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疾病与预防第二课时教案(新版)冀教版
7.2疾病与预防 第2课时 教案(冀教版七年级下)
第二节传染病的预防(第2课时)教材分析人类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病原体,当人体的免疫功能出现障碍时,人就容易得传染病。
本节是从人与环境的角度探究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从而增强人体体质,保证人体健康。
1.教材地位在第一课时学习了人类常见的传染病后,学生对“传染病是如何发生的?怎样才能预防传染病?”必然产生浓厚的兴趣。
本课时抓住这个兴趣点,主要学习传染病的病因和预防措施。
另外,本课时也是学习《艾滋病的发生和流行》的理论知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2.教学重点传染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这部分知识是由具体事例抽象出来的规律性内容,是学习其他内容的基础,是对传染病进行预防的理论依据。
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预防各类传染病的具体措施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学习传染病与学生最直接的关系,即教会学生预防传染病的具体方法,培养科学素养,使学生能够健康的生活,因此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还有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用生物学观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做一个健康的人是生物课在初中阶段的重要任务。
3.教学难点传染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是本课时难点。
因为本课知识环环相扣,由表及里,由感性上升为理性,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交流、合作的能力。
列举预防各类传染病的具体措施也是本课的难点。
因此需要组织学生课下收集一些资料,充分观察生活,没有一些生活经验作基础,列举会有困难。
学生分析1.知识基础在学习本课知识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免疫的一些知识。
在学习《常见的传染病》后,学生明确了传染病的概念,人类四种传染病的流行季节、传播途径和常见的人类传染病。
以上都是学习本课时的必要知识基础,2.经验基础学生自身曾经经历过或知道身边的人曾经经历过一些常见传染病,如流感、腮腺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了解这些疾病可传染,并对其传播途径有一些感性认识。
另外,在经历了“非典”后,学生对传染病已经相当重视,也积累了一些相关知识,如病毒、传染源、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
冀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疾病与预防》教案及板书设计
冀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疾病与预防》教案及板书设计一、常见疾病【教学目标】1.能够举例说出人类常见疾病类型及病因。
2.能够举例说出预防癌症的主要措施。
【教学重点】认识人类常见疾病。
【教学难点】认识人类常见疾病。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PPT课件、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疾病。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上节课我们要求同学们回家去向家长了解,你们除注射过“四苗”外,你是否还注射过其他疫苗?这些预防针是预防什么疾病的?生1:我注射过“乙脑疫苗”预防乙型脑炎。
生2:我注射过“伤寒”疫苗预防伤寒(举出了许多常见疫苗)。
(大多数同学回家都做了这项工作,所以纷纷起来回答,课堂气氛极为活跃。
)师:那么预防接种为什么能预防传染病?生:预防接种是利用人工制备的各种疫苗,对易感人群进行接种,疫苗注入人体后,一般不产生疾病的症状,而体内能产生抗体,使人获得免疫力,这种免疫是特异性的,从而提高人体对这些传染病的抵抗力。
师:回答得非常好,通过学习,大家知道许多传染病可以通过接种来预防,因此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显著下降。
但是除了传染病还有哪些疾病肆虐生命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人类的常见疾病。
二、常见疾病类型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04资料分析内容,资料中一共有两个案例,分别介绍了两种类型的疾病,同学们能说说两个案例中的疾病不同点吗?生:案例一中的人所得疾病有传染性,案例二中的人所得白血病没有传染性。
师:一般我们可以把疾病分为传染病和非传染病师:日常生活中哪些疾病是比较常见的呢?指导学生根据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填写课本P105常见疾病调查表。
分析常见疾病有无传染性及其致病主要原因。
生:根据课前所做调查,填写课本中的表格。
师:传染病也有更详细的分类,一般都是根据病原体的不同进行分类。
生:根据课本P105最后一段总结传染病的三种类型。
冀少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 第二节 疾病与预防 教案设计
第六章第二节疾病与预防教案一、教材分析人类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病原体,当人体的免疫功能出现障碍时,人就容易的传染病。
本节从探究传染病到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从而增强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传染病并不陌生,而且有上一节课有关免疫的知识作为基础。
讲述时可从学生常见的传染病——流行性感冒为例,首先讲清学生容易混淆的三个概念——传染病、病原体、传染源,在具体说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为学生学好其他的知识打好基础。
三、教法学法(一)教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教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适当给予一些提示和补充,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思考全面性。
(二)学法以讨论的方式把生活中的问题搬到课堂上,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对疾病认识的误区。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会区分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2、病原体及传染病的类型。
3、说明传染病的三个环节与预防措施。
(二)技能目标1、通过分析等活动,增强分析能力以及表达交流、自主学习的能力。
