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驿路梨花》ppt课件

合集下载

14.《驿路梨花》ppt课件(共47张)

14.《驿路梨花》ppt课件(共47张)
—“驿路梨花”双关花和人,实际上赞颂的是世代相 传的雷锋精神。
第31页,共47页。
五件好事(hǎoshì)
• 你能找出五件好事是什么?
第32页,共47页。
五件好事(hǎoshì)
• 我和老余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 • 瑶族老人专门运粮食 • 一群小姑娘照管小屋 • 解放军叔叔砍树割草盖小屋 • 梨花姑娘照料小屋
暮色 夕阳西下 一弯新月 这天夜里
第二天早上
全文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采用的是顺序,其中
老人打猎迷路,夜宿茅屋,解放军盖小茅屋,梨花姐妹 照料小茅屋又是插叙。如果从小茅屋建造和保持的过程 来看,文章又是倒叙。
第10页,共47页。
记叙的顺序有哪些,分别有什么作用? 顺叙、倒叙、插叙
1、顺叙: 按照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 时间顺序来写就是(jiùshì)顺叙。一 般包括时间的先后、空间或地点 的转换和事件发展的过程。例如
“驿路梨花”出自南宋诗人陆游诗《闻武 均州报已复西京》。诗的最后两句是:“悬 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驿路,课文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第7页,共47页。
默读课文,然后划分段落(duànluò)层次。
全文以“我”和老余的见闻为主线展开情节,可划为5部分。 第一部分(1--8)主要写“我们”在梨树林中发现小 屋。 第二部分(9--12):主要写“我们”水足饭饱之后, 怀着满意的心情猜测。 第三部分(13--27):我们和老猎人的误会 第四部分(28--36):遇到梨花妹妹,梨花妹妹讲出小
插叙
第36页,共47页。

瑶族老人 借住 2
照看小茅屋
这样(zhèyàng)写有什么作用?
设置悬念
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第37页,共47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课件(共61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课件(共61张PPT)
2.瑶族老人借住送米 1.“我”和老余投宿茅屋
说一说:课文顺序和时间顺序哪一种更好?
按课文的顺序写比较好。 这样写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 入胜。
精读课文 探究细节
文章整体把握
两个 误会
三个 悬念
四写 梨花
五件 好事
哈尼族 主要聚居在云南省
文章围绕“小屋的主人”设置了几个悬念,请 在文中找出来,并进行概括。
1.构思新颖。 作者在构思上巧设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
引人入胜。
误会:“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时,他说不是;“我 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又不是。
悬念:
✓ 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 到底谁是主人呢? ✓ 解放军为什么盖房子呢?
这样写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2.结构巧妙。
插叙
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
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
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
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通过瑶族老人的讲述,交代了老人在山中迷路遇见小屋的
过程,以及关于小屋的主人是梨花的传说;
通过哈尼小姑娘的讲述,揭示了小屋的来历和小屋主人是
谁的谜底。
方法指导
插叙的作用
6.无私奉献受到人们的称赞,市场意识也正在增强。假如哈尼小姑 娘在这里开起了旅店,勤劳致富,你怎么看?(4分)
略 点拨:设题意图:语文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思维和表达能 力。不求统一看法,但求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7.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请你试着给“驿路梨花处处开”对个下联。 (3分) 上联:驿路梨花处处开 下联:雷__锋__精__神__代__代__传__ 【解析】答案不统一,对仗不必很工整,只要能表现本文主题思想 就行。

14.驿路梨花课件(21张ppt)

14.驿路梨花课件(21张ppt)

