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欺诈分析及防范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原因及对策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原因及对策分析在我国,财务造假普遍存在,财务造假的手法也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国家宏观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
深入探讨导致财务造假的真正原因,寻找治理财务造假的对策,确立正常有序的会计工作秩序已迫在眉睫。
一、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案例描述(一)基本情况科龙电器全称为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0921,于1992年12月16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成立。
1996年7月23日,公司的459589800股境外公众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交易;1998年度,公司获准发行110000000股人民币普通股,1999年7月13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科龙主要开发、制造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产品内、外销售和提供售后服务,运输自营产品。
公司有关高管情况为:刘从梦为现任代理董事长兼总裁,原董事长为顾雏军。
顾雏军同时有一家全资所有的顺德市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并且是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及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2001年10月底,科龙电器同时在深港两地公告,广东科龙(容声)集团有限公司将所持有的20447。
5755万股法人股份转让给顾雏军全资所有的顺德市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转让价为5。
6亿元人民币,2002年4月,格林柯尔公司占科龙股份数为20。
64%,到2004年10月增至26.4%。
2001年11月2日,公告显示,科龙电器现有董事会将有变动。
同时,顾雏军提早入主科龙董事会。
2002年4月18日,股权转让完成.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负责科龙2002、2003、2004年度报表的审计,2002年和2004年出具了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其出具的保留意见均与科龙现金流无关,2003年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2005年11月出具了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后辞去了审计师职务。
科龙现任审计机构为深圳大华天诚会计师事务所、德豪嘉信会计师事务所。
(二)舞弊手法顾雏军从注册成立顺德格林柯尔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瞄准了科龙.他先是利用从科龙电器划拨的1。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动因及防范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动因及防范对策【摘要】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是当前社会经济领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动因多种多样。
常见的财务舞弊手段包括虚增销售和利润、资不抵债和资产重组等手段。
为了防范财务舞弊,公司应加强内部控制,建立严格的审计和监督制度。
外部监管机构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督和审计。
加强公司治理是预防财务舞弊的关键措施,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加强监管力度也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上市公司秉持诚信经营的理念,才能有效遏制财务舞弊现象,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动因、手段、对策、内部控制、外部监管、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制度、监管力度。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财务舞弊是指公司在进行财务报表编制和披露过程中故意采取不当行为,以达到欺骗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目的。
财务舞弊对公司和投资者都会造成严重的财务损失和声誉风险,甚至可能导致公司破产。
了解财务舞弊的动因及防范对策对于维护公司的财务健康和投资者的利益至关重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财务舞弊已成为影响上市公司稳定运行的一个重要问题。
上市公司通常面临着来自股东、债权人、监管机构等各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可能导致公司管理层出现贪婪、不道德的行为,从而诱发财务舞弊。
为了规范上市公司的财务行为,预防和打击财务舞弊现象,有必要深入探讨财务舞弊的动因和有效的防范对策。
2. 正文2.1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1. 利益驱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之一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或者掩盖经营业绩不佳的现实,以维持股价稳定或者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一些管理层为了获取个人利益,可能会选择不正当手段来虚增财务数据。
2. 绩效考核压力:一些上市公司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存在过高的目标压力,管理层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可能会选择通过财务舞弊来提高业绩表现,从而获取奖励或者避免惩罚。
3. 缺乏监督约束:一些上市公司管理层面临的监督约束不足,内部控制不严格,监管部门的监督作用不力,导致财务舞弊现象较为普遍。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动因及防范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动因及防范对策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实现上市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发展目标。
然而,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企业出现了财务舞弊的情况。
财务舞弊是指企业利用虚构、故意误导等手段,误导投资者、欺骗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达到不正当获利的行为。
本文将围绕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动因和防范对策进行论述。
一、动因分析1、经济利益驱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重要动因之一是企业经济利益的驱动。
很多公司为了达到高定价或高估值而采取财务欺诈。
公司高层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受益于这些行为,推高公司股票价格的同时也推高了自己的薪酬福利。
2、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市场份额与利润不断扩大是企业不懈的努力目标。
然而,一些企业在寻求竞争优势和保持增长时,出现了不择手段的的做法,通过财务舞弊来掩盖财务状况真实情况。
他们只考虑眼前的利益,忽视了公司的健康运营。
3、监管不到位有时,企业采取财务舞弊行为是因为监管不到位。
尽管中国监管机构在近年来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透明度、质量、审查力度等方面加强了监管,但还是不能彻底扼杀舞弊行为。
此外,监管机构内部曾经出现过一些腐败分子,其行为也很容易导致企业有机可乘。
二、防范对策1、加大对公司治理的监管力度企业治理结构是防范财务舞弊行为的重要手段。
通过监管机构制定的准则和政策,要求企业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和透明度,以充分保障投资者利益,确保企业治理结构的健康运转。
2、加强财务审计做好财务审计是企业的内部控制手段。
为了避免舞弊行为,公司应通过财务审计暴露出违规行为。
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来说,其审计工作应偏重于掌握风险,避免出现审计工作被误导的情况。
3、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体系应该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一部分。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避免内部人员的舞弊行为和外部人员的不当干涉,使公司规范运营,减少各类风险的发生,确保财务报表准确和真实。
