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反思肿瘤-第二章第二节.

合集下载

肿瘤的异型性

肿瘤的异型性

肿瘤的异型性第二节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atypia)。

肿瘤组织异型性的大小反映了肿瘤组织的成熟程度(即分化程度,在此指肿瘤的实质细胞与其来源的正常细胞和组织在形态和功能上的相似程度)。

异型性小者,说明它和正常组织相似,肿瘤组织成熟程度高(分化程度高);异型性大者,表示瘤组织成熟程度低(分化程度低)。

区别这种异型性的大小是诊断肿瘤,确定其良、恶性的主要组织学依据。

恶性肿瘤常具有明显的异型性。

由未分化细胞构成的恶性肿瘤也称为间变性肿瘤。

间变(anaplas ia)一词的原意是指“退性发育”,即去分化,指已分化成熟的细胞和组织倒退分化,返回原始幼稚状态。

现已知,绝大部分的未分化的恶性肿瘤起源于组织中的干细胞丧失了分化能力,而并非是已经分化的特异细胞去分化所致。

在现代病理学中,间变指的是恶性肿瘤细胞的缺乏分化。

间变性的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多形性(pleomorphism,即瘤细胞彼此在大小和形状上的变异)。

因此,往往不能确定其组织来源。

间变性肿瘤几乎都是高度恶性的肿瘤,但大多数恶性肿瘤都显示某种程度的分化。

一、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良性肿瘤瘤细胞的异型性不明显,一般都与其发源组织相似。

因此,这种肿瘤的诊断有赖于其组织结构的异型性。

例如纤维瘤的细胞和正常纤维细胞很相似,只是其排列与正常纤维组织不同,呈编织状。

恶性肿瘤的组织结构异型性明显,瘤细胞排列更为紊乱,失去正常的排列结构层次。

例如,从纤维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纤维肉瘤,瘤细胞很多,胶原纤维很少,排列很紊乱,与正常纤维组织的结构相差较远;从腺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腺癌,其腺体的大小和形状十分不规则,排列也较乱,腺上皮细胞排列紧密重叠或呈多层,并可有乳头状增生。

二、肿瘤细胞的异型性良性肿瘤细胞的异型性小,一般与其发源的正常细胞相似。

恶性肿瘤细胞常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表现为以下特点:1.瘤细胞的多形性即瘤细胞形态及大小不一致。

研究生医学肿瘤学一,二章

研究生医学肿瘤学一,二章

如何发展特异性更强、灵敏度更高的分子和免 疫诊断及预后指标,通过对各种肿瘤基因表达 谱的研究使目前临床上应用的TNM分期发展成 为TNMG(G代表基因的变异)分期,将是未来肿 瘤诊断学研究的一个方向。
(二)肿瘤的治疗 人们曾普遍认为癌症是“医学的失败”,患上 癌症便是被判了死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对癌症的认识日益深化,目前认为癌症是一种 可防可治的疾病。WHO在80年代已明确提出防 治肿瘤的“三个1/3战略”: 1、1/3的肿瘤是可以预防的 2、1/3的肿瘤通过现有的诊治手段,早期发 现是可以治愈的。 3、1/3的肿瘤合理运用现有的医疗方法,可 提高疗效,减轻痛苦,延长生存期。
三、新生物及恶性疾患
新生物(neoplasm)这一名词,它的含义基本与 “肿瘤”相同。
“恶性疾患”(malignancy)与“恶性肿瘤”没 有多大差别。当然,malignancy泛指一切恶性 细胞增生性疾病,包括各种恶性肿瘤及白血病。
四、癌、肉瘤 和白血病
恶性肿瘤 (malignancy)
癌(carcinoma)来源于上皮。 如皮肤癌、食管癌、胃癌等 肉瘤(sarcoma) 来源于间胚叶 或结缔组织。如骨肉瘤、淋 巴肉瘤、血管肉瘤等 白血病(1eukemia) 来源于造血 系统。如粒细胞白血病和淋 巴细胞白血病等。
上海市 1960年
全国
-----
第6位 第1位
第2位 第1位 第2位
90-92年(无论城乡) --93-97年(城市) --(农村) ---
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为
肺癌 食管癌 鼻咽癌
胃癌 结直肠癌 白血病
肝癌 乳腺癌 宫颈癌
2004-2005年 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前5位)抽样调查结果
城市地区 男 肺癌 胃癌 肝癌 结直肠癌 食道癌 女 乳腺癌 肺癌 胃癌 结直肠癌 肝癌 男 胃癌 肝癌 胃癌 食道癌 结直肠癌 农村地区 女 胃癌 肺癌 肝癌 食道癌 结直肠癌

肿瘤放疗科反思日记

肿瘤放疗科反思日记

肿瘤放疗科反思日记今天是本月的第一个星期六,下午两点多,门诊来了一位骨转移的病人。

大约四十五岁左右的男性,高瘦、苍白,面容憔悴,胡子已经有些花白了,患者自述曾在市医院做过手术,近半年来感觉后背疼痛,晚上尤甚,辗转难眠,现在精神状态非常差,由于这几日新冠肺炎疫情比较严重,出行非常困难,遂从外地到省肿瘤医院就诊,现住在肿瘤放疗科进行化疗。

看着病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主治医生认为患者诊断明确,拟实施头颈部(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

他同时要求我协助办理入院手续。

当天,在护士长的安排下,我首先与病房管床医师进行交接,向她介绍了该患者的病史及各项相关检查指标,并告知我们如何联系和配合病房护士做好对患者的基础护理。

最终,我们达成共识:建议患者带齐所需资料及必备药品直接前往放疗中心一楼西大厅。

次日凌晨3:00左右,患者顺利抵达放疗中心,再次回忆交代了需携带的资料、用药等事宜,完成了出入登记、抽血、验尿等准备工作。

此刻我方才发现,原来看似简单的工作其实也隐藏着不少问题,因未得到病房管床医师的详尽解答,无法正确判断检查资料的可靠性,故对患者的症状改善并没有明显帮助;由于缺乏沟通技巧,未能积极主动开展心理疏导工作,使得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未能被有效缓解……总之,我们忽视了许多平时注意不够或易被忽略的环节,但庆幸的是这种“粗心”却造福了患者,让他摆脱了长期吃药、输液的麻烦,更换了更加健康舒适的环境,以致逐渐恢复良好的身体状况。

