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题
word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1,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区域内自然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有储量丰富的煤炭、石油等能源矿产B、主要灾害性与亚洲高压的控制有关C、是低山丘陵广泛分布的地区D、土质疏松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2•造成该区域与青藏高原的农业类型有明显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城市因素D、自然因素3•下列有关区域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均国民收入指标可全面度量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B、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表现出平衡一不平衡一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C、在工业化阶段,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均衡增长态势D、在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整个区域处在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读图2所提供的相关信息以及你对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了解4.请判断顺着箭头所指的方向,下列过渡合理的是()水分条件由东往西逐渐变干B .水分条件东由向西逐渐变湿热量条件由东向西逐渐递减 D .热量条件由东向西逐渐递增下列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错误的是()东部地带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比中、西部地带发达城市发展滞后严重制约了中、西部经济地带的社会经济发展东部地带是我国基础设施最好、城市化水平和技术最高的地带“西部大开发”使东部经济地带失去了对外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强的优势下列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中、西部地带的第一产业比重大,说明其生产力水平高西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很均衡C、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二、三产业比重较大D、西部地带工业化进程相对滞后,其工业结构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8.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B.C.水土流失严重D.洛高中地理必修三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n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4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40分。
高中地理必修三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洛高中地理必修三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1,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区域内自然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有储量丰富的煤炭、石油等能源矿产B、主要灾害性与亚洲高压的控制有关C、是低山丘陵广泛分布的地区D、土质疏松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2.造成该区域与青藏高原的农业类型有明显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城市因素B、市场因素C、人口因素D、自然因素3.下列有关区域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均国民收入指标可全面度量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B、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C、在工业化阶段,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均衡增长态势D、在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整个区域处在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读图2所提供的相关信息以及你对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了解,回答4—5题。
4.请判断顺着箭头所指的方向,下列过渡合理的是()A.平原------高原------高大山脉B.草原------荒漠草原------荒漠C.干旱------半干旱------湿润D.一年两熟----两年三熟----一年一熟5.导致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自然景观东西方向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水分条件由东往西逐渐变干 B.水分条件东由向西逐渐变湿C.热量条件由东向西逐渐递减 D.热量条件由东向西逐渐递增6、下列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错误的是()A、东部地带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比中、西部地带发达B、城市发展滞后严重制约了中、西部经济地带的社会经济发展C、东部地带是我国基础设施最好、城市化水平和技术最高的地带D、“西部大开发”使东部经济地带失去了对外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强的优势7、下列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中、西部地带的第一产业比重大,说明其生产力水平高B、西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很均衡C、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二、三产业比重较大D、西部地带工业化进程相对滞后,其工业结构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8.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B.农业基础薄弱C.水土流失严重D.自然资源不足9、下列有关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A、南方和北方地区以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分界线B、南方和北方地区自然条件差别大,社会经济方面发展差别很小C、北方地区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是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等D、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南方地区人地关系日趋紧张近年来,地处我国西部地带的云南省正在启动“绿色经济”工程,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变。
高二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卷及答案.doc