修葺小茅屋
送米、修葺小 茅屋 照管小茅屋 建造小茅屋 照料小茅屋
向哈尼小姑娘学习, 方便过路人
向哈尼小姑娘学习, 方便过路人 向解放军、姐姐学习 向雷锋学习, 方便过路人 向解放军学习,方便 过路人
跳读课文,找出本文表示时 间的词语,体会本文的记叙顺序。
暮色
夕阳西下
一弯新月
顺 叙
上个月 几年前
倒 叙
解放军 建造茅屋
锋 精 神 代 代 传
驿 路 梨 花 处 处 开
瑶族老人 送米修葺茅屋 “我”和老余 修葺茅屋
学习 雷锋
有人说“文中不只一次提到梨 花,标题中也有‘梨花’,这是因 为文中有个哈尼族姑娘叫梨花”,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文章的标题是“驿路梨花”, 字面的意义是指驿路上的梨花(自 然界的梨花),实际上是一语双关, 它还指什么?用“驿路梨花”作标 题并在文章结尾引用诗句有什么含 义?给这篇课文拟一个揭示中心思 想的标题。
驿 路
彭荆风
梨花
彭荆风,当代作 家,江西萍乡人。 1929年生,1949年夏 参加人民解放军, 1950年春随军进入云 南。三十多年来,他 一直生活在云南边寨, 熟悉当地少数民族的 生活,写了许多反映 边疆生活的作品。
如短篇小说集《边寨亲人》,长篇小说《鹿衔草》、 中篇小说《绿色的网》等,还有与别人合作的电影剧本 《芦笙恋歌》、《边寨峰火》等。在“四害”横行期间, 他被投入囚牢;在牢房中,还坚持写作。“四人帮”垮 台后,他的作品才重见天日。《驿路梨花》是作者坐了 七年监狱以后重新提笔的第一篇作品。从中我们可以看 到这位作家对党的无比信赖,对新生活的无比热爱。确 如作者在《驿路梨花》一书的后记中所写:“我热爱生 活,……尽管我的功力有限,我还是要尽力为欢乐的生 活奏乐。” 短篇小说集《驿路梨花》 ,内收描写云南边地少数 民族生活的短篇小说11篇。本文是其短篇小说集中的一 篇同名小说。

14.《驿路梨花》优秀PPT课件(共41张PPT)

14.《驿路梨花》优秀PPT课件(共41张PPT)
今天,让我们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起走进《驿路梨花》中那一片美丽的梨树 林,去感受那优美的景,高尚的人,动人的 情。
14.《驿路梨花》优秀PPT课件(共41张 PPT)
14.《驿路梨花》优秀PPT课件(共41张 PPT)
学习目标
1、学习略读,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构思巧妙,设置悬 念、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的写法。 3、理解 “梨花”的象征意思和作用,体会 本篇课文标题的深刻含义。 4、学习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
14.《驿路梨花》优秀PPT课件(共41张 PPT)
14.《驿路梨花》优秀PPT课件(共41张 PPT)
整体把握
课文中写了哪些人?他们出场的顺序 是怎样的?
课文中写的人物及其出场顺序是: “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 姑娘、(解放军)、(梨花)。其中对 “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 姑娘,课文对他们言行举止相貌进行了 直接的描写,而解放军和梨花刚是通过 梨花的妹妹——一位哈尼小姑娘讲述出 来的,属间接描写。
14.《驿路梨花》优秀PPT课件(共41张 PPT)
14.《驿路梨花》优秀PPT课件(共41张 PPT)
作者简介
14.《驿路梨花》优秀PPT课件(共41张 PPT)
彭荆风(1929—2018),男,汉 族,祖籍江西萍乡,1950年加入中国 共产党。原就职于成都军区创作室, 任主任,职称文学创作一级,1956年 加入江西省作家协会。1956年9月加入 中国作家协会。1990年退休。他的小 说、散文和电影剧本,多以边防军民 的生活和斗争为题材。作品有《边塞 烽火》《芦笙恋歌》《鹿衔草》等。 其长篇报告文学《解放大西南》获第 五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驿路梨 花》入选中国初中语文课本。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14课《驿路梨花》课件(共39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14课《驿路梨花》课件(共39张PPT)

