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建筑系建筑设计课程
建筑设计专业需要学什么科目课程
建筑设计专业需要学什么科目课程建筑设计专业是一个综合性较强、涉及面较广的专业领域,学生在就读建筑设计专业时需要学习并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建筑设计专业所需要学习的科目课程。
基础课程数学数学是建筑设计专业的基础,包括线性代数、微积分等内容,通过数学学科的学习,可以帮助建筑设计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建筑设计中所需要的各种计算方法。
物理物理学科是建筑设计专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建筑设计师需要了解物理对于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的影响,以便设计出更加安全和合理的建筑结构。
专业课程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原理是建筑设计专业中的核心课程,学生通过学习建筑设计原理可以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为将来的实践工作做好准备。
建筑结构设计建筑结构设计课程主要介绍建筑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设计出稳定且具有美感的建筑结构,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美观性。
建筑材料与构造建筑材料与构造课程主要介绍建筑设计中所用到的各类建筑材料的性能、特点和应用,以及建筑的构造方式,学生需要了解材料与构造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课程主要介绍建筑设计发展的历史和理论,帮助学生了解建筑设计的演变过程和不同风格的建筑。
同时,建筑历史与理论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建筑制图建筑制图是建筑设计专业中的重要课程,学生通过学习建筑制图可以掌握绘制建筑设计图纸的技巧和方法,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建筑设计师做好准备。
实践课程实习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通常需要在毕业前完成一定的实习,通过实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建筑设计行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建筑设计专业学生的重要环节,学生需要通过毕业设计展示自己的建筑设计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为将来的工作做好最后的准备。
结语建筑设计专业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专业领域,学生在学习建筑设计专业时需要认真学习各类科目课程,不断提升自己的建筑设计能力和技能,做好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东南大学建筑学课程设置
必修 Required Course
建筑设计基础理论I Theory I: Architecture Design
必修 Required Course
建筑制图 Architectural Drawing
必修Required Course
水彩及水粉 Water Color & Gouache Painting
必修Required Course
建筑力学Ⅱ Building Mechanics II
必修Required Course
建筑构造Ⅱ Building Construction II
古典亭榭及小品设计 Chinese Classic Pxdyilions & Urban Furniture Design
限选Selective Course
环境绿化 Environmental Landscape
限选Selective Course
建筑物理Ⅱ Building Physics II
必修Required Course
建筑画 Architectural Painting
限选Selective Course
环境生态学 Environmental Ecology
必修Required Course
建筑设计理论Ⅱ Theory II: Architectural Design
必修Required Course
建筑材料 Building Materials
建筑结构 Building Structure
美育与艺术欣赏I Aesthetics of Art I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课之我见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课之我见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课程一直是该校的重点建设课程,一贯得到大学和学院的高度重视,上世纪50-60年代杨廷宝、童寯等老一辈著名建筑学家都直接面对本科生承担这门课的教学任务。
经过近80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的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的建筑设计人才,已成为一门经典的品牌教学课程,在国内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门课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重中之重。
