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重点实词,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型,古今异义)

合集下载

荆轲刺秦王_重点文言字词

荆轲刺秦王_重点文言字词

(一)通假字1.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荆轲刺王》2.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回来)——《荆轲刺王》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害怕)——《荆轲刺王》4.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朝廷)——《荆轲刺王》5.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荆轲刺王》6.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仓猝)——《荆轲刺王》7.请辞决矣(“决”通“诀”,告别)——《荆轲刺王》8.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荆轲刺王》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武阳奉地图匣(“奉”通“捧”双手捧着)——《荆轲刺王》10.愿大王少假借之(“少”通“稍”,稍微)——《荆轲刺王》11.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显露)——《荆轲刺王》(二)古今异义1.今行而无信,则未可亲也(信:古义:信物;今义:书信)——《荆轲刺王》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荆轲刺王》3.持千金之资币物(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荆轲刺王》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荆轲刺王》5.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处指樊於期;今义:年长之人)——《荆轲刺王》6.今闻购将军之首(购:古义:重金收买;今义:购买)——《荆轲刺王》7.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可以用(它);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荆轲刺王》8.将军岂有意乎(有意:古义:同意,愿意;今义:故意)——《荆轲刺王》9.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荆轲刺王》10.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于是: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荆轲刺王》11.终已不顾(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及)——《荆轲刺王》12.北蛮夷之鄙人(鄙人:古义:粗鄙的人;今义:卑鄙的人)——《荆轲刺王》13.图穷而匕首见(穷:古义:穷尽;今义:缺少钱财)——《荆轲刺王》14.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古义:宽容,原谅;今义:不是自己的,偷别人的,如:假借名义)——《荆轲刺王》15.王还柱而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荆轲刺王》16.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提:古义:读作dī,投掷,投打;今义:用手“提”着篮子之类)——《荆轲刺王》乃引其匕首提王(提:古义:投击;今义:垂手拿着)——《荆轲刺王》17.诸郎中执兵。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归纳法(完整版)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归纳法(完整版)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归纳法(完整版)(帅本明整理)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9、请辞决矣“决”通“诀” 诀别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11、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 12、燕王诚振怖“振”通“震”惧怕二、古今异义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古义:信物,今义:书信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持千金之资币物【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今义:年长之人今闻购将军之首【购】古义:重金收买;今义:购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将军岂有意乎【有意】古义:同意,愿意今义:故意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于是】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终已不顾【顾】古义:回头;今义:照顾,考虑,顾及北蛮夷之鄙人【鄙人】古义:粗鄙的人;今义:卑鄙的人图穷而匕首见【穷】古义:穷尽;今义:缺少钱财秦王还柱而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提】古义:[dǐ],投掷,投打;今义:用手拿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提】古义:投击,今义:垂手拿着诸郎中执兵。

【郎中】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断其左股。

【股】古义:大腿;今义:量词。

左右既前【左右】古义:身边侍臣;今义:方位名词荆轲废【废】古义:倒下;今义:残废秦王复击轲【复】古义:又,再;今义:往复,重复,复习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三、词类活用【日夜】此臣切齿拊心也: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上】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北】进兵北略地:名词作状语,向北【旦暮】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早晚【函】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厚】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名词用作状语,用厚礼【箕】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像箕一样【邑】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名词作动词,封邑【私】丹不忍以己之私:形容词用作名词,私心【前】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又前而为歌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左右既前:走上前非有诏不得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远】其人居远未来: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祖】至易水上,既祖,取道:名词用作动词,出行前祭路神【衣冠】皆白衣冠以送之:名词用作动词,白衣冠,穿着白衣,戴白帽【朝服】(秦王)乃朝服:名词用作动词,穿上上朝的礼服【涕】士皆垂泪涕泣:名词用作动词,哭【迟】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使】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用作名词,使者。

荆轲刺秦王 重点字词

荆轲刺秦王 重点字词

北:向北
上:向上
衣冠:穿着衣服戴着帽子 (皆白衣冠以送之) 都穿着白色衣服戴着白色帽子来送他。 函:用匣子 (函封之) 用匣子装它 (箕踞以骂曰) 像簸箕一样坐着骂道
箕:像簸箕一样
5.动词活用成状语 驰:坐着车
(驰往) 坐着车前往
二、使动用法
闻:使……听闻 绝:使……断了
(以闻大王) (绝袖) 动+名 (动+宾语 结构)
荆轲刺秦王 词性、句式归纳
一、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成动词 北:向北 (进兵北略地) 衣冠:穿衣服、戴帽子(皆白衣冠以送之) 朝服:穿上朝服 (秦王乃朝服) 祖:祭路神 (既祖,取道) 前:上前 (有前而为歌曰) 上:上前 (非有诏不得上)
2.形容词活用成名词
私:私心 远:远方
3.形容词活用成状语 厚:用厚礼
然则:这样 所+动:……的 所待 所等待的
(荆轲有所待)
六、通假字
说:通“悦” ,高兴地 (秦王必说见臣) 以:通“已” , 已经 (日以尽矣) 反:通“返”,返回 (今日往而不反者)
七、被动句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八、判断句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九、状语后置句
三、意动用法
太子迟之:以……为迟 群臣怪之:以……为怪 形容词 变成 动词
四、古今异义
信(书信):信物 购(购买):重金征求 涕: 眼泪 偏袒(偏心):露出一只臂膀 于是: 从这时起 慷慨 (大方):情绪激昂 币 (货币):礼品 左右(方位):皇帝周围的侍卫
五、固定结构
有以:有用来……的办法 所以:……的原因 奈何:怎么样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事所以成者) (仆所以留者) (为之奈何) (无可奈何) (将奈何) (然则将军之仇报)