结语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也对投资者、股东利益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2024年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的研究》范文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和上市公司数量的不断增加,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财务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的稳定发展、投资者的利益保护以及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现状及成因分析(一)现状当前,我国上市公司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包括资产负债率过高、盈利能力下降、资金链紧张等。
这些风险可能导致企业陷入经营困境,甚至引发破产。
此外,由于信息披露不透明、不规范,也增加了投资者判断和决策的难度,从而加大了市场整体风险。
(二)成因分析1. 内部因素: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不严格等是导致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
此外,企业决策者的风险意识不足、过度追求规模扩张等也是引发财务风险的原因。
2. 外部因素: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政策法规的调整、行业竞争等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影响,从而引发财务风险。
三、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类型及表现(一)筹资风险筹资风险主要表现为企业负债过高,导致资金成本上升,偿债能力下降。
如果市场环境发生不利变化,企业可能面临债务违约的风险。
(二)投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体现在项目选择不当、投资过度或不足等方面,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甚至造成损失。
(三)运营风险运营风险主要来自企业内部管理不善,如供应链管理不善、成本控制不力等,可能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甚至出现亏损。
(四)信息披露风险信息披露风险主要表现为信息披露不透明、不及时、不准确等,增加了投资者判断和决策的难度,从而加大市场整体风险。
四、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的职责和权利,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
同时,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加强财务管理与风险意识培养企业应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风险意识。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识别与防范技巧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识别与防范技巧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是指企业管理层为了谋求私利而通过虚假财务报告等手段对公司财务进行欺诈,以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财务舞弊不仅损害了上市公司的声誉和利益,也给投资者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如何识别和防范财务舞弊已经成为上市公司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下面我们将围绕这一主题,探讨一些识别和防范财务舞弊的技巧。
识别财务舞弊需要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保护企业资产安全,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合规性而建立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程序。
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有效地减少财务舞弊的发生。
具体来说,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对财务报告的审计,完善财务流程和制度,规范财务人员的行为等措施来提高内部控制水平,从而降低财务舞弊的风险。
在识别财务舞弊时,企业应该及时关注财务数据和报告中的异常情况。
通常来说,财务舞弊常常伴随着财务数据的异常,比如利润增长迅速、现金流量异常、成本费用占比不合理等。
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财务指标监测体系,及时发现这些异常情况,并进行深入调查。
还可以通过加强对财务数据的分析,识别出异常数据的来源和原因,从而及时发现潜在的财务舞弊行为。
企业还可以通过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监督和管理来识别和防范财务舞弊。
财务人员通常是财务舞弊的实施者,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和监督。
具体来说,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人员管理制度,加强对财务人员行为的监管,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纪律性,从而减少财务舞弊的发生。
在防范财务舞弊时,企业还可以通过加强对关键岗位员工的留存和培训来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关键岗位员工通常具有较高的权限和较大的责任,他们的离职和变动可能会对企业的内部控制造成不利影响。
企业需要通过提高员工待遇、完善福利制度、加强员工培训等措施,增加员工的留存和忠诚度,从而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
在识别和防范财务舞弊时,企业还可以通过加强对合规风险的管理来降低财务舞弊的风险。
合规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与法律法规和公司政策相违背的风险。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及防范措施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及防范措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成为了社会经济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和利益的诱惑,一些上市公司在财务报表上存在造假的现象。
财务造假会严重损害上市公司的声誉和利益,对股东、投资者和整个市场都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如何有效地防范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财务造假的原因和表现入手,探讨上市公司如何防范财务造假,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财务造假的原因1. 利益诱惑上市公司是为了融资和筹集资金来实现企业的发展,但是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虚假地提高自己的业绩,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从而获取更多的资金。
这种利益诱惑往往导致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行为。
2. 绩效考核压力上市公司高管和管理层的薪酬往往与公司的业绩挂钩,一些高管和管理层为了达到公司制定的业绩目标,或者获取更高的奖金和薪酬,就会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虚报公司的业绩或者隐瞒公司的损失,以此来追求自己的利益。
3. 不完善的内部控制一些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很容易造成公司内部的欺诈行为。
当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时,公司内部的风险和机会都会被放大,为财务造假行为提供了机会。
1. 财务报表误导财务报表是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重要信息,一些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存在虚假陈述,以及依赖于不当的会计估计或假设,导致报表误导。
2. 虚报收入一些上市公司为了提高业绩,会采取虚构交易和虚假交易,夸大公司的收入规模,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资金。
这种行为属于虚报收入。
3. 虚报利润为了达到利润增长的目标,一些上市公司会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来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夸大公司的利润规模。