希望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我会时刻提醒自己保持警惕,把每一份检查报告都看作责任书,将其贯穿于整个诊疗流程中,让它真正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我不能很快适应放疗科里的工作,脑海中还残留着白天里听到的患者家属的哭泣声、询问病情的急切声、讨价还价的交谈声……真诚希望我们所有的医务工作者——包括病房的医生、护士,病区的护士、患者以及其家属,都能克服困难、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勇敢拼搏,让放疗之路走得更远、更好!。

肿瘤学

肿瘤学

10 癌前病变:是恶性肿瘤发生前的一个特殊阶段,所有的 恶性肿瘤都有癌前病变,但不是所有癌前病变都会发展成 恶性肿瘤。当致癌因素去除,可恢复到正常状态,如其持 续存在,可变成恶性肿瘤。癌前病变不同于癌前疾病。 11 非典型:细胞学上的异常,表现为细胞尤其是细胞核的 不规则性。炎性或修复性增生细胞及肿瘤细胞,在形态学 上都可出现不同程度非典型。 12 异型增生:一种以细胞学和结构异常为特征的癌前病变, 肿瘤性的病变。
第二节 肿瘤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一、肿瘤的发展历史及发展的现状 二、肿瘤研究展望
一、肿瘤学的发展历史
人类肿瘤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古埃 及草纸文中已有记载。我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也有瘤 字的记载。1858年Virchow的《细胞病理学》对肿瘤 进行了科学的描述,为肿瘤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 础。
肿瘤学
哈医大病理教研室 赵瑞波
掌握:肿瘤的定义; 肿瘤的相关术语; 肿瘤的良恶性
了解:肿瘤学的发展历史; 肿瘤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肿瘤的基本概念
一、肿瘤的定义 1. 概念: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的作用下,局部组织
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 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2. 瘤细胞的特点:形态、代谢、功能异常;超微结构异常 但不特异。 3. 肿瘤性增殖的特点:单克隆性增生;不同程度失去分化 成熟的能力;生长旺盛具有自主性,相对无止境;与 机体整体生长不协调,破坏周围组织细胞,对机体有 害。
资料来源:肿瘤登记报告、患病普查、死亡调查、病理检验、 门诊和住院病例统计。 (一)恶性肿瘤登记
20世纪40年代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实行癌症登记开始,现已 在全世界发展起来,我国自1963年上海肿瘤研究所最先建立肿瘤登 记报告制度;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编制“五大洲癌症发病率”,目前我 国只有上海、启东、天津和香港地区将癌症发病率收录入‘“五大 洲癌症发病率”,仅占中国人口覆盖范围的1%。

第二章肿瘤ppt课件

第二章肿瘤ppt课件

D16.4
D36.7 D23.9 D23.3
D48.0
D48.7 D48.5 D48.5
①井号(#): 当肿瘤表中的部位标有井号时,则有: ①如果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是鳞状细胞癌或上皮 细胞癌,就要分类到该部位的皮肤恶性肿瘤中。 ②如果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是乳头状瘤,则分类 于该部位的皮肤良性肿瘤。 鳞状细胞癌和上皮细胞癌的编码范围在M8010—
肉瘤。
间胚层的组织包括:纤维组织、血管组织、淋巴组 织、脂肪组织、软骨组织、骨、平滑肌组织、横纹肌组
织、淋巴结组织等等。
上述为一般肿瘤的命名方法,但并不完全如
此。有的称之为“瘤”的并不是肿瘤,如:动脉
瘤,类肉瘤,胆脂瘤等;有的称之为“瘤”的肿 瘤也不是良性的,如:淋巴瘤,浆细胞骨髓瘤都
是恶性的肿瘤;有的没有“瘤”、“癌”、“肉
第二章肿瘤
4.原位癌:局限于起源的表浅部位,细胞没有 基底膜的浸润,但有恶性改变,最常见的是宫颈原 位癌。 5.性质未特指(性质未肯定):肿物未做病理检
查,临床诊断为肿瘤。
6.动态未定:通过病理组织学的检查,肿瘤处 于良恶性之间,即瘤细胞的良恶性转化方向不明确, 如:巨大色素痣。
7.肿瘤功能活性:是指肿瘤具有影响内分泌 功能的能力,需要采用第四章内分泌、营养和代 谢疾病的编码附加说明。例如: 垂体嗜碱性腺瘤伴库欣综合征,
M8140/3—另见肿瘤,恶性。
3、在肿瘤表中按“肿瘤,肿瘤性——肺”得 到部位编码:C34.9。 4、回到第一卷核查,C34.9支气管或肺的恶 性肿瘤,未特指,编码正确。 所以“肺腺癌”的编码为:部位编码C34.9, 形态学编码M8140/3。
肿瘤的编码方法不能颠倒,因为有些肿瘤的 部位编码并不在肿瘤表中,而是直接在形态学后 给出,如果先行查部位编码,反而不对。 例如:胃淋巴肉瘤,要在第三卷中查“淋巴

【免费下载】反思肿瘤 第二章第二节

【免费下载】反思肿瘤 第二章第二节

反思肿瘤作者高岱清第一节肿瘤化学治疗化学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近代化学治疗(化疗)学始于20世纪40年代,有少数白血病及淋巴瘤经氮芥或甲氨蝶呤治疗,取得了短暂的缓解,从此揭开了肿瘤化疗的序幕。

进入20世纪50~60年代,先后发现了不少有效药物,如氟尿嘧啶、巯嘌呤、放线菌素D以及环磷酰胺等,使肿瘤化疗得到了发展。

20世纪60年代,儿童白血病和霍奇金病通过联合化疗获得治愈,从而证实某些人类肿瘤—即使是晚期阶段,也可以通过药物达到治愈的目的。

到了20世纪70年代,更多的肿瘤有了比较成熟的化疗方案,有不少肿瘤可能通过化疗治愈。

手术后经辅助化疗达到治愈的肿瘤包括乳腺癌、骨肉瘤、软组织肉瘤以及大肠癌等。

晚期癌经化疗后能达到治愈的肿瘤则有滋养叶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中度和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睾丸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肾母细胞瘤、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尤文瘤、神经母细胞瘤、小细胞肺癌以及卵巢癌等。

近20年来一些用于化疗的药物—如铂类、紫杉类的临床应用,使肿瘤化疗效果进一步提高。

一、化疗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化疗从两个方面发挥抗肿瘤的作用,通过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杀灭肿瘤。