学习目标
1.学习字词及作者简介。 2.把握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结构。 3.学习文章的记叙顺序。
阅读课文,自主探究 基础字词
撵 (niǎn)
驿(yì)
竹篾 (miè)
陋(lòu)
恍惚(huǎng hū) 麂(jǐ)子
陡 (dǒu) 修葺(qì)
修葺:修理(建筑物)。葺,修理、修建。 修长:长。修,也是长的意思。
从全文整体结构看,全文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 采用的是顺叙,其中老人打猎迷路,夜宿茅屋, 解放军盖小屋,梨花姐妹照料小茅屋又是插叙。 如果从小茅屋建造和保持的过程来看,文章又是 倒叙。
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精读课文
●课文中出现的这许多人物都 和深山中梨树林边的小茅屋有密 切联系,读第9-11自然段,思考 并回答,作者是怎样对小屋进行 细致描写的?对小茅屋的这些描 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些人都具有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研究课文,合作探究
问题二:速读课文,思考分析文中直接 描写了哪些人物?间接描写了哪些人物?
“我”和老余、瑶族老人、哈尼小姑娘(梨花妹妹)。 这些人物是通过语言、行动、肖像描写等来反映精神 面貌的,所以是直接描写。 解放军,梨花没有出场,而是通过梨花妹妹,瑶族老 人的口头介绍写出了他们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德,所以 属于间接描写。
研究课文,合作探究
问题四: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次写到 “梨花”,将其语句勾出,同桌讨论写 “梨花”的作用。
文章三次写到“梨花”。
(1)开头部分:“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 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山间的夜风吹得 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 我们身上。”此为实写,以自然环境美烘托 出不平常的小屋。把读者带入优美意的境之 中。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0 21/8/1 02021/ 8/10Tue sday, August 10, 2021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课件(共38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课件(共38张PPT)
(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布置作业
一、完成课后习题:一、二、三; 二、掌握课本P91“读读写写”的词语。
小屋。 “我们”。
整体感知
3、分别按照课文顺序和时间顺序复述课文。
1.“我”和老余投宿茅屋
课 2.瑶族老人借住送米
文 顺
3.妹妹接替姐姐照料茅屋
序 4.解放军过夜盖茅屋
5.哈尼姑娘梨花照料茅屋
整体感知
4.解放军过夜盖茅屋
时 5.哈尼姑娘梨花照料茅屋
间 顺
3.妹妹接替姐姐照料茅屋
序 2.瑶族老人借住送米
合作探讨
2、课文开篇写了什么?写这些起着什么作用?
本文开篇从“我们”的视觉,用一个感叹句开 始,描写山峦。“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 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挨”“延伸”“消失 ”三个动词,由近及远,描写出山峦层叠,一望无际 。“迷茫的暮色”,又表明“我们”行进山中已经 到了傍晚时候。这样描写山峦,表明时间,衬托出“ 我们”的焦急心情,为小屋的出现做好铺垫。
1.“我”和老余投宿茅屋
整体感知
4、比较一下,课文顺序和时间顺序哪一种更好? 按课文的顺序写比较好。这样写使文章波
澜起伏,引人入胜。
精读品析
1、小茅屋的主人是谁?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揭 示出来的?找出文中设置误会和悬念的地方, 说说其表达效果。
(1)悬念一:初见小屋,主人是谁?
第一次误会:认为瑶族老人是小茅屋主人。
精读品析
4、“我们”在发现梨树林中小屋前的情况怎样?
“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 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我们”在发现梨树林 中小屋前,行走在人迹很少的深山密林当中,天色 已晚,担心“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