建筑学科一直是该校重点学科,学校一直把建筑系作为重点建设之系,建筑设计教研组也是学校和院系重点建筑的教研组,文化大革命前更被命名为“111教研室”,即第一系、第一专业和第一教研组,足可见学校对该课程的高度重视。
该课程的建设实属重中之重,在师资配备、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给予特殊的关注和支持,为建筑设计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2.精益求精。
建筑设计课历来是十分注重教学质量的。
从一、二年级的设计基础、入门到五年级的毕业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一年级、每个课题选择怎样的题目、需要达到什么要求、如何安排和组织教学等都有明确的要求,并制订详尽的“火车时刻表”时授课计划,环环相扣,严格把握教学质量关。
无论是上世纪50年代教学革命还是改革开放以后,首当其冲的教学改革就是建筑设计课程,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的建筑设计课的教学改革在国内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又经过90年代和本世纪的继续努力,不断深化改革,使这门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水准精益求精,止于至善。
3.理论与实践结合。
建筑设计的教学传统上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道理是个人慢慢悟出来的。
这一观念直到上世纪50年代末才受到挑战。
1958年教育大革命,不破不立,就是“破”这种观念,“立”自己的建筑设计理论体系。
故从1960年贯彻高教60条时,建筑设计课就着手建立建筑设计理论一条线,包括居住设计原理、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以及配合各年级课程设计的建筑类型设计原理,如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原理,小学校建筑设计原理,图书馆建筑设计原理,旅客车站建筑设计原理,医院建筑设计原理等等。
东南建筑设计课
“建筑设计”课程的知识模块在设计基本问题上包括“场地与环境、空间与功能、材质与建构”三个互动的组成部分;在建筑功能类型上主要包括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在规模类型上包括小型建筑、中大型建筑和城市物质空间环境;在设计方法上包括基本方法和创新方法。
东南大学的“建筑设计”课程的知识模块体系以设计基本问题为主线,并按照二个阶段、三个层次的设想(即3+1+1)循序渐进地串联相关的功能类型、规模类型和方法类型。
达到不断巩固设计基本功,逐步发展创新能力的目标。
(如图)设计基本问题:环境·空间·建构所谓二个阶段是指建筑设计课程前三年的基础性教学阶段与后二年的拓展性教学阶段。
所谓三个层次是指教学理念的确立、教学方案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实施。
各层面自上而下、由里及表、由目标至载体逐级制约,自下而上则表现为一种反馈修正过程。
课程不同阶段的知识模块设置更强调紧凑性和连贯性,具体如下:“3”阶段——即一~三年级以通识教育和基本专业知识、基本设计能力的教学为主。
一~三年级的建筑设计教学是以核心教授带头、老中青结合的教学小组为单位进行的。
一年级(建筑设计基础阶段——设计的启蒙):256学时。
这是建筑设计的入门课程。
学生在一年级阶段要逐步培养起设计观念,理解建筑,初步掌握以设计图纸、模型作为设计研究和表达工具,熟悉基本的建筑设计的方法与过程,形成初步的建筑技术概念。
同时,培养和引导学生的专业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具体学时分配如下:二年级(建筑设计初步阶段——空间的操作):256学时。
该阶段教学以空间为线索,重视设计与技术、环境的结合。
通过一个学年的训练,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意识和空间思维方式;建立环境意识,理解建筑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加强对结构、材料和构造的认知,强化技术观念,认识到技术是创造空间的必要手段,了解及运用技术的影响及表现力;掌握理性的设计工作方法。
具体学时分配如下:三年级(建筑设计提高阶段——专题、阶段、整体):256学时。
《建筑设计》课程教案
《建筑设计》课程教案一、课程概述1. 课程定位:《建筑设计》课程作为建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建筑设计能力,使学生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流程,掌握建筑设计的初步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设计步骤、设计类型等,涵盖平面布局、空间组织、造型设计、结构与材料等方面。
二、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案例,使学生掌握设计的基本知识。
2. 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技能。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建筑设计案例,使学生了解建筑设计的实践应用。
