歇尔在其【D 】一书中首次引入外部经济这一术语来分析福利经济状况。
A.国富论B.福利经济学C.宏观经济学D.经济学原理12.福利经济学所追求的基本社会目标是【 B 】A.公平B.效率C.物质生活需求的满足D.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13.卫生服务对他人造成了影响,但这没有从货币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提供者所获得的经济利益与提供该项服务所带来的总经济利益是不相同的。
《福利经济学》总结复习
![《福利经济学》总结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d01c81d8b84ae45c3b358cc7.png)
《福利经济学》总结复习第一章概述1.福利经济学的概念:福利经济学是关于稀缺资源使用效果的评价与判断的学科,是从福利的角度对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社会评估的经济学分支。
2.关于效用: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心理满足,是商品或劳务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
可分为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3.基数效用是认为效用可以用确切的数量衡量。
4.旧福利经济学的基础,也是讨论收入再分配的合理性的基础;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可以分出强弱程度,列出顺序,进行比较。
序数效用是新福利经济学的基础性概念。
5.福利可分为个人福利和社会福利、一般福利与经济福利。
6.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是指经济体系如何运行、客观上“是什么样的”运行机制等的分析。
实证经济分析,描述经济中的事实、情况和关系。
●规范分析:是指提出政策建议、涉及“应该如何”等命题的分析,包含价值判断。
规范经济分析,涉及伦理和价值判断。
●当经济学的研究把因果分析与价值判断结合在一起时,这种经济学就叫作规范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属于规范经济学。
7.福利经济学的场所与发展●1920年,《福利经济学》问世;旧福利经济学(基数测量、效用可比)的代表人物庇古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帕累托、卡尔多、阿罗等人(序数效用、补偿原则、不可能定理))是新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罗尔斯、森、黄有光等进一步发展福利经济学。
8.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资源如何合理配置、收入状况如何及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从总体效率或总体福利出发,其目标是提出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政策方案或改革措施。
具体包括资源配置效率研究、收入分配理论研究、社会福利度量和影响研究、社会/公共选择理论研究及政策与方案研究。
第二章帕累托原理和资源配置效率1.帕累托原理:帕累托改进和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是指指资源分配达到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反过来说,……)。
帕累托改进的目标是帕累托最优。
《社会福利》期末复习资料(第一至第二章)
![《社会福利》期末复习资料(第一至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9bb46b1a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c1.png)
《社会福利》期末复习资料(第一至第二章)导论:基本概念界定社会福利的含义1、从“福利”词意上看:welfare well+fare=好的生活例:韦伯斯特新世界大学词典(Webster’s New World College Dictionary)中对“福利”一词的定义是“一种健康、幸福和舒服的良好状态”2、从“福利”内容上看:(1)福利是物质手段和非物质目的的混合体。
(2)福利是一种幸福和利益的结合体,包括物质和精神内容的“福”和“利”。
(3)具体包括:基本生活保障:衣食住行医。
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价值追求,普惠福利是福利发展的本质要求与具体层面。
生活状况的满足程度:从福利属性理解——客观性、主观性。
3、社会福利概念的界定:1)美国社会工作协会(NASW)1999年出版的《社会工作百科全书》是这样讨论社会福利的:“社会福利是一个宽泛的和不准确的词,它最经常地被定义为旨在对被认识到的社会问题做出反应‚或旨在改善弱势群体的状况的‘有组织的活动’、‘政府干预’、政策或项目。
……社会福利可能最好被理解为一种关于一个公正社会的理念,这个社会为工作和人类的价值提供机会,为其成员提供合理程度的安全,使他们免受匮乏和暴力,促进公正和基于个人价值的评价系统,这一社会在经济上是富于生产性的和稳定的。
这种社会福利的理念基于这样的假设:通过组织和治理,人类社会可以生产和提供这些东西,而因为这一理念是可行的,社会有道德责任实现这样的理念。
”2)同年出版的《社会工作词典》对“社会福利”的定义为:第一,一种国家的项目、待遇和服务制度,它帮助人们满足社会的、经济的、教育的和医疗的需要,这些需要对维持一个社会来说是最基本的。
第二,一个社会共同体的集体的幸福和正常的存在状态(Barber,1999:454)。
3)郑功成等学者的观点:国家和社会通过社会化的福利津贴、实物供给和社会服务,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的一种社会政策。
福利经济学期末
![福利经济学期末](https://img.taocdn.com/s3/m/c7495ced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fb.png)
福利经济学期末第五讲收⼊分配的公平与效率5.1公平与效率的内涵⼀、公平的含义★★1、公平的含义⼀般有三个层次: ⼀是法律公平。
也就是说,法律同样地对待处于同样地位的⼈,⽽不会按照与⾏动⽆关的⼀些特征对谁实⾏歧视。
⼆是机会公平或过程公平,是指在经济制度中⼈们获得机遇的公平,是为取得最终地位⽽必须经历的过程给予所有⼈同样的机会。
三是收⼊公平或结果公平。
结果公平是指收⼊或商品的公平分配,也就是指最终商品或收⼊的平等分配,即向所有⼈提供等量的报酬。
2、三种主要的公平观:(1)功利主义公平观,认为公平就是使社会所有成员的总效⽤最⼤化。
(2)市场主导公平观,认为竞争性市场进程的结果是公平的,因为它奖励那些最有能⼒的⼈.(哈耶克)(3)所谓能⼒主义公平,实际上就是以满⾜⼈的需要作为公平的基础。
(阿玛蒂亚·森)⼆、效率的含义1、熊彼特认为效率强调资本积累、技术进步等因素。
2、卡尔多提出的补偿标准指出,⼀种经济变化使受益者得到的利益补偿受损者的失去利益⽽有所剩余,是有效率的。
3、希克斯补偿标准提出的效率概念是:当经济变化的受损者不能促使受益者反对这种变化时,也意味着社会福利的改进。
4、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哈维·莱宾斯坦提出了技术效率或X 效率的概念,它是指企业内由于职⼯的努⼒使现有资源能⽣产更多产量所引起的效率,这种效率与资源配置的改善⽆关,⽽是取决于企业全体职⼯的努⼒和协调程度。
5、帕累托效率(或有效配置)是指这样⼀种社会资源的配置状态:⽆论怎样对⼀种资源进⾏重新配置,都不可能使⼀个⼈收⼊增加⽽不使另⼀个⼈的收⼊减少。
5.2公平与效率的替代关系学说⼀、公平与效率的相互关系西⽅学者认为,效率和公平这两个⽬标是相互促进的。
例如,加强对低收⼊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既可以提⾼这些劳动者的⽣产效率,⼜可以改善整个社会的收⼊分配。
然⽽,在很多情况下,⼆者是相互⽭盾的。
为了提⾼效率,有时必须忍受更⼤程度的不平等;另⼀⽅⾯,为了增进公平,有时⼜必须牺牲更多的效率。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考试期末复习知识要点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考试期末复习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4d9cc11676a20029bd642de4.png)
