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内科学题库之名词解释[1]
内科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集-1

内科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集-1阿司匹林哮喘:无论既往是否有哮喘病史,当口服阿司匹林后数分钟内或数小时内出现诱发的哮喘发作,称阿司匹林哮喘。
气道高反应性:指气管、支气管树对多种抗原或非抗原(物理或者化学的刺激)的过度反应,主要表现为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收缩增强、气道粘膜腺体分泌增多。
右中叶综合症:因局部支气管或者肺部炎症或者淋巴结肿大压迫右中叶支气管,使管腔狭窄,引起的中叶体积缩小,不张,慢性炎症导致的临床症状类癌综合症:在肺部肿瘤中,可见到因分泌5-羟色胺过多而引起的哮喘样支气管痉挛,阵发性心动过速,皮肤潮红,水样腹泻等症状,以燕麦细胞癌和腺癌多见弥漫性泛支气管炎:指两肺终末细支气管及肺呼吸性细支气管呈弥漫性慢性炎症。
大环内酯类对其有效。
Pancoast综合症:Pancoast综合症指由于位于肺尖和肺上沟的肺肿瘤导致臂从神经和颈交感神经受累,临床上以Horner综合症及肩部和上肢的疼痛等为表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指平均每晚7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反复发作次数在30次以上,或呼吸紊乱指数大于5次以上。
呼吸暂停:睡眠中口鼻气流停止超过10s呼吸紊乱指数:平均每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低铜器指数大于5次低通气:呼吸气流降低幅度超过气流的50%以上,并伴有4%以上的血氧饱和度下降。
Picknickian syn:肥胖,嗜睡,周期性呼吸三联症。
盘状肺不张:指亚段以上的肺不张,多位于膈顶上方,约2-6cm长,扁平条状阴影,外端达胸膜表面,不穿过叶间裂干性支气管扩张:以反复咯血为主要症状,而无咳嗽,咳脓痰表现的支气管扩张Kartagener syndrome:指具有内脏转位(右位心),支气管扩张,副鼻窦炎三联症的先天性疾病。
支气管哮喘:指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细胞等多种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
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引起气道痉挛,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大多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
西医内科学题库之名词解释[1]
![西医内科学题库之名词解释[1]](https://img.taocdn.com/s3/m/45757191daef5ef7ba0d3c8d.png)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慢支急性发作期是指在1周内出现脓性或粘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加,或伴有发热等炎症表现,或“咳”、“痰”、“喘”等症状任何一项明显加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的肺部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是导致COPD最常见的原因。
肺性脑病:肺性脑病是由慢性肺、胸廓疾病伴有呼吸功能衰竭,出现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精神障碍和神经症状的一个综合征。
咳嗽变异性哮喘:非典型性哮喘发作可以发作性胸闷或顽固性咳嗽为唯一的临床表现,无喘息症状者又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
Ⅱ型呼吸衰竭:呼吸衰竭由于通气功能障碍所致,动脉血压分压小于60mmHg同时伴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大于50mmHg。
原发综合征:原发综合征:初次感染而发病的肺结核,肺部的原发病灶与随后引起的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炎,统称为原发综合征。
干酪样坏死:由于结核菌数量过多和毒力较强,机体发生强烈的变态反应,在渗出或增殖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组织凝固性坏死,坏死物呈浅黄色块状物,类脂质含量多,状似干酪,故名干酪样坏死。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指肿瘤侵犯纵隔,压迫阻滞上腔静脉回流,而引起头、颈、前胸部及上肢等部位水肿淤血的一系列征象。
气胸:气胸是指由于胸膜破裂,气体进入胸膜腔,导致胸腔积气,出现骤然胸痛及呼吸困难的一种疾病。
张力性气胸:张力性气胸是指破裂口呈单向活瓣作用,致使胸内压急骤升高,从而挤压肺脏,将纵隔推向健侧,出现心肺功能障碍,临床须紧急抢救的一类气胸。
心源性哮喘:即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为左心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患者表现为熟睡后突然憋醒,可伴阵咳,呼吸急促,咯泡沫样痰或呈哮喘状态。
ABC三部曲:初级心肺复苏包括畅通气道、人工呼吸、人工胸外按压,简称为ABC三部曲。
脑复苏:心脏骤停时,脑组织是最不耐受缺氧的组织,故复苏中需注意防治缺氧性脑损害,也称脑复苏。
风湿热:风湿热是一种与A族乙型溶血型链球菌感染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西医内科学名词解释问答

内科学名词解释1、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因溃疡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
2、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
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表现。
3、舒张性心力衰竭:某些情况下心肌收缩力尚可,但心室顺应性下降,心搏量减低,左室舒张末期压增高,肺静脉回流受阻,肺淤血而发生的心力衰竭4、COPD: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成进行性发展。