2、尝试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重点难点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各种传染病的措施。
六、课前准备学生提前预习,提供几种常见疾病,学生以组为单位做好常见疾病调查表。
七、教学过程导入:请学生观察分析学会分辨传染病与非传染病并说出他们的特点。
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判断常见的疾病是传染病还是非传染病课件中展示几种常见的疾病,请学生根据做好的调查表来回答。
引入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概念,引导学生辨别。
活动2【活动】判断几种传染病的病因。
在课件上展示几种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水痘、蛔虫病、结核病、艾滋病。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病分别是由什么引起的。
师生归纳总结出病原体的概念。
活动3【讲授】传染病的分类以表格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根据病原体不同来分类的传染病。
活动4【讲授】常见的非传染病的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活动5【活动】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流行性感冒为例,分析流行性感冒需要通过哪些环节才能流行起来,并引出三个概念——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冀教版七年生物下册第六章第2节疾病与预防(教案)
疾病名称
病因
特点
白血病
自身构发生变化
不能传染
结膜炎
外来生物等侵染
具有传染性
疾病可分为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2.传染病
(1)概念: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2)特点: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此外,传染病的传播还具有地区性和季节性的特点。
4.常见疾病的调查
以小组为单位,走访社区医院或通过网络调查、收集当地常见疾病的资料,整理后填入下表。
疾病名称
是否为传染病
致病的主要原因
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可将传染病分为以下几类:
种类
主要传播途径
举例
呼吸道传染病
空气、飞沫
流感、肺结核
消化道传染病
饮水、食物
蛔虫病、细菌性痢疾
血液传染病
吸血的节肢动物等
乙型脑炎、疟疾
读图:当前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是什么呢?
【心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
在中国,非传染性疾病估计占所有死亡的83%。
随着社会发展、经济繁荣、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医学科学技术进步,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下降,而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则成为当代主要的疾病。
6.癌症
(1)肿瘤的形成
体表传染病
接触
狂犬病、破伤风
5.人体疾病的发生与周围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
例如,夏、秋季节气温高、温度大,寄生虫、细菌等各种病原体繁殖快,暴露在空气中的食物容易带有病原体,这时易患寄生虫病和细菌性传染病。冬、春季节,天气变化无常,空气干燥,风沙大,易患腮腺炎、流感等病毒性传染病。
冀教版七下生物 6.2疾病和预防
第2节预防传染病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了解传染病及其特点、认识病原体。
2以某种传染病为例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和收集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对学生进行无私奉献的教育。
2通过让学生认识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从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主要讲述三个方面的内容传染病概述、传染病的流行与预防、认识几种传染病,本节的重点是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但这个目标的达成必须扫除几个概念障碍――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而三个概念又和病原体这个概念紧密相关。
难点是病原体的认识。
三教学对象1、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学生自身曾经经历过或知道身边的人曾经患过一些常见的传染病如流感、腮腺炎、结膜炎等了解这些疾病可传染并对其传播途径有一些感性认识。
2、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学生对直观的东西比较容易掌握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比较感兴趣,通过感性认识来掌握理性方面的知识.3、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师:相信在座的各位同学都得过流行性感冒,那么当我们患流行性感冒的时候,会有什么感受呢?生:难受.师:如果动物得传染病,它又会有什么感受呢?下面我们来看个视频,看看动物得了流行性感冒会怎么样?(播放《我不想说我是鸡》的视频)生:(开怀大笑).恐惧、怕、无奈……师: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呢/生:因为它会传染.师:会传染的病,我们称它为传染病.它为什么会传染?生:有病原体.[2]、传染病的概念及特点师:好,下面我们给传染病下个准确的定义.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病原体包括微生物和寄生虫现在让我们看看一些病原体在电镜下的样子。
多媒体展示细菌、HIV病毒、香港脚真菌、蛔虫卵这些小小的肉眼难以辩认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就是让我们害怕的原因。
师这些传染病有什么特点?生传染性和流行性[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具备哪几个环节?生: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师:什么是传染源?常见的传染源有哪生: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常见的传染源有传染病病人、病原体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师:很好.要注意传染源是人或动物,而蛔虫是不是传染源呢?生:不是.师:非常好.蛔虫的受精卵是病原体,而蛔虫病的传染源是粪便内含有蛔虫受精卵的人.常见的传染源除了传染病病人,还有病原体携带者及受感染的动物.病原体携带者说的是体内有病原体的存在,但是该携带者并没表现出相应的患病症状.而一般情况下动物是不会传染疾病给我们的,但是有些特别厉害的病原体会从动物身上传到人类身上,如甲型H5N1流感病毒.刚才哪个小品表演谁是传染源?生:刚开始就感冒咳嗽的同学是传染源.师:很好.那么什么叫传播途径呢?主要的传播途径有哪些?生: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主要的传播途径有空气传播、水和食物传播、生物媒介传播、接触传播等.师:刚才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是哪个?生:空气传播.师:非常好.那么什么是易感人群?哪类人最易成为易感人群?生: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老人和小孩最易成为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流行的一般措施.师:既然我们知道了传染病的三个环节缺一不可,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传染病的流行呢? 生: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即可.四,课堂练习五小结。