社会福利思想复习提要选择(10个)例如:1、世界上第一部《劳工法》出现在哪个国家英国2.人类思想史上大胆抨击私有制的第一人是谁托马斯莫尔3、傅立叶所设想的未来理想社会制度称为什么和谐制度4、最早把“福利”作广义和狭义区分的经济学家是谁马克思5、认为“储蓄过度是帝国主义的经济根源”的经济学家是谁霍布森名词解释(5 个)例如:1.福利:为改善全体社会成员物质文化生活,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各种条件2.社会福利:广义的:政府举办或资助的社会福利事业,其宗旨是改善全体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保证人民在文化和教育、医疗和健康、就业和住宅以及养老等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
(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全民福利)狭义的:国家和社会针对少数的穷人和在身体与精神方面需要给予特殊照顾的人提供的无偿帮助和服务3.公共福利:广义上:指一个政府为其公民提供的所有商品和服务,尤其是那些旨在提高公民生活质量的商品和服务,如对教育、房产抵押和收入等的补贴、公共建筑以及其他改进公民生活质量的活动等,都是公共福利的形式;狭义上,是指那些为无力支付的穷人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政府计划。
4.社会福利制度:一定形态下的社会,根据福利思想和统治需要,到达一定的福利目标而制定的制度和政策5.社会福利思想:关于社会的福利制度和社会政策的思想理论表述。
供解释现象的理论和方法,助人形成社会福利需求的立场和态度,确立解决此问题的道德和原则,促使人按一定意识形态建构福利体系,制度表现出特定的倾向性6.福利国家:福利国家是一种国家制度,这种制度把福利看做是国家的最主要特性,强调国家要为国民的福利负责,国家必须具备基本的福利功能并作为其目的发挥作用。
它强调国家应当承担满足国民基本教育、健康照顾、经济和社会安全需要。
7.福利多元主义:福利多元主义主张政府不再是社会福利的唯一提供者,社会福利可以由公共部门、盈利组织、非盈利组织、家庭和社区共同负担,政府角色转变为福利服务的规范者、福利服务的购买者、物品管理的仲裁者以及促进其他部门从事服务供给的角色,其中两个最主要的方面是参与和分权。
00286福利经济学--社会福利思想复习大纲 自学考试
![00286福利经济学--社会福利思想复习大纲 自学考试](https://img.taocdn.com/s3/m/c52625cf58f5f61fb73666d0.png)
第一章导论社会福利概述第一节社会福利的涵义和特征二、考核目标1.识记:(1)社会福利的概念;(2)社会福利的特征概念:狭义-指由国家出资或给予税收优惠照顾而兴办的、以低费或免费形式向一部分需要特殊照顾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或服务的制度。
广义-指由政府举办和出资的一切旨在改善改善人民物质和文化、卫生、教育等生活的社会措施。
(面向全体国民的、旨在提高其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项社会政策)特征:a保障对象的全民性;b保障内容的福利性;c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性;d保障待遇的公平性和高层次性。
2.理解: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体系社会保障是以立法形式确定的、由国家举办并承担责任、以国民收入再分配方式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行为及其机制、制度的总称。
社会福利体系:a职工集体福利;b特殊社会福利;c社区社会福利服务;第二节世界社会福利发展的简要历程及其启示二、考核目标(一)世界社会福利的简要发展历程--理解:世界社会福利的五个发展阶段a剩余型社会福利:b制度型社会福利;c福利国家;d福利国家危机;e福利多元化和发展型社会福利。
(二)发展社会福利问题的核心问题:在整个社会福利的发展进程中,到底是相信市场、还是依靠政府一直是关注经济和社会福利问题的经济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法学家等共同争议的核心问题。
识记:核心是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重新思考政府和公司的社会福利责任,哪些是政府的职能,什么又属于个人及家庭的义务:哪些工作交由市场和第三部门办理更有效益?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社会不同部门各司其职,协调合作,既满足人的基本福利需要,又不使政府背上沉重的福利包袱,从而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病重社会价值观的福利发展道路。
(三个途径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社会福利服务:专业化的社会福利;职业化的职业福利;社区化的社会福利服务)(三)世界社会福利发展对中国的启示**理解:三点启示:a社会福利的推进要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b社会福利发展到今天,已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c社会福利的责任主体不完全是国家、政府或单位(责任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服务体系多层次)。
社会福利期末复习
![社会福利期末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d719154fa8956bec0975e3eb.png)
1、社会福利应该发挥什么作用?1、使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2、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要和必需的心理的、精神的、社会交往的需要3、为使人们参与经济建设提供充分的教育4、提供咨询以认识并处理个人所遇到的困难5、提供就业门路等2、经济全球化的后果及其对社会福利制度的影响。
1、一是导致国内社会不平等加剧以及贫困(主要是相对贫困)问题增多,从而导致对社会保障的需求增大;(增加了需求)2、二是削弱了政府维持和提高社会保障和其他福利给付的动机,从而使社会成员、尤其是下层成员获得的保障和福利水平相对降低,进而使相对贫困问题长期难以解决。
(减少了供给)全球化对社会福利的积极影响首先,全球化带来经济的繁荣,这为保障人们生活的安全提供了物质基础其次,全球化也激发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对社福利问题的关注,并使这一问题变成了各国政府必须考虑的政治、道德议题并上升为全球性的话语,进入到社会政治领域,影响各国的社会政治进程第三,全球化的发展对克服市场封闭的低效率和政治腐败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全球化对社会福利发展的消极影响首先,全球化首先是资本的全球化,资本总是以追求利润为目标,在资本自由流动和贸易自由化的全球化过程中,其成功总是以牺牲人民的福利为前提的。
为了提高经济竞争力,福利国家所追求的平等和安全的社会理想和社会政策被抛弃了。
其次,全球化也是一个贫困与富裕、无权与强权的两极化过程。
社会福利追求生活安全和平等、公正世界的理想在这种两极化的冲击下,不断遭受挫折。
第三,全球化在将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联系为一个整体的同时,也在破坏着民族-国家和地方社会传统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福利网络。
第四,全球化还使传统的国家治理模式失效,削弱了选多国家的政府履行其对人民承担福利责任的能力。
很多国家为了迎合资本的需要,不能有效承担起保护本国劳工的利益和对人民的福利责任3、“有资格领取福利者”与真正受益者是否一定是同一群体?符合资格者并不等于真正受益者。
那些符合服务条件的人可能没有意识到他们具有资格社会政策项目的宣传力度不够那些符合服务条件的人可能无法受益缘于福利提供者的“挑客现象”(screaming),即福利提供者出于经济考虑,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常常会挑选那些最可能不靠外界帮助就能自食其力的人,同时撇开那些最不可能成功的人,而不管其需求多大。
二章福利经济学一定理和二定理复习课程
![二章福利经济学一定理和二定理复习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210fa786763231126fdb114a.png)
2020/5/12
封进 财政学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Figure 3.3
任意一点, point g in
Figure 3.3. 给出两人的初始分配情况, 及初始效用情况
2020/5/12
封进 财政学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纯交换经济
考虑如下问题:是否可能在两人之间重新分 配苹果和无花果,使得Adam的境况变好, 而 Eve的境况不会变差?