其一是直接杀灭正在繁殖的肿瘤细胞。

各种化疗药物基本上都是作用于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某个环节,造成细胞繁殖障碍,导致细胞死亡。

因此化疗杀的是所有的正在繁殖的细胞,包括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

越是快速生长繁殖的细胞对化疗反应越强。

肿瘤病人手术之后免疫力大幅下降,此时适合于肿瘤的繁殖。

术后用一些化疗药物可以消灭正在繁殖的肿瘤细胞,有助于延缓肿瘤的复发。

其二是打破身体对肿瘤的免疫耐受:现在的研究表明化疗虽然降低了身体的免疫力,但却可以打破身体对肿瘤的免疫耐受,并且体内的树突状细胞(DC)活跃,可以发挥较长时间的免疫监视功能。

从这种意义上讲,化疗通过调节身体的免疫状态达到抗肿瘤的目的。

细胞免疫抗肿瘤治疗的创始人、LAK细胞的发明人、美国的Rosenberg博士采用非髓性淋巴细胞删除法联合CIK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护理肿瘤教学教案模板及反思

护理肿瘤教学教案模板及反思

1. 知识目标:(1)了解肿瘤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临床表现;(2)掌握肿瘤的护理评估、诊断、治疗及预防知识;(3)熟悉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康复护理。

2. 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护理程序对肿瘤患者进行评估、诊断、治疗及预防;(2)掌握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康复护理技巧;(3)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态度目标:(1)树立关爱肿瘤患者、关爱生命的观念;(2)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3)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成为一名优秀的肿瘤护理人员而努力。

二、教学内容1. 肿瘤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临床表现;2. 肿瘤的护理评估、诊断、治疗及预防;3. 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康复护理;4. 肿瘤护理的伦理问题。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肿瘤基础知识、护理评估、治疗及预防等内容;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肿瘤病例,让学生掌握护理程序的应用;3. 角色扮演法:模拟肿瘤患者及家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同理心;4.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就肿瘤护理的伦理问题进行讨论。

1. 导入新课:介绍肿瘤的定义、分类及危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讲解肿瘤基础知识:讲解肿瘤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临床表现;3. 护理评估、诊断、治疗及预防:结合案例,讲解肿瘤的护理评估、诊断、治疗及预防知识;4. 心理护理及康复护理:讲解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康复护理技巧;5. 伦理问题讨论:让学生就肿瘤护理的伦理问题进行讨论;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肿瘤的基本知识、护理评估、治疗及预防等内容,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2.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3. 教学不足: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4.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强临床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肿瘤学概论(第2版)PPT课件 第二章 肿瘤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

肿瘤学概论(第2版)PPT课件 第二章 肿瘤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

(通常为1、3、5年)随访后,仍存活的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用途:①反映疾病的危害程度和患者的预后;
②评价肿瘤治疗的远期效果。
肿瘤生存率
=
经过若干年观察后尚生存的病例数 最初的新诊断病例总数
×100%
值得注意的是,比较不同地区、时间及人群的肿瘤发病率或死亡率时,应比较各年龄组率的调整或标
化使用发病专率或死亡专率。标化的方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
肿瘤学概论(第2版)
(二)病例对照研究
1.定义 病例对照研究(case control study)是一种由果及因的回顾性研究,是以确诊的患有某种恶性
肿瘤的人群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种疾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为对照,利用已有的记录或采用问卷调 查等流行病学方法、实验室检查等手段,了解其过去的暴露情况,比较两组暴露于某危险因素的百分比, 判断暴露因素与所研究的恶性肿瘤之间关联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1)比值比(odds ratio,OR)是病例组中暴露比值与对照组中暴露比值之比。 (2)当OR>1时,说明暴露使疾病发生的危险增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称为“正关联”;
当OR=1时,两者没有关联; 当OR<1时说明暴露使疾病发生的危险降低,是疾病的保护因素,称为“负关联”。
肿瘤学概论(第2版)
(二)病例对照研究
第二章
肿瘤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
作者 : 乔友林
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目录
第一节 恶性肿瘤的流行趋势 第二节 肿瘤流行病学的常用研究方法 第三节 肿瘤流行病学研究结果的真实性
重点难点
掌握 肿瘤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定义、指标及计算方法,描述、 分析、实验肿瘤流行病学的定义、分类、研究方法、研究特 点以及用途等内容。

肿瘤学笔记——精选推荐

肿瘤学笔记——精选推荐

肿瘤学笔记第⼀章绪论现代医学的三⼤挑战:癌症、病毒性疾病、⽼年性疾病。

癌症泛指所有的恶性肿瘤。

肿瘤则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包括纤维瘤、软⾻瘤等恶性肿瘤包括神经母细胞瘤、⿊⾊素瘤等对来源于上⽪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称之为癌,对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则称之为⾁瘤,这种区分除了在于肿瘤外观形态上的区别,还在于前者易于经淋巴道转移,⽽后者多经⾎液系统播散。

⾎液系统肿瘤多起因于⽩细胞的恶性增长,使外周⾎中出现⼤量肿瘤细胞,⾎液呈现乳糜样颜⾊,故名⽩⾎病。

肿瘤不管是良性还是恶性,也不管是上⽪组织来源还是间叶组织来源,本质上都表现为细胞失去控制的异常增殖,这种异常⽣长的能⼒除了表现为肿瘤本⾝的持续⽣长外,在恶性肿瘤还表现为对邻近正常组织的侵犯及经⾎管、淋巴管和体腔转移到⾝体其它部位,⽽这往往是肿瘤致死的原因。

第⼀节对肿瘤认识发展的历史⼀、中医对肿瘤的认识⼆、西医对肿瘤的认识化学致癌学说:长期清扫烟囱的男孩容易发⽣阴囊癌从事苯胺染料⼯业的⼯⼈容易得膀胱癌给兔⽿长期抹煤焦油诱发肿瘤从煤焦油中分离出致癌成分——苯并芘从巴⾖中分离出佛波酯病毒致癌学说:Rous证明⼀种鸡的⾁瘤可以经由⽆细胞的滤液⽽移植,后来借助电⼦显微镜技术证明其病原就是Rous⾁瘤病毒,从⽽确⽴了病毒致癌学说。