4. 小组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方式:讲授与实践相结合,案例分析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3. 教学过程:(1)第1-8课时:讲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第9-16课时:进行建筑设计实践操作,指导学生完成设计方案。
(3)第17-24课时:分析经典建筑设计案例,讨论设计技巧与心得。
(4)第25-32课时:分组讨论,完成建筑设计实践项目。
四、考核评价1.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践成绩:占总成绩的40%,主要评价学生在建筑设计实践中的表现。
3.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30%,考察学生对建筑设计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推荐《建筑设计基础》等教材供学生自学。
2. 参考资料:提供国内外经典建筑设计案例、设计图纸等供学生参考。
3. 软件工具:教授使用AutoCAD、SketchUp等建筑设计软件。
4. 实践基地:安排学生参观建筑设计实践项目,了解建筑设计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估1. 教学过程中,定期进行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建筑设计》课程教案
一、课程概述1.1 课程名称:建筑设计1.2 课程代码:1.3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1.4 学分:3学分1.5 学时:48学时1.6 适用专业: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等相关专业1.7 的先修课程:建筑设计基础、建筑史、建筑构造等1.8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2.1 教学内容:(1)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建筑设计的方法等。
(2)建筑设计的内容与要求:包括建筑设计的内容、建筑设计的要求、建筑设计的评价等。
(3)建筑设计的实践与创新:包括建筑设计的实践、建筑设计的创新、建筑设计的应用等。
2.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建筑设计。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建筑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案例。
(2)实践教学法:指导学生进行建筑设计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建筑设计案例,使学生掌握建筑设计的要点。
3.2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运用PPT、图片、视频等手段,生动展示建筑设计的相关内容。
(2)网络教学: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实体模型教学:制作建筑设计模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4.1 教学安排:(1)第一章: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2)第二章:建筑设计的内容与要求(3)第三章:建筑设计的实践与创新(4)第四章:建筑设计案例分析(5)第五章:建筑设计实践4.2 学时分配:(1)第一章:8学时(2)第二章:8学时(3)第三章:8学时(4)第四章:8学时(5)第五章:12学时五、课程考核与评价5.1 考核方式:课程考核分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
《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地位、目的和任务本课程地位:建筑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本课程目的:让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所存在的问题,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按照设计方案,逐步实施。
本课程任务:初步学习和掌握建筑设计一般程序和思维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并作出决策的能力,使其能在不同设计阶段采用多种手段表达设计意图,解决有一定复杂性的建筑设计问题,进而加深对建筑设计的认识。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讲授内容与本专业其他课程关系密切,要求学生在所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建筑设计加深理解,为今后在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把握本专业的前沿动态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一建筑设计概述教学要求:1.建筑设计是一门涉及多种学科知识的学科,学习这一专业要具有广泛涉猎的学习习惯,保持对周围各类事物的兴趣;2.理解建筑设计基本内容;3.了解建筑设计手法涵义;4.掌握建筑造型设计手法实例。
教学内容:1.建筑设计由形式到形象的过程;2.建筑方案设计。