5、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指甲状腺腺体本身产生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引起的甲状腺毒症,其病因主要是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多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
6、再生障碍性贫血:通常指原发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
7、晨僵:见于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早晨起床后病变关节感觉僵硬,称晨僵,如胶黏着样的感觉,持续时间至少1小时者意义较大。
8、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
9、劳力型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固定性严重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脏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
10、高血压危象:是指在短时期内(数小时或数天)血压中毒升高,舒张压>130mmHg和(或)收缩压>200mmHg,伴有重要器官组织如心脏、脑、肾脏、眼底、大动脉的严重功能障碍或不可逆性损害。
11、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
12、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西医内科

西医内科一、名词解释1、慢阻肺(COPD):是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气流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组织对于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慢性炎症反应有关。
2、心脏性猝死:急性症状发作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丧失为特征,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绝大多数发生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其主要病理改变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3、慢性肾炎:系指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为临床表现,奇兵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疾病。
4、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
是一种可能由于不同病因和机制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
主要变现为骨髓的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综合征。
免疫抑制治疗有效。
5、雷诺现象:是指因受寒冷或紧张的刺激后,肢端细动脉痉挛,使手指(足趾)皮肤突然出现苍白,相继出现皮肤变紫、变红,伴有局部发冷感觉异常和疼痛等短暂的临床现象,常反复发作,可能是原发性的,也可能是继发性的,称之为雷诺现象。
6、上消化道大出血: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其在24小时内出血量大于1000ml。
7、黎明现象:指夜间血糖控制良好,也没有低血糖发生,仅在黎明短时间内出现血糖升高,可能由于清晨皮质醇、生长激素等分泌增加所致。
二、简答1、简述呼吸衰竭的分类、分型。
答:(1)按照动脉血气分类:I型呼吸衰竭(低氧性呼吸衰竭,PaO2<60mmHg,PaCO2降低或正常,主要见于肺换气功能障碍,如严重肺部感染性疾病,急性肺栓塞等),II型呼吸衰竭(高碳酸性呼吸衰竭,PaO2<60mmHg,同时伴有PaCO2>50 mmHg,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如慢阻肺。
)(2)按照发病急缓分类:急性呼吸衰竭(某些突发因素,如严重肺疾患、创伤、休克、电击等),慢呼吸衰竭(慢阻肺、肺结核、间质性肺疾病等)。
2、简述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
答、(1)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2)心脏破裂;(3)栓塞;(4)心脏壁瘤;(5)心脏梗死后综合症。
内科名词解释(1)

内1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是在医院外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2医院获得性肺炎HAP 是指病人在入院时不从在,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内发生的肺炎。
3肺脓肿lung abscess 是又多种病原菌引起的肺组织化脓性坏死性炎症,早期为肺组织化脓性感染,继而坏死,液化,由肉芽组织包裹形成脓肿。
4支气管扩张bronchiectasis 是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化脓性疾病,导致支气管壁受损,使其呈现不可逆转的扩装与变形。
5中叶综合症有肺中叶支气管管口周围有多组淋巴结,炎症时充血肿大,可压迫右中叶支气管,引起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
6干性支气管扩张有些病人只有咯血症状而无慢性咳嗽及大量浓痰病史,此类病人称为干性支气管扩张。
7Koch现象机体对结核菌在感染与初感染所表现不同反应的现象称8原发综合征病人有原发病灶,引流淋巴管炎,和局部淋巴结炎称为9原发性肺结核是指结核菌首次侵入人肺部而引起的肺部病变,此时机体无特异性免疫力,机体反应性低病灶局部反应轻微,患者常在不知不觉中痊愈,常见于小儿。
10慢支chronic bronchitisy 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临床以咳嗽咳痰或喘息的慢性过程,常在寒冷季节反复急性发作。