⼈体肿瘤与病毒的关系则⾸先在Burkitt淋巴瘤得到证实,引起该⾁瘤的病毒后来证明是EB病毒,EB病毒还与⿐咽癌关系密切。

物理致癌学说:紫外线引起⽪肤癌分⼦肿瘤学:第⼀个病毒癌基因Src从Rous⾁瘤病毒中分离出来,并在正常⼈、动物的细胞中也找到了Src基因的存在,被为前癌基因或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针对癌基因及其功能,提出了两次打击学说:在有遗传性的病例,患者在出⽣时就从双亲遗传获得了⼀个变异的致病基因,在后天成长过程中另⼀个等位基因再发⽣变异,这样两次打击导致了肿瘤的发⽣。

⽽⾮遗传性病例两次变异都在后天发⽣,因此发病也较晚。

妇科肿瘤反思日记模板范文

妇科肿瘤反思日记模板范文

日期:[填写日期]今天,我在妇科肿瘤科度过了充实而又沉重的一天。

作为一名实习护士,我有幸跟随经验丰富的医生和护士们一起工作,学习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同时也对妇科肿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今天的反思日记。

---标题:妇科肿瘤科的反思与感悟一、实习体验今天,我跟随导师参加了妇科肿瘤科的日常查房。

我们首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详细询问和检查,了解了患者的治疗进展和生活状况。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医生和护士们对患者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负责的态度。

二、专业知识在查房过程中,我学习了妇科肿瘤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我了解到,妇科肿瘤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其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往往容易被忽视。

这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护士,我需要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三、患者心理在与患者的交流中,我发现很多患者对疾病的治疗和生活充满了担忧。

她们对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治疗方法感到恐惧,对未来的生活也感到迷茫。

这让我深感同情,同时也意识到作为一名护士,我们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她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四、反思与感悟1. 爱心与责任心:在妇科肿瘤科实习,我深刻体会到了医生和护士们对患者的爱心和责任心。

他们不仅关注患者的病情,更关心患者的心理和生活。

这让我明白,作为一名护士,我们要以患者为中心,用心去关爱每一个患者。

2. 专业知识的重要性:通过今天的实习,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护士,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3. 关注患者心理:在护理工作中,我们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她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同时,我们还要积极与患者沟通,帮助她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 医学科普的必要性:通过今天的实习,我看到了许多患者由于缺乏医学常识,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因此,我认为医学科普工作非常重要,我们要积极宣传医学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

总结:今天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第二章第二节细胞中的无机物教学反思

第二章第二节细胞中的无机物教学反思

第二章第五节《细胞中的无机物》教学反思
高一年级吕翠
一节好课怎么定义?一节好课就是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循循善诱,学生思维敏捷;一节好课就是教师不仅授之以鱼,同时又授之以渔,学生不仅学会了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也学会了许多做人做学问的道理。

上完这一节课后,我对我这一节课进行深深的反思。

我认为这一节课基本达到了课标的要求,基本完成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任务,在课堂上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尽可能多的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通过许多与生活联系比较近的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知识,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源于生活。

但是我这一课有很多的不足,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课堂时间没有控制不好,到了下课的时候只完成了本节课的一部分内容,另外一个就是课前没有更好的备好学生,上课时举了一个我认为很贴近生活,但好于学生来说却不是很熟悉的例子,使课堂教学过程出现了一点小失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教学的路上要学习的事还很多,我会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教学基本功,让自己尽快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反思肿瘤-第一章第二节

反思肿瘤-第一章第二节

反思肿瘤作者高岱清第二节生物致癌因子生物致癌因子则是引起细胞恶变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引起肿瘤的微生物主要有病毒、霉菌和细菌,下面将分别叙述:一、病毒的致癌作用20世纪60年代初,很多著名科学家都认为,病毒是引发绝大多数肿瘤的罪魁祸首。

因为他们发现,一些病毒感染细胞后,就会将自身的遗传物质插入细胞的基因组内,引起细胞的恶性转化和异常增殖,最终导致白血病、鼻咽癌和肝癌等癌症。

当时,人们乐观得认为,只要弄清楚了病毒诱发癌症的分子机制,就能研制出相应疫苗,彻底消灭癌症。

上个世纪70年代,彼得·迪斯伯格(Peter Duesberg)、赖明诏(Michael Lai)和彼得·沃格特(Peter V ogt)合作,从鸟类劳氏肉瘤病毒(avian Rous sarcoma virus)中分离出了一个特殊的基因-src基因,大家认为它很可能就是引发肿瘤的真凶。

然而后来的进一步研究证明,src基因是一种Rous 病毒的突变体,该突变病毒能够感染细胞并进行复制,但是不能致癌。

只是由于该突变体缺失使正常细胞丧失了转化为癌细胞的能力,因此推测突变的基因是诱导癌变的基因。

后来的分析鉴定发现,该突变体只是缺失了一个基因。

由于该基因的缺失,不能诱导肉瘤的形成,故将此基因命名为src基因,这是后话。

病毒是如何致癌的?这要从几个方面探讨。

如果从肿瘤病毒的致癌性的角度而言,肿瘤病毒与非致癌病毒不同,它侵入宿主细胞后有两种表现,即繁殖产生更多的病毒,或者以基因和其它形式存在,并且影响细胞基因组的活化,引起细胞某些失活的基因异常活化,最终导致正常细胞的转化和癌变。

