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放大镜》公开课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放大镜》教案
【课程主题】
《放大镜》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1课内容。
【教材分析】
《放大镜》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1课内容。本单元是按照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顺序编排的,从放大镜到显微镜,引领学生进入昆虫世界、晶体世界和生命世界的一系列探究活动,由浅入深逐步展开。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习。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以及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并不是很了解。本课鼓励学生在带着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同时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放大镜的简单光学知识。《放大镜》一课作为“微小世界”单元的起始课,对激发学生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领悟观察工具的发展带来的好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兴趣基础和认识。
【学生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敢,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了解: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掌握: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理解: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过程与方法:
体会:对比能放大图像的物体的共同点,探究放大镜镜片的特点。
感受:对比肉眼观察和放大镜观察,发现更多细节。
参与: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经历: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知道: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体验: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感染: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形成:培养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挂图、放大镜、纸屏、蜡烛、火柴、实验记录单、制作照相机材料等。
学生准备: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每组两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都很熟悉,现在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放大镜。我们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介绍。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列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表格。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老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明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老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的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透——“凸透”镜)
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教学反思】
本课以“引导学生经历放大镜发明、使用的历程,理解放大镜观察的意义”为教学线索,略去了教材中“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这一活动,把课堂时间充分留给了两个探究活动“寻找放大镜”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在活动顺序安排上,特意将“寻找放大镜”作为第一个活动,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经历用身边的物品尝试放大物体图像的活动,来体验前人发明放大镜的过程,在充分的探究中,理解放大镜透明、中间凸起的特点。放大镜发明之后,人们通过观察,发现了许多原来意想不到的细节和信息,从此打开了探索微小世界的大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主要通过活动“放大镜下的新发现”来理解。教师在课堂中始终将“学生为主体,探究为核心”的理念作为授课的根本,以趣味游戏调动学生积极性,特意设疑引发学生兴趣。两个活动的环节紧凑,时间安排较合理,充分遵循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使课堂教学层层深入、不断推进。教师努力创设轻松、和谐和积极的探究氛围,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以及及时的点拨、指导、评价等,促使学生以饱满的学习情绪开展活动,合作学习。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在探究中对各小组的指导时间分配不够合理,不能很好的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交流停留在表面,对一些学生的想法,不能很好地应对等。