荆轲刺秦王语法总结(完整全面版)

荆轲刺秦王语法总结(完整全面版)

荆轲刺秦王(语法点汇总)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2.燕国见陵之耻陵,通“凌”,凌辱、侵犯3.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4.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5.请辞决矣决,通“诀”,告别6.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害怕8.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朝廷9.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10.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11.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二、古今异义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古义:信物;今义:书信)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处境困难;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处指樊於期;今义:年长之人)4.今闻购将军之首(购:古义:重金收买;今义:购买)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6.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7.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可以用(它);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8.将军岂有意乎(有意:古义:同意,愿意;今义:故意)9.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10.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于是: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11.终已不顾(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及)12.持千金之资币物(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13.北蛮夷之鄙人(鄙人:古义:粗鄙的人;今义:卑鄙的人)14.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古义:宽容,原谅;今义:不是自己的,偷别人的,如:假借名义)15.图穷而匕首见(穷:古义:穷尽;今义:缺少钱财)16.秦王还柱而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17.诸郎中执兵。

(郎中: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18.左右既前(左右:古义:身边侍臣;今义:方位名词)19.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提:古义:投掷,投打;今义:用手“提”着篮子之类)20.荆轲废(废:古义:倒下;今义:残废)21.秦王复击轲(复:古义:又,再;今义:往复,重复,复习)三、词类活用(一)名词1、名词作状语进兵北略地(北:名词作状语,向北)秦兵旦暮渡易水(旦暮:名词作状语,早晚)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发尽上冠(上:名词作状语,向上)箕踞以骂曰(箕:名词作状语,像箕一样)2、名词作动词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词作动词,使……衣冠白,可译为: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秦王)乃朝服(朝服,名词作动词,穿上朝服)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二)形容词1、形容词作状语乃欲以生劫之(生:形容词作状语,活生生地)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厚:形容词作状语,用厚礼)2、形容词作动词则秦未可亲也(亲,形容词作动词,接近)图穷而匕首见(穷,形容词作动词,穷尽)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迟)群臣怪之(怪: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认为……奇怪)(三)动词使动用法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或者听到)绝袖(绝:使袖子断)断其左股(断:使……断)四、一词多义愿①臣愿得谒之。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荆轲刺秦王》出自《战国策·燕策三》,记述了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这一悲壮的历史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表现了荆轲重义轻生、为燕国勇于牺牲的精神。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荆轲刺秦王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荆轲刺秦王知识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害怕。

5. 燕王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3.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医生。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

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A名词作状语1.进兵北略地:向北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每日每夜3.函封之:用匣子4.发尽上指冠:向上5.箕踞以骂曰:像......簸箕一样B名词作动词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上前2.皆白衣冠以送之:穿白色衣服,戴白色帽子3.乃朝服,设九宾 :穿朝服C使动用法1.使使以闻大王:使......闻2.自引而起,绝袖 :使......绝D意动用法1.太子迟之:以......为迟2.群臣怪之 : 以......为怪四、文言句式:A判断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B省略句1.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2.欲与 ( 之 ) 俱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4. 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C被动句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D倒装句1.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2.给贡职如郡县:介宾短语后置3.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5.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定语后置五、重点实虚词1、发轲既取图奉之,发图:打开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发尽上指冠:头发2、故故遣将守关者:特意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缘故鲰生说我……故听之:所以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故人具鸡黍:老,旧3、诚诚能得樊将军首:如果真的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实在,确实4、度度我至军中,君乃入:估计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气度5、顾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荆轲顾笑武阳:回头大行不顾细谨:顾忌,考虑6.就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登上轲自知事不就:成功7.为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为之奈何:对付,处理乃为装遣荆轲:准备乃令秦武阳为副:做为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为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发出8.而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并且,表递进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而,表因果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却,表转折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就,或不译,表承接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六.“以”的用法(部分)。

荆轲刺秦王词类活用

荆轲刺秦王词类活用

《荆轲刺秦王》
1、通假字
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è,高兴。
使工以药淬火 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陵,通“凌”,凌辱。
卒起不意 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2、古今异义
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将军岂(有意)乎 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今义还有“故意”之意。
群臣怪之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箕踞以骂曰 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
秦兵旦暮渡易水 名词作状语,马上。
乃欲以生劫之 形容词作状语,活着。
6、文言固定结构: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
将奈何 (表疑问,怎么……。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秦王购之(金)千斤 金: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今义:特指黄金。
3、一词多义
见:见陵之耻:被(表被动)
图穷而匕首见通"现",看到
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请辞决矣 决,通“诀”,诀别。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傧”,傧相 (bīn xiànɡ) ,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bìn。

