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探析
浅析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诱因及对策
浅析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诱因及对策【摘要】高校贫困生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如家庭经济困难导致的心理压力、社会对他们的偏见和歧视、自我意识不足和自卑感、以及缺乏适应高校生活的能力和资源。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疏导,并提供多样化的心理支持服务。
这样可以帮助贫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融入。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诱因、家庭经济困难、社会歧视、自卑感、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心理支持服务。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高校贫困生的人数逐渐增多,他们面临着种种心理问题的困扰。
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深入了解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诱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对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具有多种诱因,包括家庭经济困难带来的心理压力、社会对贫困生的偏见和歧视、自我意识的不足和自卑感以及缺乏适应高校生活的能力和资源等方面。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贫困生处于心理困境中。
寻找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对于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塑造积极的心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有效解决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疏导和提供多样化的心理支持服务等措施势在必行。
只有通过系统化和全方位的干预措施,才能有效提升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他们更好地适应高校生活,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
1.2 研究目的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在这个问题上,研究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探讨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诱因,分析其根源,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探讨家庭经济困难、社会偏见和自我意识不足等因素对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一步揭示问题的本质;提出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强心理疏导和提供多样化的心理支持服务等对策,以改善贫困生的心理状态和促进其全面发展。
浅析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诱因及对策
浅析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诱因及对策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高校的贫困生问题也逐渐加剧。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诱因主要是经济压力、自卑感、孤独感和不安全感等。
对于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我们应该从教育、帮助和支持等多方面进行努力,建立完善的帮扶体系,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首先,经济压力是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首要原因之一。
由于家庭贫困,高校贫困生在生活和学习方面都会遇到困难。
他们可能会缺乏衣物、食品、交通和住宿等方面的资源,经济上的压力可能会导致他们对未来感到忧虑和不安。
对于这种情况,国家和高校应当设立专门的奖学金、助学金和补助金等帮助贫困生渡过困境。
同时,高校还可以提供各种方便贫困生的服务,如廉价食堂、生活用品的免费配给、学生助理的参考和免费的心理咨询等,以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和增强对未来的信心。
其次,自卑感和孤独感也是高校贫困生心理困境的主要诱因。
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其他学生相比有所不足,可能会感到自己与同学的距离越来越远,甚至会认为自己没有完成学业的能力和资格等。
这时,高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帮助贫困生放松心情,与同学交朋友,增强社交能力、自我认知和团体合作精神等。
高校可以通过举办活动、组织俱乐部、提供志愿者和培训等方面提供各种机会,让贫困生感受到自己在学校中也是一份子,有着许多被关注、尊重和接纳的机会。
最后,不安全感是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又一主要原因。
由于贫困生通常生活在一个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他们可能会面对与家庭不同的困境和文化障碍,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导致心理失衡。
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课程和培训,增强贫困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教他们健康的心理调节和管理技巧。
高校还应该增强贫困生的安全意识,开设必要的课程,防范和应对种种意外事件,保障他们的身心安全。
总之,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他们的生活各方面,加强对他们的帮助和关心,为其提供最基本的物质支持和关联支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保证其心理健康状况。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贫困大学生的数量逐渐增多,他们在面临经济困难的同时还要应对心理问题,这成为了他们成长过程中很大的挑战。
贫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又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呢?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对贫困大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孤独与焦虑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好,他们往往无法和同学们一样享受课余时间的娱乐活动,没有更多的社交资源,导致产生孤独感和焦虑感。
这种情绪问题在大学生中并不罕见,而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情况更为严重。
如何应对:学校可以开设心理辅导课程,让学生学会倾诉自己的心声,缓解内心的孤独和压力。
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加他们的社交机会,减轻孤独感和焦虑感。
二、自卑和自我怀疑由于贫困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经济条件相对落后,他们往往会感到自卑和自我怀疑,觉得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不如他人。
这种心理问题会对其学业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严重时会导致自闭和消极抵触情绪。
如何应对:学校和家庭应该给予贫困大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经济条件并不是决定一个人价值的唯一因素。
也可以开展一些志愿者活动或社会实践,让他们深刻感受到社会的多元性,增强自信心。
三、学业压力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原因,往往需要兼职赚取生活费用,导致学业和工作的双重压力。
他们需要在追求学业成绩的还要应对经济困难带来的压力,这种压力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如何应对:学校可以为贫困生提供更多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也可以调整课程安排,为他们预留更多的自我学习和实习时间,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业和工作的双重压力。
四、家庭关系问题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家庭关系可能存在更多的问题,如家庭成员的不理解和支持,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逃避、抵触情绪,甚至影响学业和生活。
如何应对:学校可以设立家长学校,加强家校沟通,让家长了解到贫困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给予更多的关爱和理解。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贫困大学生是指因家庭经济条件较为困难而在大学读书的学生。