封进 财政学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福利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需要系统的框架分析评价各种政府活动 的效果
Welfare economics福利经济学:分析 政策和经济活动对福利的影响
区分哪些由私人市场运作,哪些需要政府的干 预
政府干预的福利效果
借助于基本的微观经济学工具,特别是 无差异曲线
2020/5/12
Mathematically, the slopes of Adam’s and Eve’s indifference curves are equal.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表明两个 人愿意交换物品的比率,称 为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MRS).
2020/5/12
封进 财政学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纯交换经济
帕累托效率要求:
MRSaAfdam MRSaEfve
MRSaf = Pa/Pf MRSaf = Pa/Pf
2020/5/12
封进 财政学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通过价格调整达到均衡
相对价格变化
商品1的相对价格将上涨,在新 的预算线上,消费者选择可以 达到均衡状况。
预算线的斜率:-p1/p2
图上的x为消费者在预算约束 下的选择
此时,商品1需求大于供给, 商品2供给大于需求
福利经济学复习资料
![福利经济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10c76b1ba1aa8114531d992.png)
福利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福利经济学是关于稀缺性资源使用效果的评价及判断的学问,是从 角度对 IA. 福利经济体系C.福利收入分配体系2.庇古被西方学者推崇为 A. 福利经济学之父 C.干预主义之父3•帕累托提出了社会资源配置的价值判断标准,被称之为“帕累托最优” 标准是建立在 ________ 论基础之上。
( )A.基数效用 B.序数效用 C.社会福利函数D.人际效用4. 罗尔斯改进指的是____( ) A.有利于福利水平较高者但不利于福利水平较低者的社会变革政策; B.有利于福利水平较低者但不利于福利水平较高者的社会变革政策;C. 对福利水平较高者和福利水平较低者均有利的社会变革政策;D. 有利于福利水平较低者且不影响福利水平较高者的社会变革政策。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产和交换的联合帕累托最优组合点轨迹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A.生产可能性曲线 B.效用可能性曲线C.联合无差异曲线D.总效用可能性曲线6•当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消费者分不清楚正牌和假冒产品的区别时,就会停 购此类产品,其原因是由于买卖双方信息 _________ ( ) A.不对称 B.对称的运行进行社会评估的经济学。
B.经济学D.经济学( ) 福利体系 收入分配体系 ) B.社会保障之父 D.自由放任之父,这个C.充分D.完全充分7. 卡尔多补偿标准是指,如果受益者能够完全补偿受损者之后还有剩余,则整体社会福利有所改善。
这个补偿是—()A. 实际补偿B.虚拟补偿C.潜在补偿D.混合补偿8. 消费者剩余的概念最早是由 ___ 提出和定义的?()A. 庇古B.李特尔C.杜皮特D.马歇尔9. 埃奇沃思框图中帕累托最优点可能是 ____ ()A. 效用曲线相切的点B. MRS相等的点C. 一个人在不使别人变差自己不能变好的点D. 上述说法都对10拥挤型的公共物品 ____ ()A. 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B.消费上具有竞争性C.不能由市场定价D.不能由私人部门提供11.伯格森和萨缪尔逊认为,只有当_________ 值最大时才算臻于福利极大化。
福利经济学期末终极复习
![福利经济学期末终极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72f8c0eb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f6.png)
福利经济学期末终极复习——“学霸带你秒杀期末”系列第二季第1期一、名词解释1.福利:个人生活的幸福满意程度;也指幸福美满的生活..2.社会福利:所有社会成员个人福利的汇总或集合..3. 福利经济学:一门以研究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福利改善的关系为宗旨的理论和应用经济科学;其研究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到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以及政治学等学科..4.帕累托改进PI:这样一种状态;即一项社会变革使得一部分人的社会福利增加的同时;并不减少其他社会成员的福利..5.帕累托最优PO:资源配置达到这样一种社会经济状态;即不论实行何种社会经济政策变动;在使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上升的同时;必然使得另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下降..6.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完全竞争市场的一般均衡状态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7.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从任何一个初始资源配置状态出发;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形成的均衡必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8. 卡尔多补偿标准:如果受益者能完全补偿受损者之后还有剩余;则整体社会福利就有所改善..9. 希克斯补偿标准:如果受损者不能通过收入重组来补偿受益者以阻止改革发生;那么该项改革就是可取的..10.李特尔补偿标准:如果某项改革同时满足卡尔多补偿标准以及希克斯补偿标准;并且使收入分配更合理的话;那么该项社会改革就是可取的.. 11.补偿变差CV:当价格发生变动之后;若保持消费者在价格变动之前的效用水平时所需要给予消费者或从消费者手里取走的货币量..12.补偿剩余CS:当价格变动之后;如果保持消费者在价格变动之前的效用水平;并且限制消费者在新的价格下购买没有补偿效应时所愿意购买的数量;在这种情况下应从消费者提取或给予的货币量..13.等同变差EV:在现行价格下;要使消费者达到价格变动之后的效用水平;所必须给予或取走的货币量..14.等同剩余ES:在现行价格基础上;如果限定消费者购买价格变动之前的购买量;要达到价格变动之后的效用水平所需要给予或取走的货币量.. 15. 市场失灵: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即只靠市场达不到资源最优配置..16. 垄断性失灵:由于垄断引起的市场失灵..17. 道德风险:市场交易中的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所控制和采取行动时所发生的知情方故意不采取谨慎行为的情形..18. 逆向选择:市场交易中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的重要外生特征时所发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的情形;也就是事前的信息不对称..19. 科斯定理:无论初始产权如何界定;只要交易费用足够小;效率结果相同;市场就可解决外部性问题..20.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不能靠市场交易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21. 非竞争性:物品一旦提供出来;任何消费者对公共物品的消费都不影响其他消费者的利益;也不影响整个社会的利益..22. 非排他性:物品一旦被提供出来;不可能将拒绝为它支付费用的个人或厂商排除在公共物品的受益范围之外..23. 