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独立性检验》教案)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初步应用教案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初步应用教案第一章:独立性检验简介1.1 学习目标:(1)理解独立性检验的定义及作用;(2)了解独立性检验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3)掌握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步骤。
1.2 教学内容:(1)独立性检验的定义;(2)独立性检验的实际应用案例;(3)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步骤。
1.3 教学活动:(1)介绍独立性检验的概念;(2)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独立性检验的应用;(3)引导学生掌握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步骤。
第二章:卡方检验2.1 学习目标:(1)理解卡方检验的原理;(2)掌握卡方检验的计算方法;(3)学会判断卡方检验的结果。
2.2 教学内容:(1)卡方检验的原理;(2)卡方检验的计算方法;(3)卡方检验的结果判断。
2.3 教学活动:(1)讲解卡方检验的原理;(2)通过示例让学生掌握卡方检验的计算方法;(3)引导学生学会判断卡方检验的结果。
第三章:列联表与独立性检验3.1 学习目标:(1)了解列联表的概念;(2)掌握列联表的绘制方法;(3)学会利用列联表进行独立性检验。
3.2 教学内容:(1)列联表的概念;(2)列联表的绘制方法;(3)利用列联表进行独立性检验。
3.3 教学活动:(1)介绍列联表的概念;(2)通过示例让学生掌握列联表的绘制方法;(3)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列联表进行独立性检验。
第四章:独立性检验的应用4.1 学习目标:(1)学会运用独立性检验解决实际问题;(2)掌握独立性检验在调查分析中的作用;(3)了解独立性检验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
4.2 教学内容:(1)独立性检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独立性检验在调查分析中的作用;(3)独立性检验的局限性。
4.3 教学活动:(1)讲解独立性检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独立性检验在调查分析中的作用;(3)引导学生认识独立性检验的局限性。
第五章:练习与拓展5.1 学习目标:(1)巩固所学独立性检验知识;(2)提高运用独立性检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拓展能力。
独立性检验教案
3.2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初步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典型案例的探究,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会对两个分类变量进行独立性检验,明确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步骤,并能利用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吸烟是否与患肺癌有关系”引出独立性检验的问题。
通过列联表、等高条形图,使学生直观感觉到吸烟和患肺癌可能有关系.这一直觉来自于观测数据,即样本.问题是这种来自于样本的印象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代表总体?这节课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亲身体验直观感受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以科学的态度评价两个分类变量有关系的可能性。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问题的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统计方法有更深刻的认识,体会统计方法应用的广泛性,进一步体会科学的严谨性。
教学中适当地利用学生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体会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实施步骤三、教学难点1.独立性检验基本思想的理解2.2k的含义;2k的观测值越大,就认为两个分类变量是有关系的四、教学方法以“问题串”的形式,层层设疑,诱思探究。
用“讲授法”,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步步为营,螺蜁上升探究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五、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1.“吸烟”与“患肺癌”有关 3.“秃顶”与“患心脏病”有关2.“性别”与“是否喜欢数学”有关 4.“性别”与“选择文\理科”有关5.“星座”与“爱好”有关6.“血型”与“性格”有关日常生活中,常听到这样的言论,可信吗?可信度是多少?带着这样的问题来研究本节课。
(二)阅读教材91页回答:(自主学习内容)1.分类变量的概念是什么?前面提到的问题关心的是什么?2.91页中给出一个“列联表”的概念,什么是两个分类变量的列联表?你会列吗? 例1: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成绩揭晓,为了探究“文理科”与“语文成绩”的关系,在文科、理科各选45名学生作比较。
数学:1.1《独立性检验》教案(3)(新人教B版选修1-2)
1.1独立性检验教学目标: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探究,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
教学重点: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探究,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
教学过程(一)、x 2检验的基本步骤1、建立虚无假设:观察的结果与期望的结果无差异。
2、确定检验水平等级 P=0.05 或P=0.01 3、应用公式计算∑-=ee f f f x 202)(其中:f 0 观察实际的次数f e :期望次数(理论次数)4、根据计算得出x 2值和df 值(自由度)查x 2值表.查出:x 2(df )0.01或x 2(df )0.05的值。
5、用x 2值与x 2(df )0.01或x 2(df )0.05值比较大小。
若x 2≥x 2(df )0.01 p ≥0.01 差异非常显著 否定虚无假设 x 2 ≤ x 2(df )0.05 p ≤0.05 差异显著 否定虚无假设 x 2 < x 2(df )0.05 p>0.05 差异不显著 承认虚无假设(二)、例1、对某一电教媒体能否在课堂教学使用的问卷调查中,有44名教师发表了意见,其中很同意者23人,同意者13人,不同意者6人,很不同意者2人。
问各类意见之间4df 解:11444====n N f e 态度等级数观察总人数 df=n-1=4-1=31、建立虚无假设:观察的结果与期望的结果无差异2、确定检验水平等级 P=0.013、计算x 2值09.2311)112(11)116(11)1113(11)1123()(2222202=-+-+-+-=-=∑e e f f f x4、查x 2值表:x 2 (3)0.01=11.3455、比较大小 ∵23.09>>11.345 ∴P <0.07 差异非常显著结论:意见差异非常大,且同意的意见占很大优势。
(二)统计数是百分数例2、对某校50名学生问卷“你对录像中关于**原理的理解程度?”统计如下,全部理解12%;大部分理解24%;部分理解36%;少部分理解18%;完全不理解10%。
《独立性检验》教案)
独立性检验》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典型案例的探究,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会对两个分类变量进行独立性检验,明确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步骤,并能利用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吸烟是否与患肺癌有关系”引出独立性检验的问题。
通过列联表、等高条形图, 使学生直观感觉到吸烟和患肺癌可能有关系. 这一直觉来自于观测数据,即样本.问题是这种来自于样本的印象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代表总体?这节课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亲身体验直观感受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以科学的态度评价两个分类变量有关系的可能性。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问题的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统计方法有更深刻的认识,体会统计方法应用的广泛性,进一步体会科学的严谨性。
教学中适当地利用学生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体会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实施步骤.三、教学难点1. 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2. 了解随机变量K2 的含义,K2 的观测值很大,就认为两个分类变量是有关系的。
四、教学方法以“问题串”的形式,层层设疑,诱思探究。
用“讲授法” ,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步步为营,螺蜁上升探究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五、教学过程设计变量有定量变量、分类变量,定量变量一回归分析;分类变量一独立性检验,引出课题。
问题1、我们在研究“吸烟与患肺癌的关系”时,需要关注哪一些 量呢?列联表:分类变量的汇总统计表(频数表)・一般我们只研究每个分类变量只取两个值,这样的列联表称为 2*2列联表.如吸烟与患肺癌的列联表:问题2:由以上列联表,我们估计吸烟是否对患肺癌有影响?①在 不吸烟者中患肺癌的比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吸烟者中患肺癌的比 例为 __________ ・教 学 环 节 创 设 情 景、 引 入 新 课 教学内容师生 互动设计 意图课下预习,搜集有关分类变量有无关系的一些实例。
《独立性检验》教案新人教B版选修
数学:1.1《独立性检验》教案(2)(新人教B版选修1-2)
独立性检验(二)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利用独立性检验来定量分析两个分类变量是否有关系,并能利用随机变量来确定日常生活中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
一、复习回顾,(师生互动)
1.2×2列联表
2.统计量的含义及作用
3.独立性检验的步骤
二、数学运用1.例题例1.(课本P8例2)
例2.(课本P9例3)2.练习(1)课本P9练1第1.2.3题。
(2)某班主任对全班20名学生进行了喜欢玩电脑游戏与认为作业量多少的调查,发现喜欢玩电脑游戏的学生中认为作业多的有8人,认为作业不多的4人,在不喜欢玩电脑游戏的学生中认为作业多的有2人,认为作业不多的有6人,试判断喜欢玩电脑游戏与认为作业多是否有关系?