他们常常面临着生活上的种种困难,如学费、生活费用等问题,这些困难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对于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一、常见心理问题1. 焦虑和压力贫困大学生通常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压力,他们需要自己解决学费、生活费用等问题。
这种经济压力会使他们感到焦虑和压力,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2. 自卑和自怜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为困难,贫困大学生常常会感到自卑和自怜,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不幸福。
这种心理问题会影响他们的学业表现和社交能力。
3. 适应问题贫困大学生在面对特殊的困境时,往往会出现适应问题,他们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但由于经济困难,他们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适应这种变化。
二、对策建议1. 寻求心理辅导贫困大学生应该积极寻求心理辅导,通过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了解自己心理问题的根源,学会有效的自我调节和缓解压力的方法。
2. 建立自信心贫困大学生需要建立自信心,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潜力,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努力克服自卑和自怜的情绪,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3. 寻求经济援助贫困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寻求经济援助,如申请国家助学金、学校奖学金、申请贷款等,减轻经济负担,缓解焦虑和压力。
4. 学会适应贫困大学生应该学会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尽快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学习节奏,积极融入集体,寻求帮助和支持,与同学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5. 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贫困大学生应该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科学饮食,适量运动等,以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6. 增强社交能力贫困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社交活动,扩大自己的人际关系网,与同学们保持良好的关系,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共同度过大学生活中的难关。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原因及对策探赜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原因及对策探赜贫困大学生面临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困境,还有心理上的困扰,这种心理贫困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本文尝试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对策。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原因之一是自卑感。
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好,贫困大学生常常面临着身份的认同问题,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不如其他同学,这种自卑感会影响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
压力也是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
贫困大学生通常需要同时承受学业压力和经济压力,他们可能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打工或者申请助学贷款,这样就会导致他们在学习上的压力加大。
缺乏社会支持也是造成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贫困大学生可能无法得到足够的家庭支持和关爱,这使得他们感到孤独和无助。
针对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原因,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学校应该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组织安排心理咨询课程等活动,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学校和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
学校可以设立专项奖学金和助学金,帮助贫困大学生减轻经济负担,同时社会也应该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的关怀和支持力度。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关于就业和职业规划的课程,帮助贫困大学生提前规划自己的就业方向,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减少未来压力。
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关爱和支持。
学校可以建立相应的团队,定期与贫困大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并给予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心理辅导、提供经济支持、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和加强关爱与支持等措施来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困难,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业并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社会各界也应该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共同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社会成因及对策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社会成因及对策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社会成因及对策
近年来,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多数贫
困大学生都会面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精神病等等,对此,我们必须深入分析其社会成因及对策。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社会成因
1、低收入户缺乏经济条件:贫困大学生属于低收入群体,他们拥有较
低的家庭收入,很难承担大学生活动及生活开支;
2、社会阶层因素:贫困大学生同时承载着社会压力,大部分贫困大学
生来自底层,社会地位较低,他们可能会遭受排挤和歧视;
3、家庭环境因素:贫困大学生受家庭作用更加紧迫,缺乏父母的关心
与支持,容易落入受挫、自卑感的困境。
二、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1、多种政策措施:国家应该加大贫困大学生的资助费,开展贫困大学
生就业扶助,帮助他们缓解经济负担;
2、完善网络资源:完善全国性的心理咨询平台,提供贫困大学生免费
的院校心理咨询服务,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3、开展心理教育:学校可以积极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打造校园和谐心
理环境,建立社会关爱机制,给予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安全感。
总之,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源于复杂的社会原因,多方面的策略应用能够助力贫困大学生摆脱心理困境,健康成长,实现梦想。
各级政府应该及时采取和完善有效的政策措施,给予贫困大学生帮助,助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成长。
浅谈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浅谈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和生活压力的增加,贫困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1.1 经济压力贫困大学生最显著的心理健康问题来自于经济压力。
由于家庭贫困或自身条件不充分,他们需要通过自己的勤工俭学来解决日常开销。
经济压力会导致他们感到无望和无意义,从而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信心。