平等:居民能够不受任何自身条件以外条件的限制;在符合社会约定规则的前提下;对经济资源平均或接近平均占有、使用并获得收益..24. 效率: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即指资源配置合理和充分利用所带来的社会资源的投入产出比率高;即以最小的投入或成本获取最大的产出..25. 基尼系数:一个社会实际收入分配比例偏离总体平均分配的总体平均分配状况的百分比;可用来准确全面地概括反映一个社会的总体收入分配状况..26. 阿罗不可能定理:试图找出一套规则或程序;来从一定社会状况下的个人选择顺序中推导出符合某些理性条件的社会选择顺序;一般是办不到的..27. 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支出占总收入的比率..28. 投票悖论:如果存在着至少三个可由社会成员以任何方式自由排序的备选方案;就可能出现循环的选择结果..二、简答题1.什么是福利如何理解福利和效用的不一致①福利是指个人生活的幸福满意程度;也指幸福美满的生活..②效用通常是与福利等价的;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却不可相互替代..这是由于:I.一个人的偏好并不是由他自己的福利决定的;往往会受到其他人福利状况的影响;如攀比现象;II.利他主义风范往往使得个人偏好背离个人的福利;如助人为乐者;III. 无知或不完善的估计也会导致偏好和福利的背离;如固守不利的传统习惯和习俗;IV.个人可能有不理智的选择;如抽烟和酗酒..2.旧福利经济学和新福利经济学各自有哪些理论观点①旧福利经济学的理论观点:I.旧福利经济学建立在基数效用假设和人际效用可以比较的前提下;II.个人福利可以用效用来表示;整个社会的福利应该是所有个人效用的简单加总;III.社会总福利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国民收入的总量大小;而且受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IV.提出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原则是;边际私人收益和边际社会收益;边际私人成本和边际社会成本的合理利用..②新福利经济学的理论观点:I.新福利经济学建立在序数效用假说和无差异曲线分析的基础上;II.使用序数效用;避免福利计量和效用的人际比较;III.普遍使用帕累托原则及有关的边际条件分析经济状态的福利性质;IV.为突破帕累托原则的局限性;新福利经济学又分成“补偿原则派”和“社会福利函数”3.什么是帕累托最优状态;帕累托最优与帕累托改进有何区别①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资源配置达到这样一种社会经济状态;即不论实行何种社会经济政策变动;在使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上升的同时;必然使得另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下降..②帕累托改进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一项社会变革使得一部分人的社会福利增加的同时;并不减少其他社会成员的福利..③帕累托最优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即帕累托最优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它可以作为帕累托改进努力的方向..而帕累托改进是现实的;它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4.MRS=2;MRT=1;如果MRS=1;MRT=2如何调整才能保证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①因为MRS=2;MRT=1;所以MRS<>MRT;故帕累托联合最优条件得不到满足..②由于MRT=1;所以生产者对A、B产品来说;边际成本相同;而MRS=2;表示A与B产品的边际效用替代率为2;即增加一单位A的消费可产生相当于增加2单位B的消费所产生的效用;因此消费者会选择增加A的消费;这样就会使得MRS下降;一直到MRS=1为止..当然;还可以通过调整生产组合;改变MRT的大小以等于边际效用替代率..5.实现帕累托最优的三个边际条件有哪些①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MRS1=MRS2MRS=MUA/MUB②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RTS1=RTS2RTS=MPA/MPB;边际产品③联合的帕累托最优条件:MRS=MRTMRT=MCA/MCB6.卡尔多标准和帕累托改进标准有什么区别①卡尔多标准是指一项社会变革使受益者能完全补偿受损者之后还有剩余;则整体社会福利就有所改善..②帕累托改进标准是指一项社会变革使得一部分人的社会福利增加的同时;并不减少其他社会成员的福利;那么这项社会变革是可取的..③卡尔多标准是一种潜在帕累托改进标准;它对改革受损者作出了一种虚拟的补偿;而这种虚拟的补偿一旦成为实际的补偿;那么这一改革就成为了一种帕累托改进..7.用图形比较补偿变差CV和补偿剩余CS..①补偿变差CV是指当价格发生变动之后;若保持消费者在价格变动之前的效用水平时所需要给予消费者或从消费者手里取走的货币量..如图1;若Y 代表货币;假如X的价格下降;应从消费者提取大小为YOY1的货币量..②补偿剩余CS是指当价格变动之后;如果保持消费者在价格变动之前的效用水平;并且限制消费者在新的价格下购买没有补偿效应时所愿意购买的数量;在这种情况下应从消费者提取或给予的货币量..如图2;若Y代表货币;假如X的价格下降;应从消费者提取大小为BC的货币量..③一般而言;当价格变动时;CV>CS..8.用图形比较等同变差EV和等同剩余ES..①等同变差EV是指在现行价格下;要使消费者达到价格变动之后的效用水平;所必须给予或取走的货币量..如图3;若Y代表货币;假如X的价格下降;应给予消费者Y2Y0的货币量..②等同剩余ES是指在现行价格基础上;如果限定消费者购买价格变动之前的购买量;要达到价格变动之后的效用水平所需要给予或取走的货币量..如图4;若Y代表货币;假如X的价格下降;应给予消费者DA的货币量..③一般而言;当价格变动时;ES>EV..9.阐述市场失灵的含义和表现..①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即只靠市场达不到资源最优配置..②市场失灵的表现包括:I.公共物品失灵:公共物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受益的非排他性使得公共物品不能在市场上自发而有效地生产出来;II.垄断性失灵:垄断者为了实现私人收益最大化;往往要控制产量;太高价格;以攫取超额利润;这会使市场均衡作用失灵;损害消费者利益;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水平;III.社会公平分配的失灵:市场机制作用下的收入分配遵循的是要素分配原则;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不可能完全实现公正的收入分配;IV.外部性失灵:当某些市场主体的活动给社会或其他主体带来经济影响受益或遭受损失时;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来调节将难以达到有些配置资源的目的;V.信息的不完全性失灵:信息的不完全性会破坏市场机制运行“优胜劣汰”的作用;以至于出现“优汰劣胜”的资源配置;因此市场解决不了信息不充分的问题;VI.宏观经济周期性失灵:当市场总供求发生以超额供给或超额需求时;市场解决不了社会总供求的均衡问题..10.垄断的福利影响及其应对措施有哪些①垄断尽管往往会带来规模经济;降低产品成本;促进科学研究和采用新技术从而有助于生产力发展;但同时垄断必然存在低效率;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同时;垄断行业中的技术停滞、寻租等现象;又会造成更大的社会成本..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社会福利要受损失..②垄断会带来资源配置的非效率哈伯格三角形、资源运用的非效率技术停滞、“寻租”成本塔洛克四边形;也是超额利润..③政府应当区分垄断的成因和后果;对垄断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措施:I.对正当经营手段形成的垄断给予支持和保护;不横加干预;以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II.