4. 资产负债表不实一些上市公司会隐瞒公司的债务和负债,或者虚构资产,使得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不真实,严重误导投资者和市场。
1.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上市公司应建立起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制度、风险控制制度等,确保公司内部的财务管理和报告制度健全、透明。
财务造假的手段剖析及防范措施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手段及防范措施近几年以来,国内外的财务造假丑闻频频发生,给各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与国外财务造假状况相比,由于国情不同,我国财务造假的原因有自身的独特性。
这些财务造假事件不仅给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对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证券市场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危害。
本文主要探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手段及防范措施。
一﹑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成因复杂,巨大的利益驱动、低廉的造假成本、相关制度不完善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
(一)巨大的利益驱动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行为受到各种各样的利益驱动,这是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内在动因。
1、申请上市﹑配股及避免股票被摘牌根据《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企业申请上市及配股都有严格的条件限制及较为严厉的政策约束。
一些业绩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不得不进行财务造假而获得上市资格及配股要求。
更严重的是,上市公司如果连续三年亏损,证监会将会暂停其股票交易并限期消除亏损,如果限期内未能消除,其股票将被摘牌,终止其在交易所的交易。
出现亏损的上市公司为保留其上市主体资格宁愿账务处理上玩一些花样,也不愿意出现连续三年亏损而被判处“死刑”。
1997年2月,PT红光主要负责人为了使公司股票能够上市,在明知已处于亏损边缘的情况下,决定调整账务,虚增、虚报利润,欺诈上市。
上市半年后,公司居然出现近两亿的亏损。
2、扩大其融资能力公司上市后可以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募集大量资金。
曾经创造了中国股市绩优神话的蓝田股份1996年在上交所挂牌交易,一次上市融资就达2.4亿元。
利用国家政策对农业的大力扶持,公司上市刚满1年再次获得融资资格,共募集资金1.1亿元。
而在公司上市前九年的创业阶段资产总额只有2.77亿元,净资产仅1.72亿元。
这只传奇性的股票,背后隐藏着一个又一个的谎言与欺骗终于造成了轰动全国的”中国农业第一股”蓝田股份造假事件。
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为获得信贷和商业信用,经营业绩欠佳、财务状况不健全的企业,难免要对其会计报表修饰打扮一番。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及防范措施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及防范措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及防范措施1.动因分析1.1 经济利益的驱动①过高的业绩压力②股价操纵的诱惑③资金需求与融资困境1.2 不完善的内部控制①内部控制缺失②管理层的道德风险③职责划分不明确1.3 缺乏监管和制约①监管力度不足②监管制度不健全③资讯透明度不足2.财务舞弊的形式与特征2.1 销售收入的虚增2.2 费用的虚报2.3 资产与负债的伪造2.4 现金流量的操纵2.5 隐瞒重大信息3.防范措施3.1 加强内部控制①设立有效的内部审计机构②建立规范的会计制度与核算制度③加强财务报告的透明度3.2 建立风险管理体系①定期评估风险②建立风险意识和防范意识③制定应急预案3.3 提升公司治理水平①规范上市公司的董事会②建立有效的监事会③推动信息披露的国际化3.4 加强法律法规的监管①增加法规的完善性和适用性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③增强监管部门的执法能力4.附件附件1:内部控制评估表附件2:财务报告透明度指标5.法律名词及注释5.1 内部控制:指为实现组织目标,防范各种风险,提高工作效率,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可靠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制度。
5.2 监管制度:指由相关监管机构制定和执行的各种规章制度,用于保护市场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5.3 资讯透明度:指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中提供充足、准确、透明的信息,以便投资者全面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5.4 内部审计机构:指独立于公司经营管理层的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评估、监督和改进。
5.5 风险意识:指企业中员工对潜在风险的认识和预见能力。
5.6 信息披露:上市公司按照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公开披露与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相关的信息。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及防范对策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对社会经济秩序和资本市场的稳定性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分析造假的动因并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动因分析和防范对策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动因分析1. 利益驱动: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最主要的动因就是利益驱动。
由于上市公司需要满足投资者的预期,保持股价稳定并吸引投资者投资,一些公司会通过虚增收入、减少成本或吸收其他公司的负债等手段来提高业绩,从而推高股价和市值。
一旦公司业绩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公司高层管理者往往会面临巨大的压力,导致他们选择采取不正当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2. 高层腐败:另一个常见的动因是高层管理者的腐败行为。
通过财务造假,高层管理者可以获取非法个人利益,提高个人地位和社会地位。
这种腐败行为常常与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缺失等问题相关。
3. 经营压力:一些上市公司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经营不善、盈利压力等原因,往往处于困境之中。
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他们可能选择采取财务造假的手段来掩盖真实的经营状况,以迷惑投资者。
4. 目标考核:上市公司高层管理者的目标考核也可能成为造假的动因。
为了达到公司目标,并实现薪酬和晋升的目标,一些员工可能会选择以欺骗投资者的方式来完成公司考核要求。
二、防范对策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防范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重要措施。
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监管部门和信息披露机制,加强对公司高层管理者和内部控制的监督和约束,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质量。
2. 强化内部控制:上市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增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公司应加强对财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建立严格的核算制度和财务业务流程,避免财务人员的违规行为。
3. 加强审计监督:审计是发现财务造假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
监管机构和审计师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审计监督,提高审计质量和独立性,发现和防范财务造假行为。
4. 提升投资者教育意识:加强投资者的教育意识,提高他们对财务信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可以降低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风险。