1.2 孤独与孤立贫困大学生常常会感到孤独和孤立,因为他们可能无法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无法拥有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也无法获得家庭的支持和理解。
孤独和孤立可能会导致他们心理上的困扰,并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和生活。
1.3 压力和焦虑与其他大学生一样,贫困大学生也会面临学习、就业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和焦虑。
而经济问题和社会地位的差异可能会使他们更加容易感到焦虑和无助。
二、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为了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以下几个教育对策:2.1 支持和帮助大学可以通过成立相应的助学组织和提供免费的心理辅导来支持贫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政府也可以推出相应的政策,为贫困大学生提供经济支持和心理援助。
2.2 同伴支持大学和社会可以成立志愿者组织或慈善基金会,为贫困生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
这种帮助可以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孤立和孤独的困扰,使他们感到被关注和支持。
2.3 职业规划和实践考虑到贫困大学生经济条件较差的现状,可为他们提供更加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和实践机会,以增加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并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同时,大学也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联合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和提高专业素质。
结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
大学教育应当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对策,从而帮助他们克服挑战,实现自我价值,为自己的未来赢得更好的机会。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原因及对策探赜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原因及对策探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导致在心理上产生种种困扰,甚至形成“心理贫困”,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本文将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对策,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心理贫困,更好地进行学习和生活。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原因1. 家庭经济条件差大学生阶段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阶段,然而一些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差,面临基本生活费用压力,无法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这将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冲击。
长期的经济困难可能造成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产生自卑感和焦虑感,甚至影响到学业的发展。
2. 缺乏家庭支持对于一些贫困大学生来说,家庭对于他们的支持可能是薄弱甚至缺失的。
父母可能因为工作忙碌或者自身条件有限,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关心,这将直接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影响。
缺乏家庭支持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孤独感和无助感,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和生活。
3. 社会压力除了家庭压力外,贫困大学生还可能面临来自社会的各种负面压力。
比如同学之间的攀比,社会对于成功和名利的崇拜等等,这些都可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使他们产生自卑感和不安全感。
二、对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应对策略1. 提供经济资助对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学校和社会应该提供相应的资助,确保他们能够正常进行学习和生活。
可以采取发放助学金、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等形式,帮助这些学生缓解经济压力,减轻心理贫困的影响。
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和活动,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心态,正确对待经济困难所带来的压力,学会调节情绪,提高心理韧性。
3. 建立关爱系统学校可以建立完善的关爱系统,为贫困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可以通过成立家庭委员会、设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同学互助活动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学校和同学的关心和支持,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原因及对策探赜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原因及对策探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庭能够让孩子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尽管获得了大学文凭,却有一部分大学生仍然面临贫困的问题,不仅经济上的贫困,还有心理上的贫困。
下面将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原因以及对策。
心理贫困可以理解为心理健康状况不良或心理困境。
贫困大学生之所以会出现心理贫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经济贫困。
经济困境会对个人的心理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于那些原本就处于心理脆弱状态的人来说。
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条件不好,可能长期处于压力和焦虑之中,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这些都会对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第二,社交隔离。
贫困大学生常常有着较少的社交机会,社交圈子相对较小,难以融入大学的社会网络。
这会导致他们感到孤独和无助,进而增加心理贫困的可能性。
自我否定。
贫困大学生常常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他们可能觉得自己没有能力与其他同学竞争,缺乏自信心。
这种自我否定会产生负面情绪,进而诱发心理贫困。
加强经济支持。
政府和学校可以提供经济援助,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经济困难。
通过提供额外的奖学金、助学金,以及校园内的勤工俭学机会,帮助他们减轻经济压力,增加安全感和归属感。
建立支持网络。
学校可以提供心理辅导服务,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社团和活动,提供丰富的社交机会,帮助贫困大学生扩大社交圈子,增强归属感。
培养自信心和积极心态也是很重要的。
学校可以开展一些特定的培训或课程,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自信心和积极心态。
家庭和社会也可以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自我否定,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除了以上的对策,在政策层面上,社会应该更加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且建立完善的制度来保障他们的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也需要重视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压力。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经济支持、社交支持、心理支持以及个人素质培养等多个方面加以解决。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原因及对策探赜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原因及对策探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贫困问题始终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中。
贫困大学生是指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通过高考或入学考试的方式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