解:假设:喜欢玩电脑游戏与认为作业量多没有关系:
认为作业多
认为作业不多合计喜欢玩电脑游戏8412不喜欢玩电脑游戏
268合计101020∴当成立时,的概率小于10%
∴有90%的把握认为"喜欢玩电脑游戏与认为作业多"有关系。
三、回顾小结
四、作业
课本P9习题1.1 第3.4题。
:高考试题库()。
高中数学_3.1 独立性检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独立性检验》教学设计新课标教材人教B版《数学2-3》(选修) 第三章统计案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研究,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
(2)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统计的认识,提高学生对教材知识的了解,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索、研究、归纳等形式,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
(2)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数学应用意识的教育,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1)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用于创新。
(2)通过对2×2列联表的探索,体验认识事物的规律,体会解决问题后成功的喜悦。
二、重点本节的重点是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掌握独立性检验的一般步骤。
三、难点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2的结构的比较奇特,也来的有点突然,学生可能会提出疑问。
2、如何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3、独立性检验的一般步骤及背后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四、教学方法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让学生自主学习,运用讲授法、讨论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教师的组织,让学生对独立性检验的思想与方法加以了解。
五、教学过程《独立性检验》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需求,才能在教学上做到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以下是我对高二年级11班的一次数学学情分析:一、班级情况分析本班共有60名学生,男女生人数分别是30名,30名,学生有一部分是城镇的,一部分是农村的,父母基本上在学习上帮不了孩子,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到老师身上,这对教学工作有一定的影响。
另外,一部分学生本身自制力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兴趣不浓,这也对老师的教学管理增加了困难。
学生层次明显,两极分化严重。
二、学生情况分析1、学习兴趣与基础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班上有一大半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问其原因,大部分都说数学太难,学不懂,老师讲的都不明白,基础太弱,导致课堂上无所事事。
独立性检验教学案
独立性检验教学案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 面批时间:________课前预习案【学习目标】通过案例,了解独立性检验及它们的初步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与初步应用. 【自主学习】1.事件A 与B 相互独立:(1)定义:一般地,对于两个事件A,B,若满足 ,则称事件A 与B_________,简称A 与B 独立.(2)性质:一般情况下,当事件A 与B 独立时,事件 、 、 也独立.2.独立性检验:(即判断是否相关)设两个变量A,B,每一个变量都可以取两个值,统计数据如下列22⨯列联表: 1B 2B合计1A a b a b + 2Acdc d+合计a c +b d + n a bc d=+++则进行检验变量A 与B 是否相关的步骤如下:(1)由公式22()()()()()n ad bc a b c d a c b d χ-=++++计算2χ的值;(2)判断2χ与两个临界值(即 与 )的大小,即当2 6.635χ>时, 有 的把握说事件A 与B 有关;当2 3.841χ>时,有 的把握说事件A 与B 有关;当2χ≤ 时,认为事件A 与B 无关.【预习自测】某防疫站对屠宰场及肉食零售点的猪肉检查沙门氏菌情况,结果如下表,试检验屠宰场与零售点猪肉带菌率有无差异.带菌头数不带菌头数合计屠宰场 6 24 30零售点10 12 22合计16 36 52独立性检验教学案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面批时间:________课内探究案【精讲点拨】题型一: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求解,例1.三人独立破译同一份密码,已知三人各自破译出密码的概率分别为111,,543且他们是否破译出密码互不影响.求:(1)他们都破译出密码的概率;(2)至少有一人破译出密码的概率;(3)恰有二人破译出密码的概率.变式训练:(2010年高考江西卷文科第9题)有n位同学参加某项选拔测试,每位同学能通过测试的概率都是(01)<<,假设每位同学能否通过测试是相互p p独立的,则至少有一位同学能通过测试的概率为( )A.(1)n--pp-C.n p D.1(1)n-B.1n p题型二:独立性检验(即判断两个变量是否相关,把握性有多大)例2.(2010年高考辽宁卷文科第18题第2问)为了比较注射A,B 两种药物后产生的皮肤疱疹的面积,选200只家兔做实验,将这200只家兔随机地分成两组.每组100只,其中一组注射药物A ,另一组注射药物B.下表1和表2分别是注射药物A 和药物B 后的实验结果.(疱疹面积单位:2mm)完成下面22⨯列联表,并回答能否有99.9%的把握认为“注射药物A 后的疱疹面积与注射药物B 后的疱疹面积有差异”. 表3: 疱疹面积小于270mm疱疹面积不小于270mm合计注射药物A a = b =注射药物B c =d =合计n =附:2()P Kk ≥0.050 0.010 0.001 k3.8416.63510.82822()()()()()n ad bc Ka b c d a c b d -=++++独立性检验教学案课后拓展案A 组1. 统计推断,当k________时,至少有95%的把握说事件A 与B 有关;当k________时,认为没有充分的证据显示事件A 与B 是有关的.2. 在研究吸烟与患肺癌的关系中,通过收集数据、整理分析数据得“吸烟与患肺癌有关”的结论,并且有99%以上的把握认为这个结论是成立的。
《独立性检验》教学设计
《独立性检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独立性检验一、教学目标1.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独立性检验的步骤;3.能够使用SPSS软件进行独立性检验的实施和结果分析。
二、教学准备1.教材:统计学教科书相关章节;2.教具:投影仪、计算机;3.软件:SPSS统计软件。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2.理论讲解(20分钟)(1)定义与原理:介绍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即研究两个分类变量之间是否具有独立性关系。