11COPD 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阻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成进行性发展,主要有慢支和肺气肿12慢性阻塞性肺气肿OPE 是由慢性支气管炎引起,有不同组织的渗漏,增大,并伴有气灶的破坏,是临床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
13肺气肿终末气管远端的气腔过度膨胀,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一场持久的扩张并伴有细支气管和肺泡壁破坏而无明显肺纤维化。
14小叶中央型多见于肺上部,中末细支气管及1级呼吸性细支气管因慢性炎症而狭窄,使远端的2,3级细支气管过度充气囊性扩张,而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很少累计。
西医内科学名词解释 问答

内科学名词解释1、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因溃疡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
2、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
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表现。
3、舒张性心力衰竭:某些情况下心肌收缩力尚可,但心室顺应性下降,心搏量减低,左室舒张末期压增高,肺静脉回流受阻,肺淤血而发生的心力衰竭4、COPD: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成进行性发展。
5、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指甲状腺腺体本身产生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引起的甲状腺毒症,其病因主要是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多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
6、再生障碍性贫血:通常指原发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
7、晨僵:见于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早晨起床后病变关节感觉僵硬,称晨僵,如胶黏着样的感觉,持续时间至少1小时者意义较大。
8、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
9、劳力型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固定性严重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脏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
10、高血压危象:是指在短时期内(数小时或数天)血压中毒升高,舒张压>130mmHg和(或)收缩压>200mmHg,伴有重要器官组织如心脏、脑、肾脏、眼底、大动脉的严重功能障碍或不可逆性损害。
11、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
12、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西医内科学考试必备名解

1、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
2、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3、医院获得性肺炎: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等)内发生的肺炎。
4、肺炎链球菌肺炎:是由肺炎链球菌或称肺炎球菌所引起的肺炎,通常急骤起病,以高热、寒战、咳嗽、血痰及胸痛为特征。
X线胸片呈肺段或肺叶急性炎性实变。
其病理改变有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
5、严重性呼吸综合征:是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传染性、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的特殊肺炎。
6、Koch现象:将结核分枝杆菌皮下注射到未感染的豚鼠,10~14d 后局部皮肤红肿,溃烂,形成深的溃疡,不愈合,最后因结核分枝杆菌播散到全身而死亡,而对3~6周前已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或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的动物,给予同等剂量的结核分枝杆菌皮下注射,2~3d 后局部出现红肿,形成浅表溃烂,继之较快愈合,无淋巴结肿大,无播散和死亡。
这种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再感染和初感染所表现初不同反应的现象称为~。
7、原发综合征:原发病灶、引流淋巴管炎和肿大的肺门淋巴结。
8、继发性肺结核:分为内源性复发和外源性复发。
前者是原发性肺结核感染时期遗留下来的潜在病灶中的结核分枝杆菌重新活动而发生的肺结核9、肺脓肿:是肺组织坏死形成的脓腔,临床特征为高热、咳嗽和咳大量脓臭痰。
10、继发性肺脓肿:某些细菌性肺炎,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孢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等,以及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囊肿、支气管肺癌、肺结核空洞等继发感染可导致继发性肺脓肿。
11、慢性肺脓肿:如急性肺脓肿治疗不彻底,或支气管引流不畅,导致大量坏死组织残留脓腔,炎症迁延3个月以上者。
12、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西医内科名词解释

★42.癫痫:以大脑神经元异常的电所致的阵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具有突然发生,反复发展的特点。
★43.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指各种原因导致甲状腺体本身合成,分泌过多甲状腺激素而引起的甲状腺毒症。 “瘿气“