除了物质上的贫困,他们还面临着“心理贫困”的压力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贫困大学生普遍面临经济压力。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他们在学费、书籍费用等方面的负担较重,常常无法满足基本的学习和生活需求。
这种经济压力会给他们带来焦虑和压抑的情绪,影响其学习和生活的质量。
贫困大学生在学习和就业方面面临巨大的不公平竞争。
由于家庭背景的差异,他们往往没有接受到与其他同学相同的优质教育资源,导致知识和能力的不足。
在就业市场上,他们与其他同学相比,拥有更低的竞争力和机会。
社会认知和自尊心的缺失也是导致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原因之一。
贫困大学生常常会遭受到歧视和排斥,容易感到自卑和无助。
他们在与同学和社会的交往中可能会受到负面评价和压力,这种心理反应会影响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心理贫困”。
社会应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奖学金和助学金的发放,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大学和社会各界可以设立专门的基金和机构,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他们积极面对困境和压力。
教育部门应加强教育公平,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和资源。
学校可以设立补习班和辅导机构,为贫困大学生提供额外的学习支持。
学校应该开展职业指导和实习机会,增加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机会和竞争力。
社会应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关爱和理解。
充分认识到贫困大学生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并尽可能减少对他们的歧视和排斥。
鼓励他们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校内社团组织等,增强他们的自信和社会交往能力。
贫困大学生自身也应加强自我调节和发展。
他们应调整心态,增加积极的心理状态,寻求身边的资源和帮助。
他们应该注重自身的成长和提升,通过努力学习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价值。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原因及对策探赜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原因及对策探赜贫困大学生面临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困难,还有心理上的困扰,这种心理贫困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本文将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经济压力过大。
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生活费用几乎全部依靠自己,这给他们带来了重重的经济负担。
他们需要支付学费、住宿费、生活费等,而这些开销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不小的一笔数目。
长期的经济压力使得贫困大学生很难集中精力在学习上,同时也容易导致他们对未来的担忧。
第二,文化与教育差距。
贫困大学生往往来自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他们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教育质量有限,导致他们在高考中竞争力相对较弱。
进入大学后,他们可能会遇到更高水平的学习压力,无法很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这样的文化与教育差距也会影响贫困大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社会认同感不强。
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条件不好,可能会感到自己与其他同学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缺乏社会认同感。
他们可能会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导致自卑心理。
这种缺乏社会认同感也可能会加大他们心理上的负担。
加大经济支持。
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的经济资助力度,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可以通过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和勤工俭学等形式,提供经济上的支持。
也可以鼓励他们积极申请各类助学贷款,分担学费和生活费的压力。
加强心理辅导力量。
学校可以增加心理辅导师的数量,提供心理咨询和帮助,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心理辅导师可以通过个别辅导、心理培训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
加强文化和教育研究。
学校可以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培养和教育研究,了解他们的具体问题和需求,针对性地提供帮助。
可以开展教育扶贫项目、提供专门的辅导班和培训,帮助贫困大学生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竞争力。
第四,提高社会认同感。
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关怀和支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活动,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度和集体荣誉感。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摘要: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代写论文的不平衡和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日见凸显。
研究和解决贫困大学生的这些心理问题,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策一、贫困大学生心理障碍成因的分析(一)自卑与自尊的心理冲突自卑是人的一种不良自我意识,是一种自己轻视自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的惭愧、羞怯、畏缩,甚至心灰意冷的情绪。
自卑是贫困生最典型的心理特征,也是贫困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其它方面的心理问题都是从自卑开始的。
自卑感强的学生往往自我认识不足,过低估计自己,只看到自己的短处和劣势,而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
在与别人比较时,总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比,越比越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这样就形成了消极的自我评价。
另一方面,有的贫困生自尊心又极强,他们宁愿贷款、勤工俭学,也不愿接受社会、个人的资助,不愿欠人情债。
(二)焦虑与抑郁心理的困扰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引起的复杂情绪反应,是在日常生活中,因预感到困难将要到来或有祸事降临,感到没有把握、无能为力而又无法有效地加以预防和解决,从而产生的一种担心、紧张的情绪。
贫困生不仅为学费和生活费发愁,还要担心父母由于多年辛苦积劳成疾的身体,同时害怕因学业差而对不起父母的一片苦心。
所有这些,使得贫困生精神压力大,形成紧张、不安、忧虑、恐惧的情绪状态,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现象,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抑郁是一种感受到自己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常伴有厌恶、痛苦、羞愧和自卑等多种情绪体验。
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边远贫困地区,他们试图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取得优异的成绩,为自己的将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然而,他们又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使他们感到痛苦万分。
(三)渴望人际交往与自我封闭的冲突孤独是指个体因主观上感到受人排斥和否定而产生的情感,是个体违背主观愿望,被动地独立于群体之外而产生的离群的心理体验。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教育对策探析-精品文档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教育对策探析所谓贫困大学生是指家庭收入低、经济特别困难、靠家庭收入无法解决学费及生活费的大学生。
贫困大学生多系农民或城镇下岗职工的子女[1]。
贫困大学生从中学进入大学后,由于文化背景的巨大反差,使他们难以适应新的环境。
贫困大学生问题已经成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普遍关注、家长操心、学校担心、学生忧心的带有社会性的大问题,甚至影响到了当前高校的发展与稳定。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部分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贫困而出现心理贫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这里既有来自经济的贫困、校园非主流文化影响、他人对贫困的态度以及就业的心理压力等外部原因,也有来自贫困大学生较差的心理素质这个内部原因。
