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概念
(完整版)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本册教材分为位置与方向(一)、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复式统计表、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年月日(制作活动日历)、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搭配(二)、(设计校园)、总复习九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其中实验版教材中的“解决问题”单元在本册教材中融入各个单元之中,没有形成独立单元;“制作活动年历”和“我们的校园”作为综合与实践活动出现,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是本次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对于本册内容首先从下四个领域进行分类:、1、数与计算本册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
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
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的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2、空间与图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一)和面积两个单元。
这两个单元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
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3、量的计算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安排了复式统计表,让学生在认识复式统计表的学习中,初步学会会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数据所包含信息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
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概念
1. 数的概念:数是用来计数和表示数量的。
2. 数的读法:掌握从零到一百的数字读法。
3. 数的表达方式:可以用阿拉伯数字、汉字数字和手指表示数字。
4. 数的顺序关系: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如比较大小、前后关
系等。
二、数的运算
1. 加法:了解加法的概念和符号,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2. 减法:了解减法的概念和符号,能够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
3. 数的组合:掌握数字的组合方式,如十位数、个位数的组合。
4. 数量的增减:理解数量的增减变化,如加一、减一等。
三、数的应用
1. 计数:能够用适当的方法计数物体的个数。
2. 数的使用:应用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交换物品等。
3. 数的表示:学会用数表示物体的数量,如几个、多少等。
四、数的认知和计算策略
1. 工作记忆:训练记忆和思维,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2. 综合分析: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解决数学问题。
3. 归纳总结:总结规律,应用到类似的数学问题中。
4. 灵活思维:培养灵活的解题思路,运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以上是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提高数学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三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课程
三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课程
三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认识长度单位:学习并掌握毫米、厘米、分米、米等长度单位,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认识质量单位:学习并掌握克、千克、吨等质量单位,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四则运算: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混合运算。
4. 图形与几何:认识各种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学习图形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等变换,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5. 认识分数:初步认识分数,学习将其平均分成若干份,并能够求得每份的数量。
6. 统计与概率:初步学习分类统计的方法,能够根据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预测。
7. 综合与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说,三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课程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该教材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认识东、西、南、北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体会方向的相对性,进一步发展其空间观念。
3.在辨认方向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能够区分图上方向与实际方向。
教学准备:准备“东、南、西、北”四个字贴、课件。
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出示图片,询问学生关于天安门广场周围建筑物位置的描述,引导学生思考方向描述的不确定性,为后续研究做铺垫。
2.初步感知东南西北1)寻找生活中的东、南、西、北介绍生活中常用的方位词汇,让学生通过生活常识来辨认方向。
出示图片《方向歌》,帮助学生记忆方位词汇。
2)明确教室中的四个方向引导学生观察太阳升起的方向,确定教室中的四个方向,贴上方位词汇。
3)观察学校平面图出示学校平面图,让学生通过图示来辨认方向,巩固研究。
4)游戏巩固四个方向的位置关系通过游戏让学生巩固研究,提高学生对方向的敏感度。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初步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够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同时,学生也体会到了方向的相对性,发展了空间观念。
板书:东←→XXX→西←→北。
游戏2:2名学生先相对站立指同一方向;再有一名同学变化方向指同一方向。
提问:从刚才2名同学所指的方向来看,你们发现了什么?小结:同学们总结的很好,无论人的位置和面对的方向如何变动,他们所指的方向相同,也就是说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永远不变。
在这个游戏中,两名学生先相对站立指同一方向,然后另一名同学变化方向也指同一方向。
通过这个游戏,我们可以发现无论人的位置和面对的方向如何变动,所指的方向始终相同,也就是说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永远不变。
5)体会方向的相对关系。
你能根据所学的知识说出你和周围同学所在位置的关系吗?预设:我在××同学的南边,在××同学的北边,在××同学的西边,在××同学的东边。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介绍面积单位“亩”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介绍面积单位“亩”
“亩”是中国市制土地面积单位,一亩等于六十平方丈,如果要换算为公制的话,一亩约等于667平方米,十五亩等于一公顷。
1公顷=15亩=100公亩=10000平方米
1(市)亩等于666. 66平方米
1公顷等于10000平方米1公亩等于100平方米
古代的亩,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亩”作为地积单位是“可以尺度之数计之”的,因此这里所说的“一亩”实际上是被视为表示长度的数量词使用的。