★23.杰克逊癫痫:抽搐可局限于起始部位,也可从初始部位很快扩延至同侧肢体的邻接部位或肢体远端。
★24.部分性癫痫持续状态:癫痫局限运动性发作连续数小时或数天。
★25.闭锁综合症:病人意识清楚,四肢瘫痪,不能讲话和吞咽,仅能以目示意。
★26.丘脑综合症:对侧感觉障碍,以深感觉为主,有自发性疼痛、感觉过度、轻偏瘫,共济失调和不自主运动,可有舞蹈、手足徐动症和震颤等锥体外系症状。
★34.中风(卒中):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
★35.消渴:是以多尿、多饮、多食、消瘦、乏力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36.瘿病:多因素体阴虚,情志失调致气滞痰滞壅于颈前而成瘿气。
,淋巴侵润所致。以眼突明显,眶内,眶周充血,眼球胀痛,活动受限等为临床表现。
★17.Somogyi现象:在夜间曾有低血糖,在睡眠中未被察觉,但导致体内升血糖的激素分泌增加,继而发生低血糖后的反跳性高血糖。
★18.Willis(环脑底动脉环):两侧大脑前动脉之间由前交通动脉,两侧颈内动脉与大脑后动脉之间由后交通动脉连接起来,构成脑底动脉环。
★19.DM(糖尿病):由于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生物后作用障碍导致一组以长期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综合症。
★20.SAH(蛛网膜下腔出血):指各种原因引起脑底部,脑及脊髓表面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
西医内科学-名词解释题(按拼音排序)

COPD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统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 COPD )。
Ⅰ型呼吸衰竭缺氧无CO2潴留,或伴CO2降低,称为Ⅰ型,见于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样分流)的病例。
Ⅱ型呼吸衰竭缺O2伴CO2潴留称为Ⅱ型,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的缺O2和CO2潴留,单纯通气不足,缺O2和CO2的潴留的程度是平行的,若伴换气功能损害,则缺O2更为严重。
Aplastic anemia 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和功能异常,从而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一个临床综合症,表现为贫血、感染和出血。
Austin-flint杂音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由于舒张期血流由主动脉反流入左心室,将二尖瓣前叶冲起,造成相对性二尖瓣狭窄的舒张期隆隆样杂音,称为Austin-Flint杂音。
A型胃炎、B型胃炎胃萎缩又叫A型胃炎。
是萎缩性胃炎一种,萎缩性胃炎分为A、B型胃炎。
萎缩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
A型胃炎主要是胃部平滑肌弥漫萎缩,其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有关。
Barret 食管食管粘膜因反复的慢性刺激,食管与胃交界处的齿状线2cm以上的食管粘膜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所替代,称Barret食管,易发生癌变。
其发生的溃疡称Barret溃疡。
Beck三联症血压下降或休克,颈静脉显著扩张,心音低顿或遥远,称为Beck三联症,临床以急性心包填塞多见。
Blumer’sshelf胃癌细胞从浆膜层脱落,种植转移到直肠周围肠壁和盆腔,在直肠周围形成的结节状板样肿块。
Brockenbrough phenomenon 在有完全代偿间歇的室性期前收缩时,期前收缩后的心搏增强,心室内压上升,但同时由于收缩力增强,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的梗阻也增强,主动脉压反而降低的现象。
Budd-chiarisyndrome指肝段下腔静脉或肝静脉血栓形成而导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表现为肝大,腹水,下肢水肿。
CaplanSyndrome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尘肺,肺内有多个圆形结节Churg-Strauss syndrome 是累及中小动脉为主的坏死性血管炎与肉芽肿性疾病,病变有大量的嗜酸性细胞侵润,表现为哮喘、嗜酸性细胞增多、血管炎。
西内

西医内科学复习重点整理1、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的肺部疾病。
(名解,选择)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指慢性肺,胸廓疾病或肺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以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名解,选择)3、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由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介导的气道慢性炎症。
(名解)4、慢性呼吸衰竭的含义及临床表现:(问答)含义:简称呼衰,是指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到时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症。
临床表现:呼吸困难;紫绀;神经精神症状;心血管功能障碍;消化和泌尿系统症状。
5、肺炎的含义与分期:含义:是指包括终末气道、肺泡腔及肺间质等在内的肺实质的急性炎症。
大叶性肺炎的四个分期:充血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消散期。
6、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含义,致病因素,分类:(名解,选择,填空)含义:是原发于各级支气管上皮的恶性肿瘤,其发病与吸烟和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关。