(2)假设设定:讲解独立性检验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分别为变量之间无关和变量之间有关。
(3)检验统计量及其分布:讲解独立性检验中的卡方检验统计量,以及其近似服从自由度为(r-1)(c-1)的卡方分布。
(4)分析步骤:讲解独立性检验的具体步骤,包括建立假设、计算卡方检验统计量、确定拒绝域、做出决策和给出结论。
3.示例分析(30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演示如何进行独立性检验的实施和结果分析。
(1)案例背景介绍:以医院的治疗效果与患者年龄段的关系为例,假设有两个分类变量:是否治愈(治愈、未治愈)与年龄段(青年、中年、老年)。
(2)数据收集:要求学生自行收集一份样本数据。
(3)计算卡方检验统计量:引导学生使用SPSS软件进行卡方检验统计量的计算。
(4)确定拒绝域:讲解如何根据显著性水平和自由度确定拒绝域。
(5)做出决策和给出结论:根据计算得到的卡方检验统计量和拒绝域,引导学生做出决策并给出结论。
4.练习与讨论(30分钟)让学生自行寻找其他相应的案例并进行独立性检验的实施和结果分析。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他们的思路和结论,并对其进行评价和讨论。
5.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独立性检验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限制。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独立性检验的其他应用领域,并给予引导。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掌握独立性检验的步骤。
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学生能够使用SPSS软件进行独立性检验的实施和结果分析。
《独立性检验》教学设计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一、教学内容 :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典型案例的探究,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会对两个分类变量进行独立性检验,并能利用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吸烟是否与患肺癌有关系”引出独立性检验的问题.通过列联表、等高条形图 , 使学生直观感觉到吸烟和患肺癌可能有关系 . 这一直觉来自于观测数据 . 问题是这种来自数据观测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代表总体,这节课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亲身体验直观感受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 以科学的态度评价两个分类变量有关系的可能性 .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通过教学案例分析,对学生进行学科法律知识的渗透,让他们成为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社会主义公民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实施步骤.教学难点:①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②了解随机变量K2的含义, K2的观测值很大,就认为两个分类变量是有关系的.四、教学过程⑴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为研究吸烟是否对患肺癌有影响,某肿瘤研究所随机地调查了9965 人,得到如下结果:单位(人)不患肺癌患肺癌总计不吸烟7775427817吸烟2099492148总计9874919965那么吸烟是否对患肺癌有影响?问题 1:我们在研究“吸烟与患肺癌的关系”时,需要关注哪一些量呢?在此也给出分类变量,列联表的概念 .并作出等高条形图。
问题 2:由以上列联表,等高条形图,我们估计吸烟是否对患肺癌有影响?①在不吸烟者中患肺癌的比例为 ________;②在吸烟者中患肺癌的比例为 ________.⑵探究归纳,解决问题①启发探究教师设问:有多大把握认为“两个分类变量有关系” ,这是个概率问题 .要研究两个分类变量有关系可以先研究其没有关系即是否独立,就是研究其独立的概率关系,在用频率代替概率后,假设H0:吸烟与患肺癌没有关系;用 A 表示不吸烟;用 B 表示不患肺癌;若 H0成立事件A与事件B独立P(AB) P(A)P(B)提出问题:在假设H0成立的条件下,能推导出a,b,c,d 有怎样的关系?学生活动:利用列联表推导.预设回答: ad bc .②新知解读教师设问:通过上述推导得到 ad bc ,为表示其差异性,将其转化成| ad bc | ,那么直观上 | ad bc | 的大小能说明什么?预设回答: | ad bc | 值越小,越独立,两个分类变量关系越弱;| ad bc | 值越大,越不独立,两个分类变量关系越强 .教师设问:为了使不同样本的数据有一个统一而又合理的评判标准,统计学家们经过研究后构造了一个随机变量K 2=n(ad bc)2, (n a b c d)(a b)(a c)(c d )(b d)同时统计学家们还得到了如下的临界值表:P(K2≥k0)0.500.400.250.150.100.050.0250.0100.0050.001 k00.4550.708 1.323 2.072 2.706 3.841 5.024 6.6357.87910.828以 k0=6.635为例,P(K26.635),就是说在H0 成立的条件下,计算出随机变量0.01K 2的观测值大于等于 6.635 的概率不超过 0.01,也就是有99%的情况下其观测值是小于6.635 的.③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利用临界值表和 K 2的观测值 k 判断:接受 H0?认为吸烟和患肺癌没有关系;还是拒绝 H0?认为吸烟和患肺癌有关系 .学生活动:利用临界值表和K 2的观测值 k 进行小组讨论,选择他们认为正确的结论 .④总结提升教师设问:通过上面的学习过程,你能归纳独立性检验的一般步骤吗?预设回答:一般地,对于两个研究对象Ⅰ和Ⅱ,Ⅰ有两类取值,即类 A 和类 B(如注意力集中与注意力不集中);Ⅱ也有两类取值,即类 1 和类 2(如不吸烟和患肺癌与不患肺癌) . 于是得到下列联表所示的抽样数据:类 1类 2总计类 A a b a+b类 B c d c+d总计a+c b+d a+b+c+d 要推断“Ⅰ和Ⅱ有关系” ,可按下面的步骤进行:1.提出假设 H0:Ⅰ和Ⅱ没有关系;2.根据 2×2 列联表与公式计算 K2的值;3.查对临界值,作出判断 .⑶成果展示,巩固提升教师设问:课前各小组都收集了你们感兴趣的分类变量的相关数据,利用本节课我们所学的独立性检验进行判断,看各自有对大的把握认为它们有关系?学生活动:小组内进行检验,而后每小组由一名学生进行研究成果展示.教师小结:我们从独立性检验的角度去说明吸烟对我们身体的影响,因此我们要远离烟草,关注健康 .这一点我国的法律有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第十八条国家制定卷烟、雪茄烟的焦油含量级标准 .卷烟、雪茄烟应当在包装上标明焦油含量级和“吸烟有害健康”.特别对我们中学生:第五条国家和社会加强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教育,禁止或者限制在公共交通工具和公共场所吸烟,劝阻青少年吸烟,禁止中小学生吸烟.(4)讲练结合,巩固所学:①P95 例题教学 .②20XX 年全国新课标卷、 (19)(本小题 12 分)为调查某地区老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该地区调查了 500 位老年人,结果如下:是否需要志愿性男女别需要4030不需要160270(1)估计该地区老年人中,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的老年人的比例;(2)能否有 99%的把握认为该地区的老年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与性别有关?(3)根据(2)的结论,能否提供更好的调查方法来估计该地区老年人,需要志愿帮助的老年人的比例?说明理由附:(5)小结引申,构建体系由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并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五、目标检测作业为教材第 97 页习题 3.2第1、2题.。