荆轲刺秦王语法总结(完整全面版)(精品资料).doc

荆轲刺秦王语法总结(完整全面版)(精品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荆轲刺秦王(语法点汇总)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2.燕国见陵之耻陵,通“凌”,凌辱、侵犯3.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4.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5.请辞决矣决,通“诀”,告别6.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害怕8.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朝廷9.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10.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11.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二、古今异义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古义:信物;今义:书信)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处境困难;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处指樊於期;今义:年长之人)4.今闻购将军之首(购:古义:重金收买;今义:购买)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6.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7.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可以用(它);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8.将军岂有意乎(有意:古义:同意,愿意;今义:故意)9.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10.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于是: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11.终已不顾(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及)12.持千金之资币物(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13.北蛮夷之鄙人(鄙人:古义:粗鄙的人;今义:卑鄙的人)14.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古义:宽容,原谅;今义:不是自己的,偷别人的,如:假借名义)15.图穷而匕首见(穷:古义:穷尽;今义:缺少钱财)16.秦王还柱而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17.诸郎中执兵。

(郎中: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18.左右既前(左右:古义:身边侍臣;今义:方位名词)19.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提:古义:投掷,投打;今义:用手“提”着篮子之类)20.荆轲废(废:古义:倒下;今义:残废)21.秦王复击轲(复:古义:又,再;今义:往复,重复,复习)三、词类活用(一)名词1、名词作状语进兵北略地(北:名词作状语,向北)秦兵旦暮渡易水(旦暮:名词作状语,早晚)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发尽上冠(上:名词作状语,向上)箕踞以骂曰(箕:名词作状语,像箕一样)2、名词作动词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词作动词,使……衣冠白,可译为: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秦王)乃朝服(朝服,名词作动词,穿上朝服)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二)形容词1、形容词作状语乃欲以生劫之(生:形容词作状语,活生生地)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厚:形容词作状语,用厚礼)2、形容词作动词则秦未可亲也(亲,形容词作动词,接近)图穷而匕首见(穷,形容词作动词,穷尽)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迟)群臣怪之(怪: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认为……奇怪)(三)动词使动用法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或者听到)绝袖(绝:使袖子断)断其左股(断:使……断)四、一词多义愿①臣愿得谒之。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总结归纳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总结归纳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通“悦”,高兴2.日以尽矣通“已”,已经3.今日往而不反者通“返”,返回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震”,震慑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通“捧”,捧着6.图穷而匕首见通“现”,出现7.秦王还柱而走通“环”,绕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通“猝”,仓促,突然二、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2.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3.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可以;以,介词,用来;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5.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于,介词,在;是,代词,这时,这种情况;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6.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7.左右乃曰/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三、词类活用现象:名词作状语1.进兵北略地向北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在白天在黑夜3.函封之用匣子4.发尽上指冠向上5.箕踞以骂曰像箕一样名词作动词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上前2.皆白衣冠以送之穿着白衣,戴着白帽3.乃朝服,设九宾穿上上朝的礼服形容词作名词其人居远未来远地动词作名词乃欲以生劫之活的方式使动用法使使以闻大王使……听到,禀报意动用法1.太子迟之认为……迟2.群臣怪之认为……怪四、重点实词1.略:掠夺,攻取;进兵北略地2.购:重金征求悬赏;秦王购之金千斤3.深:刻毒;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4.币:礼物;持千金之币物5.假借:宽容,原谅;愿大王少假借之6.提:掷击;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乃引其匕首提秦王7.被:受;被八创8.劫:强迫,威逼其订立盟约乃欲以生劫之9.请:1请求;乃请荆卿曰/乃复请之曰2请允许我;丹请先遣秦武阳/请辞决矣10.诚:1如果真的;诚能得樊将军首2的确,确实;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11.顾:1副词,只是,不过;顾计不知所出耳2动词,回头;终已不顾/荆轲顾笑武阳12.发:1动词,出发;顷之未发,太子迟之2动词,打开;轲既取图奉之,发图3名词,头发;发尽上指冠13.就:1登上;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2成功;轲自知事不就14.引:1身子向上起;自引而起2举起;乃引其匕首提秦王15、陈:1陈述;恐惧不敢自陈2排列;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五、重点虚词1.为1介词,读wèi,表被动除外父母宗族,皆为wéi戮没被为之奈何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为嘉为先言于秦王曰/前为谢曰替2动词,读wéi乃为装遣荆轲打点,准备乃令秦武阳为副/愿举国为内臣做,当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又前而为歌曰/复为慷慨羽声发出2.乃乃请荆卿曰/乃遂私见樊於期/樊於期乃前曰/乃复请之曰/而乃以手共搏之/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副词,表承接,于是,就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副词,才乃欲以生劫之副词,加强判断语气,原来是3.而今行而无信/而伤长者之意/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表转折秦王必喜而善见臣/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而乃以手共搏之表因果,因而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表并列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伏尸而哭/荆轲和而歌/自引而起/秦王还柱而走/倚柱而笑表修饰又前而为歌曰/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图穷而匕首见/而秦法表承接4.以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介词,因为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而乃以手共搏之/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介词,用以次进介词,按照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皆白衣冠以送之/不敢兴兵以拒大王/使使以闻大王/遂拔以击荆轲/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连词,表目的,来箕踞以骂曰连词,表修饰5、与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连词人不敢与忤视/待吾客与俱介词六、特殊句式:判断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省略句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取之以百金2.以之试人/人不敢与之忤视/欲与之俱/而为之留待/待吾客与之俱/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曰/前为之谢曰/使之毕使于前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荆轲顾笑于武阳/皆陈于殿下4.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荆轲待吾客与俱被动句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表被动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表被动状语后置1.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拜送于庭/使毕使于前2.给贡职如郡县定语后置1.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数量定语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者”作标志七、固定用法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以,介词,用来;有用来……的办法2.然则将军之仇报既然这样,那么3.荆轲有所待有所……的人或事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的原因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没有用来……的办法6.以故荆轲逐秦王以,介词,因为;故,缘故;因此八、文化常识1.史书体例: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的历史事件;如春秋孔子左传左丘明资治通鉴司马光;某年发生了某事;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至今成书时代的历史事件;如史记司马迁;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时代的历史;如史记以外的二十三史——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三国志陈寿等;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如国语左丘明战国策刘向;某国发生了某事;纪传体:以人物为纲,时间为纬,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包括史记在内的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某人做了某事;2.卿,对人的敬称;足下,下对上或平辈之间的相称,您;臣,谦称,我;仆,谦称,我;竖子,对人的蔑称;3.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4.七音: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声调悲凉,羽声声调激愤;5.九宾:古代外交上的隆重礼仪,君主接见外国使者时由九个招待官员依次传呼接引来宾上殿;6.中庶子:管理国君车马之类的官;九、重点语句翻译1、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点评:则,承接,那么;虽,即使;翻译:秦国的军队早晚就要渡过易水,那么即使想长久侍奉您,又哪里能够呢2、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点评:微,如果没有;而,承接,不译;则,承接,那么;购,重金征求,悬赏;“购之以金千斤”,省略句,状语后置,定语后置;诚,如果,果真;与,连词,和;说,通“悦”;有以,有用来的……办法;翻译: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没有信物,那么秦王就不能亲近那就无法接近秦王;现在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悬赏他的头;如果能够得到樊将军的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高兴地接见我,我就能够有报答太子的机会了;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点评:以,介词,因为;穷困,古今异义,走投无路;以,介词,因为;而,却;长者,品德高尚的人;更,改变;翻译:樊将军因为处境困窘走投无路才来投奔我,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却伤害品德高尚的人的心,希望您再考虑别的办法吧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点评:之,取消句子独立性;遇,对待;深,刻毒;为,表被动;翻译: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太刻毒了;父母和宗族,全被杀戮和没收为奴婢了;5、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点评:于,介词,到;顾,表轻微转折,只是;所出,所字结构,出来的地方;翻译:我每当想起这些,常常痛恨到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6、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点评:把,抓住;而,表并列;然则,既然这样,那么;而,表递进或并列;见,表被动;翻译: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刺他胸部;这样,那么将军的仇报了,而且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7、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点评:而,却;反,通“返”;竖子,对人的蔑称;也,表判断;翻译:今日去了却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8、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点评:者,定语后置的标志;白衣冠,名词短语作动词,穿着白衣戴着白帽;以,连词,来;翻译: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给荆轲送行;9、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点评:两个“之”,助词,的;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燕王拜送于庭,状语后置;闻,使动用法,使……听到,报告;翻译:燕王害怕不敢自己来陈述,恭敬地砍下樊於期的头,并献上燕国督亢的地图,用匣子封好,燕王在朝廷上拜礼送出头函和地图,派使者来报告大王;10、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点评:怪,意动用法,以……为怪;“笑”后省略“于”,对,“笑于武阳”,状语后置;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为”后省略“之”;谢,道歉,谢罪;翻译:他们走到殿前的台阶下,秦武阳脸色大变很恐惧,群臣感到很奇怪,荆轲回头对秦武阳笑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11、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点评:发,打开;而,承接;见,通“现”,出现,显露;翻译:荆轲已经取过地图献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全展开时匕首就露了出来;12、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点评:以故,因此;而,转折;卒,通“猝”;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而,因而;乃,表承接,就;翻译:因此荆轲追逐秦王,可是仓猝间惶恐着急大臣没有用来打荆轲的东西,因此就用手一齐同荆轲搏斗;13、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点评:就,成功;而,修饰;箕,名词作状语;以,连词,修饰;所以,表原因;乃,副词,原来是;以,介词,用;生,动词作名词,活的方式;劫,强迫、威逼;之,代让秦王订立盟约这件事;以,连词,表目的,来; 翻译: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靠着柱子笑着,两脚伸开像箕的样子坐在地上骂道:“事情没有成功的原因,就是想用活的方式威逼其订立盟约,一定要得到盟约来报答太子啊;”。