“亩”字来源于中国夏、商、周的井田制度所实施的井田模型,而夏、商两代的井田模型与周朝的井田模型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亩”字实际起源于夏、商两代的井田模型。
在先秦一些重要文献中,“亩”往往是对“私田”的称呼;“田”往往是对“公田”的称呼。
“一亩”按出土的“商鞅方升”测算约相当于0. 2907市亩,那么,当时100亩就相当于29. 07市亩。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面积 知识点归纳
《面积》知识点归纳
知识点一、面积的概念
1、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
2、常用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可以分别用字母写作为:cm2、dm2、m2。
3、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定义:
①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②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③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1平方厘、1平方分米、1平方米在实际生活中有多大:
①1平方厘米大约是一只手指的指甲的面积。
②1平方分米大约是一盒粉笔盒的底面面积。
③1平方米大约是一张书桌的桌面面积。
知识点二、周长与面积
1、环绕封闭图形边缘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2、周长和面积的公式如下:
3、长度单位用来测量物体的长短,面积单位用来测量物体的面的大小,它们是不同类型的单位,无法比较大小。
4、相同类型的单位要比较大小,应该把单位化成完全相同,再比较。
5、单位转换:
长度单位:
①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的进率是10 。
②1米=100厘米。
1千米=1000米。
面积单位:
①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的进率是100 。
②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6、大单位转化为小单位,要乘以进率;小单位转化为大单位,要除以进率。
7、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也不一定相等。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星期月日》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星期月日》1. 星期的概念星期是一个时间单位,一周包括七个星期。
星期的名称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分别为: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
星期一通常被认为是一个新的一周的开始。
2. 月份和日期的表示方法日历是用来表示时间的工具,其中包括月份和日期的信息。
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些关于月份和日期的表示方法。
- 月份:用来表示一年当中的不同月份,一年分为12个月。
每个月的名称分别为: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不同月份的天数是不同的,如二月会根据是否闰年而变化。
- 日期:用来表示一个月中的具体某一天。
每个月的日期从1日开始,一直延续到该月的最后一天。
日期的表示通常是用数字,如1日、2日、3日等等。
3. 星期与日期的对应星期和日期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例如,2022年1月1日是星期六,那么整个2022年的星期与日期对应关系如下所示:星期一:1月3日、1月10日、1月17日、1月24日、1月31日,2月7日...星期二:1月4日、1月11日、1月18日、1月25日,2月1日、2月8日...星期三:1月5日、1月12日、1月19日、1月26日,2月2日、2月9日...星期四:1月6日、1月13日、1月20日、1月27日,2月3日、2月10日...星期五:1月7日、1月14日、1月21日、1月28日,2月4日、2月11日...星期六:1月1日、1月8日、1月15日、1月22日、1月29日,2月5日、2月12日...星期日:1月2日、1月9日、1月16日、1月23日、1月30日,2月6日、2月13日...总之,根据星期和日期的对应关系,我们可以知道每个星期对应的日期是什么。
总结本文介绍了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中关于《星期月日》的数学知识点。
我们了解了星期的概念以及星期一到星期日的顺序。
同时,我们也了解了月份和日期的表示方法,以及星期与日期的对应关系。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下册重要知识点复习提纲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下册重要知识点复习提纲-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指南针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注:要知道八个方位,能根据给出的示意图描述出地点的位置。
4、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5、0乘任何数都得0。
注:在除法算式中,0不能做除数。
乘除法的估算必须会。
用4舍5入法。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的5600。
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493估成480(480是8的倍数,也最接进492),然后再口算480÷8得60。
能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如:57×89;能准确计算出除数一位数的除法,如:417÷4,并会用乘法验算,被除数=除数×商+余数6、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4个季度。
(123月为第1季度、456月为第2季度、789月为第3季度、10、11、12月为第4季度)7、记大小月的方法:1、3、5、7、8、10、腊,31天用不差;4、6、9、冬30整,只有2月有变化。
8、平年全年有365天,平年2月是28天,平年的上半年有181天,下半年有184天。
平年全年有52个星期零1天。
9、、闰年全年有366天,闰年2月是29天,闰年的上半年有182天,下半年有184天。
闰年全年有52个星期零2天。
10、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如:1900、2100等不是闰年,而1600、2000、2400等是闰年。
11、年月日、时分秒都是时间单位。
12、在一日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
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13、1日(天)=24小时 1小时=60分 1分=60秒14、一个人今年20岁,但只过了5个生日,他是2月29日出生的。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清单(总)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总结知识点举例说明金点子认识东、南、西、北根据一个确定的方向,找其他三个方向:面南背北、左东右西绘制简单的示意图平面图一般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先选好观察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的中心位置,再确定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描述四个方向的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首先要确定好自己的位置,以自己为中心,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来确定目标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确定行走的路线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东与北之间的方向是东北;东与南之间的方向是东南;西与南之间的方向是西南;西与北之间的方向是西北描述八个方向的路线图以出发点为中心,先确定目的地所在的方向,看哪条路能到达目的地,然后按照先后顺序,用八个方位词来描述知识点举例说明金点子口算除法口算40÷4=10400÷4=1004000÷4=1000240÷4=602400÷4=6001.用被除数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在商的末尾补上被除数末尾的02.