《 独立性检验》示范课教案【高中数学苏教版】
第九章 统计9.2.1 独立性检验1. 通过实例,理解2×2列联表的统计意义;2. 通过实例,了解2×2列联表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初步应用.重点:理解2×2列联表的统计意义.难点:了解2×2列联表独立性检验及其应用.一、新课导入情境:某医疗机构为了解呼吸道疾病与吸烟是否有关,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共调查了515个成年人,其中吸烟者220人,不吸烟者295人,调查结果是:吸烟220人中,有37人患呼吸道疾病(以下简称患病),183人未患呼吸道疾病(以下简称未患病),不吸烟的295人中 ,有21人患病,274人未患病.我们能根据上面的数据,得到怎样的结论呢? 二、新知探究问题1:根据这些数据,是否能断定:患呼吸道疾病与吸烟有关?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将上述数据用下表表示.患病 未患病 合计 吸烟 37 183 220 不吸烟 21 274 295 合计58457515形如上表的表格称为2×2列联表.答案: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在吸烟的人中,有37220≈16.82%的人患病;在不吸烟的人中,有21295≈7.12%的人患病,可知吸烟者与不吸烟者患病的可能性存在差异,所以有患病与吸烟有关这一推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列联表是一个描述两个分类变量分布的频数表.一般地,假设有两个分类变量X 和Y ,它们的取值分别为{x 1,x 2}和{y 1,y 2},其样本频数列联表(也称为2×2列联表)如下:设计意图:先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思想,由吸烟者与不吸烟者患病的可能性的差异程度直观地做出判断.问题2:上述结论给我们的印象是患病与吸烟有关,事实果真如此吗?究竟能有多大的把握认为“患病与吸烟有关”呢?答案:我们可以对两者的关系进行检验.若将事件“某成年人吸烟”记为A ,事件“某成年人患病”记为B ,则事件“某成年人不吸烟”记为A ,事件“某成年人不患病”记为 B ̅̅̅̅,这样,回答“患病与吸烟是否有关?”其实就是需要回答“事件A 与事件B 是否独立?”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做出判断“患病与吸烟没有关系”,即提出如下假设H 0:患病与吸烟没有关系.由两个事件相互独立的充要条件,又可将上述假设记为H 0:P (AB )=P (A )P (B ) ,这里的P (A ),P (B )和P (AB )的值都不知道,我们可以用频率来代替概率,估计出P (A ),P (B )和P (AB )的值. 为了便于研究一般情况,我们将原表中的数据用字母代替,得到字母表示的2×2列联表,若设n =a +b +c +d ,则有()a b P A n +≈ ()a cP B n+≈, 故()a b a cP AB n n++≈⋅. 因此在H 0成立的条件下,吸烟且患病的人数为()a b a cn P AB n n n++⋅≈⋅⋅. 同理可得:吸烟但未患病的人数为()a b b d n P AB n n n++⋅≈⋅⋅,不吸烟但患病的人数为()c d a c n P AB n n n++⋅≈⋅⋅,不吸烟且未患病的人数为n ∙P (A B ̅)=n ∙c+d n∙b+d n.如果实际观测值与在事件A ,B 独立的假设下的估计值相差不“大”,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这些差异是由随机误差造成的,假设H 0不能被所给数据否定,否则应认为假设H 0不能接受. 追问1:怎样描述实际观测值与估计值的差异呢?答案:考虑实际观测值与在事件A ,B 独立的假设下的估计值的差(如下表):为了避免正负相消及消除样本容量对差异大小的影响,可以将它们分别平方并除以对应的估计频数(即估计值),最后相加,得到22222()()()()a b a c a b b d c d a c c d b d a n b n c n d n n n n n n n n n a b a c a b b d c d a c c d b d n n n n n n n n n n n nχ++++++++-⋅⋅-⋅⋅-⋅⋅-⋅⋅=+++++++++++⋅⋅⋅⋅⋅⋅⋅⋅化简得:22()()()()()n ad bc a b c d a c b d χ-=++++(其中n =a +b +c +d )统计学中通常采用统计量χ2(读作“卡方”)来刻画这个差异. 追问2:如何利用χ2进行推断呢?统计学中已有明确的结论:在H 0成立的情况下,随机事件“χ2≥ 6.635”发生的概率约为0.01,即P (χ2≥ 6.635)≈0.01,也就是说,在H 0成立的情况下,对统计量χ2进行多次观测,观测值超过6.635的概率约为0.01.通过计算,本例中χ2 =11.8634>6.635”,由P (χ2≥ 6.635)≈0.01可知,出现这样的观测值χ2的概率不超过0.01,因此,我们有99%的把握认为H 0不成立,即有99%的把握认为“患呼吸道疾病与吸烟有关系” . 统计量χ2的计算公式:22()()()()()n ad bc a b c d a c b d χ-=++++(其中n =a +b +c +d )独立性检验的定义利用统计量χ2来判断“两个分类变量有关系”的方法称为独立性检验.推断两个分类变量“Ⅰ与Ⅱ有关系”的步骤:一般地,对于两个分类变量Ⅰ和Ⅱ,Ⅰ有两类取值,即类A和类B,Ⅱ也有两类取值,即类1和类2 ,我们得到如下列联表所示的样本数据:要推断“Ⅰ与Ⅱ有关系”,可按下面的步骤进行:(1)提出假设H0:Ⅰ与Ⅱ没有关系;(2)根据2×2列联表与公式计算χ2的值;(3)根据临界值表,做出判断.独立性检验临界值表:(1)若χ2>10.828,则有99.9%的把握认为“Ⅰ与Ⅱ有关系”;(2)若χ2>6.635,则有99%的把握认为“Ⅰ与Ⅱ有关系”;(3)若χ2>2.706,则有90%的把握认为“Ⅰ与Ⅱ有关系”;(4)若χ2≤2.706,则认为没有充分的证据显示“Ⅰ与Ⅱ有关系”,但也不能得出结论“H0成立”,即Ⅰ与Ⅱ没有关系.三、应用举例例1 在500人身上试验某种血清预防感冒的作用,把他们1年中的感冒记录与另外500名未用血清的人的感冒记录作比较,结果如下表所示.问:该种血清对预防感冒是否有作用?χ2=1000×(258×284−242×216)2500×500×474×526≈7.075因为当H0成立时,χ2≥6.635的概率约为0.01,所以我们有99%的把握认为,该种血清能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方法总结:独立性检验的注意点:在2×2列联表中,如果两个分类变量没有关系,那么应满足ad-bc≈0,因此|ad-bc|越小,关系越弱;|ad-bc|越大,关系越强.例2为研究不同的给药方式(口服与注射)和药的效果(有效与无效)是否有关,进行了相应的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所选择的193个病人的数据,能否做出药的效果与给药方式有关的结论?