14驿路梨花PPT课件

14驿路梨花PPT课件
梨花驿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当时由于交通不便,人们需要借助驿站来 进行长途旅行或货物运输。梨花驿站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并逐渐发展 壮大。
梨花驿站的发展现状
现代的梨花驿站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交 通节点,而是融合了旅游、文化、艺 术等多种元素,成为了一个综合性的 服务平台。目前,梨花驿站主要分布 在风景名胜区、古镇古村落等旅游热 点地区,为游客提供便捷的交通、住 宿、餐饮和旅游信息等服务。
梨花驿站对环境保护的促进
生态保护意识增强 梨花驿站的建立提高了当地居民和游客的生态保护意识,促使人 们更加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
促进生态旅游发展
梨花驿站的经营理念与生态旅游相契合,推动了生态旅游的发展, 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生态修复与保护
梨花驿站的经营者采取一系列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如植树造林、 水土保持等,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提供快速配送服务,确保商品及时送达客 户手中。
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对消费者提出 的问题和需求及时响应和处理。
梨花驿站的客户体验
舒适环境
提供舒适的环境,包括整洁的店面、温馨的氛围等, 让客户感受到宾至如归。
专业服务
员工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为客户提供专业、周 到的服务。
便捷性
提供便捷的购物方式,如线上预订、线下自提等,方 便客户随时随地购物。
THANKS
VS
梨花驿站的发展现状得益于旅游业的 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随着人 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 择出行旅游,梨花驿站作为旅游服务 的重要一环,也因此得到了快速发展 。
梨花驿站的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梨花驿站的 未来发展将更加多元化和智能化。例如,利用物联网、大数 据等技术提升梨花驿站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开发更 多的旅游和文化项目,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5课《驿路梨花》(28张PPT)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5课《驿路梨花》(28张PPT)
梨花吗?
梨花的妹妹吗?
瑶族老人吗?
解放军叔叔吗?
茅屋的建造者、照管者都是主人
驿路梨花处处开
雷锋精神代代传
作者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小茅屋的主人是谁),是否把答案一下子就告诉了我们?
小组讨论:
作者巧设
两次误会三个悬念
误会一: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他说不是)误会二: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又不是)
向哈尼小姑娘学习,为群众着想
方便过路人
向解放军和姐姐学习,接姐姐的班
向雷锋学习,方便过路人
向解放军学习,方便过路人
(十多年后的)某晚上及第二天早上
(十多年后的)某天晚上及第二天早上
前几年,姐姐出嫁后
十多年前路过时
解放军盖小茅屋后至她出嫁前
主人是他??
瑶族老人是送粮食的!
是他们修的小茅屋呀!
小茅屋的真正主人是谁?
可使文章的结构,避免呆板、拘谨,使行文起伏多变。
插叙的作用:
结构上:
内容上:
1、在叙事时运用插叙,可使所写的内容更加充实,情节更加充分,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文章的主题更鲜明、更深刻;2、可以起到补充主要事件或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
PERSONALRESUME
驿路梨花
彭荆风
PERSONALRESUME
第四处:虚实映衬,香气四溢的梨花林与梨花姑娘相映生辉,为全文营造一种景和人融合的意境,也表达了作者对小茅屋“主人”助人为乐精神的赞美之情。照应文题的同时,产生了第二个误会,推动故事情节向纵深发展。
第五处:充满朝气的哈尼姑娘与洁白的梨花融为一体,花美人更美。“处处开”展示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旺盛生命力,升华了文章主题。再次点题,题文相映,首尾呼应,使作品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课件(共37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课件(共37张PPT)
5、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
精讲点拨(二)
概括本文写了哪几件事,全文是按 照怎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记叙的顺序:是指根据中心的需要,把已经确定好的材料安 排好,按一定的次序去写。 记叙文的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
1、顺叙(按事情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写)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 刻。(《老山界》、《木兰诗》等)
2、老人家说到这里,停了一会儿,又接着说下去: “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 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 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说这大山坡上,前不着 村后不挨寨,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 人。”
梨花是哈尼小姑娘的名字,由此,景物“梨 花”和人物“梨花”建立起关联。
课前预习 1、阅读课本82页前一页,本页无 页码,叫“第四单元”目标,重点 了解“略读”。 2、阅读课文《驿路梨花》,标注 段号,掌握字词,本文写了哪些人 物,概括本文事件。
课前预习:
1、结合课文分析三次悬念两次 误会的表达效果。
2、理清本文的写作顺序。 3、画出描写梨花的句子,分析 其作用和含义。
草、挖排水沟
2
瑶族老人 专门送粮食、修葺 前一天晚上
3
梨花妹妹照管小茅屋4(梨花)照料小茅屋
5
(解放军)
盖小茅屋
前几年姐姐 出嫁后 解放军盖小屋 后、出嫁前
十多年前
向哈尼小 姑娘学习
感激,把用了的 柴米补上,方便 后人 向解放军和梨花 学习,接姐姐班
向解放军学习
向雷锋学习
主旨:
传雷 锋 精 神 代 代
本文通过记叙云南哀牢山开 驿
路边一个小茅屋的故事,生动 路

14.《驿路梨花》课件(共42张PPT)

14.《驿路梨花》课件(共42张PPT)
①(“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 ②借宿小茅屋; ③遇见瑶族老人,听他讲述小茅屋的事情; ④修葺小茅屋; ⑤遇见哈尼姑娘,听梨花妹妹讲述小茅屋来历。
一种特殊的记叙顺序——插叙
内容:解放军战士为了方便路人,学习雷锋精神建造了小茅屋。 梨花姑娘受感动,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帮助过路人,一直照 料着小茅屋。
一写梨花
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花 内容上,指美丽的梨树林给暮色中行走在大山深处的
“我”和老余,带去了“有人家”的欣喜和希望。结构上,
点明题目,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