对于不正当经营手段形成的垄断要通过立法的形式予以严格制止;III.对于经济技术原因形成的垄断采取或政府经营;或企业自营、政府监管;或允许准入;形成潜在竞争;IV.对于因特殊原因政府干预形成的垄断;要注意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11.外部性的福利影响和应对措施有哪些①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都会使自由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偏离帕累托最优:前者会使得私人的实际生产量远低于按社会利益最大化原则确定的最佳数量;后者则会使得私人的实际产量远高于按社会利益最大化原则确定的最佳数量..②消除或控制外部效应的措施有:I.规定产权:科斯定理认为;只要产权明确;交易成本足够小;市场会自动解决外部性问题;II.进行行政管制或行政指导;III.对企业的外部不经济行为进行征税;对企业的外部经济行为予以补贴;IV.拍卖污染许可证..12.政府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的举措有哪些①对于公共物品失灵;政府单独提供纯粹的公共物品并和市场一起提供准公共物品;同时参与优效品的供应;②对于垄断性失灵;政府区分垄断的成因和后果;对不同的垄断采取不同的措施;比如对于不正当经营手段形成的垄断通过立法的形式予以严格制止;③对于外部性失灵;政府通过规定产权;行政管制或行政指导;征税或补贴、拍卖污染许可证等手段尽可能地消除外部性的影响;④对于社会公平分配失灵;政府采取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来进行对收入进行再分配;⑤对于宏观经济周期性失灵;政府利用财政、货币政策以及法律手段;特别是采取“相机抉择”的宏观调节政策;减少经济波动的幅度;同时通过制定发展战略、发展计划和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与经济总量平衡..13.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有何区别;公共物品如何导致市场失灵①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区别在于:I.公共物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私人物品用于满足个人需要;II.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而私人物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III.公共物品不能靠市场实现有效配置;而私人物品可以靠市场实现有效配置..②在市场提供公共物品时;消费者会隐藏自己的真实偏好;希望别的消费者出去购买以便自己免费消费;因此;当被问及对某种公共物品的主观评价时;他们都会少说甚至都说自己的主观评价为零..而在市场机制下;一单位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应该由这些共同消费者按其主观评价来共同负担..既然每个人都认为这一公共产品分文不值时;生产厂商当然不会生产供应..于是;市场调节不能使公共物品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14.判断公共物品的步骤是怎样的①分析该物品在消费中是否具有非竞争性;如果不具有非竞争性;则这种物品肯定不属于公共物品的范畴;如果具有非竞争性则转入第二步;②对公共物品的进一步识别要看该种物品的消费是否具有排他性;如果不能排他;则该产品可能是公共物品或者需要限制使用的公共所有的资源;③如果一种物品没有非竞争性;又没有非排他性;则必为纯粹的私人物品;如果一种物品既具有非竞争性;又具有非排他性;那么它一定是公共物品;如果一种物品在技术上具有排他性而实现排他的成本比较低的话;则该物品属于“拥挤性的公共物品”..15.请对私人部门生产公共物品所造成的福利损失作出分析..①如图5;提供公共物品的私人部门通常具有垄断地位;因此;私人部门寻求垄断利润;将导致过桥收费由T提高到P;过桥人数减少到QP;社会福利净损失为ABF;远大于政府收费提供公共物品所造成的社会福利净损失..②此外;由于私人部门得到垄断利润;将会产生“寻租”行为;这种行为会进一步使得社会福利集中于某些政府官员手中;更加不利于社会福利的增加..16.列举效率优先论、平等优先论和两者兼顾论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①效率优先论I.代表人物: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和哈耶克;II.理论观点:收入分配不平等是经济普遍繁荣的发动机;收入差距扩大能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实现平等的必要条件..因而强调把市场竞争放在首位..②平等优先论I.代表人物:庇古、罗尔斯、勒那II.理论观点: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会导致机会和权力的不公平;同时会导致人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下降从而降低工作效率..因而强调把国家干预下的收入均等化放在首位;缩小市场的调节作用..③两者兼顾论I.代表人物:萨缪尔森、凯恩斯、布坎南、阿瑟.奥肯II.理论观点: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需要两者兼顾..即使公平与效率发生冲突;也应该达成妥协..如果平等要以牺牲效率为代价;或者效率要以牺牲平等为代价;要求其中任何一种牺牲要以得到另一种的更多补偿为前提..17.如何理解平等与效率之间的关系..①市场根据经济效率向生产要素的供给者提供报酬;要促进经济增长;就必须使报酬有差别;使收入有差距..这样;要做到收入均等化;就难以保持社会高效率..②所以;效率和平等具有对立性;即要做到平等实现收入均等化就要牺牲效率;反之;要提高效率;就要扩大收入差距;难以实现平等..③但效率和平等同时又具有一致性;即效率是平等的物质前提;而平等则是效率的保证..④因此;我们需要正确地处理效率与平等的关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18.收入再分配的政策有哪些①税收政策I.采取累进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对高收入者按高税率征税;II.对财产的转移征收税收遗产税和赠予税;III.对奢侈性商品和劳务征收较高的消费税..②社会福利政策I.建立健全各种形式的、各社会成员统一的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包括失业救济金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对有未成年子女家庭的补助以及最低社会保障制度;II.向贫困者提供就业机会与职业培训;III.资助教育事业;包括设立奖学金和无息贷款;帮助学校改善教学条件;资助学校的科研等;IV.建立健全各种劳动者立法;包括最低工资法和最高工时法;以及环境保护法、食品和医疗卫生法等..19.反映生活福利水平的指标有哪些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②实际人均收入分配水平③医疗事业发展水平和医护人员数量④交通运输业发展状况⑤环境卫生状况⑥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状况⑦婴儿死亡率⑧人口的受教育程度⑨文化用品的需求状况20.经济福利水平状况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①经济福利一般指人们由收入状况决定消费所得到的利益..对它的分析可以从生活福利水平和消费水平两个方面入手..②生活福利水平涵盖的范围较为广泛;其中包括收入水平、生活环境及条件、文化教育及卫生医疗水平、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等带给人们的不同利益..③消费水平则只是从狭义的个人消费状况分析经济福利水平;具体可以由消费支出状况、饮食结构、住房状况以及家庭耐用消费品的数量和种类方面进行分析..。
《社会福利》期末复习资料(第十一至第十二章)
![《社会福利》期末复习资料(第十一至第十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a04a21b6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e1.png)