χ2=193×(58×31−40×64)298×95×122×71≈1.3896<2.072因为当H0成立时,χ2≥1.389 6的概率大于15%,这个概率比较大,所以根据目前的调查数据,不能否定假设H0,即不能作出药的效果与给药方式有关的结论.例3 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医药研究人员对两种中草药治疗慢性气管炎的疗效进行了对比,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问:它们的疗效有无差异?解:提出假设H0没有明显差异,根据列联表中的数据可以求得χ2=345×(184×9−61×91)2245×100×275×70≈11.098因为当H0成立时,P(χ2≥10.828)≈0.001,这里的χ2≈11.098>10.828,所以我们有99.9%的把握认为,两种药物的疗效有差异.四、课堂练习1.在一项中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中,某校男生150名中有80名近视,女生140名中有70名近视,在检验这些中学生眼睛近视是否与性别有关时用什么方法最有说服力( ) A .平均数与方差 B .回归分析 C .独立性检验D .概率2.分类变量X 和Y 的列表如下,则下列说法判断正确的是( )A .ad -bcB .ad -bc 越大,说明X 和Y 关系越强C .(ad -bc )2越大,说明X 与Y 关系越强 D .(ad -bc )2越接近于0,说明X 与Y 关系越强3.若由一个2×2列联表中的数据计算得χ2=8.013,那么是否有99.5%的把握认为两个随机事件之间有关系:________.(填“是”或“否”)4. 为了调查胃病是否与生活规律有关,在某地对540名40岁以上的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是:患胃病者生活不规律的共60人,患胃病者生活规律的共20人,未患胃病者生活不规律的共260人,未患胃病者生活规律的共200人. (1)根据以上数据列出2×2列联表;(2)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1的前提下能否认为40岁以上的人患胃病与否和生活规律有关系?为什么? 参考答案:1.解析:选C .判断两个分类变量是否有关的最有效方法是进行独立性检验.2. 解析:选C .列联表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程度,由()22()()()()()a b c d ad bc a b c d a c b d χ+++-=++++,当(ad -bc )2越大,χ2越大,表明X 与Y 的关系越强.(ad -bc )2越接近0,说明两个分类变量X 和Y 无关的可能性越大.3.解析:因为χ2=8.013>7.879=x 0.005,查阅χ2表知有99.5%的把握认为两个随机事件之间有关系. 答案:是.4. (1)由已知可列2×2列联表:(2)χ2=540×(20×260-200×60)2220×320×80×460≈9.638>6.635=x 0.01,因此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1的前提下认为40岁以上的人患胃病与否和生活规律有关. 五、课堂小结 1.统计量χ2的计算公式:22()()()()()n ad bc a b c d a c b d χ-=++++(其中n =a +b +c +d )2. 推断两个分类变量“Ⅰ与Ⅱ有关系”的步骤: (1)提出假设H 0:Ⅰ与Ⅱ没有关系; (2)根据2×2列联表与公式计算χ2的值; (3)根据临界值表,做出判断.3.独立性检验临界值表:(1)若χ2>10.828,则有99.9%的把握认为“Ⅰ与Ⅱ有关系”; (2)若χ2>6.635,则有99%的把握认为“Ⅰ与Ⅱ有关系”; (3)若χ2>2.706,则有90%的把握认为“Ⅰ与Ⅱ有关系”;(4)若χ2≤2.706,则认为没有充分的证据显示“Ⅰ与Ⅱ有关系”,但也不能得出结论“H 0成立”,即Ⅰ与Ⅱ没有关系. 六、布置作业教材第164页练习第1,2题.。
高中数学3.1独立性检验教案理新人教B版选修2_3
3.1 独立性检验【教学目标】通过典型案例,学习统计方法,并能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经历数据处理的过程,培养学生对数据的直观感觉,认识统计方法的特点,体会统计方法的广泛性,实用性。
【教学重点】独立性检验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独立性检验的初步应用 一、课前预习 1.独立事件(1)独立事件的定义:对于两个事件B A ,,如果有 就称事件A 与B 互相独立,简 称A 与B 独立。
(2)当事件A 与B 独立时,事件 、 、 也独立。
2.字母表示的22⨯列联表:表中:=+1n ;=+2n ; =+1n ;=+2n ; = n3.2χ统计量根据上表给定的数据引入2χ(读作“卡方” )统计量。
它的表达式是2χ= 。
4.独立性检验思想(1)用0H 表示事件A 与B 独立的决定式,即0H :)()()(B P A P AB P =, 称0H 为 。
(2)用2χ与其临界值 与 的大小关系来决定是否拒绝统计假设0H841.32≤χ,则称事件A 与B 是 ; 841.32>χ,则有 的把握说事件A 与B 有关;635.62>χ,则有 的把握说事件A 与B 有关。
B B A11n 12n +1n A21n 22n +2n 1+n 2+n n合计合计二、 课上学习例1.右面22⨯列联表的2χ的值为例2.为了探究患慢性气管炎是否与吸烟有关,调查了339名50岁以上的人,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试问:50岁以上的人患慢性气管炎与吸烟习惯有关吗?例3在一次恶劣气候的飞行航程中调查男女乘客在机上晕机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根据此资料是否可以认为在恶劣气候飞行中男人比女人更容易晕机?三、课后练习 1.为观察药物A 、B 治疗某病的疗效,某医生将100例该病病人随机地分成两组,一组40人,服用A 药;另一组60人,服用B 药,结果发现:服用A 药的40人中有30人治愈;服用B 药的60人中有11人治愈.问A 、B 两药对该病的治愈率之间是否有显著差别?2.对于独立性检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2χ值越大,说明两事件相关程度越大;B .2χ越小,两事件相关程度越小;.C 841.32≤χ时,有95%的把握说事件A 与B 无关;.D 635.62>χ时,有99%的把握说事件A 与B 有关。
独立性检验教学设计
独立性检验教学设计一、引言在统计学中,独立性检验是一种常用的统计方法,用来检验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独立关系。
独立性检验的结果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两个变量是否相关,进而帮助我们做出科学的统计推断和决策。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独立性检验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理解独立性检验的原理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独立性检验的定义和背景知识;2. 掌握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步骤;3. 学会选择合适的独立性检验方法;4. 掌握独立性检验结果的解读;5. 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统计推断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通过简单生动的例子引入独立性检验的概念和意义。
例如:假设有两个班级,一班是男生班,二班是女生班。
我们想知道他们在参加体育活动时的喜好是否独立,即男生和女生对不同体育项目的喜好是否有关联。