2.6.2疾病与预防优秀教学案例七年级生物下册(冀少版)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以学生常见的流感为例,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2.问题导向:通过提出“为什么我们会得流感?”“如何预防流感?”等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教师评价: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策略,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和成长。同时,我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反思与评价等教学策略的运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策略,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和成长。同时,我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总结归纳等教学策略的运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学会运用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的方法,了解疾病与预防的相关知识。
3.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学会自我反思,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爱自己、关爱他人的情感,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2.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3.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爱,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6.2疾病与预防 教案设计
第六章增强免疫预防疾病第二节疾病与预防一、教材分析关于常见传染病,教材提供了调查表和调查内容,以学生为主,到相应的地方展开调查。
通过调查了解当地易发生的传染病,归纳出人类传染病的类型、传播途径、发生和流行季节。
在此基础上,教材阐明了人类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与周围的生活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为此,要注意改善生活环境。
人类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病原体,当人体的免疫功能出现障碍时,人就容易得传染病。
在学习了人类常见的传染病后,学生对“传染病是如何发生的?怎样才能预防传染病?”必然产生浓厚的兴趣。
抓住这个兴趣点,再学习传染病的病因和预防措施。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学习计划免疫的基础上,对相应的传染病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从而会产生进一步了解常见传染病的欲望。
带着这样的求知欲去亲自调查,学生的积极性会比较高。
但由于缺乏调查经验,调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小问题,这些问题可通过讨论、交流来解决。
在学习本课知识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免疫的一些知识。
在学习“常见的传染病”后,学生明确了传染病的概念,人类四种传染病的流行季节、传播途径和常见的人类传染病,而且学生自身曾经经历过或知道身边的人曾经经历过一些常见传染病,如流感、腮腺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了解这些疾病可传染,并对其传播途径有一些感性认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列举常见传染病。
(2)说明传染病的病因和特点。
(3)概括说明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4)列举预防各类传染病的具体措施。
2、能力目标:(1)尝试调查、访问、分析及总结的基本方法。
(2)尝试运用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尝试辩论,运用讨论、交流、归纳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他人交流的习惯、能力。
3、情感目标:(1)体验与人合作、交流及取得成果的情感。
(2)关注健康对人类的意义,建立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
冀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2.6.2疾病与预防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课程开始时,我将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或图片展示,引入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疾病案例,例如流感。通过展示流感病毒如何传播、感染人群以及造成的健康问题,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接着,我会提出以下问题:“你们知道为什么流感在冬季更容易传播吗?”“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预防流感?”这些问题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三)学生小组讨论
讲授新知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区别是什么?
2.你认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哪种传染病对我们的威胁最大?为什么?
3.请列举三种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方法,并说明其作用原理。
4.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疾病预防意识?