高二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卷及答案20.为监测并分析城市化过程发展变化趋势,应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是①“北斗”系统②遥感技术③地理信息系统④雷达系统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21.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是①距海洋远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④纬度位置偏高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2.关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是其主要原因B.过度放牧、开垦、樵采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C.实施跨流域调水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途径D.建国以后,该地区的荒漠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23.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日趋严重,其关键是缺水,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行之有效的是A.启动“南水北调”西线方案,再从黄河引水到甘肃和新疆B.利用科技手段,增加山岳冰川融水量,使塔里木河水量增加C.限制畜牧业发展,使草场得到生息和恢复D.发展节水灌溉、绿洲农业,采取休耕制,退耕还草、退耕还林保护生态资源24.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的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A.水分差异造成的B.热量差异造成的C.地形差异造成的D.人类耕作方式不同造成的25.下列有关绿洲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A.绿洲水源只有坎儿井和水窖两种形式B.绿洲多分布在山前洪积冲积扇和冲积平原上C.绿洲的土壤积水、保肥能力较差D.绿洲地区有丰富的降水,完全能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26.西部大开发首先要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B.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C.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D.抓好基础和生态环境建设绿洲的发生、发展和演变,完全与水源有关。
有水是绿洲,无水变沙漠。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7.下列能充分有效利用土地,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做法是A.开垦草原,尽可能扩大耕地,多种粮食B.在草原地区退耕还牧且适量放牧C.樵采天然植被,解决燃料不足问题D.在内流河中,上游截流引水,修建水库,扩大流域的灌溉下图左半部分是某地贫困和生态环境恶化循环示意图,右半部分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示意图。
新教材适用2024学年高中地理期末质量达标检测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含答案)
新教材适用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期末质量达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位于博茨瓦纳西北部的奥卡万戈三角洲,也称奥卡万戈湿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三角洲,也是非洲面积最大的绿洲。
每年各种各样的动物被吸引至此,从而形成了相互联系非常紧密的动物群落,是非洲南部现存最大的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如图示意奥卡万戈湿地景观。
据此完成1~2题。
1.当前奥卡万戈湿地的旅游为博茨瓦纳带来了不菲的收入,这体现了湿地的( A ) A.文化服务B.支撑服务C.供给服务D.调节服务2.博茨瓦纳政府严格限制奥卡万戈湿地地区游客数量的原因是( A )①天然保护区,避免生态破坏②基础设施不完善,接待能力差③经济落后,资金短缺④旅游服务价格昂贵,效益低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第1题,把湿地用来发展旅游属于文化服务。
第2题,限制游客数量最主要的原因是保护生态,同时奥卡万戈三角洲内人类活动少,基础设施不完善,专业服务人员数量有限,接待能力差;博茨瓦纳是非洲发展较快、经济状况较好的国家,该地发展旅游业的效益高,是该国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抚仙湖是我国第二深淡水湖泊,位于云贵高原滇中盆地中心,是维系珠江源头及西南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湖泊四周群山环绕,东部海口河是其唯一出口,湖区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湖水一旦被污染,极难恢复。
抚仙湖湖岸陡峭,绝大部分岸段为岩石或砾石基质,没有适合大型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近年来,抚仙湖水体富营养化加剧,水质变差,水生植物生长进一步受到抑制。
如图示意抚仙湖流域和当地风向玫瑰图。
据此完成3~5题。
3.抚仙湖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其原因是该湖泊( A )A.生态结构单一,纳污能力弱B.入湖径流少C.主要受冰川融水补给,补给量少D.水体更新周期短4.抚仙湖流域的水污染源主要为( B )A.工业生产B.农业生产C.交通运输D.城市生活污水排放5.抚仙湖北部水质较南部差,其主要原因有( A )①湖区盛行偏南风②北部人口较多③南部水土流失较弱④北部平原面积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抚仙湖大型水生植物数量少,对藻类抑制作用弱,水体自净能力弱,即生态结构相对单一,纳污能力弱;由图可知,抚仙湖入湖径流并不少,正是由于入湖径流多才使得湖岸污染物源源不断输入到湖中;抚仙湖水深、面积大,且仅有唯一出口,水体更新周期长,水质一旦被污染,难以恢复;当地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主要是降水补给。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期末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75分)1. 由广东倡议成立的“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包括了珠江流域的省(区)及其周围地区,其中有水系与珠江相通的省(区)是()A.粤、闽、赣、黔、滇、桂 B.桂、赣、粤、滇、黔、川C.赣、粤、湘、桂、滇、黔 D.琼、闽、桂、滇、粤、黔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下图是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据图完成2~3题。