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
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人物与小茅屋的关系:
围绕小木屋发生故事的先后顺序梳理情节——
①解放军战士建造小茅屋; ②梨花照管小茅屋; ③梨花出嫁后,妹妹接替照料小茅屋; ④瑶族老人借住小茅屋; ⑤“我”和老余借住小茅屋并遇到瑶族老人; ⑥我们和瑶族老人一起修葺小茅屋; ⑦我们一起遇见一群哈尼小姑娘。
按“我”和老余所见所闻的顺序来梳理文章情节——
学法指导1——插叙及其作用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
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 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 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 的叙述方法。
学法指导1——插叙及其作用
1.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起到铺垫、照应、 补充交代、说明等作用,使情节更完整。 2.突出人物形象。 3.深化中心。
武巨将军虽老但仍英勇豪迈, 收复西京捷报昨夜传来。 金人痴心妄想要永占中原, 哪里知道上天永佑我大宋兴泰。 大宋列圣仁泽深如雨露普降, 大赦诏令快似疾风迅雷。 可以料想明年寒食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 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

驿路梨花(PPT精品课件)

驿路梨花(PPT精品课件)

主题思想
赞美自然
作品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通 过对梨花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
美丽和神奇。
人生哲理
作品通过梨花的故事,传达了深 刻的人生哲理,引导读者思考人
生的意义和价值。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作品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强 调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04
驿路梨花的评价与影响
读者评价
读者反馈
许多读者对《驿路梨花》的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给予了高度评价,认 为作品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背景
故事发生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小村庄,这里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风。 梨花在这里成长,并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为民族解放事业奋斗。
创作背景
作者
驿路梨花的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陈忠 实,他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中国革 命历史的敬意和对民族精神的颂扬。
创作过程
陈忠实在创作过程中深入了解了当时 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搜集了大量 素材,并多次实地考察,最终创作出 了这部感人至深的作品。
社会宣传
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宣传驿路梨花的价值观,如公益广告、文化活动等。通 过广泛宣传,提高公众对传统美德和人文关怀的重视,营造一个充满爱心和温暖的社会氛 围。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结尾出人意料
故事的结尾出人意料,使 得整个故事结构更加完整, 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表现手法
语言优美
作者运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梨 花的特点和美丽,使读者仿佛置
身于梨花的世界中。
细节描写生动
作者对梨花的细节描写十分生动, 使得梨花的形象更加鲜明,增强了 作品的感染力。
寓言手法
作者运用寓言手法,通过梨花的故 事来表达人生的哲理,使作品具有 更深的内涵。

第14课 驿路梨花 (共30张PPT)

第14课 驿路梨花 (共30张PPT)

设置悬念的作用: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熟读课文
速读课文,然后根据提示复述课文。
答:(1)按课文顺序复述:“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瑶族老人为小屋
送米——“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梨花妹妹
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
(2)按时间顺序复述: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方
看见一个身穿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4.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句诗: “驿路梨花处处开”。
细读课文
以梨花美景来衬托美丽的梨花姑娘,以花写人,以花映人,写出了花的美, 更突出了人的精神的美。表达出对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的赞美之情。 2.思考:如何理解结尾引用陆游的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结尾引用陆游的 诗“驿路梨花处处开”有何作用? 答:描绘了梨花洁白的美丽景象
花处处开"。 完成下列习题。 (1)那群哈尼小姑娘中为首的一个有什么特点?
【讲评】从对走在前边的小姑娘的外貌描写“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 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可以看出她美丽;从“吓得小姑
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
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可看出她活泼、纯洁;从小姑娘讲述房子的来历 可以看出她热情、助人为乐。
便过路人——哈尼族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继续照 料小茅屋——瑶族老人借住后送来大米——“我们”路过这里住宿,修葺 了小茅屋。
知识链接
记叙顺序 1.定义。
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五种。顺叙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
间先后次序来叙述。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 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4《驿路梨花》课件(42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4《驿路梨花》课件(42张ppt)
哈尼小姑娘与梨花融为一体,引用诗句,一语 双关,喻示雷锋精神就像洁白的梨花,在祖国 大地处处开放,点明和升华文章主题,表达了 对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的赞美之情。