《社会福利》期末复习资料(第十一至第十二章)第11章贫困与社会保障第一节贫困及贫困的测量一、对贫困的理解世界银行的定义及其演变:消费角度→人文发展角度《1981年世界发展报告》:“当某些人、某些家庭或某些群体没有足够的资源去获取他们在那个社会公认的、一般都能享受到的饮食、生活条件、舒适和参加某些活动的机会,就是处于贫困状态。
”《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不仅要考虑家庭的收入和人均指出,还要考虑那些属于社会福利的内容,如医疗卫生、预期寿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入学率等指标。
”《1997年人类发展报告》:提出“人文贫困”,包括人均国民收入因素,也包括人均寿命、卫生、教育和生活条件等因素。
贫困是对人类一种生存状态的描述,是指满足特定人群生存所需的物质供给、技能保障、意识引导,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处于匮乏乃至严重匮乏、甚至不足以维持基本生存的状态。
二、贫困的类型1、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生存贫困——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生存需要;–相对贫困——收入水平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到一定程度2、狭义贫困和广义贫困: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3、区域贫困和个体贫困4、长期贫困和暂时贫困5、绝对贫困、基本贫困和相对贫困−唐森和莫泰基的“三分法”:夹心层,上下浮沉、处于不稳定状态的贫困者;−我国实践:未解决温饱、基本解决温饱、巩固温饱三、贫困的测量1987年航拍的毛里塔尼亚首都努瓦克肖特的贫富交界线贫困线→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贫困线:是衡量个人、家庭或某一地区贫困与否的界定标志或测定体系。
1、贫困的测度——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测量指标−贫困是收入差距扩大的结果(绝对和相对贫困)−方法: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图中绿线代表绝对平均状态下,低收入人群所占人口百分比和总收入百分比之间的关系,红线代表实际情况,蓝线代表绝对不平均(即所有收入被唯一一个人占有)的情况。
图中红线和绿线中间的面积越小,收入分配越平等。
基尼系数:是从洛伦兹曲线导出来的,用数值表示洛伦兹曲线背离完全平均状况的程度,表明不均等的比率(G)。
福利经济学复习题
![福利经济学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e23027ea4afe04a1b071de86.png)
一名词解释1 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个人福利的总和2 经济福利:是指人们的各种欲望或需要所获得的满足和由此感受到的生理幸福或快乐3 帕累托最优状态: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这样一种状态,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得更好而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4 一般均衡:它假定一个社会任何一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应,不仅取决于该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而且取决于其他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求和价格5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连续消费某种物品,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物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越来越少。
这种关系称作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6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消费一定数量的资源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差7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等于厂商生产一种产品的总利润加上补偿给要素所有者超出和低于他们所要求的最小收益的数量。
从几何的角度看,它等于价格曲线之下、供给曲线之上的区域8 市场失灵: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和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
9 补偿变差:价格发生变化后,为使某人保持变化以前的福利水平,应该从他那里取走(或给予)的补偿金的数额10 补偿剩余:当某人被限制以变化后的新价格购买如果没有补偿他所购买的物品的量时,为使他保持变化以前的福利水平,而应该从他那里取走的补偿金的数额。
11 国有产权:财产权利由国家拥有,按可接受的政治程序决定谁可以使用或不可以使用这些权利。
12 共有产权:共同体内每一成员都有权分享产权所包含的权利,排除了国家和共同体外成员对共同体内成员行使这些权利的干扰。
13 私有产权:财产权利界定给某一特定人,产权所有人对产权的行使不受任何限制14 效用可能性曲线:在最优效用水平组合中,描述两个消费者效用水平反向变化关系的曲线。
15 阿罗不可能定理:由单个人偏好的有序性得不出社会偏好的有序性。
福利经济学复习
![福利经济学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6af944d0a0116c175f0e4884.png)
2013年福利经济学自考复习提要王桂胜《福利经济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第一章1、效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就是基数效用;就是指可以用基数,即实数来度量得效用概念;另一类就是序数效用:就是指不能用基数度量而只能排序得效用概念。
2、福利(welfare):就是指个人生活得幸福满意程度,也指幸福美满得生活。
效用通常就是与福利等价得,但就是在某些情况下,却不可相互替代。
3、社会福利(socialwelfare):就是指所有社会成员个人福利得汇总或集合。
4、福利经济学中得研究对象主要就是经济福利。
5、福利经济学既具有规范性(normative),又具有实证性(positive)。
研究内容具有双重性特征。
6、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资源配置效率、收入分配、社会福利度量及影响、公共选择等。
第二章1、帕累托原理包括两个部分,一就是帕累托改进,属于动态社会资源配置判断标准;二就是帕累托最优原理,属于静态社会资源配置标准2、帕累托改进(PI)就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一项社会变革使得一部分人得社会福利增加得同时,并不减少其她社会成员得福利。
3、帕累托最优(PO)就是指资源配置达到这样一种社会经济状态,即不论实行何种社会经济政策变动,在使一部分人得福利水平上升得同时,必然使另一部分人得福利水平下降。
4、帕累托最优状态在实践中得应用主要表现在生产、交换等领域。
5、纯交换领域下得帕累托最优条件为:6、生产领域边际要素技术替代率。
7、帕累托最优得综合条件可以表述如下:MRSAB=MRTAB8、完全竞争市场存在两种均衡,一种就是单个产品或市场得均衡,称为局部均衡;另一种就是一般均衡,指所有产品或所有市场同时达到得均衡。
9、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就是指完全竞争市场得一般均衡状态就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10、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就是指从任一个初始资源配置状态出发,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形成得均衡必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11、帕累托最优就是社会福利得标准,反映了社会资源配置得效率状况。