2.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地形平坦 B.气候优越 C.距城区近 D.水源充足3.阶段Ⅱ鲜花和蔬菜产区的区位变化主要因素是因为()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B.城市人口的增加C.交通的便利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D.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4.大体与秦岭-淮河一线吻合的一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和年等降水量线的值分别为()A. -2℃,400mmB.8 ℃,600mmC. 0℃,800mmD.4 ℃,1200mm5.流经三大自然区,流域跨三个经济地带的河流是()A.长江B.黄河C.海河D.珠江6.下列关于东部季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指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的地区B.雨季主要集中在7-8月份,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C.夏季高温多雨D.河流大部分为外流河,无结冰期,汛期长7.有关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表水的补给以雨水为主B.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极其微弱C.自东向西植被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D.影响人类生产活动的主要因素是植被稀少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示意图”,回答8---98甲区的自然景观与乙区截然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B.乙区日照时间长,积温高C.乙区人类活动历史悠久,人口密度大D.甲区全年气温低、光照时数少9对乙自然区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B.河流流量大,无结冰期C.热量丰富D.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欧洲某企业在我国投资建立新厂,其产品主要出口欧洲,这一决策使得为其生产零部件的一些生产厂陆续迁至该厂附近。
高中地理必修三期末试卷
高中地理必修三期末试卷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多选和不选均不得分。
1.以下按综合指标划分出来的区域有A.干湿地区B.自然区C.高原区D.热带雨林区2.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A.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B.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C.区域都有一定明确的界线D.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3.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是A.土壤和植被B.气候和地貌C.水文和土壤D.植被和水文读图1“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的比例图”,回答4—5题:4.该植被最有可能是A.草原B.苔原C.硬叶林D.针叶林5.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环境问题是A.酸雨B.固体废弃物污染图1C.土地沙化D.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6—9题:6.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B.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C.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D.干旱和大风现象7.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是A.平整土地B.修水平梯田C.深耕改土D.造林种草8.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A.植被破坏B.人口过度增长C.贫困D.环境恶化9.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A .经济可持续发展B .社会经济持续发展C .生态可持续发展D .减少污水排放量10.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A .露天开采B .矿区道路的铺设C .开矿井巷道的建设D .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我国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 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据此,回答11—12题: 11.“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A .吸烟除尘B .美化环境C .防风固沙D .净化空气 1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A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 .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C .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D .净化空气、吸烟除尘据报道,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荒漠”,据此判断回答13—14题: 13.“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是A .风蚀作用B .水蚀作用C .沉积作用D .风化作用 14.“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是A .滥伐森林B .开山取石C .过度放牧D .风化作用图2是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15—118题:15.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A .交通发达B .单位面积产量高C .水热条件好D .人均耕地面积广16.以下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 A .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B .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C .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D .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17.城市P 某家具厂生产的实木家具销往全国许多地方。
高中地理期末综合练习测试卷 中图版 必修3
图1图2图3高中地理期末综合练习测试卷 中图版 必修3本试卷分选择题和综合题两大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学校、班级、姓名、学号、考试号填写在答卷密封线内。
2、答题均在答卷上按要求进行,在其它地方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请将答卷交给监考人员。
一、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图1中数字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各种热力作用,读图回答1—2题。
1、代表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数字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⑤2、能反映大气温室效应原理的数字是A .①B .②C .④D .⑤2006年5月18日,强台风“珍珠”在广东沿海登陆,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2级。
读图2(图中箭头表示台风移动路径)回答3—4题。
3、当台风中心位于图中N 位置时,珠江三角洲的风向最有可能是 A .偏南风 B .东南风 C .偏北风 D .西南风4、有人说台风是一种“小面积受灾,大面积受益”的气象灾害。
其“益”不.表现在A .延长休渔期,保护渔业资源B .解除或缓解旱情C .增加水库蓄水量,利于水力发电D .调节气温,降温消暑图3为沿我国106.5°E 线局部地区的地形剖面图, 读图回答5—8题。