致病因素: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性致肺癌因素,入石棉等;其他如遗产等;按解剖学分类有中央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
按组织学分类为:鳞状上皮癌;小细胞未分化癌;大细胞未分化癌;腺癌;其他入支气管腺体癌7、①心力衰竭: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症。
②心功能分级(NYHA):(问答)i.患者有心脏病但活动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ii.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收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iii.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可引起上述症状;iv.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可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8、消化性溃疡的含义,并发症,鉴别诊断(选择,问答)大题含义: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由于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
西医内科学(一)

西医内科学名词解释:1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2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
3心源性哮喘熟睡后突然憋醒,可伴阵咳,呼吸急促,咳泡沫样痰或呈哮喘状态,又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4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但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COPD主要累及肺部,但也可以引起肺外各器官的损害。
5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由于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溃疡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过去又称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
其临床表现为慢性、周期性、节律性的上腹部疼痛。
6肝硬化是由不同病因长期损害肝脏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其特点是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广泛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假小叶,逐渐造成肝脏结构的不可逆改变。
7膀胱刺激症尿频、尿急、尿痛,白细胞尿,偶有血尿,甚至肉眼血尿。
8急性胰腺炎(AP)是指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急性化学性炎症,临床以急性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及血、尿淀粉酶增高为特点。
9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肾小球疾病,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肾小球率过滤降低。
1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11癫痫持续状态是指一次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连续多次发作,发作间歇期意识或神经功能为恢复至通常水平。
12缺铁性贫血当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最终引起缺铁性贫血。
西医内科学名词解释西医内科学名词解释、问答

西医内科学名词解释西医内科学名词解释、问答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西医内科学名词解释、问答”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心力衰竭:指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的心脏充盈和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综合征。
缺铁性贫血(IDA):指缺铁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相关的缺铁异常,是血红素合成异常性贫血中的一种。
尿道综合症:患者有尿急,尿频,尿痛及排尿不适等尿路刺激征,但多次检查均无真性细菌尿高血压急症急性胰腺炎:指多种致病原因导致的胰液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的胰腺自身组织的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
肝性脑病:又称肝昏迷,由于严重肝脏疾病,引起代谢紊乱,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肝肾综合征:发生在严重肝病基础上的肾衰竭,而肾脏本身无实质性损伤,又称功能性肾衰竭。
肝肺综合征:发生在严重肝病基础上的低氧血症,主要与肺血管扩张相关而之前无心肺疾病。
肺性脑病:指由于呼吸功能衰竭而导致的缺氧,CO2潴留而引起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症状的一种综合症,除外其他因素引起的脑病。
口服降糖药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适应症:①促胰岛素分泌剂:1.磺脲类:T2DM非肥胖患者,无急性并发症者,饮食运动治疗不理想者。