2. 知识讲解:a) 独立性检验的定义和背景知识;b)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步骤,包括设定假设、选择适当的独立性检验方法、计算统计量、确定显著性水平、判断是否拒绝原假设;c) 常用的独立性检验方法,例如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等;d) 独立性检验结果的解读,包括计算出的p值和决策准则。
3. 教学实例:通过真实的数据案例,具体演示如何进行独立性检验。
例如:使用两个班级的实际数据,计算男生和女生对不同体育项目的喜好是否独立。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提供几个不同的数据案例,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独立性检验的实践。
教师可以提供指导,并回答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5. 总结与归纳:教师对独立性检验的原理和应用进行总结与归纳,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在课堂上布置短期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独立性检验的理解程度。
2. 作业设计:布置相关的作业题目,要求学生应用独立性检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期末考核:在期末考试中设置与独立性检验相关的题目,评估学生对该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时长及教学资源本节课预计为两个学时,使用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师讲义、学生练习题、案例数据等。
独立性检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高二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选择性
7.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信息技术应用环节一:问题回溯教师活动1回顾上节课的例1例1.为比较甲、乙两所学校学生的数学水平,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88名学生. 通过测验得到了如下数据: 甲校43名学生中有10名数学成绩优秀;乙校45名学生中有7名数学成绩优秀.试分析两校学生中数学成绩优秀率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思考:你认为“两校学生的数学成绩优秀率存在差异”这一结论是否有可能是错误的?学生活动1学生回顾上节课的例题1,并作出回答。
媒体&信息技术应用1教学PPT 展示活动意图说明:对于随机样本而言,因为频率具有随机性,频率与概率之间存在误差,所以我们的推断可能犯错误,而且在样本容量较小时,犯错误的可能性会较大.因此需要找到一种更为合理的推断方法,同时能对出现错误推断的概率有一定的控制或估算。
环节二:新知探究一教师活动2考虑以ΩΩ上,取值于{0,1}的成对分类变量。
我们希望判断事件{X=1}和{Y=1}之间是否有关联。
抽象简化列联表如下:我们需要判断下面的假定关系:0:(1|0)(1|1)H P Y X P Y X =====是否成立,通常称H 0为零假设或原假设.(类比法官判案中的无罪假设) 进一步由条件概率(0,1)(1,1)(0)(1)P X Y P X Y P X P X ====⇒===(1)(1,1)(1,1)(0)(1)P Y P X Y P X Y P X P X =-====⇒===(1)(1)(1)(1,1)(0)(1,1)P Y P X P X P X Y P X P X Y ⇒=⋅===⋅==+=⋅== (1)(1)(1,1)P Y P X P X Y ⇒=⋅====所以零假设H 0 等价于{X=1}和{Y=1}独立。
学生活动2做好预习,认真阅读材料,了解原假设的设法,以及领悟如何从条件概率出发,一步一步把事件的独立和分类变量的独立等价起来。
此处要求学生复习好条件概率及其性质。
独立性检验_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高中统计学课程年级:高二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列联表和卡方统计量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独立性检验分析实际问题,判断两个分类变量是否独立。
教学重点:- 列联表的构建- 卡方统计量的计算- 独立性检验结果的解释教学难点:- 理解卡方统计量的分布和临界值的确定- 独立性检验结果的正确解释和应用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和实际案例- 学生准备学习资料和笔记本---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析两个分类变量之间的关系。
2. 引入独立性检验的概念,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新课讲授1. 独立性检验的定义:解释独立性检验是用于检验两个分类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的统计方法。
2. 列联表:介绍如何通过列联表展示两个分类变量的频数分布,并展示如何构建列联表。
3. 卡方统计量:- 讲解卡方统计量的计算公式:\[ \chi^2 = \sum \frac{(O - E)^2}{E} \]- 其中,O代表实际频数,E代表期望频数。
- 解释卡方统计量的含义,即衡量实际频数与期望频数之间差异的指标。
4. 卡方分布:- 介绍卡方分布的概念,即卡方统计量的分布。
- 讲解如何根据卡方分布确定临界值,从而判断两个变量是否独立。
三、案例分析1. 展示一个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性检验。
2. 分析案例中列联表的构建、卡方统计量的计算以及结果解释。
四、课堂练习1. 提供几个简单的独立性检验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2.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练习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独立性检验的理解程度。
2. 解答学生在上一节课练习中出现的问题。
二、深化拓展1. 讨论独立性检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市场调查、社会科学研究等。
2. 介绍独立性检验与其他统计方法的区别和联系。
三、案例分析1. 展示一个复杂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性检验。
《独立性检验》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新课标教材人教A版《数学2-3》(选修) 第三章统计案例
《独立性检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类变量(也称属性变量或定性变量)的含义,体会两个分类变量之间可能具有相关性;
2.通过对典型案例(吸烟和患肺癌有关吗?)的探究,使学生了解独立性检验(只要求2×2列联表)的基本思想、方法、步骤及应用;
3.鼓励学生体验用多种方法(等高条形图和独立性检验)解决同一问题,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
4.让学生对统计方法有更深刻的认识,体会统计方法应用的广泛性,进一步体会科学的严谨性(如统计可能犯错误,原因可能是收集的数据样本容量小或样本采集不合理,也可能是理论上的漏洞,如在一次实验中,我们假设小概率事件不发生,这一点本身就值得质疑).