浅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动因及防范措施
浅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动因及防范措施【摘要】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是一个严重危害投资者利益的问题,其主要动因包括利益驱动、管理层目标设定不合理和股东压力。
为了防范财务造假,可以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公司治理结构、提高财务报告透明度和强化审计监督等方式。
这些措施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质量、增强市场透明度和保护投资者权益。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以促进上市公司的稳健经营和良性发展。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有效降低财务造假的风险,提升市场信心和投资者的信任度。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动因分析、防范措施、内部控制、公司治理、财务报告透明度、审计监督、利益驱动、管理层目标设定、股东压力、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其对投资者利益和市场秩序造成了严重影响。
财务造假不仅损害了公司的声誉和信誉,也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导致市场的不稳定和不健康发展。
深入研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及防范措施对于维护市场秩序、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针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造假行为的分析和对防范措施的探讨上。
了解造假的动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和预防财务造假行为,从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维护市场秩序。
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可以帮助上市公司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增强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加强审计监督,从而有效地防范和打击财务造假行为。
本文旨在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和防范措施研究,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参考,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健康稳定。
1.2 研究目的浅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动因及防范措施本文旨在深入分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及防范措施,希望通过对造假行为背后的原因进行探讨,揭示造假现象的根源,并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以确保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透明度。
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动因的分析,可以帮助投资者和监管部门更好地了解财务造假行为的本质,提高对财务报告的审核和监督能力。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及防范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及防范对策【摘要】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是一个影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严重问题。
本文旨在对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进行分析,探讨导致舞弊的原因和风险,并提出防范对策和加强监管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财务报告舞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
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加强监管和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防范机制,并实施针对性的对策,以确保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透明度,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及防范对策引言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上市公司规模和数量逐渐增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成为了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频频发生的财务报告舞弊事件给投资者和社会造成了巨大损失,引发了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监管机制的深刻反思。
财务报告舞弊行为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损害了上市公司的声誉和信誉,严重影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对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原因和风险,并提出有效的防范对策,对于维护资本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及防范对策进行全面分析,为进一步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监管机制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要求、格式要求等等。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及防范对策的分析,探讨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实质、原因和影响,寻找有效的防范措施,以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准确性,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权益。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类型和特点,揭示其实施方式和影响程度;2. 探讨导致财务报告舞弊的原因,包括内部控制不严、管理层失信、利益冲突等方面的因素;3. 分析财务报告舞弊可能带来的风险,包括损害投资者利益、扰乱市场秩序、影响公司形象等方面的风险;4. 提出防范财务报告舞弊的有效对策,包括加强内部控制、完善监管机制、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等方面的措施;5. 探讨加强监管和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为未来改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提供政策建议和方向。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动因及防范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动因及防范对策财务舞弊是一种利用财务信息进行欺诈的行为,既损害了公司内部的利益,也对整个市场造成了负面影响。
然而,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动因却是多方面的,除了管理层的道德水平和公司治理机制之外,也与整体市场环境和经济形势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上市公司应制定预防财务舞弊的对策,以保障公司的财务透明度和市场信任。
一、财务舞弊动因1.管理层道德水平欠佳管理层对于公正、透明的财务报告缺乏足够的重视,往往会故意虚报或隐瞒财务信息。
此外,管理层的自身利益驱动也会促使其进行财务欺诈。
2.公司治理机制缺陷不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也是财务欺诈的主要动因之一。
若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高管等对公司财务和内控实施不当,就难以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3.不良市场环境尤其在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发展不景气的情况下,企业可能会为了保持行业地位或避免市场反应,故意虚报财务数据,以掩盖真实情况。
4.公司业绩压力公司业绩压力也是导致财务舞弊的原因之一。