二建筑单体的设计原则教学要求:1.了解空间和实体的关系;2.理解建筑单体尺度;3.掌握立面上的虚实法则。
教学内容:1.掌握虚实处理方法;2.掌握收头方法;3.建筑尺度的把握。
三建筑空间组织教学要求:1.了解建筑设计的功能与空间;2.理解建筑层次的分割和流通;3.掌握建筑的层次与造型。
教学内容:1.空间结构及其方向性;2.空间分割和流通;3.空间层次和造型。
四经典设计作品解析教学要求:1.掌握建筑设计任务书的分析;2.掌握建筑设计立意与快速表达;3.了解建筑空间中人的行为心理对建筑布局与功能分区的影响;4.掌握中小型建筑的交通组织。
教学内容:1.中小型建筑的空间与功能;2.中小型建筑的环境与交通组织;3.中小类公共建筑设计作品解析。
四、教学安排及方式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时数20学时,实验教学时数28学五、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操作试。
东南大学建筑学课程
培养计划1. 教学目标本专业培养建筑学领域素质高、能力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造能力的复合型优秀建筑设计人才。
围绕建筑学专业评估标准和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的职业要求,学生应具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在建筑学领域从事设计、研究、教学和管理的能力。
2. 设计课程教学大纲①一年级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建筑学院的专业基础课,是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学、历史遗产保护等各专业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为:1、帮助学生建立以模型研究为主要研究工具,以观察、讨论为重要研究推动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自我研究的能力。
2、树立符合时代特征的建筑价值观。
3、建立和泛建筑设计学科相关的知识体系框架。
4、帮助学生了解各个专业方向,培养专业兴趣。
二、课程内容1、建筑设计基础I(1)空间生成:以现代主义抽象绘画为底稿、板片、杆件、盒子三种类型模型材料为操作对象,探索不同的模型操作,观察特定操作产生的空间特征,并加以记录和总结。
(2)设计建造:以木材为建造材料,设计、建造一个可供单人进入的遮蔽物。
首先对各种木料观察、实验,总结其视觉、加工、连接等方面的特质,由此发展出遮蔽物的构造节点、形成设计方案,并通过实际建造加以实现和总结。
(3)空间组织:以建筑师工作室为题讨论具有一定功能、环境要求的建筑空间基本组织方法。
练习以先例分析入手,总结较为常用的6种空间组织方式,之后结合尺度、环境、功能、建造等讨论话题推进设计发展。
2、建筑设计基础II(1)空间概念:以板片、杆件、盒子三种类型模型材料为操作对象,制作一个立方体,探索设计操作和空间形态间的逻辑关系,发展出具有强烈空间特征和造型特点的空间构成作品。
(2)城市空间:从城市环境研究入手,分析给定街区的城市空间特征;之后,在给定城市区域增加一个建筑体量,保证这一体量添加过程对现有城市空间产生积极影响,以此产生设计目标的体量和基本空间关系。
东南大学建筑学培养计划
东南大学建筑学培养计划1. 教学目标本专业培养建筑学领域素质高、能力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造能力的复合型优秀建筑设计人才。
围绕建筑学专业评估标准和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的职业要求,学生应具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在建筑学领域从事设计、研究、教学和管理的能力。
2. 设计课程教学大纲①一年级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建筑学院的专业基础课,是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学、历史遗产保护等各专业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为:1、帮助学生建立以模型研究为主要研究工具,以观察、讨论为重要研究推动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自我研究的能力。
2、树立符合时代特征的建筑价值观。
3、建立和泛建筑设计学科相关的知识体系框架。
4、帮助学生了解各个专业方向,培养专业兴趣。
二、课程内容1、建筑设计基础I(1)空间生成:以现代主义抽象绘画为底稿、板片、杆件、盒子三种类型模型材料为操作对象,探索不同的模型操作,观察特定操作产生的空间特征,并加以记录和总结。
(2)设计建造:以木材为建造材料,设计、建造一个可供单人进入的遮蔽物。
首先对各种木料观察、实验,总结其视觉、加工、连接等方面的特质,由此发展出遮蔽物的构造节点、形成设计方案,并通过实际建造加以实现和总结。
(3)空间组织:以建筑师工作室为题讨论具有一定功能、环境要求的建筑空间基本组织方法。
练习以先例分析入手,总结较为常用的6种空间组织方式,之后结合尺度、环境、功能、建造等讨论话题推进设计发展。
2、建筑设计基础II(1)空间概念:以板片、杆件、盒子三种类型模型材料为操作对象,制作一个立方体,探索设计操作和空间形态间的逻辑关系,发展出具有强烈空间特征和造型特点的空间构成作品。
(2)城市空间:从城市环境研究入手,分析给定街区的城市空间特征;之后,在给定城市区域增加一个建筑体量,保证这一体量添加过程对现有城市空间产生积极影响,以此产生设计目标的体量和基本空间关系。
东南大学建筑结构设计大纲