就是说侵入机体细胞内的病毒既有大量增殖产生更多的病毒德特性由有引发癌症的特性。

一般来说,肿瘤病毒在细胞内繁殖就不致癌,致癌就不增殖。

病毒基因插入到细胞基因内时,就可以引起细胞转化并导致细胞的癌变,并且丧失了病毒继续复制的能力。

关于病毒致癌机理的研究,近年来有了较大进展。

《肿瘤第二部分》PPT课件

《肿瘤第二部分》PPT课件

• 恶病质(Cachexia)
• 副肿瘤综合征(代谢 异常综合症):
异位内分泌综合征
ppt课件
食管癌
4
恶病质的特点和发生机理
癌组织蛋白质合成增 加,氨基酸分解下降
肿瘤侵袭破坏血管 血红蛋白代谢障碍
机械性压 迫、疼痛
肿瘤细胞生长迅速, 消耗大量营养物质
出血 贫血
精神 压力
缺乏食欲、进食 减少、睡眠不足
3.5.以“病”或“瘤 ”命名(习惯)— 如白血病、精原细
胞瘤
ppt课件
15
恶性
二、肿瘤的分类 通常是以它的组织发生 (即来源于何种组织)为依据
上皮组织 间叶组织 淋巴造血组织 神经组织 其他肿瘤
每一类又按其分化成熟程度及对机体影
响不同而分为良性与恶性两大类(表)
ppt课件
16
第七节 常见肿瘤举例
•腺体大小、形状不规则,
排列比较拥挤
•有包膜
•无小叶
•无导管
•有分泌功能
ppt课件
特点
分类
•息肉状腺瘤
•囊性腺瘤
•纤维腺瘤
•多形性腺瘤
20
息肉状腺瘤(大肠)
ppt课件
21
粘液性乳头状囊腺瘤 (卵巢)
ppt课件
22
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 (卵巢)
正常 乳腺小叶
乳腺 纤维腺瘤 (结节状)
ppt课件
ppt课件
6
异位内分泌综合征
由非内分泌腺肿瘤产生和分泌激素或激素类 物质引起内分泌紊乱的临床症状称异位内分泌综 合征。此类肿瘤称为异位内分泌肿瘤。如肺癌、 胃癌、肝癌等。
APUD(amine precusor uptake and ecarboxylation)

第二章肿瘤化疗护理常规

第二章肿瘤化疗护理常规

第二章肿瘤化疗护理常规肿瘤化疗的护理常规第一节化疗药物毒副反应及护理化疗的毒副反应分近期毒性反应和远期毒性反应。

近期毒性反应又分为局部反应(如局部组织坏死、化学性性静脉炎等)和全身性反应(包括消化系统、造血系统、免疫系统、皮肤和粘膜反应、神经系统、肝功能损害、心脏反应、肺毒性反应、肾功能障碍及其他反应等)。

远期毒性反应主要是生殖功能障碍及致癌、致畸作用等。

一、局部毒副反应1. 许多抗肿瘤药物如氮芥、丝裂霉素、阿霉素、长春瑞滨、长春新碱等药物做静脉注射时,易刺激静脉内壁造成化学性静脉炎,表现为从注射部位沿静脉走向出现发红、疼痛、色素沉着、血管变硬等。

有的药物不慎漏于皮下组织,还会引起疼痛、肿胀或局部组织坏死。

2. 护理措施1)选择好输液部位① 化疗给药前应评估患者血管情况、使用的药物性质等情况首选中心静脉给药,可采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皮下埋藏式导管输注系统(PORT)或中心静脉导管(CVC)。

持续静脉给药更应选择中心静脉通路。

2)如外周静脉穿刺给药,注射部位需有计划地更换。

同一护理人员执行静脉穿刺时,不可尝试穿刺二次以上,应寻求其他护士帮忙。

3)化疗给药应尽量避开手指、手腕、肘窝和下肢静脉,以及施行过广泛切除性外科手术的肢体,如乳腺癌根治术后避免患肢注射。

不宜选择24小时内有穿刺史的静脉及穿刺点以下的静脉进行穿刺给药。

不可同一部位重复穿刺,避免渗漏。

4)经外周静脉留置针给化疗药,留置针应当日拔除,不留置。

2) 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① 预防:推注前后用NS冲洗,药液浓度不宜过高,速度不宜过快,匀速进入; 诺维本输入前后可根据医嘱予NS250ml+DXM5mg冲洗,有条件可建议在输液前沿静脉走向涂喜疗妥软膏或外贴增强型透明贴。

② 处理:静脉炎可给予湿热敷、硫酸镁湿敷、喜辽妥、金黄散外敷、理疗。

3)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2022年-11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护理常规3.0版HLB-HLCG-002① 由经验丰富的护士给药。

ICD10第2章肿瘤

ICD10第2章肿瘤

ICD10第2章肿瘤ICD-10 第2章肿瘤第一节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又称癌症,是一种由于细胞异常增殖和无限增长,导致组织和器官功能受损的疾病。

恶性肿瘤可发生于人体的各个部位,包括但不限于皮肤、乳房、肺、胃、肝、结肠和直肠等。

根据病原细胞的类型、组织来源及其分化程度等特征,恶性肿瘤被进一步细分为多个亚类。

第二节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相对应的是良性肿瘤,也被称为非癌性肿瘤。

良性肿瘤是一种局限性生长的肿瘤,其细胞的增殖速度较慢,没有侵袭性和转移能力。

虽然良性肿瘤通常不会对身体产生危害,但某些特殊情况下它们可能会压迫周围的组织或器官,导致一些症状和不适。

第三节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肿瘤的诊断是通过对患者的体格检查、临床表现评估和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手段进行的。

医生还可能进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以确定肿瘤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一旦诊断出肿瘤,医生将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疗或靶向治疗等。

治疗方案的选择将基于患者的整体情况和肿瘤的特征。

第四节预防与健康教育预防是减少肿瘤发生和死亡的关键。

个人和公共卫生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患癌风险。

个体应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吸烟和酗酒等。

此外,接种疫苗和避免曝露于致癌因素(如有害物质和辐射)也是预防肿瘤的重要措施。

结语ICD-10第2章肿瘤对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进行了分类和编码,帮助医生和研究人员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肿瘤。

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和综合治疗。

预防肿瘤的发生至关重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自己的健康,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的发生。

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我们才能减少肿瘤对我们社会的影响,并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肿瘤科护士反思记录范文