2.格列奈类:二型餐后高血糖老年患者②改善胰岛素作用--双胍类:T2DM肥胖者尤其适用,T1DM;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T2DM肥胖及超胖者③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T2DM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高血压SLE治疗:1糖皮质激素2免疫抑制剂3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4控制并发症及对症治疗5一般治疗6血浆置换7人造血干细胞移植8生物制剂甲状腺毒症表现:①高代谢综合征: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而导致的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和新陈代谢加速,患者表现常有疲乏无力,怕热多汗,皮肤潮热,多食善饥,体重显著下降等。
②精神神经系统多言好动紧张焦虑,记忆力减退,手和眼睑震颤等③心血管系统可见心悸气短、心动过速、第一心音亢进。
西医内科学

西医内科学一、名词解释1.慢阻肺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
2.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
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
3.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
4.肝性脑病:是由各种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5.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指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
6.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以及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肠吻合术后的空肠上段病变引起的出血也属于此。
7.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时间短暂并反复发作的脑局部供血不足引起的供血区局灶性脑功能障碍,每次发作数分钟至数小时即可完全恢复神经功能缺损。
8.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以血压增高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动脉压的持续升高可导致靶器官如心、脑、肾和视网膜等脏器的损害。
9.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指由于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
10.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有CO2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11.冠心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动脉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
12.心绞痛:是指当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出现阵发性的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13.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
15.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因其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的自身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
医学考研西医综合之内科学复习篇常考内科学名词解释总结(120个)

医学考研西医综合之内科学复习篇常考内科学名词解释总结(120个)医学考研西医综合之内科学复习篇----常考内科学名词解释总结(120个)1.阿司匹林哮喘:无论既往是否有哮喘病史,当口服阿司匹林后数分钟内或数小时内出现诱发的哮喘发作,称阿司匹林哮喘。
2.气道高反应性:指气管、支气管树对多种抗原或非抗原(物理或者化学的刺激)的过度反应,主要表现为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收缩增强、气道粘膜腺体分泌增多。
3.右中叶综合症:因局部支气管或者肺部炎症或者淋巴结肿大压迫右中叶支气管,使管腔狭窄,引起的中叶体积缩小,不张,慢性炎症导致的临床症状4.类癌综合症:在肺部肿瘤中,可见到因分泌5-羟色胺过多而引起的哮喘样支气管痉挛,阵发性心动过速,皮肤潮红,水样腹泻等症状,以燕麦细胞癌和腺癌多见5.弥漫性泛支气管炎:指两肺终末细支气管及肺呼吸性细支气管呈弥漫性慢性炎症。
大环内酯类对其有效。
6.Pancoast综合症:Pancoast综合症指由于位于肺尖和肺上沟的肺肿瘤导致臂从神经和颈交感神经受累,临床上以Horner综合症及肩部和上肢的疼痛等为表现7.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指平均每晚7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反复发作次数在30次以上,或呼吸紊乱指数大于5次以上。
呼吸暂停:睡眠中口鼻气流停止超过10s呼吸紊乱指数:平均每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低铜器指数大于5次低通气:呼吸气流降低幅度超过气流的50%以上,并伴有4%以上的血氧饱和度下降。
Picknickian syn:肥胖,嗜睡,周期性呼吸三联症。
8.盘状肺不张:指亚段以上的肺不张,多位于膈顶上方,约2-6cm长,扁平条状阴影,外端达胸膜表面,不穿过叶间裂9.干性支气管扩张:以反复咯血为主要症状,而无咳嗽,咳脓痰表现的支气管扩张10.Kartagener syndrome:指具有内脏转位(右位心),支气管扩张,副鼻窦炎三联症的先天性疾病。
11.支气管哮喘:指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细胞等多种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
西医内科考试重点总结

西医内科考试重点总结西医内科学一、名词解释: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一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成进行性发展,主要累计肺部,也可引起肺外各器官的损害。