5、图中②地形区为A .华北平原B .四川盆地C .渭河平原D .长江中下游平原6、关于③地形区地貌特点的正确描述是A .冰川广布,雪山连绵B .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C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D .远看是山,近看成川7、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地理意义表现在A . 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图6B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C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D .渭河流域与汾河流域的分界线 8、有关①地形区自然环境的正确叙述是A .人地矛盾十分尖锐B .地势平坦,草原辽阔C .水土流失严重D .土地盐碱化严重图4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世界著名的四大湖泊,读图完成9—11题。
高中地理必修第三册期末试卷及答案_鲁教版_2024-2025学年
期末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题干:在地球表面,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这是因为:A、地球自转速度加快B、太阳直射点南移C、地球公转速度减慢D、地球赤道半径增大2、题干:下列关于我国地理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黄河上游的“地上河”是泥沙沉积形成的B、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泊星罗棋布”是冰川作用形成的C、珠江三角洲的“水乡”是地壳运动形成的D、青藏高原的“高寒景观”是火山喷发形成的3、下列哪个地理现象主要由地球的自转引起?A、四季变化B、昼夜交替C、洋流方向D、海陆变迁4、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使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哪个方向偏转?A、向南B、向北C、向左D、向右5、以下关于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青藏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中最年轻的B、云贵高原因为气候湿润,被称为“水乡”C、黄土高原上土壤质地粘重,容易导致水土流失D、内蒙古高原地形平坦,多沙丘和戈壁6、以下关于我国气候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A、我国东半部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B、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燥,草原广布C、我国青藏地区气候寒冷,有广泛的冰川分布D、我国东北地区气候寒冷,有较大的温差7、【题目】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我国三大平原?A.华北平原B.东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珠江三角洲8、【题目】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我国四大高原?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9、海洋资源中,有一种资源具有可再生性,且能为沿海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这种资源主要是:A、海水盐分B、海底石油C、海洋生物资源D、海水能源 10、地球的生物圈中,陆地生态系统占据重要地位。
下列哪种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肺”?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湿地生态系统D、海洋生态系统11、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特征为:A、炎热多雨B、寒冷干燥C、温和湿润D、干燥寒冷12、以下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东部地区季风气候显著B、西北地区干燥少雨C、青藏高原地区高寒缺氧D、海南岛地区热带海洋性气候13、下列关于气候类型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 根据气温和降水组合,气候类型可分为热带、温带、寒带和高原气候B. 根据纬度和地形,气候类型可分为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C. 根据季节性风向变化,气候类型可分为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D. 根据昼夜长短变化,气候类型可分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14、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公转方向为自东向西B.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C.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更替,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四季更替D. 地球自转速度恒定,公转速度也恒定15、以下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地球表面主要由板块构成,这些板块在不断地移动。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期末试卷及答案_人教版_2024-2025学年
期末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关于我国地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形总体上是平坦的,丘陵、盆地较少。
B、地形以山地为主,东部沿海多平原。
C、地形主要是高原、平原和丘陵,无山地。
D、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并存。
2、下列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B、地球公转的速度是恒定的。
C、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D、地球公转的路径是地球上任意一点。
3、题干:我国某地区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以下关于该地区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该地区应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B. 该地区应大力发展太阳能热水器C. 该地区应大力发展太阳能风力发电项目D. 该地区应大力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项目4、题干:以下关于我国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错误的是()A. 加强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B. 限制长江流域工业发展,减少污染排放C. 保护和恢复长江流域的植被,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 加强长江流域生态修复,提高生物多样性5、下列关于全球环境问题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B、臭氧层破坏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没有明显影响C、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地球自然气候变化引起的D、森林砍伐是导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6、下列关于区域发展与可持续性的陈述,哪一项是准确的?A、工业化进程通常可以解决区域发展中的所有环境问题B、单一作物的种植模式更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减少病虫害C、过度依赖旅游业可能会导致文化和环境资源的耗尽D、绿色能源的开发和使用与区域经济发展相悖7、以下哪个地区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属于地中海气候?A.