肿瘤科护士反思记录范文

肿瘤科护士反思记录范文日期:[具体日期]一、今日工作总结。

今天在肿瘤科又度过了忙忙碌碌的一天。

# (一)患者护理方面。

1. 输液工作。

一上午就像个勤劳的小蜜蜂,穿梭在各个病房给患者输液。

不过今天差点出了个小岔子,给3床的王大爷输液时,可能是因为早上刚上班还没完全进入状态,居然一开始没扎好。

当时王大爷还特别善解人意地说:“姑娘,不着急,再来一次就好。

”我那脸啊,一下子就红到耳根子了,感觉自己像个刚学打针的新手。

好在第二次成功了,但这也给我敲了个警钟,不管多忙,都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

2. 患者沟通。

在跟10床的李大姐聊天的时候,我发现自己还是有点太“直”了。

她一直很担心化疗后的头发会掉光,我当时就直接说:“这是化疗常见的副作用,掉头发很正常的。

”说完就看到她的眼神一下子黯淡了下去。

我应该更委婉一点的,比如先安慰她头发掉了还会再长,再给她讲讲现在有很多漂亮的假发可以选择,让她心里能好受点。

# (二)与医生协作。

1. 病例交接。

在和医生交接病例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有点“马大哈”了。

医生问我4床患者昨天的尿量情况,我支支吾吾半天没答上来。

当时就特别懊恼,这是很重要的信息啊,我应该提前就仔细查看并记在心里的。

还好医生比较耐心,没有责怪我,但我知道这样的失误可不能再犯了。

二、自我反思。

# (一)技术操作方面。

1. 输液扎针失误。

今天给王大爷输液扎针失败,虽然有状态的原因,但本质上还是自己的技术不够熟练。

我不能总是把“意外”当成借口,得利用业余时间多练习扎针技术,比如找些模拟血管的模型练练手。

而且在操作的时候,要更加专注,不能被周围的事情分心。

就像战场上的士兵,手里的针就是我的武器,每一次扎针都是一场“小战役”,必须要胜利。

2. 提升应急能力。

在肿瘤科,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比如患者突然的疼痛加剧或者输液反应。

我发现自己在面对这些情况时,虽然能按照流程处理,但还是有点手忙脚乱。

我得像个“超级英雄”一样,随时准备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反思肿瘤-第一章第一节

反思肿瘤-第一章第一节

反思肿瘤作者高岱清肿瘤是一种特殊的疾病,它并非外敌入侵,而是由正常的组织细胞逐渐地演变而形成的。

虽然肿瘤细胞在很多方面,诸如外主要形、生长特性、新陈代谢,都和它们在正常情况下的表现大相径庭,但它们却是来自同一父辈的兄弟。

虽然经过全世界的科学家通力合作,但至今没有找到肿瘤发生的真正原因。

笔者在大学读书期间就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尤其是病理老师告诉我们有许多病人发生肿瘤自然消退,还有许多实验证实肿瘤细胞可以转化成正常细胞表型,这使我感到非常兴奋,肿瘤逆转使我们看到了一种解决肿瘤的新途径。

上个世纪80年代我看到了一本对我启发很大的书,美国人Armin C. Braun著的《癌生物学》(The Biology of Cancer),从此我开始注意各种肿瘤发生的可能性和令肿瘤消退的可行性以及如何治疗肿瘤。

由于条件有限,只能在他人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做一些简单的试验和临床治疗中的现象来证实我的观点,希望能有所收获。

第一篇肿瘤的病因所谓的疾病病因就是指疾病发生的原因,有些疾病的病因是明确的,如细菌引起了大叶性肺炎,细菌就是这种肺炎的病因,当然主要是肺炎双球菌和葡萄球菌。

一般来讲,一种疾病只有一个病因,这种观点也被普遍认可,只有肿瘤的病因是多种多样的,这在医学上是一个特殊现象,原因是一种病因解释不了肿瘤的所有起因。

正是因为有多种病因,那么就出现了肿瘤形成的众多假说。

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因素,就是环境因素和机体自身的因素。

第一章肿瘤发生的外在因素肿瘤的发生原因有外部因素和内在原因两个方面组成。

内在的因素是指生命体自身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免疫和染色体等生来就存在的体质状况。

外部因素是指生命体所处的环境、接触的各种理化因素和生物因素。

本章主要探讨外界原因对肿瘤生成的影响。

第一节理化致癌因子为了探讨疾病的原因,人们通常采用一种专门研究人类及人类所患疾病的科学,即流行病学调查。

通过大范围人群中的发病情况调查和研究,分析出疾病的发病原因,从而寻找治疗这种疾病的方法。

肿瘤内科反思日志模板范文

肿瘤内科反思日志模板范文

日期:2022年11月10日一、前言肿瘤内科,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科室。

在这里,我们面对的是一群饱受疾病折磨的患者,他们的痛苦与希望交织在一起,让我们深感责任重大。

今天,我将对自己在肿瘤内科的工作进行反思,以期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得更好。

二、工作回顾1. 病例诊疗在过去的几天里,我接诊了多位肿瘤患者,其中一位是晚期肺癌患者,另一位是淋巴瘤患者。

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他们的病情、心理状态以及家庭情况,为他们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2. 护理工作在肿瘤内科,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我负责的患者中,有需要静脉注射化疗药物、进行PICC置管的患者。

在护理过程中,我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确保患者安全。

3. 团队协作肿瘤内科是一个多学科协作的科室,我与其他医生、护士、技师等紧密配合,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三、反思与总结1. 沟通技巧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倾听方面还有待提高。

有时,患者表达问题时,我急于给出答案,忽略了他们的感受。

今后,我将更加注重倾听,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

2. 治疗方案在制定治疗方案时,我意识到自己对某些药物的作用机制了解不够深入。

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3. 护理工作在护理工作中,我发现自己对患者的心理需求关注不足。

面对患者病痛的折磨,我应更加关心他们的心理状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4. 团队协作在团队协作中,我认识到自己在沟通、协调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今后,我将加强与同事的沟通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改进措施1. 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2. 重视患者心理需求,给予更多关爱和支持。

3. 提高沟通技巧,学会倾听,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

4. 加强团队协作,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五、结语肿瘤内科的工作让我深感责任重大,也让我收获了成长。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反思、总结,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肿瘤出科反思记录模板范文

肿瘤出科反思记录模板范文

【日期】:____年__月__日【科室】:肿瘤科【实习学生姓名】:____【实习学生编号】:____【实习指导老师】:____【一、实习背景】在肿瘤科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个病例的诊疗过程,对肿瘤的病理生理、诊断方法、治疗方案以及护理措施有了初步的了解。

以下是对此次实习的反思记录。

【二、实习收获】1. 知识收获(1)了解了肿瘤的基本概念、病因、病理生理变化以及临床表现。

(2)熟悉了肿瘤的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检查方法。

(3)掌握了肿瘤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2. 技能收获(1)学会了如何进行肿瘤患者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2)熟悉了肿瘤患者的护理措施,包括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和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3)提高了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能力,学会了如何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关爱。

【三、实习反思】1. 诊断与治疗(1)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多个病例的诊疗,发现自己在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上还存在不足,需要加强对病例资料的分析和综合判断能力。

(2)对于一些疑难病例,需要加强与上级医生的沟通,及时请教,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

2. 患者沟通(1)在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中,我发现自己在倾听和表达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更加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2)在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时,要注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术语,以免患者产生误解。

3. 团队协作(1)在肿瘤科实习期间,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在诊疗过程中,要与医生、护士、技师等多学科人员紧密配合,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2)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