(一)城乡差别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履地的变化。
但相对城市而言,农村许多地方依然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许多农户收入低而且不稳定,加上农村对于计划生育的国策贯彻阻力较大,目前考上大学的新生,家里一般都有两三个孩子,甚至更多。
如果有几个兄弟姐妹读书,就使他们的经济困难更突出。
因而,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很难适应新变化的环境,心理就会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个体就会与社会与他人产生矛盾冲突。
(二)经济贫困是导致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直接原因经济的窘迫已经成为大多数贫困大学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调查表明[2],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最大的心理压力来自于经济上的困难。
贫困生一般来自于农村或者城镇下岗职工家庭,父母为供其上大学节衣缩食,因此,贫困大学生承受着更强烈的改变家庭状况的压力。
他们在校期间能刻苦学习,希望拿到更多的奖学金,同时也千方百计寻求机会打工挣钱,期望为自己解困。
然而这种打工又是以耽误学业为代价的,因此他们经常处于一种想打工挣钱又怕耽误学习,想学习又需要打工挣钱的矛盾冲突之中。
久而久之,无法解除的心理冲突使他们在个性与人格上发生变化,甚至出现某些精神病症状。
(三)不良的心理素质是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贫困的主要原因经济贫困并不必然引起心理贫困,贫困大学生产生的心理贫困主要取决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原因及对策探赜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原因及对策探赜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然而贫困大学生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除了经济上的困难,贫困大学生还面临着一种被称为“心理贫困”的问题,这种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本文将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原因,以及如何帮助他们克服这种问题。
1.经济压力作为贫困生的学生,他们经常面对着巨大的经济压力。
他们要面对的不仅是学费、住宿费等方面的支出,还有学习材料、生活费等其他支出。
这种经济压力会让他们产生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2.社会歧视贫困生在学校、社会中往往会受到歧视。
他们可能会因为经济状况的不同而受到排挤、孤立,这种歧视会让他们产生自卑感、厌学情绪,导致心理贫困。
3.家庭环境贫困生的家庭环境往往也不好,有的父母可能出于贫困而离异,有的可能为了生计而外出打工,留下孩子在家照料自己。
这种家庭环境不稳定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1.提供经济援助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经济援助是最为迫切的需求。
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大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给予他们一定的经济援助,帮助他们缓解经济压力,减轻心理贫困。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
学校还应该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体系,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排解心理问题。
3.加强社会关爱社会应该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关爱和支持。
不论是在求职、实习还是其他方面,社会都应该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勇气。
4.改善家庭状况学校应该加强对贫困大学生家庭的帮扶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改善家庭状况。
只有家庭环境稳定了,学生才能更好地投入学习和生活,减轻心理贫困的问题。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是一个严峻的问题,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给予贫困大学生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现实困难,才能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校园生活中,健康成长。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原因及对策探赜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原因及对策探赜贫困大学生面临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贫困,还存在着一种被称为“心理贫困”的问题。
心理贫困指的是贫困学生在心理上感受到的种种困扰和压力,对其学习和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将探讨心理贫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心理贫困的原因之一是来自于社会环境的压力。
贫困学生常常生活在相对落后的地区,受到社会资源的不均分配。
他们可能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缺乏对高等教育的理解和支持。
无形中,这些学生往往因为经济贫困而感到自卑,无力应对社会的竞争压力。
学业困扰也是导致心理贫困的原因之一。
贫困学生在学习上面临诸多困难,他们可能缺乏必要的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参考书、计算机等。
他们可能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适当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业成绩的落后,进而引发心理贫困感。
还有,缺乏自信和自尊也是心理贫困的原因之一。
贫困学生在与富裕学生相比的时候,常感到自身的不足和差距,缺乏自信心和自尊心。
这种心理状态会使得他们感到自卑,进而对学习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
针对贫困大学生面临的心理贫困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
学校和社会可以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
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为贫困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他们处理心理问题。
社会可以组织一些志愿者和专业人员,为贫困学生提供心理支持。
学校可以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帮助。
学校可以设立资助计划,为贫困学生提供奖学金和资助金,帮助他们解决物质上的困难。
学校也可以建立图书馆、自习室等学习场所,为贫困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可以开展一些专门的学习辅导和培训活动,帮助贫困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业成绩。
社会可以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关心和支持。
社会可以设立专门的社会福利项目,为贫困学生提供物质上的援助。
政府可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改善教育资源的分配,促进教育公平。
家庭和社会也应该给予贫困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问题对其学习和生活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原因及对策探赜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原因及对策探赜贫困大学生是指家庭经济状况较为困难,但仍能凭借努力和奋斗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群体。
除了物质上的贫困,贫困大学生还面临着“心理贫困”的问题。
心理贫困是指贫困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一种贫困状态,表现为自卑、焦虑、压力过大等心理问题。
本文将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原因分析1.经济压力过大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困难,通常需要同时兼顾家庭经济负担和学业紧张,承担较大的经济压力。
这使得他们常常感到无法集中精力学习,产生焦虑和压力。
2.自卑感贫困大学生在与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学相比较时,常常感到自卑。