企业可能会为了满足投资者的预期,故意虚报业绩,通过股价提升来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
1.加强公司内部管理加强公司内部管理,设立完整的会计核算和内部控制体系,完善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公司高层管理层等的监管机制,加强对于公司各项运营活动的管理和监督,强化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
2.加强对管理层的考核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制度,将公司管理层的绩效考核与公司整体财务状况、股权激励、赔偿等挂钩,提高管理层的道德要求和工作责任感。
3.加强对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监督保持公开、透明的财务信息,及时披露公司财务信息并进行审计。
加强对于财务信息真实性的审核和监督,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加强股权监管和市场监管加强股票市场的法律监管,规范市场行为,提高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审核标准和审计确认。
同时,也要保障投资者的知情权和表决权,加强对上市公司的股权监管。
(拓展阅读:有效防范财务造假,乐视亏损的惊人猫腻!资管产品是核心问题!)总之,财务舞弊是对上市公司治理和市场信任的严肃挑战。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及防范对策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市公司承载着巨大的社会责任和财富创造使命。
然而,由于市场竞争压力、股票市场波动、公司治理不善以及管理层个人利益等原因,在一些上市公司中出现了财务造假的现象。
财务造假不仅可导致股市异常波动、投资人利益损失,还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严重损害市场信誉,影响国家经济发展。
因此,对于财务造假,必须进行深入的动因分析,采取防范对策。
1. 动因分析1.1 利益冲突公司治理结构薄弱或者管理层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存在冲突,很容易引发财务造假的问题。
例如,管理层迫于上市标的、任务或股票期权等而制造虚假利润,或利用便利条件套利而掩盖真实财务情况。
1.2 经营风险公司经营面临各种潜在风险,如市场波动、技术变革、政策调整等,当经营业绩低迷时很容易产生经济压力,降低处罚塑造形象,隐藏产生利润,或大量核销账款、虚构收入等。
1.3 股市压力股票市场是上市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管理层希望通过股市表现、股票价格的反映来提升公司市场、业务和政策影响力,强化公司生存能力。
于是,很多上市公司会刻意操纵股市,虚构公司业绩,使股票价格正常波动。
2. 防范对策2.1 加强公司治理体系建设公司治理结构薄弱是导致公司财务造假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防范财务造假现象,应倡导公司逐步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体系,严格控制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权力、责任和义务。
2.2 改进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为了提高公司信息的透明度,防止财务造假,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监督和执行力度,强制要求公司更规范、透明和真实地披露财务信息。
2.3 加强资产质量监管财务造假的另一个原因是资产净值和质量不能充分得到证实。
为了预防“资产质量不确信”这一症结问题,必须实行严格的审核、监管和内部控制。
2.4 针对利益冲突实施强有力的管制管理层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的冲突也是导致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之一。
政府应该加强对上市公司管理层的监管,通过加大对人员参与的监督力度,检查公司管理层制定的各种决策是否符合公司运营规程等。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及防范对策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是指公司故意通过编造虚假的财务报表或者其他手段来欺骗投资者和市场,违背了诚信原则和信息透明的基本要求。
造假行为严重损害了市场的秩序和投资者的利益,对于保障市场的良性发展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分析造假的动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对于减少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造假的动因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利益驱动:上市公司为了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可能借助财务造假来虚增盈利、掩盖亏损、提高财务指标等,以提高股价、增加市值,进而获得更多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等好处。
2. 政策压力:政府对于上市公司的一些政策要求,如上市、融资、职称晋升等,可能会造成上市公司为了达到政策要求而进行财务造假,以获得政策的优惠或者避免政策的制约。
3. 绩效考核:上市公司管理层为了获得高额的奖金、股票期权等激励机制,可能会通过财务造假来提高公司的财务业绩,以表现出色的业绩来获得激励。
4. 市场需求:市场对于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有一定的期望,如果公司的财务指标与市场的预期不一致,可能会导致股价下跌,投资者流失等,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上市公司可能会选择财务造假来达到一致性。
防范对策如下:1. 强化监管:加强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的审查力度,提高财务审计的质量和独立性,增加违法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形成有效的威慑。
2. 完善制度:健全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和风险控制机制,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的重视,严格实施会计准则和财务报表披露要求,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
3. 增加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加强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及时公布财务信息,提高公众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和信任。
4. 强化社会责任意识:上市公司应当加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坚持诚实守信、正当经营,将社会责任纳入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
5. 加强投资者教育: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辨别能力,使投资者能够更好地判断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减少受骗的可能性。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及防范对策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是指企业在披露财务报告时故意歪曲财务数据、隐瞒重要信息或虚构交易事实,违背了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以欺骗投资者、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的行为。
造假行为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和透明性,对整个经济体系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和防范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1. 利益驱动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为了追求业绩目标、股价提升及公司价值的提升,或者为了获得更多银行贷款等利益,往往会通过财务造假手段来夸大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产规模,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2. 经营压力在面临市场竞争激烈、业绩不佳、资金链紧张等压力下,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为了掩盖企业经营困难,往往会选择通过虚增收入、隐瞒损失等方式来美化财务状况,以便获取更多的融资和支持。
3. 管理层个人动机有些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为了提升自身地位和薪酬,或者为了避免控制权的流失,会以其个人利益为出发点,通过操纵财务报告等手段来欺骗投资者和监管部门,从而达到控制和操纵企业的目的。