冀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2.6.2疾病与预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疾病的类型、症状及危害,特别是传染病的特点及传播途径。
2.使学生掌握预防疾病的基本方法,包括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疫苗接种等,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3.培养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释疾病发生、发展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健康问题的科学素养。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教学过程:
(1)导入:以生活中的疾病案例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疾病与预防的兴趣。
(2)新知传授:通过讲解、图表、动画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掌握疾病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传播途径。
(3)实践探究:设计课堂实践活动,如制作传染病传播模型,让学生亲身体验疾病的传播过程,提高预防意识。
7.2疾病与预防第2课时教案(冀教版七年级下)
第二节传染病的预防(第 2 课时)教材分析人类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病原体,当人体的免疫功能出现障碍时,人就容易得传染病。
本节是从人与环境的角度探究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从而增强人体体质,保证人体健康。
1.教材地位在第一课时学习了人类常见的传染病后,学生对“传染病是如何发生的?怎样才能预防传染病?”必然产生浓厚的兴趣。
本课时抓住这个兴趣点,主要学习传染病的病因和预防措施。
另外,本课时也是学习《艾滋病的发生和流行》的理论知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2.教学重点传染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这部分知识是由具体事例抽象出来的规律性内容,是学习其他内容的基础,是对传染病进行预防的理论依据。
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预防各类传染病的具体措施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学习传染病与学生最直接的关系,即教会学生预防传染病的具体方法,培养科学素养,使学生能够健康的生活,因此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还有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用生物学观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做一个健康的人是生物课在初中阶段的重要任务。
3.教学难点传染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是本课时难点。
因为本课知识环环相扣,由表及里,由感性上升为理性,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交流、合作的能力。
列举预防各类传染病的具体措施也是本课的难点。
因此需要组织学生课下收集一些资料,充分观察生活,没有一些生活经验作基础,列举会有困难。
学生分析1.知识基础在学习本课知识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免疫的一些知识。
在学习《常见的传染病》后,学生明确了传染病的概念,人类四种传染病的流行季节、传播途径和常见的人类传染病。
以上都是学习本课时的必要知识基础,2.经验基础学生自身曾经经历过或知道身边的人曾经经历过一些常见传染病,如流感、腮腺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了解这些疾病可传染,并对其传播途径有一些感性认识。
另外,在经历了“非典”后,学生对传染病已经相当重视,也积累了一些相关知识,如病毒、传染源、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
冀教版7下生物 6.2疾病与预防 教案设计
第二节疾病与预防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第二节《疾病与预防》编排了两个课时,即常见的疾病和传染病的预防。
第一课时《常见疾病》,教材提供了资料分析、调查表和调查内容,以学生为主,通过调查了解当地易发生的疾病,归纳人类疾病的名称、是否为传染病、致病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教材阐明了人类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与周围的生活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为此,要注意改善生活环境和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
第二课时《传染病的预防》,教材中匹配了形象的示意图(图6—6),通过观察、想象、理解各图的含义,找出预防传染病的方法,进而教材阐明了预防人类的传染病要根据不同的传染病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本节是从人与环境(病原体等)的复杂关系上,探究常见疾病和预防传染病,增强人体体质,保证人体健康的知识。
前面学过的人体结构和生理知识是学习本节知识的基础,懂得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发病起因、原理、危害和预防知识后,应该自觉的讲究卫生,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使人体各器官系统正常地进行生命活动。
易感人群的知识与免疫的知识有关,本节内容需要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常见疾病》,教师为了学生调查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事先可联系好相关单位。
通过学生的阅读和调查过程,可基本认识人类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区别,因此不需要教师的过多讲解即可。
第二课时《传染病的预防》,课本通过一个腮腺炎患病同学进行引入。
然后,通过探究竟中的材料分析,引导学生认识预防传染病的具体措施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性目标(1)概述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区别(2)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2.技能性目标尝试进行常见传染病种类和非传染病的调查。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注疾病病对人类危害,提高保护自身健康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1.疾病种类和与环境的关系。
2.社会调查的注意事项与方法四、教学媒体常见传染病的相关图片五、课前准备教师课前联系好进行调查的单位。
或布置好网上查阅六、注意事项与要求:1.安全第一2.礼貌交往3.小组成员协调配合七、课时1课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常见的疾病。
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6.2.2 传染病的预防 教案设计
《疾病与预防》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取自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章,主要阐述疾病及其预防的卫生知识。
时下流感和艾滋病等传染病的时时困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学习传染病及其预防的卫生知识,不仅能加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还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了将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加系统的了解,自然也对健康有了更多地关注,所以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也很密切,能更好的指导自己的生活。
三、重难点: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区分;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四、学习目标:知识性目标:区别传染病与非传染病,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针对不同类疾病,写出预防措施。
技能性目标:尝试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情感性目标:关注疾病对健康的危害,从我做起,做好科学预防。
五、教学过程:六、课后反思: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流感疾病入手,创设情境,从学生积累的对抗流感的经验引入,引出疾病预防的重要性,顺势提出如何进行科学预防的问题,之后以熟悉的流感作为参照,对常见疾病进行分类,学生入手比较容易,总结传染病的特点也就不难了,从传染病的特点让学生意识到疾病预防中的重点是传染病的预防,所以也能很自然过渡到传染病的预防方向上,而通过传染病的分类和流行环节的总结,就能让学生对传染病的预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更明确,最后通过分析常见的6种非传染病,学生对非传染病的预防也有了比较清晰的方向,学生能对自己的健康有更加科学的认识,对疾病有更加针对性的预防也就水到渠成了。
不足之处:受课堂时间所限,对非传染病的预防没有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对生活中的预防措施还没有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和汇总,学生们最后展示自己所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时意犹未尽。