荆轲刺秦王重点实词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型,古今异义

荆轲刺秦王重点实词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型,古今异义

荆轲刺秦王1.(打败)(占领 夺取)3.(拜见)4. (接近)(表假设如果)6.(名作状,早晚)7.(走投无路,陷入困境)8. 愿足下更虑之 (心意改变)9. (刻毒)10. 父母宗族, (戮,杀戮没,没收)(前者,不过,只是 后者,回头)1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13.(好好地)14.(把:握,抓住 揕:刺)15. (欺侮,侵犯)16. (名作状,用匣子)(匣子)17. (浸湿,沾湿)18. (忤:逆,违反忤视:迎着目光看) 19.(俱:一起 远:adj.作n. 远方) 20.(“决”通“诀” 诀别 辞决:辞别,告别) 21.(赠送) 22. (方名作动,走上前)(方名作动,走上前)(名作动,走上前) (走上前)(动词并,列)(使:前者:动词,派遣;后者,名词,使者唯:希望) 25.(n.作v.穿上朝服 通“傧”,傧相,迎宾赞礼的人) 26. ( 通“捧”捧着)(按照; ……顺序)(打开 全部通“现”) 29.(身子向上起 举起) 30. (掷击 )31.(受 伤)32.(生:形作状,活生生地 劫:强迫)33.(名作动,出行前祭路神)34. (名作动,哭)35. (意动,以……为怪,认为奇怪)36.(使动,使……断了)37.(使动,使……闻,禀告)(身边侍臣)39.40.没有来)42 43.法)过了一阵) 45.二、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2. 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3.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决”通“诀” )4.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回来)5.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害怕)6.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朝廷)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8.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仓猝)9.请辞决矣(“决”通“诀”,告别)10.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1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奉”通“捧”双手捧着)12.愿大王少假借之(“少”通“稍”,稍微)13.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显露)14.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三、古今异义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古义:信物;今义:书信)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3.持千金之资币物(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5.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处指樊於期;今义:年长之人)6.今闻购将军之首(购:古义:重金收买;今义:购买)7.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可以用(它);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8.将军岂有意乎(有意:古义:同意,愿意;今义:故意)9.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1、《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西汉刘向编订。