梨花姑娘
一种花

雷锋精神
驿路梨花处处开 雷锋精神代代传
课文为什么用“驿路梨花”作标题?并引 用陆游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为结尾?
“梨花”一语双关,既是自然界的梨花, 也是梨花姑娘,还是雷锋精神的象征。梨花 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美,巧妙地联系在一 起,达到了和谐的统一,自然而深刻地表现 了文章的中心意思。 结尾引陆游诗,以花喻 人、喻雷锋精神,以“处处开”表现雷锋精 神的发扬光大,照应题目和开头,深刻地揭 示了主题,同时也为文章增添了韵味。
3、感知主要内容:
(8)如果按建造和照料小茅屋的过程来看, 顺序是怎样的?如果按这一顺序来结构课 文效果怎样?试比较这两种叙述顺序,说 说哪一种更好些?为什么?
5
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
4
十几年前 解放军路过
建小茅屋
3
前几年梨花姑 娘出嫁后 妹妹接着 照料小茅屋
“我们”路过住
1 宿,遇到瑶族老人,
第二天一起修葺茅屋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记叙云南哀牢山路 边一个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再 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 根、发芽、不断传播的动人情景, 热情的歌颂了社会主义社会人们
相互关怀的崇高道德风尚。
当堂检测
1、形近字比较。
(1)陡 ( 陡峭 ) (2)瓣( 花瓣
徒( 徒弟 )
辩( 辩论
(3)篾( 竹篾 ) (4)拂( 吹拂
上个月瑶族
老人借住 2
小茅屋
课文顺序:
“我”和老余赶路 发现并入住小茅屋

14驿路梨花ppt课件

14驿路梨花ppt课件

1、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驿路:又叫驿道,古代为传递政府文书而 开拓的交通大道,沿途设有换马或休息、 住宿的驿站。在文中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 路。 陡峭:〔山势〕坡度很大,直上直下的。
简陋:〔房屋、设备等〕简洁粗陋,不完 备。
1、划分局部,概括大意:
第一局部〔开头至“什么人的房子呢”〕:主要写 “我们”在梨树林中觉察小屋。
本文对 和梨花姑娘,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 法。运用这种方法,把文章中的时间集中 在一个夜晚和早晨,插叙过去的大事,大 大节省了篇幅,构成了曲折生动、波澜起 伏的故事情节,有利于表达作品的主题。
选文结尾引用的诗句有什么作用?“驿路梨花处处 开”中的“梨花”在这里的含义是什么?
选文结尾引用诗句奇异地赞美梨花姑娘的 崇高精神,像梨花一样在驿路 上处处开放, 赞美这种精神蔚然成风。以花喻人,花人 相映,构造精巧,余味无穷。“梨花”的 含义很丰富,既是指洁白、芳香、美丽的 梨花,又是指纯洁、和气、热忱的哈尼姑 娘梨花,还象征着各族人民助人为乐的高 尚情操。
答:用“好大”“一座挨一座” “迷茫”三个词,生动地写出 了山的高、大、多的特点,衬 托“我们”焦急的心情,为后 面写到天黑后找不到住处这个 情节作铺垫。
社会环境描写: 〔狭义〕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反映时代特征 的建筑、场所、陈设的描写。可以是居室陈 设、布局、人物活动场所及当地风土人情等 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的描写; 〔广义〕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确定的历史时 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描写。
〔2〕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 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又觉察墙上写着几 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 有盐巴,有辣子。”
答:“厚厚”“满”“粗大” 写出了小茅屋虽然简陋,但预 备很精细,从侧面表现了仆人 的热忱、周到、细致,赞美了 小屋仆人助人为乐的珍贵品质。

《驿路梨花》课件(41张PPT)

《驿路梨花》课件(41张PPT)