4. 管理弊端企业内部管理缺失、内部控制不完善、监管机构监管不力等问题,也容易造成财务造假行为的滋生和蔓延。
管理层和会计人员以此为背景,往往能够找到可乘之机,从而实施财务造假行为。
二、防范对策1. 完善内部控制上市公司应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审计制度和风险管理体系,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造假行为。
2. 强化公司治理加强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董事会和监事会,明确和规范各级管理人员的权责和业绩考核机制,提高企业经营的透明度和公正性,防范管理层利用职权进行财务造假的行为。
3. 加强外部监管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加大公司财务报告的审核和抽查力度,提高审计公司的审计质量和独立性,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建立健全的违法成本高压态势,对于财务造假行为及时予以惩处。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及防范对策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是指上市公司通过对财务报表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篡改、伪造以及隐瞒,使其在财务业绩方面呈现出高于实际水平的假象,从而误导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财务造假行为不仅严重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也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市场的公平和透明性。
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对于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动因分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利益驱动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最主要动因是基于企业的经营目标与利益诉求。
为了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和提高经营业绩,有些企业会采取财务造假手段,如虚增营业额、利润等,以达到短期内股价上涨、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2. 忽视风险有些上市公司为了规避市场风险、回避投资者质疑,选择通过财务造假手段来掩盖财务困难、业绩下滑等问题,以维护市场形象和股价稳定,隐藏真实的企业风险,造成投资者丧失对市场的信心。
3. 绩效考核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为了达到内部绩效考核指标,也会出现利用财务数据作假的情况。
为了实现薪酬激励或者股票期权激励,公司管理人员会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进行财务造假,以达到绩效目标。
4. 资本市场压力企业在资本市场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包括股东回报压力、融资压力等。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迎合投资者和股东的期望,有些企业可能会利用财务造假手段来营造企业经营成果,以满足市场需求。
二、防范对策针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进行预防和遏制:1.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完善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流程和程序。
加强内部审计和监控,密切关注公司内部经营、财务活动,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造假行为。
2. 加强外部监管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管,严格审慎监管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造假行为进行风险预警和监控。
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和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2024年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研究》范文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加。
然而,部分公司为追求短期利益,进行财务造假等不当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投资者利益。
本文将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成因、手段及后果,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状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象屡见不鲜。
这些公司通过虚构利润、隐瞒债务、操纵股价等手段,进行财务造假,以获取更高的市场估值和融资。
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投资者利益,甚至引发了社会信任危机。
三、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以某科技公司为例,该公司曾是我国科技行业的领军企业,但后来被曝出财务造假。
该公司通过虚构收入、夸大利润等手段,虚增公司市值,吸引了大量投资者。
然而,随着公司财务状况的逐渐暴露,股价暴跌,投资者损失惨重。
(二)造假手段该科技公司主要采用以下手段进行财务造假:1. 虚构收入:通过与关联方进行虚假交易,虚增收入。
2. 夸大利润:通过调整会计政策、粉饰财务报表等方式,夸大公司利润。
3. 隐瞒债务:不按规定披露公司债务情况,隐瞒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
(三)后果分析该科技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被揭露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舆论的谴责。
公司股价暴跌,投资者损失惨重。
同时,公司高管和相关人员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此外,该公司的声誉也受到了严重损害,影响了其业务发展和市场竞争力。
四、财务造假成因及危害(一)成因分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1. 追求短期利益:部分公司为追求短期利益,采取不当手段进行财务造假。
2. 内部控制失效: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力,为财务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
3. 外部监管不足: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部分公司得以逃避监管。
(二)危害分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危害是巨大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损害投资者利益:财务造假导致投资者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造成损失。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及防范对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
这些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同时也受到投资者的关注和监督。
然而,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追求短期的利润和股价,不择手段进行财务造假,从而欺骗投资者和市场。
这种行为的危害性非常严重,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对整个资本市场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动因分析和防范对策两方面,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进行探讨。
动因分析:1. 短期经济利益诱惑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所涉及的利益诱惑很多,其中短期经济利益是最为显著的动因之一。
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追求短期的利润和股价,会采取虚假陈述、隐瞒财务信息等手段来夸大自己的利润和财务状况。
由此造成的财务造假不仅可使公司获得更多的融资,还可以提高公司的股价,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2. 企业信贷压力上市公司需要通过多种手段筹集资金来支持自身的业务发展,其中银行贷款是企业资金筹集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一些上市公司为了满足银行的信用额度,也会采取财务造假的方式来掩盖真实的财务情况,从而得到银行的信贷资金支持。