2、背景知识战国末期,秦国实力强盛,兼并六国的野心日益明显。

燕国太子丹为了阻止秦国的进攻,决定派荆轲刺杀秦王嬴政。

二、字音字形1、字音淬(cuì)忤(wǔ)徵(zhǐ)陛(bì)卒(cù)提(dǐ)创(chuāng)揕(zhèn)拊(fǔ)樊於(wū)期夏无且(jū)2、字形谒(yè)濡(rú)慑(shè)瞋(chēn)箕踞(jī jù)三、重点实词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微:假如没有谒:拜会,前往2、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3、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4、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信物亲:亲近,接近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对待深:刻毒6、顾计不知所出耳顾:只是,不过7、愿足下更虑之更:改变8、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购:重金征求9、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走投无路,陷入困境10、终已不顾顾:回头11、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赠送12、愿举国为内臣举:全13、比诸侯之列比:并,列14、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兵:兵器15、诸郎中执兵郎中:宫廷的侍卫16、箕踞以骂曰箕踞:像簸箕一样张开两腿坐在地上,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17、乃欲以生劫之劫:威逼,胁迫四、重点虚词1、而(1)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连词,表并列(2)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连词,表因果(3)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连词,表转折(4)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连词,表承接2、以(1)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连词,表目的(2)以次进介词,按照(3)箕踞以骂曰连词,表修饰(4)不敢兴兵以拒大王连词,表目的3、之(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代词,他(2)秦王购之金千斤代词,指樊於期的首级(3)为之奈何代词,这件事(4)愿得将军之手记以献秦结构助词,的(5)顷之未发助词,补足音节,不译五、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惧怕5、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六、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今义:年长之人4、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今义:故意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古义:刻毒今义:与“浅”相对6、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七、词类活用1、进兵北略地北:名词作状语,向北2、函封之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3、前为谢曰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4、樊於期乃前曰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5、其人居远未来远:形容词作名词,远方6、使使以闻大王闻:使动用法,使……听到7、太子迟之迟:意动用法,以……为迟8、群臣怪之怪:意动用法,以……为怪八、特殊句式1、判断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2、省略句(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2)见燕使者(于)咸阳宫3、被动句(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4、倒装句(1)常痛于骨髓(状语后置)(2)嘉为先言于秦王(状语后置)九、重点句子翻译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归纳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归纳
03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如果今天去了而不回来复 命,就是小子。
小子,对人的轻蔑称呼。
通“返”,返回。

这句话的意思是 竖子
02
一词多义
秦王还柱而走

通“环”,绕着。

跑,这里指秦王边绕着柱子跑边 拔剑。
秦王因曰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副词,表示加强语气,相当于“ 真”、“果真”。

高兴,这里指秦王不高兴。
05
特殊句式
判断句
要点一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这是一个判断句,意为“今天去了而不能复命的,那是没 用的人!”。
要点二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这是一个判断句,意为“这是我日夜咬牙切齿、痛心疾首 的”。
省略句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 过也"
这是一个省略句,省略了主语"寡人",意为 “现在危急中求你,这是我的过错”。
详细描述
在《荆轲刺秦王》中,“顾计不知所出耳”的“顾”是古今异义词。古代的“顾” 表示“只是”、“不过”,而现代汉语中的“顾”则通常表示“照顾”、“回顾”。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总结词
古今异义,古意今义不同
详细描述
在《荆轲刺秦王》中,“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的“预”是古今异义词。古代的“预”表示“预先”、 “事先”,而现代汉语中的“预”则通常表示“预备”、“预想”。

返回,这里指回来复命。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拿起。

举、持。这里指举剑直刺秦王。

伸直。这里指挺直身体。

挣断。这里指挣断了袖子。

最新荆轲刺秦王(重点实词,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型,古今异义)

最新荆轲刺秦王(重点实词,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型,古今异义)