知识链接——作者介绍
彭荆风(1929-2018),中国当代军旅作家,代表小说有
《鹿衔草》《断肠草》《绿月亮》,报告文学《解放大西南》 等。
学习任务一:梳理文章
通读全文,梳理文章脉络。 1.课文的核心事物是什么?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人物是
谁? 核心事物是小屋,直接描写并贯串全篇的人物是“我们”。
学习任务一:梳理文章
学习任务二:按层次分析课文
3.“我们”看到了怎样的“梨花之景”?心情怎样?
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月下梨树林的舒适环境,充满诗情画 意,渲染了优美、柔和、舒适、清幽的氛围,以美景衬托出 “我们”看到希望后的愉悦心情,也为小屋的出现作了铺垫。
学习任务二:按层次分析课文 2.“我们”在发现梨树林中小屋前的情况怎样? 天色已晚,人迹罕至,只得露宿。
猜测小屋主人的身份,写出“我们”对小屋主人的感激, 照应前文设置的悬念“这家的主人是谁,是干什么的”,为下 文误会的产生埋下伏笔。
课堂小结
通过景物描写,我们跟随作者的文字,来到了美丽的梨 花林,有了一次美丽的奇遇;通过情节初探,我们不禁对作 者提出的悬念产生了深深的好奇。小屋的主人是什么身份, 接下来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留待下节课继续深入探寻。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 写的写作方法。
2.体会本文标题的深刻含义。 3.理解“梨花”这一意象的内涵,学习优秀的雷锋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故事梗概,厘清故事内容和篇章结构,体会行文的妙处。 2.理解“梨花”这一意象的内涵,学习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春天一到,万物杏花,单是那洁白胜雪的梨花,就能引起 人们无限遐思。
1.学生浏览图片:由梨花的图片你们想到了哪些关于梨花的 诗句呢?

14《驿路梨花》课件(共28张幻灯片)

14《驿路梨花》课件(共28张幻灯片)

二、品味梨花
二写梨花(在文章中间第二十七段。我梦见了哈尼 小姑娘——梨花在清香四溢的梨花丛中歌唱。) 虚写,着意以自然美衬托人物美,使自然界的梨 花和人物——梨花相映生辉。
二、品味梨花
三写梨花(在文章结尾。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 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起了一句诗: “驿路梨花处处开”。) 实写,起到点题点人的作用,引用陆游诗句,结 构上照应了题目,内容上深化了主题,人花相映, 完成了主题的升华。Biblioteka 设置悬念 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争做故事传承者!
哪个小组的代表能按照课文记叙的 顺序帮我们把课文复述一遍?
争做故事传承者!
哪个小组的代表能按照事件发生的 顺序帮我们把课文复述一遍?
一、踏上“驿路”
二、品味梨花
二、品味梨花
1.本文题目叫《驿路梨花》,也就是说课文要以 梨花作为线索,找找看,文中关于梨花的景物描 写到底有几处?各在文章的哪一部分?哪些是实 写,哪些是虚写?分别起着什么作用?
二、品味梨花
题目“驿路梨花”中的“梨花”除了指自然界的 梨花外,还指什么? 题目一语双关,字面上指驿路上的梨花,实指梨 花其人、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这是以物喻 人,使自然界梨花同小茅屋的主人相互辉映。在 内容上点出了雷锋精神之花像梨花一样处处开放, 从而深化了主题。
一、踏上“驿路” 二、品味梨花 三、感悟传承
14
驿路梨花
(第一课时)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宋代: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一、踏上“驿路”
谁踏上过这“驿路”?
他们分别在这驿路上做了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驿

彭 荆

风花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南宋)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 白发将军虎老雄心犹在,
西京昨夜捷书来。 收复西京捷报昨夜传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 胡贼说梦妄想永占中原, 天意宁知一日回。 岂知上天桔我大宋兴泰。 列圣仁恩深雨露, 列圣仁泽深如雨露普降, 中兴赦令疾风雷。 大赦诏令快似疾风迅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 料想明朝寒食祭扫陵墓。 驿路梨花处处开。 一路春风处处梨花盛开。
小茅屋的真正主人是谁?