这种行为既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多融资,也可以减轻企业的融资成本,但会使银行资产的风险更高。
3. 管理层的激励机制很多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是通过公司的股票、股票期权等形式获取股东回报的。
为了使公司股价上涨,管理层可能会采取虚假陈述、假冒伪劣、挪用资金等操作,从而让公司的财务状况看起来更加优秀,以满足自己固有的激励机制。
防范对策:1. 完善监管机制,提高监管部门的执法力度监管机构是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市场稳定的重要角色。
针对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监管机构应完善制度,提升执法力度,对违法上市公司进行惩戒,以维护市场的公正和透明。
2. 加强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投资者保护投资者应当提高风险意识,关注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和股票的实际报酬,在投资过程中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
同时,政府应加强对投资可持续性的教育,促使投资者更具有理性和负责任的投资决策。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及防范对策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是指公司在财务报表中故意虚增收入、减少成本、隐瞒亏损或负债等手段,以欺骗投资者、债权人和监管机构,获取不当利益或规避风险。
财务造假的动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追求高业绩:上市公司通常会依靠业绩来获取高估值,而高业绩往往与公司股价和高管薪酬直接挂钩。
为追求高业绩,公司可能会选择夸大收入、粉饰利润、操纵财务指标等手段来虚增企业价值,吸引投资者。
2.规避风险:上市公司面临着各种风险,如市场供求变化、竞争加剧、政策调整等。
为规避这些风险,公司可能会通过财务造假来掩盖真实情况,以维持市场信心,从而稳定股价。
3.融资需求: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需要筹集资金,包括股票发行、债务融资等。
为了在融资时获得更好的条件,公司可能会通过财务造假来掩盖真实风险和负债情况,以达到获得更低融资成本或更高融资额度的目的。
为了预防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可以采取以下一些防范对策:1.加强监管力度:监管机构应加大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加大审计、内审和检查的频次和力度,提高对公司财务信息的披露要求,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质量。
2.加强企业内部风控:上市公司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并加强内部审计的职能和地位。
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账目错误和漏洞。
3.加强独立审计:上市公司应聘请独立的审计师事务所进行财务审计,确保审计独立性和客观性。
审计人员应按照相关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格审计财务信息,发现财务造假行为。
4.强化投资者教育和保护: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鉴别能力。
建立健全的投资者保护机制,完善投诉投诉和追责机制,加大对财务造假行为的惩处力度。
5.加强行业自律:上市公司应积极参与行业协会和行业自律组织,加强行业规则的制定和执行,建立严格的自律机制和行业准则,维护行业的诚信和声誉。
预防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包括监管机构的加强监管,上市公司的加强内部控制,审计师的独立审计,投资者的提高风险意识和监督能力,行业的加强自律等。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动因及防范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动因及防范对策上市公司财务欺诈,是指公司为了虚增财务表现或包装公司形象而采用虚假陈述或其他欺诈行为,误导投资者和市场。
财务欺诈对公司和投资者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掌握欺诈的动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是非常必要的。
动因1. 预期压力:因公司股票涨势平平,投资者对公司业绩的预期压力增加。
为了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公司会采取一些手段增加业绩,在虚假陈述的帮助下涨股价和市场价值。
2. 竞争压力:行业竞争激烈,业绩下滑的公司会面临巨大的股票下跌和市值流失。
与此同时,业绩不好的公司还可能面临着融资困难和出售股份的利润率低的问题。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公司可能会采取虚假陈述的手段,虚构业绩。
3. 全球经济环境:全球经济环境不稳定,公司可能会控制财务数据,以提高股票价格、增加投资者的信心。
4. 确保高层管理人员收益:高层管理人员需要确保高额薪酬和利润,并确保个人财务指标与公司财务指标相匹配。
这可能会导致公司在财务方面控制数据,或采取其他暗示方式来推高投资者信心和股票价格。
防范对策1. 执行内部控制:公司借鉴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机构对内部财务控制的建议,是有效防范公司财务欺诈的一种手段。
2. 监督管理层:公司应雇佣专业审计机构对其每年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如Sarbanes-Oxley法案和证券法。
3. 加强信息披露:公司应及时披露准确、透明和可靠的财务信息,通过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来防范财务欺诈。
4. 招聘合适的人员:招聘熟悉财务知识和控制黑客技能的人士,用完善的财务控制系统来跟踪包括会计凭证、银行电子交易和计算机发票在内的各种财务数据。
结论任何欺诈行为的防范最终都是要依靠公司内部的文化和道德伦理水平提高来实现的。
为了防止财务欺诈的发生,公司内部制度要完善,管理措施要严密,员工素养要得到到提高。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市场和投资者的信任,给公司带来更好的发展和价值回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欺诈分析及防范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欺诈分析及防范摘要众所周知,企业的财务信息真实与否,对国家实施国民经济宏观管理和调控,对企业外部各有关方面了解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均有着重要的影响。
上市公司作为证券市场的主体,其财务信息对证券市场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更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令人遗憾的是,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上市公司财务欺诈事件不断相继曝光,不仅直接损害了投资者和债权人的经济利益,而且导致社会公众对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甚至整个资本市场信心的削弱、丧失,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如何透过纷繁复杂的会计信息,避开财务报告中的陷阱,成为实务界和理论界关注的课题。
本文从财务欺诈的成因分析入手,结合我国证券市场已披漏案例的研究和我国上市公司欺诈的主要手段,深入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成因。
主要有外部环境制度上的缺失因素,也存在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缺陷的影响。