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6.2.2 传染病的 预防教案设计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知识是新课标确立的“健康地生活”这一主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生物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学习本节内容,为使学生日后珍惜健康,关爱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列举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和寄生虫性传染病。
(3)能说出传染病的病原体、三个环节和预防措施。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卫生习惯,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正确预防传染病的流行。
2、教学重点: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用身边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及预防措施。
3、教学难点:1、传染病、病原体的概念。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及预防措施。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a、课前布置学生写关于生病的经历;b、多媒体课件;c、关于预防传染病的视频。
2、学生准备: a、学生写关于生病的经历;b、了解常见的传染病。
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学生:分享患病经历教师:经历中学生患的流行性感冒是不是传染病呢?近视是传染病吗?提问学生: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导入新课)。
学生:根据疾病可传染回答常见的传染病教师:总结:疾病分为传染病和非传染病,传染病的特点——传染性2、表达交流、归纳概括:如何判断是不是传染病呢?多媒体展示几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图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让学生说一说这些病原体能引起哪些传染病?进而归纳出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病原体有四种类型: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3、讨论探究:a、引导学生尝试概括病原体和传染病的概念。
4.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教师:回忆上学期期末盛行的流行性感冒细节,提问:从事例中与学生一起归纳传染病流行的需要的环节或者条件。
师生达成共识:传染病流行要经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冀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6.2疾病与预防 教案设计
第六章第二节疾病与预防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常见疾病种类,区分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2.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及主要类型。
3.知道传染病传播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的特点。
4.说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
技能目标:尝试调查、访问、分析及总结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1)体验与人合作、交流及取得成果的情感。
(2)关注健康对人类的意义。
(3)建立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传染病的病因和主要类型和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及预防措施。
2.教学难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
三、教材分析关于常见传染病和传染病的预防,教材提供了调查表和调查内容,以学生为主,到相应的地方展开调查。
通过调查了解当地易发生的传染病,归纳出人类传染病的类型、传播途径、发生和流行季节。
在此基础上,教材阐明了人类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与周围的生活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为此,要注意改善生活环境。
在传染病的预防中,教材强调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的三个措施是使缺乏其中一个环节则传染病不能发生。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学习计划免疫的基础上,对相应的传染病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从而会产生进一步了解常见传染病的欲望。
带着这样的求知欲去亲自调查,学生的积极性会比较高。
但由于缺乏调查经验,调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小问题,诸如调查内容片面或混乱等。
这些问题可通过讨论、交流、来解决。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方法讨论法、问答法、调查法、讲授法等。
七、教学过程【导入】:小组汇报调查结果导入本节课1.请两个小组各派一名代表汇报本组课前完成的“常见疾病的调查”结果。
生:汇报完毕。
师: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疾病与预防(板书)。
八、板书设计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 _____等。
____ _ ___。
____ _ _ __。
____ ____。
疾病与预防三个环节 预防措施。
冀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6.2疾病与预防 教案设计
《传染病的预防》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传染病的预防》,是冀教版《生物学》初一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
传染病的是新课标确定的“健康地生活”这一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生物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因为传染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而且几乎每个人都得过传染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用身边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的措施。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学生会例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关注健康,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的健康。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教学难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四、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1、教法:本着新课标中“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思想,参照前面几个环节的分析,我采用了探自然分材教学为主,直观演示法为辅,创设问题情景来完成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注重学生主动参与,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探索、总结和运用新知,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同时,我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各个环节进行分头指导。
2、学法:初一年级的学生,个性活泼,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高,初步养成了一些学习习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但两极分化已经形成,个体差异比较明显。
思维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但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合作、探究式学习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较好方法。
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我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析归纳知识,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全面而正确地学会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知识。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单元第6章第二节疾病与预防教案冀教版
-在线工具:利用互联网资源,让学生查找相关疾病的信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结合以上教学方法与策略,本节课将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1)传染病是由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引起的,可以通过传染源传播给其他人。
答案:正确。
(2)只有老年人才会患心血管疾病。
答案:错误。
3.选择题:
(1)下列哪种生活方式有利于预防疾病?