《建筑结构设计》考试大纲一、课程基本要求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内容包括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和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1.1了解建筑结构的组成和常用种类,能进行结构类型的判别。
1.2了解结构设计的一般过程和内容。
1.3了解建筑结构的作用,了解可变荷载的随机特性;掌握荷载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准永久值等概念;掌握风荷载的计算方法。
1.4了解结构耐火设计的基本知识。
1.5了解建筑结构的安全性等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设计使用年限、结构重要性系数等概念;熟悉极限状态设计要求和内容,掌握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标准组合、频遇组合和准永久组合的方法和使用场合。
1.6了解抗震设防目标、抗震设防标准及抗震设计基本内容。
2.1了解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梁板结构种类,熟悉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混凝土双向板楼盖和钢楼盖的平面布置方案。
2.2熟悉混凝土楼盖、钢楼盖和钢—混凝土组合楼盖中板、次梁、主梁的计算模型,包括计算简图和荷载;掌握连续梁、板内力计算的调幅法,各向同性双向板的塑性铰线法以及四边支承组合板内力的弹性计算方法;熟悉变刚度连续梁的内力分布特性和连续梁的挠度计算方法;熟悉计算模型与实际受力的差异以及它的适用性。
2.3掌握混凝土楼盖板、梁的配筋构造要求,掌握钢楼盖次梁与主梁、主梁与柱的连接方式;掌握组合板的承载力、挠度和裂缝宽度计算方法,了解组合板的基本构造要求;掌握组合梁的承载力计算方法,熟悉组合梁挠度和裂缝宽度计算原理,了解组合梁的基本构造要求。
2.4了解楼梯的常用种类,熟悉梁式楼梯和板式楼梯的布置方法和计算要点,了解梁式楼梯和板式楼梯的构造要求。
3.1了解单层厂房的常用结构类型,熟悉混凝土排架结构和钢门式刚架结构厂房的组成、布置及各部分的作用;3.2熟悉厂房结构的荷载传递路线,掌握荷载计算方法和排架结构、刚架结构内力分析方法;熟悉分析模型选取的合理性、适用范围和结构的空间作用性能。
3.3掌握排架柱、刚架梁柱控制截面的内力组合方法;理解确定构件计算长度的原理。
东南大学建筑学快图设计课程任务书
附:快图设计课程任务书1咖啡厅建筑设计今拟在某繁华商业街夹缝地段建一高档咖啡厅,建筑为两层,总建筑面积不超过450m2,设160~180个座位。
地段周围建筑为2~3层,咖啡厅与毗临建筑交接处均不能开窗。
门前可适当退让布置绿地或室外咖啡座。
咖啡厅是在正餐之外,以喝咖啡(或饮料)为主,可加简单的食品,供客人交友、约会或休息的场所。
在午后及晚间营业。
它讲究气氛轻松,环境洁净优雅。
所经营食品一般不在本店加工,点心、小食品、冰激凌等外购存入冷柜或食品库,咖啡、压榨鲜果汁及水果沙拉可考虑由本店自行加工。
附:快图设计课程任务书2茶艺馆建筑设计今拟在某繁华商业街夹缝地段建一高档茶艺馆,建筑为两层,总建筑面积不超过450m2,设160-180个座位。
地段周围建筑为2-3层,茶艺馆与毗临建筑交接处均不能开窗。
门前可适当退让布置绿化或室外茶座。
茶艺馆是在正餐之外,以品茶为主,可供简单的食品,如花生、瓜子或点心(外购)等,是交友、约会、品茶休憩的场所,全天营业。
店内气氛安静、高雅,整个氛围要体现茶文化。
可加进茶艺、茶道表演,或陶艺、插花等艺术活动。
附:快图设计课程任务书3书吧建筑设计今拟在某繁华商业街夹缝地段建一书吧。
建筑为两层,总建筑面积不超过450M2。
地段周围建筑为2层,书吧与毗临建筑交接处均不能开窗。
该书吧集图书的选购、阅览和休闲娱乐为一体,并设有沙龙,供文化人士,青年学生和喜爱图书的人们浏览、购书、休闲和交流思想。
店内供应咖啡、茶点等简单饮食,设置电脑等上网条件。
书吧应该气氛附:快图设计课程任务书4老人之家建筑设计在住宅区中,拟建设一座社区老人之家,地段位置选在清华校内的教工居住区,具体地形及周边状况参见地段图。
社区老人之家主要接收生活能基本自理,身体条件尚好的老人,含使用轮椅者,常设床位45张,并接收日托老人15名,作为社区公共设施,一般居民在节假日也可来参加活动,与老人交流,建筑规模为2200-2400m2。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课程目录表
备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时
34讲 50讲 32讲 80讲 32讲 48讲 44讲 48讲 32讲 32讲 32讲 46讲 22讲 48讲 32讲 32讲 32讲 15讲 32讲 32讲 30讲 64讲
主讲
赵才其 赵才其 郭正兴 曹双寅、舒赣平 童小东 黄安永 黄正华 丁汉山 穆保岗 王修信 张星 张星 周建华 成虎 沈杰 童小东 邱洪兴 黄正华 郑磊 惠卓 何厚全 何红媛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课程清单
课程名称
东南大学建筑力学(上) 东南大学建筑力学(下)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施工 东南大学结构设计原理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 东南大学房地产物业管理 东南大学建筑设备工程 东南大学桥梁工程 东南大学地下结构工程 东南大学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 东南大学工程建设监理 东南大学工程经济学 东南大学工程矩阵理论 东南大学工程项目管理 东南大学工程造价分析 东南大学基础工程 东南大学建筑结构设计 东南大学建筑设备工程 东南大学建筑企业管理 东南大学结构可靠性分析 东南大学施工组织设计 东南大学材料与成型技术