他们缺乏自信,认为自己不如其他同学优秀,这种自卑感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3.就业压力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往往希望通过大学教育来改变家庭状况。
现实中就业形势严峻,毕业后可能面临就业困难。
这使得贫困大学生对未来感到担忧和无助,增加了他们的心理压力。
4.社会认同感缺失贫困大学生在与其他同学交往时,由于经济条件的不同,可能会遭受排斥和歧视。
这导致他们缺乏社会认同感,产生孤独和无助的情绪。
二、对策探讨1.建立心理疏导机制学校应当建立心理疏导中心,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援助。
心理疏导中心可以组织心理讲座、开展心理教育活动等,引导贫困大学生积极应对心理困难。
2.加强家庭教育贫困大学生的家庭环境通常不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心理健康。
学校可与社区合作,组织开展家庭教育课程,帮助贫困家庭提高教育水平和亲子关系,提供积极的家庭环境。
3.加强就业指导学校应当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和实习机会。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提供就业机会,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毕业并找到合适的工作。
4.加强同学间的交流学校可以组织各类社团和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通过参加社团活动,贫困大学生可以扩大社交圈子,增强社会认同感和自信心。
5.提供经济支持除了提供经济补助,学校还可以设立助学金等奖励机制,激励贫困大学生努力学习和进取。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大学生群体日益扩大,其中贫困大学生也逐渐显现出一系列心理问题。
在面临生活压力、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的情况下,贫困大学生更容易产生焦虑、自卑、孤独等心理问题。
有必要对贫困大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贫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是焦虑。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贫困大学生常常面临生活费用不足、家庭经济拮据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在心理上加重他们的焦虑感。
长期的经济压力和无法获得及时支持的感觉会使他们感到无助和不安,进而引发焦虑情绪。
除了经济上的焦虑,还有学业上的压力也是造成贫困大学生焦虑的原因之一。
他们可能会由于家庭条件限制而无法获得学习资源,或者由于家庭经济拮据而不得不兼职工作,导致学业压力增加,从而加重了他们的焦虑情绪。
贫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二是自卑。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贫困大学生可能会感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受到质疑,产生自卑感。
在大学中,他们可能会因为缺乏物质条件而无法融入到富裕同学的圈子中,或者由于家庭条件的不利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导致他们对自己产生负面的评价,从而产生自卑情绪。
长期的自卑情绪会影响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和就业。
贫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三是孤独感。
在大学中,贫困大学生可能会因为经济原因无法参与到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或者社交活动当中,导致他们感到孤独和孤立。
在面对学业压力和生活压力时,缺乏可以倾诉和交流的朋友和同学会加重他们的孤独感,甚至引发抑郁情绪。
面对这些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有针对性的对策来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增强心理健康。
应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经济援助。
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的经济援助力度,让他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压力,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从而减少焦虑和自卑情绪的产生。
也可以通过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形式,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和社会活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帮助。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原因及对策探赜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原因及对策探赜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普及,大学校园内的贫困问题日益突出。
在贫困大学生中,存在着“心理贫困”的现象,这种贫困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更体现在心理层面。
本文将对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原因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经济压力大贫困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通常较为困难,学费、生活费等压力较大。
这种经济压力容易使得其心理产生负面影响,例如焦虑、压力、自卑等情绪。
2. 社交圈子狭窄贫困大学生可能因为家庭状况等因素而无法与富裕学生建立联系,社交圈子狭窄,容易产生孤独、沮丧等情绪,心理也因此受到影响。
3. 自我价值感缺失贫困大学生通常需要努力奋斗才能得到学业上的成就,但是其家庭背景、社会地位以及收入水平等因素可能会使得其自我价值感缺失,容易产生自卑、无助等情绪。
1. 加强经济援助针对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困难,学校应该加强经济援助力度,帮助其缓解家庭经济压力,避免心理受到负面影响。
2. 提供心理辅导学校应该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帮助他们理清内心的情绪,增强应对困难的能力和信心。
同时,学校可以开设有关职业规划、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课程,帮助贫困大学生扩展社交圈子,提高自身素质。
3. 加强资助政策政府应该出台有关教育资助的政策,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经济问题。
比如,可以建立教育贷款制度,提供低息或免息的贷款;同时,可以建立奖学金制度,鼓励贫困大学生通过努力学习获得表彰。
4. 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贫困大学生最基本的支撑系统,家庭教育对其成长十分重要。
家长应该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鼓励其勤奋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同时,可以通过适当的家庭活动、亲子沟通等方式增进家庭的情感交流,使得孩子得到更多的家庭支持和关爱。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存在问题值得我们重视,针对此类问题,学校和政府应该加强援助力度,通过多方面措施帮助贫困大学生尽快摆脱困境,更好地完成学业。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摘要】在大学生群体中,贫困大学生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
本文将从影响因素、常见心理问题和对策建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受到经济困难、社会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他们常常面临自卑、焦虑、挫折感等心理问题,甚至可能出现抑郁情绪。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心理咨询服务、建立学业辅导机制、提供经济援助等措施来帮助他们尽快调整心态,应对困境。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存在不可忽视,社会应积极关注并提供支持。
希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能够引起更多人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关键词】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影响因素、对策建议、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压力、社会认同感、心理咨询、经济援助、自我调节、学习动力。
1. 引言1.1 概述贫困大学生是指由于经济困难而在校园中生活的学生群体。
他们面临诸多压力和困扰,其中心理问题是一个比较普遍且严重的方面。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既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也对社会稳定和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贫困大学生在经济上的困难使得他们常常感到无助和自卑,缺乏自信和动力去面对学业和生活中的困难。