想乘法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估算估算323÷4≈80,可以把323看作320,用320除以4估算时,除数不变,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和它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数,再口算出结果笔算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先用除数去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商写在十位上,如果有余数,落下来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除以除数,商写在个位上,即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先从百位除起,如果百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和十位上的数合起来除以除数,商写在十位上,如果有余数,就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除以除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1.被除数首位能整除一位数,被除数的中间是0或比除数小,商的中间是2.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能整除一位数,末尾是0或比一位数小,商的末尾是0除法的验算466÷5=93 (1)除法的验算: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三年级一班同学数学期中考试成绩统计表成绩(分)人数性别0~6061~7071~8081~9091~100男生018132女生232162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 (1)找出原始数据的最大值是多少,最小值是多少,即确定原始数据的范围(2)根据原始数据的具体情况确定每组数据的大小,分成几组,并按一定的顺序排列(3)统计原始数据的个数,填入表中第四单元总结知识点举例说明金点子口算乘法4×2=8,所以40×20=80023×4=92,所以23×40=920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先把因数中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2个0整十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两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1个0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笔算时,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与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22≈2028≈3020×30=60022×28≈600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可以把两个因数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的方法估算出结果;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因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的方法估算出结果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进位)2 8× 3 92 5 28 41 0 9 2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进位乘法与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是相同的,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相乘,与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计算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位数,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根据表中信息,解决问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知识点归纳新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知识点归纳(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知识点归纳(新人教版)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1】小数的意义:像3.45,0.85,2.602和1.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2】小数的组成:小数由小数点、整数部分(小数点左边的数)和小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数)组成。
【3】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再读小数点,最后读小数部分。
整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的读法相同,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4】小数的写法:写小数时,先写整数部分,如果整数部分是零直接写成0,接着在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最后依次写出小数部分每一位上的数,无论有几个0都要写出来。
【5】小数与分数的关系:(一)分母是10的分数写成一位小数.如:130.1;0.3;101019170.01;0.09;0.17分母是100的分数写成两位小数.如:10010010013313710.001;0.003;0.031;0分母是1000的分数写成两位小数.如:1000100010001000(二)小数的数位小数点的左边是它的整数部分;小数点的右边是它的小数部分。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用米作单位是米,也是0.1米。
3份就是3分米、米、0.3米。
1010172、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用米作单位是米,也是0.01米。
7份就是7厘米、米、0.07米。
1001004注:一位小数的形式实际上是分数十分之几的另外一种表示形式,写成小数就是0.4。
10【6】【小数的加减法】: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方法:列竖式相加减的时候,要把小数点对齐,然后再进行加减。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小学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与复习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小学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与复习知识点一:位置与方向1.东西南北、东南西北是相对的方向。
2.在绘制地图时,通常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来绘制。
3.指南针指示方向,其中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北方。
4.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北斗星的位置、影子与太阳的方向、早晚太阳的位置以及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等来确定方位。
知识点二:一位数除法1.平均分可以使用除法进行计算。
2.注意:在计算时,可以使用口诀估算,例如将71看作72,或将378看作更接近准确数的40.3.被除数末尾的数字并不一定对应商的末尾数字,需要进行笔算除法来确定。
4.除法验算可以使用乘法进行验证,如果有余数,则需要将余数加上除数再进行验证。
5.除数不能为0,乘以任何数都得,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减去自身都得。
知识点三:两位数乘两位数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三位数或四位数。
2.在进行验算时,需要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来进行验证。
3.可以使用口算来计算两位数乘以整十或整百的数的积。
4.在进行估算时,可以将因数看成整十或整百的数来进行计算。
1.可以将一个因数看作近似数,也可以将两个因数同时看作近似数。
2.凡是带有“大约”字样的问题,一般需要进行估算。
3.对于涉及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问题,需要进行三个步骤:计算、比较、回答问题。