【四、改进措施】1.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

2. 提高沟通能力,关注患者心理需求,给予关爱和支持。

3. 加强团队协作,与同事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4. 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思肿瘤作者高岱清第一节肿瘤化学治疗化学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近代化学治疗(化疗)学始于20世纪40年代,有少数白血病及淋巴瘤经氮芥或甲氨蝶呤治疗,取得了短暂的缓解,从此揭开了肿瘤化疗的序幕。

进入20世纪50~60年代,先后发现了不少有效药物,如氟尿嘧啶、巯嘌呤、放线菌素D以及环磷酰胺等,使肿瘤化疗得到了发展。

20世纪60年代,儿童白血病和霍奇金病通过联合化疗获得治愈,从而证实某些人类肿瘤—即使是晚期阶段,也可以通过药物达到治愈的目的。

到了20世纪70年代,更多的肿瘤有了比较成熟的化疗方案,有不少肿瘤可能通过化疗治愈。

手术后经辅助化疗达到治愈的肿瘤包括乳腺癌、骨肉瘤、软组织肉瘤以及大肠癌等。

晚期癌经化疗后能达到治愈的肿瘤则有滋养叶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中度和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睾丸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肾母细胞瘤、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尤文瘤、神经母细胞瘤、小细胞肺癌以及卵巢癌等。

近20年来一些用于化疗的药物—如铂类、紫杉类的临床应用,使肿瘤化疗效果进一步提高。

一、化疗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化疗从两个方面发挥抗肿瘤的作用,通过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杀灭肿瘤。

其一是直接杀灭正在繁殖的肿瘤细胞。

各种化疗药物基本上都是作用于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某个环节,造成细胞繁殖障碍,导致细胞死亡。

因此化疗杀的是所有的正在繁殖的细胞,包括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

越是快速生长繁殖的细胞对化疗反应越强。

肿瘤病人手术之后免疫力大幅下降,此时适合于肿瘤的繁殖。

术后用一些化疗药物可以消灭正在繁殖的肿瘤细胞,有助于延缓肿瘤的复发。

其二是打破身体对肿瘤的免疫耐受:现在的研究表明化疗虽然降低了身体的免疫力,但却可以打破身体对肿瘤的免疫耐受,并且体内的树突状细胞(DC)活跃,可以发挥较长时间的免疫监视功能。

从这种意义上讲,化疗通过调节身体的免疫状态达到抗肿瘤的目的。

细胞免疫抗肿瘤治疗的创始人、LAK细胞的发明人、美国的Rosenberg博士采用非髓性淋巴细胞删除法联合CIK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首先我们要讨论一下化疗直接杀灭肿瘤的作用。

要弄清抗癌药物如何抑制肿瘤,首先应了解肿瘤细胞动力学,为制定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提供理论基础。

肿瘤增大是由于肿瘤细胞不断分裂增殖的结果。

肿瘤细胞一次分裂结束后到下一次分裂结束的时间称为细胞周期(Tc)。

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在本质上与正常细胞相同。

细胞周期可分为DNA合成前期(G1期),DNA合成期(S期),DNA合成后期(G2期)以及有丝分裂期(M期)。

在这一系列分裂增殖过程中,需要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要合成蛋白质,需要先合成与这些蛋白质相关的DNA,然后以DNA为模板转录合成RNA,再翻译合成蛋白质。

各种化疗药物均作用于细胞分裂周期的某一阶段,导致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出现错误,继而引发细胞凋亡机制,引起细胞死亡。

因此化疗药物针对的是细胞是否分裂,而不是针对肿瘤细胞。

所以它对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具有同等的杀伤作用,因为肿瘤细胞增殖迅速杀灭的肿瘤细胞才能多一些。

而对于处于静止状态的G0期细胞,即非增殖状态的细胞,无论是肿瘤细胞还是正常细胞,各类化疗药物均不敏感。

这是目前化疗难以根除肿瘤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正是因为它对非增殖状态的细胞无效,使大量的正常的干细胞得以保持下来,为机体恢复提供了基础。

化疗药物根据作用于细胞周期时机不同分为不同的种类,直接作用于DNA的药物,如烷化剂、抗肿瘤抗生素以及金属类药物等对整个增殖中的细胞均有杀灭作用,因而称为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而抗代谢类药物主要作用于S期(DNA合成期),植物药主要作用于M期,称之为周期特异性药物。

不同增殖期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不同,S期(DNA合成期)细胞对周期特异性药物敏感性较强,而M、G1、G2期(DNA 合成后期)细胞则对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较敏感。

二、化疗药物的种类和作用机制现阶段临床所使用的抗癌药物,可分为烷化剂、抗代谢药、抗生素、植物药、激素与其他等六大类。

分述如下:1、各种烷化剂通过烷基使瘤细胞多种功能基团烷化而失去活性,破坏DNA结构、功能,抑制DNA合成,如HN2、CTX、TSPA、CLB、BUS、DTIC 等烷化剂均属此类。

亚硝脲类及DDP、MMC亦可有类似烷化作用。

2、抗代谢类药物如MTX、6-MP、6-TG、5-FU、HU、Ara-C、FT-207等药物化学结构与机体内某些代谢物相似,但不具备它们的功能,通过阻碍脱氧嘌呤核苷或脱氧嘧啶核苷的合成、互换、还原,抑制细胞生长,最终导致死亡。

3、抗肿瘤抗生素作用机制各异,主要作用于遗传信息传递的不同环节,甚至生物大分子,从而抑制DNA(如BLM、链黑霉索等)、RNA(如多柔比星、柔红霉素,放线菌素D等)和蛋白质(如嘌呤霉素等)。

4、抗肿瘤植物药作用机制有以下五个方面。

(1)作用于细胞M期(有丝分裂期):通过抑制细胞中微管蛋白的聚合使细胞有丝分裂停止于中期,如VCR、VLB、VDS等。

(2)直接抑制DNA生物合成和蛋白质合成,如三尖杉碱及高三尖杉酯碱等。

(3)与微管蛋白结合抑制其聚合,故有抗有丝分裂作用,如VP-16、VM-26等。

(4)抑制DNA拓扑异物酶I,如喜树碱类化合物。

(5)促进微管聚合并抑制其解聚,如紫杉醇等。

5、激素类与细胞毒抗癌药不同,激素类不是直接杀伤癌细胞,而是通过改变体内激素环境,对特定的肿瘤发挥抑制生长作用。

包括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皮质激素及抗雄激素和抗雌激素等。

6、其他包括铂类,如顺铂、卡铂,主要与DNA双链或单链交联,从而阻止DNA聚合酶的移动,影响DNA链的合成、复制,造成细胞死亡;丙卡巴肼则主要与DNA等生物大分子结合,有类似烷化剂的作用;羟基脲可选择性抑制DNA合成而不抑制RNA和蛋白质合成;门冬酰胺酶可将血清中的门冬酰胺分解,使蛋白质合成因缺乏门冬酰胺而受阻,抑制肿瘤的生长与增殖。