华北地区B.江南地区C.辽东半岛地区D.地中海沿岸地区8、以下哪项不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A.昼夜更替B.地球上的物体自转C.地球上的物体公转D.昼夜长短的变化9、题干:下列关于“三江并流”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三江”指的是长江、黄河、澜沧江B. 该景观位于中国西南部的云南省C. 该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D. 该景观是世界上最高的峡谷 10、题干:下列关于“青藏高原”的说法,错误的是:A. 青藏高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原B. 青藏高原海拔较高,气候寒冷C. 青藏高原上有大量的珍稀动物D. 青藏高原上的河流大部分属于内流河11、青藏高原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远低于东北平原的主要原因是()。
【强烈推荐】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卷
A .福建土楼B .陕西窑洞C .四合院D .云南竹楼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卷征 B .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C .区域都有一定明确的界线D .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影响2.两名学生到云南丽江旅游,测量当地的玉龙雪山海拔高度,所用最便捷的技术是 A .遥感 B .全球定位系统 C .地理信息系统 D .数字地球3.对大面积森林大火进行实时观测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 .遥感技术B .地理信息系统C .卫星定位系统D .数字地球下图为我国四大区域(如图中数字)示意图,完成4~6题。
4.划分四大区域的主要依据是 A .气候和地形 B .土壤和气候 C .植被和土壤 D .河流和植被5.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是 A .秦岭-淮河B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C .大兴安岭-阴山 D .祁连山-横断山脉 6.形成东部季风区南北差异(③与④)的主要原因是A .水分条件的变化B .热量条件的变化C .人口密度的变化D .地势高低变化传统民宅是乡村聚落中最具特色的景观。
读图完成7~8题。
7.下列民宅中具有坚固、防御性强特点的是8.传统民宅可以反映乡村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福建土楼受气候条件影响 B .陕西窑洞受建筑水平影响 C .四合院反映聚落受交通影响 D .云南竹楼受气候条件影响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9—12题:9.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A .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B .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C .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D .干旱和大风现象10.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是 A .平整土地 B .修水平梯田 C .深耕改土 D .造林种草11.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A.植被破坏B.人口过度增长C.贫困D.环境恶化12.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A.经济可持续发展B.社会经济持续发展C.生态可持续发展D.减少污水排放量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高中地理必修三期末复习精选百道选择题
中学地理必修三期末复习精选百道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按综合指标划分出来的区域有A.干湿地区B.自然区C.高原区D.热带雨林区2.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A.区域都具有肯定的区位特征B.区域都有肯定的面积和形态C.区域都有肯定明确的界线D.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3.确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是A.土壤和植被B.气候和地貌C.水文和土壤D.植被和水文读图1“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的比例图”,回答4—5题:4.该植被最有可能是A.草原B.苔原C.硬叶林D.针叶林5.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环境问题是A.酸雨B.固体废弃物污染图1 C.土地沙化D.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缘由,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6—9题:6.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峻,主要人为缘由是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B.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C.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D.干旱和大风现象7.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是A.平整土地B.修水平梯田C.深耕改土D.造林种草8.黄土高原人地冲突尖锐,关键问题在于A.植被破坏B.人口过度增长C.贫困D.环境恶化9.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A.经济可持续发展B.社会经济持续发展C.生态可持续发展D.削减污水排放量10.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A.露天开采B.矿区道路的铺设C.开矿井巷道的建设D.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我国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很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据此,回答11—12题:11.“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A.吸烟除尘B.美化环境C.防风固沙D.净化空气1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C.调整气候、稳定大气成分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据报道,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荒漠”,据此推断回答13—14题:13.“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是A.风蚀作用B.水蚀作用C.沉积作用D.风化作用14.“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缘由是A.滥伐森林B.开山取石C.过度放牧D.风化作用图2是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15—118题:15.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A.