大学社会福利复习重点(版,仅供参考)
![大学社会福利复习重点(版,仅供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491ae6740029bd64793e2c9b.png)
20XX年复习资料大学复习资料专业:班级:科目老师:日期:社会福利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可以帮助社会成员在特定环境下消除自身的失调现象,使其在物质生活上得到一定的保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由国家制定的旨在改善和提高全体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种政策和保障制度;狭义专指由国家与社会向一部分需要特殊照顾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或服务的制度。
2.公共福利:也称国家福利、财政福利或一般福利,是指国家通过直接投资、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手段举办的各种旨在提高全体社567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的社会福利项目。
它把福利设施和服务提供给社会所有成员,并且社会成员能够重复使用公共设施和接受公共服务,它以全体人民为授予对象,其目的是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生活质量、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3.社会服务:也称社会福利服务,它不仅面向弱势群体和有特殊需要的普通公民,也面向一切有相关需要的社会成员。
如果把社会服务看作一种社会政策,它就是一种为改善社会成员状况或为满足弱势社群的公益性需求而进行的政策性干预活动4.福利多元化:也称为混合福利经济,主张福利产品应来自国家、家庭、商业部门和志愿机构,来源越多越好,而且,应通过走市场化路线来推进社会福利的发展。
5.社会救助:又称为社会援助,是指对于因各种原因导致难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人员或者家庭,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给予现金、物资或其他方面的援助和支持,使其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的制度。
6.儿童权利:(1)被抚养的权利。
儿童的最大特点是依赖性,他们还没有独立于社会的能力,因而需要从家庭和社会处获得物质营养和情感呵护。
(2)充分发展其全部体能和智能的权利(3)获得安全保护的权利。
由于儿童的童真性、纯洁性和易受蒙骗性,儿童应该获得社会更多的保护。
(4)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权利。
儿童的养护并不只是集中在学校的教室里,儿童还要积极参与社会上的各种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利经济学期末终极复习——“学霸带你秒杀期末”系列第二季第1期一、名词解释1.福利:个人生活的幸福满意程度,也指幸福美满的生活。
2.社会福利:所有社会成员个人福利的汇总或集合。
3.福利经济学:一门以研究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福利改善的关系为宗旨的理论和应用经济科学,其研究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到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以及政治学等学科。
4.帕累托改进(PI):这样一种状态,即一项社会变革使得一部分人的社会福利增加的同时,并不减少其他社会成员的福利。
5.帕累托最优(PO):资源配置达到这样一种社会经济状态,即不论实行何种社会经济政策变动,在使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上升的同时,必然使得另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下降。
6.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完全竞争市场的一般均衡状态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7.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从任何一个初始资源配置状态出发,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形成的均衡必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8.卡尔多补偿标准:如果受益者能完全补偿受损者之后还有剩余,则整体社会福利就有所改善。
9.希克斯补偿标准:如果受损者不能通过收入重组来补偿受益者以阻止改革发生,那么该项改革就是可取的。
10.李特尔补偿标准:如果某项改革同时满足卡尔多补偿标准以及希克斯补偿标准,并且使收入分配更合理的话,那么该项社会改革就是可取的。
11.补偿变差(CV):当价格发生变动之后,若保持消费者在价格变动之前的效用水平时所需要给予消费者或从消费者手里取走的货币量。
12.补偿剩余(CS):当价格变动之后,如果保持消费者在价格变动之前的效用水平,并且限制消费者在新的价格下购买没有补偿效应时所愿意购买的数量,在这种情况下应从消费者提取或给予的货币量。
13.等同变差(EV):在现行价格下,要使消费者达到价格变动之后的效用水平,所必须给予或取走的货币量。
14.等同剩余(ES):在现行价格基础上,如果限定消费者购买价格变动之前的购买量,要达到价格变动之后的效用水平所需要给予或取走的货币量。
15.市场失灵: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即只靠市场达不到资源最优配置。
16.垄断性失灵:由于垄断引起的市场失灵。
17.道德风险:市场交易中的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所控制和采取行动时所发生的知情方故意不采取谨慎行为的情形。
18.逆向选择:市场交易中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的重要外生特征时所发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的情形,也就是事前的信息不对称。
19.科斯定理:无论初始产权如何界定,只要交易费用足够小,效率结果相同,市场就可解决外部性问题。
20.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不能靠市场交易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21.非竞争性:物品一旦提供出来,任何消费者对公共物品的消费都不影响其他消费者的利益,也不影响整个社会的利益。
22.非排他性:物品一旦被提供出来,不可能将拒绝为它支付费用的个人或厂商排除在公共物品的受益范围之外。
23.平等:居民能够不受任何自身条件以外条件的限制,在符合社会约定规则的前提下,对经济资源平均或接近平均占有、使用并获得收益。
24.效率: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即指资源配置合理和充分利用所带来的社会资源的投入产出比率高,即以最小的投入(或成本)获取最大的产出。
25.基尼系数:一个社会实际收入分配比例偏离总体平均分配的总体平均分配状况的百分比,可用来准确全面地概括反映一个社会的总体收入分配状况。
26.阿罗不可能定理:试图找出一套规则(或程序),来从一定社会状况下的个人选择顺序中推导出符合某些理性条件的社会选择顺序,一般是办不到的。
27.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支出占总收入的比率。
28.投票悖论:如果存在着至少三个可由社会成员以任何方式自由排序的备选方案,就可能出现循环的选择结果。
二、简答题1.什么是福利?如何理解福利和效用的不一致?①福利是指个人生活的幸福满意程度,也指幸福美满的生活。