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4.面积是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5.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需要使用统一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
6.长方形的周长为(长+宽)×2,长方形的面积为长×宽。
可以通过周长和宽、面积和宽、周长和长、面积和长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
正方形的周长为边长×4,正方形的面积为边长的平方。
可以通过周长和边长、面积和边长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
7.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可以使用这些进率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
三年级下册数学书讲解
三年级下册数学书讲解
三年级下册数学书主要讲解以下知识点:
1.整数的四则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以及它们的
混合运算。
2.平面图形的认识和计算:包括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
四边形和梯形等基本图形的认识和周长、面积的计算。
3.立体图形的认识和计算:包括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等
基本立体图形的认识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4.分数和小数的初步认识:包括分数和小数的概念、读写法、大
小比较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等。
5.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从已
知条件出发和从问题出发两种方法。
具体来说,每个知识点都有相应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书中还有一些有趣的活动和游戏,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公式概念(已整理)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概念班别:姓名: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1、口诀要牢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北对西南,东南对西北)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转。
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做题时先标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知道其中一个方向,可以通过顺时针方向按东、南、西、北的顺序确定其它的方向。
5、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物体为观察点,再进行判断。
6、判断方向我们一般使用:指南针和借助身边的事物。
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就发明了指示方向的——司南。
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7、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方式;(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
)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8、生活中的方位知识(1)、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傍晚,面向太阳,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晚上,面向北极星,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2)、.我们通常用指南针来指示方向,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
生活中白天用太阳辨别方向,夜晚用北极星辨别方向。
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飞往北方,秋天来了,大雁从北方飞往南方过冬。
(3)、风从那边刮过来,那边就是风向。
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方向相反;风筝,旗帜飘扬的方向与风向相反。
(4)、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口算时要注意:(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2)0乘任何数都得0;(3)0加任何数都得原数;(4)任何数减0都得原数。
2、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先用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得数的末尾加上几个0.3、没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商×除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4、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公式概念(已整理)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1、口诀要牢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北对西南,东南对西北)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转。
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做题时先标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知道其中一个方向,可以通过顺时针方向按东、南、西、北的顺序确定其它的方向。
5、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物体为观察点,再进行判断。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口算时要注意:(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2)0乘任何数都得0;(3)0加任何数都得原数;(4)任何数减0都得原数。
2、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先用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得数的末尾加上几个0.3、没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 商×除数除数= 被除数÷商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4、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余数的(1)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一位数除十位上的数,如果有余数,要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用除数去除。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2)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把商写在那一位上,假如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再把被除数上的数落下来和余数合起来,再继续除。
5、笔算除法时,那一位上不够商1,就用0占位。
(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写商。
)6、基本规律:(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最高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
)(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4)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说教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说教材我说的教材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这册教材共有九个单元,本册实验教材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安排了“位置与方向”“面积”两个单元。