2.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指慢性肺胸廓疾病或肺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室衰竭的心脏病。
3.肺性脑病:指慢性肺、胸疾病伴有呼吸衰竭,出现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的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症状的一种综合征,为肺心病死亡的首要原因。
4.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由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介导的气道慢性炎症。
临床常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性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为特征,,常在夜间和清晨发作。
5.肺炎: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肺组织充血,水肿和渗出性炎症,以细菌感染最为常见,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
6.失代偿性呼吸衰竭:若在呼吸衰竭发病过程中并发呼吸道急性感染或由于其他原因,加重呼吸功能损害,代偿丧失,则称失代偿性呼吸衰竭。
7.心力衰竭:多种原因引发心脏的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的需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8.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性升高为特征的心血管综合征,动脉压的持续升高可导致靶器官如心脏、肾脏、脑和血管的损害。
9.高血压危象:指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某些诱因作用下,以血压突然和显著升高,伴有症状或心脑肾等靶器官急性损害为特点的高血压。
10.心绞痛:指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短暂的缺血缺氧所致,出现以发作性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11.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所引起的心肌缺血性坏死。
12.消化性溃疡:形成与胃酸与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损伤超过肌层,主要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
13.复合溃疡:指胃和十二指肠同时发生的溃疡。
14.球后溃疡: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远端的溃疡称为球后溃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慢支急性发作期是指在1周内出现脓性或粘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加,或伴有发热等炎症表现,或“咳”、“痰”、“喘”等症状任何一项明显加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的肺部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是导致COPD最常见的原因。
肺性脑病:肺性脑病是由慢性肺、胸廓疾病伴有呼吸功能衰竭,出现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精神障碍和神经症状的一个综合征。
咳嗽变异性哮喘:非典型性哮喘发作可以发作性胸闷或顽固性咳嗽为唯一的临床表现,无喘息症状者又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
Ⅱ型呼吸衰竭:呼吸衰竭由于通气功能障碍所致,动脉血压分压小于60mmHg同时伴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大于50mmHg。
原发综合征:原发综合征:初次感染而发病的肺结核,肺部的原发病灶与随后引起的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炎,统称为原发综合征。
干酪样坏死:由于结核菌数量过多和毒力较强,机体发生强烈的变态反应,在渗出或增殖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组织凝固性坏死,坏死物呈浅黄色块状物,类脂质含量多,状似干酪,故名干酪样坏死。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指肿瘤侵犯纵隔,压迫阻滞上腔静脉回流,而引起头、颈、前胸部及上肢等部位水肿淤血的一系列征象。
气胸:气胸是指由于胸膜破裂,气体进入胸膜腔,导致胸腔积气,出现骤然胸痛及呼吸困难的一种疾病。
张力性气胸:张力性气胸是指破裂口呈单向活瓣作用,致使胸内压急骤升高,从而挤压肺脏,将纵隔推向健侧,出现心肺功能障碍,临床须紧急抢救的一类气胸。
心源性哮喘:即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为左心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患者表现为熟睡后突然憋醒,可伴阵咳,呼吸急促,咯泡沫样痰或呈哮喘状态。
ABC三部曲:初级心肺复苏包括畅通气道、人工呼吸、人工胸外按压,简称为ABC三部曲。
脑复苏:心脏骤停时,脑组织是最不耐受缺氧的组织,故复苏中需注意防治缺氧性脑损害,也称脑复苏。
风湿热:风湿热是一种与A族乙型溶血型链球菌感染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主要病变为全身性结缔组织非细菌性炎症,以心脏、关节和皮肤受累最为显著。
舞蹈症:风湿热累及神经系统的表现,特点为:精神异常激动、面部表情怪异、四肢不自主运动如舞蹈状、肌力减退、共济失调。
风心联合瓣膜病变:风心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瓣膜受损害,常见的是二狭合并主闭。
恶性高血压:起病急,多见于中青年;血压升高显著,舒张压≥130mmHg;主要表现为视网膜和肾脏病变。