二、重点
本节的重点内容是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掌握独立性检验的一般步骤.
三、难点
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K的结构的比较奇特,也来的有点突然,学生可能会提出疑问。
1.2
2.如何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
3.独立性检验的一般步骤及背后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4.为什么在最后表达结论的时候要说明“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XX的前提下”。
四、教学模式
“问题串”模式为主,理清教学思路,鼓励学生思考;“讲授式”为辅,解释学生难以自主探究的知识内容.
五、教学过程设计。
8.3.2独立性检验教学设计-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数学教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8.3.2独立性检验》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独立性检验(二)教材分析1. 教材来源本节课选自《2019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八章《成对数据的统计相关性》2. 地位与作用独立性检验是从样本数据中发现关系,是成对样本数据统计分析的重要内容,是依据数据进行合理推理的典型方法,体现了数学的理性精神,也是提升数据分析和逻辑推理素养的重要素材。
(三)学情分析1.认知基础:前一节课已经学习了八两个分类变量整理成一个2×2的列联表。
2.认知障碍:独立性检验合理性的理解(四)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实例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2.能力目标:掌握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步骤3.素养目标:会用独立性检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升数据分析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1. 重点:独立性检验的思想方法2.难点:.χ2统计量的导出和意义(六)教学思路与方法教学过程分为问题呈现阶段、探索与发现阶段、应用知识阶段(七)课前准备电脑、投影机、三角板(八)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新课引入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前面我们通过2×2列联表整理成对分类变量的样本观测数据,并根据随机事件频率稳定性推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有关联。
对于随机样本而言,因为频率具有随机性,频率与概率之间存在误差,所以我们推断可能犯错误,而且在样本容量较小时,犯错误的可能性会较大。
因此,需要找到一种更为合理的推断方法,同时页希望能对出现错误推断的概率有一定的控制或估算。
教学环节:新知探究教学内容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虑以Ω为样本空间的古典概型,设X 和Y 为定义在Ω上,取值于{0,1}的成对分类变量,我们希望判断事件{X=1}和{Y=1}之间是否有关联。
注意到{X=0}和{X=1}, {Y=0}和{Y=1}都是互对立事件,与前面的讨论类似,我们需要判断下面的假定关系H 0:P (Y =1|X =0)=P (Y =1|X =1)是否成立,通常称H 0为零假设或原假设P(Y=1|X=0)表示从{X=0}中随机选取一个样本点,该样本点属于{X=0,Y=1}的概率; P(Y=1|X=1)表示从{X=1}中随机选取一个样本点,该样本点属于{X=1,Y=1}的概率。
《独立性检验》教学设计说明
《独立性检验》教学设计说明教学设计说明:独立性检验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理解独立性检验的概念和原理;2.掌握卡方检验的计算方法;3.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独立性。
二、教学内容1.独立性检验的概念和原理;2.卡方检验的计算方法;3.实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实例分析法和讨论互动法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四、教学步骤1.导入(10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前几节课所学内容,如假设检验的概念、原理等。
2.讲解独立性检验的概念和原理(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Poisson分布、二项分布等相关概念,引出独立性检验的原理。
并介绍独立性检验的步骤。
3.讲解卡方检验的计算方法(30分钟)(1)讲解卡方检验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交叉表的构成和计算方法;(2)通过具体案例演示卡方检验的计算过程;(3)讲解卡方检验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
4.实例分析(30分钟)教师通过给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性检验的计算和分析。
学生按照步骤完成计算,并分组讨论结果。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分析结果。
5.总结与讨论(15分钟)学生集体讨论本课的学习内容,共同总结独立性检验的原理和应用前提。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独立性检验的局限性和注意事项,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六、教学资源1.教师课件;2.实例数据表格。
七、教学评价1.文字描述:要求学生通过书面形式,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2.口头回答问题:教师将针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提问学生,并评价其回答的准确性和深度;3.出题测试:教师设计相关的应用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
八、教学反思1.教学设计中对学生进行了互动引导,但实际上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下次课应采用更多的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解决问题。
2.知识点讲解有时可能过于枯燥,下次可以适量增加一些趣味性的例子,提高学生的兴趣。
3.讲解过程中应使用更多的图表、示意图等可视化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
《独立性检验》教案)
《独立性检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独立性检验的概念及应用场景。
2.掌握卡方检验方法,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并进行假设检验。
3.拥有运用独立性检验的能力,可以运用独立性检验进行实际问题分析。
教学重点:1.卡方检验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3.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预备知识:1.假设检验。
2.统计学。
教学过程:一.概念介绍1. 什么是独立性检验?独立性检验是一种用于检验两个或多个分类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或独立的统计方法。
独立性检验可以通过卡方检验进行。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独立性检验来检验两个分类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比如性别和职业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检验两个或多个分类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如果这些变量存在关联,我们可以使用这种关联来解释现象,并根据这个关联来制定政策或进行预测。