就此提出了防范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财务欺诈;成因;防范;案例ABSTRACTAs we all know, the enterprise's financial information is true or not, to the nation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macro management and regulation, on the parties to the enterprise outside to understand the financial position and operating results, and strengthen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so on all has the important influence. Listed companies as the main body of the securities market, the financial information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ecurities market and even the entire national economy national economy but also has a vital role. But unfortunately, with the strengthening of supervision, listed companies financial fraud events continuously exposed one after another, not only directly harm the economic interests of the investors and creditors, and lead to the social public to the listed companies, intermediaries, and even the whole capital markets weaken, lose confidence, and very bad impact on China's economic growth. How to through the complicated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o avoid the trap of financial reporting, as practice and theory focuses on the topic. This article from the analysis on the causes of financial fraud, according to our country's securitiesmarket has leakage case studies and the principal means of fraud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financial fraud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Mainly include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the lack of institutional factors, there are internal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defects. To put forward to prevent the listed company financial frau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Key Words]financial fraud;cause of formation;keep watch;case目录一、财务欺诈的概述 (5)(一)财务欺诈的涵义 (5)(二)财务欺诈的特征 (5)(三)财务欺诈的表现形式 (5)1、虚构会计事项的欺诈行为 (5)2、粉饰会计报表的欺诈行为 (6)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欺诈行为的成因 (7)(一)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成因 (7)(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主要手段 (9)三、防范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欺诈行为的建议 (10)(一)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 (10)(二)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经理市场及声誉机制 (11)(三)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 (11)四、大庆联谊财务欺诈案例分析 (13)参考文献 (17)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欺诈分析及防范一、财务欺诈的概述(一) 财务欺诈的涵义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AICPA) 在SAS82《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欺诈的考虑》中把财务欺诈定义为“在财务报表中蓄意错报、漏报或泄露以欺骗财务报表使用者。
”国内有学者认为, 公司财务欺诈是指会计活动中相关当事人为了逃避纳税、分取高额红利、提取秘密公积金等谋取私利的目的,事前经过周密安排而故意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
如操纵、伪造或窜改会计记录或用以准备财务报表的支持文件, 在财务报表中做出错误陈述或蓄意漏报重要的事实或交易, 蓄意滥用会计准则等。
(二)财务欺诈的特征1.多计资产、少计负债,或多计所有者权益,虚增公司投资价值误导投资者;2.多计收人、收益,少计费用、成本和损失,虚增公司盈利能力,误导投资者;3.不按规定披露信息,削弱会计信息的及时性,降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影响投资者决策;4.在会计政策选择上做文章,调节当年收益,达到收益稳定的效果。
(三)财务欺诈的表现形式1、虚构会计事项的欺诈行为,主要包括:(1)虚构交易事实。
所谓虚构交易事实是指公司通过伪造合同、单据、凭证,故意错账混淆会计科目等手段,虚列收入、成本以及相应的资产负债,使会计核算确认、计量的结果与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严重背离,财务报告中反映的会计事项全部或部分不存在。
(2)虚拟资产、负债。
除虚构交易事实造成的虚拟应收账款外,虚拟资产的内容主要是虚拟固定资产、存货以及长期待摊费用。
2、粉饰会计报表的欺诈行为,主要包括:(1)会计核算不符合规范,随意变更或者使用不恰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是公司粉饰会计报表常用的欺诈手段。
具体手段有:股权投资成本和收益不恰当核算;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混淆;收入确认、成本结转会计分期不当;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关联方交易等业务的核算与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相违背等等。
(2)隐瞒或不及时披露重大事项。
公司为了粉饰会计报表,对日常经营中发生的诉讼、委托理财、大股东占用资金、关联交易、担保抵押等重大事项往往隐瞒或不及时披露。
(3)不实的盈利预测。
公司盈利预测欺诈的主要方法有以下三点:运用不恰当测试基础,过分乐观估计盈利前景;虚构未来交易以及运用不当的预测方法。
(4)通过关联交易粉饰财务报表。
客户往往会做如下交易:以远高于账面价值的价格将下属公司转让给控股股东,但只收取少量或未收取现金;仅花费很少代价或未花费代价,收购控股股东下属的子公司;将大量的款项贷给控股股东,以高于市场利率计息;控股股东减少客户的利息费用或减免债务;控股股东以非现金资产认缴股份,而且作价价格远高于账面价值;股东从公司借款认缴股份或虚构银行进账单认缴股份。
(5)合并会计报表编制过程中的欺诈问题。
公司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工作底稿时,往往根据自利性的需要,对关联交易形成的会计结果恶意隐瞒合并资料,尤其是公司内部销售利润的抵消资料,其结果是公司的合并利润中很大比例是由于内部销售实现的虚盈。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欺诈行为的成因(一)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成因1.上市公司急功近利, 为追求“一夜暴富”不惜造假欺诈。
上市公司的好坏往往涉及到部门或地区的利益,这成了上市公司造假问题产生的根源。
国内的“银广厦”和美国的“安然”有着惊人的相似,都是通过虚报信息而不择手段揽钱,都给股市和投资者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在过去五年时间里,安然公司虚报利润586亿美元,而银广夏则虚报巨额利润745亿元。
此外,2002年6月,美国第二大长途电话公司世界通讯公司也传出虚报盈利15亿美元的丑闻。
之所以有如此之多的公司接二连三爆出“花账”丑闻,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它们为了赚钱可以不惜任何代价和手段,在利益驱动下可以不考虑任何道德标准和社会责任。
2.利益冲突与恶性竞争导致会计事务所参与造假。
国内CPA①参与造假的案例不胜枚举。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过多,行业恶性竞争严重。
会计师事务所为抢夺市场份额,经常采用低价收费、拉关系、给回扣等不良手段进行恶性竞争,并采用减少审计时间、省略必要程序的方法以降低审计成本、追求高额利润。
这必然导致审计质量的降低,从而在客观上助长了上市公司实施财务欺诈行为。
3.对欺诈造假的上市公司及会计师事务所,缺乏有效的惩戒和追溯机制我国的实践中,对有关欺诈的违法违规行为一般都采用行政处罚的办法予以解决,致使受害的投资者难以得到应有的补偿。
与此同时,对造假者的刑事和行政责任方面的处罚力度也同样非常乏力。
迄今为止,违反有关规定而欺骗上市,甚至上市后还继续造假欺骗股民的上市公司已经多次被揭露,但并没有严格按照《证券法》中有关行政和刑事责任的相关规定给予处理。
此外,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及违规处罚方面,既缺乏行业内部约束机制,也没有形成有效的惩戒和追溯机制。
据有关资料统计,从1981年至今,我国受到“终身不得从事注册会计师行业”处罚的会计师不过10人左右,而涉及重大案件的数家事务所也是以关闭或合并的方式“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