瑶族老人吗? 梨花吗?
梨花的妹妹吗?
茅屋的建造者、 照管者都是主人
解放军叔叔吗?
四写梨花 • 你能从文中找出来吗?
“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 林啊!”“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 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这 是自然界的梨花。
“我到处打听小茅 屋的主人是哪个, 好不容易才从一个 赶马人那里知道个 大概,原来对门山 头上有个名叫梨花 的哈尼小姑娘…… 多好的梨花啊!”—
—这是写人。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 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
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先写花, 后写人,把花和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 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
开。’”——“驿路梨花”双关花和人, 实际上赞颂的是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
按事件发生顺序:
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 方便过路人——哈尼族姑娘梨花照料小茅 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继续照料小茅 屋——瑶族老人借住后送来大米——“我们” 路过这里住宿,修葺了小茅屋
小说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1、结合文章找原意。 (本意)
含义: 2、联系人物,归纳性格、品质、 精神、情感表现性格。 (深意)
五件好事 • 你能找出五件好事是什么?
五件好事
• 我和老余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 • 瑶族老人专门运粮食 • 一群小姑娘照管小屋 • 解放军叔叔砍树割草盖小屋 • 梨花姑娘照料小屋
按时间的顺序小茅屋的 建造和照料过程应该是 怎样的?
过去
现在
课文顺序: “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瑶族老人为小屋送 米——“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妹妹照 看小茅屋——梨花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 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
全文以“我”和老余的见闻为线索展开情节,可划为5部分。
第一部分(1--8)主要写“我们”在梨树林中发 现小屋。 第二部分(9--12):主要写“我们”水足饭饱 之后, 怀着满意的心情猜测。 第三部分(13--27):我们和老猎人的误会 第四部分(28--36):遇到梨花妹妹,梨花妹 妹讲出小屋的来历。
作者简介:
彭荆风,当代作家。他的小说、散文和电影剧 本,多以边防军民的生活和斗争为题材。作品 有《边塞烽火》《芦笙恋歌》《鹿衔草》等。
“驿路梨花”出自南宋诗人陆游诗《闻 武均州报已复西京》。诗的最后两句是: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驿路,课文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默读课文,然后划分段落层次。
作用: 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 过程基本一致,容易把事件记 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2、倒叙: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
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 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 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
能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 力,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
•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 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 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 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 的内容。例如《驿路梨花》
? 茅屋主人是谁
不是他。瑶族老人是专门运粮食的。 主人是他??
喂!你们谁是梨花啊?
茅屋定是你们的啦?
是他们修的小茅屋呀!
这才是梨花! 可你见不着喔!
她出嫁了
真是驿路梨花处处开呀!
三次悬念
• 你能找出这三次悬念 在什么地方吗?
悬念一 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悬念二 到底谁是房子的主人呢? 悬念三 解放军为什么盖房子呢?
3、揭示中心或主题。 (普遍意义)
1、吸引读者。
作用:
2、贯穿全文的线索。 3、交代主要内容。
4、揭示中心或主题。
“驿路梨花”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驿路梨花”引用南宋诗人陆游的 诗句,吸引了读者,也是全文的线索, 既写出了在哀牢山那偏远、冷寂的深 山老林中小茅屋边上的盛开的梨花的 美丽,又暗喻了梨花小姑娘的纯洁、 美丽,象征了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发 扬光大,揭示了人们相互关怀的崇高 道德风尚。
作用: 插叙的内容能对中心起补充、解释或衬 托作用。
精读课文,讨论:课文围 绕小茅屋的主人发生了几 次误会,设置了几次悬念, 几次写到梨花,共有几件
好事?
• 二个误会 • 三个悬念 • 四写梨花 • 五件好事
哈尼族 主要聚居在云南省
两个误会
• 你能找出这两次误会在什 么地方吗?
我、老余,见到小茅屋。
驿













建造小茅 屋
向雷锋学习,方 便过路人
5
梨花 姑娘
照料小茅 屋
向解放军学习, 方便过路
时间
十年后的 某天早上 同上,及前 一天晚上 前几年,姐 姐出嫁后
十多年前 路过时 解放军盖小 茅屋后至她 出嫁前
记叙的顺序有哪些,分别有什么作用?
顺叙、倒叙、插叙
1、顺叙:按照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 的时间顺序来写就是顺叙。一 般包括时间的先后、空间或地 点的转换和事件发展的过程。 例如《散步》
第五部分(37):热情赞美,结束全篇。点题点 人。
1、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表格。
出现 人物 所做好事 顺序
目的
1
“我” 和老余
修葺小茅屋 给房顶加草 挖排水沟
向哈尼小姑娘学 习,为群众着想
2 瑶族老 专门送粮 方便过路人

食来
3 哈尼小 常来照管 向解放军和姐姐
姑娘 小茅屋 学习,接姐的班
4
解放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