他们还可能面临来自同学、老师甚至家人的压力和歧视,这些心理压力会加剧他们的心理问题并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了解贫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帮助他们更好地调整心态、面对挑战,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影响因素、常见心理问题和对策建议三个方面来深入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2. 正文2.1 影响因素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 经济困难:贫困导致的经济拮据是贫困大学生最主要的心理压力来源。
他们可能因为无法支付学费、生活费、购买书籍等而感到焦虑和无助,甚至产生自卑感和自我怀疑。
2. 就业压力: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限制,贫困大学生在毕业后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摘要】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焦虑、自卑、压力过大等。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经济困难、学业压力、社会比较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心理辅导、心理干预等方法进行干预。
学校和社会应当承担起更多责任,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和支持体系。
家庭和个人也需要进行自我调节,学会保持积极心态。
结论指出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和建立支持体系,帮助贫困大学生更好地面对心理问题。
这样才能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顺利完成学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策、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服务、支持体系、责任、自我调节、原因、学校、社会、家庭、背景介绍、问题意义1. 引言1.1 背景介绍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是一个需要关注和解决的社会问题。
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困难,常常面临诸多心理压力和困扰,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种类多种多样,包括焦虑、自卑、孤独、适应困难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困难、社会压力、学业压力等多方面因素。
为了帮助贫困大学生有效应对心理问题,学校和社会应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贫困大学生自身也需要学会自我调节,尽可能寻求帮助,保持积极的心态。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建立支持体系是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让贫困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走出心理困境,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1.2 问题意义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其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更涉及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贫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自卑、挫折感以及人际关系困难等,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和个人发展,更可能导致其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意义重大,首先在于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探析[摘要]贫困大学生是高校校园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心理问题的易发人群。
文章分析了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原因对策随着高校收费改革的逐步深入,一个由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合理承担高等教育培养成本的机制已经逐步形成,但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实是贫困大学生的数量也随之增加。
据有关部门统计,1996年在校大学生中特困生有几十万人,1999年有100.5万人,2000年增至142万人。
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公布的调查结果,截至2005年8月,全国有贫困大学生405万人,贫困生约占大学生总数的26%。
社会各界在关注贫困大学生问题时,往往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贫困大学生的经济救助方面,而忽视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由贫困所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贫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友与就业,是高校和社会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环节。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负担沉重,心理发展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自卑。
自卑是指自我评价偏低、自愧无能而丧失自信,并伴有自怨自艾、悲观失望等情绪体验的消极心理倾向。
自卑是贫困生最典型的心理特征。
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城镇下岗失业家庭、农村和偏远地区,经济背景的差异带来明显的心理差异。
特别是同学之间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悬殊,对贫困生的刺激很大,使他们变得谨小慎微、多愁善感、行为畏缩、瞻前顾后。
2.依赖。
多数贫困生在面对贫困时,有积极的心态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但部分贫困生在面对贫困带来的挫折时,容易产生退避的心理反应,缺乏战胜贫困的勇气和毅力,把解决贫困的任务全部推给学校和社会,一味地指望政府、社会和学校的资助,甚至将他人的捐助用于大吃大喝或购买奢侈品,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依赖心理。
3.封闭。
封闭是指个人将自己与外界隔离,很少或没有社交活动。
部分贫困生由于经济上、心理上的原因,不能融入集体中去,把自己当做“另类”看待,在心灵深处设置了一道屏障,有意无意地与同学疏远,不愿与同学、老师交往,掩盖了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欲望。
因此,其内心经常处于封闭状态,内心矛盾加剧,严重影响学习与生活。
这样就容易产生心理上的障碍,妨碍其成长和成才。
4.焦虑。
焦虑是个体没有达到预定目的或预感即将发生某种不幸,或在感到孤独和存在矛盾冲突的情况下产生的。
它是一种因内在紧张在一定预期内反复出现的痛苦的复合型负性情绪,致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体验。
过重的经济压力、激烈的竞争和人际关系的不适,使贫困大学生经常处于精神紧张、烦躁不安的焦虑情绪之中。
这种焦虑状态持续下去,就会损害正常的心理活动,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
5.嫉妒。
嫉妒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
嫉妒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它会限制人的交往范围,压抑人的交往热情。
贫困大学生的嫉妒心理是和周边同学相比较而产生的。
在嫉妒心理的支配下,贫困大学生给自己造成不良的人际关系氛围,在心理上感到孤独、寂寞。
此外,贫困生的心理问题还有虚荣、攀比、偏激、逆反等,由此所带来的精神压力严重影响着他们身心的发展。
二、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所承担的心理压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经济贫困因素。
经济原因是导致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最主要因素。
据调查显示,从家庭收入来看,贫困生家庭的平均年收入在4100元左右,而平均每个学生每年的学费是5400元左右。
贫困生的生活费平均每月是217元,在大城市,这217元只能满足吃饭等基本需求,还有17%的家庭不提供生活费。
而其他非贫困生平均每月开支在576元左右,是贫困生的两倍。
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偏远农村和城市下岗职工家庭,他们长期处于巨大的经济压力中,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将自我封闭起来,造成心理脆弱、敏感、焦虑等心理问题。
2.家庭教育影响。
贫困生的“心理贫困”与其青少年时期的人格发展有密切关系。