荆轲刺秦王1.(打败)2.(占领 夺取)3.(拜见) 4.(接近)5. (表假设如果)6.(名作状,早晚)7. (走投无路,陷入困境)8. 愿足下更虑之 (心意改变)9. (刻毒)10. 父母宗族, (戮,杀戮没,没收)(前者,不过,只是 后者,回头) 1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 13.(好好地)14.(把:握,抓住 揕:刺) 15. (欺侮,侵犯)16. (名作状,用匣子)(匣子) 17. (浸湿,沾湿)18. (忤:逆,违反忤视:迎着目光看)19.(俱:一起 远:adj.作n. 远方) 20.(“决”通“诀” 诀别 辞决:辞别,告别)21.(赠送) 22. (方名作动,走上前)(方名作动,走上前)(名作动,走上前)(走上前)(动词并,列)(使:前者:动词,派遣;后者,名词,使者唯:希望) 25.(n.作v.穿上朝服通“傧”,傧相,迎宾赞礼的人)26. ( 通“捧”捧着)(按照; ……顺序)(打开 全部通“现”)29.(身子向上起 举起)30. (掷击 )31.(受 伤)32.(生:形作状,活生生地 劫:强迫) 33.(名作动,出行前祭路神) 34. (名作动,哭)35. (意动,以……为怪,认为奇怪)36.(使动,使……断了) 37.(使动,使……闻,禀告) 38.(身边侍臣) 39.40.(没有来)42…43.……的方法)44.过了一阵)45.二、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2. 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 3.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决”通“诀” ) 4.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回来) 5.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害怕) 6.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朝廷)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仓猝) 9.请辞决矣(“决”通“诀”,告别) 10.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1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奉”通“捧”双手捧着) 12.愿大王少假借之(“少”通“稍”,稍微) 13.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显露) 14.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三、古今异义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古义:信物;今义:书信) 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持千金之资币物(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5.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处指樊於期;今义:年长之人)6.今闻购将军之首(购:古义:重金收买;今义:购买)7.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可以用(它);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8.将军岂有意乎(有意:古义:同意,愿意;今义:故意)9.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高一上册《荆轲刺秦王》知识点

高一上册《荆轲刺秦王》知识点

高一上册《荆轲刺秦王》知识点«荆轲刺秦王»文章经过一系列情节和人物对话、举动、表情、神态等表现人物性情,塑造了英雄荆轲的笼统。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高一上册«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快乐。

2.日以尽矣以,通〝已〞,曾经。

3.昔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惧怕。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卒,卒,通〝猝〞,匆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

今义:表能够、可以、容许。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

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名词作状语1.进兵北略地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函封之4.发尽上指冠名词作动词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2.皆白衣冠以送之3.乃朝服,设九宾使动用法1.使使以闻大王2.使毕使于前3.自引而起,绝袖意动用法1.太子迟之2.群臣怪之四、白话句式:判别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昔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省略句1.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2.欲与 ( 之 ) 俱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4. 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主动句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介宾短语后置1.常痛于骨髓2.给贡职如郡县3.燕王拜送于庭定语后置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五、一词多义1、发轲既取图奉之,发图翻开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动身发尽上指冠头发2、故故遣将守关者特意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缘故鲰生说我……故听之所以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登上轲自知事不就成功故人具鸡黍老,旧3、诚诚能得樊将军首假设真的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确实,确实4、度度我至军中,君乃入估量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气度5、顾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荆轲顾笑武阳回头大行不顾细谨顾忌,思索6.为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为之奈何对付,处置乃为装遣荆轲预备乃令秦武阳为副做为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由于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收回7.而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并且,表递进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此,表因果昔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却,表转机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就,或不译,表承接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六、固定用法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方法 )2.然那么将军之仇报 (既然这样,那么)3. 荆轲有所待( 有……的)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缘由、手腕等的分句,译为:……的缘由。

《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惊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

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名词作状语1.进兵北略地向北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日日夜夜3.函封之用匣子4.发尽上指冠向上名词作动词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向前2.皆白衣冠以送之穿白衣戴白帽3.乃朝服,设九宾使动用法1.使使以闻大王2.使毕使于前3.自引而起,绝袖意动用法1.太子迟之2.群臣怪之四、文言句式判断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省略句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2.欲与(之)俱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4.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被动句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介宾短语后置1.常痛于骨髓2.给贡职如郡县3.燕王拜送于庭定语后置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六、重点实虚词1、发轲既取图奉之,发图打开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发尽上指冠头发2、故故遣将守关者特意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缘故鲰生说我……故听之所以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3、诚诚能得樊将军首如果真的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的确,确实4、度度我至军中,君乃入估计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气度5、顾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荆轲顾笑武阳回头大行不顾细谨顾忌,考虑6.为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为之奈何对付,处理乃为装遣荆轲准备乃令秦武阳为副做为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为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发出7.而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并且,表递进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而,表因果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却,表转折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就,或不译,表承接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2.日以尽矣3.今日往而不反者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6.图穷而匕首见7.秦王还柱而走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说,通“悦”,yuè,高兴。

以,通“已”,已经。

反,通“返”。

奉,通“捧”,捧着。

见,通“现”,出现。

还,通“环”,绕。

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2.仰天太息流涕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5.持千金之币物6.秦王方还柱走7.诸郎中执兵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古义:可以用它来……。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古义:跑今义:步行。

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古义:周围侍从。

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1.进兵北略地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函封之4.发尽上指冠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2.皆白衣冠以送之3.乃朝服,设九宾1.使使以闻大王2.使毕使于前3.自引而起,绝袖1.太子迟之2.群臣怪之四、文言句式: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1.秦王购之( 以) 金千斤2.欲与( 之) 俱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4. 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1.常痛于骨髓2.给贡职如郡县3.燕王拜送于庭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六、重点实虚词1、发轲既取图奉之,发图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发尽上指冠2、故故遣将守关者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鲰生说我……故听之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人具鸡黍就: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轲自知事不就3、诚诚能得樊将军首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4、度度我至军中,君乃入卒起不意,尽失其度5、顾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顾笑武阳大行不顾细谨6.为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之奈何乃为装遣荆轲乃令秦武阳为副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七、固定用法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2.然则将军之仇报3. 荆轲有所待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6.以故荆轲逐秦王。