东南大学研究生建筑设计_任务书
东南大学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计,2015秋稻田守望:乡土材料与工艺的在农场设施建造中的复合应用指导教师东南大学:唐芃,焦键,李新建教学辅助:东南大学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学生: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一年级25人课程概况基地位于宜兴市丁蜀镇莲花荡农场,是一处实现有机种植,稻鸭共养的实验农场。
南侧为7级运河航道莲花荡;西侧为高铁线路。
有水天一色,有古往今来。
管理用房基地位于农场西南角路边,拟改建。
宜兴盛产竹材,同时有优质的陶土并保存着精湛的制陶技艺。
传统的材料和工艺,为建造提供了丰富的可以借鉴传承的设计资源及更多的可以改良创新的可能性。
本次课程着眼于对当地传统建造材料和工艺的研习,结合当下的环境、需求、技术水平, 改造一处管理用房,建造四座兼具家禽养殖和供人休憩功能的观望台。
设计任务-对场地中一处管理用房及仓库进行外立面改造,使其视觉上以积极的方式介入环境,并能延展出一定的新功能(3人/组,2组)-稻田中设计搭建四座观望台,并提供足够的空间满足稻鸭共养的功能。
(3人/组,6组)设计要点-充分了解当地传统建造材料与技艺,在设计中选择当地有代表性的两种材料作为主材,进行设计,并且可以通过手工为主的方式进行搭建。
-对当地的传统材料和工艺进行系统和科学化的分析,充分了解其性能。
应用真实材料,对构造节点进行设计和推敲。
-对乡土景观进行思考,设计需考虑当地农业生产的需求并满足其公共性和景观性。
成果要求(3人1组合作完成)-总平面图-分析图-建筑平立剖面图-手工模型-为实现本建筑所需要的施工图,节点大样以及放大模型进度计划2015年9月现场踏勘与前期研究-参观基地,材料调研,工艺演示,参观丁蜀镇古南街,陶瓷厂等-材料、工艺分析,场地分析,案例研究,搭建过程模拟2015年10月8日- 设计开始-确定设计概念、技术路线、主要工艺-确定方案,真实材料1:20 整体搭建实验-设计成果表达、准备答辩2015年11月10日,确定建造方案进入施工图阶段-工艺调整,明确构造节点-设计深入,真实材料1:1 局部搭建实验-确定建造方案,绘制施工图-汇总建造所需材料、设备清单,完成所需材料的预加工和部分构件的预制2015年12月,现场搭建-学生与当地工匠完成共建。
房屋建筑学(东南大学
8
1.2.1民用建築的分類
1、按照民用建築的使用功能分類。 2、按照民用建築的規模大小分類。 3、按照民用建築的層數分類。 4、按照民用建築的耐火等級分類。 5、建築的耐久年限分類。
9
1.2.1民用建築的分類
1、按照民用建築的使用功能分類。 ①居住建築,如住宅、集體宿舍等。 ②公共建築,如:行政辦公建築、文教建築 托幼建築、醫療建築、商業建築、 演出性建築、體育建築、展覽建築、 旅館建築、交通建築、通訊建築、 園林建築、紀念性建築等。
10
1.2.1民用建築的分類
2、按照民用建築的規模大小分類。 ①大量性建築 是指量大面廣的建築,如住宅、學校、商店 修建的數量很大,故稱為大量性建築。 ②大型性建築
是指規模宏大的建築,如大型辦公樓、大型 體育館、大型劇院、大型火車站和航空港、 大型展覽館等。 這些建築在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具有代表 性.對城市的因貌影響也較大。
5
C建築形象 構成建築形象的因素有: 1建築的體型、 2內外部的空間組合、 3立面構圖、 4細部與重點的處理、 5材料的色彩和質感、 6光影和裝飾處理等等, 建築形象是功能和技術的綜合反映。建築形象處理得當,
就能產生良好的藝術效果,給人以美的享受。 建築三要素是相互聯繫、約束,不可分割的。優秀的 建築作品,這三要素是辯證統一的。
兩部分內容。
2
01建築的構成要素
構成要素: A建築功能 B建築物質技術條件 C建築形象
3
01建築的構成要素
A建築功能----滿足使用要求。 1.人體尺度和人體活動所需的空間尺度 2.人的生理要求。 3.建築使用特點。 ■滿足功能要求是建築的主要目的,在構成要 素中起主導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 东 设计课 报 级 课 评议 见
顾 庆
2006 5 5
东 该 设计 进 层 对 设计 发 结 长 经验 对东 设计 评议 见
东 传统 贯 视设计 这 创 辈 师 传 关 现 务 师 对 态 时 师
响 这种对设计 认 执 态 龄层 设计 师 纵贯 设计 师 产实 经济创 设计课 强应 东 够 对设计 对设计 轻 师 设计 够 续 发 证 设计 长 续 发 热 够 东 还 设计 为 种 术 轻 师 设计 还 钻 设计 东 联 业 术 续 20 为东 养 设计 师 东 扩 输 轻 师 进 习 该 设计 经验 设计
东 设计 级开 级 设计 步 贯彻设计训练 观
对 视渲 现 训练 间 渐发 级 级 这种 对设计 3 2 设计 这 问题 5 义为 设计 础 训练 统 纲 证 标 实现 强调 级每 标 构 两 义为 训练 设计 设计 师 课题 发挥 经验设计 师 时 设计 这种两阶 设计 组织 别 纲为 础 师 为 础 结 说 则 设计 连续过 师职业训练 问题 两 设计 综 设计 评图 经验 观 这 构 实际 别 级设计 间 别 东 设计 构 尝试对 积极 鉴 导 义
东 发 80 东 设计 设计 级 设计 设计 课题 这 该 发 联 设计 为 设计 观 时 进 设计 该 还 进 设计评图 两 实 评图 强对设计 质 评图时 请 师 级 间 师 对 积极
对 实际 问题 3 2 师资队 资 师 两 资 师 对 构 确 标 检讨 细 标 类 问题 职 评 确 评 设计 纳 评 项 职 别 师 设计辅导 设计 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