家庭教育是早期人格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贫困生来自贫困家庭,这些贫困人群由于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形成了相应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定式。
其中的一些负面因素,如思维方式的封闭性、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敏感、对社会的不满情绪等都影响着贫困生的人格和价值观的形成。
进入大学后,经济压力加大,非智力因素的竞争增多,这些都使贫困生内心的矛盾、焦虑和自卑感加重,也使他们在人格方面的弱点凸显出来。
3.学习压力。
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他们进入大学后,由于经济原因,不能和其他学生一样拥有现代化的学习工具,课余时间还要寻求勤工助学机会,因此,在学习上的投入比其他学生要少得多。
同时,他们又期望通过努力学习获取高额奖学金以改变自身经济困境。
这就使他们经常处在一种想勤工助学又怕耽误学习、想学习又需要勤工助学的矛盾心理冲突中。
一旦因勤工助学影响学习成绩时,这种矛盾冲突就会显得更加激烈。
久而久之,这种无法解除的矛盾、冲突就会引发诸多心理问题。
4.人际交往压力。
贫困大学生和其他同学一样都有强烈的交往需要,但由于整日为学习、生活奔波,而且缺乏扩大交往的经济实力,使贫困生在人际关系上趋于封闭,并产生了种种心理障碍。
有些贫困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拒绝师生善意的同情;有些不愿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生活封闭;还有些贫困生由于贫困而对社会持极端的观点,影响了心理健康。
5.择业、就业的压力。
当今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为了保证顺利就业,在大学期间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如考证、培训、考研等,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而这些均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贫困生如果要获得同样的机会必须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同时,社会转型期间就业市场中存在部分不正之风,这都会使贫困大学生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情绪,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有学者认为,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的情况下,来自农村和城市低保家庭的贫困大学生往往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
6.校园文化的影响。
在大学校园里,不仅存在班级、年级等正式组织,同时也形成与学生家庭背景、社会身份文化差异有关的非正式组织以及相应的生活方式。
进入大学后,同学间的互相攀比,导致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困难难以找到心理归属感,从而导致心理失衡。
我们在心理咨询中发现不少贫困大学生不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与周围同学相处不融洽,心理过于敏感,行为上表现出不合群,内心深处有很强的孤独感,从而造成人际交往和人际沟通困难。
三、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其学业、生活和就业,高校和社会有责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1.为贫困大学生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是人们缓解情绪压力、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大量贫困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反映了贫困生自身的心理素质有待提高,更反映出我们现存的社会救助系统及教育系统有待完善。
学校可以通过“缓、补、减、免、保”等方式减轻贫困大学生的经济负担。
学校应主动与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联系,宣传特困生帮扶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外引内联”,从社会上争取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资助,以缓解贫困生的生活困难,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同时,学校更要注重采用“奖勤”的方式,拓展校内勤工俭学的岗位,并完善相应的保证机制,健全各种管理机制,让贫困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减轻贫困的主动权,这对于贫困生保持自尊、自立、自强的良好心理状态大有裨益。
2.加强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加强对贫困生的思想教育,不仅要给予物质上的帮助,更要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
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贫穷并不可耻,只要敢于艰苦奋斗,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技能,就能改变自己贫困的状况。
同时,引导他们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理智地对待,保持情绪的稳定,做到善于控制自我、管理自我。
贫困大学生往往因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与现实环境产生冲突,特别是由于经济困难带来的压力而感到失落、缺乏自信,甚至产生自卑,但绝不能沉沦在这种痛苦和自卑中,而应该充分发挥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不断发展自己和完善自己。
在艰难困苦中磨炼自己的品质,激励斗志,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3.加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当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还相当薄弱,特别是针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还不够。
学校的相关行政部门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帮助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其一,学校的学生工作部门要了解和掌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定期的心理健康调查,建立针对贫困生的心理档案,为他们创造一个尊重、信任和积极进取的成长环境,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其二,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开设心理咨询热线和心理咨询网站,及时进行个别心理辅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咨询、指导和调节,使他们学会运用积极有效的心理防御机制。
通过个别辅导和行为指导等步骤,分析无助、困惑、自卑的原因和后果,帮助学生直面环境和压力,进行自我接纳和自我欣赏。
其三,充分利用课堂,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高校应针对学生生理、心理发育不够成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开设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青年心理学等心理健康基本知识课程,帮助学生明确心理健康标准、树立心理健康知识。
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帮助他们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健康人格和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使他们形成对贫困的正确认识和健康的心态,增强他们自尊、自爱、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和情绪调节能力。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对贫困生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校园内要提倡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帮助贫困学生摆脱虚荣心的困扰。
大学校园里要多开展一些增长知识、调节生活的文化活动,组织一些能锻炼能力的有益的社团活动,在学校、班级和宿舍中形成关怀贫困大学生的氛围。
通过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让贫困生感受到社会和学校的温暖,从而消除因经济困难给贫困生带来的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1]姚红玉.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养成探究[J].经济师,2006(4).[2]魏青.试论贫苦大学生的“心理贫困”及其疏导[J].教育与职业,2006(4).[3]张小琨.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惠州学院学报,2006(1).[4]赵薇,于兆锋.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之我见[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