这些内容不仅对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有着重要的价值,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和探索空间。
下面结合单元内容谈谈我对这一单元的理解。
一、单元主题《位置与方向》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位置与方向”的编排,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创设了丰富的便于操作的实践活动情境,使学生亲身体验方位的知识,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会在给定的条件下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2)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小组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单元知识结构1、知识链条儿童只有在牢固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这几个基本空间方位之后,才能够掌握按水平方向分出的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
人教版最新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最全面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认识东、南、西、北与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
【1】确定方向(或约定方向)的方法:①早上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方;②傍晚太阳落下的地方是西方;③指南针所指的方向是北方;④北斗星所指的方向是北方;⑤一般情况下,地图(或图纸上)规定向上为北。
【2】根据确定一个方向后,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或南北相对,东西相对”绘制“十字叉”,确定其它七个方向。
知道:南←→北,西←→东;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这些方向是相对的。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被除数的前一位除以一位数;如果不够除,再用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一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被除数那一位的上面。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用“0”占位。
(每一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再把被除数上的数对应落下来和余数合起来,再继续除。
【2】【判断商是几位数的方法】:先看被除数的最高位,被除数最高位大于或等于除数,则商的位数与被除数相同;如果被除数最高位小于除数,则商的位数比被除数少一位。
【3】【除法的验算方法】:(1)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2)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4】注意关于0的一些规定:(1)0不能作除数。
(2)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3)相同的两个数相除商是1。
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1】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这个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
【2】观察、分析复式统计表要先看表头,弄清每一项的内容,再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回答问题。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一)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1】【整十、整百、整千乘一位数的方法】先用0前边的数相乘,得到一个结果,然后再数一数被乘数和乘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后边添上几个0。
【2】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方法1:先用这个两位数与整十数的十位上的数相乘,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O。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第2课时 认识平面图上的东西南北 人教版(共17张PPT)
人教˙三年级(下册)
位置与方向(一)
1
第2课时 认识平面图上的 东、西、南、北
课前准备
学习目标
1.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会辨认地图 上的东、南、西、北,能看懂平面图或地图。 2.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导入新课
西
南
探究新知
北
西
东
南
探究新知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探究新知
北
—— 方向标
表示这幅平面图或地图是按“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的规则绘制的。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教学楼在操场的( 北 )面,体育馆在操场的( 西 )面。 教学楼在操场的( 西 )面,体育馆在操场的( 东 )面。 教学楼在大门的( 北 )面,大门在教学楼的( 南 )面。
探究新知
天安门城楼
人民 大会堂
33.努力永远不会骗人,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你的坚持回报了你的期许。
七、你把性格交给星座,把行动交给做梦,把前程交给锦鲤,然后对自己说:听过许多道理,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那么你过得不好,这也很 正常。
80.眼睛为你下着雨,心却为你撑着伞。 76.失败时郁郁寡欢,这是懦夫的表现。 16.最怕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27.登高山务攻绝顶,赏大雪莫畏严寒。 18.命是弱者的借口,运是强者的谦词。 1.不要埋怨任何一个人、一件事,自己的今天是无数个昨天的叠加与累积,所以重要的是走好今天的每一步! 93.人生只有必然,没有偶然。 64.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办不成任何事情。 80.眼睛为你下着雨,心却为你撑着伞。 21.励志个性签名:寂寞其实应是一朵开放的心灵深初最美丽的花,扎根于孤独的土壤,自我生发,自我研丽。 45.有时候想找人说说话,于是一遍遍翻看手机里的电话簿,却不知道能够给谁发个消息或打个电话,最后还是按下了“清除”。其实很想找个 人倾诉一下,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最终的最终是什么也不说,告诉自我,明天就好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概念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口诀要牢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北对西南,东南对西北)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转。
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一共有8个方向:
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
南与北相对,
东与西相对,西北与东南相对,东北与西南相对。
4、知道其中一个方向,可以通过顺时针方向按东、南、西、北的顺序确定其它的方向。
5、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物体为观察点,再进行判断。
6、判断方向我们一般使用:指南针和借助身边的事物。
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就发明了指示方向的——司南。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原数;
(4)任何数减0都得原数。
(5)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先用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得数的末尾加上几个0.