交通发达B.单位面积产量高C.水热条件好D.人均耕地面积广16.以下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A.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B.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C.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D.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17.城市P某家具厂生产的实木家具销往全国很多地方。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期末试题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期末试题必修三地理期末试卷附参考答案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以下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特点的是()A.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B.河湖面积广,水产业发达C.经济作物有油菜、棉花D.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2.该地区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是因为具有()A.光热资源优势B.交通优势C.土地资源优势D.劳动力优势3.该地区今后实现粮食增产的根本途径是()A.扩大耕地面积B.提高单位面积产量C.控制人口增长D.改良土壤4.我国的水能资源()A.理论蕴藏量居世界首位B.总蕴藏量居世界第六位C.集中在西北地区D.具有稳定性和可供开发性5.基塘生产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6.基塘生产特色形成充分利用下列哪个区位因素()A.水热丰富B.地形低洼C.市场D.政策7.拟在上图中A、B、C、三处建制糖厂、食品厂和造纸厂,其最佳方案是()A.A—食品厂;B—造纸厂;C—制糖厂B.A—造纸厂;B—食品厂;C—制糖厂C.A—制糖厂;B—造纸厂;C—食品厂D.A—制糖厂;B—食品厂;C—造纸厂8.下列三种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之间存在着逐级因果关系的是()A.地震、泥石流、水土流失B.酸雨、光化学烟雾、杀伤性紫外线透入C.寒潮、大风、盐碱化D.森林大量被砍伐、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9.我国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景观的主要成因是()A.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B.深居内陆,地形阻隔C.植被稀少,河流短少D.常年受亚洲高压控制10.西部地区严重缺水,生态环境恶劣,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为了改善水源紧张的状况,以下措施你认为正确的是() A.退耕还林,大面积种植乔木,提高植被覆盖率B.向天山等地的冰川撒播黑炭,以增加融雪水量,大力发展绿洲农业C.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D.大规模利用人工降雨技术,增加降水量11.对山西省成为我国重要煤炭能源基地的条件,正确描述的是()A.煤炭资源丰富,但开采条件一般B.我国经济发展需求日增,市场广阔广东省北部山区、粤东和粤西等地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因此计划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发展经济。
高中地理必修3期末试卷及答案_人教版_2024-2025学年
期末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题干:在地球自转的过程中,下列哪个地区会出现昼夜平分现象?A、赤道地区B、南北极点C、回归线地区D、极圈地区2、题干:下列哪个因素对地球表面形成不同的气候带类型起到决定性作用?A、地球自转速度B、地球公转轨道C、太阳辐射角度D、地球表面地形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哪个区域的主要自然特征是旱地农业?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4、我国地势的总体趋势是什么?A、东高西低B、西高东低C、南高北低D、北高南低5、题干:以下关于气候类型划分的描述,正确的是:A、基于地表水蒸发量和降水量划分的气候类型;B、基于地形的垂直气候带划分的气候类型;C、基于行星风带的分布和影响因素划分的气候类型;D、基于植物群落和土壤特征划分的气候类型。
6、题干:关于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分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上的陆地面积远大于海洋面积;B、地球上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C、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分布基本均衡;D、地球上的陆地面积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7、下列关于河流侵蚀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下切侵蚀主要发生在河流的上游B. 侧向侵蚀主要发生在河流的上游C. 下切侵蚀对河床的影响较小D. 河流的侵蚀作用不受季节影响8、关于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温度高于周边农村B. 城市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C. 城市绿地面积增加有助于缓解城市内涝D. 城市扩张占用大量耕地,但不影响粮食安全9、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说法,正确的是:A、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外壳是由一个整体板块构成的B、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外壳分为几个大的板块,它们之间是固定不动的C、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导致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的主要原因D、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内部结构对板块的运动没有影响 10、以下哪种地质作用会导致地表形态的变化?A、地壳运动B、水循环C、生物演化D、大气运动11、在地球自转一周的情况下,不同纬度地区的线速度会有所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期末试卷及答案_鲁教版_2024-2025学年
期末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地区中,受季风影响最显著的是()A.地中海沿岸B.澳大利亚中部C.南亚地区D.亚马孙平原2、大气的热量主要来源于()A.地面辐射B.大气辐射C.太阳辐射D.大气逆辐射3、下列地形中属于平原类型的是()A、丘陵地B、山地地C、高原地D、平原地4、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自然原因是()A、地形平坦B、支流多C、水流缓慢D、泥沙淤积5、题干:下列关于中国地理区域的划分,正确的是()A. 按照自然地理环境划分为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内陆地区B. 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C. 按照行政区域划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D. 按照地理位置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6、题干:以下关于我国气候类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B. 我国东部地区以季风气候为主,分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C. 我国西北地区以干旱气候为主,被称为“干旱带”D. 我国青藏高原地区以高原气候为主,气温低,降水少7、印度的水旱灾害频繁,主要是因为其季风气候的特点。