A.经常熬夜
B.吸烟饮酒
C.均衡饮食
D.缺乏运动
答案:C
4.简答题:
(1)请简述疾病的发病原因。
答案: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病原体感染、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
7.常见疾病的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典型疾病的案例,包括发病原因、症状、预防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8.健康教育与疾病预防:强调健康教育在疾病预防中的重要性,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健康素养。
9.科学探究方法在疾病预防中的应用:介绍科学探究方法在疾病研究中的作用,如观察、实验、调查等。
10.社会责任与疾病预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为预防疾病、保护公共健康做出努力。
教学反思与改进
这节课结束后,我坐在办公室里,脑海中还回荡着课堂上学生的讨论声和问题答案。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开始反思这节课的教学。
我感到满意的是,学生们在讨论疾病案例时,能够积极参与,提出一些深入的思考和见解。这让我感到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有所提高。同时,他们也能够掌握疾病的基本概念和预防措施,这对我来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冀教版七下生物 6.2疾病与预防教案设计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如非典、禽流感等传染病展开讨论,并鼓励学生课下采用各种方式(如上网、图书馆查资料、剪报等)广泛收集资料,力图创设一个民主、合作、轻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及传染病预防的一般措施。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实践的能力。
2、导入新课《传染病及其预防》1、学生填写教材表格,并让学生指出哪些是传染病,哪些是非传染病?。
2、教师通过讲述疟疾的发现来引出病原体。
3、学生思考回答上述表格中各种传染病的病原体。
4、教师展示结核杆菌、HIV病毒、SARS病毒、蛔虫等几种病原体,同学们观察这些图片学生归纳出病原体的范围(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等)、了解到几种常见传染病的病原体。
思考:这些病原体分别能够引起什么疾病?你能根据这些传染病发病的原因而将它们分为几种类型吗?学生互相合作通过分析传染病与非传染病进而得出传染病的几个重要特征如传染性、流行性、地方性等。
3、组织讨论交流汇报设疑:1、传染病是怎样在人群中流行的?在人群中流行需要哪些条件?2、分析教材中的两个资料,以及“非典”结合讨论题,师生共同分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3、由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过渡到预防的一般措施。
老师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①假如我患上一种传染病,我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做?②在“非典”流行的时候,我曾经采取了哪些预防措施?③为什么要除“四害”?④平时我注意个人卫生吗?这有什么用?⑤我们曾注射过很多疫苗,它们有什么用?可以预防哪些传染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学生共同合作达成目标,教师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小组发言,组间交流,允许争论,讨论完毕后小组汇报,教师总结得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师生共同总结。
在交流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应做到互相尊重、团结友爱。
且最后的总结尽可能由学生来完成,教师只发挥主导作用。
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6.2.2 传染病的预防 教案设计
《疾病与预防》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的概念;2.阐释传染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3、尝试预防传染病的方法;4、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收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5、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传染病的传染的三个基本环节及预防措施。
三、学习方法:自主探讨,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在上课前1-2分钟播放《健康歌》。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放的歌叫什么吗?叫《健康歌》!我们的财富除了健康还有事业家庭金钱以及友谊,只有健康是第一位的,如果没有了健康,其他的财富都将为零。
所以人人都希望健康快乐,但疾病却给人类带来许多痛苦和灾难。
比如中世纪欧洲爆发的鼠疫毁掉了欧洲四分之一的人口,埃博拉的死亡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艾滋病的感染者总数已经达到了四千两百万之多等等这些传染病已经传严重的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如何战胜这些可怕的恶魔成为了我们这节课的目标。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传染病的预防》。