2、验算除法:
(1)被除数÷除数=商
(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3、笔算除法的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4、笔算除法时,那一位上不够商1,就用0占位。
(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
一位写商。
)
5、计算除法时,记住每一次减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统计
1、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叫做复式统计表。
2、复式统计表的优点是更有利于数据的观察、比较和分析。
3、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步骤:1、确定统计表的名称。
2、确定统计表的行列内容和
行数、列数。
3、制作表头(一般分为三栏)。
4、填
写数据并核对。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先把0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
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比如:30×500=15000 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就得到30×500=15000
2.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
上的数相乘。
3.几个个特殊数:25×4=100 , 125×8=1000
25×8=200 ,125×4=500
4.相关公式:因数×因数=积积÷因数=另一个因数
第五单元面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周长。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
①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②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③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已知面积求长:长=面积÷宽已知面积求边长:边长=面积开平方
已知面积求宽:宽=面积÷长已知周长求边长:边长=周长÷4
已知周长求长:长=周长÷2-宽
地砖的块数=房间的面积÷每块地砖的面积
每块地砖的面积=房间的面积÷地砖的块数
房间的面积=每块地砖的面积×地砖的块数
5.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是100)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平方米变成平方分米加上2个0,平方分米变成平方米去掉2个0,平方米变成平方厘米加上4个0,平方厘米变成平方米去掉4个0,平方分米变成平方厘米加上2个0,平方厘米变成平方分米去掉2个0,
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的进率是10)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千米=1000米
6.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也不一定相
等。
第六单元年月日
(一)年月日
1.重要的日子: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月1日元旦
节。
3月12日植树节,5月1日劳动节,6月1日儿童节,7月1日建
党节,8月1日建军节,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
2.一年当中1、3、5、7、8、10、12 这7 个月是31天,4、6、9、11这
4 个月是30天。
3.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平年与闰年大月、小月天数是相同的,只有二月,闰年比平年多一天。
4.季度: 一年分为四个季度,每3个月为1个季度,
一、二、三月是第一季度(平年有90天,闰年有91天),
四、五、六月是第二季度(有91天),
七、八、九月是第三季度(92天),
十、十一、十二月是第四季度(有92天)。
5.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如1900年不是闰年而是平年。
6.推算星期几的方法
例:已知今天星期三,再过50天星期几?
解析:因为一个星期是七天,那么由50÷7=7(星期)……1(天),知道50天里有7个星期多一天,所以第50天是星期四。
(二)24时计时法
1、普通计时法又叫12时计时法,就是把一天分成两个12时表示,在表示的时间前必须加上大概的时间段词语(如凌晨、早上、上午、下午、晚上)
2、24时计时法,就是把一天分成24时表示,在表示的时间前可以加或可以不加表示大概的时间段词语。
3、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时,超过下午1时的时刻变成24时计时法,就是把原来的数加上12。
比如,下午3时→3+12=15时
反过来要把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变成普通计时法的时刻,超过13时的时刻就减12,并加上下午,晚上等字在时刻前面。
比如,16时等于16-12=下午4时。
4、计算经过时间,就是用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比如10:00开始营业,22:00结束营业,
营业时间为:22:00—10:00=12(小时)
5、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时、分、秒。
6、时间单位进率: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
1天(日)=24小时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钟
1分=60秒60秒=1分1时=60分60分=1时
一天=24小时一周=7天
1:00 = 早上1时2:00 = 早上2时
3:00 = 早上3时4:00 = 早上4时
5:00 = 早上5时6:00 = 早上6时
7:00 = 上午7时8:00 = 上午8时
9:00 =上午9时10:00 =上午10时
11:00 = 上午11时12:00 = 中午12时
13:00=下午1时14:00=下午2时
15:00=下午3时16:00=下午4时
17:00=下午5时18:00=下午6时
19:00=晚上7时20:00=晚上8时
21:00=晚上9时22:00=晚上10时
23:00=晚上11时24:00=深夜12时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1、小数由三部分组成,中间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前面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后面是小数部分。
2、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钱时,整数部分表示几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小数表示几角,小数点后面第二位小数表示几分。
3、小数点后面有几个数字就叫几位小数。
4、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二位小数来表示。
5.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的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从小数点后最高位比起。
6.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一定要先对齐小数点再相加、减。
第八单元
*搭配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要有序地思考问题,这样搭配的时候就不会出现重复和遗漏。
*数字排列,先用一个数开头排出种数,再乘以数字的个数(0除外)。
*物品搭配用不同种类的数量相乘就等于搭配的种数。
*每两个人或两个队比赛一场,比赛的场数从1开始加,加到比人数小1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