具体来说,印度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且主要集中在夏季风盛行期间。
因此,印度的水旱灾害频繁且分布不均,这一特征反映了其气候变化的极端性。
其主要原因是()。
A、受洋流影响大B、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C、受季风气候影响D、受地形因素影响8、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地形平坦,平原辽阔B、河流密布,水流平缓C、地势低洼,易于积水D、土壤肥沃,四季分明9、下列地理现象中,属于地质构造形成的是()A. 确山梯田B. 黄山迎客松C. 玉龙雪山D. 洛阳牡丹 10、关于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主要特征,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 东北经济区以重工业为主,资源丰富B. 长江经济区以轻工业和出口加工工业为主,市场广阔C. 环渤海经济区以煤炭、石油开采和加工为主,能源丰富D. 沿海经济区以电子信息、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技术先进11、下列关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 全年降水丰富,气候湿润B. 冬冷夏热,全年降水均匀C. 冬冷夏热,降水集中在夏季D. 全年干燥,降水稀少12、以下关于我国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叙述错误的是:A. 地形高耸,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B. 气候寒冷,冬季漫长C. 植被稀疏,草原广阔D. 水资源丰富,湖泊众多13、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主要原因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读图,完成1~3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盆地为( )A.塔里木盆地B.准噶尔盆地C.柴达木盆地ﻩD.四川盆地2.图中甲山地北坡降水较多,其原因是()A.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影响 B.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C.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ﻩD.受来自北冰洋的西南风影响3.制约该盆地农业发展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是( )A.光热条件B.土壤条件C.地形条件D.水源条件解析: 由图中信息可知,该盆地在甲山地北坡,额尔齐斯河在该盆地北部,再加上纬度位置44°N~48°N,可判断该地为准噶尔盆地。
甲山地北坡降水较多,是因为其位于西风带来的大西洋的暖湿气流的迎风坡,该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制约该地农业发展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是水源。
答案: 1.B 2.B 3.D读下表我国某地区地貌类型比例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图。
据此回答4~5题。
地貌类型比例地貌类型占土地面积比例海拔粮食作物平原20% <200 m 水稻丘陵60% 200~500 m 水稻、冬小麦中、低山15%500~3 000 m 春小麦、马铃薯高山5% >3 000m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西南地区D.东南地区5.该地平原面积小,但耕地比重高的主要原因是()①开垦历史悠久②地形平坦,便于开垦③人多地少,过度垦殖④土壤肥沃,便于农耕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解析:由表中丘陵、中、低山比重较高,平原上种植水稻可判断该地为东南地区,这里开垦历史悠久,人多地少,过度垦殖,但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土壤为红壤,比较贫瘠。
答案: 4.D 5.C读图,回答6~8题。
6.图示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在春季的主要有()①干旱②台风③凌汛④泥石流⑤寒潮A.①②B.①③⑤C.③④⑤ D.②③④7.适宜在图示平原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 )A.水稻、油菜、茶叶ﻩB.春小麦、亚麻、甜菜C.棉花、玉米、甘蔗ﻩD.冬小麦、棉花、花生8.改造黄淮海平原大面积的中低产田,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合理排灌,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②大量施用有机服,改良红壤③兴修水利,减少旱涝灾害④实施平原绿化工程A.①③④ ﻩ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解析: 第6题,由图中经纬度可知本区域为华北平原,黄河穿过此区域注入渤海,由于黄河在此区域流向为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春初易发生凌汛;冬末春初大气活动频繁,且农作物开始生长旺盛,容易受到寒潮侵袭;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降水少,易发生春旱。
第7题,结合相关地理知识可判断本区的主要农作物是冬小麦、棉花、花生。
第8题,本区的自然灾害是风沙、盐碱、旱涝灾害,根据易发灾害制定防范措施。
答案: 6.B 7.D 8.A湿地作为与森林、海洋并称的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
据此回答9~10题。
9.湖泊是重要的湿地形式,除了补给河流、调蓄洪水之外还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下列选项中与表中所示现象发生无关的是()总面积/km2面积大于1 km2的湖泊数/个20世纪50年代83 400 284820世纪80年代70 988 2 305减少数量12 412 543A.C.水体富营养化,水华大量出现D.人口增长,用地规模扩大10.乌鲁木齐市北郊的青格达湖周边有30平方千米的湿地,被称为“乌鲁木齐的肺”,这里也是数万只候鸟的迁徙栖息地。
2005年11月,这块湿地周边村庄发生了禽流感。
这说明( ) A.新疆气候干旱,湿地不能充分发挥其生态作用B.湿地周围被大量开垦增加了人、畜与候鸟的接触C.为了防控禽流感的发生人类应该填平湿地,阻止候鸟D.湿地面积与禽流感发生的范围呈正相关解析: 第9题,表中所示现象为湖泊面积减小,数量减少,与C项水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无关。
第10题,根据题干描述,可判断湿地周围被大量开垦增加了人、畜与候鸟的接触,人类应该保护湿地,退耕还湿地。
答案:9.C10.B读三个地带的产业结构图,完成11~13题。
11.如果用图例代表三大产业的比重,那么( )①图1表示东部地带产业结构②图例C代表第二产业比重③图1、图2和图3分别表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带的产业结构④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带第三产业的比重依次降低A.①②ﻩB.①③C.③④ﻩD.①④12.如果用图2代表中部地带的产业结构,那么图例A、B、C代表的产业分别是( )A.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ﻩB.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C.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D.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13.我国东部地带与中部地带产业结构的异同是( )A.东部地带第一产业比重大,中、西部地带第三产业比重大B.东部地带第三产业比重大,中、西部地带第二产业比重大C.东部地带第三产业比重大,中部地带第二产业、西部地带第一产业比重大D.东、中、西三个地带目前都仍以第二产业为主解析: 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经济越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比重越大。