三、化疗联合用药的原则以上药物单用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为了提高治疗效果,临床上往往采用联合化疗方式抗肿瘤治疗。

联合化疗可获得单药治疗无法达到的三个目的:①机体在可耐受的每一种药物的毒性范围内并不减量的前提下被杀灭的肿瘤细胞最多。

②可杀灭异质性肿瘤细胞群中更多的耐药细胞株。

③预防或减慢新耐药细胞株的产生。

在选择药物用于联合化疗时,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为获得最佳治疗结果,选择的药物应包括最有活性的药物,这些药物在单药治疗同一肿瘤时能获得部分疗效,如有可能,应优先考虑选用疗效好的药物。

2、避免主要毒性、作用机制、耐药机制重叠药物的联合,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增加剂量强度。

3、要求采用药物的最佳剂量和用法。

4、联合化疗应按合理的间隔时间实施,在骨髓等最为敏感的正常组织得以恢复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缩短周期间隔时间。

因为延长周期间隔时间会降低剂量强度。

大多数的联合化疗方案是根据细胞毒药物损伤骨髓后,骨髓功能恢复的动力学所设计的。

细胞毒药物损伤骨髓干细胞池后可在8~10天内向外周血输送成熟血细胞。

既往未行化疗者,首次化疗后的第9~10天,可见白细胞,有时也见血小板减少,于第14~18天达最低点,到第21天明显恢复。

但曾接受化疗或放疗者,往往需到第28天或更长时间方能完全恢复。

在骨髓恢复的早期(第16~21天)如再次给药,可在第二周期治疗时产生严重的骨髓毒性。

因此,标准剂量的联合化疗在无集落刺激因子支持条件下,间歇期应为2周,即首剂用药后的第21或28天开始下一疗程化疗,为骨髓提供恢复时间。

剂量强度(dose intensity,DI)指的是单位时间内的药物用量,一般为毫克/每平方米/每周,不必考虑给药方式和途径。

相对剂量强度(relative dose intensity,RDI)是和标准剂量之比。

许多证据表明,耐药肿瘤细胞可能从较大的肿瘤群体内因应用低于最适剂量的抗癌药物而产生。

抗肿瘤药物的剂量与肿瘤细胞杀灭程度之间呈线性关系。

因此,对于药物敏感的肿瘤剂量愈高疗效也愈大。

现已发现进展期卵巢癌、乳腺癌、肺癌、结肠癌以及恶性淋巴瘤中,剂量强度与反应率呈线性关系。

这也是临床上应用高剂量化疗的基础。

四、肿瘤耐药性的产生化疗药物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耐药性的产生。

起初耐药性的产生有两种可能:一是由于细胞动力学原因,由不分裂或休眠期的肿瘤细胞产生;二是遗传学基础的耐药性,由于基因突变、缺失和肿瘤的多样性经过自然选择产生的,或是基因扩增、移位,染色体的重排而产生耐药肿瘤细胞株。

多药耐药(MDR)性是指肿瘤细胞对多种抗癌药产生耐药性,不仅对同类型抗癌药耐药,对许多非同类型抗癌药亦产生交叉耐药,如植物药和抗肿瘤抗生素类药。

多耐药性的产生机制包括一下几种:首先增强将细胞内药物排出的能力,这方面包括P-糖蛋白和MDR相关蛋白(mrp)基因,它们可以将细胞内的化疗药物泵出细胞,降低细胞内的药物浓度,使药物不能发挥作用;其次细胞通过增加某些酶的活性,如谷光甘肽-S-转移酶,使药物降解和解毒;最后肿瘤细胞通过自身的突变,改变药物作用的靶点,或者是绕开药物的作用靶点使药物失效。

目前实验研究已发现很多可以改善耐药的药物,但在临床上尚未取得成功。

五、临床化疗应用在临床应用中化疗通常用于以下四个方面:①晚期肿瘤的诱导化疗。

②局部治疗(手术、放疗)后的辅助化疗。

③手术前的新辅助化疗。

④特殊途径化疗。

1、全身诱导化疗多用于晚期或播散性肿瘤。

晚期患者肿瘤多已全身扩散,不再适合手术或放疗等局部治疗手段,化疗往往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之初即采用化疗,以达到缓解病情、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或治愈肿瘤(绒毛膜上皮癌、睾丸肿瘤、恶性淋巴瘤)等。

2、辅助化疗即在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术或放疗)后,为防止复发、转移,针对可能存在的微小转移灶进行化疗。

目前这种化疗对防止肿瘤复发和转移究竟有多大的作用产生了争议,许多早期对化疗敏感性差的肿瘤可以不进行化疗,因为有大量证据表明这些肿瘤化疗并不能预防肿瘤复发和转移。

3、新辅助化疗指对可用局部治疗手段(手术或放疗)治疗的局限性肿瘤,在手术或放疗前进行化疗。

现已证实新辅助化疗能在肛管癌、膀胱癌、乳腺癌、喉癌、骨肉瘤及软组织肉瘤等经化疗可缩小肿瘤减少手术范围或使不能的病例变为可能。

有许多证据表明手术前辅助化疗,可以降低术后肿瘤的转移率。

4、特殊途径化疗(1)腔内化疗:治疗癌性体腔积液,包括胸腔、腹腔及心包腔内积液。

(2)鞘内注射:常用于治疗脑膜白血病,淋巴瘤或其他实体瘤的中枢神经系统侵犯。

(3)动脉插管化疗:经导管动脉内灌注化疗可用于治疗头颈肿瘤、颅内肿瘤、肺癌、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

5、化疗适用病种(1)造血系统疾病:如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瘤、多发性骨髓瘤、晚期恶性淋巴瘤、非洲儿童淋巴瘤等。

(2)化疗效果较好的实体瘤:如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精原细胞瘤、小细胞肺癌、卵巢肿瘤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