荆轲刺秦王中的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

荆轲刺秦王中的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

《荆轲刺秦王》1、通假字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设九宾宾,通“傧”,傧相(bīn xiànɡ) ,迎宾赞礼的人。

傧,旧读bìn。

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2、古今异义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

今义还有“故意”之意。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

今义:遇到,碰以。

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

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左右乃曰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

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秦王购之金千斤金: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

今义:特指黄金。

3、一词多义见:见陵之耻:被(表被动)图穷而匕首见通"现",看到秦王必喜而善见臣:召见诚:诚能得樊将军首:如果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实在顾:顾计不知所出:不过,只是顾笑武阳:回头将军宜枉驾顾之:回来为: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为表被动)乃为装遣荆轲:准备为变徵之声:发出4、文言特殊句式:①判断句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②省略句秦王购之( 以) 金千斤欲与( 之) 俱( 往)③被动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④倒装句常痛于骨髓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5、词类活用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梳理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梳理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害怕。

5.燕王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3.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医生。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

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A名词作状语1.进兵北略地:向北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每日每夜3.函封之:用匣子4.发尽上指冠:向上5.箕踞以骂曰:像......簸箕一样B名词作动词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上前2.皆白衣冠以送之:穿白色衣服,戴白色帽子3.乃朝服,设九宾 :穿朝服C使动用法1.使使以闻大王:使......闻2.自引而起,绝袖 :使......绝D意动用法1.太子迟之:以......为迟2.群臣怪之 :以......为怪四、文言句式:A判断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B省略句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2.欲与(之)俱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4.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C被动句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D倒装句1.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2.给贡职如郡县:介宾短语后置3.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5.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定语后置五、重点实虚词1、发轲既取图奉之,发图:打开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发尽上指冠:头发2、故故遣将守关者:特意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缘故鲰生说我……故听之:所以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故人具鸡黍:老,旧3、诚诚能得樊将军首:如果真的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实在,确实4、度度我至军中,君乃入:估计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气度5、顾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荆轲顾笑武阳:回头大行不顾细谨:顾忌,考虑6.就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登上轲自知事不就:成功7.为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为之奈何:对付,处理乃为装遣荆轲:准备乃令秦武阳为副:做为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为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发出8.而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并且,表递进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而,表因果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却,表转折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就,或不译,表承接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六.“以”的用法(部分)。

荆轲刺秦王(重点实词,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型,古今异义)复习过程

荆轲刺秦王(重点实词,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型,古今异义)复习过程

荆轲刺秦王(重点实词,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型,古今异义)荆轲刺秦王1.(打败)(占领夺取)3. (拜见)4. (接近)(表假设 如果)6.(名作状,早晚) 7.(走投无路,陷入困境)8.(心意 改变)9.(刻毒)10.(戮,杀戮 没,没收)(前者,不过,只是 后者,回头)1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13.(好好地)14.(把:握,抓住 揕:刺) 15.(欺侮,侵犯)16.(名作状,用匣子)(匣子)17. (浸湿,沾湿)18. (忤:逆,违反忤视:迎着目光看)19.(俱:一起 远:adj.作n. 远方) 20.(“决”通“诀” 诀别 辞决:辞别,告别)21.(赠送)22.(方名作动,走上前)(方名作动,走上前)(名作动,走上前)(走上前)(动词 并,列)(使:前者:动词,派遣;后者,名词,使者 唯:希望) 25.(n.作v.穿上朝服 通“傧”,傧相,迎宾赞礼的人)26. ( 通“捧”捧着)(按照; ……顺序)全部 通“现”)29.(身子向上起 举起)30.(掷击 )31. (受 伤)32.(生:形作状,活生生地 劫:强迫)33.(名作动,出行前祭路神) 34. (名作动,哭)35. (意动,以……为怪,认为奇怪)36. (使动,使……断了)37.(使动,使……闻,禀告) (身边侍臣)39.40. 没有来)没有)42…43.……的方法)45.二、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2. 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3.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决”通“诀”)4.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回来)5.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害怕)6.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朝廷)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8.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仓猝)9.请辞决矣(“决”通“诀”,告别)10.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1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奉”通“捧”双手捧着)12.愿大王少假借之(“少”通“稍”,稍微)13.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显露)14.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三、古今异义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古义:信物;今义:书信)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3.持千金之资币物(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5.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处指樊於期;今义:年长之人)6.今闻购将军之首(购:古义:重金收买;今义:购买)7.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可以用(它);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8.将军岂有意乎(有意:古义:同意,愿意;今义:故意)9.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荆轲刺秦王
1.
(打败)
2.
(占领 夺取)
3.
(拜见) 4.
(接近)
5. (表假设
如果) 6.
(名作状,早晚) 7. (走投无路,
陷入困境)
8. 愿足下更虑之 (心意
改变)
9. (刻毒)
10. 父母宗族, (戮,杀戮
没,没收)
(前者,不过,只是 后者,回头) 12.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 13.
(好好地) 14.
(把:握,抓住 揕:刺) 15. (欺侮,侵犯)
16. (名作状,用匣子)
(匣子) 17. (浸湿,沾湿)
18. (忤:逆,违反
忤视:
迎着目光看)
19.
(俱:一起 远:adj.作n. 远方) 20.
(“决”通“诀” 诀别 辞决:辞别,
告别)
21.
(赠送) 22. (方名作动,走上前)
(方名作动,走上前)
(名作动,
走上前)
(走上前)
(动词
并,列
)
(使:前者:动词,派遣;后者,名词,使者
唯:希望) 25.
(n.作v.穿上朝服
通“傧”,傧相,迎宾赞礼的人)
26. ( 通“捧”捧着)
(按照; ……顺序)
(打开 全部
通“现”)
29.
(身子向上起 举起)
30. (掷击 )
31.
(受 伤)
32.
(生:形作状,活生生地 劫:强迫) 33.
(名作动,出行前祭路神) 34. (名作动,哭)
35. (意动,以
……为怪,认为奇怪)
36.
(使动,使……断了) 37.
(使动,使……闻,禀告) 38.
(身边侍臣) 39.
40.
(没有来)
42…
43.
……的方法)
44.
过了一阵)
45.
二、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2. 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 3.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决”通“诀” ) 4.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回来) 5.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害怕) 6.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朝廷)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仓猝) 9.请辞决矣(“决”通“诀”,告别) 10.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1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奉”通“捧”双手捧着) 12.愿大王少假借之(“少”通“稍”,稍微) 13.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显露) 14.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
三、古今异义
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古义:信物;今义:书信) 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持千金之资币物(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
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
济困难)
5.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处指樊於期;今义:年长之人)
6.今闻购将军之首(购:古义:重金收买;今义:购买)
7.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可以用(它);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8.将军岂有意乎(有意:古义:同意,愿意;今义:故意)
9.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
10.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于是: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11.终已不顾(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及) 12.北蛮夷之鄙人(鄙人:古义:粗鄙的人;今义:卑鄙的人) 13.图穷而匕首见(穷:古义:穷尽;今义:缺少钱财)
14.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古义:宽容,原谅;今义:不是自己的,偷别人的,如:假借名义)
15.秦王还柱而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16.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提:古义:读作dī,投掷,投打;今义:用手“提”着篮子之类)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提:古义:投击;今义:垂手拿着)
17.诸郎中执兵。