视网膜:视力减退,视网膜出血、渗出,视神经乳头水肿;肾脏:蛋白尿(24小时大于3g)、血尿、管型尿。
预后差:病情进展迅速,可因肾衰、脑血管病、心衰死亡。
高血压脑病:表现为血压突然升高,尤其是舒张压;患者有严重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可发生昏迷、偏瘫、失语等;机制为血压突然升高后,脑血管调节失衡,引起脑水肿和颅内高压。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组综合病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提示不稳定冠脉粥样斑块活动,引起冠脉不完全或完全性阻塞。
多发性溃疡:胃或十二指肠发生两处或以上的溃疡称为多发性溃疡。
复合性溃疡:指胃和十二指肠同时存在溃疡,DU常多于GU发生,男性多见,幽门狭窄和出血的发生率较高。
球后溃疡:是指发生于十二指肠球部以下的溃疡,多位于十二指肠乳头的近端,X线及胃镜检查易漏诊。
夜间痛及背部放射痛更常见,易并发出血,内科治疗效果差。
进展型胃癌:是胃癌按照形态学分类中的一种,即中晚期胃癌,癌性病变侵及肌层及全层,常伴转移。
皮革胃:胃癌的一种特殊类型,中晚期胃癌病变侵及肌层及全层,并呈弥漫浸润。
癌前期变化:指某些具有较强的恶性倾向的变化,包括癌前期病变与癌前期状态。
结肠扩张:多见于暴发性溃疡性结肠炎和全结肠炎患者,炎症侵及肌层,结肠失去收缩力造成结肠扩张。
临床表现为病情急剧变化,有脱水与电解质紊乱,出现鼓肠、腹部压痛。
腹部平片可见结肠扩大、结肠袋消失。
肝性脑病:是以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肠道细菌移居:肝硬化患者抵抗力低下,门体静脉间侧支循环建立,增加了肠道病原微生物进入人体的机会,被称为肠道细菌移居,易并发各种感染。
小肝癌:孤立的直径小于3cm的癌结节,或相邻两个癌结节直径之和小于3cm者,称为小肝癌。
IgA肾病:是一组不伴有系统性疾病,肾组织免疫病理检查证明在肾小球系膜区有以IgA为主的颗粒样沉积,伴系膜细胞增多,基质增生的肾小球疾病。
临床上以血尿为主要表现。
尿道综合征:仅有膀胱刺激症,而无脓尿及细菌尿,多见于中年妇女,尿频觉、较排尿不适更突出,有长期使用抗生素而无效的病史,长期服用安定片有一定疗效。
急性间质性肾炎:可有药物过敏、感染、白血病浸润肾间质等引起。
药物过敏者,多有用药过敏史,有全身过敏表现如发热、皮疹、关节痛、淋巴结肿大、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加,血IgE升高等。
慢性肾脏病(CKD):1.肾脏损伤(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3个月,可以有或无GFR下降,可表现为下面任何一条:病理学检查异常;肾损伤的指标:包括血、尿成分异常或影像学检查异常。
2.GFR<60ml/min/1.73m2≥3个月,有或无肾脏损伤证据。
异食癖:部分缺铁性贫血患者因组织缺铁或含铁酶活性降低,可有异食泥土,石屑,生米等异常行为。
绿色瘤:急性白血病患者骨膜上出现的无痛性肿块,多发生于眼眶四周,也可出现于颅骨、胸骨、肋骨等处。
(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血象、骨髓象基本恢复正常。
亚临床型甲亢:血T3、T4正常,TSH降低。
本症可能是本病早期或经药物、手术或放射碘治疗控制后的暂时性临床表现,也可持续存在,少数可进展为典型甲亢。
甲状腺危象:是甲亢恶化时的临床表现。
主要诱因为感染、手术、放射性碘治疗等应激状态。
临床见高热(大于39度)、心率快(140-240次/分)、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厌食、恶心、呕吐,继而出现虚脱、休克、嗜睡或谵妄,甚至昏迷,部分可伴心衰、黄疸等。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常升高。
血T3、T4升高,TSH显著降低。
淡漠性甲亢:多见于老人。
起病隐袭,高代谢症候群、眼征及甲状腺肿不明显。
主要表现为神志淡漠、乏力、嗜睡、反应迟钝、明显消瘦等症。
部分可合并心绞痛、心肌梗死,易与冠心病混淆。
糖尿病足:为糖尿病较为特征性的病变,常因下肢神经末梢病变及细菌感染所致,即使轻微损伤也长期不愈合或形成慢性溃疡。
部分出现下肢疼痛和间歇性跛行,体检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严重者可导致下肢肢端坏死,常需要截肢。
黎明现象:患者夜间血糖控制良好,也无低血糖发生,但空腹仍高,机理可能与黎明时皮质醇、生长激素等对抗激素分泌增多有关。
Somogyi现象:患者因夜间低血糖后,引起清晨反应性高血糖。
晨僵: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经夜间休息后,晨起时关节出现较长时间的僵硬、胶着样感觉,一般持续1小时左右。
其持续时间长短反映滑膜炎症的严重程度。
症状性癫痫:是指由多种脑部疾病或引起脑组织代谢障碍的一些全身性疾病引发的癫痫或癫痫综合征。
癫痫持续状态:是指一次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连续多次发作,发作间歇期意识或神经功能未恢复至通常水平。
进展性卒中:是指脑梗死发生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在48小时内逐渐进展或呈阶梯式加重。
完全性卒中:是指脑梗死发生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重较完全,常有完全性瘫痪或昏迷,于数小时内(<6h)达到高峰。
腔隙性脑梗死:是指发生于大脑深部及脑干的缺血性微梗死灶,经吞噬细胞清除后形成强隙,称为腔隙性脑梗死。
腔隙状态:是指反复发生多发性小梗死灶形成多个囊腔,称为腔隙状态,可导致认知功能全面衰退。
再灌注损伤:脑梗死后,如果再灌注时间超过有效时间窗,则脑损伤继续加剧,此现象称为再灌注损伤。
缺血半暗带:脑梗死急性期梗死区核心部分在3-6小时内已坏死,但其周围还有可逆性缺血损伤部分,该部分称为缺血半暗带。
如在有效时间窗内恢复血液供应,该部分代谢可以恢复,神经细胞可存活并恢复功能。
TIA:是指时间短暂并经常反复发作的脑局部供血不足引起的供血区局限性的脑功能障碍。
每次发作数分钟至1小时,不超过24小时即完全恢复。
再燃:伤寒患者在缓解期体温逐渐下降但尚未降至正常时再次升高,称为再燃。
再燃与菌血症未被完全控制有关。
玫瑰疹:伤寒病程在7~13日,部分患者胸腹部出现淡红色小斑丘疹,直径2~4mm,压之褪色,一般在10个以下,分批出现,2~4日内隐退,但可再发。
干性霍乱:为爆发型霍乱,临床表现起病急骤,尚未出现吐泻症即因中毒性循环衰竭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