(屏幕显示课题)(板书)要想预防传染病,我们就得先解决两个问题,一、什么是传染病?二、传染病传染所需要的条件是什么?(板书)只有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之后才能解决预防传染病这个终极问题。
(二)了解目标:学生通过课本了解本节课的目标及重难点。
(三)自主学习:请同学们先试着在书上找一下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并做好标记,三分钟时间。
对教材内容进行初步感知,要求学生在教材文本中做好标记。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三分钟时间。
(四)合作探究:1.讨论交流活动,什么是传染病?好了,同学们,三分钟时间已经到了,现在我来做一个小小的调查,1、同学们,你从小到大,你或者你身边的人得过些什么病呢?一系列的病,作好板书,数量有几个就够了2、同学们所知道的这些疾病是否都是传染病呢?他们回答的时候自己圈出来3、那么,由什么引起的病才算是传染病?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现在以两种常见的眼睛疾病为例,来进行分析讲解。
七年级下册生物冀少版【教案】01 第6章 增强免疫 预防疾病
第六章增强免疫预防疾病一、章节学习主题本章内容属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22》)第五个学习主题“人体生理与健康”,内容涵盖了免疫、常见的疾病和传染病的预防等相关知识。
二、章节学习内容分析1.本章内容的课标分析本章内容属于《标准2022》规定的第五个学习主题“人体生理与健康”的内容。
通过本章的教学,达成以下目标:(1)要帮助学生形成1个大概念:人体健康受传染病、心血管疾病、癌症及外部伤害的威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医疗措施是健康的重要保障。
(2)要帮助学生形成2个重要概念:人体具有免疫功能,通过计划免疫等措施能够预防传染病;生活习惯与行为选择能够影响人体健康。
《标准2022》对这一学习主题的学业要求:关注有关传染病的社会性科学议题,举例说明传染病的危害,辨别信息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作出合理判断,并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尝试提出可有效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关注常见疾病对人体和社会产生的危害。
2.本章教学内容分析本章包括“免疫”“疾病与预防”“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和“新发传染病的防控”4节内容。
第一节《免疫》的主要内容是免疫对人体的作用、免疫类型和计划免疫,阐明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的组成。
第二节《疾病与预防》主要归纳了人类传染病的类型、传播途径、发生和流行季节,以及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第三节《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调查分析,掌握艾滋病发生的原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以及关爱艾滋病患者。
第四节《新发传染病的防控》的主要内容是新发传染病的概念及其起源、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新发传染病的基本防护知识和防控措施。
三、章节学情分析已有知识:学生在学习了人体各部分形态、结构、功能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有关人体免疫的知识;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学生能初步认识到人体通过免疫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已有经历:学生都经历过病原微生物侵袭而患病,最终康复的体验,也都有接种疫苗的经历,这些丰富的感性认识,对后面理性认识的学习有一定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疾病与预防
二、传染病的预防
【教材分析】
在第一课时学习了人类常见的传染病后,学生对“传染病是如何发生的?怎样才能预防传染病?”必然产生浓厚的兴趣。
本课时抓住这个兴趣点,主要学习传染病的病因和预防措施。
另外,本课时也是学习《艾滋病的发生和流行》的理论知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2.能够说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教学重点】
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
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措施。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PPT课件、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准备艾滋病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介绍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获得这些知识,是摆在老师面前的一个课题。
通过本节课的处理,效果较好。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分析资料,获得相关的知识,再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方法很受学生的欢迎。
如传染病的预防,学生先回忆预防“非典”的方法,再从这些方法中归纳出控制传染病的措施,再运用这些措施讨论预防几种具体的传染病的方法。
课前调查,使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高,其内容也成为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的有源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