(郎中: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
18.断其左股。

(股:古义:大腿;今义:量词。


19.左右既前(左右:古义:身边侍臣;今义:方位名词)
20.荆轲废(废:古义:倒下;今义:残废)
21.秦王复击轲(复:古义:又,再;今义:往复,重复,复习)
1
2
3
【私】丹不忍以己之私:形容词用作名词,私心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闻,禀告)
15
16
17
18
19
20
21
五、一词多义
(虚词)以
①何以言之(介词,凭借)
②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介词,用)以刀试人(介词,用)
③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连词,表目的,用来……的)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连词,表目的,来)
④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介词,因为)
⑤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⑥皆白衣冠以送之(连词,而)
⑦以次进(介词,按照)
⑧以故荆轲逐秦王(连词,因此)

①家祭无忘告乃翁(代词,你,你的)《示儿》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判断动词,是)《游褒禅山记》乃欲以生劫之(判断动词,是)
③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副词,于是,就)
④乃今得闻教(副词,却,竟然)
⑤而今乃以手共搏之(副词,只,仅仅)

①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代词,您)
②秦王购之金千斤(代词,指樊将军的首级)
③为之奈何(代词,这件事)
④愿得将军之手记以献秦(结构助词,的)
⑤顷之未发(用在时间副词后面,凑足音节,不译)
⑥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六、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者,……也)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也”表判断)
(3)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者”表判断)
(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所以……者”,“乃……也”表判断,意思是“之所以……,是因为……)
2.倒装句
(1)状语后置
①见燕使者(于)咸阳宫(应“(于)咸阳宫”见燕使者)
②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应“(以)金千斤,邑万家购之”)
③给贡职如郡县(即“如郡县给贡职”)
④常痛于骨髓(应“于骨髓常痛”)
⑤嘉为(之)先言于秦王(应“于秦王先言”)
⑥燕王拜送于庭(应“于庭拜送”)
(2)定语后置
①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应“千斤金”和“万家邑”)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应“知其事”宾客)
③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应“侍(于)殿上群臣”)
(3)宾语前置
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应“如何”)
(4)主谓倒装
①为之奈何(应“奈何为之”)
3.被动句
①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表被动)
②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表被动)
4.省略句
(1)方急时,(秦王)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左右)惶急无以击轲,而(左右)乃以手共搏之(省略主语)
(2)皆(穿)白衣冠以送之(省略谓语)
(3)秦王购之(以)金千斤(省略介词)
(4)人不敢与(之)忤视(省略宾语)
(5)今闻(秦)购将军之首(省略宾语)
(6)每念(之)常痛于骨髓(省略宾语“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一事)
(7)取之(以)百金(省略介词)
(8)荆轲有所待,欲与(之)俱(往)(介词宾语和谓语)
(9)待吾客与(之)俱(往)(省略介词宾语和谓语)
(10)又前而为(之)歌曰(省略宾语)
(11)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曰(省略宾语)
(12)其人居远未来,而为(之)留待
(13)群臣侍(于)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14)比(于)诸侯之列
(15)皆陈(于)殿下
(16)而(按)秦法……
七. 固定句式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
(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
(3)将奈何(表疑问,怎么……。

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
(4)荆轲有所待(意为:有……的人、东西。

“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


(5)将军岂有意乎(表揣度,是否……呢。


(6)荆卿岂无意哉(表反问,难道……吗。


(7)仆所以留者(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