否则,我们将无法找出它们之间的关联,并且无法对它们进行解释。
(i)医学上,我们可以利用独立性检验来检查两种药物是否相互影响。
(ii)在社会学上,我们可以使用独立性检验来检验社会阶层和人口学因素之间的关系。
(iii)在市场营销中,我们可以利用独立性检验来检查哪种广告最有可能吸引顾客。
卡方检验是一种用于检验两个或多个分类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关联的统计方法。
卡方检验的原理是比较观察值和期望值之间的差异。
如果这种差异显著,我们就可以拒绝零假设,即拒绝两个变量之间不存在关联的假设。
卡方检验的目的是根据样本数据的特征(样本频数)评估总体的特征(总体频率)。
卡方检验可以确定特定的总体频率模型是否符合样本数据,或者确定两个分类变量是否存在关联。
2.卡方检验的步骤(i)确定零假设和备择假设。
(ii)计算卡方值。
(iii)确定自由度。
(iv)查阅卡方分布表。
(v)根据查阅表格的结果得出结论。
3.卡方检验公式chi2=(观察值-期望值)²/期望值其中,“观察值”指的是样本中的实际数量,“期望值”指的是在零假设成立的条件下,理论上这些类别的数量。
《独立性检验》说课稿(附教学设计)
《独立性检验》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在《数学3(必修)》概率统计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典型案例介绍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初步应用,使学生认识统计方法在决策中的作用。
章引言首先提出了现实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比如肺癌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一种疾病,吸烟与患肺癌有关系吗?等等。
现实中类似的问题大量存在,如何得出准确的推断,这就需要科学的方法,独立性检验就是其中一种常用的统计方法。
教科书通过探究“吸烟是否与患肺癌有关系”引出了独立性检验的问题,并借助样本数据的列联表、柱形图和条形图展示在吸烟人中患肺癌的比例比不吸烟人中患肺癌的比例要高,使学生直观感觉到吸烟和患肺癌可能有关系。
“吸烟与患肺癌有关”这一直觉来自于观测数据,即样本。
问题是这种来自于样本的印象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代表总体?来自于样本的结论“吸烟与患肺癌有关”能够推广到总体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借助于统计理论来分析。
在统计学中,独立性检验就是检验两个分类变量是否有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
2、会从列联表(只要求22列联表)、柱形图、条形图直观分析两个分类变量是否有关。
3、会用2K公式判断两个分类变量在某种可信程度上的相关性。
【过程与方法】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借助对典型案例的探究,来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总结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依据独立性检验的思想作出合理推断的实事求是的好习惯。
三、教学问题诊断在独立性检验中,教科书通过典型案例“吸烟是否与患肺癌有关系”的研究,介绍了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初步应用。
独立性检验的步骤是固定的,仿照教科书的例题,学生不难完成习题,但独立性检验的思想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教学中如何结合例子介绍独立性检验的思想,才能使得学生很好的理解是一个教学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立性检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典型案例的探究,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会对两个分类变量进行独立性检验,明确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步骤,并能利用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吸烟是否与患肺癌有关系”引出独立性检验的问题。
通过列联表、等高条形图,使学生直观感觉到吸烟和患肺癌可能有关系.这一直觉来自于观测数据,即样本.问题是这种来自于样本的印象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代表总体?这节课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亲身体验直观感受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以科学的态度评价两个分类变量有关系的可能性。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问题的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统计方法有更深刻的认识,体会统计方法应用的广泛性,进一步体会科学的严谨性。
教学中适当地利用学生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体会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实施步骤.
三、教学难点
1.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
2.了解随机变量K2的含义,K2的观测值很大,就认为两个分类变量是有关系的。
四、教学方法
以“问题串”的形式,层层设疑,诱思探究。
用“讲授法”,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步步为营,螺蜁上升探究本节课的知识内容.
五、教学过程设计
环
节
互动意图创
设情景、引入新课课下预习,搜集有关分类变量有无关系的一些实例。
情境引入、提出问题:1、吸烟与患肺癌有关系吗?
2、你有多大程度把握吸烟与患肺癌有关?
组织引
导学生
课下预
习问题
背景,
初步明
确定要
解决
“吸烟
与患肺
癌”之
间的关
系问题.
好的课
堂情景
引入,
能激发
学生求
知欲,
是新问
题能够
顺利解
决的前
提条件
之一.
初步探索、展示内涵
变量有定量变量、分类变量,定量变量—回归分析;分类变量
—独立性检验,引出课题。
问题1、我们在研究“吸烟与患肺癌的关系”时,需要关注哪一些
量呢?
列联表:分类变量的汇总统计表(频数表). 一般我们只研
究每个分类变量只取两个值,这样的列联表称为2*2列联表. 如
吸烟与患肺癌的列联表:
不患肺癌患肺癌总计
不吸烟7775 42 7817
吸烟2099 49 2148
总计9874 91 9965
问题2:由以上列联表,我们估计吸烟是否对患肺癌有影响?①在
不吸烟者中患肺癌的比例为________;②在吸烟者中患肺癌的比
例为________.
1,教师
通过举
例,引
入分类
变量这
个新概
念.引出
课题2,
组织学
生填表
讨论问
题,初
步得到
问题的
结论.
从实际
问题出
发引入
概念,
提出问
题有利
于学生
明白我
们要学
习这节
课的必
要性。
环
节
互动意图
初步探索、展示内涵问题3:我们还能够从图形中得到吸烟与患肺癌之间的关系吗?
小结:
根据列联表和等高条形图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思考:
1:差异大到什么程度才能作出“吸烟与患肺癌有关”的判断?
2:能否用数量刻画出“有关”的程度?
教师
引导
学生
观察
等高
条形
图,寻
找解
决问
题的
思路.
通过层
层设
疑,把
学生推
向问题
的中
心,让
学生不
仅仅能
够直观
感受,
更能培
养学生
具有科
学严谨
的思维
能力.
前置铺垫:
假设检验的原理与方法
必修(3)中的“阅读”:小概率原理
一批产品厂方声称合格率为
99.9%,接受方的检验人员从这
批产品中抽出10件,某中有1件
次品,你认为厂方的说法可信
吗?
问题4:我们能够从多大程度上认为吸烟与患肺癌之间有关系呢?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先假设
H:吸烟与患肺癌没有关系。
用A表示不吸烟,B表示不患肺癌,则“吸烟与患肺癌没有关
系”等价于“吸烟与患肺癌有独立”,即假设
H等价于
()()()
P AB P A P B
在教师
的引导
下,师
生共同
探讨处
理问
题.
铺垫理
解原
理,突
破难
点,要
对吸烟
与患肺
癌之间
有关系
进行量
化,而
从正面
处理此
问题,
困难很
大,故
可类比
反证法
来解决
等高条形图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不吸烟吸烟
患肺癌
不患肺癌
患肺癌
不患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