东部地带产业结构相对较优,第二、第三产业比重都在35%以上,远大于第一产业,而中西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仍很大。
第三产业比重东部最大,西部其次,中部最小。
东、中、西部三大产业的数据比例最大的都是第二产业,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不是很高。
答案: 11.B 12.C 13.D读三种工业化、城市化模式图,回答14~16题。
14.下列地区中,其发展模式与①相符的是( )A.美国“硅谷”B.德国鲁尔区C.意大利新兴工业区D.长江三角洲15.20世纪80年代,影响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的主导因素是( )A.侨乡B.政策C.交通D.劳动力16.20世纪90年代后期,与我国其他沿海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快的主要原因是( )A.政策优惠B.科技发达C.劳动力廉价ﻩD.产业升级解析:第14题,①的发展模式是利用知识和技术发展新兴工业,进而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所以与该特征相符的是美国的“硅谷”。
第15题,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政策优势,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等,建立了一大批需要大量劳动力的生活消费品加工厂,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第16题,经过一个阶段的发展,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实力大为增加,但随着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不断扩大,珠江三角洲的政策优势已不明显;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工资水平的提高,该地的劳动力资源优势也不存在,在这种状况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遇到较大困难。
所以,该地的发展必须进行产业升级。
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城市化的发展。
答案: 14.A 15.B16.D(2009·江华一中高二检测)“微笑曲线”是台湾宏基公司董事长施振荣先生最早提出的,它起初被用于说明电脑行业不同环节与所实现的附加价值之间的关系,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
据此回答17~19题。
17.在工业生产的各环节中跨国公司最先考虑掌握的环节是( )①制造加工②设备、材料③产品研发④产品品牌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18.近年来,跨国公司纷纷在国外设立研发中心,其主要目的是( )①扩大公司产品的销售网络②利用各国研发资源,提升公司产品的附加价值③提高公司产品的品牌效应④调整工艺风格以适应国际市场A.①② B.③④C.①③D.②④19.江苏作为全国制造业发达的地区之一,最近提出了由“江苏制造”转为“江苏创造”的经济发展战略,其转变的原因并不是()A.制造加工获得的利润最低B.制造业的发展要消耗大量资源,产生大量污染C.科技创新可带来更大效益,掌握经济发展主动权D.江苏省劳动力断层,出现“民工荒”解析: 根据“微笑曲线”,产品研发和产品品牌附加值最高,跨国公司最先考虑这两个环节。
设立研发中心,利用各国研发资源,适应各地消费特色,增加产品竞争力。
自主创新获得的最大利润是由“制造”转向“创造”的最大动力,江苏省劳动力资源丰富,并未出现断层。
答案:17.B 18.D 19.D(2009·广州模拟)读图,判断20~21题。
20.南京市建国以来三大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是( )A.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第三产业比重变化不显著B.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三产业比重先降后升C.第一产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二产业比重先降后升,第三产业比重先升后降D.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21.目前,南京市属于( )A.轻、重工业都发达的城市B.工业和服务业并重的重工业城市C.第三产业为主的中心城市D.农工贸并重的中心城市解析:第20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例,观察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第21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2001年的产业结构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目前,南京市重工业比轻工业发达;工业和服务业并重,农业比重较低。
答案:20.B 21.B联合国最新统计显示,地表1/3面临荒漠化威胁,土地荒漠化每年给全球造成42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联大规定把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抗击荒漠化日”。
根据已学知识,回答22~23题。
22.下列自然特征中,本身不包含着荒漠化潜在威胁的是( )A.干旱的气候条件B.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C.人口激增D.过度放牧23.我国近50年来土地荒漠化严重的原因是( )A.降水量减少,蒸发旺盛ﻩB.人类生产活动与生活活动不当C.臭氧层破坏D.全球气温升高,蒸发加剧,使地面植被死亡解析:第22题,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不一定都出现荒漠化,如我国的四川盆地。
第23题,土地沙化、荒漠化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内陆干旱地区,由于风化和风力侵蚀都会出现这种现象。
但近几十年来我国荒漠化加剧的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的不合理造成的,如过度放牧、垦荒等都是重要因素。
答案: 22.B 23.B读某重大工程示意图,完成24~26题。
24.该工程最有利于解决终点地区的________问题( )A.水资源紧张ﻩB.环境脆弱C.经济结构单一ﻩD.自然资源与生产力不协调25.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国土整治重点的组合正确的是( )A.④—解决城市环境污染 B.②—水土流失治理C.③—解决水资源短缺 D.①—荒漠化防治26.不会导致③地环境问题的做法是( )A.轮荒的耕作制度 B.无计划地露天开矿C.伐木烧薪D.退耕还林还草解析: 本组题以西气东输工程线路图为切入点重点考查我国不同地区的国土整治。
该工程的终点是上海市,能源不足制约了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西气东输可解决上海市的自然资源与生产力不协调问题。
①②位于西北内陆地区,荒漠化问题严重;③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④位于黄淮海平原,土壤盐碱化问题严重。
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甘肃西北部的荒漠化必须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退耕还林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