②效用通常是与福利等价的,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却不可相互替代。
这是由于:I.一个人的偏好并不是由他自己的福利决定的,往往会受到其他人福利状况的影响,如攀比现象;II.利他主义风范往往使得个人偏好背离个人的福利,如助人为乐者;III. 无知或不完善的估计也会导致偏好和福利的背离,如固守不利的传统习惯和习俗;IV.个人可能有不理智的选择,如抽烟和酗酒。
2.旧福利经济学和新福利经济学各自有哪些理论观点?①旧福利经济学的理论观点:I.旧福利经济学建立在基数效用假设和人际效用可以比较的前提下;II.个人福利可以用效用来表示,整个社会的福利应该是所有个人效用的简单加总;III.社会总福利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国民收入的总量大小,而且受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IV.提出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原则是,边际私人收益和边际社会收益,边际私人成本和边际社会成本的合理利用。
②新福利经济学的理论观点:I.新福利经济学建立在序数效用假说和无差异曲线分析的基础上;II.使用序数效用,避免福利计量和效用的人际比较;III.普遍使用帕累托原则及有关的边际条件分析经济状态的福利性质;IV.为突破帕累托原则的局限性,新福利经济学又分成“补偿原则派”和“社会福利函数”3.什么是帕累托最优状态,帕累托最优与帕累托改进有何区别?①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资源配置达到这样一种社会经济状态,即不论实行何种社会经济政策变动,在使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上升的同时,必然使得另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下降。
②帕累托改进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一项社会变革使得一部分人的社会福利增加的同时,并不减少其他社会成员的福利。
③帕累托最优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即帕累托最优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它可以作为帕累托改进努力的方向。
而帕累托改进是现实的,它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4.MRS=2,MRT=1,(如果MRS=1,MRT=2)如何调整才能保证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①因为MRS=2,MRT=1;所以MRS<>MRT,故帕累托联合最优条件得不到满足。
②由于MRT=1,所以生产者对A、B产品来说,边际成本相同;而MRS=2,表示A 与B产品的边际效用替代率为2,即增加一单位A的消费可产生相当于增加2单位B的消费所产生的效用,因此消费者会选择增加A的消费,这样就会使得MRS 下降,一直到MRS=1为止。
当然,还可以通过调整生产组合,改变MRT的大小以等于边际效用替代率。
5.实现帕累托最优的三个边际条件有哪些?①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MRS1=MRS2(MRS=MUA/MUB)②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RTS1=RTS2(RTS=MPA/MPB,边际产品)③联合的帕累托最优条件:MRS=MRT(MRT=MCA/MCB)6.卡尔多标准和帕累托改进标准有什么区别?①卡尔多标准是指一项社会变革使受益者能完全补偿受损者之后还有剩余,则整体社会福利就有所改善。
②帕累托改进标准是指一项社会变革使得一部分人的社会福利增加的同时,并不减少其他社会成员的福利,那么这项社会变革是可取的。
③卡尔多标准是一种潜在帕累托改进标准,它对改革受损者作出了一种虚拟的补偿,而这种虚拟的补偿一旦成为实际的补偿,那么这一改革就成为了一种帕累托改进。
7.用图形比较补偿变差(CV)和补偿剩余(CS)。
①补偿变差(CV)是指当价格发生变动之后,若保持消费者在价格变动之前的效用水平时所需要给予消费者或从消费者手里取走的货币量。
如图1,若Y代表货币,假如X的价格下降,应从消费者提取大小为YOY1的货币量。
②补偿剩余(CS)是指当价格变动之后,如果保持消费者在价格变动之前的效用水平,并且限制消费者在新的价格下购买没有补偿效应时所愿意购买的数量,在这种情况下应从消费者提取或给予的货币量。
如图2,若Y代表货币,假如X的价格下降,应从消费者提取大小为BC的货币量。
③一般而言,当价格变动时,CV>CS。
8.用图形比较等同变差(EV)和等同剩余(ES)。
①等同变差(EV)是指在现行价格下,要使消费者达到价格变动之后的效用水平,所必须给予或取走的货币量。
如图3,若Y代表货币,假如X的价格下降,应给予消费者Y2Y0的货币量。
②等同剩余(ES)是指在现行价格基础上,如果限定消费者购买价格变动之前的购买量,要达到价格变动之后的效用水平所需要给予或取走的货币量。
如图4,若Y代表货币,假如X的价格下降,应给予消费者DA的货币量。
③一般而言,当价格变动时,ES>EV。
9.阐述市场失灵的含义和表现。
①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即只靠市场达不到资源最优配置。
②市场失灵的表现包括:I.公共物品失灵:公共物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受益的非排他性使得公共物品不能在市场上自发而有效地生产出来;II.垄断性失灵:垄断者为了实现私人收益最大化,往往要控制产量,太高价格,以攫取超额利润,这会使市场均衡作用失灵,损害消费者利益,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水平;III.社会公平分配的失灵:市场机制作用下的收入分配遵循的是要素分配原则,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不可能完全实现公正的收入分配;IV.外部性失灵:当某些市场主体的活动给社会或其他主体带来经济影响(受益或遭受损失)时,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来调节将难以达到有些配置资源的目的;V.信息的不完全性失灵:信息的不完全性会破坏市场机制运行“优胜劣汰”的作用,以至于出现“优汰劣胜”的资源配置,因此市场解决不了信息不充分的问题;VI.宏观经济周期性失灵:当市场总供求发生以超额供给或超额需求时,市场解决不了社会总供求的均衡问题。
10.垄断的福利影响及其应对措施有哪些?①垄断尽管往往会带来规模经济,降低产品成本,促进科学研究和采用新技术从而有助于生产力发展,但同时垄断必然存在低效率,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
同时,垄断行业中的技术停滞、寻租等现象,又会造成更大的社会成本。
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社会福利要受损失。
②垄断会带来资源配置的非效率(哈伯格三角形)、资源运用的非效率(技术停滞)、“寻租”成本(塔洛克四边形,也是超额利润)。
③政府应当区分垄断的成因和后果,对垄断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措施:I.对正当经营手段形成的垄断给予支持和保护,不横加干预,以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II.对于不正当经营手段形成的垄断要通过立法的形式予以严格制止;III.对于经济技术原因形成的垄断采取或政府经营,或企业自营、政府监管,或允许准入,形成潜在竞争;IV.对于因特殊原因政府干预形成的垄断,要注意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11.外部性的福利影响和应对措施有哪些?①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都会使自由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偏离帕累托最优:前者会使得私人的实际生产量远低于按社会利益最大化原则确定的最佳数量,后者则会使得私人的实际产量远高于按社会利益最大化原则确定的最佳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